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7 16:06: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

篇(1)

我国正在发展国际化的教育事业转型,需要更多的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创造了一些新方法,这些方法帮助我们成功转型做出了贡献,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许多国内著名学者付出了辛苦的研究努力,在教学方式上探索出了一条以:"探究、合作、交流、协作"为主的道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将以往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缺点所摒弃,忽略对教学过程中起到阻碍作用的"一人堂"模式,加强了那些思想陈旧,保持封闭观念的老师的培训与辅导,让他们改变观念,以学生为重,以实际性为主,以互动性教学为首要目标,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和更新过程中通过不断修正和更新,真正的符合我国发展的教学路线和模式正在形成。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障碍分析

1、学生与老师不能充分沟通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过分注重老师的地位,尊师重道被一贯应用与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与老师沟通和交流,只是背着手在那里听,光是听怎么能把知识学到手呢?脑子里面都是老师一直在灌输,没有自我的思想与老师沟通,老师也根本不会想到学生脑子里在想什么问题,课堂交流的缺失导致课堂中学生逆反情绪和被动思维的产生过多,让学生失去了主动性,让老师与学生的差距变大,让学生的心理背负了太多的压力和困惑,导致了有问题的学生长时间不交流就放弃了学习。潍坊广文中学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在2004年教学过程中因为忽略学生的自主成长,没有关注学生的角色定位,没有加以正确的引导,导致了学生与老师的思想差距过大,不能很好的融为一体,事后潍坊广文中学积极调整教学战略方向,加强课堂师生互动,有效的进行了教学转型。

2、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缺乏灵活性

初中语文教学在课堂内容上与西方先进教学方式相比缺乏相对应的内容灵活性与多样性,内容缺乏"对话概念"其实对话概念在许多人眼里有些不对称性,觉得学生就是应该扮演一个被动角色,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改变了这一理解,他认为学生与老师在对话中才能对彼此更加了解,才能有深入的认识,对现状才会有更加清晰的分析,初中语文教学对13--16岁的青年有一定的语言文学引导意义,但是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引导期,这一点关系到未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学者在不断探索中分析出每一个年轻人需要对现存学习知识有自我分析的能力,初中语文教材中应该加入一些灵活性元素,让学生和老师有更近一层次的交流。

3、学生学习存在被动性

学生在初中阶段虽然接受能力强,但是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都在储蓄过程中,可以利用不同程度的方式和方法来进行转变,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主动性,但是学生现阶段大多没有主动性倾向,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地位不被重视。学习过程中老师占据着重要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轻视学生的地位,导致了学生心理的怯懦和被动,在知识交流上没有信心与老师交流,越是这样就越循环向不好的方向,转变的可能性也就越低,使学生完全失去了学习动力。 转贴于

三、初中语文教学障碍性的解决措施

1、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我们在改进教学目标时应该注意改进教学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加强沟通使课堂的互动性得到弥补,课堂的交流和互补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时与老师进行潜意识的沟通,将自己心里所想的一些东西分享出来,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使内心的知识得到新的领会和记忆,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利用交流时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在学习能力方面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偿,现在的老师经过最新的教师培训都喜欢和具有交流思想的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在新课程要求下,沟通变得非常重要。沟通时可以以学习分组来进行沟通,这种方式使同学互相沟通的交流加强,也可以使同学和老师的沟通加强,在国外被称为协作式教学方法。

2、增加教材内容的灵活性

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最好利用教学内容来增强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学习的灵活性可以帮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教材的实质是为了让学生进行读和理解,所以按照陈旧的观念设计课本得到的还是以前陈旧的学习观念和分析观念,没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缺乏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我们现在要强调教材的灵活性,设立一些新内容进去,帮助老师掌握课堂灵活性和新秩序,帮助老师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让教学无障碍性,教材中的新章节内容可以设立些小组讨论和自主研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发现学习的乐趣。

篇(2)

沟通是一门艺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沟通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双方进行平等对话,拉近师生关系的重要方式。但是如果沟通中出现问题,那么不仅不能改善师生关系,反而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解决好沟通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沟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沟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桥梁,通过良好的沟通更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并通过掌握学生心理进行思想教育,可以让学生更轻松地接受,并理解老师的用意,有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建立,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沟通有利于师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老师传达的思想能够被学生理解并接纳才是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这个过程需要有效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等,在这一过程中双方能够做到相互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

(二)沟通有利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总是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命令感,老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而现在大学生更加具有个性,这种命令性的教育方式,学生并不买账。沟通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是建立在双方地位平等的前提下,学生没有压迫感,老师没有身为长者的架子,双方能够坐下来愉悦交流,交换意见,采纳意见,并通过沟通消除双方思想上的隔阂和分歧,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沟通有利于师生感情的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师和学生通过沟通能够更加进一步了解彼此,在了解的基础上建立信任,这有利于学生与老师分享一些苦恼和困惑,进一步增进师生感情,达到情感上的认同,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的沟通问题

(一)沟通不够及时。由于老师的工作性质,需要给学生上课和为课程做准备工作,学生有问题时无法及时与老师沟通,不能获得老师的帮助,这就导致学生的反馈不及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师生之间存在语言障碍。老师和学生之间在沟通过程中可能存在语言表达方面的障碍,双方在年龄上存在差距,这就导致师生之间沟通需要跨过一个代际的障碍。学历和人生经验方面也存在差距,这些差距就使得学生不容易理解老师的意思,老师很苦恼学生不理解的问题,导致理解上出现矛盾和偏差,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排斥和抵触心理。这样,学生的思想问题不能解决,还会影响师生感情的培养。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当前在应用型教育背景下,很多高校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为重点,忽视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过于表面化,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很多学校虽然有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实效性不强,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自然不会很重视,一些老师在工作中缺乏沟通技巧,不但没能达到教学目的,反而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影响师生情感的建立,甚至还会引起彼此之间的矛盾。

三、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沟通问题的途径

(一)改进沟通方式。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除了非正式的沟通模式之外还应该多运用一些其他沟通方式,多种方法综合利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理好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出现。同时,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还应该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优化升级,教学内容和方法要不断根据新形势、新情况进行更新补充,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采取多样化的沟通。沟通就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并从中达到老师和学生的思想认同。因此,在沟通过程中,老师应该以学生理解和接受为目标,避免使用一些专业性的词汇,造成学生的困扰甚至排斥。应该尽量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联系其学习情况和整个大的环境背景,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和沟通方法进行交流和疏导。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利用网络媒介和学生建立沟通渠道,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并通过学生经常用的社交软件等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当前一些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匮乏,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很好,很多教师在沟通中总爱摆架子,以长者的口吻采取命令式的教学,这样学生和老师很难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甚至会排斥与老师的交流,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因此,为了改变现状,高校应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定期派年轻骨干教师参加研讨会和讲座,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教师要提高沟通能力,掌握更多的沟通技巧,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注意地位的平等,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情绪,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问题的解决,同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沟通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经常运用的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消除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校之间的隔阂和障碍,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找出沟通中遇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篇(3)

小汪说,他觉得“空中课堂”的老师讲课比本校老师讲得好,关键还在于,在家呆着自由,不用和老师打交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中小学生都有小汪这种心理。《知心姐姐》杂志社最近完成的一项读者调查的结果就说明了这一点:三分之二的被访中小学生害怕与老师交流;75.8%的被访中小学生(以下简称“学生”)很少、从来没有或想找但不敢主动找老师说话。这表明现在很多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不畅,甚至存在误区,这直接影响了孩子们对学习、对学校的兴趣。

国内外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三类: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求知欲。其中交往动机是指学生获得家长、老师和同学等人的赞许、认可和亲近而努力学习。老师热爱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是交往动机赖以形成的重要感情基础,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而言,他们之所以愿意学习,常常是因为他们喜欢自己的老师。“我喜欢这位老师,所以我喜欢他教的这门课。”这是学生最普遍的心理。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首先有赖于师生之间的友好交流。在《知心姐姐》此次调查的8省市227名中小学生中,49.8%的学生很少主动找老师说话,24%的学生经常主动找老师说话,18%的学生想找但不敢找,7.9%的学生选择了“从来没有”。

天天和老师在一起,除了听老师讲课外,难道就没有什么内容需要与老师交流吗?显然不是。在很少、从来没有或想找但不敢主动找老师说话的被访学生中,32%的学生觉得“和老师没有什么好说的”,其余68%的孩子“不敢”或“不愿意”与老师交流。

之所以“不敢”或“不愿意”与老师交流,68%的人认为自己胆小,61%的人怕自己说的话使老师不高兴,30%的人认为老师太严肃,24%的人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还有14%的人怕同学说自己拍马屁。可见,各种原因产生的害怕心理,是阻碍学生主动与老师交流的关键因素。有个被访学生说:“虽然我未做任何亏心事,但在老师的注视下,还是心里发毛,不停地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

青少年教育专家、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卢勤说,《知心姐姐》的这一调查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在校中小学生和成人,主要是与父母和老师之间沟通的实际情况。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张雨青博士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和日常观察,认为这一调查结果比较符合真实情况,可信度较高。

卢勤说,从她这么多年从事青少年教育的经验来看,当前广大中小学生和成人之间的沟通存在5个方面的矛盾,包括成人过高的期望和孩子的无望之间的矛盾,成人过度保护和孩子的无能之间的矛盾,成人过多关心和孩子的无情之间的矛盾,成人频繁的干涉和孩子的无奈之间的矛盾以及成人过多的指责和孩子无措之间的矛盾。

调查结果显示,46%的学生最怕老师和自己说学习不好或成绩下降了的话题,14%的学生最怕老师批评自己的错误,13%的学生最怕老师说自己的作业不认真,11%的学生最怕老师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10%的学生最怕老师让自己请家长来。

卢勤说,学生们喜欢从老师平常的言谈举止中判断老师的性格、喜好甚至优缺点,特别是老师曾经让自己害怕的言行更让他们刻骨铭心。这些判断最后就形成了一种交流障碍的起因。或许孩子们有判断不准确的时候,但他们尽量用回避来避免给自己带来伤害。

卢勤认为,只有愉悦的沟通才能刺激孩子和成人交流的欲望。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不能和学生换位思考,一味强调希望、成绩,吝于表扬和肯定,当然不可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和理解。

张雨青也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我们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有较大的关系。一般来说,中国的师长对孩子的关注度高,但鼓励性的关注少,往往更多地看到孩子身上所存在的问题、缺点,这样孩子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多是负面评价。不愉快的体验逐渐累积也就渐渐使孩子从心理上离开了本应该是亲密朋友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看,就是负强化太多,良好的行为就相对减少。另外,师生关系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只有不断地良性互动才能促进发展,而良性互动的关键在于平等、尊重而且给予更多的理解。

学生们不愿和老师交流,事实上能主动和孩子交流的老师也不多。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3%的学生说老师“很少主动找我说话”,9.7%的学生说老师“从来没有主动找我说话”。只有27.3%的学生说“经常主动找我说话”。

针对调查中反映的一些问题,卢勤建议广大老师和中小学生家长注意培养孩子沟通的欲望和兴趣,这对于帮助孩子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对于“因为胆小而不敢和老师交流”的孩子,家长要把师生交流的重要性告诉孩子,不管是学习上有疑问,还是老师误解自己,或者是想请老师帮忙,以及想和老师拉近关系、增进互相了解和师生情谊,都需要孩子主动去和老师沟通。孩子如果不主动,那么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就会成为自己的困扰。同时,应该鼓励孩子养成一种平和的心态,用平等的身份去和老师交流。对老师需要尊敬,但不必对老师恐惧和害怕。

对于“害怕自己说的话让老师不高兴”的孩子,家长应该教给孩子一些技巧,比如给老师提建议或消除老师对自己的误解时,要注意场合和方式,要在和老师单独相处的时候和老师交流,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把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

对于“认为老师偏心或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家长首先要鼓励孩子先去主动接近老师,表达自己想和老师交流的愿望和交流的内容。这样的交流多了,才能从老师的言谈举止中判断老师对自己到底是不是有偏见。情况很可能是学生越主动,越能引起老师的注意,越增加老师对自己的了解。

篇(4)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239-01

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跟学生接触的增多,对学生的了解也加深了。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性增强,对老师和父母的教育有了自己的评价,但是心理的不成熟又导致他们看问题有失偏颇,甚至对师长、父母的管教产生反抗的心理和对立的情绪。从而引起师生交往、亲子交往中的许多问题。如厌学、逃学、说谎、叛逆、吵架、攻击、经常违反学校纪律,与老师、家长正面对抗等。对于孩子在校存在的种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来理解教育,而不是对抗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而信其道才能好其道乃至行其道。”这说明只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近教师,教师才能取信于学生,享有较高的威信。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师生关系才能够和谐,才能使教学充满文化的魅力与生命的活力,才能使教育质量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与老师、父母交往,正确理解父母和老师,改善沟通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及亲密的亲子关系,就变得尤为重要了。课堂是师生相处时间最长的地方,老师应积极利用课堂教学来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师生双边活动的质量,师生冲突会影响课堂的和谐发展,影响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作为心理健康教师或丢弃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来展开师生关系的教育。首先,了解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印象。

第一个环节—— 相互评价。先让学生说出对自己老师有什么看法,学生会说出对老师的评价,好的谈,坏的也谈,把学生讨论的结果一一总结出来,并板书。如:有爱心、负责任、脾气大、管理太严等等。这个环节学生很喜欢,也很活跃,因为有一个机会可以把他们长期压在心中,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给表达出来。学生说完,心情都很舒畅。一些学生从他人的发言,就会发现为什么自己的评价跟其他人相差那么远呢?引发他(她)的思考。学生一思考这些问题,便变得冷静起来。

第二个环节—— 角色互换。让学生参加“今天我来当老师”的活动,体验当老师的感受。该活动针对学生抱怨老师做法的现象,先请一部分学生上台当“老师”,台下的学生设置了几种情境,情境一是同学们在下面比较安静,但是各做各的事,如看书、画画,就是不关注讲课者;情境二是同学们在下面非常认真、非常专注地听课,而且频频点头微笑,还不断地记笔记;情境三是同学们在下面,一会儿说:“我要上厕所。”一会儿说:“某同学又打我。”一会儿说:“我懂了,你就不要讲了。”针对这三个情境设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作为讲课者,这三种情景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学生表示,看到情景一,感觉很无奈,没有讲课的欲望。看到情景二,会让人有讲课的激情,希望把自己会的传授给学生,觉得当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看到情景三,便觉得很生气,根本无法讲课,有骂人的冲动,觉得当老师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第二个问题是如果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课或不喜欢的老师上课,要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对于有些同学可能有难度,想一想,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克服。同学们纷纷出谋献策,很多同学说要尽量让自己适应这个老师的教学。总之,大家普遍认识的一点是不能影响老师上课和其他同学听课。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到当好一名老师是非常不容易的,要当好一名好老师,除了老师本身的素质外,跟同学们的配合也是分不开的。

第三个环节—— 共同探讨。结合一个课堂上师生冲突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师生发生冲突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行来不符合老师的期望,如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交作业等,一方面是老师对同学的偏见造成的,老师容易从同学的成绩和平时的表现来推断其某次行为,这种偏见易导致对同学的不公正评判,产生交往的障碍。

第四个环节—— 实战演练。先让每个小组选定一个交往困惑情境,在小组内讨论该情境下师生交往的策略,并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把交往过程表演出来。最后评出最佳的沟通策略。老师要及时总结,并教给学生如何跟老师交往的一些方法。一是尊重。尊敬老师应该成为我们的基本习惯。孔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尊敬老师,最终也会让自己获得别人的尊重。二是理解。通过换位思考,在互动交流中,会逐渐增加对老师的理解。三是交流。鼓励与老师的交流,不必害怕同学的议论,应该明白:与老师接触交往,就像与父母、同学或其他人交往一样,是正常的人际交往。在与老师的沟通方式上,可以采取的形式有很多种,一般情况下,面对面沟通的效果最好,但如果学生不能接受这种形式,则建议学生采取与老师书面沟通,特别是现在网络的普及,不妨试试网上交流。

第五个环节—— 拓展性训练,布置一个课外作业,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去采访一个老师,记录其一天的工作情况。这个环节,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老师也是普通人,自然有一般人的喜怒哀乐。在学校里,老师的这些情绪和同学们的成长有直接关系。了解任课老师产生烦恼的原因,并分析,这些原因中有哪些是因为学生引起的?自己身上是否有这些问题“以后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增加对老师的了解,帮助老师减轻烦恼?通过这种开放式教学,以活动为依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师生交往中的困惑与矛盾。学生对老师了解的增多,理解也随着多起来,敌对情绪也就减少了。

通过课内课外五个环节,学生对师生关系也有了新的理解,学生也抱着一种想重新改善关系的心态去面对老师。如果教育到此为止,还达不到震撼学生心灵的作用。这个时候,可以把课堂由课内转到课外,组织学生观看了一部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这是一部真实反映一位教师用音乐、爱心和智慧开启孩子们的心灵的电影。学生观看完电影,对师生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师生之间产生代沟的原因,对解决师生冲突也有了自己很独特的见解,对老师更是多了深深的理解。当然,只有老师和学生都深刻地明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师生关系才能朝着和谐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篇(5)

一、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当前幼儿园与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正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家园共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方面。

1.幼儿发展的需要。家园共育是幼儿发展的需要。家庭、幼儿园、社区都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影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幼儿园只是幼儿教育的一种较为普遍的专门的教育机构,除此之外,家庭也是重要的教育机构,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应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互补的关系,对幼儿的成长起到同步、同育、同构的作用。

2.家教指导的需要。家园共育是家教指导的需要。在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互动和观察之后,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不仅要明确家教指导的目标,更要注重参与的过程,使指导更加有效。

3.保教工作的需要。家园共育是保教工作的需要。在学前教育不断更新发展的新时代,保教工作是我们的工作重心。而保教工作需要倡导教师建立家园关系,帮助家长建立全新的育儿观,明确相对一致的育儿思路等作为前提。

二、我园中班级部家园共育的困惑

家园合作已成为新时代幼儿教育的主题。幼儿园积极通过各种形式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而家长们也是积极合作,可是家长和教师在家园共育中仍有一些困惑:

1.家长的困惑。部分家长认为多数家园合作是以幼儿园为主导的,家长只是参与者和配合者。有的家长说:“老师布置的任务家长尽可能地去完成,可是不能没完没了啊!我们也很忙,也很累!孩子交给幼儿园就应该是老师去教育。”

2.老师的困惑。老师们则认为家长应该更积极地配合幼儿园工作,教育孩子不能光指望老师啊!在幼儿园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好习惯一回家就没有了,老师辛辛苦苦地教育,最后落不到家长的一句好。家长们对于教师提出的一些关于孩子的消极信息,更是敷衍了事。殊不知老师都是全心全意地为了孩子们,更是为了家长们。

三、我园中班级部家园共育现有的优势和途径

近年来,我园在家长工作中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不仅帮助家长提高了育儿水平,而且还促进了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自我成长。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工作,树立了新型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观念,育儿水平和教育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们中班级部家园共育的现有途径有:(1)家访、面谈、电联;(2)家长问卷;(3)家长园地;(4)家长会;(5)家委会;(6)家园联系手册;(7)亲子活动;(8)家长进课堂;(9)幼儿园班级网站;(10)亲子作业;(11)为活动提供材料;(12)幼儿成长档案;(13)特邀教师;(14)半日活动开放;(15)早晚接送接待;(16)班级短信平台等。

四、我园中班级部家园共育的现状及问题

我们中班级部在家园共育上有众多的途径,可是细细分析它只是一种简单的互相联系、互相交流的方法,这种联系和交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但其方式比较单一。单方面的布置、告之、通报多一些,少了一些家长参与的主动性,而幼儿园的主体地位又过于明显。我认为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家长资源仍需再度挖掘。家园沟通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地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在幼儿园我们常利用的家长资源是“家长进课堂”、“亲子活动”、“特邀教师”等等,家长资源没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作为教师可以作一些深度的考虑。这种深层次的“互动合作”不仅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瑞吉欧教育趋向的一个重要理念。

2.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时间有限。在中班级部开家委会时,家长委员们纷纷表示与老师的交流机会太少了。家长们特别希望和老师多多交流孩子在园的情况,可是没有时间交流。家长与老师见面的机会只有两次,一次是早晨入园的晨间接待;一次是下午离园。家长们想找老师谈可是看见老师又要接待又要护导还要做其他的事情就不好意思了,长此下去不利于家长工作的开展。因此,教师如何和家长沟通就成了我们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3.与家长沟通缺乏艺术性与方法。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大多是在孩子们出现一些问题之后,教师想把问题告诉家长,共同引导孩子。可是往往因为沟通上过于直白和不得要领而“好心办了坏事”。本来不多大的事儿,经老师一番渲染,家长反应颇多:要么觉得没面子,立即训斥孩子;要么一脸怒气地走人;要么对老师心生排斥,与老师沟通次数骤减。老师采取什么样的引导语言,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而这一点,有些老师没有意识到,也没有用换位思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家长们的心。

篇(6)

张咏梅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这句话很生动地阐述了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大多数孩子每天的生活就是简单的两点一线,家和学校就是他们世界的全部空间。因此成功的教育必是家长和老师协同进行的。

有的家长说:老师上班忙,下班也需要自己的空间,经常和老师联系该招人烦了;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成绩不怎么样,一跟老师了解情况就臊得慌,还是躲着点儿吧;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挺听话,从不惹事生非,学习也过得去。还用得着和老师交流吗?还有的家长说:老师水平有限,好多事说也白说,解决不了问题,干嘛浪费时间?

这些想法听起来好像有一定道理,但实际上都是片面的。

首先,几乎所有老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目的进行工作的,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与进步都是他们所乐见的。绝大多数老师都乐于与家长沟通,这样能对孩子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更有助于因材施教。同时,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优缺点及形成原因,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并在校给予配合。从帮助孩子的角度来说,家长与老师之间更像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关系。

其次,老师的实践教育经验丰富,对孩子、对教育有着比家长更客观、更准确的判断,对于孩子在各年级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常见问题、个性差异有很深的了解,他们不光会将孩子放在全班、全年级来横向比较,同时也会放在历届学生中进行纵向比较,因此对孩子做出的判断通常是冷静客观的。因此。家长想要知道孩子在校表现及各方面的客观评价,一定要听得进老师的意见。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每天在校的有效时间比在家里还多,如果与老师相处融洽,孩子会身心愉悦,会增强自信心。相反,很少受到老师关注的孩子可能会较少地获得教育机会,会有一些负面情绪得不到抒解。可能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影响。

家校沟通固然重要,了解和善用交流渠道也非常关键。

用好家校联系本

不少学校都有家校联系本,它的基本功能是“作业备忘录”,孩子用它记录作业和老师的其它要求,家长对照它可以检查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但是,家校联系本的作用远非如此,家长平时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可在本子上与老师主动交流,例如介绍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个性特点等,增强老师对孩子的了解;也可以将近期孩子心理上的一些变化以及家长的应对之策告之老师;或者是谈谈有什么需要老师配合去做的事情。这样的交流让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

开家长会的学问

家长会是老师和家长难得的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可以增进了解,加深感情。但是,如何开好家长会也有学问呢!

一、父母尽量提前安排时间,亲自、准时出席家长会。在不少老师看来,这是衡量家长合格与否的一个标准。

二、不要迟到,到场后把手机调成无声状态,这是家长尊敬老师的最基本的表现。

三、提前十分钟到会场,看看教室里的布置、孩子的座位、后面的板报、班级评比栏,从侧面了解孩子的情况。

四、准备一个专用记录本,将家长会上有意义的内容记录下来;当老师讲话时应该认真倾听,与之进行目光的交流与沟通。

五、会后视情况和老师进行交流。如果老师应接不暇,可以向老师表达感谢之后先行告别,会后与老师再行沟通也不迟。

电话、短信、电邮的沟通

由于老师工作的特殊性,电话交流不好掌握时间,家长可以运用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交流。这种联系方式不需要花太多时间,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因此对孩子的行为、心理变化问题随时沟通随时解决,更有针对性。

专家深层解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什么难协作

殷飞

作为孩子成长的两个子系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具备自身发展的界限,有效地协作是建立在清晰的界限基础之上的。然而目前家校间却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影响了家校协作教育。

家校教育的界限不明

不少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后,就觉得孩子的教育问题从此有了着落和责任主体。这是一种推卸教育责任的错误想法。主要还是因为家长不明了家庭和学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各自承担的角色和使命。作为集体教育的学校不可能将培养孩子的工作全部包揽下来。特别是在孩子幼年和童年阶段,培养孩子的中心仍然是孩子的身心发源地――父母和家庭。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关系的的界限不明导致学校和家庭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互相不了解对方的教育优势、教育功能以及教育内容。致使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主体,在面对作为一个整体发展个体(孩子)的时候,采取了各自为政的做法,无法形成合力,削弱了教育应有的整合力量。

目前,很多家庭和学校已经逐步意识到协作在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有益尝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在制度安排上没有能够形成一整套合理的家校合作体系,现有的合作只是有意识和能力的学校与家长的自发行为。

家校教育协作关系模糊

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育的个别化,消解学校作为集体教育的弊端,便千方百计地把家长纳入学校知识教育的轨道中来,试图让家长成为学校教学的帮手。因此,家庭教育放弃了本来的职能而成为学校教育的承包机构,儿童因而被剥夺了多样的发展可能性。在家庭开始逐步演变成准学校的同时,学校也在不同程度上侵占了应由家庭来完成的某些职责,承担起照管等其他私德培育的职能。

家校教育协作内容片面

家校协作内容的片面性,表现在学校要求家庭所配合的内容,偏向于应试教育和容易考量的内容上,而那些不容易考量的知识和能力就成为家校合作的盲区。家校教育协作形式单向化

家庭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只是单向性地接受来自学校的指令、要求和任务,而学校很少有机会能够倾听来自家庭的声音。学校在合作的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面对铺天盖地的学校任务和要求,家长苦于没有一个健康的渠道表达自己的愿望,要么简单地接受学校指令被动地配合学校,要么采取极端的方式表示不

满,有的甚至出现替孩子写作业、向老师谎报孩子健康状况为孩子争取休息时间等现象。

目前很多学校会通过网络和无线通讯的方式和家庭交流,但这成了向家长布置任务的一个新增通道。不少家长发出了“手机一响心中发慌”、“手机成了孩子家庭作业的接收器”的抱怨。原有的互动式家访由于面广量大等原因被家长会、电话访问以及“请家长”等经济有效的形式所取代。

在上述问题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当家庭和学校双方都觉得自己做得是对的和无奈之选的时候,受伤害最深的可能就是我们的孩子了。

当家校沟通遭遇危机

韩似萍

案例1:孩子不被老师重视

期终考试女儿得了第7名,已经有两年了,她一直是这个成绩,中上而已,没什么悬念。评选三好生的那天,女儿一回家就嘟着小嘴说老师不公平。原因是老师在班里指定了8个三好生,其中有三四个期终考试成绩在她后面。我解释说那应该是老师看重一学期的综合表现,可她说期中时也有两三个在她后面。她说老师经常表扬班上几个特定的班干部,而她已经努力上课不说话、为班级做事,可她的努力老师都看不见。说着说着女儿委曲地哭了。看着孩子的泪眼我很难过,因为女儿纪律上的确有些散漫,成绩也一直只是中上而已。但她的努力我也确实看在眼里,只是老师一直不太重视她,似乎也有一点儿成见,让孩子很没有信心。怎么才能让老师多关注孩子,看到孩子的进步呢?

――北京11岁女孩的妈妈

点评:

虽然孩子认为老师“不公平”,觉得很委屈,可是家长听了孩子叙述后,不能一味地心疼孩子、抱怨老师,而应该主动去做两件事:

1 消除孩子“老师不在意她”的认知,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很弱,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来自于他人的评价,特别是父母与老师。现实中,我们不能保证老师会绝对公平,但为了保护孩子的心灵,家长必须告诉或暗示孩子:老师很在意你!哪怕说几句“善意的谎言”。有些事孩子还不能理解,家长不要让这些事成为他们的压力。

2 成绩名次在她之后的同学被老师“指定”为三好学生而她没当上,这样的情况发生了两次,说明孩子身上一定存在学习成绩以外的问题,家长应该好好去和老师沟通,了解清楚问题原因,商量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2:老师太厉害

儿子刚上二年级。上学期一次调研考试,只考了72分。接他时班主任老师特别严肃地跟我说孩子成绩太差了。我赶紧陪笑,说:“才一次考试,不能说明什么吧?我……”其实我是想说,我会问问原因,回家帮孩子补补。话还没说完,就见老师脸色一沉,声音也提高了8度:“二年级70多分您都不着急,您真是好家长!”说完居然扬长而去。一句话让我怔在当场。第二天,听说她在班上当着孩子讥讽了我的态度。之后我找她,想说明情况,可即使解释了,她也一直是不冷不热,我该怎么办呢?

――山东7岁男孩的爸爸

点评:

这是一位缺少同理心、又不善于表达的“问题老师”。家长不必在意。教师并不个个都是圣人,有的也只不过是一个职业人。另外,不必太关注她的态度,如果她有对孩子“心罚”行为,可以去投诉她,因为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至于她在班上还当着孩子讥讽了你的态度,就这件事你可以再找这位老师私下进行深入的沟通,把你的想法告诉她。

案例8:孩子打架被欺负

我家小孩是个女生,那天去接她,看见胳膊上、腿上有青肿,女儿说是又和某某男生打架了。我家小孩爱憎分明,因为一些小事,老和那个男生吵嘴。现在他俩好像结了仇,谁都容不下谁,糟糕的是,女生力量不及男生,我女儿脾气虽犟体格却弱,老是吃亏的那一个。我问,老师知道打架的事吗?女儿说,老师一般不理,理的话也是各骂一顿。小孩间打架在所难免,肯定各有各的错误,我本不想小题大作,但和那个男生的家长沟通也不奏效,女儿老是受伤,让我很烦恼。怎么才能取得老师的帮助呢?

――湖北10岁女孩的妈妈

点评:

这位家长的烦恼其实是来自于并没有和老师联系过,只是听了孩子观点:老师一般不理,理的话也是各骂一顿。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可能无法理解与表述清楚老师的处理方法,或者老师还根本不知道这件事。家长应该主动去学校和老师沟通一下,商讨解决办法。

家校沟通技巧

孙琪

家长与老师是一种双向沟通,沟通得好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对解决问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由于不懂得沟通技巧,结果造成了一些误会。那么常用的沟通技巧有哪些呢?

肯定老师的工作

家长和老师沟通时,首先要信任老师,肯定老师的工作。有一些家长以为孩子上学付了学费,老师就应该把孩子管教好。所以在和老师沟通时,不将老师放在眼里,理所当然地提各种要求。

我遇到过一个很厉害的家长。她的孩子被隔壁班的学生打了,家长赶过来了,二话不说地冲到校长室理论。这种越过班主任直接找校长,以强硬的姿态给学校施加压力的情况很常见,实际上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它不但破坏沟通氛围,影响双方的沟通情绪,重要的是让双方的沟通没办法进行下去。

所以,明智的家长在和老师沟通时,会将老师当作朋友看待,把沟通当作一种会心的交流。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有带孩子的经历,彼此的心情双方都能理解。只要家长以真诚的态度和老师交流孩子的问题,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认真对待,解决孩子的问题的。

别错过恰当的沟通时间

和老师沟通,这样几个时机比较重要:

一是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机会相对多一点,是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好机会。二是孩子透露在学校受了委屈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老师沟通。三是老师打电话找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捣乱、欺负同学、作业不认真等问题时,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老师谈谈教育孩子的方法。四是开学时,家长可以把孩子假期在家的表现告诉老师,把问题反映给老师,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老师提一些要求。五是利用节假日长时间沟通。这时往往是因为孩子所出现的问题相当复杂和严重。如孩子在学校犯错屡教不改,或是出现大的情绪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家长自己又无法处理,那就需要家长和老师长时间沟通探讨,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六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家长早晚接送时可以向老师反映孩子的问题。比如孩子当天感冒了,需要老师关注一下;孩子身体受伤了,需要老师帮忙……让老师心里有数。

选择好沟通时机,目的是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别给孩子护短

现在的家庭中,普遍只有一个孩子,有些家长把孩子当作一块宝看待。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老师向家长反映,有些家长会为孩子的缺点找理由开脱,甚至把责任包揽在自己身上;有些家长则会为孩子撑腰,说:“我的孩子在家很乖,怎么可能发生这样

的事情呢?”

家长为什么要给自己的孩子护短呢?一是对孩子的了解不全面,有些缺点尚未发现。更主要的是怕丢面子,影响别人对自己和孩子的看法。有的是怕孩子吃亏,受委屈。

其实,护短是教子的大忌。孩子有优点,也有缺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短”是护不住的,越护“短”就会越有短,只有正视,才利于帮助孩子改正。孩子由于知识贫乏、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在与同学相处时,不能掌握行为准则,对于该做和不该做之间的界限,难以分辨清楚,犯错是正常的。

如果家长为孩子护短,不正视孩子的错误表现和缺点,孩子的行为就会发生质变,形成不良的行为倾向,长大就不易纠正了。社会上出现的“小霸王”就是家长护短的结果。因此。家长决不能因护短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不做没主见的家长

老师不愿意和态度蛮横的家长沟通,同样也不愿意和没有任何主见的家长沟通。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老师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惧怕”心理,他们担心自己说错话,对孩子不利。他们遇到老师,总是非常肯定地说:“孩子全交给你了,该骂该打,一切由老师定。”家长貌似充分信任老师,但实际上放弃了做家长的权利。

当家长跟老师说“一切听老师的”时,往往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老师成了训话人,家长成了毫不相干的听众。两者都对对方“不以为然”。这就难免走入沟通的死胡同。作为老师会担心学生真的出了事情,要由老师单方面承担责任;作为家长则会失去做父母的威信,给以后的家庭教育带来危害。

切入主题,别跑题

人与人之间沟通,特别是生意场上的沟通,最重要是双方摆出话题,直接切入沟通主题。这样的沟通会干脆利落,不会浪费时间,而且效果明显。家校沟通也应该如此。

我曾经碰到过这样的家长,一会儿说:“孩子成绩不好,真是急死人了,这孩子在家就是贪玩,不肯学习。”一会儿又说:“这孩子其它方面还好,懂事有礼貌,总能帮我们做些家务。”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家长又开始说孩子小时候如何如何听话。不知道家长到底想要谈孩子的哪方面问题。

有些家长还会跟老师谈生活上的事情,看似在拉近彼此的沟通距离,但实际上在偏离沟通主题,原本是带着问题想和老师谈谈的,最后却无功而返。

语言幽默,缓解沟通气氛

有些霸道的家长,孩子被老师批评了,他们就非常气愤地跑去找老师理论;有些不善于表达的家长,问一句答一句,使家长和老师都感到沟通很累人。所以家长和老师沟通时,尽量使自己的语言轻松幽默一些,可以让沟通气氛更好。

经常性和老师沟通

篇(7)

Analysis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vestigation on Class 208 of Changsha No.28 Middle School

KONG Meili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ffects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s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student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280 students in the class, the class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us quo expectation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disharmony causes, and the classes of students to teachers' expectations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en put forward a proposal to build a harmonious three classes, namely, teachers should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students should know how to respect the teacher.

Key word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construction strategy; questionnaire analysis

问题的提出:“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及日常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以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等为主要形式的心理关系”。①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发展以及教育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但当前中学教师对师生关系主要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尚有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

调查目的:实施素质教育师生是关键,在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下,传统的师生关系面临了严峻的挑战,而无论是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育内容、方法的改革,最终要依靠师生互动来达到教育目的。本文从280班学生对师生关系的主观体验作为切入点进行问卷调查,为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参考。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研究共发放问卷52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50份。

1 调查结果及分析

1.1 对师生关系认识的调查

本研究在学生对师生关系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以及对影响师生关系主要因素的认识和理解方面做了调查。就师生关系对学生日常学习影响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68%的学生认为良好师生关系对他的日常学习作用很大,并且起着主导作用,24%的学生认为有点作用,仅有8%的同学认为没有作用,说明绝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到了师生关系在其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但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关注或者重视师生关系。为了进一步调查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认识,我们还进行了一项关于“你认为影响师生关系主要的因素是什么”的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

表1“你认为影响师生关系主要的因素是什么”统计结果

在对影响师生关系因素的归因上,大部分同学认为主要因素是老师,其次是学校、社会方面。其他学者也有类似论述,“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和谐师生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②可以说,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老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从这个数据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影响师生关系因素的认识上,主要进行的是外归因。

1.2 对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

本研究主要调查了280班学生与老师发生矛盾次数的情况,目前与老师的关系处境方面。表2所示为学生与老师发生矛盾次数的统计结果。

表2 “你和老师之间发生过矛盾吗”统计结果

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与老师偶尔会有一两次的矛盾,少部分同学经常与老师发生矛盾,说明该班师生关系尚存在不和谐因素。需要指出的是“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必然地或普遍存在着冲突”,③但这里的冲突是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往,正如都齐(Deutsch)所说:“只要有不相容的活动,就会有冲突。”④老师要懂得处理好这种关系,给予其正确认识和评价,而不是采取压制的态度,使冲突上升为矛盾。但是在当前教学实际中,老师对师生冲突常采以惩罚手段,拒绝追根溯源,导致冲突演化升级。

在有关“你认为当前与老师的关系怎样”一项调查中,统计结果显示,“我表面上尊重老师,但实际不尊重”的占16%,“无所谓,谈不上什么尊重不尊重的”占20%,“我尊重老师,老师不尊重我”的占4%,可以看出,该班大部分同学与老师不能相互尊重,处于非良性的关系。

1.3 对师生关系不和谐原因的调查

师生关系是在师生交往中建构起来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互动中造成不良师生关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有关“你认为和老师发生冲突的原因可能是”(可多选)的统计结果中,认为跟老师有矛盾是和老师之间有代沟,观念上有差异的占48%,认为是和老师之间缺少沟通的占40%,认为是因为老师经常批评、指责学生的占28%,认为是老师的态度不友好的占32%,认为是自己的行为举止欠佳的占32%。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将师生关系不和谐归因于观念差异。价值观的代沟,不局限于师生关系,而是普遍存在于人际交往中,任何愉快和谐的交往都应该是建立在双方价值观上的统一。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老师与学生的价值观脱节,老师多滞留在过去的阶段,优秀的老师应该要学会脱离自己的思维框架,多进行换位思考。

对这一问题,有关学者也有相关论述,“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教师本人的教育观念和专业水平与个人素养。”⑤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术语称之为“皮革马利翁”效应,“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可以让学生产生巨大的改变,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师生关系”,⑥因此教师对学生有无期望,有什么期望,是符合学生观念的期望,还是背离学生的期望,对构建一个和谐师生关系有很大的影响。

1.4 对老师的期望以及师生关系期望的调查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及维护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学生对教师的期待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主要从该班学生对老师的看法,希望老师改进之处,以及学生心目中理想的师生关系几方面来调查学生对老师以及师生关系的期望。

调查发现,班上76%的学生最喜欢的数学老师,在进一步访谈中得知,数学老师平时对该班学生很关心和照顾。对喜欢这门学科老师最主要的原因(可多选)进行统计,数据显示,认为是态度温和,有亲和力的占60%,认为是有教学经验,授课方式新颖、易懂的占48%.认为是爱岗敬业,认为是理解、尊重、体谅学生的占 60%,认为是对待学生一视同仁的占32%,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最希望老师能够有亲和力,能够理解、尊重和体谅他们,其次则是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该班学生认为他们的老师需要改进的地方统计如表3:

表3 “你认为老师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统计结果(可多选)

表3显示,同学们认为老师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不要拖堂,在对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该班是全校唯一一个有中午放学制度的班级,每天都有罚同学留校,放学也通常拖到6点,多数同学对此不满。其次是多尊重理解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访谈时学生也反馈通常是老师单方面为了班级事务找学生,老师则很少认真去做学生的听众。

师生关系可分为融洽型、疏离型和对抗型三种。⑦对该班学生对师生关系期望的统计结果如表4。

表4 “你认为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统计结果(可多选)

从表4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同学希望跟老师和谐友好相处,与老师平等交往,而不是敌对相处,说明该班学生有意愿与老师构建一个融洽型的师生关系,基于此,老师也应该响应学生需求,做出相应的努力。

2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议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主动参与班级、学校活动,与同学建立积极的情感关系,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⑧不良的师生关系则与学生的同伴拒绝、行为、较差的社会能力和消极的学校适应相关,⑨为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问卷中关于“你认为怎样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开放题,可以把该班学生的建议归纳为如下几点。

首先是老师应该要在课后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在问卷以及访谈中,同学们表示希望有一个老师朋友,但是老师通常在下课后就离开教室了,学生与老师的接触限于课堂上。老师在处理学生违纪违规问题时,经常仅凭主观判断而武断处理,导致了现在就算学生知道被误解,被冤枉,也不会跟老师去交流的现状。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在实习期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在班级文化墙上增加了“我说我话”一栏,鼓励同学们大胆写出自己的心声,写下对老师的意见,在这一栏里,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老师也可以看到学生们一些隐藏的想法,“我说我话”栏目或许是值得借鉴的一个模式。

其次是希望老师换位思考,能够一视同仁,而不是以成绩来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该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采用的分团制都是以成绩来选拔团长,在成绩较好和成绩稍差的几个同学同时犯错误时,老师偏信于成绩较好的学生的陈述,这种差别对待让学生们积累了“埋怨”,“不服”的负面心理,结果是表面上问题解决了,但学生内心并不接受,拉远了师生距离。

再次,老师在做某项决策时可以参考学生的建议。比如该班班主任所做的一项对男女生头发管理的决策上,要求全班所有女生都剪学生头,俗称“西瓜头”,所有男生剪平头。尽管班主任在班上宣布此项决定时,反对的呼声很大,但是她仍然坚持这一决策,引发了很多反抗与不满。虽说在管理班级时,需要一些统一的措施,但或许应适当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意见。

基于对问卷的分析,访谈时了解到的学生的见解以及实习期间的观察,在此我也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出一些建议。

2.1 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 地位、作用等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态度、行为及能否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⑩在传统的师生关系理念上,虽然有教师应理解、尊重、爱护学生的观念和要求,但是它更强调教师在教育关系和社会关系重占据绝对支配地位,而学生只能唯命是从,不可以随意评价老师。在新课改下,更应该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2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威信的树立上,权威型的教师依靠学校和社会赋予教师的权利等外在条件来管理班级,某些老师甚至超过了法定权利,存在侵害学生权利的行为。民主型的教师更加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从学生内心着手,使学生爱自己,尊重自己,服从老师对班级的管理。教师要在教学能力、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在榜样树立、言传身教上提升自己的人格素质。

2.3 学生要更尊重老师

新课改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常有某些不尊重老师的举动,例如上课直呼老师小名等。“师道尊严”的观念仿佛被遗弃,学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为了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是基础。

注释

① 张野,李其维,张珊珊.初中生师生关系的结构与类型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4):804-807.

② 刘慧清.留学生阅读教学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4):38-42.

③ 郝善学.课堂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273-276.

④ Mort on Deuts ch(1973).冲突的消除:积极的过程与消极的过程[A].转引自欧文斯著,窦卫霖等译.教育组织行为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⑤⑥曹璐,徐雅南.理想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J].创新教育.

⑦ 屈智勇.不同班级环境类型对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4(10):207-211.

篇(8)

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大家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家长会,说明大家对自己的孩子都十分关心。既然家长、老师、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教育好他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同心协力,把你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教育好。

一、介绍毕业考试的重要性:

我们的孩子们辛苦了六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到了最后收获的季节。这一个句号是否能够划得圆满,对于孩子们来说这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毕业考试关系着你的孩子将来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兴趣。小学毕业既是一个学习阶段的结束,也是一个学习阶段的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毕业考试的成败也意味新的开始的成败了。

二、介绍最后一段时间的重要性:

(一)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知识系统化的过程。可能前面学了很多知识,装在脑袋里还没有整理。下面这段时间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知识整合的过程。使原来松散的结构变成一个有着内在互相联系的结构。同时我们会根据考试出题的要求增加一些课外的知识,所以对于优秀学生,如果在这段时间里放松了,想要在最后考到一个顶尖的成绩是不容易的。

(二)对于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来说,这一段时间是提高成绩的一个很好的契机。要知道,不论语文还是数学、英语,我们老师都会把考试范围以类的知识来一次系统的复习。这一过程,只要学生能够认真听讲,做练习。以前的不足是完全可以得到弥补的。特别是一些难点问题,我们都会挑出来重新讲、练。所以,下面的这些时间里学生如何来学习,我们家长如何来管理,将直接影响着你孩子的成绩;直接影响着你的孩子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能否脱颖而出。

三、家长如 何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

那么,作为家长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应该做一些什么呢?

1、最后这一段时间,由于学习任务的增加,孩子肯定会觉得比平时更辛苦。我们家长要经常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在孩子有怨言的时候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为他们讲道理,使他们懂得,不努力、不吃苦就不会有大的收获。并且要多表扬多鼓励。

2、学习任务的加重,孩子的体力消耗变大,适时增加平时的用餐营养。要知道,现在一感冒就会落下课。由于时间紧,节奏变快,一旦落下,就很难有时间补上。另外,在休息方面也要加以监督。不要让孩子的睡眠不足,到一定的时间提醒孩子休息,控制好电视的收看,电脑的使用时间。(这一点要突出讲一下-有时家长一直被蒙在鼓里)

3、用实际行动关心、帮助孩子的学习。

平时有空多陪陪你的孩子,在旁边看一看你的孩子是如何做作业的。特别是一些作业速度比较慢了孩子,更应该要多观察,帮助他找到根本原因。参与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帮助。对于语文的作业来说我们也是家长可以对一些基础知识进行抽背,以及监督一些默写作业。我们有许多家长都很有耐心,孩子默好以后,签一个字,作为证明。还有学习的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有的学生按他的能力他是能做好的,但因为某种不经意的态度,从不尽心做,尽力做,一味地以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对待学习也是有害无益的。同时发现有厌倦的情绪,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也可以及时与任课老师联系。

4、加强家长与任课老师的联系。因为教师工作很烦琐,不一定每一天都能和每个家长联系。这需要各位能主动通过电话和亲自来校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以及和老师及时沟通自己的想法。

篇(9)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当代的社会这种漠不关心型的家长已经少之又少,实则不然。很多家长存在很大的就业压力,平时只忙于自己的工作,将自己的幼儿交给爷爷奶奶带。这类型的家长,平时几乎是不与教师交谈的,常常会把孩子放下就去上班,把孩子交给老师就算是完事了。面对孩子的作业,家长也常常是漠不关心或是称不会。即使教了也常常是幼儿自己的随意涂鸦。

如有一次我们发了成长档案请家长配合完成,雯雯爸爸妈妈都是开出租车的,平常很少关心雯雯,拿到就说:“这个我们不会做的呀,你们老师随便帮我们做做么好了。”

措施:相信很多教师都碰到过类似的家长,这类型的家长常常会因为自己忙,或者对教育缺乏经验、认知,而把一切的教育责任都推给老师。老师在遇到这类型的家长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比如说上例,我们很仔细地给家长讲述了应该怎么来做成长档案,让家长了解我们的诚意,在与家长讲述的过程中,我们也顺便讲述幼儿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好的地方说了,不足的地方也会提出,让家长也能开始有一些重视。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发一些教育方面的短信,让家长对教育有更多的了解。当孩子有进步时候,我及时地和家长沟通,家长对我们的工作也越来越配合,在一次制作亲子房子的时候,虽然雯雯妈妈做得很粗糙,但是却是用心了,这也表示了她开始对教育重视,让我也感到无比欣慰。面对这类型的家长的时候,如果我们主动地多和他们沟通,同时还利用孩子的积极性去调动家长的积极性,相信这类型的家长一定会更好地配合。

二、相互配合型,即认为教育好幼儿是家园共同的责任

这类型的家长是很重视幼儿教育的,常常会主动来询问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无论是生活方面的还是学校方面的都会很关心。在一些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事情上面,家长们更是非常积极,会很快并不错地完成一些小制作等。这类型的家长对于学校组织的任何活动都会很积极地参与,发现问题也会很积极主动地与老师讨论,一起寻找办法。在他们心中,孩子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他们相信,孩子的教育是要从娃娃抓起的。面对着这样的家长,我们也会觉得很有干劲。

如:有一次由于主题的开展需要,家长配合完成制作亲子房子小制作,因而很多家长都把我们制作的范例用手机很仔细地拍下了,以便回家后参考。昀昀妈妈还很仔细地向我们询问了做法,这让我们很感动。

措施:在遇到这类型的家长的时候,教师往往会觉得很轻松,因为这类型的家长很配合,也能理解教师工作的需要。当然在遇到这类型的家长时,教师更不能以漠不关心的态度来对待,而应该主动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向他们探讨他们的育儿经验,然后与其他的家长进行分享,在班级网页上进行交流。班上有个特别调皮的小男孩。爸爸妈妈为此很苦恼,于是我们主动和他爸爸妈妈进行交流,沟通一些可以改变他的办法,并在生活中对他进行更多的观察。观察后,我们发现该幼儿平时在画画的时候还是比较安静的,于是,我们及时地向家长反馈,并且鼓励家长多让其参与一些安静的活动,如画画、下棋等,慢慢地培养他的耐心。一些在班中比较出色的孩子的家长,我们也鼓励他们将育儿经验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样除了能增加这些家长的积极性以外,还能很好地调动另一部分家长的积极性。相信,在这样的相互配合下,幼儿一定能更健康地成长。

三、内向型,即不知道如何与老师沟通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103-02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向之一就是提高兴趣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比重。本研究重点剖析了中职语文兴趣教学的含义、重要性及其如果增强中职语文兴趣教学的实施途径。

1.兴趣教学的本质内涵

兴趣主要表明对某种事物在心理上主要表现出来的爱好或者偏好,兴趣更多是心理学上的概念,往往表现出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现实诉求,兴趣具有一种内驱力作用。与中职语文教学相结合就是中职学生渴望掌握、了解中职语文的相关知识的诉求,进而提高中职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兴趣教学旨在激发刺激学生的对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要求中职语文教师要因材施教,充分结合教学的对象及教学的相关内容,善于运用多种中职语文教学方法,了解掌握中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营造与学生个性心理相适应的学习氛围与环境,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中职学生的学习效果。

2.谈兴趣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1兴趣教学是国家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当中的应有之义。中职语文的教学改革包括广义与狭义之分,中职语文的教学改革广义上讲从国家层面对中职教学的改革,包括制度、体制、机制。侠义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是结合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中职语文教学方式、方法、内容、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变革与革新。这里所谈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是指侠义的教学改革。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谈及学生必须掌握的三种能力,分别为书面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众所周知,充当基础工具的语文都每个人日常生活与工作学习都离不开的。既然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而且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然让学生对中职语文产生兴趣最为重要,因为需要加强中职语文的兴趣教学。

2.2兴趣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由于现实社会中的体制、机制、制度及其社会风气的原因,大部分的中职生都认为自己比较差劲,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是中考的败将,对其心理产生了很重的负面影响,于是厌学情况就会产生,对自己的未来看不到希望。而中职语文的教学非常重视教学方式方法,中职语文教师要以情感人,深入学生心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学校中职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要善于兴趣教学方式方法增加学生对中职语文的爱好,提高其学习效果。

2.3兴趣教学成为中职素质教育、博雅教育、通识教育要求达成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学者将博雅教育(LiberalArts)翻译成为素质教育,而在我国台湾被译为通识教育则较为普遍。无论是博雅教育、素质教育还是通识教育,都有一个非常核心的要义就是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而培养中职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首先就需要中职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兴趣教学成为中职素质教育、博雅教育、通识教育要求达成的主要途径之一。

3.兴趣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讨

3.1善用鼓励、支持与激励,提升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部分的中职生都认为自己比较差劲,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是中考的败将,对其心理产生了很重的负面影响,于是厌学情况就会产生,对自己的未来看不到希望。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这些学生更需要老师的鼓励、支持与激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中职语文教师要求对学生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与捕捉学生成功的点滴,在适时的时候给予表扬和肯定,老师的表扬与肯定将对学生自我的认同与成长起着自我激励的作用,进而促进中职学生学习中职语文的兴趣。

3.2重视沟通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重视沟通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是教育部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别强调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要得到尊重,适时适度的教育和引导中职学生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形成。中职语文教师要从两个维度进行与中职学生的沟通,一为让中职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信任与关心;二为注重教师温暖与温情在中职学生中的传递。因而,要重视沟通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构建中职语文愉悦得学习氛围。

3.3充分利用中职语文教材的平台,体验与挖掘人文主义的美。中职语文教材一般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中职语文教材选文一般坚持文质兼美的原则,要深入挖掘中职语文教材里面的经典文章,培养、引领学生发现教材中经典文章之美,提高中职学生的审美情趣,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 刑事案件辩论 下一篇: 文化内涵的意义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