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8 17:07: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

篇(1)

【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教委“九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面向高速信息网络

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

【内容提要】本文在探讨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了“

时间-空间-品种类型”三维一体的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模式,指出在配置过程中我

们应遵循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以需求为导向、公平、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的配置

原则。

【英文摘要】On the basis of probing into the necessities andpossibil

ities of the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network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 essay advances the allocation modelof "time-space-variety",and points o

ut that,in the process ofallocation, we should abide by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optimization of social economic welfare, guide of demands,e

quity and mutual complements of market and governmentmeasures.

【关 键 词】高速信息网络/信息资源/资源配置/经济福利/fast information netwo

rk/information resources/resourcesallocation/economic welfare

【 正 文 】

1 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按照库普曼(T.C.Koopmans)的观点,资源最

优配置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在给定的生产技术和消费者偏好下,如何将有限的经济资

源分配于各种产品的生产,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1]。 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

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因为网络信息资源与其他传统资源一样,同属经济资源的范

畴,具有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等经济学特征。正

是这些经济学特征,使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1.1 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

人类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性是高速信息网络存在和迅速发展的前提,同时也使信

息资源有效配置成为必要。没有网络信息资源需求,信息资源有效配置就毫无经济意义

可言。网络信息资源作用于人类经济行为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作用于信息不充分

、不完备、不对称的经济环境中,有助于消除经济行为中的不确定性,促进经济决策的

正确进行;二是作为现代经济活动的主要投入要素并通过生产使之形成增值的劳动产品

信息资源的稀缺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数量上的稀缺。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完全

同一的信息资源“拷贝”的生产不仅极其容易,而且相对于信息资源内容本身的生产成

本来说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信息资源的稀缺性主要是指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在一定的时

间和空间范围内、相对于特定的经济行为者而言不是无限丰富的。正因如此,在既定的

技术和资源条件下,如何将有限的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和经济行为者之间进行分

配,以使全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则显得十分必要。信息资源的稀缺性还可以从信息资源

效用的角度体现出来。在既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任何信息资源都有一固定不变的总

效用,当它每次被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时,信息资源使用者总可以体验到总效用中的一

部分。随着被使用次数的增多,这个总效用会逐渐衰减,并在衰减至零时被彻底“磨损

”掉,不再具有经济意义。衰减至零并不意味着总效用已全部被体验到,其程度与信息

资源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和经济行为者之间的分配情况有关。因此,人们不能不考虑如

何以有限的网络信息资源在各种可互相替代的分配方案中选择最好的一种,以达到最大

的欲望满足。

网络信息资源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是指同一信息资源可以在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间作

出选择,选择的使用方向不同,产生的使用效果一般也不一样。如何在不同的时间和空

间方向上以及不同的经济行为者之间作出合理的选择,以使全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这

正是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所要研究的。

由此可见,从信息资源的经济学特征来看,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是十分必要的。在高

速信息网络环境下,我们还可以找到特殊的必要性。

当前高速信息网络环境是信息资源存贮、传输和被开发利用的主要环境,因特网是

高速信息网络的杰出代表。据美国努阿因特网观察公司调查统计分析,到1998年2月,全

球因特网用户已达1.13亿人。 目前因特网数据库已逾万个,图书馆目录、参考工具书、

全文资料、图形和影像信息、计算机软件信息等各种类型信息资源存贮并流通于因特网

网络系统中,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潜力无限的高速信息网络世界。在高速信息网络环

境下,信息流通的时间延迟和空间阻隔基本上被打破。毫无疑问,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

源开发利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方便。但另一方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相关技术、

设备的依赖性也与日俱增,这势必会导致信息资源向某一局部区域过度富集,并进而产

生“信息富裕”和“信息贫穷”两极分化的现象。从宏观上看,这种信息资源分配和使

用模式不会导致全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相反会产生新的社会不公平和贫富不均,并进

一步在网络上表现为信息浪费、信息冗余等使信息资源利用低效率的后果。由此可见,

网络信息资源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不能放任自流,需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对其进行

有效配置。只有进行有效配置,网络信息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为人类谋福利。

1.2 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可能性

信息需求和消费理论告诉我们,在现实消费中,人类的信息需求是一种十分复杂的

社会需求,影响因素多种多样,需求类型和内容千差万别,完全同一的信息对于不同的

时间、空间或不同的用户消费环境来说,其效用实现程度一般不会相同,有时甚至差别

很大。网络信息资源尽管量大面广,但毕竟是稀缺的。稀缺的资源面对千差万别需求必

然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多种模式,有的效益好一些,有的差一些。可见,通过适当的人为

干预和市场调节,从多种配置模式中选择一种最优或次优的模式是完全有可能的。实际

上,现行的因特网管理已经试图作出这种努力,如根据不同的时效性给予信息资源不同

的更新周期;按照不同行业和地理区域用户群的需求规律配置不同品种、内容结构和组

织形式的信息资源等等。

网络系统技术的支撑作用使这种可能性得到更进一步强化。这里所说的网络系统技

术是维持网络正常运行和促使网络在运行过程中扬长避短的相关技术的总称,如提高网

络吞吐量和可靠性的技术、网络故障的早期诊断和快速处理技术、加快网络传输速度的

技术、网络信息存取和组织技术、防火墙技术、密钥技术、病毒清除技术等等。在网络

时代,网络系统技术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和水平。一

个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越发达,网络系统技术就会越先进,时间、空间以及其他一切信

息传输的物理障碍也就越容易被打破。在如此优越的高速信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在

时间、空间上的配置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必然会比其他任何环境都更容易取得高效果。

除此以外,由于信息传输和信息反馈的实时性,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品种类型余缺的

合理调整和配置也将成为可能,风靡当今世界的因特网已经在实践上印证了这一点。

2 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内容

在高速信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矢量上品种类型的配置状况、特征

和要求构成了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内容。

2.1 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坐标轴上的配置。这种配置

从时态上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之分,从时段上又有大小之分和连续与不连续之分。信息

资源在时间矢量上配置的经济意义是由信息资源内容本身的时效性决定的,一条及时的

信息可能价值连城,使沉睡良久或濒临倒闭的经济部门复苏,而一条过时或过早的信息

则可能一文不值,甚至在使用后产生极其严重的恶果。换言之,信息效用的实现程度与

时间起始点和时间段大小的选择密切相关。不同的网络信息资源,其时效性大小和变化

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信息(如某些科技信息)资源表现为逐渐过时规律,有的信息(

如股市行情信息)资源表现为快速过时规律,还有些信息(如某些商务信息)资源强烈

地受制于各种不定型因子的干扰和影响,表现出波动性和无规律性。对于过时规律明显

的信息资源而言,其在时间矢量上的有效配置目标的实现较为容易;网络信息资源有效

配置的难点在于控制和协调网上无过时规律的信息在时间矢量上的配置,因为这不仅仅

需要理论上的知识作基础,更需要有丰富的实际配置经验,需要配置者多方面高素质的

完美结合。

2.2 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部门之

间的分布,实质上是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2]。 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存在

的前提是信息资源内容本身的不同一性[3]以及区域间经济活动水平的差异性, 它们与

千差万别的用户信息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了区域间信息资源的流通,并进而导致了

区域间信息资源结构上的差异。按空间矢量配置网络信息资源就是要运用一切市场的、

非市场的手段调节和控制网上信息资源在不同国家之间以及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或行业

部门之间的分配关系,目的是追求高速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后能产生最

大化的经济福利。

网络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后所产生的经济福利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市

场竞争和价格体系、网络技术和资源条件、网络及其所涉及区域的信息效用和社会公平

以及资源使用者的消费偏好、接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和工资水平等[4]。 这些因素可

以有不同的影响权重和排列组合方式,这是导致大小不一的经济福利的内在机理。网络

信息资源在空间矢量上有效配置的任务就是寻求一种最佳的影响权重和排列组合方式,

以使高速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最佳的效益。

2.3 网络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矢量上的配置必然要涉及到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由于

对既定的信息资源系统而言,当冗余信息量趋于零(理想状态)时,该系统必定是不同

内容的信息的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信息都具有独特的性质,因此,网络信息资源系统规

模的大小和服务能力的强弱不能简单地看其信息拷贝数量是否庞大,而应当综合性地以

信息资源品种类型的多寡及其对网络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作为主要评判依据。

当前,高速信息网络存在着巨大的开放性,任何入网者都可以将信息在网上自由存

放,也可以很方便地获取网上信息。可以这么说,在高速信息网络上,每时每刻网上信

息提供者和使用者都在不断增多,这必然刺激着大量冗余信息在无“主管”的网络上迅

速地膨胀。这样,一方面,千差万别、无奇不有和日新月异的网络用户信息需求使高速

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显得有限和难以令用户满意;另一

方面,迅速膨胀的信息冗余又在网上形成了新的、巨大的信息干扰,它们或被重复配置

,造成信息资源品种类型十分丰富的假象;或在真正的有配置价值的信息资源表面形成

一层面纱,使人们难识其庐山真面目。由此可见,尽管当前高速信息网络上信息资源品

种类型之丰富是空前的,但其配置仍有相当大的难度,顾此失彼的现象依然在所难免。

高速信息网络上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最终实现势必要借助于一定的市场或人为手段从技

术、经济和人文角度对信息资源实行有效的综合性的组织管理。

3 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原则

3.1 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

网络信息资源从生产、传输、分配直至开发利用的全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

程,其中牵涉到的经济利益主体之多、涉及范围之广、运作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这一网络系统中,每一经济利益主体既与其他经济利益主体相联系,又保持相对独立

。配置网络信息资源势必涉及到各经济利益主体之间以及网络系统和系统环境之间的经

济利益分配关系。判断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是否有效不能单纯地从某一或某些经济利益主

体出发,而必须站在全社会的高度,以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为判定标准。

3.2 需求导向原则

网络信息资源不论是在时间、空间矢量上的配置,还是在品种类型上的配置,最基

本的依据都是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性,我们无法想象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于根本无需

求欲望的用户手中能导致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用户信息需求的每一变化都会影响到各

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效益,并进而影响到配置模式的调整和选择决策。传统资源配置模式

中的“次第配置法”就是一种典型的按需求导向原则设计的模式,该模式首先把资源配

置于最需要的部门,一直到“注满”为止,然后把“溢出”的资源注入到次需要的部门

,一直到“注满”为止;如此次第配置下去,直至不再“溢出”。尽管由于网络信息资

源的高时效性,该模式引入到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中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引入时间因素加

以修正和变通,但还是很好地体现了需求导向原则的重要意义。

3.2 公平原则

公平是指人们对某种社会现象的一种道德评价,认为它是否应当如此,是否公正合

理。公平意味着经济福利在所有相关的个人或组织之间的分配达到均衡状态。这里所说

的均衡分配与平均分配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它要求资源配置者在按照社会经济福利最

大化原则和需求导向原则配置资源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公正合理地对待高速信息网络系

统每一用户,不偏不倚,不掺杂情感因素。

3.3 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原则

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市场供求、价格、竞争、风险机

制的充分运作可以有效地调节网络信息资源在生产、传输、分配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经

济利益和经济关系,以利益驱动构建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大厦。西方经济学称市场

手段是调节一切市场的十分有用的复杂精巧的联络系统,高速信息网络市场诞生十余年

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市场手段在解决跨国信息资源配置方面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手段是有效配置网络信息资源的另一种很重要的手段。福利经济学家霍布森(

J.A.Hobson)认为,为了保证最大社会经济福利,政府必须干预经济生活[5]。网络信息

资源尽管是面向全球的, 但不论是生产、传输还是分配、开发利用,都离不开政府的作

用和影响。美国政府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最积极倡导者,这一作用和影响使美国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信息资源配置状况和水平亦堪称各国楷

模。

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在作用形式、条件、效果等方面是不一样的。在实际操作时,

应注意协调互补,使两者形成有机的配合。一般地,能够通过市场手段配置的,就尽量

通过市场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机制去自动配置;不能或难以通过市场手段配置

的,资源配置者应在前述三项原则的指导下运用政府手段去配置。

【参考文献】

1 T.C.Koopmans.Three essays on the state of economicscience.McGraw

-hill book company,1957

2 马费成等.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二). 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

(2):3~8

篇(2)

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也要采用新措施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数字档案馆建设应该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充分了解信息资源中的内涵,实现档案信息的网络化以更加便于管理。如果对于档案馆的信息资源管理只停留在简单的数字化转换,必将会影响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共享。因此,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关键是能够有效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档案馆的信息资源进行扩充,充分开发相关资源并进行整合,通过不同的网络技术将信息资源归类,使之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1 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1.档案信息源扩大化。

信息源,顾名思义是指信息的来源,人们在生产活动和文化活动中所产生的原始数据的记录,并且对这些初始数据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可以被利用的成品。对于传统的档案信息源,主要是局限于档案馆的馆藏,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档案馆藏的信息资源来源更加广泛,从数量到内容都获得极大地丰富。根据档案信息资源的分布,可以将现在的档案信息分为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现实馆藏主要是传统的档案馆的藏书,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服务,主要包括档案文献、馆藏目录等等。而虚拟馆藏与现实馆藏相对应,主要是指利用网络系统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从载体来看,传统的档案资源多为纸质版和实物,而如今,网络的使用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档案除了传统的纸质,实物等常见种类,又增加了电子档案。网络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档案的信息服务,将档案信息源从有限扩大到无限,极大的丰富了档案信息的来源,同时也使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迫在眉睫。

2.档案信息资源内容多样化。

网络的大量普及使得档案信息资源的来源方式多种多样,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不仅有多种语言,而且形式也多种多样。网络信息数量大但同时存留时间较短,更新速度快。由于种类不仅有电子文件,还有很多软件信息。非文本信息如图像、音频、数据库等以多种形式共存,呈现出多类型、非规范、跨语种等特点。网络信息资源的多样化超越了传统的组织方式,能以不同方式进行表达。

3.档案信息服务对象广泛化化。

信息源的增多,内容的多样化也必然导致服务对象发生变化。因为网络环境下,档案馆是个共享的体系,必须保证所有能够上网的网络利用者能够享受信息。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并没有任何限制,受教育程度也不同,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不同人群对网络的利用目的也不同。为了保证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到信息的服务,网络环境下对档案的服务对象呈现出广泛性,从空间、时间都进行了跨越。而网络环境为信息服务提供了一种比较便捷的服务方式,网络利用者可以通过网络检索自己的信息需求,档案馆通过网络检索,然后经过信息组织和整合形成信息服务产品,然后快速的传递给利用者,实现对利用者的全方位服务。因此,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有很重要的意义。

网络环境不仅改变了传统档案信息服务的环境,而且由于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大,种类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且使用非常方便,其优越性是传统文献信息资源无可比拟的。通过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存储,和网络化的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档案文献在存储和传播方面的限制,使资源共享更加方便。但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缺乏统一的控制,会使得网络信息管理混乱,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分散无序的状态。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信息资源分布不均,流通不畅等都会成为网络共享实现的障碍。因此,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整合,实现资源的有序化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

2 信息资源整合的方法、步骤和措施

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使得多渠道不同载体的信息进行组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更好地为网络信息利用者更好地服务。经过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强化信息资源,更好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给利用者带来极大方便。

2.1 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的方法

1.分类法。分类法是根据概念或者种类不同进行分类,建立等级体系结构,然后通过综合分析进行组配。在网络环境下,分类法是采用规范化的树状结构,按照学科专业或领域进行信息检索,方便有效。这种方法能够适用多种方式的信息检索,包括文本信息和非文本信息等,因此是数字化信息资源整合的基本方法。

2.主题法。主题法是以语言为基础表达各种概念,并通过标识来间接表达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方法是网络信息进行整合的主要方法,在检索中主要表现为关键字检索。

3.数据库法。这种方式是通过获得的网络信息资源的记录格式化存储,让用户通过若干检索路径,找到检索入口,从而享受到信息资源的服务。通过长期实践表明,数据库方法优点突出,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是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最佳方法。同时,这种方法方便利用者能够快速的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并且可以利用搜索引擎,集中网址,将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提供给利用者,更便捷。

2.2 信息资源整合的内容和步骤

1.档案信息资源的集成化组织与整合。通过将信息进行初步整合可以实现资源的跨类型、跨载体以及跨时空的利用。由于信息资源的载体和信息形态都多种多样,形成互补共存的新格局。逐步实现资源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检索模式。

2.档案信息资源的整体化组织与建设。在初始化组织和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进行整体化建设,形成资源的分布式管理、集成化的检索格局。并且通过网络软件,组成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档案信息服务的网络化。

3.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进一步的开发和挖掘,完成档案信息资源从形式组织向内容组织方向的转换。让信息向自动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便于人们利用程序化的知识解决问题。

2.3 信息资源整合的措施

1.强化馆内资源整合与集成意识。在网络大量普及的今天,档案馆应该具有独特的整体效应,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进一步分工,使每一馆都有自己特定的作用,并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义务。档案馆必须加大内部机构设置,并进行人员调整,突出工作重点,找准自己的特定分工融合点,利用优势来发展自己。

2.树立档案馆整体化理念。网络环境强化资源整体建设效应,整体化的服务理念逐步得到认可。在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部门之间应该协调为一个整体,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树立整体化理念,要求各机构树立全局意识与合作精神,强化分工协作。

3 结语

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才能更好的满足利用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l]孙艳丽.网络环境卜.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对策分析[J].兰台世界,2012,5(14):123―124.

[2]李淑艳.例络环境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16):l5一16.

篇(3)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人们可以更好地获得更多的网络资源,它们是建立在数字化、信息存储、数据库、网络通信、超文本、超媒体等诸多技术之上的信息资源。通常情况下,网络资源呈现出动态性、多样性、无序性、分布性、用户广、容量大、开放性等突出特点。日益发展的现代信息、网络以及计算机等多种技术,使得人们能够更为有效地收集和整合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恰恰是由于互联网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造成了网络信息资源进一步彰显出自身的庞大性以及无序性。所以,对高校图书馆而言,要借助相关的技术手段,从多方面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这就要求图书馆能够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更为科学、高效地整理出读者所需要的相关资源,这也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建设的核心任务。

1 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影响

1.1 文献资源载体多元化、馆藏结构发展变化

从传统图书馆来看,印刷型文献是最多的资源,所有工作都围绕着馆藏来开展。在网络化日益提升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在提供阅读信息服务时,已经从馆内拓展到馆外,从来馆读者拓展到世界其他任何领域的读者。高校图书馆的相关信息资源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纸质文献占绝对地位的旧格局变成了数据库资源、声像型、光盘电子型文献等占主要地位,而且馆藏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现实以及网络虚拟两种馆藏资源相互发展的良好局面。

1.2 图书馆文献资源获取渠道多样化

从传统图书馆来看,要通过购买、接受赠送以及交换等方面来获得相关的文献资源。但是,在信息化水平日益提升的今天,要想获取更多的网络资源,就要借助购买、联网使用、入网、租用、免费以及交换等较多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资源仅仅是获得了网络资源的网络使用权,而不是获得了信息资源的本体内容。

1.3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组织方式多元化

从传统图书馆来看,在组织文献信息资源方面,重点是根据图书馆管理的多种分类法进行分类,可以借助构建不同类型的目录,例如主题目录以及分类目录等。但是,在网络环境背景下,则要采取建立网络资源导航库、编制超文本书目数据以及多种类型的专题指引库。

2 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的收集原则

日益发展的网络技术在很大程度上破除了传统媒体在时间以及空间上的制约,从而可以为读者提供数量巨大的网络资源以及信息。但是,过量的信息使得读者不知所措。因此,对高校图书馆而言,在收集整理网络资源时应该坚持下列原则,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2.1 目的性原则

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要依据本校的文献基础、学科建设以及发展规划等方面,根据本校重点设置的专业以及领域,整理以及收集相关的网络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本馆读者的相关需求,而且还要尽可能地满足本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的发展需要。从高校图书馆来看,它们的性质、重点、规模以及学科等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收集、整理文献资源时不能体现出模式化特征,要具体地结合本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收集整理相关的网络资源。

2.2 科学性原则

纷繁复杂的网络资源自然有着良莠不齐的质量,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做好本馆网络资源的编辑工作,为读者以及相关单位提供权威性的获取网络资源的相关建议、检索引擎评价意见。要挑选出具有适度内容以及质量的网络资源,从而使得所收集的资源具备可利用价值以及科学价值。这就要求图书馆要能够从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去粗取精,为读者提供最需要、也最具有参考价值的网络资源。

2.3 系统性原则

高校图书馆要系统性地收集某种类型的网络资源,要能够连贯地、系统地、科学地收集某种学科以及专题的网络资源,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更为权威的网络资源。它的收集工作具有长期性特征,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要依据本校的重点学科以及专业,不断收集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源,从而为读者提供完整的网络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长期的信息需求。

2.4 经济型原则

从高校图书馆来看,经费普遍比较紧张,这就要求学校要尽可能地坚持经济型原则,力图实现最小支出,从而获得更为广泛的网络资源。在此过程中,高校图书馆要从两方面来整理收集网络资源,首先是要引进不同来源的网络资源,其次就是要根据本馆的特色以及读者需求,切实做好自行整理、收集网络资源工作。无论采取何种手段,都要坚持上述四个原则,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

3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网络数据库,它们都是经由信息开发而形成的相关信息产品,涵盖了书目型、全文、专题等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它们是由专门的机构、信息从业人员依据不同的学科分类体系,在科学搜集、分析、整理、标引以及序化等序列化的加工程序,从而很好地开发了海量原始信息,而且最后形成了具有规范化特征的有序数据库集合。对高校图书馆而言,它们可以在签约付费后实现远程登录,实现在线利用,也可以建立相应的镜像站点,在网上运用此类网络数据库。从这些资源来看,它们都被存储在数据库提供商的相关服务器上,图书馆仅仅拥有检索使用的权利,并不能永久地拥有这些资源。

3.1 网站评价与导航

首先,要在知识创新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分析研究相关的网络资源,从而汇集相关有着较大信息量以及利用价值的网站,并且对它们进行科学分类以及链接,而且还要简单介绍以及评价相关URL的重点内容,这样就能够使得读者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对高校图书馆而言,这也是读者最多、最为简单直接地运用因特网信息资源的方式之一。当前,大量高校图书馆在主页上都为读者提供这种层次的网络导航服务,从而更好地引导读者在直接进入相关资源首页后,获取相关的网络资源。

3.2 专业信息指南系统建设

高校图书馆要建立本馆的专业信息指南系统,如此以来读者就可以借助多种搜索引擎,从而上网查询以及浏览相关主题的信息以及文献资源,从而能够挑选对自身有较高参考价值的网络资源。这就要求图书馆要不断地总结、组织、归类、设置类目,这种类型的专业信息指南系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属于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从而能够为相关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知识创新服务,也可以满足他们在重点学科以及相关资源方面的特别需要。正是由于专业人员在选择、组织以及加工信息方面的巨大努力,从而更加准确地为用户提供导航以及指南作用。

3.3 建设开发专业信息资源指引库

建设开发指引库可以使得读者能够更全面、更系统地运用互联网的某些专业化较强的信息资源。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运用指引库的相关技术,从而科学地组织信息资源,借助自动更新技术,对指引库进行及时更新,从而确保读者能够获取及时高效的网络信息服务。从物理层面来讲,指引库上面并未存储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然而,读者可以借助访问指引库,科学高效地检索到相关数据库的多种实际资源。这就要求高效图书馆要在指引库中将因特网上与某些主题有管理的节点集中起来,从而为用户检索提供方面。要确保用户能够熟悉相关的计算机检索语言,从而向用户科学地提供此类资源的分布情况,引导用户查找。

3.4 建立特色虚拟馆藏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在知识创新方面的深层次要求,高校图书馆要切实能够依据本校重点专业以及领域来开发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不仅要提取相关的信息线索,而且还要能够获得带有具体内容的知识。当前,网络资源中存着大量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是却未出版的原始文献,它们日益增多地以电子出版物的形式发表在WWW服务器以及Newsgroup等。所以,图书馆要依据相关用户在知识创新方面的需求,从而有意识地链接WWW信息服务器、组织相关的网络组团,而且还要对网络资源进行过滤、整理网上信息资源,而且还要将用户重点研究的内容或者课题所需要的相关资源下载下来,并将它们存储在本校图书馆Web服务器上,从而构建出特色性强的虚拟馆藏,从而为用户在知识创新方面提供特色鲜明的信息服务。

3.5 强化馆际互借,实现资源共享

一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弥补网络资源的不足,就要进一步强化馆际互借,从而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高校图书馆普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网络环境,极大地促进了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样就能够将区域内的文献资源纳入到某个动态数据库系统中,某个学校的读者只需要借助访问已经联网的终端,就能够访问中心数据库,而且最大限度地所需要的网络资源以及文献。

从很多高校的馆际互借以及资源共享来看,“原文传递”是被广泛运用的方式之一,而且可行性也非常好。它不仅能够很好地弥补了馆藏资源的不足之处,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而且还能够更好地为高校师生管理、科研教育、教学以及科研等提供良好服务。

4 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网络信息的鉴别以及选择

从互联网来看,虽然存在着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但是很多信息都无关知识创新,信息本身就没有任何用处。所以,在开发相关的网络资源过程中,要科学地鉴别以及选择网络资源信息。可以参考下列标准进行:符合用户在知识创新信息方面的需求,它涵盖了网络资源内容的学科范围、类型、深度、语种需要;内容质量,涵盖了是否包含实质性内容、虚假信息、覆盖范围、深度、广度,时效性等信息;还要注意信息的形式特征,例如,网页版面是否遵照既定的图像、文本设计原理,可读性以及易读性等,是否为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等;还要考虑到网络资源的稳定性特征。从网络信息资源来看,呈现出动态变化特征,然而网站网页形式则相对稳定,则利用用户运用。还有,数字化的网络期刊、印刷型文献、联机数据库以及图书馆OPAC目录等都非常稳定、准确性以及可靠性都很突出,而且这些信息资源易于存取。

4.2 网络资源开发质量问题

首先要考虑到信息的完备性,这是因为知识创新对信息的完备性要求较高。例如,用户在检索某些学科或某种主题的文献资源时,总是期待能够一次检索到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很多时候希望一蹴而就。因此,在开发相关网络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分析用户的这种要求,要尽可能全面系统地为客户搜集相关学科或者主题的信息,而且具备很好的完整性以及连续性。所以,要能够充分运用多种类型的搜索引擎、善于运用不同查找方法以及措施来获得相关信息,而且还要长期跟踪这些信息资源,及时增补相关信息,从而确保足量可用的网络资源

此外,还要考虑到这些经过开发的网络信息资源的便利性。所以,在搜集、开发以及整理网络信息资源的过程中,不仅要设计全新的检索系统,而且还要科学合理地组织网络资源;提供友好易用的界面,而且不需要专门培训;具备完善的检索功能以及科学的检索途径;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而且还要为用户提供优良的打印、电子邮件传递以及存盘等方式,从而高效地输出数据。

4.3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中的标准化问题

在此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元数据标准来建立相关的资源内容以及格式标准化。它能够很好地规范数字化信息以及顺利地开发以及保障网络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要借助相关的站点链接到以超文本格式链接的网络信息资源,实施标准化的网络信息导航服务。这样以来,就能够为图书馆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全面的导航数据、较好的链接给你以及友好的用户界面。

5 结束语

处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进一步深化在收集整理网络信息资源方面的建设。这项工作不仅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而且还是高校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服务的核心内容之一。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要依据本校在教育、教学以及相关科研方面的需要,从而以较高的效率来整合以及收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要采用更多的技术措施,搭建良好的网络资源服务平台,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使得读者能够更为方便、准确、快速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相关信息资源,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校图书馆整合以及共享数字资源整合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可,张玉祥.大学图书馆网络资源导航的现状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2013(19).

[2]宋大权.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及效率评价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3]周琴,邱萍.大学图书馆网络资源整合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1).

[4]刘志杰.浅谈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实践与展望[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013(06).

作者简介

篇(4)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一、网络商业信息的种类和特点分析

(一)网络商业信息的种类。

网络商业信息的种类划分有多种,按照载体形式可以分为商业图书、期刊、以及科技报告和商情数据等。按照性质和内容则划分为市场营销、市场环境、市场管理和商品科技等信息。这些不同种类的商业信息对于商业竞争都取得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些商业信息一般都会散见于各种渠道,互联网已经成为这些商业信息资源的重要获取渠道。但是这些不同种类的商业信息本身还存在着共性,有自己的特点。

(二)网络商业信息资源的特点。

网络商业信息有着自身的特点,既具有和一般信息的共性,又有一定的个性,具体主要下面在下面几个方面。其一是多变性,商业信息和时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价格行情就会呈现一种波动状态。同时商业信息还会受到政治、文化以及风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种变化特点主要是和商业是一种竞争性行业,不可能会独立于环境而存在的不变的信息。其二就是分散性,因为任何信息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商业信息自然不可避免。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以及无序化决定了信息的分散特点,而商业信息的分散性主要体现在行业的分散特点,甚至一个企业集团甚至分散在全球,对于企业而言,商业信息的更多注重及时性,却很少关注累积性,因此信息呈现一种杂乱无序的状态。其三就是实用性,因为商品信息的或者流出,无论对于商业竞争对手来说还是对于普通用户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其四就是新颖性,比如产品的价格变化,自然是最新的价格更具有参考价值,企业采用过期的商业信息来决策一般而言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而用户采用过期的商业信息则会让自己上当受骗。所以商业信息要具备新颖性特点。最后就是保密性,商业信息从本质上来说是保密的,不过目前在互联网释放的商业信息,基本上都是相关企业经过过滤出现的信息,这一部分是公开的,主要是为了向消费者和竞争者提供引导性信息,但是商品的核心比如医药的具体配方比例、产品的具体配方往往都是秘而不宣的商业秘密。这部分信息是完全不公开的。

二、网络商业信息资源的获取技术分析(一)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是目前获取商业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利用各种关键词进行检索能够迅速定位需要的商业信息。之所以搜索引擎能够成为获取商业信息的重要技术,关键在于搜索引擎是一种能够将消息传导给用户和企业的最佳方式。所以无论是商业网站还是商家都希望通过搜索引擎进行传播,通过开放网站ROOBOT文件或者采用SEO网站优化技术让搜索引擎机器人抓取网站信息,而搜索引擎强大的索引数据库能够快速匹配用户的查询,在目前商业信息爆炸的现状,这种快速检索能力,自然能够获得用户的青睐,同时也就能够获得商家的青睐。而且搜索引擎提供的商业信息通过网页快照技术,能够将最新的商业信息提供给用户,因此确保了商业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二)网络数据库。

现在不少商业机构开发了自身的网络数据库,这类网络数据库往往有自己的独立入口,有些是不向搜索引擎开放,因此需要通过独立的网络数据库入口才能够获取这类网络数据库中的商业信息。因为这些商业机构本身具有非常专业的商业信息获取团队,然后再通过专业技术将这些信息采集到专业网络数据库,形成高质量的商业信息。一般而言商业网络数据库的中商业信息更具有参考价值,比如海关的一些专业网络数据以及中国信息网的专业数据和中国财经报刊的专业数据库。而国外比较著名的则有美国商务信息数据库和盖尔商业资源数据库等。因为这些商业网络数据库中的数据采集团队具有相对专业的信息敏锐力,并能够根据这些商业信息进行一些再创作,因此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三)B2B商业网站。

这是目前获取供求商业信息最为普遍的网络获取技术,目前在我国比较著名的有阿里巴巴,而国外的则是环球资源网,这两类商业B2B网站主要提供了来自全球的商业供求信息,而这些商业信息内容往往都是有一些注册商家提供,因此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并且在这样的网站上都有自己的准确的联系方式,而且这类商业网站还提供中介作用,因此能够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这类商业网站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获取销售订单或者推销自己产品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这类商业网站同样采用关键词技术,提供给商家进行快速获取商业信息的能力,从而提升获取网络商业信息的速度。当然除了通过这些专业的B2B网站获取商业信息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一些商业资讯网站,这类网站往往通过在互联网采集商业信息,其原创性不高,但是经过了一些专业的站长进行分门别类的区分,也能够获得可以参考的商业信息。

(四)移动互联网。

从移动互联网上获取商业信息已经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一个渠道,现在很多商业网站开始全力投向移动互联网,百度云计划的实施以及阿里云在移动互联网的上线,进一步简化了在移动互联网获得商业信息的方式,与此同时一些中型的搜素引擎利用屏幕广告技术,实现了用户观看商业信息获得利益分成的方式来刺激移动互联网商业信息的,这有效的改变了移动互联网终端多元化的不利之处,通过浏览商业信息让用户获得利益的宣传方式,显然对用户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三、总结

随着各类信息的数字化,通过网络获得商业信息资源已经是大势所趋,作为企业或者用户想要获得高质量的商业信息,就必须要学会网络商业信息的获取技术,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的获取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比如现在通过微博获得网络信息也成了非常关键的方法。因此企业和用户不仅仅要学会商业信息获取技术,还需要紧密结合当前互联网发展趋势,迅速掌握最新的信息获取技术,才能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秋1班)

篇(5)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 优化配置 信息生态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网站数量剧增,目前网民人数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用户,对信息资源的使用有了新的要求。虽然网络信息资源的容量曾几何级数的增长,但信息来源分散,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组织与控制,这都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的获取及使用,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信息管理者所关注的问题。

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是以人们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为出发点,以追求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质量为指针,通过设计网络上信息资源的流向,进一步规划分配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内容、数量、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分布,最终达到为网络用户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和信息资源被合理有效利用的目的。

一、研究的必要性

1.技术的变革与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技术架构经历了信息孤岛、以局域网为支撑的内部集成、以Internet为技术平台的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从单层结构发展到3层乃至多层结构,从C-S结构到B-S结构。互联网的出现是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它所涌现的信息资源的海量与包容性是其他任何信息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信息资源管理也有数据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生态的不同阶段。技术的发展进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信息资源管理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必须充分考虑到其引起的变革。

2.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从内容上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分布广、数量大、种类多和不稳定的特点;从形式上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非线性、交互性、动态性、累积性、多样性的特点;从信息资源的质量上来看,网络信息资源又具有良莠不齐,真假莫辨的特点。目前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现状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组织;二是信息检准率较低,网上信息资源分散、无序现象加剧;三是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才能带来真正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3.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大多数企业应用系统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单体应用、部门级应用居多,企业级集成应用少。应用系统的数据以不同形式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中,而且各个业务系统通常分别由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和维护,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加之网络与信息安全性的防护措施,使得这些系统功能之间相互交叉,有着重复的信息和数据,但相互之间却很难进行畅通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4.环境的变化。目前企业的管理者一般都有企业信息化的战略构想,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企业流程重组等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在进行信息化改造的时候,决策者容易忽视环境的因素给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影响,如社会、政策、经济、技术等。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以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已从相对稳定、变化可预测的线性时代步入不断发生激烈变化的非线性时代。过去,信息资源管理通过给予企业信息保障,来向企业决策提供各种预测方案。但现在所提供的预测跟不上环境的变化,信息管理对企业环境的不适用已是必然,只有适合环境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在信息社会中各种事物的变化越来越快,“变”成了惟一不变的因素。要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环境就得了解信息环境, 企业内外部环境将对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用与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正视环境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

1.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内容。大多数国内学者从网络信息分布的时间、空间和数量特征三个方面论述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内容。李楠澜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内容总结概括为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空间矢量配置以及品种类型上的配置和在数量上的配置等四方面的内容。就品种类型配置,又从媒体类型、内容、时效性、归属特性及保密程度进行区分。

2.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刘水养指出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应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多种不同模式的调配有序、高效地进行,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从而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他认为应该遵循宏观调控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原则、质量保证原则、集成配置与互补合作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品种多样化原则等。

许恩元在《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与模式新论》中引入了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依据—帕累托最优理论。分别就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需求导向原则、公平原则、协调共享原则、市场手段与政府手段互补原则、合理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结合原则等进行分析。

3.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模式包括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两方面的内容。宏观配置就是政府通过宏观手段对信息资源的配置提供政策性的指导,是一种政府层面的行政干预行为。对于宏观配置研究者一般从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规、设置均衡配置的指导目标、引入竞争机制及调控增量信息资源的规划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微观配置就是信息的制作、传播部门在政府宏观调控指导下对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和数量等要素上作适时的配置,是一种技术性、操作性行为。重点需要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数量、类型、及技术的配置。

篇(6)

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2-8898-02

Talking about the Library Network Construction

WANG Feng-lan, LI Tian-ying, SU Yan

(Shangqiu Medical College, Shangqiu 476100, China)

Abstract: Present, China's various systems, various types of library automation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In particula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the information highway,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the popularity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upgrading of our library automation, networking, building awareness of, and gradually increased invest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automation. Realization of the library network, the library for future survival, the key to development.

Key words: network; digita; information resources

图书馆正在从传统的手工管理和服务模式走向计算机网络,从而实现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从国内外图书馆的发展来看,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新的必然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馆藏信息资源的构成、管理和服务将发生改变,因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如何组织和管理是一个新的急需研究的课题。

1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阶段

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现在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还处于第一阶段,即微机局域网阶段,但部分条件较好的高校图书馆已经连入因特网,进入网络建设的第三阶段。

2 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

信息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应包括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料、信息技术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等;狭义是指各种类型和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料。对于网络化图书馆,由于信息技术设备在图书馆的地位和重要性更加突出,广义地理解其信息资源较为科学。

2.1 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

网络化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一般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从载体形式上看,馆藏文献信息资料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从馆藏文献的构成比例看,数字化的电子文献在馆藏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加;从文献资料的分布看,不仅有本地馆藏文献信息资料,而且有异地信息资料;从馆藏文献的利用率来看,电子文献的利用率呈上升趋势。

2.2 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的特点

二者有以下几个特点: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具有相互性。对于因特网上的图书馆,自有馆藏既是本馆的现实馆藏,又是其它馆的虚拟馆藏。本馆对现实馆藏具有更新、修改和支配的权利;对虚拟馆藏有共享权,一般没有更新、修改和支配权。从地理位置上讲,现实馆藏是本单位和本地馆藏;虚拟馆藏是外单位或外地馆藏。

3 网络化图书馆现实馆藏的组织管理

信息组织是将处于无序状态的特定信息资源,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使其成为有序状态的过程,便于人们利用信息和有效地传递信息。

3.1 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是图书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的基础。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自建;二是购买标准书目数据套录;三是套录和自建相结合,有标准书目的购买套录,没有标准书目的自建。

3.2 电子出版物的组织管理方法

电子出版物是指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等存储器(如CD-ROM、磁盘)上,并通过计算机或远程通信进行阅读的出版物。但到目前,有关电子文献的计量、编目和存放管理等还没有一个较为统一和科学的标准。

3.2.1 电子文献的计量标准问题

电子文献按载体分,有磁、光、电介质。按文献类型分,有电子图书、期刊、报纸、数据库和软件读物等。根据电子文献的特点和工作经验,统计工作有以下三种办法:1)以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为计量标准进行统计。2)以载体的独立性为计量标准进行统计管理。3)抛开电子文献的载体形式和具体内容,以bit(信息比特)为计量单位进行统计。如馆藏电子文献有xM或xG字节等。我个人认为第三种办法更科学和准确。

3.2.2 电子文献的分类编目

一本图书分多张磁盘或光盘存放时,可以按照丛书的办法分编;若一张磁盘或光盘中有多个文献时,可以按多册书进行分编,但每张卡片上要有相互参见项。

3.2.3 电子文献的存放管理

电子文献的存放保管,最好是放置在远离磁场、干燥阴凉、密闭防尘性能较好的柜里。而且摆放时应立着,不能多层平放。

4 因特网上信息(虚拟馆藏)的组织管理

未来网络化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不能忽视网络信息资源的查询、组织管理和利用。

4.1 因特网上信息资源的种类和特点

信息资源是因特网最重要的资源。从信息内容看,几乎无所不包。从信息容量看,小到一句话的电子邮件和大到一个电子图书馆。从时效性看,可以分为四大类:1)电子报纸;2)动态信息;3)全文期刊;4)书目数据库。

4.2 因特网信息查询工具

为了有效地查询和利用网上信息,人们研制了许多查询工具。具体的查询效果,可能还与你的服务器的功能和你登录的服务器、时间,网络的带宽以及你的工作站性能有关。

4.3 指引库的建设

所谓指引库,从物理上讲并不存储各种实际的信息资源,但对其访问却可以检索到有关数据库的实际资源,即指引用户到特定的地址获取所需的信息。这样就可以把因特网上与某一或某些主题相关的节点进行集中,按照方便用户检索的原则,用用户熟悉的语言组织起来,向用户提供这些资源的分布情况,指引用户查找。形象地说,因特网是信息的海洋,指引库是航海图。这种方式工作量大,但检索效果较好。

计算机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不断分析、加以科学地研究,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信息资源建设质量,从而提高和完善我们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网络化图书馆起初是图书馆的各个工作和服务环节计算机化和网络化,发展的最终阶段就是网络图书馆,由电子

图书馆或数字图书馆组成,可以广泛开展电子信息服务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系统。

对于网络化图书馆,由于信息技术设备在图书馆的地位和重要性更加突出,因而,广义地理解其信息资源较为科学。从分布看,网络化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本馆的现实馆藏:二是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虚拟馆藏)。

1.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化的图书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馆藏信息资源的构成也不尽相同。微机局域网阶段,仍然以印刷型文献信息为主,占次要位置的电子文献主要由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读者数据库和流通数据库构成。因特网阶段的馆藏信息资源与微机局域网阶段不同的是,它不仅包括本馆的馆藏信息资料,而且还包括通过网络可以检索和共享的其他服务器上的信息资料。概括地说,网络化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呈现以下五个特点:从载体形式上看,馆藏文献信息资料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从馆藏文献的构成比例看,数字化的电子文献在馆藏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加;从文献资料的分布看,不仅有本地馆藏文献信息资料,而且有异地信息资料;从馆藏文献的利用率来看,电子文献的利用率呈上升趋势,而传统印刷型文献的利用率相对来说,呈下降趋势;从馆藏文献的信息服务功能看,电子文献相对于传统印刷型的服务功能更加丰富多样,服务效率更高。

2.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的特点

对网络化图书馆来说,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密切相关的。二者具有以下特点: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具有相互性,对于因特网上的图书馆,自有馆藏既是本馆的现实馆藏,又是其他馆的虚拟馆藏;本馆对现实馆藏具有更新、修改、利用和支配的权利,而虚拟馆藏有共享权,一般没有更新、修改和支配权,但对于合作建设或开发的信息资源除外;从地理位置上讲,现实馆藏是本单位和本地馆藏,虚拟馆藏是外单位或外地馆藏;本馆读者或用户对现实馆藏的使用具有直接性,而虚拟馆藏的使用一般要有某种协议或申请手续等才能借阅,因而具有间接性。

网络化图书馆现实馆藏的组织管理

信息组织是将处于无序状态的特定信息资源,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使其成为有序状态的过程。其目的是将无序信息变成有序信息,便于人们利用信息和有效地传递信息。传统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料的组织,是依据各种分类法(如中图法、科图法等)进行科学的分类及建立各类目录体系(如主题目录、分类目录等)。而网络化数字图书馆要根据不同的网络阶段对信息资源进行不同的科学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核心是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而处于国际互联网阶段的图书馆,其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除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指引库的建立。

1.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是图书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的基础。现在,我国一些图书馆建立了局域网,根据集成管理系统的要求,按照CN MARC格式部分或全部建立了书目信息数据库,在部分工作和服务环节实现了计算机化管理。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自建,二是购买标准书目数据套录,三是套录和自建相结合,有标准书目的购买套录,没有标准书目的自建。现在一些图书馆还提供“联机”书目信息数据的套录。

从现有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软件看,其书目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格式是标准的。这些软件大多都提供书目套录和自建功能。套录和自建书目信息数据库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套录的标准书目,优点是著录项较多,数据一般较完善;缺点是受制于标准书目的建设速度。自建书目信息数据库,优点是建设速度可以灵活控制;缺点是书目信息的采集工作量较大,在数据的录入过程中,质量不易控制,数据不够标准,影响网上交流和共享效果。影响自建书目信息数据库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四点:原图书的分类不正确或著录项不全;所选字段较少或缺少某些字段信息;某些信息所归字段不正确或某些字段信息错误;录入中造成错字、错词或漏录字、词等。

2.电子出版物的组织管理方法

所谓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等存储器(如CD-ROM、磁盘)上,并通过计算机或远程通信进行阅读的出版物。电子文献对图书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图书馆向现代化发展。电子文献在网络化图书馆馆藏中所占的数量和比例都在与日俱增,但到目前,有关电子文献的计量、编目和存放管理等还没有一个较为统一和科学的标准。

因特网上信息(虚拟馆藏)的组织管理

因特网上的信息具有在地理上分散、组织上松散、数据类型多、随机变化大等特点,使得网上信息的查询、组织和管理,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作为网络化图书馆,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即如何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网上信息服务。

1.信息资源的种类和特点

因特网作为一个整体,在使用者面前体现的根本价值就是它所提供的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完善的信息服务。但从字面上讲,网络信息资源一般可以理解为“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根据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可以说是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从信息内容看,几乎包罗万象;从信息容量看,小到一句话的E-mail,大到数百万个数据库;而从时效性看,可以分为电子报纸、动态信息、全文期刊、书目数据库四大类。

2.信息查询工具

篇(8)

一、研究的必要性

1.技术的变革与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技术架构经历了信息孤岛、以局域网为支撑的内部集成、以Internet为技术平台的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从单层结构发展到3层乃至多层结构,从C-S结构到B-S结构。互联网的出现是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它所涌现的信息资源的海量与包容性是其他任何信息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信息资源管理也有数据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生态的不同阶段。技术的发展进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信息资源管理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必须充分考虑到其引起的变革。

2.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从内容上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分布广、数量大、种类多和不稳定的特点;从形式上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非线性、交互性、动态性、累积性、多样性的特点;从信息资源的质量上来看,网络信息资源又具有良莠不齐,真假莫辨的特点。目前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现状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组织;二是信息检准率较低,网上信息资源分散、无序现象加剧;三是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才能带来真正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3.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大多数企业应用系统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单体应用、部门级应用居多,企业级集成应用少。应用系统的数据以不同形式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中,而且各个业务系统通常分别由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和维护,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加之网络与信息安全性的防护措施,使得这些系统功能之间相互交叉,有着重复的信息和数据,但相互之间却很难进行畅通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4.环境的变化。目前企业的管理者一般都有企业信息化的战略构想,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企业流程重组等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在进行信息化改造的时候,决策者容易忽视环境的因素给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影响,如社会、政策、经济、技术等。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以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已从相对稳定、变化可预测的线性时代步入不断发生激烈变化的非线性时代。过去,信息资源管理通过给予企业信息保障,来向企业决策提供各种预测方案。但现在所提供的预测跟不上环境的变化,信息管理对企业环境的不适用已是必然,只有适合环境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在信息社会中各种事物的变化越来越快,“变”成了惟一不变的因素。要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环境就得了解信息环境,企业内外部环境将对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用与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正视环境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

1.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内容。大多数国内学者从网络信息分布的时间、空间和数量特征三个方面论述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内容。李楠澜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内容总结概括为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空间矢量配置以及品种类型上的配置和在数量上的配置等四方面的内容。就品种类型配置,又从媒体类型、内容、时效性、归属特性及保密程度进行区分。

2.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刘水养指出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应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多种不同模式的调配有序、高效地进行,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从而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他认为应该遵循宏观调控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原则、质量保证原则、集成配置与互补合作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品种多样化原则等。

许恩元在《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与模式新论》中引入了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依据—帕累托最优理论。分别就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需求导向原则、公平原则、协调共享原则、市场手段与政府手段互补原则、合理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结合原则等进行分析。

3.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模式包括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两方面的内容。宏观配置就是政府通过宏观手段对信息资源的配置提供政策性的指导,是一种政府层面的行政干预行为。对于宏观配置研究者一般从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规、设置均衡配置的指导目标、引入竞争机制及调控增量信息资源的规划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微观配置就是信息的制作、传播部门在政府宏观调控指导下对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和数量等要素上作适时的配置,是一种技术性、操作。重点需要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数量、类型、及技术的配置。

郭东强等认为应该将生态学及生态平衡的理念引入企业信息系统中形成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当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各类的企业信息的比重、数量趋于平衡,信息的流向和流动趋于稳定,即达到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此时,整个社会经济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经济主体不仅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时也实现了生态效益。同时他还建议正视过度依赖技术、使用技术给企业的信息环境带来的危害,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注重人的因素,使人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4.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措施。大部分学者从宏观角度进行了研究,高丹从宏观上的提出相应建议: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层次的配置信息资源、积极参与信息资源的开发、提高信息人员的素质、培育高效的信息市场。李颖认为要研究用户需求,建立全国性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协调机构,建立高质量的数据库及法律保障机制。陈德敏从技术角度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进行研究,分别是MARC格式、DC元数据格式、应用分类法、应用主题法。

王玉在《论协同电子商务下的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中,谈到协同电子商务的建立必须从整个行业出发,研究各个企业的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和集成,以及企业之间在市场环境中的合作和协调机制,建立能为企业提供一个从企业到行业到区域企业的集成信息支撑平台。这些都符合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及生态圈的要求及动态演化的特点,当企业信息生态圈建设和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各类企业信息的比重、数量和企业群的比例趋于平衡,信息的流向与流量趋于稳定,即达到企业信息生态圈平衡。这种平衡是社会经济中市场平衡的真实反映,这时各种社会资源的配置趋于优化状态。

通过考察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研究现状,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的开发利用是目前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诸多学者对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原则、措施等内容行了分析,他们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都十分认同,但缺乏具体的实例分析及模型的建立,另外对于网络信息环境所出现的变化及与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模式也缺乏相应的研究。三、研究建议

网络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使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更加便捷,同时也对传统的信息组织与管理形成了很大冲击。网络信息爆炸、无序、优劣混杂,缺乏统一的组织与控制,严重阻碍了信息资源的利用,因此基于信息生态的理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研究就尤为必要。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生态学理论的引入,信息生态成为其一个重要的分支,信息生态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管理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与以往片面强调技术的作用不同,信息生态通过对人、技术、信息和环境进行综合考察。

1997年,美国管理科学家达文波特(ThomasH.Davenport)在《信息生态学:掌握信息与知识环境》一书中首次提出信息生态学(InformationEcology)的概念,将生态理念引入企业的信息管理中,从而开辟了信息管理的新领域。

1999年,纳笛(Bonnie.A.Nardi)和欧戴(VickiL.O'Day)合作撰写了《信息生态:用心使用技术》中,将信息生态定义为“特定环境里由人、实践、价值和技术构成的一个系统”,认为信息生态系统里占核心地位的不是技术,而是由技术支持的人的活动。

国内学者对信息生态的研究有代表性的是蒋录全在2003年出版的《信息生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对信息生态进行了系统研究。他认为信息生态涉及信息、人和环境三大要素,信息生态就是研究信息—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进而在此基础上推导其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成演和发展。而张福学认为信息生态只是一个比喻式的概念,意在利用“生态”这一比喻培育新的思想和理论。

对于信息生态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是信息生态环境,蒋录全博士将信息生态环境因子定义为:信息环境中对人类及社会组织的成长、行为、发展、流动和分布以及社会进化与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信息环境因子主要可分为:人类因子、信息因子、信息技术因子、信息政策法律与信息伦理因子、信息文化因子等。而在网络环境中不容回避的一个事实就是信息生态失衡。

信息生态平衡是指信息、人、环境之间的均衡状态。信息生态失衡指以上要素处于不平衡状态,即信息生态系统内部和外部交换的信息受阻或其自身要素与子系统之间的比例失调等。谢立虹在《网络空间中的信息生态问题》中提出其主要现象有信息超载、信息污染、信息垄断和信息侵犯等4个方面。李凤石认为信息生态生态失衡的主要表现为信息资源分布失衡、信息爆炸等。

对于解决信息生态失衡的措施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田春虎认为调节信息生态失衡的方法包括从系统角度出发进行整体规划与布局,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保持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加大研究与开发投入,提高技术的创新能力;调整人员结构,提高信息素养;加强对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管理等。孟瑞玲从制定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规、加强信息门户网站和信息地图建设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法。此外,应金萍等提出实施信息分级制度,以净化信息环境整合传统理论优势,进行信息伦理学研究,加强信息伦理道德建设强化信息市场管理等具体措施。

借鉴信息生态的思路为解决企业信息化及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以往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往往是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的重要性,而不是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综合考虑,从而导致结果与预期相差甚远。从信息生态的角度分析及评价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现代环境下企业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篇(9)

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研究是建立在个人网络信息资源概念的范畴上。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因信息技术的发展种类而衍生出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划分标准便产生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媒体存在形式分类可分为文本资源、图片资源、视音频资源、flash媒体资源。按照网络应用分类可分为个人BBS、个人博客微博、个人数字图书馆、个人电邮等。按照内容类型分类可分为专业知识、公共知识、兴趣内容、娱乐新闻资讯等。

1.2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的特征

在网络环境里,个人网络信源不仅有网络信息资源的繁杂化、网络化、传播范围广,用户多、信息源的多样性等一般特征外,还具有独树一帜的特征。如下:依据个人习惯,组织形式多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及组织习惯,将个人网络资源组织在博客、QQ空间还是网盘等,都是个人通过分析软件的特点优势及结合自己的习惯来进行组织处理,形式灵活多样。信息内容因人而异,兴趣使然。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的内容包罗万象,覆盖了不同领域的信息资源,每个人根据个人所需和兴趣来选择使自己满意的网络信息内容。存储数字化方便快捷,具有预见性。网络信息搜索、传播和反馈快速灵敏,实时性较强,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只需几秒钟便可传播世界各地。对于一些暂时对自己无用但今后可能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可提前进行保存,以便于之后所需时查找方便快捷,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个人信息交流方式多样。个人微博、博客、论坛、QQ群等都是个人知识交流的大舞台,形式多样,便于知识积累。

2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现状

在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重要性方面,44.76%的人都认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特别重要,认为个人网络资源管理完全不重要的人只占0.9%,可见很多人都比较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在平时多久整理一次自己电脑上的资料的现状,发现占最大多数的人是不确定自己多长时间整理一次电脑上的资料,这说明现在的很人都没有养成定期整理自己资料的习惯。在对平时有哪些途径来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调查中发现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网站、微博博客是个人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其他还有各大论文、行业网站也是一种选择。在常用的搜索引擎的调查中发现78.1%的人都使用百度,搜索引擎的使用过于单一,对百度的依赖性较大。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搜索引擎种类来选择合适的自己需要的搜索引擎,比如:进行中文搜索,我们可以用迄今为止最大的中文百度搜索引擎,但是要是进行英文检索,我们就要选择全球规模最大的谷歌搜素引擎。当个人在网络上遇到有用信息时,据调查大家使用的记录方式多种多样,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有存储信息的习惯,但信息存储的方式杂乱、简单,对新型信息管理软件的使用不够熟练。大家要积极使用新型的信息管理工具来来对个个的信息资源加工。还有的人对网络信息只是浏览不做记录,这是缺乏资源存储的归类和获取意识。在对自己电脑上的本地硬盘的存储内容有82.86%的个人都会做好明确的分类,但仍有17.14%的人没有分类。这说明很大部分人的最基本的网络信息管理存在问题。

3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误区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大家学习的主要形式,但随之在资源管理上的众多问题也显现出来。首先,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意识不足,相关教育欠缺。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人的资源管理意识薄弱,他们认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不怎么重要,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相关教育的欠缺,一定要加强相关领域的教育,在21世纪互联网如此高速发展的今天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才能更好的利用资源。其次,资源存储混乱无分类,管理能力需提高。很多学生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存储途径很多,有网盘、个人主页、移动硬盘、U盘、博客等等,但是"存了就忘了"或者"找不到存在哪里了"的现象频繁发生,这很大一部分是管理能力的欠缺,需要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能力。再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工具单一,先进观念需及时更新。网络资源的管理工具随着时展层出不穷,最大可能的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实现最方便的管理。在调查中发现有72.38%人所使用的管理工具都是本地硬盘,移动硬盘,U盘等,而对网盘,个人数字图书馆,网摘等都使用的特别少,甚至有的大学生没有听说过,这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最后,知识的甄别能力比较弱,需提高甄别能力。对于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的辨别能力较差,难以辨别出不同知识的价值和对自己的价值。还有就是网络资源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观点看法,所以信息资源的质量良莠不齐,要提高辨别能力。

4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建议

个人主体是大学生。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的主要场所,学校要营造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氛围与环境,才能引导大学生提高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意识,促进大学生进行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实践。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如何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课程,开设大型讲座;为学生建立大学生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以帮助学生有效的进行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如何系统地管理个人网络信息资源,有学生或许刚刚拥有自己的笔记本,在没有接受过指导的情况下,在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方面有较多困惑,教师便是最佳人选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学校知识管理和创新的主体,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推荐适合大学生使用的的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并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个人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从个人由被动地接收信息向主动地创造信息的方向转变。首先大学生个人必须尽快转变信息资源管理观念,树立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意识,形成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习惯。其次必须学会用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会选择合适的知识管理工具来存储所获取的知识,将知识进行分类,和同伴经常交流共享知识,并自觉定期更新备份整理自己的知识。

篇(10)

随着互联网上档案信息资源类型的日益丰富和数量的大量增加,如何安全有效地存储这些档案信息资源,就成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者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档案信息资源固然可以有多种类型的存储方式,其中,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云存储是最具有优势的存储方式。网络云存储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特定载体,将档案信息资源永久存储在云端的虚拟空间中的过程。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存储而言,云存储最大的优势在于,将各自独立单位存储的档案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变为云存储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实现多个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单位所存储的档案信息资源实现云端的网络存储与服务。在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中,如果将大量的档案信息资源与云环境下的网络云存储技术相结合,就可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高速、海量、稳定、安全存储,从而为云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服务提供基础条件。云存储还可以充分节约本地的档案信息资源存储空间,从理论上讲可以利用互联网云环境下无限容量的云存储空间,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短期存储、中期存储、长期存储或永久存储。由于云终端是迄今为止最为经济、安全的计算机网络解决方案,档案信息资源数据保存在具有专业安全人员保护的云环境中,黑客常用的传统用户终端攻击会失去威胁。因此,云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集中化管理更容易升级安全保护措施,安全性也更高。

1.2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存储的意义

在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机构所建设和拥有的各种不同类型和数量巨大的档案信息资源中,并非所有的档案信息资源都需要予以存储,需要根据其客观利用需求为依据,既要考虑其现实利用的价值,更要兼顾其长远的历史保存价值和参考利用价值。按照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中有关档案信息资源保存期限的规定,档案信息资源的保存期限可分为无限期的永久保存、16一50年的长期保存和15年以下的短期保存3种。而如会计档案信息资源的保存期限则分为永久和定期两大类,其中定期保存包括3年、5年、10年、15年和25年共5个时间档次。对于具有永久保存价值和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为了便于其内在价值可以得到长期地可持续性地有效挖掘、充分研究和开发利用,实现其价值的保值甚至增值,需要在特别安全的措施下予以存储,而云环境下的网络存储即可达到这一目标。在云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存储,既包括永久性、长期性、短期性和临时性不同时间期限的存储,也包括保密性和共享性不同限制级别的存储,还包括本地和外地不同地域范围内的存储。在实际的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存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方式,其中就有利用互联网开放存取模式下的网络开放存储方式,这也是几乎零成本的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存储方式。因此,研究和探讨云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存储的各种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云环境下档案资源的网络存储方式

2.1利用档案资源网站进行网络存储

对于数量巨大的原始档案信息资源,档案管理部门可直接利用云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网站的服务器,相当于代替该部门进行原始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存储。利用这种原始档案资源网站服务器网络存储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完全不占用本地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其次,由于档案信息资源网站所收录的档案信息资源数据,无论在其更新频率、服务范围、文献类型、文献数量和安全保障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所以,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在质量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另外,档案信息资源网站由于建设专业化程度较强,因此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良好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网络存储方式在非云环境下,可能会受到档案信息资源网站稳定性的影响,这样一来,可能会给那些该网站独有的档案信息资源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而这种情况在云环境下将不复存在,由于所有的档案信息资源都被存储在具有安全保障的网络公共云服务器上,在巨大的网络存储空间中,档案信息资源会越来越丰富。

2.2利用网络硬盘进行网络存储

网络硬盘简称网盘,是一些网络公司推出的网络在线信息资源存储服务,向用户提供包括档案信息资源在内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的存储、备份、访问、共享等文件管理功能,使用起来十分方便,相当于设置在网络上的移动硬盘。网络硬盘的原理是网络公司将其网络服务器的硬盘或硬盘阵列中的一部分容量,分享给包括注册用户使用。随着具有网络存储功能服务网站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网络硬盘逐渐成为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网络存储的重要工具。而具有云存储功能的网络硬盘的快速发展,又使得网络硬盘的存储空间容量记录也在不断被刷新。如目前提供初始存储容量最大的网络硬盘是“速度盘”,其初始免费永久开放存储空间的容量为5OOGB,单个文件容量可达ZGB,并可以实现批量巨传存储。再如作为云存储网络硬盘之.的“115网盘”,单个文件容量可达SGB,目前已经存储的信息资源容量已经高达145PB,文件数量达到17亿件的海量数据。因此,网络硬盘成为云存储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工具,特别适用于进行大容量和需要永久存储的珍贵或重要的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存储。档案管理机构也可以把网络硬盘看作置于网络云端上的移动硬盘,无论是在单位或在其他任何地方,只要可以连接到互联网,就可以管理、下载或巨传档案信息资源到网络硬盘中,而不需要随身携带,更不怕丢失资源。目前,可用于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存储的网络硬盘网站已有不少,可供用户选择利用。

上一篇: 高效的团队协作 下一篇: 幼儿园音乐教育教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