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7:07:5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机关行政的作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
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的经济政策,其对于促进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如今,经济政策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通过对我国经济政策的不断研究和探讨,对于我国未来的国家建设也至关重要。经济政策是整个市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实行准则,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政策实施中,其优势有很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行政管理的进步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开始对经济政策在实施方面有了更高的重视。
1经济政策的概述
1.1经济政策的含义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形成了全新的经济体制,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将市场作为无形的手,放置于主导地位,同时政府也通过一些经济政策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当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需要通过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的经济政策等来达到国民经济总量不断上升的要求。我国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有效帮助国家进行经济调控、社会资源和收入分配等。
1.2我国经济政策的种类
经济政策是国家和政府为了确保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收支平衡的一种措施,其实施需要一定的连续性和弹性。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会常常出现变动,而相应的经济政策也要做出调整,国家和政府所指定的经济政策也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此,在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时,还需根据社会发展战略、方针,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等来严格规划产业布局,制定出适合的经济政策[1]。我国经济政策的种类有很多,比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与信贷综合平衡政策等。各种不同的经济政策可以有效控制货币的发行、通货膨胀及防止通货膨胀的产生。
2经济政策的重要性及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2.1经济政策的重要性
我国主要是实行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相结合的宏观经济调控,国家的经济计划要以市场为基础,确定好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做好宏观调控目标和国土整治,将重点放在长期的计划上,将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有利于企业发挥出市场机制,达到自主经营的目的。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是社会总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追求微观经济目标,还能实现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经济政策是我国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对策之一,为了能实现相应的经济发展目标,将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当所有商品的价格有了普遍的增加时,这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也无法了解到金融资产的实际价格,这时候需就要采取经济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经济政策对于社会的供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2.2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对于市场经济的管理开始转向了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是由国家来调控市场,市场来引导企业。通过这种形式的调控与管理能有效保持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从而进一步引导国家经济健康的发展。经济政策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也是整个市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实行准则,能有效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矛盾,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促使整个市场经济的过程得以正常、稳定的运行,因此,加强对经济政策是非要有必要且非常重要。在我国现代化社会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提高我国整个市场经济的前提是了解和懂得经济政策的重要性,提高我国整个市场经济也是提升我国国民经济行政管理全面建设的基础,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2]。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中能有效提升整个市场的运行效率,对于整个国民经济行政管理的进步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经济政策在我国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3.1财政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财政政策的实施已初见成效,有了一定的发展。财政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发展目标而制定的规划方针,是经济政策中较为重要的一大政策。一般来说,财政政策能够体现出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帮助国家进行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能有效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结构、社会资源和收入分配,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我国的财政政策主要分为紧缩性财政政策、膨胀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不同的社会需求中,所需采用的财政政策也不一样。当市场的需求不足时,则需要应用膨胀性财政政策进行调节。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有效扩大财政支出、扩大社会的总需求,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当一个国家生产过剩时,可以通过高赤字等膨胀性财政政策进行调节,从而进一步促进国内的总需求。对于社会的总供给不足时,可以减少财政赤字,增加税收、提高税率等途径来降低社会的总需求。比如,我国在80、90年代时,一度的物价上涨使得我国国内的经济过热,于是我国颁布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对于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国家可以通过增加财政补贴、减少国券发行和扩大税收、提高税率的方式来抑制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松紧政策共同结合使用的方式来让社会供给和社会需求达到均衡的效果,从而促进社会经济朝向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方向发展。在我国,财政政策能很好的体现出其对于社会资源和收入分配的重要调节作用,通过各个环节的分配后可以有计划的组织国民收入分配的枢纽,对于社会供给和需求的总量平衡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财政政策确实会对整个国民经济行政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能有效实现财政政策的目标,政府也需根据社会经济的运作情况采取适合的财政政策,从而促使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平的目的。
3.2货币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货币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国家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宏观经济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相关渠道来控制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均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量。当社会的总需求过大或者过小时,需要国家减少货币或者增加货币的方式来确保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可以说,货币政策对于国家的总供给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目的是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均衡增长。如果国家的总需求过高,则可以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的方式进行调节,反之,则相反。货币政策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常价格的变动可以有效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效果总效益的提升。由于价格会随着产品的供求而出现变动,价格的上升利润也自然上升,企业可以从银行确定相应的资金,进而有利于实现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的体制下,价格是对商品价值的评价,价格出现变动可以将社会资源更加合理的分配,但是,当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在不断上涨时,这就说明出现了通贷膨胀,这时候反通贷膨胀就成为了主要政策的与财政政策相同的是,货币政策也是为了达到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主要作用于货币和物价的稳定上。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会通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种政策工具来实现目标。因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对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政策,目前,在我国也已看到了初步的成效。
4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有着较好的发展,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能有效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经济政策展现出了它的优势和成效,它也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随着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对于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上有了更高的重视。我国还需进一步加强对经济政策的研究和管理,对于出现的任何问题及时解决,未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将会有更好的发展。以上就是笔者对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的具体介绍,由于笔者对其研究的不是太全面,所以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也是笔者以后继续要学习和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曹培英.关于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5)
网络的普及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近年来,我国网民人迅猛增长,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度愈来愈高,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对行政管理的作用不可忽视。
一、网络传播的特点
网络传播的特点是:开放、及时、便捷、双向、平等。只要实现网络普及,人们便可以参与到信息的发散、传播、接受的队伍中来,甚至许多手机也具备了互联网的功能,为网络信息传播提供了便利。这种人人平等、人人可参与的方式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信息垄断、公众被动接受信息、“有苦说不出”的局面,成为民众参与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1]。行政管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离不开民众的广泛参与,更离不开网络的推动作用。加强社会管理就是要加强行政管理,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进展,社会处于转型期,人民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关心国家大事不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实实在在的体现在行动上,网络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平台。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以往公共权力对社会舆论的垄断逐渐被打破,跳出传统舆论模式的局限,公众话语权得到有效发挥。行政管理部门只有真正意识到网络潜藏的巨大力量,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有效整合信息,研究对策,才能切实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实现行政职能的转变。
二、网络对行政管理积极作用
网络对行政管理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利弊各占,但总的来说,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平等性、便捷性、共享性推动了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完善,促使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不断提高,可见网络对行政管理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网络打破了传统社会管理中由于地理、文化、语言、民族等不同因素带来的不利局面,成为群众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实现了信息互动、信息沟通、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这就大大改善了公民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技术手段。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诉求,传递民意,建言献策,成为广大群众参政议政的全新表现形式,极大提高了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加强社会管理,就要走群众路线,倾听百姓的声音,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自由和民主。行政管理部门在做决策的时候,不能忽视这些民众的声音,而更应以广大网民的箴言为参考,所行充分表达民意,想民之所想,顺民之所愿,实现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接受民众的监督与批评,只有这样,行政管理才能真正实现民主。
2.网络有利于实现舆论监督
建立阳光型政府离不开行政监督,更离不开民主监督,作为承载民众表达权的一种新方式,网络舆论发挥着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监督的作用,也充分体现了的舆论力量[2]。如在“4.20”雅安地震中,网民通过网络及时最新信息,哪里有余震、哪里有险情、哪里有伤员、哪里需要救助……都通过网络出来,为救援的及时和有效提供了重要信息。震后,民众又参与到救援物资的去向中,为行政管理提供了建设性力量,也形成了广泛的舆论监督,实现了行政工作的有效性和透明性,形成了政府与群众的良性互动。能否接受舆论监督,顺利解决社会问题是政府建立良好形象的关键。可以说,网络舆论监督为社会的进步制造良好契机,推动了社会的民主进程,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
网络监督、网络问政成为当今时代公众参与行政管理重要方式,通过网络舆论监督,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鞭挞政治腐败。其有效的手段是网络发帖,引起多方媒体的关注,引起网民的关注,实现批判与互动的融合,各抒己见,形成广泛的共识和声势,迫使相关部门和人员接受网民的监督,解释并公开处理的承诺,促使事件的进展和顺利解决。网络舆论监督是一股强大的潜在力量,实行舆论监督,是对行政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全新考验。网民参政议政,使得政府各项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透明化。
3.网络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
当前,政府充分重视和尊重网民。随着网络普及和公众素质的提高,网络舆论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些草根意见甚至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网络对行政管理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现实意义。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关注民情、听取民意,采纳民众的建议和意见,是社会进步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相反,如果无视网民的心声,不顾群众的意见,一意孤行,会给社会的发展进步埋下不安定的分子,不利于社会和谐。
一、引言
(一)行政管理竖透明化概述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等各个方面。信息技术逐渐被行政管理者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领域。建立现代民主政府,必然要求行政管理主体提高行政管理透明度,扩大公众参与,即逐步推进行政管理透明化。
(二)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是管理和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主要表现为计算机、通信领域用以实现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的信息系统及软件。信息技术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动态性、共享性。从信息处理的过程来看,信息技术主要分为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三)信息技术作用于行政管理
政府对社会事务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如:(1)过度的政府主导损害公民参与权;(2)轻率的暗箱决策损害公民知情权;(3)欠缺的制度保障损害公民表达权;(4)堵塞的反馈渠道损害公民监督权等。
“电子政务”、“阳光政府”、“数字政府”等一些列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理念不断深入政府管理各个领域,透明度逐渐成为普遍接受的价值尺度,信息系统的构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行政管理方式变革的必然选择。行政管理主体“要培育以‘公民本位’为核心的行政文化,实现先进服务文化与先进变革技术的无缝隙链接”豏,实现行政管理的透明化。
二、信息技术对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的作用
“电灯是最好的警察”丰。现代民主发展趋势要求行政管理部门引入信息技术以不断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权利。
(一)行政管理透明化的实现方法
“行政管理者,是公民信心和希望的实现者”豑。由于行政管理活动是一个包含计划、决策、执行、评估、监控等活动的动态循环系统,结合其生命周期的特点,可以归纳出行政管理透明化的实现方法至少包括:
第一,公告。公告提供了民主必需的公共知识,例如日程安排,如果公众对行政管理活动的时间、地点没有足够的了解,可能降低行政管理活动的公众参与程度。公告内容,除涉及国家安全、个人隐私的事项外均应主动公开或依申请公开。
第二,参与。公共参与,可以取得公民对政府的信任,使他们更容易接受起初不能理解的政策决定。举办听证会,使政府官员与公众面对面交流,决策与执行更会贴近现实;公民代表通过市民论坛可以纠正偏离事实的计划错误,提供预决策信息。
第三,约束。以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等手段规范行政管理活动是防止行政管理暗箱操作、公共资源的滥用的有效办法,如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美国1996年颁布《克林杰—科恩法案》(注:目的是增强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的角色)。
第四,奖惩。配套的奖惩措施包括财政资助、罚款、行政制裁等。对公民参与行政管理活动的财政支持可以鼓励公民参与,对违反规则的当事方的金钱处罚、行政制裁可以规范行政管理活动有秩序的开展。
第五,记录。好的档案记录作为长期保存的材料,无形中敦促不称职的行政管理机构和官员对自身的行为长期负责。精准的会议记录、多媒体资料能够提升行政管理活动的透明度。
第六,监督。分为党的监督、内部监督、专门监督和外部监督等。特别是舆论监督对于实现行政管理透明化具有显着作用:要求行政管理机构和官员直接回应公众诉求、问题和意见。
(二)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透明化实现方法的支撑
1.总体支撑架构
在行政管理不断循环的生命周期中,环境因素、政府管理目标等产生计划信息,计划与规划信息产生决策信息,决策执行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产生再决策信息或者直接终结。评估与监控实时进行,且评估信息反馈给监控以实时监督和控制行政管理的全过程。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透明化的支撑作用是以促进信息流动为基础、通过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实现方法来实现的。各种层级的具体信息系统无非是架构起行政管理部门和公众的不同联系通道,这种通道比传统方式较大程度排除了人为干扰,更具客观性、实时性、直接性。
2.支撑的差异性
笔者发现,信息技术在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促进行政管理信息要素循环流动中呈现出一些具体特点:不同的行政管理透明化实现方法对信息技术的需求类型和程度显着不同,即不同类型信息技术(硬件设备、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不同的行政管理透明化的实现方法展现了不同的支撑性。
表一行政管理透明化实现方法对不同类型信息技术的需求度
(说明:2极度需求,1一般需求,0无需求)
首先,不同类型信息技术对不同的行政管理透明化实现方法的支持性有显着差异。公告、记录、监督等方法对信息处理技术没有要求;参与对传输技术的极度要求,主要由于公民在参加行政管理活动中的稳定性要求较高,传输技术保障参 与的有效性;参与、奖惩、记录、监督对采集技术的高度需求,主要由于原始信息的来源问题;记录的存储必须得到保证,主要由于记录需要长期保存;公告和监督对存储技术没有需求,主要由于公告、监督本身的实时性;其余方法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一般。
>:请记住我站域名/< 其次,信息应用技术对所有行政管理透明化实现方法均有较高支持度。不同的行政管理透明化实现方法对信息应用技术的需求呈现高度一致性,表明信息应用技术对于行政管理透明化的实现方法具有独特的支撑性。
可见,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对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透明化实现方法具有的可用性显着差异化;信息的检索、分析和利用技术对行政管理透明化具有高度的可用性。
3.信息技术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的现实意义
首先,结构重塑。在新型行政管理格局中,纸与笔,这种传统信息处理工具逐步被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甚至一体机代替;信函、电报等传统通信模式逐步被互联网、软件工具所取代。现代行政管理组织,将是全面建构在信息技术之上结构扁平化、网络化的“信息化组织”。
其次,流程再造。信息技术直接改造行政管理过程。围绕着组织目标、工作流程构建信息交换模型,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组织的工作模式,甚至变革行政管理组织成员和领导者的理念、思维方式。信息技术打破传统了政府管理方式,其工作机制、方式、思路都是巨大创新。
三、信息技术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所有的模式和风格,都有其优点和缺陷”豒。在看到信息技术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的正面作用的同时,必须注意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可能阻碍发展中国家建立现代民主政体
必须明确信息技术在政府(行政)管理中的介入范围、强度和方式。“网络发展有强化官僚统治的趋势”豓,信息技术全面介入行政管理可能使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变得容易,进而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更深入、更广泛地干预公民的正常生活,以至破坏个人隐私和自由。信息技术从正面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信息技术由“多数人统治”的政府来实施。
(二)方式选择失当可能损害政府威信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天然的客观性,不经理性思考,很容易认为所有的行政管理活动都最好以信息技术来支撑。实际上,效率虽然重要,但公平、正义有时更为重要,因为“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艳!不能保证实质公平与正义的具体信息技术的付诸实施,可能严重伤害的政府威信,因此具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有计划地稳妥实施,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充分论证。不成熟、不合法、不适当、不安全的信息技术应当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
(三)信息技术的普遍推行可能导致民主的泛滥
信息技术天然的开放式架构潜在地鼓动古希腊式的直接民主,可能形成“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假民主现象,严重偏离民主的真正价值。真正的民主应当是“尊重多数”与“保护少数”的统一。
(四)可能造成对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
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透明化的支撑性越好,则行政管理主体、公民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就越强。如何摆脱行政管理活动对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是一个需要研究的严肃课题。
(五)“生产率悖论”的声音
198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obertSolow了一个着名论断:“我们到处看到一个计算机时代,除了在生产率统计方面”。随后,人们把对IT投资的实际和期望收益不一致的现象称为“生产率悖论”。信息技术对于提高政府绩效究竟起到多大的作用,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数据支持。
四、结语
“行政管理的艺术,是建立秩序的艺术”豖。信息技术对于行政管理透明化的正面作用非常显着,但由信息技术造成的快速的、广泛的变革也带来了行政管理上的困境,通过详细分析这一作用过程,或许将有助于我们寻找到一条不偏不颇的适当道路,最终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使行政管理组织更好地反映公众诉求、提供公共服务,最终促进行政管理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
注释:
①[美]瓦尔多着.行政国∶美国行政学的政治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
②本文所称“行政管理”指狭义行政,即国家行政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③乔宇,陶建平.西方后新公共管理改革界说及其借鉴.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④豓SuzanneJ.Piotrowski,ErinBorry.An Analytic Framework for Open Meetingsand Transparency.Public Administrationand Management Volume15.Number1.
⑤豒豖MaryEllenGuy. Civic Nutrition,Citizen Empowerment,and Civil Communities.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An Interactive Journal,4.2.1999.
⑧******2010年3月14日语。
参考文献:
[1]徐敏宁.从博弈论视角探析公共政策执行失灵及规制.党政干部学刊.2008(1).
陈郭华.西方正义概念的历史演变.社会观察.2003(1).
张扣林.论党内和谐视角下的“保护少数”原则.理论探讨.2009(5).
0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各方面的经验也有所收获,各种规章制度也越加完善。现在又面临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因而,在国有企业中精细化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精细化行政管理不仅科学有效,还能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获取,调整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为企业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一些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并不恰当,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将精细化经管引入企业中,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状况实施应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精细化行政管理的积极作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1精细化行政管理概述
1.1精细化行政管理内涵
行政管理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有企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行政管理的工作繁忙、琐碎,而且与内部员工都有着密切得到关系,因而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因而,在行政管理中加入精细化的思路,可以更的做到行政管理的工作。精细化行政管理在国有企业中主要是管理、协调和服务,其中协调是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管理是主要事物,服务是其根本。可见,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维护员工的利益,应用精细化管理是非常合适的。精细化行政管理也就是在行政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只是所有的分工事项和管理模式都是更加的精心化分,每一项工作或是管理都是记录在案的。精细化行政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其精准、细化的内涵。
1.2精细化行政管理的积极作用
精细化行政管理在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国有企业中精细化行政管理的非常之广,也受到众多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喜爱。相信,在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精细化行政管理模式一定会给国有带去意想不到的收获,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市场中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下面本文分析一下精细化行政管理的积极作用:第一,行政管理不仅要管理企业大大小小的事物,还要给领导班子出谋划策,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给出相关建议和策略,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经营的发展。第二,行政管理还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协调,这可以促进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快速在企业内部实施精细化的管理的思维,让每一个员工都可以接受其,快速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第三,行政管理还承担着服务企业的重要任务,行政管理在安排后勤工作时,即可以利用企业剩余的劳动力,增加百姓的就业率,同时还能维持企业固有的形象,通过素质有佳的后勤部门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的内涵,这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打响企业优良价值的牌子。第四,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调查了解到企业员工每一个的思想意识,而且可以通过有效的精化细分积极的引导员工在企业要树立良好的思想意识,进而可以营造一个健康的企业环境,增添企业的活力。总之,精细化行政管理不仅对企业内在又在提升作用,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更是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可见,精细化行政管理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2精细化行政管理的思路研究
2.1精细化的管理目标
国有企业在进行行政管理时,可以将行政管理的计划分成几个模块,然后在一个小目标一个目标的实现,最后就可以通过观察得知那些目标是容易实现的,那些目标是不容易实现的,在制定下一个季度的目标时,就会有针对性。精细化管理目标能够有效的缩短原本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而科学有效的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可以量化所包含的管理任务和工作的量化。这种精细化的细分目标,也能减轻工作的工作量,让工作人员有目的性的完成自己的任务。
2.2标准化和流程化的理念
标准化和流程化是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思路,可以说合理的流程化和标准化的工作方式是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能对企业日常的经营工作进行管理与协调,科学有效的分工任务,工作人员在按照指定的标准化流程进行工作,就能快速的提升企业工作者的管理效率。流程化的思路需要标准化作为铺垫,只有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快速养成遵守标准化的规定,在一段时候之后变回习惯这种工作模式,逐渐流程化。当然,这里的标准化不仅是只员工工作时的标准化,还指员工福利的标准化,如员工的晋升机制、员工的奖惩机制等等都要制定一哥标准,在按照这个标准对员工进行奖励或是惩罚,这样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3经济化和协同化的意识
为了使得各个部门之间可以有效的进行工作,在管理需要引导员工有着经济化和协同化的思想意识。当员工有这样的思想意识,行政部门在开展工作时便轻松许多。以企业经济利益为指向的部门间联合工作,可以充分发挥每个部门的优势,进而快速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可见,在精细化管理中加入经济化和协同化的意识,不仅可以让企业员工产生这样的意识,还能保证企业在实际的经营中,能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当前,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视在发展过程还需节约经营成本。因而,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在这一方面就必须要制定每一项的合理支出。
3在国有企业中实施应用精细化行政管理的对策
3.1建设企业文化,导向精细化思想
一个企业务必要有自己的文化,企业文化不仅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更是代表着整个企业员工的形象。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同时还能提升整个企业的竞争力。可见,为了实现企业行政管理的精细化,就务必要积极的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因此,行政管理部门就需要对企业进行一个全面的调查,了解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看法个意见是什么,然后做出一个精细的表格,再者还需要借鉴和参考成功企业的文化,最后将总结出的资料上交给领导。其次,行政管理部门在后期还需要专业制定维护企业文化的制度,这样才能长期确保企业文化的传承。
3.2实行制度化管理模式
为了促进企业精细化能够快速的在企业中得到应用实施,需要制定一个符合企业发展的制度。制定这样的一个制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行政管理部门做精细的规划,才能制定出一个企业性质的规章制度。制度的制定可以采取一定的奖惩机制个惩,并树立以人为本的性质管理理念,合理的落实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企业内部制定合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的规章制度,从而使得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切实的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而且也能通过规章制度获取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行政管理人员通过实行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将精细化行政管理切实与制度向结合,从而有效的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3培养员工精细化的工作习惯
在企业内部应该营造一个精细化工作环境,这样可以推动精细化的应用。因此,行政管理人员需要积极的培养员工的精细化工作习惯,让换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总结工作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促使员工能够详细的对工作进行划分,并明确个人的职责,合理的对员工进行考核,从而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通过习惯的培养,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的素质,让员工懂得一切都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制定的。员工的素质提高了,精细化的思想变轻松的让员工接受,使得行政管理的精细化得到所有员工的支持。
3结语
总而言之,精细化行政管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行政管理方法,符合时展的潮流,也切合了我国国有企业发展所需。国有企业想要在世界浪潮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从内部进行调整,从内部提高国有企业的行政办事效率。在国有企业中一定要长期的坚持应用精细化行政管理模式,使其管理模式融入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脑海中。精细化行政管理是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最佳途径。作为国有企业的员工务必从自身开始,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不断学习新的东西,毕竟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发挥出精细化行政管理的作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参考文献:
引言
知识管理理论的来由及涵义知识管理可以从狭义与广义两方面来理解。狭义的知识管理即知识资源管理,它是指对知识及其创造、收集、组织、传播与利用等相关过程的系统管理。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服务、资产、产权、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包括知识开发、分类、加工、共享等环节。
一、知识管理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概况
国外的高校知识管理已经开展得很好,它们主要强调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技术手段在学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学校,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而国内各高职院校在知识管理方面,还处在观念讨论和理论介绍阶段,真正系统地进行知识管理实践的学校还很少。分析其原因,这主要是由学校的非营利性、学术性以及人才培养的迟效性等特点决定的。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相比,高职院校在管理改革上的压力和动力相对较小,所以历史上先进的管理理论大都产生于企业,其后学校才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改造并应用于管理实践。时至今日,我国高职院校知识管理研究应当从理论层面转入实践层面。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必须面向知识管理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某岗位员工调离后,新员工却要花很长时间重新摸索和熟悉此岗位的工作知识,而不能充分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智慧,造成不必要的重复,降低工作效率;员工在工作时,总感觉所掌握的信息不很全面,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检索到需要的知识;同样的工作知识,为什么在员工需要的时候都要自己从头开始学习,不能与他人共享,造成重复操作,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这些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大降低了行政管理部门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工作效率。鉴于此,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必须进行知识管理以避免以上弊端。此外,高职院校管理作为管理实践中的一种专业管理活动,经历了一个由科学管理、人本管理到多元整合的一体化管理发展历程。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构造以知识创新为核心主题、以知识共享为中心环节的知识管理系统,以实现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并且,高职院校只有将知识管理置于战略实施的核心地位,才能在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为行政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知识价值的发掘和应用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学校就越能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毕业生,就越能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及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中的知识管理应用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知识管理,包括知识开发、分类、加工、共享等各个环节。这几个环节中,知识开发和知识分类是基础,知识加工是手段,知识共享是核心。现实从知识开发到知识共享的过程,就是实现知识管理的过程。
(1)知识开发。知识开发是知识管理链的源头,其关键问题是保持部门管理的开放性,主要在于提高部门的知识吸收能力、知识交流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比如高职院校的人事部门、财务部门要善于总结自己部门的工作经验,把它提升为知识,同时人事部门与财务部门都要善于总结它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规律,并形成知识,以便于知识衔接和流通。在这三个能力中,知识吸收能力决定了部门利用知识的水平,知识交流能力决定了部门内部知识共享的程度和深度,知识创新能力决定了部门进行知识生产的水平。这几种能力都需要部门管理者组织策划多种不同形式的活动进行提高,比如部门之间可常开工作交流会,以达成工作上的默契。
(2)知识分类。知识分类是知识管理的难点,前面我们提到知识可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高职院校里,工资制度、上班、作息时间等是显性知识,而个人工作习惯、领导风格等属于隐性知识。高职院校在进行知识管理时,要严格划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分充分挖掘出隐形知识,并使之显性化,助力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这对实现知识共享有着重要意义。
(3)知识加工。知识加工包括整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化两个环节。整理显性知识,可通过信息管理手段进行,关键是使知识系统化。对于隐性知识,高职院校就只能运用知识管理手段使其显性化。这需要部门领导者采取一系列的转化措施与手段,例如,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的方式实现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知识的显性化。其次要制定部门内各岗位对接流程,理清各岗位工作的衔接点。最后还要组织各岗位人员整理书写本岗位的纵向流程,把每个岗位的工作依据、工作程序等以文字形式体现,形成工作规范,便于新任人员查阅,缩短了工作熟悉时间。只有实现知识显性化才能实现知识共享,达到知识管理的目的。
(4)知识共享。知识共享也包括三个环节:首先,要建立知识库并录入已显性化的知识。建立知识库,要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建库方案。在把显性知识录入知识库时,要根据部门人员岗位职责的不同,合理设置数据编辑权限。其次,要建立知识索引。知识索引是知识库的输出机制。面对大量数据,既要设置各种常用搜索引擎,又要结合高校特点,设置特定搜索引擎。最后,是组建共享网络。建共享网络应以局域网建设为手段,通过加强知识库的开发与管理,实现知识共享,从而推动部门和个人管理能力的提高,达到管理方式的创新。
总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从社会的边缘走进了社会的中心,由为经济服务转变成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必然要求学校建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内涵的新模式,而知识管理作为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特点诞生的新型管理方式,正好符合了高职院校角色转换的需要。在行政管理中,高职院校要提高对知识管理的认识,有意识地开展知识管理活动,以实现行政管理的最优化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万爽力 代谢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对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方法在近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血运重建技术得到极大的开展和进步,但心肌能量代谢方面仍然存在多重紊乱,使部分患者的预后较差,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时改善心肌代谢在维持心肌的生存方面有诸多益处,但心肌保护方面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研究观察代谢类药物万爽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1例急性心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均符合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男23例,女3例,年龄(56±9)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8例,不稳定心绞痛8例。对照组:男21例,女4例,年龄(53±11)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6例,不稳定心绞痛9例。两组一般资料经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指南进行系统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万爽力20mg,每日3次,维持3个月。
1.3 疗效判定 观察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并在治疗前后行心脏彩超、心脏ECT评价梗死的范围变化。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 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2、3个月分别行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脏ECT等检查,明确疗效。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比较显示,治疗组可以使心电图ST段较早而且更显著地回到基线(P=0.023),并显著减少心肌梗死面积(P=0.036)。
2.2 副作用 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3 讨论
万爽力是第一个新一类的代谢性药物,是KAT抑制剂,因而使心肌远离脂肪酸的β氧化并转向糖的氧化代谢,从而使心肌细胞的能量产生最优化 [1] 。对于暴露于缺氧环境下的心肌细胞,万爽力可维持心肌细胞的生存及ATP的含量,保持心肌细胞电活动的稳定性,减少缺血性痉挛,并促进心肌细胞功能的恢复 [2,3] 。动物体内研究证明在结扎冠状动脉并给予再灌注治疗之前给予万爽力20mg预处理,可使心电图ST段改变程度减少,减少边缘区域的面积,并显著减少梗死的范围 [4] 。临床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有研究者 [5] 对81例前壁心肌梗死要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使用万爽力20mg进行预处理,与安慰剂进行预处理组相比较,可以显著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P<0.05),降低肌酸激酶峰值(P=0.012),降低心室舒张末容积(P=0.037)。本研究结果表明万爽力能使心电图ST段较早而且更显著地回到基线,使心肌再灌注的疗效发挥得更早并且可能更充分,并显著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此结论尚需要较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开展和结论的得出,至少可以让临床医生知道,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使用代谢药物进行干预是有益的,并且该方法有望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Allibardi S,chierchia SL,Margonato V,et al.Effects of trimetazidine onmetabolic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of postischemic rat hearts.Cardiovasc Drugs Ther,2001,12(6):543-549.
2 Rake Holland AJ,Belcher PR,Hynd J,et al.Infarct size in rabbits:a modified method illustrated by the effects of propranolol and Vastarel20mg.Basic Rex Cardiol,1998,88:250-258.
循证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是指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实施护理之前,将相关科学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充分应用在护理计划中,并结合的患者的主观愿望和实际身体情况,以获取最客观的资料。进而为患者制定出科学合理、严谨明确的护理方案,该方案为临床护理提供了比较安全的决策依据。笔者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本次课题研究的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配合本次研究,笔者选取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就医的13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79例,女55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86岁,病程在半年至五年,以上患者均符合急性左心衰相关诊断标准[1]。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134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7例,其中护理组男35例,女24例,对照组男44例,女31例。护理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病因等方面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护理组:专门为护理组患者成立循证护理小组,使每位护理人员充分掌握循证护理方法,并能根据循证依据开展相关工作。同时要利用计算机对相关文献进行搜索,保证循证依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此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并对效果进行评估。
对照组:对6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也就是不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也不安排指定的护理人员,没有统一的护理模式、计划和评价。
1.21突发呼吸困难护理措施。心脏病变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引发患者呼吸困难。保持患者气道通顺,发现咳痰立即为其擦拭,并备好吸痰器,方便使用。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可使呼吸机为其呼吸提供支持,同时加强肺部压力,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缺氧状况[2]。
1.22抢救护理措施。选择上肢静脉血管进行双管输液,按医嘱给予适量吗啡为患者镇静,注射时要缓慢进行,避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为扩张患者全身动脉和静脉,可在镇静之后每4小时为患者注射硝普钠25mg加生理盐水50ml一次,期间对血压进行严密观察。这样能降低患者心脏负荷、改善呼吸困难,提升肺活量。
1.23患者尿少汗多护理措施。及时为盗汗严重的患者更换衣物,并用毛巾为其擦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身体各项指标进行严格的监测,做好记录,并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措施和用药。
1.24心理护理。由于急性左心衰患者极易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这种濒临死亡的感觉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进而出现恐惧和焦虑情绪,这种紧张的情绪一旦出现,就会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不仅不利于症状的改善,反而给治疗带来了不便。因此,医护人员要不断鼓励患者,表明当前急性左心衰先进的治疗手段,并告知患者紧张和恐惧只会使病情加重,对病情缓解毫无益处。同时尽量争取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使患者情绪得到安抚和稳定,乐观面对病情,做到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进而提高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抢救的成功率。
1.3统计学分析:将护理组和对照组的实验数据录入到SPSS 17.0统计软件中,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检验标准为α=0.05,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时间
组别
HR
BP
PaCO2
SaO2
尿量(ml/h)
治疗前1h
护理组
112.9±80.9
83.0±5.3
64.4±16.36
78.9±11.9
12.9±3.1
对照组
112.0±82.2
81.1±5.2
66.4±16.19
78.0±11.9
12.0±3.0
治疗后1h
护理组
99.5±34.9
99.4±10.3
69.34±1.41
89.0±2.1
26.0±4.1
对照组
102.0±44.1
91.2±1.5
73.34±1.50
82.1±4.1
17.0±4.0
治疗后2h
护理组
101.4±14.5
112.3±14.4
58.64±1.58
61.16±4.89
41.0±22.0
对照组
99.1±10.4
97.1±9.3
70.38±22.0
83.0±8.0
19.2±6.0
治疗后12h
护理组
109.3±14.7
109.1±16.0
44.58±1.51
97.1±5.1
52.0±12.1
对照组
±
102.2±11.6
67.72±1.7
85.0±3.0
25.0±7.0
观察两组急性左心衰患者实施护理前1小时和护理后1小时、2小时以及12小时HR、BP、PaCO2、PaO2、SaO2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详见表1.
通过对比和观察,护理组和对照组的HR、BP、PaCO2、SaO2、以及尿量在不同时段具有明显的变化,其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左心衰典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肺水肿,有时也会伴有心源性休克,一旦发病,情况危急,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3]。抢救及时且治疗方法合理在很大程度上为患者争取了很多时间,抢救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具备专业技术和精神,并能快速对此做出应急反应。实践证明,循证护理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抢救和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现代化护理观念巨大的进步。笔者认为,循证护理不仅能够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医疗水准,更是人性化护理的典范,值得在临床实践推广。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码: A
思想政治工作在基层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根据自身和周围的环境,不断推陈出新工作思路,不断开拓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完善拓展工作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促进基层建设的发展。
一、基层管理思想政治建设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1.个人思想观念不强阻碍基层管理工作。一是价值观念不强。在政治观、人生观,还是消费观、从业观、道德观等等的价值选择上,当代青年职工和老一辈青年职工有着明显的差异。对人生的价值或者奋斗目标不是很明确,对工作岗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积极性不足。二是对形势认识不清。复杂的社会形势,在社会地位显得越来越来重要的今天,许多人只是满足于现状,无养尊处优的认识。惰性思想意识,经历浅薄,大部分知识匮乏,这些弱点容易使他们的自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会使其从自主走向新的盲从。由于部分员工的个人思想观念淡化,对待工作没有理想,也缺乏积极性,面对发展队伍建设的大势,更加以懒散,随意的态度面对,给其他工作人员带来负面导向,使得思想政治建设得不到有效推进。
2.队伍分层矛盾突出阻碍基层管理工作。随着人员的不断引入,队伍中的不同层次的职工思想状况总是体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同时由于工人们的年龄层次的不同也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例如年轻人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接受新观念、新思想、新知识较多,可谓见多识广,因而思想特别活跃。而年纪较大的,文化水平低,有的观念陈旧,思想保守,胸无大志,有的安于现状,陶醉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日子,不求新的发展,有的甚至怨天尤人,不思进取等。由于不同层次人的个体因素,使得思想政治建设得不到针对性效果,达不到思想政治建设的切实效果。
二、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在基层管理中的运用
1.构建新的工作格局。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政工部门和政工干部的事,而是企业党政工团的任务,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才能完成。我们石油企业,单位多、人数多、分布广,如果仅靠为数有限的政工干部,即使一年马不停蹄,也很难确保工作到位,更谈不上工作效果。所以,我们必须打破过去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重新构建新的工作格局。在新的格局中,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特点,做到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领导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政领导都负有责任。另外,还要结合企业面广人多的实际,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纵横网,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在横向上,把所有干部划分为技术、财务、经营、物资等若干类别,对每类干部职工的管理,分工一名领导牵头,指定对口业务部门具体负责。在纵向上,上下联动,层层负责,形成层层负责的带状管理链。
2.加大思想政治工作投入。开展任何工作,都有投入产出问题。只有投入,方见成效。有些单位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出现弱化,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投入的精力太少。因此,必须对思想政治工作加大投入,不但及时把一些理论水平高、政治素质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政工队伍中来,而且每年都要按比例、有计划引进一些专业人才。同时,还要注意搞好政工队伍培养,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提高政工人员素质,保持政工队伍稳定。对政工人员,除待遇与行政人员一样外,在培训、进修、购买必要的学习资料和改善办公条件等方面,都要给予有力的经济支持。另外,有条件的单位可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络和处理系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和预见性,培养思想政治工作效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注意实效,认真把握以上环节,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在“用实劲,抓具体”上下功夫,不搞“虚套子”、“花架子”,少做表面文章,努力开辟和探索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与活力,才能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及思想保证。
3.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
(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精细化管理,应该改进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思想政治工作细化分解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树立全员参与的意识,充分增强员工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党委领导、行政参与、部门落实、全员配合” 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扎实、精细。
(2)培养员工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科学的价值判断,发掘员工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潜在意识,立足基层特点,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发掘各地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构建和谐环境。此外,在社会价值观、利益分配方式多元化的今天,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和手段不多。与员工的需求相比,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还有待提高,其组织方式、方法也需要创新。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发挥传统政治宣传与导向作用,还要在经济、管理等领域发挥组织与激励的作用,把外在教育引导与员工的内在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员工的创造性和参与热情。
4.必须解决员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突出问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干头万绪,特别是在基层政工人员有限的情况下,要做细、做实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困难。因此,坚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把住思想政治工作的命脉,找到一个有效载体,找准工作的切入点、落脚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转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工作。通过思想工作调研,摸索适合基层企业开展和实施的工作方法,注重员工身心发展。同时,在工作中注重实践和联系,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例如,基层干部通过“五必访”(员工生病必访、婚丧必访、特困户必访、天灾人祸必访、家庭矛盾必访)活动,承担起困难员工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的职责,将思想政治工作做精、做细、做实。要使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务实,就必须抛开旧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模式,进行转型和创新,有效整合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各种资源,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机制。正视并重视员工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关注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努力解决与员工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创建班组、岗位技能大赛、论文大赛等活动搭建广阔平台,不仅重视活动的结果,并且重视活动的过程,将影响力分解到班组和员工个人,配合系列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形成浓厚的学习和工作氛围。
基层队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基层管理正是引导队伍正常运作的有力支撑,要建设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强大竞争力、团结共进的基层队伍,必须要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基层队伍建设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局观、服务观,加强基层队伍思想提升,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进而加强团结共进意识,提高队伍整体竞争力,提升基层管理的战斗力。
参考文献:
[1]李锦发.试论关于增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督导力[J].企业与文化,2008年.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职责。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有赖于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行政管理系统,高校中各种规模不同的教学、学术、管理团队构成了高校管理系统。团队管理要求对管理中的人作全新的定位和有效的管理创新,培养团队协作,激发团队活力,提高组织效率,实现团队功能。这些目标的实现正是由于在团队中存在着一种精神氛围——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一个团队的灵魂,“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为了实现高等学校的管理目标,有效承担高校的社会职责,高校中各种团队的建设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和继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团队精神的内涵
团队精神是指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或目标,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表现出的相互协作、共同奋斗的意识和作风。团队精神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保证团队的高效率运转。为了共同的目标,在团队运行过程中,团队中每一个成员自觉地认同必须担负的责任和意愿,并乐意为此共同奉献,不断释放潜在的才能和技巧,每个成员深切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的感知,成员之间的坦诚交流,进而团队成员在各自的岗位中找到最佳的协作方式。
团队精神内涵可以具体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1)共同愿景。整合团队个人愿望,汇聚团队成员个人意志,代表着团队发展方向、成员价值观和使命感,切实可行、可望可及、催人奋进的奋斗目标。(2)浩然正气。光明正大、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是团队感召力之魂,是团队发展的前提。(3)宽容和气。和谐宽容之气是团队领导及全体成员团结协作、和睦相处的工作氛围,是团队的凝聚力之源,是团队发展的基础。(4)昂扬士气。步调一致、雷厉风行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热情,是团队战斗力所在,是团队发展的保障。(5)蓬勃朝气。善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是团队的活力之本,是团队发展的动力。
二 团队精神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有效的管理应遵循机构设置合理,权力职责界限清晰,任务分工明确,人员队伍精干,实施目标明确,组织、控制、协调手段得当和信息反馈渠道畅通等原则,而上述原则的有效实现正依赖于团队精神作用的发挥。团队精神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引导方向
高等学校有着既定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并会根据形势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团队精神引导着教职员工坚持学校的发展方向,服从和维护高校发展大局,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意志,自觉地将学校的发展方向、目标作为自己行为的指针。
2.凝聚力量
高校教职员工在社会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信仰、动机、习惯、兴趣等是多元化的,通过团队精神的感召,能够大大增强教职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3.激励进取
积极健康的团队精神,必将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环境。不断促进教职员工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的提高。使工作、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相互感染、相互熏陶、自我激励、严格自律,形成奋勇争先、积极进取的氛围。
4.自我约束
团队成员在接受规章制度硬约束的同时,团队精神会对教职员工精神意识进行软约束,这种软约束来自于教职员工的内在情感,往往坚持得越持久,影响就越深入。
5.推动发展
有了团队精神的良好影响和作用,全体教职员工都为学校的共同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在工作过程中严于律己、精诚合作、发挥所长、和谐进取,必将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三 团队精神的培育和形成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发生是引起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病死的重要因素,约为患者死亡率的30%[1]。因此应对重症医学科患者VAP发生的原因进行准确分析,且进行积极的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病情尽快转良。除此之外,还应加以必要的护理干预。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预测性护理干预对重症医学科VAP发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对象为2009年9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的268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医学科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方式随机地分为对照组(n=133)与观察组(n=135)。对照组:男72例,女61例;年龄32~72岁,平均(55.59±6.50)岁;APACHEII评分为16~28分,平均(21.22±4.56)分。观察组:男76例,女59例;年龄33~75岁,平均(58.72±7.11)岁;APACHEII评分为16~28分,平均(20.82±4.12)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比较,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VAP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1999年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中关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①使用呼吸机48h之后发病;②与机械通气前胸片相比,出现肺内浸润阴影;③肺实变体征,且具有如下条件之一者:①WBC>10.0×109/L或者37.5℃,呼吸道出现脓性分泌;③起病之后从支气管分泌物之中分离到新的病原体。
1.3方法
1.3.1对照组 本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①严格消毒、规范使用呼吸机:根据实际工作程序对呼吸机及其他护理仪器进行严格地消毒,以规避交叉感染的发生,严格环境消毒工作,应注意开窗换气,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条件。维护住院环境的整洁、安逸以及舒适等,从而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②常规监护:根据重症医学科护理规范及医嘱对患者进行监护及护理干预,对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情况进行监测,且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③心理护理:对意识清晰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抚工作,以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得患者及其家属保持稳定的情绪,并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策略的实施。若遇到问题,则应注意及时进行沟通,预防患者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预测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针对患者并存的VAP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其危险因素包括:①年龄在65岁以上;②机械通气时间在5d以上;③APACHE评分在15分以上;④住院时间在1个月以上;⑤其他方面的因素。对合并上述因素中的3个及以上的患者进行预测性护理干预,并注意加强高龄患者的护理与监护。具体护理措施:①对无禁忌症患者采取半卧位;②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正确洗手或者手部消毒处理;③气道护理应注意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④增加口腔护理频率,3次/d;⑤加强呼吸机回路管理,呼吸机管路一人一用一消毒;⑥及时对呼吸机中的冷凝水加以清除,并注意预防逆流的发生;⑦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者的管理;⑧每日唤醒计划。
1.4VAP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金东[3]等文献资料拟定:①痊愈:患者体温均恢复至正常水平,血象恢复至正常,X线胸片、CT感染灶恢复至正常水平,感染病原菌完全消除,完全脱离机械性通气,患者的精神状况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②显效:患者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X线胸片以及CT感染灶显著改善,血象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病原菌大部分被清除,完全脱离了机械通气,精神状况有明显改善;③有效:患者体温显著降低,血象显著降低,X线胸片以及CT感染灶稍有改善或者未见任何变化,病原菌存在部分清除,精神状况有所改善;④无效:患者症状未见显著改善,病情甚至有加重的趋势。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及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VAP发生率比较 护理后,对照组VAP发生率为24.81%(33/133),观察组VAP发生率为14.07%(19/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痊愈11例,显效8例,有效5例,有效率(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P
2.3两组护理后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呼吸频率、脉搏明显低于对照组,S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VAP是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与病死原因,VAP占机械通气患者的比例范围为18%~60%,病死率高达25%~76%。VAP常见的病原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真菌等引起的[4]。
导致重症医学科患者发生VAP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呼吸机管路污染、呼吸道黏膜损伤等。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注意对引起重症医学科患者VAP的影响因素加以控制,且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对策,以有效降低患者VAP的临床发病率及患者的病死率等,从而有效巩固重症医学科患者治疗的疗效,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5]。因此,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VAP的临床发病率,确保患者治疗安全,降低相关护理并发症的临床发病率。预测性护理干预主要指的是按照患者的实际发病情况、治疗程序以及实际护理工作经验对患者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生理反应、病理学反应以及相关并发症等进行科学化地评估,以做到积极预防及早期发现治疗等,最大限度地确保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VAP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预测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重症医学科VAP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生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8):16-17.
[2]张林珍,郭丽红,方云霞,等.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临床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6):647-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