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7:07: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风险应对的方式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U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166-001
众所周知,台风所带来的狂风、暴雨、风暴潮等现象严重威胁海上船舶的安全,因此做好防抗台工作是航运企业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航海技术以及气象预报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防抗台风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但我们不能对台风掉以轻心,更应该对船舶防抗台的方法、措施加以研究,以期把台风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船舶防抗台主要有三种方式:1、码头系泊抗台;2、锚地锚泊抗台;3、海上滞航避台。在大洋航行的船舶均采取与台风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滞航避台,沿海船舶通常用锚泊或系泊方式避台,而受到台风正面袭击的船舶主要选择合适锚地抛锚抗台。下面就船舶在锚地抛锚防台容易出现的风险和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以便在防抗台工作中具有更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一、锚地锚泊抗台存在的主要风险
1.走锚、断链导致船舶搁浅、触礁、碰撞他船等;2.他船走锚危及本船;3.船舶横摇难以控制导致货物移位或船体设备受损;4.船舶纵摇剧烈导致船舶墩地;5.暴风雨中舱室外作业环境恶劣易发生人员伤亡事件;6.抛双锚的船易出现锚链绞缠。
二、为避免上述情况出现,主要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锚泊抗台最重要的是要选择适宜的锚位。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所选锚地要能遮蔽强风袭击,防浪涌袭扰;b.锚地底质应选择泥、泥沙、沙底等良好底质;c.锚位水深尽可能大于船舶吃水的两倍以上;d.锚地是否宽敞、要有足够的回旋余地;e.水流宜缓;f.与周围船的安全距离尽可能保持日常锚泊值的2倍以上为佳;g.所选锚位应离开航道、海底电缆,远离水中障碍物;f.是否有显著物标定位。
2.要确保主机、副机、锚机、舵机、锅炉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各排水孔通畅,水密设施保持良好。
3.当船舶已受台风影响,风力达6-7级时可选择抛“一点锚”。抛锚时双锚尽可能同时抛下,松链时应尽量同步,以避免锚链绞缠。“一点锚”的偏荡较大,应注意与其它锚泊船的距离。
4.保证适度的稳性,船上的可移动物品要注意固定。
5.适时用车、舵配合抑制船舶的偏荡。用车时,不要贸然使用高车速,不宜使主机忽开忽停,车速忽高忽低。按风力的强弱和锚链受力情况让主机的转速采用逐步增大或减小。车速高低应使锚链保持一定的受力为限。如船舶横向受风,锚链打横时不要盲目动车顶风,这样会增加锚链的负荷,只有当锚链靠近船头方向时,方可酌情动车。操舵的目的是让船艏和风向保持一个不大的风舷角,同时务必使风向稳定在一侧。
6.如果发现走锚,断链,应立即果断起锚或弃锚,防止触碰他船或搁浅。
一、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现状
(一)银行是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高发主体
银行是房产地开发的主要资金供给者,而且往往是唯一的供给主体。银行几乎参与了整个房地产项目从开发到交付使用的整过程,整个房地产开发有60%的资金是来自于银行的,比如购买土地,楼盘开发,流动资金到消费购房按揭,银行都在扮演着资金供给者的角色,因此这也使银行存在着结构性的风险。一个方面,由于银行较低的信贷门槛和融资成本会诱使房地产商利用信贷杠杆效用进行高负债经营,这样既会增加房产商的财务风险,也容易出现违约付款现象;另一个方面,投资过热会造就过高的市场风险,一旦投资泡沫破灭,房价就会急剧下降,导致作为抵押物的房产也会跟着掉价。
(二)企业和个人出现违约付款危险
在房地产市场运行的过程中,有时候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楼盘销售滞销情况导致资金回笼周期变长,使开发商的资金流动出现困境而经营不善,严重亏损,最终导致破产倒闭,或是消费者个人出现收入减少、死亡等原因无力偿还贷款,这些都会给金融市场带来一定的风险。更有些不良的开发商为了能套取银行贷款,帮助消费者制造假的贷款资料、贷款信息帮助其获得银行的贷款,再将获取的贷款挪作其他用处,导致抵押物只不过是一纸空字,其中也不乏一些骗取贷款后携款潜逃。在住房贷款办理中,由于我国目前个人信用制度建设还不健全,无法对贷款人做全面深入的了解,这也会是风险发生因素之一。
(三)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够,房地产金融市场法律法规不完善
国家在对房地产进行调控的时候,由于对房地产市场的了解和研究不够深入,往往出现调控不到位、不及时的情况。而且,宏观调控没有一个有效且有连续性的操作机制,只是在房价出现严重问题的时候再进行调控,对房地产的监控比较缺乏。另一方面,没有建立健全专业的房地产金融市场法律制度和风险分析管理机构。
(四)银行贷款的发放存在操作性风险
这些年房地产行业持续高速增加,高收益性也日益显现,从而诱使大批银行的资金涌入到房地产市场,由于可供贷款的选择性多了,有些开发商会故意拖欠银行贷款,银行为了加快资金的回笼周期,不得不开出较低门槛的条件,违规操作放低贷款标准,从而进一步导致市场竞争的恶化。另外,银行信贷人员风险意识不高,对于借贷人的审核不够客观全面,银行也未建立相关预警控制机制。
二、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成因
(一)房地产开发商资金不足,只能大部分靠向银行借贷
目前,房地产开发商所需的土地购置和开发资金基本上有60%是来自于银行的贷款。一旦开发项目出现波动情况,开发商就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导致偿还能力出现问题,房地产投资风险和融资信用风险都会转嫁到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蒙受损失的还是银行机构。现阶段,开发商的贷款基本是以抵押的形式发放的,银行对抵押物的评价往往是来自评估机构的评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不能完全反应抵押物的真正价值。另外,土地价格的不稳定性,这也增加了土地购置和信用贷款的隐形风险。
(二)房地产投资增长过快,市场消耗不及时
最近几年,开发商投入开发的资金一直都在增加,但是销售的面积跟不上开发面积的速度,导致大量现房的积压闲置。这些都会成为出现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隐患。在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的过程中,房价可以存在一定的合理上涨,但一旦超出合理范围就会就会产生泡沫,而泡沫一旦出现破灭,则作为资金供给者的商业银行会成为损失的最终承担者。
(三)房地产市场混乱,房地产金融业务缺乏良好的运行环境
由于我国实施土地出让协议制度,会导致出现一些政府官员和开发商相互勾结的情况,使土地的规划管理不能得到优化配置。另一方面由于信用制度体系的缺乏,在房地产金融市场,有些信用主体的骗贷行为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再者是资金投资结构不合理,跟现阶段居民的收入相比较,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投入比例明显偏低,而商品房库存量依然是高居不下。
三、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开拓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积极推动房地产贷款证券化
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银行的信贷贷款依然是其主要的融资渠道,融资渠道单一,风险也相对比较集中。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开拓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将目前集中的银行信贷融资转化到商业机构贷款、房地产信托、住房资产证券化等多种融资渠道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这在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方面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操作:建立房地产开发建设基金;培育住房抵押二级市场,试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促进市场的流通;在做好防范措施的前提下,可以引入外资到房地产市场;继续推进发展住房公积金贷款。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促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促进二级市场流通性,进行融资渠道的创新,能够从根本上做到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
(二)加强信贷资格审核评估工作
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提供信贷金融业务服务时,作为银行信贷部的工作人员必须树立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坚持职业操守,做好信贷资格的审核评估中调查、审查、管理的工作,及时分析并发现信贷业务的客户风险和经营风险。贷款发放前,做好借款人身份信息和项目相关资料的审查工作,重点要审查好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记录,项目的可行性和抗风险性。做审查工作的时候,应到其公司进行现场的勘察工作。贷款发放后,要及时跟踪调查借款人资金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跟进所发放资金的使用方向是否合理合法,及时掌握和控制项目的相关动态,以防挪用资金导致出现影响项目和企业的运作,最终导致无法正常还贷。除此之外,银行机构还需建立和完善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分析和监测的体系,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提高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认识和预测能力,同时要加强房地产市场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适当的房地产信贷政策,全方位提高银行把握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加大央行监管力度
房地产金融行业的稳定,对于整个金融行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国家维护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有效防范控制房地产风险,引导金融机构有序竞争房地产资金信贷市场,维护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央行须加大力度调查和分析房地产市场,提高对市场发展前景判断的正确性,实行房地产信息披露机制,及时预警房地产金融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段对市场进行干预调控,加大监管力度。
(四)完善和健全房地产金融法律制度
为了给房地产金融市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确立其法律地位,制定适合房地产金融发展的政策,引导其走向有序高效的发展道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肯定房地产的发展给国民经济带来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到房地产金融存在的问题,只有正确分析和认识了解房地产金融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形成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应策略,才能维护房地产和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文永琴. 浅谈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与防范[J]. 时代经贸,2010(08):134.
对性别失衡风险如何从个体风险放大为社会风险,如何从人口风险放大为安全风险的路径与机制缺乏研究,更少有研究将性别失衡风险放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立体化地分析社会转型风险和性别失衡风险如何在积聚、互动中实现风险的加剧和放大。根本原因可能在于迄今相关的指导理论和风险模型仍然缺失。
卡斯帕森等人曾将风险的技术评估、风险感知和风险相关行为的心理学、社会学研究以及文化视角系统地联系起来,提出了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TheoryfortheSocialAmplificationofRisk),试图解释“为什么有些相对较小的风险或风险事件,却会引起公众广泛的关注,并对社会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3]该理论从建构主义层面描述自然灾害风险放大的社会系统,巧妙地结合了社会风险扩散的主观与客观要素、微观与宏观环境变量,对危机风险放大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研究社会风险的放大奠定了很好地起点,因此在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该理论更关注对构成要素的描述,强调信息传递和公众反应在风险放大中的关键作用,忽视对风险放大深层因素和机制的挖掘,无法形成有预测力的假设。[4]
作者曾基于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结合中国社会、人口转型特点,构建了性别失衡背景下的社会风险放大框架,以更好地解释中国社会人口转型时期,群体性暴力事件的频频爆发和规模升级现象。[5]但该框架从信息强化、公众反应、政府危机应对、性别结构失衡强化分析了社会风险的四级放大机制,侧重转型社会风险如何在性别结构失衡的背景下,从个体风险放大为群体性风险的过程,忽视了性别结构失衡本身也存在一个风险放大的过程,而且该框架也无法解释在社会转型和性别失衡并轨的社会环境中,两类风险如何在互动中从个体放大到社会,从人口领域放大到公共安全领域。为此,有必要将性别失衡背景下的社会风险放大框架深化为机制模型,并从转型社会的单边风险放大扩展为社会转型和性别失衡的多维风险放大,探讨两类风险如何在互动中实现风险放大的独特路径与机理,为研究转型社会性别失衡风险的社会放大路径和治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一、社会转型与性别失衡互动中的风险形态与放大
在一个常态的社会,性别结构失衡所带来的男性人口过剩问题,分解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风险更多地集中在个体和人口领域;但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和社会转型的利益矛盾,将可能使性别失衡的风险进一步加剧和放大,而性别结构失衡的存在,恰恰为转型期各种社会风险的爆发和放大提供了导火线和丰富的土壤。因此,需要从动态系统的视角,分析性别失衡与社会转型互动中的风险形态与放大。
1.性别失衡的风险形态与社会放大
首先,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流动将进一步加剧性别失衡的态势,导致婚姻挤压现象高度集中在少数贫困、落后、偏远的农村地区。根据婚姻梯度理论,家庭经济贫困与落后地区的男性青年,在婚姻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人口大规模流动,农村女性随着人口迁移进入城市或富裕地区婚姻市场后,使得地域性失婚的不利局面进一步恶化,导致一些贫困地区甚至出现一批光棍村。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步伐的情况下,农村的婚姻家庭承担着教育、医疗、养老和传宗接代的社会功能,也满足了个体的情感归属和性生活的需求。稳定的婚姻生活作为减压阀,在个体和社会压力间构筑了一道缓冲带和防护林,缓解了社会对立情绪和矛盾冲突的激化。一旦家庭这个最后的保护屏障丧失,将引发失婚男性的生存危机,长期的性需求得不到满足,又会激发失婚男性的性压抑和心理扭曲等生理和心理危机。
其次,社会转型中的矛盾激化与风险预期,将性别结构失衡的风险进一步加剧和放大,使其呈现出由失婚男性向其他社会群体、由人口领域向公共安全领域扩散与放大的效应。根据“压力-状态-响应”理论和社会冲突理论,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所引发的婚姻挤压,将给失婚男性本身带来压力,使之陷入家庭养老困难、性需求不能满足等状态。在社会转型期,收入差距的拉大和利益矛盾的激化,特别是在高风险社会,对未来社会不确定性的风险预期,可能促使他们倾向于选择性暴力、易、拐卖妇女、买婚骗婚、团体犯罪、错乱、自杀等状态响应手段,造成社会治安、刑事案件或风险频发,严重影响公共安全秩序,也将加速性病/艾滋病等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引发公共健康危机。甚至有舆论认为“中国光棍”未来将威胁到国际安全、乃至引发战争。[6]
2.社会转型的风险形态与放大
首先,性别结构的失衡将进一步加剧社会弱势群体的脆弱性,并产生新的弱势群体,为转型期各种社会风险事件的爆发和放大提供丰富的土壤。在性别失衡的非正常人口状态下,社会分化中形成的弱势群体往往成为被婚姻挤压的对象,生存危机与长期的性压抑很容易激化这些群体的被剥夺感和失衡心理,为风险事件的放大提供群众基础。[7]而且,面对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事件,社会支持网络将发挥决定性的帮扶作用,但是由于失婚男性的网络规模偏小,往往难于获得有效支援。性别结构失衡增长了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风险系数,导致社会环境与弱势群体应对突发灾难或紧急事态的长期能力被削弱,更易受各类事故危害侵袭。这将会进一步放大公共安全事件的伤害性后果,使之更具破坏力。
其次,性别结构失衡作为其他风险和矛盾积聚和爆发的整体外部环境,具有致命的风险催化剂功能,往往成为社会爆发的导火线。性别比失衡作为一种非正常的人口状态,将在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深刻影响和调整着人的思想和行为,通过参与现代社会的风险积聚和风险放大,直接冲击中国社会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首先,大量失婚男性的性生活需求,作为一种市场驱动力,可能导致买婚市场扩张,激发社会上买婚骗婚、跨境非法婚姻,以及拐卖妇女及女性儿童等案件的发案率上升,加大人们对转型社会风险的敏感性和想象空间,容易作为导火线,引发转型社会中酝酿的恐慌或不满情绪。而且,在性别失衡社会,此类社会治安案件往往具有极高的社会敏感度,又表现出较好的社会情感认同基础,容易成为爆发危害性较大的社会的风险催化剂。如在现实生活中,公安干警解救被拐卖妇女经常遭遇群众阻挠,这种情况一旦处置不当极易酿成。
二、性别失衡风险的多维交叉社会放大模型
为更好地阐述中国性别失衡下的社会风险和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性别失衡风险积聚、升级和爆发的内在机制及其互动机制,我们在性别失衡背景下的社会风险放大框架基础上,结合以上分析的中国社会人口转型的情景特点,围绕性别失衡引发的社会问题和风险,进一步提出一个中国性别失衡风险的多维交叉社会放大模型,见图1。
相比于性别失衡背景下的社会风险放大框架,性别失衡风险的多维交叉社会放大模型不仅突破了社会风险从个体风险放大为群体风险的单维局限,将性别失衡风险从人口领域到公共安全领域、从个体风险到群体风险放大的维度纳入其中,而且系统地描述了两种风险的互动机制。如图1所示,新模型主要呈三维四级推进的特点。
1.风险放大的三个维度
(1)第一个维度的风险放大:性别结构失衡所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人口领域男性过剩。在社会制度性保障严重滞后的情况下,经济社会转型所加剧的社会分化,会产生大批的社会弱势群体,而这些人往往容易成为婚姻挤压的对象,并作为社会问题经过信息强化、风险感知,与转型社会的心理、制度、文化发生交互作用,促使他们以个体或集团行动的方式,选择性暴力、易、拐卖妇女、买婚、团体犯罪、错乱、自杀等状态响应手段做出反应,也促使逐利人以个体行动或集团行动的方式,从事骗婚、拐卖妇女、易等行为,从而加剧了这些社会风险,将性别失衡的风险从人口领域放大到公共安全领域。
(2)第二个维度的风险放大:这些性暴力、易、拐卖妇女、买婚骗婚等社会风险事件,在性别失衡的社会环境下,因具有高度的社会敏感性和情感认同基础,在信息传递中很容易被强化和加工,并在转型社会高脆弱性的心理、制度和文化环境下,产生偏高的风险预期,并作为导火线激发社会中长期酝酿的恐慌和不满,将局部范围的个体事件放大为更大范围的。
2.风险放大的四级推进
(1)第一级风险放大:性别失衡下一些社区与人群的脆弱性,扩大了社会突发事件的破坏性后果。由于性别失衡滋生的一些弱势群体具有社会支持网络规模偏小、家庭养老支持能力低下、生理与心理健康较差等脆弱性特征,此类群体在社会突发事件发生时,更易受到侵害。
(2)第二级风险放大:信息系统与信息渠道的运作,改变了风险信息的应有程度或内涵,放大了突发事件的风险源信息。此级风险的放大程度,取决于政府和媒体等的事件参与深度。性别失衡下的弱势群体本身抵御风险的基础就比较弱,由于在社会上居于不利地位,更容易产生负面价值判断,怀疑政府的处置能力或手段,因而将产生更高的社会风险预期。
(3)第三级风险放大:社会网络或公众反应系统的运作,使个体、群体、机构或政府采取反应行动,放大了社会风险。根据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社会公众的反应状况受到制度、经济、文化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8]由于性别失衡社会系统更具敏感性,在发生相关社会风险事件时,围观群众或社区居民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以及出于“扶弱”意识而形成的共同心理,可能导致失范行为升级为社会。
三、模型的验证与应用
性别失衡下社会风险的放大机制既服从一般突发事件社会风险放大的共性,又具有独特性。为验证所构建的性别失衡风险的多维交叉社会放大模型,需要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进行资料的系统收集。但由于中国性别结构失衡所引发的各种风险形态才刚刚显现,欠缺足够丰富的二手数据,一手数据也不能够立刻得到,因此还无法对三个维度的风险放大进行完整的验证。而且,二手数据更多地体现为对某时点现象的静态描述,缺乏对事件来龙去脉、深层信息的阐述,因此,在框架的应用中也暂时无法分别展示各类风险事件何以升级放大为全局性风险的动态演化机制。以下将利用包括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框架在内的一系列公共安全理论,辅之于一些已有研究结论与典型案例,对我们提出的模型进行局部验证;并应用该模型,侧重对社会转型下性别失衡风险逐级放大的路径特征进行分析和解释。
1.婚姻挤压下的特定风险爆发与周围环境的脆弱性,导致社会风险的第一级放大
一方面,性别失衡所导致的失婚问题使大龄未婚男性成为重要的社会风险源。性别失衡社会中买婚和商业市场需求强烈,与之相对应,社会上拐骗妇女的犯罪活动也明显增多,买婚骗婚案件的发案频率也有所提高,导致了一些贫困地区的妇女、女童,以及一些失婚男性及其家庭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群体。根据2009年5月公安部《全国公安机关“打拐”专项行动简要情况》,近年来在不少地方拐卖儿童、妇女又沉渣泛起、发展蔓延,组织化程度提高,手段升级,成为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9]如广西博白县2002年就破获重特大拐卖妇女儿童案件,该案被拐卖妇女儿童共213人;2003年10月,博白又发生拐卖妇女大案。根据新华社报道。
另一方面,在性别失衡社会,失婚男性及其家庭所居住的社区环境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会使人们更易受到公共安全事故的影响。Winchester很早就将性别比例与家庭类型、年龄、技能/教育和职业等级并列,作为划分不同层次脆弱群体的重要指标。[11]性别失衡下失婚人群及其家庭的脆弱性最为突出,首先他们所居住社区具有明显的经济贫困特征,而这些人及其家庭尤其贫困。根据Downing&Bakker的理论,乡村的脆弱群体包括佃农、没有土地的劳动力和贫困户,这部分人显然属于脆弱群体。[12]
综上,可以发现性别失衡造就了几类典型的弱势群体,也提高了一些社区、个体和家庭的脆弱性,这些地区和人群由于不利特征属性的存续,在灾难事故发生时会受到更大的侵害。
2.整体风险信息传播系统和处理过程,包括个人的经验感受、技术专家的评价、政府的风险诊断与消息,新闻媒体的参与报道,以及非正式渠道的风险信息传递等,导致社会风险的第二级放大
关于这一点,性别失衡下的社会风险放大机制与普通情况是一致的。卡斯帕森的团队通过对上百例灾难事故的归纳验证,证实了在突发事件风险放大过程中,信息系统和信息渠道各构成要素对风险放大有较好的解释力。正式渠道与非正式渠道的信息传递单位和信息处理过程,会不断地复制、解读、编译和传播风险相关信息,使公共安全事件风险产生涟漪效应,在个人、群体、单位、社区和社会之间扩散,导致风险放大。其中许多关键因素和社会关系会影响到信息传递,但卡斯帕森提及,媒体或交流渠道的覆盖面积并不一定就会产生对应的效果,它们还与信任模式和信任程度存在关联。社会群体的流动,与传媒的信息覆盖面和突发事件的社会经济后果相互作用密切。风险的信号与群众抱怨对风险放大存在重要影响。这些特征在性别失衡环境下对突发事件信息的影响,并无太大差异,同样与官方信息处理系统和社会传播网络密切相关,如果说有所差异只能是性别失衡下各类社会关系的组合方式会发生变化,但这种情况对突发事件社会风险放大的影响仍属未知范畴。
3.公众反应系统导致改变风险损害后果的各类行动,性别失衡下的社会公众更具敏感性,存在同情失婚群体及相关群体的共同心理,特别是失婚群体及其家庭更倾向于支持或参与相关风险事件,导致社会风险的第三级放大关于这一点,性别失衡下的社会风险放大机制与普通情况也是一致的。但是,性别失衡社会下的社会风险放大机制有其特殊性。失婚人群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当发生拐卖妇女、非法买婚骗婚、非法跨国婚姻事件时,出于扶贫济困、乡识以及英雄情结,周边群众容易形成共同心理,阻挠警方解救被拐骗卖,以及参与跨国非法婚姻的妇女,甚至引发群体性对抗事件。如在河南新蔡,对这些办案警员“老百姓管他们叫多管闲事的‘法海’”。[14]在性别失衡下贫困地区或贫困家庭男性娶不上本地新娘,只好将目光转向缅甸、越南、老挝等中国周边国家,也正因为如此来自这些国家的非法跨国婚姻、非法组织入境案件并不鲜见。[15]在侦办和解救涉案当事人的过程中,干扰办案、藏匿当事人的情况非常普遍,如果公安干警一时处置不当,还可能遭到围攻,甚至酿成大规模。
四、基于风险放大途径的政府危机应对
由以上研究可见,性别失衡社会的突发事故的风险放大,具有独特的途径、机制与效应,应区别于一般社会风险实施干预和阻断。模型所揭示的风险放大路径,也启示性别失衡风险的治理,应该围绕转型社会高脆弱性的风险催化、信息传导机制的价值阐释、公共反应机制的心理共鸣和基于人口流动和弱势地位的规模化四级放大途径开展。
1.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为相关地区的反贫困工作提供项目支持、资金帮助,提高性别失衡地区社会抵御风险能力
性别比失衡所产生的社会风险,部分是可以通过制度建设有效抵御的,如失婚人群的家庭养老问题、贫困农村地区女性的婚姻市场转移问题、失婚人员及其家庭的心理压抑等,需要政府加强相关制度保障、改进相关政策、提供相关法律依据。具体建议一是照顾差异,当前的社会保障政策采取同步推进方式,并未考虑地区性的性别比差异,造成局部地区的养老和医疗制度保障乏力。建议在性别失衡严重区域,加速推进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型,如有必要,可定位由后者发挥在养老中的主导作用,优先将大龄未婚群体的医疗纳入国家保障范围。二是改善条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为贫困农村地区创造走向富裕的各类条件,以希望和现实留住本地的金凤凰,阻止性别失衡区域婚姻市场的持续恶化。同时,政府的资源是有限的,还应动员社会力量,为相关地区的反贫困、降低脆弱性工作提供项目支持、资金帮助,或做其他辅工作,帮别失衡地区提高社会抵御风险能力。
2.畅通信息网络,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实现政府信息的透明与快速流通
突发事件的风险放大往往与信息传递中的信息加工和政府、媒体等的事件参与深度有关。实现信息的透明和快速流通是及时遏制风险放大,有效处理突发事件的关键。因此,首先要畅通信息网络。在信息自下而上传递的过程中,信息的不透明势必使得政府的信息捉襟见肘,信息的虚报和瞒报也往往导致耽搁处理危机的最佳时机。在网络时代,各种信息传播越来越快,官方信息缺位反而激发民间信息的泛滥。政府有必要主动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平台,畅通信息网络,以引导舆论导向。其次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机制是危机管理中的重要机制之一。由于危机乃至危机管理的特点,决定了非常时期的信息公开需要建立不同于平常时期的信息制度。既要及时公布信息,以增强民众的公信力度,政府与民间相互信任,又要掌握分寸,注意信息公开的时期、地点、方式和方法等的制约。
3.构建一套深入社会各层面的网络传感机制,高效、快捷地捕捉社会中酝酿的各种风险信息,及时施加以预防、预警、预控为主的外部阻断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回避现代化进程及其带来的社会风险,但可以利用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网络平台,构建一套深入社会各层面的网络传感机制,高效、快捷地捕捉社会中酝酿的各种风险信息,及时施加以预防、预警、预控为主的外部阻断。
[参考文献]
[1]石人炳.性别比失调的社会后果及其特点——来自对台湾人口的观察[J].人口研究,2002,26(2).
[1]ShiRenbing.TheSocialConsequenceandCharactersofGenderImbalance:ObservationfromTaiwanPopulation.PopulationResearch,2002,26(2).
[2]肖群鹰,朱正威.危机预警中的政府信息管理与调控——基于人口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8(8).
[2]XiaoQunying,ZhuZhengwei.InformationManagementandSchedulinginCrisisWarning——BasedonPopulationSecurityForewarningSystem.ChinesePublicAdministration,2008(8).
[3]R.E.Kaspersonetal..TheSocialAmplificationofRisk:AConceptualFramework.RiskAnalysis,1988,8(2).
[4]KrimskyS.GoldingD(eds).SocialTheoriesofRisk.London:GreenwoodPress,1992.pp163-165.
[5]刘慧君,李树茁.性别失衡背景下的社会风险放大及其治理——基于的案例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5).
(一)对公司负债管理的影响。
寿险公司的负债主要是保费收入,因而负债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体现在保险产品的定价方面。由于寿险产品和银行储蓄在投资收益上具有可替代性,为争夺市场,寿险公司在开发产品时往往会以当时的银行利率为基准利率来设定预定利率。这种预定利率确定的结果,在产品设计之初是平衡的,但随着市场利率的频繁波动,预定利率和实际利率的背离就会显现。如果预定利率过高,根据预定利率和保单价格成反比的关系,则保单价格就会设定过低,从而对寿险公司保费收入产生影响。如果预定利率过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寿险产品的价格就会过高,价格变化将会导致保险市场的供求发生变化,这势必会影响到产品的销售,最终影响保费收入的增加。另外预定利率过低,还会使寿险公司面临退保危机。当市场利率提高时,会使得市场资金持有者发生消费偏好的转移,从寿险市场向外转移资金。因此,在宏观经济向好的时期,市场利率攀升,消费者必然会拿出一部分资金投向收益更高的产品,从而导致寿险市场的萎缩。
(二)对公司资产管理的影响。
自保险资金可以直接投资股票市场以来,其投资领域得到了进一步拓宽,但是银行存款和债券仍然占有很大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利率的变动对寿险公司资产投资收益将产生很大影响。如果银行利率下调,会刺激投保人的保险需求,使寿险公司业务量增加,同时退保减少,这两方面的作用使寿险公司的资产增加;另一方面,银行利率下调会使寿险公司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相应减少,甚至产生利差损。如果银行上调利率,虽然资产可以较高利率增值,但利率上调将造成寿险公司业务拓展的困难,使其业务量萎缩,同时可能出现大量保单退保,使寿险公司的资产业务以更快的速度减少,在业务规模、寿险险种、预定利率等因素确定的条件下,寿险公司的资产业务总额逐渐下降,而且利率上升的越快,业务萎缩和退保率越高,寿险公司的资产总额减少的也越快。
二、我国寿险公司利率风险的防范。
(一)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投资渠道。
1.在投资环境方面,尽量减少监管机构对寿险公司的非经济干预,使其按照商业化原则来经营;放宽对保险基金投资方向和方式的严格限制,实行市场化运作;同时,加快制定《保险法》的实施细则,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寿险公司业务的监管。
2.在资金运用方面,由对投资对象和方式的直接控制转变为对投资比例的间接控制。国外保险资金运用普遍呈现的特点是:保险投资对象多样化;不动产和抵押贷款等的投资比重逐渐下降,证券投资比例趋高;海外投资日益增长;资产闲置率维持在最低水平;政府控制保险基金风险的重点放在投资比例的控制上,而不控制投资方向和方式选择。因此,我国寿险业投资必须实行市场化运作,即寿险公司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前提下,谨慎地根据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原则,将现有投资业务逐步扩大到公司债券、股票、抵押贷款和房地产等多种资金运用形式上,从而有效地进行投资组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应当允许进行海外投资。
(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
具体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有以下两种:
1.现金流量的匹配。表面上看,保险公司应该能够通过将现金流量等同的资产和负债相匹配,以降低全部或部分资产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例如,保险公司可以购买一个国债的组合,使其到期日与公司负债的到期日完全一致,但实际上,这种方法是不可能或不可行的。寿险业使用现金流量匹配法的一个主要障碍是负债期限本身的不确定性。首先,虽然运用各种统计数据可以大致预测保险金给付的金额和时间,但给付金额和给付时间的不确定性不能完全消除,如死亡率可能会增加。其次,如前所述,传统寿险保单有很多的嵌入期权,这些期权的执行也会影响寿险公司的未来的现金流。即使可以做到使资产和负债的现金流量完全匹配,这种完全的匹配也会降低公司资金运作的弹性,减少公司的投资收益,所以,采用现金流量匹配的方法使保险公司付出极大的成本。
2.免疫法。一种替代现金流量匹配的更富有弹性的方法是将资产和负债的利率敏感程度相匹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免疫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或免除利率变动带来的损失。免疫法的首要原则是将资产和负债的持续期相匹配。保险公司计算出资产和负债的持续期,并通过资产组合调整确保二者相等,从而使利率对资产和负债的影响可以互相抵消。尽管免疫法比现金流量匹配法要富有弹性,它仍然存在现金流量匹配法所有的各种缺点,尤其是在我国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下,各种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利率变动的相关性不明确,运用持续期受到许多限制,因此保险公司应将其作为其它利率防范方法的一种辅助工具。
(三)费率厘定科学化,险种设计多样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培训教育已刻不容缓,如何根除手术患者的安全隐患,杜绝手术部位及手术患者发生错误,建立安全规范手术室工作流程是关键;根据卫生部的指示,自2010年3月我院借鉴国内外许多医院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术安全管理细则和工作流程[1],一年多来,无手术部位及手术患者的错误发生,下列将细则流程介绍如下:
1 家属和责任护士、手术医生三方参与手术标记的制定。即术前一天手术医生邀请家属及责任护士共同核对病人的姓名、腕带、诊断、影像资料、核定手术部位、并标记[2]手术部位。必须用不褪色的记号笔在手术切口或附近部位做好标记;标记必须在病人皮肤消毒和手术铺巾后仍清晰可见。
2 手术信息一式四份便于核对。即术前一日由主管医师将病人的信息传入手术室,由手术室安排信息打印,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术前诊断、手术间、手术名称、手术者、麻醉方法、麻醉者、器械护士、巡回护士、药物过敏史、有无手术史等,分别给手术大夫、责任护士、手术室护士、患者家属以便于核对准备。
3 规定手术患者当日必须穿病员服、佩戴腕带、有明确的手术标记,否则不能进入手术室
讨论:手术患者的核对工作涉及多人多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为确保每一歩信息有条不紊,我院规定在每一个核对程序中都有共同的核对的签字为证。首先由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和家属三方核对签字;然后手术室和手术间护士交接核对签字;再有巡回护士、麻醉、手术医生三方的签字;最后由巡回、手术护士、麻醉、手术医生四方的核对签字,步步紧扣。通过实施此项安全管理细则和流程,一年多来无一例差错事故发生,也无患者资料或物品的丢失,真正的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效果分析:我院每年完成手术三万例以上,有时同一个病区一天多达十几例手术,在手术部位做标记并让家属参与,杜绝了开错部位、尤其是左右对称的部位以及脊椎的节段和个数错误,层层核对签字避免了接送病人时发生错误、更避免了手术病人进错手术间,加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心。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5(c)-0172-02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是抢救治疗小儿重症疾病的场所,也是护理风险及纠纷发生较多的区域,小儿疾病病情变化快,病情急、容易反复、死亡率高,在住院治疗过程中患儿家长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家长不满情绪,如果应变能力差,沟通不及时,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差,极易发生冲突和误解而引起护理纠纷。笔者针对近5年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出现的护理纠纷及隐患进行分析,并逐步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现总结报道如下:
1 原因分析
1.1 缺乏与患儿及家长的有效沟通
儿科患者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加之对医院的环境陌生,对医护人员存在恐惧、戒备的心理,常常哭闹,不配合,儿科护士和小患儿沟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病情重,哭闹,烦躁,沟通更加困难,另外在我国特定的国情下,独生子女占多数,孩子是家长的宠爱,一旦孩子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治疗不顺利,患儿家长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迁怒于护士,甚至有些家长会出言不逊,指责辱骂护士,而重症监护病房护士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又以自我为中心倾向,控制情绪的能力弱,很容易与患者家长产生矛盾[1],加大了工作中的护理风险。
1.2 护士责任心不强,出现差错事故而引起纠纷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护士因责任心不强,不能及时巡视病房,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病情变化而使得疾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和护理,引起患儿家属的不满,导致纠纷。另外重症病房护理工作量大,医嘱修改次数多,护士处置时没有认真作好“三查七对”,特别是在抢救工作繁忙、交接班前后、节假日、中午班及夜班是护理风险的高发阶段[2]极易出现差错事故。差错出现后,如果缺乏解决经验和沟通能力,就会引起护理纠纷的发生。
1.3 年轻护士对护理风险缺乏预见性
儿科重症病房护士年龄偏小,大部分是未婚,没有做母亲的体验,对于孩子病情加重时家长的焦虑、恐惧心情不能完全理解。另外,由于患者多,护理工作繁忙,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护士身心疲惫,出现护理工作不到位,不能及时地做好宣教和解释工作,增加了患儿家长的不满情绪,年轻护士对于护理风险又没有经验和预见性,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1.4 护理操作技能不熟练
在临床工作中操作技能不娴熟,大部分家长对静脉输液“一针见血”的期望值较高,在未能如愿时对护士有意见,如果护士若未能调整自己的情绪,耐心给家长作好解释和安抚工作,很容易激发矛盾[3],引起患儿家长的不满。
2 应对的方法及对策
2.1 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监控
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首先应高度认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观念上加以转变,提高从业者的风险意识,科室应定期举行相关的护理风险和法律学习,一旦护理风险发生时,可以将法律法规作为保护自己的武器。加强护理风险的监控和管理,充分重视护理工作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对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工作环节提高警惕,对有纠纷倾向的患儿或家属,要及时向护士长、科主任汇报,并班班交接,谨慎对待,防止事态恶化。另外,还应该收集临床上具有典型护理风险的案例进行学习、分析、讨论,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降低护理风险。
2.2 加强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人们运用法律的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使护士承受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4],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就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沟通技巧和方法,主动和患儿及家长沟通,并在与患儿家长的沟通中学会倾听、接受;在与患儿沟通时做到平等,鼓励和安慰患儿,取得患儿的信任,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降低了护理风险,减少纠纷的发生。
2.3 提高自身修养,加强服务质量
作为儿科护士,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必须要具备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提高自身素质及责任心,爱护患儿,以理解、友善、平等的心态,为患儿及其家庭提供优质的服务[5],与患儿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求取知识,丰富和完善自己,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4 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护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的服务工作,重症加护病房的护士除具备基本护理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外,还需要进行专业培训。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提高业务素质,不断学习护理新知识、新技术,掌握重症护理的相关知识及常用药的规格、剂量、性质和应用,掌握相关疾病的专业知识,熟悉并能操作许多精密监护仪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头皮针静脉输液是儿科护士最常见的处置之一,也是减少和避免纠纷的重要因素,因此重症病房护士要不断加强技术训练,尽量确保一针穿刺成功,提高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
2.5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分析医疗纠纷所涉及到的护理问题发现,很多时候是因为患者缺乏疾病知识、不了解治疗和护理方法、对病情变化不理解而造成纠纷的发生[6],儿科的健康教育应采用家长教育为主,患儿教育为辅的方法,对于重症病房护士,就要不断地学习,用自己掌握的疾病知识和语言沟通技巧及方法,在治疗护理中对患儿家长提出的疑问,以通俗易懂、符合个性化的语言,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向其家长说明用药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使患儿及家长对疾病、治疗和护理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这样不仅会得到患儿及家长的配合、理解、支持,而且能使其产生信任感,从而降低了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6 重视安全教育,强化法律知识
长期以来,护理人员一直处于医疗服务的主要地位,在实践中,护士更多考虑如何尽快解决影响患者健康的根本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特别是面对患者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的情况下,一些护士感悟不深,极易引起法律纠纷。因此,对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 要有意识的学习法律知识,能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行为的准则,提高遵照法律程序处理护患矛盾的能力,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时刻牢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小心谨慎、尽职尽责地为患者服务。
总之,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在工作中,在与患儿及家长的交往中,要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要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蔼诚恳的态度,精炼的语言,精湛的护理技术,沉着稳重的举止,使患儿及家长产生充分的信赖,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加深对护理工作的理解,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郑亚华.输液室受暴力行为侵袭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杂志,2005,4(3):175-176.
[2] 薛素兰,吴晓莹.护理行为风险管理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05,5(1):19.
[3] 许丽丽.儿科门诊输液存在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9):1406-1407.
[4] 冯辉,徐桂菊,郑莉伟.人性化管理干预对降低产科护士压力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4):467-469.
基金流量与市场稳定的关系
尽管从本质上看,基金作为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理财产品,投资风险由投资者承担,基金公司通常被看作“永远不会倒闭的金融机构”。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共同基金在股票市场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不断上升,基金流量与股票市场稳定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相关研究表明,基金流量将影响股票市场价格,同时股票市场的表现也将影响基金的流量。价格压力理论认为,基金净申购的增加或减少会影响对股票的需求。投资者情绪理论与噪声交易者理论解释了基金流量影响市场稳定的渠道。回馈交易理论解释了基金流量与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其中最为令人担忧的一种情况就是所谓的“正向反馈机制”:基金的净赎回会导致股票价格下跌,而股票价格下跌则会进一步导致基金净赎回的增加。如此反复,基金对市场就会形成一种“助涨助跌”作用,使市场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从而对股票市场的稳定性产生冲击。
关注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
当前,基金特别是开放式基金已成为我国股票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基金持有人中绝大多数是新进入市场的投资者。同时,应对基金流动性风险的相关制度安排不完善,使得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容易引发基金赎回与股价下跌的恶性循环,对此应保持高度的警惕。
近年来,包括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在内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日益突出。截至2007年12月底,机构投资者所持股票市值占市场流通市值的比重达到46%,而2004年这一比例仅为23.9%。
开放式基金在机构投资者中所占比重过大。根据基金2007年年报统计,证券投资基金所持股票的市值占市场流通市值的比重为24.1%,约为机构投资者所持股票流通市值的50%,而保险公司与社保基金所占的比重仅为4.9%,这种机构投资者结构与成熟市场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共同基金(类似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协调发展的格局形成了明显的差异。证券投资基金中,高达88%的股票市值由开放式基金持有,意味着机构投资者结构失衡导致的“羊群效应”主要体现在开放式基金领域。
基金持有人中,如果绝大多数是新入市的投资者,可能加剧股票市场波动。2005年底,我国基金投资者(基民)开户数仅为110万户,2006年底增加到370万户。随着股票价格持续上涨,基金回报率大幅提高,2007年以来基民开户数迅猛增加,目前已达2600万户。这意味着一旦基金出现流动性问题,其影响的投资者范围远非前几年可比。
开放式基金的运作和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受基金持有人投资偏好和行为的影响。当前,我国基金持有人中90%为个人投资者,其短期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运作,使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行为也不可避免地趋向短期化。一旦投资者预期发生改变,特别是预期市场下跌时,可能会大面积赎回基金,迫使基金卖出股票应对赎回压力,导致市场加剧下跌,并造成基金赎回与股价下跌的恶性循环。
应对风险的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基金管理人缺乏应对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经验,较高的股票资产配置结构降低了应对风险的灵活性。从2007年以来各类型开放式基金的股票持仓比重来看,整体呈现稳中趋升的态势,特别是主要投资股票市场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股票持仓比重三季度分别高达83.14%和75%,四季度尽管有所下降,但仍然较高,导致了基金所持有的流动性资产不足。
短期融资渠道的限制导致基金只能通过股票变现获得流动性,加剧了股票市场的波动。在流动性资产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应对赎回压力,基金管理人首先需要通过融资获得流动性。但目前基金的融资渠道只有银行间同业市场,而根据规定,基金在同业市场只能从事购买债券、债券现券交易和债券回购业务,不能通过股票抵押等方式获得流动性。这一规定制定的初衷在于防止银行资金流入股市,但也限制了基金在特定情况下的短期融资渠道。为了获得流动性资产,基金只能在市场中卖出股票,但各基金持股的高度一致性,特别是在大盘蓝筹股领域,导致了这种变现行为加大了市场的波动。一旦基金变现,大盘蓝筹股的跌幅远远高于其他中小盘股票,这一点在2008年以来股市的持续下跌中充分体现。
基金赎回暂停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定程度制约了这一措施及时发挥作用。参照国际惯例,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制度安排中也有暂停基金赎回的措施。但此项措施在实际运用中也可能带来较大负作用,即有损基金管理人的市场声誉,使得开放式基金即使面临赎回压力,也不愿意采取这一措施,而倾向于采取其他措施,如向监管部门或央行寻求政策和资金支持等。特别是在市场预期逆转,市场信心脆弱的情况下,巨额赎回已蔓延到整个基金行业,基金管理人宣布暂停赎回的信息极可能打击市场信心,加剧市场的大幅下跌。
政策建议
从国际经验来看,流动性风险是开放式基金在日常运作过程中经常需要面临的问题,但在我国,由于股票市场发展的阶段性和不成熟性,使得应对这一风险的措施和机制缺失,从而扩大了风险可能带来的冲击,影响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因此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手段,防范和化解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
优化开放式基金运行的外部环境。
优化机构投资者结构。在进一步壮大机构投资者规模的同时,应切实采取措施优化机构投资者的结构。除了进一步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等公募性机构投资者外,还需要大力发展社保基金、保险公司、企业年金等具有长期资金来源的机构投资者,形成不同的投资风格和特长,促进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协调发展。
加强投资者教育。通过投资者教育,应让投资者充分理解基金长期投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认识不同类型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特征,引导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自主决策,自主投资,自担风险,避免盲目跟风。
完善开放式基金应对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提高开放式基金风险管理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基金管理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和健全业务合规和风险管理的机制,通过合理配置资产的方式提高识别风险、应对风险的各种能力。
研究拓展基金短期融资渠道。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具有很强的阶段性,通常伴随突发性股市系统风险的出现而产生,当股市开始回升时,这种风险便逐渐解除,因此,为开放式基金提供短期融资渠道是化解突发性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措施。可以考虑扩大基金进入同业拆借市场的渠道,获得临时性的资金,必要时允许其托管银行根据托管基金的基本情况,在提供认可的抵押证券的前提下(除了债券以外,可以包括部分质地较好的蓝筹股股票)及时向基金提供贷款解决其流动性风险。实际上在1997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中,美联储组织14家相关债权银行联合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注资36亿美元,避免了该公司为应对流动性要求大量变卖资产可能对市场的冲击,维护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事后随着市场信心的恢复,相关债权银行向长期资本公司的注资也获得了较好的收益。
中图分类号: U473 文献标识码: A
在天然气长输管道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流程以及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结合工程施工的特点,制定风险评价的指标,为风险预警和风险应对提供科学的依据。
1. 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风险问题
为了了解天然气长输管道施工中的各种风险问题,应先进行风险辨识。所谓风险辨识,即对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中的中危险因素、危险源进行分析和确定。天然气长输管道风险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对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进行分析。
1.1 技术风险
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一是在采用新技术时,对新技术没有经过科学验证,导致与工程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增加了施工风险;二是关键施工部位的工艺比较落后,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三是在施工中采用了不成熟的技术,施工技术自身存在着缺陷与不合理之处,导致施工质量不合格。四是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内容不科学、不具体,导致工程质量存在问题。
1.2 管理风险
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一是由于分包工程评审和定标存在失误,导致分包单位施工环节存在漏洞;二是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计划方案不合理,影响了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三是施工作业现场的进度报告不具体,导致施工混乱。四是施工前期准备不充分,影响了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五是施工安全管理环节存在漏洞,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六是施工作业现场的管理文件不完善,施工现场管理比较混乱。七是没有定期召开施工调度会和施工计划执行检查会,导致停工、窝工频繁发生,影响了工程的如期完工,也增加了工程造价。此外,在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中,还存在着社会风险、设备材料风险、自然环境风险、人员风险、经济风险等,在施工中应特别注意。
2 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
2. 1 技术风险的应对措施
对于技术风险问题,应重点做好规避风险和控制损失两项工作。首先,由于天然气长输管道的施工作业现场环境比较复杂,在工程施工中,应对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在工程施工中广泛应用,在施工中,如果需要采用新技术,应根据新施工环境来合理选择,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其次,应特别注意关键施工部位的施工作业,在施工工艺的选择上应力求创新和突破,抛弃不合时宜的施工工艺和作业方法。再次,不宜采用不成熟的技术,减少因技术缺陷而引起的施工质量问题。最后,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案。同时还应该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方便施工作业。
2. 2 管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首先,在分包单位的选择上,应对分包单位的资质情况进行审查,对工程分包问题进行严格控制。其次,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如机械设备、技术、人员等。再次,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和施工计划时,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如自然条件、资金状况、人员情况等。在施工作业中,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定期召开施工调度会和施工计划执行检查会,在保证工程如期完工的情况下,保证工程质量合格。最后,应加强施工作业现场的文件管理,防止施工现场混乱的情况。
2.3 风险监控措施
在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的问题,影响工程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因此,有必要建成一个风险管理监控系统,收集整理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各种风险信息,根据收集的风险信息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使风险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3. 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风险管控的重点环节
3.1 清扫作业带是要点
作业带清扫范围是根据施工条件计算出施工场地宽度为准的。征地协调是由施工单位负责的,若拨地时未能按照施工场地需要的宽度划定红线,将直接影响作业机械的工作。若土石方堆放场地与管道安装设置在同一侧的话,不仅极易造成滑坡、崩塌、破坏管道开挖沟槽的情况,还会造成机械进场困难,压塌沟槽的问题。
3.2布管是二次放线与事故事前预防的最后关口
布管工序的质量是减少施工事故的重要保证,主要应保证管路铺设方向、坡度,防止造成路由改变,同时,注意管材防腐层和在装卸运输过程中的损坏。因此,生产物资管理是这个工序管材保护的关键,财务管理是掌握生产进度的关键。若发现布管时出现直管或弯头管材与设计不符,可以提示判断施工出现质量问题,如果立即查清原因,不仅可以避免事故,也能控制成本和质量。组焊是控制质量的重点,但不是关键点,关键点在于管材对接质量。焊接都采用自动焊接或者半自动焊接,所以焊接质量容易保证。只有通过管口对接质量,保证管路的方向和坡度,才能确保管线的路由和埋深。
3.3 管沟开挖需要监管
管沟开挖是管道工程的利润点,沟槽的深度、坡度、坡面以及土石方的开挖决定着后续施工安全、对管方向和埋深的保证及防腐层和管道的保护。因为土石方开挖一般是委托机械承包商进行的,开挖过程尤其需要重点监理,否则容易产生很多后续问题。对于特殊地质条件段,沟槽的开挖必须采取打桩,抽排和破碎工艺。若沟槽开挖质量不高,对下管以及管道保护都有影响。
3.4 测量放线是重点
测量放线工序容易发生擅自更改路由,变复杂施工为简易施工的问题,对后续的施工工序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具体表现为线路放线结果与图纸设计偏移太多,特别是对没有进行地形勘察的情况下发生事故的概率将大为增加。测量放线工序的关键点是线路转点的测设。放线结果直接与管材的弯头及管线的设计相关。如果弯头采购失控,使弯头转角与设计转角产生差异,铺设管线的方向一定偏移,或者放线结果发生偏移,即使弯头转角准确,也会导致施工线路与原设计线路完全偏离的问题。因此,在测量放线工序中事先就要检查管材弯头转角是否合格,保证放线结果达到精度要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若实际施工中弯头的使用数量超过设计数量时,一定存在某些路段路由更改的问题。
3.5 沟下焊接控制
沟下焊接质量控制在于管沟开挖,要创造良好的作业面,质量控制在于前一道工序。沟下焊接的质量关键点还是管道埋设,其中,管口对接和连头连接是关键。
3.6 无损探伤
焊口检测是焊接工序的最后检验关卡。焊口检测主要利用 X 光和超声波检测。焊口易出现质量问题是由于焊接要完成打底、填充、盖面 3 道工序,容易产生质量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管口对接。坡口打磨的不好会直接导致对管质量问题。所以,施工准备是焊口质量的关键。因此,在焊接开始前就先应检查对管、坡口的准备质量,然后才能允许焊接。
3.7 防腐是重点
防腐补伤是个大问题,因为防腐补伤在前一工序无法控制,且防腐效果又在现场无法检测,出问题也在 1 年以后,所以事前预防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由于现在管道的防腐以 3 层 PE 为主,所以防腐补伤的重点在现有条件下很难解决,唯一的办法是及时获取防腐过程全程的影像资料,给每个防腐队配发监理,且严格控制整个过程的处理时间。补伤工序还应要求热熔胶和补伤棒的使用量大于补伤片的使用量。这样作虽不属于精细化管理,但是,可以保障补伤的有效性和全面性。这样的质量控制是花费小钱而保大安全,是整个施工管理流程中唯一需要粗放式管理的关键节点。
4. 结语
我国对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产生较晚,目前还处于初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本文结合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的施工特点,分析了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的应对策略。我国应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在风险控制方案的具体应用、风险评价技术的合理选择上下功夫,才能解决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中的中问题。
参考文献
一、我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现状
自2007年以来,由于中国概念股在海外股市表现强劲,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热潮再度升温,其中上市目的地也涵盖了香港联交所、新加坡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等海外主要资本市场。而在众多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热中,民营企业直接在境外上市不但呈现出加速上升的趋势,其上市表现也让人眼前一亮。民营企业海外上市,再次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如下表所示)
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途径可归为两大类,直接上市与间接上市。
(一)境外直接上市
境外直接上市即直接以国内公司的名义向国外证券主管部门申请发行的登记注册,并发行股票(或其它衍生金融工具),向当地证券交易所申请挂牌上市交易。即我们通常说的H股、N股、S股等。通常,境外直接上市都是采取IPO(首次公开募集)方式进行。境外直接上市的工作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国内重组、审批和境外申请上市。
(二)境外间接上市
由于直接上市程序繁复,成本高、时间长,所以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为了避开国内复杂的审批程序,以间接方式在海外上市。即国内企业境外注册公司,境外公司以收购、股权置换等方式取得国内资产的控制权,然后将境外公司拿到境外交易所上市。间接上市主要有两种形式,买壳上市和造壳上市。其本质都是通过将国内资产注入壳公司的方式,达到拿国内资产上市的目的,壳公司可以是以上市公司,也可以是拟上市公司。
(三)其它境外上市方式
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通常较多采用直接上市与间接上市两大类,但也有少数公司采用存托凭证和可转换债券上市。但这两种上市方式往往是企业在境外已上市,再次融资时采用的方式。
(四)上市地点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地点,多为香港、美国和新加坡。多伦多、伦敦、东京等地也偶有涉及,但影响力相对较小。
二、我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过程中的风险表现
当中国由市场经济进入到资本经济时期以后,企业的融资手段将更多地取决于在资本市场上的直接融资。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资本市场格局,加上国内股市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的低迷状况,使得企业(特别是中小民企)在境内通过上市来进行融资变得非常困难:而海外市场相对成熟,由于本国经济没有我国发展迅速,上市资源相对匮乏,因而。来自经济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的新兴民营企业都在海外市场顺利上市。这些企业不仅筹得了发展金。更重要的是整个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经营水平也因海外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严格监管而有了长足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民企都适合到海外上市。这其中也包含很大的风险,这一系列风险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上市成本风险
民营企业在海外上市过程中需要承担较高的上市费用和高额的维持成本,如在纳斯达克融资成本一般约占融资额的10%以上,在香港更是高达20%以上,即使在香港创业板费用一般也要达到10%-15%,新加坡上市费用稍低,约8%-10%,而在国内主板上市,一般约占融资额的5%左右,即使上市失败也会产生300万左右的费用。中小企业在海外上市,除了考虑面临成本高昂。收益与付出不成比例。市场压力巨大的艰难局面之外,还要考虑未来企业的成长,因为地域和监管等因素,上市后维持上市公司地位的成本更高。据国内标准,在国内完成上市审计有30张表格需要填,如果到了国外,根据国际会计标准上市审计需要填的表格有2000张。此外。除了上市之际需要按照这样的标准执行,上市之后企业也要按照同样的标准去做。
(二)销售市场与投资者关系风险
与投资者关系能否良好沟通,关系到上市或再融资成功与否,国内企业对股票市场的认识只来源于A股市场,任何企业只要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企业就可以成功上市,这种习惯性的观念导致很多企业以为上市发行是券商的工作,往往在发行和宣传方面没有引起重视,这是一个普遍的误区,事实上监管机构的批准只意味着上市成功了一半。海外上市融资最好要有独特的题材,比如说有独特的技术,独特的产品市场,包括独特发展前景的新领域,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学会包装,善于制造卖点,学会与投资者沟通。根据统计,企业上市失败的相当一部分原因是销售不成功,不擅长以国际投资者所认同的方式推销自己,民企成功在海外上市后,更要注重与投资者保持良好的关系,再融资是企业上市的重要目的。
(三)中介欺骗风险
由于大部分民营企业缺乏有上市经验的人才。所以冲国企业赴海外上市首先需要有熟悉海外市场上市完整程序与流程规范的投资银行的帮助。但中介机构常常鱼龙混杂,有些投行的运作框架未必完全适合这个企业,投行之间竞争激烈,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户。也会有一些隐,这些都会成为日后的潜在威胁。一些中介机构还借办理海外上市手续的机会对国内企业的资产“巧取豪夺”。
还有一些中介机构一开始声称不收取手续费,只持有国内企业的一部分股份。但是海外上市后,中介机构立刻将所持股份套现,然后逃之夭夭。由于中介机构大量股权的套现,本身就会打压股价,加之往往中介机构售出股权后就对上市股票不再进行维护,股价可能一落千丈。迄今为止,海外上市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融资渠道。但近两年来一些企业海外上市失败、股价过低、被海外投资者等事件屡屡发生。
(四)法律风险
由于对海外市场及证券法规相对生疏,中国企业在赴海外上市过程中可能会出于疏忽而引发国外证券法规下的法律责任。这些责任的产生大多与中国民营企业发行或交易证券过程中的信息披露或交易方式不当有关,而一旦确认,民营企业就不得不面对投资人的高额索赔,严厉的经济制裁,甚至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民营企业可能在以下几点出现引发法律责任的情形,违反发行程序、虚假信息披露、欺诈或操纵交易等。除以上较常见的涉嫌诉讼事项外,民营企业作为证券发行人和上市公司,在其他方面如回购公司股票,投票委托劝诱等也同样存在潜在的法律责任。
2005年在美国上市的百度公司首创中国概念竞价排名,然而,由于其竞价的商业意味过于浓重,而且有过多地认为操纵因素,美国金融界人士曾经预测,百度在美国上市后随时都会因以上原因而成为美国投资者诉诸法律的对象。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潜在的争议一旦成为事实,所受到负面影响的就不仅是境外上市的形象,还会包括中国的国家形象。
三、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风险规避策略
(一)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海外融资成本
海外上市的高成本对于本来就缺少资金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两难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上市方式是民营企业必须审慎考虑的问题。第一,与买壳上市相比,造壳上市的风险和成本相对要低。造壳上市过程中,民营企业在境外注册的控股公司受国外有关法规管辖,这可在国内目前会计、审计和法律制度尚未完全与国际社会接轨的情况下,获得海外证券市场的法律认可,从而实现引进外资的目的,并同时可以获得较为广泛的股东基础,对壳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都有益处,且有利于提高壳公司的知名度。第二,要结合公司自身的特点策略性地选择上市地点。比如去香港上市的有很多都是国内外认知度颇高的民营企业并且是国际著名投行推介,比如上市的“蒙牛乳业”(HK2319)和“腾讯控股”(HK0700),IPO筹资额都攀至14亿港元以上:而新加坡的市场规模较小,内地竞争者也相对较少,如果企业发行规模小,花同样的精力和费用作推介,在新加坡的效果要比香港好。
(二)加强与海外投资者的沟通
沟通是加强与海外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主要手段。在公司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过程中。沟通是主要的手段。通过沟通,一方面向投资者传递他们关心的公司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听取投资者对于公司发展的建议和意见。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首先可以使投资者增加对公司的了解,提高公司的诚信度,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更重要的是,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可以向投资者宣传自己的发展战略、管理风格、经营情况、企业文化、价值观等,提高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认同度和忠诚度,从而提高企业价值。
(三)选择声誉高、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B
1. 认识风险
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既是危险也是机会。通常大的机遇伴随着较大的危险。风险大致可以分为项目风险、组合风险和系统风险。
同样的风险。说到底,工程建设承包方式的变化是一个风险责任划分方式的变化。与其他承包方式不同的是,由于工程总承包获利较丰,因而与其对应的风险也较其他工程承包方式为多、为大,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社会性、全局性和发展性等特征。
其次,工程总承包涉及的资金数额巨大,业主还款时间长,涉及到总承包企业融资模式设计、业主还款能力评估、业主抵押物担保准备、工程移交转让的纳税、项目所在国政治、环境、经济状况等诸多问题。因此,随着国外总承包业务的增加,所来带的汇率风险、采购风险、政治风险等正逐步显现。面对如此多的风险,如不进行认真预测,并采取及时有效的管理措施,集团可能面对巨大的损失。
因此,在大力发展国外工程总承包,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在国外工程总承包险状况,在项目经理来看可能是很大的,但是对于企业经理来讲,由于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资源,具有更大的风险承受能力,把该风险放到组合风险当中,那么风险可能就不是很大。同样,组合风险对于企业经理来讲可能很大,无法承受,但是如果再高一层,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将该风险放到整个的投资系统当中,由于投资的多元和分散,那么较大的组合风险也可能就变得可以接受。一般来讲,项目风险≤组合风险≤系统风险,因为非系统风险可以被合理分散,在系统内部消化。
2. 识别风险
风险识别实际是关于将来风险事件的设想,是预测一个项目有哪些可能存在的风易引发大的风险。归纳起来至少有以下几种:
(1)融资风险。融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承包商先期就设备采购进行的资金筹措而导致的风险。采用EPC方式的国外工程总承包根据合同约定的不同,有时需要承包商解决工程部分资金。
(2)政治风险。国外总承包项目特别是BOT项目因时间较长,有时要经历东道国的不同政府执政时期,甚至有的国家会发生等政局动荡,后续政府有可能不承认上届政府的承诺,致使项目无法再进行下去,项目前期投资回收无保证,甚至会迫使投资者低条件提前转让。政治风险的主要构成是,政局的稳定程度、政策变动因素、社会稳定程度以及国际信誉。
(3)经济风险。经济风险的主要表现为,项目所在国的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情况,其中包括外汇储备情况、货币自由兑换、外汇汇出、官方银行利率及信贷管理制度;业主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及其信誉;结算汇率变化;市场情况,其中包括价格风险、竞争风险和需求风险;国家的偿债能力。
(4)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法律的完善程度和变动情况给项目带来的风险,包括专门设计和规范EPC所要求的法律文本,出现金融、工期和费用索赔等纠纷时,能否得到及时仲裁或处理,保障投资人的建设和经营权、投资收益和抵押品赎买权。法律风险的主要构成是法律完善程度、项目获准法律条款及项目违约法律条款。
(5)环境风险。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项目所在地区的温度、湿度、降雨雪量、风力、晴雨天数,特别是自然灾害情况,如地震、洪水、风暴及海啸等;项目对社会及人们生活与工作环境污染的限制因索。环境风险主要构成是自然灾害情况、资源与环境保护情况。
(6)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项目承建或经营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或经营者的行为疏忽,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获利能力,包括经营管理者的素质、设备维护更新情况以及运行条件等。
3. 风险应对
对于国际水泥工厂总承包工程中出现的风险可以采取不同的对策,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减轻、风险预防、风险分散和保险、风险自留等对策。
(1)风险回避对策。在项目运作前期,如发现项目所在国政局动荡,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大,当地水泥市场情况已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预期的重大工程没有上马,主要客户不存在或政策重大变化不利于项目建设,项目的实施将面临巨大的威胁,又没有别的办法控制风险,这时就应当考虑放弃项目的实施,以免造成大的损失。
(2)风险减轻对策。风险减轻对策的目标是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后果的不利影响。对于已知风险,可以动用项目现有的资源应对。
(3)风险预防对策。风险预防通常采用技术措施或者管理措施来防止风险因素的出现或者减少已经存在的风险因素,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做到防患于未然。
(4)风险分散对策。分散对策也是国际工程中常用的对策,主要把风险分散给其它单位,如联营体的合伙人、工程分包商、设备材料供应商等共同承担风险。通常要求联营体的合伙人、工程分包商、设备材料供应商等接受业主合同文件中的各项合同条款,使他们分担一部分风险。有的承包商直接把风险较大的部分分包出去,将业主规定的各项赔偿如数订入分包合同,将这项风险转移给分包商。一般国际通用的分包合同范本中有明确规定,如承包商请银行、保险公司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向业主承诺为承包商在投标、履行合同、归还预付款、工程维修中的债务、违约或失误负间接责任。得到这种承诺,项目业主就把由于承包商行为方面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转移到出具保证书或保函者。
(5)风险自留对策。我们应当看到,风险回避、分散与转移虽然减少或回避了我们可能造成的损失,但与此同时,获利的机会也随之减少或消失。因此,我们在可能承受的前提下,应该自留风险,也就是自留获利机会。在识别了风险、进行了风险估计分析并比较权衡了其它的风险对策之后,可以主动将风险留下,并安排相应的应急措施、适当的财力准备。它与其它风险管理方式相比,应该更经济合理、更及时有效或者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唯一方式。
4. 做好国际工程总承包风险管理的几项主要工作
(1)建立健全与国际惯例一致的企业项目管理组织管理体系,从组织体系上分别落实风险管理与控制责任
目前,国外工程公司的总部大都采取事业部的组织形式。各事业部在组织结构上基本相同,大都设有项目控制部、设计部、采购部、施工管理部、试运行部等。这种组织形式经多年的验证,非常适合工程总承包项目,能对项目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集团目前各从事国际工程总承包的单位,受历史形成的结构影响,除少数单位(如中材建设)与国际通用形式相似外,其它单位组织结构形式多种多样,非常不规范,有的仅有一个项目部,这非常不利于项目风险的管理。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工程公司的组织模式,健全与国外总承包项目管理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并使之切实运行,实现风险管理的健全职能。
(2)建立灵活的人才机制,多渠道培养和引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