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8 17:07: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

篇(1)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险金制度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但是,自从2013年我国人大会议通过了社会保险基金的草案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险资金制度得到了飞速发展,并意味着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不仅是政府工作预算中的一部分,也是为社会保险的按时发放提供了重要的保证。由此可见,社会保险基金制度是否合理,不但关系到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更关系到了我国每一个参保公民的切身利益。

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含义

所谓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指得是国家以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标准,对用行政手段筹集到的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支出安排的一种预算活动。它可以对社会保障基金数量的多少,以及该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且客观的反映。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不仅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社会保障提供了基础。我国政府在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预算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为基本原则。并且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进行有效管管理,可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进而为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合理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过于随意化,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政府在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应该对本地区上半年的社会保险基金执行情况有所了解,并要对本地区的一些特殊经济因素,以及地域因素予以足够的考虑,不能盲目的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进行制定。另外,在编写的过程中还要对超出预案的情况进行考虑,并根据不同的超出范围,制定不同的预算标准。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一些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和支出之间存在着不对等的情况,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计划性。

(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美国政府为了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在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参考了以宪法为主的20余部法律。日本政府在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制定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这项制度的有效实施,也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其中有些法律还是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进行的专业性立法。但是,从我们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立法工作还很不完善,现有的法律条文也是以“法律法规”以及“暂行条文”为主。不仅缺乏明确的相关法律,而且在立法的层次以及立法的权威性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不仅如此,在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相关法规中,有些规定和条文还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性,这给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优化路径研究

(一)确保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合理性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保险事业和发展方向的重要保障。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政府在对社会保险管理过程中的有序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此外,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还可以使政府对该地区的财政财政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化的了解,进而制定出适合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进行完善,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为了确保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政府在对进行相关预算时,不仅要根据以往的管理经验,还要积极听取相关经济管理专家的意见,并对这些意见进行讨论。对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和实行过程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要进行及时的改正。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政府还要勇于对一些错误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

(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相关法律建设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的滞后性,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立法的滞后性造成的。虽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从社会的反响上看,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相关法律建设,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我国政府应该提高关于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立法的等级,使其更加具有权威性。并且要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制定专业化的法律法规。

综上所述,为了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能够有序化进行,对社会保险保险基金的预算进行制度化建设无论是从微观上、还是从宏观上看都是很有必要的。此外,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优化路径进行探讨,还有助于规划政府行为,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并促进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透明化建设,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优化路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优化路径进行研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且动态化的过程,这还需要我国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作者:乔海霞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篇(2)

当期个人缴费收入的预算数=当年平均缴费标准×当年参保缴费人数。当年参保缴费人数的测算,以各地前三年缴费人数平均增长率与同比增长率的加权平均数为预算年度缴费综合增长率,并在考虑各项综合因素后对综合增长率进行修正,得出修正后综合增长率。以2015年为例来说明,2015参保缴费人数年预算数=2014年执行数×修正后综合增长率。支出预算中享受待遇人员的测算也是按照参保缴费人数测算公式修正后综合增长率进行测算。

二、城乡居保基金预算执行中有以下几个问题

在对近五年的城乡居保基金预算的编制情况看,城乡居保基金预算的编制,对城乡居保基金的收缴和支付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也保障了城乡居保制度的健康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城乡居保基金预算编制也欠缺科学性,约束力也有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

1.缺乏严格的预算监管和执行力。城乡居保基金预算的编制,不仅需要农保部门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而且还需要政府、财政部门、人社系统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及预算执行情况,同时将监督检查结果汇报给同级政府部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确保基金收支平衡,提高基金的安全完整性。但是,我国在监督管理与执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时,还缺乏一定的力度,存在不根据预算办事的现象,致使基金收入与支出与预算相差很大的现象。

2.城乡居保政策的相关规定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如《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提高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通知》(苏人社发[2015]55号)规定“从2014年7月1日起,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90元提高到105元。”而做2015年预算时,基础养老金按每人每月100元预算,因此直接影响城乡居保基金支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又比如,《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的通知》(苏政发[2013]144号)参保范围规定“具有本省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以上、60周岁以下,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和城镇非从业居民,均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而这几年随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力度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增加,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增加,城乡居保的参保缴费人数就相应减少,从而影响城乡居保收入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由此可见上层政策的制定、经办机构对政策的领悟程度及执行力度,对城乡居保预算工作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3.城乡居保基金的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尚未真正建立。预算按照系统中要求编制完成后,第四季度时如数字相差比较大,可以做预算调整表进行调整。这就保证不了年初预算的质量,没有约束性。

三、完善城乡居保预算管理的对策措施

1.加大对城乡居保执行力度的跟踪和监管。应对城乡居保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制定城乡居保基金预算执行报告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和分析,由上级主管部门和经办机构、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城乡居保经办机构的基金收入、支出、结余情况,保障监督检查的公平度与透明度,实现科学规范的城乡居保基金预算管理。

篇(3)

二、养老保险条例中的精算问题分析

根据不同时期社会发展、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等具体国情,国务院适时制定和调整了养老保险制度。国发[1995]6号文(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提供了养老保险的两个实施办法,各地区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方案;国发[1997]26号文(1997年《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基本统一了我国“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并将参保人员分为三类:“老人(在此决定实施前退休的人员)”、“中人(在此决定实施前参加养老保险计划,决定实施后退休的人员)”“新人(在此决定实施后参加养老保险计划的人员)”,实行不同的养老金待遇办法;国发[2005]38号文(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在养老保险缴费与待遇计发办法等方面做出了一些科学的调整。对这些调整进行精算分析,能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一)缴费办法(含非工薪收入者待遇计发办法)

1.国发[1995]6号文

办法一:个人账户:相当于本人工资的16%。个人缴费比例每两年提高1%,由最初的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3%升至8%;个人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小于个人账户入账比例金额的,由企业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补足差额。社会统筹账户:企业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总额扣除其中用于补足个人账户的金额之后的余额。非工薪收入者(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下略):缴费比例约为20%,其中16%计入个人账户。精算分析:a.个人帐户收益率综合考虑银行的居民定期存款利率与当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进行确定。办法二:个人账户:个人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以及企业所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一部分。社会统筹账户:个人和企业所缴纳养老保险费扣除其中进入个人账户金额之后的余额。非工薪收入者:缴费比例小于或等于企业与个人缴费比例总和。精算分析:b.个人账户储存额,按照养老保险基金营运的实际收益计算。

2.国发[1997]26号文与国发[2005]38号文

个人账户:由个人所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总额形成,并且由26号文本人工资的11%下降至38号文的8%。社会统筹帐户:文件中都明确规定,企业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不得超过其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即20%;且38号文规定实施后企业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不再进入个人账户。非工薪收入者:26号文规定缴费与待遇计发办法由当地人民政府确定;38号文中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0%进行缴费,其中个人账户入账比例为8%,养老金计发办法参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关规定确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直在缩小个人账户规模,扩大社会统筹账户规模,体现了“做小、做实”个人账户趋势,兼顾效率与公平,保障参保人员退休待遇。具体而言:个人账户入账比例逐步下降,注重公平。6号文中个人账户相当于本人工资的16%左右,26号文调整为个人缴费工资的11%,38号文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进一步调整为个人缴费工资的8%。制度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个人账户的规模,个人账户规模较大,将增加现在工作人员负担;较小将影响两代人退休后待遇保障,适度规模利于实现代际间与代际内再分配的公平。社会统筹账户入账比例逐步扩大,弥补资金缺口,兼顾效率。6号文和26号文中,统筹账户为企业缴费减去划入个人账户的部分,然而6号文中企业缴费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高达为8%-13%,26号文中为3%,38号文则直接将26号文中划入个人账户的3%也划入统筹账户,统筹帐户的入账比例增大。增大社会统筹账户入账比例,注重公平的同时兼顾效率,增强了统筹帐户的基金实力,促进养老金账户的良性循环。

(二)待遇计发办法

1.国发[1995]6号文

办法一:“老人”:在原计发办法的基础上执行养老金待遇调整。“中人”:一是基本养老金按改革前原计发办法计发的养老金与个人帐户储存额乘以增发比例之和,适用于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参加工作且于本办法实施后年3内退休的人员;二是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与120之商,其中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以个人账户已有储存额进行估计,适用于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参加工作且于本办法实施后3年后退休的人员。“新人”:基本养老金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120。精算分析:c.关于“中人”,该办法只是将实行个人账户3年内退休的人员视为“中人”,这是由于3年内退休的人员,个人账户积累额比较少,采用账户放大法推算个人一年内退休人员”归入“中人”,但并不影响研究效果。d.“中人”:月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系数÷120,这里的系数根据工龄和缴费年限确定。e.这里的120,是假设个人退休后平均剩余寿命为10年,即120个月。但近年来人均寿命不断提高,这种制度设计会造成养老金待遇高估。办法二:缴费年限满10年及以上的,退休后的养老金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社会性养老金:约为社会平均工资的25%;缴费性养老金:缴费每满1年,增加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即1.0%-1.4%。个人帐户养老金:个人帐户储存额全部;可一次或者多次或者按月领取。精算分析:f.缴费型养老金=退休上年月平均工资*职工所有缴费年限工资指数的加权平均*系数*缴费年限。其中,个人工资指数=个人缴费工资/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系数在1.0%-1.4%,1.0%是考虑到一些地区的实际情况(如北京)设置的下限,1.4%是考虑到与该文件相一致。

2.国发[1997]26号文与国发[2005]38号文比较分析

两个文件中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差异较大,26号文规定,基础养老金与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挂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是一个确定的固定值120;38号文将基础养老金与本人指数化平均工资、缴费年限挂钩,且个人账户计发月数随着退休年龄的不同而不同(见附表1),不再是固定值120。精算分析:g.38号文中,。W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S为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N为缴费年限。h.38号文计发月数的做法更加科学,有利于建立参保职工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预算与决算(2010年财政部预决算手册)

2010年全省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原则明确规定,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坚持收支平衡,适当留有结余。要做到这一点,要求以支定收。本研究将考查其中的精算问题,训练学生运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相关理论的能力。养老金收入预算公式为:当期征缴收入预算值=平均缴费人数预算数×月人均缴费基数预算数×12×平均费率×基金征缴率其中:平均缴费人数预算数=上年实际缴费人数×[1+(上年缴费人数同比增长率×权重+前三年缴费人数平均增长率×权重)]从当期征缴收入预算值公式可以发现,当期征缴收入预算值依据以前年度缴费人数确定,即养老保险基金预算并不是以支出预算为基础编制,违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的收支平衡原则,导致当期征缴收入预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养老金支出的预算公式存在同样的问题。养老金支出公式为:养老金支出=平均离退休人数×月人均养老金×12个月其中,平均离退休人数的确定以上年末离退休人数乘以一定的增长比例确定。增长比例按各市前三年平均增长率确定。不难发现,平均退休人数的预算是根据以前年度离退休人数确定,导致养老金支出预算不准确。

三、以精算为基础的案例

计算:某个体工商户退休后第一个月的基本养老金。资料如下:2006年1月,45岁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费。假定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费上一年当地职工的平均工资为32808元/年,增长速度为3%/年。该个体工商户在年满周60岁时办理退休开始领取养老金。已知该个体工商户退休时的个人账户的累积储存额为63772.48元,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4100元。且每年末按20%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个人账户按4%/年获得收益率。解:由于该个体工商户于2006年1月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费,因此应当按照38号文计算退休后的养老金,根据制度规定可建立该个体工商户养老金的精算公式:基础养老金=(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养老金=可知该个体工商户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退休后第一个月领取的养老金情况如下:基础养老金=(4100+32808×1.0315/12)/2×15%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63772.48/139领取的基本养老金=4100+32808×1.0315/12)/2×15%+63772.48/139=1085.76

四、结论及课程教学建议

将精算技术引入案例教学,结合养老保险条例中的精算问题,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课程教学在以下几方面独具优点:

(一)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教学中开展严格意义上案例教学的高校并不多,长期以来该课程强调教授事物及其关系,这与案例教学注重学习关于“行为步骤”知识的机制完全不同,被证明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结合养老保险条例,开发以精算为基础的案例,提高学生运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理论知识处理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个过程弥补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

(二)选择贴切的案例题材

个人账户储蓄额计发月份案例教学效果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案例题材的选择是否适当(徐亚纯,2009;郭俊辉、曹旭华、王富忠,2010)。一个好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理论,以养老保险为例,基于其中的精算问题,探讨国发[1995]6号文、国发[1997]26号文、国发[2005]38号文中具体的缴费办法、计发办法调整的原因,深化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一个计算基本养老金的案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精算技术,训练其综合运用知识的实务操作能力。

篇(4)

首先,影响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组织机构的权责体系、管理控制方法、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风险意识、人力资源政策和实施规程等。笔者认为,优化社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环境要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构建完善的组织决策控制制度,对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的决策程序和机构负责人授权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构建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对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的岗位设置及职责范围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构建完善的内设部门组织架构,对各部门间业务信息的传递、反馈和监控流程进行明确规定。其次,社会保险基金是人民的“救命钱”,增值固然重要,但安全却是第一位的,因此要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笔者认为,优化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管理的风险防范对策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构建完善的部门责任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来明确会计操作流程,按照“管钱和管事分开”的原则,由财政国库部门负责进行社会保障财政账户的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按月分险种向财政社保部门提供本级社会保险基金国库征缴入库数据及社保专用户收支相关数据;财政社保部门负责预算指标下达、业务台账记录和用款计划审核等工作;各级财政国库部门和财政社保部门要细化分工职责,从流程和制度上来防范风险的发生;构建完善的会计控制系统,通过完善的会计核算流程来规范发生业务的账务处理,确保记账依据的原始凭证合法且真实;财务部门要设立记账、财务负责人、出纳和复核等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

(二)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

在实行程序化管理过程中,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讨价还价”过程,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并落到实处,从而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笔者认为,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要做到如下工作:

1、编制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为了编制一份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首先要明确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目标,即以社会保险基金的短期和长期目标作为预算编制的目标;其次要在准备理解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采集相关数据指标(如各项保险的享受待遇人次,各项保险的参保人数等),利用合理的分析方法(如比率分析或时间数列分析)来判断有关经济指标和数据的变化趋势,从而测算出可能实现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值。

2、确保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有效执行

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调整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记录好预算执行的真实情况和数据,这就意味着必须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核算工作,及时发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采取处理对策,并未下一步是否进行预算调整提供依据。一般而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是不能随意调整的,如果因特殊情况确实需要减少收入或增加支出的,那么要按照规定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调整方案。

3、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进行分析和考核

严格的考核机制是确保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因此财务人员要将预算指标和实际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认真比较,对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日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三)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的信息沟通机制

首先,要完善机-机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从制度上明确定点医疗机构、乡镇社会保障所和定点药店等金保工程的外部接口按时保质的上传和下载数据,通过在社会保险基金信息系统中设置硬性指标(如某投资理财些关键数据必须当天进行更新),来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完整性。其次,要完善人-机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在社会保险基金信息系统中根据最基础的业务单元来完善报表查询功能,使各业务步骤的操作结果能够以直观的图表形式进行展示;对于异常指标可以在社会保险基金信息系统中做出提醒标志,对于有关联性质的业务用综合性的表格形式来表示,对于经常性的动态指标在社会保险基金信息系统中开发领导查询功能模块。最后,要完善人-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以制定规定的形式来形成定期报表制度,并明确规定报表报送的时限和渠道,对于关键指标还要定期进行动态分析并形成运行分析报告。

(四)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内部审计

社会保险基金的内部审计主要负责依法监管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基金的征缴、支付、管理和运营,并对重大案件进行查处,因此要重点做好如下工作:监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执行情况,全面且实时掌握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情况,从源头上防控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分析和监控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一旦发现财务核算系统中出现背离审计界限或参数的情况,要自动向内部审计人员发出预警消息;监控相关经济指标,在社会保险基金信息系统中定义经济指标的数值范围、预算数和数值趋势等内容;监控大额收支,对货币资金科目设定监控限额,一旦超限就自动产生预警信息来提示内部审计人员介入。

篇(5)

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工作特点

1.基金预算收支规模继续扩大,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以2016年山东省为例:2016年省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收入4458534万元,总支出3575847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规模的持续扩大,为更好地发挥统筹共济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充分发挥了稳预期、促消费、惠民生、保和谐的作用,为转方式、调结构、推改革、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基础。

2.制度保障水平持续提高,政策引力不断增强。山东省连续11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月均养老金水平比上年提高10%以上,达到2400元左右;连续10年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月均伤残津贴达到2300元左右;启动实施了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截至7月底,大病患者报销比例比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了12个百分点,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15年前三季度,全省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700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9186.8万人,向社会保险“全覆盖”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基金预算管理逐步规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科学、规范的编制方法,在基础数据上求“实”,在编制方法上求“准”,在汇总审核上求“严”,采取联合汇审和专项检查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报的质量,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计划性和指导性进一步增强。根据2015年山东省预决算统计数据显示,预算与决算的契合度有了明显改善,各地的预算与决算差距也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二、当前预算编制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水平与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期望和诉求相比,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基础数据不够实。各地在认识和把握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方法和程序上参差不齐,有些地方存在希望上级财政加大补助力度、给本地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留有更多余地等思想,人为调低当年预计执行数和下年预算数,造成部分地区基金预算中收入预算增幅偏低,支出预算增幅偏高,与决算差距较大;有些地方存在延压收入、虚列支出、参保人数不实、对账不及时等问题;有些地方居民养老保险申请省级财政补助人数与决算数、经办统计月报数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问题说明基础数据质量还不高,经不起深入的审核和检验,基金预算编报的根基打得不牢、不稳,直接影响预算编报质量。

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约束力不够强。部分地区存在重预算编制、轻执行管理的倾向,对基金预算执行分析不重视,预算编制完毕便束之高阁,未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社保经办机构未通过实施分期预算控制,实现年度预算目标。对部分险种基金支出进度快、结余小等问题不够关注,基金预算执行分析和预算调整工作十分薄弱,基金预算的计划性和约束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新形势下社保基金预算应对措施

1.建立有机衔接的业务协调机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要以《社会保险法》及新配套的政策法规为依据,加强社保基金预算编制与业务工作的有机衔接,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法》、《失业保险条例》、新《工伤保险条例》、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主要工作完成情况等,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同时根据预算执行情况研究、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时组织基金征缴,严格控制待遇支付,有效调节基金收支平衡,防范支付风险。对于超预算的基金支出,要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促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与执行的有效衔接,增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2.明确预算调整条件。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应当在有关预算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预算调整的条件。一是预算调整应当符合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规划、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和现实状况,重点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二是要控制预算调整频率,年度预算调整一年一次。三是预算调整之前,财政、人社部门应加强信息沟通,注重数据对接,着力提高预算调整质量。

3.完善预算监督执行体系。完善的控制监督体系是社保基金预算顺利执行的重要保障,要逐步建立起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内部不同层次的控制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大力推进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审计方式,要高度重视社会舆论的全过程监督,提高预算的公众参与度,发挥公众对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效果的全程监督,完善预算监督执行体系。

参考文献

[1]南漳县财政局调研组.推进社保基金预算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南漳县推行社保基金预算管理的调查[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9(4):30-32

[2]唐雯松,聂明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篇(6)

2011年全省基金收入5152.03亿元,完成预算的154.8%,比上年下降(以下简称“下降”)2.6%,决算收入数与向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一致。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147.29亿元,完成预算的117.9%,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32.6%;政府性基金收入4004.74亿元,完成预算的170.1%,下降9.5%。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分科目决算情况如下:

1.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16.49亿元,完成预算的124.9%,增长36.8%。

2.失业保险基金收入60.06亿元,完成预算的107.8%,增长22.4%。

3.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95.12亿元,完成预算的107.5%,增长27.3%。

4.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5.62亿元,完成预算的109.3%,增长25.4%。

上述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增长较快,一是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工作进一步推进,缴费人数增加;二是解决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一次性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增收较多。

政府性基金收入分科目决算情况如下:

1.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8344万元,完成预算的58.8%,下降35.9%。收入下降,主要是2011年开工建设项目减少。

2.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2.26亿元,完成预算的90.2%,下降1.3%。收入下降,主要是2011年开工建设项目减少。

3.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5.49亿元,完成预算的125.5%,增长38.2%。增长较快,主要是娱乐、广告等服务业发展较快。

4.地方教育附加收入66.93亿元,完成预算的102.0%,增长13.3%。

5.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收入386万元,完成预算的21.4%,下降76.5%。收入下降,主要是2010年有一次性收入。

6.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33.36亿元,完成预算的91.9%,下降7.3%。收入下降,主要是部分城市新增建设用地审批面积减少。

7.森林植被恢复费收入2.41亿元,完成预算的116.5%,增长23.5%。

8.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90.53亿元,完成预算的107.5%,增长21.2%。

9.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18.02亿元,完成预算的111.9%,增长20.0%。

10.政府住房基金收入4.00亿元,完成预算的133.4%,增长46.7%。增长较快,主要是预算外资金按规定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11.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7.13亿元,完成预算的93.8%,增长6.6%。

12.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3401.58亿元,完成预算的170.1%,下降15.3%。收入下降,主要是我省各地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土地出让成交量减少及价格下跌。

13.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125.20亿元,完成预算的178.9%,下降11.1%。

14.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11.29亿元,完成预算的188.1%,下降10.1%。

15.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收入3091万元,完成预算的171.7%,增长99.9%。增长较快,主要是该基金从2010年8月起征,翘尾增收。

16.彩票公益金收入21.12亿元,完成预算的116.0%,增长15.8%。

17.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1.82亿元,完成预算的3.9倍,增长331.5%。增长较快,主要是预算外资金按规定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18.车辆通行费收入3.26亿元,完成预算的159.8%,增长93.4%。增长较快,主要是预算外资金按规定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19.船舶港务费收入5914万元,完成预算的79.9%,下降14.6%。收入下降,主要是2010年有一次性清缴入库收入。

20.其他基金收入198.58亿元,完成预算的6.4倍,增长645.2%。增长较快,主要是预算外资金按规定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二)基金支出决算

2011年全省基金支出5029.05亿元,完成预算的151.3%,下降0.4%。决算支出数比向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增加11.31亿元。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145.24亿元,完成预算的117.7%,增长32.6%;政府性基金支出3883.81亿元,完成预算的165.1%,下降7.2%。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分科目决算情况如下:

1.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713.87亿元,完成预算的124.4%,增长36.4%。增长较快,一是社会保险参保扩面进一步推进,支出增加;二是为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支出增加。

2.失业保险基金支出60.06亿元,完成预算的107.8%,增长22.5%。

3.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95.82亿元,完成预算的107.7%,增长27.5%。

4.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75.49亿元,完成预算的109.1%,增长27.2%。

政府性基金支出分科目决算情况如下:

1.教育基金支出54.07亿元,完成预算的82.4%,下降3.1%。支出下降,主要是杭州、宁波两市2010年有一次性支出因素。

2.文化体育与传媒基金支出3.67亿元,完成预算的105.1%,增长18.2%。

3.社会保障和就业基金支出22.62亿元,完成预算的140.5%,增长15.5%。

4.城乡社区事务基金支出3565.99亿元,完成预算的167.8%,下降10.4%。

5.农林水事务基金支出84.47亿元,完成预算的97.5%,增长18.4%。

6.交通运输基金支出4.89亿元,完成预算的175.8%,下降59.4%。支出下降,主要是中央对水利建设基金、港口建设费、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旅游发展基金支出补助减少。

7.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基金支出2.83亿元,完成预算的94.2%,增长46.2%。

8. 商品服务业等事务基金支出460万元,下降14.0%。

9. 彩票公益金支出15.55亿元,完成预算的85.5%,增长0.8%。

10. 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129.68亿元,完成预算的4.2倍,增长346.3%。增长较快,主要是预算外资金按规定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计算,2011年全省基金决算收入5152.03亿元,加上中央补助20.68亿元、调入资金(按规定从公共财政预算中调入的资金)46.44亿元;减去全省基金决算支出5029.05亿元,调出资金(按规定调出到公共财政预算的资金)5.26亿元,收支相抵,结余184.84亿元(其中:政府性基金结余182.79亿元),专款专用。

二、省本级基金收支决算

(一)基金收入决算

2011年省本级基金收入188.03亿元,完成预算的125.8%,增长28.2%,决算收入数与向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一致。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9.37亿元,完成预算的103.6%,增长20.0%;政府性基金收入108.66亿元,完成预算的149.1%,增长35.0%。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分科目决算情况如下:

1.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8.82亿元,完成预算的102.0%,增长21.2%。

2.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85亿元,完成预算的109.6%,增长23.2%。

3.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0.00亿元,完成预算的102.7%,增长7.5%。

4.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70亿元,完成预算的115.7%,增长28.5%。

上述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增加较快,主要是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工作进一步推进,缴费人数增加。

政府性基金收入分科目决算情况如下:

1.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421万元,完成预算的105.3%,增长14.7%。

2.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1847万元,完成预算的49.9%,下降45.3%。收入下降,主要是2011年开工建设项目减少。

3.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4.69亿元,完成预算的126.6%,增长40.4%。增长较快,主要是娱乐、广告等服务业发展较快。

4.地方教育附加收入7.64亿元,完成预算的101.8%,增长13.1%。

5.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26.75亿元,完成预算的89.2%,下降10.0%。收入下降,主要是部分城市新增建设用地审批面积减少。

6.森林植被恢复费收入3427万元,完成预算的85.7%,下降9.6%。收入下降,主要是2010年高铁、高速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征占林地较多。

7.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12.66亿元,完成预算的105.5%,增长19.1%。

8.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1.36亿元,完成预算的113.5%,增长24.5%。

9.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1.76亿元,完成预算的146.8%,下降9.6%。收入下降,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土地出让成交量减少及价格下跌,计提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减少。

10.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收入3091万元,完成预算的171.7%,增长99.9%。增长较快,主要是该基金从2010年8月起征,翘尾增收。

11.彩票公益金收入9.02亿元,完成预算的116.8%,增长16.9%。

12.车辆通行费收入1.41亿元,完成预算的94.3%,增长14.3%。

13.船舶港务费收入5855万元,完成预算的79.1%,下降15.5%。收入下降,主要是2010年有一次性清缴入库收入。

14.其他基金收入41.90亿元,完成预算的6.6倍,增长155.1%。增长较快,主要是预算外资金按规定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二)基金支出决算

2011年省本级基金支出94.68亿元,完成预算的103.7%,增长11.7%,决算支出数与向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一致。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支出79.45亿元,完成预算的103.6%,增长20.2%;政府性基金支出15.23亿元,完成预算的103.9%,下降18.4%。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分科目决算情况如下:

1.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58.89亿元,完成预算的102.1%,增长21.5%。

2.失业保险基金支出2.86亿元,完成预算的109.8%,增长23.5%。

3.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10.00亿元,完成预算的102.7%,增长7.5%。

4.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7.70亿元,完成预算的115.7%,增长28.5%。

政府性基金支出分科目决算情况如下:

1.教育基金支出5623万元,完成预算的112.5%,增长13.6%。

2.文化体育与传媒基金支出1.05亿元,完成预算的143.5%,增长49.6%。增长较快,主要是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增加较多。

3.社会保障和就业基金支出1352万元,完成预算的28.2%,下降68.1%。支出下降,主要是2010年筹备残运会省级支出较多。

4.农林水事务基金支出1.45亿元,完成预算的98.0%,增长5.9%。

5.交通运输基金支出1.53亿元, 完成预算的100.0%,下降77.6%。支出下降,主要是2011年中央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没有补助。

6.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基金支出603万元,完成预算的104.3%,增长32.8%。

7.商品服务业等事务基金支出80万元,与上年持平。

篇(7)

[中图分类号] F840.6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3- 0077- 02

1 衡水市医保基金预算管理现状

2010年年初,国务院了《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社保基金预算制度的建立。《意见》要求对制度较为成熟的5项社保基金编制预算,上报国务院审议,待成熟时将其余保险基金逐一纳入预算。按照要求,衡水市从2010年开始试编医保基金预算,至今已完成3年试编预算工作,新编制的2013年预算也将提交人大审议。3年来,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不断健全医保基金预算管理机制、完善制度体系、明确工作程序、细化编制内容,确保医保基金预算试编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1.1 医保基金规模迅速增长

3年来,医保基金收支规模迅速扩大,衡水市包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由2009年的34 971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58 125万元,年均增长18.5%;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由2009年的17 955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46 845万元,年均增长37.6%;2012年底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93 548万元。

1.2 编报时间大幅提前

2010年全市医保基金预算在1月份布置,3月上报政府审定。此后,我市加大工作力度,大幅提前编报时间,2012年医保基金预算提前在2011年10月布置,2011年12月上报;2013年医保基金预算提前在2012年9月底布置,2012年11月上报,有效地增强了基金预算的计划性和指导性。

1.3 编报质量不断提高

经过3年的试编工作,各级医保经办机构预算编制人员逐渐掌握了预算编制的相关指标体系,认真整理基础数据,按照规定的编制程序、方法、表式,按时保质地完成了基金预算的编制工作。

1.4 建立了内部预算编制联合小组

医保基金预算编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医保基金经办管理的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门的通力合作。为此,我们经办机构内部专门成立了预算编制联合小组,各业务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确保了预算草案编制工作顺利进行。

1.5 强化了预算执行

初步建立了医保基金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制度,按季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预算完成不足的情况及时查找原因,改进工作,有效促进了医保基金预算编制与执行之间的衔接,增强了医保基金预算的约束力,强化了预算执行管理。

2 医保基金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数据指标不全面、不准确

医保基金预算的编制离不开大量的基础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来自于医保经办机构,数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对基金运行情况及未来趋势的判断。但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发现,各县级医保经办机构还存在基础数据指标不全面和不准确的情况,有的是因为业务经办的基础管理工作不细致,无法提供相关细化指标数据,有的是因为信息化系统不完善,平时又缺乏数据核对的内部管理程序,导致数据明显不合理,数据修改又缺乏依据。如人均缴费基数与社平工资差异较大、平均费率不在合理范围内、平均支付水平各年之间变化趋势明显异常,且没有合理的理由充分说明。

2.2 编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各医保经办机构主要是由财务人员负责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的编报工作,各医保经办机构本身人员少、任务重,加上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缺乏对基金收支因素的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而且认识不清预算与计划之间的区别,预算收入低估、预算支出高估的情况普遍存在,必然影响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2.3 预算执行约束性不强

预算编制完成后,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和支出没有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规定程序执行,而且随意性很大,常常出现调整和变更预算的现象,损害了预算的严肃性和法定约束力。如财政负担人员医保费迟迟不到位,定点结算及年底待遇支付不及时,使预算编制与执行脱节,预算执行约束性不强。

2.4 预算管理观念滞后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是指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主体通过基金预算编制、汇总、审批、执行、调整、决算等相关环节,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而我市各级机构还只是停留在编制、汇总、审批、决算等具体工作环节,为了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缺乏医保基金预算管理的新观念,没有主动通过基金预算编制的过程和结果,对自身的医保基金运行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预算管理的观念滞后。

2.5 缺乏预算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

目前,我市还未建立预算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导致各级部门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预算数据审核不过关,反复修改,预算执行不到位,不仅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严肃性,也不利于提升医保经办机构预算工作的效率。

3 完善医保基金预算的着力点

3.1 提高基础数据质量

基础数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预算编制的结果,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应高度重视基础数据的质量,科学采集分析相关数据,加强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为医保基金预算编制提供基础条件。首先,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充分细化指标数据,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统计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全面动态地掌握医保基金的收支情况、参保人员结构、费用组成等,科学预测医保基金收支发展变化趋势,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其次,实现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接轨。目前,我市财务软件与业务软件是两个独立运行系统,还没有实现数据接轨,导致两者之间的数据缺乏关联和制约关系。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需要全面准确的基础数据作为支撑,而我市也正在初步开展医疗保险的市级统筹,统一规范全市的信息系统建设是其中一项非常关键的基础工作,建议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实现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接轨,两者之间数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不仅提高了数据质量,还减少了数据核对,使工作更加高效快捷。再次,提高认识,重视数据质量。目前我市部分县级经办机构报表逻辑关系混乱,甚至存在虚报。我们应该提高认识,严把数据质量关,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3.2 加强预算编制队伍的培训

有了准确全面的基础数据和科学完善的预算编制方法还不够,最主要的还是编制预算的人员。加强基层预算编制队伍的培训,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素质已迫在眉睫。虽然前两年部社保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市级人员社保基金预算的培训,并在2012年下发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工作指南》,但也只是针对具体的预算编制表格的填写和指标释义等基础工作方面的讲解,各基层预算编制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不能熟练运用专业判断来把握基金收支的发展变化趋势,也没有掌握医保基金预算管理的理念,使预算管理还停留在报表编制阶段。建议省里多组织一些相关方面的培训和交流,加强新的预算管理理念的灌输,探索社会经济发展、收入分配、消费价格指数等宏观经济指标因素的影响,并充分借鉴医保精算方面的知识,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分析判断能力,使医保基金预算的编制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

3.3 严格执行收支预算

医保基金的收入和支出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规定的程序执行。医保经办机构对各项收入应做到应收尽收,要加强医保基金征缴管理,扩大医保覆盖面,加大稽核和清欠力度,并严格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对预算超收部分不得人为挂账、转入下年或不入账,对预算不足部分不得虚列收入;对预算内的财政拨款收入、调剂金收入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按进度及时入账;对医保基金支出应规范待遇项目和计发标准,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并确保医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不得虚列支出,不得拖欠待遇支付。

3.4 加强预算的监督管理

要加强对医保基金收支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财政、医保双方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对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执行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总结前期医保工作,查找医保基金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确保医保基金运行平稳。同时,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加强对医疗保险基金的收缴、发放、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督;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向人大报告基金预算,通过人大对医疗保险基金的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收入组织和支出管理等进行监督;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向社会公众及时公布医疗保险的政策法规,定期公布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及个人账户情况,自觉接受民众监督。

3.5 建立预算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预算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是衡量预算编制与执行质量的制度基础,也是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的意见和建议,在系统内部加强预算草案编制的考核工作,研究建立系统内部的绩效考核办法,推进医保基金预算制度的发展,提升医保经办机构预算工作的效率。

篇(8)

一、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本涵义

(一)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的内容。社会保险会计核算制度是伴随社会保险发展成熟起来的,它是对社会保险的内容进行记录、计量和报告的一门专业会计。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中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在确立收付实现制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方法,主要目的是将社会保险基金纳入国家社会保障预算体系,以实际收支的款项为确认标准,能如实反映国家社会保障预算的收支和结余情况。

(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特征。一是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主体的多样性。一般情况下一个经济主体内只有一个会计主体,但是在我国颁布的有关制度中经办机构与社会保险基金是不相同的,基金经办机构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所以基金经办机构会计与社会保险基金会计要分设,这样就形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主体。二是社会保险基金会计银行存款账户的分列性。一般企业在银行的账户可收可支,具有结算功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办法规定:银行存款账户既要开设支出户又要开设收入户。收入户核算收到的社会保险费及有关收入;支出户核算有关基金的支付及有关费用支出,该户除从财政专户存款中拨入款项外,一般只支不收。三是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平衡公式及会计要素的特殊性。

二、现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存在诸多不足。一是不能全面准确记录反映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资产负债状况,不利于保障基金的安全。当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用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资金账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社会统筹部分采用的是建立在代际间转移基础上的现收现付制,而个人账户则跟普通的基金制度保持一致。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收支的依据,只能反映基金财务支出中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并不能反映那些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债务,如借入款项的利息、个人账户的应计利息等;这部分债务成为隐性债务并在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账务和报表中得到反映,只有在实际支付利息或归还本息时才支出,导致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账务和报表不能准确记录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负债状况,不利保障基金安全。二是不能进行恰当的成本效益核算,不能准确反映社会保险基金活动的真实结果。社会保险基金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时的基本生活需要,通过向劳动者及其所在单位征收社会保险费,或国家财政拨款而收集起来的资金。社会保险基金具有强制性、储存性、基本保障性、统筹性、特定对象性和增值性等特点。

(二)会计核算归属不明确。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是以《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为依据,区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单独设置会计科目,编制会计报表,进行会计核算等,并没有正式将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纳入政府或事业单位会计体系当中。单独核算社会保险基金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应纳入政府会计核算体系中,作为政府托管基金的,归属政府会计的一部分。同时如果将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纳入到政府会计体系中,也便于政府统一编制预算。

(三)会计核算制度不统一。其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会计报表不统一,填报的会计报表既有人事部门的社会保险会计报表,又有劳动部门制定的企业社会保险会计报表,到了年终的时候还要填报财政部门的会计报表,这样造成了会计核算不必要的麻烦;二是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完善,养老、医疗保险的个人账户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改革的进展,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设立专门科目对其进行核算,其他科目设制也不完整,难以满足社会保险会计核算的需要;三是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由于记账方法不统一,会计核算管理在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存储、拨付核算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完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的对策建议

篇(9)

1尧现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内涵及特征

(1)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的内容。社会保险会计核算制度是伴随社会保险发展成熟起来的,是对社会保险的内容进行记录、计量和报告的一门专业会计。其理论渊源主要依据的是以庇古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和以马丁费尔德斯坦为代表的健康经济学。

(2)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特征。一是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主体的多样性。一般情况下一个经济主体内只有一个会计主体,但是在我国颁布的有关制度中经办机构与社会保险基金是不相同的,基金经办机构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所以基金经办机构会计与社会保险基金会计要分设,这样就形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主体。二是社会保险基金会计银行存款账户的分列性。一般企业在银行的账户可收可支,具有结算功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办法规定:银行存款账户既要开设支出户又要开设收入户。收入户核算收到的社会保险费及有关收入;支出户核算有关基金的支付及有关费用支出,该户除从财政专户存款中拨入款项外,一般只支不收。三是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平衡公式及会计要素的特殊性。国际上会计平衡公式一般为:“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或“资产=资本+负债”,而由于我国社会保险会计的独特性,它的平衡公式为:“资产=负债+基金”,这样才能反映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特点。

2、当前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1)现行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存在诸多不足。一是不能全面准确记录反映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资产负债状况,不利于保障基金的安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收支的依据,只能反映基金财务支出中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并不能反映那些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债务;这部分债务成为隐性债务并在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账务和报表中得到反映,只有在实际支付利息或归还本息时才支出,导致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账务和报表不能准确记录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负债状况,不利保障基金安全。二是不能进行恰当的成本效益核算,不能准确反映社会保险基金活动的真实结果。社会保险基金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时的基本生活需要,通过向劳动者及其所在单位征收社会保险费,或国家财政拨款而收集起来的资金。社会保险基金具有强制性、储存性、基本保障性、统筹性、特定对象性和增值性等特点。收付实现制以会计期间款项的收付为标准入账,当收入产生和款项到账的时间在同一区间时,收付实现制记录的收入便不能说明经济活动的真实结果;同理,当费用发生与支付不在同一区间时,收付实现制记录的费用也不能准确反映当期活动的支付。

(2)会计核算归属不明确。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是以《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为依据,区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单独设置会计科目,编制会计报表,进行会计核算等,并没有正式将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纳入政府或事业单位会计体系当中。单独核算社会保险基金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应纳入政府会计核算体系中,作为政府托管基金的,归属政府会计的一部分。同时如果将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纳入到政府会计体系中,也便于政府统一编制预算。

(3)会计核算制度不统一。其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会计报表不统一,填报的会计报表既有人事部门的社会保险会计报表,又有劳动部门制定的企业社会保险会计报表,到了年终的时候还要填报财政部门的会计报表,这样造成了会计核算不必要的麻烦;二是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完善,养老、医疗保险的个人账户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改革的进展,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设立专门科目对其进行核算,其他科目设制也不完整,难以满足社会保险会计核算的需要;三是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由于记账方法不统一,会计核算管理在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存储、拨付核算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3、完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的对策建议

(1)实现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实践证明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执行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是切实可行的,因为它不仅可以弥补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现行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存在不足,满足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统一管理的需要,而且又能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经办机构增进绩效。

篇(10)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社会保险的一项创新的工作,是保障社会保险基金核心工作,只有做好社会保险预算管理工作,才可以保障基金管理工作有序进行。2011年新农保基金纳入基金预算编制,2012年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纳入基金预算编制,2015年因为江苏省整合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纳入基金预算编制。

一、城乡居保基金预算编制的内容和方法

城乡居保涉及面广,基金流入流出量大。城乡居保基金预算的编制工作应把以前四个年度基金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本年度的社会生活水平和本年度的目标、任务因素进行预算,包括城乡居保参保缴费人数、领取养老金人数、领取养老金的标准、政府缴费补贴标准和银行利息等。基金预算由县级农保机构编制,逐级汇总,各级农保机构对以前年度和本年度影响预算数字正常规律的重大情况进行说明原因,并说明应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

在具体的预算编制过程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规定了预算编制的统一模式,以便全国预算编制的一致性。基金收入的预算指标主要包括个人缴费收入、集体补助收入、政府补贴收入、利息收入、转移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其他收入等指标。基金支出的预算指标包括基本养老金支出、转移支出、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其他支出等指标。

收入中主要是当期个人缴费收入的预算。当期个人缴费收入的预算数=当年平均缴费标准×当年参保缴费人数。当年参保缴费人数的测算,以各地前三年缴费人数平均增长率与同比增长率的加权平均数为预算年度缴费综合增长率,并在考虑各项综合因素后对综合增长率进行修正,得出修正后综合增长率。以2015年为例来说明,2015参保缴费人数年预算数=2014年执行数×修正后综合增长率。支出预算中享受待遇人员的测算也是按照参保缴费人数测算公式修正后综合增长率进行测算。

二、城乡居保基金预算执行中有以下几个问题

在对近五年的城乡居保基金预算的编制情况看,城乡居保基金预算的编制,对城乡居保基金的收缴和支付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也保障了城乡居保制度的健康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城乡居保基金预算编制也欠缺科学性,约束力也有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

1.缺乏严格的预算监管和执行力。城乡居保基金预算的编制,不仅需要农保部门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而且还需要政府、财政部门、人社系统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及预算执行情况,同时将监督检查结果汇报给同级政府部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确保基金收支平衡,提高基金的安全完整性。但是,我国在监督管理与执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时,还缺乏一定的力度,存在不根据预算办事的现象,致使基金收入与支出与预算相差很大的现象。

2.城乡居保政策的相关规定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如《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提高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通知》(苏人社发[2015]55号)规定“从2014年7月1日起,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90元提高到105元。”而做2015年预算时,基础养老金按每人每月100元预算,因此直接影响城乡居保基金支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又比如,《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的通知》(苏政发[2013]144号)参保范围规定“具有本省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以上、60周岁以下,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和城镇非从业居民,均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而这几年随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力度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增加,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增加,城乡居保的参保缴费人数就相应减少,从而影响城乡居保收入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由此可见上层政策的制定、经办机构对政策的领悟程度及执行力度,对城乡居保预算工作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3.城乡居保基金的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尚未真正建立。预算按照系统中要求编制完成后,第四季度时如数字相差比较大,可以做预算调整表进行调整。这就保证不了年初预算的质量,没有约束性。

三、完善城乡居保预算管理的对策措施

上一篇: 辩论的价值 下一篇: 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