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的治疗与护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8 17:08: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糖尿的治疗与护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糖尿的治疗与护理

篇(1)

糖尿病足部病变是最令糖尿病患者痛苦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的基本病理变化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使足部感觉障碍,合并周围血管病变,使下肢缺血失去活动。其主要表现为间断性跛行,痉挛性疼痛,神经性水肿,皮肤慢性溃疡,皮肤温度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微弱等。在此基础上,足部外伤合并感染导致溃疡,坏疽甚至截肢[1]。近年来,我科通过对15例糖尿病足采取全身疗法与局部处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2年4月~2005年12月共收治符合WHO诊断标准的562例的糖尿病患者,其中15例合并糖尿病足。15例中男6例,女9例,年龄51~73岁。平均糖尿病史10年,其中干性坏疽2例,混合性坏疽9例,湿性坏疽4例,坏疽部位分别为指趾和足底部,皮肤糜烂,呈暗褐色,足间变黑,溃疡,分泌物多。本组病例,通过监测血糖、全身治疗、局部护理,血糖控制较好,空腹血糖控制在7.3 mmol/L,餐后2 h血糖10.6 mmol/L,1例患者避免了截肢,3例足部干燥结痂,创面缩小。3例足趾坏死后无进展,8例痊愈。

2 治疗与护理

2.1 全身治疗与护理

2.1.1 控制血糖积极控制血糖是避免、阻止或延缓血管、神经病变的前提。所以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常规监测患者三餐前血糖,必要时监测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等,根据血糖变化调节胰岛素用量,尽可能使血糖降至理想范围内。

2.1.2 抗感染治疗首先给予经验抗感染治疗,通常选用广谱抗生素,然后留取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后再选择合适的抗菌素进行治疗。要合理安排给药时间,维持有效浓度,保证药物最好疗效。

2.1.3 改善循环,营养支持糖尿病足感染后消耗增加,要加强支持治疗,注意营养供给。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注意营养状态评分,必要时给予白蛋白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创面修复。每日可给予黄芪、丹参、爱维治等活血化瘀,营养神经药物,以改善受损神经组织功能。

2.1.4 抗凝治疗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每日两次皮下注射,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2 局部治疗与护理

2.2.1 局部的换药对溃疡的愈合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用软垫或软枕抬高下肢30~40℃,减轻溃疡部位负重。每日上午用0.1%新洁尔灭溶液清理创面,对于脓疱,可用5 ml注射器沿疱下缘进行穿刺,抽取脓液,直至创面出血,充分清除脓性分泌物,并注意保持表皮完整性。用0.9%生理盐水清理创面后,用5 ml注射器抽取病人输注的抗菌素溶液反复冲洗创面,用浸有抗生素的纱布覆盖。下午,再用5 ml注射器抽取用0.9%生理盐水+盐酸山莨菪碱+胰岛素+爱维治配制的溶液均匀喷洒于创面,反复进行冲洗,渗透创面。以此减轻疼痛加速局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脂肪分解,K+核苷酸进入细胞,破坏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加快组织修复和创面愈合[2]。对于营养较差的患者,可抽取患者输注残余的白蛋白冲洗创面,局部给予营养支持,促进创面愈合。

2.2.2 预防危险因素穿鞋不当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主要原因[3]。合适的鞋子可减少足部异常压力,减少胼胝、溃疡的发生,防止足部外伤[4]。多数患者对选择合适的袜子不够重视。一双合适的袜子,不但能保护双足,还可以减少足部与鞋子摩擦,更有吸汗作用,因此,鞋袜要合适清洁,宽松合脚,通气良好,避免长时间行走,尽量卧床休息。

2.3 心理护理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情绪为不稳定型,易激惹,易产生焦虑倾向。由于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及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患者由于控制饮食、长期服药带来的烦恼,对合并症的忧虑,产生恐惧、忧虑不良心理,使其对生活失去激情、信心,以致于消极、悲观,易于烦躁。针对这些心理特征,护士要密切护患关系,增进情感交流,做好护患沟通,争取博得患者信任,给予说服、劝告、鼓励、支持、稳定情绪,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3 讨论

糖尿病足常常是由于患者对糖尿病认识不足,知识缺乏,忽略护理或处理不当导致足部细菌感染,引发糖尿病足部病变。本文通过对15例糖尿病患者精心细致的治疗和护理,疗效满意。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约了患者费用,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加强患者糖尿病知识教育,增强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做好自我防护,对预防糖尿病足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范丽凤.糖尿病患者足病预防护理知识与行为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493-497.

[2]张虹.糖尿病足的护理10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13.

篇(2)

糖尿病病人在治疗中,由于治疗不当或者饮食失节.急性感染等因素,而发生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既往死亡率较高,继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和积极补液疗法以来,抢救成功率已大大提高。我院自2008年以来共收住糖尿病患者361例。其中合并酮症酸中毒的47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均抢救成功。现将治疗与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35-73岁。文化程度文盲-高中,职业工人、农民、干部。

2 治疗

原则补充生理盐水.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小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补钾等。

2.1 补液:补液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由于酮症酸中毒常伴有血浆渗透压的升高,通常使用生理盐水。补液量和速度视失水程度而定。如病人无心力衰竭,开始时补液速度应快。在2h内补1000-2000ml。以便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周围血循环和肾功能。以后根据血压.心率.尿量.末梢循环情况及临床症状,调整补液量和速度。一般第一个24h应补液4000-6000ml。严重失水者可达6000-10000ml。如治疗前已有低血压或休克者,快速补液不能有效纠正者,应补胶体溶液,并采取抗休克措施。由于治疗初期血糖浓度已很高,不能给葡萄糖液。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改输5%葡萄糖液,并加入速效胰岛素。

2.2 胰岛素治疗:通常0.1U/ kg/h的胰岛素开始应用。然后,根据血糖及酮体的监测,及时调节胰岛素的用量。在胰岛素的应用中要防止血糖下降过快及低血糖的发生。胰岛素可静脉点滴,当血糖浓度持续在11mmol/L左右,尿酮体转阴.尿糖(+)时,改为皮下注射。停静脉点滴前1h,先皮下注射,一般为6-8U。以防血糖回跳。直到症状纠正后,改为常规治疗。

2.3 积极消除诱发因素:诱发因素包括急性感染.治疗不当.饮食失节.以及精神刺激.疾病的应激状态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使血糖更进一步增高,酮症酸中毒更加严重。所以要针对病因对症处理。

2.4 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轻症病人经上述治疗后,酸中毒可逐渐纠正不必补碱。当酸中毒严重,经过上述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可给于小剂量的5%碳酸氢钠静脉点滴。酮症酸中毒病人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钾。如治疗前血钾水平低于正常,开始治疗时即应补钾。头2-4h通过静脉补液,每小时补钾约1-1.5g。如果病人尿少或无尿,应暂缓补钾,待尿量增加后再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定时监测血钾水平,并结合心电图.尿量调整补钾的量和速度。

2.5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a. 心血管系统:补液过多过快时,可导致心力衰竭。失钾或高钾时,易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降低血糖过快或血糖太低时,可发生心肌梗死,甚至休克或猝死。血液浓缩凝血因子加强时,可引起脑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b. 脑水肿。c. 急性肾功能衰竭。d. 严重感染和败血症。e.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f.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g. 其它:如急性感染.胰腺炎.急性胃扩张等。

3 护理

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观察神志、瞳孔、体温、呼吸、血压的变化。详细记录液体的出入量。如病人出现高热应立即采取措施给于药物和物理降温。

3.2 建立两路畅通的静脉通路,一路补液,另一路小剂量给胰岛素。小剂量胰岛素有治疗简便、安全、有效等优点,较少引起脑水肿、低血糖、低血钾等,可使血糖稳步下降。在胰岛素治疗阶段应注意抽取胰岛素的量要准确,并及时监测各项指标,如及时留取血、尿标本,动态监测血糖、尿糖、尿酮体、血气分析和电解质等,并根据测定的指标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和补钾。注意标本的采集要准确,避免在输液同时同侧采血,采取尿标本同时,要嘱患者排空膀胱的残余尿液,以免出现假阳性。尽可能地鼓励患者进食,对进食少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适当输入含糖的液体,或酌情减少胰岛素的剂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3.3 严密监测血糖、酮体和电解质的变化,血糖和酮体可每2h测一次。电解质可1-2h测一次,根据它们的变化,调节胰岛素的用量和补液速度。

3.4 预防继发感染: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每日用消毒液对物体表面和地面擦拭两遍。严格限制探视人员,护理人员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长期保留尿管的病人,对尿道口每日用碘伏消毒两次,尿袋每日更换一次。同时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每日取尿液一次送去做尿分析或遵医嘱。

3.5 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生:全身皮肤每日用温水擦拭1-2次。保护受压部位和骨隆突处。保持被褥及床铺整洁、干燥。

3.6 饮食护理:鼓励病人多进食,减少液体的补充量。避免因液体输入过多而引起的并发症。

3.7 做好口腔护理:每日口腔护理2次,同时观察口腔及粘膜的变化,以防口腔感染或溃疡的发生。

3.8 保暖:经常触摸患者的四肢末端,特别是双足,必要时加盖衣被。DKA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末梢循环障碍。保暖能改善周围循环。应每日用温水泡双足,并按摩四肢和双脚。

3.9 心理护理:因DKA病程长,病情较重,大多数病人容易产生悲观、孤僻、烦躁不安、厌世等情绪,故在抢救治疗过程中要多关心、安慰患者,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及心理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护理。 首先使患者情绪稳定,消除顾虑。使病人了解病情及发病机理,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护理。给病人讲解此病的抢救治疗成功率很高,多数病人对治疗报有信心,能密切配合医护人员,希望达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患者掌握应有的知识,认识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平时如能积极治疗,坚持糖尿病个体饮食疗法,定时做血糖.血钾.等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症治疗,是完全可以避免并发症发生的。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生活规律,对生活充满希望。

篇(3)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神经病变合并感染而引起的足部疾病, 其发病机制复杂, 治疗效果差。临床表现为足局部缺血, 神经营养障碍, 经久不愈且合并感染, 致残率很高,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 。为提高糖尿病慢性创面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减少致残率,我科采用聚维酮碘软膏外敷治疗的方法,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糖尿病足患者60例, 其中男31例, 女29例;年龄35~82岁, 平均59岁。1型糖尿病13例, 2型糖尿病47例。糖尿病病程8个月~22年, 平均8年; 发生病足病程5天~1年。发生部位:足趾19例, 足背及足底41例。溃疡面积最小3cm×3cm, 最大13cm×18cm, 以>7cm×8cm为大面积。所有患者伤口均为湿性感染, 伤口感染分度[2]:轻度15例, 有溃烂或形成溃疡;中度35例,溃烂已波及肌肉肌腱深部组织, 分泌物较多; 重度10例, 局部坏死, 肌肉肌腱破坏严重, 坏死组织较多,可形成大脓腔及骨质破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0例 (小面积22例, 大面积8例), 对照组30例(小面积23例, 大面积7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伤口感染分度无明显差异。

方法: 两组病人均采用人胰岛素(优泌林)强化治疗方法控制血糖, 同时静脉滴注有效、适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血糖控制标准:空腹血糖(FBG)

结 果

愈合: 局部组织修复完好溃疡面结痂并脱落; 好转:溃疡面明显缩小, 长出正常的肉芽组织, 炎性渗出减少或停止; 无效:溃疡面及渗出无明显变化。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及溃疡愈合时间比较见表。

讨 论

聚维酮碘(providoneiodine), 为消毒防腐药[3], 是碘与表面活性剂聚维酮(1一乙烯基2一吡咯烷酮均聚物)相结合而成的松散络合物。聚维酮起到载体和助溶作用, 不仅增强了碘的水溶性, 还是一个持续释放碘的储存库。本品含有效碘9%~12%, 其中80%~90%的结合碘在溶液中可逐渐解聚成游离碘, 直接使病原体内的蛋白质变性、沉淀, 以致病原体细胞死亡, 从而达到高效消毒杀菌的目的。

本治疗组对局部创面处理采用聚维酮碘软膏外敷治疗方案, 由表1可见,无论是大面积或是小面积,与对照组比较,P<0.05,均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根据创面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换药方法在具体的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对小的溃疡可以彻底清创, 大范围的坏死组织则要采用分次蚕食的方式进行清创。在换药清创的过程中, 双氧水具有抗菌、清洗创面痂皮的作用, 对厌氧菌也有显著效果。实践表明,聚维酮碘软膏外敷疗法配合正确的换药清创方法,能够明显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 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且护理操作方法简单,费用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篇(4)

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病,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为痛苦的慢性并发症。由于对糖尿病足缺乏特效疗法,如果经内科积极保守治疗仍控制不住病情发展,一旦出现肢体坏疽,只能行截肢手术。对于一名糖尿病患者来说,治好足部溃疡十分重要,很多糖尿病患者就是因为对足部的伤口不注意护理或护理不当,而导致发生糖尿病足的。临床上曾遇1例糖尿病足患者,密切配合医生护士,在严格控制血糖、被动脂抗凝及抗感染等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终使溃疡愈合,现报告如下:

篇(5)

糖尿病对人体的影响极大,受高血糖影响,患者的神经和血管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又以糖尿病足威胁最大[1,2],可能引发严重的足部损伤,甚至可能导致截肢。目前针对于糖尿病足,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还是介入治疗,但其手术操作较困难,需要患者的默契配合,因此对围手术期的护理要求极高。本文以98例行介入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为例,分析了综合护理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包含对象98例,均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入住我院的糖尿病足患者,疾病的诊断符合WHO相关标准,均行介入治疗。按患者自愿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5例,男女比例为32:23,平均年龄(64.1±3.7)岁,糖尿病足平均病程(1.2±0.3)月,行Wagner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Ⅵ级患者比例为6:7:15:19:3:5;对照组患者43例,男女比例为26:17,平均年龄(63.8±4.5)岁,糖尿病足平均病程(1.3±0.2)月,Wagner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Ⅵ级患者比例为7:4:12:16:3:1。两组患者一般信息间的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充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和单纯求囊扩张术,观察组中两种方案患者分别有31例和24例,对照组中分别为28例和15例。均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下开展手术。

1.2.2 围手术期护理方案 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术前主要进行针对于手术的健康宣讲,同时积极控制患者的血糖,术后主要行生命体征观察。

对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术前护理主要还包括如下工作:①心理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任何不良心理反应,如悲观、焦虑等,与患者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逐步消除各种不良心理。②深入的健康宣讲。健康宣讲不仅需要涉及到手术配合相关知识,还应该涉及到疾病的一般常识、血管介入治疗的注意点等,同时还应注意邀请手术成功患者回院对新入院患者进行指导;术后护理主要还包括如下工作:①进行饮食指导,要求患者多饮水,使用易于消化富含营养物质的食物。②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恢复,鼓励患者开展有氧运动,穿柔软透气的袜子与鞋,遵从医嘱用药。③强化病情监测,注意各种并发症,尤其是穿刺点出血这类常见症状,做好郑毒性处理。

1.3 统计项目 统计项目主要包括组患者手术配合不良率、手术时间、疾病知识不达标率、术后并发症率,其中手术配合不良项面向主刀医生、疾病知识不达标率面向患者,均行问卷调查,使用模糊数字法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上述数据,对计量数据,以x±s 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对计数数据,以n(%)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若P

2 结果

见表1。分析可知,观察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糖尿病足对患者的威胁较大,可能进一步导致患者坏死,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时还会导致基础疾病的治疗更为困难,因此需要积极应对。目前利用介入手术的方式,我们已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较为成熟的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术拯救了千千万万糖尿病足患者的生命[3],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是可能因为患者对疾病及手术方式不了解,而使得手术配合不默契,最终影响手术效果。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结合心理护理、健康宣讲、饮食指导等于一体的综合护理,却能够有效提升手术效果,本例中观察组未出现手术配合不良情况,术后也并未发生任何并发症,这使得手术过程要更为轻松,充分保证了患者的预后效果,其研究结果与刘凌云等[4]开展的研究相类似,充分显示出综合护理的有效性。

总之,从本例的研究中能够看出,介入治疗是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措施,为了提升患者的预后,我们应该开展积极的综合护理。

参考文献:

[1]杨扬,王峰,李克,等.糖尿病足血管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10):826-828.

篇(6)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早在宋朝诸瑞章《卫生宝鉴》中就有记载“消渴患者足膝发恶疮,致可不救。”可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内分泌首创用理气活血、化瘀通络中药足熏洗治疗早期糖尿病足,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科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10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男性37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8.4±6.2)岁,糖尿病病程平均(9.3±6.5)年。对照组50例,男性3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6.8±5.9)岁,糖尿病病程平均(10.5±5.8)年。二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管病变或神经病变病程均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

二组患者均为Ⅱ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足采用Wagner(本研究仅收入0~Ⅰ级患者做研究)。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存在,但无溃疡。Ⅰ级:皮肤表面溃疡,无感染。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标准:1999年WHO的糖尿病DPN的诊断标准。(1)手指、足趾感觉异常、麻木、疼痛、灼热、发冷(2)膝反射减退。(3)神经肌电图证实周围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4)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5)患者无出血倾向。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肢体麻木、疼痛、灼热等症状,按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4级分度。神经反射按正常(0分)、减弱(2分)、消失(4分)3级计分,以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积分多少判断疗效。

1.2 方法

1.2.1基础治疗 (1)强化降糖治疗: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要求使患者全天血糖维持于(接近于)正常水平,空腹血糖3.9~6.7mmol/L,餐后血糖

1.2.2 中药熏洗治疗 中药足熏洗方:当归、赤芍、川芎、桂枝、水蛭、木瓜等,煎汁500 ml加入39~41℃温开水至2000ml倒入足疗仪中泡足,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治疗组以中药加磁疗仪进行足熏洗。对照组以白开水加入色素,使之与中药原液相似加入足疗仪进行足熏洗。

2 疗效

2.1 疗效判定标准

2.1.1显效 主要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总积分下降70%以上,FBG

2.1.2有效 主要症状和体征有较好改善,总积分下降30%以上,FBG

2.1.3无效 达不到以上标准。

2.2结果 4周为一疗程,治疗时水温保持在(40±2)℃。经过治疗,治疗组显效67.6%,有效20.1%,无效12.3%。对照组组显效10.1%,有效36.7%,无效53.2%。

3 护理

3.1饮食控制 糖尿病患者除原则上忌食甜食以外,还应少食或不食高能量、高胆固醇、低维生素、低矿物质的煎炸食品,多食新鲜蔬菜和藻类食物,增加粗粮的摄入,提高膳食中纤维的含量,饮食以低糖、高蛋白、高纤维素、适量脂肪为原则。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血糖、血脂及脂蛋白水平适当调整。

3.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安排膳食及规律的作息时间,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保持精神愉悦、乐观豁达。选择患者适合的运动方式进行适量运动,提高病人身体的综合素质。

3.3 足部护理 除应避免足部受伤外,还宜穿宽松、柔软、舒适的鞋袜,防止磨破足部,保持足部清洁干爽,防止足部烫伤,秋冬季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冻伤,注意每日检查足部皮肤的颜色、湿度及痛觉等变化。每天可进行由下至上的足部按摩,有效的足部护理不仅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觉,对早期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病变的改善和控制起一定作用。

篇(7)

        1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促使人们自愿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4]。糖尿病教育内容应包括: 何谓糖尿病; 糖尿病的分型、症状; 血糖的产生和利用, 尿糖的生成; 维持血糖相对稳定的重要性;个体化的治疗目标; 合适的生活方式饮食方案; 治疗中有规律的锻炼的重要性; 饮食、体育活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胰岛素或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糖尿病的损害; 急、慢性并发症;血糖和尿糖的自我监测方法、结果的意义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如何应付患病、低血糖、应激及外科手术等紧急状态,足部护理知识等。 

        2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995年世界糖尿病日宣传的主题即为“糖尿病教育”,口号是“无知的代价”,指对糖尿病无知将付出高代价,指出糖尿病教育是防治糖尿病的核心。1996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把糖尿病教育列为糖尿病防治的五大措施之一,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和自我血糖监测[5]。Joslin 提出:DM教育不仅是治疗的一部分,它本身就是一种治疗。DM教育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开支,同时能够改善代谢控制。已有报道在同等治疗条件下,经过教育可使DM 患者更有效地控制代谢异常。有研究表明,通过教育培训,需要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对认识和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态度有明显改善,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由教育前的26.8%提高到教育培训后的73.2%,87.5%的患者学会了胰岛素的保存、混合和抽吸方法,95.1%的患者掌握了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和注射方法,80.5%的患者知道低血糖的症状及如何防治,32.4%患者主动验血糖及尿糖,67.6%的患者能主动进行足部检查护理,比教育前明显提高。对新诊断的住院DM患者的教育培训显示,教育后的糖尿病患者知识总评分比教育前明显提高,27%的患者达到各级试题的满分。教育前对DM 知识测试评分的优良率为27.1%,教育培训后患者对知识评分的优良率达89.6%。对190例DM 患者随访1a的研究发现[13],84%的患者空腹血糖和72%的患者餐后血糖控制良好,接受教育的患者1a内没有发生酮症酸中毒。有报告[6],通过11a 组织儿童夏令营活动,使DM 患儿学会防治DM 的知识和技能,营员中无1 例发生酮症酸中毒及眼部并发症。DM 教育减少了老年DM患者合并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教育干预后,DM 足溃疡的发生率明显减低,以高危足最为显著。有研究对772 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者实施健康教育,725 例患者从教育前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配合治疗,并消除了治疗前的恐惧、疑虑心理;733例患者能纠正操作错误和处理局部皮肤硬结、感染;772 例安全如期按医嘱执行治疗;8 例长期带泵患者,在出院前都能掌握胰岛素泵的操作方法,出院后定期复诊和电话随访,能配合治疗护理要求。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糖尿病的认识,了解疾病危害程度,明白自我监测、自我护理的重要性,从而增强病人治疗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健康教育,病人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改善。有助于降低病人餐后血糖,缓解和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超重和肥胖病人的体重,并可减少口服降糖药用量[17]。上述研究表明糖尿病健康教育是患者学习DM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3护理模式与治疗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医院服务软环境、硬环境的要求随之俱增,要求护理工作必须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病人多元化的需求。医疗服务人性化是要尊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医疗服务对象的特点和个性出发开展医院服务,使医疗服务对象享受到物有所值、物超所值的高质量的医院服务。吴秀媛等,观察对糖尿病患者开展人性化的服务行为(Humanized Serving Behavior)、人性化的服务流程(Humanized Serving Program)、人性化的服务语言

篇(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较前明显增高。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是CRF的最重要病因。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收集我院36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护理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67岁。血管通路其中颈内静脉长期管26例,动静脉内瘘10例。均规律血液透析>2年。

1.2方法 采用德国Fresenius 4008B型透析机,给予Fresenius Fx 60高通量透析器,尿素转运面积系数967 mL/min,超滤系数46 mL/mmHg/h,有效面积1.4 m2。血流量为200~250 mL/min,2~3次/w,4 h/次。

2观察与护理

2.1低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低血压是指平均动脉压较透析前下降>30 mmHg,或收缩压降至

2.2低血糖的观察与护理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透析中低血糖的原因有如下几点:①ESDN患者外源性胰岛素从肾脏排泄时间延长,造成血浆胰岛素半衰期延长,代谢减慢,而且透析不能清除胰岛素这类大分子物质,引起胰岛素蓄积。经过透析后胰岛素受体活性增强,使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性增强;②由于尿毒症使得体内毒素积聚、酸中毒、贫血等原因,患者通常合并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再加上严格限制饮食,糖摄入过低,热量摄入不足,造成透析中发生低血糖;③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在4 h的常规透析中会丢失20~30 g葡萄糖,再加上使用无糖透析液,更易引起低血糖。④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干扰糖的代谢。⑤糖尿病胃瘫可导致患者胃排空延迟,出现餐后低血糖。⑥充分透析后患者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加。透析时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血糖及用药情况,发现有引起低血糖的相关因素,及早干预处理,并给予健康宣教。针对高危患者,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血压、血糖。一旦发现头晕、恶心、心慌、出大汗等情况,立即测血糖,暂停超滤,减慢血流量,血糖

2.3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 接受透析的糖尿病患者多有固有的心脏疾患、尿毒症状态及代谢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口服药物以及受透析相关因素的影响。透析中发生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很多,包括心衰、心包炎、严重贫血,电解质(钾、钙、镁)异常、酸碱平衡紊乱、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低血压及药物 等[1]。我科心律失常患者常见脱水过多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高钾血症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低钾血症引起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既往有心律失常病史。针对高危患者,透析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变化,定期监测血清钾离子浓度,给予吸氧,避免脱水过快过量,控制超滤率,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纠正贫血,积极治疗原发病,尤其合并心脏疾病及重度代谢性酸中毒患者,透析液钾离子浓度不宜过低。加强健康教育,控制透析间期体重,根据血清钾浓度指导饮食。

2.4心力衰竭的观察与护理 心力衰竭常见原因为心肌损害、容量负荷过重、严重心律失常。糖尿病肾病患者还要经受肾衰竭本身贫血、高血压状态及代谢因素的影响,血液透析患者还受透析模式、超滤量、超滤率、透析液温度、透析液电解质浓度及酸碱度、內瘘血流量的影响。我院糖尿病肾病患者心力衰竭常见诱因为高血压、水钠潴留。透析前反复强调控制体重增长的重要性,低钠饮食,合理应用降压药。透析中,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心率等变化,发现急性心力衰竭征象,给予吸氧,应用镇静剂,安慰体贴患者,解除恐惧心理,配合医生及时给予强心、扩血管治疗,给予单纯超滤减轻心脏负荷治疗。

2.5高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透析中高血压多半在透析中、后期发生,轻度升高可无自觉症状,血压超过180/100 mmHg,患者可有头痛,严重可出现恶心、呕吐。透析中高血压常见原因透析液钠、钙浓度较高,失衡综合征导致颅内压升高,超滤后引起肾素水平升高、透析中清除降压药物、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精神紧张焦虑等。针对可能原因,透析时多与患者交流,使患者心境平稳,心情放松;告知患者低钠饮食,控制体重增长;调整透析液钠、钙浓度;密切监测血压,发现血压增高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选用合适降压药。

3结果

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4000例次,干预对策前后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4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肾病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成为CRF的首位发病原因,在我国也成为继慢性肾小球肾炎后第二位发病原因。糖尿病肾病引起终末期肾衰竭人群的年龄在逐渐增大,而且大部分是2型糖尿病。在慢性高血糖的长期作用,可引起眼、肾、心、血管、四肢、神经系统等器官系统严重并发症,特别是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因毒素潴留,水电解质失衡,贫血等因素的影响,并发症更加严重[2]。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的常见并发症有低血压、低血糖、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有些并发症的发生有时是一瞬间,不及时处理可危急生命,因此血液透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特别针对一些高危患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血压、心率情况,及时发现不良症状及体征,及时查找病因,给予相应处理措施。在日常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针对高危患者提前给予干预措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给予干预措施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充分说明这个问题。加强透析间期的管理,医务人员利用合适时机,展开全面健康宣教,对高危患者反复强调合理饮食及控制液体的重要性,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篇(9)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的、慢性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是一种损及经络、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以致坏死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可继发感染,包括蜂窝组织炎、骨髓炎等,致使患者截肢,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积极预防,消除足部隐患,降低致残率,是护理工作的一大难题。本文探讨了四妙勇安汤加味配合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来源于2008年2月―2010年9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60例,60 例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有关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8岁~79岁,平均(71.45±6.85)岁,病程4~21a,糖尿病足病程9~360 d,平均(81.9±16.41)d;患糖尿病足时空腹血糖水平9.6~18.9 mmol/L,平均(14.3±1.97)mmol/L, Wagner分级:Ⅰ级6例,Ⅱ级15例,Ⅲ级4例,Ⅳ级4例,Ⅴ级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59岁~78岁,平均(70.86±7.24)岁,病程3~20 a,糖尿病足病程10~322 d,平均病程(78.8±14.65)d;患糖尿病足时空腹血糖水平9.4~20.2 mmol/L,平均(14.2±1.86) mmol/L。Wagner分级:Ⅰ级5例,Ⅱ级14例,Ⅲ级6例,Ⅳ级5例,Ⅴ级0例。两组病例来源、年龄、病程、病情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分型: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草案)”[1],60例中干性坏疽12例,湿性坏疽28例,混合性坏疽20例;部位:单侧者44例,双侧者16例。两组间一般情况及坏疽分级程度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和外治法治疗,治疗组内治法予四妙勇安汤加味(银花、玄参、当归、甘草、丹参、红花、川芎、黄芪等)内服并配合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西医一般护理。

2.1 基础治疗:①支持对症治疗:包括糖尿病饮食,限制活动,抬高患肢以利于下肢血液回流,减轻水肿。②严格控制血糖,采用胰岛素皮注,使空腹血糖控制在4~8 mmol/L,餐后2 h 8~10 mmol/L,并注意纠正低蛋白血症、心、脑、肾等并发症及影响坏疽愈合的各种不利因素,同时注意防止低血糖的发生。③改善微循环:静点疏血通或血塞通活血化瘀。④营养神经:可用B族维生素、神经生长因子等可促进神经细胞核酸及蛋白合成、促进轴索再生髓鞘形成。

2.2 抗感染:糖尿病足的病原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其次是链球菌、肠球菌、肠杆菌和厌氧菌等。入院后在应用抗生素之前应尽早取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做药敏试验,先常规抗生素治疗,待培养结果后改用敏感抗生素,此外还需加用抗厌氧菌药。

2.3 外治法:干性坏疽每日用1%碘伏棉球消毒,用灭菌纱布干包,但避免过紧,坏疽不能自行脱落者常规消毒下切除坏死组织(后处理如下)。湿性或混合性坏疽每日换药2次:先用1%碘伏棉球消毒,再用双氧水清除脓性分泌物,脓成未溃者切开排脓引流,后以庆大霉素80万u、山莨菪碱40 mg、胰岛素24 u加入甲硝唑250 ml中每日2次湿敷患处,待炎症控制、新鲜肉芽生长时干敷创面,外加无菌纱布包扎。

2.4 中药内治:治疗组30例病人采用中国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辨证诊断标准(1992年)[2],明确中医证候分型。以四妙勇安汤加味:银花30g、玄参30g、当归15g、生甘草15g、丹参30g、红花12g、川芎12g、生黄芪40g为基础方,气阴两虚、脉络不和加增液汤;阳虚血瘀加四逆汤;气血亏虚、湿毒内蕴加当归补血汤;肝胆湿热加龙胆泻肝汤;脾肾阳虚、经脉不通加右归丸。以上患者均每日1剂,水煎分三次服,4周为1疗程,连用1~3个疗程,平均1.4个疗程。

2.5 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

2.5.1 一般护理: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主要症状。其病因多由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至肺燥胃热肾虚而成。其病机主要是燥热偏盛、阴津亏耗。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极为密切,故在治疗、护理、康复期间环境和起居好坏直接影响其疗效。将患者安置在室温18~20℃,湿度在50%~60%的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整体安静的环境中。护理人员做到文明礼貌,服务周到,使患者感到舒适,方便和安全。患者入院应测体重,以便计算饮食和药量,以后每周测量体重1次。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视力、血压、舌象、脉象和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

2.5.2 饮食护理:中医认为过食肥甘至脾胃积热,灼伤肺肾之阴,也可发为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宜清淡、凉性有营养,忌食肥甘厚味和醇酒灸、辛辣刺激之品,禁食含糖较高之物,适量增加蛋白质,如瘦肉、豆制品。按规定食量进食仍觉饥饿者,可添加蔬菜、瘦肉或略加豆制品;口渴者可用鲜芦根或天花粉、麦冬、葛根等煎水代茶饮,苦瓜、海带、猪胰等能养阴润燥,益肺补脾,对治疗十分有利,可多食;若并发皮肤瘙痒、溃疡、疮伤、痈疽等,忌食鱼、虾、蟹、竹笋、牛肉、猪头肉等荤腥发性食物。

2.5.3 积极控制血糖:采用短效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物,或采用短效加长效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使用胰岛素须严格掌握准确的时间和用量,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注射脂肪萎缩。口服降糖药物必须按医嘱严格执行给药时间、剂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反应。伴有口腔炎、牙龈炎者可用甘草、银花水漱口;外阴瘙痒者可用千里光煎水或肤阴洁溶液熏洗坐浴;皮肤溃烂者,可用双料喉风散喷敷;手足苍白或发绀冰冷者可用当归红花乙醇涂擦。

2.5.4 皮肤护理:

2.5.4.1 观察局部皮肤:经常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弹性、皮肤色泽及温度,创面的部位、范围、深度、组织坏死情况。如搏动逐渐渐弱或消失、皮肤温度降低、肢端发凉或皮肤逐渐变白或由暗红色转为暗紫红,甚至黑紫色,提示局部缺血缺氧严重,容易形成溃疡并形成坏疽。

2.5.4.2 局部皮肤护理:由于患者皮肤微循环障碍,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做好皮肤护理至关重要。每天可用软皂温水39~40℃泡脚20min,洗脚时水温不宜太高,皮肤瘙痒或脚癣切勿用力搔抓,足部按摩每天数次,动作轻柔,从指尖向上按摩,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对已发生感染者,可采取局部渗液做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用抗生素。同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患肢抬高、放平、下垂交替方法,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缺血症状,保持局部清洁避免受压[3]。

2.5.4.3 皮肤水泡病护理:糖尿病性皮肤水泡病是诱发肢端坏死的危险因素,好发于四肢末端及循环不良部位,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处理不当易合并感染。如有水泡病和继发感染足癣患者,可用1∶5 000高锰酸钾液泡脚2~3次,时间不超过1周。保持水泡局部清洁,水泡干枯后多形成痂皮,利用其保护作用可预防感染,任其自然脱落,切勿剥脱[4]。对张力性大的水泡避免切开,在无菌操作下抽出渗液预防继发感染。

2.5.5 辩证施护:糖尿病足属中医学脱疽范畴,指导患者保持患肢舒展,血流通畅,疼痛自然减轻,同时轻轻按摩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嘱患者保持足部清洁,洗脚水温不宜过高(40℃以下)。创面不易触水,避免过多行走,忌用熏洗药及肢体针刺止痛;对于毒热血瘀型患者关键是保持创面清洁,创口每日用黄连、黄柏、生大葱煎汁清洗并用黄连膏纱布或胰岛素加庆大霉素纱布外敷,换药1次/d;对于脉络寒凝型注意足部保暖,配合中药煎剂熏洗,达到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并用阳和膏或胰岛素加庆大霉素纱布外敷,温经活血,促进肢体循环。

2.5.6 心理护理:亦即中医情志护理,大多数患者因反复发病,心情焦虑和急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患者与治愈患者交流,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

2.6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依据卫生部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制定,治愈:坏疽或溃疡完全愈合;显效:创面渗出基本消失,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溃疡面积缩小原2/3以上;有效:创面渗出减少,少许肉芽组织生长,溃疡面积较前缩小原1/3以上;无效:创面无明显变化或坏疽进一步发展,转外科截肢。

4 治疗结果

表1 治疗组及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 12 11 5 3 93.3%

对照组 30 8 9 4 9 70.0%

表1可见, 糖尿病足的治愈率,治疗组为40.0%,对照组为26.7%,差异有强显著性(P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76-01

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对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血管腔内介入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5~78岁,平均64.5岁。足趾坏死2例、足趾溃疡红肿1例。下肢血管CTA示下肢动脉硬化、血管腔重度狭窄或闭塞。

1.2 治疗方法:术前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后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患者仰卧位,应用Seldinger技术行健侧肢体股动脉穿刺置入导鞘。应用猪尾导管行双下肢血管造影,确定病变范围,明确血管闭塞段长度、解剖位置,以及程度。应用导丝技术超选至靶血管,导丝通过闭塞段后行腔内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治疗,行造影检查后血流通畅撤出鞘管。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扩血管、改善循环相关对症治疗,给予相应个体化护理。

1.3 结果:49例患者术毕即行血管造影与术前对比,靶血管再通良好,皮温较前平均升高,血供较前明显改善,疼痛明显缓解。其中49例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恢复,未发生出血、血肿、局部感染等并发症。1例因术中导丝无法通过闭塞段至手术失败,术后1月出现下肢坏死截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介绍成功病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1.2 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合理使用胰岛素,使三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

2.1.3 饮食护理: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制定饮食计划,主副食合理搭配,均衡营养,严格戒烟。

2.1.4 疼痛护理:首选非药物方法缓解疼痛,对重度疼痛患者,可考虑药物镇痛。

2.1.5 做好技能训练:训练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卧床排便困难。指导患者进行Buerger(肢体抬高运动)运动,促进侧肢循环的建立。

2.1.6 完善患肢检查:检测患肢的皮温、色泽、双下肢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检测踝/肱指数(ABI)[1]。

2.1.7 完善术前准备:对患者的心、肺、肾功能进行全面检查。监测血压、血糖、心功能等。手术前禁食、禁饮4~6h。

2.2 术中护理

2.2.1 热情和蔼地接待患者:嘱患者精神放松,指导其配合手术。

2.2.2 病情观察:给予心电监护、血压监测、氧气吸入、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变化,注意患者的意识状况。

2.3 术后护理

2.3.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持续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及动脉血气分析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准确重症记录。

2.3.2 穿刺部位的观察与护理:术后平卧位,穿刺部位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用1kg左右沙袋压迫穿刺部位6-8小时,穿刺侧肢体制动12小时,24小时后可解除绷带及纱布,48小时后可下床活动。密切观察术侧肢体穿刺处有无渗血、皮下血肿或感染。术后压迫止血时注意观察压迫力量适度,压力过大容易造成股动脉闭塞或股静脉血栓形成,压力小容易造成穿刺点出血,形成血肿或假性动脉瘤。密切观察术侧肢体远端动脉搏动情况及皮肤温度、颜色变化。

2.3.3 患肢的观察与护理:本组中有1例患者于术后4h突然患肢皮温变凉,足背动脉不能扪及,皮肤颜色发绀,立即急诊手术于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后患肢血运逐渐恢复。卧床制动期间,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足背伸屈活动,以利小腿深静脉血液回流,防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3.4 控制血糖,预防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术后定时监测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使空腹血糖控制在6mmol/L左右,餐后2h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并及时将血糖监测结果报告给医生。

2.3.5 抗凝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注意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及动脉搏动情况,严格执行医嘱,准确按时给予抗凝治疗。抗凝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定时化验血常规及凝血酶原时间,警惕出血倾向的发生[2]。

2.3.6 饮食护理:介入治疗的患者不需禁食,饮食以营养丰富易消化为宜;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指导患者多饮水,一般2000ml/d,以减少造影剂的毒性作用。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体重,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缓泻剂。

2.3.7 加强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早期在床上行肌肉收缩和舒张交替运动,保持踝关节和膝关节的功能位,下地活动者进行步行锻炼运动,自小负荷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步行的速度和距离以不引起肢体疼痛为标准。步行时出现疼痛立刻休息,疼痛减轻再继续活动,鼓励逐渐增加活动量,从而达到预定目标。

2.4 出院指导

2.4.1 糖尿病健康教育: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订个体化的指导[3]。监测血糖,每3个月监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微量蛋白尿,防止低血糖。穿合适的鞋袜,坚持锻炼,保持良好心态.根据医嘱调整降糖药,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

2.4.2 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每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六个月、一年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更具结果制定监测时间。

2.4.3 定期复查CTA:患者于出院前及出院后2个月,进行CTA的检查。必要时术后3~6个月再复查一次。

2.4.4 一旦发现肢体疼痛、无脉、皮温降低,提示血管可能出现再闭塞,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古汉语与文学基础 下一篇: 科学理性主义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