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的基本内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9 16:22: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德育的基本内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德育的基本内容

篇(1)

德育教育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逐渐被学校重视,如何在初中生中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一直是广大初中班主任不断研究的问题。在初中开展德育工作不仅能够帮助初中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而且能够陶冶道德情操,还能够促进学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健康地发展。初中班主任应明白,学校的基本组织是班级,而自己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自己的存在能够影响到班级风气的形成与学生德智、情操志趣的培养;班主任还应明白,对于高中生和自己而言,德育教育工作极其重要。

1、提高初中班主任的综合能力

在初中开展德育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具有一定爱心与奉献精神的初中班主任参与其中才能顺利地开展。若一个班级的班主任缺乏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该班级则会形成较差的班级风气,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初中班主任若不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与技能,则不能将极为繁重的工作进行及时处理,也不能将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了解,更不能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制订适当的教育方案。而且,初中班主任的工作存在特殊性,因此,初中班主任应在实际工作中将教学规律与目标进行充分掌握,同时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对其进行帮助。这样才能使教学与学生结合,并将学生的德育水平进行提高。

2、将德育内容不断更新

要想使德育工作在学校发挥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是德育工作的教学内容能否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满足。德育工作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将教学纲要进行满足,还要使其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然而,我国大多数高中对德育工作常常只注重达到教育目的与实现教学目标,而忽视学生的发展需求,这就是现阶段大部分高中德育工作的欠缺之处。因此,学校不仅要实现本校的德育工作的教育大纲与目标,而且在实行德育工作时,应对学生的年龄、品德发展需求等情况进行充分考虑,才能使德育工作实施的全面、完整性得到有效保证。在日常生活中,高中班主任应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其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人际交流、保障消费与生活权益等)得到养成,并使学生能够通过感受周围环境陶冶道德情操。另外,班主任要依照现实情况将德育工作的教学内容进行确定并超越。

3、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想使初中德育工作能够高效展开,初中班主任应该对学生进行充分尊重,并对其自尊心进行维护,还应理解其想法。班主任应明白,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个体,并从心里转变对学生的态度与看法,才能强化德育工作的效果。此外,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班主任应时刻关注学生,并与其进行交流、沟通,还应对其内心想法进行及时了解,帮助其将问题进行解决。这样能够使学生从心里真正接受班主任,并与班主任成为关系良好的朋友。在面对学生时,班主任应将公平与公正进行实现,并重视每一位学生,不能只偏鄢杉ㄓ判愕难生。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进行帮助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原则,初中班主任不仅应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将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进行重点培养,而且应对学生是德育工作的主体进行充分认识。

4、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

4.1以身作则深化德育工作

在与初中生相处的过程中,班主任扮演着班级管理者、活动组织者及教育者等多重身份,在初中生的人格发展方面,班主任影响力的发挥首先是通过自身人格魅力进行的,班主任在学生中树立的榜样和塑造的基本形象是组织学生参加人格养成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力量,一个有着良好威信和正面形象的班主任无形中能引导学生的人格向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一定要在尊重初中生的基本前提下,树立积极健康的形象,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以隐形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适时地转换角色,成为初中生学习与生活中的良师益友,还要对初中生真正地做到体谅、理解与包容,并且及时、敏锐地观察到高中生心理方面的变化,做好有效的疏导工作,并尽量改善不利于初中生和谐、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4.2理论结合实践,强化德育工作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学生初中期间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非常到位的,为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选择课外教学活动的内容时可以结合道德教育理论,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学校现有的教学活动条件,进行适当的课外德育教学活动。初中班主任通过灵活地组织团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具体项目,积极地将相关的教学要求、政治评定、操行考核等管理活动与促进学生和谐、健康的人格发展结合起来,如针对刚刚进入初中的新生,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校训校规,举办“思想道德修养计划”的主题班会;寒暑假时,可以组织学生社团的送爱心活动、温暖工程等课外实践,还包括中国传统节日庆典、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融入这些活动中,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更大的空间和更广泛的层面上体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明确自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真正需要的全面性人才。

结语:

初中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骨干力量,其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德育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面对新的教育形式和新的价值取向,班主任德育工作应该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现学生的优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勇.关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讨[J].教书育人,2015(11).

篇(2)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363-01

就孩子成长的各个年龄段教育而言,初中生思想教育工作是最为困难的。首先,由于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上涉世不深,认识问题不够深刻、全面,从而造成了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艰巨性。其二,由于初中生心理成熟不尽相同,形成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其三,由于初中生心理的成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理的成熟为基础的,形成了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其四,由于初中生阶段属于青春期和心理未成熟期,对事物的认识经常出现反复,形成了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反复性。

纵观现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与城市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农村在信息获取上相对少,处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但另一方面又由于初中生天生共有的特点,他们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利用一切能用的渠道去获取信息,盲目的无选择的学习,加之父母大多外出打工,长期处在无人监管的状态中,这种种都使得他们思想变得复杂。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效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标,下面就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1.对当代农村初中生思想状况的再认识

当代农村初中生思想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与此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确有难度,这是由几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首先是大的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难度。和过去相比,现在的社会环境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市场经济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很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开放带来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对目前尚不富裕的中国人,特别是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是这些农村初中生的年龄正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过渡时期,由于他们接触面窄,心理成熟期要较之城市学生晚。当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不能完全满足时,主观地认为社会对自己不理解,积极性受挫,美好愿望不能实现,个性得不到发展,从而表现对社会、对成人的怀疑,内心痛苦、焦虑,甚至走向极端,表现出农村初中生的个性特征:对自我的封闭性;对事物的质疑性;对社会的叛逆性。近年来,学生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不让做的事他们偏做,不让看的书他们偏要看。再加上网络的诱惑,青少年吸毒的、抢劫的、盗窃的、自杀的等等越来越多,问题少年呈上升趋势

最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决定的。在很多人的思想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常常被看成是一种说教,在很多地方,政治思想教育也往往仅仅留于形式,照本宣科。所以,一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很多人就立刻把它和"枯燥"二字联系起来,这使得在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难度。

2.对农村初中生进行德育工作的日常做法

德育工作也是一门艺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针对中学生思想工作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做农村初中生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做好几个结合。

2.1教育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我们主张在对农村初中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中应做到德育渗透在先,教育引导在前,使教育引导与纪律约束有机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2批语教育与表扬鼓励相结合。对学生的教育,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发挥优势,克服不足。从热爱学生、帮助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到批语教育与表扬鼓励相结合。我们提议,在表扬鼓励我们的学生时,请不要吝啬我们的辞藻。

2.3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学生是平等的,我们对学生的道德规范要求是一致的,特别是对共性的、全新的、统一要求的内容,采用集体教育的形式显得庄重、正规。在集体教育过程中,个别学生自省自律能力差,不能意识到是对自己的要求,或认为与已无关,对个别人集体教育的效果不很理想。这样就有必要进行个别教育。

2.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爱。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决不是对其放任自流,必须做到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5信任学生与监督控制相结合。充分相信学生能做好,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激励。在给学生充足的个体发展空间基础上,我们教师还应认真做好监督控制工作。

3.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部署

3.1德育工作要以"五爱"为基本内容,以"四有"为培养目标,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准则。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科学规划各教育阶段的教育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由浅入深,逐层展开,形成序列。在实际工作中要贯穿"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思想。只有每位教师都履行德育职责,教书育人的任务才能落到实处。

3.2德育工作要以活动育人为主要形式。一是要广泛开展常规性教育活动。如:"五爱"系列活动、主题班会活动、"手拉手"互助活动、文艺联欢活动等。二是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社会情况调查、参观采访、义务劳动、春游、进行环保宣传等。三是抓大型主题教育活动。如胜利七十周年庆祝活动等。四是利用传统节假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如在元旦、国庆、青年节等开展各种活动。五是组织竞赛活动。如体育比赛,法律知识竞赛,读书征文比赛,科技制作比赛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受到教育,使德育取得实效。

3.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使学生置身于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而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如悬挂伟人画像,名人名言,设立宣传橱窗,兴建花坛、花园,植树种草,美化绿化校园环境。开放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团队活动室,播放德育教育影视片,举办图片展览等。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农村初级中学德育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需要广大教师适应新的形势,采取恰当的方法,结合学生的思想状况,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取得成效,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尤其是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德育教育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程,恳请广大有识之士不畏艰难不断探索不断思考。

篇(3)

一.提高自身素质,教师树立道德榜样

由于教师是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要经常与学生联系沟通。老师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及道德品质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和好奇,价值评价体系也不成熟,对事物的评判能力也不强。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影响者,要时刻认识到个人行为、举止得体的重要性,也就是,所谓的“言传重于身教”。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现在仍处于薄弱阶段,教师要通过定期研讨和培训,更新德育教育理念和巩固教学方法,真正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针。

二、德育和心理学相融合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是迈入人生的转折关键期。这时的青少年,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但是,又不满足于简单说教及现成结论,因为还不太成熟,所以比较容易固执及偏激。因此,简单的道德说教,很显然是不可行,也是不科学的。

中学生在基础教育时期,他们情绪不稳,心理多变,思想上也活跃,既轻易能接受良好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及丑恶现象的侵蚀及危害。因此,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应该针对青少年的成长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特点,采取各种各样的、易于被青少年接受及理解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把传授专业知识与陶冶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相结合,把学生成才与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需要相结合,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历史方面教育及当前政治形势教育想结合,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为“四有”新人。

德育工作要有灵活性,掌握运用好“无声”和“有声”的方法。在处理某些问题时,老师并不要施以言教,无言的关爱,也许更会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另外,由于初中生身体的变化,会让很多学生产生羞涩感,同时学生也把自己当成成年人了,同时,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周围的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对教师及家长产生抵制思想,也就是所谓的“叛逆期”。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育者,对待这个时期的学生要投入更多的关爱和耐心。老师要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师”,对于有心理挫伤的学生,老师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及时机,与学生诚恳的沟通谈心。教师要用自身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化学生,让学生们树立起自信心。同时,老师应充分发挥自己年龄的优势,体现友情和亲情的关照。帮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成人尊重和体验到情感的归属。

三.教师家访及沟通

德育工作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参与。但是,有很多学生极其厌烦老师作家访,怕老师“打小报告”,也有的怕老师,知道自己是单亲家庭及家庭贫困。由此,教师要变换和学生家长沟通的方式方法,逐步地通过师长双方的沟通交流感化,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坦然面对现实,并在这个基础上,树立起良好的道德价值取向。

四、加强社会生活参与,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篇(4)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之际,正在进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变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冲突、相互交融,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动,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带来了严峻的冲击。旧的道德体系已遭批判,已被打破。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道德领域面临失范,社会矛盾凸现,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甚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高智商犯罪增多,从而给新时期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初中则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最关键的时期。这是人所共识的。新的任务、对象、环境、条件,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因时制宜、与时俱进,深入探讨和研究初中道德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在道德教育中提出新思路、运用新方法,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初中生基本道德品质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社会人”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和思想品质的总称。新时期道德教育的新理念是在伦理关系平等基础上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权利义务新理念,笔者已作另文阐述,本文着重对新时期初中生基本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作进一步的阐述。

一、道德教育的目标

1.道德教育的长远目标。道德教育的长远目标是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实现本国政治目标,即合格的政治人。古今中外,任何道德教育目标都带有政治性,因此必须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辩证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廉洁奉公的崇高品质和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顽强精神,自觉抵制剥削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健康成长。当然,这种成人化的内容,理想化的道德范型,往往与学生的兴趣、需要、思想、情感,显得不那么“合拍”,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他们的“当下生活”存在着较大距离。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对现行教材进行“二次创作”,包括对教材内容的改造、充实和重组。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文本外的教育资源,尤其是日常生活事实,从小中见大,就近取材,使道德回归生活,把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统一起来。

2.道德教育的近期目标。道德教育的近期目标是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的“合格公民”,即社会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动态性的伦理体系中不可能从自身的先天智能中来获得其德性与义务观念。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依法执政。同时,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教育他们要依法维权,拿起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从而培养起他们的法律情感,唤起他们的神圣的公民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合格公民”,从而为“社会人”向“政治人”转轨作好铺垫。

二、道德教育的内容

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以及当前实际情况,初中德育基本内容除行为规范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时事政治教育、校纪国法教育以外,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创新意识教育。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联合国有关组织新近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差距,实际上是创造力开发的差距,要从开发创造力入手来缩小差距。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同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德育工作也不例外。创造力即创新能力,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那么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应如何培养和发展呢?笔者以为:应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养成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自我需要感”,从而产生对求知的持久内驱力;要鼓励学生联想,要教育学生不但要从成功中获得经验,而且也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要多鼓励,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会富有自信和独立创新的精神。过多地责怪,培养出来的自然是只求无过,但愿按部就班行事的唯唯诺诺的人。

2.市场意识教育。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竞争,源动力是需要,边界是法律规则,今天的学生,明天将参加市场竞争的大潮,如果不预先进行市场意识的教育,必然难以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生活。要引导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种社会观念,使他们尽早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实、守信、公平、风险、高效、法制等意识,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增强实力,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3.竞争与协作意识教育。没有竞争机制的社会是落后的社会,缺乏竞争意识的人也是无所作为的人,大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充分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敢于冒尖,敢为人先,永不自满,从而发展个性,增强实力。当然,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社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有利于获得最佳效益。因此,在提倡竞争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共处、交际,努力创造和谐的氛围,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团队精神。事实上,竞争是手段,合作是目的。只有合作与共,人类才能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4.公民法制意识。公民法制意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权利义务观念,反对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损人利己的剥削阶级的价值观、人生观,要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要依法维权、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加强对自己承担行为责任的能力和勇气,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

5.热爱大自然教育。净化地球、绿化环境、美化自然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责任,要教育学生保护周围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6.珍爱生命、健康心理教育。生命是宝贵的,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要教育学生掌握多方面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能力,不吸烟,不赌博,不看有害身心健康的影视书刊,远离,反对,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要教育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不嫉妒他人进步,胜不骄、败不馁,重友谊、讲信用,注重调节心理平衡。

7.使用信息技术的道德教育。在信息网络日益国际化、日常化的今天,加强使用信息技术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合理、有序、健康地上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和侵蚀,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一个极为重要和迫切的课题。

三、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初中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应该从养成教育做起,这是初中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我们要改变重认知轻情感,重课本理论说教而轻行为习惯培养的弊病,重视情感体验和行为实践的习惯养成。帮助学生养成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要求的良好道德行为和习惯,是初中道德教育的底线。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包括以下方法和途径:

1.拓宽德育渠道,变灌输型为渗透型。如今单调空洞的灌输说教在德育教育领域已失去了往日的效应,必须寻找多种渠道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如何在各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要引导教师不论教哪门课都要把爱国激情、做人准则、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又如,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学校通过文化艺术节、办讲座、听报告、纪念日庆典、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又如在家校联系中渗透德育,在学校和家庭之间铺设一条沟通信息的高速路,及时互通学生思想动态是使德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举措。

篇(5)

我们知道《中学生守则》是对学生日常言行最基本的规范,但它毕竟是书面规则,班主任应在此基础上把道德精神和理念传达给学生,做好德育工作,笔者认为这是一项协同工作,需要学生、教师、家长和必要的社会活动参与。

一、班主任应做好道德榜样,提高自身德育素质

由于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和管理者,是经常与学生在一起的人。因此,班主任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初中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与好奇的年龄,价值评价体系并不成熟,缺乏对事物的评判能力,常常“有样学样”。基于此因,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影响源”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行为举止得体的重要性,即所谓“言传终于身教”。另外,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王逢贤指出:“德育素质的内涵是随着德育观念和德育实体的不断完善、德育经验的不断丰富、德育理论成果的科学化,不断呈现扩展和严谨的趋势”。因此,班主任应随时展加强德育理念的学习,及时巩固既有的经验成果,并能科学的运用于实际德育工作中。初中德育工作仍处于薄弱环节,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研讨、培训更新教育理念及巩固教学方法,真正发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针。

二、德育与心理学的融合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同样是迈向人生的转折期。这段时期的青少年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但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由于还不成熟,所以容易固执和偏激。因此,单纯的道德说教显然是不明智也不科学的。

中学生正处于思想逐步成型的基础教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心理多变,情绪不稳,思想活跃,既容易接受良好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丑恶现象的侵蚀和危害。因此,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要针对青少年成长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多种多样、易于为青少年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方法,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同历史教育和形势教育结合起来,使广大青少年感同身受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良好教育环境中,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这时候的德育工作要灵活,掌握好“无声”与“有声”方法的运用。在处理某些事情时班主任并不必须要施以言教,无言的关爱也许更合适,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情。此外,由于初中生身体急剧变化,第二性征凸显出来,会让不少学生产生羞涩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到自己已长为成人,并开始用评判的视角审视周遭,一部分学生还会对教师和家长产生抵制情绪,即所谓的“叛逆期”。由此,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主力的班主任对待学生要投入更多的关爱与耐心。班主任实则也是学生的“心理咨询师”,对有心理遇挫的学生班主任应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及早发现,并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机与学生诚恳的谈心。用教师自身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并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与此同时,不同年龄段的班主任应充分发挥其年龄的优势,展现友情、亲情的关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被成人尊重及体验到情感的归属。总之,教师德化教育要在充分尊重学生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尽管这一阶段的学生心智并不成熟但身为“心理咨询师”的教师应秉持一份耐心与智慧,灵活应变学生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家访或与学生家庭保持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老师、家长共同的参与。但很大一部分学生极其厌烦班主任家访的,怕班主任“打小报告”,也有的怕班主任看到自己是单亲家庭或贫困家庭。因在上文中已提到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自尊心,由此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变换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方式,逐渐地通过师长双方的感染,树立起学生的信心,敢于坦然面对现实,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良好的道德价值取向。

四、必要的社会生活的参与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环节

篇(6)

1道德教育的目标

1.1 道德教育的长远目标

道德教育的长远目标是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实现本国政治目标,即合格的政治人。古今中外,任何道德教育目标都带有政治性,因此必须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辩证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廉洁奉公的崇高品质和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顽强精神.自觉抵制剥削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健康成长。当然,这种成人化的内容,理想化的道德范型,往往与学生的兴趣、需要、思想、情感,显得不那么“合拍”,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他们的“当下生活”存在着较大距离。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对现行教材进行“二次创作”,包括对教材内容的改造、充实和重组。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文本外的教育资源,尤其是日常生活事实,从小中见大,就近取材,使道德回归生活,把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统一起来。

1.2 道德教育的近期目标

道德教育的近期目标是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的“合格公民”,即社会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动态性的伦理体系中不可能从自身的先天智能中来获得其德性与义务观念。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依法执政。同时,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教育他们要依法维权.拿起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从而培养起他们的法律情感.唤起他们的神圣的公民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合格公民”.从而为“社会人”向“政治人”转轨作好铺垫。

2道德教育的内容

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以及当前实际情况,初中德育基本内容除行为规范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时事政治教育、校纪国法教育以外,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2.1 创新意识教育

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联合国有关组织新近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差距,实际上是创造力开发的差距,要从开发创造力人手来缩小差距。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同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德育工作也不例外。创造力即创新能力,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那么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应如何培养和发展呢?笔者以为:应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养成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自我需要感”,从而产生对求知的持久内驱力:要鼓励学生联想,要教育学生不但要从成功中获得经验,而且也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要多鼓励。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会富有自信和独立创新的精神。过多地责怪,培养出来的自然是只求无过。但愿按部就班行事的唯唯诺诺的人。

2.2 市场意识教育

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竞争,源动力是需要,边界是法律规则。今天的学生,明天将加入市场竞争的大潮,如果不预先进行市场意识的教育,必然难以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生活。要引导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种社会观念,使他们尽早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实、守信、公平、风险、高效、法制等意识,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增强实力,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2.3 竞争与协作意识教育

没有竞争机制的社会是落后的社会.缺乏竞争意识的人也是无所作为的人。要大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充分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敢于冒尖,敢为人先,永不自满,从而发展个性,增强实力。当然,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社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有利于获得最佳效益。因此,在提倡竞争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共处、交际,努力创造和谐的氛围,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团队精神。事实上,竞争是手段,合作是目的。只有合作与共,人类才能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2.4 公民法制意识

公民法制意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权利义务观念,反对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损人利己的剥削阶级的价值观、人生观,要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要依法维权、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加强对自己承担行为责任的能力和勇气,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

2.5 热爱大自然教育

净化地球、绿化环境、美化自然是每位公民的应尽责任,要教育学生保护周围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6 珍爱生命、健康心理教育

篇(7)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体育既要育“体”,还要育“心”。尤其在德育教育成为学校重要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体育课中,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使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通过对初中学生特点和体育教学的分析,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肤浅认识。

1 在体育课中开展德育的基本要求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发学生明确身体好对学习好、工作好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去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把学习目的和生活目的与祖国建设的远大目标统一起来。

体育教学中如果发现学生思想上有问题,就应及时抓紧德育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付诸行动。从这点来说,体育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德育教育极为有利的条件。现在的学生参加劳动锻炼较少,存在着“骄”、“娇”气的现象,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表现为怕脏、怕累和意志薄弱等缺点。例如,在女生800米和男生1000米达标测验中,有些学生本来身体条件不错,但由于缺乏拼劲,最后以几秒之差而达不到标准。教师一旦发现学生这些问题,应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即时纠正。转变学生的错误思想,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作风,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成绩。

2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课中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有些教材内容具有鲜明的德育教育性,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环境努力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理论课教学中,体育教学也有鲜明的思想性。如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基本理论是教师有目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课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感情教育。例如接力跑、拔河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德教育的最好时机。在讲解时,把技术动作认真讲解、示范并提出要求,注重强调思想教育因素,克服紧张、畏惧和怕苦心理,运用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体力好,感觉上也不错,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用注意力转移法,使其把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呼吸节奏上来,这样既促进了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任务也使他们在努力完成任务时进一步磨练意志品质;通过球类、田径项目,体育游戏等教学,进行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维护集体荣誉、自觉遵守纪律、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教育;通过民族传统体育内容,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及培养民族自豪感的教育;通过舞蹈、韵律操教学,进行文明行为和陶冶美的情操教育,提高审美能力;通过体操教学中的互相帮助、保护,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通过布置场地、器材收拾,进行热爱劳动和为集体服务的教育等。

3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内容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具体的内容有:

3.1 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在队列、队形教学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他们的这种表现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会影响全局,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也可以通过体育活动,让他们意识到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如在游戏“捕鱼”中,一定要强调在捕“鱼”时,“网”一定不能破,否则捕到的“鱼”不算。“鱼”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跑动,跑出区域算被捕。让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既玩又练,还能逐渐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及集体主义精神。

3.2 竞争意识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欢乐,失败的痛苦,进步的喜悦,拼搏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如在接力跑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规定最后一组到达终点的同学做俯卧撑、立卧撑等,让这些同学认识到胜利和失败带来的两种不同的结果。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启发他们在下一次的竞争中战胜对手。又如在球类项目中,把他们分成几个组,轮流进行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尽最大力量战胜对手,保证本组能继续打比赛。

3.3 顽强品质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练习都要承受极大的肌肉疲劳,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肌肉活动的直接兴趣,并根据握力的测试证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忍受的练习,将获得相应的回报,使他们在练习中更加刻苦、认真。如做1分钟仰卧起坐时,告诉学生,当你做到30~35次时,肌肉感到酸痛,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否则你的成绩永远只能停止而不能进步,让他们在练习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又如中长中跑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清楚、明白阐述“极点”这一生理现象,在他们练习出现“极点”现象时,鼓励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去战胜“极点”现象,逐步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3.4 互助互爱教育

在教学中,提出一些体坛明星成长的问题,由学生回答,以培养他们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体育器械的管理中,每次值日的同学必须认真负责领交器材。上课时,不允许同学把排球当足球踢,应爱护公共财产,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游戏课“多人一致走”中对游戏规则严格执行,让他们在游戏中明白同学之间应互助、互爱。

篇(8)

总体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全程,着力培育行为习惯良好、品格健全、进取向上的未来合格公民。

分层目标:预备年级、初一年级: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教育;初二年级:道德认知(守法、诚信、勤俭、互助、感恩)教育;初三年级:意志毅力(战脆弱、抗挫折)教育高一年级:观念理想(先进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科学规划人生)培育;高二年级:公民人格(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培育;高三年级:信念气度(意志、情感、气度、理性)培育。

二、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规划

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归纳起来,可以归结为“一体”“两翼”。 “一体”即班级文化的基本体,由“三个面”、“五个点”构成。“两翼”即主题教育文化与主题实践文化。

(一)“一体”化班级文化建设

“一体”即班级文化的基本体,由“三个面”、“五个点”构成。“三个面”即由环境文化、交流文化、管理文化构成;“五个点”即班训、班标、班报、班网、班干。

1.环境文化建设面――班训、班标、班报。这三者构成班级生活学习的环境,决定成员的心境与眼界,影响师生的追求与发展。建设好这三个方面,可以拉动班级的美化,营造主流的文化,牵引心灵的优化,实现让“环境成为最好管理者”的文化效应。

2.交流文化建设面――班网。就交流、融通、影响而言,信息技术搭建起的家校联动、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的网络平台,有着现代文化的磁力和无可替代的优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形成一个和谐共进的场。现代信息技术是开放、便捷、沟通的现代文化的标志之一,交流就是学习,交流就是育人,网上有无限的教育潜能。

3.管理文化建设面――班干。传统的班级干部被赋予新时代内涵,即培养学生管理意识,增加管理经验、带动他人发展。这使得班干部不仅仅为老师的得力助手,更为其成长为领军人物奠定了基础。促使每一个同学做好自己而不忘带动他人。

(二)“两翼”式班级文化建设

“两翼”即主题教育文化与主题实践文化,重在“润”与“习”。

1.主题教育式文化建设――班会课程化教材。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是班会,因为班会是国家以课的名义规定的,每周一次,是全班成员凝神、聚心的好时机。然而,班会无主题,茫然随意,功能必然偏失。无主题,无系列,甚至无位置,被取代或放羊,这是当今班会教育薄弱,甚至形同虚设的突出表现,也是德育对于“育什么”的目标不十分精确的症结之一。要真正让班会成为学生成长和班级发展的心灵沃野,有必要将班会作为德育课程来科学规划、精心建设,实现班会常态性的主题式课程化教育。以班会课程化建设为抓手,创建有主题有系列、着力于和谐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常态化主题教育校本教材。以此为平台为契机,将道德认知、行为养成和公民素质等育德实践,落到实处细处实处。

2.主题实践式文化建设――班队系列化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隐藏了教育意图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校围绕主题式教育化目标,科学而灵动地建构常态化的主题教育实践系列,年年有方向,月月有目标,旬旬有活动,周周有抓手,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主题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育成长;也把学校领导员工一起推向常态化的身先士卒、为人师表的育人场中,与学生一同实践磨练,一起成长壮大。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环境文化以固定动作为主,相对稳固,适宜于目标育人;交流文化完全是动态生成,心灵构筑,适宜于情感育人;管理文化内涵制度策略等,常态多变,适宜于行为育人;是成长精神套餐与操行组合拳,适宜于综合育人。

三、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一)环境文化建设策略

1.“班训”建设。“班训”建设我们坚持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是让“班训”作为班级成员发展的核心理念、奋斗目标和行为守则,外显于班级的各个空间,内化于成员的各个心间,默化于各自的行为实践,逐渐成为习惯成为信念成为动力之源。第二步是培育“班训”的自创自励。通过班训的创作、展示、评选、书写、悬挂等系列实践活动,培育自我认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进取意识。第三步是促进“班训”与学习紧密结合;与班级发展结合;与日常育德结合;与生活结合,让班训真正成为班级成员成长的座右铭。三步走的抓手是常态化的日常的行为规范细节落实,动力是及时的考评奖惩,保障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信念、智慧和齐抓共管的机制。

2.“班报”建设。“班报”建设我们也同样坚持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是将班报办成一个学生锻炼成长的极好平台,传递班级建设理念,介绍成长经验,铸造班级精神的一个窗口。第二步是围绕成长教育主题,系统规划,逐点落实。比如一年一个大目标,一个学期一个方面,一月一个主题,三年下来就是丰富的精神营养套餐。第三步是倡导自荐认领、强弱搭配、小组合作、人人经历的循环发展模式。奖励优胜小组,激励齐心合力、做中提高的精神。让出的过程与评的过程,成为认知的过程,成为德育的过程,成为自我塑造的过程。

3.“班标”的建设。“班标”建设分三步走。第一步将班标嵌在教室门的左上方,与进进出出的师生视线平齐,让他们随时得到提醒,得到激励,收获动力。第二步发动全班同学根据本班实际,为自己的班级选择发展理念、设计发展目标、策划实施方略,以组为单位形成设计方案,提交电子稿。“班标”创设的过程就是认识提高的过程,是凝心聚力的过程,是思想撞击与才艺展示的过程,是育德的过程。第三步将“班标”与整个班级的发展紧密结合;与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充分发挥“班标”在整个班级成长中的镜子功能和引领推动作用。

(二)交流文化――“班网”的建设策略

网络是现代文化的载体,做就是学习,有益的做、好好地做就是育人。网络的虚拟与自由,是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自觉自律的严峻考验。现代社会离不开网络,正确用好网络,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是现代学校的教育职责。我们围绕自育互育这个中心,从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着手,重在三个基础规划建设。其一、温馨之家――班级个人、集体的理想、爱好、个性、才艺等的介绍,图文并茂;其二、拓展之窗――由主课老师分层精选的经典操练;其三、倾诉之吧――班主任精心打造的有共性、有个性的班级博客,同学可进、家长可进、任课老师可进。

建好用好“温馨之家”,引发对班级对同学对老师的关注,促进凝心聚力,建设温馨班级;建好用好“拓展之窗”,调动各方智慧和资源,有助于有余力的同学有更好的发展,确保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得到满意的发展;建好用好“倾诉之吧”,既便于学生真正敞开心扉,形成师生、家校互动的有效的育场,更促进班主任老师用心用智慧去培育学生,提高育德育人的自觉性和影响力。建好用好“班网”,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满足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度关注和多元需求,有利于办好社会满意的教育。

(三)管理文化――“班干”的建设策略

学校的一切“做”,都是为了育人,都可以育人。因而,学校教育的使命之一在于,改变过去班级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的单一观念和狭隘模式,积极创造条件和位置,让更多的人得到管理的锻炼与发展,以适应未来人才的多面需求。几年来,我们采用“流动性”、“大部式”策略,实现了流动性、大部式、多功能、职责权利一体化运行,加速班级干部队伍的成长。

“流动性”即是设置各个功能性管理岗位,面向全体同学,倡导自荐竞聘。自荐竞聘的过程,既是提前学习、思考与进步的过程,也是审视自己的实力,掂量自己的德行与责任,确认自身管理潜能的过程,当然更是每个人自信力、公信力和综合素质展示的过程。选拔确认之后,打破三年一贯制,看管理业绩,每学期全班确认一次,能者上,不称职者下,实行班干流动制。这样每个在岗的班干部,人人有压力,各个尽职责,齐心协力,既提高自己的才干,又壮大班级的发展。

“大部式”即是班干的建制由个别班委向示范群体的变革,设四级岗位。一级岗位:班长、副班长、团支书;二级岗位:学习部、宣传部、内务部、劳卫部、体育部、艺术部、信息部、纪检部、志愿者中心。每个部有三人组成,一个部长两个助手。部长的名声好听,比班委来,学生更愿意接受;三级岗位:小组长;四级岗位:课代表。以上各岗位不重复兼任,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有尽责锻炼的机会。有岗位,就有责任,有动力,有带动 。

我们按岗位分层设立管理范围,目标具体明确,适宜考评量化,培育班干在岗的管理意识和角色自律,以促进各司其职而互不扯皮,各显其能又各得其所。我们想方设法树立班干的权力形象,时时处处将班干推到管理一线,灵活机智地维护班干的管理决定,及时给足班干应得的适当奖励,努力使班干成为大家羡慕的角色,成为争当的对象。大家愿意去做班干,尽心尽力地做好带头人,示范群体壮大了,更有利于每一个个体成长壮大;班干强大了,教师才有可能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读书、研究、实验,教师提高了,才能提高学生。

(四)教育文化――“班会”校本教材建设策略

我们坚持以主题班会为交汇点,整合德育优质资源,建设主题教育校本教材,这首先涉及到的问题是主题取向。我们的策略是分层递进、有机衔接。初中以行为养成教育为中心,高中以理想信念培育为中心,道德认知与情感体验贯穿初高中的主题教育之中。大中取小,小中寓大,将宏大主题融入行为细节,让德育回归生活,落到常态,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其次的问题是内涵取向。我们的策略是让教材主题覆盖青少年教育的三个方面: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而做人当中又涵盖了公民教育、美德教育,突出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理想信念的四个教育重点;五品即着力培养学生“守法、诚信、勤俭、互助、感恩”这五种道德品质。力求给学生的精神成长配备综合营养套餐。尽可能做到呈现形式的精练生动、可读可信,功能影响的多面受益。学生可读,老师可读,家长可读,关注研究者可读;学做人(成人教育)可以汲取精神营养,学作文(成才教育)可以吸收思想和素材,解脱作文“无米之炊”的困境。

第三方面的问题是资源取向。我们的策略是整合现有各年段教材中德育资源,尤其是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科学、艺术等人文学科,充分发挥现有教材的多面功能,整合现实生活中(国际的、国内的,市内的、校内的)的新鲜活水,确保德育贴近现实,与时俱进。

(五)实践文化――班队活动建设策略

我们班队活动始终遵循三个原则。教育性原则即是要寓教于做,做中认知,做中体悟,做中默化;活动是为了受教育,受积极高雅的教育,活动宁缺勿滥;主题性原则即是一次有效活动选准一个小入口,即主题,确保这个小主题的教育内涵,能够具体、深入、通透到认知与践行中,产生好的影响。主题确立不好,内容与过程也不可能落实;开放性原则即是指主体的开放,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创意的开放,尽显学生的心智;心情的开放,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在活动中放飞融合;多元性原则即是一次活动一个主题,不同时段、不同情境下的活动主题多元互补,有机组合成精神营养套餐。主题教育活动常变常新,教育才能魅力永存。

我们班队活动逐步形成系列。围绕学生的全员发展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这个中心,以学生各个年段的认知规律与成长需求为经,以德育资源和德育契机为纬,交织成六个系列的主题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网络,即主题班会活动系列; 主题仪式活动系列; 主题历练活动系列; 主题观览活动系列;主题社区活动系列;主题周月活动系列。

我们在班队活动的实施上,逐步探索出有效的实施策略。如:“固定动作与临选动作的灵活互补”。“固定动作”是指按主题教育教材预先设定的青少身心发展必须的思想道德主题运行,如文明教育、尊师教育、集体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健康教育、爱国教育、公民教育等,每个年级、每个学年常规进行,只是变换形式,反复强化,以求内化于心,成为学生自觉自律的意识行为。比如同是“文明”的主题教育,预备年级是规范伴我行,初一年级是牵手你我行,初二年级是安全伴我行,高一年级是经典伴我行,高二年级是责任伴我行。“自由动作”是指随重大的时事、重要的节气和身边发生灵活契入教育主题,确保主题教育紧密贴近现实有温馨感,贴近传统有文化浸染,充满生机活力。比如,围绕上海世博会,我们开展了迎接世博、走进世博、传承世博三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再如,2009年下学期,预备年级两个男生爬到学校对面文广中心楼顶上玩耍。学校发现后,当即改变班会教育主题,全校进行安全教育活动。再如,“多面对照,进出结合”。比如,主题班会活动分两个板块,一是正面的以“心灵鸡汤”专题做针对性的思想补养,二是联系实际,尤其是班级实际,做反省对照。 引用典型古今中外结合,讲述道理正反剖析结合,进与贴近现实,贴近班级,贴近个人,力求实效。我们的班队活动的考评主要是在。主题班会的考评标准方面进行了改革见下表。

主题实践活动评价,我们设定了三种状态的评价。

篇(9)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4.017

前言

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是学校教学科目中必修的一门基础学科。体育学科组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策划、创设、组织、实施的专门学科,担负着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重任,同时又承担着学校德育、校风建设的职责,是集体育教学、教研、学校体育竞赛组织、课外活动开展于一体的学校基础性学科组。可以说体育学科是学校的一个窗口学科。作为体育学科组长应该清醒认识其所担当的角色责任,以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参谋、策划、组织、实施者的角色定位展开工作,努力打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以及建设学科组。体育学科组长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有着责无旁贷又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体育学科组长应提高自己的角色担当意识。

1准确把握学科定位与工作特点

体育学科组长的工作开展,首先要明晰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定位和准确把握体育学科组的工作特点。只有准确把握这两点才能更好履行岗位责任和角色的担当。

1.1明晰学科定位

首先明确的是,体育学科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策划、创设、组织、实施的专门学科。它担负着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重任。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直接反映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而学生体质健康全在于体育教学中所施予的体育态度、体育参与积极性、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的实效与否和体育教学过程所施予的锻炼效果的有效与否。

其次体育学科是承担学校德育、校风建设的职责。是集体育教学、教研、学校体育竞赛组织、课外活动开展于一体的学校基础性学科。体育学科是学校的一个窗口学科。它既是国家教育、体育工作开展相关文件的具体执行者,也是对体育教育发展的反馈者。体育学科组工作状态的好坏,小则影响一个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影响学生健康发展,大则影响学校德育的质量,乃至影响未来人才质量。

为此,作为体育学科组长在带领学科组实施《课程》中,应准确把握《课程》的目标、要求、内容和方法;正确处理好国家课程要求与学校实际的关系;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可操作选择与自由放任的关系;学生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以求实的态度,创新与改革的精神,努力实现课程目标,实现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学科功能。

1.2准确把握体育学科组工作的特点

体育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开放性、广泛性、工作质量评价的不确定性等特点。

首先它的教学课堂是开放,所有承担的工作都是公开的,又可以这样说每一堂课都是公开课,每项工作都会接受全体师生的评价;其次,每项工作都是涉及和面对众多教育对象;第三教育教学质量的生成是实实在在的动态生成;第四,学科教师的工作是独立完成的。如:课堂教学、课余训练等,但更多的是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的。如:课间操、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竞赛等;第五,它的工作质量评价具有不确定性。比如:学生健康促进,因为是一项多元性的工作,不可以一蹴而就,又要看过程锻炼,可量化指标(除中考体育和体质健康达标外),其健康促进的程度仍没有比较具体的指标参照,又如:其中德育的作用更没有具体标准可循,它的质量生成评价仍存在着不甚明确的特点。

2体育科组长的角色定位与担当

体育科组长“亦官非官”。科组长的工作更多是责任而不是荣誉,体现的是最能吃苦耐劳,从某种意义说是“既要带好头,又要当好兵”的角色。

由体育学科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决定了体育学科组长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参谋和执行者,学校体育工作策划、组织、实施者。又是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既是学校德育和校风建设的负责人之一,又是学科组教师专业发展的引导者。既是校内外体育工作、学科组成员之间关系建立的协调者,又是体育学科组与学校各年级工作,科组小集体与学校大集体的关系调节者。既是学校领导与科组成员联系的枢纽,又起着校内外各项教育教学信息传递的作用。既是学科组教学研究的先行者、引领者、组织者和带动者,又是有效教学研究的带头人和教学反思的促进者。

2.1善于营造科组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氛围

笔者认为科组长应首先做到和倡导科组成员做到,善于营造科组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氛围。第一,要有容人之量。科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各有爱好特长、特质,科组长必须要有容人之量。第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同事。对待年轻教师、对还未认识自己职业岗位责任的老师,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要用引领的态度对待。第三,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同事。就是要发现长处、发现特色、发现优点、做到知人、善用、发挥成员中的个人特长。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人心,集合力量,做好工作。第四,发扬民主尊重集体意志。学校体育工作大多都需要集体的力量去完成,所以在工作的计划和组织实施中一定要多听意见,发挥集体智慧,只有大家都形成共识才能使科组工作开展更顺利,学科中的重大工作完成才有保障,工作更有成效。

2.2工作走在前面,引领团队同行

要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不仅自己必须在前面走,而且还得吸引到有人愿意跟随身后。要做到这点,要明白得人之前必先得其心的道理;与人友善是得其心的关键,当你要别人伸手支持之前得先感动他们的心。与人亲善的秘诀在于认识到,团队中人人平等,视人人都有才,如果想要人跟随你,就不可低估与人建立良好关系所产生的力量。带领自己用头脑就足够了,带领他人要用心才行。所以我们在工作走在前面之余,更应是让全体科组成员跟随其后。要努力当好平等中的“首席”角色。

2.3要提炼自己的洞察力

课程改革、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我们要以校本为基础,这就需要科组长要有创造意识,更需要有洞察力,判断力;要看得比别人仔细,比别人远,而且比别人早一步先看到。视野要宽一点,具有一种能够退到远处来纵观全局的能力。也就是说其要关注的不止是自己的课堂或是自己所带的运动队,而是关注科组成员的工作。看课要看到学生学会了多少;听课要听出别人的长处和不足;评课要评出今后教学的方向并及时做出诊断。

2.4要善于学习和带领科组的教师们学习

学习包括了:教育法规、教学理论、新的教学观念的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的学习。还应不单带领老师们熟习运动技术的学习,更应组织学习《学与教心理学》与《学习、教学、评估分类学》等相关的教材。引领科组老师开展以校本为基础的课题研究和参与各级课题研究,以研究促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研究,从而提高体育教育教学的实效。

2.5 抓住工作重点,做好重点工作

体育学科最常规、最为重点的工作首要的是体育教学。教学工作的重点:一是教与学的常规的建立与执行,使常规变为常态是重点。二是教学效果,这里面反映的是常规习惯的基础上的、更多是反映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智慧、教学艺术。三是教学科研,研究是更好促进常规、习惯、养成的基础,是促进教学态度、教学智慧、教学艺术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最后是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它的开展是前三者的延伸和教学成果的呈现。

2.6注意教学资料的整理和积累

资料包括:学校工作计划、科组工作计划与总结、学年、学期工作计划、模块单元计划、公开课设计和教案、教学科研课题的记录、科组会议记录、教师论文、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体能达标的统计、运动队训练参赛成绩、秩序册等等。

3加强学科组建设学科组长责无旁贷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的当下,由于课程标准强调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的课程管理,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和可选择性的教学方向和要求,有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的不统一规定的特点(各学习水平层次评价的具体要求、学业评价标准、教学质量评价等未有统一规定和参照标准),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建立以校本研究为基础的教学研究制度。 由此,体育学科组的建设显得尤其重要。笔者认为,科组建设应以科组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包括科组工作精神、学科组各项制度以及科组成员的行为文化建设。

3.1学科组的精神

在营造学科组的精神时应与自己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揉合,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目标追求、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集体氛围。笔者认为科组精神文化建设体现学科在学校中的地位,有为才能有位,教师一样、学科组也一样。

3.2制度建设

包括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学科教学研究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授课、教学计划、集体备课、考核评价、学分认定、器材与场地、教学资料的管理等。课堂管理制度包括:课堂教学常规含教师、学生管理、特殊体质学生管理等以及课外训练与竞赛制度等等。

学科组制度主要体现在教师岗位职责、任务、教学与科研上。以管理为主要功能的制度应该参照学校的制度执行,用《体育教师岗位职责》规范和引导科组成员明确己责,履行己任,合作团结做好本职工作。

3.3科组成员行为文化建设

是由学科组成员约定俗成的行为构成。包括了教师教学行为、言行举止、人际交往、集体活动参与中的表现。可以这么说当制度由文本制度变为学科组教师的自觉行为时,其行为文化就是最好的体现,也是科组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了。

结束语

体育学科组长对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又责无旁贷的作用。体育科组长应提高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当好这一角色不容易,当好了这一角色不简单。我们应明确肩负的责任,潜心教学,专注管理。协调团队,凝聚合力当一个用心的教育者和有智慧的学科组长。

参考文献:

[1] 邹立波.结合实践活动科组建设的目标、建制与职能[J].小学德育,2010,24:8—39.

[2] 梁国斌.中学教研组的建设与评价[J].基础教育参考,2012,17:47—49.

[3] 江土增.强化科组建设,规范教学管理[J].学周刊,2011,10:4.

[4] 曾 伟.浅谈学校体育教研组的建设[J].体育师友,2011,6:21—22.

上一篇: 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 下一篇: 高中数学课件大全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