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16:22: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近期发展规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贵州,资产超越10亿元的企业过百家之多,并且凭借独特的经营方式和行业差异,在占领市场和资本运营上追求着利润的最大化。然而,贵州燃气在发展与壮大的同时却秉承着一种责任和嘱托。
于是,当记者回复到20年前的春天,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同志对贵州燃气(原为贵阳煤气工程)的批示:“煤气工程要下决心把它搞上去。省市都要集中点财力支持该工程,同时要大胆引进外资和省外资金,切勿错失良机。”
贵州燃气,这是一个骄傲的名字――20年来,不断创新、不断壮大,以一种现代企业公民的不懈追求和探索,率先贯彻和实践了科学发展思想。
贵州燃气,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从煤气到天然气的运营,造就了一个享誉行业的“生态圈”,对涉及城市的拉动、对经济的影响、对社会的贡献是多层面的,远远无法用数字评估,远远超出了燃气发展的境界。
公共环境中的“燃气论”
20年磨剑,贵州燃气缔造了中国城市燃气发展史上的奇迹。每一个熟知贵州燃气的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感受到源自心底的深深震撼!
高山仰止,贵州燃气科学发展模式是普通意义上的燃气行业难以比拟的,其对城市基础建设上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城市燃料的范畴,而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城市燃气运营史上的惊世之作,巅峰之作!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日渐成为全球人类最主要的居住环境,由此而产生的城市人居环境问题也愈发突出并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遍关注。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代乃至将来的燃料发展路径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理念。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城市燃料问题再也无法简单地用“煤炭”和“煤气”加以解决,它已成为一个将自然环境、技术科学和经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可否认,贵州的能源资源绝对丰富。贵州省煤炭资源总量为2400多亿吨,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五,江南之首:贵州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1683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有水火互济的电力生产比较优势。另外,贵州有埋藏深度小于2000米的煤层气资源31511亿立方米,储量仅次于山西。居全国第二位。然而:这样的资源优势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据贵州省统计局最近完成的一项全省能源消费市场调查分析显示,贵州能源消费主要依赖煤炭,存在着能源使用效率低、工业耗能比重大和煤炭消费比重大(其终端消费中煤炭在能源构成中的比例一直在60%左右)三大问题。
当贵州燃气产业发展进入新世纪的时候,贵阳、六盘水等两个城市的燃料以管道煤气为主,兼容着石油液化气。然而,世界燃气市场已经发生变革,煤气已经逐步淡出市场,天然气成为主流。同时,贵州的煤气生产总量也达到了峰值,特别是贵阳市,33万居民用户和1000多工业用户,让贵阳的城市扩容和发展面临“瓶颈”。更为可怕的是简单粗放的开发对煤炭资源所造成的浪费,以及煤气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已经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
按照省的规划预测,未来10年,贵阳城市扩容为400万人口体量,遵义、安顺、六盘水分别为200万人口体量。怎么扩容?怎么解决基础性的燃料供应?基于这样的现实与挑战。贵州燃气高层毅然决定:确保现有气源质量和用户的前提下,积极引进天然气。
从贵州燃气集团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截至8月底,为了确保贵阳市内煤气的气量输配能力,该集团公司总投资1.7亿元新建了小河输配站两个10万立方米储气柜,在清镇输配站新增4台压缩机。铺了32公里DJ500管道,供气能力增大到180~200万立方/天,可以暂时基本满足现有用户的燃料需要,待2009年天然气进入贵州后,贵州的“气荒”将会彻底得到缓解。
再说贵州燃料选择,不少部门和人士总是希望发展一种比煤气好却又比天然气差的能源――二甲醚。其性能接近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比液化石油气有很多优点:首先,在同等温度条件下,其饱和蒸汽压低于液化石油气(LPG),故贮存、运输比液化气安全;其次,由于二甲醚本身含有氧,虽然其热值比液化石油气低,但燃烧过程中所需理论空气远低于液化石油气,所以它的预混热值及理论燃烧温度高于液化石油气。更为让人感觉“可行”的是二甲醚可以用煤炭合成。于是,贵州究竟发展“天然气”还是“二甲醚”又成为“论争”的焦点,使得贵州燃气产业发展的脚步放慢了,让贵州成为我国没有使用天然气的三个省份之一。
摒弃“论争”,,走自己的路,是贵州燃气产业和谐发展的探索之旅。当国内权威专家纷纷对二甲醚工艺提出再“实验”、“不宜大规模管道供应”的建议时,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已大规模进行“煤气转换”(煤气转换天然气)工程,并且还在贵阳召开了经验交流会。
于是,贵州燃气的转型之路又成为其他城市的“奠基石”。
“天然气入黔”:实现跨越的“巅峰之作”
今天,当我们在极力构建和谐贵州的同时,不得不充分思考着未来贵州的发展图景。
从“天然气入黔”的规划到实施,一定程度上体现贵州在基础能源战略上的深谋远虑。众所周知,当前我省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能源与环境方面的挑战,同时,在应对能源与环境挑战方面正在进行的大胆探索和实践具有改变基础能源格局的潜力。
“天然气入黔”,首先是挑战了资源环境的整合与固有的煤、电市场,其次是贵州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再次是产业间的调整与时代进步的需求。
可是,仅仅从贵阳市煤气用户的逐年需求量递增,33万户用气量的“峰值”怎么超越?1000多工业用户的产业链怎么扩大?一系列城市发展与经济社会和谐的问题摆在各级党政的议程。许多专家学者已经明确指出,受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大的是发展中国家。极端气候事件,水灾和干旱都会给我省这样还以农业为主的区域造成巨大的损失。乌江上游的可乐河曾出现断流,珠江上游的生态严重危机,赤水河的保护面临挑战。
看看贵州的能源开发,一系列的水电站建设给周边的区域环境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一排排气势辉煌的火电厂将给贵州的环境什么样的“颜色”?一座座现代化的煤井挖出了贵州多少“富裕”?规避暂时的利税,明天的贵州还能支撑多长的“辉煌”?于是,省委决策层提出的“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前瞻理念,足以袒露贵州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上的创举。
对此,“天然气入黔”的规划和稳步推进战略。已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企业关注的事宜,而是关涉贵州全省推进“环境立省”战略的“重笔”。从助推“天然气入黔”的贵州燃气集团来看整个贵州的和谐发展,贵州将在2020年实现GDP比2000年翻两番,增长率是每年7%左右。这一目标的实现,从经济学的角度,持续的经济增长需要三个必要条件: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在资本投入方面。贵州已有一定的储蓄率,银行系统有非常充足和便宜的资金来支撑经济的持续发展。从劳动力投入的角度看,贵州现在有上千万劳动力。问题出在自然资源方面,特别是能源资源,尤其是基础能源资源,是贵州经济发展的软肋。
摸清产业家底;清产核资
中国石油大学的校办企业是从传统的实习工厂发展而来,在2006年学校开展清产核资之前。大多数企业从未进行过资产清查和资产评估工作,许多企业存在存货毁损、过时,但一直挂账的现象;有些企业存在注册资本金不实等现象,如机械厂,企业注册资本金1260万元。但实际上相当大的一部分为学校房屋,而且未办理过户手续,给学校带来巨大潜在的风险。
2006年,学校对机械厂等1 1家全资企业进行了清产核资,依法核减资产净损失600多万元,其中流动资产占500多万元;从企业剥离学校房屋等非经营性资产346.79万元;对注册资本金不实的企业,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意见。如学校建筑安装公司。注册资本金为708万元,实际出资额为108万元,在2005年,曾经因注册资本金不实。被工商局处罚。在这次校办企业规范化建设中,学校决定注销此企业;依法处理因存货损失而带来的税收问题。通过清产核资,彻底摸清了企业的家底,解决了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夯实了企业资产,降低了学校潜在风险。也为制定学校校办企业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提供了依据。
整合学校产业资源 优化资源配置
到2005年底截止。学校所投资的企业有48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5家,集体所有制企业7家。涉及的领域有石油加工、精细化工、出版印刷、工程设计、机电装备、汽车销售、维修、商贸等。而且存在着同一领域内多个企业共举学校大旗,在市场上互相竞争的现象。
在本次规范化建设工作中,学校根据校办产业实际情况,按照教育部“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要求,提出了“分类分步实施、先易后难、一厂一策,不搞一刀切;以人为本,妥善处理职工安置问题;立足科技、整合全校资源,打造五个平台”的工作思路。对经济效益低、缺乏规模、经营风险大的企业坚决予以注销,对经营业务相同和联系紧密的企业,积极引导企业进行合并。这次规范化建设工作。学校注销18家企业,合并10家企业,取消冠用“石油大学”校名企业22家,整合后学校所投资企业(含全资公司再投资企业)24家,形成了石油加工、化工、机电装备、文化和汽车销售维修等五大平台,重点培育了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石大胜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中石大石仪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石大恒业科贸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和山东中石大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等六个龙头企业,优化了学校资源配置,造就了学校五大特色产业发展平台。
构建新型校办产业管理体制
学校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以前,学校对校办产业的管理,总是把校办企业纳入行政隶属管辖关系的大框架中。习惯于用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进行运作;在日常管理中,严重存在着“五龙治水”现象。即学校人事、组织、财务、资产、审计和产业等职能部处分别对学校企业独立行使管理权,学校产业管理部门作为学校产业管理的专业部门仅仅发挥对学校产业的协调、服务职能;学校企业的所有大事。全部上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策。
推进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以后,学校按照教育部2号文件的要求,依法组建了学校国有独资的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青岛中石大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控股公司),将学校的国有经营性资产(含股权)无偿划转到控股公司。由控股公司惟一代表学校行驶出资人职权。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其负责人进入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共同行使对校办企业的监督管理,建立起“管人、管事、管资产”的新型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新型校办产业管理体制建立后,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依法行驶对校办企业的监督管理;学校企业的一般事情由控股公司研究决定,重大事情由控股公司报请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
理顺校办企业人事管理体制
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以前,校办企业里科级以上的干部,全部由学校党委常委会任命;人事和劳资问题由学校人事处进行管理。
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以后,控股公司与组织部通过调研和协商,根据“党管干部原则”和《公司法》的要求,制定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企业国有股权代表及高级管理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实行党委组织部门推荐与依法委派(或推荐任免)相结合的原则。提名推荐任免副处级以上的干部。由控股公司提出建议人选,报学校党委组织部根据有关规定实施,经学校党委常委会审批同意后,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相关程序;科级以下人员由企业自行考核和聘任。并报学校组织部备案。根据以上文件精神,2D07年控股公司根据产业实际情况,对产业内部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换,这在过去是难以行得通的。
人事管理方面。赋予了企业用工权,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自主招聘员工,并依法与招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等。学校还出台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关于青岛中石大控股有限公司投资企业学校事业编制人员管理办法》,对控股投资企业中事业编制人员的流动、日常管理等行为进行了规范。
改革了校办企业考核方法
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以前,往往是年初由学校产业部门提出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草案,经学校产业管理委员会研究通过后,以学校文件形式予以下发;到了年终,由产业部门组织学校财务部门、审计部门,根据年初下达的指标,对企业进行经济指标考核;企业第一责任人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考核。
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以后,控股公司根据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财务预算的规定,制定了控股公司所投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规定,要求企业于每年的年底,上报下一年的财务预算。在年度经营中,根据财政部要求企业编制的《财务快报》,适时对所投资企业进行监督,对偏离企业预算的情况,及时要求企业分析原因,并重新修订了企业第一责任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按照企业投资级次,依法对相关人员进行综合考核。
理清了企业投资关系
在学校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之前,为了享受国家给予的校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有些企业投资兴办的企业在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时,都将其主办单位登记为学校。本次规范化建设工作中。学校对企业帐务进行了调整,理清了企业投资级次,规范了企业管理。如学校汽车修理厂,本是学校劳动服务公司投资的全资企业,工商登记为学校投资企业。在劳动服务公司账上反映为借款关系。此次企业改制,将其改制为劳动服务公司一人独资企业。
3D打印作为其中一个被的十大策略性技术与趋势之一,备受关注。它是一种透过加法制造方式,运用设备将数字模型生成实物的技术。其中市场明显可以被区分为三个类型:生物打印、个人3D打印以及企业级3D打印。3D打印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够提供定制化或无法大量生产的小量对象。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目前,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作为一种神秘而又强大的IT技术,3D打印在中国同样也拥有很多机会,从产品设计、3D打印机制造、打印材料、生物打印,到提供专业3D打印服务都将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比较通行的一种方法是,无论公司战略目标怎么变,CIO都是基于企业IT环境的实际状况,设计出相应的IT策略。与之相反的另一种方法是,IT规划以直接帮助公司实现商业目标作为首要的策略选择。
很多CIO认为,如果信息化不能直接帮助公司实现更多的市场份额、更高的营业收入和更丰厚的利润等战略目标,这样的IT策略无足轻重,难以获得CEO重视。美国烘焙咖啡提供商Green Mountain公司CIO普雷沃就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
9年前,普雷沃效力的公司不过是年收入还不到3千万美元的小公司,但他也制订了庞大、昂贵的IT规划以适应公司预测的业务增势。不过,和Green Mountain公司同属中小型企业的美国全科生物科技公司,其CIO阿瑟(Arthur)就没有直接把企业发展策略作为IT规划的目标,而仅是力图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IT问题。
从IT现状出发
作为全科生物科技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全球主管,阿瑟认为,IT策略并不以商业策略为基准,两者是互补关系。他每年用于高新技术的经费高达100多万美元,其初衷往往并不是为了增加公司盈利,但最终实现了增加盈利。
整合四分五裂的IT系统
全科公司生产的天然饲料添加剂可谓首屈一指。天然及合成动物保健品市场,厂商虽不算很多,却强手如林,包括美国辉瑞制药、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和拜尔生物科技等,全科公司仅在该市场位居第18位。
面对这些资金雄厚、巨无霸级别的公司,全科公司(2004年公司营业收入2.12亿美元)必须做到灵活机敏。这就意味着,销售人员必须每个月打数十个电话,与顾客进行沟通。如果某个国家长期遭遇干旱,导致当地动物体内缺乏某些矿物质,那么全科公司必须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向市场投放该种产品。
以前,开展这些工作总是受阻于公司僵化的技术策略。全科公司的分支遍布全球85个国家,其中14个国家设有工厂,每个分公司的IT规划各不相同――从电子邮件到财务,再到自动化。然而,对于一个“放眼全球,立足本地”的公司而言,一盘散沙的局面只能让这种经营理念成为一句空话。对于这种问题,全科的总裁说,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否则代价太大了。技术本该是联接公司各个部分的纽带,而不是造成一种四分五裂的局面。
面对总裁的要求,阿瑟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快速整合。在一次审核中,他意外发现公司竟然有多达30个独立的财务系统,5个不同的硬件平台。于是他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2年前,他给公司总部安装了ERP系统,逐步将83个分公司连接到互联网上。整个项目历时不到1年半。
从那以后,每新设一个分支,阿瑟都会在短短两周内将其接入网络。起初实现了财务管理应用,接着又安装了新的应用程序,包括CRM、商务分析和仓库管理等。
IT规划不为商业策略所动
整个项目让全科公司回报颇丰,尽管他们的IT策略始终没有以商业策略为基准。实施信息化的初衷并不是为了直接帮助公司实现战略目标――2011年全球销售收入,将增至10亿美元,而是为了完成一个更大的使命。阿瑟最初的目的是要重新部署公司的技术基础设施,让企业灵活运转、扭转反应迟钝的局面,而不是为了迎合公司所关注的销售、收益、成本缩减、拓展市场或者开发新产品。换句话说,无论公司战略目标怎么变,他的IT策略不为所动。
打破技术枷锁给公司带来了立竿见影的好处,而这个IT决策的正确性也得到了证实。最为显著的收获就是成本得以下降,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以往出季度报告的时候,需要数十名员工在自己所在分公司输入数据,然后传送给总部进行汇总,前后历时45天。而现在,财务数据一经放入网络,就会自动更新,并被存入中央数据库,这只需要15天。
在全科公司的案例中,有了整合的系统,阿瑟就能用一只25人的精锐IT队伍,为全球1700名用户提供支持――他曾经认为这么少的人不可能应付一个年增长率高达20%的公司。而且整合之后,全科公司原有的软件合同缩减了一半,让工作人员学会使用当前系统,这样他们就不必购买新的许可。工作人员从数据管理责任中解放出来,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做销售,这才是公司的生命线。
虽然阿瑟的初衷并不是有意识地向商业目标看齐,但是信息化改进带来的好处已经开始反映在公司战略目标中,而且在今后的几年中,还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此看来,全科公司的做法也许不是背道而驰,而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向商业策略看齐
在上一个案例中,阿瑟可以不管公司的战略目标,设计自己的IT策略。Green Mountain公司CIO吉姆・普雷沃(Jim Prevo)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普雷沃说,公司CEO罗伯特・斯蒂勒(Rober Stiller)总是指望他的IT团队能对公司的业务流程做些改进,增加公司的业务量,从而提高公司的收入和利润。
“当然,这些年来的持续挑战要求我们是IT技术的好客户。”普雷沃说,“但我们还是希望商业驱动的IT方案能够超前于企业所需。”
长远的IT规划
如果一家小公司怀揣宏图大志,那么前期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9年前,当Green Mountain还只是年收入3400万美元的咖啡经销商时,公司就已经着手为未来制定一项庞大的IT规划了,并积极地向商业策略看齐。
2004年,他们的销售收入高达1.37亿美元,5年的时间里增长了2倍还多,是9年前的4倍。那么Green Mountain是如何确保IT系统足以支持业务的增长呢?普雷沃说,这得益于9年前他做的一个重要决定。决定要解决的问题是:分阶段投资,还是一次性投资?
当时普雷沃认为应该从长计议,其理由是等到销售收入达到2.5亿美元时,再重新做系统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尤其是客户关系网越来越庞大复杂。于是他们找到了仁科公司(已被甲骨文公司收购),决定忍一时之痛, 造就更长远的发展。这个决定意味着他们需要有长达2年的持续投资。
但是,回过头来看普雷沃当初的决定真是明智之举。现在,Green Mountain能够游刃有余地运营非常复杂的业务流程,更重要的是,公司有了灵活性,有余力接受新的挑战,而同时又不会影响原有的业务增长轨迹。普雷沃说,这个决定帮他们实现了IT系统能够和Green Mountain的业务同步成长。
与销售共成长
Green Mountain负责CRM的主管说,假设在某段时间内业务量增长4倍,那就是说需要处理的所有数据都要增加4倍,这个工作量简直是太可怕了。所以,我们意识到需要对业务流程做一些巨大的调整。
如何调整?这是一个分阶段完成的任务。首先,你必须赢得C级别股东的支持――投资收益率的分析必须清晰易懂,说明事件和结果,以便他们了解。事件就是IT项目,结果是收入增加或降低成本。
评估阶段之后,公司决定从仁科购买CRM套件,公司希望借此将销售人员从其他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集中精力做销售――业务不断增长的关键。与此同时,公司希望利用软件更有效地管理那些销售人员。
(讯)工信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全文《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5.0》:《白皮书》指出,虚拟现实正处二产业启动的前夕,即将进入持续高速发展的窗口期。未来的卉年到一年内,虚拟现实消费市场将迅速启动,技术体系和产业格局也将初步形成,我国虚拟现实产业若不尽快布局,将再次陷入落后和追赶国外的局面。为此,《白皮书》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是提前谋划布局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制定产业发展路线图,建立和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其次是推进产业化和行业应用,通过财政与项支持虚拟现实技术产业化,支持虚拟现实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加强重点领域应用示范;最后是加强文化和品牌建设。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为15.4亿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56.6亿元,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50亿元。
Gartner预计2016年中国IT支出逆势增长,规模达2.3万亿元:公司最近的《Gartner全球IT支出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IT支出总金额将为3.49万亿美元,较2015年的3.5万亿美元下滑0.5%;而中国IT支出将在2016年达到2.3万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增加3.75%,逆势上扬。
中信计算机IT服务子版块和Wind去IOE概念板块涨幅领跑大盘:以2016年3月31日作为基期,中信计算机IT服务子版块和Wind去IOE概念板块涨幅领跑大盘,涨幅分别为7.02%和5.90%,遥遥领先沪深300、中小企业版和创业板指数涨幅。
重点公司点评:1、银信科技,主营业务行业覆盖范围不断拓展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安全垫:2015年公司成功进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市场,获得了中国移动及其旗下咪咕娱乐公司约3000万元的订单,随着中国移动在ICT领域业务发展的不断深入,我们讣为也会在2016年给公司主营业务增长带来新动力;数于科技为公司在大数据和于计算领域打开新的业务增长点:公司早已经致力二于计算和大数据的相关技术研发,并在公司主营业务领域实践了基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智能化IT运维业务;2、浪潮信息,K1高端服务器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2015年第1季度,浪潮天梭K1在25万美元以上Unix市场段的份额提升至14%;SmartRack于联网行业独领-据赛迪数据显示,浪潮Smart Rack4.0整机柜服务器在2014年初已在百度、阿里巴巴实现批量供货,整体市场占有率超70%,成为在整机柜服务器市场中占有率最大的企业;存储市场后来者居上-2014年浪潮存储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同比增长70%。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以及行业发展不及预期;证券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来源:华金证券 文/谭志勇 编选:)
按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应依据城市、镇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但如何依据、如何衔接依然是目前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非常棘手的问题。
我国当前的空间规划体系突出地存在着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的弊端,在同一个城市空间上,往往多个政府部门都有规划引导和控制要求,但由于彼此之间缺乏协调甚至相互冲突,导致了开发管理上的混乱和建设成本的增加。
随着国家发改委尝试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作为专项规划纳入发展规划体系的努力的失败,说明在我国当前行政体制下,要真正实现一个规划“一统天下”并不现实,而且目前这种“分割”的规划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还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但对具体城市而言,一个城市只有一个空间,一个空间应该统一规划,这是统筹指导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探索“三规合一”城乡总体规划的意义所在。
1“三规”的内涵
1.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要,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和指导全国或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工作。
1.2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是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
1.3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近期安排,按照优化功能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确定城市近期建设的用地空间布局,使城市的开发建设更加科学合理。使城市建设在法定规划的指导下依法开发建设,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
2“三规”的差异
虽然“三规”衔接已经具备了法理基础,但是由于“三规”的部门规划属性没有改变,因此“三规”彻底合一还不具备条件,土地规划重在土地约束,刚性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在投资控制,弱于空间落实;城市建设规划长于空间引导而短于投资控制和土地约束。理想状态下,“三规”合一是在突破了部门事务权责范围的条件下,合理分配投资,保障重点项目,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另外,“三规”在内容上存在如下一些差异:
(1)规划的目标和重点内容不完全一致。
(2)规划期限不一致。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都是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期限是5年。
(3)规划实施的途径和手段不一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要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安排来实现;城乡规划通过对建设项目的空间安排来实施,缺乏主动实施的手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耕地保护为主要约束条件,通过自上而下、刚性地分配土地利用指标来影响城乡空间。
(4)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规划重点存在差别。
3“三规合一”的内涵
“三规合一”是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中涉及到的相同内容统一起来,并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规划平台上,各规划的其他内容按相关专业要求各自补充完成。“三规合一”并非指只有一个规划,而是指只有一个城市空间,在规划安排上互相统一,同时加强规划编制体系、规划标准体系、规划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强化规划的实施和管理,使规划真正成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和龙头。
4乌鲁木齐市近期建设规划如何体现“三规合一”
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已制定,“十二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也初步完成,为“三规”衔接的工作模式和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在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土地利用“十二五”规划同步编制、内容相互衔接作为规划工作的衔接重点。
4.1优先保障对城市的功能和形态完善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重点新区开发
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是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均离不开土地,土地的利用方式是城市综合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是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的关键环节。乌鲁木齐的近期建设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分析城市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与机遇、自身发展的趋势与制约因素,从产业布局、城市空间拓展与重构、推进城市化、生态保护、区域合作等方面深入研究,从而确定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明确近五年的发展建设目标,并指导具体的用地布局。
4.2 优先保障公共设施、改善民生项目
在乌鲁木齐的近期建设规划中,为了更好的落实近期的建设项目,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政府投资项目和社会备案项目中涉及建设用地的内容按照建设时序、设施类别梳理,将其中规模较大和涉及重大生命线工程的项目按照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工业、仓储和物流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市政工程规划等进行分类,合理确定近期建设的重要对外交通设施、道路广场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园绿地等项目的选址、规模和投资估算及实施时序。逐项落实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重大项目的用地安排,制定年度行动计划,优先保障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的建设。
4.3 确保“三规”的规划区域、实施时序一致
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十二五”规划与城市发展趋势与制约等因素,确定乌鲁木齐城市建设空间向“多中心、组团式”发展。城市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土地。近期建设规划应根据“十二五”土地供应年度计划,遵循优化用地结构与城市布局的原则,制订城市近期建设的用地规模总量,并明确新增建设用地和利用存量土地的数量。
5结语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暂行办法》中对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方法均未做具体的要求,这也为各个城市如何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间的协调和统一提供了积极探索和发挥空间,可以在编制过程中依据各地发展情况的差异,做出符合地方特点、适应当地发展规律、实施操作性强的规划。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M].新1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王蒙徽,胡显文,孙翔.对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内容与方法的探讨[J].城市规划,2002(12):72-76.
另外,注意引导成员,当工作有时不能达到规划需要时,也应该努力工作,即工作永远比个人规划优先;而不应该以个人规划去否定当前工作的必要性。
个人发展规划包括的内容:
a) 近期的职业目标:近期希望达到一个什么样子的职业状况,如职位、工作内容描述、行业定位等,尽可能的明确,越清晰越好,可评估性要强。
b) 期望发展的方向: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近期期望向那些方面发展。
c) 从那些方面有待提高:为达到“近期职业目标”,根据自己的期望发展方向,在那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如技术、项目管理、交流沟通能力、文档写作等。
d) 合理化建议:主要列写对团队和项目的发展建议。
e) 自己当前主要工作:列写自己当前工作的主要内容,一看这份文档,就很明白目前做的事情,与他的期望契合度,以及有多大差距,(此内容根据需要,可舍掉)。
f) 注意:既然是规划,不要太冗长,2页纸即可,关键实现目标明确,也好评估即可。
这个规划是我自己根据自己经验总结的,实施了好几年,还是为团队成员的进步,起到不少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个人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一、自我分析
(一)自身优势
1、热衷教师职业、热爱学生,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进取心。
2、谦虚好学,不断进取,能够胜任初中阶段地理教学工作。
3、对不断完善、更新的教育理念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正确处理与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关系。
(二)自身不足:
1、教育、教学经验不足。
2、班级管理经验和教育学生的艺术有待提高。
二、成长计划
面对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我认识到在当今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学习对于一名教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才能适应时代对于新教师的要求。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奋斗,做一名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型的教师。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课堂驾驭的能力,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制定如下计划:
1、不断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认真撰写教学札记,写好教学反思。
3、虚心向同行学习,向名师学习。
4、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
5、不断提高教育能力。包括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转化后进生的能力、指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等。
6、提高教科研能力。
三、目标的达成措施
1、养成及时反思和勤于积累的习惯。有意识、有计划地阅读一些名篇佳作。
2、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把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认真参加每一次教研室组织的活动,认真思考并虚心学习。
3、进一步提高自己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能力,力争每课都有自己亲自制作的高效实用的多媒体课件;
4、在班级管理方面多下功夫,经常到班,及时处理好班内的事务,组织好每一次班级活动。
关键词:编制 林地经济 发展规划
1 编制规划的原则
1.1 发展村级林地经济应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民、协调发展、群众自愿、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保护生态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村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在做好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地种植业、养殖业,最终达到林业增效、林地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1.2 编制村级林地经济规划应坚持简洁明了、浅显易懂、明确实用、操作性强、突出特色、集中连片、一村一品、上下结合、尊重民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1.3 村级林地经济的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远期(2025年),近期林地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以及具体项目安排是规划的重点。
2 规划编制的内容
2.1 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及分析
2.1.1 村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收集、整理乡镇、村已有林地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本村自然状况(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本村社会人口状况(总户数、总人口、总劳动力等)、林地状况(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现有产业发展状况(主要产业种类、面积、产量和效益、经营水平等情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水平(村集体经济状况、农民技术文化和收入水平等)和其他情况。
2.1.2 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对全村林地经济、建设条件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判断本村发展的潜力与优劣势,找出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最佳发展项目,并按照林农意愿和要求,提出规划期内本村林地经济发展的思路、总体定位及林农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
2.1.3 全村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情况。
2.2 确定林地经济发展内容
2.2.1 林地经济目标:提出规划期内(近期分年度)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林产品和二、三产业的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项目构成测算;村组及农户经济发展的项目、产值、效益等规划内容。
2.2.2 产业发展与定位:应对全村的产业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的规划布局,明确全村的主导产业和一至二个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包括区域布局、年度目标、增长速度以及规划期末的发展规模、工作措施等),逐步形成优势产业。提出全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计划,对村内林产品加工业、观光旅游等行业发展进行规划。
2.2.3 围绕产业发展,对推进林地经济建设的基层组织机构提出规划建议;对市场组织化程度高、符合国内外市场准则要求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类专业协会、综合服务社、中介组织等)建设,提出名称、种类、规模和农民参合率的规划建议。
2.2.4 提出发展林地经济的融资措施和途径,比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2.3 林地经济开发适宜条件
2.3.1 森林类别:商品林、除特殊保护地区以外的公益林。
2.3.2 林龄:幼、中龄林、成熟林。
2.3.3 坡位:中、下腹。
2.3.4 土层厚度:20厘米以上。
2.4 林地经济开发项目
2.4.1 林菌模式。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主要原料为稻草、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可多茬轮种、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收益高,是郁闭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林下种食用菌既利用了林下闲地,又能实现林菌互补共生,比另辟新地建大棚、温室,不仅省地,成本也只相当于大棚生产的10%左右,而经济效益与大棚生产相差无几。林菌模式也可选择保护和发展野生食用菌采集基地,如松伞蘑、榛蘑、松茸菌等。
1 编制规划的原则
1.1 发展村级林地经济应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民、协调发展、群众自愿、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保护生态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村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在做好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地种植业、养殖业,最终达到林业增效、林地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1.2 编制村级林地经济规划应坚持简洁明了、浅显易懂、明确实用、操作性强、突出特色、集中连片、一村一品、上下结合、尊重民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1.3 村级林地经济的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远期(2025年),近期林地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以及具体项目安排是规划的重点。
2 规划编制的内容
2.1 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及分析
2.1.1 村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收集、整理乡镇、村已有林地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本村自然状况(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本村社会人口状况(总户数、总人口、总劳动力等)、林地状况(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现有产业发展状况(主要产业种类、面积、产量和效益、经营水平等情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水平(村集体经济状况、农民技术文化和收入水平等)和其他情况。
2.1.2 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对全村林地经济、建设条件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判断本村发展的潜力与优劣势,找出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最佳发展项目,并按照林农意愿和要求,提出规划期内本村林地经济发展的思路、总体定位及林农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
2.1.3 全村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情况。
2.2 确定林地经济发展内容
2.2.1 林地经济目标:提出规划期内(近期分年度)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林产品和二、三产业的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项目构成测算;村组及农户经济发展的项目、产值、效益等规划内容。
2.2.2 产业发展与定位:应对全村的产业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的规划布局,明确全村的主导产业和一至二个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包括区域布局、年度目标、增长速度以及规划期末的发展规模、工作措施等),逐步形成优势产业。提出全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计划,对村内林产品加工业、观光旅游等行业发展进行规划。
2.2.3 围绕产业发展,对推进林地经济建设的基层组织机构提出规划建议;对市场组织化程度高、符合国内外市场准则要求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类专业协会、综合服务社、中介组织等)建设,提出名称、种类、规模和农民参合率的规划建议。
2.2.4 提出发展林地经济的融资措施和途径,比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2.3 林地经济开发适宜条件
2.3.1 森林类别:商品林、除特殊保护地区以外的公益林。
2.3.2 林龄:幼、中龄林、成熟林。
2.3.3 坡位:中、下腹。
2.3.4 土层厚度:20厘米以上。
2.4 林地经济开发项目
2.4.1 林菌模式。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主要原料为稻草、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可多茬轮种、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收益高,是郁闭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林下种食用菌既利用了林下闲地,又能实现林菌互补共生,比另辟新地建大棚、温室,不仅省地,成本也只相当于大棚生产的10%左右,而经济效益与大棚生产相差无几。林菌模式也可选择保护和发展野生食用菌采集基地,如松伞蘑、榛蘑、松茸菌等。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247-01
土地储备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是土地储备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实践创新。我市为促进土地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科学利用城区存量土地,保障城市各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的总体目标。按照城市发展的要求,及我市土地储备工作的总体目标,启动《淮北市土地储备规划(2012-2016年)》的编制工作。
1 土地储备规划的概念
土地储备规划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在批准权限范围内,对通过收回、收购、征用或其他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进行储存或前期开发整理,并向社会提供各类建设用地的行为。
编制土地储备规划是城市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实现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科学利用,实现依法取得土地权属进行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土地储备的最终目的是政府通过掌控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有序合理供应,从而实现对土地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2 土地储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市土地储备工作提出了“应收尽收、道路修到那,土地收储到那”,但是在实际实施工作中发现,由于土地收储指导思想不明确,土地储备工作仍缺乏科学性、长远性;各区申请收储土地零散性、随机性较大,造成收储地块缺少相对完整性,无法完全体现土地收益最大化;城市配套设施布局不均衡,单一地块配套过密,造成土地无法顺利出让;申请收储单位较为分散,申请收储土地与城市规划衔接不紧密;单一地块规划与区域规划衔接不紧密,出让前未能合理评测地块各项规划指标,造成规划容积率调整的随意性等问题。因此,急需编制全市性的土地储备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指导规范土地储备工作稳步发展。
3 编制土地储备规划的目的
通过土地储备规划可以实现以下目的:一是实施和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有效引导城市建设开发,促进城市发展;二是摸清土地信息,平衡经营性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促进土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三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积极发挥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四是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逐步理顺政府供应土地的产权关系;增强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五是推动旧区改造和盘活国企改革中的土地存量资产,支持有国有企业改革,破解国有企业改革难题的重要手段;六是协调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实施的有力保证;是进一步深化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七是政府推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市场方式配置土地的现实需求,是有效增加政府土地收益的措施;八是政府科学引领土地市场,规范零星收储的土地,保障配套设施建设的必然需要;目前在市场交易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应着力加强土地收储工作,且我市正处在大建设、大发展的快速发展阶段,土地资源稀缺的局面依然窘迫。因此,急需编制全市性的土地储备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指导规范土地储备工作稳步发展。
4 规划编制的原则
土地储备和规划编制以是政府主导型为主,应着眼城市长远,力求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实施上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科学发展观。结合当地土地储备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方法是决定土地储备规划成败的重要条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采用投入收益模型法、统计分析法、比较择优法和综合分析法等,以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在具体编制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依据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淮北市土地储备规划(2012-2016年)》,将该规划作为我市土地拆迁、储备、出让工作的指导性规划。(2)本次规划深度介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科学合理的提出规划设计所需的经济技术指标,规范我市土地市场收储工作,指导地块的合理出让。(3)充分衔接各种专项规划,将土地储备规划作为各类专项规划的指导规划、上位规划,指导土地报批转用、合理配置各类公共配套设施,解决部分地块配套设施规模过小、过散、过密问题,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5 规划思路和技术路线
结合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淮北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淮北市近期建设规划指导下,分层次、分阶段与众多相关专项规划相互协调;确定近期重点储备区域,综合分析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土地利用规划情况,土地权属问题等,划定近期可以储备的经营性用地,完成可储备经营性土地规划图则。
规划技术路线总体分为四个阶段:(1)前期研究阶段:土地现状分析、城市自然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发展导向、用地规划许可核查、用地权属核查。(2)储备分析阶段:依据前期研究,确定土地利用现状情况,摸清土地利用规划情况,落实用地权属问题。(3)储备规划阶段:根据以上分析,落实经营性土地储备近期规划及图纸内容。(4)规划实施阶段:按照规划要求,划分储备时序,落实可储备经营性用地规划图则,确定土地储备规划实施策略和措施。
6 编制内容及设计深度
本规划在与《淮北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相互衔接的基础上,主要编制以下内容:(1)明确土地储备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摸清现有存量土地的情况;整理近两年来土地出让、土地储备情况,并分析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2)在已编制完成的上位规划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远期土地储备总量及空间分布进行规划,提出远期全市储备用地的规模及构成。(3)合理安排2016年以前年度土地储备计划及空间分布。(4)明确近期储备用地的需求、规模、构成、分布;在分析近两年我市土地投放市场情况,测算近期土地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明确近两年(2012-2013年)储备用地的投放规模、分布、构成、时序。(5)开展土地储备专项研究,即结合上位规划,综合确定地块范围、用地界线、土地性质、容积率、建筑退让、四线控制、基础设施配套等控规内容。(6)研究规划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
7 结语
通过对土地储备规划编制体现的探讨,分析闲置土地的分布与总量,结合用地需求,制定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进一步优化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大盘活力度、清理闲置建设用地力度,促进我市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有序供应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