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16:22: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绩效考核的优化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当前对于自我管理团队的绩效考核还仅仅停留在传统团队考核的层面,甚至于并不包含团队的思想,而仍然沿用团队之前的考核方法,并且更多的侧重于对事件后果的事后考核,考核体系的监督和控制作用远远大于鞭策和激励作用。这样的绩效考核理念和实际做法,没有考虑到自我管理团队的工作特点,缺乏对团队成员的有效激励,限制了自我管理团队效果的发挥,亟待改进。
关键词:自我管理团队 绩效考核指标 成员绩效 企业绩效 优化绩效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绩效考核,是企业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和理化和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它通过对员工的业绩贡献、能力发挥和自身成长的把握,来完成教育培训、职位升迁、奖金发放等方面的决策,其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促使员工积极工作,最终改善企业整体绩效。而自我管理团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员工自我管理程度较高,任务清晰明确,且直接支持企业战略的实现。
一、企业绩效考核的意义
1、对企业的意义
团队任务的有效完成需要制度的约束,企业自我管理团队通过制定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来对团队和员工施加压力,从而创造效益。考核肯定会带来压力,这一点没有必要去美化和回避,这种压力的存在会使被考核者感觉不舒服,所以就会转换自己的某些能力以谋求新的舒适状态。这个转化的过程就表现出了绩效考核的监测和纠偏作用,在绩效考核体系的约束下,团队和个人都会朝着明确的团队目标、岗位职责以及责权利努力。一旦被考评者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技术性或者方向性的错误,企业就可以通过绩效管理这个体系来帮助其进行纠正,从而使其达到原来既定的目标。
2、对团队的意义
绩效考评工作在团队内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员工通过互相之间的测评和考察,借助于面谈和其他渠道多次对考核结果进行反馈、说明和申诉,促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改善了成员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建立相互信赖的环境。对团队整体的绩效考核,使得团队成员之间能更好的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最终获得团队整体效益的提高。
3、对个人的意义
对个人而言,绩效考核作为一种绩效控制的手段,通过考核评估员工对现任工作的胜任程度、对团队效益的贡献以及自身的发展潜力,以此来决定成员的褒奖和淘汰。其激励功能使员工体验到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能增强员工工作企业自我管理团队的绩效考核方法研究的满意感和归属感。同时,作为执行惩戒的依据之一,能够促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绩效。
二、 企业绩效考核的设计思维
1、全面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
绩效考核并不是简单的任务考核,而是依据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企业一系列中长期的企业目标而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目前大部分的中小型民营企业都认为只要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激励员工就行了,在战略目的与开发目的的发挥上就不用太鼓励使用。这种思路是没有说服力的,经营者应规划企业长远的经营思路,确立科学的战略目标,明确企业现阶段的真正需求;同时也应重视企业员工的成长,有效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促进员工个人的发展,实现绩效考核的开发与实施目的。
2、绩效考核与企业战略目标应一致
企业战略目标通过目标责任体系分解到各部门应与对应的责任人挂钩。对工作目标的分解,应组织相关责任人多次研讨,分析可能性,直到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对目标责任达成一致,从而避免执行时产生阻力。
3、建立适合企业的绩效考核评价标准
绩效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可以保证经营策略的连续一致性,可以体现绩效考
核的循环过程。而指系设定的科学,全面,有效,直接关系到绩效考核的客观性
和公正性。
4、建立灵活的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员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考核体系一经确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发现问题时必须要及时地对影响绩效的环节和绩效考核的指标进行改进。因此,要强调考核方法的改进,不拖怠和只对有问题的员工进行奖惩措施,应该及时和立竿见影。
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措施
1、细分不同层次的KPI评估对象,确定考核周期
要达到考核的各项指标,这就需要企业与部门,部门与员工之间共同的联动,不断的商讨,不断的在优化过程中反馈,改进程序,改善操作规程,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通过细分评估对象来进行约束,员工要达到考核的既定指标,必须是大家在实施前已经达成共识的目标。在优化的过程中也不是将所有员工的收入都和绩效考核的结果挂钩,而是将考核相关的数据每个月统计一次,年度再进行汇总,这些数据可以直观的反映出部门,员工的问题在哪里,如何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一发现通过考核某些方面有所改善,就马上将其形成制度化的规定,每前进一步,就马上加上一块垫板,让它不会再下滑。让好钢用在刀刃上,这比无目的的培训更加经济有效。
2、在员工分类的基础上,明确责任是绩效考核的核心
企业从高层到中层定期举办月度,季度绩效考核评价会议,由各部门对本部门绩效完成情况和影响因素做分析汇报,从而使影响企业,部门业绩状况的隐形信息能够充分显现出来。绩效考核的基础一职位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职位说明看似游离于绩效考核之外,其实不然。职位说明是对组织中岗位的基本信息,设置目的,工作职责与权限,绩效标准,沟通关系,工作环境条件,任职资格等内容给予的定义说明,让员工自己清楚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才适合自己的发展与企业的壮大;新的考核体系下,明确考核的实施与优化目的是为了帮助各部门负责人更好的管理自己的团队,认识清楚自己的团队。部门负责人希望下属怎样干好业务,就怎样对其进行考核:关注什么就考核什么,当部门负责入对下属的期望值有变化时,就通过良好的沟通,重设(优化)考核指标,让作气氛更积极,更主动,让大家真正认识到考核的正面积极作用。
3、真正形成公司内在的压力传递机制和激励机制
压力机制能够保障企业顺利向组织以及成员传递目标和市场竞争压力,使组织成员明确目标、知晓策略、清晰路径,能够有效地理解目标并承载重负;而激励机制能够保证组织成员具有高涨的热情、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愿望,从而促进组织成员不断进行更具成效的价值创造,依靠这两种机制,共同形成推动企业成长的动力机制。而绩效管理正是这两种机制的强化点和关键点,通过建立起高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就能够在公司内部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形成良好的考核氛围。
4、要充分运用好绩效考核结果
注重强化企业发展与员工的关系,使员工有荣誉感,成就感急归属感,逐步将考核结果与员工任免,职务升降,调薪,培训等工作结合起来,而不是由部门领导直接打分说了算。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之初,是为了更好地评估员工对团队和组织绩效的贡献,更好地在薪酬分配过程中体现公平性原则,绩效考核的结果应该与薪酬体系中的动态工资部分紧密结合,形成绩效工资方案。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赋予具体的指标权重,以及团队绩效和个人绩效的调节系数,便可以达到团队绩效和个人绩效的有效结合,使考核的结果更贴近实际,使考核的优化措施更具备说服力。
参考文献
绩效管理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员培训、薪酬设计、员工奖励等方式,能够有效的刺激员工人力价值的发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利用水平,从而促进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项目部作为企业中一种基本的组织管理形式,对其实施有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设计科学的项目部绩效考核系统,能牵引项目部实现预期目标,从而推动企业整体目标的达成。
目前,企业项目部的绩效考核一般是从被考核人员的工作态度、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与其他员工的相处情况等方面进行的,考核内容比较空泛,缺乏针对性,没有形成对企业整体目标的有效支撑。一个完善的考核体系应确保考核目标与实际工作相符合、考核指标和权重设计合理、考核结果运用得当,然而一般企业在进行项目部绩效考核体系构建时,往往存在目标与实际脱节、考核指标和权重设计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下文中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而优化项目部绩效考核体系进行探讨。
一、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准备工作
(一)确定绩效考核目标
在对公司项目部绩效考核体系进行设计时,应围绕如何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如何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等问题展开,可将达到以下效果作为绩效考核体系的基本目标:
第一,对工作目标逐级分解和考核,促进项目部各项具体目标的实现;
第二,加强企业部门和员工的纵向与横向沟通协作;
第三,与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相互配合,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第四,规范考核工作流程,提高项目部的整体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开展项目部岗位分析
确定公司项目部绩效考核目标后,需要对公司项目部各岗位工作有一个透彻的分析,充分了解各岗位的工作内容、任务、流程等要素。只有将绩效考核与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绩效考核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客观科学。岗位分析流程如图1:
二、绩效考核体系指标的设计
(一)项目部层面的 KPI 指标
项目部的总体管理目标是项目部日常工作的导向和指引,更是项目部生产经营活动的重点,对项目部层面的KPI指标进行设计时,在明确认知项目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可借鉴平衡计分卡(BSC)的分析框架,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行、学习与发展四个维度进行指标设计,如图2所示:
初步分解完成后,需要将上述四个维度的关键要素,遵循“SMART”原则,转化为可衡量的量化指标。如表1所示:
(二)部门(主管)层面的 KPI 指标
部门(主管)层面的KPI指标设计需要以项目部层面的指标为依据,同时结合部门的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综合考虑部门主管、技术骨干以及相关专家的意见,对项目部KPI进行细化分解。同样,以项目部物资设备处为例,对部门(主管)层面的KPI指标设置进行说明,则如下表2:
(三)一般员工的 KPI 指标
一般员工的KPI指标设计方式与管理层的相似,部门的管理人员要依据每个员工的岗位职责以及对部门的贡献来进行KPI设计,务必使得所设计的指标能够将项目部目标、部门绩效指标、各岗位职责、岗位之间的协作结合起来,做到目标分解、上下贯通。仍以物资管理处为例,将该部门一般员工的KPI指标设计如下:
三、绩效考核体系中指标权重的设计
(一)项目管理层关键绩效指标的权重
参照《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一书中对公司绩效的测评以及平衡计分卡的内容,在对公司项目管理层关键绩效指标的权重进行设计时,将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的内容做出如下设计:财务 40%,客户 30%,内部运行 10%,学习与成长 20%。在确定具体的考核指标权重分配时,需要采用的是对比法,每一类的考核指标权重都需要对经理、主管、员工等各层级人员的评分进行加权,计算出每项指标的得分数,最后对参评人所评的相同项的分数进行相加归一,计算出每项指标在大类中的权重。在权重分配时,还应综合考虑项目部的管理成熟程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当前的重点工作等因素。
(二)普通员工关键绩效指标的权重
由于员工的层次和工作内容存在差异,他们所承担的责任也不一样,在对员工进行绩效指标权重设计时,需要遵循拾遗补缺原则、战略目标和经营重点为导向的原则、系统优化原则等,利用配对比较法进行设计。
四、结束语
绩效考核作为企业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与提升员工工作效率的有效工具,既能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也能加深对员工的了解,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公司项目部为切入点,就如何设计项目部绩效考核体系提出了相关的看法和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榕.延长石油KH项目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
关键词: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房地产市场下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存款利率上浮扩大等一系列来自市场环境的挑战加大,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速下滑,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优质客户的竞争更是进入白热化阶段。自我国商业银行从20世纪90年代引入“以客户为中小,以市场为导向,以经营效益为目标”的市场经营理念,客户经理制已然成为商业银行争夺优质客户、扩大优质客户群体的首要策略。然而随着金融市场格局的不断变化,金融产品创新的日益加速,市场和客户都对银行和客户经理的服务理念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如何优化现有的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制度,促使客户经理不断去适应客户新情况、掌握新知识、提高新技能、谋求新发展,是商业银行在未来竞争中占领“制高点”的重要基石。现行的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形成全面的考核体系,考核指标的重点不明确,绩效考核的方法设计不合理等,导致绩效考核的结果不公平,考核不明确。
二、 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存在片面性
现行商业银行考核客户经理的绩效没有结合客户经理的岗位职责特点进行企业战略责任和任务的赋值,仅从 “规模考核”为主的量化的财务指标进行考核,考核维度不全面,忽视了客户经理业务营销结果“量”与“质”的平衡,存在滞后性,这种“规模导向”,导致客户经理过分关注考核期业务规模,而忽视潜在的业务风险,且不惜成本拓展市场的潜能,偏离了以效益为核心的企业总体目标。而且很多无法量化的重要指标没有考虑,忽略了财务指标与员工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平衡;也忽视了员工绩效结果与绩效行为的平衡,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数字、轻行为的现象,使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度、效度和可信度下降。绩效考核指标存在片面性,将不利于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
2. 绩效考核过程欠沟通与公平
一些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管理者习惯于从上之下分派任务,盯指标看结果,不重视对客户经理的辅导支持和沟通评价。绩效沟通与辅导的不完善甚至缺失导致客户经理这个最小的利润创造单元的行为与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渐行渐远。同时,对客户经理进行考核时,没有充分考虑客户经理所管理的客户数量、贷款余额,以及客户所处的行业、面临的市场以及其他因素,且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营销属于典型的“关系营销”,一些拥有社会资源和关系的客户经理能争夺到一些重要客户。这种“一刀切”的考核模式在打分和权重设置上还存在主观因素,因此可能会在银行组织中造成紧张气氛,引发道德风险,容易引起管理层与客户经理之间以及客户经理之间的相互猜忌和摩擦,影响组织士气,削弱绩效考核体系作用的发挥。
3.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欠合理
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结果狭义地限定成为客户经理薪酬评定的主要依据,这种“直接挂钩”的做法并不可取。它虽然直接体现出薪酬激励对绩效提升的核心作用,但这种客户经理“个体化”的考核方式,也弱化了其他激励,如忽略了团队合作的力量。而且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过于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控制,绩效考核绝不是“秋后算账”,而应该通过绩效考核的执行环节对客户经理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
三、改进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绩效管理的建议
1. 树立正确的绩效考核管理理念
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不应该是一个从上而下的考核过程,而应该是管理者与客户经理持续双向的沟通过程。在管理者与客户经理良性循环的双向沟通的基础上,强化绩效的诊断、辅导与反馈,帮助客户经理制订绩效发展目标,对客户经理的绩效能力进行辅导,帮助客户经理不断实现绩效目标。从“管理者中心型”向“双向沟通型”的科学企业文化发展,定能实现企业成长与个人成长的双赢局面。
2. 确立清晰、合理、高效的绩效考核办法
真正清晰、合理、高效的绩效考核办法是要做到公平公正的评估,对员工和组织的绩效做出准确的衡量。商业银行可以建立平衡记分卡的方式开展绩效评估,结合银行自身的发展战略,在公开透明的原则下,着重考核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员工发展等多方面内容,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
四、结论
现行的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制度存在指标设计不合理、考核过程欠沟通与公平、考核结果应用不合理等情况。未来商业银行应从制度上和组织上完善考核制度,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做到考核指标设计合理,考核过程公平公正,发展双向沟通的企业文化,实现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良性循环。(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宜章农商行)
加入WTO是我国经济与世界进行接轨所跨出的一大步,给我过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公司面临着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更加成熟的管理系统。绩效考核提高公司管理能力和员工个人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业绩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公司更加有活力,更快更好的发展,合理适当的绩效考核能够充分激发员工的活力,使员工为了实现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而努力,在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完成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
一、 s公司绩效考核现状
(一) s公司的业绩考核整体状况
(1)公司总体人数为400人,其中进行生产工作的有300人,管理生产工作的有3人;从事管理财务工作的有4人;从事管理销售工作的有8人。公司具有着非常严重的裙带色彩。公司的文化色彩主要取决于公司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行事风格也就基本决定了公司的整体风格。近几年,公司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聘请了专业的管理人员,来进行公司内部管理系统的完善,使得企业的业绩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2)s公司考核情况。公司在发展初期,由于管理系统不完善,管理人员不成熟,使得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不成熟的管理系统使得公司内部出现了职责不明、目标不清等状况,奖惩的主要依据基本以管理人员的主观意识为主。管理系统的不完善使得公司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发展的阻碍。要想形成较为成熟的管理系统,绩效考核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步骤。
(二)s公司中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绩效考核职责不明确。公司的组织状况总体呈现扁平型,由于公司管理层存在着严重的裙带现象,因此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由于s公司属于小型公司,因此公司的决策并非由管理层人员整体参与,而是由公司老板一人决定,老板个人的行事风格很大程度的影响了绩效考核的结果,绩效考核并不能真正体现公司员工的真正工作状况,这种管理系统下的绩效考核对于公司整体的发展也就无足轻重了。
(2)考核体系不完善。由于公司较小,因此公司的老板并没有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部,更没有进行绩效考核的专业人员,因此公司的绩效考核存在着不完善的现象。公司目前的管理主要依靠已有的经验,并没有形成科学成熟的管理系统,公司的绩效考核主要有主管财务的经理来进行,对员工的考核结果主要是由财务主管个人的主观意识来进行评判,存在着很大的主观因素,并没有反应公司的真实状况。
(3)考核内容单一。公司的规模较小,目前公司老板主要战略目标放在了公司业务扩展速度上,以业务量和销售额作为进行考核的硬性指标。绩效考核主要是按照员工对自身工作的完成情况来进行评估。对员工的基本考核也仅仅只是针对考勤和制度遵守俩个方面,并没有对员工进行全面的考核。
(4)考核作用有限。公司进行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绩效管理。目前公司在进行绩效管理以后,将绩效管理的作用用在进行工资的调整上,而没有关于对于职务的调整。没有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得优秀的员工没有充足的动力,没有形成公司的核心凝聚力。
(5)缺少必要的沟通途径。公司的管理者在进行绩效考核时,管理者与公司的员工有效沟通较少,员工对于公司主要考察的内容不清楚。考核完成后,管理者仅仅将考核的结果反馈给公司员工,公司员工并不清楚考核的内容与自身存在的问题,由于公司内部存在着严重的裙带关系,甚至有些考核存在着暗中操作行为,在公司内部形成了较坏的影响,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阻碍。
三、s公司的绩效考核改进措施
(一)改正绩效观
公司裙带关系严重,缺乏真正的管理型人才,对于绩效考核管理的认识缺乏较大的误区,绩效考核的作用并没有真正体现在公司的管理上。没有真正运用绩效管理的方式来对公司进行管理。对于公司绩效考核的定位模糊,对于考核的真正目的不清晰,仅仅将考核放在了工资的调整上,且公司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标准。
(二)严格的绩效考核流程
公司进行绩效考核的目的是是为了激励员工,能够让公司更快更好的发展。在绩效考核基于客观的基础上,管理层对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评价对于公司员工有较为清醒的认识,找出公司管理制度和员工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才真正能够让公司更快的发展。考核应该以人为根本,以事实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时应该进行全面的看问题,将绩效考核与个人和公司的发展联系到一起。绩效考核管理的效果将对公司产生直接的影响,绩效考核流程科学合理,得到正确的实施,将为公司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反之,混乱的绩效考核流程,或者考核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标准,充斥暗箱操作,那么将会给公司的长远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三)建立有效考核制度
s公司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没有完整的绩效考核制度。因此目前对绩效考核的改善,应该首先从建立有效考核制度开始。管理层要明确进行绩效考核的目的,并对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对公司员工进行内部分析。同时绩效考核应该制定一定的标准,减少其中的主管人为因素,使考核做到量化,根据公司的自身发展,使公司的绩效考核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四)选择合适的考核方法
企业要对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分别进行相应的绩效考核,每一个部门与岗位都应有相应的绩效考核方法,有不同的绩效考核标准。目前我国采用的绩效考核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目标管理法。目标管理法是指将所有的工作都进行目标化管理,经过专业的人员为公司设定一套流程,使得公司目标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目标管理法需要对所需要的目标进行清晰的文字界定,因此,不同公司的目标管理法各不相同,很难进行完全的套用,因此只能选择性的运用目标管理法。
(2)360度绩效考核。所谓的360度绩效考核,即为全方位绩考核,这种绩效考核方法,目前在国内外均比较流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考评者由多个不同的主体来进行综合的考评。对于s公司来看,由于其内部绩效考核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使用360度绩效考核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绩效考核中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考核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符合。全方位绩效考核在进行使用时,由于其涉及的部门较多,方法比较复杂,因此必须由专业的人员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公司在全方位绩效考核的运用中,应该充分考虑公司的实际情况,谨慎采用,在某些重要岗位和部门才可选择采用全方位绩效方法。
四、结论
绩效考核指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企业发展的一大动力,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意义。绩效考核工作有效的进行,能够提高公司员工的积极性,使公司员工具有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保证公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⒖嘉南祝
[1]方正邦. 绩效管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57 - 59.
[2]王玺,辛枫东. 最新企业绩效考核实务[M].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4.23 - 25.
[3]王秀华. 浅谈企业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 现代企业.2014,( 10) .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9-0107-02
1绪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方位发展,患者对医疗服务行业的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正倒逼国家医疗体系进入广度及深度均前所未有的改革调整浪潮,而全国各地不断发生的因医患矛盾导致的各类恶性案件,无疑是对这一历史背景令人触目惊心的注脚。作为一名医院行政后勤系统管理人员,笔者认为,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的工作质量和相应的绩效管理理念、考核指标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医院整体的服务品质。但是,目前我国医卫行业并没有针对行政后勤服务品质的权威性评测标准或评估机制,医院对行政后勤系统与临床医、护系统的管理基本上依然沿袭传统的“职能―业务”双线管理模式,反映到绩效考核上,就出现了评估结果“职能部门凭印象,业务部门拼业绩”的误区,撕裂了行政后勤与医护部门共同服务于患者这一共性管理目标的有机关联性。在笔者看来,将“以病人为中心,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品质”作为医院绩效考核总目标,在现阶段倡导引入或部分借鉴JCI、KTQ、CARF等具广泛公信力的国际医疗服务品质认证体系的管理原则及方法来优化调整考核指标,引导医疗服务机构纠正管理误区,端正服务态度,进而促成我国医疗服务品质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良性变革过程,不失为有效促进我国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助推剂。
2我国医院行政后勤管理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医院临床医护领域的行业标准、法规及评审机制相对完善,但评审标准“因地制宜”,没有体系化的行政后勤服务品质行业标准;各类医院虽都在推行不同版本的绩效管理模式,具体到行政后勤领域却存在无章可循、考核指标难量化,因与业务部门实行“双线管理”导致考核出现“双重标准”、考核结果主观化等问题,使行政后勤管理机制未能有效推动医院医疗服务品质的整体提升。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是我国大多数医院对于行政后勤系统在组织内扮演的角色认识模糊,对其重要性估计不足,如将行政后勤的服务对象定义为业务部门等;二是对行政后勤板块的绩效考核定义不太准确,有些甚至将其等同于绩效管理本身,导致行政后勤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设计错位和运用过程流于表面,程序烦琐;三是很多医院对行政后勤职能岗位的绩效考核评价标准的设置随意性较大,很多工作的考核都是采用主管陈述的方式进行,而各级领导对每个考核指标的理解是不同的,比如创新能力和思维缜密等指标,因缺乏客观量度,难以使用量化的形式进行考核。
3优化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的具体思路和措施3.1借助专业化质量认证体系,校准绩效管理的目标和任务笔者认为,目前各大国际主流认证体系在理念、程序及组织上其实是相通的,在理念上明确以病员为中心,全部管理活动围绕病员的需求展开,对医院、部门、岗位提出管理标准;在实施的程序及方法上,则以病员从入院到出院这一过程中的所有活动为主线,从多个维度以“可达到的标准” 为基础确定岗位考核与绩效评价指标要素;在组织上则实行一体化管理,设立由医、技、护理及行政代表联合组成的评审认证机构,形成全员参与、各尽其责、持续改进的管理循环,以全面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而其管理价值将体现在医院的社会认可度及经济效益提升、运营实体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员工业务能力提升、福利改善、事业发展空间拓展等诸多方面。
3.2以精细化管理途径优化绩效考核标准,以客观的合规性检测替代主观判断在优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医院应当把推行精细化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因为这正是各主流认证体系维系与提升服务品质的法宝:KTQ认证标准涉及25个子目录、63条对应标准;再以JCI认证标准为例,其涉及323个标准,衡量要素达到1140项,具体到行政后勤岗位的考核,主要考核员工资格与教育、医院感染控制、服务质量改进与病人安全等主题,考核标准及要素分布如表1所示:
表1精细化管理考核表JCI:医院行政后勤岗位考核标准QPS 质量改进和病人安全1标准38条/衡量要素77条PCI 感染预防和控制1标准23条/衡量要素82条GLD 主管、领导和指导1标准26条/衡量要素91条FMS 设施管理和安全1标准27条/衡量要素85条SQE 员工资格和教育1标准23条/衡量要素92条
4GS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模式优化及管理效果的实证探讨笔者所在单位(简称GS医院)行政后勤部门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借鉴JCI、CARF等医疗服务认证体系的先进理念,试行与业务部门同步的岗位考核机制,并对标准、测评要素及质控流程进行了优化调整。
4.1后勤行政岗位绩效考核流程、指标、权重的设计
新模式按多维度的管理目标设置相应测评要素,表2为部分测评界面示例:
表2新模式按多维度的管理目标设置相应测评要素管理主题1考核标准1测评要素感染预防
和控制1病房地面卫生病床清洁1抹布、拖把分区域清洁是 否 记分:消毒一床一巾是 否 记分:普床500mg/l含氯消毒剂,床帘更换:6个月是 否 记分:特护床:500mg/l含氯消毒剂,床帘更换:3个月是 否 记分:污染床:1000mg/l含氯消毒剂,床帘更换:实时是 否 记分:设施管理
与安全1污水站水泵、空调回油系统清理及电气安全检测:每6个月1次是 否 记分:照明灯具、消防设施完好性巡检:每天一次是 否 记分:员工资格
和教育1全体员工(含后勤外包人员)完成医院全年继续教育课程并合格是 否 记分:
记分原则以记分要素可达到的总分为满分,不符合=0,部分符合=0~8,符合=10;自评阶段分值权重35%,联合考核阶段分值权重65%。
4.2考核标准优化的依据及实施效果情况简述
此次考核标准优化以医院现行公开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等为依据,我们所做的是,运用国际认证体系的多维评价标准,将其所对应的工作环节、数据、要素等进行提炼和归纳后,授予相应分值而形成完整的考核界面。
一年多的管理实践证明,相对于以前双线管理、定性考核为主的传统考核模式,优化后的行政后勤考核模式在强化岗位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提升单位社会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成效显著。表3 为GS医院推行新考核模式后院感防治及就医人数等对比情况。
表32013年GS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情况类别11季度12季度13季度14季度1合计院内感染发生率16.54%15.14%13.41%13.49%14.44%院感漏报率10.00%13.45%10.00%10.00%10.93%注:3级医院发生率≤10%,漏报率≤20%。
据统计,在推行新模式一年多时间里,该院就医人数较往年提升了24%,而在此以前,该院就医人员年增长率只有约10%;当年职工及患者对行政后勤服务满意度的摸底调查结果显示,行政后勤服务各模块满意度也有明显提升。
5结论
笔者通过对我国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体系如何优化改善这一课题进行分析探讨,概括总结了该管理领域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实践案例提出了优化绩效考核模式和标准的具体措施,旨在提升我国医院行政后勤系统的管理服务水平,为我国医院后勤绩效考核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一、辅导员工作的职责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出席《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座谈会》中充分肯定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他指出,经过各地各高校的共同努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培养人才方面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并正在逐步引向深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摆到了应有位置,辅导员队伍发展更加顺畅,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国家也出台了关于辅导员职责的《规定》。《规定》指出,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规定》中明确了辅导员工作的八项职责,内容涵盖了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理想;关心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择业交友;落实对“四困”学生的帮扶工作;积极开展就业指导、班级建设、学科竞赛指导、党团建设、校园安全稳定等工作。
二、辅导员绩效考核的难点
1、工作内容多,没有统一的标准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不同于专业授课教师,也不同于科研工作者,他直接面向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当代的大学生身上,通过研究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来转变他的观点、立场、行为,从而使其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其学到要学的、有用的知识,使其能做好人、会做事、做大学问的道理和方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健康的、有积极能动作用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辅导员要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又有个性的个体,面对的是一个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些内心世界又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的变化的。辅导员要想对自己的工作客体进行有效的引导,就必须在经过长期而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再经过自己大脑的分析,把握不同学生的思想脉搏,从而找到针对具体个别学生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涉及到管理、教学、教育、科研等四个方面,要求每个辅导员都是多面手,对于某一个问题,有时常需要多种解决方法和措施。如果再将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做好,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辅导员工作是一项脑力劳动的体力劳动全面结合的工作,但同时衡量的标准又几乎为零,同样的岗位,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2、工作难以量化
辅导员工作的从表面上来看,同一般的行政人员一样,都是属于早八晚五的坐班制,但实际上,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同学们上课的时间与辅导员上班的时间一致,学生有时间找辅导员解决和咨询问题的时间,一般是辅导员下班以后。学校要求辅导员的手机24小时开机,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找到辅导员,这就使得辅导员的工作没有固定的时间,随时随地。所以辅导员工作成果不能像工人一件件去数产品,也不能像教员一节课、一节课的量化工作,辅导员的劳动价值不能用尺子去衡量。
因为不同的辅导员因为带的年级不同,每个年级的特点不同,兼任的职务不同(比如学生科研、就业、党建、团建),对于工作量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指标来量化,工作的效应有一个周期性。所以每一个辅导员,应结合特定岗位的工作分析,形成辅导员个人级的关键绩效指标,以体现每个岗位辅导员的不同工作业绩。
据调查,辅导员的师生比为200︰1是最合适的,现在工作中,实际工作量能与此接近的辅导员不多,有的远远超过这个比例,有的师生比达到了,但却额外多了更多的一块工作(而很多时候这块工作并不与绩效挂钩)。
3、工作价值影响的长期性
高校辅导员工作有着重要的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政治价值表现在:首先她是高校与社会稳定的基础;其次她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地。社会价值表现在:一是她改变了个别学生的思想、行为,甚至使其受益终生;二是使广大学生树立了严格的纪律意识,培养了各种良好的道德修养。所有辅导员工作价值体现在它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体现在她的工作过程中的光荣而伟大,神圣与崇高。体现在她工作后,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的发展情况。辅导员的政治和社会工作的效果并不能全部用即时的考核量化出来,因为它的工作内容还涉及影响的长期性,所带的学生是否达到了工作职责要求的标准,是否超出了标准,在学生在校时并不能一一看出,德育教育的效应在学生毕业后也会有所反映。
三、引入平衡计分卡优化辅导员绩效考核的依据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先进的绩效管理系统,同时还是一种战略管理工具。1992年美国诺兰诺顿研究所所长David P. Norton和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S. Kaplan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平衡计分卡——评价指标驱动业绩表现》中,首次提出平衡计分卡,最先用于衡量和评价企业战略经营业绩,主要包含四个纬度: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
平衡计分卡考核法是将企业战略转化为一整套全方位的运作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的理论与方法,使对关键绩效指标的进一步细化。自20世纪80年代末卡普兰和诺顿提出平衡计分卡的概念以来,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和应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研究成果显示,经过改进后的平衡计分卡可以应用于非营利组织与个人的绩效管理。
平衡计分卡的核心价值就是“均衡”、“统筹”,就是追求在组织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外部关注和内部诉求等重要管理变量之间的微妙平衡。平衡计分卡是综合、全面的绩效评估视角和长短期目标相结合的评估体系,符合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高校制定并实施发展战略的需要。如果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高校辅导员的绩效考核,将会对辅导员绩效考核方式产生积极的意义。
四、辅导员绩效平衡计分卡考核体系的内容
平衡计分卡对员工业绩进行均衡评价的方法,有利于科学全面地反映辅导员的工作业绩。笔者根据借助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从价值取向维度、服务对象维度、业务质量维度、学习成长维度设计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表1),既统筹考虑了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能,又兼顾了辅导员工作影响效果长期性的特点,有利于辅导员绩效考核方式的优化。
在实际的运用中,一定要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才能将平衡计分卡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才能促使辅导员个体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使自身的行为和工作流程更加符合学校战略发展的目标,也才能促使辅导员整个群体形成一个勤于思考,乐于分享,勇于承担的一个高素质的团队,以此改进辅导员工作的绩效。
参考文献:
[1]唐景莉,郑骊君,李林海.周济部长出席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座谈会并讲话[R].中国教育报,2009年05月19日.
[2]肖荣勋.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及其工作绩效的相关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摘要:团场绩效考核体系对团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人才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一二一团农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优化该考核体系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一二一团;绩效考核;问题;建议
一二一团现有各类农业技术人员232名。团场在农牧业生产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不同程度采取了绩效考核管理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团场人力资源管理[1],但是从农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的具体实践情况看,仍然存在诸多现实问题。现就一二一团农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建议探讨如下。
1 现行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1 考核定位模糊
绩效考核双方出现了对绩效考核定位上的模糊,出现为了绩效而绩效,为了考核而考核的怪现象,将个别单位是否开展绩效考核列入工作考核内容之一,结果是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甚至出现了通过临时补课来应付上级检查的怪现象。而在绩效考核后对考核结果应用不到位,往往是消耗了大量的精力,绩效考核双方却不能真正分享绩效考核带来的收益,导致绩效考核进入了无人信任、难以为继的死循环。
1.2 关键绩效指标缺乏科学依据
一是未按照团场农业生产的总目标逐级分解制定绩效指标,结果是绩效考核内容偏离团场农业生产发展本身,无法客观真实反映农业技术人员工作实绩;二是大量指标难以量化考核,只能依据主观判断。甚至存在可以定量考核的指标没有定量操作,而是习惯于应用操作简单、模糊性大、执行偏差率高的主观定性评价[2]。
1.3 考核关系不够合理,对象不具体
一是被考核单位的负责人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参与绩效考核,出现了因考核者岗位的不同,考核侧重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二是考核结果更侧重于单位生产指标完成情况和单位干部班子整体情况,对制定的个人绩效指标则采取较为模糊的评价。
1.4 服务对象评价缺失
团场农业技术人员的服务对象和工作重点是连队生产一线的职工,但在绩效考核体系中未将一线职工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列入绩效考核,结果造成了被考核者只重视对考核指标在数据和理论上的完成,或者在工作中单纯追求和考核部门保持良好的关系,忽视对农业技术服务对象的重视,脱离服务对象,从绩效考核管理角度而言,服务对象绩效考核评价的缺失,导致农业技术人员对绩效考核的根本认识发生偏差。
1.5 绩效考核结果未有效应用
一是考核结果不透明,绩效改进环节难以实现;二是人事部门在开展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过程中,并不依据农业主管部门的考核结果,而是以独立的考核结果做为决策依据;三是考核结果未合理应用于薪酬分配,奖金的分配总是按照职务系数划分,正职系数为1.0,副职系数为0.8,其他干部系数0.7,从事农业技术的人员大多数为单位副职和一般干部,但仍有一定数量的聘用农业植保员不参与奖金分配。在历次工资普调中团场劳资部门没有将绩效考核结果列入农业技术人员调资方案。
2 优化建议
2.1 整合完善绩效考核总框架
一是按照一二一团农业生产发展的总目标要求和特点,设计农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基本框架,建立相对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二是注重绩效考核人员的组成,在考核中吸收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避免非专业人员参与到专业技术考核中来。三是要采取关键绩效指标法和综合考评相结合的基本考核方法,严格按照流程开展绩效考核,实现绩效“双赢”。
2.2 确定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
采取以关键绩效指标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一是在绩效计划制定环节,农业主管部门必须依据团场农业生产发展的整体目标和对技术人员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制定控制性考核指标;二是在指标的选择方面,必须重点突出反映技术人员工作性质的专业性考核指标,降低以往非专业性考核指标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三是树立“量化”考核思维,不仅要建立一套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难以量化的指标,仍要尽可能通过量化手段开展考核[3]。
2.3 建立畅通的沟通和应用机制
一是在沟通机制的建设上,要建立绩效考核结果的公开机制,提高透明度,提升绩效考核的公信力;二是人事部门要加强和农业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在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过程中合理应用绩效考核结果;三是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效应,让农业技术人员合理、公平分享团场生产经营的效益,实现农业技术人员个人发展和团场发展的有机结合,建立“激励 努力 绩效 奖励 满足 再努力”的良性循环,提升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2.4 农技服务对象评价纳入考核标准
按照农业技术人员服务基层连队职工这一工作特性,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中引入服务对象为主体的绩效评价机制。农技服务对象评价内容包括:走访次数、服务效果、服务态度、满意度和综合述评等。
3 政策建议
一二一团人事主管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要重视团场农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正确认识绩效考核对团场农牧业生产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通过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团场农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全面提升一二一团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素质。
3.1 为绩效考核提供制度保障
一二一团人事主管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要健全相关配套制度,为团场农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体系提供制度保障。一二一团党委应该成为团场农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和落实的核心保障,设立绩效考核监督机构,定期通报绩效考核开展情况,提高绩效考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3.2 强化绩效管理教育
做到绩效考核执行与绩效管理教育并举,普及绩效管理理念,定期开展对单位绩效考核相关人员的绩效管理培训,为绩效考核体系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
3.3 不断创新绩效管理手段
绩效考核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任何一种设定的绩效方案都存在一定的时效性和不适应性,在绩效考核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利弊,实时优化绩效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为顺应高校岗位设置改革要求,打破吃“大锅饭”现象,提高办事效率,该校立足现状,成立专门机构,按照“宣传发动、方案制定、实施操作”三个环节,坚持“公平公开、简便易行、统筹协调、区别对待”的原则,采用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循序渐进,探索实施了2013年度各岗位人员分类考核“八步”运作机制。
㈠岗位自选。各二级部门要求所属部门每位教职员工应立足于自己实际从事的工作岗位情况,填报《分类考核岗位自选登记表》。即需从教师专业技术岗位(高校系列专业技术职称: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见习研究生/见习教师/员级)、其他专业技术岗位(旁系列专业技术职称:正高/副高/中级/初级/见习研究生/员级)、管理岗位(中层正职/中层副职或副调研员/科长/副科长或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或见习生)、工勤技能岗位(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四种岗位类别和等级中选择一种作为自己本年度绩效考核使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一旦选定某一岗位类别和等级,则按其选定的岗位类型考核标准进行年度绩效考核。
㈡个人自评。每位教职员工根据自己选定的岗位类型和等级,并据此依据《教师专业技术岗位人员量化考核指标》、《其他专业技术岗位人员量化考核指标》、《管理岗位人员量化考核指标》、《工勤技能岗位人员量化考核指标》,选择与自己岗位类型相对应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自我赋分量化评价。
㈢部门核查。各部门考核核查小组对所属部门教职员工根据量化指标所提供的有关教学、科研、荣誉获奖等方面的佐证材料以及一年来的工作实际表现情况,对其自评情况进行逐一审查,并将部门评议结果上报至学院考核办。
㈣抽查审核。学院考核办组织教务、组织人事、科研、督导、宣传统战、纪检监察等相关职能部门,分线、分组、分块从不同岗位类型考核标准中选取若干个主要考核点进行全面抽查审核。
㈤初定等级。考核办工作人员将考核办抽查的部分审核得分加上考核办未抽查但经各部门核查的考核点得分,得出不同岗位类型不同等级的每个教职工的年终绩效考核得分,并由此初步确定全院各岗位人员分类考核等级。
㈥公示反馈。考核办将教职工的年终绩效考核成绩分别发放至其所属部门,由部门公示,并接受对绩效考核结果有异议的被考核人的申诉申请,汇总上报至考核办。
㈦申诉复核。考核办组织召开由参与抽查审核的职能部门组成的申诉复核工作会议,对提出申诉的被考核人的申请复核加分项逐一进行复核审定。
㈧最终定级。召开绩效分类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核定最终考核等级结果,报党委会议审批。
二、总结反思,理性透视运行机制新的困境
新的“八步”考核运行机制,尽管遵循了“自愿选择、阳光考核”的原则,在尝试阶段运行得亦较平稳。但总结反思,其也存在以下主要困境:
㈠注重自评,忽视互评。由于仅考虑到考核指标体系中的量化规定性要求,可以通过藉助审核佐证材料的真实性而确保每个被考核人自评行为的自觉性及其结果的有效性;却严重忽视了考核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成分,因其不确定性,加之受“趋利避害”人性使然的支配,必然会出现部分被考核者非理性、非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开展自我评价的现象。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因此,严格意义上说,仅有自评而无互评的考核机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
㈡自我保护,部门主义。根据新的考核机制,考核结果运用直接与被考核人的年度绩效增量分配相挂钩。而各岗位各等级的综合划分又是基于全院通盘考虑,即同岗位同等级人员的竞争排名、等级划分,不是以部门为单位,而是在全院范围进行。于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心理驱使下,以及在“好人主义”管理思维支配下,绝大部分部门审核人员从维护本部门所属人员的利益,使其在全院综合排名中不落于低等次的愿景出发,出现了“部门保护主义”,未能真正履行核查之责。即,在考核审查本门所属被考核人员自评情况时,存在把关不严、随意审核的现象。
㈢情况不明,审核困境。“八步”考核运行机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职能部门抽查审核。其最初的设计预期为:一是对部门审查情况的监察,看是否存在徇私舞弊、乱作为、不作为等行为;二是对被考核人员考核成绩作出最终审定。然而不难发现,实际操作中却事与愿违。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职能部门对被考核人的德、能、勤、绩、廉等表现情况认识不够、不足、不全,致使对被考核人员的考核中所涉及到的非量化考核项的审核势必把握不准,加之部门审查又囿于“保护主义”和“好人主义”,其结果的真实性本身就值得质疑。因此,职能部门的抽查审核陷入困境,举步维艰。
㈣划等定级,参照异化。新考核运行机制的最后环节就是划等定级问题。其做法是将所有被考核人员打破部门身份界限,在全院范围内实行同岗位同等级人员的综合排名、等级划分。这看似很公平、合理。但其有一致命弱点,在于可比性的弱化,尤其是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人员更是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某些部门岗位在宏观范畴划分上具有一致性,但在微观层面上因其工作性质、岗位特性等差异性而呈现出多样性。因此,将同岗位同等级人员在全院范围进行比照排名划等定级,实则以表面上的公平性掩盖了各部门工作岗位的差异性,最终导致他们之间工作岗位的不可比性而呈现出不公平。
三、优化完善,考核机制更趋于科学合理化
针对以上出现的新困境,我们没有浅尝辄止、固步自封,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它总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再到成熟的质量互变过程。高校各岗位分类考核机制亦是如此,也要经历一个“凤凰涅??”式的蜕变过程。对此,我们又分线分块地组织专题座谈会,广泛讨论、征集意见、优化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㈠“”变革,考核机制更贴近实际。这主要表现为:①考核指标的改变:由《教师专技岗人员量化考核指标》、《其他专技岗人员量化考核指标》、《管理岗人员考核指标》、《工勤技能岗位人员考核指标》4个指标体系整合为《专任教师量化考核测评标准》、《坐班人员考核测评标准》2个指标体系;②考核重心的改变:由“全员考核”转变为“以考核坐班人员为主、考核专任教师为辅”;③考核果运用的改变:由“与年度绩效增量挂钩”转变为“坐班人员年度考核结果与当年坐班补贴发放挂钩,同等级的同行政级别人员享受相同的坐班补贴,同等级不同行政级别人员以及不同等级不同行政级别人员实行差异性坐班补贴。专任教师年度考核结果与晋升专业技术职称挂钩,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同一职称内部等级晋升与推荐评聘上一等级专业技术职称”;④考核责任的改变:由“职能部门负责”转变为“各考核小组负责”;⑤划等定级的改变:由“全院同类人员比较”转变为“部门(或考核小组)内部成员比较”;⑥考核内容的改变:由“自评赋分、审查审核定成绩”转变为“个人自评、集体互评、领导评议按一定比例综合得出考核成绩”;⑦考核主体的改变:由“教师专技岗、其他专技岗、管理岗、工勤岗”四类人员转变为“中层正职人员、其他坐班人员、专任教师”三类人员;⑧考核方式的改变:由年终绩效量化考核与评优评先考核,“两步走,有所借鉴”的考核方式转变为“两者合二为一,无缝对接”。
2014年6月30日,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以下简称ACS)完成了全国的推广上线。ACS利用数据集中和网络连接的优势,对会计核算业务风险防控体系进行完善与流程再造,从加强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防控重点,通过“小前台、大后台”的岗位设置和流程管理,强化业务过程控制,前移风险防范关口,提高防控和监督效能,更好地保障了人民银行会计资金安全。业务监督子系统作为ACS的应用子系统,位于ACS应用层,利用会计核算数据全国集中的优势,同步实现监督系统的全国数据集中。ACS业务监督子系统以风险监督为目标,通过监督范围参数化、监督要素参数化、监督内容参数化、监督方式参数化和任务分配参数化的参数化管理模式,实现了风险业务实时监督、重要业务全部监督、一般业务随机抽取、凭证影像逐笔核对的监督要求。人民银行各省会和地市中心支行均在ACS中设立了市业务监督中心,业务监督中心设置了业务监督岗和监督主管岗,业务监督人员通过ACS业务监督子系统对本级及辖内ACS营业网点的参数类业务和特定业务进行实时监督、对重点业务和一般业务进行事后监督、对原始凭证与凭证影像一致性进行监督、对查询和查复业务进行监督、对设定范围内的重要会计账户进行监督、对被监督机构ACS系统操作日志进行监督、对网点已确认对账结果的账户进行监督,有效发挥了业务监督效能,保障了资金安全。
二、现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
2014年,人民银行对地市中心支行内设机构设置进行了调整,地市中心支行不再保留事后监督部门,事后监督职责按业务条线分别交由各相关业务部门履行。因此,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事后监督职责由支付结算部门承担。从内设机构条线管理上来看,省会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相应的承担着对地市中心支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事后监督工作的管理职责。但目前,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作为ACS的市业务监督中心通过ACS业务监督子系统对会计核算业务进行监督,省会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作为ACS的省级运管中心通过系统对全省会计核算业务进行管理,但ACS业务监督子系统中各市业务监督中心的各项业务数据并未推送给ACS省级运管中心,省会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无法通过系统直接获取辖内各地市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的会计核算业务监督情况。同时人民银行省会中心支行本级仍然保留了事后监督部门,对本级及辖内营业网点的会计核算业务进行监督,但省会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与事后监督部门是并行关系,并无管理关系。这种管理体制在实际业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不便。
(二)制度相对滞后
ACS上线后,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处理方式、业务处理流程、业务操作规范等多方面均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相应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模式和监督流程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目前人民银行只出台了《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业务处理办法》、《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业务操作规范》等规范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办理的配套制度,并没有出台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的相关制度,导致业务监督人员只能依据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办理的配套制度并参照2004年的《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工作规程》,凭个人对文件的理解以及过往的业务经验开展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工作。
(三)业务监督人员思想认识有偏差
目前,ACS的处理机制是各营业网点受理、审核业务凭证,并将凭证影像信息上传至业务处理中心,业务处理中心对凭证影像进行切片录入,正确无误的系统将自动记账处理,处理成功的会计核算业务系统再自动推送至业务监督中心。在此业务处理机制下,部分业务监督人员会简单认为需要监督的会计核算业务已经被业务处理中心审核通过并记账成功,监督工作只是简单的业务重复核验、凭证整理归档,未意识到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内设机构调整后,很多原事后监督部门人员并未人随业务走,导致支付结算部门中承担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新手,他们往往没有事后监督工作经验,且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业务监督人员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以及自身业务技能水平不高,致使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工作效能未有效发挥。
(四)实时监督效能发挥有所偏差
ACS业务监督子系统新增了实时监督功能,对参数化设定的部分业务实时推送到业务监督中心,由业务监督人员当日完成监督,改变了以往“T+1”事后监督的模式,将风险防控关口前移了。但目前需要开展实时监督的业务主要是开销户业务,计息账户、账户基础信息、再贴现账号对应关系的设置等非凭证类业务,并未将营业网点受理的凭证类业务设置为实时监督,且从系统运行情况来看,在实时监督未完成的情况下,被监督业务仍可继续推送至业务处理中心进行后续处理。实时监督仍然是事后监督,只是“T+0”的事后监督,其监督不影响业务的任何处理进程,致使实时监督流于形式,实时监督效能未发挥。
三、加强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有效性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明确职责
建议人民银行能够对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工作实行垂直化管理,从上之下明确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管理部门。目前ACS及其业务监督子系统的运行维护职责从上之下均是由支付结算部门承担,因此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管理职责也应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从上之下均由支付结算部门承担。同时建议人民银行能够修改ACS后台程序,将ACS业务监督子系统中各市业务监督中心的各项业务数据推送至ACS省级运管中心,以便省会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掌握全省会计核算业务事后监督工作情况,加强对全省会计核算业务事后监督工作的管理。
(二)尽快出台相关制度
建议人民银行尽快出台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业务监督规范或操作指引,明确监督内容、监督工作流程、监督资料传递程序、风险防控重点等内容,以确保会计核算业务监督有章可循。用统一的、规范的业务监督标准来明确业务监督人员的监督行为,把好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的最后一道关口。
(三)提高责任意识,加强业务培训
事后监督工作是对会计核算业务风险实施自我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保障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业务监督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思想认识水平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应不断组织对业务监督人员进行会计核算业务新业务、新知识的培训,保证业务监督人员和会计核算人员培训同步,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特殊业务和重点业务监督的专业化培训,或通过建立业务监督人员和会计核算人员定期岗位交流机制,以提高业务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工作,使会计核算业务监督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四)充分发挥实时监督作用
ACS作为直接参与者,一点直连接入第二代支付系统、一点完成清算。在现行业务处理机制下,不管是ACS内部资金汇划还是不同金融机构间资金汇划都做到了实时处理、实时到账,因而对风险控制的时效性要求将非常高。因此,建议将重点业务和超过一定金额的资金汇划业务纳入实时监督范围,同时修改ACS相关程序,将实时监督嵌入业务处理过程中,即被监督营业网点操作员受理的特定会计核算业务在经网点主管审核后,先推送至业务监督中心进行实时监督,审核监督无误后再推送至业务处理中心进行切片录入,处理成功的再自动入账处理。真正做到将监督关口前移至会计核算业务处理过程中,而不是事后对会计核算结果进行复审和校验,以充分发挥实时监督效能,有效防范资金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钱珍玉.人民银行会计核算发展与事后监督转型探讨[J].福建金融,2014(10)
[2]仇瑾.构建核算数据集中背景下的新型央行事后监督模式[J].吉林金融研究,2015(4)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不仅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更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人公。尽管教材设计本身就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具有普遍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特色鲜明的独特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根据不同年段、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特点,适当地调整单元板块的顺序。
如在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大多以外向为主的班级中,笔者发现学生大多喜欢模仿和表演,活泼好动,就在设计中有意将机械操练部分放在之前,将活跃气氛的歌谣演唱或游戏部分放在之后,以防学生注意力分散,过于兴奋。而在教授另外一个班级中,笔者发现,这个班级的学生都较为安静,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习惯于被动倾听。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笔者有意识地将歌谣、游戏、小组竞赛等刺激性板块移到导入部分,而把操练等读写板块挪到活动之后,从而达到“热身运动”的教学效果。如同样是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1 In class”这个单元第一课时,在活跃的班级,笔者采用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呈现新单词,学习新单词,以实现“语不离篇”的教学目标。而在安静的班级,笔者则以歌谣《Open the window》导入教学,在活跃气氛的同时,导入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们在歌谣诵读的过程中感知教学内容。
二、基于教学需要,重组板块内容
伟大思想家马克思曾说过:“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将其套用到教学中,简而言之,就是需要,是我们教学的指南针,是促进教学改革的潜在动力。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根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理清各个板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本单元的各个教学板块进行重新组合,实现“教学内容与语言功能”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Unit4 “I can play basketball”这单元第二课时中,笔者考虑到“can you…?Yes,…can./No,…can’t”是本课的语言重点,因此,在checkout time这个板块的教学中时,笔者围绕这个语言点设计了多个操练题型。如在动物叫声连连看这个题型中,笔者除了要求学生根据动物的叫声进行准确连线(见下表),还要求学生根据连线结果进行造句训练,比如cow can moo moo moo but pig can’t/cat can meow meow meow but dog can’t等。在这个板块教学中,笔者除了突出“checkout”这个教学动作,还尤其关注学生在“checkout”这个过程中的语言训练情况,实现了知识检验与知识训练的相辅相成。
三、基于语言实践,增强会话功能
语言学习的精髓在于如何“用”,也就是语言的输出与运用,它不显山不露水,杂糅在语言实践的细枝末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从语言实践的角度出发,全盘考虑单元板块的设置,积极增强板块间的会话功能,是我们必须深思熟虑的教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