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16:22:3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文化建设的途径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班级是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形成的主要基地。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独立存在,他的心理状态、道德准则等都受到集体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制约。反过来,班级里每一个成员的心理状态、道德准则也影响到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个社会需要一种文化,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文化,一个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一个班级同样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班级文化。
一、班级文化的含义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比如文学、艺术、教育等。用某名人的话来说“实质上文化归根到底是一种终极关怀,包括人格、精神、道德准则等。”
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它不是一种刚性的、粗暴的、说教的固定模式,是一种充满柔性的、温和的、人文的精神、制度、关系和环境的综合存在,是一种新的德育模式。
二、班级文化的功能
1.教育功能。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学生在校期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班集体中度过的,班集体是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重要的场所之一。通过制定一系列体现班级文化的规章制度和约定俗成的观念规范,使学生从进校开始就耳濡目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薰陶与教育,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从而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良好的班级文化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2.凝聚功能。班级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在,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 追求意义是人的本性,人们在追求意义中可以获得精神满足,体验到自己生存的价值,从而在内心产生一种巨大的驱动力。但这种各自为政的追求并不一定与班级目标一致。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班级文化则能改变那种各自为政、以自我为中心、从个人角度出发来建立价值观念的做法,树立以班集体为中心,“班优我荣,班差我耻”的一体感,并通过奖惩形式,向学生说明这种价值观的内涵,证明这种价值观就意味着鲜花、赞扬、尊重乃至个人事业的成功等。从班集体出发,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集体意识,形成“同向合力”,统一学生的追求,把全班每位同学的力量凝聚成一个巨大的合力,使班集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全部功能。实践表明,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
3.约束功能。班集体严格规章制度的管理是带有刚性的行为控制,而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群体行为规范,是一种柔性的行为控制。一方面,它通过将班集体共同价值观向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内化,使班集体在理念上确定一种内在的自我控制的行为标准,规范、指导、约束着全班同学的行为。另一方面,受强有力班级文化影响和熏陶的学生,将对班集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班级目标有透彻的领悟和深刻的理解,从而自觉地约束个人的行为,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与班集体保持相同的价值取向。班级文化对成员的这种约束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氛围制约(环境、关系、风气等);制度制约(规章、纪律、守则等);观念制约(理念、道德、舆论等)。
4.协调功能。班级文化使全班同学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也就增加了他们相互之间的共同语言,因而能更好地沟通信息、交流感情、协调关系。班级文化犹如一种良好的剂,可以减少班集体内部之间的种种摩擦,营造一种团结一致、共同向上、和谐协调的良好气氛,促进全班同学精神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班级目标的顺利实现。
5.激励功能。班级文化的中心内容是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强调非计划、非理性的感情因素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出发点来协调和控制学生的行为,因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使之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
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活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高雅、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生动的活动文化能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能力;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1.“细心”营造良好的班级物质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温馨的教室与宿舍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与宿舍的环境布置。
(1)让教室的四壁都能说话。教室毕竟不是仓库,因此应当对教室的四壁布置些有教育意义的事物,在形式上追求朴素、大方之美,在内容上追求哲理性和教育性。如黑板的上方应有班训或国旗等,随时能给学生以提醒,知道自己是班级的一员,自己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员,督促自己爱护班级,关心祖国。在教室的四壁的空白处悬挂着各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的名言名句――如“细节决定成败,一切皆有可能”、“好习惯就是好品德,好习惯也是能力的体现”、“逢一必争!逢冠必夺!”等。在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开辟出班级的荣誉墙和个人的荣誉榜,以及学习园地、心愿墙等,激励同学不断超越自我,积极为班级做贡献,这样教室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功能就呈现出来了,它给班级带来的管理效果就在无形中逐渐形成。
(2)让教室的每一个桌凳都具有教育性。课桌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物品。如果我们的课桌学生最亲密的伙伴能有一张可爱的“脸”,那该多好啊。有可爱的“脸”就不能用小刀对它进行整容。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爱护自己的课桌。用美丽的卡片制成的座右铭贴在桌面上,让它不断地鼓励自己,就能起到教育的目的。这就不是对课桌“整容”而是对课桌“美容”了。另外,课桌摆放整齐,物品摆放整齐也是很有必要的。有一段时间发现班上很多学生将书本无序的堆放在桌面上,小小的桌面已经看不见了,有的甚至变成了小堡垒,分散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影响了学习。于是在与部分学生交流后,在班上开展了“清桌行动”,要求学生将书本、资料有序的整理摆放,上课时桌上只能摆放与本次课相关的资料,这样也无形中提高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3)让宿舍变成学生展示才华的阵地。宿舍是学生的休息场所,同时也是在教室学习教育的一个延续,保持宿舍的干净整洁和良好的就寝习惯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一个寝室就是一个小集体,班级的每个寝室的进步和成功也就意味着整个班集体的进步和成功。
我们的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且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结合学校每年举办的“美在寝室”设计大赛,进行寝室布置,对于寝室布置我们给出了一个引导标准,要求内容健康向上即可。至于具体的,那就由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班级的特点,自设主题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往往每次布置完成后简陋的寝室都会焕然一新。有的展示了其健康、青春、活力;有的呈现了美丽大自然的风情;还有的是挂着自己写的激励人上进的名家名言,使寝室飘满了书香的气息。通过内容丰富的寝室布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其教育的目的,努力发挥其激励作用和陶冶作用。
2.“耐心”作好制度建设,使班级文化制度化。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指令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是非标准等在班级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证,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学生要时时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严格要求自己,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度形成的民主性;二是制度实施的坚定性。
(1)制度形成的民主性。现在的学生在当今越来越民主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中逐渐有了强烈的民主意识。我们应当为这样的变化而感到高兴,因为这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所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应顺应时代的潮流,要告诉学生,让学生了解班级制度对一个班级的重要性。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合理的班级制度就无法保证整个班级的正常运行,就无法保证每一个学生在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环境中深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当一个新的班级组建时,我们就应该在班内发动全体学生献计献策,以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考核方案》和《奖励处罚规定》为依据,对班级制度建设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我们就可以制定出合理的班级制度。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使制度很好的落实,在班内建立了《班级日志》和《学生操行档案》,记载班内一天的情况和记载学生的德育评价。
(2)制度实施的坚定性。制度本身应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按照民主的方式制定出来的班级如果没有办法保证它坚定地贯彻下去,这样的法治也不会长久。因此,必须让班级制度有一个的权威性,成为对每一个人都有监督和规范功能的规则。我们不应当在班级内有特殊的人物或团体,或者说不能让一个人或几个人随便违背班级制度。所以,班级制度中的奖惩条例应当具体而明确,或者有合理的监督机制。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情况的具体变化,规章制度也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现状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保证规章制度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适时进行修改、完善,从而确保规章制度永远充满活力。当然,班主任应是制度实施的重要监督人,在面对班级制度时不能情绪化,随意做出违背班级制度的行为。因此,班主任在作为监督者时应该是一名客观公正的法官。当然,我们也不能走极端,唯制度是从,讲政策也要讲人情,讲民主,在特殊事件面前还是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3.“热心”搞好班级系列活动文化,在活动中提高认识。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从中不断显现特定的文化价值,使班级成员在参与活动中受到陶冶和熏染,才能提高学生认识,促使其逐渐趋同于班级文化的预定文化价值,从而达到形成稳定的团体文化的目标。因此在设计班级文化团体活动时要注意全员性和活泼性,即全体同学都乐于参加,勤于参加,但也必须注意几方面的要求:一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对活动的过程要周密考虑,活动过多反而不利;二活动的形式要切合学生的心理;三活动后,要搞好总结。
4.“爱心”帮你建设良好的精神文化,促进班级的整体提高。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它是通过班集体的每个成员的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因而班主任及每个学生的行为都至关重要。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注重仪表美,增强师生的亲合力。班级物质文化不仅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还体现在师生的仪表上,两者都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教师的发型,衣着,都会无声的影响学生的个性。一个不修边幅,解襟敞怀的教师,尤其是我们的班主任,他所教的学生也会跟他差不多。现在很多学校的办公室里都装有衣帽镜,就是要求我们教师上课前看看自己的装束符合不符合一个教师的标准。教师的仪表美,能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亲合力,学生的仪表美,能提升教师教学的激情。
(2)突出人际文化,创造和谐环境。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可以使人奋发向上,而且可以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笔者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功能,积极处理好五种关系:即班主任与学生、任科教师与学生、班主任与任科教师、学生与家长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能够做到师生之间有“交流”,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
(3)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班集体舆论就是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班集体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班集体舆论,健康的班集体舆论是催发集体积极向上的有力杠杆。一种道德力量的发挥,必须经过舆论的推波助澜作用。
形成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的主要途径有:一,发展集体成员的道德审美能力,这也是最根本的措施;二,培养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气,没有批评于自我批评,就没有集体舆论对个体应有的约束作用和真正的教育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善于运用这一武器,正确引导健康舆论的沟通、形成和发展;三,善于利用班集体的舆论阵地,诸如黑板报、班会等等。班主任要及时捕捉学生中健康的思想和行为萌芽,通过班集体的舆论阵地,有意识地制造舆论,鼓励良好行为的发扬巩固,抵制不良行为的扩散蔓延。如在汶川大地震后,通过视频、网络、报纸、演讲等了解,让我们看到了不幸和灾难,但也让我们的学生看到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奉献,也更让我们的学子们感受了祖国的伟大和强大,提升了大家更强的爱国心。
(4)培育优良的班风。班风是指班级的作风和风气,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任何优良风气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而且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因此,我们在培育优良班风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持之以恒,不屈不挠;另一方面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要抓好班干部的培养,发挥骨干学生的作用和加强后进生的工作。
教师还可根据课程要求,开展一些课程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以及班际比赛、远足踏青、晚会等同学们喜欢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最能拉近师生的距离,从而培养体现班集体的精神风貌。
总而言之,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结合班级实际。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特点,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班级实际来进行。如果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是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的。2.必须要依靠学校、家长、社会和其他老师的配合和支持。班级文化建设仅仅靠全班同学和班主任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社会的榜样支持,学校的活动支持、家长的教育同步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班级的文化建设。
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渗透的形式,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班级文化环境中,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我相信班级也会由此而更加生机勃勃,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J].漓江出版社.2002(08).
[2]马立.全国模范班主任教育思想和管理艺术[J].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6).
如今,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以及“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自主意识的增强,寝室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日益提升,其影响日益凸显。同时,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个的重要内容,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夯实寝室文化育人的实践途径,对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是高等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 学生公寓是学生日程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 是课堂之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新时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而不断适应,校园文化育人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部分,而寝室文化是课堂文化的延伸,寝室文化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也折射高校育人的成果,所以,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寝室文化是学风建设的基础
一所学校的学风是其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的制高点。学习是学生的天职, 学风在课堂教室体现, 也在寝室中养成。寝室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具有重要优势,寝室文化相比于课堂教育的时间更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比课堂教育更具有重要性,寝室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寝室里的学风更加反映了学校的学风。
2、寝室文化是思政工作的本源
随着学分制在高校中的逐步推广,高校班级概念不断淡化,寝室成为了高校最小的组织单位,寝室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一样,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日常工作中,思政工作者逐渐发现,大部分学生所关注的热点讨论在寝室内完成,良好的寝室文化能够正确的引导寝室舆论,从而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思政工作的重点放在寝室,既保证了学生思想动态的第一时间传递,又可以及时加以引导,让大学生能够身心健康成长。
3、寝室文化是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载体
寝室文化良好是大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关键,在寝室中所开展的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如寝室文化节、体育竞技类的比赛等,可以营造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也可以加强寝室内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走下网络,在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下充分提升自己的能力、陶冶自己的品格、锻炼自己的身体。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途径
大连交通大学交通运院通过调研,成立宿舍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宿管会”),依托寝室成立东鼎书院,书院致力将学生宿舍打造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学业辅导、就业指导、生活指导、心理发展、文化传承的平台,引领学生全面成长。
1、打造便捷温馨的学习生活服务体系
书院有学生自己设计的院徽、院旗和书院标识,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责任意识更加强烈。公共走廊上都展示着学生自己的各式作品和活动集锦,充满了各色的文化氛围,使得寝室内让人感觉温馨、舒适,广大学生全都自觉维护寝室公共区域环境。书院还设有自习室和阅览室,共书院内的学生阅读和学习,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学生的学习需要。
2、打造专业教师、学长同学双轨并行的学业辅导体系
书院以第二课堂为导向,于公共办公区开设学业辅导中心,深入开展学生学业辅导。书院聘请相关专业教师定期到学业辅导中心为学生开设课程,书院通过分层引导,为学业上有优势和有劣势的学生分别聘请不同教师,让有优势的同学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学业上的知识,让学业上有劣势的同学能够尽快弥补自身的不足。另外,书院还聘请在学业有优势的家庭困难学生作为兼职教师,每晚为学业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书院每月根据其工作量对家庭困难的兼职教师给予补助。
3、打造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的综合素质提升体系
书院以社团为依托,在公共办公区设立“小淘客”二手市场,建立学生社团管理二手市场,学生可以自愿将自己的旧物卖到书院,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到“小淘客”二手市场来买取自己想要的物品,书院通过物品差价赚取一部分利润,然后将这些利润全部捐献给对口支援的贫苦家庭。“小淘客”二手市场的建立,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也给予了一部分贫困家庭的资助。
4、打造以宿管会为主导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
书院依托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对寝室内学生进行管理,达到学生自我管理的目的。宿管会设会长一名,副会长两名,楼层长若干名,下设秘书处、实践部、检评部、宣传部。通过同月缘活动――由层长收集宿舍内学生每月生日情况,每月邀请老师和当月过生日的同学参加有宿管会举办的生日冷餐会,营造温馨家庭氛围,融洽师生、同学以及同学和宿管会之间的关系。通过寝室文化节活动――开展温馨寝室、DIY寝室设计评比活动,以评促建,营造温馨的育人环境。
5、打造以“学长计划”为指导的学生互助体系
由于寝室内有不同年级的学生,他们之间互相影响的力量强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书院开展“学长计划”计划活动,以朋辈互助为基础,“学长计划”是从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中选拔出一批学业优秀、素质全面、有奉献精神的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担任新生学长,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对同学做指导和帮助,通过优秀学长的直接引导和全面影响,帮助大一学生明确建立长远目标,科学地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学习、工作和生活,有效培养个人兴趣,提高综合素质,迅速融入大学的学习生活。
学生是寝室文化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寝室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思政工作者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使学生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思政工作者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探索基于学生公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强红.充分发挥寝室文化育人功能培养全面_省略_展高素质人才_以陕西理工学院为例 《新西部》2010. 22期
一、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渗透德育内涵
硬件设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内进行的,因此,并非唯有教师才是教育者,环境也可以是“无声的教育者”,孟母正是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而“三迁”的。如今,改革开放30多年,政府有能力,也有责任为师生提供良好、优美的教学环境,很难想像在一个破旧、杂乱、缺少文化氛围的环境里空谈德育为先。
1.设计合理新颖、配套协调、科学规范、错落有致的教学楼、体育运动场等校园设施,优美的亭台回廊,雕塑小品,花草树木、绿地以及整洁的地面等各种人文与自然景观,让进入校园的每一个人感到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同样也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师生的心灵,约束师生的不良风气和行为。我校经过多年建设,特别是借“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校园文化建设十个一”、“校园管理月活动”“文明礼仪”主题活动之际,加大了校园文化硬件建设的力度,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校园的改造和美化、净化、文明化,品位有了很大的提高,校园内鲜花烂漫、整洁大方,走进教学楼,映入眼帘的是制作精美的“文明礼仪歌谣”、“名人名言”、“国学经典语句”,真是橱窗会“说话”,墙壁会“育人”。
2.校园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校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守则公约。科学合理的制度和规范一旦形成,就成为了具有权威和约束性的力量,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理念,使生活于其中的师生自主地接受它,不断受到其感染和启发,以便师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对于违反这些制度的师生所给予的处分又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这也会从另一个侧面强化师生的规则意识,推动学校的德育工作成效。
二、抓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营造德育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和影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特殊的功能,对学校实现德育目标有着课堂教学、常规教育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多年来,我校积极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和行为规范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熏陶教育作用。
1.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和组织实施者,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都会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体现出来,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首先必须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道德是一面镜子,在育人中具有重要的心理导向、道德导向和价值导向作用。
我校每年都会举行德育工作研讨、师德讲座、模范人物(事迹)学习等活动,并借助声情并茂的视频、图像等多媒体资源,改变传统的单一说教形式,并开展表彰、总结和推广先进个人事迹活动,使教师明确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天职;制定和完善各种奖惩制度和责任目标,从多层次、多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加强学校管理工作,努力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使教师安心于自己的职业,忠于职守,以他们的高尚人格和楷模行为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而努力奋斗;教师是人,也有自己的个性和喜怒哀乐,但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必须要严格履行职责,为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负责,所以,教师师德行为要受到自我的约束和社会的监督,通过家校联系、家长委员会监督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19-1基层文化一般指的是以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把文学艺术作为中心的文化事业、文化工作与文化活动,包括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等,与文化生活息息相关,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广泛,是人们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除了能够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之外,还能贯彻落实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的稳定。
一、 基层文化建设所存在的不足
(一) 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
基层文化队伍大多由街道居民、村民、离退休人员组成,他们的文化水平良莠不齐,有的文化素质比较高,但有的缺少文艺天赋,再加上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全部依靠自娱自乐、自编自导,因此编排的内容上难免缺乏新意,可行性不高。
(二) 经费短缺,投入不足
因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进度不尽相同,所以对于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也有一定的差异。在某些经济困难的地区,缺少完善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使得基层文化建设事业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除此之外,各地基层文化队伍多为自发性组织,因此活动经费来源有限,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出来的困难就越多。
(三) 缺乏全面的基层文化建设认识
从表面看来基层文化搞得红红火火,不过群众甚至有的领导没能正确理解基层文化建设,一提起搞基层文化,就自然而然想到了“老老少少,唱唱跳跳”的广场舞、看看书报聊聊天、打打牌搓搓麻将、自娱自乐的弹唱吹拉等。因此将基层文化直接归纳为个人兴趣,认为其无关重要。认识上的偏颇,不仅会导致基层文化建设不平衡的发展,还会降低了参与者和相关组织人员的热情,使得基层文化队伍处于被动位置,参与人员单一,因而难以提高活动的水平。由此可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二、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 开展活动,发挥基层文化阵地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缔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热情度日益高涨,创造性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人民活动水平的提高与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从侧面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要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将热心于文华活动的群众组织起来,大力支持他们以文化站、社区(村)、镇等为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内容多样化、群众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构建热闹活跃而别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气氛。例如,重视与支持群众自发组织的广场舞、健美操等广场文化活动;精心策划组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活动;围绕重大节庆,大力组织开展具有示范性、导向性、高品位、主题突出的文艺晚会;对于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特点,组织开展送电影、松鼠、送戏等文化下乡活动等等。
(二) 大力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是农村文化公共服务的载体,是发展农村文化的根本条件之一,是基层文化公共服务机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要想推动基层文化的建设,一定要依靠完善的基础设施,首先,进一步建立完善的文化站、图书馆、文化馆等基础配套设施,尤其是加强村(社区)文化活动室、文化站等阵地的建设。按照相关的要求配置设备设施,提供各种的文化娱乐服务,管理好文化阵地;其次,建立相关的基层文化服务体系、拟定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与服务质量评价系统,建立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当地政府要提供制度与政策的支持,确保文化阵地的正常运行与长远发展。
(三) 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素质
建设农村基层文化队伍,目的是为了提高文化的软实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丰富乡镇的文化生活,加快建设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所以要想加强基层建设就必须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素质。
1. 文化馆、群艺馆要起到带头作用,大力推动培训与辅导文艺爱好者的工作,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培养一批农村文化骨干,建立完善的队伍长效体系,让农村文化能够持续发展。
2. 文化行政部门要注重提高乡镇文化干部的整体素质,开展相关的业务培训,拓宽乡镇文化人员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与专业化水平,极力打造一支能力强、作风硬、业务精、思想政治的乡镇文化队伍。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指导村级、乡镇的文化活动,加强村、镇间文化活动的合作与交流,让农村文化活动举办得更加成功,与时俱进。
3. 将相关的培训模式进行创新,建立人们所需的培训工程,例如开办艺术培训班等,这样就可以支持培养基层文艺精英,并且免费提供各类的文化艺术培训,给各级城乡群众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何蓉.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J].清江论坛,2008,(03).
[2]王雪琴.浅谈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J].大众文艺,2012,(16).
[3]刘建军.如何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以推动社会的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2,(11).
摘 要:医院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在医院工作中发挥人的潜力,使人的文化和医疗技术设备进行完美的融合,从而有效促进医疗科研的快速发展,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和文化氛围。本文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进行分析,并探索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医院;文化建设;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5-0168-01
收稿日期:2015-02-07
作者简介:周孟(1981-),女,山东济南人,大学本科,政工师。研究方向:医院思想政治宣传。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将文化建设提上日程,希望通过医院文化建设的推进来实现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使医院的发展带动所有职工的发展,并且为患者打造文明、仁爱、创新、诚信的文化氛围。
一、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
具体说来,医院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建设、管理文化建设和科技文化建设。
1.医院精神文化建设
医院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医务人员以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使其能够以更加热情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并且具有更强的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同时,还要重视对医务人员医德的培养,使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从而树立起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并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减少医疗失误。
2.医院管理文化建设
医院管理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医院内部形成一种共同进取、合作互助的人际关系,使工作氛围宽容、和谐,将医务人员看作一个整体,重视医务人员与员工的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医院中的各种关系,从而使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情感能够得到沟通和交流。
3.医院科技文化建设
创新和发展是时代的永恒主题,在医院文化建设中也不例外。而医院科技文化建设能够在医院内部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能够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氛围,从而能够使科技创新型人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使医院中充满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医疗事业能够得到创新和发展。
二、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1.加大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
宣传工作是做好医院文化建设工作的基础,因此宣传部门应加强对医院文化建设内涵和重要性的宣传,使每名医务工作者都能认识到文化建设对于自身和医院发展的重要作用,使所有医务工作者的思想和行为得到统一,在文化建设方面达到共识,使医务人员能够自觉地发挥自己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从自己的利益和需求出发来加快医院文化建设步伐。宣传部门可以利用晨会、员工大会、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医院文化建设的宣传和推广,并对支持医院文化建设宣传工作的员工予以表扬,鼓励医务人员都全身心投入到医院文化建设的队伍中。
2.加强技术培训和教育
为了能够使医务人员快速掌握当前领先医学技术的发展动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医院应组织医务人员定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使医院的业务水平紧跟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还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规范教育,使医务人员能够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按照工作标准来开展服务,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医务人员依法办事、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3.抓好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于对医务人员思想境界的提升和文化熏陶,通过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和教育,能为医院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新思维和新方法,从而为医院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应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播和宣传,使每名医务人员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用崭新的姿态去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为了能够促进医院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应积极对医务人员日常活动进行改革,多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医务人员可以在活动中领悟医院的精神和文化,从而自发地去践行医院文化。例如,上级领导部门可以在逢年过节对医务人员致以衷心的问候,对医务人员的身体、生活进行了解和关心,并且组织开展“春节联欢晚会”、“国庆节联欢晚会”、“智力竞猜大赛”、“歌咏比赛”等联欢、竞技类活动,让医务人员可以在丰富的活动中互相联络感情、加深对医院文化的认识,从而能够使医院文化建设工作得到快速传播和充分实践。
5.营造良好的医疗文化环境
在医院环境建设方面,也要体现出文化氛围,使医务人员和患者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在医院的走廊、住院处等,要张贴一些文化类的牌匾等,让患者可以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渲染,并且在医院设置一些健身器材、娱乐设施、景观小品等,让患者康复的同时还感受医院的文化韵味,使医院的文化建设能够在环境的影响下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促进医疗水平的提升和进步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医院日常工作中,宣传部门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努力对医务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渗透,在医院内部营造出一种和谐、进取、创新的文化氛围,使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的爱心,享受高科技的服务,从而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发展。
水与人有着最紧密的联系,是人与自然最直接、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水文化则是反映人和水打交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水文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因此水文化是最直接反映人类生产、生活的水文化。现代水利活动既包括人们对水的治理、开发、利用、研究、配置、节约、管理、保护等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也包括了人们对水的认识、观赏、歌颂、宣传等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因此,水文化建设的内涵既包括各种治水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还包括各种文化教育、技术、文学作品等,除此之外,公众的心理、行为、价值观念中与水有关的部分都是水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当前水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不足
(一)水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省水文化研究和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一批有勇于探索、卓有成效的研究人员,形成了一批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水文化研究和建设在社会文化领域逐步占有了重要地位。水利发展正处在变革时期,水文化研究和建设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发挥出先进文化在水利变革中的引领作用。这门边缘学科脱颖而出,在新时期水利发展和文化事业发展起到了不容低估的作用。
(二)水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从当前水文化研究和建设的实践来看,这项事业还存在着发展阶段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偏重于历史水文化的研究,对现实水文化发展及水文化与水利发展的关系研究不深;二是偏重于水文化自身的研究,对水文化与整体社会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不深;三是部分研究领域还处于自发状态,缺少理性深度和理论支撑,对现实水利发展实践的影响力偏弱。四是水文化建设的领域还偏窄,没有充分调动起各方面积极性,水文化建设还有许多盲点。认识这些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当前水文化建设必须进行的工作。
二、水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
(一)进一步加强对水文化理论内涵和实践途径的探讨。逐步找准水文化在水利事业中的地位,找准水文化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定位,提高水文化研究和建设的水平,发挥出水文化在新时期应有的作用。要注重提炼水利发展中的水文化元素,总结水文化建设的经验成果,形成水文化体系。
(二)处理好水文化研究与建设的关系。研究是建设理论支撑,也是建设的一条实践途径,但研究的目的在于建设。要紧紧围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治水思路,建设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时期水文化。特别是要加强对新时期治水思路、治水平实践的研究,下大力量挖掘其丰富的水文化矿藏,提炼出先进文化的元素。
(三)加大水文化的传播力度,发挥出其文化的放大功能。水文化不是可有可无的小摆设,而是具有思想力、文化力的精神元素。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加大水文化的传播力度,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力。当前尤其是要出一批新时期水文化建设的成果,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手段,扩大水文化建设的影响。
(四)建设一支研究队伍。水文化研究的体系结构比较零散,参与水文化研究的人员在总体上还处于自发状态。要有意识地改变现状,切忌形成“内循环”和“小循环”。加大研究资源整合力度,扩大研究队伍,提高体系的聚合力。
(五)发挥出文化的化人功能。文化只有成为公众的文化才会有力量,文化传导给公众的过程是教化人、改造人的过程。要扩大水文化的研究建设领域,更重要的是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不仅在水行业内部,还要培育社会的水文化素养,起到化人和育人的作用。
三、 在水利发展实践中加强水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第一,水文化研究和建设要与水利发展实践相结合。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文化观念发生变革的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水的关系,在保护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异常纷繁复杂。我们已无法以传统的水文化观念解析这种现实,更无法以传统水文化指导今天的实践。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脆弱,成为我们面临的人与水关系的窘迫局面,解决这种现实问题,不可能从历史水文化状态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水文化研究当然要关注这些现实问题,要在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确立水文化的地位,延续水文化的生命力。这就需要培养一批以文化学角度,从观念形态找出思路的水文化建设人才。近年来在治水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其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标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formed in long-term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process of enterprise values, management idea, management mode, group consciousness and behavior norms. Enterprise culture as a kind of resource, the common ideal and belief, with clear value orientation, moral realm of the employee group, so a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enterprises, improve enterprise management level and the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 strength, to maximize the interests of enterprises for the purpose of.
[keyword] corporate culture; enterprise valu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当今社会不仅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更是文化经济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力的竞争,企业文化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力。只有构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且博采众长又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凝聚人心,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但目前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虽然已经得到了多数企业的认可和重视,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其管理理念还没有转变过来,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营、管理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简单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工作中,只重视技术、市场等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处于简单的自然发展状态。长期以来,一些企业对如何构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缺乏明确的认知,认为企业文化的实质和内容就是做一些公关宣传活动、广告推广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和职工的文化娱乐活动,而忽视了企业文化中最本质的部分,即企业理念和行为方式的确立与推广,使企业文化建设陷入了肤浅化的误区。
(二)企业文化形式化、缺乏内涵
一些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过于狭隘,认为只是一些文娱、体育活动,把企业的文娱体育活动开展好了,就是建立了企业文化。实际中往往为了装扮门面,或为了赶时髦,热衷于作表面文章,提出几个口号,张贴几条标语,定个条例,写一曲厂歌,定一个标志,统一公司服装,再搞一些文艺体育活动,认为这样就完成了企业的文化建设。并没有将在市场条件下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竞争文化作为能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思想,企业的精神文化没有得到广大员工的广泛认同和接受,没有转化为员工的群体意识和整体行动,没有把企业文化真正转化为企业的财富。
(三)企业文化孤立化、随意性强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如何将企业的文化力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落实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很多企业各项工作都有年度计划,唯独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没有计划,工作开展的随意性很强,缺乏全面完备的策划方案和详细可行的长远规划。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不够,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日常管理活动之中,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或为文化而文化,不注重经济效益;或功利目的太强,企图立竿见影,急于求成。
(四)企业文化建设中忽视人的因素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忽视员工的参与度。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企业家文化的总结和提炼,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和中间力量,员工只需被动地接受和服从。因而企业文化建设中,多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缺乏自下而上的沟通和反馈,员工没有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从而加大了企业文化推广过程中的阻力和障碍,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难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另外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不应忽视员工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既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又要给员工一个很好的职业生涯。有的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忽视了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企业员工,没有将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员工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表现在实际工作中重视企业精神文化的贯彻、推广,轻视员工的培训、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造成员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前途和可能达到的职位程度缺乏认识,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为使企业科学、可持续地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融合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培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针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文化建设,构建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笔者认为,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和途径主要有:
1.将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确立置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首位。企业价值理念和企业精神的建设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企业文化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基础。企业精神和价值理念的建立过程就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建立过程。在创建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时要强调创建特色的企业价值观和精神。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应该是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具有鲜明性、自主性、独立性的精神和价值理念,带有本企业鲜明的特色,具有不易模仿性、可复制性的特点。
2.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家处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地位,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具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企业家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这一无形资产的重要性。
3.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精神。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要坚持把人作为企业管理和一切活动的中心。对员工的尊重、信任,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创新精神。重视人才,把人才的竞争力当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建设企业文化是势在必行的。
4.企业文化建设要不断创新。创新是企业活的灵魂。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是企业价值观的内核,它与时代的发展和环境变化同步,不能有丝毫的窒息和停滞。没有创新的文化就没有创新的企业英雄人物和创新的员工队伍,就没有创新的技术、创新的管理、创新的产品、创新的服务和市场,企业就会丧失其社会价值的依据。把创新这个内核植入企业价值观,全方位融入企业文化诸多要素和建设企业文化的全过程,培育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企业的品质,这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所有成功企业的共同经验。创新作为一条成功的经验,存在于各个企业的个性化实践之中,以本企业特有的表达方式、实践方式和实际效果表现出来。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要激发和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同时为其提供创新的外部环境,大力推进企业的经营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意发现、总结、提升独具特色的创新内核,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5.建立规范性和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企业文化需要有良好的企业制度作为支撑,成功的企业文化背后一定有规范性和创新性的制度在实施。企业制度是制度规范性和创新性实施与创新活动的产物。为使企业文化能跟上时代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企业发展,企业制度的创新要破除旧有观念,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观念,转换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形成既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和创新性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制度的规范性和创新性之间是一种互为基础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良性的循环关系是两者保持统一、和谐、互相促进的关系,非良性的循环关系则是两者割裂,甚至矛盾的关系。作为企业而言,应努力使企业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因素之间呈良性关系。
三、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就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对企业的计划、领导和控制及整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因此,建设适应时代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优秀企业文化是我们当前的一个紧迫任务。我们必须正确的对待“企业文化”,有计划、有组织的予以实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使企业步入一个健康飞速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兰瑞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J].企业文化,2004,(2).
[2] 徐沛林.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创新[J].现代管理科学,2003,(12).
1、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单位安全文化建设的“细胞工程”。建设班组安全文化,就是为职工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提供安全生产环境。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单位的持续科学发展。
2、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方式。在安全管理中,人是第一要素,职工在安全生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各种载体、手段和有效形式,全面提高班组安全管理理念,全面提高职工安全操作技能,使职工安全素质整体提升,实现人人参与安全管理,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纠正习惯性违章,确保安全操作规程的落实。
3、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推进班组安全管理的“催化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程度,直接反映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只有扎实有效地搞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使职工在正确的安全理念的引导下,自觉投身到设备隐患排查、提出安全合理化建议、发现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才能全面推进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和改进,真正实现安全文明生产的目标。
二、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1、建立安全思想文化。安全思想教育工作要贯穿于安全生产全过程。在推进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大安全学习教育力度,利用班组学习园地、黑板报、《从这里起航,通向知识的海洋》等宣传阵地,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宣传、安全形势教育,使职工的理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着力培养班组职工的安全价值观、敬业精神和主人翁意识。通过建立安全警示牌、悬挂安全标语、张贴宣传画、举办“我知、我会、我熟练”岗位知识竞赛、安全生产征文交流、安全演讲、安全答卷、交通安全巡展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安全是职工的最大福利”的观念深入人心。
2、建立安全管理文化。着力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班组长作为班组的管理者,其自身素质和管理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位的安全生产形势,也直接影响着单位安全文化的创建工作。班组长的安全意识培养是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要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建立班组长培训教育机制,从多角度、多层面入手,重点培训班组长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决定的能力,在各项工作中对影响安全因素的预见能力。给予班组安全员、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管理自,将安全绩效考核、安全操作水平测评、安全责任分解逐步纳入到班组管理工作之中。尊重职工的民利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班组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使安全责任真正落实到人头。
3、建立安全制度文化。强化安全监督机制,建立安全网络体系、安全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形成行为有规范、考核有依据、奖惩有标准的制度体系。一是建立二级监督体系。与班组长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实行一级监督,班组长对班组的安全负总责。班组将安全责任分级落实到每名职工、每个岗位,实行二级监督。通过每月定期百分考核、不定期的抽查,对班组安全管理进行检查和监管。二是建立健全班组安全活动制度。班组安全活动是创建安全文化的有效载体,要在活动的实效上下功夫,根据岗位特点,设计好活动载体,开展好“安康杯”、“安全生产月”等有特色、有成效的活动。三是着力改善班组安全文化阵地投入不足的现状,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完备的软硬件环境,使班组安全活动逐步实现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
三、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注重预见性。班组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有其内在规律可循,把握住工作重点和关键点,抓好设备标准化操作规程的落实。建设安全文化就是要能够发觉事物发展的趋势,善于从超前性、预见性抓起,把握安全生产的内在规律,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注重日常安全行为养成,使其理解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为泵站安全、连续、稳定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F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6-036-01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屹立不倒。企业的竞争力又来源于企业员工的责任心、使命感和工作热情,企业文化是规范员工行为、提升员工绩效的有效手段,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因而研究企业文化的建设途径对于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和制度化管理中发展出来的。从形成机制上看:企业文化最初是企业建设者创建的,企业为了实现某一既定的目标就要遵循一定的制度,此时的企业文化相当于无形的企业制度,这种无形制度的运行使得企业员工具有了共同的而目标和使命,并长久地发挥作用。从本质上看: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知觉,企业员工想用相似的口号、语言描述企业,这就是企业文化,因而企业文化与企业员工对其态度有关。
企业文化从两个方面对企业产生影响:一)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是战略性的,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对外界环境变化所作出的反应,影响企业领导者的决策;二)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有着引导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使其绩效提高,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一)树立企业愿景
企业愿景指的是企业成员的共同目标。当企业员工在目标上达成共识时,才能在工作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向着企业愿景不断奋斗,从而提升每个员工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因而建立企业文化的第一步就应树立企业愿景。企业愿景不但是企业的总体奋斗目标,也应是企业每个员工的奋斗目标,因而企业愿景的确定应贴近生活、符合企业特点。确定了企业愿景后,应通过标语、广播、电视、广告等各种传播手段将企业愿景进行宣传,使其深入人心,并取得企业员工的广泛认同,从而使企业具有更强的凝聚力。
(二)体现"以人文本"的建设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理念,即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时刻将员工放在重要的位置,要保障员工的权益,积极塑造和培养企业员工使其取得良好的职业发展。首先:企业要善待和尊重员工,企业领导要了解基层员工的需要,使员工的生活需要、心理需要、事业成长需要得到尽可能的满足,使员工更愿意以企业文化规范自身行为;其次,要保障企业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论新、老员工,不论领导还是基层职工,都应遵守企业各项制度和行为准则,制度的约束力要高于领导的约束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企业文化的软性约束作用,是企业文化长久地发挥效用。
(三)强化企业管理队伍建设
企业管理者要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把关,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和倡导进行组织和设计,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有着关键性作用。企业文化是否具备较强的感召力,是否具有足够的先进性;是否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能否彰显企业个性和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修养。为此,企业管理队伍需要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对企业文化进行准确的把握和理解,并深刻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功能。以企业文化作为自身行为准则和职业愿景,以身作则,并强化对企业文化的宣传,使其渗透到基层员工中间,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凝聚力。
(四)创新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文化个性化发展
企业要面临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面对内部结构的不断调整、重构和完善,因而企业文化也应当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创新,以保证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和个性。
首先,企业文化在创新过程中应进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舍弃不适应时展的旧理念、旧文化;其次,企业文化的创新应开阔眼界、博采众长,借鉴国内外成功例子并融会贯通,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形成适合企业自身的文化;除此之外,企业文化的创新过程中要注重突出企业自身特色,彰显企业个性,注意发掘本企业和同类企业的区别,并将这些区别作为企业文化创新的出发点,结合企业环境、企业愿景塑造个性化的企业文化,从而形成本企业员工独有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和激励作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而建设并创新企业文化是当今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企业文化的建设应从企业愿景的树立出发,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强化企业管理队伍的建设来促进企业文化的落实,并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适时地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邵艳梅.论企业文化建设的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19):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