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16:22: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专业的护理培训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护理安全是一项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指标,同时也是患者康复的保障。如果失去这个保障,护患纠纷不可避免,随之会产生很多的问题[1]。在普外护理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可能是导致护理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而这些不安全因素中护理人员素质尤其关键,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避免失误或纠纷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此情况,选取普外科护理人员 10 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来探讨分析普外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和采取的干预措施;分析其专业的护理培训对提高普外科护理安全因素防范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科从事2年以上工作时间的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人,观察组给予专业护理知识培训,年龄25~38(28.4±2.1)岁;中专学历有2人,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6人。对照组不接受专业护理培训,年龄在22~37(26.8±2.9)岁;中专学历有1人,大专或大专业以上学历7人。
1.2方法对普外科2012年1~6月住院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在发放过程中向被调查的患者解释清楚调查原因,耐心讲述怎样填写问卷,并获得患者的支持。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患者对护士的护理行为评价和满意度,问卷满分为100 分。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使用方差分析法,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 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出现失误的人数对比通过对普外科住院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过程中,分析护理人员其护理模式及操作水准等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比较均具有差异(P<0.05)。见表1。
2.2 患者对上述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的对比通过对普外科住院患者进行笔录调查及护理人员操作规范,分析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均具有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普外科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知识水平不高、护理态度不好、护患沟通不良影响护患关系。一些护理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直接上岗,缺乏全面的理论知识,容易出现差错和失误[2]。个别护士经验不太丰富,且没有及时总结日常护理操作后经验的习惯, 往往处理一些疾病时墨守成规,不能做出正确的处置,甚至延误了患者的病情,造成不良影响导致造成护患纠纷。
我国大多数医院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一线护理人员缺乏,使某些工作不到位,目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这种职业特点使人为不安全因素增多;另外,护理人员与患者每天都会接触,但一般都只是例行公事而已,很少有心灵上的沟通和关心。未细致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甚至有的护理人员向患者解释病情时没有耐心[3]。个别护理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屡次出现护理记录错误,不按时或不能及时遵医嘱给药,未遵守无菌操作或发错药,院内感染。
因此,为技术知识水平不是很高的会员制订全面科学的理论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定期进修培养业绩突出的优秀护理人员,培养她们不仅熟悉仪器设备和急救药品,还要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与此同时,为避免医疗纠纷, 对实习护士一定要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加强法律知识。给护理过程提供参考的依据,护理人员必须把患者的用药情况及病情变化、给予的处理措施进行准确并完全的记录,书写时要做到字迹清楚、客观准确、完整,避免出现护患纠纷时找不出依据,时刻提高警惕,做到最大限度的预防风险[4]。科学合理的排班制度,科室护理人员在工作时精力充沛,减少错误的发生,对普外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能够预防护理失误,减少纠纷的发生。
从此次研究可以看出,接受专业的护理培训能够提高防范各种不安全因素造成的护患纠纷,调节护理人员与患者直接紧张的关系,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证实了专业的护理培训普外科护理的安全防范的价值,对提升我科室护理工作人员的效率及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俞美定.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分析和管理对策[J].护理杂志,2004,21(12):70-71.
中职护生大多在15~18岁之间,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剧烈、心理困扰最多的时期;他们大多在初中时就是学业和品行滞后的学生,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进入中职学校后,新的环境、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会使他们感到不适应,加之目前中职学校招生门槛越来越低,学生的问题,包括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做好中职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中培养中职护生的健康心理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护理观念的更新,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中,不仅要培养护生的技能、文化及专业修养,还要注重培养护生的健康心理,全面提升护生的综合水平。
1.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心理,教师从备课开始就要深挖教材内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现在教学目标中,有针对性地培养护生的健康心理。
2.培养中职护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许多中职护生基础知识差、认知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无兴趣、信心不足。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中,教师首先要以亲切的表情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进行授课,在示范讲解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把每项操作的步骤富于程序化动作,加以设疑、启发、引导等讲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操作只靠语言讲解,护生难以完全掌握,需借助挂图、教学视频、多媒体等一些辅助教学手段,把操作步骤细化,逐一分解,从而很好地帮助护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肌内注射操作时,教师先进行示范教学,然后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每一个步骤清晰、规范地展示给护生,再通过慢放、回放对重要操作步骤进行分解详述,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成动态的传播,不仅加深了护生的理解记忆,还调动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了参与意识。在实训课上护生情绪活跃,为了找准注射部位、掌握好进针的角度和深度,他们先在局部模型上反复练习,然后同学间互扮角色进行实战演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注射原则有条不紊地、顺利地将针头刺入“患者”体内,不仅提高了操作成功率,而且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中职护生树立了自信心,促进了心理健康。
3. 培养中职护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由于中职护生年龄偏小,进入中职学校后,需独立生活,学习方法、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变化,面临着职业竞争和就业压力的影响,使其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等方面面临许多心理问题。针对此现象,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上,教师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法、角色互换法、案例教学法等培养护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技巧,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护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如在操作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和必要性,解除患者的疑虑,操作中语言交流要亲切自然、不做作,交代注意事项时应条理有序、语气温和。例如讲解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法、口腔护理、鼻导管吸氧等操作时采用角色互扮法,扮演护士的护生在操作中应适时地与病人交流沟通,做好操作前解释、操作中指导、操作后嘱咐等工作,用恰当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扮演患者的护生,从患者角度出发,学会考虑患者的感受和需要。采取互扮角色的学习方法,学生之间互为“护士”和“患者”,可现场解决各种护患问题,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其中,对于交流的技巧把握得当、掌握透彻,让护生认识到具备良好的交流技巧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从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4.培养中职护生的爱患观念
中职护生由于年龄、知识、学制有限,在家长的关爱中长大,自我意识强,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和需要,缺乏宽容、谦让、协作意识。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上,采用情景设置法,编写病例时让护生参与其中,一起设计具体操作流程,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对策,情景设置要尽量客观真实。示教中把关心与体贴患者的技能清晰而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去关爱服务对象。使用模型人进行示教时,将模型人当做真正的病人去真切对待,教育护生把自己想象成患者,将患者的感受作为护理的出发点去操作。例如在示教鼻饲法时,教师先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解释清楚此项操作的目的,告知患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的不适;胃管插至咽喉部位时,告诉患者如何做吞咽动作并适当鼓励;在灌入温开水和流质饮食时注意溶液温度,处处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把关心、爱心、责任心体现得淋漓尽致。护生分组练习后展开讨论:假如我是患者,我当时的心情怎样?你希望护士的关心体现在哪些方面?作为护士,你对患者的关心到位了吗?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让护生体会到作为护士应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又能感受到患者的痛苦和渴望治愈疾病的心理状态,逐步形成和发展护生的关怀意识和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护生的爱患观念。
5.培养中职护生团队合作和服务意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77-01
心跳骤停对于患者生命健康造成较为严重不利影响,预后质量差,具有较高死亡率及致残率,心肺复苏术(CPR)对于抢救心搏呼吸骤停具有较为显著作用。患者在院内出现心搏骤停时,护理人员往往是第一个施救者,合理应用CPR,对于患者能够得到生存具有重要作用。CPR并不是较困难一种操作方法,但有资料表明,大多数护理专业实习生并未能够熟练掌握此项技术[1]。护理专业实习生由于要进入临床实际工作中,因此,CPR技术进行有效认知具有较为重要作用,对其培训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120例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工作,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120例护理专业实习生,其中女119例士,男1例,年龄22~28岁。
1.2 方法
在培训时,培训是需副主任医师以上专科医生给各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对实习生讲解心脏骤停出现原因、治疗方法,最新研究指南。业余时间学员可以应用高仿真模拟人身进行反复练习,以便能够熟练掌握。定期聘请专家采取讲座方法进行授课,根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重点知识讲解,学员可以根据行科学规范完成徒手CPR操作,且进行反复性练习。此类指南框架结构与《2005年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具有较高相似性。根据所调整链环进行练习。培训后对所有学员进行考核,理论知识部分可以进行自行设计,采取自行命题模式,对学员实施统一培训前后试卷考查,同种试卷,试卷内容主要分为评估环境,判断意识,摆放,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心脏胸外按压复检及抢救时间等内容,采取记名方式,考核时需现场发卷,现场收卷。对技能操作内容进行考核时可以根据2010最新心肺复苏指南作为参考指标对徒手CPR熟练程度予以考核[2]。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t检验,P
2 结果
研究发现,培训前后护理实习生技能考核成绩合格率,防护技能显著上升,如表1,表2所示,对护理实习生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可有效提高其操作技能。
3 讨论
在对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培训过程中,需注意提高其思想教育,对于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具有较为重要意义。心跳呼吸停止后,患者机体血液循环会随之出现终止,由于脑细胞对于缺氧具有较高敏感性,通常血液循环停止后4~6 min内,大脑会出现较为严重受损现象,有的经治疗也无法得到恢复。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是与患者进行长期接触的医务人员,因此通常患者病情是否出现变化,大部分是由护理人员人员发现的,所以猝死最终成为不可逆生物学死亡前,如何准确且快速地完成心肺复苏术,能够确保猝死者得到接受进一步治疗时间及机会[3]。
大部分医务人员均进行过CPR教育,但是参加过CPR教育学生通常并无较为完整医学继续教育机会,而且很多实习生所具有的CPR技术并不熟练,或是未曾进行知识CPR,与临床应用相脱离。因此在实习生进入临床具体工作前,进行重复训练,达到较高熟练水准则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过程中,可应用现代医学模拟教学进行录像回放,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技术的自我分析,使得学员实现自己分析过程,查找问题并进行分析,从而在不断练习中完成错误的纠正。
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指南,在临床中,护理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科学性规范性心肺复苏技术,对于死亡率降低具有较高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增加患者抢救成功率。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最新急救指南强调了BLS流程变化:A-B-CC-A-B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变化为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而且按压深度及频率同样进行了相关调整[4]。
在培训中,需注意加强学员紧急情况时应急处理能力。应用合理技能培训,知识讲座,论坛的等措施,加强实习生们院前院内急救应急处理能力,使之能够快速适应临床抢救工作。
心肺复苏训练过程中,需注意理论临床实践能力,确保护理专业实习生们能够将思维能力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操作中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贯穿到临床工作当中[5]。
在本文研究中可以知道,经培训,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操作熟练程度明显上,熟练比值达到78.3%,与培训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
参考文献
[1] 谢美莲.公众心肺复苏培训效果评价工具的研制和信效度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9,6(6):249.
[2] 李丽端.护理专业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1,8(9):421.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血液净化专科护理培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参加血液净化专科护理培训的实习护理学生56例,按实习时间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对照组26例采用传统带教模式;比较两组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师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及主动学习专业资料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师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应用于血液净化专科护理培训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拓展实习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临床路径;护理教育;血液净化
血液净化护理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学历教育后未经任何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就进入这一岗位工作的护士难以直接胜任血液净化护理的工作,常需要较长的学习和适应过程,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护理质量。针对这一行业问题,我校从2006年始为普通专科护理学生在学历教育的最后3个月提供血液净化专科护理培训课程。教学尝试引入临床路径的理念,旨在探索建立规范、科学的带教模式,以有效提升实习护生专门化特色技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6年1月~2011年5月我校在3所山东省3甲级医院参加血液净化专门化培训的护理专科学生共56例,均为女性,年龄(19.32±1.67)岁。按实习时间顺序将2006年1月~2008年5月实习生26例设为对照组,2008年6月~2011年5月护理实习生30例设为观察组。两组年龄、在校成绩、学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培训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跟班制培训模式,带教老师根据工作中遇到的临床情况随机带教,培训结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观察组采用以下临床路径式培训模式:①构建临床路径培训管理体系:由护理部分管教学副主任、分管教学干事、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组成临床路径督导组,负责督查临床路径培训实施情况,组织出科考核,召开实习座谈会、师生双方满意度调查。由血液净化中心总带教及相关带教老师组成临床路径实施组,实施带教前统一进行临床路径式教学的相关培训。②依据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能力需求及护理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培训内容,包括:血液净化中心环境要求、结构布局,消毒隔离制度,人员组成及护士职责和工作流程;血液净化原理及适应证、有关血液透析机及血管通路的基础知识;血液透析机的上、下机操作程序,机器报警的识别和处理;血液透析机的保养和消毒;血液净化异常情况处理及应急预案能力及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力等。③设计血液净化护理技能培训路径表:将以上内容细化为36项学习任务,以时间为纵轴,以36项教学任务为横轴设计教学路径表,此表结合培训情况定期讨论、修订。④实施临床路径教学模式:总带教在实习护生入科当天讲解路径表,明确各时间段学习内容和目标,带教老师严格按照路径表进行临床带教和效果评价。
⑤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为理论和实践出科考核成绩、师生双方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及学生每周主动查询资料的时间的调查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培训结束两组综合考核成绩比较 培训结束,观察组在理论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用于专业学习的时间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2.2 两组培训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路径” 被称为21世纪的最佳医院管理模式,产生于80年代,是指临床工作人员针对某种疾病共同制定的有严格工作顺序和时间要求的临床服务流程,其目的是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1,2]。“临床路径教学模式”是将临床路径的概念引入临床带教和管理。该模式中每一时间段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是清晰明确的,这使教与学系统、有序、规范、主动。周叔霖等[4]在为期4周的手术室路径带教、王妤[7]在为期10周的妇产科护理路径教学均显示临床路径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对比传统教学更利于护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在操作考核的对比中未显出明显优势,考虑也可能因为提前告知学生有限的操作考核范围可能影响了学生真正水平的评价。进一步的研究中应当扩大操作考核范围。
教学路径表预先明了当前阶段的学习任务和目标,避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细化的学习任务循序渐进地出现在“最佳的时间”,降低了专业技能学习的难度;提升了实习学生对学习的胜任感和自信心,进而激发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兴趣。满意度调查及学生自觉阅读专业资料时间也显示学生更乐于接受该教学模式并被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周保利,英立平. 临床路径应用指南[M].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 3-8.
规范化培训目前主要用于临床护士的专业培训,近年来我校将医院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将护士规范化培训用于护理专业实验员的教学能力及基本护理技能的培训,本文就如何对护理专业实验员教学能力及基本护理技能进行规范化培训,以提高实验员的教学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一、护理实验员在教学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角色转变
1. 我校的实验员主要是护理中、高职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或从临床引进的低年资护理人员。这些实验员在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往往不知所措,刚毕业的应届生不能很好地转换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而来自临床的护理人员不能转换护士到教师的角色,加之在面对学生时太紧张,又缺乏实验教学经验,往往导致教学不受学生喜欢,也很难达到理论老师要求。因此,如何转换角色,如何进行实验教学,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新进实验员困惑的问题。
2.实验员进入教学前都经过了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的学习,也经过了临床技能的实践培训,但各种知识都是相对独立和分散的,相互之间缺乏联系。部分实验员对技能实践缺乏规范化的练习,故到实验教学时,实验员就暴露出知识不连贯、技能生疏、思维缺乏逻辑性等问题。
3.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知该不该将理论知识贯穿其中,不知所授的技能知识应该与教材一致还是和临床接轨(因教材的编写和临床发展脱轨)。怎样突出实验教学重点,什么样的技能教学方法才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都是新进实验员进入角色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4. 不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如理论备课、技能操作练习、实验教学时间的安排比例。实验员由刚出校门的护生或从临床护理人员转变成一个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并且在教学中要赢得学生的喜欢,同行的肯定,需要有较大的心理转变和自我定位。
5.近几年我校大胆地将医院的护士规范化培训融入我校实验员的培训中。对新进实验员、一年资实验员、三年资实验员分别制定规范化培训手册,挑选在实验教学中深受学生喜欢,在教学评价中优秀的实验骨干老师对不同年资实验员进行实验教学规范性培训及考核。经规范化培训及考核合格方能进行该教学任务的独立授课,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实验员的教学信心及教学技巧。
二、提高实验员护理技能实践及教学的措施
1.实验员规范化培训要求 首先是对实验员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的目的是强调规范化培训阶段对于实验员怎样进入教师角色,如何胜任将来的教学工作、熟悉理论知识、掌握护理技能及教学技巧有着重要作用;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员素质教育、护理礼仪培训、学校校史、规章制度、中职实验员职业规划、实验员师德及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使实验员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和角色,迅速适应实验教学要求和医院的工作环境。
2.综合素质要求
2.1.职业理想 中职实验员应该树立扎根职教、发展职教、献身职教,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并同时实现自身人身价值的职业理想,即热爱中职教育工作、热爱学生、推动学生素质和技能发展、推动学校发展。
2.2.职业责任 中职实验员的职业责任就是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包括情感、理念、态度三方面。情感表现在爱教、爱校、爱生方面。中职实验员对自己从事的中职实验员职业,要有一种情感上的接纳;对学校要有一种剪不断的“情结”,能把自己的情感世界和职教教育的兴衰、学校的兴衰联系在一起,为职教之忧而忧,为职教之乐而乐,做到爱教、爱校。中职教师还应爱自己所有的学生,对学生做到爱我所有、尽我所有、倾我所有。实验员只有做到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才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中职实验员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技能,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教育性上,只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实验员必须要有主人翁的责任感,要有肯于吃苦的精神,要恪守实验员职业纪律,要养成刻苦钻研新技能、不断更新知识的学习习惯。实验员必须要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实验员这个集体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只有这样,实验员完美的职业形象才能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
2.3 实验员的师爱 实验员的师爱主要体现在了解、情感和理性方面,实验员只有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智力发展,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验教学,才能引导每个学生成为有技能、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人。同时,实验员还应该主动和每个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只有对学生投入情感,才能真正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爱。最后,实验员应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在技能教学中做到理性对待学生的技能操作,这才是师爱的正确方向。
3、实验员的专业素质
3.1 专业理论知识 实验员应系统、扎实掌握基础护理该门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初次上课前,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多向理论老师学习、请教,不要在课堂上出现知识性错误。同时要养成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将临床的新知识不断传授给学生。
3.2 专业技能 中职学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推行的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结合的非常紧密,所以对实验员来说,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要加强技能的掌握,这才符合中职教育的发展,符合实验员的个人发展。
3.3 课堂管理 对于一个优秀的实验员来说,仅仅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这就需要实验员通过积极的教学方法设计,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4 、实验员的身心素质
4.1 身体素质 实训工作是一项高强度的工作,所有实验员需具备精力充沛、身体健康、耐受力强的身体素质。
4.2 心理素质 实验员必须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自控力,因为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尤其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反应力及动手能力都较差,这时就需要实验员平心气和、耐心地进行技能培训及讲解,因为不慎的语言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或导致学生在技能操作学习的过程中紧张,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
三、培训方式
我校护理教研室根据教学标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制定新进实验员岗前培训计划、规范化培训计划、成立实验员培训小组。培训老师由护理专业骨干教师担任,骨干教师首先接受专业带头人的操作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然后骨干教师对新进实验员按教学计划及新进实验员培训计划进行科学的培训。同时,护理教研室组织年资高或有临床经验的教师根据基础护理实验教学标准及临床技能新进展,拍摄基础护理技能教学视频,以便于新进实验员的学习及培训。另外,护理教研室还通过开展“我是能手”及“技能比武”强师工程,进一步加强新进实验员的技能学习,增强实验员的自信心及荣誉感。
1.岗前培训
培训时间为二周,按照新实验员岗前培训计划,对新实验员进行护理礼仪、学校校史、规章制度、中职实验员职业规划、实验员师德及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 。
2.实验员规范化培训
实验员规范化培训期间由骨干实验员担任培训老师,通过集体备课、技能操作规范化培训积累教学知识及教学技能;通过外出学习、院校文化交流、兄弟院校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实验员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技能;通过技能考核、技能比赛、寒暑假下临床实践培训,便于实验员熟练掌握护理三基知识、临床护理新进展,同时可规范护理礼仪在教学中的运用,增强实验员的自信心;培训实验员撰写教学改革论文、编写校本教材,以培养实验员的科研教学能力及教材编写能力。
四、效果
通过实验员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进校一年的实验员能在很短时间内掌握实验教学方法及教学目的和重点,认清目标,确定任务,摆正位置,消除茫然和顾虑。通过规范化培训及考核,一年内晋升助讲率为100%,三年资实验员在校级教师技能大赛中获胜者占50%,省级技能大赛中,实验员指导的学生获奖率及优秀指导教师获奖率在80%以上。
通过对实验员的规范化培训,使学生在校时便能掌握规范、熟练的技能操作,为学生进入实习奠定了坚实的技能基础,从而使医院对实习生评价率逐年增高,各实习基地接收实习生率及订单培养率也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五、小结
对实验员规范化操作的培训和考核应常抓不懈,护理教研室认真制定并落实每个实验员的规范化培训计划,实验骨干教师按照培训计划,根据教学标准对实验员进行护理技能操作培训和考核,提高实验员的规范化操作水平。培训方案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角度,使实验员综合素质及专业素质都得到了质的提升。规范化培训不仅使实验员自身得到很好的发展,也使实验教学得到规范及提升,使培养出的学生更符合社会需求、医院需求。
护士专业能力是临床工作需要掌握的综合能力,也是护士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反映。护士的专业能力也是护理教育培养护理人员的最重要的能力。而专业能力的界定一般为护理教育与课程的设置提供方向[1]。我国护士专业能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调查显示,护士的专业能力,不同科室的护士专业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2]。通过随机对8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护士专业能力和相关因素进一步探索,对专科的护士培养提出重要的建设意见。通过对护士工作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影响护士专业能力的因素,探索出符合护士专业能力培养的模式。
1资料
1.1研究对象
采用抽样法,选择8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在护士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开展调查。所选均为女性,年龄选择20~46岁,平均年龄(31.25±3.12)岁;学历:本科以上26人,大专50人,中专4人;职称:护士9人,护师65人,主管护师5人,副主任护师1人;护龄1~25年,平均护龄(9.84±4.56)年;工作时间2~25年,平均工作时间(6.12±4.13)年;有42人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有35人曾经接受过系统的培训。
1.2研究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与护士专业能力等条目构成。对调查问卷内容和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做好问卷的现场核对与回收工作,发放问卷80份,收回问卷76份。
1.3统计学分析
问卷采用具有逻辑纠错功能的Epidata3.02软件录入,利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检验水准A=0.05,采用Stepwise逐步回归法,引入变量水准为0.05,剔除变量水准为0.10。
2结果
护士专业能力的影响因素要根据不同的人口学特征进行专业能力的分析,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士既要掌握护理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专业的技能,要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这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来说,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对80名护士的调查发现,临床护士都具有较好的护理水平,较多的实践机会,且都处在适当的学习年龄段,可以更好地掌握好护理专业能力和运用能力。经调查发现,自评较差的专业能力一般为护理的科研和护理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很小一部分护士能熟练掌握医学的统计学方法,正确应用理论知识,对护理工作的建设和新的项目进展主动掌握。可见,护士对于护理科研与护理管理工作缺乏熟练的掌握,这进一步制约了护理工作科学的发展。所以在未来的培训中要加强护理人员科研知识与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增强护理的专业能力。
护士做好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也有利于护理专业能力的提高。护士做好护理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护士更合理地安排工作时间,更好地开展工作中的管理,增强护士间沟通和有效表达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能力,使护士对于专业能力在提高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自我解决问题,减少由于工作产生的阻力,既能增强工作满意度,又能产生工作成就感。
系统化的专业培训是有效提高护士专业能力的途径,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护士进行医学的再教育、提高护士专业能力已经是医院的管理者要认真解决的问题。此次研究发现,护士是否接受过专业的知识培训、接受培训的时间、接受培训的方式等因素是直接影响护士专业能力的因素。实习护士毕业后,至少要接受四周以上专业培训,才能得到专业能力的提高。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要进行系统化的专业能力培训,以一定的考核管理制度,进行基础培养,再结合护士的学历基本情况,制定出至少大于四周的培训课程。培训的内容一定要结合专业的知识与基础技能,在进行理论培训的同时,更要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要加强研究及管理内容的培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培训的工作现状,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能力的,能够胜任工作的护理人才,使护士护理工作水平获得更大的提高和发展,为我国护士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首先,作为专科院校,学生生源质量欠佳,英语成绩普遍较低的问题尤为突出;其次,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多年的学习经历在很多同学身上体现出厌学的情绪;再次,学生出国动机不纯,很多学生都是为了好玩儿,而忽视了学习难度,这样很难在枯燥的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1.2教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英语老师只负责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护理专业老师负责传授护理方面的相关知识,这本身就与涉外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相违背。本专业要求英语专业的老师能够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护理专业的老师应当具备较高的英文水平,最起码要有阅读翻译国外文献资料的能力,而现有的师资力量难以达到这个水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培养造成了不利影响。
1.3学校尚未寻找出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学校开设涉外护理专业时间较晚,教学规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方面都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合格的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要达到两个目标:专业的护理知识,能够以英语为语言背景承担护理这项工作。目前学校在护理专业知识和基础英语培养两方面都做出了很多努力,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何将英语应用到护理实践工作中是学校将来努力追求的教学效果。
2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1提高学生的生源质量
以往的教学实践主要是只要是愿意学的都可以来到涉外护理专业,这一点加剧了生源水平差的矛盾。学校应在招生中有所控制,高考英语成绩作为涉外护理专业的一个硬性指标。除总成绩达到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外语成绩合格者才能录取,在生源上把好关。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特色办学水平
(1)涉外护理专业要求英语专业老师掌握基础的护理知识,护理专业的老师英语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为达到该专业的要求,学校应加强护理专业老师的英语水平培训,力争达到双语教学的水平。护理专业因为有了英语这门专业培训而彰显了特色,英语老师的水平影响着整体教学效果,所以加强英语专业老师的业务水平是关键。学校可以将英语老师送到别校去学习专业英语,提高英语水平;将老师送到“新东方”去进行雅思培训,为将来给学生进行雅思培训奠定基础;护理老师还可以来给英语老师培训基本的护理知识,两个学科交叉学习,取得共赢的效果。
(2)加强护理专业老师和英语专业老师的科研水平,在理论上走在教学的前列。涉外护理专业的任教老师,由于其专业和学生的特殊性,应努力探索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理论上不断完善和提高。
2.3学校应在教学模式上大胆探索,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方法,提高特色办学水平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英语老师单纯的为学生讲授单词、语法、句型翻译等,护理单纯为学生讲授护理专业知识,学生未能设身处地的投入到日后的工作环境中。今后,学校应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更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取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2.3.1完善课程设置
(1)开设专业英语。涉外护理专业要求学生精通护理专业知识,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和人际沟通能力。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学生能够以英语为语言背景,承担护理工作。针对这一目标,就需要在课程安排上作出精心的设计。目前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听说、精读、泛读、写作和英语国家概况。笔者认为,这些课程很难满足学生未来的工作需要。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相对独立的完成了护理和英语专业的学习,他们仅仅是英语水平较好的护理专业学生,这样远远达不到在英语环境下就诊、开药、写处方等实践工作要求,所以开设专业英语必不可少。例如:日常护理英语,实践医疗英语等等。(2)聘请外教实践教学。通过外教学生可以学习到地道的英语口语、俚语、常用用法等等,甚至能够学到西方风俗和习惯。在与外教不断的沟通交流中,也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日后从事涉外工作奠定基础。(3)在护理专业几个主要学科开展双语教学,提高办学水平。
2.3.2改善课程时间安排
英语分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部分。学生在学习初级阶段应培养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中级阶段加强专业英语的培养和对西方文化加以熏陶;在高级阶段应以雅思考试和国际护士资格考试为目标对学生进行两个方面的应试培训,提高学生通过出国考试的几率。
2.3.3建立校内外的实训基地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3.034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对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由于近年来护理学发展很快,护理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教学需要。尤其是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课均由没有临床医疗实践的护理教师讲授,导致护理教学质量出现了一些问题。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2006年开始,笔者所在学校充分利用三所附属医院的资源优势,有计划地安排护理教师到医院参加临床医疗实践,使护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大大提高,更好地适应了新形势下护理教学的需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学校护理专业教师45例。其中研究生学历15例,本科学历30例;平均年龄(36.12±6.26)岁;平均工作时间(12.27±7.72)年。毕业于护理专业的40例,占教师总人数的88.89%;毕业于临床医疗专业的5例,占教师总人数的 11.11%。其中毕业于护理专业的教师中有临床护理经历的教师17例,占教师总人数的37.78%;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23例,占教师总人数的51.11%;毕业于临床医疗专业的教师中1例有临床实践经历,占教师总人数的2.22%。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30例,占教师总人数的66.67%。
1.2 方法
1.2.1 制订培训方案 依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每位教师的具体情况,为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个性化的培训方案。要求所有教师均到医院参加临床医疗实践,每次半年,三年轮转一遍。
1.2.2 方案实施 为了使培训工作更加规范,学习效果更加显著,根据受训教师的具体情况和高职高专护理教师的角色,设计了《护理教师临床医疗实践评价表》,其中不仅涵盖了医疗实践的具体内容、受训教师的出科成绩及表现,还对学习质量制订了较为具体的量化标准。对毕业于护理专业的教师,由临床医生带教,重点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要求教师书写病历、参加医疗查房及病例讨论等。受训教师带着任务到临床学习,使整个学习过程目标明确,效果显著。受训教师在学习前,只有认真阅读表格中的各项要求,并在学习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去做,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此外,受训教师在学习后,须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写出心得体会,以便对整个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梳理,总结成绩,找出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通过思考找出教学和临床工作之间的差距,以便对医院建设和教学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上述问题的设计,期望实现其知识的更新、完善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总之,评价表作为学校和受训教师之间的纽带,为学校和医院的沟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加大了对受训教师的监管力度,提高了培训质量。该表填写质量将作为评价教师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
每次学习任务完成后,要求受训教师讲公开课和观摩课,让教师和学生评教评学、专家点评,并以发放调查问卷和座谈会形式了解教师授课效果,及时反馈,让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提高。
1.3 评价标准
1.3.1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采用笔者所在学校医教室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三部分: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其中专家评价的计分项目分三部分:课堂教学质量、教案评价、系部考核。均采用百分制,按各项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则依据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进行打分。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总分=(学生评价分+同行评价分)×0.3+专家评价分×0.4。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总分85分为优秀,75~85分为良好,60~75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差。
1.3.2 临床专业知识评价 除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外,每年定期对护理教师进行一次临床专业知识考核,以综合考评教师的整体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前后专业知识考核成绩比较详见表1。
2.2 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前后教学质量比较 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后教学质量优良率明显高于临床实践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09,P
3 讨论
由于绝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教师专业培训,没有临床实践经历,尤其是临床医疗经验,因而导致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2],使得这些教师在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缺乏感性认识及经验积累,对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理解不深、讲解不透,显得力不从心,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3.1 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医疗实践的意义 毕业于护理专业的教师,由于受到所学专业的限制,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均较低,加之部分教师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对疾病缺乏应有的感性认识,在讲授时只能照本宣科,教师讲得枯燥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医疗实践,是拓展教师知识面、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好方式。表1结果显示,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前后专业知识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培训方案实施保障 笔者所在学校拥有三所教学医院。三所教学医院有1246张开放床位和10余间手术间,拥有丰富的病材,能充分满足护理专业教师和学生临床实习要求;医院先进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为教师和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关爱患者和全面照顾患者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3.3 培训方案实施的有效性 表2结果显示,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医疗实践后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郑智,侯淑肖.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8,5(3):128.
1.1培训对象
我们对于新护士的培训是找到某医院的新护士,他们都没有相应的实践技能,他们的学历大部分都在专科以上学历,而且他们从事肿瘤专科工作时间均小于1年。
1.2培训时间和目标
通过1年的培训,使新护士掌握肿瘤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常用的急救技术,具备肿瘤专科护理要求,达到能独立进行临床工作,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1.3培训内容及方法
对于我们的新的护士人员我们一定要注意他们的培训内容,使得他们能够及时的掌握新的技术,以此来适应肿瘤疾病的治疗环境,对于我们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3.1肿瘤专业基础知识
①常见肿瘤部位的解剖、生理,常见肿瘤疾病(包括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腹部肿瘤、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血液淋巴系统肿瘤、骨肿瘤、软组织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乳腺癌)的病因、各项辅助检查的指证,各种治疗的方法、原理及常见肿瘤疾病的护理:肿瘤内外科治疗病人的护理,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放射治疗病人的护理、肿瘤病人的营养、心理护理,肿瘤病人的康复和健康教育指导,癌症病人临终关怀,肿瘤科常用化疗抗癌药物、辅助用药的作用、用法及不良反应。②培训的方法:我们要制定专业的老师对新的护士人员进行集中的教授,并且利用课本的知识使得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同时利用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对他们进行实践操作,并且每天都要他们在展会提问,并且参与医护人员的查房工作。
1.3.2专科护理操作技能
①掌握经肘正中静脉置管术、外周静脉套管针留置术、完全胃肠外营养液的配制、化疗药物外渗时的处理及化疗药物配方法。掌握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股静脉股动脉穿刺术、腰椎、骨髓、胸腔、腹腔穿刺术、动脉插管药物注入法中与医生的配合,以及术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②培训方法:同样有专业的老师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讲解各种专业的护理模式操作,同时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上新的护士人员要参与护理技术的实践上,并且逐渐的由专业的带队老师指导引渡到自己能够独立完成操作。
1.3.3专科急症知识及技能
④熟悉上腔静脉综合征、脊髓压迫、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恶性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的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掌握心肺复苏术、多功能重症监护仪的使用。②培训方法:肿瘤护理人员要在专业的护士长的带领下进行实践性的操作,并且不断的增加实践的机会,同时要在不同的护理岗位上进行时间学习,尤其是在急诊科、lCU学习对于肿瘤疾病的护理的帮助很大。
1.3.4工作程序
及时掌握医院护理人员的规章制度以及工作职责,尤其要熟悉医院肿瘤科室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
1.3.5自身素质
增强肿瘤护士人员的责任意识,强化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修养,及时掌握各种沟通技巧,树立以患者为中心,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估,正确提出关于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护理诊断,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全面的整体护理,使患者处于最佳健康状态。
2培训效果
制订肿瘤专科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培训后每月进行综合测评,持续半年。下半年通过每月的测试不断促进新护士自我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完善,同时,带教老师针对性地对各个新护士进行指导。本培训一年后护生各项考核内容均能达到标准,同时也提高了病人和医生的满意率。
3讨论
随着护理学科的迅猛发展和整体护理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又因低年资护士队伍的迅速扩大,使护理技能及质量出现偏差。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实施对专科护士的教育,是目前护理学科探讨的重要课题。对此我们得出了几点具体的培训措施:
3.1增加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职业道德素质是一个职业工作者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医患矛盾突出,此刻对于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也有利于缓和医患矛盾。因此我们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首要的一点就要增强他们的职业道德,增强护理人员对于自己的行为规范,促进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他们的思想精华。
3.2增强他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
护理人员的工作离不开他们自身的知识与技术,尤其是在今天技术日益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及时的掌握各种变更的知识与技术,医院的组织者在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时要对于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与技术进行重点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护理人员在工作时不出现知识性的失误,总之增强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是护理人员的基础。
3.3增强护理人员的管理、科研能力的培养
医院不仅作为一个救死扶伤的机构它在一定程度上还负责对于后生的教学、科研的任务,因此医院在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时我们重点就是促进他们接受新的知识与技术,帮助他们扩宽自己的思想,增强他们的专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他们教学科研能力。
3.4增强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
护理人员在做好自己的护理工作时还要不断地与患者进行沟通,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将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患者在就医时缓和自己的紧张心理。同时随着世界的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这样就必然会出现外国人就医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某种外语。
3.5应树立肿瘤护理人员的恶性肿瘤可治的信心
1.背景分析
国际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标准是,这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我国在2000年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7%,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老龄型社会。到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3%,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2013年底浙江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浙江省总人口数的18.68%,衢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浙江省总人口数的17.50%,其中老年人慢性病高达49.5%、失能达18.6%、空巢达49.5%,2015年衢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5.43%。预计2033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将翻番到4亿,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对于专业化、社会化的养老服务要求也会随着老龄化增大。但目前从事老年人照顾服务和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素质偏低,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求,急需受过专业培训、综合素质高,懂得照顾技巧,具有责任心的专业人才。
2.“互联网+”理念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可以通俗说成“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互联网+”理念在国内最早由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于2012年11月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中提出,总理也在2014年11月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国务院于2015年7月4日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16年5月31日在京《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中将“互联网+”入选十大新词和十个流行语。
我国急速老龄化的情况下,加速培养老年人服务专业人才势在必行,传统的在中、高职校开设老年护理服务的培训课程来培养老年人服务人才的速度过慢且专业性不够强,不能满足老年人服务市场的需求。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各种网络教学课程极其广泛,我们可以在保留传统教学培养人才的方法的同时,运营“互联网+”理念,有针对性的开设老年人服务专业课程,将互联网培训与基地实践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而且不影响培训质量,基于“互联网+”老年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3.老年服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
在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衢州市在老年人口占比25.43%情况下还在上涨,对老年人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紧急救助、医疗康复、社区日托、老人代购与专业养老机构等都需要有专业服务人才和专业的管理人才。衢州市有7家专业的养老机构,若干社区,失能老人与空巢老人更是高达70%以上,衢州市开设老年护理服务课程的中、高等学校凤毛麟角,衢州老年服务专业人才急需补充。
4.老年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培养老年服务专业人才,加快适应我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健全老年人服务的管理体制,提高从事老年人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促进老年服务事业的发展,减轻家庭负担,使得老人在晚年能够得到专业的照顾。可以采用完善养老服务课程的知识构架、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等方式来进行老年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老年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分年龄可以社会解决部分失业就业问题。
5.衢州老年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5.1在中、高职校开设老年护理培训课程
在各个中、高等职校开设老年护理培训课程,主要真针对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进行老年服务专业与老年服务管理专业的培训,采用最传统的教室固定式教学,在课堂上将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讲解。
5.2开设老年护理培训网络课程
首先是对现在已经从事老年护理服务行业人员进行的专业提升培训课程,主要巩固服务人员的基础知识和加深知识了解,可以不固定形式的进行学习,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其次是针对想要从事老年人服务行业的留守妇女,又不满足中高职校招生要求的人员,从基础开设课程,逐步加深。
5.3建设老年服务培训实践基地
在网上不定期的组织服务老人社会实践工艺活动,实习基地可以在专业的养老院或指定某个社区,参与社会老人服务实践的人员,给予相应的证书或资格证,累计参与次数,作为老年服务社会机构招聘人员的一项招聘参考。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让本市老人做到老有养,也做好充分迎接“银发潮”的准备。
5.4建设老年服务专业的网站
政府建立老年服务专业的网站,对所有从事老年人服务的人员和社会机构进行系统的监管,确保整个老年服务事业能够稳步发展,在实际生活中解决老年人各方面照顾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