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部存在的问题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30 16:08:4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行政部存在的问题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行政部存在的问题

篇(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矛盾越来越大,越来越激烈,给行政单位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受到了国家和政府前所未有的关注,财务管理作为行政单位正常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行政单位能否正常的运行,直接影响着我国的行政单位能否步入科学、合理、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轨道中去,因此,为了实现我国行政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缓解行政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内部控制作为行政单位在实行财务管理时的有效手段之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青睐,内部管理控制作为行政单位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何更好的实现行政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提高内部控制在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的有效性成为了确保行政单位正常运行的焦点问题

一、 内部控制的基本含义

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s)是指经济单位为了实现对单位经营过程的管理而采取的一种手段,经济单位通过对单位内部实行内部控制和管理,提高经济单位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单位的生产经营战略目标,而在经济单位内部实行的自我调整、规划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方法、手段和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单位生产规模的壮大而壮大,并逐步的发展成为内部控制系统。

二、 目前我国行政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意识薄弱

行政单位与其他的行业和单位不同,行政单位在我国的体制建设中属于一个十分特殊的部门,行政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实行内控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我国的行政单位能否实现正常运行,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虽然也都设有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但是由于很多的行政单位本身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对财务内部管理的基本认识,行政单位管理人员内控意识薄弱,从而导致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形同虚设,财务内部控制收效甚微,行政单位的内控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化,限制了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对行政单位积极作用的发挥,最终致使行政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利于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经济发展。

(二)财务制度很多不健全

由于行政单位对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导致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常有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行政单位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是受两方面内容的影响。

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一方面是受行政单位在日常运行中缺乏硬性的行政单位管理规章制度,对行政单位的部门和人员缺乏必要的管理,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约束行政单位中各个部门及工作人员的不良行为,行政单位的管理过意随意,在财务管理中同样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行政单位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工作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是受老旧的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影响,由于行政单位的特殊性,我国很多的行政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好没有摆脱计划经济时期传统、老旧的财务管理制度的枷锁,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无法结合行政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内部管理新制度,很多的行政单位对各个部门的工作任务没有进行统一的、规范的制定和管理,使得行政单位各个部门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出现互相扯皮的现象,行政单位各个部门在日常工作运行中缺乏基础的沟通和交流,各个部门之间发展不协调,没有实现同步发展,行政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拘泥于过去,无法紧跟当今时展的步伐。

(三)财务核算、审批不规范

行政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财务的核算和财务审批的工作的流程不规范对行政单位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直接关系着行政单位的日常运行的顺利与否,行政单位会计科目使用不准确、记录与实际支出情况存在出入,财务审批流程不规范,大多数行政单位的财务审批都是事后审批,财务审批缺乏实际效用,形同摆设,严重影响了行政单位实行财务内部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

三、 提高行政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措施

针对上述我国行政单位在财务内部控制和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不难看出,我国的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十分明显的漏洞,需要立即采取相关的措施提高我国行政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确保我国行政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够高效、有序的实行,从而实现行政单位对财务管理情况全程、全方位监控和管理,确保我国行政单位能够科学的、合理的、高效的可持续发展。

(一)实行内部控制环境保护

为了我国行政单位能够更好的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健全对财务内控制度的环境保护系统,引起行政单位相关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对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视,实现行政单位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员工之间的合作,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环境保护制度,为行政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温馨的实行氛围,确保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为行政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建立健全的内控管理体系

要想确保行政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一定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务实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因此,如果想要提高行政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整体水准,就一定要加强对行政单位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及单位物资等相关方面的管理力度,对行政单位在日常工作运行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实行全程、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最终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为行政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修养

会计人员作为行政单位财务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政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一定要提高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会计人员的选用标准,对行政单位的会计人员实行严格的岗位选拔和岗前培训,同时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教育力度,定期组织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中会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确保行政单位的会计人员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和业务操作的熟练程度,提高我国行政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行政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高效运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行政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我国的行政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任重而道远,行政单位在进行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的进行改正和创新,才能解决行政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中去。

参考文献:

[1]夏华丽,杜红梅.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角色类型及其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2]邓远倩.企业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的借鉴意义[J].财经界,2010,22

[3]郑志向.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0,31

篇(2)

一、内部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观念、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以市级工商管理部门为例,有行政、事业、社会团体多种体制并存现象,比如行政性收费、团体会费以及违规行为处罚罚款等。在多种的会计核算方法下,有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设立不全或根本没有,有的单位制度比较健全,但没有得到严格贯彻执行,失去了制度建立的目的和意义。容易造成资金管理的混乱,给资金挪用、私存私放等违规行为出现创造了机会。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法规知识不够了解,依法理财的观念淡漠。财会人员还身兼多职,既管钱又执法,工作停留在账表处理等日常会计核算业务上,管理参谋监督作用发挥很不到位。部分单位内部未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有的还把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支出分散到科室管理,形成了“室室有收费,科科有财务”的混乱局面,违反了“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规定;有的出现了“账外账”“小金库”“包袱账”等违规违纪行为。

 

(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不清

 

工商管理部门摊子大,职能部门多,国家投入的资产相形较多,在资产使用效率方面体现出了使用率较低的现象,国有资产流失比较严重。部分单位财务部门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致使存量不实,账实不符,责任不清。单位负责人对国有资产处置随意性较大,有的未经批准也未办理产权变动手续,就用本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向外出租或出借,所得收入不入账或少量入账或设立账外账或用于搞职工福利。有的转让、拍卖资产未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擅自定价。

 

(三)忽视部门预算编制和评价

 

有些工商部门认为内部财务管理就是从财政“要钱,花钱”的过程,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采取应付的态度,形成了实际工作中遇事才跑财政的局面,导致预算推行难度大。正是因为忽视预算编制,因而形成了财务决策的随意性,产生了管理上的“松、散、乱”致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大打折扣。部分单位虽然编制了预算,但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不进行跟踪审计,即使跟踪调查,也是分析肤浅,总结简单,使一些专项资金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环节

 

(一)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货币资金是指单位所拥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有以下方面:一是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在整个货币资金的循环过程中,不相容的岗位至少有:出纳与稽核、出纳与会计档案的保管、出纳与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支票印章的保管与支票的签发等。二是支出审批制度的规定。必须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三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二)采购业务内部会计控制

 

工商部门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市场检查等行政管理,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违法案件进行取证调查,需要采购大批的执法装备和固定资产,所以采购业务应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主要从三方面来控制:一是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在整个采购业务的循环过程中,不相容的岗位至少包括: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计、采购与验收、采购及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原则上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

 

二是采购业务的管理控制。要建立采购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控制措施,避免以权谋私、收受回扣等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发生。在采购控制中要做到采购权、定价权、验收权相分离、做到统一验收、统一结算、统一付款,责任到人,流程公开。三是付款环节的会计控制。要做到相关凭证规范、合格、齐全,每一个相关责任人或责任部门全部审核通过,采购人、审核人、付款人、记录人相分离,付款流程严密、规范、公开。

 

(三)国有资产管理内部会计控制

 

国有资产管理是为了使单位所拥有的资产能发挥其应有的使用效率,保证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防止资产的非正常流失。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购置管理。固定资产的购置要严格执行年度预算计划,规定范围内的设备必须报财政部门实行招标采购。二是日常管理。财务管理部门要按固定资产性质分类、及时登记建账,使用部门设置固定资产登记卡,建立健全账卡核算制度。三是资产的处置。要建立资产处置管理制度,明确处置的程序和权限,资产报废请求的提出与审批、处置相分离,对于大宗资产的变卖要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要防止在资产处置过程中利用职权牟取私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工商部门内部会计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包括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两类,管理控制包括组织规划以及与单位负责人进行经济业务授权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和记录。而内部会计控制则是资产保护、保证账目和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有关方法、程序和组织规划。内部控制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单位负责人以及相关直接责任人在制定,会计人员在执行,两者是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作为会计人员应执行本单位相关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负责人应将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贯彻执行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岗位职责分离。一项处理处罚工作,首先由执法人员依据法规条例进行行为认定后作出处罚,处罚收取的罚金或没收的财产物资不得由本人处理,而是交由其他单位作处理,最后由财务部门直接收取罚款资金或是拍卖变价收入。这样的岗位职责相互分离,这样做可以防止那些接近资产的人挪用部分资产,并用错误的会计记录来隐匿这些活动。

 

2.适度授权。对于单位负责人,既要保证其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各项工作的效率性和廉洁性,适度授权是必然的,关键是如何把握授权的度。一方面,是但凡出现过重大舞弊经济案件的单位,很多是授权不当引起的,权力授予过大,导致控制不力;另一方面,对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的授权也有“度”的学问,对不同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权力授予,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在具体执行时,应先认真研宄从而准确掌握,这样既能保证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又能保证权力得到落实。

 

3.岗位轮换。工商部门的工作职能要求必须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岗位轮换制度,主要是对那些关键的工作岗位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轮换,就可消除有些人蓄谋侵占违规办事的打算。因为他们知道,不久会有人接替这个工作岗位,其所作的违规行为将很可能被揭穿。

 

(二)强化预算管理,加大管理约束力度

 

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并重原则,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大力推广零基、绩效编制方法,实行预算内外综合统筹,全部收支编入预算。要进一步细化收支项目,落实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措施,切实保证预算与实际相符。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大胆采用最低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方式方法进行评价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些单位的舞弊行为往往发生在超预算的项目支出中。经办人员随意地增加项目内容,提高支出标准,扩大支出范围,从中谋取利益。因此要加强对预算的合理性审核,要尽可能地将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相分离,还要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进

 

行跟踪检查。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克服重资金使用轻实物管理的倾向。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指导下,结合实际,制定完善适合本单位资产购置、使用、保管、调拨、转让、处置、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逐步使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财务部门和物资管理部门要分别设专人管理账目、物资,配套完善出入库手续,达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坚持定期清点盘存,严格落实监督检查制度。

 

(四)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一是要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单位负责人要认真学习有关财政、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执行财政、财务制度的自觉性,增强财务管理和依法理财的能力。定期听取本单位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情况汇报,支持并要求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二是要加强财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教育。由于工商管理部门职能划分较为细,要求对财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都要过硬。

 

(五)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内部审计部门要定期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效果及其实施的有效程度作出评价,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监督服务职责。对于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单位还应当加大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力度,加强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工作。

 

综述以上观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应及时的检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适用性。通过及时修订不合事宜的制度,使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得到更好的执行。当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需要单位内部各方的共同努力,也迫切需要外部环境的改变。只有通过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形成合力,才能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

 

【2】杨雄胜等《会计内部控制实务指南》

 

篇(3)

作为非盈利性质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是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和稳定社会秩序,因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目标是非盈利性的,无法用具体数字衡量,其内控工作不是简单的成本控制,而是为了给社会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创造更多社会效益。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公共预算,公共预算没有公开透明,很多基层单位出现了资金贪污、挪用等现象,为了树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权威,降低运行成本,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逐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提高内控管理水平。新《预算法》的出台,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提供了法律支持与依据,新《预算法》要求部门预算和绩效预算必须全面公开,因此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把扼杀在源头,才能达到新常态的工作要求。基层行政单位内控制度是否有效实施,将直接影响到法治社会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树立全面的内控观念意识

作为非盈利性质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因其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标,所以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往往会忽视内部控制的作用,对基层单位建立内控制度的重要意义理解不深刻,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观念,想当然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基层单位内的财务进行管理,片面重视单位内财务的发展,却忽视了对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甚至一些领导认为内控工作只和财务部门相关,不属于其他部门的工作范围。

(二)尚未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

影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执行效果的直接因素是单位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内控制度。一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专门的内控制度,只有部分与内控相关的财务制度,一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初步建立了内控制度,但是照搬照抄,没有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能推动自身发展的基本内控制度,还有一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完善的内控制度,但是缺乏操作性,没有真正将内控工作落实,无法发挥内控的有效作用。

(三)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工作缺乏执行力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对内控理解不深刻,对内控业务流程理解不到位,虽然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比如财会管理制度、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廉政风险防控制度等,但因为现实原因和历史原因,比如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限、工作内容繁琐、工作任务压力大等原因,导致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甚至形同虚设。

(四)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构

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基本的内控制度,但是没有建立相关的监督约束机制和内部审计机构,即使实施监督也是在纪检部门的领导下实施,缺乏执行的独立性。外部监督是保证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实施效果的利剑。基层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督操作流程,依靠传统的财务审计已经无法满足内控工作监督的需要,建立系统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任务迫在眉睫。

(五)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相匹配的内部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行为依然按照传统的作风,尚未真正认识到内控工作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发挥的作用,尚未认识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顺利执行是需要相匹配的内部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作为基础的,所以也没有建立匹配的内部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导致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没法真正运作起来。

二、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树立深刻的内部控制观念

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实施内部控制工作,要保证内控观念先行,在基层单位自上而下树立内部控制理念。第一,单位的领导者要重视内部控制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大作用,这对维持单位经济活动展开、把扼杀在摇篮里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可以极大地提高本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单位领导者要加强自身关于内部控制的素养,学习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知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管理和引导全员学习内部控制的业务流程与相关知识。第二,加强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全员知识培训,使基层工作人员能理解并掌握内控工作的基本原理,树立内部控制的意识,明确工作人员自身的责任,哪些是职责范围之内的工作,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认识到内部控制和单位内的每一个员工紧密相连。只有每个员工在平常的工作中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控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为确保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能行之有效,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建立全面的内控业务流程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内部控制业务流程有章可循。基层单位要成立专门负责的工作小组,对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全权负责。首先,要对单位内的领导层机构设置进行优化,明确权责分配,形成合理的分权制衡局面,使得各个业务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关系,所有工作业务环节都囊括在内控工作之中。其次,在单位内树立全员风险防控意识,识别内控运行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对关键因素进行风险预测与风险评估,并提前制定紧急预案应对风险事件的发生,对各部门的岗位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核。再次,加强基层单位的沟通与信息传递建设。基层单位要建立畅通无阻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其内控信息能及时、准确的传递给各部门岗位工作人员,信息沟通环节是顺利实施内控工作的桥梁。最后,要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针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发现风险、规避风险。

(三)加强内控工作执行力,确保内控业务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首先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到内控对基层单位的重要作用。财务人员要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根据政策的变化强化自身的技能,同时要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不做假账。基层单位可以开展内控业务流程的知识竞赛,提高全员竞争意识,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内控技能,进而提高内控工作效率。设置内控工作流程的关键点,关键点的工作要责任到人,并与考核和绩效挂钩,激励工作人员完成内控目标。

(四)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建设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一支内控管理监督工作队伍,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不定期的审计与核查。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对财务方面的监督,发现其中的问题和缺陷,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问题。对内部控制的结果进行不定期的测评,发现和内控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分析导致差距的原因,对内控偏差进行及时纠正和修订,对内控工作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对监督决定和纠偏意见要跟踪落实,不断促进基层单位提升内控工作管理水平。基层单位监督部门要对基层单位内其他工作业务开展监督与评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共同推动单位内控工作有效进行。

(五)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了完善的内控制度和监督体系以后,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促使单位的内控工作完整地开展。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的考核与评价,直接和基层工作人员的年终绩效奖金挂钩,并根据考核结果针对不同工作人员的表现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对认真完成内部控制工作的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加薪升职的奖励,而没有完成内控工作的工作人员可能会面临降薪降职的惩罚,及时采取奖惩可以有效激励全员开展内控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也可以提升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和操作性。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三公经费;内部管理控制;问题;防范措施

一、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三公经费”存在的问题所谓的三公经费就是指行政单位的公务用车购置、使用费用以及公务接待费用、公款出国的费用等。近些年来我国三公经费的费用一直有所增加并处于不透明状态,已成为了社会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也引发了群众的不满,下面具体分析三公经费存在问题:

1.公务用车的配置和使用失去控制

(1)公务用车的配置失去控制。我国各级政府对于公务用车配置制度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的执行中,依旧比较难控制,具体表现为对于公务用车的超编配置,一部分单位会采用各种借口,从而使用更多的公务车辆。然后,就是对于公务用车的超标配置,有些单位之间会相互攀比,导致车辆越来越昂贵,费用也在不断增加。

(2)公务用车的使用上不可控制。首先,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滥用公共用车,很多领导在工作之外也会随意使用公共车辆,驾驶员也能够随意使用这些车辆,导致汽油消耗以及车辆损耗严重,这样不管是油品使用的费用还是汽车的维修费用都不断提高。

2.公务接待费失去控制

公务接待费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因此很多单位的会将各种费用都归为公务接待费,这样就会导致公务接待费用一直比较高,首先,公款消费项目多。行政单位会有很多接待工作,然而接待工作不仅仅招待这些工作人员,很可能还有其他一些娱乐行为,或者赠送一些土特产等,这些费用都会算作招待费用。其次,公共接待费用不断增加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招待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接待陪客的人数不断增加,费用也必然会增加。最后,就是消费的项目越来越多。在接待客人的过程中,很多消费项目实际上是纯娱乐性的,这些项目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公费消耗越来越多。

3.公费出国失去控制

一些行政单位,会借用出国考察的名义,进行各种旅行,不断增加出差费用,在安排了出国行程之后,又随意进行更改,出国费用也随之增加。并假借出国旅行,将自己一些不当途径得到的款项转移。针对这样的现象必须要严厉打击。

二、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具体控制管理措施

1.加强法制建设,将“三公经费”的浪费纳入《刑法》调节范畴

如何才能够铲除我国行政单位的三公经费问题,首先就是要依靠各项制度的约束力对现有的三公经费的问题进行控制,三公经费是我国纳税人共同上缴的对于国家的财力支持,所以为了确保这些经费能够得到合理的应用,因此,必须要将这些费用的使用纳入到刑法的调整范畴,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国家的财产不会被浪费。

2.加强干部考核力度,将“三公经费”等行政成本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畴

政府绩效在很多国外国家中被称为公共生产力以及国家生产力等,也就是说是政府为国家发展所进行的贡献、取得的成绩等,包括相关政府部门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管理绩效等。通常来说政府绩效分为两个部分,具体为组织绩效以及个人绩效。政府绩效考核是“新一轮政府创新的驱动器”,政府绩效考核是官员积极改革与创新、努力向上的最大动力。将“三公经费”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畴,能够变外部压力为自我施压,变我要浪费为我要节约,增强降低“三公经费”动力。同时建立健全政府行政成本核算机制,建立既注重行政结果又注重行政成本的现代行政绩效考核体系,将每一项行政行为背后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与行为结果以及社会满意度等指标纳入到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

3.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三公经费”内控机制

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制度建设是降低“三公经费”居高不下的措施之一。首先在公务用车方面,要规范公务车配置的标准和数量,规范公务车辆更新的程序。在公务车的使用方面可以采用内部控制手段进行规范,比如对于公务车的加油实行加油卡制度,一车一卡;对于过路费实行交通卡制度,一车一卡;对车辆维修可以采取竞标方式,统一到中标厂家维修;对于公车私用现象可以对公务车安装gps 定位系统,随时掌握车辆的位置;有关车辆发生的费用尽可能由管理部门直接控制,建立健全公务接待的内部牵制制度,尽量减少现金支出的频率和金额。

4.强化监督管理体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需要建立完善全面的监督管理制度,成立监督管理小组,对三公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对于出现问题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记录和处罚。想要优化三公经费的使用,首先从单位内部开始治理,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和监督小组,不断能够提高单位本身的管理能力,真正做到三公经费使用的透明化、公开化、科学化。同时还要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行政事业单位也要接受社会的公开监督,及时将处理的意见进行反馈。总而言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三公经费管理目前的形势非常严峻,相关的政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必须要加以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严格的依据国家相关规定使用和管理这些费用,做到不浪费国家的每一分钱。

三、结束语

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行政事业管理,需要强大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支撑,从目前我国行政事业的“三公经费”内部控制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那么以小见大,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管理系统不完善,控制方法不科学,工作人员对于内部控制认识不彻底的现象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行政事业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进行内部管理工作体制的完善,从而保障行政事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绍林.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的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5).

[2]谢旭人.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全面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J].中国财政,2011(24).

[3]王月琴.分析“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现代商业,2012(36).

篇(5)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

行政单位内部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依法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以及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一种行为, 通过内部审计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促进廉政建设。

3.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

4.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存有偏差。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开展了多年, 但由于人们在思想上认识还不够深入, 尤其是大多数单位领导不重视, 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与单位取得经济效益没有直接的关系, 可有可无。这种认识虽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所改变, 但是近年来,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偏差, 认为近年财政部门实施了预算外资金和罚没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了部门预算、资金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物资的购买实行政府采购, 行政事业单位不需要再开展内部审计了, 有些领导将内部审计等同于纪检监察, 对内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发生了错位。这些错误的观念, 严重地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到位。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部门, 其任务是检查和评价单位的各种经济业务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财经法规。内部审计对其所检查的经济业务活动要提出分析、评价、建议、咨询, 其基本要求是内部审计要具有独立性。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 内审工作就很难开展。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的设置状况是: 少部分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了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大部分行政主管部门虽然也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但基本上没有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而是与财务部门两块牌子一班人马; 部分行政主管部门虽然配备了审计人员, 却没有相应的独立审计机构, 如有些单位将所属内审机构置于监察室或纪委之下, 根本谈不上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事业单位基本上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 只有极少数较大的隶属省级以上的事业单位才有一个不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

(三)内部审计重点不突出, 内容单一, 工作不规范, 适应能力较弱, 发展相对滞后。目前, 虽然不少行政事业单位依据审计法规, 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 开展了一些内部审计工作,但是仔细分析将不难发现, 我们的内部审计人员仅仅将工作重心放在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上, 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 例如, 对收入进行审计时, 往往只审核其所附票据是否齐全, 而对其价格是否合理根本不作深入分析。由于只对单位财务数据进行审计, 而不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系统的评价, 也就无法发现和客观评价单位的潜在风险,进而也就无法提出实质性和预防性的建议。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所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基本是按照领导的意图随意开展, 既没有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也没有按照规章操作, 因而常常使内部审计工作陷入无序状态之中, 如超出职责范围审计、操作程序违规、审计方法和手段不当等, 从而既影响审计的效率效果, 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审计风险的产生。

(四)内部审计法律法规、标准相对滞后, 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相比, 内部审计的法规、标准相对滞后。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程序和报告审计意见时所必须依据的原则、规范和尺度,它是衡量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标准。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 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准则, 使内部审计工作操作过程中缺乏规范性, 从而对审计造成许多问题, 尤其是违纪问题难以确切地定论, 导致内部审计缺乏约束力。国家现行颁布的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中, 除了一些行业部门制定的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外, 与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比,国家审计机关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定详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具体审计准则和实施细则, 法规的滞后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 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 因此在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设的过程中, 常常会遭遇到被执行部门的抵制, 使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切实落到实处。

(五)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 并且是一项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 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 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理论和审计技能, 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 具有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但目前,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没有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 遇到内审时临时抽调人员,导致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内审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化知识, 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二是专职人员较少, 兼职人员较多。三是内审人员结构不合理, 多是由长期担任财会工作或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四是个别审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的策略

(一)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制度。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从制度角度对审计进行控制,第一,必须要明确内部审计岗位及其职责。第二,要明确规定内部审计监督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并以此作为员工绩效管理的标准。第三,审计监督制度要对审计监督行为进行行为约束。第四,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相对独立性。

(二) 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是实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行政事业单位要依据政治强、作风硬、品德好、业务精的建设目标,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必须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和素质的培训。对审计岗位要求的专业基础知识、实务能力等进行综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其次,加强对审计监督员工的绩效考核,引导他们的行为向规范的方向发展。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对审计监督员工的工作职责和内容都要进行明确的引导,使得他们能够明确工作的重要性,并以实际行动来实现审计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 最后,加强审计队伍社会责任意识。作为公众服务队伍的一员,审计人员必须明确自身的社会职责是服务大众,只有将自己的工作提升到这样的层次,才能在实践当中本着为社会服务的态度来认真工作。

(三) 实现审计内容更加多样化、专业化和审计方式的转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新时期,需要在审计内容方面更加的多样化,从以往的单一审计内容转移到多内容审计。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增加对绩效、决策评议和经济合同的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活动是内部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领导层决策的重要依据,审计不仅是内部管理的要求,也要实现单位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审计要实现监督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单一活动方式转变到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少来开展工作。审计员工改为必须转变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为社会创造最大的效益为目标,不断探索新方式来实现审计监督应有的作用。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是项重要的职能,如何有效提升监督水平、实现监督效益的最大化是需要不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不断探索的,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才能切实提升审计监督水平。

参考文献:

[1]倪晓红. 试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 J]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6, ( 10)

篇(6)

1、内控制度不完善,人员职责不清。谁使用收据,谁就到财政部门购买收据、核销收据,收据使用不能通过工作人员职责分工实现内部控制,完全依赖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容易出现收据管理漏洞。

2、收款进账单入账与收据核销相脱离。收款人将收到款项的进账单交给会计人员,会计只根据进账单汇总入账,而不与收据对应核销。在使用内部往来收据和三联单通用甲票时,就有可能开出了收据,而款项未入账,由于收据未逐张核销,款项流失账外。

3、定额收据盘点不及时、不清晰。定额收据通过盘点实现对整个收据使用过程的审核、监督。定额收据不及时、清晰地进行盘点,收据出现短缺、错算未及时发现,时间长了难以查找,也可能造成票、款流失。

4、“应缴财政专户”账目不与专户对账单核对,不能保证账账相符。每月初,只是收款人勾对上月财政专户对账单,会计人员不进行核对,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

二、针对以上几个可能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收据管理,杜绝收费漏洞。

1、负责到财政购买收据的购票人与收款人要分人负责,领用手续要齐全,清晰。要加强收据管理,首先要设置内控制度,购票人与收款人二者工作职责分开,购票人可通过领用、缴销、盘点等工作环节实现与收款人的相互监督。收据的领用是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要专门记载在册,划好表格,注明日期、领用数量、领用人签名、收据号码、结余数量。不同的收据要分类办理领用手续,这样购票人可以随时知道库存结余票据,及时安排购票时间,也可为盘点打好基础。

2、上交进账单要与收据核销结合进行,分类核销。收款人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定期上交进账单,使用定额收据上交进账单金额即定额收据当期合计核销数。使用三联式通用甲票与内部往来收据,会计人员入账前进账单与相应的收款收据逐笔核销,每本收据每张核销后,该本收据才能予以缴销,这样确保开出去的每一张收据所收款项进了账。

篇(7)

行政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机关所组建的提供关于文化、科技、卫生、教育、科研等公益性的活动,目的是增强我国的整体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建设,并进一步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影响着其整体的运营水平。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着不少问题,不利于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下面将就此展开深入分析,具体如下: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通过会计工作及其相应的会计信息,指导、调节、约束、促进等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运营、工作的实际效率,促使其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及国有资产的安全,现将其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一一叙述,具体如下。

(一)缺乏内控意识

当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没有形成正确理解,对内部控制的概念没有深入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把内部控制只是当成一种会计过程;部分单位认为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而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又无法确定;一些单位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选用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使得内控难以实现。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没有实现有效的管理,难以监督制度的具体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查部门一般都是和会计部门处于同一级别,缺乏具有权威性的监督权力,无法独立地起到监督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的作用。这都使得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内会计制度执行力度不强,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更有部分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造成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造成公司会计工作杂乱无序、管理混乱,给贪污、挪用单位资金或侵吞单位资产等不法行为以可乘之机。

(三)会计基础工作不完善

会计基础工作是事业单位中会计管理的基本环节,然而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意识不高,忽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会计知识的更新换代不重视,导致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础工作缺乏了解,甚至有一些会计人员自设会计科目,登记账目混乱、不齐全,或者出现会计账目设置错误,导致每月及年终靠“造表”应付账务查核,使得单位报表数据不实。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事业单位的部分会计专职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加上自主学习能力较低,而新会计准则及其他新的会计法规的实施,部分会计专职人员的会计专业化水平跟不上。在具体工作中,很多相关的规定没有得到落实,如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等等都严重影响了单位内的会计工作质量,导致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

《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单位领导要保证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健全,并保证其有效实施。单位领导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同时客观公正地给予考核评价、奖励或惩罚,要对那些随意任用会计人员或者只是凭着个人意志造成内部会计控制无法实现的单位领导追究其责任。

(二)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

1.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研究,必须制定统一、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是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二是单项的管理制度,如加强办公费、电话费、邮资费等管理制度。三是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这样,从单位内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使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都能遵照该规范实施;形成内部会计机构和岗位设置合理、职责权限划分明确、各岗位之间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2.加强经费管理,完善内控体系。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严格经费支出管理,杜绝挥霍浪费现象。健全及完善现有法规制度,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堵塞漏洞。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不相容职务一定要分开,保证资金安全。所有资产都要定期核对,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实践证明,违规违纪问题与制度不健全密切相关。

(三)事业单位应当重视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是事业单位中会计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单位内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更是单位会计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

其一,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必须意识到《会计法》中规定的相关权限、责任、义务,负责人应当提高自身的财经法律法规意识,对本单位的财会控制制度建设及会计基础管理承担领导的责任,重视会计人员的工作。

其二,事业单位领导必须加强对会计专职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专职会计人员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尽职做好会计工作,细心查找,检查事业单位的日常财务工作中是否有不足之处,经过查找、分析,提出解决对策,对日常财务工作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整改。

(四)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管理

1.加强会计业务及会计理论的继续教育。事业单位应当严格加强会计专职人员的业务知识及会计理论继续教育,并注重加强在职会计人员培训。

首先,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有关继续教育管理制度的规范与控制、实施,提高会计专职人员对增强业务能力及业务水平的重要性认识。其次,除要求每个财会人员结合新会计准则进行自学外,事业单位还要不断创造各种学习及锻炼机会,搭建财会工作的交流平台,讨论、交流、分析单位内财会业务的处理。单位还可以通过不定期为会计专职人员举办国家财会政策、法规制度、准则培训班,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为提高单位内会计专职人员的从业水平创造更多机会,增强财会工作在事业单位的经济控制、监督与管理作用。

2.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由于事业单位内的财会工作水平及单位会计的管理体系与事业单位内的财会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息息相关,只有首先提高单位内的会计专职人员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提高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水平,构建健全的会计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建立一套健全、科学、合理及完善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制度,可以有效、快速、全面的提高单位内在职会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使得会计专职人员能够更好的适应所从事的财会工作要求及新会计准则。既可以调动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为单位选聘更为优秀的会计专职人才,加强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管理与控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对于提高我国的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健全其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展开管理工作,以便加强事业单位的实际资产及运营管理,从而可以有效的促使事业单位的资产充分发挥作用,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以便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在为人民提供更为便捷的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为政府节约成本投入资金额。

参考文献

[1]柴大江,李继民.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2011(07):93-94.

篇(8)

一、三大惠民政策的主要内容

1、家电下乡

运用财政补贴手段,对经招标入围的彩电、冰箱(含冰柜)、手机、洗衣机、电脑、热水器、空调、电磁炉、微波炉九类产品,按照农民购买价格的13%进行补贴,这项政策主要针对农村市场。

2、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运用财政手段,由财政部门对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审核入围节能产品的生产企业给予补助,再由生产企业按照补助后的价格进行销售,消费者最终受益,这项政策主要针对城市高端客户。

3、家电以旧换新

运用财政补贴手段,在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州和长沙等9个试点省市,对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和电脑五类产品,由消费者交旧换新,家电销售企业按照消费者购买新产品价格的10%当场兑付补贴资金。补贴上线为:电视机400元台、洗衣机250元台、冰箱(含冰柜)300元台、电脑400元台、空调350元台。财政部门与家电销售企业、旧家电拆解企业定期结算,这项政策主要针对城市普通市民。

二、家电补贴惠民政策的实施效果

家电下乡主要针对农村、县镇等三、四级消费市场,不仅促进了中低端家电商业的消费,还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的生活质量,不仅如此还拉动了电子制造业和家电工业,同时也拉动了钢铁业,如化工、薄板、机械制造等工业的发展。

以旧换新把重点放在了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二级城市,主要拉动中高端家电商品的销售,在调节产业升级的同时还促进了废旧资源的再利用,有统计表明广东、天津、北京、福州、浙江、江苏、山东、上海、浙江9个试点省市的家电“以旧换新”共计回收717.1万台,销售新家电662.6万台,销售额达262.8亿元。其中,仅春节期间家电以旧换新销售新家电73万台,销售额29.5亿元。还从回收的旧家电中产生废钢铁、废铜、废塑料等再生资源12多万吨。如果可以将这些再生资源变废为宝,“以旧换新”创造的社会价值将远远高于以上的数字。

三、家电补贴惠民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商品品种少,没有可比性,价格无法掌控

很多的家电品牌就一款适合家电补贴,消费者往往没有可比性,没办法去横向比较,这样就给了某些商家可乘之机,导致很多产品的标价就算是限价也是高于市场上一些价格的。比如在某家店铺里,贴着“家电下乡”标志的海尔BCD―196TEXZ冰箱,标价是2399元,但是在商务部主办的家电下乡官方网站上的信息系统里,该冰箱的标价最高限价是1999元,同一家店铺海尔其他几款冰箱如BCD―156TDXZ,BCD―176TDXZ等都比最高限价高出了50元左右。

2、补贴拿不到,手续繁琐

以5月6号广州的苏先生在天河区某家电连锁店购买空调为例,商家告诉苏先生要等到5月28才可以到店里申请补贴,等到了那一天,苏先生到那家连锁店苦苦等了一个多小时,可是工作人员却告知苏先生说不懂操作,暂时无法拿到补贴,要等到6月份才可以。

合肥的一位高女士在一家商场的专柜买了价值4200元的电脑一部,当时的行销员说高女士买的电脑是家电下乡的电脑,半个月后会返回给高女士450元补贴款。可是半月之后高女士还是迟迟没有收到补贴款。最后商家表示:高女士是在月底购买的电脑,而家电下乡的规定的财务审核都是在1日至20日购买的电脑当天可以返利,如果在20日就要等到下各月的1日至20日才能办理。

3、户口被“冒用”难享补贴

8月18日济南的尹先生在国美电器购买了一台家用下乡冰柜。等到尹先生到商场领取补贴时,工作人员却告诉尹先生,他的户口本已经有六次购买记录了,其中的两次是冰箱,而且早已经领完了补贴。按照家电补贴政策尹先生已经不能再享受家电补贴了。对此尹先生感到很是困惑,因为他从来没买过下乡产品,户口本也未曾让别人使用过。家住福建省晋江深沪镇的陈先生也是购买下乡电器,当他去领取补贴时也被告知他的户口本上的号码已经领过了相关的补贴,不能再领了。后来工作人员才发现,家电补贴登记的是户口本号,但是号码又不是唯一的,这就导致了许多人先到了就先得,后来的就只能够哑巴吃黄连。

4、家电产品鱼龙混杂,质量缺失

据2009年12月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显示,“下乡”家电维修率较高,维修率高达12.6%,相当于平均每8件就有1件出现过维修,在我国家电产品行业规定的维修率仅为1%-2%。由于大多数农村地处偏远,售后服务成本太高,导致大多数下乡的家电产品在农村几乎属于空白,这就形成了“家电下乡”售前是买方市场,售后服务是卖方市场。更有一些家电厂商提供劣质产品和服务,不仅危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还侵蚀了家电下乡的整体形象,直接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长远规划。

四、解决家电补贴惠民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对策

1、建立完善的监管保障体系

“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的政策出台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相关的政策要不断的改进加以完善。比如每种产品的价格都要价格统一,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标准,做好售后服务和维修服务,做好销售信息登录工作,让消费者买的放心,用的称心。我们的价格部门要针对产品制定一个上下限的指导价格,销售商家则可以根据所在地域的不同在这个指导价区间里进行浮动。设立监督机构对家电补贴的产品进行不定时抽查,发现有劣质产品坚决取消其资格。还要加强对补贴的监督,杜绝消费者套用他人信息获取国家财政补贴,而对于私自扣留标示卡,留取户口簿和身份证等资料,录入虚假信息骗取补贴的经销商,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参与家电惠民政策的资格,并诉诸媒体予以曝光。其实在家电补贴惠民政策实施中我们不妨借鉴发达国家的消费券模式,即直接将消费券直接发放到人民手中,制定好消费券详细的使用范围和规则,由消费者自行购买喜爱和需要的产品,这样就便于很好的解决冒充、冒领财政补贴的问题了。

2、丰富品种,调整产品结构

家电产品在起始阶段就电视、洗衣机、冰箱和手机四种,进一步实施中增加了电脑、热水器、摩托车等,虽然品种有所增加但涉及到具体的种类却又略显单调,因为存在限价问题,最新的液晶平板电视在以旧换新中受到限制,由此看来我们的人民买到的好多是正在逐步退出市场的产品,尤其是家电下乡的产品,中标产品档次普遍偏低,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丰富家电的种类,调整产品的结构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引进最新潮流和时尚的产品,通过改进生产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制造出符合消费者购买水平的家电产品。

3、加强对中标企业的管理

在研究和调查中发现有些中标企业对于该政策的反应速度太慢,究其原因是上下的信息传递不够。我认为,全国连锁企业既然凭借其品牌实力成为了中标企业,就应该竭尽全力落实好各项工作,尽量配合各政府,积极与生厂商联系,畅通进货渠道,加快进货速度。流通企业不得借“家电惠民”的机会违规操作提高销售利润,要严格按照中标价格销售。对于中标生产企业,不得私自降低产品的质量和标准,达到协议中对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所承诺的要求,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定期对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抽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勒令整改,若不改善者应取消该企业的资格以儆效尤。

五、结论

家电惠民三大政策的颁布和实施确实使人民和家电企业得到了一定的实惠,但也需要加大农村基础建设,如电网、网络宽带、公路、有线电视等。相信以后政府会对三大惠民政策更透明、更扩大、更有利于民,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政策也将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篇(9)

行政事业单位是履行一些执法监督和管理的职能,具有非盈利的和公益性的特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事业单位。这也就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具备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直接影响性质事业单位内部结构的重要部分,能够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资产安全、运营效率、降低成本等的有效措施。但在实际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内部控制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制约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对策,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流失。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这也就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合理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对这些资金进行管理,避免非法的挪用和占用,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有效的配置,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降低随意性支出的产生,避免贪污、腐败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流失,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

(2)有效提高财务信息质量。通过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质量,能够有效地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从而有效地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的发生。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评价,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3)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成本,降低国家负担。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水平,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成本的重要保障。通过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能够促进各项决策的有效执行,提高相关决策和制度的执行力度,降低经营成本,从而降低国家的经济负担,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相互协调的外部环境。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的时候,需要具有良好的外部协调环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和实施的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国家在针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但是,仍旧缺少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指导规范。而且,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与审计都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

(2)内部控制过程中,有“消化不良”的现象发生。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仍旧处于建设当中,问题仍旧存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过程中,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所谓“消化不良”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快速的消化与适应内部控制,需要一定的时间,期间会出现资金流转运作不够畅通的现象,还会出现相关制度和内部控制决策不能得到有效执行的问题,严重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水平。

(3)资产管理和控制仍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是内部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盲目不合理的资产购置必然会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成本的增加,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实际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控制过程中,资产管理的核算不够清晰。尤其是财务部门很难清晰资产的购置方向,仅仅起到付款的作用,这也就导致许多不合理的固定资产购置、挪用和占用的发生,造成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营的资金短缺,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

(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力不强。行政事业单位是人力资源导向的,财务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良好的内部财务管理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凝聚力和控制力,但是在实际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中,由于控制力度不够。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相关工作协调性差,各个部门不能有效地进行合作,财务状况准确性不高,制约行政事业单位稳定和发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1)强化外部监督和健全指导规范。强化外部监督和健全的指导规范,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国家需要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情况,并针对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指导规范,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质量。此外,社会公众需要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并建立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披露措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透明度,避免贪污、腐败的发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

(2)合理调节内部控制进度,强化执行力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过程中,不要急于一时,忽略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过程。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计划,稳步实行,在确保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基础上,避免资金运作不畅通的发生。此外,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决策和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强的情况,需要建立适宜的责任制度,强化执行力度,提高执行效果,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质量。

(3)强化行政事业的固定资产审核和资产管理。首先,内部控制部门应该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审核,明确清晰行政事业的固定资产组成。其次,建立合理的资产购置审核流程。针对以往资产购置目的不够清晰的情况,在强化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审核流程。对于不合理的审核流程给予驳回,购置不够清晰的申请给予驳回。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审核流程能够有效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流失的发生,从而杜绝行政事业单位的发生,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评价。

(4)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则制度,优化控制人员结构。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具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相关措施执行的依据。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逐渐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强化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增加财务管理的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完全。此外,还需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对内部人员结构进行优化配置,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加强相关控制人员的培训工作。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单位,在实际的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对策,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不断为社会进步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为杭州市国土资源局萧山分局)

参考文献

[1] 张双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0(20):26-27.

篇(10)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强化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管理办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建立有效的内控会计制度,非常重要,因为其不仅能够规范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及资金使用,也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水平,防止各种“吃空饷”、贪污、挪用等腐败行为发生。

一、当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会计控制思想意识不强

由于受到传统政治体制的影响,不少基层事业单位的管理理念还未完全转变,在财务管理与控制方面,其突出表现就是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不强,缺少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了解,忽视会计工作,认为行政事业单位核算是一项简单工作,就像做家庭开支的流水帐一样,只要记好每笔收入支出多少,做好会计凭证和帐册就行,而忽视了财务工作者的监督管理职能。由于单位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长期缺失,导致日常监督与控制工作做的不好,存在管理安全隐患。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岗位设置不科学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持往往力度不够,导致人员编制不足,在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时候,不够科学与合理,没有覆盖到单位的所有人员和各业务环节。还有一些单位虽然制定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办法,但在执行方面不严格,对制度的执行结果也缺少有效的监督,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单位内部权力得不到有效控制,岗位安排缺少科学性,存在一人多岗或者跨岗兼职等现象,比如,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职务由一人担任,而且,记帐员、保管员、经济业务决策者及经办人员也没有实行实行独立,无法形成相互制约、彼此制衡,容易导致腐败现象产生。现实工作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贪污、挪用公款案件都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控制措施不到位有关。

(三)单位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够

根据调查了解,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大多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来抓。这种财务管理模式,虽然加强了单位财务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效率,但是,这也容易导致单位内部控制缺少约束机制,弱化了外部监督力度。

(四)预算控制薄弱,资金使用混乱

预算是一种管理手段,通过预算可对单位实施科学、规范管理,是制约行政事业单位行为的方式。近年来,财政部门加大了预算编制的改革力度。预算编制坚持积极稳妥,依法理财,有保有压,注重实效的原则,努力实现预算编制的科学、规范、精细和透明,切实提高了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预算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单位内部的预算控制手段,没有对责任科室人员形成有效的约束,也缺少科学、系统的支出与审批金额权限控制制度。如果出现问题,往往无法确定责任人。其次,预算编制不够科学,没有基于实际情况进行编制,也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对项目预算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评价体系和问责制度。三是预算执行的刚性偏弱。单位在年初编制预算时缺乏预见性、科学性,导致在执行过程中,预算追加频繁,大大降低了预算的意义和控制力。

(五)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意识不强,内部控制执行难以到位

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水平,只有专业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才能有效地执行和贯彻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在实践中,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一般比较简单,单位领导也不够重视,所以财务管理的地位未能得到充分体现。财务部门的工作限于记账、算账、报账,并不参与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和结果评估,导致财务控制监督与单位业务实际相脱节。

(六)内外监督力度不够,内部控制效能弱化

一是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内审机构和相应的监督部门,整体上没有建立起对单位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的监督机制,对大额支出和专项资金没有跟踪问效和绩效评价,很难对此类资金是否发挥作用起到应有的监督,从而影响内部控制机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发挥作用。二是在外部监督环节上,由政府主导的财政、审计等监督机构,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监督合力,导致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缺少监督。同时,外部监督机构大多只偏重对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而对于被审计单位是否有效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则没有进行实质性监督检查。

二、建议和对策

(一)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强化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首先,要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其次,要强化财务人员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这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得以有效实行的保障,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反腐倡廉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重大危害,自觉制定各项财务规章制度,支出业务报销制度等,维护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

(二)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和优化财务管理

只有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对重要岗位的监督控制,才能形成一个科学、系统、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把内部控制制度镶嵌在各种规章制度中,贯穿在单位的各种经济业务事项中,从而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自觉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防止营私舞弊的现象发生。

(三)强化预算控制,规范资金配置利用

全面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预算控制,就需要提高全面预算的水平,使之切合实际情况,避免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变更或追加预算的情况,以提高资金利用水平。在制定预算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目标和日常业务开展实际情况,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也要严格控制资金支持,确保单位内部全部业务活动按预算进行。

(四)规范内控业务流程,实行监管全覆盖

作为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环节,业务流程控制方法是否规范、合理,对控制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影响。财务部门要对已处理的会计信息或财务业务进行复核审查,找出支出票据报销过程中的审核漏洞、总结经验,强化支出事项的事前、事中控制,坚决杜绝单位的不合理、不合规的开支,使每一笔财政资金“支的明白,花的放心”,防止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

(五)构建内外多重监督机制,提高设计监督水平

上一篇: 高效知识管理 下一篇: 劳动教育及实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