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德育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30 16:08: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加强德育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篇(1)

一、一个冷酷而酸涩的现实――感恩意识的缺失

一个人从有了生命的那一刻始,关注和厚爱就伴随他(她)一生。父母因新生命的到来而感动,因为感动而对其倍加呵护!从怀胎十月到呀呀学语、从孩提时的顽皮到步入人生旅途……在父母凝重、深厚的爱的港湾渐渐成长。

君可见:

在家里,多少父母面对无数的小皇帝、小千金、掌上明珠是多么的关怀备至;

在学校门口,有多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待儿孙放学,肩扛孩子的书包蹒跚在后;

在考场外,有多少焦急等待的家长冒着酷暑,不顾炎热,在“陪考”!而子女却嫌“你们来干啥嘛!?”

在新生入学报到时,你可曾见肩头扛着被褥的总是含辛茹苦把子女养大的父母?那长满老茧的双手颤微微的数着一张张来之不易的学费时,儿女们穿着一新,眼神却是那样的不屑一顾?!

就在我们的技术学院里,我多次听到家长反映学生借口实习、就业向家里索要钱物。有个别学生甚至拿着父母的血汗钱不交学费却泡网吧、玩游戏,蒙骗家长!而善良的父母依旧将每月的生活费交到他的手中,当班主任老师将实情告之与家长时,家长却还说他在家里表现挺好的----那份沉甸甸的爱啊,孩子们是否能够感知!

时下,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仅为他们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提供了众星捧月式的生活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今天的孩子开始更注重自我感受、自我享受,不懂得一碗饭是粒粒皆辛苦,一堂课是传道授业解惑,不但不体谅父母的辛劳,反而无休止地索取。奢侈浪费、盲目攀比、拈轻怕重等不良习气日益滋长,而感激、尊重和珍惜似乎成了没必要的东西。

曾经我对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一学期有多少同学给家里写过信?一个月打几次电话?主要内容是什么?你父母每月的经济收入是多少?你知道大米和谷子多少钱一斤吗?等等。请看统计结果:100%无人给家里写过信,打电话两三次的居多,其主要内容只是要生活费,问候者占20.6%,不太了解家里的经济收入,----看似简单的问题,但反映出的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这明确的告诉人们,在父母爱的怀抱中长大的一代,却是“爱”的贫穷者,如果自私、冷漠、孤僻、只讲索取不愿奉献占了上风,真让我们为未来捏一把汗。而今天的孩子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究其原因是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习惯了得到,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而忘记感恩,缺乏感恩之心,缺乏感恩之情,说穿了就是感恩意识的缺失。

二、一个被人们忽略的环节――感恩教育的缺失

诸如责任感与“反哺”之情严重缺失,人生观与价值观严重扭曲的事例,媒体时有披露。这对于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度,有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光荣传统的民族是何等的“悲哀”与“不幸”!人们不仅拷问:这种“悲哀”与“不幸”是归咎于我们家庭教育的失当,学校教育的不力,还是社会环境不佳?这确实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冷静思考。笔者认为:学校德育与生活的分离与脱节,情感教育的失落与苍白,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残缺,应该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是职业技能教育,但我们教育的对象毕竞是人,是活生生的人,是应该懂得情和爱的人,可是我们的课堂教育又有多少是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呢?

君不见:

我们的课程表上有的是制图、工艺、金材等专业课,思想品德课是少了又少,而在这少得可怜的课堂上,有几个教育者能涉及感恩教育?在班主任的班会课上,多是些纪律、卫生、劳动之类的总结评分课,有多少苦口婆心的感恩说教?在学生违纪犯错误时,多数听到的是大声的斥责和批评,有几人充满情理的启发诱导?平日里,我们不绝于耳的是老师的抱怨:“现在的学生真难管”、“没有一点礼貌”,试问我们做为教育工作者,可曾反思过,可曾自问过,我们自己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又做得怎样呢?在我们的家庭、社会、学校中,特别是在我们的职业院校里,感恩教育确是严重缺失。

三、德育教育呼唤感恩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美德受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被淡忘,导致了人的自私、人情的冷漠、社会道德的滑坡。

目前,感恩教育的缺失已引起了学校、家长和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学校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帮助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多开发引导他们的潜在思维,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和意识,不要让他们淡漠了平凡的爱。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当然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我们的感恩教育使学生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同时,还要学会感激他人。要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他人之恩,要学会帮助他人;感念祖国之恩,要报效祖国;感念社会之恩,学会和人相处,这是一种更加丰富的教育,所以,亲情教育不可忽视,德育教育不可忽视,感恩教育更不可忽视!加强感恩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四、感恩走进课堂 感恩回报社会

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古国是以德为人性根本的,素质教育说到底就是讲道德修养,现代学校德育已摆脱了政治化教育模式,开始注重道德教育。但苍白无力的道德说教,弱化了德育。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学校要顺应社会潮流,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成绩达标,要着眼于学生素质的达标,感恩教育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却是道德修养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增加相应的感恩教育的内容,将情感教育课引入课堂教学,让学校的德育课不仅仅只是政治思想教育课和心理辅导课,让班会课不仅仅只是批评课牢骚课,应该让情感教育课成为学生交流情感,培养感恩意识的平台。创设教育情境,营造感恩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受到撞击。

德育应回归生活,以生活为导向,多形式,多层次进行感恩教育。开展主题活动,动之以情,参与实践活动,导之以行。感恩美德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系列化教育活动,逐步深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在教育中可以围绕敬重师长,孝敬父母,帮助同学等内容,召开感恩教育班会、观看感恩教育影片,结合中秋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开展主题活动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参加劳动比赛。技术学院在注重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穿插以“爱岗敬师”“团结协作”等各种活动,师生同台,师徒同台,通过互动强化教育效果。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活动能力,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在各种活动中受到熏陶、感染,强化教育效果,使我们的学生有情感、有爱心、珍惜生命、知耻知荣、知恩报恩,学会感恩。

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让感恩教育渗透德育教育,让感恩教育走进学校,走上学生的课堂,走进家庭,走向社会,努力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的成长氛围,帮助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人们情将更浓,社会将更和谐。

[参考文献]

[1]张向葵.《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3年10月

篇(2)

一、管理育人

为了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品行养成教育,学校成立了在校党支部直接领导下的德育教育队伍,设立政教处,设一名副校长兼政教主任负责此项工作,学校工会、共青团、教导处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学校主要以班主任工作这条主线,通过班团会等形式开展德育教育,任课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渗透德育教育,学校要求政教处建立学生成长日记,坚持做到学生品行日评一次,班级周评一次,学校月评一次。每天都在真实记录着学生在校的表现。好的方面及时表扬,利用班团会、校会形式表扬,差的不足的方面及时纠正,提出改进加强意见,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教育转化。学校开展班级几项评比活动,就学生品行方面要进行加减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级小主人的责任感得到了升华。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团结精神得到了提升和弘扬。

每学期开学后,都要对学生进行守则,行为规范,礼仪规范,法制教育,聘请乡派出所,司法所来校做报告,规范学生在校行为。学校详细制定了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楼道纪律、卫生管理办法,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公物管理制度等涉及校园内管理的各个方面、每个角落,做到了每件事有人抓,有人管。班主任在对本班学生实施教育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来渗透德育教育。

学校十分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把整治校园环境,建设优美校园作为工作重点,加大改造力度我们利用03年、04年一年多的时间使校园环境条件发生了彻底的改观,教学区,生活区,示范区形成了错落有序的格局。学校有校训,校风,校歌,有教风,学风,有五年规划,有争创“五个一流”的发展目标。这些潜移默化影响着教育着学生,也就是德育工作导向性尤为突出,具体讲就是:学校象个学校的样子,教师象个教师的样子,学生象个学生的样子。

学校要求每月的校会,每周的班会,每日找个别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要在教育中突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突出德育工作的方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从具体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基础做起,承认差异,但不歧视差生,开展好教育工作,达到其教育效果。学校坚持每周五各班汇报一次本班学生情况,并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服务育人

全体教职工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时时处处关心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差生、违纪学生不是急风暴雨式的一味训斥,而是和风细雨式谈心说教,善于从他们身上捕捉并发现其闪光点,给予积极引导,点拨,对待每一学生要有耐心,爱心,从而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取观,树立远大理想。

要体现着学生利益无小事,关心学生每天在校学习生活,要与学生心贴心,关心学生成长,如学生的饮食卫生,学生有病有事都要求老师迅速到场,及时帮助解决,情暖人心,爱洒校园,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服务育人要特别注意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要切实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我校一直强调学校教职工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渗透德育教育。

服务育人要把学校德育走入家庭,安排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和假节日进行家访,使学校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促进了学生自制、自理能力的提高。

三、环境育人

2002年11月我校学生搬进教学楼之后,就如何规范学生楼内纪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细则,并进行了一个月的训练,楼内、校园内打架、骂人现象没有了,乱扔纸屑杂物的现象没有了,从03年开始我校十分重视环保教育,03年投入近10万元,修壁画墙,修甬路,观礼台,领操台,透体墙,300平方米草坪,学校自己育花,栽花,绿化美化校园,做到了校园无空地,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因此,一个和谐完美、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在我校已经形成。

在校园绿化,环境改善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从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教育入手,教育学生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张贴环保宣传标语,即: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过去校园内的纸屑飞扬,方便袋,饮料瓶等随处可见,经过近两年的规范教育,效果是明显的。现在校园规划合理,座落有序,花香宜人。我们引导学生开展废旧回收利用,各班都有生活委员负责让同学们把废饮料瓶,塑料袋积攒下来,然后统一卖掉,每学期都能为班级买一个打气筒等日需用品,方便了学生学习生活。

四、活动育人

班级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学校的一系列教育活动都是通过班级开展落实的。我校以落实《班级德育量化考核》为主要内容,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召开主题班会,办班报、黑板报,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每年召开的运动会,篮球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各班学生都能振奋精神,竞相展示风采,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

学校一直把爱国主义教育摆在德育教育的首位,在坚持国情教育的同时,利用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教育感染学生,使他们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责任感,利用学校建立的农业科技教育示范基地进行乡情教育。重大节日都有主题活动。另外,学校还成立了合唱队,体育队,科技服务小分队,环保小分队,书法、绘画兴趣小组,常年开展活动,把学生的在校时间的教学活动和兴趣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序列开展起来。这样做,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充分发展特长,展示个人才华。在学知识,学技能中受到良好的品行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告别了不文明的行为。

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我校十分注重家长学校的作用,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积极开展家访工作,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情况,保持教育学生的一致性,共同培养学生成材。

一年来,我们请县里老干部到我校将革命传统故事,组织学生到乡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等教育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社会责任感。

篇(3)

当前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一般文化基础较差,大部分是中考300分以下的学生,自律性也很低,并且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不太重视。经调查,我发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对待理想往往很模糊,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表现为比较自由散漫,学习缺少一种稳定持久的内在激励,容易受到各种干扰,甚至会迷失方向。

2.家庭教育存在缺陷。很多学生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很少与子女进行交流,造成了部分学生亲情缺失,性格比较孤僻或偏激,容易走极端。

3.不少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生活作息没有规律。网络中的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在部分学生中有所反映,如“好打好斗”“哥们义气”等等。这些学生往往不能遵守学校纪律,分辨是非能力很差,有些同学甚至包夜网、吸烟、酗酒、打群架等等。

4.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我在上课时讲到艰苦奋斗这节课时,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普遍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需要艰苦奋斗了,艰苦奋斗是以前的做法,现在不适用了。

5.生活上攀比成风,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有所表现。现在学生中间大部分学生都拥有手机,其中不乏是名牌手机。有些学生不顾家庭的实际情况,竞相购买名牌手机,认为很有面子,加重了家庭负担;还有的学生在服装上相互攀比。

6.学生有了错误,不能正确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存在很大的逆反心理。他们自控能力较差,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能正确面对,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当前职业学校的现状分析

1.当前很多人对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充分的认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我们不仅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科技人才,而且还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其他阶段的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一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是所谓的“二流教育”。

2.师资队伍建设不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少教师重视学生的职业文化教育,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实际上,要完成职业教育的任务,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高素质”不仅体现为具有高超的职业技能,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3.缺乏实习场地。很多职业院校,因为缺乏实习场地,导致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相对较少,从而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德育教育的措施

1.加强理想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学会运用的正确观点去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我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我也一样可以成才。

2.在全校大力倡导一种尊师重教、文明礼貌的气氛。例如,学校应大力推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评选“文明礼貌标兵”,组建“环保小分队”等等,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3.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学校领导要做到齐抓共管,形成全员参与、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不仅做学生的良师,更要做学生的益友。尤其是班主任要多与学生谈心、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一切可能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4.总书记曾说过,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介绍宣传从职业教育中走出来的成功人士以及他们为成功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使学生认识到在新的时期仍然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教育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生活方面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讲究吃穿,不追求名牌,自觉抵制贪图享乐、相互攀比的不良思想;在学习方面要刻苦钻研,顽强拼搏,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在工作方面不畏艰难,奋发图强,拼搏创业。

5.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专业技能大赛、篮球比赛、文艺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表现自己、张扬个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这对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是非常必要的。如在一次学校的篮球比赛中,一个原本很松散的班级却变得空前团结起来,运动员奋力拼搏,啦啦队齐声呐喊,很多学生自己掏钱为队员买饮料。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自尊自也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6.开展多种形式的情感教育活动,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人是有感情的,当老师以真心真情去感动学生,学生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回报,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点燃学生心中的爱心。如在一次主题班会上,我开展了一次以“感恩的心”为主题的班会。我先介绍了歌曲“感恩的心”的创作背景,然后播放了歌曲“感恩的心”。在听完歌曲后,我对同学们说:“这首感人的歌曲实际上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要感谢父母、回报父母。我们要知道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如何来回报我们的父母呢?”同学们纷纷发言,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又如,在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之时,我召开了一次“珍爱生命”的主题班会,我对同学们说:“去年的今天,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在瞬间数万人失去了生命,在大自然面前,生命显得非常脆弱。生命是脆弱的,但生命又是顽强的。在大地震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托起了一个又一个希望的太阳,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生命的价值。我们要让我们的生命发光、有价值,就要像他们学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价值――人们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还要去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从而认识到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做一个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7.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如学校可定期召开家长会,多与家长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有效防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一种无偿的付出,但是它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提升人的道德境界,能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

篇(4)

中职院校是我国培养现代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中职院校的教育工作直接决定了我国现代产业的发展,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重要保证。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一些中职学校的就业率高居不下,毕业生升学途径广、出路好,中职学校逐渐进入很多面临中考的学生及其家长的视线,开始和普通高中形成“平分天下”的新局面。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与社会形势的发展还不完全适应,尤其是当今的中职院校,招收的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不佳,而且或多或少地存在怕学习、怕吃苦,学生没有完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吸烟、酗酒、打架、骂人、偷盗时有发生,迟到、旷课、不知道体谅父母,贪图享乐的情况。‘有德有才重点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弃之不用。’这代表了很多企业的用人理念。要想做好“事”,先要做好“人”,已经成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共识,但怎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搞好德育,却是多年来职教德育面临的难题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不断拓宽。所以,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状态,坚持德育工作创新是当前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中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模式呆板,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够灵活。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还是课堂教学,主要依靠思想政治、法律常识、就业指导等课,内容上还是讲一些条条框框,内容不新鲜,形式不灵活。现在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甚成熟,看问题容易片面走极端。家长和老师更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忽略了让学生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学生的物质条件得到满足,精神方面比较空虚,渴望得到父母或老师的重视,甚至会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只为了要引起注意。

第二、学校德育教育重心放在潜能生,学校大多数时间是在“捂摊子”,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学生打架出事,夜不归宿惹事,身陷于繁杂的事务中,导致在德育工作在日常中进展不顺利,教育往往是在事情发生后,超前意识较差,教育效果不理想。学校常困扰于差生的瓶颈中,为了挽救失足少年费尽心思,忽略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德育教育要引导学生全体动员,正与我们的校训“修出世美德,习一技之长”,学会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学会如何做人,努力感化潜能生时更应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上进。

第三、德育教育注重表面,缺乏深层次的教育,难以与学生产生共鸣。虽然不少中职院校不断加强对学生注重德育方面的教育,但教育内容基本都以书上空泛的例子作基础,学生听起来乏味不堪,失去对德育教育的兴趣,无法起到帮助学生塑造正确道德观、价值观的作用。

中职院校加强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各种文化理念相互撞击,社会普遍存在功利心理。社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求其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敢为人先、回报社会的思想。中职院校的学生为了能够在将来的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除了具备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外,更需要注意在思想教育、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等方面具备优势。通过有效的培养机制所锻炼出来的学生,无论将来在任何岗位上工作,其专业技能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

进一步改进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建议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的职业道德之一就是要爱学生,关心学生,在学生的心里滋长了爱,学生才会反哺爱。我们平时通过表彰激励的形式,养成讲奉献、比贡献的良好风气,促进广大教师严格自律,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确定德育工作内容,构建适应时展的青少年思想道德体系。

二是确定德育工作内容,构建适应时展的青少年思想道德体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湖南卫视播出的《变形记》里的主人公跟中职学生的年龄相仿,通过观看主人公的一个星期的蜕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说出内心的看法。从主人公的脱变经历中得到升华,学会感恩,懂得回报父母,珍惜拥有的生活。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一定的环境氛围可以强化或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可见环境氛围暗示教育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时必不可少的,老师与学生平等的对话有利于缓和师生间的矛盾。在班级中我们也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第二抓好仪式教育,创造一种庄严、神圣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集体的氛围中感染,激发同学的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思想道德情感。第三重视班级环境的布置,培养良好的班风。要求班级环境的布置要造成浓厚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气氛。

四是加强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所谓“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通过行为训练可以塑造人的品德。德育应该彻底从书本走向生活,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进入德育,塑造完美人格,真正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待人礼貌,可以培养尊敬师长、与人为善、文明交往的品德;整洁内务,能够培养学生有条理、有规律、讲质量、讲认真的品质;励志晨练,能够培养学生刻苦勤奋、意志坚定的品质。

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社会工程,加强德育教育是适应社会转型期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措施,适应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钢,简析中职学校德育的现状及对策,2011(07)

篇(5)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初级教学阶段,是学生未来健康成长的重要根基。其中,德育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注重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考虑到小学生正处于茁壮成长的阶段,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注重引导,以此促进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

一、加强小W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呈增长态势,犯罪者低龄化及暴力化的特征对义务教育德育教学带来了挑战。小学德育教学工作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过加强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有利于提升小学德育教学的工作水平;有利于对小学德育教学工作加以全面把控;有利于促进小学生良好德育品行的形成,以此保证学生未来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小学德育教学工作虽然在礼仪教学、良好行为规范、爱国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然而在德育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缺乏重视;然后,德育教学方式较为简单;最后,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这些问题致使德育工作无法高效展开,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1.充分运用现代教学资源

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充分发挥课堂资源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内容加以充分利用。首先,以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为主,增强与其他科目的德育教学联动性。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不能单纯地局限在思想品德的科目教学上,还需与其他教学科目,如语文和社会等科目,加以紧密联系,并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优势,以不同学科之间所具备的相同教学目标为导向,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内容进行培养。例如,在音乐学习中,通过对经典红歌《放牛的孩子,王二小》进行欣赏和学习,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然后,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在德育教学中,考虑到小学生在理解能力方面较为薄弱的客观因素,因此,需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多彩生动的图文影音资料丰富课堂教学。例如,通过PPT或是Flas以及具有教育内涵的电影,展开德育教学。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树立学生榜样。在德育教育中,教师通过对学生优秀事迹的表彰,为班级同学树立榜样。例如,教师可表扬那些平时乐于助人、团结同学以及积极打扫卫生的热心学生,这样在增强学生荣誉感和自豪感的同时,也能够充分带动其他学生向榜样看齐,形成良好的班级德育氛围。

2.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注重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通过与家长配合,为学生良好德育品质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一方面,教师需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从而使家长意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成长的重要性,并且也能够向家长及时反馈其子女在校的表现情况,增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有效互动,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责任感,以此为学生的德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通过校信通、班级群组等现代化沟通交流媒介,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使家长对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进行实时了解;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需注重对学生和家长亲子互动性的培养,使家长切实地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来,从而增进亲子互动,使家长对孩子的品德发展进行实时了解,并能够从旁协助孩子对不当处加以及时改正。例如,教师在进行“尊老爱幼”的德育教学时,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教师可给出参考意见,比如为母亲洗脚等,使家长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成长过程中来,促进学生德育思想的形成。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使家长对学校的相关规章和管理进行了解,从而为家长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经验,使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能够采取适宜的方法,而非传统的责骂、动手等过激方式,通过这种互动交流能够使学校和家长一起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优质品德的形成。

3.以身作则树立教师典范

教师作为学生品德教育的引导者和教学者,在进行德育教育中必须对自身的言行举止加以严格规范,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典范。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对自身专业素养及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加强对德育知识的学习,并在教育学生时做到言行一致,以此收获事半功倍的良好德育教学效果。例如,德育教师需要定期参与学校或者是上级教育部门举办的德育教学培训,同时,注重对优秀德育教师教学经验和方法的吸收和借鉴,并通过互联网方式搜集相关的教育教学实例,结合本校的德育工作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展开德育教学工作。此外,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还需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必须尊重学生自身的想法,以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反思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最佳的德育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教师需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资源,丰富德育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现代化社交软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促进德育工作的展开效率。并且,教师必须注重自身修养和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从而推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高效展开,为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33

德育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当前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现状不太乐观,学校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教学内容空洞,与学生的实际联系不紧密,致使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职业学校必须加强德育教育,发挥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优化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课不再是简单地讲解道德及法律知识,让学生完成课程考出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差,且难以管理,如何有效开展德育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是职业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这种情况下,职业学校必须对德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使之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适应,从而提高德育教学效率。一是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针对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问题的解决推动教学目标的完成,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二是注重课程的实用性。教学内容要有侧重点,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那些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联系不大的知识,如德育常识概念性知识,可略去不讲,适当增加学生经常接触的现实性内容,如三个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等,法律知识则重点讲解《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这样就能确保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受到启发。三是注重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论任何学科在开展教学时都要适当融入德育知识,以形成一个系统的德育网络,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二、创新教学方法

要想德育教学改革取得实效就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关键,因为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德育教育产生认同感。一是开展德育教育时要结合教学目标,联系学生思想和学习实际,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心灵,更加生活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新颖、实用。二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信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积极搭建互动平台,通过小组讨论、演讲比赛、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如给学生播放有关法律和道德方面的视频,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节假日或课余时间,让学生搜集、整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案例,以增加他们对德育教育内容的感性认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创设教学情境,把所学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并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通过以上方式,让学生学会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枯燥乏味的德育教育更加生动形象,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知识的应用

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收获,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进而内化成自己的实际行动是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把学生的思想从课堂适当地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丰富的联想,进而引发思想共鸣,从简单地学习德育知识上升到自觉行动,这样就达到了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加强家校联系

虽然学校和课堂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德育教育的内涵却延伸到了全社会,涉及到每一个家庭。因此,职业学校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把学生在学校的综合表现及时告诉家长,让家长在第一时间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并协助学校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尤其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学校也能更加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要想提高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效率,就必须对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完善教学内容,把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等方式,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 刘晓娟.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2] 刘琴.职业院校应使德育教育生活化[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1).

[3] 杨宁远,黄妍.试论如何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工作[J]. 黑河学刊,2011(8).

篇(7)

现今社会的发展竞争可以说非常残酷。企业的生存方式已逐步转化为以诚信树立企业品牌的时代,企业中需要的人才大部分要来自现今在读的在职学生。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是对每一个学生诚信意识培养的最佳途径,怎样使德育工作做到恰到好处才是关键问题。

一、德育教育的目标———岗位塑人

首先,让学生建立起充分的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乐观就业态度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岗位塑人精神。帮助职业学校学生摆脱低人一等的自卑心里,以虚心、好学、踏实的心态走向实习就业岗位。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仅应该使每个职业学生在德育工作的指导下,形成正确的人才观,而且应达到每个职业学生在离开学校后都能够非常从容的应对人生的各种不同境遇里发生的不同事情。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仅仅是基础理论教育。尽管职业学校式的基础教育十分重要,但它并不是人生所受教育的全部,现今社会终生学习浪潮最终决定了人才的成长最终还要在社会的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得以实现。

二、德育教育的内容———职业道德教育

“德”的内涵包括政治素质、事业心、责任感、务实作风和心理素质。强调“德”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对在职学生的要求,也是所有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非常看中的一个标准。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岗位性、职业性、生产性和社会性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成材目标的重要内容。通过实习过程中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德育教育工作,来促使职业学校学生对“职业道德”本质的认识,加深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内在情感,磨练学生的“职业道德”意志,坚定学生的“职业道德”信念,最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三、德育教育的途径——实习准备过程的指导

1、学生面临毕业实习的同时也是人生第一次择业上岗。

心态是十分复杂和矛盾的,一方面是对即将从事的职业有着种种美好的憧憬与期待,另一方面对所从事职业的岗位要求、职业的经营方式比较模糊。这一阶段可以结合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专题性的交流会或讲座。

2、从宏观角度入手加强学生的理论修养使学生实现: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理论知识与参加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保护团队精神的统一,坚持具备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帮助学生培养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进而使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劳动就业观念。

3、同时可以邀请在校求学阶段比较优秀的,在本人工作岗位上有一定工作成绩表现突出的优秀毕业生作如何适应工作环境和如何创业的报告,利用其自身的成功魅力来感染学生。单科教师可以侧面赞赏,增加其本人的感染力,而且利用优秀毕业生可增加榜样的可信度,引导学生学其内在的精神力量,进而提高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对职业道德理性感触,坚定学习职业道德的信念,进一步坚定岗位塑人的信心。

4、在择业与面试过程中的指导。

学生在酒店的实习期也正是企业的试用期,学生在实习的同时也正是面临人生的第一次择业的时期,此阶段的来临也正是学生的关键时期,应给予学生以下指导:选择用人单位时的心理指导与面试技巧的指导。在心理指导方面,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表现来给以不同的指导,帮助学生分析所适宜从事的职业和岗位,在所从事的岗位上如何扬长避短发挥最大的能量,帮助学生在择业时达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正确定位,使学生能在实习过程中以至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爱岗敬业,从而实现岗位塑人的最佳效果。

5、制定相应的实习规章制度。

学生在实习前就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职业道德习惯是人们自觉地按职业道德规则和规范选择自己行动的行为方式。只有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是学生的内在品德得以表露,才能使学生做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这种做事的态度在学生未形成一定的职业道德以前必须要以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在工作实习过程中逐步得以形成。

6、在学生未到用人单位实习之前,职业学校及时与单位联系了解情况。

实习过程中,主管学生实习就业的部门或个人应定期与学生或酒店沟通,通过酒店掌握实习学生的工作表现加以记录并建立个人实习档案,方便了解学生实习全过程。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应得到延续。职业学校应帮助学生以最快的节奏适应酒店的工作环境和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完成从学生到职员之间的角色互换。

四、德育教育的有利补充———缓解学生的心理冲突

心理冲突是导致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也是产生挫折感的重要来源。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的是自由与热情,过的是没有社会压力的生活,而我们在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要求学生要成熟、稳重、有责任感,学生短期内无法完善自己,从而造成心理冲突。学生在现今社会的影响下把自己成功的标准定格为超过、压倒或打败别人,而我们的德育则教育学生要团结合作、谦让、牺牲等,由此构成心理冲突。解决好学生的不同种类的心理冲突就需要辅导员、科任教师以至于整个职业学校在学生没有走出职业学校之前进行不同层面的教育,如通过企业现状分析或者利用企业自己的宣传予以引导,对学生更有说服力。

结语:新时期我们要针对当代在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创业的精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在职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技术性人才。

篇(8)

通过一年的不断实践,在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我找到了以下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一、配合家长,切断网瘾

网吧的兴起,高科技手机的普及,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又给缺乏自控能力的中学生带来无穷的危害。这些学生虽然走出了网吧,却又偷偷地把手机带进课堂,借助书本的遮掩沉迷于手机游戏,给教师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干扰。对于这种情况,我会及时通知学生家长,让学生主动把手机交给家长,从源头上切断学生的网瘾。

二、借助名著,励志教育

“好书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为了转变学生扭曲的人生观,即“及时行乐,吃穿攀比”。我从书店买来大量的励志书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杀死一只知更鸟》等,在班上办一个图书角,人手一册,互换阅读,让他们从书中吸取有益的知识和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三、抓住亮点,及时表扬

对于一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学生,我不是一味批评,而是设法从他们身上找出些许亮点,在班上及时给予表扬,并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让他们找到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一无是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譬如,班上有个学生常常课堂上偷着玩手机游戏,为了制止这种恶习,我就让这位学生每天值日,专门在课堂上制止别的学生玩手机游戏,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收效很好。

四、组建班干,互相监督

想要彻底转变学生的网瘾和陋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德育观念,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我在班上组建了一支班干部团队,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让他们自我监督,互相管理。长此以往,即使老师不在教室,他们也会渐渐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

篇(9)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在中职学院的教育工作中,德育占据重要位置,对学校教育水平高低的评价主要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学校忽视了德育的教育工作,因此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

1德育工作目前的状况

随着中央在教育体制在不断改革,国际社会使用各种方法对我国青少年的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并将一系列的腐朽思想如拜金主x、个人主义等在青少年中进行传播的背景下,进而提出了"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培养,并将其作为新世纪的战略任务来完成。"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中职生德育教育的关注,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就需要教育部的相关部门意识到中职生德育教育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且使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2中职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中职生德育教育方式无法满足新形势的需求

虽然我国目前实行素质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并且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普遍较低,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就使德育教育方式无法紧跟时代的脚步,满足其需求,进一步暴露了这种教育方式的缺陷,最终导致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更不能集中注意力融入到德育教育的工作开展中。

2.2学生的综合素质低阻碍德育工作的开展

一般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学习成绩不好并不能在高中或大学阶段进行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总而言之,中职学校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根源差,这也是无法避免的。由于近几年来中职院校越来越不受到社会的认可,使其面临招生困难的状况,所以中职院校的招生门槛只能进一步降低,从而导致了学生不服从学校管理且生源质量更差的现象。

2.3社会机构在招聘中存在轻德行重技能的状况

在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只是注重考虑应聘者的专业技能方面,从而忽视了其道德素质的高低,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企业的招聘观念和倾向的影响下,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学院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专注于学生技能素质方面的培养,从而忽视德育教育,最终致使中职院校的学生不注重自身道德素质的养成,上述种种社会现实直接导致中职院校在开展教育工作中出现误差。

3加强中职生德育的有效措施

3.1在教育工作中增强德育课的宣传力度

学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课堂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在各类课时的分配上,学校应该增加德育课堂的分配课时。在德育课堂上,多运用一些与实际生活相接近的生活案例,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悟德育,以达到提升其自身道德修养的目的。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课的备课,切合实际的理解中职院校教育工作的独特性,能够对症下药,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2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气氛

德育教育不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也不仅是教师自身的事情,而是整个学校都要注重的一个工作。在开展德育教育的工作中不论你是学校的老师、行政人员还是只是后勤人员,都要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从自身做起,由点到面的开展德育工作,营造整个学校都在注重德育工作开展的良好气氛,从而带动学生学习德育的积极性。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还需要保障学生的安全,这就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增强中职生的法律意识,全面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远离"的意识;3、增强中职生的职业安全教育,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3.3以社会实践深化德育教育

在中职院校中最独特的就是学生的专业特点,因此要把专业的社会实践和德育教育工作进行完美的融合,以专业社会实践为基础强化德育教育。中职院校最重要的就是对口的专业技术,从学生迈入中职院校的大门开始,就是为了某种专业而来,而这个专业将和学生毕业后从事何种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对德育工作进行合理的布局,在重视实训管理工作的同时提高学生德育教育的水平。在实习或实训中,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加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4结论

增强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的措施还有很多很多,因此学校应该在发展中不断探索、创新,以寻找到更符合实际的合理措施。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是漫长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根据时展的需求,紧跟时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更好的进行,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琳.浅谈如何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211-212.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4-0138-02

1 强化德育工作的开展

1.1 构建德育教育工作体系

德育教师必须由德才兼备、高学历、高职称的老、中、青教师组成。努力培养新教师,鼓励教师努力钻研德育教育的方法、途径,并将先进经验、方法在教师中推广,使之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2 建立和完善以班主任为核心,政治组教师及其他方面协助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教育工作网络

认真选拔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言行举止有表率作用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在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以班主任为核心,学院团委、学生会以及学校任课教师相互配合,充分发挥群众优势,抓好学院德育工作。

1.3 不断完善学校德育内容

我院各系部所有班级都开设了德育课,以《人生篇》、《心理篇》、《法律篇》、《经济篇》、《政治篇》及《学生手册》、《校规校纪》等为主要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力争促进我院学生健康成长,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并学会学习、会合作、会做人、会适 应。

1.4 科学合理地实施德育教育工作

德育处对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合理、有条不紊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教育活动,并力求做到使开展的活动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5 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

1.5.1 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进行“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教育。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1.5.2 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

1.5.3 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和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1.5.4 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青少年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族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青少年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1.5.5 开展《幸福、乐观与积极心理学》、《立志成才》及《做合格劳动者》等多种多样的第二课堂教育,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健康、文明向上的奋斗目标。

2 技校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条基本途径,各方面齐抓共管,技校生思想道德素质近年来逐步提高。目前,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集体观念强,能以《学生手册》、《校规校纪》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讲文明,懂礼貌,思想进步,积极向上,健康活泼,会学习、会合作、会做人、会适应。

必须看到,技校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尽管学校加强了教育,仍有小部分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打架、骂人、说脏话、学习态度不端正、自觉性差、抽烟、赌博等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学生在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爱护学校环境卫生、爱护学校公共财物等方面做得较差,尽管学校三令五申强调要求,学生中乱扔纸屑、垃圾以及故意破坏学校公共财物的现象依然存在。凡此种种,虽只是少数个别,但这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低下的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 德育工作的对策

3.1 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少年的模仿性极强,如果青少年的父母、师长及其刻意模仿的人们都以身作则,塑造良好形象,发挥表率作用,那我们就不必过于担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此外,要根据青少年热衷于“追星”的特点,注意发现、总结、推广现实中的好典型,充分运用身边的先进榜样力量,在青少年中形成崇尚学习、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为人师表”应该成为广大教师的言行规范,教师必须以为人师表的美好形象为学生树立起人生的标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以亲切、鲜活、积极、向上、崇高、自信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可学习性、模仿性和借鉴性,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和表率作用。

3.2 举办主题班会或讲座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和树立学生自尊自爱,坚忍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提高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必须狠抓校风、班风,使青少年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心、公德心、自尊心,激发集体荣誉感,奠定做人的基础。

3.3 要因年龄制宜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

要根据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如对中技生,主要应使他们多从切身的小事做起。譬如热爱集体、爱护公共财物;爱护国旗,唱国歌要起立;遵守社会秩序,购物排队;不随地吐痰,不乱抛废物;拾他人遗失的物品一定要设法归还;在公共场所不袒身露体、不说污言秽语等,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年后就容易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更高要求,容易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及其理论。又如对高技生,重点抓好教育,主要是加强党的基本路线、理想信念、纪律、爱国主义、优良传统、艰苦奋斗的教育,以解决其理想、信念问题;要根据青年人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通过举办“扬起时代风帆,铸造时代精神演讲会”征文比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苦乐观;通过组织观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魂》等,开展“立足学校学英雄,学好本领做贡献”大讨论,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革命精神;通过开辟“青年园地”和编辑《自己的故事》让他们把自己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写出来、贴出去,把发生在自己身上和身边的感人的故事告诉大家,启发同龄人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3.4 加强对学生环境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提高全体同学的环境卫生意识。同时,以抓学校清洁卫生工作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开展“远离陋习、走进文明、禁止随地吐痰”以及“校园内禁止吸烟”的活动,争创绿色文明学校。

3.5 开展“优秀班风”和“清洁卫生优秀班级”评比活动

培养学生尊章守纪、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讲究卫生、热爱劳动的卫生习惯和劳动观念。

3.6 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存在决定意识。古代孟母为子三迁、择邻而居,就是因为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十分重要,而环境则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对此,要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学校作为教育中心,有专门的教学程序和方法,有训练有素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氛围等优势,但是不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是难于完成教育任务的。要加强与家庭、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掌握正确的教育引导方法,打破普遍存在于家长与青少年子女之间难以逾越的“代沟”。

上一篇: 工程造价管理措施 下一篇: 劳动教育促进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