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30 16:08: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成人教育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般意义上,我国教育可以划分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四部分,由于分类标准不一,四种教育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成人教育是通过提供非传统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公民与劳动者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是与未成年人全日制学校教育相对应的一种独立教育体系。[1]职业教育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就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受过一定教育的人,教育手段是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教育目的在于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实践经验。[2]由此可知,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无论是在教育对象还是在教育内容、教育目的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但又各有其特殊性。本研究基于已有文献资料,尝试对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研究情况做一回顾,并在回顾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评析,以期厘清二者的交叉点及差异性,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趋势展望。
一、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回顾
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二者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因此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始终是活跃在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理论课题。无论是教育实用主义对成人教育的教育实用性观点,还是人文主义对职业教育的人文性关怀,都推动着我国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不可否认,两种理论流派思想之间的博弈,推动了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向前发展。关于二者的关系研究,我国学者的见解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从两者的概念及构成可知,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从成人教育的功能出发,成人教育可以分为成人职业教育和成人非职业教育;从职业教育的功能出发,可以将职业教育分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职前职业教育和成年人的职后职业教育。基于此可知,成人职业教育成了两者的主要关联点。也就是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联系体现在成人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的职后成人教育的重叠。[3]另外,二者相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有其共同特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属于不同的教育范畴,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实质属生计教育,成人教育的实质为终身发展教育。二者存在的显著区别体现在教育对象、教育境遇、教育目标、教育功能、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教与学的关系等方面。[4]王瑾认为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差别表现在:成人教育更为强调教成人性,而职业教育则相对强调教育内容的职业性。她分别就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时限五个方面对两者做了区分。[5]黄碧玲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的交叉来论析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6]同时她又指出二者的区别是:第一,内涵不同。相对职业教育而言,成人教育的内涵更为丰富,不仅强调教育对象的成人性,还涵盖了成人教育的职业教育部分,而职业教育的内涵则更有针对性,强调教育内容的职业性。第二,价值取向有别。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丰富而复杂,其兼具功利倾向与非功利倾向;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受教育者的谋生技能,往往有现实目的性以及明显的功利倾向。第三,教育目的不一。成人教育在关注现实目的的同时,更追求终极目的,即追求人性的完美和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急需的专职人才,所以在培养目标上对教育者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专门性知识更为强调和重视。[7]此外,她还提及在办学形式、经济效益、专业设置、学科体系和教师选择等方面二者存在差异。
2.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虽存在交叉但不能互相取代
甘立成认为,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分别,除了划分标准不同外,还在于两者的教育特点和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目的不一。他认为两者是交叉关系,并从受教育的对象范围、社会属性、教育内容、教学形式、达到的现实目标五大层次对这种交叉关系进行分析。[8]叶忠海、王瑾等人均主张:尽管近年来职业性成人教育与非职业性成人教育正趋于融合,但这并不能成为职业教育取代成人教育或者成人教育代替职业教育的理由。它们在本质上为两种不同教育范畴,如上文所阐述,二者在教育对象、目标、内容、形式、时限、过程、教与学关系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区别,没法互相取代。我国国情决定了中低层次成人教育的任务还任重道远,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等,且成人学历教育尚不过时。而现阶段职业教育主要为社会输送大量基层应用型人才,其对缓解就业压力功不可没。因此,二者的独有功能及社会地位,决定它们之间只可能逐步走向融合,而不能相互取代。[9]
3.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虽各有特色却趋于融合并进
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虽然分属于不同的教育领域范畴,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但是二者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二者将更多的趋向于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融合发展趋势,搭建成教与职教间的立交桥,共同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服务。陈鹏认为,关于我国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研究总体上经历三个时期:成人教育职教化(1986—1995)、成人教育非职教化与职教化之间的论争(1996—2003)、争论之后的和谐发展(2004—2009)。他认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研究主要有四种基本学说:“历史贡献”说、“交叉关系”说、“替代转型”说、“和谐发展”说。另外,他对不同观点间的论争进行了归因分析,认为概念形成、历史生成、社会发展、政策导向等均为促成因素。最后,他对二者关系进行前瞻,认为它们将在沟通与融合中连为一体,共同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在和谐发展中各显特色,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职能。[10]唐爱民认为成人教育范畴与职业教育范畴既存在逻辑分殊又存在逻辑耦连。其分殊在于:其一,内涵不同。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不同不仅表现在二者的教育对象在生理、心理、社会成熟水平上,而且表现在二者的价值诉求与目标指向上的异同。其二,外延差异。从教育对象上看,职业教育包括成人和非成人,因此其外延大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是包含成人教育的;从职后教育的角度看,二者的关系则发生了颠倒,职业教育的范畴又会从属于成人教育。其三,实践特征不同。即在实践运行过程中二者的运行起点、运行时限有别。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范畴划分标准不一是导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重叠、相互交叉的根本缘由。职业教育属于功能性划分,而成人教育属于对象性划分。其耦连表现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存在逻辑上的交叉与包含,因此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这也就导致了在具体教育实践中难以将二者彻底区分开来。[11]职业性的成人教育与面向成人的职业教育日趋融合,将成为未来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发展的主流趋向。
二、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评析
通过对以上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关系的回顾,可以得到不同学者的相异性价值取向,而在这种取向下形成的偏执性理论主张表现在:
1.只见交叉,不顾差异
忽视职业教育的个性特征,将职业教育划分为成人教育的一部分显然不符合二者概念范畴的实质。这种观点实际上赞同职业教育成人化,只看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共性,却抹杀了二者的个性,只注重两者在教育对象年龄上的相似性,但忽视其在具体实践中的差别,即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对受教育者的素质和水平有各自的要求;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完全等同。这种观点的实质误区在于其过分看重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之处,而相对忽视了他们其实分属于不同的教育范畴,独立承担各自的教学任务、完成不同的教育目标。换句话说,他们片面地认为二者在教育的社会功能及作用上完全一致,一切成人教育活动都是在为受教育者的就业或在职提高做努力,却忽视了教育对人的发展功能,并未注意到两者在直接目标和终极目标上存在一定差别;当然,还有学者认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教学方法和效果评价上标准一致。该种观点模糊了两者的区别,从而导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既然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并行存在,本身就说明两者都有自身的特点,不存在“谁代替谁”的问题。他们之间的不同,除了划分标准不一外,还在于两者教育目的、教育特点、教育方式及教育内容等差别使然。
2.只谈替代,不论个性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替代转型说”认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交叉,为二者之间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可能,随着经济社会与教育体制改革的日趋发展,成人教育职业化的现象日益普遍,职业化特色成为成人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出发,这一观点似乎存在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是综合考虑教育的多维角度可知,这种观点也存在一定的狭隘性。在新时期,成人教育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实现转型本无可厚非,但成人教育的实质为终身发展教育,故此种转型应更加侧重它的“非功利性”及“人文性”;那种主张成人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偏执想法将最终将成人教育引入歧途。因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教育职责共担,但是也存在更大程度上的领域分歧,成人教育中不仅包括职业教育的任务,还有许多非职业教育的要求;职业教育中虽然包含职后成人教育的内容,但是还包括非成人职前教育的职责。因此,那种基于二者之间存在一定交叉就片面地认为成人教育职业化或者职业教育成人化的“替代转型说”在理论上无法立足,更不存在可靠的现实依据。因此,无论是上述哪种观点,都将导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极端化发展。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不是完全对立的,两者之间存在很多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探究二者关系发展的内在一致性将有利于科学把握二者的未来发展的常态。成人教育是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培训,具有鲜明的职业性;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基于此可知,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范围甚至教育功能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单纯关注二者共性或者单纯关注二者个性的观点,都会显得有失偏颇。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有利于我国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不失为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必要途径。
三、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展望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对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进行审视,会产生不同的立场和观点。研究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时展对二者的教育需求,展开二者的关系研究。归纳这些不同论述或论争不难预测,未来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关系的研究将呈现以下基本发展趋势:
1.呈现出和谐共促的发展态势
如陈鹏所述,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研究将逐步从争论转向对话。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既存在一些交叉之处,但同时又是本质属性不同的两种教育范畴与体系。两者之间这种固有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发挥的独有功能便决定其只能走向“和谐共促”。多年来,学者们已有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也证明了:一者代替另一者将不利于双方向前发展;在教育实践中,一方从属于甚至附庸于另一方,将导致双方自我定位不清、发展空间受限。换言之,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各有其自身使命,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讲,两者绝不能互相取代,而只能向着融合、共生的道路上行进。因为只有当两者均坚守阵地,发展势头迅猛之时,才可能是其相互学习、借鉴、融合、共促之日。
2.将长期处于交叉发展状态
之所以出现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认识的不同误区,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二者之间是一种交叉发展的关系。各种认识误区的存在,容易导致具体教育实践中,模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使教学内容失去针对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二者将长期处于一种交叉发展的状态,也就是说二者各有不同,但又存在某种程度的交叉,这是对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科学把握的结果。一方面,二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内在统一性,存在一定的重叠成分。另一方面,分析两者的概念可以看出,虽然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本质不同,但二者又存在不容忽视的内在联系。
3.共同为终身教育发展铺平道路
正因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交叉与联系,才不可避免地提供了它们之间相互借鉴的可能性。二者在这种相互借鉴中发现各自优势及不足,并得以取长补短、互利共生,最后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回望过去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它们在普及我国中、高等教育以及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均有突出表现。展望未来,二者都有独立的发展机遇与良好的发展前景,他们应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相互补充、互惠互利、共谋出路。在充分利用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点健康发展的同时,尽力坚持各自的办学特色与独有职能,共同为国民教育的革新与发展创造契机。21世纪是终身教育理念更加广泛地为大众所接纳并逐渐内化的新世纪,此时的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也更趋于融合。他们有可能也有责任共同为终身教育理念的完善和普及、终身教育实践的推进和深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二者也将在这种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螺旋式上升甚至是跨越式发展。总之,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复杂,不能简单地把二者概括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或者认为两者是相互交叉的关系,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二者未来关系的发展。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将是二者关系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我国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的重心,可以适度向二者的结合点靠拢,但这也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他们之间的个性发展特征。与职业教育相比,成人教育还存在发展历史较长、涉及范围更广、概念内涵更为丰富等特点,这是在对二者关系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人教育又属于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职业教育内容的重要补充、职业教育实践的主要阵地。成人教育的职业化和职业教育的成人化,是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交叉点。关于二者在未来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向,还需要不断去分析与探讨,以不断完善两者关系的相关理论,促使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明朗化。
【参考文献】
[1][3][4]叶忠海.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关系研究[J].教育研究,1996,(2):20—25.
[2]李向东,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5]
[8]王瑾.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辨析[J].成人教育,2009,(7):48—49.[6][7]黄碧玲.浅析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68—69.[
9]甘立成.浅谈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关系[J].成人教育,2004,(12):19.
[10]陈鹏.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及未来走向评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0,(5):90—93.
[11]唐爱民.成人教育及其邻近范畴的逻辑关系摭论[J].教育研究,2007,(10):77—82.
[12]朱强.浅析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异同:从教学的角度[J].职教通讯,2013,(7):40—42.
[13]袁金生,郭兴华.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J].中国成人教育,2000,(7).
[14]肖尧.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关系[J].教育理论,2007,(9):19—20.
[15]谢明荣,孙进.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差异与联系[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9—11.
[16]崔铭香.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4):8—9.
2提高成人大专教师管理
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学习还是有认识和目标的,希望在成人大专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也具备新颖性和实用性,这些都给老师提出了高要求,成人大专的学生大多数已经步入社会,在对问题思考方面是没有问题的,都希望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给予讲解学科的新成果和新理论,所以,作为大专教师,我们要具备一定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精心的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和兴趣爱好,要根据成人教育的教学特点,在教学方案上强调引导学生“去询问、去发现、去欣赏”。要加强学生自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员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加强对其学生校外自学的帮助和指导。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成人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其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使每位学生都切实培养起一定的自学能力,为其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还要充分利用校园局域网的优势,要求任课教师在网上设置自己的电子信箱,及时在网上替学生解惑、辅导和反馈在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3编写位学员所喜爱的教材
任何教学环节中,教材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教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的,那么教材实际上是根据整体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的相关要求来编写的教学资料用书,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是帮助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源泉,所以,编写适合成人教学的教材是只管重要的,首先我们在编写成人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案例要新颖,通俗易懂,这样才可以方便学生自学,例如可以再教学中采用多种不同的字体和字号来安排各级的标题立意,如果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可以用黑字体来重点标注,,然后,内容上要突出重点,篇幅尽量缩短,不可过长,在叙述的文字上要精练简介,要以学生掌握的极限为准,在教材中交代清楚重点和难点部分,都知道成人教育学习的时间相对较晚,在阐述和叙述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要注重将实际紧密结合,帮助学生不单单掌握理论,还掌握实际要领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Practical Teaching of Adult education
WANG Yibo
(National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 Shenyang, Liaoning 110854)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edu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play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education training. The thesis takes basic subject ofeducation in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ies and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for example, to explore new rules and new methods ofedu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through analysis of aim, content, procedure, method and discipline of practical teaching.
Key wordsedu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成人教育实训教学是成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训教学,使学员学习和了解各类案件办理过程及办案具体环节需要的不同知识,培养学员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在现场中将科学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并培养学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实训教学,拓宽学员的知识面,增加感性认识,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到从书本学不到的专业知识,并获得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现状的最新信息,激发学员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将从事的公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人教育实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实训教学,全面提高学员的职业素质,达到熟悉公安业务,迅速适应公安工作,使用人单位和学员满意。
实训课的训练模式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实训课的关键。目前比较常见的实训课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案例式教学法,以实战中的真实案例为蓝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观摩式教学法,请实战部门经验丰富的专家,在模拟现场进行现场勘查演示,培养学生规范化操作能力;情景式教学法,教师根据案情设置模拟犯罪现场,学生自行组织分工进行现场勘查,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网络仿真教学法,应用高科技手段,教师设计现场勘查软件,用计算机虚拟犯罪现场的现实模式,学生通过选择程序,进入不同性质的犯罪现场,以人机互动的方式进行现场勘查,培养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多方面能力得到培养,提高了学生现场勘查的综合能力。
1 实训目的与要求
模拟犯罪现场的真实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整个犯罪现场勘查的过程。通过现场勘验检查程序规范化训练,学生应了解现场勘查的程序、步骤和方法,严格按照《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规则》的有关规定,进行规范性操作。
2 实训内容
实训内容按照犯罪现场勘查的基本程序,分成几个模块,如现场保护模块;现场访问模块;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模块;实地勘验模块;现场分析模块等等。现场保护训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作为派出所民警,到达现场应完成的工作;现场访问训练主要是让学生针对一个已经发生的案件,作为一名侦查人员如何寻找相关的知情人,找到知情人之后应该如何展开询问;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主要是训练学生掌握现场勘查中的一些基本技术手段,对于常见的痕迹物证应能采取正确的提取包装和送检的方法;实地勘验模块主要是训练学生针对一个犯罪现场,应如何开展勘查工作,熟悉实地勘验的基本步骤;现场分析主要是针对一个已经勘查结束的案例,在已有的勘查信息的基础上分析案件性质、作案时间地点、作案人条件、侦查方向等等。每个模块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都有侧重,这几个模块组合起来就是完整的犯罪现场勘查工作。
模拟实训通常是按照“全国公安机关刑事技术人员模拟杀人案件现场勘查考核”基本模式,对学生进行现场勘验检查程序规范化训练。以命案现场勘查综合训练为例,训练内容具体包括:临场前后的规范化程序、现场勘查工作的展开程序,特别是现场实地勘验程序。
3 实训步骤、方法
(1)实训开始后,指导教师向学生讲明本次实训的内容、目的与要求、纪律、作业以及本次实训的方式。(2)由指导教师模拟不同勘查人员(现场勘查指挥员、痕检人员、法医、照相录像人员等),在学生的配合下,根据预先在地点布置的简要模拟现场,对于从接报案开始至现场分析结束的整个(下转第106页)(上接第86页)现场勘查程序,进行边示范操作边讲解。(3)教师示范讲解结束后,指导教师将学生分成5组,每组指定1名模拟现场勘查指挥员,并由他(她)指定本组模拟的2名侦查员、4名痕检人员、1名照相人员和1名法医。(4)指导教师给模拟人员讲明各自的工作任务,强调注意事项。(5)指导教师讲明每组实训所需的器材和实训场地,各模拟现场勘查指挥员指定2名学生领取所需器材并验收。休息15分钟。(6)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示范和预先布置的5个模拟现场,在模拟现场勘查指挥员的组织指挥下,进行分组训练。教师对各组的训练随时进行指导。(7)实训结束后,指导教师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清理恢复现场、整理器材,并按要求交接。(8)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小结,并布置下一项训练内容的预习以及要求学生携带的用品、用具。
4 案情设计
4.1 基本案情
某年12月6日7时10分,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该市居民王某(该市西华建材公司业务部经理)电话报称:2006年12月2日至5日,我因业务需要到外地出差。今早7时回家,发现女儿王小某被杀死在家中。
4.2 提供相关信息
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模拟被访问对象——报案人和邻居,进行现场访问。
4.3 王某尸体检验分析情况
(1)死者身穿内衣裤完整,位于卧室床上。(2)尸体颈部交叉勒有鞋带一根;颈部有勒痕并伴有皮下出血,会咽软骨骨折;手臂上有皮下出血。(3)死者为最后一餐后三小时死亡。
4.4 现场访问告知材料
现场保护情况:(1)派出所民警杨某某年12月6日7时15分接到市110指挥中心通报后迅速赶赴现场,用警戒带进行现场保护,并将发案情况向分局刑警大队汇报。(2)初步核实案情,观察现场,无关人员未进入现场。
5 实训纪律
(1)关闭手机。(2)严禁大声喧哗,不得进入非本组的实训区域。(3)各组学生勘查现场后进行现场分析。(4)实训结束后清洗手套,实训器材按要求交接。(5)清理现场,还原现场。
6 实训考核
实训课的考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考评,以组为单位,设计模拟现场,分组勘验,考核的内容包括:现场勘查程序是否规范、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是否规范、现场访问的程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全面、现场分析以及后期卷宗制作是否规范。
参考文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培训定义为:为达到某一种或某一类特定工作或任务所需要的熟练程度,而计划传授所需的有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训练。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的概念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所说的市场,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场所,而且还是一种运行机制或调节手段,市场的本质体现了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在培训活动中是否存在交换关系,培训活动是否具有产业性质是能否形成培训市场的关键所在。
(一)培训活动中的交换关系
一个市场的形成,最主要的条件为是否存在着买方和卖方,买方和卖方之间是否存在着交换关系。
从培训活动的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活动,交换存在于这个活动当中。
首先,社会(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是培训领域交换的利益实体,是培训需求的一方,即买方。培训机构是办学实体,是提供培训的一方,即卖方。在培训活动中,受训者必须交纳一定数目的培训费,从而使资金流向培训机构,同时也使受训者获取了参加培训的权力。经过培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增加了在社会竞争的能力,这是培训活动中存在的一种交换关系。
其次,培训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与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劳动实现的。在当今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工作者的劳动仍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教师通过自己智能和体能的消耗,向学校和学生提供了服务,同时也获取了相应的报酬,实现了劳动价值的交换。
再次,发展教育事业是国家的基本职能,国家每年都提供大量的教育经费,通过设立培训机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满足社会需求。国家及地方政府也投入大量资金推行或举办大量带有公益性质的培训和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所开展的培训。国家通过教育投资,开发了人力资源,提高了综合国力。国家既是培训活动的投资者,也是培训利益的获得者。
可见在培训活动中,存在着国家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交换关系。其中国家、社会、个人既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又是教育资源的需求者;培训机构既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又是产品的生产者。在培训活动中存在着供需交换和价值交换,为完成这种交换必然存在一个市场,通过市场,使社会、教育部门和个人之间实现价值交换和供需交换。
此外,教育交换与物质交换相比,教育交换更为复杂,有其特殊的规律性。首先,教育培训活动与一般商品活动的目的不同,教育不仅具有经济功能,同时还有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教育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为目的。第二,教育培训交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交换。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在人才形成的过程中,虽然教育起了巨大的作用,但人才并不是教育的独立产品,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培训者不属于培训机构所有,培训部门也不能把受训者作为自己的产品拿到劳务市场去出卖。
总之,培训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培训机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必然与社会其它系统发生交换关系,这种供需和价值交换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培训市场就是完成这种交换的场所。
(二)教育培训的产业性质
教育培训活动的产业性质是由它的资源消耗性,生产性和可经营性所决定的。
1资源的消耗性。
开展培训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师资和教育管理者、教育经费、时间与空间等,这些教育资源在培训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消耗。
2生产性和服务性。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受训者的素质。经过培训的人,会导致个人价值的增长,一旦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便会创造价值。在实际生活中经过培训的人比未受训的人就业机会更多。
3可经营性。
培训机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绝大部分办学机构自负盈亏,自主办学。培训机构的生产和经营就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结合来创造价值,发展壮大自己。
承认教育培训活动的产业性质,并不是把学校当企业办,并不是只强调经济规律,而不顾教育规律。它的实质在于明确教育部门与社会其它部门的交换关系,社会上的任何部门要想得到教育服务,就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培训机构要想在社会上发展壮大,就必须接受社会的选择,培训机构要有经营意识,要加强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
教育培训的产业性质与教育培训市场紧密联系,既然教育培训是产业,就得进入市场。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就是要通过市场的调节,来达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培训市场的概念界定
市场体系是一个大系统,是由许多专门市场组成的,培训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的大市场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所具有的产业性质和培训活动中的交换关系的存在体现了市场的特征。只是由于我们没从本质上去认识它,因而也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又是交换关系的总和,也是一种运行机制,它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因此,我们对培训市场的理解也不能过于狭窄。目前很多问题正在争议之中,给培训市场下一个定义确实比较困难。从一般的表面概念上界定它,培训市场是以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的提供和需要为交换内容的市场。从深层次界定它,是指培训活动的运行机制或运作形式,是围绕着培训所发生的交换关系的总合。
培训市场本身也是一个小系统,它是由培训信息市场、培训教材市场、培训生源市场、培训师资市场等构成。
培训市场既可以作为单独存在的市场,又可以作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科技市场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是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科技市场成熟与完善的标志。
三、培训市场的本质
揭示目前业已形成的培训市场的本质,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深化和具体化。具体地说,现阶段培训市场本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商品--市场"层面
精神商品与物质商品一样,都凝固着人们的一般劳动,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从使用价值来看,参加培训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以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的价值,增强竞争能力。从交换方式来看,知识与技能进入市场后,最简便易行的方式是以"货币"为手段进行交换。要想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就得交费参加某一培训机构的学习,这些现象的存在充分表明了知识与技能等教育产品已具有"商品货币"性质了。
(二)"不完全"--"不成熟"层面
在一般市场中,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但在培训市场,有时却不能执行,有些类型培训的学费并不反映教育成本,也不反映教育价值和效用大小,学费并不完全成为调节教育供需均衡的杠杆。
竞争是市场运行的动力源泉,是市场的最基本特征。然而在培训活动中,国家为了全社会共同利益对某些培训项目进行某种程度必要的垄断和干预;某些行业本身就具有垄断性,使培训市场中的竞争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和一定的程度内。
培训市场从萌芽、发育到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对培训市场的认识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事实证明,现阶段的培训市场不论从性质作用意义上,还是从程度范围上看,都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主要表现在培训市场的界定不明确,发育不平衡、机制不完善、管理不得力,一些培训机构收费不合理,个别学校教育质量低劣,甚至还有以学经商的现象存在。上述种种原因表明,目前培训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虽已初步形成,但是不成熟、不完善。
四、建立培训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结构的变革,市场体系的发育,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这一系列现实背景,是培训市场得以启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育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教育体制总是与经济体制相适应,一旦经济体制发生变化,教育体制也必须相应地进行改革。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深化。这一重大变化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变化,也对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理所应当地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成人教育是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联系最紧的一种教育类型,经济领域中的一些基本运作方式,同样适用于成人教育领域。其中建立成人教育科技市场、成人教育生源市场、成人教育人才市场、成人教育培训市场等一批成人教育市场,是成人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成人教育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才能使学校面向社会办学,同时也使社会能够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学校的活力和动力才能得以增强,才能更好地发挥成人教育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这是培训市场得以形成的动力与源泉。
其二,劳动人事用工制度的改革为培训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是我国企业制度的重大改革。这一变化促进了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以往那种国家包分配,用工终身制等劳动用工制度必将被聘任制、合同制所代替。企业有权选择职工,职工也有权选择企业和工作岗位。需要学习,要求培训已成为职工获取新的工作,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工资、职务晋升的必要手段和途径。这种培训是个人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觉自愿地参加,在经济学上称为"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只有当个人经过投资,而获得了收益成为可能,个人才会到培训市场寻找培训信息,参加培训。所以说,只有职工真正拥有了选择职业、企业和工作岗位的自时,职工培训市场才能形成。
其三,建立培训市场是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成人教育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学校缺乏办学自、奉命办学、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和发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来规划和设计成人教育,已成为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转变行政管理职能,下放权力,使学校真正成为办学的实体,建立以竞争为手段,以提高效益,优化结果为目的的运行机制(市场体制),已成为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在这种背景下,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必然,它的出现可以使成人教育按市场的需求办学,使市场调节成为管理成人教育的重要手段。
五、北京市培训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北京市培训市场的主客体
据统计,北京市目前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84所,成人中专校142所,各类民办教育机构2136所,此外还有近3000所乡镇成人学校、村办文化技术学校和培训中心。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培训体系。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在各类成人培训机构中接受培训。可见北京市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卖方市场和一个潜力很大的买方市场。对于这个客观现实,我们只有正视它,承认存在,研究规律,因势利导,促使其不断发育和完善。
(二)北京市培训市场的专业设置
目前北京市成人教育培训市场所开设的课程大体分为四类,即文化补习类、外语类、艺术类、职业技术类。
文化补习类的主要对象是准备参加各类考试的人,如高考补习班,成人高考补习班,自学考试辅导班等;外语类主要以英语、日语为主;艺术类主要包括书法美术绘画、器乐声乐、舞蹈体操健美;职业技术类主要以美容美发、烹饪、服装剪裁、装璜设计、计算机操作、家政、家电维修、财会和汽车驾驶等。
当前,北京市培训的市场化趋向明显加强,除文化补习仍保持相当的热度外,职业培训越来越面向劳动力市场需要,面向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变革的需要。培训方向明显呈现以下特征:
(1)职业培训的专业多为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专业;
(2)办班方式灵活多样、讲究速成,见效快。
六、关于促进北京市培训市场成熟与完善的几点设想
(一)做好建立培训市场的基础工作
1认真搞好办学体制改革,这是建立培训市场的前提。必须切实地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政府对教育事业包揽过多的状况,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应在政府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举办,或由社会各方面和公民个人联合举办"的精神,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社会力量办学,欢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外友好人士来华合作办学或单独办学。
2落实培训机构的法人地位,保证培训机构的办学自,这是建立培训市场的内在基础。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为培训机构的发展创造一个较为适宜的外部环境,促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办学实体,使其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指导下自主办学。就目前而言,培训机构应享有招生自、设置专业自、制定收费标准的自、用人自和对外交流权。
(二)建立和完善培训市场体系
1加快筹建我市培训信息市场。目前北京市培训市场体系还不十分健全,其中培训信息市场是较为薄弱的一环,应加紧筹办,发挥其培训中介机构的作用。以市成人教育培训中心为中介,建立全市成人教育培训信息网,把企事业用人单位、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普通教育培训机构纳入信息网,开展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咨询服务,使之逐步完善。
2逐步扩大市场调节范围。培训市场开放的范围,目前首先应开放政府计划调节之外的培训领域--即社会培训领域。其次是系统内、企业内部培训,逐步扩大市场调节范围,逐步使中小企业内部培训的任务由社会培训机构承担。
3在培训市场的组织方式上。组织与筹建培训市场时,要坚持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以无形市场为主的原则。在交换过程中应由目前的相互依附关系转向契约关系,使在培训市场中各方的利益都受到法律保护。
(三)加强对培训市场的宏观管理与调控
(一)政府对成人教育投入的力度较大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韩国政府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特别重视对成人教育经费投入的保障。为此,韩国政府不仅颁布了《非正规教育法》,而且,还建立了“成人教育发展基金”,以资助那些工薪低、只具备初级技术水平的员工参加相关的成人教育或培训,并且由生产力发展局公布每年的资助项目。即使是私营企业举办的培训院校,生产力发展局也为其提供培训设备和20%的资金补助。这一举措大大调动了私营企业办学积极性。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韩国政府意识到,未来世界将是一个竞争激烈、高度发展的世界,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重心将转移到亚太地区,这将为韩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韩国政府开始逐年增加成人教育经费,加大对成人教育的投入,从而在确保成人教育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保证成人教育经费来源的稳定性。
(二)加强成人教育的法制化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相关法律的保障。韩国政府对成人教育立法给予高度重视,通过一系列教育立法为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韩国先后颁布了《产业教育振兴法》《职业训练法》《职业训练促进基本法》《科学教育法》《社会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成人教育的性质、地位、目标、根本任务、基本原则、机构设置及政府对发展成人教育的职能和作用等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为韩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为了适应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韩国非常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颁布了《人力资源开发基本法》,提出人力资源开发的总目标是“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和提高国家竞争力”。这一系列系统的法律法规,使韩国成人教育事业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正是完备的法律法规保障了韩国成人教育的迅猛发展。
(三)重视职业教育
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韩国发达的职业教育密不可分,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韩国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国家特色,这也是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的结果,韩国重视职业高中的发展,鼓励提高高中阶段职校学生的比例,并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对职业教育课程进行改革,以提高职业教育课程的实用性,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使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渗透,进行职教、普教“两轨一体化”的尝试,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训练课,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韩国还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职业高中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从而探索新型的职教办学模式,努力实现“学校教育模式”向“企业教育模式”的转变,鼓励企业附设学校和一些相关技术技能的特长班。这些措施均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韩国的职业教育已经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并将根据韩国新提出的建立“主导世界化、信息化新型职业教育体制”的改革方案继续发展下去,建设未来新型职业教育的框架。
(四)结合本国特色进行成人爱国主义教育
韩国政府对爱国主义教育极其重视,不论是在政策上还是在教育方针上,韩国政府都对爱国主义教育都进行突出强调,韩国《教育法》的7项基本方针,3项是与爱国主义教育直接相关的;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21世纪的教改方案”的重点内容就是对成人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韩国还通过排除外国文化的影响来强化成人对韩国文化的认同,并通过保护本国的历史文物和历史遗产来增强成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涉及国家领土问题时,态度强硬、立场坚定,坚决不妥协、不退让,这都极大地激发了承认的爱国主义热情;韩国政府维护独岛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成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使得成人对韩国的国家认同感得到大大强化。由此可知,韩国政府在进行成人爱国主义教育方面采取的政策和举措,起到了显著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五)重视信息技术在成人教育发展中的应用
信息化已经成了当今时代的热点,时代在发展,信息也在世界化。在信息技术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今天,韩国也特别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促进成人教育发展中的特殊作用。韩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依托的覆盖全国的“平生教育”体系。为了更好地促进成人学习,韩国建立了全国信息服务网络,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能促进成人教育以更快地速度发展。以网络为基础的现代通信设备和教学手段,创造了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弹性化学习机制,网络学习、远程教育、数字广播教学、录音授课等,使成人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学习讲课内容,成人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为成人提供了各种可供选择的多样化学习模式,学习者甚至可以在地铁站讲习所里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这为成人学习提供了便利,方便了成人灵活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学习,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促进了韩国成人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和多样化。
(六)全方位推进建立终身教育体制的建立
为了促进终身教育体制的建立,1999年8月31日,韩国颁布了《终身教育法》,以调动并运用一切手段确保每个公民都能随时随地接受教育,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和从中获益的平等机会。按照《终身教育法》的规定,2000年3月19日,韩国建立了全国性的终身教育研究中心,致力于开展终身教育方面的研究,并提供师资培训和收集有关终身教育方面的信息。2002年1月29日,韩国教育及人力资源发展部制定并公布了发展终身教育的综合计划。该计划旨在增加终身教育的机会并建立终身教育的基础,主要任务是:扩展终身教育的架构并提供平等的机会,鼓励发展终身教育项目并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增加对弱势人群终身教育的扶持,启动在职终身教育项目,提供终身素质教育等。同时,加强学校、职业、社会生活的连接性,以确立循环的教育体制。在终身教育制度建立与发展过程中,韩国政府采取多方面措施卓有成效地促进了终身教育体制的建立,为提高国民素质,提高经济水平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深化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二、韩国成人教育发展的趋势展望
在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中,韩国鲜明的国家特色,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在成人教育的不断发展中,总结出了很多的经验,在今后的发展中,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在成人教育事业上不断进步。韩国政府认识到成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韩国政府直接参与教育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和顺利进行,韩国的成人教育将尊重个性发展,能动地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韩国教育的未来发展值得我们期待和关注。
(一)成人教育将是多样化的教育
韩国的成人教育形式多样,既包括社会教育、职业训练,也包括成人基础教育或成人普通教育。社会教育从内容到形式上又可以分为准学校教育、职业与技术教育以及普通教育三大类,准学校教育是指以在职的青年或成人年为对象,采取业余时间教学进行的补习性教育,这不属于正规的学校体系,而是一些公民学校、技术学校、企业附设的初中和高中、还包括高中层次的夜校、广播和函授高中、开放大学等;韩国的职业训练按培训机构的性质可以分为三大类,公共组织或机构举办的公共职业训练、产业实体举办的面向内部职工的职业训练以及民间机构举办的职业训练。韩国的一些民间组织或机构经常性地举办以青少年、妇女和老人为主要对象的、旨在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教育活动。所以,韩国社会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灵活多样的。这些多样化的内容和形式有利于为韩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注入鲜活的元素,所以这也会是韩国成人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二)成人教育将会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特色
韩国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把爱国主义精神贯彻到韩国《教育法》中,体现了韩国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重视。在学校教育中,韩国学校重视对青少年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还专门开设特别活动课来传播各种民间习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身土不二”的观念更是渗透到了每个韩国国民的血液之中,这也成了韩国政府号召国民购买国货的响亮口号;韩国的节日、民俗和民族文化艺术都是为了加深韩国青少年对自己国家的感情;韩国人民有着为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历史和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英雄、烈士一直受到人民的崇敬……所以,韩国的成人教育发展,将会有浓厚的成人教育特色,并贯穿韩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始终。
(三)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日益实用化
因为韩国成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满足社会职业的需要,所以,韩国成人教育注重将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丰富实用的教学内容是韩国成人教育得以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韩国成人教育课程大都根据职业群分析法和职务分析法来开发,追求与产业发展的同步性。成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确定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然后参加相关的培训,培训内容注重实际技能操作,使成人学习适应其实际的工作需求,提升成人工作技能和水平;韩国政府注重结合各种职业所需的专门教育,向成人提供适应产业结构变化和劳动力试产需求的职业教育,这一系列举措都有利于提高成人教育的实用性,使成人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而不是脱离实际需求的一些空洞理论。
(四)成人教育的终身教育特色显著
在现代社会中,规定年限的传统教育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为每位受教育者提供持续不断的、终身的教育。韩国于20世纪80年代就把终身教育写进了《宪法》,并开始实施终身教育政策,重新组织了韩国终身教育的国家管理机构,设立了韩国终身教育振兴院。韩国政府正努力鼓励全民成为终身学习者以提升国家整体在全球化社会中的竞争力。在这个新的世纪中,韩国教育制度的远景将由全球化、人才强国、教育自主、教学卓越为主轴辐射发展,不断壮大。
一、成人教育生态链
美国科学家林德曼(R.Lindoman)于1942年在“Ecology”期刊上,发表了《生态学中的营养动态方向》一文,文中提出了食物链(food chain)。他申明。食物链的提出,是受了中国哲学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的启示。所谓“食物链”是基于营养关系而将环境中的各种生物联系起来形成的链环。在生态系统里,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常常不是那么简单的直线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网络。形成食物网。
成人教育生态系统中也有成人教育生态链。与自然界的生态链不同的是,它不仅有基于能量流传递的摄取关系,更多的是知能流的富集关系;它不仅有横向的生态链,更有其纵向的生态链,还有纵横交叉的生态链。
研究成人教育生态链网,为揭示其间能量流、知能流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了解彼此间的内在联系提供条件。但是它比生物间的生态链还要复杂,它根植于终身教育生态系统之下,它是一种复杂的成人教育学与成人教育管理学过程,它与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教育教学特点有关。跟成人教育相关支持系统有关。成人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知能流),经过社会性的迁移和生物性的潜移,包括复杂的社会过程和生理、心理过程,其机制和内在规律尚未被完全揭示清楚。
但是成人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比例关系:1、各类办学主体之间的比例构成,主要是:职业技术学校与培训机构,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2、各类技术学校和培训机构内在比例关系:如中职、高职等。3、专业设置与区域布局关系。4、各种教育培训机构之间的比例构成及分工。这些都构成终身教育下的成人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因子,又是成人教育生态链的一环。
对成人教育生态链至今研究的还很不够,没有进行过定量研究,只是局限于定性分析,终身教育生态下的成人教育生态链更是研究极少,作者期望有更多的人能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多多关注这一领域,动态的加以探讨。
二、成人教育的职业生涯发展链
现代社会,职业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人的生命发展过程就是职业生涯发展过程,职业贯穿人的发展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在其中发挥了各自不同的作用。职业生涯发展与各种内外因素(如社会、家庭、个人)交互作用构成一个多维度的发展链,与之相应,成人教育中也演化出一条职业生涯发展链。
西方研究的职业生涯发展模式已经很多了,但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模式却不多。有学者结合我国职业实际,提出的符合我国现状的职业发展链是:职业生涯准备阶段职业生涯早期职业生涯发展的黄金时期职业生涯晚期。成人教育针对职业生涯不同的发展阶段的特征制定相应的开发策略。
职业生涯准备阶段(15-25):接受必要的教育,形成初步的职业观。在该阶段,个人有选择地接受学校的专业教育。然后选择一个相匹配的职业。成人教育可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为他们进行职业规划;还可以进行职前培训或学习一技之长。从年龄上看,该阶段处于成人教育的前期。
职业生涯早期阶段(24-35):工作稳定性不高,个人不断进行工作调整。与此同时,企业为了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教育,并辅之于必要的升职或加薪措施,帮助他们确定职业锚,为中后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成人教育为了适应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不断为他们创造机会,提供升职和谋职所需的知识、技术、文凭等。组成成人教育职业生涯发展链的重要一环。
职业生涯发展的黄金时期(35-45):职业基本稳定下来,个体真正投入到职业中去,在经过长时间的抉择后,安定下来,在新的环境下推动自己的职业发展。在此阶段。成人教育则用来更新已有的知识,使他们不成为落伍者,避免中年危机。企业为了留住员工,继续对他们开展教育和培训活动。
职业生涯晚期(48-60):职业者逐渐接受权利和责任减少的现实,一方面要保住职位。另一方面,又要为退休做准备。成人教育在这一阶段最突出的就是要进行退休前的准备教育,为离职做好平稳过渡准备。这就要帮助即将离职的工人转换角色,从职业中期的中心、主导角色向后期辅助、指导、咨询角色转变。为其最终结束职业生涯做好工作上、情感上和心理上的过渡。
总之,终身教育下的成人教育在个人和社会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毋庸置疑,成人教育与职业生涯发展相伴,成人教育贯穿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全过程。作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职业生涯发展链就是成人教育的职业发展链。
三、成人教育的成才链
什么是人才?一般认为人才包括三方面特征:一是有能力;二是能创新;三是能为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或成人发展层次的多样化,人才自身成长规律也必然要求成人教育满足成材的需要。从人才成长过程来看,人才成长过程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一方面,人才成长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其质的规定性――人才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其阶段之间又是前后相继,上下连贯,前一阶段的人才特征是后一阶段的必要准备,后一阶段的人才基本特征又是前一阶段的发展结果,呈现出不间断的连续性。由此。这种人才转化规律。势必要求人才教育过程一体化。
终身教育中的成人教育其基本内涵也是如此――强调人生不同阶段教育的不间断的连续性;首先,成人教育面向的广泛对象及不同人群就构成了不同纬度人才成长的成才链。这一成才链适应人才过程前后相继的特征。其次,成人教育一般指人们在正规学校毕业以后所受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增强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用人才。成人教育担负着培养各行各业人才的重任,成人受教育的过程也不断由潜人才发展为显人才,或由某方面的潜人才变为另一方面显人才。
组织适应理论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对其内涵也存在不同的理解,诸如有从系统动力学出发强调组织适应性产生于组织内的系统结构中;有从组织内外环境的发展角度强调组织适应是在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动态发展的;有从复杂适应系统强调适应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即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内部的变化,而系统也将按照自己的基准信息反作用于环境。归纳起来,笔者认为组织适应就是组织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关调整和变动,其目的在于消除其与环境的不平衡状态。
(二)对成人教育机构的解读
当我们运用这一观点在解读成人教育机构时,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将表现的更加明显:
1.开放的系统是成人教育机构成长的突出环境。所谓开放的系统,是指在众多相互独立部分所组成的集合体中,与外界其他部分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这是因为,社会大系统中各部分不同的组织都有自身的选择和目标,能够自我决定自己的行为,而它们之间相互的交换只限于一定的限度之内,因而这一集合体总是呈现出松散结合的状态,表现为由有着不同利益需求的群体组成松散性的连结。就成人教育机构而言,成人教育机构也被人们看作是一个松散,且又不断与环境保持交流与互动的开放系统。单就成人教育所服务的学员群体就可以说明一切,因为这一群体和普通教育的学生相比较起来,他们主要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行业,有学者就直接指出,成人教育其实和社会的联系是最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或制度,所以,我们将开放的系统理解为是成人教育机构突出的成长环境也就不足为奇了。成人教育机构这种突出的开放性,就需要其善于进行自我救赎,找到与环境相一致的生存战略,以应对组织环境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2.权变的观点是成人教育机构管理的惯用原则。所谓权变就是指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权衡变通。组织适应理论认为,环境与管理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环境是自变量,管理是因变量。如果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作为因变量的管理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从组织适应的观点看,成人教育机构的环境条件包括:组织目标、组织成员、所要完成的任务、运用的技术、活动环境都是可变的偶然性因素。对于这些因素,要求用适合于具体环境的不同管理方法来对待。用权变观点解释成人教育机构环境与成人教育机构的组织变革很有启发。因为就成人教育机构而言,随着成人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各异、学科专业划分的精细、学生来源的多样、可以运用的技术也日渐增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成人教育机构的管理环境无时不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一旦出现,成人教育机构如果还有欲望要产生高的管理绩效,就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或技术使成人教育机构的组织管理能根据组织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资源的依赖是成人教育机构处理的核心关系。组织适应学派的学者们认为,没有组织是自给的,所有组织都在与环境进行物资交换,并由此获得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能量。组织在和环境的交换过程中,一方面环境给组织提供关键的、稀缺的、组织不可或缺的资源,组织需要依靠外部资源而生存;另一方面,组织为环境提供相应的产出,并在与环境进行物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中获得自身的新发展。两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决定了组织在处理与环境的关系时,核心要务就是要处理与环境之间的资源依赖关系,资源的稀缺性和重要性一定程度上则决定了组织对环境的依赖程度。根据以上论断,成人教育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面对诸如对生源、教师、经费等的需求和依赖时,就需要有能力去不断寻找替代性资源,以减轻对关键性资源的依赖程度,从而消除唯一依赖,进而使自己能更好地应付环境,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二、珠三角社会转型对成人教育机构提出的新要求
珠三角这一复杂的社会转型环境,必然影响到成人教育机构的内部运行,而对其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有待多元
珠三角毗邻港澳,承接内地,与外部环境的联系相比于其他区域,表现地更为明显。因此,成人教育机构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在当前社会转型的背景下表现的尤其重要。所以珠三角地区成人教育机构应持有更加开放的姿态,不仅要把我们的成人教育资源输送出去,还要善于引进国内外优质的成人教育资源。因为从成人教育办学的内因来看,对于国内外不同的成人教育机构,在办学实力上总是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具体表现为他们在师资力量、科研能力、管理水平、办学层次与特色、社会网络、办学资源、生源空间等方面各有所长,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和借鉴性。其次,从成人教育办学的外因来看,随着成人教育机构的办学体制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社会力量也可以成为成人教育机构办学的主要实体。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在政府公共教育体系之外的非政府教育服务市场,就我国现实而言,生产和提供教育服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投入,在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与供给存在巨大不平衡的条件下,有限的公共财政资源客观上满足不了日益增长、不断膨胀的教育需求,尤其是对高质量和高层次教育的需求,因此建立与完善非政府教育服务市场以实现成人教育机构多元化发展的呼声在我国也日趋高涨。
(二)服务亟需完善
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利用“改革”的集中政策优势,在全国推行了效率为先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靠港澳区位优势,把握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经济社会区域。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经济社会转型的脚步加快,珠三角以代加工为主的粗放型,资源依托型,人力成本、土地成本最小化发展模式已经很不适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集约发展要求。因此,珠三角成人教育机构的发展,在实践上必须完善其办学功能,特别是社会服务功能。例如,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重地,吸引了广大离乡背井的外来务工人员,成人教育机构在完善其社会服务功能方面,就可以考虑将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等因素纳入其服务的范畴,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管理教学师资等诸方面,充分考虑这一阶层劳动力的特殊性,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着重培养他们应用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从而满足经济社会转型的推进对他们的技术及能力要求。
(三)竞争更为激烈
现行社会转型主要是从经济系统开始的,它要求经济体制从初级市场经济向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现代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标志着中国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结构已经正在完成从整体走向个体、从身份走向契约、从他律走向自律的深刻改变。成人教育机构作为一种组织,其一旦取得办学权,即与其他实体组织一样,在国家法律法规上是平等的。因此,在更具活力和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关系成为了成人教育机构与外部环境需要处理的一种最主要关系。这是因为,更具活力和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生源的自主选择机制成为了成人教育机构融入竞争的前提,学员自主选择学校的权利使办学者想方设法利用自己的优势吸引学员,为了能在竞争中获得胜利,各成人教育机构之间在相关专业设置、办学层次、学制等各个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同时,我国成人教育机构的办学实体众多,以东莞2012年9月教育局公布的数据为例2,全市除了本土7所高校设立的从事成人教育的机构外,还有来自全国53所高等院校在东莞设立的成人教育机构151家次,以上主要是从事成人学历教育的,另有228家从事成人非学历教育的成人教育机构,由此可见成人教育机构竞争的激烈程度。
三、组织适应论视角下成人教育机构的变革
基于对组织适应理论对成人教育机构的解读,以及环境变化对成人教育机构提出的新要求的认识,成人教育机构需要实现适应性变革,以此实现其可持续的发展,而这种适应性的变革,可能需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开放的办学思想以实现多元发展
开放办学是近年来越来越为学者乃至教育实践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课题,成人教育机构的办学也应坚持这样的思想理念以实现多元发展。这是因为它不仅能为学员提供一个更为现实的学习环境,也能为成人教育机构本身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成为其发展的助推器。具体到操作层面,可能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1.成人教育机构要敢于走出去,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应主动与社区、街道、乡村联合,充分挖掘所在区域或社区可利用的资源,真正做到将其开发为成熟的课程资源和课程体系,以更好地发展成人学历教育成人非学历教育。除物资资源可挖掘外,对于区域内的在职人员、城市下岗工人也应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去接受岗前培训、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知识更新培训和提高培训,使成人教育机构的文化输出更加切合区域或社区实际,以此利于实现成人教育机构的多功能服务和多元化发展。2.成人教育机构要积极走出去,加强与国内、外同类型办学机构的合作。在选择合作的办学机构时,要注意根据自身机构发展的需要,或选择与本校发展阶段、发展重点相符的机构,以期有更多共同的话题;或选择优势互补的机构,以期取长补短,加速发展。在合作中,成人教育机构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资源,如开展如教师和管理队伍互访制、学员相互选修制、办学机构负责人发展论坛等等合作项目,并注意持续改进,提升合作水平。
(二)采用权变的管理原则以提高服务水平
权变管理原则非常强调,在管理的过程中不存在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它的有效性完全取决于这种管理方式是否适应环境的变化,是否与外界条件相吻合。因此,只有特定管理环境之下的最适用的管理方式,管理者的任务就在于根据具体的管理环境,选择具体的管理方式,或对已有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造、调整并加以利用。就成人教育机构而言,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以更好地提高服务水平:
1.领导方式的权变。成人教育机构领导者采取何种领导方式,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权变影响,重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领导者自身的特质、教师、管理队伍的特质、学员的特质,以及不同教育、管理的情境因素。
2.工作方式的权变。如在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问题,集权可以产生统一的行动意志和计划,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以牺牲教师管、理人员和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代价的。因此,对于任何一件事情的处理,都应首先把事件的性质定义好,然后再选择是否集权或分权,而不是盲目行动。
3.激励方式的权变。成人教育机构中管理对象的下属,不单单是教师或管理人员,还包括广大的学员群体,而这是三类完全不同类型的管理对象,或者说有不同需求的对象,这就要求成人教育机构在管理过程中,要仔细分析这三类人员的各自需求,从而采取不同的激烈策略。
二、“十一五”以来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主要内容
虽然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还不十分丰富,但研究已广泛借鉴了社会学、教育社会学中主要理论流派的经典理论,也积极运用了新兴的社会学理论。李峰从教育社会学中经典的结构功能论、冲突论和符号互动论的视角对成人教育问题进行了述评,并提倡研究的多元取向,兼容三者所长。知识社会学尤其是许茨的知识社会学也开始被运用于成人教育研究,叶剑结合了一些实例展现了成人教育与许茨知识社会学之间的关联,对成人教育中如何发挥“类型化”的作用、推广关联性记忆和创新、关注多重实在间的转换等问题进行讨论,彰显了许茨知识社会学在成人教育领域的价值。崔爱林,薛滩则以新兴的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为启发,全方位看待成人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提出打破原来孤立封闭、各自分离的成人教育状态,通过资源重组达到优势互补;重视成人教育专家系统的建立;运用信息技术使在场和缺场学习方式相互结合等。而李苏娟着重研究了吉登斯现代性理论中的自我认同理论,并提出成人教育研究应该走进成人“生活世界”,积极促进成人的“自我反思性建构”。随着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内涵的不断扩充,研究方法不断丰富,研究范域也日益拓展,各领域研究均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成人教育社会学框架日益完善。
(一)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研究
“十一五”以来的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研究更加具体细化,主要涉及四个面向:一是继续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研究,诸如社区成人教育对“城市新市民”的继续社会化功能的研究;二是再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也引起关注,于金翠指出成人教育可以激发进城就业农民参与再社会化的主动性,帮助他们成功进行职业、社会规范和角色的再社会化;三是正、反向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研究得到重视,如谷文华从博弈论角度对正向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进行宏观分析,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联系成人的社会化实际提出微观和宏观层面的因应策略。何爱霞则特别关注现代社会下,反向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阐释了反向社会化即年长者向年轻者学习的社会化,提出反向社会化可以通过家庭、学校、社区来实施成人教育,并指出反向社会化是成人教育的重要形式。另有研究提出的“文化反哺”的概念即是反向社会化的另一提法。此外,关于高校成人教育社会化或成人教育社会化的论文中的“社会化”概念更多的是指构建成人教育办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不同于从社会学的视角提出的成人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
(二)社会文化与成人教育研究
成人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得以发展的,而优秀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又是通过各类教育的发展得到实现。因此,关于社会文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研究向来是成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课题。“十一五”以来的相关研究在对之前研究成果吸纳提炼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如高志敏认为,我国成人教育内部文化方面存在理念性文化和制度性文化的脆弱问题,长此以往将严重制约成人教育的“由弱变强”的趋势;在社会文化与成人教育关系问题上,他特别强调社会文化施与成人教育的影响作用,认为社会文化对成人教育的发展具有“激励、规定、供给作用”;反过来,成人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扬弃、调合及创造功能的研究也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在多元文化与成人教育方面,他指出多元文化对于成人教育的发展具有五个“约定”的规制,并提出了回应“约定”挑战的文化选择。何爱霞则指出多元文化在为成人教育提供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成人教育目标、内容、形式、方法乃至评价提出了全面性挑战。此外,她还提出了“三喻文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尤其是前喻式成人教育对成人教育的独特作用。另有学者基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大背景,以宏大的成人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如曾青云、郭凌雁基本梳理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文化脉络、文化动因、文化诉求的基础上,努力追索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文化蕴义、文化价值、文化路径。郑义寅,丁昶玮引入文化资本理念,廓清中国成人教育变革的理念与思维,反思与叩问变革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指出文化资本重构理念对我国成人教育未来变革的影响。
(三)社会分层和流动与成人教育研究
社会分层研究主要是从静态的、共时性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而社会流动则主要是从动态的、历时性角度研究社会地位变化。社会分层体现了社会群体的结构性差异,反映在成人教育方面,体现出了成人教育的不公平问题。“十一五”以来对成人教育公平的研究方兴未艾。晋银峰对改革开放前后的成人教育公平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从教育权利差异的群体化、教育价值取向的精英化、教育实现途径的正规化向教育权利实现的社会化、教育价值取向的普及化、教育实现途径的非正规化转变。罗永彬和李康林则分别基于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对我国“成人教育公平”的现状进行分析。此外,不少硕士研究生直接把“成人教育公平”问题作为论文选题。社会流动作为社会分层研究的延伸和深化,其与成人教育的研究成果非常丰硕。“十一五”以来的成人教育学专著及相关的立项课题都重点关注了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社会流动串起了成人教育社会学诸多方面的研究,包括继续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促进社会流动、成人群体尤其弱势群体社会流动、职业流动等。如林文广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促进了包括城乡流动、地域流动和水平流动等,为社会成员寻求工作岗位和社会位置提供了公平的机制,并提出必须不断健全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更好的利用它为我国社会合理、良性的社会流动服务。曾荣青、贺义梅则特别关注了外来女工的流动,指出外来女工自身文化教育水平普遍不高、传统的性别意识和社会职业歧视等因素导致大部分外来女工只停留在水平流动的基础上,而垂直流动的发展性较小。成人教育具有其独特的教育性质,能帮助外来女工获得技能与综合素养的提高,成为她们实现垂直流动的最佳渠道。
(四)成人教育背景下的社会群体研究
成人教育背景中的基本社会群体可分为成人教育者群体、成人学习者群体以及学与教组合群体。成人教育者是指从事成人教育的教师和管理者。对这一群体的研究,在“十一五”以前有较多论述,而“十一五”以来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成人学习者群体,尤其是从构建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的或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视角对成人学习群体展开研究,特别关注了成人学习的动力源泉、方法、手段、效果及角色定位,成人个性发展等。如姚远峰从社会学角度归纳得出:成人学习是人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成人学习的动力源泉来自社会,其目标是为了适应变动不居的知识经济社会,并成为自己文化进步的主宰者和创造者。帅良余在学习型组织条件下,研究成人学习、成人个性发展。从成人个性发展的视角看,将社会学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结合进行个性理论分析,使得个性以及成人个性发展与成人学习、学习型组织之间建立联系,为分析成人学习提供理论依据。彭景阳用社会学的社会角色理论分析网络条件下成人学习者的角色类型与冲突,提出通过正确的角色定位和自我调适来进行协调和解决。
陈晓新指出学习型社会下的成人学习者角色对传统的学生角色提出了挑战,论述了成人学习者角色与学生的“边际人”角色的本质区别,提出了成人学习者角色的定位、影响成人学习者角色发展的因素及其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不同成人群体与成人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也是一大研究重点,这也是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极具现实意义的一个方面,包括对农民、失学无业青年、老年人、工人、干部等不同群体的研究,其中研究主要针对农民,具体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农村流动劳动力、“城市新市民”(失地农民)以及农村女性等,主要是从社会流动、继续社会化及社会文化三个社会学研究的角度,研究中体现出了研究者的人文关怀。
此外,成人教育社会学还从教育的维度进行了多样化研究,包括对社区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学研究。社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从空间形式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概念,社区成人教育是成人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现有的社区成人教育的社会学研究系统深入地阐述了社区成人教育的概念、内容和功能等,提出对创建“生态社区”“安全社区”“健康社区”“学习型社区”的具体设想,以最终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关于成人高等教育社会学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涉及面较为广泛,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实践主体、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成人高校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本质、成人高等教育公平性等,限于篇幅,在此不能一一展开。
三、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一)存在问题
“十一五”以来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虽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上述的发展,但也不能忽视所存在的不足。
1.课题立项少,研究队伍仍薄弱课题立项、课题成果及著作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研究者对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热情高涨,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但是全国性的重大课题并不多,不能形成全国或区域联动的研究格局,总体上呈现出小而散、不系统、各自为政的研究态势,没有太多的著作或丛书出版。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队伍仍不强,研究人员不多且较集中在少数大学或科研机构,没有形成合理化的结构,年长学者大多非本学科科班出身,理论功底相对欠缺,中青年学者尚未形成足够的学术影响力,又没有促使研究队伍形成合力的科研机制,从而导致研究内容较分散、不深入、欠系统。
2.研究领域窄,关注群体较集中从研究领域看,关于社会变迁与社会流动的研究已逐步往纵深处发展。继续社会化、社会文化与成人教育等在继续深化的同时,应拓宽对社区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从现有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关注的群体看,农民是研究的聚焦点。随着社会变迁,还应顺应时代关注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不仅要关注弱势群体,还应关注强势群体,包括是否是强势群体占据了大部分成人教育资源及成人教育对强势群体影响等,因为成人教育不只是一种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类型,由此可以产生强势与弱势群体的对比研究。
3.“成人教育”有余,“社会学”不足既有的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大多关注的是“成人教育”,更多的是探讨成人教育的目的、任务、模式、机制等,而对“社会学”的关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可谓“成人教育”有余,“社会学”不足。有些研究虽然冠以“社会学”研究之名,但是并没有彰显社会学研究的特色,并未从社会学的视角切入;有些研究虽然运用了社会学中的理论,但是运用的较为生硬,理论分析不深入;另外还有研究简单套用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再加上“成人”二字,并未仔细辨别出不少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为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社会学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在借鉴这些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成果时,不可简单移植。应把握住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多借助于社会学,以显示出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独特质感及成人教育个性特色。
4.研究取向偏离,研究方法单一在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存在两种取向,即以构建起成人教育学科体系为目的的理论体系取向和以解决成人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为目的问题取向。由于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还不很成熟,加之我国不少成人教育研究者习惯于采用问题研究取向,理论体系取向的研究相对较少,这并不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此外,研究方法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是整体上研究方法仍较单一,还不太借鉴社会学或教育社会学的诸多研究方法,以致研究容易出现泛泛而谈,未能向纵深发展,这也是影响学科地位的一个原因。
(二)未来展望
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在回顾和反思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不难展望其良好的发展未来。
1.研究领域继续拓展,研究层次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学研究仍然存在诸多未触及或触及不深的方面,如成人教育办学体制、成人教育技术、强势成人群体的社会学分析等。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与社会的密切互动性。“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肩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节约型、环境优化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多重任务,“十二五”时期还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会不断催生出成人教育社会学横向上更多的研究领域,也要求我们的理论研究往纵深处发展,阐释更深层次的问题。
2.研究力量持续增加,研究成果更加丰硕除以高校成人教育学研究中理论研究专业化程度高的专家、老师为主力外,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队伍还包括:越来越多的成人教育学或社会学的研究生将研究兴趣定位于成人教育社会学,作为一股新生研究力量不断扩大研究队伍,同时也因为接受着社会学或教育社会学的理论熏陶,将触发更多理论性强的研究成果。此外,高校成人教育的管理人员、政府机关和行政机构中成人教育工作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若能再结合相关理论,形成的基于实践的理论分析将会是更加饱满有力的。
关键词 :社区;社区成人教育;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陈文沛,女,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1-0032-04
改革开放以来,有关社区成人教育的理论研究日益深入和细致。我国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讨论了社区成人教育的理论问题,如“社区成人教育”的概念架构和定位、社区成人教育功能解读、社区成人教育的基本特征等,无不体现了理论创新的特点。此外,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也延伸到了社会实践及学习型社会的各个方面。开阔的视野拓宽了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范围,同时,也充实了社区成人教育研究的内涵,为社区成人教育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研究现状
(一)关于社区与社区成人教育的内涵研究
社区不仅拥有一定的地理空间,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社会空间,换言之,社区就是区域化的社会,是一定空间范围的社会群体。我国学者叶忠海给社区下的定义是:“社区是指由聚居在特定的区域内,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的文化特质和心理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1]构成社区六个基本要素有人口、地域、结构、文化、社会心理和必要的生活设施,也就是说,只有同时具备了一定规模数量的居民、一定的地域、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机构、特定的文化、共同的归属感和认同心理、并具有相对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才可以称为是一个社区。高志敏认为:“社区系人们共同生活的特定区域。这个特定区域是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协调发展的产物,是自然、人口、环境及社会资源的载体,是一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聚合体,也是构成社会的有机组织单位。”[2]
社区是社会整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社区教育的内涵应与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传统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从个体的角度看,社区教育体现了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理念,是个体自觉、自发的学习路径、方法和手段。从社会的角度看,社区教育符合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素质的新趋势。我国教育部对社区教育的定义是:“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3]
一般情况下,社区成人占整个社区人口3/4的比例,社区成员的主要群体是成年人,因此,社区成人教育也就成为社区教育的重点,是社区教育的主体。何爱霞通过分析社区教育的概念引申出:“社区成人教育是一种在社区范围内实施的,利用社区资源,依靠社区力量,旨在提高社区成人的素质,促进社区发展的教育活动。总之,社区成人教育是针对成人的社区教育。”[4]
(二)关于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研究
社区发展的目标在于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社区成人教育通过提高社区人员的整体素质达到促进社区发展的目的,是社区发展建设的关键。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之间存在双向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社区成人教育对于促进社区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社区成人教育可以更高效的利用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满足社区居民各种教育需要,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政治和文化素质。在社区的功能性、制度性和认同性整合方面,社区成人教育也发挥了自身独特的作用。社区成人教育通过全面提升社区成人素质、强化社区整合最终达到促进社区发展的目的。[4]另一方面,社区发展反作用于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是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基础。社区发展的客观需要,如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迫使社区居民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这是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原有的社区教育基础是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依托。邓文勇在《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互动及其实现》一文中阐述了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要结合社区发展的现实,通过对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区成人教育水平的分析,使社区成人教育在办学方向、发展目标上更好的契合社区发展的要求。[5]
王良娟认为,社区发展工作是组织和教育社区居民的一种过程,这种过程体现在社区发展和社区教育的互动关系中。一方面,社区成人教育鼓励居民参与改善社会问题,帮助社区成员提高个人的责任意识,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另一方面,组织居民采取互助和自主的行动,来解决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6]
(三)关于社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在任何教育领域中课程都处于核心位置,是教育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中介环节。在成人教育领域,成人学员教育需求的多样性使得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的层次和类型非常复杂。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社区成人教育课程的开发并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实现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的目标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缺乏社会支持,人们对社区成人教育课程的知晓率和参与率都相对较低,社区内部和教育行政部门重视程度不够,使得成人教育课程开发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课程开发更多的是依靠社区行政部门的推动,质量不高,很难做到完整的课程开发;社区成人教育的教师主要由聘任的专职教师和志愿者组成,参加课程开发的教师质量和数量得不到保证。文锦在《面向未来的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开发》中针对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对策:首先,提倡推进立法,在法律层面确立社区成人教育的地位。其次,加强社区管理部门对课程开发的支持,提供良好的课程开发环境。最后,在教师培训者和课程专家之间实现有效的互动,提高教师从事课程开发的能力。[7]
从社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的性质来看,有研究者从课程设置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两个层面进行研究。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现阶段我国社区成人教育的非功利性课程占了绝大部分,针对老年人开设的课程较多,针对中青年人开设的课程大多是家庭休闲生活教育,降低了中青年人参加社区成人教育的积极性。相对应的是功利性课程所占比重较低,功利性课程包括职业培训课程和科学文化知识课程,这类课程又是中青年人最为关注的,如不提高这类课程的比重,社区成人教育又将会面临教育对象单一的窘境。
(四)关于社区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
科学合理的社区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是社区成人教育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对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社区建设的促进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社区成人教育的管理模式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差异大,只有依照不同类型社区的发展特征建立不同的发展模式,才能切实促进社区成人教育体系的建设。
黄云龙在《社区教育管理与评价》中总结了四种社区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一是以区或街道(镇)为主体的地域型体制模式。这种模式的组织形态是区或街道(镇)社区教育委员会,由政府机构出面牵头,行政力量为主导,属于比较典型的中介性协调管理组织模式。也是当前我国社区成人教育的重要形式;二是以学校为主体的辐射型体制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校处于主体地位,由学校联合学生家庭和社区单位组建形成的组织体制模式,属于开放式教育社会化中介服务组织。三是政府机构与社区合作办学体制模式。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成为“学校与社区”、“学校与政府”、“政府与社区”之间中介性协调管理组织;四是以社会为主体社区学校实体型体制模式。社区学校以社会为主体,分为正规和非正规两种组织形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的形式灵活多样,教育时间上延续终生,教育空间上覆盖社区所有学员。[8]
当然,在实践中,由于受地理、经济、文化和其他因素影响,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没有单一的管理模式可以遵循。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要求,我们很难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所有存在的问题。尽管社区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在内容上有所扩展,在形式上进行了调整,但距离完善和成熟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关于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
我国一半的人口在农村,做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此外,城市化的极速发展需要加快发展农村社区成人教育。
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问题。如霍玉文的《终身教育语境下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发展论略》、车向清的《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农村社区成人教育》。霍玉文在文章中解读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定义和发展的必要性,从强化政府职能、改变农村成人学习观念、合理统筹农村的教育资源、加强相关理论研究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策略。二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9]如杨智的《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化的路径探索》、陈水平的《面向农村社区教育的成人教育运行机制浅议:基于苏中次发达地区农村成人教育转型的视角》。[10]杨智从组织论理论的视角出发,论述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路径,将组织理论的视角细分为三个层面:理性的组织理论、自然的组织理论、开放的组织理论。理性的组织理论包括:特定的具体化的目标、正式的组织、建立在合法权威基础上的成员之间的关系、经济学的理论。自然的组织理论包括:以自我满足、兴趣为目的“真实”目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开放的组织理论关键在于其开放性,重视外界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作者基于以上理论提出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建立结构化的目标体系、灵活开放的结构网络、规范的组织运行机制、弹性的组织评价机制。三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的个案研究。[11]如王弢的《论农村成人教育的模式创新——以京郊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为例》、仲红俐等人的《对农村成人教育中心向农村社区教育中心转变的思考——基于常州金坛市农村成人教育的调研》。[12]
(六)关于社区成人教育的比较研究
社区成人教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日渐趋于成熟和完善,在文化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学者在对国外社区成人教育研究时,更注重社区教育的实体设置研究,如美国的社区学院、日本的公民馆、北欧的民众学校、英国的“个人学习账户制”和“生涯发展贷款制”等。在杨应崧主编的《各国社区教育概论》一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北欧的民众教育,北欧的民众教育面向社区内所有成人,称为“斯堪的纳维亚模式”,作者以北欧教育概况和北欧民众教育的历史沿革作铺垫,阐述了当今北欧各国民众教育的类型、特点,北欧实施民众教育的基本经验以及对当代教育发展的意义,着重探讨了民众教育思想对人的发展和社区发展的意义,为我国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事业提供了借鉴。[13]
我国社区成人教育比较研究的论著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国别研究。如史景轩的《1990年以来美国社区学院成人教育机制的发展》、于平的《美国社区成人教育的特点》[14]、徐婷、刘畅的《美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特点与启示》[15]、朱志勇的《美国社区大学印象——从社区大学看美国成人教育》等。这些研究帮助我们更好的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另一种是比较研究。如张雷娜的《北欧社区成人教育现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16]、董庆宁、常杉杉的《美国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17]、吴小蓉的《发达国家社区学院的成人教育模式及借鉴》等。这些研究侧重于洋为中用,有助于解决我国社区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社区成人教育的比较研究大大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有利于社区成人教育作为“学科”研究的进一步加深。
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成人教育概念界定不清晰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年以来,社区教育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到目前为止,社区成人教育的概念仍然没准确的定位。无论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还是在《继续教育专题规划》中,社区成人教育都没有被看做一个独立的部分进行讨论。“社区成人教育工作者”被称为“社会工作人员”,这个称谓不仅不利于社区成人教育工作的开展,而且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区成人教育的独特性。因此,在对社区成人教育内涵的理解上,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普通民众,都缺乏对其本质的认识。
(二)中外社区成人教育比较研究不够深入
社区成人教育在欧美等国家发展时间较长,相对国内研究也较为为成熟和完善,在当地社区经济和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的社区成人教育研究开始复苏,研究者们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经验,对社区成人教育的概念、作用、功能、模式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但是,我国社区成人教育与欧美等国家的社区成人教育在管理体制、师资建设、发展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有关这些差异的分析与研究在国内并不多见,如社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有些理论成果直接套用国外社区教育的课程开发模式,不能够很好的体现我国社区成人教育课程的特色。
(三)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结合不够紧密
从事社区成人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理论研究能力较为薄弱,一些在教育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新观点、新方法,因为工作者理论水平的限制,无法形成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新理论,影响了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多为高校的研究人员,他们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对未来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做出准确的预测,但无法亲自进入每一个社区进行理论指导,因此,在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中,同样存在着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脱节的现象。
三、启示与思考
当前,有关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问题和领域来不及深入研究。今后的研究应该拓展并深化到社区成人教育的全方位。即以实现学习型社会目标为指导,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从社区和教育互动的视角加以研究。既进一步研究社区成人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对社区成人教育的概念、特征、功能、结构、要素、本质等研究;开展社区成人教育的应用研究,包括对社区成人教育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评价体系、发展战略等研究。开展社区成人教育总体研究的同时,也要开展城市社区成人教育、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社区老年教育、国外社区成人教育的比较研究等各层次、各类型的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等。
参考文献:
[1]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4.
[2]高志敏.成人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前瞻[J].教育研究,2006(9):60.
[3]何爱霞.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154.
[4]沈金荣.社区教育的发展和展望[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176.
[5]邓文勇.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互动及其实现[J].成人教育,2010(4):25.
[6]王良娟.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J].成人教育,1998(9):3.
[7]文锦.面向未来的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开发[J].成人教育,2005(8):47.
[8]黄云龙.社区教育管理与评价[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154.
[9]霍玉文.终身教育语境下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发展论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1(24):9.
[10]陈水平.面向农村社区教育的成人教育运行机制浅议:基于苏中欠发达地区农村成人教育转型的视角[J].成人教育,2012(3):33.
[11]杨智.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化的路径探索[J].职教论坛,2012(7):33.
[12]王弢.论农村成人教育的模式创新——以京郊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为例[J].职教论坛,2009(1):5.
[13]杨应崧.各国社区教育概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33.
[14]于平.美国社区成人教育的特点[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7(1):33.
[15]徐婷,刘畅.美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成人教育,2008(7):90.
[关键词]
网络化;成人教育;发展
因其在人才培养方面作用巨大,所以高等教育中成人教育所占的比重较大,在信息技术和网络化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教育改革事业正依托信息化建设、网络化应用进行着有计划、有步骤的改变,同时其也对成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网络化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大相径庭,它是在传统教育相对应的立场上提出的既沿袭传统教育优势,又与时俱进的更新教育理念的教育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先进产物。网络背景下的成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与专业成人教育的特点相结合,还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模式,紧紧贴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及要求,为提高成人教育质量、优化教学效果发挥有利作用。
1成人教育中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成人教育可为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学习者提供继续接受教育,巩固专业知识以及提高工作能力的机会,可满足学习者学习知识技能的需求。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时间一再被压缩,使碎片时间越来越多,而像电大、函授这样传统的成人教育模式又不能跟上学习者的需求,而网络化成人教育模式可打破常规,克服时间、空间上的问题,使学习者可以更好的规划和利用时间及资源继续接受教育。网络化成人教育避免了传统成人教育中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学习者和教师之间不再因时间有限而不能进行充分交流的难题,它可以在教师和学习者之间建立起一个虚拟化的网络教学空间,使教师和学习者交流沟通、疑难问答等顺利自如的进行。且网络化教育模式还可增加教育受众群体的数量,跨越地域、时间的限制,只要有需求,任何人都可以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参与到学习中,因此,网络化成人教育可有效提高全民教育的质量,为我国终身教育事业做好铺垫。
2目前我国成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教育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成人教育被普遍认为没有发展前景,很多函授、电大学校都认为成人教育已面临被淘汰的局势,不能正确认识到成人教育的重要作用,致使成人教育发展速度缓慢。造成成人教育发展速度缓慢的另一个原因是,成人教育学历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水平逐渐提高,各专科、职业院校不断发展,使我国高校教育体系呈现生机勃勃的态势,同时,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学历群体也在逐年壮大,使成人教育在社会上受认可的程度越来越低,所以成人教育的网络化进程更加缓慢。由于成人教育的重要性长久以来得不到足够重视,因此在成人教育方面的投入也相应减少,很多教学设备设施也很陈旧,已跟不上现代成人教育的发展需求。
2.2成人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加快,其生源也大幅提升,从而造成了成人教育生源剧烈减少,很多学校此时便因此也开始减少师资团队的人员配备,使现有的成人教育师资力量锐减,同时,很多成人院校师资队伍的质量不高,掌握信息技术专业的年轻教师太少,且生源少导致成人教育教师的薪资水平不高,很多教师都选择跳槽,在这种现状下,很多学校选择聘请兼职教师来为学生进行课程辅导,导致成人教育课程知识碎片化,没有一个系统的、稳定的、全面的教育体系来指导教学,其教学质量自然难以提高。
3在成人教育教学中应用网络化模式的对策
网络化模式在成人教育教学中的发展,可促进我国成人教育转变理念,解决当前教学资源越来越缺乏的问题,可在将来的教育事业中发挥较大的优势。对网络化成人教育的推进进行研究,对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3.1改变成人教育理念
根据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要求,成人教育要做到由传统教育转向于终身教育,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制度,才能为其奠定坚实的基础。终身教育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思路和教育理念,可快速增强人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可使人们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可辅助人们为更好的接受继续教育而高效接收职业技能学习和知识更新。但是,终身教育始终没有学历教育的分量重,只因为现在就业形势下,学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硬件条件。随着网络化时代的推进,远程教育的产生使终身教育事业向前迈进,相应的终身教育理念也应进行相应的转变,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通过远程教育的发展,将终身教育理念融入其中,改变单一的教育模式,借助网络的便捷,跟随时代的发展,构建一个多形式、多功能、多对象、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3.2扩展教育资源
师资是我国高校办学资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随着招生力度的增大,其呈现出越来越紧缺的趋势,受多种因素干扰,师资已经很难满足高校的基本教学要求。网络化远程教育的出现,适时的解决了成人教育中办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比如先进的教学设备、宿舍、有权威的教师等,最重要的是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借助网络远程教育,成人教育教学还可获得校外资源共享,与高校专家进行专业学科的对接,从而扩大高校资源的利用率,解决成人教育当前面临的很多难题。
3.3创新管理模式
网络化成人教育的推进与应用,使教育事业变得灵活,这为学习者带来了诸多便捷,如学习时间上的选择,不再硬性要求按统一标准执行,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自主选择上课,且实现了异地、家庭甚至办公教学,彻底颠覆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网络化远程教育管理也出现了很多新的不适应,比如学生学籍、报名、注册登记等事项的完成,教学辅导、实验、作业等环节的组织,这都是远程管理非常重要的课题,所以网络化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其可通过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以及相关辅助设计等软件技术,建立虚拟的网络对话系统、电子信箱、信息库、答疑系统等,通过这些系统,对教学信息进行整理汇总与分析应用,逐渐促使成人教育科学化、现代化,逐步提高网络化成人教育的管理质量和效率。
4结语
网络化教育模式已逐渐成熟,并演变成了一种新兴的教育手段,且正在被逐渐推广和关注。成人教育中网络化教育模式的应用,可解决目前成人教育中存在的时间及空间上的限制,更好的促进网络化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网络化时代成人教育工作的推进,需要各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需要各学校在教学中秉承终身教育的理念,成人教育学者也要本着负责认真的态度,不断强化网络化技能,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并不断学习探索、不断完善改进,积极克服当前面临的各种困难,为网络化成人教育的发展以及我国的终身教育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张卫明 单位:江阴市璜土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新,谭艳芳.网络化教育时代的成人教育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1).
[2]刘文艳,潘清,杜菁,等.网络化教学模式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6(2).
[3]李振湖.网络化模式在成人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