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2 09:53: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1)

二、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发展问题

截至2013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151.4万亿元,比2003年的28万亿元增加123万亿元,增长了近5.5倍。从机构类型看,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较大,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65.6万亿元,占比43.3%,同比增长9.3%;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26.9万亿元,占比17.8%,同比增长14.5%。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增长速度较快。

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虽然我国银行业相比世界起步较晚,到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才首次进入榜单前十。但是在2014年,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已经全部进入了榜单前十,这种发展速度是十分惊人的,这也充分展示了中国银行实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再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素质的提升,商业银行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更加重视社会效益。此外,我国的网上银行业务由于既方便快捷,能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又有利于银行降低成本,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一经出现,便飞速的发展起来。

然而,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它仍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

(一)产权性质单一,国有化程度过高

我国银行业中的大型商业银行规模庞大、市场份额稳定,国有化程度较高,占据了垄断地位,虽然部分银行已经上市,但股权大都集中在政府手中,这就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性质相对国外而显得单一。

(二)资源配置无序,决策效率低下

我国的商业银行长期来多以分支行为资源配置中心,采取层级授权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开展各项业务。然而这种多层次的组织管理模式,将使得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总行对资源的掌握和调配能力不足又会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内控机制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机构布局并不合理,管理环节过多使权力严重分散,内部部门职能重叠,协同能力不强,并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权力中心。内部审计机构仅被当作一般职能部门,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

(四)不良资产巨大,金融安全堪忧

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存在大量不良资产。 尽管国家组建了东方、长城等几家资产管理公司来帮助国有商业银行,对其不良资产进行转移,商业银行自身也处置了诸多不良资产,但其不良资产依然在增长。

三、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趋势

(一)加大改革,产权股份化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也应对现有的体制模式进行转变。我认为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尚不健全的背景下,为了保持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国家资本控制的形式,加大实行股份化的改造。银行业应使理财与信贷业务分离。产品与项目应逐一对应、单独建账管理,并使信息公开化透明化。

(二)提高员工素质,优化竞争环境

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主要还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员工队伍素质必须与世界发达国家看齐,并不断赶超。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员工素质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们必须将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建立和完善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的机制,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培养和竞争环境。

篇(2)

一、前言

在科技和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商业银行面临的考验越来越严峻,传统的模式不仅要突破,更要找到更多增强竞争力和增加利润的突破口,本文基于这些现状,寻找银行的经营数据,分析银行现状,并预测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

(一)、不良贷款率同比上升,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可控

根据央行公布数据显示,全国2016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也在大幅增长,规模为6.5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93万亿元。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61万亿元,同比多增9301亿元,由此社会融资率同比还是上升的。

中国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7%,较上季末上升0.08个百分点;中国第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贷款余额12744亿元,较上季末增加881亿元;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负债总额184.1万亿元;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199.3万亿元。这些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可控。

(二)、市场利率变化,总体盈利能力下降

在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脱媒加速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一季报显示,上市银行整体盈利增速持续放缓。除中行和建行净利润增幅超过1%外,其余3家大型银行业绩增速均不足1%。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曾经作为银行最大收入来源的息差空间已经越来越窄,息差收窄成为拖累银行盈利的最主要因素。工行在一季报中表示,受2015年以来5次降息持续影响,年化净利息收益率为2.28%,比上年全年下降19个基点。中行一季度实现利息净收入795.36亿元,同比减少14.64亿元,下降1.81%。净息差1.97%,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因此总体来看,银行的总体盈利能力普遍持下降水平。

(三)、大力发展新兴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使用网络的规模也增大。据调查,2015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网上银行使用率为53.70%,环比增长14.4989%,同比增长16.2338%。这可以看出我国网上银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网上银行业务也不可避免的会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方向。

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属于商业银行对传统金融业务形式的一种创新,通过网络银行的金融产品,方便人们随时了解各种理财产品,同时在网上办理传统银行业务也大大提高了效率。由于银行对网络银行的开发力度不够,加上网络银行的普及率不够,因此银行业需大力发展新兴业务,促进利润的增长。

银行业的盈利压力将继续加大,利润见顶,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而资产管理将成为一个新常态。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由创新转变为规范,银行应与互联网新技术更加融合,鼓励更多的跨界合作,成功的关键是应思考如何利用新技术的特点,发挥"1+1>2"的效应。

三、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理财产品私人定制化

随着信息化数据化的到来,银行可以运用网点、移动终端、传感器网络等渠道把结构化或者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整合,并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改革战略,同时能够分析得到客户的行为数据,充分了解客户消费和理财偏好,并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调成自身的风险偏好,为客户制定更符合其偏好的金融理财产品,基本实现私人定制,从而扩大银行的客户量,增加收入渠道。

(二)、打破传统的服务模式

网络银行和其他各种理财app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加便捷的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很多业务,因此为了提高竞争力,保证客户资源不外流,传统银行办理业务的模式注定要被改变。根据大数据的分析,银行能迎合客户的偏好制定合理的理财产品,同时也能更加有效的引导公司职员的服务方向,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储蓄者能享受到更加周到的服务,由客户主动变为银行服务更加主动,效率更高。此外,传统的等客户上门的营销模式也不再适用,而是积极开发利用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功能,在迎合客户需求的同时创造出更高层次的业务开发客户的未知需求,创新的速度要紧跟科技的进步速度。

(三)、商业银行可能是跨界的银行

由于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已经很难定位其产品或者企业的属性,跨界经营成为趋势。跨界银行就是银行依据不同的产品和消费者的偏好,把一些原本没有联系的要素相互融合,通过这些产品和支付等服务手段的经营合作,获取更多的客户好感,实现市场和利润的最大化。银行的跨界合作已在进行,以后将更加的深入,例如房贷和房产销售的结合。

在以支付宝、Paypal、拉卡拉为代表的第三方及移动支付正在以自己更加灵活的身段改变用户实现支付的入口,冲击银行的传统汇转业务,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不少银行纷纷进入电子商务和其他领域,例如建行的B2C购物商城已开业两年,其他例如农行,招商、交行等都有涉足电商。未来商业银行将通过与第三方支付、网络运营商等外部合作资源对接,实现银行、客户、第三方三方一体,使得客户资源能够共享并且拓展银行收入来源,在银行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创新合作。

【参考文献】

[1] 希拉.郝弗南著,力建华、雷纯雄等译,商业银行战略管理【M】.海天出版社,2000.

篇(3)

银行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战略的集中体现,已成为商业银行提供差异化零距离服务的主要途径,成为打造知名品牌的主要工具,成为创造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是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及动力。国际经验充分表明,随着商业银行业务重心向零售业务的转移,零售业务在银行的利润来源中已经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进一步加速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界的现实课题。

1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

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零售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上升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国外银行零售业务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无论大中小商业银行,无论全国性银行还是地区性银行,无论分业性银行还是混业性银行,没有一家商业银行不开展零售业务。比如美国的银行业,其零售业务的增长不仅表现在资产运用方面,在收益构成上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如美国花旗银行2004年的利润中就有72%来自于零售业务,汇丰银行2004年税前利润中个人业务利润占比为40%,美洲银行占比为41%。但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近年刚刚兴起,零售银行、个人业务、贵宾理财、私人银行、零售经纪人、流程再造等新概念、新词汇正不断被人们大量引用,信用卡、汽车贷款等发展多年的老产品也被赋予更多的新意,网点柜台、ATM、电话等服务渠道的作用也在发生重大变革。据统计,2005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利润仅占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25%左右。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以下特征:

(1)零售客户的数量众多,总体业务量巨大,但对客户缺乏分类。四大商业银行几乎每家在国内都有1亿以上的客户,每天都有超过千万笔的个人业务。同数百万的法人客户的业务量相比,它的业务量是非常巨大的。一般来说,每个客户享受的任何服务都是一样的。当然,从道德层面来看,对客户的服务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客户,他对服务的需求和产品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视同仁、一模一样为不同的客户服务,就无法让客户特别是优质客户真正满意。如果对客户进行分析,细分客户市场,通过一些渠道的改革,进行低成本、集约化服务,为客户提供有差异的服务,才能保证零售业务完成巨额的业务量、满足庞大客户的需求。

(2)零售客户尚未形成规模经济,仅有较小的单体贡献。相对公司和机构客户,个人客户的数量大、单体贡献小,所以它需要规模经济,达到了一定的量才有收益。零售业务不能向批发业务一样计算单笔业务收入,一笔笔地计算盈利水平,应该对利润贡献大的群体进行分析。根据客户的贡献进行市场细分,然后根据细分的市场来做经营发展的规划和重点,来提高整体的盈利水平。

(3)零售业务各自为战,忽视流程观念。国内商业银行不太重视流程。它的业务常常是按照部门来分割,所有的零售业务都被分离。例如,客户一般都有某一银行的几张卡(如:贷记卡、国际卡、准信用卡),这几张卡在不同时候刷卡之后,就会收到好几张对账单。这既浪费成本,又会给客户造成不好的印象。试想,当一个客户收到三四张对账单,他会觉得这个银行的服务很好吗?这样对客户就不大容易提供全面的、一站式的服务,客户的服务需求就得不到一个及时的、便捷的满足。但如果在整合方面做得好的话,就能提供不可估量的竞争优势。

(4)单渠道经营为主,尚未全面形成多渠道的经营模式。渠道是银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要素。简单地说,从单渠道到多渠道,就是从现金交易到转账交易,从柜台服务到离柜服务,从人人对话到人机对话。离柜业务,它跳开了渠道的前台的过程,没有纸质凭证,直接同网络或者主机联系进入到中后台,一下子就办完业务了。国外的商业银行对渠道的成本都做了非常多的研究。渠道中的物理网点的成本很高,它包括不同的区位、价格、规模,而且标准也不同。离柜渠道的特点就是成本非常低。从目前渠道反映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离柜交易量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逐年缓慢上升。而电子银行是未来竞争中的一个利器。国内较大的商业银行现在已经非常明显地在电子银行方面享有优势,占到百分之三十至七八十的市场份额。西方的商业银行到我国来,不可能在物理渠道方面投资这么多,因为这样的投资成本非常高昂,但是它会运用电子银行这样的方式。如果国内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方面的优势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就能把客户囊括到电子银行的服务中去,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5)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产品单一、服务单一。存款成为客户的一个主要选择,而国债、基金的占比却比较小。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差异呢?主要是对客户的宣传、服务不够,包括柜台和其他渠道的,如电子银行渠道方面。此外,商业银行内部的引导方向也有问题。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都以存款为主导,尽管这个口号近年已逐渐改变,但是这在一代人的情结中非常难改变。商业银行一方面是垒存款,一方面是垒贷款,两头都在往上垒。如果贷款利差进一步收缩,资金的价格将不断趋低,存款的收益也将越来越低。

2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趋势

国内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占领先机,一定要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及客户需求的变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能,全面推进零售业务的升级。加快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统一思想认识,转变营销观念。零售业务具有客户数量多、风险低、业务分散等特点,可以很好地规避系统性风险。如果经营得当,零售业务将是一种常青树业务,可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持续增长。而且零售业务的盈利能力高、业务成本低、风险低,因而必将成为持续发展的主要盈利业务之一。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零售业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及时转换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真正把零售业务当作主要业务来抓,将信贷投放由支持生产为主转变为支持生产与消费并重,把服务对象由企业为主转变为企业与个人消费者并重,树立以个人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和服务意识,科学设计零售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所采用的手段,使零售业务朝着健康、高效的轨道发展。

(2)做好市场细分和品牌的规划,真正树立起客户导向的理念。要重点关注潜力客户群。潜力客户主要是在校大学生、青年职业人员等一些有较强增长潜力的客户。这些年轻人都会用电脑,他们对应的品牌是电子产品,应该作为电子银行重点发展的一类客户群,对他们的品牌规划将来应该成为代表科技与时尚、充满进取精神的象征。而中高端客户对应的品牌是理财产品,要为他们提供各种优惠的待遇和综合的理财服务,成为代表成功与财富、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个人理财的品牌。对非常富有的客户和最高端的客户,要为他们提供高层次的尊贵理财服务,包括尝试着在国内率先推出私人银行业务,提供各种资产管理、财产信托、税务咨询等服务。总的来说,对不同的客户要有不同的经营策略。因为优质的客户,能提高银行服务的效率,也能给银行带来很高的收益,同时还能够降低银行成本。只有真正树立起客户导向的理念,并以此理念为核心提升客户服务,才能催动零售业务的发展壮大。

(3)加强零售业务产品研究和开发,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经验表明,凡是在单一银行使用的金融产品越多的客户,其对该银行的忠诚度就越高。商业银行要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及时完善零售产品研发体系,真正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机制,不断挖掘新的赢利机会和业务增长点,强化产品创新形成的持续市场竞争力。一是改进现有服务品种,完善功能,使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以银行卡为载体,借助多功能银行卡对已有的零售业务品种、功能进行整合、完善;二是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长期的支持。在研究竞争对手及国际先进银行的零售业务产品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积极开发有市场潜力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此外,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打造品牌,努力推出能代表各行特色的“精品业务”,树立安全、稳健、优质的名牌形象,增强吸引力和亲和力,以获得真正忠实的客户群。

篇(4)

(一)银行的资产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得到根本改观

在1995年《银行法》出台之前,国有银行是以专业银行模式运作的,信贷业务具有浓厚的政策性色彩,加之受90年代初期经济过热的影响以及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在控制贷款质量方面缺乏有效的内部机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产生了一定规模的不良贷款。不良贷款不断累积,金融风险逐渐孕育,成为经济运行中一个重大隐患,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盘活不良资产,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国家注入资金陆续成立了东方、华融、信达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分别负责收购、管理和处置4家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通过对不良资产的集中处置,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大为改观。特别是2004年以来,通过剥离不良资产、注入资本、境内外上市、增发配股等方式,主要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幅上升,到2007年年底,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6.2%。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161家,达标银行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79.02%,而在2003年,达标银行只有8家,占比仅为0.6%;拨备覆盖率持续提高,主要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39.2%的平均水平。并且。许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超过了100%。

(二)收入结构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过度依赖利息收入,非利息性收入在总营业收入中占比非常低。而非利息收入主要的是佣金收入。因而成本低、含金量高,从而为其带来丰厚的利润。从图中可以看到,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业务的拓展、客户需求的转变,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得到了改善,利息收入占比逐步下降,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加快。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2007年,该行净利息收入高速增长,同比增长37.3%。与此同时,该行的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幅高达110.4%。这使得其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13.4%。同时,招商银行2007年年报显示,自2005-2007年。该行的净利息收入占比一路下降。分别为86.94%、86.83%和82.77%,与此同时,非利息净收入占比却在加速上升,分别为13.06%、13.17%和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以及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不断提高、业务的快速扩张、税收负担下降,各商业银行的利润总额逐年增加,盈利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主要表现在:利息收入快速增长: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高速增长:费用控制得当:资产损失准备计提同比减少。从我国各银行2007年年报数据来分析,多次加息扩大了尽息差,而“短存长贷”较普遍存在的现象促进了银行利息收入的增加;另外,理财产品销售、基金托管与代销、投资顾问和银行卡业务等一系列中间业务的迅速发展与拓展,大幅增加了各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在中国银监会2008年4月30日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7年报》中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并已接近国际水平,资本利润率16.7%,资产利润率0.9%。银行业呈现稳健发展局面。

二、进一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银行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银行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监督的目标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保护金融秩序的安全,保护存款人和公众利益,维护银行业公平有效竞争,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因此,银行监管部门提高对银行进行监督的有效性,必定对银行竞争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银监会曾确定在2005-2007年的3年时间内,银行业监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推进有效银行监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推进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取得明显成效:促进银行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组和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得到明显改善。通过3年的努力,银监会对银行监管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应看到,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银行监管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银行监管有效性还较低,有效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价、预警和防范体系尚未形成,非现场监管和现场监管检查尚未得到有效结合,监管信息没有得到较好利用。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银行监督部门应该进一步切实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规范监管操作,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强化监管队伍建设,加强国际合作,提高监管水平,完善全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

(二)进一步加大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与完善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进展较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些银行逐步完成数据集中与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以后,银行业务自动化处理程度与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质量进一步改进。信息化综合应用水平的巨大进步,大大提高了银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但在许多方面还有待于改进和创新。

首先,银行要切实实现信息化“以业务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银行信息化要适应竞争环境和客户需要的变化,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业务运作过程进行集成和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全面提高银行竞争能力、金融创新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其次,银行要切实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维护系统安全运行。随着银行信息集中和系统整合,银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更为突出。银行要加强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和管理技术队伍建设。另外,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实现风险管理的现代化。风险管理是银行的生命线,加强信息技术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实现风险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三)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银行的信贷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制度

篇(5)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受到国际审计信息化的影响带动,尤其是国家审计的示范和引领,走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大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普遍实现了平台网络化、数据电子化、管理流程化,建立了以非现场审计分析、审计监测预警为主的数据监管模式,实现了审计作业流程管理、审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审计工作方式产生重大变革,内部审计工作效率、风险防范与风险控制效果显著提高。

相比较而言,中小型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信息化方面还处于起步和初始发展阶段,对于信息化缺少系统性认识,普遍存在对审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不到位,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掌握不够,非现场审计经验不足等问题,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中小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滞后,既不能达到外部监管的要求,也无法满足内部风险防范与风险控制的需求。本文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有效发展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概述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概念。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是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在信息化环境基础之上,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及方法开展审计工作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能够实现联网审计的内部网络支撑,审计人员可以实现从总行至各分支行的远程访问;二是持续完整的数据提取支撑,审计部门可以不断获取包括核心业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应用数据;三是功能适用的审计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可以开展数据式审计分析、审计管理作业等;四是审计信息化专家团队,能够肩负商业银行内部信息化审计重任。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一是通过内部审计信息化,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审计监测的有效结合,最终实现远程审计监督的目的。二是通过内部审计信息化,规范审计业务流程,实现审计活动的规范化控制,强化审计分工与合作,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三是以合规管理为目标,围绕审计与合规检查发现问题,挖掘问题风险点,提升合规管理质量,促进违规问题整改、违规积分管理等,提升合规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效果,推动商业银行内部各管理主体共同参与合规工作。尤其是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在提高审计效率,满足外部监管及自身风险控制的要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组成。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审计信息化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一般都拥有自己的审计信息化产品,为审计管理、风险揭示提供很大帮助,得到了高管层的充分肯定。结合中小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目标、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以及公司治理构成等,中小型商业银行审计信息化应包括四个部分:审计数据迁移平台、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审计项目管理平台和内控合规管理平台。这四个平台的连接和运转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审计管理与合规建设的有效结合。

二、国内中小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现状

(一)目前中小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现状与成效。通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内中小型商业银行在机器设备、网络应用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升级,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认识不断提升,部分商业银行大胆尝试审计信息化探索,研发功能实用的审计模块,部分风险意识较强的商业银行已初步实现了内部审计信息化。从整体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审计信息化观念较强的部分银行逐步尝试借助制表工具、小型数据库等提取数据进行审计数据分析,为现场审计提供审前疑点线索的数据准备;二是部分商业银行对审计信息化高度重视,为审计部门配备一定的机器设备,开通办公网络访问所辖分支机构网络,并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有关信息系统的查询账户,供审计人员开展非现场分析或取证;三是借助成熟的商业化的审计信息化产品,在审计数据分析、审计项目管理、内控管理等方面建立功能强大的信息平台,为审计管理提供直接支持;四是建立审计信息化队伍,由内部审计人员结合审计工作经验,开展信息化审计探索,构建信息化审计方法体系。

(二)目前中小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缺陷。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中小型商业银行在观念转变、信息技术资源投入、审计人员素质方面有一定滞后,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客观,缺乏必要的了解。一种观点认为审计信息化没有太大必要,建立了数据仓库就可以实现信息化审计,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审计信息化建设可以解决所有审计发现的问题,看不到信息化审计的复杂性;二是审计信息化产品的功能与应用有待完善。如审计中间表处理机制不科学导致的数据分析功能效率不高,审计监测智能化不足,没有审计模型的自动预警功能等;三是审计信息化的覆盖范围局限性较强。如审计与被审计之间围绕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互动没有充分体现,审计发现问题缺乏在管理条线、业务条线、机构条线之间的传导,审计成果的应用不足,决策支持功能不到位,没有形成系统的成果体现空间;四是审计信息化队伍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如复合型人才培养不到位,缺少应用审计信息化产品的成熟经验,数据分析不知如何有效切入,风险点的查找不知如何实现等等。

三、国内中小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一)审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范围应不断扩大。一是风险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审计监管的风险种类将更加丰富。操作性风险一直是中小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随着监管的深入,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都会逐步成为监管的主要内容;二是数据大集中以后,各种业务系统不断升级、整合,审计信息化监控的重点更加系统化。对核心业务系统的监控分析是实现信息系统监管的主要对象,信贷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等系统也会成为信息监管的对象,系统之间的业务逻辑的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三是用户角色更加丰富,审计与非审计业务条线用户均可使用系统。中小型商业银行机构规模相对较小,部门之间监管职责存在的交叉的现象较为普遍,围绕风险实现统一监管的要求日益突出,审计信息化成果的应用将会得到充分体现,审计与非审计业务条线用户共享系统将成为必然。

篇(6)

随着移动客户端的进一步成熟,借助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网上银行等进行“指尖营销”已经成为银行业普遍共识。虽然网络渠道多样,但是并没有很好的获得用户粘性,发挥出“互联网+”的真正优势。如何在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切忌贪大求全,避免内容同质化

以网上银行新推出的聊天功能为例,虽然各家银行对此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但是互加好友、交友聊天等等功能在支付宝、微信等客户端已经运作非常成熟。一方面,人们不会选择在不同客户端同时交流;另一方面,客户选择关注银行APP的目的更在于办理业务和能够从中获取最新资讯,实现自己的财富升值,而不限于聊天。

二、找准客户需求,针对特色需求进行定向开发

我们推出的业务很多时候是希望在大众中广泛传播,并通过“大众化”的认可实现效益。但是银行业越发展,越成熟,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越窄,越需要“小而美”,并且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精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这就要求。比如,每一个银行都会有自己特色的产品,以产品为切入,以为客户创造收益为目的的信息推广可能会收获更多的客户。

三、保障安全前提下简化流程,促进交易的方便快捷

对资金而言,安全是第一位的,但是不能局限于安全而忽略了资金使用的便利性。现在借助互联网推出的“一键支付”、“扫码支付”、“扫码取现”等方式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可以这么说,只要一部手机,就能解决我们以往银行卡、密码器、U盾等许多的设备才能共同完成的工作,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相互之间的资源共享、技术支撑、数据安全保障措施的到位。

参考文献:

[1]宋志德.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及出路[J].商业文化,2014,(32)

[2]马英杰,吴淑梅.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河北金融,2015,(02).

篇(7)

二、银行业数据中心云计算发展现状

数据中心是指基于信息技术,达成应用集中处理、数据集中存放,从而为数据创造建立、交换、集成、共享的一系列信息服务的基础环境。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共计拥有各类数据中心、计算机机房43万余个,在全世界总量中占比约13.0%。就银行业而言,数据中心发展起步相对早,凭借其发展的较高标准,已然转变成企业级数据中心的示范。就好比信息化发展相对早的工商银行,自其上世纪80年代成立以来,历经了一开始的电子化改造,再到90年代末达成的一级分行辖内数据集中,于新世纪初实现全行数据集中至南北两个大规模集中式数据中心,于2004年又把生产业务处理汇集至上海数据中心,进而为工商银行经营转型、业务发展创建了全力集中、共享的信息化平台[2]。

就银行业数据中心选取的技术结构而言,现阶段多选取“竖井式”的应用开发部署结构,不管是机房常规设备,还是存储、网络及计算等资源均通过专业维度开展管理。伴随银行业业务需求的不断发展,该种技术结构势必会越来越难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一方面会提升科技成本,一方面会使得应用平台严重差异化,且一定程度上提升运维复杂性。鉴于此,除出要提升数据中心硬件建设等级标准,改善节能效率外,还应当强化IT设备部署、管理模式的自我转型。

三、银行业数据中心云计算实施策略

云计算兴起于2006年,历经了近10年的建设发展,相较于世界先进国家,我国银行业数据中心技术、能级逐步攀升,不过云计算技术应用、发展依旧相对落后。全面银行业在新世纪发展背景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数据中心云计算实施。如何进一步促进银行业数据中心云计算有序开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一)建立银行数据中心云计算结构

现阶段,云计算数据中心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开展,不同行业领域均提出了云计算数据中心的体系结构。此类结构一定意义上是能够共联的,通常均是基于服务、管理、资源三要素开展结构建立,就好比电子行业国家标准《云计算数据中心参考结构》建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结构,及由微软公司建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结构。

这两个云计算数据中心结果每一组件含义,具体而言:

1、基础设施,指的是为了保证云计算数据中心有序运行而配备的一系列环境保障装置,同时还可对弹性扩展、模块化、智能调度及按需提供的要求予以满足。

2、服务层,涵盖了管理门户、自助服务门户,其中管理门户供由系统管理人员使用,可为管理人员实现审核申请、资源划分、服务制定及安全保障等提供有效便利;自助服务门户供由客户使用,可为客户实现服务申请、产品订购等提供有效便利。

3、管理层,达成对一系列IT资源的系统监控、自动调配、能效管理、运维管理及安全管理等。

4、资源层,指的是云服务对应需求的一系列软件、硬件的集合,包括存储、网络及计算等资源。该层面可对一系列IT资源开展融合,进而发挥基础支撑的功效。

(二)开展银行数据中心云计算实施

开展云计算对应项目,不仅要对常规项目实施手段进行参考,还要结合云计算特征进行特定权衡,开展银行数据中心云计算实施,具体而言:

1、调研阶段。在开展制定决策前,全面深入的调研是不可或缺的,不仅可以自行组织开展,又可以聘请专业外包公司开展,所需调研的内容则包括: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云产品、云服务提供商及其对应发展战略、服务水平等;市场环境等。

2、战略规划阶段。在开展好调研工作后,为了进一步促进战略规划完善,还应当开展好下述工作:对业务需求开展评估,要切实认识客户、评估需求,经由客户对IT成本、实用性、高效性等方面提出了严苛的要求,云计算实施才得以有序开展;对评价标准予以确立;选取切实可行的云服务模式等。

3、实施规划阶段。倘若战略规划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目标、方向,则实施规划是项目成功的一般。该阶段所需开展好的工作包括技术结构、连续性保障、运维规划以及安全控制等。

四、银行业数据中心云计算发展趋势

银行业数据中心由传统向云时代转移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不过要明确该步骤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今后银行业数据中心云计算发展的日子里,很大一部分商业银行数据中心会依旧处在传统与云计算相互间这一状态。数据中心相关管理人员不仅要面临云计算所带来的技术考验,还要基于传统数据中心管理模式,研制出一套适用于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管理模式。银行业数据中心云计算发展趋势,具体而言:

第一,当前,信息保密、安全性依旧为云计算技术发展所亟待攻破的壁垒,银行业数据中心云计算发展可侧重于自行部署、使用私有云方面,此外还可选取相关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够的应用进行公有云探索,进而建立起公私共有的混合云结构[4]。

第二,银行业金融产品逐步由结构复杂化业务取代以往单纯基础性业务。在不关乎账户交易、客户信息等非关键类应用方面,商业银行可对云服务使用开展探索,依托公有云租用模式促进银行产业链的健全。就好比,引入第三方公有云平台构建商业银行电商平台,客户理财、基金、差旅等综合服务平台等,一方面为客户提供便捷、经济的跨界增值金融服务,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对客户行为信息的收集,提高经营决策、风险管理水平[5]。

篇(8)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挑战。面对激烈的竞争,国内商业银行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更好的面对国内外竞争。而投资银行业务正是金融业务创新的新形势。商业银行如何更好的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当代商业银行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重要意义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要更好的发展,仅靠自身的业务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其面临的竞争压力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为了更好的应对竞争压力,就应该开展必要的投资银行业务,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具体来说,现在的进住国内的外资银行比价多,很多银行进行传统业务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人们的需求。这就使得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对自己传统业务进行调整,开展金融业务创新。而投资银行作为金融业务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来应对国外银行的冲击;现在的商业银行不仅面临着国际市场压力,同时也面临着国外市场压力。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及保险公司的竞争越演越烈。商业银行要想生存,必须保存实力,并寻找新经济增长点,以便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逐渐萎缩,银行业务主要来自于表外业务和其他中间业务。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变化,直接融资的比例呈不断提高趋势。在新的形势下,不得不使国内许多大型商业银行及投资银行合并,成为新型的金融市场。这种新型的金融市场不仅经营银行业务,同时经营保险业务。从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来看,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当今金融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二、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策略

1.对新业务进行拓展

就目前来看,我国与国际大的银行相比,在投资银行业务和种类上远不如国际大型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劣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商业银行就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规模优势,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加强与境外银行的合作,为国内大型企业融资提供相应的资金服务,使得国内外企业能在海外市场、上市、发行债券及相关外国企业并购提供必要的支持。国内商业银行也应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投资银行业务有前瞻性的研究并作出业务可行性计划,为其以后进入中长期债券市场、房地产投资信托市场和指数基金市场创造必要的条件。

2.对客户定位进行细分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比较重视产品的设计和发行,而或是理财产品和投资者的适应性,对投资者理财需求的分析和研究并不是很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要向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就应该对投资群体进行细分,并根据其不同需求制定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因现在的高端投资者和富裕阶层的不断增多,银行应该根据高端投资者的需求,开展适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并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以便更好的向投资银行业务发展。

3.对现有业务进行完善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要想发展投资银行业务,首先要立足于自身优势和经验,要对现有的业务进行完善,并从现有业务中汲取经验教训,充分发挥本单位的资金、人员及网络优势,进一步发展理财、融资、并购顾问及资产证券化等相关投资银行业务,以便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更多服务。商业银行要加强与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并不断的对银证通、银保通及银期限等业务进行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发展项目融资、银团贷款、结构化融资等业务。银行也可以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融合并为大型项目提供相应融资服务,并积极的参与到融资安排中去,主动介入大额银团贷款业务,以便更好的为相应业务服务。

4.风险机制进行完善

风险一直是限制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因素。要想使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得以发展,就应该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可以以金融控股公司的业务范围为依据确定相关监管部门,并负责对整个公司的监管。同时也要确定各个子公司监管部门具体监管责任。要明确投资业务范围,尽量避免一些投资风险较大的业务。要建立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并注重对员工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增强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在业务流程上,要建立风险约束体制和内部防火墙,对内部制度进行核对并不断进行相应的创新和改进,将风险降至最低。

5.对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就目前来看,我国关于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正是因为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而使商业银行不能更好的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加强对法律、法规的研究,并对投资银行业务进行相应分析,确定可以开展的业务和不可开展的业务。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其进行明确的界定,以保证投资业务的顺利进行。同时金融部门也应该对自身的业务进行不断完善,商业银行也应该对自身相应业务进行规范,并积极参与到相应法律、法规讨论及建设中去。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已经不能更好的满足时展的需求,再加上国内外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商业银行要想更好的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更好的应对国内外竞争,就应该对新业务进行拓展、对客户定位进行细分、对现有业务进行完善、风险机制进行完善、对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篇(9)

[摘 要]本文在分析餐饮市场发展基本状况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餐饮市场消费、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等3个方面的发展动向和趋势,进

>> 餐饮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中国餐饮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餐饮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农村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策分析 浅探细分市场的意义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餐饮业特许经营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香皂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柔印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面向现代化的中国餐饮业发展趋势研究 试论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中国培训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及其作用 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贵阳市餐饮业的发展趋势 石峰:中国期刊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中国卡车在非洲市场现状分析及其发展趋势 国际汇款市场发展趋势与中国银行业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中国餐饮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中国餐饮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在分析餐饮市场发展基本状况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餐饮市场消费、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等3个方面的发展动向和趋势,进而提出了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市场结构优化、完善信息系统、提供行业发展的决策依据,创造社会环境、推动连锁经营和品牌经营等5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关键词]餐饮市场;发展趋势;营销对策[中图分类号]P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4)04―m63―06

篇(1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经济合作日益加深,外资银行开始不断转变经营发展模式,从分业管制向混合经营模式转变,并开始大规模的涌入中国银行市场,与国内银行业展开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等多方面更为激烈的的竞争,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带来很大的危机。其实金融全球化不断深入带给我们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必然会催生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巨大改变。我国商业银行将会从自身的发展特点出发,以经济的均衡发展为制定了银行经营转型的科学策略,从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个性化服务,促进综合经营效益的稳步提升。

一、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银行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战略定位不够明确,优势不突出,营销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业务品种少,质量低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主要经营的是存贷款业务,如信息咨询、财务顾问、金融衍生业务等高科技、高收益、功能全的中间业务很少,并且中间业务的发展也很慢,对业务产品的创新水平都相对较低,银行的贷款资金来源主要是居民存款,从而使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自由资本率低,存在着高额的不良资产现象,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存在极大的潜在风险性。

(二)规模小,产权结构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小,实力有限,既无法与四大国内银行平等竞争,更不可能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在产权结构上,由于产权主体具有单一性和不可交易性,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主体缺位,经济效率较低,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赢利点,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三)服务水平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服务水平上与国外银行存在极大的差距,对银行的优质客户和优质资产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导致商业银行的综合化服务水平较差。同时商业银行不能满足客户提供全面性的服务,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更不可能使银行与客户增加了解和联系,使商业银行错失投资、增加收益的机会。

(四)高素质金融人才缺失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的高素质金融人才较为短缺,导致银行的国际化程度不法提高,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电子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网络银行经营和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在海外的分支机构数量较少,无法形成跨国经营规模,这也是高素质金融人才缺失的主要原因。

二、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国际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商业银行在未来发展经营上将会向着全能化、国际化、规模化、新技术化方向发展。

一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全能化。面对金融业的激烈竞争,商业银行的重要趋势是从专业化向全能化方向发展,将会采取混业经营的模式,对金融产品的多样化进行金融创新,使客户能够享受到存、贷款,投资、保险和证券等广泛的金融服务。

二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国际化。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国内业务日趋完善,将会使商业银行的业务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加大对跨国银行的设置的财力、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增设大量的海外分支机构,从而使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区于国际化,提高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三是,商业银行发展的规模化。面对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规模经济是商业银行发展成败的重要因素,加强银行之间的并购重组,实现优势资源的互补性,从而使商业银行经营规模加大,向世界范围内集中和垄断,以便在日趋激烈的全球金融业版图扩张竞争中抢先一步。

四是,商业银行业发展的高新技术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也有了新的提升,促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经营方向由传统的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

三、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对策

(一)明确市场定位,加快推进转型

市场定位是企业竞争的赢利点。为此,商业银行面对国内外银行业的激烈竞争,必须要对金融市场进行全新的审视和衡量,根据不同地区的金融生态状况,按照“适度、理性、有效”的原则,有选择地开拓业务空间,并更加重视基础管理和风险控制。同时银行还要进行对经济资本的优化配置,加强对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和经济增加值的管理,大力推进引言业务资源的管理改革,从而使我国商业银行能够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态势,赢得更多的多元化的收入增长点。

(二)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混业经营模式

为了使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向全球金融机构发展,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寻求更多的发展空间,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商业银行机构网点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所拥有的一批优质客户群体优势,采用多种手段推进商业银行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开发出适应新兴市场经济的金融工具,采取渐进的原则,保证我国商业银行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顺利转变,为我国商业银行向国际化金融接轨打好有利基础。

(三)加快产品创新,提高服务技能

我国商业银行要想扩大规模生产,赢得更多的客户资源,就要通过对银行产业的业务创新和扩展,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丰富银行金融品种,经营方式要从以储蓄存款为主向个人负债业务、个人资金业务、个人理财业务及中间业务综合经营转变,并以做大做强资产业务和理财业务为手段,带动个人银行业务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为不同客户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增强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力。

(四)重视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革新,对社会各界经济的发展都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中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无外乎是一把有利的竞争武器。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混业经营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努力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电子化、信息化水平,使金融机构的创新成为可能。商业银行可以设置网上银行业务,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上网进行个人业务存储、网络购物支付、引用卡业务办理等等,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服务,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

(五)重视对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培养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改革离不开高素质金融人才的管理,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跨国银行的增设都需要高素质金融人才的支持和管理。为此,我国商业银行要扩宽招聘渠道,吸纳更多高素质人才,不仅能够熟练掌握金融技术,而且还能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同时还要定期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员工进行培训,逐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提供有利人力基础。

结语:

通过以上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可见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将会向着全能化、国际化、规模化、新技术化方向发展,将会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化经济发展进行接轨,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地位,同时这种发展趋势也加快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改革,采取渐进的原则,逐步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变,从而使商业银行在科学的发展战略中稳健经营,更好的应对金融风险,使商业银行获取更高的赢利点,提升银行业间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宏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0;(29):12-13.

[2]高自强;张明贵;;中小银行经营转型的趋势[J];中国金融;2011;(04):17-18.

[3]李钧锋;陆晖明;丁全喜;陈志英;徐君;;天津市中小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研究[J];华北金融;2012;(05):10-11.

上一篇: 民事法律咨询问题 下一篇: 专业工程实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