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及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2 09:53: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城市规划及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城市规划及设计

篇(1)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城市,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城市都是人类从事各种活动、生活、工作等主要的场所。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主要包括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等。本文就是从城市的空间结构出发,提出探讨城市建设及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就是利用有限的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土地资源科学设计,克服“城市化病”带来的各种矛盾。倡导再生原则、节能原则、公平原则等是城市建设及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式和任务

(一)当前城市化步入加速发展时期。在改革开放前20年前,福州市的城市建设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差距与国内拉大,但近几年来福州市城市发展速度已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城市建设发展方面。主要集中体现在对城市体系结构与空间布局和城市功能与空间布局两个方面。市区通往各区街道的公路较窄,规划不合理,空间过于分散,规模偏小,规划和建设良好的城市物质载体系统,是客观形势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城市化赋予城市规划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成为突出问题。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人口压力,区域与城市环境和资源正在面临严重的形势。我市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区域和城镇环境与资源被破坏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要通过科学的规划来很好的加以解决,通过规划有效实施来加以保护控制。要通过城市体系规划的确定和实施,建设区域生态屏障,提高区域植被覆盖率。加强城市环境与资源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快速发展建设城市生态系统,强化城市历史建筑遗存保护。

(三)WTO推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WTO规则下的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带给城市规划工作的冲击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要求城市规划管理职能向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性、公益性和长远利益方向转换和强化。也就是城市规划要加强对区域、各类空间资源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不同层面进行整体和长远的有效控制与合理分配。②要求城市规划管理规则向与WTO规则接轨方向转换。目前还存在着大量的与WTO规则要求不相适应的城市规划管理规则需要改变,如全面推行城市经营性土地由市场招标供给等。③城乡规划调控的功能、目标和途径日益复杂。规划部门肩负的城市各类资源保护的职责日益繁重。

三、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与设计原则

(一)再生原则

城市建设发展将会带来很多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的处理或重复使用应是城市持续发展中应解决的重要任务。如建筑弃渣是城市中是最常见的垃圾废弃物,但是可以通过有效方法处理后进行异地重复使用,再有对城市中古老破旧建筑的修补,应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采取有效修补利用、整合、环保处理的方式,使这些区域能焕然一新,加大废弃物利用范围,整合再生资源,推动城市建设健康持续的发展。

(二)系统原则

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设计应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实现,如拟定100年不再动工的系统。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他的建设,如通讯设备、市政管道等都是必须考虑的范畴内。应将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及规划阶段予以逐一进行推敲、评估及预算等,模拟n次建立完善的循环系统后,使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更新,以保证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规划与设计还应使城市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能在自身的循环中减少对水等自然物质的需求很依赖,同时为城市废弃物的重复利用提供场所和方法。

(三)节能原则

城市是很大使用能源场所,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交通、环境、气候和安全等诸多因素,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减少对人的影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和环境为本的共生。探索城市中已有的空间规律,在城市的更新和发展中,挖掘其他各方面特色,对城市中各种场所的特征加以总结和提升,再作为规律性的设计要素应用于城市设计中去,努力维持城市的文脉,坚持这样的原则不但可以创造体现人民要求、体现历史文化特征,有魅力的城市,还减少用于城市建设和发展更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减少抛向自然的废弃物,降低能源消耗。

(四)公平原则

对城市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人类对城市的影响警醒再认识和再评价。特别是城市设计师应重新梳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在创作中认真考虑新因素和信原则,使设计成果尽可能的减少对自然的破坏,给予子孙后代留下适合的生存空间。这也就是说,既考虑同一代人组成的社会利益,又考虑了子孙后代的利益,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基本原则则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设计

(一)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与设计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首先应从本质上理解城市自然过程的意义,并将其作为城市开发建设的指导,做到根据生态原则来利用土地和开发建设,协调好城市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在空间利用方式、强度、结构和功能配置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和设计应充分利用特定的自然资源条件,使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协调和谐,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和完美城市格局。

2.城市重大工程的规划设计应保护自然景观、格局和物种的多样性,实现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本、人与环境共生的观念转变。

3.努力为城市创造一个整体连贯而有效的自然开阔绿地系统。

4.在旧城更新改造中综合和妥善处理好新旧城市生态系统的关系,充分考虑更新改造对自然环境质量、生态景观质量和文化环境质量的影响,注意保护旧城历史上已形成的、目前仍维系完好的社区生态结构,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延续性,还须与整个城市乃至更大范围的城市环境建设框架协调一致,以确保整体上的成功。

5.重视对规划和设计执行阶段的评价和总结,建立一套完整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及时不断改进和完善。城市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包含了自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要素鼻息消长的过程,因此建立城市的可持续指标对评价和调控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时确定城市目标的策略或行动过程,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步骤,批准通过后的城市规划是规范和指导城市发展的法律文件,它的制定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健康发展。所以,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离不开具有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城市规划和设计。近年来,国内外的城市规划越来越重视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角度来研究和制定城市的发展和建设目标机策略,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对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评估,保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切实可行的。

5高品质城市空间的建立

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承载着人类的文明,同时城市也反映人类的需求与渴望。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实力,城市空间的创造也是不同的。高品质的城市空间是人们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状态下,追求更高层次精神文化的物质反映。主要从人性化、文化性、生态化等方面探讨与实现。

五、生态化的建立

现代城市的发展、人工环境的无序膨胀使自然环境和历史遗存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所以综观这几年的建筑规划界、议论甚多的就是:“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城市设计就是要以人为中心,以尊重自然和历史文脉为准则,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表现在城市设计的具体方法上,就是控制建筑的容量,合理的解决动、静态交通,增加绿化开放空间面积,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组织完善的步行系统与城市公共空间,使人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态型的城市之中。美国城市设计师罗纳德?托马斯《cites by DESING》G一书中,曾归纳城市设计评价的六条准则,其中有一条很重要:城市设计的最高目标是为人们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因此,城市设计并非从图板开始,而是从研究人类需求开始的。

六、人性化的建立

尺度与空间是城市人性化的重要体现。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与人的关系已从对面直接交流转换成通过高科技信息手段的间接交流,人情冷漠,邻里交往贫乏,互不关心。原本亲密的团体环境关系被弱化,建立高品质的城市交往空间可以通过环境与行为问的互相贯通与影响,使人们获得亲切、舒适、愉悦、有活力的心理感受,增加人们的交往空间,缩短心灵差距,增加生活体验,增强互相理解,在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情趣,提高人们的文明行为,减少由人情冷漠产生的道德与犯罪问题。

七、文化的建立

当前国内建筑与城市设计中盲目照搬国外建筑创造的现象较普遍,这显然与“和谐社会”的思路相搏。针对这种想现象,文明认为在建筑创作中不仅要积极吸收国外建筑有用部分,更重要的吸收国外城市发展中优秀思想,例如注重建筑单体与城市整体协调发展的思想,将建筑创作问题放在宏观城市社会背景下思考。所以,在建筑创作中强调人、建筑与环境协调的观念是很有必要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保护设计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充分反映时代的连续性。城市设计应寻找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差异与特征,研究其特点。以形象、特征、空间层次、结构关系结合具体城市土地使用功能,探求区位于地段的差异;对文化层次的探求,也是对社会人际生态的一种文化表现的探求。文脉的延续性与历史街区的保护相辅相成,城市空间设计时要恰当把握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社会景观,如社会风俗、风土人情、街市面貌、民族气氛等,这些都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因素,同时也是反映城市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一面。

篇(2)

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以一个城市的宏观发展为目标,它更多的考虑城市的工业化,商业化,现代化,要飞速发展,要为经济服务,提高城市运做的效率,所以要求要有更高,更快,更先进,更现代化,信息化的硬环境;而城市设计理念的出现,则是人本主义对高速工业化的反叛,它更应该注重人文的,文化的,美学的,自然的软环境。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2.建筑规划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2.1建筑的底部必须与街区的城市环境有适宜的联系,并与城市的水平尺度比例相当。其设计应该对周围的现状建筑予以密切关注。临近街道的高层建筑部分的尺度确定,主要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宜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减少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但如果退后尺度不当,高层建筑就变得与街道分离了,并可能变得与其环境失去联系,还有高层建筑物之间的地面场地不要仅仅作为行车道路,而应该加入更多的街道生活,使环境丰富生动起来。建筑文库为了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相一致,宜有所呼应,但每个建筑都必须拥有各自的特点,这样除了丰富空间外,还可以缓解人的视觉疲劳。位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近的建筑,应与保护建筑相协调,但不能过多的采用保护建筑的元素。

2.2把握好整体尺度。一个十分平衡的建筑体,就是要通过理解和运用有数学关系的比例系统并依据实际被感受到的各种条件要求加以调节,营造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愉悦、和谐的感受的效果。在设计时需要注意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协调。不难看出一个完美的高层建筑是裙房、主体和顶部三者相结合的产物。在此基础上,加入适当的装饰手法,使建筑造型生动化。三部分的比例关系是高层建筑形象设计的重点;建筑中立面细部尺度应有层次性。一般都要使各要素的比例与整体的关系相配,以达成令人愉悦的观感效果。因此很自然的,较低矮而横向舒展的建筑物,窗户开间之类的比例必定是宽阔状为主导,而高层建筑则以修长的因素为主导,设计中综合细部和整体因素,使整体形象大中有小,小中有大。这一原则使建筑产生强烈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2.3规划设计时应使建筑融入城市空间。随着结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建筑结构形式趋于多样化,在成为城市风景的同时如何恰当的融入城市空间成为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使建筑设计趋于完善所追求的一种理念。

3.建筑节能措施

3.1整体及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

其是建筑师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坚持与能源分析专家、环境专家、设备师和结构师紧密配合,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同时创造良好的人工环境,按照使用要求对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进行调节控制。提倡建筑节能首先应该重视规划节能。规划节能是指在规划设计当中充分考虑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节能作为指导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从总体上为建筑节能创造先决条件的设计方法。规划节能对于居住建筑尤为重要。影响居住区气候环境及建筑舒适性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太阳辐射和空气流动(即风流)。因此,通过降低太阳辐射、增强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是规划节能的主要方向。因此,建筑朝向、建筑间距以及建筑的相互组合关系将是规划节能设计的重点。

3.2单体的节能设计

合理的建筑朝向、体形、空间设计。建筑设计朝向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也十分重大。太阳的辐射热在夏季会增加制冷负荷,在冬季则能降低采暖负荷。朝向选择时应从当地气象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等全面考虑。从节约用地的前提出发,优先采用本地区的最佳或接近最佳朝向,满足冬季能争取较多的日照,夏季避免过多的得热,还应有利于自然通风,从长期实践经验来看,南向是我国各地区较为适宜的建筑朝向,但在建筑设计时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不可能都采用南向,就应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筑朝向,以满足节能与舒适的要求。 建筑体形系数是节能建筑设计特别要重视的问题。体形系数就是指建筑物的外表面积与外表面积所包围的体积之比。建筑体形的变化,直接影响建筑采暖空调的能耗大小。因此,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须权衡利弊,合理确定建筑造型,凹凸面不要过多,尽可能减少建筑的护面积,避免体形变化过多而使体形系数增大,应将体形系数定在一个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以减少建筑能耗。

3.3合理的空间设计是在充分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的分隔,以改善室内保温、通风、采光等微气候条件,达到节能的目的。合理的空间设计要从平面和剖面两方面考虑。平面设计尽可能按有利于空气的贯穿进行考虑。剖面设计可在大进深的建筑物中部设置若干贯穿的垂直空间,此空间高于建筑物屋面,并设置相应数量的出风口。

3.4节能构造设计及节能材料

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主要是在满足其作为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功能的同时,通过对各部位(屋顶、楼板、墙体、门窗等)的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加以进一步设计,充分利用建筑外部气候条件,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建筑节能材料的选用也是全面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材料的选用应遵循健康、高效、经济、节能的原则。随着科技的发展, 大量的新型高效材料不断被研制并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去,更好地起到节能的效果。如新型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在墙体、屋顶中的应用,达到更好的保温防潮效果。新型透光玻璃在门窗中的应用,起到了更好的透光隔热效果。采用可调节的铝材遮阳板,达到遮阳的目的。

4.结语

建筑规划设计是一项全方位的、综合性的、富有潜力的系统工程,正向着节能、环保、绿色、合理利用土地等方向发展。以此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营造现代城市良好的居住环境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稳定,为城市和建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同时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城市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生产、生活的大环境。一个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的营造是否先进合理,从宏观角度上来分析主要看它的自然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实施的结果。而从微观角度上来度量主要是看它的绿化系统营造和建筑节能措施是否高效。以上要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相依赖、互相补充,有机结合的整体,共同作用于城市与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从中小城市规划建设进程来看,最近时期的城市规划设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城市规划起步晚,意识淡薄。

2、规划人才匮乏,管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的现象长期存在,这在中小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规划及其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3、规划科学性不强,缺乏长远性。①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②生态环境规划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③没有科学有效地分区规划,使整个城市功能布局、用地平衡、资源配置等都处在模糊的状态。目前部分中小城市公建项目的报建审批,不是在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城市功能区建设,而是按建设单位自行协商的地点进行平面规划,出现了本末倒置的规划行为,其后果是致使城市公共设施服务半径缩小小、服务功能减少和布局不均匀。

4、地方特色不鲜明,综合功能不配套。部分中小城市不是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历史、地理、景物等实际来搞规划,而是贪大求洋、舍近求远,搞大而全、高而空的规划;不是结合自己经济能力、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实力和功能来搞规划,而是在出政绩、顾眼前、想局部等心态和目的下定规划,因而出现一个模式、一张脸或者功能不齐、配套不全的城市设施现象。

二、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对策

1、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不能仅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讨,还要注重务实,从我国的特有国情出发,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以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城市规划中,规划研究是基础,规划技术是保证,规划实施是关键。

(1)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流。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 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城市规划的各个层面上。

(2)人性化的规划理念。城市规划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所以说,不管怎样规划,首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如果一项城市规划不是从人的思路出发, 再完美的技术条件、再雄厚的物质投资都是微不足道的。应该把城市的规划提高到人性的高度来对待, 让城市规划体现人文关怀。

(3)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城市规划要特别注重生态的平衡性、产业的协调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土地利用并不取决于科学性, 而是取决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判断。从这个层面上说, 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 在这一过程中要照顾各方利益, 统筹兼顾, 从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

2、规划方法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根据阿普尔压德的观点,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 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

(1)加强城市发展规划的整体性设计, 重视城乡二元的协同发展关系。在城市老区改造、开发区建设和郊区的发展上都存在着老城区挖潜改造的潜力与新区拓展的关系问题。应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为准绳,以老城区改建为依托,适当开发新区,同时要兼顾郊区的协调发展,以整体性为原则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避免产生新的条块分割,提高土地利用率。

(2)突出强调弹性,适应多变性。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变化,如国际环境和区域环境的变化。强调弹性设计, 是针对传统规划只集中预测一种的倾向,缺乏弹性和灵活性的问题而提出的,在用地布局上考虑“相容性”,以综合区替代功能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项目难以确定时,需要滚动发展,从而既能满足现实建没需要,又有为远期、远景的发展奠定规划软环境, 增强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变能力。

(3)加强城市设计,创造城市特色与风貌。城市规划是一个二维空间的综合安排, 而城市设计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城市设计所关注的是人与城市形体环境的关系和城市生活空间的营造, 内容比较具体而细致,具有较多的文化和审美含义,综合体现规划的意图,是城市设计追求的主要目标。城市设计起到深化城市规划和指导具体实施的作用。所以在现阶段在城市规划中要增补城市设计, 加强城市景观设计,使其成为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才能互相交融, 隔而不断。

总之,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应具备三大功能:展示城市形象、满足人们活动需求、改造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中心城市的规划设计应全面考虑以上三点, 努力使城市成为一个生态型、文化型和生活型的市民城市。

参考文献:

[1]张建. 关于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24)

篇(4)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224-02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积极文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信息科学技术也取得了急速的进步,因此在城市的规划中就将一些不科学合理管理以及规划的行为暴漏,大规模的圈地占地、混乱的城乡结合部、损坏的文化遗产等都包含在其中。并且,人们生活质量提升以及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为城市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有着反作用,阻碍着城市可持续化的发展。在不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建设检验检测之中,将RS与GIS技术积极的应用于其中,可以将城市的管理水平提升,使得城市规划更加的合理以及科学。

1 城市规划设计的性质

1.1 性质之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

现如今,有着比较迅速的城市发展,因此对于医疗学习设施、交通用设施等有了越来越多的需求,为了将城市化的进程推进,就需要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良好的城市规划设计,可以促使交通的便捷,将人们的出行方便化;可以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所创造,将城市的发展进步间接化的促进;可以将城市的医疗条件优化,方便人们治疗看病;可以将良好的的工作环境所创建,将良好的工作条件所提供,将城市的发展直接促进。所以,对于城市的规划设计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意义[1]。

1.2 性质之城市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急速发展的社会,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城市的经济处于时展的前沿,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占有着积极的作用和价值意义。目前,城市用地、住宅、人口以及绿化等的规划建设已经迫在眉睫,从而城市的规划设计就有着极大的必要性。

2 影响因素关于城市规划设计

2.1 地域文化环境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

城市并非是自然的产物,而是通过人们的汗水以及智慧所建造出来的物质世界,所以在对于城市规划的设计中,建造者以及设计者的风格特征都会对城市的建筑进行直接的反射。不一样的人群以及地区,之间的生活背景以及文化的背景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城市的规划建设必然会将其地域特色进行直观的反映,将人们的习俗以及生活习惯等映射进来。关于地域性的设计,将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精髓进行设计,并且积极地在城市规划设计之中应用,也就将独特的城市风格形成,这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功能[2]。

2.2 自然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

有很多的因素对城市的规划设计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最基础的影响因素就是自然因素。现如今,城市规划建设的形式、位置以及范围,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就是自然环境因素。对于城市建设有着限制以及支撑作用的就是自然环境,从而将地域性的特征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体现出来。现如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有着越来越强的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但是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自然因素仍然占有着基本不可动摇的地位。自然的与人工的城市建设二者之间是相悖的,但是又是统一的。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加强人们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之上,还将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正确认知更加的明确,因此就促进城市规划设计之中环境与城市之间协调的发展。

2.3 政策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

政治因素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城市发展与变革的推动力就是城市活动,并且城市固化设计建设都会受到每一次的重要的正字活动的影响,所以为了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就应该将地区的政治背景明确。但是,关于政治因素,其有使死于特征发展主机那消失的,也有e极地促进其发展变化的。

2.4 建筑技术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

城市规划的实际建筑施工是从方案的设计逐渐的发展而来的,城市规划建设以及建筑建设的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建筑技术。建筑建设工艺、科学发展的状况以及当地的经济水平,都与建筑技术的应用有着直接的关联,从而也促使了城市建筑独特形式和风格的建设。对城市的规划设计有着直接影响作用的还有建筑材料、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时候就应该将人们的日常需求满足,将地区的经济发展积极的促进。

3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GIS及RS技术应用

3.1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用GIS及RS技术的意义

在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中,有着较差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信息获取的能力,选择的方式通常情况下就是纸质地图以及文史资料的查阅,将人工现场踏勘等方法与其进行结合,将城市规划的信息得以获取。但是却有着较大的物力、人力以及资金的投入,更新较慢但是信息量却巨大,从而就有了周期时间长以及数据任务统计比较繁重的缺陷等等。GIS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对空间信息进行利用、存储以及采集,需要通过计算机金属,之后将图形产品以及数据输出,占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在城市把规划设计中所采用的GIS,可以将完整的信息库构成,将地表空间信息、经济信息以及人口信息进行结合,将自动配准以及涂层叠加等功能所提供,所以就可以将GIS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数据库。遥感技术就是RS,其强大的功能就是非接触式的对地观测,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将其应用,就可以将空间信息更加快捷和实时的获取,将数据进行实时的更新RS,将现实的变迁动态的反映[3]。

3.2 城市规划设计中GIS及RS技术应用现状

3.2.1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GIS应用现状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将GIS引入,可以管理和查询信息,将城市数据信息库进行构建,将漫游和三维展示实现,合理分析城市规划设计的每一项专题,网络分析的成果以及分析和评价城市规划的设计方案。VR与GIS结合而成GIS虚拟技术,可以将城市各层的虚拟景观进行观察,将城市规划建设区域的三维图像获得,合理分析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的利弊,将道路、城市房屋进行实时的定位,从而促使城市的规划者将更合理的决策做出。

3.2.2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RS应用现状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将RS引入,不仅可以选择公共设施的位置、创立数据库,还可以规划设计绿地、分析占地格局。在城市之中公共设施的分布,可以通过人口的分布对其进行决定,GIS及RS技术可以提供技术的支撑。他们可以将准确的人口分布信息获得并且将其传递给城市规划的部门,从而通过合理的规划将良好的公共设施和人口的分布促进。城市规划有着较强的综合性和较高的复杂度,所以就应该将庞大的数据库进行建立,信息的获得可以通过RS,之后将其向GIS的方面传输,将数据库创建。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的重点就是绿地建设,从而将良好的城市环境创建,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信息获取可以通过GIS及RS技术,之后经过科学的分析将人们对于绿地建设的真实需求明确,将环境更好的优化,将良好的城市环境创造。

4 结语

在科学技术急速发展的社会,对于城市的规划设计,传统的设计方法已经不能够将现在日趋复杂的城市系统构建,因此在现在的城市规划设计中,普遍的将GIS及RS技术应用在其中,将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积极推动,将更科学、更高效的现代城市规划服务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1城市规划对小城市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1.1城市规划对小城市建设的意义。城市规划可以提升地方建设目标的实现效率,整体规划也更科学合理,能够实现长期发展目标。中小城市近年来发展迅速,经过前期规划,在建设阶段不会出现混乱的现象,城市建设资金是有限的,城市规划能够促进建设资金得到有效利用,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现象。中小型城市发展,需要完善的前期目标,能够协调好城市建设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缓解资源紧缺带来的环境问题。由此可见在中小型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1.2城市规划对小城市建设的作用。第一,有助于实现优化产业结构。城市建设首先要进行的是企业规划发展,形成地方特有的产业结构链。一些小城市自身工业发展比较落后,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但小城市的发展规划任务缺失刻不容缓的。通过城市规划,能够快速判断适合城市发展的体系,将各产业规划好,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小城市的经济体系更能经受的起市场验证,为接下来的发展任务打下坚实稳定基础。第二,能够保证城市合理化的规模效益。城市发展运营需要有定期的目标,这样各部门开展建设任务时才有努力的方向。除整体化建设之外,还需要考虑群众的日常生活,规划期间会重点针对基础设施来进行,满足群众日常生活与活动需求。小城市要拥有自己独特的设计规划理念,如果完全沿用大城市的建设方案,会造成建设成本增大,预期目标难以实现的情况。第三,有助于发挥区域宏观决策作用。城市发展建设会分区域进行,前期规划整合有助于项目目标的确立,小型城市之间相互借鉴经验,同时也可以在项目上建立合作关系。确定发展中心后,再向周边逐渐扩大建设规模,最终完成整体城市建设。第四,能够彰显城市文化底蕴。城市建设应当以城市的人文文化为背景进行,这样发展计划才能够得到群众的支持。在前期规划中,会充分考虑历史建筑物的保护,避免所示建设的项目对历史建筑造成破坏。确保小型城市建设计划能够帮助弘扬地方文化,形成独特的发展理念。

2小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城市规划执法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小城建设期间,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不合理现象频频发生,影响城市的发展速率,基础设施与民宅建设更是缺乏合理的规划。尽管许多地区已经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但是仍未妥善解决好城市规划管理统一权限的问题,并且各项资源的投入也十分有限,从而导致城市规划执法滞后于城市规划的发展。

2.2城市规划管理缺乏有效的决策机制。由于政府及规划管理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过大,致使规划管理部门不仅是规划编制与审批单位,而且还是规划决策与执行机构。规划管理职能的划分不明确直接导致政府与规划之间缺乏双向交流,政府对城市规划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城市居民对规划的知之甚少,使规划工作丧失了群众的支持与参与。

2.3土地规划和环境保护问题严重。在城市规划管理土地规划、环境建设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首先,在小城市密集的商业区或心区,由于受房屋建筑群密集、就业人口与居民密度高、交通拥堵严重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城市心区的环境每况愈下,从而严重影响了城市的运行效率;其次,小城市规划对用地毫无节制,不断蚕食绿色空间,致使城市绿化隔离带和绿地面积不断缩小,城市生态失衡问题日趋严重。

2.4文物古迹保护力度不够。在众多小城市均遗留了文物古迹或是一些凝聚历史变迁的街区等,这是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最佳实物见证。但是,许多小城市在规划和发展的过程不重视对这些文物古迹的保护,致使其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而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甚至导致诸多文物古迹已经彻底消失。在城市规划时,一旦城市文物古迹保护与城市开发产生了矛盾,那么在一般情况下文物管理部门会服从于政府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安排,导致随意破坏、拆迁历史遗存的现象比比皆是。

3完善小城市规划的对策分析

3.1强化城市规划意识。小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将整合原则有效地应用到各种关系的协调和处理当,以达到强化城市规划意识,充分发挥城市规划作用的目的。首先,在规划过程,应使各项建设标准、城市发展规模以及定额指标等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协调;其次,应处理好城市整体建设和局部建设的关系,运用的科学的方法合理规划城市各个区域,借此来体现城市的整体性;再次,应充分考虑到城市近期建设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并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尽量避免因经济建设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发生。

3.2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小城市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应对城市空间布局特征加以重点关注,尤其是城市历史资源和特色环境,借此将城市设计落实都规划层面上。在城市景观的规划上应以整体的协调性设计为主,既要符合空间分布及景观组织要求,又要不影响城市整体效果。同时,可将山水、湖泊、人文历史等资源充分地融入到城市空间。在进行具体规划过程,应处理好山、水、城市这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

3.3健全城市规划决策机制。为确保城市规划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应构建科学的规划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城市规划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及规划委员会等机构,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同时应不断创新规划理念,并发挥组织协调能力,对空间资源进行合理的统筹布局,以此来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推进经济发展。

3.4城市环保规划。现阶段,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小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过程应重点加强环保规划。其一,降低空气污染。城市的空气污染主要是由汽车尾气排放以及一部分工业企业生产排放的有害气体造成的。为此,在进行规划可采取植被种植的方式,利用城市绿化减少空气污染。同时,还可通过限制外来车辆进入的办法,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并将位于城市的工业企业尽可能外迁,借此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其二,控制废弃物。人们在日常生活,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出生活垃圾,其以废水污染以及白色污染最为严重。对于这一情况,在进行城市规划过程,应充分考虑生活垃圾的处理,并通过增设垃圾回收站等途径,及时对生活垃圾进行清理。综上所述,问题的解决需要城市规划部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使每一个管理项目符合规划管理的目标要求。在对项目的检查过程,要检查项目建设是否具有“两证一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以及其他要求提供的相关证件,并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城市的建设就会越来越趋近完美。

作者:周庆海 单位:沈阳市康平县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篇(6)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象征,是生产力发展的空间载体,是一定地域内经济集聚实体和纵横交错经济网络的枢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大力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只有实现城市地区的持续发展,才能推动区域的持续发展乃至国家的持续发展。然而目前,在城市规模和数量不断加大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发展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而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科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中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建筑设计上的问题,从而实现城市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现状

伴随着现代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建筑设计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对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城市建设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好做好城市规划工作。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科学有序发展的蓝图,是各级政府指导、管理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从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的实际来看,城市规划的建筑设计并不是很理想,没有协调涉及城市整体规划的各项因素,对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缺乏协调统一,使得城市建筑风格过于杂乱。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建筑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忽视了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充分考虑和利用各个城市特定的自然条件,才能规划出一个科学合理、令人满意的城市布局。

建筑是城市规划的客观载体,其外观和色彩的搭配是衡量城市规划效果的重要指标。在城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城市自身环境以及人文特点,综合考虑城市的地域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文化特征等。城市规划是从城市的大体建设来说,然而解决现代化城市问题还需要从城市的建筑设计出发。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目前的建筑设计中,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能量损耗已是发达国家的2~3倍,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能量耗费,更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城市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威胁。因此,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建筑设计的主要方向。

二、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生态建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是一门涉及建筑学、美术学、环境保护学等多种学科内容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生态建筑不是短时间内几个人的努力就能实现的,需要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参与,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互动作为发展的基点,将人作为自然的一员来重新认识和界定自己及其人为环境在世界中的位置。纵观人类的发展史,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在现代化城市日益崛起的今天,如何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协调城市发展与城市环境关系的有效措施。

(一)协调人和建筑以及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所倡导的生态的主体是人与自然,那么所谓的生态建筑的主体就是人和建筑以及自然。如何协调好人和建筑以及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建设生态建筑的关键环节。也就是说在建设城市建筑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少的消耗一切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坚持重复使用和循环使用能源,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以促进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高度重视环境污染的处理方式,尽可能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妥善处理有害的废弃物,减少城市光污染、声污染等污染。在促进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的过程中,绝不能以牺牲地区环境品质和未来发展所需的生态资源为代价,更不能萌发“向后代人借资源发展经济”的想法,唯有将人和建筑以及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落实到实处。

(二)坚持使用绿色环保型原材料以及设备

在现代城市规划的建筑设计中,我们所倡导的生态建筑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绿色环保为建筑理念的工程项目。可见,坚持使用绿色环保原材料以及设备是城市规划的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建筑设计人员从整体上把握设计的方向,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与绿色设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自然能源、绿色建筑材料和智能化的控制等高科技技术结合使用,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化目标。在建筑设计的具体操作层面上,应充分掌握不同城市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情况,从当地的自然生态特点出发,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的环保型能源的利用,一方面,可以减少大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约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营造一个绿色环保型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城市规划的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人员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建筑设计的主体。所以,要想设计出生态建筑,建筑设计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可持续法治理念,充分了解持续发展对于城市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合理规划城市的发展,把城市捡着成为经济发达、社会高度民主文明、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优美宜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现代化城市。此外,政府人员也需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全力支持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普及生态建筑。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经济上给生态建筑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引进高新技术,转变我国生态建筑技术不成熟的局面,从技术上支持生态建筑的发展。最后,生态建筑的实现并非建筑设计人员和政府的努力能实现的还需要施工人员充分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生态建筑的过程中,全面掌握专业建筑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为实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断充实自我。

结束语:

综合上文,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著以及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作为世界性的发展中大国,城市化进程呈现迅猛发展之势。与此同时,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与建筑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力城市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生态建筑是当前解决城市化建筑问题的必经之路。只有协调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使用绿色环保型原材料以及设备、全民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才能有效实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相信在建筑设计人员与政府以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篇(7)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and energy-saving methods of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how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reference only.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design; energy conserv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二、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方法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快速消耗,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从资源消耗来看,全球约1/6的资源消耗和建筑行业直接相关。因此,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将节能思想体现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在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中倡导“偿还原则”;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提倡紧凑型的城市布局及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采用节能建筑,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 所谓优秀的现代建筑,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追求在消耗最少能源的前提下,提供高舒适度的生活环境。舒适指向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经济指向建筑的建造与运行成本,节能指向对能源的消耗。在建筑节能措施中,建筑的密封性是最基本的一条。如果密封性不好,保温层内空气变冷变湿,就会失去保温的效果。在封闭的基础上,外墙的保热是护系统性能的重点。在建筑物耗费的能源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用得越多,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就越小。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状态,必须开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是目前公认的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如果将太阳能充分加以利用,则可以节省大量常规能源,并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我国目前建设量巨大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当务之急应在较大程度的建筑中采用成本较低,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节能措施。

二、在规划设计中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1、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治理问题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优化经济结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主体,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和功能。为改善城市生态结构,促进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流动,必须改进城市的产业结构。 从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角度出发,规划发展一批设施农业、示范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把“三高”农业和有机农业结合起来,规划多种生态农业模式,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农林立体结构生态经济系统,形成良好的水陆交换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农、鱼、禽水生生态经济系统,湿地综合利用开发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多功能污水自净生态经济系统;以庭院为主的院落生态经济系统;多功能的农、副、工联合生态经济系统。在企业层面上要根据生态效率,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产品包装“绿色化”等措施,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在区域层面上,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问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业间形成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 从解决生产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出发,重点规划档次高、辐射面广的专业市场,巩固和发展现有的家具、钢铁、木工机械等专业市场,培育和壮大花卉、汽车、装饰材料、家用电器、塑料、布匹、水产等新兴的专业市场,结合规划开发建设高档商贸中心。规划和建设信息网络,形成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信息产业基地,加快以科技服务、社区服务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形成覆盖范围广、服务水平高,渗透到各行业、千家万户的综合服务体系:合理规划房地产业,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综合开发”的战略,严格控制房地产用地外延扩展,消化闲置商品房,切实提高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改善市民人居环境;积极规划好旅游产业,要在特色旅游上下功夫,创立一批区域性特色“旅游品牌”,发展规模旅游,使之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

2、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城市是一个由社会、经济、自然三个亚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通过人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将城市中的资源、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与矛盾。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及其它相关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从城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城市资源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出发,调控城市社会、经济与自然亚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生态关系,合理规划城市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使之达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进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社会的可持续性。除了有效的经济增长外,可持续发展城市谋求的是在不同的利益团体中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追求社会的共同繁荣和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发展现状来看,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关键领域。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具有强烈的发展经济意识。而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它是以人口为主体的立体结构,并与城市经济、城市环境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包括人口、文化、教育、卫生与健康、艺术、体育、价值观念和社会网络等。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是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做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规划。

篇(8)

引 言: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整体设计应处理好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和气候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将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等加以全面整合,最大限度降低城市能耗,减轻环境污染,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也叫做生态城市。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自然、城市、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才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2 城市规划设计的现状

2.1开发区规划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脱节,自成体系各类开发区、大学城、科技园、软件园、旅游度假村等可以独立进行规划,肢解了城市的总体规划,给城市的长远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2.2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发展失去调控作用

这种“规划失效”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许多城市总体规划尚未到期,但城市建设规模已经完全突破原定的框框;另一方面总体规划的实施进程滞后于规划的期限。基础设施不能合理布局和相互衔接,反映在道路建设上就是修了挖,挖了又修,老百姓戏称为城市道路应安上拉链。

2.3城乡规划体制分割,城郊接合部建设混乱

城市郊区的规划管理没有具体细则,因而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只能将其划成空白地带。实际工作中,规划部门与土地管理部门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使得城郊接合部成了“两不管”的脏、乱、差地带,造成引人注目的“城市郊区病”。

3 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3.1人口膨胀问题

因为在城市化过程中,人口结构失去了平衡,这就使得城市资源的供应发生了困难,从而影响到城市运行的效率。特别是非农化人口流动和城市资源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据有关预测,到2020年,城市化率到达50%左右的时候,我国的城市人口将会增到2.6~3亿,也就是年增人口高达1300万。若是以城市人均用地100m2来计算,那么年增用地就达1300km2。若是土地供应不足,那么是很难实现城市化目标的。同时,人口膨胀还会滞后城市的基础建设,使得城市的供电、供水、供能等出现问题,那么城市工业是难以满负荷运行的。

3.2 路网交通建设问题

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带动了城市经济与社会规模的发展,人们对交通也有了越来越大的需求,城市交通问题成为了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公共交通更是城市发展的血脉与生命线。可是目前在大多数特大城市里,交通效率低下、交通堵塞的问题特别普遍。

3.3垃圾泛滥成灾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3.4 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也很突出。

3.5水污染问题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掉,致使水环境严重污染。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全国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3.6 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逐步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排入大气层,使大气层严重恶化,导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出现酸雨,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4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与设计策略

4.1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进现代通信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直接相关,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建设和改善,还要将文化精神、道德意识的建设和改善很好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4.2 加强雨水利用

在城市生态中,雨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来是很多地区在淡水供应方面比较紧张,城市供水需要较长的输水管道;一来是还有一些地区在雨季就会形成洪灾,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果从城市规划角度看,城市面积不断增加,土地表层的硬化就使得降水无法快速下渗与蒸发,只能通过排水系统进入河道,而一旦遇到暴雨或者多雨季节,那么河道的泄洪能力就难以满足排洪的需求。而使用长距离管道输送城市用水,污水会再次排入河道。综合以上因素,都会对天然水系的循环造成破坏,增加洪水量。所以,我们在搞城市规划设计时,必须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尽量使天然水体的循环系统能够保持或者恢复。

4.3 在规划中尽量避免对自然界的破坏

在新规划设计开始实施时,就需要先研究环境影响,并在进行规划设计时把研究的结果考虑进去。科研工作人员要根据植被调查、地面打孔以及环境研究,如空气、气候、水文等等,研究出生态方面的数据资料,并且还要做出规划设计的条件。比如说在气候方面,就可以根据季节以及通风的情况来对建筑的形状进行约束,楼层高度要适宜,并且要保持通风良好。在规划建设时要保护自然生态、物种以及的区域建设等。生态要求明确了,那么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4.4 发展城市周边自然景观

在城市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在核心城市的周围建设的新居住区越来越多,这就导致大量的绿地景观区遭到了破坏,其原有生态自然系统被侵扰,社区之间出现了很多的“真空地带”,再加上有的工厂搬迁造成了许多弃置地,导致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生物多样化也被破坏,大大减少甚至丧失,土壤维持养分的能力和生态循环的效率等都造到破坏。

对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若能够很好地解决,那么城市里的动植物物种就能够逐渐丰富,区域小气候也可以得以改善,城市景观建设也可得优化,这些对于城市市民的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发展城市周边的自然景观必须坚持生态化这一原则,而很好地利用自然过程和自然演替方法,如采用乡土物种,对植被群落进行恢复、改善土壤的质量以及恢复水源等等,都可以使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得到提高。

4.5 突出地方本土特色

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我们常常惊叹桃花源式的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创造的,而是当地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创造性设计。城市的形成源于“逐水草而居” 的生存准则。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4.6 用科技创新改善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领域

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规划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5 结束语

总之,城市生态规划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做好城市整体规划设计,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和目标。

参考文献:

篇(9)

Abstract: City is the carrier of human settlements,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man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most concentrated areas. This article from the design situation, standing on the point of view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city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current situ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1994年我国政府率先制定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强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其中,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城市规划设计现状1、部分地区城市规划相对起步较晚

2、规划人才匮乏,管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的现象长期存在,在中小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规划及其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3、地方特色不鲜明,综合功能不配套

部分中小城市不是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历史、地理、景物等实际来搞规划,而是贪大求洋、舍近求远,搞大而全、高而空的规划;不是结合自己经济能力、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实力和功能来搞规划,而是在出政绩、顾眼前、想局部等心态和目的下定规划,因而出现一个模式、一张脸或者功能不齐、配套不全的城市设施现象。二、城市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1、“田”字城规划设计

这种新建城市规划模式的初衷是解决城市中心绿地不足、大气污染严重而限制城市发展的问题。其基本思路是:

1.1市中心为“十”字大街,便于建设为商业街区;沿“十字”大街建设商业服务设施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居民住宅、极少量花园式无污染轻工业企业,建成繁华街道;街道两侧的建筑物背后为大面积公园、绿地,给处于城市中心地位的“第一张大饼”留下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

1.2主城区可建设四座大型公园或绿地,便于建成花园式城市。大型公园(绿地)包括植物园、水上公园、花卉园、文化公园、普通公园、森林公园、烈士陵园等,均可作为整个城市绿化、美化的基础。

1.3“十字”大街的四周可建设若干条环城街道,与市中心的“十”字大街联结起来,构成一个“田”字城。

2、构建亲密的邻里关系模式

住宅产品有其特殊性,它既有私密性要求(如一梯一户、一梯多户等),住户以两户或多户为基本社交单元。又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以满足人们相互交流的社交需求。单元式住宅居住模式是工业发展的产物,和我国传统的胡同--弄堂--四合院居住模式有很大区别,客观上已经从空间上对人们的交往增加了阻隔,使人们的交流受到相对更大地约束,这与我国传统的居住文化产生极大地冲突,也不利于我国文化地延续与发展。住宅小区规划工作应以减弱或消除这种客观地分隔进行更加主观地努力,在平面布置阶段,充分考虑人们地社交需求,构建有序的交通流向,创造良好的外部交往环境。采用丰富多样地规划手法,结合各地气候、地理、文化特点设立相对丰富地休息、活动空间,做到夏天有夏天的去处,冬天有冬天的空间,合理引导人们的交往意向。以住宅组团为基本单位,建设良好的邻里模式。在建设好住宅组团的邻里模式的基础上,再以住宅组团--住宅小区--居住区为顺序,构建小型社会的邻里关系。尽最大可能创造使人们虽然居住在单元式住宅中,却有享受传统邻里关系的可能性,在新的居住模式下,延续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居住文化。

篇(10)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城市规划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市场经济下推进城市化建设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保证我国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矛盾的关键环节。如何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又如何设计出特有的城市理念。是摆在城市建设设计人员一项紧迫而富有挑战性课题。目前,衡量城市规划设计是否先进合理的标准以自然生态视角下的平衡理念,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及因地制宜的实用化理念最为突出。

一、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要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必须先规划好,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建设和管理城市;其次,城市规划是综合发挥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应当格局合理,富有特色,对本区域内的城市化发展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充分协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自然就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以及综合发挥其各种效益应遵循的依据;再次,城市规划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城市的合理发展,必须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规划,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也只有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下,才能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最后,城市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可任意更改。因此,它的实施具有强制性和不可变更性。

二、我国城市规划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施行城镇化战略以来,各地城市蓬勃发展,城市规划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成绩是应当肯定的。但是,由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够,城市规划设计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

1. 城镇化问题

有的城市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中片面追求城镇化人口指标,导致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化,大量圈占、征用集体土地,大搞开发区,大搞“造城运动”的房地产开发,造成盲目的城市建设和土地浪费现象。

2. 旧城改造问题

有的城市在规划控制目标和规模缺乏深入的科学论证,出现许多盲目行为,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往往对旧城的历史文化价值缺乏深入研究和认真对待,甚至对历史文化传统建筑进行面目全非的翻建、改建、新建、扩建; 使历史街区、古建筑、文物古迹、传统民居和有纪念意义的遗存等受到冲击甚至不同程度的损害。

3. 城市现代化建设问题

有的城市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对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理解考虑内涵少,追求形式多。造成“欧陆风条街”和“西洋建筑”规划设计风。

4. 风景区保护问题

有的城市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往往被当前经济利益诱入误区。在风景区和园林绿地内搞房地产开发甚至在风景区开山采石、水泥厂、石灰厂等,将风景区景观搞得支离破碎,伤痕累累,惨不忍睹。

5. 盲目建设问题

一些城市,在规划建设中存在基础设施未同步配套建设的不合理现象,地下电缆、供水、供电、电信、煤气、排污等设施以及交通标志等设置未能协调一步到位,同步配套建设。最后这些地下设施铺设部门随心所欲,在建设竣工的街道上随时想挖就挖,又未能保证按原质量恢复。

三、解决问题措施

针对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城市规划应从以下几个万面去深化贯彻、遵循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落到实处。

1. 在规划目标和规模确定上要实事求是

我们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还很弱,经济的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科学技术的含量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调控和管理城市的经验不足。因此,把握好城市建设节奏,科学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合理确定城市人口,面积等主要指标,防止盲目扩大城市规模,防止随意占用土地资源,防止任意调整行政区划,防止人为刺激投资扩张至关重要。

2. 在规划布局和利益分配上要合理

我们说城市规划是一门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并不等于说规划是个绝对真理,可以谋求城市发展方方面面都获得利益分配上的最大化和用地布局上的最高理想,其功能是通过规划手段综合分析、统筹安排、分清轻重缓急,使各项建设布局得当、利益适量、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对合理、追求的是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效益。尤其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风景名胜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维护公共利益。加强住宅及交通、环保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解决群众住房难,出行难等问题。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措施、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城市的各项建设能够得以可持续发展。

3. 在规划用地和开发利用上要适度

审时度势、把好尺度、是我们观察问题、顺应规律、有利发展的规划准绳。城市的发展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达到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需要分阶段实施的,只有前一个阶段的目标实现了,才有可能为后个阶段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切实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所当然是城市规划的立足之本和规划宗旨,要努力创造宜人的生存条件和活动空间,切实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当作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把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任务,把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作为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城市建设成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首善之地。让人们生活在城市里能够舒适、方便、安全、贴近自然、充分享受文化和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欢愉。

四、做好城市的建筑规划设计

1. 抓好设计单位的市场选择,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放开规划设计市场,鼓励引进高资质、高等级规划设计单位参与城市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

2. 抓好方案的审核和确定。审核一般项目的设计方案,主要审核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和建筑方案设计图。特别是影响主干道城市景观的项目不管大小都要严肃认真地把关,确保了城市主干道规划设计格调的一致性。

3. 城市更新改造

3.1 城市更新改造不应只是采取大拆大建的方式。应采取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处理好更新、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老城区更新改造的重点之一是基础设施,水、电、气等系统,这是保证被更新区充满活力的基本条件。也是满足人们现代生活需要的保证。

3.2 城市更新要坚持有机更新的原则,追求自然与和谐,保留城市发展历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延续城市的文脉,保护城市的特色。在城市的更新改造中要注意保留下城市在各历史时期的典型建、构筑物,以留下城市的发展轨迹,留下人们的记忆,保留城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加可识别性。

上一篇: 会计信息质量监管 下一篇: 财务审计招投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