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2 09:54: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餐饮经营风险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会计工作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系统的普及使用为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如无纸化会计带来的数据审核、确认,电子档案的归档保存,会计电算化处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等,这些都对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对会计人员在操作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企业的管理监督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浙江某大酒店是一家涉外旅游饭店,由国有集团公司投资近2亿元组建而成的。酒店于2000年4月29日正式对外营业。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规范。这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企业如何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少企业虽有意进行内部控制建设,却觉得无从下手。由于假期有幸在N酒店财务部进行了实践锻炼,能够详细了解该酒店的情况并收集整理相关的信息,熟悉该酒店的内部管理。因此,借鉴内部控制理论成果和实务经验,研究建立适合N酒店发展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同时希望通过酒店内部控制的分析,分析其内控的缺陷和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也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意义。
一、酒店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设计问卷,并根据深度访谈的内容,对N酒店有了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酒店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酒店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是实施其内部控制的依据。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为整个内控系统的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根据访谈了解到,酒店的机构设置做得相对完善。从酒店是否做到不相容职务分离,分级授权控制中了解到,酒店的权责分配做的相对比较好,让权责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分配来完成。但是董事会对于酒店的决策控制力不足。因为经理层位于生产经营的一线,而董事会成员中有一部分是独立董事或外部董事而非执行董事,这类董事来自于不同的行业且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董事会对于管理层的提案无论支持与否都缺乏充分的知识支持和信息支持。
(二)酒店风险评估
酒店的运行与长期发展的目标相一致,但是对于各部门的具体目标却介绍的不够详细。从酒店的员工是否能很好的理解酒店发展的长期战略和明确的目标?这一问题了解到,当酒店管理层制定发展目标后,会传达到各个部门,上下级之间很少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但是员工对于本业务单元的目标认同感却并不是很强,大多数的员工只是比较机械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员工对风险的识别,财务部和人力资源部相对较好,康乐部对风险识别能力不是很强。而当员工发现风险,很多时候没有能够向管理人员及时的汇报。
从深度访谈问题:您是否清楚有哪些外部因素可能引发酒店管理的风险?可以了解到员工了解的比较多的是管理层的管理能力,但是酒店内部人员的流动和财务状况对内部风险的引发,员工的了解比较少。从这两个问题的访谈中可以了解到,员工对于引发酒店风险的因素了解的还不够全面,还需要管理人员在这方面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酒店的风险分析流程还不够全面恰当,而且当风险分析出来之后,没有马上传达给管理层。酒店的员工对风险分析能力很欠缺,无法明确的描述相应的风险。从深度访谈问题,员工对于风险分析基本都停留在表观层次上,而不了解具体风险分析的方法。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即使识别出了风险,也没有办法对风险有一个准确的分析,更没有办法做到良好的风险应对。
(三)酒店控制活动
酒店设置了专门的内部分离监督机构,并且对酒店内部控制控制活动取了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落实和完善。酒店根据经营活动中金批准额大小和事项重要程度不同控制分层级授权审批。酒店管理层的直系亲属系统没有担任酒店财务管理部门控制的管理人员。
没有轮岗不利于岗位人员对于酒店会计工作整体需求和工作要求的了解,而且对酒店整体的利益观和效益观的了解也会有所欠缺,最重要的是,互相牵制人员在长期的搭档中可能会互相包庇。了解到酒店营运分析控制有待进一步加强。酒店目前只有预算执行结束后的考没有建立阶段性考评工作,而这方面的问题亟待改善。
二、酒店内部控制体系的改进建议
笔者根据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了解到酒店企业的真实情况,针对酒店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改进优化,使其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由于酒店董事会的决策控制能力不够强、酒店并没有将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分开;员工职业素养需要提高、对特定岗位的描述不够清楚、对员工的考察次数不够、培训制度贯彻不够认真;管理者对酒店文化的宣传不够、员工违背道德准则时,没有给予足够的惩罚措施、招聘流程不规范等。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一)岗位设置与权责分配
酒店的管理结构完善与否对酒店内部控制体系效果的发挥起到基础性作用。酒店应对各个岗位职责进行准确的描述及规范,从而形成《职位说明书》,其中包括各个职位的称谓、描述、工作职责、工作权限、工作绩效考核标准等。
具体建议:
1、工作内容和流程进一步标准化
由于不同的酒店财务岗位设置不太一样,即使同样的岗位工作内容和流程也大相径庭,能否研究一套标准化的工作内容和流程,是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的。建议在明确岗位架构和岗位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岗位工作内容和流程,既能够完成酒店财务管理的各项职责,也能够实现工作的高效,最终形成一套标准的岗位工作内容和流程,这套标准可以在酒店其它部门和集团内其它酒店推广。
2、工作流程进一步细化
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细化,尽可能使得一个新手按照工作流程的说明就能够完成该项工作,这样就可以大大缩短一个新手熟悉岗位的时间,无形之中也是对酒店人力成本的节约。
3、采购与存货管理方面问题与建议
(1)采购无任何计划性。计划采购与应急采购无任何区分,各部T对本部门使用物品没有任何月度以及年度的采购计划,所有采购都是即时的。建议酒店制度采购计划,由酒店各部门根据每年物资的消耗率、损耗率和对第二年的预测,在每年年底编制采购计划和预算报财务部审核;计划外采购或临时增加的项目,需要制定计划或报告财务部审核。
(2)采购付款报销方式不够明确。酒店没有明确额度内的报销方式,自由性较大。建议酒店采购员采购的大宗物资的付款要经财务总监审核,经确认批准后方可付款;支票结帐一般由出纳根据采购员提供的准确数字或单据填制支票,若由采购员领空白支票与对方结帐,金额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按酒店财务制度,规定额度内的付款可以采用现金,超过的使用支票或委托银行付款结款;超过额度要求付现金者,必须经财务部经理或财务总监审查批准后方可付款,但现金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
(3)资产报损控制不够严格,对员工无惩罚激励机制。酒店对低值易耗等物品的报损控制不够严格,没有明确正常的报损率以及相关的惩罚激励机制。建议明确建立相关的报损率以及相关的惩罚激励机制,以此来鼓励员工降低物品的损耗率,提高工作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
酒店应当依据公司设定的具体控制目标,进行全面、系统、不间断的收集相关有效信息,结合酒店的具体经营情况进行风险评估,从而实现有效控制。员工缺乏风险应对能力,对应对风险的策略了解的不够全面。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1、设定控制目标
酒店内控控制目标的设定是酒店进行基于风险评估的内部控制运作的前提。酒店内控目标既包含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同时也包含酒店近期计划的短期具体目标。目标设定应遵循实事求是和目标指导实践的原则,指定的控制目标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与酒店的发展规划保持高度一致。需要指定详细的具体目标,指导酒店内部业务活动和协调各个职能部门活动。
2、酒店的风险识别
造成酒店经营风险的因素来自很多方面,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两类,即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酒店内员工现阶段对于外部风险中的政治与经济因素了解较少,对店内的内部风险的财务状况因素及内部员工流动性风险认识存在不足,酒店需要建立相关培训体系,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各个业务部门员工的培训。只有对风险因素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有效的进行内控体系风险的分析并制定相对应的方法。
3、酒店风险应对
酒店风险评估是为了最终的风险应对,酒店在对自身进行充分的风险分析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内外部环境变化,继续搜集分析风险变化信息,从而适时调整应对风险的策略。对员工进行风险应对相关培训,让其了解主要的风险应对策略包含规避风险、降低风险、承担风险、转移风险。
(三)完善信息沟通系统
酒店的运转基于内部信息及外部信息的取得、分析及使用。通畅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是酒店高效运营的重要基础。笔者对酒店信息沟通系统的调查分析中发现如下问题:酒店各部门之间合作有待加强、各个系统协同化不够好、餐饮部对信息收集能力较弱、员工对高质量信息理解不全面。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实现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主要依托于建立协同化的酒店信息系统,主要由会计信息系统、客房管理系统、餐饮管理系统、购和仓储系统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组成,各个系统协同工作,无缝衔接。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需要及时提供符合会计电算化要求的会计信息,并且根据酒店相应的规章制度完善系统的各个分模块,与此同时,酒店应合理安排不相容工作岗位的设置。客房管理系统。建立并完善智能化的客房服务管理系统,从而保障酒店提供服务的智能化及高效。
餐饮管理系统。用计算机系统为顾客点餐提供自动服务,从而完成点菜、送单及收款服务。此系统要与采购销售系统相结合,无缝衔接,发挥其内在分析功能,从而协调采购与销售活动,并结合成本效益最大化原则。同时鉴于调查问卷中发现餐饮部对于信息收集能力很差,餐饮部门的员工在为客户服务时,尽可能多的了解顾客的信息,提高服务质量,在酒店餐饮搞活动时如团购等通知顾客,尽量争取回头客数量的增加。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了解到酒店各个部门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信息系统,对于信息系统设计合理,其信息流畅性及保密性均表现良好,但员工对于信息系统架构的了解只在初步阶段,需要进行进一步加强。同时各个系统的协同化不够好,部门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单一系统的强大无法弥补系统协作上的不畅和失误,这是提高酒店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信息系统的员工培训对于系统高效运行至关重要,酒店应该定期加强对此系统的应用培训,可不定期引进或咨询外部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相关培训。
(四)规范并完善酒店的控制活动
笔者对酒店控制活动的调查分析中发现如下问题:酒店的职务分离控制做的不够完善、授权责任不清。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优化建议: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及会计系统控制。完善健全的会计系统控制是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及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1、增加夜审岗
由于夜审很难招到人,所以财务部一直没有设置该岗位。夜审和日审是酒店稽查体系的两个枢纽,只有建立完整的稽查系统才能有效的掌控整个酒店的经营,虽然目前采取由前台收银行使夜间稽核的职能,但实践中前台收银只是完成了过账职能,并没有履行起稽核职能,夜审工作流于形式,这就难免产生漏洞。建议加强夜审岗的招聘工作,在招到合适的人员之前可以采取由日审人员进行突击夜审的办法来加强夜间稽核工作。
2、增加资产管理岗
由于除存货外,大部分实物资产为业主所有,在核算时也未记入损益,所以在资产管理上除专人管理存货外,其它资产的管理相对比较薄弱,如果这些资产管理不善的话,会大大增加酒店的费用支出,影响当期损益。建议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岗来管理酒店的资产。
3、制定岗位说明书
目前财务岗位的工作职责主要还是依赖相关人员的经验,并没有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文字说明。建议制定包含岗位基本情况、任职条件、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等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岗位说明书。
三、主要结论
本项目以内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酒店为调研对象,采用了实地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对酒店的经营状况和内控现状进行了解,经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酒店内控体系的缺陷及问题。根据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针对发现的实际问题,对酒店内控体系提出相应的优化完善建议。酒店主要问题表现在员工素质考察制度不完善、人力资源成本控制较差、对于企业文化认同感有待加强、风险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风险应对策略单一、控制活动职务分离建设较差、内部监督体系尚须完善等等。笔者根据上述问题提供优化内部控制体系思路:改善内部控制环境,优化人力资源系统并建立相应员工培训教育制度,尤其是对风险应对的培训;建立高效信息系统;完善监督体系,制度严格的监督制度及监管流程;明晰酒店各部分控制活动、职务分离并建立严格预算。通过对酒店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优化建议及方案,以期为我国本土星级酒店企业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目前,全球经济已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期而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而言,把握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特征,重新审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和改进空间,才能更好地迎接新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特征
1、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金融危机之后,货币战争、贸易战争不断。资源的全球化争夺、对汇率政策的相互指责、贸易壁垒的纠纷、产业资本的不断迁移、投机资本的全球漂移,都在显示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程度的加深,国内政策对抗整个大趋势的力度和作用在不断降低。如何顺应全球化大趋势,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些都是摆在各国政府和各个企业面前的课题。
2、产业发展节奏加快。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和通信方式的革新,使知识和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世界传递、普及。一种产品被新产品替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企业、一个产业从萌芽、成长,至成熟、衰退的周期越来越短,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中,谁能够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竞争优势,谁就能生存得更好,生存得更久。
3、实体经济生存更加困难。后金融危机时代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十分模糊,导致各类资本不愿意在周期较长的实体经济领域投资,而更倾向于可以快进快出的虚拟经济领域,或者进行某类资源产品的投资炒作,或者炒作某类资产,比如大蒜、红豆、绿豆的炒作,房产的炒作等。资本流向虚拟经济和资产、资源、特定产品炒作,相比之下,实体经济反而缺乏资本支持,生存困难。
4、通货膨胀预期日趋明显。金融危机带来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预期,使得各国货币竞相恶性贬值,全球通货膨胀压力持续上升,各国的通胀率普遍上扬,资产价格相继推高,再度加剧了资产泡沫。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也不得不采取扩张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数量巨大,造成流动性过剩。目前来看,全球通货膨胀问题无法回避,未来压力有增无减,这将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指的是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融资难、贷款难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通胀压力,对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加大了其筹资风险。为应对通胀压力、回收过剩流动性,2010年初以来,我国央行已经连续4次加息、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都是负债经营的,一方面加息后贷款利率的增长必然增加企业现有贷款的资金成本,从而抵减了预期收益;另一方面加息也加大了企业再融资的成本。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则冻结了银行大量的资金,制约了银行的放贷能力。在信贷资源稀缺的背景下,很多中小企业不得不走民间借贷的路子。民间借贷利率相对来讲都非常高,这就造成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一路水涨船高,财务风险加大。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对于投资风险,我们可以从资产的盈利能力来理解,如果企业投资不能带来更多的收益,那么企业的总资产无疑是减少的,这就会给企业带来投资风险。当前,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追求市场占有率,盲目投入资金购买固定资产,扩大规模,开发新的生产线,从而给企业带来投资风险。如,温州知名餐饮连锁企业波特曼因为盲目扩张,开了许多连锁机构,因资金链跟不上而于2011年4月倒闭。还有不少中小企业干脆偏离主营业务,将资金投向不熟悉的领域,结果不仅使得大量资金被套牢,而且还使企业损失大量的潜在收益,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比如,浙江霸力集团因为南下广西“开矿”,先后将数千万元砸在了矿上,最终因资不抵债导致霸力集团老总外逃。
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变动的风险。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通胀压力下,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工人工资调高、银行贷款利率提高等因素推高了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很多中小企业先后陷入经营困境。国家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亏损面达15.8%,同期增长0.3%,亏损额度增长率高达22.3%。而这仅仅是规模以上企业的经营状况,工信部表示,规模以下的小企业,亏损情况可能更加严重。
4、管理风险。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不善也会带来财务风险。众所周知,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足,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权责分工不明确,检查稽核制度不完整。企业内部材料、周转料管理不到位,材料以领代销或期末盘点不及时、不认真,责任不明确,导致成本上升,材料、周转料丢失情况时有发生,二次购置成本增加,实物流转不清晰增加了财务风险。再加上历史遗留呆坏账多,相关责任人不清,清理困难,应收账款比例过大,资产质量不高,增加财务风险。这次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国内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1、强化内部监控制度,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中小企业要防范财务风险就必须强化企业内部监控制度建设,确保财务监控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一方面企业要强化会计控制职能,即必须严格执行会计法律法规,真实的反映会计信息,保证会计核算的合法合规,避免由于财务数据失真而引发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使其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对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再监督,对其他的控制进行再控制。同时,企业要合理规划每个部门的工作,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企业还要让财务管理人员认识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并充分调动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工作人员主动工作。
2、构建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避免盲目投资。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发挥民主,在认真调查和研究之后,运用系统的分析手段,运用科学的决策手段,使人的主观意志和客观达到统一。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企业应成立一个由专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职工代表共同参加的决策机构,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来实施决策。企业可以通过收益法评估未来现金流,对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企业应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分散投资,使多项投资在时间、空间以及利润上相互抵消降低非系统风险。企业还可以采用转移风险法,遵循合理和公平公正的原则,选用保险转移或者是非保险转移。企业也可以采用回避法,在选择财务管理方案的时候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风险,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小的方案,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3、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避免盲目举债扩张。预防财务风险的一个关键方式就是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一般可以通过调整负债与权益资本的比例,使之有利于资本收益率的提高,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同时,中小企业要预防财务风险,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要跑得太快,企业的经营行为要以稳健为第一原则。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复苏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中小企业应谨慎扩张,对变现速度较慢的固定资产(如土地、建筑)的投资更应谨慎。特别是不要进行力不从心的举债扩张,因为高负债极有可能带来管理效率的流失和利润率的下降。从理论上讲,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在50%以下为宜。同时,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企业还要考虑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匹配的问题,并合理运用银行借款、债券和商业信用等不同的筹资方式,从不同来源取得资金,以规避相应的财务风险,使得债务在企业中发挥最大的效用。
4、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一种成本低廉的诊断工具,它通过财务风险指标体系来预知财务风险,分析企业的实际财务运行数据,及时向管理层汇报相关的风险,以便做出预防风险的决策。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广大中小企业企业要注重发挥企业财务信息的预警作用,建立和运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时,要灵活选择合适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既要有反映国家行业等状况的宏观指标如GDP,也要有针对企业特点的微观经济指标如现金流量指标;既要有准确的定量指标,也要有客观的定性指标。运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时,发现重大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总之,企业要合理运用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方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南阳油田通信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夏芬娟.3家温州中小企接连倒闭引出一串思考[N].民营经济报,2011.4.28.
旅游企业经营领域涉及较为广泛,以游览、娱乐、住宿、购物、餐饮为经营主线,其财务管理特点基于旅游产品特点。就旅游企业来说,产品生产大多在服务上,其产品特性完全是服务性产品特点,如生产销售同时发生、不可储存性等,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激烈化,旅游企业面临的风险因子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企业处理好投资、融资、筹资及日常的财务工作,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保障内部组织的稳定运营,为企业竞争提供必要基础。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总的来说包括内部风险及外部风险两类,内部风险主要指内部管理失调引发的风险,包括投资、筹资、决策等方面。外部风险主要指经济、政策、文化环境的变动。这些风险因子都会对旅游企业的收益造成影响,对旅游业长期发展不利,因此,旅游企业必须熟练掌握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工具,强化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二、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分类
针对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可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两类。其中,不可控风险不受企业自主意志影响,被动性强,是所有企业都会面临的风险,来自宏观条件,如国家产业政策、企业主营业务区域状况等。可控风险主要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笼及收益分配四方面,可通过自主决策避免或解决。
(一)不可控风险不可控风险主要是旅游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5.12地震为例,由于民众对地区灾害性时间的担忧,游客多数会选择其他地区旅行,直接减少了四川地区的旅游业务流量,若企业以此地区为主营,由于企业资金长期占用于收益小地区,这些地方的旅游企业经营风险就会极高。此外,国家政策上,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企业可能会被迫出现转产或经营调整,不同性质的旅游企业受到的影响也会不同。
(二)可控风险可控风险是企业内部经营风险。一般的,旅游企业可控风险主要表现为偿债能力不足、现金流量呈现负数、依赖短期借款引起的资金周转不灵等。这类风险的成因往往来自企业内部,如决策失误、资产负债评估能力不足、竞争过强、财务控制能力不足等。以财务控制为例,旅游企业财务控制难度远远高于工商业企业,一方面,企业应收账款控制难度大,流动资产占用高,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存在虚增企业利润,企业难以把握自身实际财务状况,直接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三、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财务风险意识不足、人力成本及宣传成本支出占比过大、资金管理效能不佳、投融资风险度量不足、内部控制不到位、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等。从普遍性入手,本文总结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如下:
(一)强化业务流程控制要实现高效的财务风险防控,旅游企业必须强化业务流程控制,强化财务管理刚性。首先,在旅游项目开展过程中,企业将所有业务纳入合同化管理中,避免由于客户要求、费用、行程上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第二,在提供旅游产品时,旅游企业要严格按照旅游合同办事,按照合同内容,依据景区计费标准行事,制定严密的计调单,若要开辟新路线,则需进行专项调查之后确定。第三,要按计调单编制及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合理划分行程中团队成员职责,形成相互制约机制,避免超预算、资金结算错误等风险。第四,旅游行程责任分配前置。要在出行前将计调单、安排、服务标准等要求事项部署下来,以便实现行程中费用控制。因此,计调单刚性必须足够,要严格按照计价单控制成本,严格审查,该报销尽快报销,不该报销坚决不报。
(二)强化财务控制首先,旅游企业应完善内部各项财务工作细则,按现有会计准则、会计法等相关法律,结合行业特点及企业特点制定本企业财务会计明细操作规范,强化风险监控。第二,要注重会计工作的实际执行,强化经济活动的系统记录与分析,使企业内部资产及财务状况得以正确反映。第三,要强化资金和费用管理,提高预算科学性,要严格按照旅游主线及行程开展预算,避免预算超支及预算不足。
(三)强化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首先,风险评估指标设置应以企业资产负债率为基础,当资产负债介于40%~60%时,企业资金配置最为合理,低于40%资金充裕且可能发生限制,高于60%企业资金紧张,负债较高,应启用财务预警,控制负债增加及比例。此外,流动比率也应作为风险指标的组成,应将流动比率控制在1.5倍,避免企业资金链风险。其次,在风险防控设置上,旅游企业应当首先强化员工及部门财务风险意识,在规范财务基础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制度性建设,在大财务管理架构上,计调单、会计核算凭证等进行标准规范,对收支预算、资金回款等项设置专用管理办法。最后,旅游企业可引进外部监察机构,利用抽查、倒查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评判,提高管理接入的及时性,避免事后控制。
(四)强化财务队伍建设团队凝聚力上,应当营造以人为本的团队氛围,为财务人员树立信心,提高凝聚力;在岗位设置上,应实行轮岗,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避免长期任职出现的岗位漏洞;培训机制上,可采取持续教育与专项教育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企业内宣传财务风险知识,联合专业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营造风险防控氛围,另一方面可开展主题明确、重点明晰的财务风险防控教育活动,如竞赛、案例交换等,提升财务队伍素质,避免因人员疏忽导致的财务风险。
(五)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旅游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主要包括信息咨询、电子政务、旅游电商三大系统。策略上,旅游企业应当从强化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建设、完善安全保障体系三方面入手。实际操作上,一方面,政府应为企业构建信息技术宏观条件,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要强化门户网站建设,如提高网站信息详尽程度、组建论坛、构建客户交流机制、同行联合网上宣传等;优化电商模式,如构建个性化网络平台、开展虚拟旅游经营等;大力开展网络营销,如交换友链、Email推广、自媒体推广、竞价排名推广等。第三,要强化多方合作,如旅游相关部门协作、银行网上协作、网络公司协作等。第四,可开展CRM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客户回流。第五,强化系列服务。第六,加大员工专业培训,如导游技能、财务技能等。
近些年,国际上一批大型集团出现了财务危机,特别是美国安然公司(Enron)超过12亿美元的假账(2001.11)、美国世界通信(Worldcom)一年中虚增38亿美元收入和16亿美元利润(2002.06)、意大利帕玛拉特(Parmalat)近40亿欧元的财务黑洞(2003.12)、美国雷曼兄弟(lehman)的破产(2008.9)等令人触目惊心。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仍然较高,据国资委公布,2007年平均为57.6%;民营企业短命现象仍然较多,据资料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不到10年,一些名声显赫的企业,如巨人集团、三株实业、德隆集团、格林科尔等都似昙花一现,还有较多的则负重运行,艰难坚持。究其原因较多,但无一例外的是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这同样也为我国星级宾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的警示。毫无疑问,正确分析星级宾馆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仅是防范财务风险减少经济损失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星级宾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星级宾馆财务风险的内涵与特性
1、内涵
对财务风险,学者们的认识可归纳成三类:一是“危害损失观”,认为财务风险是未来可能发生的危害和损失;二是“收益差异观”,认为财务风险是未来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差异;三是“不确定性观”,认为财务风险是未来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经过综合对比分析,本文将星级宾馆财务风险定义为:星级宾馆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受难以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出现与初衷利益相悖的潜在损失。它反映了星级宾馆财务风险的三层管理属性:一是由资金运动而引起的风险;二是风险的货币化表现;三是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财务收益偏离预期收益的潜在损失。
2、特性
星级宾馆财务风险源于诸多不确定因素,即来自经营环境。星级宾馆经营环境既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又包括内部管理因素。内、外因素的变化都会产生或改变星级宾馆的各类风险。各类风险最终表现为财务风险。星级宾馆财务风险既反映了各类风险的一般规律性,又蕴涵着自己的特性。
(1)客观性。凡是有经济运营和财务活动,必有两种可能的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偏离预期目标,因此,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星级宾馆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经济实体,其财务状况失衡、投资失控、债务包袱过重、资金运作困难是屡见不鲜的,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也是常有的。
(2)随机性。由于影响星级宾馆财务活动的因素是复杂的、多变的,既有国家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国家和地区性经济政策调整、金融市场波动、科学技术进步、竞争对手成长、客户的诚信缺失等的影响,又有星级宾馆内控制度、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的影响,因此,事先对星级宾馆财务活动的最终结果难以准确把握,也即星级宾馆财务风险的大小事先难以准确预测。
(3)相关性。财务风险的大小与风险收益的高低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因此一些人把“承担的财务风险越大,风险收益也必然越高”作为星级宾馆大量负债和债权拖欠的理论依据。然而,这一观点的前提是负债和债权拖欠必须在其承受能力的限度之内。
(4)异同性。影响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对财务活动目标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影响较小的财务风险,可不予考虑;对影响较大的财务风险要重点控制。
二、星级宾馆财务风险的构成要素
从星级宾馆财务活动与财务管理的实际来看,星级宾馆财务风险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1、筹资风险
由于星级宾馆的筹资渠道主要有两类:一是借入的资金,如银行借款、债券等;二是所有者的投资,如股票上市、投资公司投入、内部职工参股等,因此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使星级宾馆出现筹资来源的不确定性和不良财务后果的可能性。筹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与宏观环境因素变动有关,如资金供求、利率、汇率变化可能加大筹资成本,重大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变化会影响筹资规模和筹资方式等;二是与星级宾馆自身管理经营不善、理财决策失误有关。目前,我国的星级宾馆既有收支性风险,也有现金性风险。收支性风险主要是源于经营不善,具体表现为:内部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弱、经营亏损重等。现金性风险主要源于理财不当,资本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为:筹资成本费用过大;负债比例高,许多星级宾馆超过40%;筹资渠道单一,过分依赖银行贷款,资金结构、期限结构和债务规模不合理等。筹资风险的影响期较长。
2、营运风险
营运风险是指星级宾馆在其经营过程中由于运作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财务状况失衡。其负面影响比较明显。我国星级宾馆的营运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经营管理风险。星级宾馆具有经营范围广、营业项目多、提品的时间性和季节性强的特点,而我国大多数星级宾馆的专业人才少、管理水平低,竞争能力弱,再加上债务负担重,经营风险大。二是应收账款风险。从本质看,应收账款是星级宾馆流动资金的投放,其风险主要是收回时间及金额不确定所导致的现金流量风险。应收账款的拖欠会严重影响星级宾馆的获现能力和收益质量。应收账款风险的产生与信用政策和信用环境有关。目前,由于竞争的压力,我国星级宾馆的业务销售中赊销比重大,而不合理的信用政策常使星级宾馆对应收账款缺乏应有的控制和管理,造成追讨欠款工作困难重重。宏观上,我国信用环境差,缺乏社会化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信用风险大,再加上落后的结算方式,使得与客户、供应商之间拖欠账款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星级宾馆的实际收益。
3、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星级宾馆投资一定业务后,由于投资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使实际投资利润率低于预计利润率的可能性。从星级宾馆外部环境来分析,投资风险主要源于国家信贷规模、利率、汇率和通胀水平变化的影响。另外,经济的波动、疫情的扩散、恐怖活动也会引起消费需求和购买力的变化,从而给星级宾馆收益带来不确定性。从星级宾馆内部环境来分析,投资风险主要源于信息不对称和经营效率低下。星级宾馆固定资产投资标准高,资金占用量大,回收期长,设备更新快,经济效益的季节性和波动性强,投资的风险性不言而喻。而我国的星级宾馆,一方面由于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缺乏全面、准确的决策信息,造成市场预期不正确,导致投资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回避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也导致实际投资收益与预期收益相差甚远。
4、分配风险
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不当而可能给星级宾馆今后的理财和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3]。这种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收益确认不当的风险。由于会计方法的不当,虚增当期利润,导致提前纳税,大量资金提前流出星级宾馆而引起财务风险;或者虚减当期利润,影响星级宾馆的社会声誉和公共形象。二是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形式、时间和金额把握不当的风险。对星级宾馆而言,如果过多的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对外分配收益,会大大降低自身的偿债能力;但如果宾馆投资者得不到一定的投资回报,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降低自身信誉。因此,星级宾馆无论是否进行收益分配,也不论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进行,都可能产生一定的风险。
三、星级宾馆财务风险的管理机制
星级宾馆财务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运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权衡风险与收益的利弊,作出在期望收益下风险最低或风险一定下收益最大的决策。因此,应该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1、科学决策机制
要进一步深化星级宾馆的管理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行科学的决策规则、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实行集中领导、分级归口管理的财务决策与实施制度。明确财务决策的责任者,建立健全必要的原始记录,推行定额管理制度,加强计量工作,理顺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加强对财务活动各环节风险的防范,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同时,建立财务风险监管机构,从组织上保证科学决策和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可设立风险经理一职,或由财务总监兼任。财务风险监管机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对星级宾馆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合理运用风险管理技术,促使风险管理制度化;认真分析理财环境及其变化情况,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方法。
2、风险预警机制
要建立星级宾馆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监测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营动态,进行财务风险的识别、监测、评价和预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分为内部报告子系统、市场信息子系统、风险分析子系统和风险预警子系统。前三个系统主要侧重于有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分析;预警子系统则通过建立预警模型,观测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作出评价、预测,并在必要时发出警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正是通过这种不间断的跟踪监测,保证星级宾馆随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财务风险情况。为了最大程度的防范财务风险,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星级宾馆内部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要保持与行业预警信息系统的协调和沟通。
3、风险控制机制
要建立星级宾馆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分设财务管理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各司其职,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星级宾馆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采取控制技术,减少或消除风险损失。具体的控制和处理财务风险的路径和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回避。即设法避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从根本上远离财务风险源,从而消除财务风险损失。星级宾馆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财务风险最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2)转移。即以某种方式将所面临的某些财务风险转移给他方。比如以购买保险将财务风险转由保险公司承担;通过契约的形式将财务风险损失转移给他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将财务风险横向转移。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大大降低星级宾馆的财务风险。
(3)分散。即通过宾馆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投资风险。同时星级宾馆还可以通过改变资金结构、负债期限等以达到降低债务风险的目的。
4、风险化解机制
要建立星级宾馆的财务风险化解机制。目前,我国宾馆业由于赊销业务而产生的信用风险巨大。为了防范信用风险,星级宾馆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不同信誉情况制定正确的信用策略,加强信贷管理。具体做法有:
(1)切实做好赊销对象的资信调查。针对关系客户单位和个人,以及会议、旅游团队、旅游人的不同信用情况,制订合理的赊销方针,实行分级管理,建立科学的赊销审批制度,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
(2)着力加强应收账款的单个客户管理和总额管理。星级宾馆对与自己有经常业务往来的客户应进行单独管理,通过付款记录、账龄分析表及平均收款期判断个别账户是否存在账款拖欠问题。信用管理人员应定期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编制账龄分析表,按账龄分类估计潜在的风险损失,以便正确估量应收账款价值,并相应地调整信用策略。
(3)严格推行销售回款责任制。根据客户按约付款的可能性,选择不同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制定合理的收账制度,对应收账目实行严格的监控,及时催收货款,并把回款情况与相关责任人的经济收入挂钩,从而把应收账款风险降至最低限度。
5、风险抵抗机制
要建立星级宾馆的财务风险抵抗机制,根据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按照稳健性原则,在宾馆内部建立风险基金和积累分配制度,及时足额增补自有资金,如建立偿债基金、坏账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以预防财务风险损失。设立风险基金既可以减少危机发生时政府的财政负担,又可以使星级宾馆增强对财务风险的抵抗力。一旦其发生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能够启用风险基金,帮助其渡过难关。
6、激励约束机制
要建立星级宾馆的财务风险激励约束机制,通过进一步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严格控制成本,着力提高效益,以提升星级宾馆的竞争力。星级宾馆的收入具有时间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即在一定的时间内收入是有极限的。因此,在实际运营中,应该推行“精干、高效、满负荷”的原则,实行严格的定编、定岗、定员,规范的岗位培训,有效的奖勤罚懒。应该建立“年薪制”和“股票期权奖励”的制度,给高管人员、关键岗位人员带上“金手铐”,以实行有效地激励和约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防止他们的不当流失。应运用预算控制、制度控制、标准成本控制和主要消耗指标控制的方法,严格各项成本费用开支。加强对客房、娱乐等物料用品的管理,可分别按住客率、消费人数等参数,实行标准化定额配发;加强餐饮成本的核算,建立内部转账制度,编制餐饮成本日报表;建立物资采购和审批制度,以经营收支、物资储备情况确定采购量,严格控制库存量;完善财务制度,压缩管理费用,控制营业费用,减少财务费用。
(注:本文为徐州师范大学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7XWB37。)
【参考文献】
[1] Anna Nagurney:Financial networks with intermedia -tion: Risk management with variable weigh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6(1).
[2] Finke M S,Huston S J:The brighter side of financial risk:financial risk tolerance and wealth[J].Journal of Fimily and Economic Issues,2003(3).
一、投资前的市场分析
开封市位于黄河沿岸豫东平原,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七朝古都,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黄三点一线”线路黄金旅游三大中心之一。全市总面积6261平米,人口487万。作为重要交通要道,开封市区位优势明显,市内陇海铁路东西贯穿,京珠、连霍、日南、阿深四条干线高速交汇,交通十分便捷。随着近几年开封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郑汴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开封在河南省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经济形势全面振兴且呈跳跃上升态势。作为文化古城、全国旅游名城,开封的众多旅游景区的经济效应日益凸显其张力,在此基础上充分带动和发展了其他服务行业,尤其是酒店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二、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治方面。近年来,开封市在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名城的城市特色上,致力于发展旅游事业,重修和新建了许多历史人文景观。开封市花会自1983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28届,已成为河南省的重要节会和扩大交易的平台。另外中国翰园碑林祭祖庙会一年一次,历时1个多月,其中2009年超过40万人逛庙会,庙会期间,游人如织。
(二)经济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开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迅猛,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交通、通讯、商业、旅游业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77.1亿元,增长12.6%,比2008年高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56.3亿元,增长17.1%,增幅居全省第一位;住宿餐饮业零售额56.98亿元,增长20.6%;其他经济零售额4.95亿元,增长13.3%。
(三)技术方面。对于酒店行业,技术因素对其的影响较小,最主要的是酒店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显得较为重要。餐饮行业专业人才奇缺在国际上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幸好的是开封目前的高校有河南大学、开封大学、黄河水院等,均设置有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有的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并且也培养除了一大批酒店行业的优秀管理人才,使得开封餐饮行业人才匮乏的局面得到一定的缓解。
(四)其他方面。近几年来,国内旅游发展非常火爆,对于开封来说,更是有了质的飞跃。2009年,开封市旅游接待中外游客3077.2万人次,同比增长22.4%,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8.1亿元,同比增长29.6%,直接带动从业人员4万人。
三、项目定位分析
(一)优势分析。酒店地处开封市北部,依托黄河水院,紧临河南大学新校区,东靠开封大学新校区和开封市教育学院新址,人流量大,消费需求旺盛。同时,这些学校都设置有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引进较为方便。该地块属于开封市西开发区,是开封市未来的经济增长极。附近有大型企业、部队、商铺、金明区政府等,市场前景较好。酒店紧邻万岁山森林公园,是城西开发区到万岁山森林公园此的必经之地,接近消费市场,同时该地段目前还没有一家规模型酒店。
(二)机会分析。东京大道两旁成片开发,将进一步完善沿岸的基础设施建设,未来交通更便捷,这必将带动商务、旅游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客源的增长。该区域经济型酒店偏少,该项目正好处于诸多高校学府之中,交通要道交汇处,未来将是区域市场消费与供给的主要矛盾点之一,这也是本项目进入的最佳时机。附近几大高校的快速建设将,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其带动效应明显,市场潜力巨大。
(三)项目定位。该酒店地处高校学府之中,人文氛围浓厚,附近校园环境优雅,设施完善。所以项目在建设时,景观设计强调使之与周围的建筑景观、绿色景观融合在一起,防止噪音、空气污染,将开封市独特的文化、艺术品味展现出来,使酒店不只是过夜和休憩之处,更是涤荡心灵,享受旅游休闲氛围的场所。
四、项目投资风险分析及对策
一、基于“营改增”税制下的企业税务风险分析
(一)进项税抵扣存在税务风险
有的企业在旧税制、新税制的过渡期,为了提高增值税可抵扣的进项税额,通常会从一般纳税人采购的不具有实际经济业务的餐饮发票等和企业经济无关的增值税发票中,或者修改增值税进项税发票的产品类型来抵扣进项税,上述行为全部与我国法律法规相违背,一经查处,企业将面临罚款、补缴税款甚至刑事责任等重大风险,对企业的声誉、品牌、信用记录都将造成负面影响,企业未来的运营必将重重阻碍。有的企业为了逃避纳税不择手段,以奖励、投资、福利等方式发放的商品没有做出纳税申报,无形中埋下了严重的税务风险。
(二)新旧税制过渡期间存在的税务风险
1.新旧税制相互冲突:有的企业没有全面理解“营改增”税制的具体内容,在执行过程中没有申报增值税的涉税项目,应纳税项目的申报有遗漏,企业将会承担偷税漏税的相关责任。2.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旧税制实行期间,企业采购办公用品、固定资产等发票没有抵扣优惠权,新税制刚开始实施时,企业领导对新税制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规范管理增值税发票,以至于企业因为丢失发票、抵扣期限过期等问题,无法享有增值税进项税的抵扣权利,还有的企业因抵扣发票的不规范将面临行政处罚。
(三)财务人员误解新税制带来税务风险
1.有的企业财务部门没有深入解读新税制内容,经常把对外投资的产品或者从企业内部领取的用于奖励的商品当成经营活动,没有申报增值税或者未缴纳足够的增值税,最终不得不接受税务机关的处罚;2.新税制还处于过渡阶段,还有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尽管各地方的税务部门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帮助企业了解“营改增”制度,比如政策答疑、加大宣传力度、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等,但因为很多财务人员自身缺乏专业知识,而且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弹性较大,财务人员在确定优惠政策时人为地判断错误,不仅失去了享受税收优惠的待遇,而且还要接受行政处罚。
(四)税收申报时间的选择不当带来税务风险
纳税时间过于提前:对某些服务行业而言,新税制的实行会提高税率,比如旧税制下服务行业的税率为5%,新税制下税率为6%,有的企业为了缓解税务负担,在新旧税制过渡的交界点采用旧税率来明确收入,这样一来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不违反税收法律,企业确认的收入与《增值税暂行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规定的确认时间相符,企业就可以享受旧税制下的低税率,但这也会给企业的运营资金造成压力;二是违反税收法律,那么企业将会接受缴纳罚金、补缴税款等处罚。
二、新税制下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启用税务风险预警措施
1.财务部门提出税收规划方案后企业应反复论证,建议请税务事务所或者会计师事务所从专业角度来评估税收方案,寻求没有风险、税负较低的两全其美之法;2.企业派专人收集、整理、分析国家出台的税收政策,保证涉税行为合法的同时又能尽量享受到优惠政策,在合法的基础上降低税负,全面解析财务部门总结的税务风险并制定应对策略。
(二)加强新旧税制的衔接
1.领导者在企业内部对员工反复强调新税制的重要性,通知各部门提前做好新旧税制的衔接工作;2.在采购固定资产时,需获得对方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仔细审核采购抵税产品的所得发票,保证发票的规范性与合法性;3.加强财务部门的培训力度,保证财务人员能够正确理解、熟练运用新税制为企业降低税负;4.规范管理增值税发票的申报,详细记录涉及增值税发票的活动,如领用、退票等;正确使用新旧税制下的会计科目,把当月收入与税率相乘后获得营业额税。
(三)提高企业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强化增值税纳税管理
1.加强“营改增”政策学习。地方税务机关应积极组织辖区企业财务人员对新税制政策进行学习,同时,企业应鼓励财务人员主动、自觉学习新税法,以提高对“营改增”政策理解能力,降低企业实际税负。2.新老税制下会计科目使用。营业税体制 下,企业只需按照月收入乘以税率计算应缴纳营业税额,而“营改增”政策下,企业还需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二、三级子科目,用于核算取得的应抵扣未抵扣增值税及当期应缴未缴增值税额,在财务核算方面较之前更加复杂。3.加强增值税发票管理及规范申报过程。企业应指派专人对增值税发票领用、开具、退票及取得增值税发票进行详细登记、管理,以避免因发票管理不规范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三、结束语
我国政策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都将受到“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影响,新税制改革的全面实行,让社会各行业的分工更加趋于专业化,企业是税收负担得以缓解,对生存、经营及发展更加有利,税制带动企业、企业带动市场经济,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x。
参考文献:
[1]王桂芬,程敏.建筑业“营改增”后的税务风险及对策建议[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0(1):55-57.
诚信X”行动计划(X-X年)》和省、市X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部署,以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持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举措,强化责任落实,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全年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全县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持续稳定。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是工作部署到位。
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听取相关职能部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汇报,分析研判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研究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召开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各职能部门调度会等,对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及时进行了部署落实。
二是责任落实到位。
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及时调整县食安委组成人员及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与X个食安委成员单位、X个乡镇层层签订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三是保障措施到位。
出台《自治县关于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实施意见》《自治县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自治县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自治县关于落实的实施意见》《自治县进一步加强“地沟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自治县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自治县创建X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
加强乡镇食品安全监管站所和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协管员队伍建设,落实食品安全协管员补贴每人每年X元,合计X.X万元,积极解决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监管执法装备,农产品及食品安全监管经费保障到位。
(二)加强部门联动,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狠抓食品生产环节监管。
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先后组织开展食品生产管理培训X次;强化源头管控,对全县所有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实行集中统一监管。落实食品企业风险等级管理,通过严格的量化评价及动态风险分析,共完成全县X家企业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并根据风险等级确定全年监管次数。分别与X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X家小作坊签订《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责任书》。
引导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现已完成X家生产企业,超额完成X家。认真开展肉制品、酒类产品质量安全、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生产环节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治理等专项整治工作。检查食品生产企业X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X份,均已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完毕;同时严格现场检查小作坊升级改造X家,新办小作坊X家,取缔黑作坊X家,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抽检X批次,合格率X%。全年,查办违法案件X件,罚没款X.X万元。
二是狠抓食用农产品质量监管。
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严格执法监管和推进标准化生产两手抓,“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落实监管职责,强化全程监管。
抓源头,推进健康种植养殖、绿色防控技术,控肥、控药、控添加剂,规范农兽药使用行为,切断有害物质进入农田污染餐桌的链条。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共查出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禽
X
只;无害化处理死因不明动物
X
只(头),动物产品
X多公斤,罚没假劣种子X公斤。
抓过程,县委、县政府连续组织召开了全县非洲猪瘟防控专项调度会议X次,累计出动X余人次,对所有养猪场(户)、屠宰场、交易市场、等重点场所进行全面排查。设立了X个临时消毒检查站物资已全部到位,人员已全部上岗。加强生猪调运监管和餐厨剩余物监管,塞罕坝综合执法局严格对餐饮行业和食堂的泔水及餐余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处置的监管;农牧局负责畜禽养殖环节投入品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违法行为。对辖区X个乡镇,行政村(社区)所有生猪养殖场(户)逐村逐场逐户进行排查,此次共排查X个乡镇,养殖户共X户、共计X头,均已签订了严禁使用餐馆、食堂泔水或餐余垃圾承诺书,同时下达了禁止使用餐馆、食堂泔水或餐余垃圾饲喂生猪的告知书并对其进行了登记普查表。
抓整治,突出问题导向,扎实做好农资打假、督导巡查和畜禽定点屠宰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和承诺书各X份.共查处违法案件
X起,罚款X元,全部结案。食用农产品抽检X批次,发现不合格X批次,合格率X.X%。
三是狠抓餐饮服务和学校食堂监管。
加强旅游沿线与景区餐饮服务单位、农村集体聚餐、校园食堂及网络订餐等领域和新兴业态食品安全监管,实行校园绿色餐饮,全县X所中小学、X所幼儿园学校食堂监督检查全覆盖,督导检查情况全公示,学校食堂量化分级B级(良好)以上达到X%。开展“净网”行动,对美团、饿了么网络订餐平台全方位监管,以网管网,线上线下联动,净化网络订餐环境。落实农村集体聚餐备案制度,对农村流动厨师及承接农村聚餐活动的餐饮单位备案登记。
深入推进“量化分级、明厨亮灶、清洁厨房”工作,完成量化分级X户、“明厨亮灶”X户,清洁厨房X户。从春季开学至今各学校监督频次均在X次以上。创建县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街(路)”御道口牧场主街一条街。有力保障“省旅发大会”期间餐饮服务安全。全年共检查化妆品经营单位X家,保健食品经营单位X家,餐饮单位X家,农村集体聚餐申报X家,抽检X批次,查办违法案件X件,罚没款X.X万元。
四是狠抓食品流通环节监管。
深入开展农村食品、食用农产品、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婴幼儿乳粉、禽肉及其制品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检查市场主体X户,下达责令整改X份。进一步完善食品风险分级和食品流通电子备案追溯管理体系,加强婴幼儿乳粉等高风险食品电子备案管理。
积极开展集中交易市场食品安全整治提升工作,筹建快检室X个(分局X个、金字农贸市场X个),形成市场开办者、基层分局、流动检测车“三位一体”的食品快速检验网络。认真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引领工程,积极培育“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大力打造优质精品肉菜专柜。创建食品超市(店)示范店X家。抽检食品X批次,不合格X批次,查办案件X件,罚没款X.X万元。
五是狠抓药品药械安全监管。
对药品生产企业开展生产专项监管X次,主要对企业是否存在未按处方规定投料、未按规定工艺组织生产、生产记录、数据不完整等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配合市市场监管局开展GMP跟踪检查一次。
共检查涉药械单位X家次,对涉药械单位药械购销渠道、是否诚信经营,数据是否真实、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储存和运输,是否违法违规销售、使用假劣药品等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开展疫苗专项检查,现已检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X家,疫苗接种单位X家。开展药品抽验工作,根据省市抽验计划开展药品抽验工作,抽验药品X批次,按时完成了抽验任务数,药械不良反应上报工作,共督促涉药单位上报药品不良反应
X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X例。
(三)加强检验检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现全覆盖
一是拓展监督检测范围。把监督抽检工作延伸至田间地头、食品加工企业,切实打通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X年已完成监督性抽检X个批次,抽检合格率X%以上,组织快检X批次,实现了监督检测全覆盖、无盲区。
二是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市场监管X个分局分别建立食品安全快检室,大型超市、集贸市场快速自检,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监督性抽检,完善食品检测网络。
三是注重结果运用。通过电视台、电子显示屏、自媒体、纸质通告食品抽检公示信息X期,印制张贴抽检信息通告X份,促使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提高食品质量。抓好抽检不合格食品后续处置,依法办结不合格食品案件X起,公开销毁银耳、粉条等不合格食品X公斤。
(四)加大整治力度,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一是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由县食安办牵头,积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集中力量,以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集贸市场、农村大集等为重点业态,逐一对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食品销售者及餐饮服务单位全面开展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检查经营涉及猪肉及其制品市场主体
X户次,签订《非洲猪瘟防控责任书》X份,督导经营者严格履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等义务,不购进、不使用、不销售来源不明的猪肉及其制品,严防非洲猪瘟疫情蔓延至我县市场。针对网络传播沸沸扬扬、人心恐慌的“猪肉有虫事件”,我县主动作为,及时对事件展开调查,第一时间通过**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渠道消费警示,向社会公众澄清事实,及时辟谣,消除群众心理恐慌。X名网络传播视频拍摄者被福满家举报后,受到公安部门行政拘留处罚,有力维护了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是加强旅发大会安全监管。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我县将其纳入全年重点工作,多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研究制定了《旅发大会期间旅游市场秩序集中清理整顿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务求整治成效。抽调执法车辆、精干执法人员X余名集中入驻坝上,采取“大兵团”作战,分组对坝上及其周边地区X家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地毯式排查整治,所有摊点均做到证照齐全、合法规范经营,切实维护了旅发大会市场秩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被授予“承办第三届X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先进集体”。
三是强化食品违法案件查办。强化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和联合执法检查,先后开展食用农产品、畜禽水产品、瘦肉精、餐饮具、白酒企业、乳制品、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及中秋、春节等节日期间的专项整治行动
X余次,对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四是开展“三小”业态专项整治。认真贯彻落实《X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管理条例》,发放“三小”宣传材料X份,组织开展培训X场X余人次,有效提升从业人员守法经营意识。对全县X余家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普查建档、分类整治,悬挂食品经营信息公示牌和备案证明,公开食品安全制度、经营者姓名、健康证明,公布监管责任人和举报投诉电话,提升“三小”经营水平。X年新增小作坊X家次,小餐饮X家次,小摊点X家次。组织开展“三小”专项治理行动X次,查处违法经营行为案件X件。
(五)加强应急建设,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防控
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健全重大信息报告机制和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妥善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防止和减轻社会危害。组织开展**二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X次,有效提升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六)加强宣传培训,营造浓厚社会共治氛围
利用宣传载体,全方位、多视角、多角度开展宣传。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标语、墙报、黑板报、宣传单、横幅等多种载体,拓展宣传面,大力宣传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的成效。充分利用X.X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重点重点时段,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开展新《食品安全法》宣传。利用电视、宣传展板、条幅、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新《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推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和消费维权。
全年共播发公益广告X余条,发放食品安全宣传单X万余份,张贴标语X余条,先后开展执法人员培训、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X次,营造了人人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积极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良好社会氛围。选聘乡村协管员X名,充分发挥“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延伸食品安全工作触角。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随着科技进步和公众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深层次矛盾和新问题不断显现,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一方面,食品安全宣传氛围仍有欠缺。食品安全宣传载体和方式还不够丰富,食品安全知晓度、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对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认识不足,对食品及原料索票索证、生产加工控制、食品出厂检验、产品标识、从业人员要求等落实不到位。一些消费者由于受消费水平及消费观念影响,食品安全法律维权意识薄弱,食品安全参与及监督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
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相对滞后。食品药品监管属高风险低燃点行业,一旦出现问题极易引起社会反映并迅速扩散,食品安全问题时刻被广大人民群众关注。食品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但基层监管的硬件设施、人员培训、工作经费等方面保障不够,食品安全基层监管一线依然面临监管点多、面广、线长、执法人员少、执法装备差的窘迫状况。基层食品安全技术监管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部分监管人员对有关食品常识和检测操作技能掌握不熟练,实际操作能力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关键点。过去那种人盯人、人盯事监管模式已经落后,要充分发挥智慧监管、大数据监管作用,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食品、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势在必行。
三、下一步工作
下步工作中,我县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纠建结合,全面提升食品安全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一)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力度。
强化市场监管、农业、卫计等部门日常监督检查责任,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环节、重点企业、重点品种、重点问题的日常监督检测力度,督促企业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溯源管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风险。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和打击食品违法犯罪,坚决防止危害较大食品安全问题发生。
(二)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
抓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机制和程序,强化综合协调能力,围绕食品安全重大决策部署督导落实、重大治理行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责任落实等破解监管薄弱环节,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发挥更大作用。强化食安委成员部门配合协作,定期研究通报食品安全工作,不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检查和综合执法,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大力强化基层监管体系建设,落实乡镇、街道食品安全职责,明确专职岗位、专职人员,建立联动联防机制,实现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管理。
(三)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力度。
广泛宣传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政府抓好食品安全的决心、部署和成效,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食安创建,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法制宣传和培训,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培训制度,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强化诚信守法经营意识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四)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高效开店
味千因为“一碗拉面也能卖上市”而被不少人津津乐道。有投资专家认为,对于味千这样的餐饮企业,一旦解决了规模化、连锁化及工业化等模式难题,一碗拉面也能完成90亿港元的创富神话。
做具有内涵的快餐拉面,是味千公司行政总裁潘慰一直追求的目标。正是因为对品质的追求和标准化生产,使得味千拉面得以在中国市场快速扩张。味千在IPO时对股东承诺每年公司的增长会在50%左右。味千拉面为了维护品质和品牌形象,一直采取直营店形式,对每家门店的开店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投资回报核算。味千专门负责开店的开发部设置了近50个选项的开店模板,这些选项包括当地的商圈级别、人流量、当地消费水平、开店时间、店面房租合同、装修成本等数据。他们除了审核店面选址和开店成本外,还要对开店前几年的营业额进行评估及经营风险分析,最后还会请味千各地区总经理一起评估是否该开这家店。
严格的店面开发流程保证了味千新开店的盈利能力,但其流程效率却难以跟上味千的发展速度。目前,味千在开店模板中所需填写的选项数据,都是由开发部手工汇总后再进行深入分析。随着味千公司的中国总部在上海成立,味千资讯部总监王芳兴开始利用Oracle JD Edwards管理软件帮助味千实现对所有子公司和店面的管理整合,搭建起了一个IT系统基础平台。
新的IT平台上,味千的新店开发流程将会在新开发的企业项目管理系统(EPM)中实现。EPM在与开店相关的开发部、公关部、培训部、IT部门之间进行流程协调,跟踪项目进度和管理审批流程。当开发部在EPM中设定好开店所需时间后,项目进度模板就会自动协调各部门、各环节,指挥各部门按部就班,加快开店速度。
“以前,一些部门自己的工作做完后,可能会忘记通知其他部门,这样就会造成开店进度延迟。”王芳兴说。2008年,味千160家新开门店的计划多数都靠EPM系统来实施,EPM与味千的整个IT平台相连,再由信息系统综合各方数据,提供开店成本的分析。
味千还特地为门店开发了门店管理系统,通过与总部IT平台的对接,每间新开门店将会迅速纳入总部的统一管理之下。每天在完成当日结算后,门店管理系统会向总部系统传输门店的销售和库存数据,再由后台进行汇总分析。分析的结果可以使店长知道店面每天的盈亏情况,也可以根据库存自动进行第二天的销售预测和采购。
味千对门店POS系统的改造也同时在进行中。改造完成后,原本与总部管理后台不相联的POS系统将会联接到新平台上,使总部可以了解新品的销售情况。另外,公司还设想把新IT平台与银行之间进行实时相联,这样财务对账完毕后,流水可以自动存到银行的账户中。
通过3大IT项目,味千总部将管理终端延伸到各个门店,而且总部通过汇集、分析各门店数据,还可以降低决策风险。
统一管理
1996年,为了维护产品品质和企业品牌,味千采取了区域市场深耕的策略,即进入一个区域市场就在当地设立一家公司,负责发展这一区域的店面和经营。最先建立的味千拉面饮食服务(深圳)公司,就负责广东、武汉和成都地区的经营。
以前,味千在管理上,除了由总部统一控制品质和必须达到既定的经营目标外,各公司的总经理拥有很大的经营权限。在2008年之前,味千各公司都有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每个门店也都有POS系统,“但就整个管理而言,不成体系”。分散的管理信息系统使得味千总部没法实时查账、实时管理,各公司的账务状况只有到月底由总部用人力合并账目后,管理层才能知晓。这种管理架构,使味千各子公司在管理上有不少漏洞。
2007年,味千开始在中国市场进行管理整合。有业内人士指出,当连锁企业的店面数达到200多家时,企业在管理上将会面临一个规模效益与内部管理的临界点。味千的这次管理整合,就是为了顺利地渡过这个临界点。2008年1月1日,伴随着味千中国总部的成立,它还同时组建了产品开发、营建、生产、物流、市场等18个垂直管理部门,通过实施统一的IT系统,企业实现由区域总经理负责制向总部统一实施垂直管理模式的转变。
这个实现统一管理系统的过程,其实也是味千管理流程重组的过程。味千首先实现了IT架构的集中,将所有应用系统集中到总部,各区域公司通过Web界面登录总部系统,再实现各种IT应用。味千还建立了全国性虚拟网络,以支持各家门店日结后能及时将营业数据上传总部,实现统一备份、统一的业务数据分析。现在,味千总部对各门店货物的进销存、现金、人员状况等一目了然,甚至还能掌握各店是否有违法用工现象、是否虚报员工数、员工最低工资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员工加班时间是否超过公司规定等详细信息。
提升翻台率
在开更多门店的同时,味千的业绩增长,还来自同店增长率的提高。这依赖于采取合适的促销手段,鼓励客人多消费,而每个促销方案出台前也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风险是指发生损失或伤害的可能性以及损失的程度,在这个概念中强调了损失可能性的大小是可以度量的。国际直接投资风险是在特定环境下和特定时期内客观存在的可能导致国际经济损失的状况,一般地,将对外直接投资中由于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引致资本或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叫做对外投资风险。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概况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有实质意义的对外直接投资,进入21世纪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加快的迹象。根据商务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我国2008年上半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56.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9%,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强势劲头。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现状
随着对外投资的发展,目前已拓展到贸易、资源开发、工业制造、交通运输、餐饮旅馆、咨询服务、科研开发、农业、房地产业等,其中以贸易、资源开发、工业加工制造为三大重点领域。总的来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资源开发业和初级加工制造业。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来源
投资必然存在风险,跨国投资更增加了诸如政治、文化等所带来的风险。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其对外直接投资由于本身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等诸多因素更加显示出了风险特点,其风险来源于多方面。
(一)对外投资产业结构不合理
过度依赖于资源开发业。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各种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自然资源成为限制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伴随着资源存量的不断减少,在资源开发业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将会逐渐增加。
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比重较低。伴随着信息全球化和网络全球化的发展,拥有核心的生产技术是获取投资收益的关键,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附加值较高,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强。虽然我国近年来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有所增加,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尤其是中高科技企业的比率仍然很低。
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很低。当前,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它们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重点大都落在了第三产业上,而我国目前的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产业结构的层次还比较低,因此不可能盲目地要求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但是,这些产业代表了我国未来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重点的发展方向,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能够有效地带动国内产业的发展。
(二)相对于东道国本土企业及第三国企业的竞争劣势
在跨国直接投资中,我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的竞争劣势体现在信息不充分上,由于文化环境、风俗习惯、交流语言的差异,海外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在决策中信息往往不充分,尤其是跨国企业在与东道国企业展开竞争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往往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造成较大的经营风险。我国企业与第三国企业的竞争劣势主要体现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对于许多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不够,技术当地化的优势并不明显。
(三)世界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
世界经济环境对直接投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汇率变动、价格波动、需求变化、投资壁垒、技术更新上。汇率风险是指因汇率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投资者在东道国子公司资产价值变化的不确定性,汇率的变动会导致生产成本变动,投资收益率多变,投资者难以对企业形成正确的预期,从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及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规避的理论分析
(一)均值-方差模型
研究不确定性条件下选择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少量参数来描述对象的概率分布,并把效用函数看作定义在这些参数之上,最通俗简便的例子就是均值-方差模型,只要考察几个有关投资-收益的概率分布的统计量就可以很好的描述投资主体的投资偏好,具体为:
假设随机变量W取值wi(i=1、2、3……n)的概率为pi,那么这个概率分布的均值就是它的平均值:uw=∑wi×pi,这个概率分布的方差是(w-uw)2的平均值,记作:z2=∑(wi-uw)2×pi。方差是对概率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测度,因此,它可以合理地度量所涉及的风险。
既然这样,我们自然会假设,保持其他情况不变,如果投资主体是厌恶风险的,比如说企业总是对投资小心谨慎,只有在收益值更大或者获得收益的可能性更高时才愿意投资,那么企业一定会选择收益值的均值大而收益值的方差小的产业去投资。
(二)最优资产投资
本文运用均值-方差模型来分析一个简单的资产投资损益问题,假设企业可以投资n种不同的资产xi(i=1、2、3……n),当投资资产xi时,如果不发生意外,你始终可以获取固定的报酬率ri,不发生意外的概率是pi,而发生意外时的损失率是ri'(ri'>0),当然发生意外的概率是1-pi,那么,该资产的平均报酬就是ux=ripi-ri'(1-pi),该资产组合报酬的方差可以表示为z2=(ri-rx)2pi+(ri'-rx)2(1-pi)。由前文可知,如果ux很小而z2很大的话,厌恶风险的投资者根本就不会投资这第i种资产,同样,企业会对各种可能的产业投资计划项目利用以往数据进行收益和损失分析,选择其中最大的收益可能而且风险系数最小的资产进行投资。
(三)双产业投资模型
双产业投资模型即资产分散,是将投资分散到不同区域,即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求一种最佳的投资组合,从而避免某一特定区域经济的影响,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以汽车产业和房地产市场投资为例,假定企业只能投资这两种产业,并且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不考虑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
本文使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用r1和r2分别表示投资汽车行业和投资房地产行业所获得的收益,即投资后企业拥有的货币价值,当然企业的投资资金预算是一定的,两种产业投资额与收益必将呈现负相关关系。
关键的问题在于预算线斜率的确定。假设起初企业拥有的固定投资资金是S那么r1、r2分别代表投资两个产业的投资收益率的话,纵截距应代表把资金S全部投入房地产行业所获得的收益,即OM=r2×S;同理,横截距应代表把资金S全部投入汽车行业所获得的收益,即ON=r1×S,这样可以导出预算线的斜率为两投资产业的收益率之比,即k=r2/r1(取绝对值)。实质上,如果把资产收益率看作是投资收益的价格的话,预算线的斜率仍然是两“商品”的价格之比,这与消费者的效用理论是完全相通的。
我们还可以粗略的绘制出投资者可能具有的对应于两种投资的无差异曲线,很自然,这种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是凸的,这表示他宁可在每一种状态下保持相同数量的投资,也不愿在一种状态下投资很多而在另一种状态下投资很少。
给定了两产业投资的无差异曲线和资金预算线,就可以讨论产业投资组合的最优选择问题,与往常一样,这种最优选择可以用切线条件来表示:两产业投资额的边际替代率一定等于预算线的斜率也就是投资收益率之比。
(四)产业选择的风险规避
小岛清的比较优势投资论(TheTheoryofCompartiveAdvantagetoTnvest)的主要核心就是“一国应该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依次进行”。其中,“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有一个书面的定义,叫做“边际产业”,具体地讲,“边际产业”是曾经在国内有长期高速地增长,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而在现阶段已经或者即将陷入增长停滞期的产业,正是这所谓的“边际产业”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应选择的产业。
我国规避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措施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
基于小岛清的比较优势投资理论,我国的“边际产业”应该是以下几个产业:加工组装型制造业、纺织与服装业、资源开发业。这些产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在国内市场已经基本饱和,然而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稳定,发展中国家对这些产业的需求也较大,其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将其部分投入国外市场正好可以达到双方产业优势互补,相互借鉴为各国的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
(二)分析东道国市场环境
我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前,应该制定风险防范机制,不能在没有了解东道国的情况之前,就轻率地做出投资决定。企业在投资前要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要对目标企业所在国政治、文化、法律甚至是竞争对手情况作调研分析,尽量缩小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政治、法律、文化等风险。
(三)积极应对世界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
针对世界经济波动导致的汇率风险可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套期保值等措施来避免,同时,采用分散化经营策略,即将投资资金来源、投资地域、行业、产品及产品销售渠道、原料来源等多样化或分散化,例如,如果公司实现了分散化筹资和多样化持有货币品种,那么,就可以防止因某种货币贬值或升值带来过大的汇率风险损失。
(四)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吸收
在技术资源层面,由于国际竞争愈来愈集中于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技术密集型产业愈发突出,而我国的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不足,因此极有必要通过对外投资补充技术要素,拓宽技术转化途径,投资于技术资源密集的发达国家有助于掌握世界科技动向,汲取高新科技成果,增强自身技术研发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2.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费方域译)[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加速推进期。龙年伊始的上海市政府工作会议上确定2012年上海地区的重大工程正式项目90余项、投资约1100亿元。其中主要项目有推进世博园区、迪士尼、黄浦江两岸、虹桥商务区等重点区域的配套设施建设。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刺激衍生产业链的发展与壮大,吸引更多的商务会议、展览、旅游活动在长三角地区举办。以造价为244亿元人民币的上海迪士尼项目为例,其意义不但在于提升长三角旅游娱乐休闲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并且能够带动会展、影视、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等各种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就业与消费,推动经济转型。上海迪士尼全年门票销售预计将超20亿元。以迪士尼衍生产业链效应的经验,1元门票将拉动8元消费,上海迪士尼的服务业衍生产业链每年产值将达到160亿元。
2007年末长三角16个城市参加了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合作与发展论坛,江浙沪两省一市发改委共同签署了《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合作与发展协议》。作为“龙头老大”的上海,其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等高增值性现代服务业对GDP的贡献随着与长三角省市的合作加深而逐年上升。部分长三角省市的现代服务业企业获得了上海银团融资支持,而上海各大项目也吸引了大量江浙人力资源。
但是这些进展还不足以解决长三角重大项目衍生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的生存问题。目前,以私有企业为主力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在融资方面碰到很多困难。一方面,虽然国有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0%,贷款却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80%,而大量私有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60%,其贷款却占不到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20%。江浙一带调研发现,私有企业只有10%左右可以从银行等主流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80%以上依靠民间借贷生存。也就是说,我们现有的金融机构难以满足私有企业的融资需求。这些私有企业融资难的主要表现为: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过高造成获得资金规模小;短期融资难度降低但中长期权益性资本严重缺乏等。
一、长三角重大项目衍生产业链私有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原因分析
依托重大项目的衍生产业链私有企业停业或倒闭的比例过高。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每当重大项目上马以后,都会有大批衍生产业链私有企业的入驻和开业。然而这些企业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约30%的此类企业会在两年之内消失,60%的企业在4―5年内倒闭。也就是说,向此类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将承担极大的风险。再加上对这些新兴企业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本普遍较高,金融机构自然更愿意贷款给老字号大企业,而对于新兴企业的贷款慎之又慎。如果从企业的角度看问题,融资难的企业自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中小企业的多元特性加深资产评估的难度,影响贷款的获得。资金提供者在评估融资或投资标的时,会同时分析企业的财务结构、赢利性、成长性等因素,但中小企业由于种类及变化性更为多样,导致衡量标准难以被掌握。其中以服务业的投融资困难最为明显,除了产业特性各不相同外,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其无形资产的比重较制造业为高。服务业的资产很多是无形的,比如品牌、管理及知识等,目前具有公信力的评价标准尚未建立,导致资金提供者难以获得确切信息或者难以评估企业资产价值,因而采取较为保守的投资决策。
根据央行的资料显示,商业服务业(批发零售、物流、住宿餐饮)产值虽然与制造业相近,但银行对其放款额度尚不及对制造业的50%。可见服务业具有较高的融资缺口。
以经济学理论而言,除非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否则供需双方必然存在认知落差,即前面提到的中小企业的财务缺陷。在信息不完全透明的情况下,资金需求者有要求更多外部资金的动机;相对应的,资金供给者的资金提供将更趋于保守,使整体经济的财务缺陷因而扩大。而上述之几种财务问题,主要可归纳为“投融资渠道的缺乏”和“市场上高度的信息不对称”之两大问题,将加深中小企业融资缺口的扩大。
2、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长期以来,为了达到“节税”目的,在会计制度上一直存在“两本账”的问题,因此中小企业与资金供给者之间长期存在高度信息不对称情况。此外,中小企业的形成多数为企业主白手起家,普遍没有受到过正规的商业知识和理念的培训,而服务行业的中小企业业主更是多以销售员出身,因此对财会制度比较陌生。再加上生产规模及成本因素的考虑,很多公司趋向于委托不具备会计师资质的记账人员处理账务,导致财务报表常常严重失真,甚至发生不符合一般公认会计原理原则的情况,造成金融机构在贷款审核上对中小企业的不信任,以至于近年对于民间借贷的依赖程度愈来愈高,不仅突显中小企业财务困境,也使投资者承担更高的风险。银行放出贷款的风险根源就是信息不对称。我们可以引入博弈论来分析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金融机构和企业双方的预期收益。定义贷款额为k,利率为r,贷款期限为t,所支付利息为krt,担保成本为c,企业毛利润R。每个参与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按照预期的收益(而不是根据未知的信息)来决定他要参取的决策。表1列出双方不同决策带来的预期收益。
假如金融机构选择放贷,而企业选择还贷,则金融机构收益为krt,企业收益为R-k-krt;金融机构选择放贷,而企业选择不还贷,则金融机构收益为c-k-krt,企业收益为R-c;金融机构选择不放贷,则双方收益都为0。这种双方的博弈,每一方都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预先估计对方将来的行为,并以此为依据来做出自身的决策。因此,金融机构在预计借贷企业有还款能力,即R-k-krt>0的时候倾向于放贷,而在预计借贷企业不还款比还款更划算的情况下,即R-c
3、长三角地区新兴企业的落后管理造成融资困难。跟中国大多数私有企业一样,长三角地区的私有企业90%左右是家族企业。这些企业虽然对地区经济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但是普遍规模较小,还处于成长阶段,决定了其特有的管理体系。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很大一部分是自筹的,从而使企业在“自家人”的控制之下,几乎不存在资本市场约束。这样的企业不可避免地具有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管理水平低。企业的拥有者就是经营者,实行家长式管理模式,人才选拔亲缘化,领导集权化,决策专制化。在企业利润分配上,企业所有者行为往往短期化,忽略长期利益的科学规划,使企业面临严重的人才断层和信用危机。二是企业征信制度缺失,常出现企业为了减税而增加虚假成本的情况,致使商业银行难以通过财务报表来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风险;另外,银行审核企业信誉等级的重要依据之一是企业的交税证明。虽然虚增成本可以让企业少交税,但少交税本身却恰恰证明企业的发展潜力有限,直接导致银行忽视这些新兴企业的贷款需求。另外,评估机构等融资中介机构的收费高使融资成本上升也使新兴企业不愿意将内部信息透明化。三是缺乏核心竞争力。新兴私有企业大多没有自身品牌,无法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家族式企业文化的战略选择和管理缺陷更加剧了这一趋势,导致企业资源无法优化整合,员工对企业没有认同感。这些缺陷很容易使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做出高风险的评估。金融机构为了降低信贷风险,制定了一系列授信政策来降低坏账的发生。大企业的成熟管理使其各项信用指标远远高于管理落后的中小企业,这就在客观形成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标准歧视。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贷的预期风险相对较高而预期收益较小,加剧了金融机构更愿意向成熟大企业贷款,而远离新兴中小企业的倾向。
二、日本、德国私有企业融资模式及对长三角重大项目衍生产业链私有企业融资的启示
日本金融市场在一系列相关金融政策下,由政府调集所需财力,通过金融体系直接向中小企业融资,体现了政府扶持金融市场的功能。日本设置了专门的小企业金融体系,目的在于改善小企业融资环境。第一,日本有专供中小企业贷款的政府金融机构;第二,建立创业板市场,扶持有潜力的创业企业融资;第三,设置数量可观的民间金融机构,使民间融资成为银行融资的重要补充。日本共有2000多家民间金融机构,主要包括私人银行等。而最为重要的是,在日本的中小企业能够全方位地得到由政府牵头的多层次信用担保机构的服务,解决资金链问题。
私有企业一般有三种主要融资路径:一是企业把净利润中除去分红剩下的部分和部分固定资金转化为投资,这种融资方式可以称之为内部融资。二是直接融资,即企业通过上市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融资。三是间接融资,即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取得贷款投资。这三条融资路径全面发展,互相补充,将形成一个健康成熟的融资市场。然而,如果某一种融资路径过于发达而居于垄断地位,一旦这条路径发生危机,过于依赖这条路径的企业就无法通过其它融资路径进行有效融资,企业会趋于倒闭。总的来说,日本企业的融资模式主要是银行主导式的,银行贷款负债率一般高达70%以上。如此高的银行负债率给日本的金融体系带来了高风险。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破灭,银行等间接融资机构充斥着大量不良贷款,使在日本占优势的间接融资市场出现混乱,而直接融资市场和内部融资市场发展滞后,不能完全取代间接融资完成企业融资任务,因而大量私有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或濒临倒闭,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不振,陷入“失去的十年”。因此,无论是融资市场发展,还是企业对融资方式的依赖上,都不可偏废这三种融资路径中的任何一种。
同样以银行主导式为主要融资模式的德国,在间接融资市场占主导的基础上也兼顾了内部融资的发展。德国私有企业内部融资超过企业全部融资的一半。企业向外部融资的负债率不高,只有30%左右。另外,德国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也相当发达,约占德国企业外部融资总额的30%左右。每当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德国企业的生产运作受到的影响往往最小,2008年金融海啸中德国经济甚至能够独善其身,其中决定性因素就是一旦德国企业通过向银行借贷维持资金链的路径收到冲击,作为补充的内部融资和股权融资以及债券融资就会发挥作用,为企业资金链提供强大保障。
结合日本、德国融资的模式和前面对长三角衍生产业链私有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我们应该能够看到几种融资模式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的关系。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市场配置金融资源,长三角的新兴企业应该在这三种融资路径之间寻找平衡,利用其相互间取长补短的关系保障企业资金链的供应。目前的情况是,长三角重大项目衍生产业链私有企业直接融资市场和内部融资市场发展比较薄弱,企业应该着重在这两方面得到发展,在得到政府扶持的基础上,开展企业上市、贷款证券化、银行控股企业等工作。另外,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找到有效融资路径的最快捷的方法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修正自身的问题,积极适应市场规律和现有政策环境,提高企业素质取得融资资格,通过市场获得金融资源配置。私有企业制度应该向多元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改进治理结构,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资产管理社会化,吸收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要素;规范财务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同时要树立诚信为本的意识,为了长远利益,重塑信用形象,提升信用等级,改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授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融资效果。
三、整合产业链集群权益融资解决长三角项目衍生产业链私有企业融资问题的构想
若干企业以集群的方式进行信贷融资,有利于挖掘内生优势,因为集群信贷融资可以在优质企业的带动下,削弱个别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和信贷风险大而引发的信用等级问题,从而解决群内企业的贷款。围绕链核企业提供相应配套服务而形成的私有企业集群借助于链核企业的实力和信誉,通过扩大私有企业的所有权益来实现权益融资,以产业链整体交易的未来现金流为还款保障,获得金融机构全面而灵活的贷款服务,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权益融资虽然削弱了原有投资者对私有企业的控制权,但它可以利用多种方式盘活中小企业的现金流。
以上海迪士尼衍生产业链上的私有企业融资为例,迪士尼是产业链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链核企业,与相关企业以产品、技术、资本等为纽带组成价值增值链,其形成的机理是迪士尼激发了周边地区大量的宾馆、零售、餐饮、会展、影视、广告、消费产品、交通运输等等需求。作为核心企业的迪士尼无法独自满足所有这些市场需求,因而产业链上必然出现众多的小型私有企业,形成众星捧月的链网状系统。而这些小型私有企业的发展,又帮助消费者更加便利地进入迪士尼消费,促进了迪士尼的发展。其本质是,核心企业迪士尼和相关中小企业为了追求自身长远利益最大化而彼此在特定的空间内结成了互利共栖的动态网络体系。
这样的动态网络体系中,我们可以设想的是,由迪士尼选择性地与某些企业耦合成集群权益融资关系。迪士尼向这些企业直接投资或者金融机构通过迪士尼的担保向这些企业提供贷款,而作为回报,迪士尼公司将以直接投资方式入股这些企业,或者私有企业把通过迪士尼担保所获金融机构贷款的价值按一定比例折算成迪士尼入股的股份。这些私有企业主要集中于服务业领域,经营风险较大,这在客观上要求企业财务更加具有灵活性。换句话说,企业用足财务杠杆以达到最优负债水平换取融资资质,但是一旦出现行业环境对经营不利的情况,就会使企业财务恶化;如果企业坚持坐等有利的投资机会出现时再融资,企业融资选择将受到现有资本结构的制约。因此,产业链集群的中小企业资本结构实际上并不需要达到理论上的最优资本结构,而应实行更灵活的融资手段,以集群权益融资为主提高资本实力,把债务水平保持在略低于理论最优负债水平的线上,把实际负债和理论最优负债的差额视为企业融资能力的储备,使企业具有能够应对经营风险的变化的能力。因此,私有企业应该更新治理观念,打破传统家族控股的固有模式,放弃完全控股和完全家族管理权限,引入外部股东(链核企业),结果不仅能拓展私有企业的资金来源,同时也引入了国际大公司的先进管理理念,对于促进长期增长具有战略性意义。
除了这种融资模式之外,企业还可以选择传统的内部融资和企业合作融资。这里说的企业合作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产业链上的某一种业务。它们之间必须有很强的互补性,比如:一方提供雄厚的资金,另一方提供项目开发、人员管理上的实力与先进理念,以及广泛的社会关系。通过合资设立股份公司,或者针对某个项目进行固定期限的项目合作,双方共同提供资金、管理、公关网络等资源,互相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利益。这种同行企业间合作模式的难度在于企业在同行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合作对象,或者即使能够找到合适的对象,但是寻找或者磨合产生巨大的交易成本,比如一些短视的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合作伙伴利益,从而使合作变成零和游戏。
分析内部融资、企业合作融资和整合产业链集群权益融资方式的风险,可以引入现金流公式:
NPV=■(CL-CO)t(1+i)-t (1)
其中,NPV是净现值(即投资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与项目成本之间的差值),CL是每年收益折现值,CO是初始投资,i是折现率,t是贷款期限,而(CL-CO)t(1+i)-t表示第t期净现金流量折到项目起始点上的现值。
如果现金流过低,投资风险就比较大。对于长三角项目衍生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除去投资起步期没有收益外,其后内部融资、企业合作和产业链集群权益融资三种模式的每年收益CL可认为是相对一致,而且假定折现率i相等。通过比较这三种模式的现金流,内部融资要求的现金流最高,企业合作要稍微少一些,而产业链集群权益融资的优势是能够比前两种方式在降低对企业自筹资金的要求之外还能够进一步降低单个企业的融资风险。
如果公司破产,股东的利益补偿是在最后被考虑的,因此权益融资成本高于债务融资成本。我们可以通过计算项目现金流的净现值的方式来确定项目的预期价值。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越低,未来现金流的净现值NPV越大,项目的收益率越高,对投资部门的吸引力越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是指企业以各种资本在企业全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为权数,对各种长期资金的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资本总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Kw=■Kj?鄢Wj (2)
而在几种融资模式的整合中:
Kw=Kb?鄢a+Ks?鄢(1-a) (3)
其中,a代表权益融资占全部资本的比重,Kb是权益融资资本成本,Ks代表外部间接融资资本成本。
产业链私有企业进行外部间接融资时,要链核企业提供一定的担保,但是这样一来,上升的权益融资风险将加大权益融资成本。因此,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就演化为:
Kb=K0+K1?鄢a+K2?鄢(1-a)?茁 (4)
其中,K0代表无风险报酬率,K1是政策风险系数,K2是融资企业需要支付的担保费率,?茁是有担保债务资金占总债务资金的比例。以此类推。
Ks=Ki+K3?鄢(1-a)+K4?鄢(1-?茁) (5)
其中,Ki代表纯粹利率,K3代表破产风险系数,K4代表债务风险系数。
综合(3)(4)(5)可以推导出:
Kw=a?鄢K0+K1?鄢a2+K2?鄢(1-a)βa+K0?鄢(1-a)+K3?鄢(1-a)2+K4?鄢(1-a)(1-β) (6)
理论上,a=0而破产风险较小(K3较小),项目投资完全由外部间接融资构成,WACC 最低,项目的收益率最大,企业的利润也最高。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权益资本只占企业总投资的一定比例的链核企业不可能对企业的全部外部间接融资提供全额担保。假如迪士尼公司对企业外部融资所要提供担保的担保费用相对昂贵而权益资本占企业投资比例是固定的话,则支付的担保费用越小,融资项目的WACC越小。而当破产风险很大(K3较大)的时候,迪士尼投资的权益资本所占比例越大,融资项目的WACC越小,这样一来,迪士尼公司支付的担保费用同权益成本收益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因此,在依托长三角重大项目的产业链私有企业停业或倒闭的比例过高的局势下,产业链集群权益融资整合能够更好地降低WACC,提高项目投资的收益率。但如果迪士尼仅仅为了防范融资风险而把权益资本占企业总资本的比例调得过高,项目收益率将会较小,企业获利降低。正所谓“过犹不及”。原则上,产业链集群权益融资整合将会是一条很好的出路,而实际操作上仍然需要产业链集群的核心企业充分地评估权益资本所占最优比例,以便于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提高收益率。
(注:本文得到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长三角地区集群产业链升级的路径研究”(10BJY008)、2011年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提升上海金融业投资信托服务国际化水平研究”(12YS189)和2012年上海市教委民办骨干教师科研项目“现代服务业私有企业创业融资瓶颈破解之道研究”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李有星、张传业:民间融资的类型及其法律特性[J].法制与经济,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