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16:08:4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金融机构;对策
2008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少中小企业因为资金短缺,面临着将要倒闭的困境。我所做的研究通过分析国煤郑州公司融(筹)资的具体内容,来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在于帮助我国中小企业认清入世后,企业经营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帮助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发展全球思维,提升他们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融入全球市场。
1 文献综述
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产生的深层次经济根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源在于市场的失灵。市场太少或存在高度的非自然垄断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应选择培育出更多的市场来纠正市场失灵。另有些学者认为从经济学意义上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交易成本高和信息的不对称。
制度因素分析认为,制度因素能影响到企业的外源融资,制度上的供给不足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外部条件。陈晓红,郭声琨(2006)认为,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金融制度约束主要有金融抑制、外生性金融成长和信贷紧缩。俞建国,宋立(2005)通过对中小企业内生障碍的分析,认为“中小企业群体普遍的信用缺失,众多企业的产权模糊,以及由此引起的高风险经营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我国中小企业组织水平和产业水平的普遍低下增加了融资的风险及资金利用的低效,中小企业普遍低下的管理水平也影响了其良好融资信用的建立。建立中小金融机构,林毅夫认为,现有的以四大国有银行和股市为核心的金融结构,并不能最大限度地支持中国经济发展。金融体系的功能在于为实质经济的发展而服务,中国当前金融体系的改革,除了要解决现有银行的呆坏账和资本市场的泡沫及过度投机等诸多弊端外,这一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融资渠道多元化问题。
1.2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层面的研究
目前,关于加强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分析方面,一些学者基于转轨时期的公共财政定位,提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税收环境以及金融政策方面等营造的对中小企业发展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上,旨在实现让市场逐渐占据主导以及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陈敏等(2005)指出在美国有专门的小企业管理局想小企业提供30%的贷款担保,而日本则是世界上提供财政补贴最多的国家,每年实施200多项相关政策,德国也以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以及科技自主的方式提供中小企业以资金。阎金明(2006)阐述到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的做法及经验通常被别国加以借鉴利用,美国英国分别设立中小企业署和中小企业局,韩国建有“信用保证制度”,都是在健全了法律规章后集中精力解决中小企业问题方面的经验。。
1.3中小企业自身融资策略分析
理论界也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策略及其实施作了研究。阎金民(2006)中,分析和研究了国外中小型企业融资策略,并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管理活动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时他也指出国外的经验不能全部的照搬,要依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国家现阶段的经济形势进行创新。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中小企业关于中小企业自身素质问题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自我积累意识差(2)中小企业大多不甚规范,经营管理随意性大(3)普遍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和适当的其他资产(4)中小企业往往出于生存和竞争考虑具有强烈隐瞒信息的偏好。对关于中小企业意见与建议时,陈小红认为:(1)设立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和民营中小企业银行。(2)建立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3)尽快建立功能完备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及服务网站。(4)立法是保障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陈小红教授说:从自身角度看,中小企业还缺乏应对银行等金融体系变化的能力。就如何发展中小金融机构问题,徐滇庆认为我国应降低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大力发展民营银行。天津市科委主任李家俊认为:开发行天津分行和市科委的这一合作,建立起一个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海南省银监局局长助理王俊寿分析了中小企业贷款难银行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收益问题,由于中小企业单笔借款数额小,笔数多,且手续繁琐,对银行的收益不大。第二信用评级体系不健全,我国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使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在融资问题上形成了不公平竞争。还有就是抵押担保难。总地来讲,我国中小企业通过抵押来获得贷款是相当困难的。
2 结论
融资问题一直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并不是新出现的问题,也不是我国特有的,相关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分析相关文献,大多数学者均把问题的原因归根于企业自身经济规模小,不能通过股票、债券获得直接融资;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难以获得金融支持;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并且提出通过改善这些情况来获得更为有利的融资环境。通过研究中小企业的具体状况不难发现,中小企业自身状况的不稳定是所有问题的根源。中小企业不明朗的前景和日益加剧的市场风险,使得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银行的贷款等都对自身有着较大的风险。因此相应的政策和支持都不能最大限度的倾向中小企业。所以中小企业融资更应该去寻找新的出路,或者结合我国国情借鉴一些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或者联系企业自身实际和外部环境制定相应策略。
【参考文献】
[1]万瑞嘉华经济研究中心.中小企业投融资策略[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2] 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新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一、引言
2011年我国出现了中小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引发生存危机甚至“老板跑路”的现象,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普遍的看法是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差,其实这里面既有企业外部的融资环境问题,也有企业自身的融资策略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技术创新、创造就业等方面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改善与融资策略选择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展望,或许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文中的融资环境是指影响或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称,融资策略是指作为资金需求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各种融资方式及其组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高新技术与中小企业的紧密结合,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充足有力的资金支持。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文献同样适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也有自身的特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国内外学者分别从金融业市场结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外部支持条件等角度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1.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Jayaratne & Wollken(1999),林毅夫、李永军(2001),王宵、张捷(2003),鲁丹、荣(2008)等从银行业高度垄断、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抵押难等方面进行论证;2.改革商业银行内部管理。Berger & Udell(1995),何德旭等(2008),刘敏、丁德科(2010),徐忠、邹传伟(2010)等从银行内部贷款审批权、激励约束机制、信贷融资技术、金融新产品等方面进行分析;3.改善外部支持条件,William et al,(2004)、应展宇(2004)、杨胜刚、胡海波(2006)、董裕平(2009)等从信用担保、征信体系、利率市场化、法律税收等方面进行论述。Hernández-Cá-
novas & Koёter-Kant(2011)等还发现不同国家的中小企业融资活动与其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密切相关。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学者们还强调了政府支持、风险投资、产权交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Allen & Gale(1999)提出了新兴产业融资模型,强调了政府支持初创期企业发展的作用;杨军敏、徐波(2007)认为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提高企业内源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比例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一条可行路径,它可以降低企业热衷间接融资给银行带来的经营风险;汤继强(2008)从转型时期政府职能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梯形融资模式,分析了政府在梯形融资模式中的作用。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策略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策略”,Berger & Udell(1998),田晓霞(2004),罗正英、段佳国(2007),周中胜、王愫(2010)等分别从中小企业资本结构、融资次序、生命周期、治理结构、成长环境、所有者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他们指出由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些特殊性,决定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传统理论存在着相当的差距,迄今仍有不少问题和争论有待于进一步的解释。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学术界还强调了企业自身选择的重要作用:陈玉荣(2010)指出科技型中小企业从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到走向衰退期,每一步都需要不同的融资战略;高松等(2011)分析了科技型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融资结构、遇到的融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了企业应根据生命周期特点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Li Xiao(2011)指出由于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缺少中长期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导致其面临技术创新和开发新产品的严重障碍。
(三)评述
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文章、著作相当多,取得了许多深刻的见解、提出了不少重要的建议。但融资是供给和需求两方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自愿交易行为,从融资环境改善与融资策略选择的互动关系视角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还较少见到,特别是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对象的全面研究。张浚脯、蒋辰柳(2011)虽然在文章题目中有“融资环境与融资行为互动关系”字眼,但只是论述了融资环境及成长周期对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并没有涉及中小企业融资动机与选择能力对融资环境改善的影响。陈龙兴(2010)的硕士学位论文与此类似。本文强调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与融资策略之间有一定的互动关系,它们之间的“相容性”会影响融资效率,这是以往研究所欠缺的,也正是本文的立意之处。
三、研究展望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既取决于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的改善,也取决于企业自身融资策略的选择动机及能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改善与融资策略选择的互动关系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考察融资环境改善与融资策略选择的“相容性”,具体包括: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改善与融资策略选择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
融资环境的改善影响融资策略的选择,而融资策略的选择动机及能力也应是改善融资环境的考虑因素。因此,要借助制度变迁、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融资、博弈论等理论,结合中国制度背景,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改善与融资策略选择的互动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奠定实证分析的基础。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改善与融资策略选择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自1998年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关于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以来,国家和各级政府以及金融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与政策,如1999年6月出台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2002年通过的《中小企业促进法》、2006年8月通过的《破产法》、2007年10月1日正式生效的《物权法》、2008年5月银监会《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2008年8月银监会《关于认真落实“有保有压”政策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2009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还有一些特别的措施,如1999年6月25日正式启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2007年中央财政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如何需要通过实证分析来获取经验证据。因此,实证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融资环境改善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选择融资策略,从而提升融资效率的多元回归分析。
从资金需求方——科技型中小企业来看,自身状况、发展战略、知识缺口等影响其对融资环境改善的适应情况,从而影响其融资策略的选择乃至融资效率。建议通过典型案例或大样本数据来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适应融资环境改善情况对其融资策略选择的影响,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改善与融资策略选择的“相容程度”的证据,从而间接推断融资环境改善是否考虑或多大程度考虑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选择的能力。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改善与融资策略选择的政策建议
最后是以价值判断为导向的规范分析,即根据学术研究的发现,参考国外先进经验,结合现实情况与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改善与融资策略选择提出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富兰克林·艾伦,等.比较金融系统[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Berger,A.N.& Udell,G.F..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 The Role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22).
[3] Berger,A.N.and Udell,G.F..Relationship Lending and Lines of Credit in Small Firm Finance[J].Journal of Business,1995,68(3).
[4] Hernández-Cánovas,Ginés & Ko?ter-Kant,Johanna.SME Financing in Europe: Cross-country Determinants of Bank Loan Maturity[J].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2011(5).
[5] Jayaratne,J.,Wollen,J..How Important Are Small Banks to Small Business Lending?[J].Journal of Bankingand Fiance,1999(23).
[6] Li Xiao.Financing High-tech SMEs in China: A Three-stage Model of Business Development[J].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2011(4).
[7] William D,Bradford,Chao chen.Creating Government Finaneing Programs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J].China & World Eeonomy,2004(3-4).
[8] 陈龙兴.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和融资行为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9] 陈玉荣.科技型中小企业各生命周期阶段的特点及融资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7).
[10] 高松,庄晖,陈子健.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3).
[11] 课题组(何德旭,等).政策环境、金融结构与信贷技术[J].财贸经济,2008(9).
[12]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13] 刘敏,丁德科.创新我国中小企业贷款模式的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2010(8).
[14] 鲁丹,荣.银行市场竞争结构、信息生产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8(5).
[15] 罗正英,段佳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选择的内生性约束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2006(8).
[16] 汤继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7] 田晓霞.小企业融资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2004(5).
[18] 王宵,张捷.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J].经济研究,2003(7).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2-0111-07
一、国内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问题的研究
(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理论基础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相关理论,国内学者主要是以下几方面来定位的:
辛桦(2008)将融资定义为,融资(Financing)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 融资通常是指货币资金的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
赵尚梅、陈星(2007)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在资金内部进行资金的融通,是企业长期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一般来说,主要是由流动资金和沉淀资金构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融资主要有合伙入股、直接投资等形式。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或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在创业阶段几乎完全依靠自筹资金,初始资金都来源于主要的业主。民营企业无论是在初创时期还是在发展时期,都高度依赖自由资金融资。外部融资是指不同资金持有者之间的资金流通,其范围既可以限于国内,又可以扩展到国外。主要有借款、企业之间担保融资等,从企业竞争和发展来看,在国际资本市场全面开展外部融资将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趋势。外部融资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的特点。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内源融资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时,外源融资将成为企业扩大的主要融资手段。从实际情况来看,外源融资也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尤其是以加工业务为主的企业。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现状
1.王艳丽和钱仲威分别从资本市场、民间和政府、金融机构三个角度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现状。
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的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 200多家,但大都是国有企业,仅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买“壳”上市的机会。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多数在民间融资,采取职工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或借民间的高利贷。尽管筹资成本较高,但由于手续简便、资金到账及时,多数中小企业还是愿意到民间融资。但由于民间资本毕竟规模不大,且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所以中小企业民间融资不是长久之计。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取得银行贷款很难。主要表现为:抵押难;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一些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复杂烦琐。这就使得许多中小企业视银行贷款为畏途,而不得已走上民间贷款的途径。中小企业借款的特点是“少、急、频”,加之为中小企业贷款监控成本高、风险大而不愿意放款。
2.孙苹丽、林毅夫、李永军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存在的问题,认为主要问题有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成本过高。
3.陈志和陈柳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们指出,主要原因有:金融资源分布与中小企业布局不匹配,政策力度不强;担保规模小、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与企业信用能力提升的需求不适应;多层次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弱、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的积极性。
(三)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国际经验
1.曹凤歧分析了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认为其主要有商业银行贷款与金融协助(融资担保)、向中小企业投资即政府风险资本、政府资助、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等。
2.刘小川分析了德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主要有融资担保、直接贷款扶持、备用融资担保制等。
3.胡小平分析了日本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认为其主要有政府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符合产业政策的政策性贷款、政府出资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允许企业自行组建合作型的金融机构、建立信用保证协会制度、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制度、风险资本、普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等。
4.张杰分析了加拿大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认为其主要有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政策担保等。
5.赵敏分析了台湾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主要有中小企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中小企业融资辅导中心、其他融资辅导机构等。
6.胡赞赞、胡文捷和谢秋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四)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举措
明阳和董玉华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以及产生原因,并借鉴国外融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以下举措: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突出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等。
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是融资问题。出于各方面的原因,中小型企业不容易获得来自外部的资金。如何采取措施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是各国面临的急迫问题,对中国而言,这更是一个挑战。本文从融资制度方面着手,通过分析国外一些国家的融资制度,找出中国中小企业在融资制度方面的差距,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建议。
二、中小企业融资理论概述
(一)融资的定义
融资(Financing)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 融资通常是指货币资金的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
从狭义上讲,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公司筹集资金的动机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一定的渠道和一定的方式去进行。我们通常讲,企业筹集资金无非有三大目的:企业要扩张、企业要还债以及混合动机(扩张与还债混合在一起的动机)。
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从现代经济发展的状况看,作为企业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金融知识、了解金融机构、了解金融市场,因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企业必须与之打交道。
(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形式
1.内部融资渠道
内部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在资金内部进行资金的融通,是企业长期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一般来说,主要是由流动资金和沉淀资金构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融资主要有合伙入股、直接投资等形式。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或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在创业阶段几乎完全依靠自筹资金,初始资金都来源于主要的业主。民营企业无论是在初创时期还是在发展时期,都高度依赖自由资金融资。
2.外部融资渠道
外部融资是指不同资金持有者之间的资金流通,其范围既可以限于国内,又可以扩展到国外,其方式主要有借款、企业之间担保融资等。从企业竞争和发展来看,在国际资本市场全面开展外部融资将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趋势。外部融资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的特点。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内源融资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时,外源融资将成为企业扩大的主要融资手段。从实际情况来看,外源融资也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尤其是以加工业务为主的企业。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现状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现状分析
1.资本市场融资状况
目前,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的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 200多家,但大都是国有企业,仅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买“壳”上市的机会。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为筹得更多的资金,各地、各部委都竞相推荐大公司上市,这也导致中小企业进入证券市场融资非常困难。在加之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备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
2.民间、政府融资状况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多数在民间融资,采取职工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或借民间的高利贷。尽管筹资成本较高,但由于手续简便、资金到账及时,多数中小企业还是愿意到民间融资。但由于民间资本毕竟规模不大,且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所以中小企业民间融资不是长久之计。在政府方面,又存在这样的观念:大型企业都是国有的,贷款给他们是国家对国家的企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中小企业大多数是非国有的企业,效益不稳定,贷款回收不好,信誉差,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所以银行一般对中小企业贷款十分谨慎,条件较为苛刻。
3.金融机构融资状况
截至2009年末,全国小企业授信户数381万户;小企业贷款余额6.52万亿元,仅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9%。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取得银行贷款很难,主要表现为抵押难;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一些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复杂烦琐。这就使得许多中小企业视银行贷款为畏途,而不得已走上民间贷款的途径。中小企业借款的特点是“少、急、频”,加之为中小企业贷款监控成本高、风险大而不愿意放款。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单一,直接融资比例比较低
一般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比例较多地集中于来自银行的间接融资,只有少数的融资来源于直接融资,而且我国对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条件很高,一般的中小企业很难达到上市的标准,而中小企业自有资金的缺乏,也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商业银行出于自身的考虑,很少向中小企业提供长期性融资
企业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而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因此,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内部融资和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融资渠道的狭窄和单一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大做强。
2.融资结构不合理
在中小企业主要依赖内部融资和借款融资的情况下,各种融资方式没有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比例结构,形成了结构性失衡。在各种融资方式中资金的利用也不合理。如向银行贷款时,由于银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所以针对银行融资应主要解决短期流动性短缺的问题。但是在现实中,中小企业最迫切需要的是用来进行中长期投资发展的中长期资金。单一的银行贷款融资使得中小企业难以得到发展急需的中长期资金,而其他融资渠道也难以提供其发展需要的资金,所以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严重的还会使企业在经营中由于资金链的断裂而破产。
3.融资成本过高
融资成本是指企业取得和占有资金的代价,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前者是企业在资金筹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后者是指企业因使用资金而向其提供者支付的报酬。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狭窄、单一和融资结构的不合理,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只能借助于银行和内源融资,其在融资时无法根据自己的经营特点和融资渠道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资金需求的融资方式,并且由于在借款过程中的手续问题,借款过程时间过长,而且部分企业还要面临高额的招待费用,因此在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间的融资的结构性失衡决定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复杂性大,融资成本高。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1.金融资源分布与中小企业布局不匹配,政策力度不强
为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一律实施“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战略,大规模撤并基层网点,上收贷款权限,使那些与中小企业资金供应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同时,政府对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有待创新,银行自身在机构设置、产品设计、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都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特殊需求。我国已经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但每年只安排10多亿元,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从1994年至2009年5月,针对个人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全国也只发放18亿元,相对于中小企业的巨大资金需求,只能是杯水车薪。
2.担保规模小、风险分散及补偿制度缺乏,与企业信用能力提升的需求不适应
据调查,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贷的比例高达23.8%,因无法落实抵押而发生的拒贷比例高达32.3%,二者合计总拒贷率高达56.1%。但目前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提升信用能力的需要:政府出资设立的信用担保机构通常仅在筹建之初得到一次性资金支持,缺乏后续的补偿机制;民营担保机构受所有制歧视,只能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而无法与协作银行形成共担机制。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及补偿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功能和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制约。另外,与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
3.多层次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
据有关数据表明,2009年前两季度股市融资仅占1.6%,前三季度股市融资占2.2%。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极不协调的前提下,证券市场还是以主板为主向大型企业倾斜。加之低门槛的创业板迟迟不开,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被纷纷取缔,非正规融资缺乏法律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难加剧。
4.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弱、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的积极性
中小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加之关联交易复杂,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低,资信度不高。中小企业借款的特点是“少、急、频”,银行常常因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不对称、贷款的交易和监控成本高且风险大而不愿放款。2009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平均不良率为32.1l%,比商业银行贷款的平均不良率高出15.7个百分点,贷款质量较差也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四、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国际经验
资金匮乏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为此,许多发达国家采取各种金融支持政策和手段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政府非盈利性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二是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及投资;三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其中政府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纽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既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融资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又可以通过担保或监督的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一)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设立了多种多样的组织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服务。美国政府对国内中小企业的政策性贷款数量很少,政府主要通过中小企业管理局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向中小企业投资。
1.商业银行贷款与金融协助(融资担保)
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SBA)的主要任务是以担保方式促使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具体做法有:一是一般担保贷款。SBA对75万美元以下的贷款提供总贷款额75%的担保,对10万美元的贷款提供80%的担保,贷款偿还期最长可达25年。二是少数民族和妇女所办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SBA对他们可提供25万美元以下的90%额度比重的担保。三是少量的“快速车道”贷款担保。对中小企业急需的少数“快速”贷款提供50%额度比重的担保。四是出口及国际贸易企业的贷款担保。做法与一般担保基本相同。
2.向中小企业投资即政府风险资本
中小企业管理局通过1958年建立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向中小企业提供商业银行不愿涉足的风险投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可从联邦政府获得优惠的贷款支持,其融资方式可以是低息贷款,也可以购买和担保购买该公司的证券,投资方向主要是中小企业发展和技术改造。
3.政府资助
一是由中小企业管理局向那些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直接贷款,但数量有限;二是中小企业管理局向受自然灾害的中小企业提供的自然灾害贷款;三是向中小企业的创新研究进行资助。
4.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美国“二板市场”即NASDAQ股票市场为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规模资本,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通过二板市场融资而飞速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顶级公司和一流企业。
(二)德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与担保
德国政府制订了一揽子计划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强调首先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政府的融资支持包括:
1.融资担保
1954年,西德各州建立了以行会为基础的担保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进行担保,联邦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以低息长期责任贷款的方式对担保银行进行扶持,用以冲销部分担保损失。
2.直接贷款扶持
在特殊情况下,政策性银行向企业往来银行提供贷款,然后由担保银行向企业再贷款。主要通过以下四种形式进行直接贷款扶持:通过立法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通过建立各种支持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积极鼓励和支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为促进德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提供财政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外来的长期融资。
3.备用融资担保制
德国融资担保主管机构——小企业管理局。政府针对占国内企业数量99%的中小企业,设立了小企业管理局(SBA),负责管理中小企业,为小企业提供创业准备、计划拟定、公司成立、行政管理、商业理财等多方面的咨询,保证了企业使用贷款资金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三)日本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
日本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方面是世界上较早也是较全面的国家。为保障中小企业融资,日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政府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符合产业政策的政策性贷款
政策性融资是根据国家的政策,以政府信用为担保的,政策性银行或其他银行对一定的项目提供的金融支持。主要以低利率甚至无息贷款的形式,其针对性强,发挥金融作用强。政策性融资适用于具有行业或产业优势,技术含量高,有自主知识产权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通常要求企业运行良好,且达到一定的规模,企业基础管理完善等等。政策性融资成本低,风险小。缺点是适用面窄,金额小,时间较长,环节众多,手续繁杂,有一定的规模限制。
2.政府出资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日本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援助以政府设立的专门的金融机构为主,专门设立了3个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以较之民间金融机构有利的条件向中小企业直接贷款。
3.允许企业自行组建合作型的金融机构
为了鼓励和规范中小企业组建合作性质的金融机构,以满足他们融通资金的需要,日本制定了《信用金库法》等法律,将信用金库的会员主要限定为中小企业或者个人,主要为其会员提供金融服务。此外,日本的企业共济制度也具有互助合作的性质。中小企业组建的这些互助合作型的金融机构在企业的融资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4.建立信用保证协会制度
为了消除因不能提供担保而给中小企业融资造成的障碍,日本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信用保证协会制度,信用保证协会可以为中小企业取得贷款充当担保人。信用保证协会制度对中小企业的顺利融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5.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制度
日本由政府出资组建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其业务一是办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二是为信用保险协会提供一定的贷款。
6.风险资本
日本的风险基金很发达。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开始实施中小企业现代化政策,进一步提出了中小企业要实现知识密集化、高技术化的政策,同时鼓励政府金融机构向新兴的高技术型中小企业提供“风险投资“。目前,日本“风险企业“已达2万多家。
7.普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
随着资金的宽松,银行竞争的加强20世纪70年代后,除了地方银行和专门性的金融机构如互助银行、信用金库外,都市银行开始向中小企业开展业务;到90年代初期,向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已占其贷款总额的50%以上。
(四)加拿大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1.直接融资
以创业者和“天使基金”等个人为主体的股权投资,以互助基金和银行等机构为主体的风险投资,通过证券交易所和购并市场获得的股权资本等,都是加拿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形式。据加拿大独立企业联合会统计资料,9.6万会员企业的股权资本中拥有业主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的企业户数分别占56%、5%、4%,另外,到2000年有3 000户左右的中小企业通过上市募集股本。
2.间接融资
加拿大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来源和渠道主要有:开发银行、出口发展公司等政策性银行和金融机构,加拿大皇家银行等全国性商业银行以及1 500多家分布在各地的中小金融机构和社区金融机构。据加拿大银行家协会统计,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总额的50%来自银行,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总额中商业银行提供的中小企业贷款占80%。
3.政策担保
加拿大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最具特色,由三部分组成:一是1961年经议会批准由联邦工业部组成实施的全国性、政策性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目的是帮助中小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银行贷款,保证银行在不能收回贷款时得到适当补偿。二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小企业区域担保体系。为帮助中小企业特别是新办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问题,政府区域经济发展部实施了包括特定行业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计划、微型企业贷款担保计划和社区创办小企业贷款担保计划在内的中小企业区域担保计划。三是促进中小企业对外出口的出口信用保险体系。加拿大政府成立了政策性的加拿大出口发展公司,为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与买方信贷。
(五)台湾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辅导体系
中小企业在台湾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解决其融资上的困难,台湾地方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建立了中小企业融资辅导体系。该体系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所组成。
1.中小企业银行
1975年7月,台湾地区修正公布的《银行法》中增列了“中小企业银行”一条,规定了该类银行的主要任务是供给中小企业长期信用,协助其改善生产设备、财务结构及健全经营管理。次年7月,“台湾合会储蓄公司”首先改制为台湾中小企业银行。此后一些合会储蓄公司相继改为中小企业银行。
2.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
1974年7月,由台湾地区各级行政及金融机构共同拨款捐助,设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保证项目主要有一般贷款、政策性贷款、小规模贷款、外贸贷款、进口融资商业本票、票据承兑等。
3.中小企业融资辅导中心
1982年7月,台湾省属7家行库成立“省属行库中小创业企业辅导中心”,筹措1亿新台币的辅导基金,选择融资困难但有策略性及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作为特定的辅导对象,对他们进行综合辅导及融资协助。
4.其他融资辅导机构
主要包括基金管理部门、各信托投资公司及票券金融公司,分别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性贷款,办理融资业务及商业本票的发行、承销和贴现业务。此外,其他非专业银行、各地区的信用合作社也对中小企业开展融资服务。从1989年6月开始,台湾有关部门的开发基金还配合7家省属行库先后办理了数期“辅导中小企业升级贷款”,对协助中小企业融资起了积极的作用。
(六)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1.设立专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美、日两国为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都设立了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尤其是日本,对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支持更为详细和具体,操作性特别强。因此,我们不妨像它们那样,努力改善中小企业的信用环境和金融服务环境,建立合理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授信体制、政策和程序等,拓宽金融服务渠道。首先,传统的金融服务手段如承兑汇票、信用证、贴现租赁等,对中小企业开放。其次,为了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所建政策性金融机构要以健全、完善的制度形式予以保证。
2.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瓶颈”是担保难。在美、日等发达国家,信用保证制度是中小企业使用率最高且效果最好的一种金融支持制度。美、日政府部门虽然也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但参与中小企业投资或借贷的规模并不大,而是以担保的形式提供帮助。我国也应仿照美、日,建立分层次的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体系。
根据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提供的资料,截至2002年2月底,全国已有12个省市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0个,到位资金约15亿元,可为中小企业解决60亿—100亿元的银行贷款担保。但这对资金缺口很大的众多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况且目前的信用担保机构形式单一,仅为各地方政府筹资兴建。笔者认为,成立多层次的信用担保机构乃是构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选择,可以设计为由国家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和民间互担保机构共同组成。国家的政策性担保机构由省级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和地市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共同构成,并在此基础上组建全国性的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机构。其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提供,可以通过财政预算拨款和政府投资的形式获取大部分资金,其余的可以由会员缴纳的会费或认购的股份,国内外有关机构、组织、企业、个人的捐赠,向社会公开募集的资金以及其他来源所得组成。为了保证担保资金的稳定和充足,中央财政在每年的中央预算中必须编列。与此同时,还应对其服务区域加以规范。地市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以辖区内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向区县延伸;省级再担保机构则以地市级信用担保服务机构为服务对象,实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商业性担保机构,在政府扶持的基础上,适度地以赢利为运营的基本原则,在资金筹集、运作过程、制度安排、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至于民间互助担保机构,则以互助为基本点,取得双赢。
3.构建多元化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系统支持的金融机构体系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多种原因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要求,而以前事实上形成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城乡信用合作社却在改制过程中堵死了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大门。笔者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关键还是培养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从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看,中小企业今后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当然它们还需要更为有力的外部支撑。但现行的金融体系短时间很难突破体制上的限制,只有另辟蹊径,建立愿意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可以由地方政府支持建立,也可以由民间集资入股等形式建立(如民营银行)。从沿海地区的发展来看,一些民间金融组织(如钱庄)非常活跃,因为它们是从本土发展起来的,地缘性很强,最容易了解当地的中小企业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最容易克服“信息不对称”和因信息不完全导致的交易成本较高这一金融服务业的障碍。同时,委托-问题在民间金融中要少得多,也极少出现国有银行中经常存在的过度风险承担或风险回避的倾向,这些都缘自民间金融组织的股东与运作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当然,也不排除民间金融组织涉及一些非法金融活动,但这只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需要政府的规范来解决。总之,在现行金融机构不能突破现有障碍的情况下,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民间中小银行,无疑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个很好的补助办法。
4.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金融支持
在目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民间金融机构、担保体系还没建立或不完善之时,只能依靠现有的金融支撑机制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即使是在美、日等发达国家,也不排除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所以,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应设立中小企业信贷办事机构,尽快研究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标准,改进银行内部的授权授信管理制度,把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权下放到基层行,上级行只须控制此类信贷的总额和合理的损失额,降低中小企业获得信贷的难度。同时,金融部门要尝试将主办银行制度和授信制度试点的成功经验引入中小企业,选择部分有潜力、成长性良好的中小企业进行试点,保证其合理的资金要求,真正做到“经营上开放,政策上扶持”。
5.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风险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新型金融中介机构,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而且更有能力依靠专家理财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所以利用投资基金一举两得。鉴于此,我国应创建专业的投资公司或设立风险创业基金(不应受所有制限制),以克服间接融资过分强调资金使用安全性的缺陷。当然,风险资本投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投资,它在投资制度安排上让风险资本家有更大的权力去管理企业,但风险资本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不同于一般资本家通过经营来实现其管理,而是更多地从发展战略、财务、营销策略等方面促使高新技术企业尽快成长起来,以便能以较高价格退出所投资企业,实现高额回报。所以,这就需要完善的资本市场作依托,以安排风险资本的及时退出,形成风险资本融资的良性循环。
6.完善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直接融资具备能够得到不需偿还外部所有权、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等优势,所以,目前政府应着力完善直接融资体系,建立立体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不同发展规模的企业的融资需求。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发展NASDAQ市场的成功经验,建立为规模小、技术含量高且有市场潜力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筹资,这样既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瓶颈”,又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变社会个人消费基金为生产发展基金,完善我国日益壮大的资本市场。
五、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举措
为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高度重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
1998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并两次调整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实行浮动利率,以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并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和引导各类商业银行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具体措施。比如,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和发行金融债券等形式对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予以支持;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可以发放信用贷款,简化审贷手续,完善授信制度,扩大信贷比例等。上述激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积极依托城市商业银行网络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转贷款业务,并对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试行再担保。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努力实现金融理念、金融产品和服务功能的创新。广东发展银行决定3年内向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放贷1 000亿元,并为此精心打造了“民营100”专项金融服务方案。针对企业在“创业”、“成长”、“发展”三阶段的不同融资需求,专门设计了套餐,以有效解决企业贷款难问题。据调查,目前城市商业银行80%以上的客户是中小企业,70%以上的信贷资金投向各类中小企业。
(二)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建立科技创新基金,通过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投入等方式,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1999—2003年,国家共投入33亿财政资金,支持了全国4 946个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创业与发展。二是建立产权交易市场。目前,我国已经建立200多家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的产权交易市场,其中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的产权交易市场已具相当规模。2003年上海产权交易所的交易额已突破3 000亿元,为各类中小企业资产重组、产权多元提供了交易平台。三是充分发挥典当、融资租赁等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工具作用。到2003年底,我国典当行已发展到1 000多家,资本金60多亿元,为中小企业通过典当融资带来便利;融资租赁规模也不断扩大,2003年仅浙江一省的融资租赁业务就超过700亿元。四是开通直接融资渠道。2012年5月,深圳交易所开通了中小企业板块,为优强中小企业迅速壮大提供了直接融资来源。据统计,目前已有34户完成了公开发行,总规模为8.34亿股,发行总融资额82.21亿元,平均发行规模2 452万股,平均融资金额2.42亿元,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平均为83%。一批符合条件的成长性中小企业将获得上市融资机会。
(三)构建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突出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
地方各级政府在借鉴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组织推动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几年的实践,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体两翼四层”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模式。“一体”指主体,模式强调“多元化资金、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绩优者扶持”:“两翼”指商业性担保和民间互助担保作为必要补充:“四层”指中央一级,省(市、区)一级,地市一级、县(市)一级。近年来出台了担保的有关法律、政策和税收优惠等,有力地促进了担保业的形成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3年6月底,全国已设立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966家,共筹集担保资金287亿元;累计受保企业约5万户,累计担保总额约1 180亿元,受保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18亿元,新增利税102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寻保难问题。
(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培育信用需求、规范信用市场、完善信用制度、营造信用环境,对于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外部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和信用评价体系,向银行等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表彰守信用的中小企业,树立信用典型,大力宣传和推广信用管理先进模式和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信用制度建设和普及工作,加强企业内部的合约管理、营销预警、商账催收、财会管理和雇前调查等,对企业经营、管理、检测等人员开展信用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信用调查分析、评价和监督等专业人才。目前,有关部门已在北京、山西、吉林、浙江、四川等省市进行试点,通过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信用评级、企业信用制度等,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
中小企业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组织,然而,这一经济角色与其在整个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地位是十分不匹配的,这种不匹配的状况既反应在中小企业自身融资结构的不合理,又表现为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狭窄,来源匮乏,方式单一。传统的融资方式不仅不能改变中小企业资金渠道狭窄、资金来源匮乏的局面,反而使中小企业的有效资金需求得不到可靠资金来源保障的矛盾更加激化,异化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也直接降低了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功能性作用。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方式单一的问题,已经成为转变增长模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焦点,实际上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安排和金融市场资源配置面临的挑战。至此,我们可从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层面,研究资本市场制度安排,创新融资方式,推进资本市场与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
从中小企业融资来源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所有者权益、保留盈余和非正式股权,因此,中小企业转向民间资本、商业信用以及非正式信贷等方式进行融资也就不足为奇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想融资方式至少应满足三大条件:资金供给主体比传统金融机构有着天然的优势,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因而敢于承担更大的风险;资金供给主体在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的同时,能够给中小企业带来经营管理的帮助;资金供给主体能够克服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成本过高的劣势。在中国现有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中,对这三个条件的满足程度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我们要从有利于中小企业分散和化解风险、有利于获得各种增值服务和帮助、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的客观要求出发,探求融资方式的改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震宇,等.温州民间信用情况调查[M]//北京:中国金融年鉴,2007.
[2] 辛桦.中小企业融资频频走“暗道”[N].江苏经济报,2008-12-27.
[3] 赵尚梅,陈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4] 王艳丽,钱仲威.中小企业融资外部环境现状分析[J].财会通讯,2009,2(445):18-19.
[5] 孙苹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2009,1(442):20-21.
[6]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7] 陈志,陈柳.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改革与金融创新[J].金融研究,2000,(12).
[8] 曹凤歧.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J].金融研究,2001,(5).
[9] 刘小川.略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策略[J].当代经济研究,2003,(6).
[10] 胡小平.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11] 张杰.信贷紧缩政策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9).
[12] 赵敏.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
[13] 胡赞赞,胡文捷.我国制度背景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中国商界,2008,(6).
[14] 谢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界,2008,(6).
[15] 吴海兵,邓达清.浅析创业初期的企业融资方式[J].商场现代化,2007,(4).
[16] 郑秀杰,董丽英.中小企业创业融资新渠道探索——天使投资[J].生产力研究,2007,(21).
[17] 胡迟.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如何选择投融资策略[J].中国科技投资,2009,(3).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89-02
在经济全球化作用下,大企业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中小企业在创造价值与提供就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的信誉正处在一个发展阶段,有一部分企业对信誉的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当信誉与眼前的利益矛盾冲突时,他们往往会牺牲企业的信誉来换取暂时的经济利益,由此出现信誉危机从而导致融资困难。
一、信誉在企业融资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信誉作为一个重要标志,是每一个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具备的素质;企业信誉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条件的一张王牌;企业信誉这一种精神可以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使管理价值得到有效的提升。
我国的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发展起来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生于市场、长于市场。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受到国家计划、定价限制等其他形式的较少干预,但是也不享受信贷或原材料方面的优先权,不能从中央政府取得投资或由政府担保购买其产品。所以中小企业时时刻刻离不开资金的周转与运作。这种资金的筹集存在于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那么他们之间必然要建立起信誉机制。“信义导利”,“信义生利”仍然是企业,公司之间遵循的原则。企业以及一切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来往,主要依靠的是“诚信”这两个字,只有“诚”才能有“信”,也只有“诚信”,才能获得信誉。“信誉”是诚信的表现,信誉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一个获得社会广泛信誉的企业,一个获得消费者满意的企业是不可战胜的企业。只有这样的一个企业,在筹集资金时才能如鱼得水。
二、中小企业发展的特征
中小企业缺乏充足的资金,这是众所周知的。一方面是我国是以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为主,国家把大把的资金投入到国有经济的发展当中。现行的融资体制大多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而中小企业一般都是民营企业,这种融资体制也决定广大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
中小企业的规模小,经营活动范围不大,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大,经营风险高,没有稳固的经营模式,使外界不易了解其经营活动,从而使很多企业错过投资机会。企业向债权人借款,到期还本付息,这使中小企业的资金变得更紧张,而且因为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小、偿债能力弱,所以有些债权人顾虑到自己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故不愿借出资金。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经营管理不规范,企业诚信度缺乏。在贷款尚未发放之前。总是千方百计地劝说银行尽快放贷,一而再,再而三地向银行保证按期还贷。但是在银行贷款到期时总找出各种理由来拖欠贷款。有些企业甚至崇尚的是一次性贷款。所以,宁愿偿还逾期高额的利息也不愿偿还本金,更有部分企业采取弄虚作假手段骗取银行贷款。这种情况也使得中小企业为自身将来融资断绝了后路。由此可见中小企业中存在的信誉问题亟待解决。
三、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信誉差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的产权不明晰,不稳定
我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平台,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吸纳就业人员、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中国企业发展又一大制约因素就是环境体制的因素,突出表现的是企业产权不明晰,企业管理者难以始终掌控企业,这就导致了企业制度的不稳定,难以制定一个长期的发展目标。这不仅表现在国企,制度上的缺陷同样影响到了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产权不明的,有些从表面看产权是明晰的。即使在那些看来产权明晰的企业里,由于政策的不断变化,家族内部产权的纠纷,这些企业也不得不对自身的发展方向经常性地做出调整。
(二)中小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不完善,专业人才的缺乏
一般的中小企业虽然都有自己内部的一套完整制度,但是制度的制定多取决于管理者的喜好,从这一点看,中小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还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就造成了中小民营企业内部管理基础的薄弱,与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比起来,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主要的问题有:财务管理人才的缺乏,管理力量薄弱,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差,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工作没有严格的程序工作,使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大大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进程。
中小企业也缺乏专业的会计人才,很多的企业还是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的层面上,财务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增加了银行对企业真实财务、真实数据掌握的难度,银行经营的风险较大,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
(三)经营环境容易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
我国的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逐步迈入重要发展阶段和重要战略机遇期。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仍面临许多问题,有资金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短期因素,也有税收制度、市场准入等体制结构性问题。
促进中小企业快速稳定发展,不仅要采取一些政策措施来解决当前短期的问题,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使得中小企业经营成本下降,出台一些法律法规,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
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信誉差的措施
(一)明确中小企业产权归属
近年来由知识产权最新调研显示,各种产权纠纷呈上升趋势。然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产权是信誉的基础,因此中小企业追求长期的利益的积极性在于产权问题。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与其重复博弈的规则,产权没有得到可靠地保障就会影响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由于一时形态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小企业缺乏安全感,没有稳定的预期自然只能追求短平快,无法投资建立起完善、健全的信誉制度。所谓无恒产者无恒,无恒心者无信用。所以明确产权归属是重塑中小企业信誉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推进中小企业的集群策略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资金供给总量不足、融资成本过高以及贷款期限偏短等问题突出,而利用金融资源,汇聚政府、银行、社会资金、中介机构等集体合力,把分散的中小企业集合起来抱团融资,不仅可以打通进入直接、间接融资市场的通道,拓展融资空间,还有利于企业规范管理,促使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可谓一举多得。
2013年3月1日据银行人士介绍,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是指由2个以上、10个以下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小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统一产品设计、统一券种冠名、统一信用增进、统一发行注册方式共同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早在2009年11月9日,中国银行市场交易商协会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指引》,正式推出了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这一金融工具。在资金面紧张的背景下,中小企业不仅多了一个融资渠道,而且提高自身的信用级别。
(三)完善政府机构的监管制度
加快信用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信用法律法规环境的建立,能够有利于政府和信用管理机构征信数据的收集,做到快速、真实、完整、连续、合法获取。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信用行业的管理定下基本的制度框架,以促进信用行业健康起步。强化对信用行业的监督和管理。我国信用行业发展时间短,在加快立法的同时,必须强化对行业的监管。
(四)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的信誉观念
市场最终依靠的是信誉和品牌的竞争,而品牌是由信誉凝聚而成的,一个企业一旦失去了信誉,也就失去了客户,从而失去了所有未来发展的可能,因此“信誉是企业的生命”。中小企业要注重自身的信用培养。企业信用意识的培养包括企业诚信意识、履约意识等方面,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就必须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遵循公平竞争、诚实守信原则,依法开展经营活动,自觉加强信用建设。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在各类经营融资活动中切实加强履约的自觉性,牢固树立“信用第一”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吕博,刘社芳.中小企业信誉危机与会计监管[J].财经问题研究,2003,(3).
[3]陈晓红,论中小企业融资与管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4]邓红征,周长信.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模糊综合评价[J].企业经济,2003,(2).
[5]欧江波,欧群芳.美国对小企业的财政金融支持及其启示[J].企业经济,2003,(1).
[6]邓向荣,于中鹏.民营企业股权优化与稳定机制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3,(3).
一、东北地区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制约因素
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实施振兴战略,东北中小企业迅猛发展,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发展时间短、没有或缺乏完整的信用记录、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不稳定等问题,使企业信息透明度低,银企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尽管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很大,但由于缺乏规模经济,加上所有制问题,国有商业银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虽然政府采取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缺乏问题,但与发达国家普遍建立的金融体系相比,显然是不够的。目前,融资难仍然是制约东北地区县域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东北地区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1.企业自身问题。(1)东北地区县域中小企业基础管理薄弱,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管理者品牌意识不强,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少数人控制或家族式管理普遍存在,企业法人与自然人资产很难区分。由于不良资产数额巨大,企业逃避债务行为大量存在,国有银行贷款谨慎。(2)抗风险能力差,县域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一般不大,自有资金较少,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受市场环境影响程度较大,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经营随之变化,导致经营业绩不稳,银行贷款风险增大。(3)企业有效资金不足,产权法律文书不完备,无法办理抵押担保,缺乏相应的资金保证,银行不能违章放贷。
2.金融环境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有自己的经营原则并受金融监管当局的约束。(1)银行的信用扩张要受信贷资金来源的限制。新增贷款不能超过一定比例,而银行信贷又需要通过负债来筹资,贷款的收益要弥补资金成本和风险成本,并能带来利润。银行势必将有限的资金在众多企业中择优扶持。(2)银行只能在国家规定的经营范围内开展业务。这就决定了商业银行只向能识别并防范风险的客户提供资金,满足部分企业的部分资金需求。(3)信贷员的责任权利不对称,抑制积极性。各家银行在实际操作上难以制定相应的权责和奖励机制,致使慎贷、惜贷甚至惧贷、恐贷等现象还存在。
3.社会环境问题。(1)社会信用较差,诚信体系尚未建立。一些企业和个人认为银行的钱是国家的,少数领导认为企业改制甩掉银行债务的“包袱”减轻了地方负担,贷到款就增加“利润”,致使逃债现象普遍;企业的信用记录分散在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缺乏统一的信用体系,影响银行贷款的信用调查和决策。(2)法律服务较弱。对恶意逃避金融债务的行为依法打击力度不够,银行经常是赢了官司输了钱,增加了优化地方信用环境和投资环境的难度。(3)缺乏信用担保机制。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建立完整的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的机构,鼓励县域中小企业之间依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互融资担保和风险投资存在困难。
三、解决东北地区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建议
1.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基础。(1)加快县域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优化企业产权组织形式,逐步形成产权明晰、股权结构合理的市场主体;(2)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度;(3)要加强质量管理,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引进力度,不断推动技术更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名牌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2.更新银行观念,创造平等的融资环境。首先要把优良企业作为长期贷款客户,把有效拓展县域企业的信贷市场作为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其次是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加强信贷服务。商业银行要根据县域中小企业的特点,完善信用评级体系,改进贷款制度,简化审批程序,逐步加大对中小客户的授信面和额度。要在落实信贷风险措施的基础上,完善信贷激励机制,做到权责明确、奖惩分明。
3.建立和完善金融支持机制是关键。首先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国外学者研究发现,通过银行筹集资金仍是县域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而信用保证制度是发达国家使用率最高且效果最好的一种金融支持制度,直接促进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东北地区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设立商业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其次大力发展政策性和中小型金融机构。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作为联邦政府机构,主要任务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中小金融机构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可以掌握更多中小企业信息。我国中小银行数量很少,东北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不能单依赖政府担保,应根据需求,允许具备条件的企业、民间团体甚至个人投资兴办社会化金融机构,改造成合法的民营商业银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最后在全国性的资本市场之外,建立并完善适合东北发展的区域性资本市场,积极发展直接融资。在常规的股票市场之外设立二板市场,是发达国家发展创业投资体系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通行做法。东北地区应扶持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进人资本市场。拓展债券市场,逐步放宽规模限制,丰富债券品种,完善债券担保和信用评级制度,使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
4.支持产业集群经济,改善融资难的现状。集群经济能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东北地区县域范围分布着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集群经济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以介入经认定的级别较高、产业发展前景较好、投资主体有资金实力的县域工业园项目,通过加强银政合作提高入园企业的效率。抓住产业链核心企业,利用辐射效应,选择上下游中小企业,在核心企业提供担保的情况下适当降低准入条件,推动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小企业私募债是我国中小企业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的试点,对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积极促进作用有待时间证明。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现状
目前的研究和调查表明,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现状包含着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多数中小企业是以自有资金为主进行。对于正在起步的中小企业而言,资金来源仅有自有资金,缺乏外界的资金支持。并且对于一些自主创业者或小型民营企业家而言,“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是其根本的想法,未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导致中小企业面对资金不足无法得到长远发展。其二民间借贷比例较高。由于银行贷款的高门槛及中小企业自身贷款额度低、高风险等特点,使得我国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始终不温不火,无法满足大批量中小企业的实际资金需求。民间贷款往往利息较高,极大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加速了大量中小企业的衰亡。其三直接融资占比低。中小企业如果采用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仍然会面临较高的发行门槛以及较高的融资成本两方面问题,因此不存在成本优势。
(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现状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式。其一,银行贷款。尽管银行贷款对于中小企业较难,但是目前仍是除自有资金以外的主要资金筹集方式。其二,资本市场。在国外,资本市场是企业进行融资的第二平台,我国也在逐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主要包括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
二、中小企业私募债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高发行成本
中小企业目前发行私募债的成本是多方面的,包括承销费用、担保费用、律师费以及审计费等。由于私募债具有着较高的风险,自试点以来票面利率长期维持在8%-10%,最高时也曾达到15%。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需要承担的发行总成本基本都在15%左右,这一较高的发行成本是在现阶段经济下行周期中任何企业都以承受的。
(二)高发行标准
虽说中小企业私募债对发行人净资产和盈利能力等没有硬性要求,但实施过程中对财务状况还是有一定要求,如:“盈利能力较强,可覆盖一年的债券利息,未来盈利具有可持续性; 偿债能力较强,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5%为佳。”将近年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已发行私募债的中小企业的发行额度最低的为3000万元人民币,上千万的融资金额对融资需求几百万的的企业而言也并不合适。
(三)高风险
国外将中小企业私募债也称为“垃圾债券”。由于其具有较高风险,这使得国内多数投资人只敢远远观望,因此我国私募债的销售现状并不理想。私募债的发行周期是在拿到交易所备案通知书的六个月之内。而根据目前所显示的数据,在限期之内,多数中小企业并未完成发行的任务。
在私募债发行时,中小企业也缺乏信用评级以及担保,因此只能采用提高利率的方式推动发行。但信用评级及担保对于中小企业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如果评级达到了AA级及以上,便不用担心缺乏投资人,但这样优秀的项目为数不多。
2014年开始逐步爆发并扩大的私募债违约事件也给各机构投资人敲响警钟,给我国私募债市场发展带来较大冲击。
三、解决中小企业私募债问题对策
(一)规范中小企业经营
中小企业的经营状态是影响中小企业私募债市场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中小企业需要进一步规范经营、健全机制以及提升业绩,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私募债市场的长远发展。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当逐步得到解决。首先,树立正面的中小企业形象,改变其在融资市场中原有的不良印象。企业的创新意识要得到重视并不断提高,经营行为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遵循相应规范及法律法规。其次,重视企业制度的建立,力求科学合理,治理结构健全,并且提升信息透明度。最后,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要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培育中小企业私募债市场
市场环境的培育也是保证中小企业私募债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结合我国私募债市场的现状,个人认为培养良好的私募债市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政府可通过相关配套工作,如:建立优惠政策,在税收和贴息上予以帮助,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其二,加快中介机构的培养,规范中小企业私募债评级及增信。鼓励证券公司等金融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私募债提供服务与支持,提高承销发行工作积极性。其三,建立中小企业私募债交易平台,提高中小企业私募债投资的流动性。其四,将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投资门槛进一步降低,使得更多民间资本能够更好的流入融资市场,丰富私募债融资资金的来源,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体系。
(三)完善法律体系
为加快我国产业机构升级并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培育及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就需要建立更加完善、健全的法制体系。我国目前就私募债市场建立了一系列的规范和制度。例如我国推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各地的《证券交易所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虽然有这些法律法规作为支撑,但中小企业私募债市场的法律体系依然不够健全,存在一定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信息披露与处罚,完善及保障投资者登记、分红及追偿等权益等等举措,从顶层设计角度巩固中小企业私募债市场良性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莉,万琳.对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问题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4(11):51-54.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对一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截至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达到4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2%,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促进技术进步、发展国际贸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2008年8月3日统计结果显示,在国际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今年上半年全国约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约十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去年同比减少15%。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尤为突出,融资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再一次被社会各界所关注。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支持
梅耶斯(Myers)和麦吉勒夫(Majluf)提出的新优序融资理论,是以非对称信息为条件来研究企业融资结构的一种理论,强调信息对企业融资结构和融资次序的影响。他们认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管理者是企业内部消息的掌握者,管理者比市场及投资者更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通常,管理者的行为模式是:如果企业预期新项目的净现值为正,即该项目能够增加股东财富,那么,代表旧股东利益的管理者就不会发行新股,以避免把投资利益分割给新的股东。投资者在了解了管理者的这种行为模式以后,很自然地会把企业发行新股看成是企业不能有效增加旧股东利益时一种被迫融资行为的坏消息,导致投资者对新股出价的降低。因此,当管理者拥有对企业有利的内部消息时,最好采用债务融资的方式,以避免发行新股反而造成企业的市场价值下降。尽管债务融资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但通过发行股票去融资会使投资者认为企业发展前景不佳,致使新股发行时股价下跌。因此企业偏好的融资顺序应为:先考虑内源融资,后考虑外源融资;不得不进行外源融资时,则应首先选择债权融资,后考虑股权融资。
新优序融资理论鼓励企业经营者少用股票融资,尽量用自有资本和留存收益筹资,扩充其资本实力。另外,利用平时储备的借款能力负债筹资,直到债务负担达到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危险区域时才考虑发行股票。由于该理论以不对称的信息环境为背景,也就是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越严重,越应该考虑这样的融资次序,因此,对于信息流通不顺畅的中小企业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困境
(一)中小企业内援融资能力弱
1、中小企业的产权模糊、管理方式陈旧。大部分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表现为一次博弈制度,这种封闭性的产权制度,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力的提高;私营经济一般实行的是家族企业制度,企业行为主要以伦理道德规范来代替经济行为规范,这种发展模式有助于企业初创时期的发展,但却不适于企业规模扩大后经营管理的需要;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由于受经济条件、资源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投资项目普遍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经济效益不高。
2、人才素质较低,技术创新能力欠缺。中小企业大多实行家族式、粗放式管理模式,缺乏现代科学管理理念,企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难以留住和吸引人才,导致人才匮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盈利能力不足,难以实现通过内援融资来摆脱其资金短缺的困境。
(二)中小企业外援融资渠道不通畅
1、间接融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不足
按照新优序融资理论,中小企业进行外援融资时应先选择债权融资,而我国中小企业债权融资基本上是依靠金融机构的贷款来完成。目前我国银行体系中仍以中农工建四大商业银行为核心,运用的人民币资金占到整个金融体系人民币资金运用量的75%,这种过渡集中的金融结构使绝大多数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因为得不到金融支持,发展受到抑制,降低了资金配置效率。据银监会统计,2008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000亿元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占了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300亿元。
而中小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不仅拥有信息上的优势,相对于四大商业银行而言,还拥有交易成本低、监控效率高、管理链条短、层次少、经营灵活、适应性强、控制风险能力强的优势。但是,中小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国尚未设立存款保险制度,四大商业银行成立早、网点多、规模大,城乡居民对其信任程度远大于中小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因而居民储蓄往往汇集到大银行基层机构。另外,由于中小商业银行的结算网络体系不如大银行机构发达、迅捷,许多结算业务量大的工商企业为加快资金周转,一般也将存款集中在大银行。这样,中小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受到影响,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也就力不从心。即使在银行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也较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2、直接融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尚未建立
(1)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发展缓慢。2004年5月我国中小企业板块获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是对二板市场的积极探索。二板市场主要解决处于创业中后期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则主要为达不到进入二板市场资格标准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包括为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提供私人权益性资本。事实上,我国更需要后一层面的资本市场。
(2)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发展相对落后。发展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是解决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来,尽管沿海一些发达省市相继建立了规模不等的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大多数省份的创业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应大胆借鉴成功的经验,鼓励设立按市场化规范运行、主要投资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多渠道、多形式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范围。
(3)产权交易市场尚未发展壮大。近几年新兴产权交易市场,已成为风险投资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应纳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规划之中,该市场可以成为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渠道。应形成政府办市场、资本运营机构进行交易、中介机构负责组织策划的市场运作机制。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性措施
(一)加强中小企业自我强化内在的管理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资本技术密度低、技术装备落后、数量多,处于小规模运转状态。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大多处在竞争很强的行业,总体盈利水平不高,这就限制了其通过内源融资渠道融资的能力。要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必须加强公司治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建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技术创新。
由于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不足,往往需要通过外源融资尤其是债权融资来筹集资金,这就需要中小企业必须要有良好的信用作保证。而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问题已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因此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建设已成当务之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首先应从企业自身做起,建立规范的产权制度、财务制度和信用制度,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同时,着力提高中小企业对于信用风险的防范能力,以优化企业信用管理机制,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其次,要加强政府引导,立法部门需要制定一系列关于构筑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执法部门要依法保护中小企业的公平竞争,规范中小企业的诚信行为,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和现代化工具,创建国家企业信用征信体系,使守信企业可以获得比现在更快捷、更优惠的贷款方式。第三,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制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相关执业规范,创造有利于中介机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重视发挥中介机构在提升中小企业信用中的作用。(二)改革相对落后的金融体制
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而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又相对不足,同时还缺乏专门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撤销大量基层网点,瞄准大企业。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出现了类似的“倾斜”趋势。而其他中小金融机构信贷能力又不足。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从以下方面人手:
1、改革现行信贷管理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从现实中可以看出,虽然中国人民银行一再发文督促各大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不仅在于中小企业缺乏信用、给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高,更本质的原因在于,大银行贷款给国有企业既不承担任何风险,又能获得利益,但给中小企业贷款,属于纯商业贷款,在许多中小企业的不规范运作、信誉没有完全树立的情况下,加之大银行辨别优劣客户的能力存在问题,风险较大。所以,大银行宁愿将资金存在央行的账户上、买国债等,也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也就难以健康发展。面对现实存在的不合理的信贷管理体系,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银发[2002]224号),要求商业银行在坚持信贷原则的前提下,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尽量满足这部分中小企业合理的流动资金需求。对此,政府要从外部减压,监管当局适时推出相应的监管措施;银行内部既要防止过分逃避责任,又要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和内控制度,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并根据贷款中小企业个体特点及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和资金需求,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打破原有的贷款期限的硬性要求,可以实际使用天数计算贷款期,以减少中小民企的利息负担。
2、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应找中小金融机构(林毅夫,2001)。为加快中小金融机构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质量和力度,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特别是韩国和日本等中小企业发展成熟的国家的先进经验,设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项中小金融机构。从国际经验来看,无论是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还是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面的服务,主要还是中小金融机构及政府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因此,充分发挥中小金融机构对广大城乡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中小金融机构本身把握好自己的合理定位,探索适合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信贷方式,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意义是很重大的。
3、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获得银行贷款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该问题,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信用担保作为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的“公共物品”,出资者大都是政府。具体由哪一级政府出资,视各国的具体情况而定。在制定信用担保方案时应严格审核担保条件,制定严格准入条件、严格资金管理、严格操作程序、严格收费标准、严格代位补偿等要求。信用担保是国际公认的高风险行业,如果风险控制不力、经营不善、完全可能会发生资不抵债的现象而至破产,从而累及银行资产质量,影响金融环境的稳定。因此,必须采取严格措施,识别、防范、控制和分散风险。我国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制定担保政策时,既要借鉴外部经验,又要根据我国财政、金融和中小企业管理体制的特点,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担保体系。
(三)加强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完善
1、利用业已推出的中小企业板融资。一个完善的、多层次的证券资本市场是满足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需求的最佳选择,它不仅可以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且,为注入中小企业的股权资金提供了一个完善的退出机制,从而更有利于企业融通资金。深交所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建议,根据中小企业外部股权融资的需要和效果,适当放宽中小企业在股票市场的上市条件,通过增加企业规模和盈利标准的弹性,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到股票市场上市;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着重强调的是企业的成长性;适当调整现有股票市场的再融资政策,使再融资政策的具体要求与企业的竞争性、成长性等特点相联系,使再融资政策的最终目标为促进企业的融资效率。根据这一系列的政策、建议,科技型中小企业无疑在中小企业板的进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更需强调的是,中小企业板更看中的是企业的成长性,而非高科技属性。这就为市场进入设定了门槛,需要我们培养大量极具潜质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而非仅有科技因素即可。因此,对于有条件的成长型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政府应积极对其进行“孵化”,助其进入中小企业板进行融资,同时,借助国内设立中小企业板的有利条件,积极建立优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育成制度。另一方面,某些已进入成熟和获利重整阶段的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买壳上市的方法进入主板市场融资。
[作者简介]赵迪琼,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金融学硕士,广西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2)01-0113-04
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广西中小企业在经济、科技和社会各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已成为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广西作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具有沿江、沿海、沿边和对外开放窗口的优势,将进入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每年需要新增上千亿的巨额资金。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盘活广西的存量和增量经济资源,解决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麦克米伦缺口”,破解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成为当务之急。
一、广西中小企业发展与融资现状
(一)广西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12月,广西中小企业约125万户,约占广西企业总数的98.59%,其实现的生产总值占全广西的57%。广西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拉动广西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达14.7%,增加值的贡献率高达64.8%。广西中小企业创造了超过全广西一半以上的利税和工业产值,提供了76%的就业岗位。作为广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在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在吸收劳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广西的中小企业大多数属于非国有企业。分布在家具、食品、印刷、服装、皮革、文体用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和木材等行业。
广西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很大,但与之不相符的是广西中小企业发展基础薄弱、生存环境差。广西市场经济基础薄弱,中小企业市场竞争机制难以形成,限制了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阻碍了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广西流动,制约了广西中小企业发展。广西中小企业缺乏创新机制,缺乏吸引、激励、发挥人才作用的有效机制,创新、研发能力弱,长期以来对研发投入较少,在产品、技术创新方面,思想观念落后,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特别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广西的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非常普遍,使得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低,参与大型企业的产业链比较困难。广西的大企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产业关联度较弱,使得中小企业进入其产业链的门槛和交易成本较高,从而严重制约了广西企业体系中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发展,导致中小企业区内外分工与协作规模小、层次低、附加值低、行业分散。
(二)广西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资金缺口大幅增长。据2009年广西区经委对全广西1197户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调查的最新统计数据来看,可以从银行贷到款的大约有30%,从银行贷款很难的有40%,没有办法从银行贷款的有30%。这1197家中小企业资金缺口约为320.9亿元。2010年广西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资金缺口在550亿元左右,预计在未来3年内,中小企业资金缺口每一年较上年增加的幅度约为150亿元。
2、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渠道不完善。据相关资料统计,广西中小企业能够直接融资的比例只有2%。剩下98%的融资都是依靠银行的贷款,但由于银行风险考虑并不钟情于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截至2010年底,广西的上市公司仅占全国的1.53%,上市公司市值仅占全国的0.43%,累计的融资仅占全国的0.61%。广西中小企业中仅有5家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在风险投资融资的引入方面,广西目前只有广西开元机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家中小企业引入了风险投资机制。在债权融资方面,广西中小企业目前尚未实现。
3、引进外资竞争激烈。作为中国与东盟对接的桥头堡,广西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各地为了抢占东盟庞大的市场,国内和国外的大量资金必定会流入。但中国比较封闭的金融体制相对于开放的东盟各国金融体制而言,广西在引进外资方面面临东盟各国的激烈竞争,同时也面临国内发达地区的竞争。
二、广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因素分析
(一)中国与东盟各国金融体制的普遍缺陷
金融体制,又称金融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以行政的、法律的形式和运用经济规律所确定的金融系统结构以及这个系统的各种类型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所形成的各级层次的职能作用。从“麦克米伦缺口”现象中不难看出,金融体制对中小企业融资壁垒是一个长期困扰各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面对中小企业强烈的资金需求,市场的力量不能把资金配置到中小企业,根本问题在于大银行的垄断、银行对中小企业掌握的信息不充分、与中小企业之间具有更多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更高等。金融体制的缺陷很大程度制约中小企业的融资。中国与东盟各国的金融体制尽管存在差异,但是从总体来看都属于赶超型的金融体制。其特征是集中资金投入优势产业,从而促进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这种体制对中小企业融资十分不利。中国和东盟各国的金融体系基本上都是以大的商业银行为主体,而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或者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一直是金融体系的主体,业务上基本处于垄断地位,其因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而忽视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
中国能够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数量太少,导致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必须依靠国有商业银行来借款。同时利率管制是赶超型金融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风险相对较高的中小企业,不是商业银行首先考虑的对象。目前广西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银行主要是民生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北部湾银行,规模都不大,远远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广西在引入外资方面面临东盟各国的竞争,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虽然存在机遇,但是相对封闭的金融市场和与东盟相对开放的金融市场相比,在吸引资金方面可能会处于劣势。
(二)广西中小企业自身的微观原因
1、广西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信用。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市场不确定性和经营不稳定性较高,难以吸引常规的信贷或权益资本。同时相当多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内部控制不健全,财务公开信息不准确,银行难以快速、准确地评估企业资产价值。广西中小企业项目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多数是发达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转移过来的企业,其设备的新旧程度、技术状况、自动化程度等与发达地区有明显差距,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
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利润分配中“重消费、轻积累”的短期化倾向明显,信用缺失,很难得到银行的信任。
2、银企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存在逆向选择风险。根据对广西中小企业的抽样问卷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和贷款银行之间的联系比较单一,企业与银行的交往仅限于办理日常结算或需要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除了催还贷款或对其贷款申请的相关信息进行核实外也没有对企业作过多的了解。中小企业比其他一般企业存在更大的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因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不透明,银行很难获取其所需的信息。因此,银行要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还需加大人力资源投入来提高信息的质量,出现成本增加或经营风险增加的两难选择。银行担心出现“逆向选择”,为规避风险,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门槛或提高中小企业抵押担保条件,这样的后果是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同时银行也可能由于惜贷而达不到最佳效益的“双负”效应。
(三)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不够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政府有着支持国有大型企业的偏好,政策一直是向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倾斜。即使这些大企业的经营业绩不佳,银行也要贷款给这些企业,因为其有国家信誉作为保证。即使银行有了呆账和坏账,国家财政也会“买单”。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少,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体系不健全。同时,现行金融体系对民间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活动控制过分严格,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更加狭窄。
三、解决广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广西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使广西在中国与东盟合作中的地缘作用凸显。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钦州保税港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等获国家批准设立。可以接纳大批中小企业进驻。广西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好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平台,学习和了解各东盟国家有关的法律规则。要引导中小企业充分发挥特色产品优势,加大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以利用自由贸易区的各种资源帮助扩大自身产品的市场空间,提高利润水平,从而有效促进内源融资水平的提高。
广西中小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升产品创新能力,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走小而新、小而特的发展道路。广西中小企业要利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位优势,不断创新,努力开发出满足东盟各国的商品来加强产品竞争力,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大自身资本积累。借鉴国际经验,广西应加大对中小企业引导和培训的力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政府直接培训及社会咨询机构的服务,提高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健全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规范、透明、真实的财务制度,定期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建立中国一东盟区域金融合作,促进广西中小企业融资
建立中国一东盟区域金融合作平台,建设区域金融生态,对促进广西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一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主要依赖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加快发展亚洲债券市场。这对于解决亚洲国家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经济发展结构上的问题具有非凡的意义。一个完善的债券市场有利于将地区内大量私人储蓄向有效的企业和政府投资,从而消化经常项目盈余。二是尽快建立汇率稳定政策,目的是为中小企业的跨国投资减少汇率变动的风险。汇率不稳定会对中小企业的跨国投资带来负面影响,通过建立稳定的汇率制度汇率协调机制,尽量减少资金跨国流动的风险,这对风险承受能力低的中小企业是十分有利的。
研究掌握国家对北部湾开发的支持政策,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从而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改善广西的内投资环境,加大引进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各种金融机构的力度。改善广西对投资环境,增强国际资本市场资金投入的吸引力,从而加快南宁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加大广西在泛北部湾经济金融合作的力度,增加金融业务的创新力,进一步提升北部湾金融中心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创新,引进财务公司、小额贷款组织、融资租赁公司、产业链新型金融服务机构等新型金融服务组织和专业性金融企业。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已上升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中仅仅依靠企业的自有资本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要,而通过资本经营,利用财务杠杆,在短期内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成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但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除少数大型知名企业,一般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十分有限。总的来说,企业所获资金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源融资;二是企业外源融资。
在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普遍面临“双缺口”,即“直接融资缺口”和“间接融资缺口”的融资困境。融资过程中蕴藏的巨大的融资风险是导致其陷入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这种风险的存在,会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受损;亦会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减少,甚至不能获得融资,导致资金来源不能满足生产经营的正常需要,企业生产萎缩、停产等。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资金少,抗风险能力弱,加之国内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当前所处的特殊的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今后中小企业还会面临更为严峻的融资风险。
二、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分析
(一)融资风险的内因分析
中小企业企业融资风险的形成既有举债本身因素的作用,也有举债之外因素的作用。举债本身因素主要有负债规模、负债的利息率和负债的期限结构等。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内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融资的规模和结构。中小企业负债规模大,利息费用支出增加;同时,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随之增加。所以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二是融资的利息率。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中小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危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同时,利息率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大有影响,因为在税息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受影响的程度也越大。三是融资的时机和期限结构。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例如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相反,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四是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如果中小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足额或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危机。
(二)融资风险的外因分析
相比融资风险内因,举债之外的因素是指金融市场、国际政策等。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如负债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取得借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而且金融市场的波动,如利率、汇率的变动,都会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筹资时,如遇到金融紧缩、银根抽紧、短期借款利率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利息费用剧增、利润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由于无法支付高涨的利息费用而破产清算。
从国家政策分析,国家信贷政策存在所有制歧视,政府的大企业战略使银行借贷的重点及国家的优惠政策一般放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上,我国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中小金融机构,而大量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则很难获得银行信贷,更谈不上享受投资补贴和贷款贴息政策;其次,国家税收政策不公平,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税赋明显过重;最后,中小企业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缺乏《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管理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等有关维护中小企业融资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
总的来说,融资风险内因和外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诱发融资风险。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中小企业自身角度融资风险的防范
1.建立融资风险预警管理体系。中小企业应该建立一个融资风险预警管理体系,具有搜索信息、实时评价、发出警报、矫正误弊等功能,其运行应遵循融资原理、风险原理和预警原理。融资风险预警管理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全过程的控制管理工作。
2.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分析模式。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后,风险预警系统要求中小企业对融资项目执行前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估。中小企业必须针对融资环境和面临的融资风险再次判断融资决策的正确性,以及环境和市场是否能够保证融资的顺利进行。
3.加强资金数量合理性的管理。企业融资应以够用为宜。要重视资金结构上的配比性,企业的财务失败往往不是由于资金不能筹措而导致,而是由于企业经营中将不同时间的资金不恰当地用在了不同投资期间的项目上。在实际工作中,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按照此原则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筹资方式。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治理结构。目前,中小企业中存在很多财务制度不完善,财务报告真实性低,银行利益难以保障的现象,其根源还是由于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自身素质,推动企业制度的多元化和社会化,才能实现企业治理结构趋于合理。
5.建立科学的融资结构体系。融资作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有完善的资本市场相配套,只有按市场要求建立严格的融资运行机制,使融资体制真正地面向市场来建立,建立多种有效、便利、快捷的融资方式才能保证企业资本结构的健康发展。
(二)社会角度融资风险的防范
1.完善法制环境、加强信用管理
完善制度和法律的保障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商业银行贷款体系,完善商业银行的贷款激励机制,加强企业信用治理。可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法制建设。二是要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加快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形成覆盖全国的基础信用信息服务的网络。三是要改善我国信用担保基金规模小、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不足的问题,使其为中小企业获取数额较大的贷款提供强有力保证。四是要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
2.对中小企业实行鼓励政策
鼓励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积极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以促进筹资来源的多元化,保护和规范民间资本市场。目前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除了官方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渠道外,还存在一个非正式的股权融资或债务融资渠道。非正式金融是指民间借贷或股权筹集的融资活动,因此也称之为民间资本市场。应该调动和引导一切积极的金融因素,以法律形式将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进行有机的衔接,有意识、有选择地将具备一定条件的有希望、有前途的非正式金融进行引导、培养,使具有积极意义的非正式金融整体性地壮大实现。
3.设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政策性金融服务机构
政策性金融服务机构它们贴近中小企业,容易了解贷款人,运作灵活,成本低,适合为中小企业服务。担保机构主要是靠自身的信用,即大于其本金若干倍的信用能力来为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对政策性担保机构进行税收政策扶持,实行一定的免、退税优惠政策,并将所免、退税项作为政府出资扩大担保机构的资本金。
参考文献
[1]蔡红远.降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2010.
[2]李勇.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探索[J].中国商界,2008.
[3]马巾英.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及其风险防范[J].国际商务财会,2009.
[4]任碧芳.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根源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民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推动科技进步等,这一切决定了我们必须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近几年来,国家为改善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先后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从实践上看,仍然存在某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中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只有切实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才能把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潜在能量发挥出来,使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产值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有率已达到一半以上,甚至更高,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财政收入的顶梁柱。据不完全统计,在广东省,私营企业已有十四五万户,占全国私营企业总数的1/10还多。综观全国,凡是经济发展快的地方,民营经济尤其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也比较快;凡是民营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地方,经济发展也较迟缓。目前,众多学者普遍认为,从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的发展轨迹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91年,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为特点。由于我国早期改革政策对非国有经济的产业进入设置诸多限制,特别是这时是民营企业从消亡走向复兴的初期,极度缺乏其自身发展所必须的资金,所以劳动密集型方式作为进入产业的选择,是其唯一的可能。
第二阶段是1992年至今,民营企业进入空前的高速发展时期。由于我国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逐步开始,此时期以温州企业为代表提出民营企业要在数量发展的同时进行“二次创业”的观念,这在全国民营企业界迅速得到响应。与早期传统的民营企业不同,20世纪90年代后,民营企业的发展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由家族式管理向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的转变,注重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即“二次创业”概念;二是民营科技企业与巨资的结合。
然而,同民营企业发展不协调的是,它只占用了我国金融资源的极小部分。据有关资料引用的数据表明:我国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中自我积累约占56%,向亲友筹资约占13%,有近80%的经营者几乎无法获得稳定的追加资金;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例虽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但与国有企业的贷款份额相比仍然较低,和民营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极不相称。
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各方面管理不规范
民营企业大多是以个体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许多民营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一,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低,缺乏创新机制再加上负债多、积蓄少,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抗击市场竞争风险能力很低,极易被市场所淘汰;此外,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在财务等许多管理方面不够规范。据调查,多数中小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有的甚至就没有会计报表。
(二)信息不对称,银行惜贷现象严重
银行惜贷说到底是为了逃避风险,而风险的根源就是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借款人拥有信息优势,贷款人很难收集到有关借款人的全部信息。而且,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不仅数量多、规模小,而且单个企业需要资金量少、财务管理透明度差,这就造成中小企业信用水平极低。此外,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抵押条件上的差别,以及银行追求规模效应等原因,大型金融机构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冒险为资金需求规模小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三)政府的扶持力度对民营企业融资难也有一定影响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企业发展极快。但是由于存在为赶超发达国家而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部门的现象,导致我国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垄断现象较为严重。我国金融机构也以大银行为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银行业的高度垄断与产业中的高度垄断相一致,大银行与大企业之间的互生关系非常明显,导致大银行不愿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这就必然造成民营企业贷款难的现象。
三、制定正确决策,打破融资僵局
(一)加强中小企业的公司自身建设
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家族特色,任人唯亲,家族成员占据重要管理岗位,决策上独断专行。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中小企业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不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导致银行和投资者不愿向其贷款和投资。鉴于此,中小企业应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制改造,解除家族制对其发展的束缚,进行所有权结构调整,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这样才能提高信用水平,增强融资能力。
(二)选择最佳融资机会
把握好商机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同样,企业融资过程中选择最佳的融资机会至关重要。中小企业的最佳融资机会就是由有利于企业融资的一系列因素所构成的有利的融资环境和时机。企业选择融资机会的过程,就是企业寻求与企业内部条件相适应的外部环境的过程。因此,中小企业要想把握住最佳融资机会,首先要对影响融资的所有因素做具体分析。虽然企业本身会对融资活动产生影响,但与最佳融资机会这种企业外部客观环境相比较,企业本身对整个融资环境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既然不能改变环境那么企业只有主动地去适应外部融资环境,对于商家来说,谁占有主动权,谁就是赢家。这就要求中小企业要及时掌握银行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信息,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家货币及财政政策等各种外部因素,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够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寻求最佳融资时机。
(三)发展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解决大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惜贷问题
发展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是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向大银行贷款难的问题。中小银行和民营企业极具亲和力,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可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机制,成为市场化的担保机构。目前,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机构主要是在地方财政支持下,组成的担保中心。其担保基金可由地方政府,受益的民营企业,社会中介组织自愿者等多家出资。担保基金可存入商业性金融机构,由商业金融机构协助管理。
尽快搭建民间金融机构平台,例如允许开办私人银行或民营股份商业银行等。最大程度为民营资本的流通与扩张提供舞台,让民营企业可以平等地讨论贷款问题,不再看国有大银行的脸色。但与此同时应当建立起相应的资本流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仲裁监督监管机构,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当然,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为民营中小企业营造出风险投资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需进一步健全
1、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制定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市场竞争风险大,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和信用担保,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受到严重制约。我们应大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组织成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统一承担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
2、让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法律化。国家应制定和出台有关中小企业信贷担保的法律法规,并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实施细则,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在有关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得以完善,充分发挥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3、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1)该项基金应具备以下特点:它是一笔政府主导性的基金。只能作为中小企业向银行借款担保之用。它是一笔公平性的基金;加入基金的各利益主体均享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没有加入基金,但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也可以申请基金担保。它是一笔非赢利性的资金,但可存入银行获得利息收入以及不超出规定的担保费收入。(2)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如下运作模式:单个中小企业向担保基金提出贷款担保申请,由担保基金对该企业进行评估。只有通过担保基金评估的中小企业才可获得担保贷款,而且贷款机构提供的每一笔担保贷款都需要经过担保基金的同意,其自身没有权力单方面扩展中小企业的担保贷款额。
四、避开融资误区,保证融资安全
不少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把企业融资当作一个短期行为来看待,希望搞突击拿到银行贷款或股权融资,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很少。民营企业要想改变融资难的局面,必须走出以下融资误区。
(一)不注重企业包装或过于重视企业外表
有些民营企业认为只要自己经营效益好,融资就会很简单,因而不愿意去包装企业,认为这是一种浪费,但却不知道企业短期的利润并不能吸引资金方的目光,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及企业面临的风险才是资金方更为重视的方面。但也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融资,不惜一切代价去作宣传搞美化工程,使本来效益就不好的企业雪上加霜。
(二)目光短浅,临阵作难
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在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时才想到去融资,不了解资本的本性。资本的本性是逐利,不是救急。企业在正常经营时期就应该考虑融资策略,和资金方建立广泛联系。要学会放长线,钓大鱼。不能鼠目寸光,临时抱佛脚。
(三)把融资简单化,缺乏专业的融资顾问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中真正理解融资的人很少,不能把融资简单化。专业的融资顾问是目前民营企业所严重缺乏的。企业融资是非常专业的,融资顾问有丰富的融资经验,广泛的融资渠道,对资本市场和投资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有很强的专业策划能力,能够考虑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聘请专业的融资顾问对于企业的融资大有帮助。
(四)忽视企业内部整理,不注重通过让企业走向规范化提升融资能力
民营企业融资时只想到要钱,一些基本的工作也没有及时去做。民营企业融资前,应该先将企业梳理一遍,理清企业的产权关系、资产权属关系、关联企业间的关系,把企业及公司业务清晰地展示在投资者面前,让投资者放心。企业融资是企业成长的过程,也是企业走向规范化的过程。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应不断促进企业走向规范化,通过企业规范化来提升企业融资能力。
(五)不注重塑造企业文化和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只顾企业扩张,忽视了塑造企业文化,最终导致企业规模做大了,但企业却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企业集团内部或各部门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协同能力。很多民营企业通过融资不断扩张,但企业管理却越来越粗放、松散。随着企业扩张,企业应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公司决策走上规范、科学的道路,通过规范化的决策和管理来规避企业扩张过程种的经营风险。
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对于我国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发展和实现十七大所确定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重要意义。而解决好目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的关键所在。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国勋.二十一世纪: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