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16:08: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业产业调研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调研背景
德国作为一个大的制造业国家,将设计运用到企业中,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和价值观念。设计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变,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人们观念也从以往只注重产品性能、质量转变为重视产品的外观、审美价值。精致的外观和耐用的性能相结合,加之理性和文化相融合的内涵,赋予了商品长久的生命力,设计的理念就在于此。
德国重视设计的观念,给产品注入灵魂,打造品牌意识,充分彰显了民族特色,不仅为德国的制造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使得德国的产品得以走向全世界。最具典型的就是德国的汽车产业和电子产业,世界知名的汽车品牌有宝马、奥迪、保时捷、大众,电子产品如西门子等,他们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水平在世界生产制造产业中独树一帜。
今天的中国,处在一个全面开放的时代,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如何改变我们生产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如何转变我们的产业理念,这将是我们值得思索的问题。德国设计产业的成果给中国指出了一条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在学习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可持续道路,让中国的品牌也能走在世界的前沿。
二、德国工业设计的发展
“工业设计”是十九世纪中叶,德国著名建筑学家歌德弗莱德・谢姆别尔在其撰写的《科学工艺美术》和《工艺与工艺美术的式样》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于机械文明和物质文明过度繁荣下,现代社会矛盾的产物,“设计”本真的还原了人们对艺术的感知,不仅滋润的人们的心灵,而且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超越浮华的美感。1880年到1910年德国“新艺术”将艺术和设计融入工业大生产中,为德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德国工业设计的探索时期
德国工业设计的探索时期是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这个时期正是工I革命的启蒙时期,这为设计和工业相结合提供了实践上的意义,一批设计的先驱者们开始探索和发掘这一时期工业时代的设计标准和人们的审美观点。
1907年在德国成立的“德意志制造同盟”成为德国的第一个设计组织,其创始人:穆特修斯、贝伦斯、维尔德等人,在实践和理论上丰富了工业设计的发展,为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兴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希望将艺术、工业和手工艺相结合,运用设计,制作出优秀的产品,产品本身不仅仅具有使用价值,而赋予了产品以设计的美感,在肯定了机械化大生产的前提下,积极推广和鼓励发展工业产品,为推动德国经济和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国著名建筑师彼得・贝伦斯,他是工业产品设计的倡导者之一,他同时也担任了“德意志制造同盟”首席建筑师,1907年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聘请他当设计师,从此他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公司的工业设计师。此后,他在工业产品、建筑和企业形象的设计等方面面开创了先河,创造并设计出了许多形式简单、性能良好的工业产品,并将这些工业产品进行了大批量的生产,同时,他为其所在的公司设计了一整套企业形象,为企业形象的发展和创立开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德国工业产品的典型风格是“青春风格”, [1]奥托 埃克曼和理查德 里默施密德等人是其主要的代表人物,他们以《青年》杂志发表对艺术的看法,埃克曼主要是强调流畅的线条性并具有装饰性,它的设计线条变化多端,自然流畅,并采用书法的特征进行创作。
(二)德国工业设计的成型时期
德国工业设计的成型期是在20世纪20-40年代,这一时期,工业设计初具规模,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也为设计的成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德国工业设计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芝加哥学派、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等流派的发展,逐步走向现代主义设计,这一阶段正是工业设计的雏形阶段,是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其发展和不断的完善,为工业设计奠定了基础。现代设计崇尚理性,在一些优秀的建筑等设计师格罗佩斯、米斯等人的积极推动下,逐步完善起来。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著名的现代建筑师格罗佩斯,他创建的包豪斯设计学校,成为现代工业设计教学体系中基础而且是最具影响力的建筑,这就为推动工业设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二战后的重建时期
这一时期是在20世纪50年代下半期到50年代末,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德国的社会和经济受到重创,而就在这一时期,德国人发扬了他们的“德意志精神”怀着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1953年相继成立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和德国设计协会,自上而下的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革,在恢复的基础上在技术和分析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为现代设计的重建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乌尔姆的学校办学理念承袭了包豪斯的理论,并且强调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乌尔姆还倡导“艺术史生活的最高体现”和“促进将生活本身转化为艺术品”[2]的观点,把科学和技术提高到了空前的地位,阐释了新的现代设计理念,为后来的德国工业设计的复兴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
(四)多元化和信息时代
20世界50-70年代,经历过二战的复兴的时期,德国的工业设计进入了繁荣的时期,新的材料和工艺的大量涌现,新的审美和消费观念的多元化发展,也给德国的工业设计增添了新的面貌。主要表现在设计方面:人们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不断的变化,设计领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巨大的市场潜力激发了设计师们的创作热情,工业的繁荣也为设计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美国等国家的设计产业发展起来,德国面临着来自不同国家和各种流派的挑战,而当时社会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石油危机、经济危机、通货膨胀、政局不稳、战争爆发,这些都为使得人们对工业化产生了抵触的情绪。
而到了80年代以后,德国的设计明显转变为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播方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经济出现了多元化,交流变得日益密切,1980年的“孟菲斯”迅速征服了设计界,德国受到重创,也是因为这一危机,德国人开始摆脱原有的桎梏,开始放眼全球,进入全球化的国际设计浪潮中。德国艾斯林哥创办的“青蛙”集团就是在这种危机中建立起来的,公司适时提出了实施全球化战略,适应时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三、德国设计产业形态
德国比较有名的产业是汽车、电子、建筑等产业,下面以德国的汽车产业来分析一下德国的设计产业形态。
德国是汽车产业大国,汽车产业也是德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中,德国知名品牌有Audi, Daimler, Mercedes, BMW, Volkswagen 以及Porsch等,“根据德国机动车辆管理局KBA公布的数据,2014年上半年德国市场共售出153.8万辆汽车,同比增长2.4%,6月份,总共售出27.76万辆,同比下降1.9%。在销量前十榜单中,大众集团旗下车型垄断性地位有些松动,多款小型车的销量排名均大幅上涨,其中排名前十的汽车品牌有:大众高尔夫,销售量19826辆,大众帕萨特销量:6049辆,奥迪A3销量:5806辆,宝马3系销量:5706辆大众Polo销量:5591辆,欧宝可赛销量:5565辆,福特福克斯销量:5480辆,宝马1系销量:5263辆,大众途观销量:5248辆,欧宝雅特销量:5219辆。海外市场中,德国的汽车产业销售量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德国的汽车占欧洲汽车市场占有率的将近一半,其中大众公司在欧洲的销量仍然位居首位。(数据来源:中国情报网2014年6月份德国汽车销量排行榜)。
德国的汽车产业中注重产品的设计,例如,大众Tiguan汽车的畅销不仅取决于这款汽车的性能,主要体现在它的设计方面:这款车长4.457米,宽1.809米,高(不包括行李架)1.686米,整体车身线条流畅,比例匀称,外形上总体有种工艺的质感,正面简单大方,前灯的设置注重美感,突出线条的柔美,在性能更加越的基础上,强调设计的精致,尾灯方面设计比较圆润,灯型成椭圆形,时尚大方,从整体上看,这款车造型更加轻巧灵活,在“黄金比例”中使车身更加完美协调,不管是从外形的设计还是内部的设计,都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现代感和一种视觉的冲击。
德国的设计产业为中国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德国设计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随着经济的发展始终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着,而创新是他们得以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二战经济受到重创之后崛起,他们才能始终保持设计领域里的“德国制造”的旗帜不倒,我国经济的发展也经历了很多变化,改革开放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巨大空间,经济也迅速发展,“中国制造”产业也异军突起,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缺乏设计型的人才,我们国家的品牌观念意识薄弱,这正是我们要从德国的设计产业中学习和借鉴的东西。产业和设计相结合的道路是顺势而为的道路,我们应该对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打造自己国家的品牌,创造出更具民族特色和充满文化内涵的产业品牌,在重视质量的同时,追求一种对审美需求的肯定,在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邬烈炎, 袁熙D. 外国艺术设计史. 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9: 59 .
[2]孙景平.情感化工业设计, industry desing@online.
[3]叶霞,千年甲骨文浅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刊:81下转84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徐晓庚.设计艺术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
[5]朱孝岳.工业设计简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6]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
[7]雅克・德比奇.西方艺术史.(徐庆平).海南出版社,2003.9.
2、资源要素紧缺思考。资金方面,当前尽管国家出台了企业融资的,国有商业银行放贷向大项目、大企业倾斜,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较大。人才方面,我县中小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偏低,技术、管理、财务的专业人员不多。
3、企业管理问题。主要是家庭式企业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企业经营决策依靠经营者的经验和常识,非理性判断倾向强,容易出现经营管理危机。用人机制不够科学,企业的重要部门,大都由自家人担任,任人唯亲,难以吸引和发挥外来人才的作用。
4、发展软环境思考。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基础功能配套不完善,各种生产性、生活性设施有待完善,一些相关政策未能及时到位,对企业发展不利。少数政府部门存在服务意识淡薄,审批繁、办事难等现象,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压力。
压力来自一方面是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国家、省运用环境保护、用地指标、政策倾斜等杠杆加快经济增长的转型升级,逐步淘汰粗加工产业。比如环境保护三项指标纳入政府考核范围,因此我县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10%以上)的同时,必须逐年降低单位产值能耗与污染物排放的绝对值(4-5个百分点),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必须摆脱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粗加工阶段。另一方面,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需求也在加大。尤其是20*年的玩具质量风波,以及当前正在不断扩散的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使我县企业的利润空间被挤压,传统市场萎缩。企业迫切需要通过重组生产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来增强竞争能力。从一季度的工业运营指标来看,我县几大支柱性工业产业均出本文由21世纪写作秘书网首发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现象,但各个产业中企业间的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拥有自主品牌的、拥有精加工技术的、科技含量高的或者市场地位强势的企业,其运营指标普遍好于贴牌生产的、粗加工的企业;规模以上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于规模以下企业。
三、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和差距。
政府出台《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工业产业升级的目标: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加快实现工业发展动力从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的一般加工业为主向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转变,企业经营方式从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产业组织形态从传统块状经济为主向现代产业集群为主转变。到2012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达1.5%左右,新产品产值率达1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26%和32%。
对照上述目标,我县还有很大的差距。从产业现状来看,两大支柱性工业产业中,木制玩具产业:拥有相当的企业数量、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近30年的发展积淀,稳固的市场、庞大的技术工人群体、丰富经验的企业家团体,但缺乏行业龙头企业,市场严重依赖国外,销售网络的拓展处在初级阶段,企业产品仿制多、自主开发少,自主品牌少;金属加工产业:企业大都是新引进企业,规模程度相对高,现代化经营管理程度相对高,但由于该类企业大都是受政策洼地吸引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压力而来的,产品的初级加工特征明显,产业配套还比较有限。从工业科技指标来看,20*年我县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0%,离省里提出的2012年的目标值还有15个百分点的距离;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仅占其销售收入的0.35%,不到目标值1.5%的1/4;新产品产值率为11.68%,距离目标值18%还有6个多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82.5万元,比重为0.97%,仅为目标值26%的1/26,显示我县高新技术产业的薄弱。
20*年我县工业科技情况:全县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2228.4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60.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经费总支出为909.9万元。但是,在我县的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中,还包含了部分基建和技术改造支出,严格意义上的R&D经费支出实际上还要少很多。
全县9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科技活动的只有10家,其中设立科技机构的2家,占总数比例2.1%。全县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58人,其中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211人,占41.6%(木制玩具制造业77人,轴承制造27人,铸造制造21人,电力行业60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4人,其它2人)。
四、工作建议。
1 调研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1 指导思想。在充分了解苏州工业园区BPO产业概况及特征基础上,基于为行业培养技能应用人才,实施了此次人才需求调研。重点调查产业对技能应用人才需求,岗位分布、能力知识要求以及证书情况,在此基础上为专业调整及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1.2 调研方法。此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座谈,个别访谈,文献检索(政府部门统计文件,发展规划),网站(苏州工业园区统计网,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协会网站,圆才网)。
1.3 调研的范围。针对苏州工业园区范围内的BPO企业,结合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专业设置情况,调研走访16家代表企业。
2 苏州工业园区BPO产业人才需求调研
2.1 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服务外包在全球发展迅猛,市场空间巨大。目前,服务外包已广泛出现在信息技术、人力资源、金融、保险、物流、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美国、西欧、日本等国跨国公司极大推动了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发展。根据IDC的数据,信息技术外包(ITO)将以近6%的年复合平均增长率增长,市场规模到2010年将达到5800亿美元;业务流程外包(BPO)市场将以10.9%的年复合平均增长率增长,市场规模到2010年将达到7100亿美元。同时,中国本土企业也将把有限资源集中在企业核心业务上,将非核心业务流程进行外包。
我国正日益成为全球企业首选的BPO服务外包国之一。近年来,我国在通讯及交通基础设施环境等外包产业发展硬环境方面有很大提高;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开放度不断提高、人力成本具有相对竞争力等服务外包软环境优势突出,BPO服务外包综合实力已成为世界两强之一。越来越多的全球服务发包商愿意将更多业务发包到我国,中国BPO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2.2 苏州工业园区BPO产业概况。苏州工业园区是由中国——新加坡合作开发建设,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园区开发18年以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截止到2010年,投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已达112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84家落户园区。于此同时,苏州工业园区的BPO产业也发展迅速,园区是“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中国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到2010年底,园区累计设立企业1100家,其中IAOP评选的全球服务外包百强企业投资项目10个,就业人数超过1000人规模的企业3家,离岸外包执行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11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大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占85%。2010年园区承接外包合同签约金额12.09亿美元,离岸外包执行金额7.83亿美元。园区BPO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2007年,园区出台了《促进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认识到了发展服务外包的意义及发展的重点和思路。同时园区政府加大了载体建设,扶持企业发展,加大人才引进。苏州工业园区完善的产业配套,为企业的落户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在整个BPO产业中,在岸外包的比重比较大,随着近几年的发展,离岸外包也有了长足发展,正在向纵深发展。
2.3 人才需求分析。
2.3.1 总体概况。BPO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ITO基础之上的,以往企业的规模较小,技术壁垒较高,人员的学历层次也都在本科及以上,工资收入也较高。随着业务的扩大,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在BPO发展延伸的过程中,对一线技能应用性的人才需求大大增加,相应的工资收入也逐渐下降。据BPO业务发展的成熟的印度统计,高,总,低三个层次的人才比例1:4:7。通过此次调研走访企业,我们发现苏州工业园区BPO企业对一线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量大,未来还将不断增加,而这和我们高职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据我们调研走访的16家企业反馈,在未来1年内对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量超过20人以上占62%,10-20人之间占25%。依据16家企业的统计数据,未来1年内对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在1000人左右。
2.3.2 高职对应职业岗位分析。BPO产业涉及面很广,BPO以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为前提,原则上只要可以转化为电子数据的、可以标准化的流程都可以进行外包。在走访的16家企业中,经过整理归纳,我们确定了7个主要的工作岗位,,并分析了主要工作任务及对任职人员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具体如下:①岗位:业务流程专员。主要工作任务:与客户联络、沟通;进行商务谈判;协助经理拟定外包合同;跟踪外包合同的实施;流程外包业务中相关事项的协调。人员要求:熟悉所有的服务交付方式,比如数据录入,图片处理,文档转换等流程;了解BPO涉及的主要行业和主要BPO类型的基本知识;抗压性强,有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②岗位:呼叫中心客服业务代表。主要工作任务:受理业务咨询;解答客户提出的疑难问题;电话查询服务;业务受理;客户建议的录入和提交;挽留用户;参加公司业务培训。人员要求: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记忆力好,对数字敏感);良好的倾听和沟通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文字输入技能(40字/分);普通话标准,能听苏州话(方言)更好;能吃苦耐劳,可接受夜班及轮班;抗压性强,有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③岗位:呼叫中心客服销售代表。主要工作任务:通过电话向用户营销业务;通过电话实施客户关怀,提高用户满意度;通过电话配合营销策略,完成主动营销项目和服务。人员要求: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良好的倾听和沟通能力;掌握关于电话营销以及电话有效销售的最新技巧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文字输入技能(40字/分);普通话标准,能听苏州话(方言)更好;抗压性强,有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④岗位:技术支持流程专员。主要工作任务:进行日常的公司硬件与软件的维护;对业务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及时进行备份;引用一定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远程技术支持服务。人员要求:理解关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了解不同类型客户技术支持服务的外包流程;具有通过交谈、邮件、和电话对计算机、软件、电信服务、家用电器等终端用户提供远程帮助和支持服务等能力;了解处理压力,无耐性,心神不定和生气等不良情绪的方式。⑤岗位:BPO质量控制专员。主要工作任务:现场质量管控;质量持续改进;现场人员调配;企业质量内部培训。人员要求:理解管理一个BPO机构中的业务流程、人员管理和产品的质量原则;掌握最先进的质量度量标准;获得处理基层相关的质量问题和挑战的技能;掌握最先进的不断更新的质量改进的方法和技巧;了解通过技术管理质量的方法;懂得如何在整个公司中建立和发展的质量意识。⑥岗位:BPO人力专员。主要工作任务:企业人力资源日常管理工作;绩效考核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培训工作。人员要求:对人力资源各职能模块有深入认识;理解使用绩效原则管理人力资源及企业文化;懂得计划,人员管理,工作流程及业绩之间的关系;具备更新公司中的管理人力、文化、冲突、工作环境、及业绩的知识和技术。⑦岗位:BPO运营主管。主要工作任务:企业现场运营管理;运营一线管理团队建设;处理企业运营过程的突发事件;团队成员考核;与公司其他部门主管协调沟通。人员要求:具备一定团队领导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日常工作的基础技能;5年以上BPO行业运营经验,50人以上团队管理经验;流畅的日语/英语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客户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协调能力;有处理基层中复杂的常规问题的能力;具备处理团队事务的迅速反应能力。
2.3.3 职业资格证书分析。调查统计发现,目前企业对资格证书的要求并不统一。一部分企业表示看重资格证书,通过证书的系统培训,可以缩短企业的岗前培训时间。目前认可的证书主要行业协会的认证,例如全球服务外包认证协会(BCI)。也有一部分企业表示因为目前行业内没有统一权威的证书认证,所以招聘时对证书没有要求。
3 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苏州工业园区是被江苏省商务厅认定的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目前已基本形成以普通高校(职业技术学院)等学历教育为第一层次,专业培训机构、社团、企业等非学历教育为第二层次的BPO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虽然在数量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学院的培养模式中实训环节比较少,即使是有实训的,实训效果也不理想,导致专业还是拘泥于传统的教学。
3.2 课程设置老化,与产业需求相脱节。走访企业普遍反映,学生动手能力欠缺。而在社会培训方面,苏州国际科技园培训中心表现突出,建立了苏州工业园区BPO人才培养基地。基地位于园区科技园,具体培训项目包括:英语培训及服务区国家社会文化理解;呼叫中心业务培训;金融数据处理;IT支持服务;BPO服务品质和个人素质培训。基地还与印度Hero Mindmine公司联手,导入国际先进课程,打造“精通外语+掌握专业流程处理技能”的高端BPO人才。在社会培训机构在技能能力培训方面效果明显,但在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训上由于自身的原因存在欠缺。
4 教学改革建议
通过以上的调研分析,我们提出如下的教学改革建议:
4.1 依据产业需求,改革现有课程,开发新课程。依据我们对岗位,核心能力,技能与知识要求的调研,建议增加压力应对技巧课的课时,修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新开《计算机在BPO企业中的应用》课程。目前学院虽然开设了压力应对技巧课程,但教学手段还是比较传统,局限于教室上课,借鉴BPO企业员工内训培训成功经验,建议可以将户外拓展等项目纳入到课程中去,效果要比课堂好。学院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没有行业的针对性,任课老师来自公共学科部,而BPO企业的岗位需求量大,许多员工对这一行业了解甚少,期望很大,进入企业后感到较大的落差,造成员工流动率高。建议邀请企业兼职讲师针对BPO企业开设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一类的课程,让员工事先对BPO行业有所了解,知道进入这一行个人职业成长轨迹会是怎样,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员工盲目求职而导致的频繁跳槽。新开《计算机在BPO企业中的应用》课程,由于BPO是基于在信息化应用为基础,因此开设此课程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其拓展职业空间。
4.2 在不断完成校内实训室建设的同时,还可以联合苏州工业园区公共实训基地以及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实训教学。在我们调研中,目前各个学院的实训室建设普遍比较滞后,而苏州工业园区的公共实训基础是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实训平台,对各个学院开放。建议学院在正常校内实训的同时,加大校外实训的比重,可以和公共实训基地合作,开展BPO项目的整周或整月实训,进一步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4.3 通过与企业的项目实践,培养双师型教师。师资水平对学院的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高职教育要求双师型教师,既懂得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BPO产业发展日新月异,要想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必须使其参与企业的项目,同时绝大部分企业实行项目制管理,项目是以信息化应用为基础,可以异地实施,通过系统进行交付,这也为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创造了条件。可以采取将企业项目引入校园进行实施,老师利用假期进入企业等方式进行,通过项目实施,提升教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邹嵚楠.苏州服务外包发展的SWOT分析[J].世纪桥.2010,17.
[2]祖祎.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现状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对外贸易2011,10.
1、工业生产情况。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比去年增加1户。1—5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910万元,同比下降25.3%;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179万元,同比下降4.3%,在9户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有2户重点矿产业今年以来均未开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县工业生产的发展。目前,亏损企业有7户,比去年同期增加2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88万元,同比下降18.6%;利润总额-3623万元,同比增长3.2倍。
2、延伸产业链和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南华糖业勐省公司利用榨糖过程中产生的滤泥、渣灰及酒精废液作为原材料,将有机废弃物转化成环保优质的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已投入试生产,拉长了制糖企业的产业链条,改变了制糖企业产品单一的结构,提高了抗市场风险能力,创造了循环经济效益。
3、大部分企业在对平稳度过金融危机、保生产、稳就业上充满信心。全县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7户开工生产,开工生产率77%。在调研所到的7个工业企业,大家对平稳度过金融危机信心十足,都在想方设法保生产,坚持以销定产,维持基本生产经营工作正常开展。尤其是××云矿锌业有限公司自2008年10月份停产以来,一直积极关注市场行情走势,目前1吨锌现货价格回升至13500元左右,比去年10月份最低价8500上涨近60%,月均涨幅7.5%,公司根据市场走势分析,预测四季度锌价能回升到14000元以上,因此,公司积极的在做恢复生产前的资金筹措、原料储备等准备工作,以便能及时抓住机遇,适时恢复生产。在做好以上各项准备工作的前提下,如果市场没有大的变动,10月份可正式恢复生产。
4、节能降耗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在高耗能矿业生产减产,工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一季度××县单位gdp能耗下降4.3%,为完成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0%的考核目标奠定基础。
二、××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工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难以在短时期内根本恢复,××金腊云矿锌业有限公司、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金腊铅2个企业在2008年的同期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8.3%,但目前还处于停产状态;莲花塘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也是由于销售市场不畅的影响,新井生产一直处于半停厂状态,老井也因生产系统环节不畅而导致产量较低,截止5月底,生产原煤11435吨,同比下降108.8%,产值304万元,同比下降53.2%;制糖业自今年2月份以来糖价一路回升,截止5月底白糖最高价3640元/吨,1-5月食糖平均销售价格3286元/吨,制糖业增速达21.9%,在全县规模以上增加值速度中支撑作用明显,但生产已于5月10日结束,后期要实现增长,要靠矿产业的恢复生产与及其它规模较小的企业支撑,因此,全年工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2、市场竞争力弱。企业外欠贷款多、资金短缺、技术设备老化、生产成本高、资金筹措难度大,产品没有价格优势,缺乏竞争力。××县的建材行业由于还没有形成规模,市场竞争处于弱势,在调研中了解到,××县建材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今年以来,由于水泥生产的成本价格高于外来水泥的生产成本,销售环节受到外来市场的冲击,1—5月,生产水泥61200吨,同比减少2800吨,下降4.4%,完成产值1775万元,同比下降13.6%。
3、外来企业与当地农户之间在土地征用、用工、运输等方面矛盾冲突多,不能很好的协调解决,影响企业的生产。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是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茶叶公司,2006年注册成立,2008年实现工业产值1194万元,列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之一。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公司在项目申请、种植园区的架电、引水工程、道路疏通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要在××县实现茶叶生产的产业化发展,走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茶叶全程清洁化生产发展之路,还需要当地政府给予必要的项目支持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助和配合。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1、要高度认识工业企业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其摆上重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做到领导力量到位,领导精力到位,政策扶持到位,各项服务到位,在新的形势下,抢抓发展机遇,克服不利影响,把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增加其在全县经济中所占份额和比重。
2、在进一步加强对工业企业的培育和抚持。工业企业的发展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其自然属性是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运行;其社会属性是发展如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扶持,就会使发展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企业就会发展得更快更好。因此,我们要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认真研究分析符合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要按照抓大不放小的方针,既要高度重视规模以上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一批对全县工业经济起支撑作用的支柱企业,又要重视小企业的发展,及时帮助解决企业运营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引导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群。如临沧市佤乡实业有限公司,虽经营自来水供应、纯净水生产、牛干巴加工等多个产业,但目前仍不上规模。
3、要进一步加大对项目建设的跟踪督导力度。对意向性项目要促其早签约,签约的项目要促其早落地,已落地的项目促其早开工,在建的项目促其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云南国通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累计完成投资1.47亿元,总装机容量2.1万千瓦时,预定在6月份试发电,目前日期已过半,但后期工程仍未完工。
4、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市场、资源和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继续加强对企业的改造升级,提高技术含量和工作效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企业档次,增加企业效益。立足××县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电力、矿业、竹、木等加工业,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一、园区项目建设推进情况
(一)95万吨/年煤焦化项目建设情况。投资18亿元的云维集团泸西大为焦化公司95万吨/年煤焦化项目各项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截止目前,已完成渣场选址和场区地下勘测、公司注册、工商税务登记、技校招生委培、第一批职工招收培训、项目环评专家评审通过等工作。至20xx年2月10日,已完成1、2号焦炉装置区孔桩开挖浇筑940棵;完成装置区土石方挖运回填40万m3及厂内排洪沟土石方支砌工程;完成2.6亿元主要设备订购合同签订,并支付部分设备订购款4560万元;完成土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600万元;累计完成项目投资7520万元。目前正抓紧进行其他单项装置采购招标工作。计划2月中旬进行1号焦炉主体工程建设,5月初部分设备逐步进场,并做好设备安装准备工作。
(二)日产2500吨新型熟料干法水泥项目建设情况。投资2.6亿元的中枢水泥厂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项目已完成主体设备采购,并加快土建工程建设,截止20xx年2月10日,已全面完成生活区房屋建设及混合材料库等工程建设,完成水泥成品库顶板支砌10米、滑模库顶板支砌40米,完成土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348万元。签订设备订购合同1.1亿元,支付第一批主体设备订购款3870余万元,累计完成项目投资6218万元。预计20xx年10月竣工投产。这些项目的实施和入园建设,对合理开发泸西资源,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推进泸西新型工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20xx年园区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一)红河森菊公司。20xx年我公司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以拓展市场为手段,以扩大销售为主要任务,迅速扭转公司流动资金困难局面,全面推动公司全面发展,20xx年国内外实现销售收入2400万元,已超过20xx年全年的销售收入,公司产品国内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山东、福建、江苏、广东等省市,国外主要销往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欧盟、瑞士、美国、南美等国家。由于20xx年的加工原料是20xx-20xx年收购的除虫菊干花,其除虫菊素含量已由1.5%下降到0.6%左右,从而加大了公司的加工成本,给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了极大的亏损,影响了公司的全面、迅速的发展。
(二)粤泸木业有限责任公司。20xx年生产时间短,所以公司累计生产经营4万多张中密度纤维板,受到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中密度纤维板市场发生了变化,造成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加之由于处于试运行阶段,生产不正常,达不到生产要求,从而影响20xx年的生产目标。
三、20xx年园区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预测
(一)红河森菊公司。20xx年公司将在种植方面推广新品种种植面积,提高亩产值,让农户受到实惠;在生产方面将提高产品的质量、生产工艺,注重新产品的研发,通过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赢得市场份额,公司生产的“森菊”牌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受到国内外客户的好评,进行产品精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经济效益有较大的增加,依靠创新技术稳市场;在市场方面将积极开拓市场,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目前市场形势良好,并且公司加大与国内外高等科研院校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其生产的农药产品已形成独特优势,拥有了充足的技术储备。公司预计20xx年利润将在中报盈利的基础上继续实现盈利。
(二)粤泸木业有限责任公司。20xx年公司将继续落实“降本增效“的各项措施,积极进行工艺技术改进,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领域,预计公司的利润会稳步增长。
四、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95万吨/年煤焦化项目和日产2500吨新型熟料干法水泥项目。一是融资速度慢,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项目建设推进不快;二是土地征用困难。
(二)红河森菊公司。一是由于20xx年除虫菊种植面积不大,20xx年收购干花仅100吨左右,极大的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生产,为此20xx年急需扩大种植面积以满足公司生产需要;二是公司在20xx、20xx两年的主要加工原料是以前的老花,以致公司生产经营收入严重亏损,造成公司职工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费用长期拖欠,职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三是公司前期无形资产投入过大,公司现有厂房、设备已作抵押贷款,现在再向银行寻求新的贷款较为困难,造成了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四是我司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
(三 )粤泸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基本上没有高学历的专职技术人员,大部分工人是小学、初中毕业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生产效率,从而削弱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虽然公司已经进行过多次培训,但是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下步工作计划
一、调研经过
2011年7月12日,我站全体人员深入到东庄镇相关加工单位,通过走访木材加工企业及林农,较为全面地了解了东庄镇木材加工产业发展情况。下面将考察调研中各方面对该项工作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汇总、整理,将调研中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建议提交局党组,希望能够得到局党组的大力支持。
二、该镇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的现状
该镇以杨树种植为主,全面带动全镇经济的协调发展。现在有购销木材经营户50余人,木杂粉碎厂5家,有木材深加工企业1家,从业人员有50多人。木制家具品厂一家,有3名技术人员。近年来,该镇把木材加工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加强资源培育,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业,木材加工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三、该镇发展木材加工产业的前景
(一)该镇发展木材加工产业的基础较好。一是木材加工产业生产历史悠久,林农对杨树的生长特性有较深的了解,有经营杨树的传统经验,且经营积极性较高。二是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该乡现有好几家木材加工厂有了一定的规模,它们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有比较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有条件进一步做大做强。
(二)木材加工产业是一项“**工程”。 发展杨树种植业,可以直接增加林农的收入。发展木材加工业,一方面可以促进人员的就业。木材加工产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而且主要就业对象为妇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林农的收入。加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带来原材料需求的增加,需求的增加可以推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木材价格的上涨直接提高了林农的收入。
四、该镇木材加工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对发展木材加工产业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对发展木材加工产业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木材加工企业发展的引导力度不够,在具体工作中,缺乏主动性、灵活性,氛围不浓。二是林农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以传统的种植方式培育杨树,缺乏对杨树的管理,投入依赖政府的补贴,缺乏主动性。
(二)木材加工企业发展内劲不足。一是企业规模小。全镇的木材加工企业的产品大都是半成品,甚至有的只是锯木料的加工点。二是产品粗加工,附加值低,资源浪费严重。当前该乡木材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着设备简陋,产品粗加工,资源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的问题。三是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缺乏。在木材制品企业中没有一个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由于技术人员的缺乏,大多数企业的产品都是仿制别人的产品或是来样加工,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同时,由于大多数木材加工企业是从家庭作坊发展而来,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不高,影响企业做大做强。
(三)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缺乏产业长远发展规划。由于没有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的规划,企业分布散乱,运作不规范,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缺乏对产业的引导。二是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大。在学习其他县市区的情况时,我们了解到,那些地区都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三是部门的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加快该镇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树立木材加工产业**理念。应该充分认识发展木材加工产业的重要意义及必要性和可行性,把木材加工产业作为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之一来抓,作为资源工业和特色产业来抓,积极引导群众发展木材加工产业。要加强林农培训,充分激发林农科学培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借鉴其他优秀县市区的一些政策措施,制订出台扶持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木材加工产业的加快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引导,统一干部群众对发展木材加工产业的认识,营造合力扶工的良好氛围。
1.1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发展迅速,产业集聚效应突显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认真借鉴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逐步走上了产业聚集,集群发展,稳步提高的发展之路。2008年经省政府命名的22个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发展迅速。这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原有的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较完备,龙头企业较多,尽管建区时间较短,但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很快,在产品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提高。吉林省九台龙嘉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的金锣集团实施的“粮变肉”工程,全部达产后可带动发展养殖户5万户。天景集团30万吨鲜玉米扩产项目已发展玉米种植面积3.5万公顷。榆树五棵树农产品加工示范区规划在未来的5~10年,打造“一区、六园、五大基地、主导产业”。敦化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7亿元,全面完成了土地规划、电力规划、道路、给排水和供热管线以及绿化美化规划。白城市全市上下采取项目资金扶持、外商投资兴建、龙头企业领建、民间出资自建等不同形式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全市投入园区建设资金5.7亿元,新(扩)建农产品加工项目15个。白山市政府启动“6211”工程,推进标准栽培,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其中八道江区以大山合集团白山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计划用3~5年时间,把本区建设成为“长白山地区”香菇、木耳暨林特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吉林省长白山食用菌菌种良繁中心和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中心。据初步统计22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的销售收入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28.5%。
1.2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省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都建立了技术研发或技术创新机构,并且在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这些企业注重依托高校、科研部门,形成联合开发,合作攻关等“产加研一体化”发展格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相继问世,科技已成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支撑。目前采用的微生物发酵等高新技术,生产出玉米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出的精氨酸盐酸盐、高果糖、淀粉纤维、生化肥料等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有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前沿水平。水稻加工则利用新技术,朝着整粒米、米粉类制品和综合利用展开研发。大豆加工先后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引进了油脂、蛋白、磷脂、豆制食品及副产物加工生产线、组合设备与单机设备。如吉林蛟河豆制品公司利用高新技术使豆腐、豆浆等豆制品在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保质期能达到180天,获国家专利,产品供不应求。大成集团、皓月集团、辽源金昌集团等研发技术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据省农科院测算,我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贡献率已达到68%,处于全国上游水平。高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延长了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条,促进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1.3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明显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民数量多,就业难,增收渠道窄,是我们的实际。农产品加工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是扩大农民就业,为农民提供途径宽、成本低、易接受的就地就近就业的主渠道。现在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格局。据调查,仅九台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就带动周边农户1万余户,解决就业3万余人。全省22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区解决近28.5万人就业。据统计去年全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安置就业253.8万人次,同比增长6.15%,占全省城乡就业人员的20%。农民人均收入中31%来自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提供的劳动报酬。
1.4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向集约化、集团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正在向集约化、集团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涌现了一批辐射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度较高的名牌产品。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集团的企业85户,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58万户,带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户均增收1580元,并且品牌培育,品牌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20个,占吉林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总数的51%。皓月“鲜冻分割牛肉”、吉林裕丰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好雨大米”、延边宇星无公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海兰江农产品”、吉林省德春米业公司“御泉大米”和吉粮“梅河大米”等7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延边宝祥蜂业有限公司“宝利蜂蜜”、集安市新开河有限公司“新开河人参”、吉林中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梅河中兴松籽仁”等5个产品获中国名牌农产品。吉林省德春米业还围绕杂粮杂豆项目,形成3大系列60多个品种,正在逐步形成品牌效应。这些知名品牌的培育和创建充分证明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体系,竞争能力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虽然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调查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5资金季节性缺口大,影响企业达产达效由于近期国家实行减缓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进一步压缩信贷规模,慎贷缓贷,尤其是缩减对一般性企业的贷款,使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受到较大制约。尽管前期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贷款规模增加,利率下调,但是各银行的贷款门槛没有降低,还是实行抵押贷款,只有少数企业能够享受信誉贷款,门槛高、手续杂、申贷时间长的问题仍很突出,据调查统计平均办理贷款时间65天左右。因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需求季节性强,多集中于季节性原料收购,资金缺口较大,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企业项目建设进度和达产达效。据我们调查统计,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自有资金仅能满足需求的45.6%,还有一半多的资金缺口。
1.6技术创新能力不高,科技储备不足对农产品加工技术(基础)研究较差,应用高新技术不足,缺乏自主创新技术。总体看,我省农产品加工还处于初加工多,水平低、规模小、综合利用差,消耗高、效率低的初级阶段。由于科技创新未得到充分重视,导致科技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创新低,科技储备缺乏,使得农产品加工业靠科技创新上水平的动力不足。技术水平不高,以致于市场上的食品等行业均被外省、外国的品牌所占领。此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没有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少数企业虽然建立了研发机构,但受技术人才和研发经费的限制,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由于我省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一直放在农业的产中、产前领域,80%以上的研究力量和科技经费投入农业的产中,致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经费和项目储备严重不足。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创新能力较弱,缺乏适应农产品加工发展的科技储备和技术支撑,特别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1.7缺乏必要的产业发展规划,结构性矛盾显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潜在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没有规范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管理部门多头分散,责任不清;企业得不到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各地盲目上项目、铺摊子倾向突出。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据调查了解,目前稻谷、小麦、大豆三大品种的粗加工能力大大超出省内粮源供应能力,平均开工率仅为60.6%;生猪屠宰产能过剩超过50%,如地处九台的金锣集团现有三条生产线,仅能开工一条,猪源还满足不了生产需求。企业盲目抢原料争市场,恶性竞争,引发价格波动,影响市场稳定。二是仍有“两高”项目上马投产。由于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指导,一些不适合国情、省情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投产。例如,在缺水地区建设耗水较多、排放较大的玉米湿法加工项目和已投产的大豆分离蛋白加工项目等。
2.加快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1尽快制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法规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是粮食主产区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是富民强省的主要途径。建议尽快制定强有力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推动其向聚群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加快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制定,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高效发展,而且要限制农产品加工业低水平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强化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秩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2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信贷支持的力度一是逐步建立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银企对接活动,通过召开企业贷款现场推进会等载体,向金融机构推荐信用度高、管理规范、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真正解决企业贷款难题。二是增强担保机构担保能力,创新担保机构的体制机制。我省担保机构大多规模小、担保能力弱,而且机制不活。因此建议成立为农产品加工业担保服务为主的股份制信用担保机构,引入灵活的信用担保机制,真正搭起银企之间的桥梁。三是充分利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全力争取国家对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项目的支持。
2.3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根据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外销减少和部分产能过剩的实际,我们要在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和基地建设上下工夫。一是引导和推进企业联合重组。重点引导和支持机制好、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与农民利益关系密切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产的优化重组,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大型龙头企业集团。二是加快品牌整合。农产品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质量和品牌的竞争,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培育品牌、整合品牌、建设品牌、保护品牌,合力打响品牌,不断提升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各级龙头企业和基地的联结。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省有关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为基地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营销服务。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引导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通过合同连接、服务连接和资产连接等多种形式,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建立起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提高产业整体效益,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2.4推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粮食、畜产品、林产品、乳产品、特产品等产业集群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格局,但要在此基础上,制订发展规划,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推动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工作,逐步吸引农产品加工及其配套企业向园区聚集,使农产品加工业向产业集群发展,向示范园区集中,向块状特色经济推进。在园区建设中,突出产业特色,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并且与各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力求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设,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形成一批特色明显、产品知名、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集群。
分宜县聪源种养专业合作社2010年由凤阳乡袁聪等 户农民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办社原则出资成立,为广大社员提供生产资料、信息、技术等项目服务,现已发展社员至121户,注册资金100万元,拥有凤阳乡社下村300亩连片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其中大棚果蔬棚(占地100亩)。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严格执行无公害果蔬生产标准,确保了蔬菜的品质,并从山东寿光、新疆等地引进良种和技术,长年聘请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合作社产品销售辐射分宜、新余、宜春、南昌等地,并在分宜县城东门设立了一家菜篮子直销示范店,为摸索实现新鲜蔬菜从地头到居民的餐桌打造一条无公害绿色通道。2012年合作社蔬菜总收入 万元,纯收入 万元,社员户均纯收入 元。聪源种养专业合作社规划在三年内,以农村流转土地为依托,打造1500亩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化基地。
二、千亩产业化基地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自然条件分析:分宜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土层肥厚,特别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分宜交通便利,沪昆高速、浙赣铁路横贯东西,武吉高速纵贯南北,距新余、宜春两个地级市不过30里,距省会南昌180公里,项目所在地距分宜县城不过10公里。
2、市场需求分析:分宜本县蔬菜供应百分之八十五以上靠外地供应,本地形成规模的蔬菜种植及供应几乎没有,市府所在地新余是一个新兴工业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强劲,消费水准高,且周边郊区不适应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因此无公害绿色蔬菜销售潜力巨大。
3、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凤阳乡社下村多数村民靠天吃饭、种地为生,收入来源单一,增收心愿迫切,且闲置劳动力占两成,外出打工者占五成,属地多人少地区,应从发展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入手,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提高总体经济效益。
三、项目实施计划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便利机械化”的现代园田化格局,对流转过来的1200亩土地实施进园田化建设。
2、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以蔬菜无公害生产为核心,以科技为动力,以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为手段,努力提升科技对蔬菜无公害化生产的贡献率。一是从省内外引进一些名优蔬菜新品种。二是推广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种类、用量和施用时期,引进推广有机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辅助生物肥。三是大力推广蔬菜病虫物理防治、机械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严禁施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引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以及生物农药,同时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严格用药种类、用量、次数、浓度和施用时间。四是改革生产技术,全面提倡合理轮、间、套作,提倡高厢栽培和设施栽培,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蔬菜产量。五是严格控制植物生长激素和保鲜剂的使用,提倡自然生长成熟,降低产品污染,确保风味品质。六是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咨询等技术服务。
3、为了让蔬菜生产在提高产品质量,规范生产标准(无公害)、连接市场、适销对路、增加生产效益,逐步走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政策问题。目前,我县尚无明确扶持政策,鼓励发展无公害蔬菜,也无政策严禁有害蔬菜产品进入我县市场的措施。因此,大量有害蔬菜源源不断涌入我县市场,进入千家万户。
2、投入问题。我社社员基本上以当地农户为主,入股形式也绝大多数以自家的流转土地使用权为主,但蔬菜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大棚温室建设、农资肥料、农民技术培训,优良品种引进、推广等前期投入巨大,农业贷款门槛高,规模上扩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支农资金扶持的力度。
3、产品监控体系。无公害蔬菜属于绿色食品的范畴,在生产基地、环境、栽培、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必须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要达到这一标准,必须加强监控体系的建设,避免部分人以假乱真,以劣充优,扰乱市场,影响发展。
五、希望政策扶持方面
一、**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1、工业生产情况。20xx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比去年增加1户。1—5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21910 万元,同比下降25.3% ;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179万元,同比下降4.3%,在9户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有2户重点矿产业今年以来均未开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县工业生产的发展。目前,亏损企业有 7户,比去年同期增加2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88 万元,同比下降18.6 %;利润总额-3623万元,同比增长3.2倍。
2、延伸产业链和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南华糖业勐省公司利用榨糖过程中产生的滤泥、渣灰及酒精废液作为原材料,将有机废弃物转化成环保优质的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已投入试生产,拉长了制糖企业的产业链条,改变了制糖企业产品单一的结构,提高了抗市场风险能力,创造了循环经济效益。
3、大部分企业在对平稳度过金融危机、保生产、稳就业上充满信心。全县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7户开工生产,开工生产率77%。在调研所到的7个工业企业,大家对平稳度过金融危机信心十足,都在想方设法保生产,坚持以销定产,维持基本生产经营工作正常开展。尤其是**云矿锌业有限公司自20xx年10月份停产以来,一直积极关注市场行情走势,目前1吨锌现货价格回升至13500元左右,比去年10月份最低价8500上涨近60%,月均涨幅7.5%,公司根据市场走势分析,预测四季度锌价能回升到14000元以上,因此,公司积极的在做恢复生产前的资金筹措、原料储备等准备工作,以便能及时抓住机遇,适时恢复生产。在做好以上各项准备工作的前提下,如果市场没有大的变动,10月份可正式恢复生产。
4、节能降耗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在高耗能矿业生产减产,工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一季度**县单位gdp能耗下降4.3%,为完成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0%的考核目标奠定基础。
二、**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工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难以在短时期内根本恢复,**金腊云矿锌业有限公司、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金腊铅2个企业在20xx年的同期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8.3%,但目前还处于停产状态;莲花塘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也是由于销售市场不畅的影响,新井生产一直处于半停厂状态,老井也因生产系统环节不畅而导致产量较低,截止5月底,生产原煤11435吨,同比下降108.8%,产值304万元,同比下降53.2%;制糖业自今年2月份以来糖价一路回升,截止5月底白糖最高价3640元/吨,1-5月食糖平均销售价格3286元/吨,制糖业增速达21.9%,在全县规模以上增加值速度中支撑作用明显,但生产已于5月10日结束,后期要实现增长,要靠矿产业的恢复生产与及其它规模较小的企业支撑,因此,全年工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2、市场竞争力弱。企业外欠贷款多、资金短缺、技术设备老化、生产成本高、资金筹措难度大,产品没有价格优势,缺乏竞争力。**县的建材行业由于还没有形成规模,市场竞争处于弱势,在调研中了解到,**县建材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今年以来,由于水泥生产的成本价格高于外来水泥的生产成本,销售环节受到外来市场的冲击,1—5月,生产水泥61200吨,同比减少2800吨,下降4.4%,完成产值1775万元,同比下降13.6%。
3、外来企业与当地农户之间在土地征用、用工、运输等方面矛盾冲突多,不能很好的协调解决,影响企业的生产。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是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茶叶公司,20xx年注册成立,20xx年实现工业产值1194万元,列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之一。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公司在项目申请、种植园区的架电、引水工程、道路疏通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要在**县实现茶叶生产的产业化发展,走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茶叶全程清洁化生产发展之路,还需要当地政府给予必要的项目支持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助和配合。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1、要高度认识工业企业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其摆上重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做到领导力量到位,领导精力到位,政策扶持到位,各项服务到位,在新的形势下,抢抓发展机遇,克服不利影响,把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增加其在全县经济中所占份额和比重。
2、在进一步加强对工业企业的培育和抚持。工业企 业的发展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其自然属性是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运行;其社会属性是发展如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扶持,就会使发展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企业就会发展得更快更好。因此,我们要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认真研究分析符合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要按照抓大不放小的方针,既要高度重视规模以上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一批对全县工业经济起支撑作用的支柱企业,又要重视小企业的发展,及时帮助解决企业运营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引导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群。如临沧市佤乡实业有限公司,虽经营自来水供应、纯净水生产、牛干巴加工等多个产业,但目前仍不上规模。
3、要进一步加大对项目建设的跟踪督导力度。对意向性项目要促其早签约,签约的项目要促其早落地,已落地的项目促其早开工,在建的项目促其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云南国通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累计完成投资1.47亿元,总装机容量2.1万千瓦时,预定在6月份试发电,目前日期已过半,但后期工程仍未完工。
4、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市场、资源和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继续加强对企业的改造升级,提高技术含量和工作效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企业档次,增加企业效益。立足**县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电力、矿业、竹、木等加工业,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一)竹鼠人工繁育场所基本情况
2018年,黔东南州从江县登记在案的竹鼠人工繁育场所共5家,截止目前,全县实有竹鼠人工繁育场所2家,其余均已关闭。省动管站先后走访了两家养殖场,分别是:从江县玉珠竹鼠养殖场、从江县峻玮竹鼠养殖有限公司;其中,从江县玉珠竹鼠养殖场现有人工养殖竹鼠17只,养殖场内大部分养殖池已空置废弃。据了解,该养殖场法人代表已于年后进县城务工,现在由其母亲代为管理,由于贫穷和缺少养殖技术等原因,养殖规模日益减小,目前繁育的竹鼠主要供附近村民节日需求和自销;从江县峻玮竹鼠养殖有限公司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广西桂林临川县等地进行引种,初始引种100对(雄鼠和雌鼠比例1:1),经过6-7年发展,现有人工养殖竹鼠1000只左右,通过供应周边乡镇和县城,实现年产值20余万元,农民年增收13余万元,解决当地农民就业2人。
(二)野猪人工繁育场所基本情况
省动管站到紫云县板当镇青柳村韦克荣户了解野猪驯养繁殖相关情况。据了解,韦克荣饲养仔猪来源为三代野猪种猪与家猪杂交所得,目前共饲养猪70头,其中子三代野猪4头,其余散养个体是否为野猪杂交后代存疑,有待进一步排查。目前该户正在修建猪舍,计划由散养改为圈养。
二、发展优势
依据《“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我省积极推动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发展,发掘优秀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示范基地,助力林业扶贫产业大发展。通过现场调研发现,农村竹鼠养殖在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一是养殖成本低廉,前期投入较小。据了解,人工繁育竹鼠每日只需在饲养池内投放1—2块劈砍好的约一掌长度的麻竹等竹类竹杆即可,每日每只饲料成本仅在0.1元左右,竹鼠生长所需水分主要从竹子等食物中汲取,因此不需要额外准备饮用水;对于处于孕期的雌鼠,可适量喂养玉米、米糠等饲料,均是农村常见且易获取的作物。此外,目前主流的竹鼠饲养方式为饲养池圈养,饲养池可使用瓷砖、红砖等价格便宜的材料制作,以从江县西山镇顶洞村峻玮养殖场为例,该养殖场的饲养池全部由农户自己用60*60cm规格的瓷砖手工围成,平均每个饲养池成本控制在20—30元左右,造价低廉。二是管理方便,专业技术要求不高。竹鼠养殖相比其他家禽及牲畜养殖,一方面饲料耗用低,抗病力强;另一方面竹鼠对自身生长环境有较强的清理打扫能力,从江县峻玮养殖场制作饲养池时在池底留下了一拳大口,并用粗铁丝以十字格封住,同时在每个饲养池下方准备了塑料盆等容器承接竹鼠的排泄物,通过这种方式,只需每隔几日清理一次盆中的杂草及粪便,大大节省了时间及人力成本,便于管理。三是繁殖率高,投入产出比较好。据了解,1只成年母竹鼠年繁殖仔鼠在10只以上,平均3—4月产出一窝,每窝2—5只仔鼠,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年循环繁殖可达60~80只,远高于猪、牛、羊的繁殖倍数。一般情况下,种母鼠3—5年出栏淘汰,种公鼠1—2年一换,饲养成年的竹鼠平均体重在3斤左右,按当前市场价70元/斤,根据各养殖户前期投入情况,一般2—3年后可产生稳定收益。
三、存在的问题
(一)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证办理无政策支撑
根据2017年1月1日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三条之规定,运输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出县境的,应当持有狩猎、进出口等合法来源证明,以及检疫证明。根据调研,发现有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企业和经营户存在办证难、办证无门等情况,从而导致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不能合法对外引种或出县境交易,大大限制了养殖企业和经营户的发展。这是由于我省缺乏对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法律法规支撑,相关配套制度尚未完善,地方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只能按照之前的法规标准和条件对符合驯养繁殖条件的企业和个人采用登记备案管理,而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则处于无证驯养繁殖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情况。
(二)基层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检验检疫困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五章的相关规定,屠宰、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以及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产品前,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屠宰、经营、运输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附有检疫证明;经营和运输的动物产品,应当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托运人托运时应当提供检疫证明;没有检疫证明的,承运人不得承运。调查中发现,一方面,乡镇一级的检疫工作主要由设立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承担,工作范围广、人员流动性大,导致专业检疫人员严重不足,在缺少经费和必要专用设备的条件下,只能靠“两只眼一把刀”来对动物及其产品实施检疫,大大加深了检验检疫难度;另一方面,受人力、语言等条件限制,各相关乡镇单位对动物检疫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落到实处较难,再加上饲养分散、交通不便等原因,很多养殖户在出售动物时,不申报检疫,运输动物时,承运人也不索要检验证明,非法买卖野生动物时有发生,增加了野生动物疫病传染人畜的风险,同时扰乱市场秩序,严重阻碍野生动物产业发展。
(三)资金筹措困难,技术支持跟不上
从此次调研情况来看,我省野生动物驯养业发展大多为小规模经营,很多养殖企业经营理念还较落后,且因资金周转困难,部分养殖户为负债经营,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设备较简陋,使一些小型企业存在先天不足,驯养环境差,繁育方式不科学,始终挣扎停留在靠出售动物活体维持阶段性发展,更谈不上对动物产品进行深加工和制作新产品;此外我省各乡镇少数民族较多,语言不通,交流困难,指导和培训工作难以展开,加之懂养殖技术的专业人员较少,使得总体养殖技术水平不高,很多养殖户为边养殖边探索,基本停留在初始阶段,导致产业带动科技含量低。虽然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地区竹鼠等品种驯养繁殖技术相对成熟,不过也同样存在技术上的问题,还停留在粗放式养殖上,这样的情况严重阻碍我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的发展。
四、对策与建议
(一)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提供法律支持
从2018年全省野生动物产业统计情况来看,有一半以上企业和经营户养殖的都是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于地方林业部门没有配套相关政策支持,对办理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没有统一标准,很多养殖企业至今都无任何相关手续,不能合法进入市场经营。建议通过此次调研,我省应尽快制定出台针对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养殖政策,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放宽非野生动物驯养条件。
(二)强化基层检疫队伍建设,完善检疫设备和技术
一是组织动物检疫人员和畜牧养殖专家深入基层生产一线,实地宣传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扭转养殖从业者的想法,充分理解、支持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使动物检疫工作从被动检疫转换为主动检疫;二是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动物防疫机构的资金投入,增添必要的检疫设备,尤其是配备快速检测设备,推广快速检疫技术,以逐步改进检疫的手段,扩展检疫范围,提高检疫质量。三是增加基层动物检疫人员,合理提高动物检疫人员待遇,提高动物检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工作人员结合动物检疫工作的实际情况,引进一些操作简便、检疫高效快速、价格实惠的检测手段,以尽快改变当前的检疫状况,提高基层动物的检疫水平。
(三)积极发掘培育示范基地,引领行业发展
制定我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与利用龙头企业认证和运行监管管理办法,引导企业更快更好更高的发展。发掘培育一批理念创新、技术成熟的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种源基地、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让他们带动其他养殖户进行技术、管理模式和产业规模升级,使广大群众受益,促进行业的发展。
(四)简化办证程序,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