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16:08: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财务会计学课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从课程教学内容来看,现有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所用教材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具体展开,以会计报表的编制为终结,详细阐述了企业的供、产、销及利润分配环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材编写基本上是内容面面俱到,条条框框的规定较多,重点不突出。加之我国的会计核算与国际接轨,准则的频繁修订、出台,造成了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改和补充,影响了教学内容的稳定性、连续性、系统性,增加了教学难度。
3.从教学方法上看,在财务会计课堂上,主要的教学方法还是讲述法,黑板上的一段文字或是教师口里的一段描述就是一笔业务,让学生在文字或教师的描述中去想象这是一笔什么样的业务,然后照葫芦画瓢地编制会计分录。有时,学生不理解业务,教师就要费很多口舌去讲解,很多时间都浪费在这些解释和描述上,而学生仍然会对业务涉及的原始凭证及业务流程一无所知。虽然现在有许多上会计课的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将一些原始凭证和业务流程以较为生动的方式播放出来给学生看,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的实战性;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没有真正地进行原始凭证填制,没有真正的业务流程体验,虽然在课堂上、考试时会写分录,但一到实际工作岗位上仍然是满脸茫然,捉襟见肘。
二、对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正确引导,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我们要找出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原因,及时对症下药。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多,枯燥零散,学起来很累,且越学越难,越听越糊涂,于是渐渐产生厌学心理。针对以上情况,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宜采用观摩法、任务驱动法、角色体验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法。例如:观摩法中我们可以将一些业务的原始凭证及业务流程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播放给学生,或者是收集、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及有关会计事项的办理指南,制成票样或打印出来,放入文件夹供学生查阅观摩,让学生获取较直观的认知。任务驱动法中由于学生已学过会计学原理,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在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第一次上课时就应发给学生一个模拟实训企业的会计资料,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会计模拟实训。教师要掌握实训进度,以下达实训任务书的方式告知学生应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工作内容,具体实训时间由学生自己安排,但工作成果要按期交给教师检查以评定成绩。角色体验法中财务会计课程涉及到很多具体核算业务,由于学生并没有接触实际工作,对于工作的分工和业务流程缺乏感性认识,而会计核算和管理往往是站在特定的角度、特定的业务流程上进行,因此学生缺乏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项或几项业务,让学生扮演银行工作人员、会计、出纳、销售人员、经理、客户等,模拟各种角色体验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面临、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将烦琐、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成生动形象的语言。如在讲到存货购入核算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出纳、会计、采购员和仓管员,各司其职,完成材料的购买、款项的支付及材料的入库等业务流程及会计单据传递。
2.细化、强化教学实践内容,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可采用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的方法。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验的升华,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和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很多用人单位也将电算操作能力列为招聘的条件之一。根据社会的这种需求,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基础上,可以利用手工模拟资料开展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其方式是在上述手工完成综合实训资料――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的基础上,将会计凭证输入计算机,同时完成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将两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巩固学生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一、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现状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倡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将学生培养为符合行业基本技能要求的“准职业人”的教学目标。其中会计专业,是一门对专业技能要求较为严格的应用型学科,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每一个操作环节,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规范标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会计员”岗位,以“强化实践模块教学,突出岗位技能训练”为重点,将学生具备会计从业资格作为教学所必须达到的要求,着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目前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普遍倾向于:偏重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教学,忽视实践能力的锻炼。教学过程中,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与完整性,但缺乏与会计实务的有效结合。即便有模拟课程,主要采用手工记账操作,业务范围狭窄,资料大多虚拟、单一,缺乏一种仿真的模拟环境,与实际业务相差甚远,而且由于会计模拟实验室的设施配套不齐全导致实践教学比重偏低,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考试时,更多的是死记硬背,学生只关注考试成绩与资格证书。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得基本的会计理论,实践动手能力很差,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就业目标的实现。这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相背离的。
二、生本教育理念的教育观是会计教学方法创新的基础
会计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师本教育模式)就是以理论切入教学,教师热衷于把专业知识、原理方法全部“塞”给学生,而学生接受不了提不起兴趣,甚至放弃学习。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角,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扮演着听众角色,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进行机械被动式的知识吸收。实践和研究都表明,“教者好教”并不等于“学者好学”。所以改变师本教育模式,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选择生本教育模式才能实现会计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实现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学生是教育的本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简言之,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教学;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沟通,去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真正实现课堂上教与学的共鸣。只有坚持生本教育理念的教育观,才能实现会计教学方法的创新。
三、生本教育在会计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一)教育模式的转变需要循序渐进
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主。把生本教育引进中职会计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必须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高等教育的连年扩招,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给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动力,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能力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课堂改革的一个共识。在采用生本教育模式进行会计教学时,笔者总结了课程中出现的以下现象:课堂气氛活跃了,睡觉的现象减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极高。但是有些学生都很不适应,觉得一节课下来闹哄哄,学不到什么,还不如老师讲得明确,清晰。其实学生的这种不适应情绪也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他们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在师本教育模式中学习,无形中对老师形成了依赖心理。也就是说如果在课堂上突然要求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不但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因此,课堂教育模式的转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该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务操作技能。从课程设置来看,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已经学过《基础会计》,两门课程的基本原理和部分内容是相同的,只是《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更加细化和深化。因此在教学中,可利用两门课程的共性作为生本教育模式的尝试,例如第一章第二节的“企业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内容。而第一节中关于“企业财务会计概述”的内容则不适宜完全采用生本模式教学,毕竟这是对专业课程的概括,需要老师的分析对比,让学生懂得它与《基础会计》的区别及其课程的重要性。又如第二章《货币资金》适合采用师本和生本相结合的方式来教授,这样可以让学生慢慢从习惯的师本教育模式过渡到生本教育模式。
2、教学环节重理论轻实践。会计是一个发展变化快的学科,会计制度不断修改和添加,使得某些教师的实践经验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有些教师常年从事会计的理论教学工作,实践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还有些教师缺少从业经验,刚出校门就走上了讲台。由于他们缺乏操作真实经济活动的经历,使得教师在实践课的教学上缺少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能力。而教辅书的枯燥,缺少实例的辅证,也使教师难以从中获得足够的资料。
3、师资水平跟不上。从目前财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缺乏有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的现象,而大多数中等财经学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无法很好地保证中等财经学校《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
二、构建财会学校《财务会计》完善的教学体系
1、更新观念,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一方面,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重视和支持实践性教学改革。坚持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尽量增加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比重(理论4:实践6),更新实践内容,重组实践课程,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比重,实践单独设课,增开实践选修课程。同时加大实践经费和实践教学设备投入,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践基地,保证学生有较多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要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财务会计人才,其核心工程就是要设计出适合中专学生实际情况的《财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降低理论难度,增强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建立会计资料库和会计模拟实验室,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
(1)建立《财务会计》资料库并完善会计模拟实验室,定期进行财务会计实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第一、教师通过定期的实践活动收集教学资料;第二、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自己设计教学资料;第三、直接从相关企业取得资料,并且结合理论动手操作,使学生通过模拟一系列真实的会计工作,深刻理解并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对会计工作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避免了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脱节,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个人智能和业务工作潜力,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中的各种方法。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授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用会计教学软件将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过程演示出来,与教师的讲授相配合,使学生全面掌握会计核算程序。
[基金项目] 本文是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C5-GYC67)“基于价值链的‘动态链式’会计训练平台建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孙继云,苏州市职业大学,硕士研究生,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与审计,江苏 苏州,215104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7-0111-0004
《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否学好《财务会计》课程直接影响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认知度与职业认同感。尤其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在于学生的应用能力,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效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最佳方式,在目前的实践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普遍感觉难教,学生普遍感觉枯燥、难学。虽然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学工作者也在不断的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资源,将诸如案例教学法等应用于本课程中,但是,从实践的效果来看,还是不尽如人意。如何在教学理念上突破传统“课程教育”思想,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 目前《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一)缺乏与其他学科关联性
目前《财务会计》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实践课程一般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对应,一般是建立在理论知识先行的前提下,集中两周时间(安排在期末最后两周,或者下一学期开学二周时间),采用课堂模拟法完成企业经济核算 。因此,在实训的时候,主要是遵循“课程教育”的思想,强化本课程的知识学习,缺乏不同专业但相互关联业务的训练。
(二)实训教材编写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目前市面上《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训教材,多数是采用跟理论教材配套,按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为主线编写的实训教材,如按出纳核算岗位、存货核算岗位、职工薪酬核算岗位、销售核算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等项目编写。但由于编写教材的作者基本是高校的教师,因此,编写的实训教材内容脱离会计岗位需求,而且业务不具有典型性,不能够体现人才的培养目标。例如,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一般情况下是面向中小企业的应用型人才,在教材中长期股权投资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这一项目核算在中小企业里面是很少发生的业务,但大多数作者仍然把这一章节作为重点训练项目。
(三)实训场地建设力度不够
目前多数学校基本还是局限在实训室模拟实训,缺乏校内真正意义的实训仿真基地、校外实训基地,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意识到工学结合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为种种障碍,工学结合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实践教学场所建设力度不够,缺乏仿真、实战效果并不能够达到真正的全真模拟实训。
(四)师资队伍缺乏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虽然倡导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但是大多数老师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会计做账经历,不甚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变化,也不明确会计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无论是编写的实训教材,还是实践教学指导过程中都过于理论化,缺少灵活性与实用性。
二、价值链动态链式会计训练平台介绍及本课程应用特点
(一)价值链动态链式训练平台介绍
本实践训练平台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模拟了市场环境下主要经济主体之间由于经济交易而引发经济业务往来的流程,通过资金流动而涉及的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外贸进出口企业、加工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税务部门(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会计师事务所等。学生在本实践训练平台使用经济活动中发生、涉及的各种实务资料和工具,开展企业之间相互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企业对银行的结算业务、企业对税务机构的涉税业务、银行之间的结算往来、银行和税务机构之间的结算往来、企业与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等;本实践训练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最接近于现实的商务活动环境,使其在走入社会前能够了解日常商务工作,掌握主要行业的会计处理、银行结算、涉税处理的基本技能,适应社会对会计岗位专业技能的需要。
(二)《财务会计》课程在本训练平台应用的特点
1. 任务驱动,课程体系全程贯通
每个教学单元都有真实的情景任务,以任务驱动,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感受真实工作场景,将教学任务划分为每一个具体项目,学生以任务为依据在不同主体间收集证据,编制工作日程,完成相应学习任务,每一个独立的单元实训项目与教学内容联系,理论与实践一体训练。
2. 动态链式,业务处理场景化
选择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典型关联企业为模拟实战对象,设置与其业务相关的银行、税务、会计师事务所等实训主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商务情景实战系统。
3. 学生分组训练,角色互转,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在训练平台上,将学生分配在不同的企业主体中,让他们轮流体验学习任务,角色在不同企业与部门之间进行转换,相互间的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4. 真实情景创设,学生探究问题能力提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中设置与专业相关的问题情境,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而学生探求新知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学生明确自己探究的目标,从而产生探究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深入探索的思维能力,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三、《财务会计》课程在本训练平台的创新实践应用
《财务会计》课程在本训练平台,不再划分理论学习部分与实践学习,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部分融合起来,重新分配课时,理论与实践学习一体化。本部分以“应收票据”知识点学习为例,分两课时进行实践教学:
(一)课时一:认识商业汇票,能够区分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学习接受商业汇票如何进行账务处理以及票据如何保管与备查。
1. 活动设计
(1)分组,角色定位:人员的分配主要是本企业内部及银行、客户单位,以四人为一小组,基于价值链,将学生按涉及到的主要业务活动,分配至本企业的相关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一名出纳、一名记账人员)外,销售部门一人;银行一人,客户单位一人,每个学生扮演相关职能部门角色。
(2)会计资料的准备
本单位销售发票、销售收入的明细账、应收票据明细账、应收票据备查账(或者登记簿);进账单,印鉴。
2. 以项目任务驱动的形式开展情景
老师的作用:
(1)先讲解应收票据的基本知识:通过实物展示,认识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票据的期限;学会如何背书。
(2)每一个业务流程所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及人员,以及各自所接触的凭证或单据等资料。
(3)分配任务:同学们根据所讲解内容,根据各自不同的角色,去模拟产品的销售及收取商业汇票进行账务处理与保管的流程,完成各自相应的工作(主要是相关凭证的填制及备查簿的填写)。
(4)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的任务:
(1)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分配的任务。
(2)同学之间,角色互换,完成不同的任务。
(3)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三)学习的难点与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践,基于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开拓学生的思维,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仅将自己的思维定位在在财务部门,通过整个流程的实践,了解接受商业汇票不仅要会进行会核算而且还要注意票据的保管,还能够做好票据的备查登记工作。
(二)课时二:如何办理商业汇票的背书与贴现事宜
1. 活动设计
(1)分组,角色定位:涉及到本企业(2人)、上游供应商企业(1人)、下游客户企业(1人)、银行(1人)共四人一组。
(2)会计资料
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应付账款明细账、应收票据明细账、财务费用明细账及相应总账、应收票据备查账。
2. 以项目任务驱动的形式开展情景:
老师的作用:
(1)先讲解应收票据贴现的情形及注意点;
(2)每一个业务流程所涉及到的相关单位及人员,以及各自所接触的凭证或单据等资料。
(3)分配任务:同学们根据所讲解内容,根据各自不同的角色,完成相应任务。
(4)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的任务:
(1)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分配的任务——本企业岗位职能:出纳人员根据应收票据备查账,获悉票据的付款方、到期日以及出票行,记账人员查阅上游供应商的账务信息,办理相关背书转让事宜;办理票据贴现后的账务处理;供应商:接受票据,办理相关票据移交手续;银行:票据贴现,会计算贴现天数,贴现息。如果涉及票据抵押,需要本单位业务办理人员与银行签署合同。
(2)同学之间,角色互换,完成不同的任务。
(3)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三)学习评价
本课程平时成绩占70%,期末笔试考核占30%。平时成绩包括:
1. 学生之间的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个人成绩按小组平均计算,占平时成绩的40%。 在评价的指标中要体现在互动过程中的责任心与积极性、协调组织能力、专业知识和经验、实践活动的效果等因素。
2.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出勤情况、上课的提问及任务的完成情况,占30%;
3. 课后书面作业占30%。
(四)实践效果
基于价值链的动态平台学习,是一种多用途的教学资源,它具有跨学科性、实践性的特点,有利于解决当前《财务会计》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通过几年的实践,学校“基于价值链动态训练平台”教学《财务会计》课程,有更多的学生喜欢参与到会计的学习上来了,整堂课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学习也不再像以前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期末靠临时抱佛脚,他们更关注平时的课堂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持久。据我们所做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认可度明显提高,学生对新岗位的适应度也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财务会计双语教学是为培养国际化会计复合人才的一门会计学专业学生拓展需求类课程,需要在培养阅读专业文献和专业写作能力的同时,兼顾专业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专业术语,学习财务会计领域的理论和前沿知识,并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假设和原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方国家(主要是英美)财务会计理论的现状,学习并通晓西方国家财务会计的各种实务操作方法,并能用英语进行会计工作的日常交流,能读懂一般的外文专业文献。
一、西方会计教学现状
那么,在西方国家(英美),财务会计教学采用何种模式呢?笔者在分别对美国加州大学富乐敦(FULLERTEN)分校和英国龙比亚大学克雷格洛克哈特(CRAIGLOCKHART)商学院的会计相关课程进行了跟班学习后,有以下几点感悟:
1、专业方向种类繁多,但彼此差别不大
以会计学学士学位为例,专业选择就分为企业金融学方向,市场营销学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经济学方向,法律方向和创业方向六个层面。其中,企业金融学方向和人力资源方向的的主要课程为:
Napier大学会计学学士企业金融学方向和人力资源方向的的主要课程设置对比表
学位研究方向
课程
设置
会计学学士企业金融学方向
会计学学士人力资源方向
第一学年课程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商业技能》《经济学原理》《会计信息系统》 选修《市场营销学》《行为学》《创业学研究》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行为学》《经济学原理》《会计信息系统》 选修《创业学研究》《市场营销学》《跨文化与组织管理》
第二学年课程
《公司会计》《商法与公司法》《职业会计学》《财政管理》《管理科学与统计》 选修《商务会计学》《商务》或《管理挑战》
《公司会计》《商法与公司法》《职业会计学》《财政管理》《管理科学与统计》《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第三学年课程
《高阶公司报告》《高阶管理会计》《公司财务管理》《现代公司财务》选修《税务学》《管理会计学应用》《审计》《公众财政学》
《高阶公司报告》《高阶管理会计》《公司财务管理》 选修《雇佣关系管理》《人力资源发展》 选修《税务》《现代公司财务》《管理会计学应用》《税收编制与财政研究》《审计》《公众财务》
第四学年课程
论文 选修《投资管理》《当代财政问题》《全球财政市场》《货币理论与政策》 选修《国际会计》《管理会计学改革》《战略管理会计学》《企业社会责任》
《领导力的改革与创新》 论文 选修《全球雇佣实践》《当代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选修《国际会计》《当代财政问题》《管理会计学改革》《战略管理会计学》《公司管理》《投资管理》
由此可见,同一学位的不同方向所开基础专业课程基本相同,但到高年级之后逐步细分,在论文的写作方面有较大的差别。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不同决定了课程设置,论文方向,以及学生学习范畴的差别。相比较而言,中国的会计专业,基本只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和国际会计学之分,每一类学科方向的课程设置以及最终的论文选题没有太大的区别。
2、课程结构设置简单,以学生自学为主
英美大学课程每门课一般有二至三名教师共同担任。教学十三周,每周教学二小时(有的为一小时),教师辅导学习一或二小时。每门课只有一至二个大作业加一次考试。学生按要求应在三个学期内(每年三个学期)选学课程(相当于一个学期专攻三门课程)。每周总学时(包括辅导学习)在10个学时左右。教师只给大作业一个等级分,基本不详细批改。
英美教学方式以学院为范围开设课程,课程学时数少,由学生自由选择规定数目的课程学习,这是很好的教学组织方式。相比较中国的本科教学而言,中国的教育学制长,学的课程多,有些课程与所学的专业无关,学时数非常多,每一门课程都只由一门教师完成,学生习惯于听,而非自己学习思考,学习依赖性相当严重。西方的教学方法与中国的教学方法有相当大的区别,老师不会照本宣科,每周虽然只有2个小时的课堂讲授时间,但是教学速度非常快,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一堂讲授课就涵盖了2-3个章节,一百多页的课本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基础。在西方的高等教育里面,大都是学生在课下阅读大量的书籍,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财务会计国际化培养目标
会计教学理应培养契合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准则持续趋同的客观需求,拓宽培养复合型会计国际化人才,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双语教学要求,随后又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明确将双语教学作为教学建设与改革的项重要内容,其后在2007年陆续了鼓励双语教学的举措,即辅助教学的模式。众多高校包括我们贵州财经学院开始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选取少量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现代会计学双语),希望能提高学生掌握国际会计语言与规范的能力。
2011年,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快速发展。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会计国际化人才需求,很多高等院校积极引进了英国公认特许注册会计师(ACC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IMA)、英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1MA)等办学方式,使用国外指定原版教材授课,因而,教学计划中的绝大部分必须采用双语教学。在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要的背景下,必须重构会计国际化教学目标,强调会计国际化教学是对传统会计教学的有益补充,双语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处于主导地位,财务会计双语的教学目标定为:培育学生熟练掌握国外会计处理基本规范,能够按照国际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并使用管理会计知识加以分析。
三、财务会计双语教学的准备与实践
1、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准备教学资料
通过西方会计教学的跟班学习和多年双语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最核心的问题是明确教学目标。以财务会计双语课程为例,由教师带动学生朝会计国际化视野方向进行系统的培养,最佳程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通过教师串讲,案例剖析,师生互动讨论,由教师检验学生课前自学效果并解决重点疑难问题,提出系统的专业前沿理论知识。但实际过程中往往不能完全实现,因为原版教材往往阅读量很大,一些学生由于语言问题而不能坚持自学,或者虽然课前阅读了课文和相关资料但不能把握要点,致使课前预习没有实际效果而最终放弃。因而,选用合适的教材就成了双语教学至关重要的问题。对于《财务会计双语》,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国际化的培养目标,着重于对ACCA人才的培养,所以采用BPP Learning Media编著英文原版教材《ACCA PAPER》。该教材从ACCA考试的层面系统介绍了西方会计的理论和实务操作方法,内容全面且难度适中,外语地道,语言明快流畅,学生可以领略地道的专业表达方式,了解中西方会计处理的不同,达到财务会计教学的目的,把握ACCA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拓宽国际化的视野。在中文教材上,选用了立信出版社常旭、编著的《会计专业英语》作为辅助材料,该教材采用中英文对照学习,是学生进行会计双语学习的基础材料。
2、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着重讲解重点与难点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鉴于西方的授课经验,学生的自我学习是关键。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定位学生的学习方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之后,按授课计划进度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学习资料供学生课前参考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量用英文授课,在必要时以中文辅助解释,主要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加以调整。在财务会计双语教学中,笔者一般以ACCA的案例引出本专题主要内容,列出关键词并加以解释,通过例题讲解加深对学生理论的理解,提出问题让学生以习作的方式解答,着重引导学生发现重点,理解难点,掌握解题的技巧。这要求双语教师在掌控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要避免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知道听的“填鸭式”教育,使得原本能够精彩纷呈的课堂变得平淡无味,甚至成了纯粹的专业词汇学习,或者出现备课时几乎把每一句课堂用语都设计好,根本不敢多讲一句教案上没有的话,师生之间缺乏互动“默默无闻”的教学。
3、动手与动脑结合,恰当安排习题和答疑
在双语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看得懂、听得懂,但仍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遇到题目依旧不会做。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这些能力又不能仅依赖教师讲授达到提高,问题长期积累下来,往往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教学的恶性循环。因此,习题课和答疑课就成了重要的环节。笔者认为,习题答疑不一定完全由教师讲解,可以请一些知识掌握得好的学生在充分准备后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总结,或者由同学自由组合共同完成。形式也不一定拘泥于课堂,可以针对全班、部分同学或者个人,借助于班级公共邮箱或网络教学系统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习题一定要保持英文形式,答疑也尽量以英文形式完成,避免某些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只是等着习题答疑,降低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笔者将习作的成绩最终计入学期的总评成绩,以便将学生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理论跟实践相联系,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同类课程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校双语教学的总体质量,有效实现双语教学目标。
参考资料
[1] 于洪,周恒男.对管理会计双语教学方案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7-28.
[2] 史艳红.解决高校双语教学中矛盾的方法与途径 [J].山西大学学报,2007(04).
1引言
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也作为高校职业教学重要环节,财务会计实践能力教育以及实践能力教学体系构建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路径,更是教学方式优化整合的重要手段,将实践能力作为教学体系重构的基础,是财务会计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新环境下,如何清楚认识到自身发展的不足,如何在教育改革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中寻找自身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了财务会计专业进行自我发展的关键。在当前的实践能力教育模式创新构建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学模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教学体系缺陷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在这种形势下进行自我完善,进行自我改进,在新形势中找到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新方向,找到实践能力教育模式的新突破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2当前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模式僵化
对于财务会计专业来说,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要与时代接轨。尤其是在课程改革这一个特殊时期,就必须要实事求是,进行教育模式的改进,寻求新的突破。但是,目前,财务会计教学大多数都没有跳出圈子,还是老一套模式,这一模式又如何能正真的教育出实践性人才呢?财务会计专业最主要的就是实践,只有走出去,进行实际操作,实际锻炼,才能真正的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专业技能。但是,目前,学校却仅仅依靠卷面考试来评价学生的专业水平,这是非常片面的。也正是由于财务会计专业的片面性,导致了实践能力低下,财务会计教学的过程存在许多的冲突,以至于学生在踏入职场后懵懵懂懂,无法适应,造成了整个财务会计教学水平的严重下滑。
2.2工学结合模式没有得到重视
当前,我国各大高校的财务会计专业实践能力教育都还处于初始阶段,大多数财务会计专业不具备教学实践基地,而校方与企业和政府的合作层次较低。企业只为部分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缺乏系统的教学机制,缺乏实习和培训的结合,让实践能力教育程度较低。导致整个实践能力教育还呈粗放型发展,并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现实依据,与财务会计教学融合也并不深入。而各大高校对于工学结合模式的不重视,对于实践能力的淡泊让财务会计的教学缺乏了实践基础,造成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匮乏。对于企业来说,双方合作层次低意味着人员流动性大,企业承担了大量的人工成本风险,对于企业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当前,高校普遍受到传统教学制度的束缚,缺乏对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视,对于学生实习派遣以后的发展很少过问。合作水平低,合作方向简单,内容缺乏,这大大的降低了实践能力教育的作用,考虑到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但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双方沟通交流匮乏,合作形式的单一,大大影响了财务会计专业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3重理论、轻实践
我们知道,财务会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是为了给社会提供财务会计人才,填补行业人才缺口的。这就意味着,在学校短暂的学习中,必须要专业素质过硬,实际操作能力强才行,这也让实践能力教育显得格外重要。但是目前的实践能力教育却比较片面化,教学体系构建并不合理,轻视实践的作用,一方面受到教师专业能力的影响,一方面受到基础设施不全面的影响,高职当前的教学偏重于理论,实际操作却相对缺乏,没有做到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因此在实践能力教育上并不热衷,也不具备创新意识。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是无法成立的,实际操作的缺乏是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个非常大的缺陷。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就业,对于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阻碍。
3基于实践能力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3.1建立立体化的系统考评机制
财务会计教学不能够仅仅通过卷面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的专业度,实践能力的测试和锻炼更为重要。但是,这也不是意味着我们要将卷面考试从测评中脱离出来,而是要让测评更加具有合理性和针对性,让学生通过卷面测试来提高自身的财务会计理论水平,提高自身对于专业理论的掌握熟练度,不断地充实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进行实践能力测试,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来测试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综合测评,这也是将财务会计教学体系基于实践能力进行重构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二者的结合,通过这种更加系统的考评机制来对学生的财务会计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行综合提高,最终打造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3.2利用工学结合来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
财务会计需要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为了让财务会计教学与职业技能教育融合,就必须要进行工学结合。学校应该积极寻求与相关领域的公司企业合作,为财会专业的实践能力教育提供施展空间。寻找企业的合作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高校教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只有将工学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让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实践,才能真正地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正真地利用实践能力的锻炼来进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重新构架,最终打造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人才。
3.3进行教学体系的重构
高校教育如何进行教学改革,进行教学体系的创新,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财务会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学生通过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财务管理教学要根据当前的教学现状,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来进行教学改革,即要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又要满足现在的行业发展,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快的融入到职场,进行角色的切换。另外,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成为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模式创新的出发点。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过程的实践和教学计划的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符合学生发展的目标,进行教学的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越来越重视培养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型人才。尤其是对于高职和大学这种高等教育来说,加强实践能力教育以及构建实践能力教学体系更是对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财务会计》这门课程中,更是要注重教学方式的优化整合,注重培养业务能力过硬的专业财务会计人员。虽然在当前的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认准方向,不断改进,在新形势中找到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新方向,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付艳.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背景下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三大思考[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2]薛静.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财会通讯,2011(33).
一、背景
在长兴技师学院财会专业“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针对《企业财务会计―固定资产清理》这块相同的内容,来自三个学校的教师,分别采用做中学、先学后做、先讲后练三种教学理念,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讲授法三种教学方式组织了教学。本文拟从这三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堂反馈等方面对这一活动进行探析,以期思考今后如何更有效的开展财务会计教学。
二、同课异构教学实践
本次授课的内容为,高教版耿金林主编的《企业财务会计》第五章 固定资产清理的教学。卢老师采用了项目教学(做中学)、蔡老师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先学后练)、沈老师采用讲授法(先讲后练)。分别取得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笔者是其中项目教学法的授课者。
(一)目标与方法
因各自对教材和学生的理解不同,三位老师就本块内容分别设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相应的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下展示:
1.沈老师的目标与方法
知识目标:理解“固定资产清理”的账户结构,熟练掌握固定资产清理的账务处理。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在掌握“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账务处理,同时学会加强对知识系统性的运用。
情感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细致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法总体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做适当引导。对于全新的专业知识,仍以讲授法为主,在学生有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建构完整知识框架。
2.蔡老师的目标与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固定资产清理这一账户,并进过探索合作在课堂上完成固定资产出售和固定资产报废的账务处理。
能力目标:能读懂原始凭证,写出会计分录,并登账。
情感目标:进一步熟悉会计工作流程、分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分组教学
3.卢老师的目标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程序;
②知道固定资产清理的账户结构;
③能进行固定资产清理的账务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填制凭证要做到整洁、美观、大方,引导学生感受填制正确凭证的和谐美,从而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观。通过分组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过程与方法:任务引领、小组合作
通过比较不难看出沈老师侧重于让学生掌握坏账准备这一块内容分录的编制,蔡老师不仅要求掌握分录还要会审核原始凭证,卢老师则要求学生学习整个账务处理过程,也可以说是模拟实际操作过程。因为目标不同,所以三位老师也确定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反馈
此次同课异构课后,笔者对三个上课班级的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调查,组织方也组织了听课的老师进行了评课,反馈如下:
1.卢老师项目教学法的课后反馈
(1)学生反应: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从头至尾参与度很高,小组内的讨论与合作开展得很成功;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很激烈,到最后的互动评价环节整个课堂都沸腾起来。
(2)教学效果:六个小组都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了账务处理,经济业务处理基本正确,出现的错误基本都是细节问题。通过这一节课学生已基本掌握“固定资金清理”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能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这个工作任务,但是实际操作中有些细节问题还要多加注意。
(3)评课意见:大家一致认为课堂气氛非常好,很少在专业课堂上看到学生这么投入,这么有兴趣。但也有老师提出,上一次这样的课需要上课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还要求有很强的课堂控制能力,认为这种课只适合上公开课,平时这么上课可操作性不强。
(4)教师思路:按照会计工作流程,先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再根据已审核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掌握了对“固定资产清理”这块内容进行核算的方法;教师的理念是“做中学”。
2.蔡老师案例教学法的课后反馈
(1)学生反应:课堂气氛较好,学生参与度较高,学生有兴趣;小组合作和竞争有发挥作用;大多数学生认为这节课不仅学到了东西,还比较有意思。
(2)教学效果:学生对“固定资产清理”这块内容的分录掌握得较好,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原始凭证有所认知。
(3)评课意见:本次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听得仔细、做得认真;理论结合实践,有案例、有任务,教学效果很好;大家认为在会计教学中这种方式最合理,效果最好,教师也比较容易应用。
(4)教师思路:借助工作案例,先让从理论上教会学生对“固定资产清理” 这块内容分录的编制,再结合凭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教师的理念是“先学后做”。
3.沈老师讲授法的课后反馈
(1)学生反应:大部分学生很忙,忙着听,忙着记,忙着写,小部分学生在开小差。
(2)教学效果: 学生对“固定资产清理”出售和毁损两种情况的分录都可以掌握,并且思路十分清晰,课后可以独立完成固定资产出售的分录,但是对相关会计工作流程不尽了解。
(3)评课意见:本次课教师讲得有条有理,十分仔细,可见教师功力;教学内容设计一环扣一环,有讲有练有思考,学生只要认真学,肯定能掌握得很好;这种方式适合应试教育,特别针对高职考会有较明显的效果。
(4)教师思路:先了解“固定资产清理”概念,然后知道账户结构,再学习编写分录,最后总结固定资产报废和毁损的流程,课后再布置固定资产出售业务的拓展练习,整个过程十分严谨,可以把这块内容讲得十分清楚,学生学习的思路也很清晰。教师的理念是:“重学轻做”。
三、课后反思
“同课异构”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有利于教学和研究的结合,能切实解决教学中一些问题和困惑。
(1)运用项目教学,课堂气氛热烈,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各阶段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可以学习到了一定的教学内容,还让学生有合作思考、计划、组织和实施任务的机会,并且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和解决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组间互动评价的方式在项目完成以后,由项目小组及学生个人进行评价,可让学生明确在本次课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了解存在的问题,引发更进一步的思考;
(4)在小组合作中出现了搭便车的现象,在实操环节,有些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进去,因此评价的方法还是不够完善,这也是项目教学当中一个难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将团队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制定更加合理的评价体系;
(5)教师课前准备的工作量较大,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并且需要大量教学资源的积累。
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学风格、教学策略不一,对同一内容的课,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构思,此次“同课异构”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只要运用适当的方式组织教学,就算是枯燥的专业课也可以上得有声有色,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主要沿袭会计准则框架下的要素体系讲授和学习,将会计知识和会计实务、会计岗位职责和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割裂开来,学生往往学完了专业的一些核心课程,却不能有针对性地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现如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正发生深刻变化,以工作过程引领和规划学习和所教授内容已逐渐成为职教工作者的共识。为此,我尝试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财务会计》教学中尝试分岗位教学。
二、分岗位教学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由于《财务会计》学科的应用性特点,要求会计教学不仅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再加上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底子相对较薄,接受理论知识有一定困难的实际,因此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打破原来体系和框架,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尝试分岗位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又注重能力培养,根据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思路,进行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目的是实现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岗位“零距离”对接。
三、分岗位教学的具体操作
(一)岗位的划分
依照中小企业财务部门的会计岗位分类,具体划分为如下岗位:出纳岗位、财产物资会计岗位、职工薪酬会计岗位、成本会计岗位、往来核算会计岗位、收入、费用、利润核算会计岗位,资金核算会计岗位、总账报表会计岗位、涉税会计岗位等。授课时着重讲授和训练每一岗位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使得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直接上岗。
(二)突出特点
1.将原来一些会计课程的内容体系打破,完全按照岗位编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
2.在具体教学环节中,立足中小型企业的主流业务,目标定位明确;按照会计岗位设置、构建学习模块,一岗一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再按照典型业务构建学习单元。
3.教学过程中突出对常规典型业务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业务操作的规范性,提高工作的熟练度。
(三)以出纳岗位举例说明
1.出纳岗位是整个分岗位教学中的一个模块。
2.按照出纳典型业务构建五个学习单元,包括出纳岗位描述、出纳员基本技能、现金业务和银行存款业务、银行账户的开立与撤销。
3.在实际教学中引进原始单据,体现业务工作流程。传统财务会计教学涉及出纳工作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货币资金核算”章节。准则、制度等知识性理论性内容较多,忽视对业务单据及其处理流程的介绍与训练,与出纳工作相差较远。我在教学过程中收集和整理了每一典型业务的相关原始单据,以真实或仿真证帐工具再现出纳员工作对象。并力求讲解相关业务的参考性办理流程,尽可能缩短与岗位实际工作的距离。
4.围绕出纳员任职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内容体系从出纳员工作能力与素质要求出发,将出纳员的岗位设置、职责要求、制度控制、职业道德及基本技能等纳入教学体系,一定程度地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给学生一个相对完整的出纳员岗位认知。
5.“学中做”,如学习了验钞技能,给学生讲授人民币防伪特征及假币鉴别方法后,要准备100元或50元面值的人民币,真币与假币混在一起,组织学生分组鉴别。教师准备若干台验钞机和真假人民币,组织学生尝试验钞操作,真正做到“学中做”和“做中学”
四、辅之以考试方式的改革
鉴于以上课改思路,考核方式自然要有相应的变化。
(一)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除原有的平时考核、期末笔试外,还要采用口试方法,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及表达能力。
(二)不断加大实训课的考核力度。加强课堂教学中应用能力的考核,由过去没有实训课的考核到增加实训课考核,而且实训课考核比重逐步加大,刚开始实训课占总成绩的20%~30%,到现在占60%~70%。
(三)考核过程由过去单一的形成性评价,逐渐改为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共同评价。并且由原来教师的单一评价逐渐增加同学之间的互评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社会培育更多应用型人才,对于促进行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然而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内容也存在与行业需求不匹配的现象,不能为行业发展提供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育中,要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与市场需要的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不仅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具备实践中需要的操作技能、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性,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应着眼学生的会计知识基础与认知特点,把过往的、单向的、机械的提问的课堂,转变为围绕特定教学目标进行科学探索、科学研究,科学实践、科学创新的手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计教师应对照课程标准,明确本节课所设计问题的重点与难点,将提问的“爆发点”进行合理布局,按照知识的认知难度、时空顺序、逻辑结构、重点难点进行合理安排,预设教学的路线图,努力将会计转化为导引学生有层次、有计划、有轻重掌握重点知识的过程,引导其结合重点进行思考,从而为强化学科教学奠定基础支撑。并且在设计财务会计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信赖学生”的教学理念,通过分层次、多维度、多样性手段的结合,促进财务会计教学的科学推进。设计课堂教学时一方面通过强调自主发展,培养独立运用财务会计的能力、习惯与思维;另一方面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营造热爱财务会计、学习财务会计、运用财务会计的良好氛围,让财务会计接近生活回归自然,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中级财务会计知识体系,带动教学质量提升。
二、渗透实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积极推进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教、学、做是学生完成好学业任务的几个影响因素,职业院校应有机融合教、学、做,使学生在做中学,增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在实训场所开展教学活动,边讲边学边做,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中为实践活动打牢根基,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理解的效果。同时,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中,在教师讲授完原始凭证格式、内容等理论知识后,可以让学生针对课后练习题进行针对性训练。结合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从宏观角度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进行二次突破与整改,并且可以将问题结合实践情境进行变式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会计知识的掌握。此外应结合行业实际,既教会学生手工做账又学会电脑做账,将两种操作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学习,运用两种手段练习同一套数据,达成双重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对手工操作与电脑操作的优势和劣势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同时掌握手工会计操作技能和电算化会计应用技巧,为今后走上会计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教学,培养专业性技能为特征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技能培养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过程,不能简单地等同为对于知识的认同,而是以人的多重认知与实践为主体的全面接纳。社会的不断发展决定了会计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服务型人才。因此,《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育必须依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使其成为符合市场和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
(1)这种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2)这种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了更高的要求。(3)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一般就不会有过高的要求。
为增强实践能力,往往在毕业前去企业参加实习,在工作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为适应工作岗位做好准备。但实际情况是顶岗实习常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因为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岗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一般单位只能满足几名学生的实习需求,学校扩展实习基地数量也具有较大的压力,导致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实践锻炼。其次,会计工作在企业中具有机密的性质,很多核心信息和业务不能为实习学生所知,导致学生对公司财务运行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容易浮在表面上看问题。而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模拟公司”,解决学生难以接触真实工作环境的难题。在“模拟公司”中,为达到有效模拟的目的,实验环境应最大限度地仿真,会计业务为实际经济活动中的企业往来行为,硬件和软件建设都高度仿真。学生在模拟企业经济活动时,除实际资金流转和商品流通外,其他会计工作与实际企业经济活动相同,高职院校建设“模拟公司”,让“公司”走进实验室,来到学生身边,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学习环境,切实增强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崔新琴,霍漩.会计教学法[M].中国戏剧出版,2009:157-158 .
[2] 孙春成.专业反思性教学策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0 .
[3] 于博流.关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的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
[4] 张锡东.体验式案例教学法在会计类相关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62-65.
[5] 郭佳,李光霞.从传输式教学到体验式教学[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4-128.
[6] 毕丽娜,邵景玲.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2004(06).
[7] 段家簦曹惠贤,王煜,潘元胜,高立模,陈子瑜,张爱军,苗润才,周殿清,胡险峰,吴建华.美国高校物理实验教学和管理情况考察报告[J].大学物理,2004(03).
[8] 郭萍,茅志强.全面加强教学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竞争力[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2).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82-01
《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是工商管理专业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专业教师必须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专业培养目标,积极探究既切合学生实际,又切合专业发展趋势的教学方法。认真分析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八种教学方法,现简析如下:
1 实物展示法
即借助凭证如发货票(或挂图)等实物形态的展示,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以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析“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时,老师可在课堂上利用挂图或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一张某单位开具的销售发票,然后根据其上、下、左、右结构和栏目的内容,逐项推得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这种教学方法,与笼统地表述其基本要素的方法相比,既可强化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原始凭证的感性认识,又可在课堂上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 示范操作法
即通过教学人员或学生对某一会计核算方法或方式的示范操作,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介绍“银行汇票结算业务办理”这一内容时,可以运用模拟银行的形式进行示范操作教学:将一部分学生分为“汇款人”、“签发行”、“兑付行”三组,其余学生旁听,由教师指导各小组学生办理“汇款人”、“签发行”、“兑付行”各自应办理的手续,最后由教师对整个核算手续进行系统的讲述。采用这种方法,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可沟通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3 相关对比法
即对相关教学内容,采取对比或对照的形式进行讲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中,针对教材的内容及企业核算特点可采用以下两种对比方式:
3.1购进、销售对比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在商品流转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购买行为和销售行为,购方和供方各自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制度,各自进行着商品购进或商品销售的核算。如果是作为供货方,则按销售方法进行核算;如果是购进方,则按购进方法进行核算。为了让学生掌握购销两个方面的核算方法,可根据这一相关内容,在讲授时,把这两方面的核算方法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对比的动态分析中,系统地掌握购进、销售核算方法。
3.2批发、零售对比
商业企业的商品流转分为批发商品流转和零售商品流转两个基本环节。由于这两个环节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特点是不同的,因而对商品管理的要求也就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对库存商品分别使用不同的核算法,即前者采取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后者采取售价金额核算法。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用相关对比法,在对比教学中使学生掌握这两种核算的前提条件、方法,账务处理的区别及要求。采取相关对比法,既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又可强化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4 比喻、举例法
即通过比喻、列举实例,来达到教学目的或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列举经济业务实例,来讲授会计账务处理是会计实务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比喻,是用某些相似的、人们熟知的事物来比拟想要阐释的另一事物,使学生实现认知上的转移。如在讲授“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的关系”时,在进行基本原理讲述的基础上,可用“一只手的手心与手背的关系”来比喻,并借助手势、语言的表达,来形象、生动地说明“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是企业同一资金的两个侧面,二者的数额相等”的原理,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5 绘制图表法
即利用绘制的图表或直接在课堂板书的图表,来讲授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直观性强,比文字表达更为清晰。如在讲授“会计核算形式”时,可通过绘制会计核算程序图表,来讲解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记账程序,并把各种会计核算的记账程序图加以比较,可知道它们各自的特点即登记总账的依据。这样,既可使学生从清晰的图表中掌握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记账程序,同时又可使学生在图表的比较中掌握各种记账程序的特点。
6 丁字账户法
即以“丁”字形结构,来代替账户结构讲授教学内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讲授账务处理时,采用这种方法既利于学生掌握会计分录所列对应账户的结构和账户对应关系,又利于教师对具体账户结构的板书。如讲授“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时,在作出相应的会计分录以外,还可以用丁字形账户图示(核算程序图)来强化学生对所述账务处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7 作业讲评法
即在课堂上,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的一种教学方法。《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这门课程技术性、操作性强,作业练习量较大,而中专班学生入校前是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较差,对会计业务的感性认识肤浅,这样在作业中就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或问题。教师一要筛选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利用电教手段在班级进行展示,组织全体学生分析错误类型、原因及纠错方法;其次,可以把财务管理中和会计实务中的一些具体案例渗透到教学中,师生一道进行剖析、讲评,加深学生对其错误原因的认识,以达到使学生正确理解原理,掌握核算及账务处理方法的目的。
8 课堂总结法
即在下课前利用几分钟时间,对学生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概括性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既要突出重点和难点,还要突出实用性和操作性,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