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4 16:28: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篇(1)

一、基于校情分析对高效教学的认识

我校地处从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脚步加快,有相当一部分生源是城乡结合区域的子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距很大。教师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高消耗、重负担、低效率,投入多,产出少。一句话,落实目标“少、慢、差、”。为此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效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二、构建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成了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要通过做好课前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提高教师个人魅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策略,努力构建小学高效课堂教学。

(一)充分研究学生

我校学生学习态度还不太端正,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当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如:学生缺乏课前复习旧知的习惯;课堂上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讲出来,或没有自己的想法只听取老师和同学观点;没有课后马上复习习惯;我们深知,只有清楚学生“现有发展区”,找准“最近发展区”,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层次,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二)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要在教学预设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即尊重文本,接受文本,确立具有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实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我们可以用讲授的方法传授,用动手实践的方式训练;而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则是隐性的,它们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同时又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没有过程也形成不了技能。因而,落实三维目标,整合三维目标,才能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三)优化教学策略

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

1.激发学习兴趣从导入开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作为教育先行者应在原有的教学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新的教学理念来开展教学活动,使一堂课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拉开帷幕。

2.用好教材,拓展空间

我们要求教师不再是去“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去教”,不但积极主动地选择教材内的教学资源,还要自主开发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能用好教材呢?

首先是尊重教材。课前“吃”不透教材,课堂上徒留遗憾与尴尬。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研读教材:了解教材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明确例题的地位和作用,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揣摩插图的编排意图,钻研提示语和旁注。

其次是理解教材。我们针对本校大部分学生家长辅导孩子作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r,着重在开发习题资源方面进行研究。教师有习题资源的意识,将教材中的习题拓展为一个个值得学生探究的数学问题,利于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让习题增值。

第三是创生教材。要求教师能够站在与教材编写者同样的高度去审视教材,能够读懂学生、读懂教材,寻求学生认知规律与教材编写意图之间的契合,对教材科学合理地整合、重组和超越,使加工后的教材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实效性、现实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首先要成为一部非常生动、丰富和深刻的教科书。

3.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方法要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单一转向多样,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游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中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的更多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坚持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有鉴于此,我们要求老师写教学反思从对教学观念的反思、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和对教学反馈的反思这五方面的内容来展开。

篇(2)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策略;教育改革;高效课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打造高品质、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也更加深入人心,打造高效率的课堂、提高教育水平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从个级别的教育管理部门到教师团队都在尽最大的努力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探索。渴望能开拓出一条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康庄大道。高效课堂是针对低效率的课堂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正常状态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积极主动配合,在一定的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课堂任务,促进学生的高效发展。

高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有超长的收获、超长的提高。从教育学的角度看,高效课堂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生成性、主动性、生动性。从教学目标来看,高效课堂就是把课改的三维目标现实化,也就是实现从知识到兴趣、再到能力、智慧的飞跃,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从无兴趣到有兴趣。高效课堂的成功与否更主要的是看课堂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是否高效率的完成了课堂的教学任务。高效课堂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策略。

一、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1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误区。有时候我们会走入一个误区,认为高效课堂就是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这是大错特错的,高效课堂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策略,更是我们的一种价值追求,课堂教学教的不单单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学科规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学科的规律,遵循规律进行教学。要达到真正的高效课堂,教师就必须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而不是单一的采取教学方法多元化,这只会使我们离高效课堂越来越远。简而言之,课堂是否有高的效率不在于教学方法是否多元化。好的教学策略可以知道教师高效率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让学生有超长的收获。教学策略实际上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和艺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始终贯彻基本的教学理念,讲究基本的教学策略。

1.2时间利用率的误区。有时我们会错误的认为时间利用率高就是高效课堂,其实不然。有不少人认为高效课堂就是惜时如金,以较少的时间投入,换取较大的课堂收获,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就是把关于投入和产出的对应关系,把课堂的教学效率定义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投入的比率。认为时间利用率越高课堂效率就越高是错误的观点,更是一种不理智、不科学的教育教学策略。

1.3评价标准的误区。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也是影响课堂效果是否高效的因素之一。以往在评价一节课是否高效时评价者大多较为关注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教材的处理、和对教学的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如今,新课改倡导“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由以前的关注教师转为更加的关注学生,评价的着重点由“教”转向了“学”,但是,在“以学论教”的情况下,有些评价者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作为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课堂内容讲授结束后,教师拿出试题进行当堂检测,学生做的快,答得准就视为高校课堂,否则就视为低效或无效课堂。

二、高效课堂教学的相应策略研究

2.1提升对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认知。要想建立真正的高效课堂,首先要对高效课堂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提升对高效课堂的教学的理念认知。高效课堂应该具备“高效率、好效果、好效益”三方面内容。教师在关注有效知识传递量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对知识长期学习的愿望,只有这样课堂才有可能成为高效率的课堂,才可能具有好的效果和好的效益。因此在考察课堂是否高效时要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是教学目标的实现度,第二是教学目标的达成路径是否优化,第三是学生的学习愿望是否积极主动。为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就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激发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以便于实现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高效课堂必须遵循教师与学生合作、学生主动积极自主的进行学习以及深入探究的原则。对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理解程度关系着高效课堂是否能够建设成功,所以,在建设高效课堂之前,一定要深入的了解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究竟是什么。

2.2重视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当下,造成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就是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在课前进行精心的准备。虽然教师在进行讲课之前都能认真的备课,用心研究教材和考试大纲,但是,大多数教师在备课时还只停留在对教参、教案的照搬照抄,更有甚者是为了应付教学检查去抄写他人教案,不能做到根据教学目标去精心研究教学方法,更不能深入了解教材、超越教材。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一定要设计高质量的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由此看来,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对建设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2.3创造教学氛围与构建知识体系。课堂氛围作为课堂活动的载体,也是师生互动的产物,课堂氛围也可以体现出课堂的文化倾向。学生在聊好的课堂氛围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互动,毫无压力的进行知识交流,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观点,尊重学生的求异性发散思维。在高效课堂中,学生应该具备将原有的基础知识进行联系、比较,进行横向、纵向的分析、比较、总结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4树立“学导合一”的教学理念。“学导合一”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的高效学习方法。通过“学导合一”的教学策略,可以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只有学生主动学习才有可能建设高效率的课堂,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通过学生的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的有效调控,以达到降低学习难度的目的。而教师通过“学导合一”,这一教学策略,能够将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进行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合理的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乐于学习,真正的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的效率提升到极致。“学导合一”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而是为了让学生做到会学。能够掌握自己学习的方向,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头。

结语:

总而言之,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所以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只有对课堂教学进行理性的认识,对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才有机会对课堂教学进行不断地改进。面对诸多的课堂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除了“要对高效课堂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学导合一、培养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等方法之外,还有诸多方法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所以为了使教育改革可以更深入的实施,我们要在建设高效课堂的道路上进行不断的探索,为祖国发展助力,教育乃兴国之本,除此之外,高效课堂的建设将有利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所以,我们要利用一切社会资源为建设高效课堂服务。(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篇(3)

一、教师加强自身的语文职业素养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自身的语文职业素养的高低对课堂教学效率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不断地加强。教师要从语文教材中汲取文学素养,充实自身的语文教学素养,还要不断地阅读语文教材以外的名言名著,开阔教学视野。只要老师的文学修养得到不断的充实和提高,才能够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很好地把握教学,提高课堂上语文教学的高效性。

二、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面不是很完善,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能够考虑周全,甚至是经过课堂的三分之二的时间之后就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的现象,导致语文课堂的低效率。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是尤为恰当的,合作学习小组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能够集中注意力,在进行讨论的时候还能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到满意的答案。这样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很好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设定特定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初中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初中生在情境教学的参与中能够提高语文成绩,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比如,在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再别康桥》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起来朗读,这样能够让学生从课本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进行很好的学习。让学生通过情景模拟教学能够很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掌握教学知识,也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一定的提高。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把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于初中语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教师的自身文化修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模式以及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这几个方面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篇(4)

物理学的本质是以物论理、以理析物。为此,构建“以情境为本源、以变式为手段、以思维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的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是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实现高效物理课堂的重要举措。

一、以情境为本源

物理情境是“物”的结构化的具体形式,是物理本质的客观反映,是物理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创设物理情境形成物理氛围,要让学生在物中悟理、在理中识物。

物理情境包括自然情境、实验情境、事实情境、模拟情境和想象情境。创设多样化、新颖性、理性强的物理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维的先导,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之本。教学实践表明,物理情境教学对启迪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以变式为手段

变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使本质属性保持恒定而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变换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揭示其本质特征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物理变式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问题进行合理的改造,要不断更换问题中的非本质特征,并保留好对象中的本质因素,从而使学生掌握物理对象的本质属性。物理模型中客体的合理变换、结构的合理组织、问题的合理延伸和拓展、习题教学的一题多变、实验教学的一法多用等,都是物理变式教学的体现。

三、以思维为中心

理性思维是探索物理规律、认识物理本质的重要心理过程,而物理教学过程就是创设物理情境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因此,在创设物理情境和物理变式教学时,要引导形成以学生思维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师生思维在问题中激活以及师生思维、生生思维在激活中碰撞和凝练。

四、以问题为主线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之魂,这里的问题既有教师的提问又有学生的发问,既有课堂学习的前概念问题又有学习过程中的新发现问题,既有互动中生成的问题又有学习中想象的问题。创设物理情境、展开课堂互动就是为了发现物理问题,构建问题主线的重要教学之举。

“以情境为本源、以变式为手段、以思维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的物理课堂教学结构如下框图所示:

现以“超重、失重”的教学为例,来阐述这一图示。

(一)情境创设

将底部有多个小孔的饮料瓶中装满水并瓶口朝上,当饮料瓶静止不动时水从饮料瓶底部小孔中向下流出,当饮料瓶瓶口向上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的过程中,饮料瓶底部小孔中没有水向下流出。

(二)变式教学

“超重、失重”变式教学是围绕对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条件强化学生对动力学知识的掌握.扩大学生对动力学规律的应用视野。

变式一:运动过程由单过程变为多过程

超重和失重以及完全失重分析的着力点在于分析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因此,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和运动状态,准确判断运动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和确定其大小,就可迅速判定问题的原因和结果。

变式二:加速度由竖直方向变为倾斜方向

由于倾斜方向的加速度可以分解为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和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所以,只要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方向是向下的物体就处于失重状态,反之物体就处于超重状态,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方向向下且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物体就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例如,质量为M的斜面体始终静止于水平地面上,试比较质量为m的滑块沿斜面体的斜面匀速、加速、减速下滑时,地面受到的压力与斜面体和滑块的总重力(M+m)g的大小。

变式三:研究对象由分立体变为连续体

研究对象的选取既可以是重心位置确定的分立物体,也可以是重心可以变化的连续体,对后者要能从其重心连续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并结合超重和失重以及完全失重的条件快速判定问题的结果。例如,一根细线一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另一端系一木球,木球浸没在水中,整个装置放在台秤上,现将细线割断,在木球上浮的过程中(不计水的阻力),台秤读数将怎样变化?

变式四:研究方法由隔离法变为整体法

研究对象的选取既可以是重心确定的单一物体,也可以是由几个重心各自确定但整体重心变化的系统。对系统而言,既可以选取系统中的部分为研究对象,这就是所谓的隔离法,也可以选取系统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这就是所谓的整体法。对物体系统来说,选取物体系统整体为研究对象即整体法,用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的条件分析问题简捷、准确、高效。例如,变式三中的木球上浮水面下降。再譬如,如图l所示,滑轮的质量不计。已知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是m1=m2+m3,这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若把物体m3,从右边移到左边的物体m1上,弹簧秤的读数F将怎样变化?

(三)理性思维

首先,引导学生用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理性思考。其一是比较饮料瓶静止不动时水从饮料瓶底部小孔向下流出和饮料瓶在空中自由下落过程中水不从饮料瓶底部小孔流出的原因;其二是比较饮料瓶在手中静止不动时和在空中自由下落时瓶中水的受力情况;其三是比较饮料瓶在手中静止不动和在空中自由下落时瓶中水的加速度。其次,引导学生根据饮料瓶中水的受力情况用动力学知识对饮料瓶在空中静止和自由下落过程中水对饮料瓶底的压力大小进行理性思考。第三,引导学生用动力学规律对饮料瓶向上加速运动时饮料瓶中水对饮料瓶底的压力与饮料瓶中水的重力大小比较进行理性思考。第四,由学生对超重、失重以及完全失重的条件进行理性思考。

同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问题主线也是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重要教学要素。让学生以情境问题、变式问题为主线,围绕思维这个中心展开课堂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以此增强课堂互动力度,提高问题思维质量。

(四)问题建构

情境问题:为什么饮料瓶在空中自由下落时水不从饮料瓶底部小孔流出?是饮料瓶在空中自由下落时水不受重力吗?是水对饮料瓶底部没有压力吗?。为什么水对饮料瓶底部没有压力?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物理规律是什么?怎样研究饮料瓶在空中自由下落时瓶中水的受力和运动的关系?

变式问题:研究量的变式问题研究对象的变式问题研究过程的变式问题研究方法的变式问题。

篇(5)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2-0043-03

【作者简介】夏梅芳,江苏省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江苏常熟,215500)校长,高级教师。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是知识、教养、智力文明和劳动的策源地,美丽又时尚”。我校是由常熟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和常熟市第七中学整合创建而成。整合之前,这两所学校虽然近在咫尺,但是两校的教育状况、教师观念、工作方式等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008年新校成立后,在市政府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硬件的建设已达到了全市最前沿的水平,但软件的建设即学校的管理、队伍的建设和教育质量的稳定提升等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对于一个新组建的领导班子来说,的确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不负众望,我们很快明确了办学思路,确立了奋斗目标,制订了发展规划,并以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为重心采取了相应的举措。

一、在优化管理中构建新校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新校生源特点、培养目标以及发展趋势,过渡期应是教师提前调整、相互适应、切磋教艺、增长才干的过程,这个过程更是全体教职员工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塑造外国语初中良好形象的重要过程。

1.加强校本培训是基础。

加强校本培训,学理念,提升教师素质,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是整合学校成功的基础。既然整合了两校的教育资源,那么就要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学校160位教师就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加以充分挖掘和培养是学校尽早步入良性循环健康发展轨道的关键。于是,我们在建校伊始就大张旗鼓地加强校本培训,学理念,营造“备好课、上好课”的教学氛围。通过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观摩课、成功教师的访谈录、学术交流会、教学基本功竞赛等途径引领教师践行新课程标准,大胆改革创新,不懈探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成功之路。

2.开展合作备课是良策。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备课质量是一个关键,合作备课不失为一种良策。我们提倡“大备课”和“小备课”相结合的形式。所谓“大备课”就是利用每周统一规定的教研时间,有针对性地、有准备地、系统地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集体备课内容。所谓“小备课”就是不固定时间,只要有机会就随时进行讨论。例如:每节课后,随时交流上课的不足和经验;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随时交流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统一作业的布置或题型的训练等。另外,合作备课除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外,还要备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通过合作备课,教师们抓住了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备课周详细微,讲解细致到位,资源共享质量较高,集体竞争实力得以提升,教师个人实力也获相应提高。

3.抓好随堂听课是保障。

教研活动的听课是按学科进行的调研课,语数外大组的调研课每学期10节左右,有的备课组长听同轨优秀教师的课一听就是两周,总结成功的做法推广到全组。另有一部分是学校安排的年级调研听课,是学校自己组织的分年级进行的调研活动。每个年级两周左右时间,由校级领导、中层行政为主体,各教研组长参与,按照教学“七认真”要求,不分年龄、不分职称,备课组所有的教师都接受听课、备课、作业批改等检查。

二、在业务培养上构建新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慢慢积累、循序渐进的,这离不开学校方方面面的培养和激励。因而,从学校整合一开始,我们就高度重视对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

1.倡导公开教学作引领。

随着备课组活动、调研活动的深入展开,特别是评教评学的有效实施,大家都认识到了“公开课”对自己业务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公开课后同事之间的坦诚交流,直言不讳的意见和建议,听课者和上课者不同角色的感受,这不仅仅是对开课教师本人,对大家同样也是一种启发,一种提高。特别是校本培训的扎实开展、学校教育设施的完善和“一师一优课”等活动的推动,教师们从怕开课逐步转变为敢开课、想开课、勤开课。

篇(6)

一、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词汇学习贯穿于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不同形式的词汇学习策略可以促进词汇的理解记忆与应用,如何通过策略手段的研究习得词汇、加强词汇记忆已引起人们广泛注意。因此,探讨高效课堂词汇教学策略的研究很有必要。

近年来,西方学者在外语学习词汇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如Cohen(1990)、Nation(1990)等人详细论述了词汇学习的各种策略和其优缺点;Ahmed(1989)、Lawson和Hogben(1996)、Sanaoui(1992、1995)等人就学优生和学困生词汇学习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国内部分学者对我国学生如何运用策略手段来习得外语词汇也做了一些研究。如顾永琦、吴霞、王蔷、文秋芳等人就词汇记忆的看法作了大量的定量、定性等研究。但就高中生而言,如何掌握一些词汇学习策略,迅速扩大词汇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这些都是有待通过实践去论证的。本文以笔者执教的两个班为调查对象,探讨高中生词汇学习的策略。

二、研究方法

1.问题设置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情况,常用的学习词汇的策略有哪些?受欢迎的和不受欢迎的有哪些?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量之间有关系吗?对我们教师的词汇教学有何启示?

2.调查对象

我校高一(3)班(30人)、高二(9)班(40人),共70名学生参与了此次调查。选择原因之一是刚进高一的学生受初中阶段学习方法的影响,还未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而高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自主学习训练,已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其次是因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语言学习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词汇知识学习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两组学生在词汇使用策略上应该会有所不同。

3.调查工具

本研究的调查工具为词汇策略问卷。第一部分为个人情况,包括年级、班级、姓名、平均每周学习词汇的时间等。第二部分是由具体的词汇学习行为所组成的词汇学习策略,分为管理策略与认知策略。管理策略包括制订计划、自我监督、自我评估、选择性注意。认知策略分上下文、广泛阅读、猜测、查字典或电子词典、归类、死记硬背、做练习、联想、诵读、运用等策略。(问卷题目参照了有关学习策略文献,如O’Malleyand Chamot(1990),文秋芳(1996),丰玉芳(2003)等以及有关词汇学习策略的定量、定性研究。)

三、数据分析结果与讨论

SPSS20数据统计分析显示,高二(9)班学生要比高一(3)班学生能更频繁地运用管理策略,认知策略主要反映在:(1)高二(9)班学生更多地运用上下文及猜测、联想策略,包括正确辨别词性、词根及词缀的能力。(2)广泛阅读及运用等策略上的差异显著。高二(9)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水平和一定的词汇量,加上平时的训练量,他们更多地选择更有难度的阅读试题来扩大词汇量,吸收文化背景知识,而刚入校的高一(3)班学生还没有什么意识去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在运用策略上,高二(9)班学生更多地将学到的词汇用于会话写作中,这不仅巩固了对所学单词形的记忆,更加深了对意的理解;而高一(3)班学生语言水平较低,会话、写作能力较弱,词汇运用相对比较困难。高一(3)班学生默写生词时只要求写出中文意思,而高二(9)班学生则被鼓励要求用英文释义,这与课堂教学的要求不同有关。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对词汇知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高二(9)班学生在策略使用上更为广泛,在技巧运用上更为灵活多样。反馈如下:一年级时记忆方法单一,以死记硬背为主,无论学习和运用都是一种感性认识,即就词认词。记忆手段和技巧比较呆板,不知道联想、归类,不会从语音、词根、同源等角度去认识。到二年级则基本摒弃了死记硬背的方法,由于词汇知识等综合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记忆单词时讲究技巧和方法,形式也很多样,比如学会从构词法的角度去看待,会从一个基本词汇的各种词形词性的演变上去认识,触类旁通,朝着形象、联想记忆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向去努力,效果明显。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得知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高中生广泛运用管理和认知策略来习得词汇,上下文、广泛阅读、猜测等策略最受学生欢迎,而死记硬背则不受欢迎。(2)与高一相比,高二学生更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学习词汇,学习技巧方法上也表现出很多的灵活性。多数学生更倾向于用形象记忆、联想记忆等多种方法结合习得词汇而不局限于死记硬背。

篇(7)

教育的根本和重心在于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小学英语教学的开设正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他们日后的英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围绕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进行组织,让学生真正成为英语教学的主体、处于课堂活动的中心地位。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心智尚不成熟,其心理特点具有多样性,既有利于英语教学的一面,如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等,同时又有不利于英语教学的一面,如组织性弱、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尊心脆弱等,小学教师应学会扬长避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取合适有效的教学策略去创设出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作用,且充满交流与沟通的和谐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以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实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三种技能为主,而读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

一、词汇教学方面

词汇是学生提高英语读、写技能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一定量的英语词汇,学生才能熟读课文并进行开展课外阅读等自主学习活动。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格外重视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效率的提高,可以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喜好表演、善于模仿的心理特征设置游戏环节,寓教于乐,从而达到“趣教”和“乐学”的双赢效果。例如,在教授开心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3 Do you like baseball?”这一单元时,首先运用了谜语教单词的方法,将soccer, basketball,baseball,dodge ball,badminton,volleyball,tennis, ping-pong等球类词汇写到单词卡上,分发给各学习小组,然后进行组内讨论,商定表演者和形式来表达出所拿卡片上单词的意思,让其他小组猜。小组讨论的过程,也是合作学习的过程。在组内交流合作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表达自身的想法;在猜测其他组的表演时,也积极开动脑筋为自己的小组得分而努力。

二、口语教学方面

口语教学既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小学生性格脆弱且自尊心强,往往由于腼腆或者害怕犯错等心理不敢进行口语表达,再加上词汇量少、生活经验欠缺等因素的影响,更不知道表达什么、如何表达。因此,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情景教学可以通过真实或者模拟的情景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直观化,让英语课堂更加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在轻松、有趣的语言情景中完成口语习得任务。仍然以开心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3 Do you like baseball?”这一单元为例,同桌之间自编一段关于运动的话题并进行表演。例如,A:I am going to play football tomorrow. Do you want to go with me? B:I want to go play with you, but I can’t play football, I want to play basketball. Do you like it? A:sure,let’s play together after school tomorrow afternoon.在学生讨论、组织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指导;在表演结束后要对学生的对话表演进行肯定、积极的评价。

三、听力教学方面

专门的听力教学一般集中在高年级进行,在进行听力时教师应注意重复性,即课文录音反复播放,讲话要多次重复。小学生集中注意力不持久,所以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学生注意力。首先,在听课文录音时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其语音和语调。小学生的模仿欲强,思维活跃,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学习,训练听力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看简单的卡通小故事,让学生分组看完后讨论,再将看过的故事,尽他们最大的能力表演出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尤其是听力能力。另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声音、图文有机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小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万事开头难,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小学英语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和组合相关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以满足小学生的成长需求,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小学英语教学的原则是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和中心地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尊重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只有坚持了这一原则,才能创设出高效的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实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篇(8)

所谓的“高效课堂”其实含义非常简单,即在保证高质量、高效性的教学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最短的教学时间,实现效益最高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由于高中物理的抽象性程度较高,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策略.一、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成正比.物理属于自然学科,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几乎随时都可以看见物理现象.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物理知识,对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进行解释,是非常有趣的,这能够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能动性,从而使课堂效率得到提升.

例如,在讲“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物理现象来引入教学内容.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先提出问题:知不知道海市蜃楼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将笔直的木棍斜着插入水中看起来变弯了?学生通过这些问题便会被激发起兴趣来,此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告诉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这些问题就能得到解释,到时候大家都能知道其中的奥秘所在.在学习兴趣与好奇心的引导下,学生便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此时无论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什么样的困难与阻挠,他们都会高速思考,尽力去攻克,以寻求最终的答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二、加大物理实验教学力度,降低学科抽象性

物理理论通常都是非常抽象的,学生仅仅通过文字性的解释,很难彻底掌握知识内容,只有合理地结合实验教学,降低学科抽象性,才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一是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与实验现象,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验现象解释;二是要让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动手,通过自己的双手来验证物理理论的真实性,并进一步思考、掌握物理现象的原理与过程,一边实验一边总结,最后得到本质性的物理素质能力提升;第三是要注意物理实验的系统性与结构性,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提升合理、有序.因为在一些物理实验过后,虽然学生大脑中对相关知识已经有了较为深入深刻的理解,但是由于缺乏引导归类,所以这些知识在他们脑海中还比较凌乱,如果教师不帮助他们进行梳理,便可能会使他们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掌握变得混淆,最终难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目的.三、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保持学生愉悦的学习心态

篇(9)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的理念,有必要加入新的教学策略和手法,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针对这些情况,相关教学工作者应在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发挥传统教学中的优势,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产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充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教师要乐于接受知识

学生能否主动接受教师所讲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方法和技巧。浓厚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自觉性,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创造能力;浓厚兴趣,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

1.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对他所任教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兴趣。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做到处处关心学生,爱生如子。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趣闻。教师对每堂课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这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内容设计不同导言。如对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精,即先来段精彩开场白,讲神秘奇花异草,动物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方面发展前景,其间穿插一些生物学家趣闻秩事。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培养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讲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不能通过后,我提出淹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解答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领悟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兴趣。

3.直观手段包括直接直观和间接直观。利用直观教具可使学生对知识领悟得更透切,同时也可激发兴趣。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之前让学生看看录相,对有丝分裂实验操作过程一目了然,做起这个实验来兴趣非常浓;又如讲叶形态这节时,带学生到生物园地去让他们边看我边讲,这样效果也相当不错。

二、农村高中生物教学改革,还应立足当地经济振兴,把社会需求这一目标作为改革方向

1.因为农村高中办学方向之一,就是为本地区培养发展经济实用型人才,而作为与农村经济发展联系密切生物学科,应为自身教学寻找到一片适于施展其才能靓丽天空。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而农村地区多数以农业为主,依靠种植业、养殖业来发展区域经济。所以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优劣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兴衰、社会稳定和进步。而传统、落后种植和养殖技术,使多年劳作农民至今经济收入偏低,无法摆脱贫穷困境。如何让当地农民从贫困走向富裕,如何振兴当地经济,是每个农村高中生物教师应认真研究和解决课题。我们曾经对当地农村种植业、养殖业进行了统计调查,结果发现许多农民还停留于一般传统劳作上,从事科学种植和养殖业人数比例是极低。因此,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应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调整教学结构,让更多学生学习和掌握实用性较强、对振兴当地经济有利生物学知识。

2.教师应利用生物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不断拓宽教学知识领域。尽量将课本知识渗透到农作物种植和动物饲养等实用技术中去,与当地经济发展相衔接,以缩短课堂和社会距离。实践表明,将这些知识在课堂上适时渗透,不仅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乐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应利用活动课,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到田野、菜棚、猪场和鸡舍等进行实践学习,将学到课本知识应用到种植和养殖实际操作中去,做到理论与实践统一。这样使学生在实践高中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知识,拓宽了他们知识视野,延伸了他们与社会相联系知识触角。

三、高中生物高效课堂中的因材施教

1.我们提供给学生们生物教育高效课堂未必是有价值,未必是所有人必须。其实,生活是美,而生活中因为有了生物就变得更美。除了教材原因外,作为老师们我们也要好好对教学进行设计。为此生物教育高效课堂课堂教学应创设问题实际应用情景、通过老师们启发引导学生们进行猜想、试验、操作、讨论去分析问题找到问题实质从而实现问题解决。

篇(10)

这是教师对学生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要相信学生有学习的能力,相信学生有独立完成课业的能力,相信他们有聆听、表达和思考的能力,以及把事情做好的能力,要舍得给时间学生去适应和纠正。笔者的做法是:在学生入学的第二周,就不允许家长为学生背书包、收集学习用品及记老师给孩子的一些学习提示等等,全部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刚开始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能做到,但不要紧,等吧!于是一周过去了,二周、三周,一个月下来,本班95%的同学都能做到独立做好自己学习的事情。

二、在“新授课型”的教学模式中实现对学生的“放”

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能调动起来,数学思维是否能得到启发,能掌握的数学知识有多少?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多少?等等,这些都是决定我们的课堂是否高效的因素。在传统的、以教师的“授”为主的课堂中,往往只侧重教师教了多少知识,设计了多少练习题,有多少种题型在课堂上呈现,自己设定的任务都讲完了没有等等,完全忽视了我们教学的对象、教学的目的,以及谁才是学习的主人等等,笔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胆尝试了新的教学模式,核心是“把学习充分地还给学生”,突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模式命名为“渐进式启发自主学习”模式。

三、在“练习课型”的教学模式中实现对学生的“放”

一般的数学练习课都是以“学生练,教师评讲”为主,而笔者所开展的练习课就只以学生为主,自命名为“造就小名师”的练习课模式。在每节练习课里,教师只给三分之一的时间学生做练习,而三分之二的时间则让不同的学生到教坛来讲解刚做的练习题,具体内容包括:分析每种题型的解题方法、评讲每道题的答案、接受同学的质疑和考查、接受同学对这次评讲的评价。他(她)们在课堂上的常用语是:“请听我说!”“请拿起红笔”“请看着第几页的第几题!”“我先读题目”“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是……”“谁有疑问?”“谁有更好的想法?”“做对的请举手”“谁有提醒?”“谁来考考我?”“请大家对我的评讲进行评价。”“我能上名师榜吗?”,这时,教师在一旁给予学生信任并适当示弱,只是适时地进行点拨或评价,以确保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仅无损“威严”,还能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使每位学生都呈现独有的天赋和特质。

上一篇: 关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 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