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长期投资策略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4 16:28: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股票长期投资策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股票长期投资策略

篇(1)

数据显示,近6年来沪深两市的平均市盈率在32倍至35倍,20倍以下是市场的低谷期。而目前沪深两市的市盈率平均在14倍左右,低于同期美国相应指数的估值水平。华安基金在2009年A股投资策略报告中指出,股票类资产的吸引力正在增强。分析指出,自2009年起,中国股市的长期底部有望逐步显现。而在具体的资产配置方面,调控政策影响下的内需导向型企业面临发展机遇,新能源开发以及由此带动的相关产业。也是不错的投资主题。

由于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在风险中寻找投资机会,就成为2009年A股市场的主旋律。中国银河证券在投资策略报告中提出了三条资产配置主线:新一轮经济增长动力带来的长期投资机遇;反周期政策作用下的中期投资机遇;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全流通下的策略性投资机遇。

基金:估值偏低机会显现

渤海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谢富华统计了近年来各类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结果显示: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从2005年初到2008年末,经历多次起伏但累积收益率约为150%:封闭式基金、混合型基金、指数型基金呈现类似的收益特征,而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则呈现良好的持续正收益。

从多份2009年基金公司投资策略报告中可以看出,“估值偏低”、“机会显现”等观点开始为不少基金经理所接受。“但由于无法准确判断股票市场的低点在何时出现,为了防止踏空和追高,可采用分阶段、逢低陆续介入的方式,‘精耕细作’是基金在2009年的主要投资策略。”谢富华说。

“长期基金投资一定要将安全性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收益率的高低”,谢富华建议投资基金时应关注两点:一是基金公司的综合实力,这包括基金公司管理运作基金的总规模,投资与研究综合实力,公司高层及基金经理的相对稳定性等,这是长期投资的基本前提;二是基金的过往业绩,由于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基金经理的风险控制能力、投资管理能力等,都是能否获得理想收益的关键问题。

黄金:依旧是投资“避风港”

即便在2008年价格起伏不小,黄金却仍是投资首选的“避风港”。世界黄金协会(WGC)的《黄金需求趋势》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按美元计算的黄金需求达到320亿美元,创下有史以来最高季度纪录。

篇(2)

(一)价值投资的内涵

价值投资,其核心思想是:以对影响证券投资的经济因素、行业发展前景、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等要素的分析为基础,利用某种方法测出股票的“内在价值”,然后与该股票的市场价值比较,让投资人做出是否投资该股票的投资策略。价值投资认为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与股票价格会有所背离,股票价格围绕内在价值这个稳定点上下波动,且股票价格长期看来有向内在价值回归的趋势;其内在价值决定于经营管理等基本面因素,股票价格则决定于股市资金的供需情况,在不同的决定因素下,内在价值高于股票价格的价差被称为“安全边际”,即当股票价格低于或者高于内在价值即股票被低估或者高估时,就出现了投资机会。

(二)价值投资的理论发展

最早对价值投资理论进行研究的学者是马克思,他认为,股票价格会随他们索取的收益大小和可靠程度而变化,同时股票价格由预期收入决定,因此又具有投机的性质。在马克思研究的基础上一些西方学者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美国着名的投资家本杰明.格雷厄姆,1934年出版的《证券分析》一书,被尊为基本分析方法的“圣经”,他认为,长期而言,股票的价格取决于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所创造的利润,并与其保持一致,而短期价格却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波动,尽管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很大,但其基础价值稳定且可测量。1961年,莫迪格利尼和米勒提出了股利分配政策与公司价值无关的MM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严格假设条件下,股利政策不会对企业的价值和股票价格产生任何影响,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完全是由其投资决策所决定的获利能力决定的。在这一基础上,人们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论证,最终确立了决定股价的一个基本的变量——自由现金流,并由此提出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

二、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劵市场的适用性探讨

(一)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劵市场的适用性

根据价值投资理论,股票的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其内在价值又决定于经营管理等基本面因素,因此从理论上而言,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扣除非正常损益后每股净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等变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中国证劵市场的实际来看,却并非如此,股票价格严重偏离内在价值,我们用相关的估值理论对企业进行恰当的估值往往不符事实。

从这一轮的股市来看,很多基本面良好,潜在价值不错的股票却都大大的被低估了,价格一路走低,最典型的就数银行股。按6月20日的收盘价,以今年一季报测算,14家上市银行2010年动态市盈率平均为9.71倍,其中,小于10倍的有9家,最小的是交通银行,仅7.48倍;而大于11倍的仅有3家:宁波银行14.17倍,中信银行12.56倍,招商银行11.74倍。若以市净率计算,全部小于3倍,平均2.03倍,其中在2-3倍之间的有6家,在1-2倍之间的有8家。从估值角度来看,确实很低了。以当前9倍、10倍PE水平来看,即便是在港股市场上,也处于底部区域了,因为在港股历史上,大盘估值基本上是在10-20倍PE之间波动。与此相反,创业板中许多基本面不怎么样的企业却一路走高。因此,在笔者看来,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劵市场的适用性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二)原因分析

篇(3)

我们来研究一下,按巴菲特的长期投资理论来看美国道琼斯走势。从美国道琼斯指数2000年1月11655点高点不抛,经过6年后的2007年7月14198点,共赚了2543点;你再不抛不做差价长期投资到今天的2009年11月6日,收盘为10023点。说白了就是,美国的道环斯如果从2000年11655点之后长期投资运作到今天,总共交易已经达到整整9年之久,但赚到的点数为负1632点。想一想,不但输了1632点,还有投入资金的银行利息损失多少!

篇(4)

巴菲特在长期的投资实践中,对现代证券投资理论的研究,对证券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对投资者行为和心理素质要求的认识,对投资品种的选择和投资时机的把握都另辟蹊径。巴菲特在证券市场投资实践中对证券投资理论演变的关注以及对这些理论致命弱点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了获取高收益率的投资方法,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证券投资策略。

(一)集中投资。当很多投资者认为“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时候,巴菲特却认为,投资者应该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的看好它,因为他觉得如果投资者对企业不很了解而进行所谓的分散投资,显然不会降低资金的风险,相反,如果对企业有了充分的了解,分散投资的同时也分散了利润的获取。巴菲特的这种理论概括起来就是集中投资,其精髓就是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拉锯战中获利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的股票,将其大部分资本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跌升,坚持持有股票,稳中求胜。

(二)长期投资。巴菲特特别推崇长线投资,并永远投资具有优秀品质和巨大潜质的企业。巴菲特认为“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10分钟都不要持有这种股票。”

最引人注目的案例便是巴菲特将“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列为永久性持有股,即这支股票的出卖时间是永远,只要他活着,他就不会减少对这家公司的持股,而不管股票的价格波动到何种程度。巴菲特所拥有的普通股票,持有期普遍在3年以上,而那些主要的投资,一般不少于8年。这位地道的长期投资股王曾说:“近似懈怠的按兵不动,正是我们一贯的投资风格。”经验告诉我们:不少成功者往往是因为长抱不动,而不少失败者往往是因为经不起不断买进卖出的诱惑。

(三)安全边际。巴菲特认为,成功投资的必要条件是股票的市场价格必须低于公司的实质价值。公司的实质价值是由包括公司的资产、股利和盈余,以及任何将来发生几率极高的事件决定的。若股票的价格低于它的实质价值,则股票存在一个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原则能在两方面帮助投资者。首先,使投资者避免遭受价格上的风险。即使公司的实质价值因为投资者错误估计未来的现金流量而有些下降,使得股票的价格随之下降,但由于购买价格与公司实质价格之间的差价足够大,那么实质价格下跌的风险也就比较低。其次,安全边际原则所提供的一些机会,使我们可能获得极佳的股票报酬率,在市场价格进行修正的时候,额外的赚一笔钱。由此可见,安全边际原则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四)发掘危机企业。巴菲特所持股的公司都是拥有良好的经济物质基础,最佳的经营策略以及有才华出众、可信赖的管理人才的优良公司。然而,容易被人忽视的是,很多企业被巴菲特收购的时候,正处于危机之中。当一些企业被不良的情况所困扰时,大部分股民对其股票心灰意冷而导致股价被严重低估时,正是投资的大好时机。而巴菲特正是捕捉这种时机的顶尖高手,发掘危机企业正是巴菲特的独到之处。

(五)不熟不做。不熟不做是中国生意上的俗语,无独有偶巴菲特也认为,作为一名投资者,只应该在那些自己懂得的行业里投资,否则,你不但不能赚钱,而且很有可能血本无归。对巴菲特的投资生涯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一个最大的秘密,就是他从来不在自己不熟悉的行业里进行投资,这与大部分投资者不对股票和所持股票的企业进行了解而只是根据股市行情自以为是的投资有着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说,不熟不作正是巴菲特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功的秘诀之一。

二、巴菲特投资策略借鉴

(一)理性投资。巴菲特一直坚持,股票投资并非需要多少专业技术,只需要冷静和理性,然后运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了。而在中国股市换手率极高,市场集中度却很低,市场波动幅度大,每次政策出台都会造成股市的暴涨暴跌,在这样的消息市中多数投资者依靠打探消息和凭借技术分析以求分庄家一杯羹,投资理念十分稚嫩。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中国股市投机心理严重,非理性程度高。

第一,参与证券市场投资本身存在巨大的风险,这种风险在现阶段可能大于收益。理性的投资者不仅能充分认识股票投资的风险,而且能正确地认识收益和风险的关系,并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股票投资不是小事,是利害攸关的,投资中重要的不是收益,而是风险。理性投资者在收益和风险二者中,更加重视风险。

第二,投资的对象应该是有发展潜力或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收入大于投入的公司。要把公司的经营业绩和成长潜力作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注重研究公司的经营情况。股票投资,从本质上说就是购买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绩优股能给投资者带来好的回报。有的上市公司尽管眼前的业绩并不理想,但是最有成长性,发展潜力大,前景看好,这样公司的股票称成长性的股票、潜力股,不久的将来会大放光彩,给投资者以好的回报。

股票证券投资一般讲究的原则:一是证券的安全性,回避风险保证投资的安全是第一位的;二是投资的收益性,取得较好的收益是投资的根本出发点;三是利益的增长性,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成长,享受企业发展、利润增长的利益;四是证券的流通性,即社会形象好、信誉好的股票流通性好。这四条集中到一点,就是公司经营业绩佳,具有成长性。任何股票市场中新老绩优股,潜力大、成长性好的股票,都是理性投资者首选的目标。

第三,理性的投资者要正视自身的失误和缺点。一旦你的判断与市场方向不符,哪怕你有一千个理由来为你的判断辩护,你都必须彻底抛开那些理由,在第一时间采取果断措施去结束你操作上的错误,然后再试图找出那第一千零一种理由,也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理由,来论证市场的正确和自身的错误。相当多的投资者总是不能正确地认识错误,及时地改正自己的错误,以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造成更大的损失。

第四,冷静地面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看好你的钱袋,管好你的键盘,用理性约束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篇(5)

    成功的投资者都是采用一致的、连贯的投资理念进行证券投资,并且都能够将这一投资理念自始至终地应用到投资组合管理过程的每一个方面上。投资者研究市场的核心信条来自于基本的信念,即如何找到能实现机构目标、获取收益的最有效的方法。投资收益的产生来自于三个方面的决策,即资产分配、市场时机掌握和证券选择,而投资者的具体投资行为将会决定这三者各自的重要性。细心、认真的投资者总是会有意识地合理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以使每一方面都起到预期的作用。 

    一 资产分配 

    许多投资者都信奉这一自然法则,即合理的资产分配决定投资收益,市场时机掌握和证券选择则是次要的。很多人经常把资产分配对投资收益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认为是真理。很明显,机构投资组合通常包含一种以上的股票,而且也很少采用短线炒作(day-trading)的投资策略。这些投资者持有的都是分散化的投资组合,并且也很少应用市场时机为导向的投资策略,因此投资组合中的资产分配便成为投资收益的最为重要的一个决定因素。考虑到市场时机掌握和选择良好证券的困难程度,投资者的资产分配将为其投资组合管理提供一个十分合理的基础。投资者避免出现投资组合大幅转换和进行分散化投资的行为都使得资产分配成为投资业绩的最重要的解释因素。然而,事实也并非总是如此。试想一下,如果有这样一个投资组合(当然是十分特殊的),它仅由一只股票组成,并且执行的是买入后长期持有的策略,那么这一组合的收益就主要取决于证券选择。此外,对那些短线交易的债券期货来说,市场时机的掌握则决定了它的投资收益。 

    如果投资者将资产分配认为是投资过程的中心环节,他们会定义出一个以相对稳定的长期投资组合目标为基础的决策制定框架。把资产分配作为投资组合的重心,把市场时机掌握和证券选择降低为背景因素,从而减轻了投资业绩对易变的不可靠因素的依赖程度。对有见识的投资者来说,为机构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是整个投资组合管理的核心行为。投资理念的核心要义始终贯彻在资产分配的讨论中,使得投资者可以更具体的形式表现出他们所深信不疑的投资理念。投资组合中资产类别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很大程度上,这关系到投资的成功与否。为了准确判断各种资产类别,投资者需要重点分析各种资产的功能特征,并且考虑其收益支付和风险规避的潜在能力。推行股权偏好的投资可以提高潜在收益水平,而分散化投资则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资产分配决策是他们工作议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将为其他所有的投资行为提供一个基本框架。 

    股权投资和分散化投资的原理体现了稳健的长期投资者在资产分配上的深思熟虑。历史经验和金融理论都证明股权投资可以比债券投资提供更高的收益。因此,希望通过投资收益来对机构经营活动提供可持续支持的投资者倾向于大量投资股票资产。同时,谨慎的市场参与者会采用分散化投资的策略。偏好股权投资和分散化投资的原理成为投资者构建投资组合的基础。机构长期投资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产分配是否成功,股权资产偏好可以提供较高收益,分散化投资则可以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分析表明,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的股权资产而不是投资于国债或公司债券来实现其财富的最大化。与之相对应,投资于股票的长期收益将会随着风险的进一步扩大而增加。在美国,当投资者甘愿承担更大的风险而投资于小盘股时,同样1美元的投资将会增加到5117美元,这对其他类别资产的投资来说,简直是难以置信的天文数字。同时,分散化投资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风险管理手段。通过分散化投资,投资者将把市场因素反应各不相同的各个资产类别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更加有效的投资组合。在给定的风险水平下,合理地进行分散化投资可以比未充分分散化的投资组合产生更高的投资收益。也就是说,分散化投资可以更低的风险水平来获取给定的投资收益。 

    二 市场时机掌握 

    按市场时机掌握的定义来说,市场时机掌握就是对长期投资策略目标的否定。它要求投资者在短期里能对他们在长期投资时所要考虑的各项因素做出正确的分析。由于各种原因,掌握市场时机的想法实际上是不可求的,也是不现实的。那些企图这么做的人,经常过迟地出售和购买或同时过迟地买入和卖出,因此会承担巨大的花费支出,并且会助长不确定的投机氛围。比如,市场时机掌握策略可能会由于它要求进行一些非分散化的投资赌注而被拒绝采纳,或者是由于影响证券市场的变量因素难以预测和辨清,而使得对市场时机的正确把握变得十分困难。 

    美国投资大师查尔斯*埃利斯认为市场时机掌握代表的是一种很有可能遭受失败的投资策略。市场时机掌握使投资组合的特征偏离了其本身的特征,从而不可避免地对风险和收益产生影响。如果根据市场时机的判断,某股票不被看好,投资者将减少其持有,增加现金头寸,从而降低了投资组合面临的风险,投资组合的长期预期收益水平将随之下降。应用市场时机掌握策略的投资者必须准确地判断出50%以上的市场时机才能取得投资成功。不过,市场上的投机气氛、交易成本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将会成为拥有过多现金以期择机而行、超越大盘的投资者取得成功的一大障碍。没有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大机构能在市场低迷时进入,市场高涨时退出。根据对市场形式变化的预测而做出的股票和债券或股票和现金之间的投资转换也经常表现为最终失败而不是成功。 

    如果市场时机掌握者增加高风险资产的比重,从而增加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他会面临不同的挑战。证券投资者必须考虑到风险水平超过预定的投资组合风险的可行性。如果高风险资产投资可以产生与机构目标一致的预期收益,投资经理则应该考虑采用这种高风险的投资组合。如果高风险使投资者产生疑虑,那么出于谨慎的考虑,这种短期行为将不受欢迎。为了确保实际的投资组合能真正地反映预期风险和收益的特征,我们应该避免使用市场时机策略,而采用再平衡的投资策略,使各种资产类别比重与目标水平保持一致。再平衡投资策略的根本目标是控制风险而不是增加收益,它通过修正各资产类别表现差异而带来的偏差,使投资组合与长期组合目标保持一致。严守投资纪律的再平衡投资要求投资者有坚强的性格和耐力。如果在低迷的熊市市场里,再平衡投资策略对投资者来说似乎是一种引起损失的策略,这是因为再平衡策略要求投资者必须投资于价格相对疲软的资产类别上。 

    市场时机投资策略使得投资组合明显偏离长期的投资组合目标,而且把投资机构置于一些本可避免的风险之中。投资组合的资产分配策略则可为投资者提供一种核心手段,用以表现出他们对收益和风险的不同偏好,因此严谨的投资者总是试图使其与投资目标的偏离最小化。市场时机掌握策略进行的集中投资违反了机构所采用的资产分配策略,因此市场时机掌握者要承担与长期目标不符的投资可能带来的严重损失。在有效市场中,采用市场时机掌握策略往往会降低整体投资组合的收益。

    三 证券选择

    证券选择投资策略迎合了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想象力,并且促使许多投资者过分采用最终无效的积极投资管理,最终遭受损失。另一方面,投资者也可以将重心放在非有效市场上,并且追求流动性较差的、以价值为导向的投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赢得这场失败者的游戏的可能性。在拥有高级信息流和交易流能够占据先机的环境中,勤奋和智慧会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资产定价效率与积极投资组合管理的积极程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被动的投资组合管理适用于有效市场,比如在美国的国债市场上,市场基准收益就是投资收益,积极投资组合管理很少能产生高于基准收益水平的收益。不过,积极投资组合管理却非常适用于低效市场。如我国A股市场。在A股市场上,市场基准收益水平对最终投资收益影响很小,投资的证券选择将成为收益的基本来源。乐于接受非流动性资产的积极型经理能够获得巨大的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市场参与者习惯地对高流动性资产支付过高的价格,因此严谨的投资者可以避免投资于定价过高的高流动性证券,而选择不为市场密切关注的、流动性较差且价格相对较低的资产来获取投资收益。

    在低效市场中,积极投资组合管理可以产生巨大的潜在收益。事实上,简单的、对基准收益的复制在私人证券市场上是不可能发生的。比如在风险投资、杠杆收购、石油和天然气市场上,即使这些市场的基准收益可以获得,投资者还是偏好于运用更加具有选择性的投资组合管理。因为记录显示,私人证券市场基准收益就是相对于公开市场低风险证券来说,也只是差强人意。例如:中国石化股票在A股市场上有一个确定的并可以测量的市场价值比例,因此一些投资者持有过多的中国石化股票必然导致其他投资者持有过少的股票。持有过多石化股票的投资经理在构建投资组合时创造了市场影响,而且也承担了交易成本。与之相对应,持有过少石化股票的投资经理也同样创造出市场影响和承担了相同的交易成本。然而,他们中间只有一方会正确的。成功一方获得的收益恰恰等于失败一方遭受的损失。积极型经理为这一零和游戏付出了高成本,总体来说,他们的损失等于交易成本、费用和市场影响。

    此外,价值导向的投资策略大大增加了证券选择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价值可以通过寻找低于公平价值的资产来获得,也可以利用非同寻常的技能改善公司经营而被创造出来。价值导向投资者的投资都是有很大的安全保障,但冒进的投资者却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不同资产类别所提供的积极投资管理的机会也存在差异,这是整个投资组合管理过程的重要出发点。重点投资于非有效定价资产,可以大大提高投资成功的可能性。接受非流动性资产和以价值为导向的投资策略也将为整个投资组合管理提供明智的、谨慎的基础。

篇(6)

关键词:价值投资策略 价值投资 股票市场

国内对价值投资策略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金融理论界没有太多相关研究,对价值投资策略的研究集中在投资界,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胡关金等所做的《中国股市价值投资策略研究》。在该报告中,胡关金等利用财务报表所揭示的信息来挖掘中国股票市场上投资价值高的公司;检验在中国股票市场价值投资策略能否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林斗志通过不同年份统计结果的对比,观察股票市场价格与基本面的相关性,以期对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的表现有更准确的认识。沈洪博验证由每年净资产收益率或每股净资产前五名的公司组成的投资组合,对比市场指数平均收益率是否有超额收益,来观察中国股票市场走势反映公司财务信息的有效程度。

价值投资理论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所谓的价值投资是指以影响股票价格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行业发展、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等要素为分析基础,以上市公司发展潜力为关注重点,判断股票内在价值为目的的投资策略。价值投资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股票的经济分析,发现有价值的潜力股,以期获得超过大盘指数增长率的超额收益。价值投资是股票市场上的一种重要投资理念,是利用一定方法测定出股票的内在价值,并以该股票同期的市场价格作比较,从而作出投资决策的一种投资方法。即集中投资优秀的企业,以大大低于股票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并长期持有。

1934年,格雷厄姆首次在他与多德合写的《证券投资》中提出了价值投资理论。19世纪20年代,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交易只需要很低的保证金,大量的投资者进入股市,使股票价格的上涨远远超过股票的实际价值。随着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股票大跌,股票市场损失了140亿美元,格雷厄姆与合伙人的投资在这一时期也遭受重大的损失。这场经济危机促使投资者对股票市场进行重新认识。正是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格雷厄姆提出了价值投资理论,并以巴菲特的实践闻名于世。

价值投资理论是把公司经营情况以及财务指标等作为研究对象,把该股票价格分为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两部分:内在价值是分析的基础;而市场价格则主要由股票市场上资金的供给所决定,同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所谓内在价值是指由收益、股利等未来现金流以及管理状况等因素所决定的股票的现在价值。价值投资者首先通过评估某一金融资产的基础价值,并将其与市场价格相比较。当价值超过市场价格的部分越多,则代表投资越安全,相应的获利能力越强,此时投资者可以考虑买入该只股票。当价格高于价值,此时应放弃购买股票。总之,只要获得足够大的安全边际,价值投资者就可以买入相对应的证券。

价值投资策略共同点是按照股票的内在价值来确定其是否有投资价值。目前,国内外学者并没有对价值投资策略的分类给出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大多数学者将价值投资策略主要分为两种: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价值型投资策略主要以企业的财务报表为基础,关注企业的过去和现状,寻找低市盈率、高股息的股票。成长型投资策略是寻找未来有良好发展前景、生产市场前景广阔的新产品的企业。本文按持股风险以及对财务报表的不同认识,认为在确定股票的内在价值时,除了取决于财务报表和数据以外,还要关注公司的管理层是否有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从公司各部门获取的信息。也就是说资产价格不仅包括持有的现金、流动资本、固定资产、现有资产净值,还应包括不动产、设施和设备,甚至产品的品牌形象以及客户关系、员工素质等无形资产。在具体的投资策略中主要表现为集中持有和长期持有两个特点。他们认为将资金分布在少数几只股票上比分散在上百只股票上更能分散投资风险,主张选择少于十家公司的股票,并且按照公司的管理水平、盈利水平、主营业务增长率等指标选出重点投资的公司,将资金按比例分配在这些公司的股票上,并把大部分资金投资在重点选择的公司股票上。价值投资策略的另一个特点是长期持有,在公司的基本面没有变得很差的时候,不轻易改变投资对象,通过长期持有减少分析公司的交易成本以及信息成本等,从而更有效地分析公司的基本经营情况。

但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并未把价值的具体衡量标准明确提出来,只是提出了进行价值投资的基本要求和步骤。用安全边际法确定自己的股票观察池,用安全边际法选出来的股价都远低于公司流动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再根据一些选股标准进行投资组合的选取。其主要标准有:收益率至今是信用评级为AAA债券的2倍;股价利润比例是以往5年最高数字的40%;股息至少是AAA级债券利息的2/3;股价最好是净流动资产的2/3;货款不应超过账面净资产;流动资产应2倍于流动负债;所有债务应不超过流动资产的2倍;过去十年的利润成长率至少为7%。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投资环境的变化,现资者判断价值投资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从一般意义讲,把具有较高的账面价值/市场价值(B/M)、盈利/股票价格(E/P)、分红/股票价格(D/P)、现金流量/股票价格(U/P)比率的股票称作价值股。

价值投资理论在中国股市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价值投资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某一标度方法测定出股票的内在价值,从而指导投资者慎重投资,通过逐一分析企业的盈利情况、资产情况、未来前景因素,对公司独立于市场的价格形成一个概念,并依据此概念作出自己的投资判断。长期以来,中国股市由于其特殊的股权结构、相对过高的市盈率以及不够完善的市场监管制度使人们普遍认为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无法得到判断。

在风险和机遇并存的股票市场,要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首先必须了解市场的本质,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股票市场的投资就是一个价格发现、价值培育、价值兑现的过程,强调价值投资有利于帮助投资者理性投资。

(一)有效市场理论是价值投资的理论基础

有效市场假设是指市场价格可以充分、迅速地反映所有相关信息的市场状况。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市场有效性集中体现在证券价格上,证券价格在任何时点上都是证券内在价值。

(二)股权分置改革奠定价值投资的基础

2005年9月4日,中国证监会制定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通过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A股市场股份转让制度性差异的过程。股权分置改革后,首先,全流通后,股价与所有股东的利益息息相关;其次,所有股东的收益来源于公司分红和股价的升值;同时,全流通股票供应量加大,操纵股价十分困难,炒作股价必须立足于股票的价值。因此所有股东必须关心公司的经营状况。这样也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运营与治理质量,有利于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为价值投资奠定市场基础。

(三)股票市场加强监管为价值投资提供保障

我国股票市场监管正在深化,法律、法规从无到有,从建立到实施。2006年,国家对《证券法》、《公司法》进行修订并对一些与我国股市不相适应的政策法规进行调整完善。在这样的环境下,上市公司只有为投资者提供真实、完善、完整的财务信息,才能被投资者认可。上市公司把提升自身业绩和质量,以股利等形式回报投资者作为己任。在此种情况下,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研究,探讨上市公司价值,应用价值投资理念将更可行,更容易操作,这也为我国价值投资策略提供保障。

(四)QFII的引入产生示范效应

在比较成熟的股票市场,例如美国,100多美元与1美元的股票并存,香港股市绩优股与绩差股股价相差100倍。坚持“长期投资”理念从QFII的投资过程中充分表现出来。QFII引入市场后,高调提出使用价值投资理念,只做长期投资,选择真正值得投资的好公司,在合适的价位购入股票,长期持有,耐心等待企业的成长,为自己创造财富。由此可见,QFII看重的是业绩托底,即具有内在价值的公司。QFII等外国机构引入成熟市场的价值投资理念对我国投资者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效应。价值投资将会成为我国股票市场的主流。

价值投资策略应用案例分析

文章为缩小选股的范围,将现金、流动资本财务状况好,且产品的品牌形象以及客户关系、员工素质等无形资产佳的“苏宁电器”股票为例来研究,而且注重长期持有,研究时期为6年(2004年1月-2009年12月)。首先,依照复权计算方法,分析“苏宁电器”在股票市场的表现,检验期6年的平均累计收益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看出:若从2004年7月21日以收盘价32.7元/股买入一股“苏宁电器”并长期(6年)持有该股票,那么六年后一股“苏宁电器”复权价格就高达1346.5元/股。这也意味着,持有股票六年,按价值投资策略投资,可以获得高于股票市场的平均收益。

结论

尽管各国的证券市场在成熟度、信息披露、交易者的素质、上市公司质量、相应的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有较大的差别,但有一条是相同的,那就是价值规律。所以把握这一规律提出的价值投资理论在任何一个市场机制起主要作用的证券市场都适用。对我国的证券市场来说,由于国内投资者一般都认为一个政策市场容易受到短期巨额资金的冲击,且存在较严重的操纵现象,所以,价值投资理论在中国的实用性受到质疑。

投资蓝筹股即选择具有可持续性竞争优势、对股东有超额回报的企业是未来证券市场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经营者尽量表现得理性一些,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提高公司的经营稳定性;上市公司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使投资者对其了解的可能性增强,使其可预测性增强,从而为预测未来的现金流提供较好的保证,这样市场才能更快地发现其内在价值;要树立起正确的投资理念,尽量减少认知偏差。这就需要投资者提高对自己所投资的对象的了解程度,要认识到股票的价值所在,正确对待所持股票的短期波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恐惧、盲目等愚蠢行为,要利用有限的资源集中投资。

总之,我国的证券市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投资理念。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够成熟,固有的体制缺陷和制度缺失使其稳定性不足,证券信息不是总能够有效地传递给投资者,市场的有效性大致处于无效或者弱式有效的情况。这是我国证券市场推行价值投资理念不利的外部环境。影响价值投资的内部因素主要是上市公司股价与内在价值的偏离,导致投资者趋于短期的趋势投资而非长期的价值投资。价值投资理论在我国方兴未艾,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及投资者队伍的进一步壮大,价值投资的理念将势必成为我国股票市场主流理念,这也是我国股市健康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Bruce C.N.Greenwald,Judd Kahn.Paul D.Sonkin,MichaelVan Biema.ValueInvesting:fromGraham to Buffett and Beyond.John Wiley&Sons.Inc,2001

2.[美]本杰明·格雷厄姆.华尔街教父.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3.王孝德,彭艳.价值投资策略: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证.深圳证券交易所,2009

4.陈耀年,周学农.价值投资策略的行为金融学解释及其实证研究.系统工程,2008

篇(7)

我们必须保护自己的资本,此即为“防御性投资”。如果你相信市场将一路下跌,那么“现金为王”,你可以持有保值的银行存款或者流动性强的债券,当市场下跌时,你就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回股票。但这样做也有代价,一旦市场上扬,你便可能错失良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持有各种流动性不同的资产的原因。

每一种资产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股票的优点是往往具有长期成长的潜力;缺点是短期内存在资本损失的高风险,并且无法确保它的成长性。债券则不同,它给予投资者定期收入和相对稳定的回报,但债券价格受通货膨胀影响很大。此外,在正常情况下,债券增长潜力是有限的。现金或者货币市场工具,如存款,其优点是本金有保障,缺点是收益很低。它们最突出的优势在于高流动性,你可以随时将现金转换为较长期的投资。

过去两个月中,如果你已撤资套现,那么你一定已经赚了一些钱,并且在观望何时重新入市;如果你还没有套现仍然呆在市场里,那么原先的盈利会遭受一些损失;如果你不幸恰在市场处于最高点时购买了股票,那么现在便不得不承受一些亏损。面对这些情况,你应当怎么办呢?

事实上,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你的投资目标是什么?你要进行长期投资还是仅仅进行短期套利?回答第一个问题时,你需要决定自己是否应该继续证券交易。证券交易是一项专业活动,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时间以及对市场的高度关注。大多数散户并不擅长证券交易,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跟踪市场。他们只在不忙的时候看一下市场走势,当市场受挫时便开始恐慌,常常在该买进的时候卖出,而在该卖出的时候买进。有这样一个笑话:所有长期投资者都是不成功的投机者或者交易商,由于做错了短期的判断而被迫长期持有股票。

如果你意在长期投资,就和大多数年轻的投资人一样,有很长的时间使自己的资产增值,那么你就需要认真审视自己的投资组合,判断是否持有适当的资产。许多投机股质量低劣,只适合在有利好消息时买入,以期其价格在短期内上涨。绩优股则不然,绩优股适合长期持有。因为绩优股所属公司一般都有良好的治理、美好的前景,并且派发丰厚的股利。因此,考虑你的资产配置策略是非常重要的。现实中,没有人有时间管理一个超过100只股票而每只股票数量很少的投资组合。一大堆垃圾股组成的投资组合,并不是我们所谓的平衡组合。与其这样,不如将资产做有限配置――购买数只你可以轻松管理的股票、债券,同时持有一些现金。

如果你将精力集中在几只处于不同行业领域和地域的股票当中,你的投资组合可能会更加平衡。多样化投资的本质是购买具有不同风险特征的资产。如果你所持有的资产都具有相同的风险特征,那么事实上你的投资组合并没有被多元化。这就是为什么我总认为把资产投放在同一地域中并没有分散风险,而是在聚合风险。因此,从理论上讲,投资购买境外的资产有利于减少风险,但前提是你必须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

如果你已确定了长期的投资策略并且喜欢你所持有的股票,虽然价格可能已经下跌,下一个困难的决定是你是否愿意以较低价格买入(average down)以及何时买入股票。以较低价格买入的意思是在股票价格较低的时候购买更多的股票。这样一来,投资组合的平均成本会降低,但你的风险敞口将加大。对此,时机选择(timing)是关键。如果你太早买入,而市场持续下跌,较大的风险敞口会带来较大的损失。

篇(8)

2011年向《金融时报》公布投资组合模型的41家机构中,有30家较之去年增加了股票配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于5月底的《2011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自2008年底,投入股市的私人财富平均份额从29%上升到了35%。

截至2011年4月的一年中,以富时环球指数(FTSE All-World Index)为标准,全球股市上涨9.2%。股票持有率的增加使得客户的投资组合分享了这一上涨,许多组合的收益甚至超过了全球股市的涨幅。均衡投资组合过去12个月平均收益率为11.6%,而资本增长组合的收益率为14%。

但在不久前,金融服务管理局的报告显示,受访的16位英国理财经理中,有14位管理的现有投资组合构成了“损害客户利益的高或中高风险”。事实上,在警告发出之前,已经有一些理财经理对于过度依赖股市以及和股市挂钩的产品表示不安。

PSigma投资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资官汤姆・贝克特(Tom Becket)解释道:“过去一年,许多理财经理将股票再度列为默认资产类别。许多固定利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低得让投资者望而却步,现金投资的回报微乎其微,对冲基金尚未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加之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的预期,种种迹象令投资者开始认为在现阶段,股票投资价值极高。事实上,最近的行业分析显示,理财经理过度调高了股票配置比重。”

顾资(Coutts)投资策略主管阿兰・辛金斯(Alan Higgins)预计资金将持续从与现金挂钩的资产流向长期投资组合,但他强调,即使其他资产类别都不具备吸引力,股票的配置比重也应当反映客户的风险倾向。

篇(9)

理解相对业绩

很多投资者容易执著于绝对收益,例如制定投资目标为10%甚至更高的年化收益。在牛市,如2006年、2007年、2009年,以股票型基金为例,最低的收益分别为54.26%、91.31%和31.52%,银行基金代销网点曾出现“一基难求”的情景,市场上弥漫着只要买了基金就能赚钱的氛围。不过在熊市和震荡的行情中,要实现如此之高的绝对收益则并非易事。以2013年为例,股票型基金中收益最高者超过80%,而最低者为-33%,首尾收益相差超过100%,正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选择相对业绩好的基金对于长期投资来说显得非常重要。相对业绩的比较应建立在同类基金基础之上,在进行基金投资时,需要了解基金分类以及各类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以晨星分类为例,从大类来看,公募基金分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可转债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保本基金、QDII基金及其他基金8大类别,每种类别的投资范围不同,也决定了风险收益特征不同。以非QDII基金为例,股票型、激进配置型的收益、风险是最高的,而债券型则是最低的。对于风险、收益相对较低的债券型基金而言,即便是相对业绩出色,要实现10%的年化收益也是难于上青天。不同类别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见下图。

初步量化筛选

在对基金类别及风险收益特征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投资者在圈定类别的基础上,可根据基金规模、成立时间、基金经理任职期限、星级、投资风格、风险评估、费率等指标进行初步量化筛选。

在基金规模方面,以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为例,规模以适中为佳。偏股型基金规模的平均值在30亿元左右,规模太大的基金(诸如超过50亿元以上的)在市场风格转换时,可能会遇到调仓换股耗时过长的问题,而规模太小的基金(例如5亿元以下的“迷你”基金)往往换手率高,费率也高。债券型基金的平均规模相对更小一些,规模在10亿~50亿元的基金通常更易运营管理,不少业绩优秀的基金规模在20亿元上下。

通过星级进行基金筛选,是建立在基金有一定年限(至少3年以上)业绩的基础之上,基金成立的时间越长,可供参考的过往业绩也越多,成立年限跨越牛熊周期的基金,其管理团队的风格相对更容易考察。基金的星级并非越高越好,要根据投资者的组合需要进行选择,一般来说,投资者可将三星级以上的基金纳入考察范围。当然,一些产品设计有特色或是基金经理经验丰富而又费率低廉的新基金也可以纳入投资者的选择视野。

在考察基金成立时间的同时,基金经理任职的稳定性也是值得投资者重点考察的因素。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容易带来基金投资风格的变化,从而影响业绩。美国晨星就基金经理的留职率与业绩的相关性进行的研究表明,两者存在正关联,即基金经理任职越稳定,通常基金的长期业绩也越好。

对于偏股型的基金而言,在圈定了基金的规模和星级之后,可以根据个人投资偏好,利用晨星股票风格箱进一步筛选出相应风格的基金。晨星股票风格箱分为大盘成长、中盘成长、小盘成长、大盘平衡、中盘平衡、小盘平衡、大盘价值、中盘价值、小盘价值9种风格,从当前公募基金的投资风格来看,偏股型基金以大盘成长为主流,价值型的基金则相对偏少。

除此之外,可以结合风险评估指标和基金的费率进行筛选。晨星风险系数分为低、偏低、中、高4个等级,对于稳健型的投资者来说,风险系数越低越好。费率方面,基金的费率分为一次性费率和年度费率两部分。基金的一次性费用主要是指申购、赎回费用,是投资者进行基金交易时一次性支付的费用。基金的年度费率通常包括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交易费用、聘请会计和律师的费用等。需要提醒的是,有时一只基金分为几个不同份额,不同份额的收费模式有所不同,这种份额的划分在债券型基金中尤为常见,长期投资者和短期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份额选择。

以易方达增强回报债券为例,如果将投资期限设置为1年,在不考虑基金的交易费、律师费用等运营费率的情况下,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A份额、B份额的总费率分别为1.75%、1.25%,而如果投资期限延长至2年,A份额、B份额的费率皆为2.5%,但如果将投资期限进一步拉长,则将出现A份额的费率低于B份额的情形。由此可见,对于2年内的短期投资者而言,选择B份额更有优势,投资期在2年以上的长期投资者则选择A份额费率更划算。类似的根据投资期限不同,选择不同的收费模式的情况也在存在于股票型基金中,前端收费模式更适合短期投资者,后端收费模式则适宜长期投资者。

业绩追根溯源

经过初步量化筛选后,投资者可以得到相应的基金池。不过,如果基金池内的基金在星级、投资风格、风险系数、费率等方面都相似的情况下,仍需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筛选,即对业绩追根溯源。

以2只中长期业绩表现出色、股票投资风格箱相同、基金经理任职都很稳定的股票型基金农银行业成长股票、汇添富价值精选为例,2只基金最新晨星3年、5年评级皆为五星级,晨星股票投资风格箱皆为大盘成长风格,2只基金的投资策略却有着一定差别。

篇(10)

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的出发点始于获取经济回报。特别是,在如今经济增速趋稳、低利率、优质投资标的稀缺的大环境下,蓝筹股凭借自身优异的业绩,能够提供稳定的、较高水平的分红回报和中长期升值预期,从而成为险资偏爱的投资标的。

但是,部分险资的投资操作不再止步于做安静的财务投资者,而是在获取一定的股权比例后,积极介入公司管理,与既有管理层产生摩擦,一石激起千层浪。

上述现象的背后,反映了国内保险资金运用的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监管环境、竞争环境、保民需求、资本市场等,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首先,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信用风险增加、复杂利率的挑战,固定收益类投资标的吸引力不断下降。

第二,偿二代下“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思路给保险资金在多元化投资、股权投资上放开了更大空间。

第三,“泛资管”的大趋势赋予中小保险公司利用“投资型保险产品”赶超大公司的机会,但竞争的加剧也造成它们在产品端上愈发激进,用高额的预定收益率和缩短产品期限带来的流动性来吸引客户。

最后,中国消费者在高利率时代的投资惯性以及对“保障型”保险产品需求和认识的相对不足,进一步助长了短期、高收益投资型保险产品的高速增长。所有这些变化,给全行业保险资金的整体运用造成了极大的挑战,各家保险机构在投资策略、投资风格上产生了分化,帮助“险资”登上2016年投资界的关键词。

实际上,若纵观全球保险业发展史,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市场在资金运用方面均经历过与中国保险业目前类似的阶段。

通过回顾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股权投资策略和整体资产配置策略,以及历史类似转型期下领先险企投资能力的建设经验,能够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坚持长期投资

各国保险业的股权投资在比例上呈现出很大差异。

例如,英国和美国这两个保险业最发达的国际市场,其保险公司在公开市场股票的持有比例上却有着巨大差异。

美国保险公司的股票投资占一般账户比例一直都比较低,寿险约为5%左右,财产险约为15%-20%,但特殊账户(投连险、万能险、变额年金/养老金等)的投资比例受投资者风险偏好不同,资产配置可选策略非常宽泛。而反观英国,寿险的股权投资占比却在30%左右。

英美两国的股权配比差异受到两国资本市场结构、消费者偏好、监管规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所决定。

美国市场的股票占比低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固定收益市场极其发达、层次多元、产品丰富;二是监管整体相对保守、对股票等股权投资的资本计价远高于债券等固定收益投资;三是美国共同基金市场极为发达,美国投资者的习惯思维是通过共同基金来获取股票收益,而对传统保险产品更多定位于“获取保障”以及获取“稳健的固定收益”(独立账户除外)。

再看英国,情况却大不相同。

第一,英国保险业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在股市上有着百年的摸爬滚打的经验,百年的数据让他们笃信只要坚持长期持有,股票就可以获得比债券更好的收益,因此保险公司对股票投资的态度相对积极。

第二,英国的监管环境和商业文化都相对自由激进,监管完全采取“前端大撒把”的模式,核心依靠行业自律,不对股权投资比例作出任何像美国那样的限制,给予了保险公司在资产配置方面很大灵活度。

第三,英国的保险公司在个人投资者的财富配置中一直占据关键地位,投资者对传统保险产品的定位有较强的财富增值倾向、且风险承受力也较强,导致英国寿险公司的股权投资占比较高。

虽然股权占比有极大不同,但是无论是英美还是其他发达国家,保险资金在股权投资上也有很多共性。

首先,均坚持长期投资,以长期持有为主导策略。

数据显示,美国保险业的大类资产比例长期稳定,在互联网泡沫之前和次债危机前的两轮股市牛市中,保险资金在股市的配比都未出现显著攀升。

反观中国,某些保险公司在股票投资上的参与度高、换手率高,投资收益率也因此与股市表现存在较高的正相关。实际上,随着资本市场越发达、越有效,基于股价波动获得短期套利越发困难,且该收益也不可持续。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机构投资者在上市股票这一类资产的配置策略中,对长期持有策略更加推崇。

另外一个共性特点,就是成功的保险公司在股权投资上都坚持价值投资。价值投资也是成功的长期投资策略的精髓。短期投资回报的来源是基于价格波动,而在一个价值和价格不会长期偏离的市场,长期投资回报的来源必然是来自基础经营业绩的改善和企业实际经济价值的增长。价值投资理念往往会将保险公司的股权投资导向蓝筹股。

一方面,在经济周期下行、利率低迷、固定收益表现不佳的时候,有着固定给付要求的保险资金必须要寻求能够提供稳定的现金回报、且抗通胀的资产,而蓝筹股和房地产就是很好的标的。

另一方面,蓝筹股往往是在基本面表现稳健、增长可靠、且估值往往也相对合理的股票,非常符合价值投资者的偏好。

从美国保险企业的股票构成上来看,约76%都集中于分红稳定的大盘蓝筹股,消费股和金融股约占所持股票的一半。

目前国内出现的险资投资蓝筹股有其经济合理性,而保险等机构资金入股价值被低估的优质上市公司,也有助于资本市场对优质资产进行价值发现、提高市场效率。

但是,保险公司和相关监管机构仍需要对以下几点高度重视。

首先,保险资金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长期资金,是金融市场的稳定器,投资股票仍应以长期持有为主,不能背离长期本位。

其次,保险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必须合规合法,杠杆使用也要结合长期投资的目的,盲目加大风险只会使长期持有的操作无法落地。

第三,保险资金的来源是保费,代表的是保险产品购买人的利益,应该以保户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前提。事实上,保险公司的股东,可能利用所控制的保险公司的保费资金投资来达到自身的战略目的,从而让险资投资失去了独立性。因此,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上的决策组织和决策体系要保持足够的独立,以避免因前述原因产生的利益冲突问题。

第四,保险资金作为金融中介之一,在利用其资金成为企业股东的过程中,应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这意味着保险资金应谨慎对待投后管理,相关决定要以最有利于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作为前提,激励企业发展所需关键资源和人才,促进企业的专业化经营。 多元资产配置

固定收益不佳的时候,保险公司首先增加的往往是股权投资。但是,真正的强者也会把眼光放得更长远。

如果能在传统公开市场以外建立更强的投资能力,建立多层次的资产配置体系,利用保险资金的大资金量、长期性、低成本、灵活性的优势,在如基础设施、不动产、非上市公司股权、非上市公司结构性融资等另类资产类型上大力提升其配置能力,也可以获取持久、稳定的投资回报。 成功的保险公司在股权上都坚持价值投资。价值投资也是成功的长期投资策略的精髓。

例如,美国大都会人寿(MetLife)就利用其在非公开市场高配私募股权、私募债务的策略,取得了优于行业的投资业绩。而其非公开市场的策略离不开其经过多年能力建设积累起来的三个核心比较优势:第一,拥有自己的专员网络,能够依靠其直接获取第一手的优质资产并从发起源头把控风险;第二,在个别领域如房地产建立起了包括发起、承销、风险管理、物业管理等在内的全价值链的能力;第三,在非公开市场、结构性融资上拥有了类似商业银行所具备的系统、专业的信用风险评估和定价能力。

中国保险公司在未来资金运用过程中,可以考虑加强在非公开市场的股权和债权投资。可以围绕经济转型、国家战略调整的大方向,在符合政策导向和经济转型方向的新兴产业,对优质资产进行重点挖掘和投资。不过,另类投资与传统的公开市场交易有着巨大的差异,对能力的要求也天差地别。后者是与模型打交道,一个人便可操作上百只股票和债券,但是前者在获取、评估资产和投后过程中都需要频繁与“人”打交道,需要深入了解企业运营和标的资产基础价值,这使得保险公司的整体投资思维、人才要求都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从长期来看,领先保险公司随着规模扩大,均会提高对海外资产的投资比例。海外投资能够降低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通过更广泛的资产选择将投资曲线有效前沿向更有利的方向移动。

仍以美国大都会人寿举例,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加快了海外投资的步伐,逐步将海外投资延伸至欧洲、拉美、亚洲等几十个国家,海外投资比例从5%上升到15%,对其投资业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不过,这一过程耗时20年,也显示出海外投资能力的建设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提前布局和长期投入。但也正因为能力的门槛较高,长期来看更可能成为投资竞争力的关键。

短期来看,虽然发达国家公开市场的资产收益率目前因低利率而吸引力不高,但是在房地产、基础设施领域和私募股权等投资上仍然存在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另外,海外部分新兴市场的债券产品也具备一定吸引力。目前,中国公司出海投资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已经有了初步探索,未来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考虑通过加大与海外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在私募股权领域、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类项目上的跟投机会。 风险管理是关键

有效的资金运用不仅取决于资产配置策略,还与风险管理息息相关。在引入偿二代后,投资对于资本占用的要求更为复杂、细致,加强系统性风险管理能力越发重要。

与国外保险公司相比,中国保险公司在风险管理上的整体意识相对薄弱,与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实践上存在差距。随着资本市场的波动不断加大,以及负债端产品的现金流变得越发复杂,更优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更系统规范的风险计量及管理控制流程,能够改善偿二代下的资本利用效率,提高保险公司的股本回报率(ROE)。

加强风险管理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确保风控部门的独立性和整体协调能力,以及建立一套完整的以风险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是落实风控的关键。

随着转型导致的经济增速放缓,信用风险也会随之加剧。保险公司在通过增加非公开市场债权资产来应对低利率的同时,也应着重增强对信用风险的甄别和定价能力。

一方面,应尽量均衡对各类不同行业和类型的债权资产的投资,避免因在某一具体类型的资产上配置集中度过高而承担较高的局域系统性风险。

另一方面,也应该尽力通过创新的交易结构以及条款设计获得最佳的风险收益比。

实际上,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保险业曾经历与国内保险业当前类似的状况:利率放开、投资属性强的产品占比快速上升、竞争加剧、资金端成本与投资风险共同上升。

在此背景下,个别保险公司疯狂追逐收益率,采用激进的资产配置策略,在个别资产类型上配置过于集中,最终不敌风险爆发时的冲击,走向破产。相反,成功的大型保险公司在竞争中有所节制,对投资风险严格把控,走得更长远。

上一篇: 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下一篇: 农贸市场建筑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