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的思考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4 16:28: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财务管理的思考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财务管理的思考

篇(1)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0-0104-02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做好新形势下财务工作的迫切需要。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在科学化指导下,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把科学化管理要求落实到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到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体现集约管理、注重效益的要求。保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

收付中心作为预算单位的统管部门,从02年核算中心成立至今,为规范财务核算管理,杜绝不合理开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可否认,随着加强预算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的实施,最终的实施和管理体现在各预算单位,并由收付中心把关,对财务核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出现了财务核算管理工作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财务管理主要的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涉及极少。对经费的管理仅仅满足于事后核算,对经费的收支仅停留在核算和帐面平衡的考核。很少对资金使用效能、用途的必要性进行考核,这直接导致单位一方面经费紧缺,另一方面却是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然而,如果将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账机构是远远不够的,要着重体现在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结果,为预算单位完成政府和各项事业的多种职能服务上。

(二)资产管理过于松散

收付中心从价值上管理核算资产,使用部门从实物上管理资产,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脱节,有些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账没有如实登记,出现家底不清、帐实不符甚至资产流失的现象,致使收付中心的账簿与单位实物不符。使用部门只是强调财政资金规范运作,而忽略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和财产物资的

安全。

(三)忽视报账队伍建设,职能弱化

近几年,预算单位在报账员选拔上随意性很大,无人过问,常常忽视专业业务水平。不少单位报帐员扮演“跑腿的”、“传话筒”。报账员的选拔、任免和培训等成了财务核算管理的“空白点”和“盲区”。财政体制改革并不改变单位会计责任主体,而且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政策的出台,部门财务管理的职能还需更进一步加强。单位报账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起着连接预算单位和财政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提高整体财务核算管理水平。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就是以“细”为起点,对预算单位财务活动的每一内容、每一岗位、每一具体的环节,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在实践中抓落实,并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单位的每一个领域,通过行使财务监督,拓展财务管理与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收付中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依据财政体制改革要求,规范财务管理程序,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应本着服务、核算和监督管理一身的原则,细化量化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通过建立严格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和制度,使财务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日常收支业务不断规范,做到工作明确、责任到人,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连结的工作流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了财政资金的优化和高效,使财务工作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树立大财务意识,促进财务工作从记账核算型向职能服务型转变

财务工作表面上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然而,如果把财务工作仅仅看成财务核算是远远不够的,要着重体现在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结果,为预算单位完成政府和各项事业的多种职能服务上,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应不断拓展财务管理领域,将财务管理融合到完成政府和各项事业的多种职能服务上。

首先,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扭转将财务工作视为单纯核算的观念。财务工作是核算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核算是基础,管理是目的,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财政资金的优化和高效,完成政府和各项事业的职能服务上。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应把财务核算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财政资金的优化和高效,保证政府和各项事业的顺利完成。

其次,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督。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不断拓展财务管理领域,实现从事后核算监督向事前、事中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督转变。收付中心在收到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后应明确是否可以支付(即是否符合有关政策规定、是否有预算额度、完成政府和各项事业的哪些职能服务上、达到什么标准),如何支付(即占用何指标、列支何科目、解决什么问题),并协助业务专管员跟踪预算单位在事中、事后上达到什么标准、解决什么问题等,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督。

最后,还要处理好服务和监督的关系,做到服务与监督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完成政府和各项事业的职能服务上。收付中心做为预算单位的统管部门是财政的窗口单位,一方面要为预算单位服好务,另一方面还要为政府把好关,处理好服务和监督的关系。在为预算单位服务上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对预算单位的报帐人员,做到一视同仁,热情服务,对报帐员在会计核算上所提出的问题认真的进行解答,指导他们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刁难同志、不拖延时间,对违反财务规定和超预算的支出坚决不予

办理。

(三)加强与预算单位及局内专管员工作对接,进一步细化会计核算

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注重与局各业务监管部门和预算单位的沟通、协调和配合,深刻领会财政体制改革精神,准确把握各项资金的来源、性质、使用方向和使用效果,掌握对预算单位监督的政策和跟踪重点,实施财政资金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督,有效掌握资金的指定用途、职能服务等,保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对专款、项目、社保、企业转制、税改等资金实行细化管理、分类核算。按照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监管标准分部门、分统计、分项目及内容设置帐簿进行细化会计核算,做到“一事一科目一记录”。杜绝非专项、非项目经费的挤占和挪用,制止专项资金之间的串用,便于从每个部门、工作目标、用途等多方面进行管理和考核,为加强管理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保证财政资金充分发挥使用效果。

(四)加强财务人员与报账员队伍建设,提高整体会计核算管理水平

提高整体会计核算管理水平是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前提。报帐员是财务核算管理不可或缺的一员,是预算单位和财政之间工作的纽带和桥梁,承担财务核算管理第一轮监督作用,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提高整体会计核算管理水平,必须加强财务人员与报账员队伍建设。切实抓好财务人员与报账员的培训和辅导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和业务学习,深入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加强财务核算管理办法》等各项财政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深入学习财政体制改革以来的会计制度和规定,提高财务人员与报账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整体财务核算管理水平。建立报账员上岗资格认定制度、定期培训制度、定期考核淘汰制度,使各预算单位能按规定认真选配报账员,消除财务核算管理的“空白点”和“盲区”。保证充分发挥整体财务人员的核算监督作用。

(五)完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应从完善内、外监控制度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资产内部管理制度。成立部门资产管理小组、建立小组岗位责任制、健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保管制度、使用责任制度、变动制度等。保证预算单位设有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及资产管理卡片做到资产情况详实、管理责任到人。资产变动时,到财政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在报帐、记帐的基础上,登记资产管理卡片,为固定资产账实相符把好第一道关。

其次,建立资产外部监督制度。建立定期资产盘点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账务审核制度、资产管理追究和赔偿制度,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促进资产的保值。严格固定资产清查制度,通过定期全面清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到预算单位依据帐务登记情况逐一核实,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对资产的调入、调出、出租、报废、变卖等须依据财政部门的审批手续登记入帐。出租、变卖取得的收入必须及时足额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

推进财务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也是对传统方法从观念到内容的根本改革。做为元宝区的统管单位必须时刻以全区工作为中心,不断更新观念,处理好监督和服务的关系,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S].1999.

[2]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S].

篇(2)

一、努力更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

长期计划经济的运行,使财务人员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在管家理财中,习惯于用“不允许”来搁置问题,而不善于从“怎么办”的角度来帮助解决问题。由于指导思想的局限性,会计监督仅仅局限于对日常财务收支的事后监督上,处于被动地位,形成了低层次监督的局面;又由于政策水平不适应,不少财会人员热衷于对微观经济活动的过细监督,而对重大经济活动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则显得力不从心。具体表现在:观念上的因循守旧,行动上的循规蹈矩,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小事耿耿于怀,对大事漫不经心,即“小事精明、大事糊涂”,财务管理中“红绿灯”的使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为了使财务管理进一步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财会人员就必须自觉、主动地从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的老办法、老习惯中解放出来,树立改革意识,加快改革步伐,用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思路,探索财务管理的新路子、新形式,使财务管理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作用;要善于从宏观角度,对重大经济活动、巨额投资效益,实施全方位的跟踪监督,将违纪现象消除在萌芽状态,把可能的失误消灭在事前。市场经济的形势,迫切需要我们财会人员尽快更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对经济活动的被动监督,向主动监督转变;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发展由日常的财务收支监督,向经济效益监督延伸。

二、加强财务管理,调整监督重点

第一,要大力加强对重大经济活动的监督。何为重大经济活动呢?巨额资金的投放;计划单列项目的论证;专项经费的使用;承包单位的效益等等,都是重大经济活动。要大力加强对它们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监督,要从传统的事后监督,转移到事前事中监督上来,并逐步把他们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用主要精力管理了大的方面,就是坚持了财务监督的基本方面,抓住了财务监督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第二,要强化对失真凭证的管理监督。目前,会计凭证失真、会计信息模糊已日趋严重。失真凭证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动的,一般是为了符合财务制度规定而有意使凭证失真;二是主动的,如为中饱私囊而制的“假发票”。收款方可以完全按付款人的意思行事,甚者干脆提供空白发票,填什么内容悉听尊便。对这种失真凭证,财务部门要严肃对待,发现一起就应查处一起,并及时上报,而且决不让其在经济上占便宜。对此,我们财务人员应振奋精神,恪尽职守,勇于防弊纠错,善于发现问题,为规范经济行为、消除失真现象,为促进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而做出贡献。

第三,要严格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结果表明,把单位资金统一体人为地割裂开来的做法,既不符合综合财务计划的要求,又与资金运用的客观规律相违背。但在现行核算制度下,对预算外资金收支的监督仍面临管住与搞活的双重任务,即:既要强化宏观调控,堵塞漏洞,又要促其激发活力,增强后劲,以实现“夫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而放开搞活”的目标。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范围不断扩大,法制还不够健全,预算外资金已成为违纪事件的多发部位,是经济活动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三、加强学习,增强素质

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增强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管理型人才。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会计监督的难度日益增大。“两则”的全面实行,使财会人员面临拓宽知识而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双重挑战。因此,财务人员除要懂得会计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多学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多能的现代化财会人员。

四、加快更新核算工具,处理好各种关系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两大职能,是为同一目标而服务的,因此要同时并举,不能一手硬一手软。如果认为会计核算是硬任务,是务实,而会计监督是软任务,是“务虚”,就容易产生重会计核算、轻会计监督的。如果会计核算不能为会计监督提供可靠的资料,则会计监督就会失去依据,另一方而,会计人员若整天忙于“三账”,疲于应付,就没有时间进行监督,因此,会计核算手段亟待改进。“现代化”、“电算化”大势所趋,只有这样,财务人员才能摆脱大量繁杂的低效劳动,才能实现工作重点转移,才能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加强监督上来。

在财务管理中处理好各种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处理好领导与会计的关系,提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紧迫认识,真正认识到会计是现代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监督水平,不仅是维护财经纪律、保护合法权益的依靠与保障,也是领导决策的经济参谋,领导者要以全新的姿态理解、尊重和支持财务管理工作,支持财会人员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作为会计本身,要加强自身建设,从干中学,从学中干,既精通业务又熟悉政策,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认真做到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以较强的专业技能、高尚的职业道德、出色的工作成绩来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

最后,要正确把握财会监督与服务的关系。财会监督是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终目的是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前提下,通过改善内部财务管理,促进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因此,财会监督管理工作是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搞好服务。

篇(3)

目前,全国部分地区的村级财务管理仍然存在着会计人员素质较低、财务管理松散、账目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加强监督管理,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现就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几点思考。

一、当前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会计核算资料不齐全。存在村会计做不好账、核算不规范、科目不明细、账目不实、村财会人员变动无账目交接手续等问题。

(二)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不够规范。一是没有建立起严格的监督机制,导致一些村干部在财务开支、补助发放等方面引起村民的不满。二是一些行政村没有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仅仅将其当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一种“摆设”。三是村级财务开支中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不规范,存在不规范的单据和开支入账等问题。

(三)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一是部分村级财务存在着应收账款、呆死账,形成了村级集体的潜亏因素。二是某些村存在白条开支现象,用不合格票据进行报销,开支范围涉及差旅费、招待费、维修费等。三是在土地征用及补偿费管理使用中漏洞较大,没有及时向被征地的农户兑现,随意用于村的各项支出,甚至用于出借挪用,造成资金难以收回。

二、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

上述村级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错位。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者是全体村民,其管理者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但是,集体资产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实际上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由于集体资产管理主体的错位,致使政经、政企不分,行政干预多,村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往往造成集体资产被个别人侵占、挪用、浪费,导致集体资产流失。

(二)对村级财务监督渠道不畅,管理不力。一是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公开的内容不具体,群众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对一些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没有及时公开。二是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三是乡镇机构改革后,部分乡镇经管站与其它部门合署办公,人员相对减少,对村级财务的管理监督职能有所削弱。

(三)乡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一是目前一些乡村干部存在着“重生产、轻管理”的片面认识,误认为严格财务管理不利于搞活经济,不利于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二是财务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有些主管财务的村干部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财务制度办事,造成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三是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

三、加强村级财务规范管理的主要措施

为促使村级组织财务制度得到真正落实,财务管理活动逐步规范,必须着力规范财务行为,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体制。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一是完善村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和民主理财制度。各村必须根据有关法规和政策,制定和完善资金管理、财务开支审批、票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财务管理制度,发挥民主理财小组作用,确保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加强村资金监管,严格落实公务接待、村级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和承包合同等方面的管理,防止集体资金流失。三是建立和完善乡镇会计服务站工作制度和内部监督制度。必须按制度办事,在入账前要严格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要坚决予以退回或要求补办手续,逐步全面实施村级财务电算化,统一使用财务处理软件,规范财务核算程序。

(二)严格财务活动程序,规范财务运行机制。坚持“一签、一批、三审制度”,即业务经手人签字,经村委主任审批,助理会计审核、村民理财小组审核、乡级财务服务中心审核才能报销的制度。坚决杜绝一些村主要干部从乡里直接领钱,之后又独自到乡镇村财务服务中心报账、把村会计(或报账员)撇在一边的“暗箱操作”行为。乡镇财务服务中心要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开支拒绝报账。在开支审批、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上进行约束,杜绝财务管理漏洞,使村级财务管理逐步规范化。

(三)推行“记账制”、“村财乡管制”。即不具备设置会计的村级,在财务自主权、资金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可以由乡镇财政所记账或实行村账乡管,确保村级各项资金收、缴、管、支诸环节上安全、有序地运行,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步入正常轨道。具体可以按照资金来源渠道的不同实行这种财务管理制度:一是由政府财政拨款的部分,继续实行由乡镇财政所统一管理的村财镇管制度;二是村集体收入部分应交还给村级组织自行管理,独立建账,建立相对独立的财务管理制度。三是对于集体收入比较少的地方,可以委托会计制度,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办理会计业务。

篇(4)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成熟,上市公司在数量上的不断增长,质量上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涉及到公司的经营决策权、财务执行权、监督控制权等。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加强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已成为上市公司自身的迫切需求。随着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进一步加强,对如何加强上市公司的资金管理、预算管理、财务风险管理以及保证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进程,也成为了上市公司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现阶段,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早已不是简单的账务核算,主要围绕资金情况和财务数据所反应的公司经营质量好坏进行管理。

(一)融资渠道多样化

很多公司在上市后,充分利用境内外各种融资渠道,不但能降低融资成本,还能保证公司正常的资金运营。

(二)更加注重财务分析

上市公司在注重经营质量的同时也注重每期的财务分析,用其能更好地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过程中的得失,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三)围绕资金进行管理

通过现金流量表,对上市公司在经营性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的动向都一清二楚,所以资金管理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点之一,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资产的盈利能力及资产质量状况,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二、现阶段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随着证监会、投资都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在近几年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但现阶段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风险意识薄弱,内控制度不完善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往往为了眼前利益一味地追求销售、利润,而对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往往会忽略,如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行业风险、投资风险等。这些风险的产生往往会把经营产生的绩效付诸东流,所以上市公司在风险出现之前能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并且规避它,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对风险防患与否,与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分不开。一套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将会使公司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然而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内控制度不完善,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虽然已把上市公司的内控报告纳入年报披露范围内,但大多停留于形式,不能起到实质性的风险控制,做到防范于未然。

(二)全面预算管理欠缺

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在预算的重视程度、全员参与度、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流程与业务流程的相关性、预算的执行和控制、预算差异的追踪与分析以及预算与绩效挂钩考核方面存在不少欠缺,大多是拍脑袋管理,做到哪里算到哪里,导致公司目标不够清晰,即使有清晰的目标,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偏差太大,以致完不成预定目标。

(三)投资缺乏经验,事先评估不够

上市公司对外投资不管是全资还是合资,不乏失败的例子。由于缺乏对行业、合作者、国外投资贸易环境的了解,致使投资半路夭折,严重的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主要是投资前的尽职调查及风险评估不够产生的盲目投资。

(四)财务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财务管理机制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没有有效发挥职责,上市公司真正控制者是经营管理者而非公司股东。,董事会没有独立于股东,独立董事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董事会和经理人身份重叠,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机制不完善,导致大股东在自己获利的同时损害了大多数中小股东的利益。财务人员在进行预测、分析财务风险时没有相应的标准,使得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五)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缺陷

与其他公司比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相对透明、充分,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自身目的,不顾法律法规,对财务报表、关联方交易、招股说明书等出具虚假报告,操纵会计信息,混淆视听,迷惑市场,使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也损害了上市公司自身的形象。

三、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上市公司作为公众企业,其财务管理的诸多问题既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也使上市公司本身的诚信大打折扣,并且扰乱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针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以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

(一)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要完善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机制,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结构。科学划分财权,使财务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合理划分,做到重大事项需要董事会全体成员决策,一般事项则由经营班子或经理人决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都各司其职,相互制衡,最大程度地降低公司风险。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财务分析质量

全面预算管理是公司的一种战略管理,长到几年、几十年的战略目标,短到一年内的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指预算编制时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各种财务、非财务资源进行目标设定、控制、考核,包括收入、成本、利润甚至企业的行业地位等,以便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是在预算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以全员参与的方式进行的,将企业的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量化的各项预算指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多次调整修改,将企业预算指标落实到各个市场、研发和其他各部门,将预算指标完成情况与员工的绩效管理挂钩,以确保公司短期、长期目标的实现。结合预算管理,财务分析报告必须针对具体内容进行跟踪分析,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财务分析报告要充分体现企业经营中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及时纠正偏离的方向,回到预定的正确的轨道上来。

(三)规范财务信息披露机制,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现阶段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财务管理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来保证财务信息披露的准确。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新会计准则要求,并制订高标准的财务质量体系,经此来衡量核算过程是否合理,统计结果是否正确,分析报告是否详细。规范严谨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为风险防范提供强有力的指导,还能对财务稳健提供强大的后盾,能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资产的质量,提升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能力。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也使上市公司诚信度得到认可。

(四)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

财务管理做得好坏,除了机制的保障,还需要财务人员具备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作为会计人员,要具备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对提供的会计信息数据确保有效、真实、准确,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做事公正、公平,并严格保守企业秘密。业务上,财务人员要深入一线部门,使自己的业务理论与公司实际情况相结合,制订与企业实际运行相符的切实可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要不断地学习,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来填充自己,进面提高对财务管理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理顺内部管理机制,还要能够通过资本市场运作,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

总之,财务管理是上市公司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更应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营运作水平,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率,这是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只有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调整财务管理机制,提高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为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周昱婷.试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有效方法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2(12).

篇(5)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集团公司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就使我们更要加强对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加强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够提升集团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和集团公司的资金运营管理水平,这就要求集团公司一定要充分的发挥财务的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职能,要建立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要正确的处理好集团公司内部的财权关系,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解决提集团公司在财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一、集团公司的涵义

所谓集团公司,指的是为了一定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共同行动的团体公司,其主要是以资本作为相互连结的纽带,以母子作为公司的主体,以集团的章程作为共同的行为规范准则,由母公司、子公司和参股公司以及一些其他成员共同组成的企业法人的联合体。

二、财务管理的涵义

所谓财务管理,指的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之下,关于资产的投资、资本的融通、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财务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依据财经法律、法规的相关的制度,并按照财经管理的原则来进行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它是一项处理财务管理的经济管理工作。总的来说,财务管理就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并对一些财务关系进行处理的一项经济管理的工作。

三、我国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内涵

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是要对企业集团的多个法人进行规划,并处理财务的活动。其多法人的共同的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使企业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所以和一般企业的财务管理相比较的话,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这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一)财务管理在手段和内容上的不同

在当前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集团公司也在不断的拓宽自己筹备资金的渠道,同时对于其筹备资金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加强其筹集智力资本的能力,同时要把筹集到的智力资本当成该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出发点。

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手段是以技术为主要管理手段。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实施对集团财务的核算、控制和监管等都是现代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财务管理在理念上的不同

在我国社会主要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我国的市场信息也在不断的变化着,这样就会给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带来很多无法确定的因素,这样就会使集团公司面临很大的风险。所以为了能够使集团公司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这一目标,就一定要使集团公司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任务,要注意在理财过程中的风险,谨慎的投资,要充分的加强对于子公司的成本、利润和收入的考察。

(三)能够实现大宗物料的统一采购和招标

集团公司实行对大宗物料的统一采购和招标,这样就能够在保证其质量的条件下,充分的发挥集团公司的议价优势,进而就能够用较低的成本优势来争取到很好的经济来源,这样就能够提升集团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此外,集团公司还能够实行统一的投保等相关内容。

四、我国集团公司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我国很多企业的经济正处在一个由生产型向着集约型方向的转变,就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的企业都在迅速的发展和壮大,最终走上了集团化的发展道路。可是因为社会大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集团公司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团公司的财务报告存在严重的失真现象

集团公司的财务报告是由集团中的各个部门或者子公司合成而出现的。在这其中不乏会出现一些由于某种利益而造成对财务的虚报,以及掩盖了财务的真实情况等行为,所以集团公司的财务信息就无法在集团公司的财务报告中被真实的反映出来,从而就无法知道集团公司的真实财务情况。

(二)集团公司的财务预算的管理体制的不健全

现在我国的很多集团公司都还没有建立一个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虽然还有一些集团公司已经建立了财务预算管理体制,但是却没有成立一个专门负责财务预算管理的部门,因为集团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在集团公司内部就很难展开财务预算的管理,这样也就无法使财务预算管理发挥其真正的预算意义。

(三)集团公司的财务监管系统的不完善

集团公司对于其子公司的财务监管的力度不够。因为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的体制和相关政策都还没有完善的建立起来,所以就造成了集团公司无法对其子公司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管,这样就会导致集团公司在其财务管理上出现了混乱的现象。就是因为集团公司的财务监管系统的不完善,从而造成集团公司经济效益的损失。

(四)集团公司对于其子公司的财务管理的监控力度不高

当前很多的集团公司在财务的体制和政策上都无法对子公司进行高效的管理和约束,这样就会导致集团公司在财务管理上的权利划分的不合理,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公司主体部门的中心作用,这样就很难使集团公司对其投资和融资等活动的安排统一进行,从而就会使整个集团公司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对集团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

五、加强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要建立母公司与子公司体系

我国的集团公司要在其产权上指明集团内部的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子公司的一切经济经营活动都应该不受到母公司的干预,集团公司要建立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体系,就要使母公司对子公司承担起一定的责任,母公司要对其子公司进行出资人的行使权。而子公司在改制以后,一定要让大家明确董事会、监理会等管理层的相关职责,同时还要清除我国集团公司和各个子公司之间的财务关系,一定要合理的优化相互间的资源配置,进而使集团公司在财务管理上的观念能够有很大的转变。

(二)要建立一个集约型的财务管理

所谓集约型的财务管理,就是一种采用规范的组织和快速有效的手段,进行高效的一种财务管理的新型管理理念。我国的集团公司要对其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并且要对集团公司的资金有一个合理的规划与安排。

(三)要使资金的利用率得到提升

集团公司通过在其内部设置一个财务结算中心,来实现对集团公司的资金调配,从而实现对集团公司财务的集中管理,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对集团资金的利用率。集团公司要实行集中式的资金管理模式,这样不但能够使乱用资金的现象得以减少,还能够使资金的利用率得到提升。

(四)要实行对财务在整体上的预算管理

集团公司在其内部实行对财务整体上的预算管理,能够提升财务预算管理的效率,还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同时还能够使整个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所以集团公司一定要建立一个财务预算管理的专门机构,把集团公司的会计核算以及资金的流动都归到财务预算管理之中,这样就能够更进一步的实现对财务的预算管理。

(五)要加强集团公司对其内部的控制力度

集团公司要制订出一个企业年度的财务预算和会计审核报告,同时还要对其子公司的财务预算进行审核。集团公司为了保证其财务信息的真实情况,一定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切实的核算出真实的财务信息。集团公司还要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加强对其内部的控制力度,从而使集团公司对其进行财务管理时能够有一定的依据。

(六)要使集团公司实现资源的共享

集团公司可以通过集团的财务管理体系,使集团的资源得到共享。这样能够有效的使集团公司的管理层更好的对公司进行经营活动,同时还能够更好的了解竞争对手,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本集团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七)要建立集团公司的财务警报系统

要对集团公司的各个子公司建立关键的环节控制点,要确保风险警报的指标,建立一个财务警报系统,从而能够提升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并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的防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六、总结

综上所述,集团公司一定要按照国内外市场经济的变化,不断的对其自身进行建设,要加强其自身的财务管理。为了能够与当前新的经营战略相适应,充分的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彻底使集团公司的价值最大化得以实现,就一定要充分的加强对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这样才能够使集团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娄学英.关于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再研究[J].财经界,2009(6).

篇(6)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6-0178-01

一、关于医院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界定

1.医院财务管理的定义。

医院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的长远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医院财务管理,是以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为中心,以资金运动为对象,利用价值形式进行的综合管理工作,它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根据医院资金运动的特点,分析需要和可能,合理地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和分配资金,正确处理好医院的各种财务关系。

2.医院财务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财务管理目标要符合经济性和社会性的目标。我们知道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医院生产和经营的主要目标,医院财务管理目标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医院的社会性目标和经济性目标。医院的社会性目标、实现医院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医院的经济性目标最大程度地实现医院的经济效益,这两个目标一个是由医院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的,一个是由医院管理的性质决定的。所以说,财务管理目标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还应该积极主动地担负起社会责任,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化,医院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的时候要注意实现医院社会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其次,财务管理目标要与医院管理总目标相互一致。医院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管理总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一致性。财务管理主要是管理医院的资金运行,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具有包括其他管理子系统在内的一种综合,因而属于综合性价值管理。所以只有财务管理目标与管理总目标一致的时候,才能通过开展财务管理更好地实现医院管理总目标,实现医院的长期稳定繁荣。

再次,建立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综合财务目标管理体系。财务管理活动的层次性和参与医院的利益主体的多样性,决定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层次性结构和多元化结构。这就要求财务管理目标不能等同于某一个利益主体的个人目标,而是所有参与者一起妥协和作用的结果。现代医院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层次性可以把财务管理目标分散为不同的具体目标,医院再把采取管理目标责任落实到医院内部的不同部门、不同责任中心或者不同管理层次。所以医院在建立财务管理目标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财务管理目标体系的多元化、多层次性。

二、当前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医院财务风险意识。

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当前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相对缺乏。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医院的各项工作大部分都是由国家行政权力包办,财政作为资金的供应者,不涉及到市场经营中的风险。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就目前医院的财务管理来看,还留有计划经济时期的烙印,财务静音管理理念缺乏,资源浪费严重,不利于医院经营效益的提升。于此同时,在当前医院的管理中,很多医院只是单纯的看重医院的业务管理,往往忽视了医院的价值管理,这样就会造成了医院在运行过程中的成本过高,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

2.医院财务缺乏完善的预算编制。

在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医院财务预算编制非常重要。但是从当前医院的发展情况来看,预算编制还面临着一些问题。第一,在当前的医院预算管理运行过程中,预算管理的意识不强,对预算编制计划的执行缺乏力度;第二,预算编制方法和过程不科学,预算编制基本上是由领导和财务部门依据上年决算数据推算而成,缺乏必要的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价过程,缺乏对经济行为的导向作用,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在医院预算编制的实施过程中,缺乏相关监督部门对其工作进程的监督,不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进而也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医院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医院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大,很多医院都不能够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型的医院,他们自身的资产金额比较大,员工数量也比较多。因此,在医院运行的过程中,医院财务管理更应该得到重视和利用,拥有的员工数量多,资产总额也较大。而财务管理是针对整个医院的,每个部门每个环节都会涉及到资金的利用,这些都需要财务管理部门的介入,所有有关资金流动的活动都应该在财务管理部门汇总。但是现实是,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本来就不受重视,所以并不是每一笔资金交涉财务人员都能深入的了解和介入,从而使得整个医院的财务管理比较松散,不利于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和稳定发展。

三、当前强化医院财务管理的策略分析

1.积极转变医院财务管理观念。

医院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更新医院财务管理观念。医院领导要有提高全员财务管理的意识,树立财务管理战略化观念。也就是说要把医院财务管理放在国际大环境中去经营;还要树立人本化理财观念,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员工在医院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为医院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所以医院应该关注这些相关利益群体,共享惬意发展成果。医院还应该树立风险理财观念。

2.大力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素质。

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有重要的影响,医院应该增强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很多医院存在着财务管理混乱、会计账目不清等问题,这都说明了医院财务基础薄弱,医院的医院领导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观念,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所以我国医院一定要注意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还要大力引进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采用多种形式优化人才结构,增加人力资本的价值,不断可能改善管理状况。

3.积极制定完善的财务计划。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医院也要建立完善的财务控制体系,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加大财务控制力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院财务收支合理、会计信息真实等。医院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组织机构,分工明确、权责明确,确保人、财、物各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医院还要做好会计监督职能,建立授权审批制度,这样的制度可以强化医院在经济活动中资金运作的管控,避免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发生; 最后就是要积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应该注意强化医院内部审计控制,加大对财务部门监督力度,提高财务收支的合法性。

4.国家应该加强对医院的资金扶持力度。

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医院的扶持力度,尤其是资金的扶持。国家应该加强金融支持的法律法规建设,帮助医院经营走上法制化发展的道路,为医院融资提供法律保障。在外部要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为医院发展营造良好的融资政策环境,不断加强政府与医院的沟通,及时采取措施、落实各项政策;国家还要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各种经济信息服务,为医院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在税收征管方面增加透明度和公平性;加大对医院的技术扶持力度,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面临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为了在未来的经济大潮中生存和发展,许多公司纷纷走向联合。集团化己成为现阶段公司应对残酷竞争不约而同的选择。但选择集团化道路的同时,也就不可避免的选择了与企业集团化相伴而生的权利制约与协调困难、资源难以集中优化配置、信息分散等种种弊端。许多大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上的问题日益显现,如信息失真、监控不力、资金散乱等。因此,集团财务管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集中财务管理可以很好的解决集团企业在快速发展过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遇到战略难以执行、监控不利从而导致管理失控等诸多问题,进而提高集团企业对于有效利用资源效、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监管力度,从而提高管理与经营水平。

一、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可行性

财务集中管理可以把企业集团所属子公司的财务情况全部列入母公司的核算和管理中,所属子公司只有日常抉择的权利和执行企业集团各项政策的义务。目前财务管理的集中管理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趋势。为此,我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1、企业集团扁平化组织结构为集中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

随着企业集团组织结构逐渐向事业部制和矩阵制发展,集团组织结构扁平化成为一种趋势。事业部制企业集团按照业务活动的不同类别或不同的市场区域,分别建立相应的经营事业部,各事业部在集团总部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独立经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每个事业部都是一个利润中心,对集团总部承担完成收入与利润目标的责任。这使得集团的最高决策管理层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研究解决整个集团的发展战略,推进集团整体管理效率的提高与业绩的优化,也为集中化管理提供了条件。矩阵制是在各一子公司与事业部的某些部门之间横向形成专业的项目小组,以满足对特殊项目和特殊产品的需求。各项目除了受到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管理外,还要接受负责该项目的经理人员的管理,其优点是能够将各类专家集中在一起,通力合作,提高项目开发与生产经营的效率与效益。这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层次减少,每个层次管理幅度增大,这就需要集团总部更多、更快捷、更真实地掌握各成员的财务信息,并及时给予财务决策和管理上的支持,因此集中式管理的必要性就不一言而喻了。

2、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集中管理的直接动力

会计电算化和集中式的财务管理软件,既能保证会计信息完整实时、核算流程科学合理、核算数据准确可靠,又能加快企业间传递信息的速度,使得母公司的管理人员能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子公司的财务状况,为其进行财务决策提供了信息保障。同时也可以将母公司的财务决策迅速下达到子公司,便于子公司及时调整经营战略。

二、企业集团集中财务管理的目标及内容

1、企业集团集中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目标和集团的整体目标是否能保持一致,是否能实现集团财富最大化,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企业集团的总体财务目标为集团整体利润最大化。

(1)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过大的固定成本需要较大的产量分摊,否则就无法形成竞争优势,所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首先要追求规模经济效益这个目标。具体来说,企业集团母公司可以从战略角度出发,合理调配集团内部各项资源,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利用核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迅速占领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利用强大的技术力量进行科研开发,降低单位技术成本,等等。

(2)获得管理协同效益

企业集团成员企业的数量越多,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等差异就越大,其通过结构优化等获得的管理协同效益也就越大。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对这些企业的产品、技术、管理、市场、资金、人才等的一体化整合,在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的配合下,充分利用资源,通过技术协同、组织协同、管理制度协同、市场协同、财务协同、人才协同等途径,形成资源整合优势和管理协同优势。

2、企业集团集中财务管理的内容

(1)集中销售收入

企业对有销售收入的下属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由各单位负责,支出由企业财务部根据各单位预算计划统一调度。

(2)统一对外融资,统一偿还贷款

企业根据生产经营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统一对外筹措生产经营建设资金,满足内部单位的需要。企业根据资金计划统一偿还贷款。

(3)统一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纲,企业需要成立有权威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建立以财务预算为主线的企业经营计划体系。根据上级或董事会的要求,结合市场变化趋势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及远景发展规划,参照行业利润率和银行利率,确定利润计划,倒推出销售计划、成本计划,根据成本计划倒推出大修理计划,材料、备件供应计划、管理费用计划,销售费用计划、财务费用计划。根据资金来源计划安排基建资金、技改更新资金科研及新技术开发资金使用计划。所有的预算计划经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平衡下达后,确定归口实施单位。根据责任实施单位使用支配。公司不搞赤字预算,财务部门不搞资金欠账。预算范围内的资金需要,公司财务部门给予保证,如果资金不到位致使生产经营和工程项目受到影响责任在财务部门;职能管理部门和项目责任单位在预算盘子里把事情办好,干不好或者干不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从而使公司的资金投入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统一确定税后利润的分配和扩大再生产

根据企业盈利水平和发展规划,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利润分配计划,确定扩大再生产的投资方向、规模、速度、水平。

(5)统一对外投资和收缴盈利

严格禁止二级单位违反规定对外投资、联营。如二级单位确有必要和可能对外投资或联营,均须报公司审批,列入公司的对外投资联营计划,由公司确定投资或联营的责任人、规模、方式、盈利收取办法、奖惩办法等必须明确的事项。

三、网络环境下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因素分析

在信息时代要提升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水平,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方法有机融合,构建网络环境下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网络环境下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实现集团财务统一核算制度、统一报告制度和统一管理制度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集中管理的基础是信息集中,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环境,实现集团集中监控和集团规模经营,达到企业集团成员之间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1、统一设置基础会计科目,实现集团财务信息可比性

在原来的分散财务信息系统下,由于信息传递速度慢,不准确,经常出现集团公司上下科目设置不一致的情况,给集团财务管理和各成员公司之间业务的对比分析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适应集团应用特点和财务信息可比性需要,利用系统中统一基础科目的功能,由集团总部指定集团使用的所有一级科目和特定明细科目,各成员公司在建帐时可以继承总部的基础科目信息,并根据自身特点个性化地增改明细科目。这样就解决了集团总部对各成员公司的财务核算、预算、资金的实时监控和对比分析等问题,以便整合集团内部资源,发挥集团总部的计划与控制作用。

2、实行数据的集中管理,保证集中式管理模式的实现

集团以其总部为核心,各子公司、分支机构将各种原始数据通过专线实时、准确地传递到集团总部的中心数据库,集团总部对整个集团的财务信息可以一目了然,方便地实现了账、证、表数据的高度集成,保证集团公司集中式财务管理的实现。

3、财务人员权限设置

集团总部应利用集中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多种权限设置方式,实现管理的安全和保密性。应根据管理范围,在子、分公司内部财务人员、总部财务人员之间以及总部对子、分公司之间进行相应的权限设置,所有财务人员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查询和管理操作,从而达到管理控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吕石文,《企业集团实施集中财务管理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10.10

[2]唐建琼,《浅析集团公司如何实施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中国经贸导刊,2010.10

[3]秦岭,《企业财务集中管理之法》,施工企业管理,2010.07

篇(8)

[中图分类号] F8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6-0154-03

[作者简介] 朱云华,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会计师,研究方向为企业财务会计;(江西 南昌 330029)

董 礼,农行江西省分行计划财务处助理会计师,研究方向为银行财务会计。(江西 南昌 330008)

财务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和制约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它围绕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价值形态对资金运动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综合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优秀的财务管理对企业而言犹如一张极富粘性的网,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由它直接触动企业的中枢神经。虽然财务管理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但不少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要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出现的问题,切实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努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作用。

一、财务管理现有的问题

部分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重使用价值实物管理、轻价值综合管理;重资金总量筹集,轻筹资结构安排;重生产成本管理,轻资金成本控制;重当期收益,轻风险控制;重事后分析,轻事前预防等,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无章、无序,给财务工作埋下了隐患,目前较为普遍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架构不健全,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财务架构的设置应该是管理层次及中间管理人员少,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然而目前大部分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是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还有部分企业财务机构设置不够科学,存在着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的弊端,有的甚至未设置专门的财务机构。还有不少企业领导错误地认为财务收入和利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由财务管理管出来的,简单地认为财务管理就是记账、算账和报账,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财务人员在企业中的管理职能,造成了当前部分企业财务组织架构不健全、机构设置不合理的现状。

(二)内控体系不完善,缺乏风险管理意识。部分企业财务运行不够规范,权责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财务预算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产品的生产和营销业务上,很少真正关注经营风险,缺乏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更没有投入专门的经费、设置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切实加强防范、控制和降低风险,内部审计也得不到足够重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得不到保证,有的企业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务纪律的严肃性,任意干预企业日常决策,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三)费用管理不规范,资产管理散乱。在费用开支上,部分企业管理不严,未建立或未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没有对费用安排和使用进行合理筹划,有的领导干部自收自支,自用自批,开支无度,挥霍浪费,报销票据上没有经办人、证明人或审批人的签字,费用审批不规范、账款结报不及时、发票不规范的情况普遍存在。在资产管理上,部分企业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资产管理方案,没有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资产实物与登记簿不符,实物管理和账务管理都有很多漏洞,有的企业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制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

(四)成本核算粗放,成本控制不严。绝大部分企业都能精打细算,控制成本绝对额,但在相对成本的控制上却缺乏经验和措施。有的企业成本核算十分粗放,将各种产品成本笼统汇总核算,不利于加强成本控制;有的企业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而忽视技术进步、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事前、事中控制能力较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有的企业没有分项目分部门进行成本核算,一旦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发生亏损,管理人员无法判断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无法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还有很多企业只注重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而忽视了从产品设计开始就进行全程成本控制。

(五)事前预算不力,事后分析不到位。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预防是当前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的问题,很多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事前没有采集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并编制预算,在事中执行过程中也没有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预算完成与否,与各个部门没有太多关系。另外,事后评价和分析不到位也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财务部门常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就财务论财务、就数据论数据,忽视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捕获不到管理层真正想了解的信息,不能从企业整体角度来分析问题,财务分析与企业管理严重脱节。

(六)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财务创新。很多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受网络技术的限制,采用较分散的管理模式,电子化程度不高,财务数据基本靠手工处理,财务信息上下级之间无法共享,监管信息反馈滞后,工作效率低下,没有开发出能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部分企业不注重财务创新,财务管理水平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而改进,一直停滞不前,现有的财务工作方法、风险控制能力、考核指标、技术水平等均达不到时代要求,直接导致企业经营出现财务开支困难、债务偿还能力不足、经营活力下降、效益滑坡等诸多问题。

(七)高素质专业人才短缺,制度执行力不强。财务管理人员不但要有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还要能不断吸取新的知识,然而,当今很多企业财务人员观念较为滞后,习惯地一切听从领导,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严重妨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知识化的进程。还有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由亲属担任,这些人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财务会计知识培训,对财经法规、制度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不能按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更难以运用财务数据和财务管理手段参与管理。另外,有些企业财务制度落实执行不到位,任意简化会计手续,滥用会计科目,账目不清,账外设账,弄虚作假,不定期核对银行存款和债权债务,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审核不严,对财务收支监督不力,甚至采取虚开发票、开假发票等方式套取企业资金,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二、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财务管理是企业谋求效益的重要保障,在财务管理中活动要注重细节,营造一个整洁有序的财务管理环境,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必会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扩大企业盈利,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暗藏着风险,财务管理的有序和规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改进和规范。

(一)重塑财务组织,健全财务机构,重振企业活力。对内部财务机制进行重组,进一步明确财务部门各个工作环节和各相关人员的责、权、利,不但有利于成本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给企业管理带来新的活力。一是健全财务组织机构,在企业内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专司资金调度、费用分解、日常费用控制与审核、财务预决算、财务分析等职能。同时要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二是财务机制不完善的企业应对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进行革命性调整,以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为中心,设计一套有助于资本迅速流动、资本结构优化组合和资本不断增值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突出财务管理的地位,增强财务管理的功能,提高财务管理的作用;三是对财务流程进行再造,以价值创造和风险控制为核心,去掉多余中间环节,使价值的产生与确认直接相对应,建立严格而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涵盖财务活动全过程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现金、银行存款、物资采购、销售管理等方面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完善财务制度,强化财务监督,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内控管理水平的基础是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企业要根据需要建立起综合性管理制度和单项管理制度,具体包括财务人员岗位职责、费用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和日常操作规范,进一步落实岗位分工控制、授权审批制度、系统控制制度和内部报告制度,在完善财务制度的基础上,一是要对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严格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财务监督和审计,不断创新监督和审计方式,从事后的财务收支监测向经济效益、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工程项目预(决)算审计等领域发展。二是要加强财务监控,针对不同业务的特点,设置必要的财务衡量指标和监控标准,将执行过程中和结束后反映出来的结果与之比较,有效进行动态监控和控制。三是要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对风险的预警、防范作用,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风险予以识别、衡量、分析和控制,建立起“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防、风险控制”的管理机制,通过制定应付风险的方案和措施,增强企业的财务应变能力,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加强费用管理,定期盘点资产,强化应收付款管理

一是要注意对报销事项的管理,规范费用审批和开支行为,在制止员工把个人的一些开支充数向公司报销的同时,也应注意做好每笔应报事项的报销工作,如有些员工可能觉得一些小额的款项报销太麻烦了而不愿意去报销,公司对这种行为也要进行纠正,将公私分明的观念根植于员工的内心;二是应定期组织对各种资产进行盘点整理并做好保洁工作,要摸清家底,对所拥有的资产做到心中有数,进一步提高资产产出效率,同时也向员工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公司始终在关注着这些资产,你们要爱护它,要尽量消除心中的不良想法;三是要经常性对应收应付款进行清理,尤其是要重视收账的日常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账龄,避免形成死账、呆账;四是加强存货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五是要合理调度资金,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避免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比如决不能用短期借款来购买固定资产,要使资金的来源和动用得到有效配合,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注重成本控制,树立全面成本观念,压缩可控成本。控制成本的成效如何,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效益,企业一定要树立起全面成本概念,将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分部门分产品进行成本核算,将成本费用核算到责任中心,分摊到部门、产品、客户,同时将成本费用管理与预算、考核紧密结合,根据分项目盈亏情况,及时调整部门产品结构,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增强成本观念,真正树立起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意识,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二是要将成本管理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切实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三是要把税务成本控制作为节支的重要内容,将税收筹划融合进财务管理的各环节之中,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引进机会收益、资金时间价值观念,把不同纳税方案和同一纳税方案中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折算成现值来加以比较,尽可能地减少税收负担,提高税收筹划效果;四是要优化资金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有保有压,确保资金运转的顺畅,优先提供企业发展目标所需资金,有效保证扩大生产能力、改进生产设备方面的资金,足额保障提高质量检测手段和其他相关配备设施的资金,压缩其他可控资金,减少其他资金占用,节约资金成本,提高资金营运效率。

篇(9)

一、引言

“营改增”即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新时期我国税收改革过程中对税种所进行的结构性调整。“营改增”这一税制改革开始于2011年,并于2012年开始在上海等地进行试点,随着“营改增”的不断优化和深入,2016年5月我国对所有行业进行了“营改增”的税制改革。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增值税与营业税的计算方法存在差异,这就导致改革后企业所缴纳的税款产生了变化。对于酒店行业在施行“营改增”后,财务管理发生了重大变革,如何有效利用“营改增”政策,改善酒店的财务管理状况,提升酒店的整体效益是整个酒店行业关注的核心话题。

二、“营改增”对酒店财务管理的影响

1.税负变化分析

施行“营改增”之后,酒店业从原来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税率从5%变更为6%。下面以500万元的年销售额为标准,将酒店分为50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和500万元以上的一般纳税人进行具体分析。一是针对500万元以下的纳税人采用简易计算方法进行征税,按年销售额的3%进行征收,这与原来按营业税的5%进行征收相比较而言,直接下降了两个百分点,据统计,这样的征税方法能够使小规模酒店的税收负担平均下降5%;二是对于50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采用的是一般的计算方法,征收额度为年销售额的6%与进项税额的差值;三是改征后的对比分析。按照营业税口径测算,6%的增值税也就相当于营业税的5.66%,当企业没有进行进项税额抵扣时,企业的税收负担将增加0.66%,而改革后的增值税在原材料采购、设备采购、服务采购等项目上均能进行进项税额抵扣,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税负。

2.成本情况分析

从成本角度进行分析,酒店成本主要包括五项,分别是人工成本、能源成本、食品原材料成本、客用品成本以及餐饮用品采购成本,依照增值税的规定,这些成本都能进行进项税额抵扣。首先是人工成本是酒店的主要成本,如果能取得增值税发票,酒店在人力资源方面就可以进行进项税额抵扣,然而,在现实当中,酒店人力成本方面很难取得增值税发票,这就导致了酒店无法减少人工成本税负;其次是成本中一些可以进行抵扣的其他项目,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存在较大困难,往往也难以进行进项税额抵扣。由此我们得出,在“营改增”政策下,酒店的成本受酒店取得增值税发票的影响,如果能够取得增值税发票,就能进行税额抵扣,降低酒店成本。

三、“营改增”后酒店的财务管理策略

“营改增”背景下,酒店需要对其财务管理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调整来合理的进行税负的降低,规避税务风险,提高酒店效益,具体措施如下:

1.扩大业务外包

酒店属于服务类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过调查分析,酒店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30%以上。而酒店人力成本又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进项税额抵扣,这使得酒店的成本无法得到有效的减少,针对此类情况,一是酒店可以施行人力项目外包,与专业的劳务公司合作,采用劳务派遣的方式,这样不仅减少了酒店人力成本的投入,为人员招聘提供了一定的方便,还进行了有效的税务风险规避,这种模式是当前酒店行业发展的趋势;二是在合作的过程中要寻求专业的公司。比如在安保方面要与专业的保安公司合作,在保洁方面要与专业的保洁公司合作;三是针对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还可以采用设立服务方面的子公司,将酒店的部门业务交由专门的子公司处理。这样不仅能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同时还能提高企业的收益,实现横向发展,扩大经营规模。

2.供应商的选择要谨慎

餐饮服务是酒店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采购成本往往能占到餐饮行业的35%左右,一些餐饮业务较多的酒店,其采购成本可占酒店总成本的40%以上。而依据上文关于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的分析,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才能进行进项抵扣,因此,酒店原材料供应商选择要谨慎,以便于取得增值税发票。一是在供应商的选择问题上,引进供货商竞争机制,通过供货商评级,优胜劣汰,筛选优质供货商。尽量要选择一些大型的、正规的、信誉好的供应商,积极寻求合作,同时规范操作流程,争取更多的优惠条件,减低采购成本,保证取得增值税发票;二是关于农产品与海鲜产品的采购。这些产品的供应商往往是一些个体经营者,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因而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针对这种类型的供应商,酒店应该对其进行信誉度调查和比对,选择条件较好的进行合作,通过长期稳定的合作协助其建立专业的账目体系,在其具备了一般纳人资格后,协助其在相关的税务部门申领增值税发票。

3.提高业务操作水平

随着“营改增”的实施,酒店的业务操作也将随之进行调整。一是从业务操作的角度讲,酒店的财务人员应对酒店的财务项目进行细分,以不同的税率为标准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分类进行不同的管理。如客房服务与餐饮服务的税率都是6%,可以将其合为一类进行管理,对于餐饮业中的外卖服务的税率则为17%,这项应当单独计算,如将其与餐饮行业一同计算,容易造成税款计算上的混乱;二是在进行专门的项目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对合同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注意标明价格是否含税,是否取得了增值税发票,是否能进行进项抵扣,合同是否规范,是否存在法律风险等;三是酒店相关的财务人员要积极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对“营改增”中所涉及的相关项目进行认真学习,熟悉复杂的税种与不同税率之间计算方式;第四是酒店要针对“营改增”加大培训投入力度,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促进酒店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从而促进酒店有效的发展。

4.合理的进行税务风险的规避

酒店税务风险主要存在于组织结构、财务处理、合同管理、业绩考核、资金管理、库存管理等方面。酒店税务风险的规避方法很多,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避。如可以通过混合销售的模式,将一些产品与服务绑定在一起,这样增值税的计算税率就由原来的17%变成了6%,例如烟酒等可以与会展服务相结合,那么就可以按照6%进行增值税征收。还有一些免费赠送的产品、打折促销产品、长包房服务等要在发票上注明,确保税务征收的准确性。对于酒店小酒吧等方面的兼营收入,财务处理要核算准确,看其销售额是否达到80万元,如果未达到要按3%进行征收。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营改增”对酒店财务管理的影响,提出了酒店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利用扩大业务外包、谨慎选择供应商、提高业务水平、合理规避税务风险等策略,结合“营改增”的相关政策,为酒店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酒店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斌.营改增后酒店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商,2016(25):26.

篇(10)

职业院校多由过去的中专、技校升格而成,是一种特殊的事业单位。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视,对其投入也不断扩大,作为学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管理对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从目前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总体上能够按照法律规范和财务制度进行管理,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政策和制度,确保职业院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紧张,经费支出效率不高

一方面表现为办公经费不足,但同时又存在许多浪费现象,如跑、冒、滴、漏现象频出,长明灯、长流水情况常在,这些现象固然有其客观原因,但也不能否认管理不严是浪费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经费紧张和乱花钱现象并存,如设备采购把关不严。某些设备采购不考虑实际需要,盲目追求数量和先进,致使有些设备由于价格较高平时不舍得用,有些因技术过于先进而无法使用。在办公用品采购中更是乱象丛生,无计划采购、超范围采购、虚报项目采购等均导致财务管理失控。

(二)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价值反映不实

其具体表现是重建轻管现象严重,如仪器设备求大求新、重复购置,购入的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管理混乱,家底不实,有的有账无实,特别是一些电子产品如电脑等,更新换代较快,新购的及时入账了,但替换下来的旧的却无处查找,致使账实不符;有的有账有实,但实物已报废多年,失去了原有的实用价值,却没有履行报废手续,使得期末资产负债表等会计资料不能真实反映学校的实际资产,信息失真。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和核算方面,重固定资产轻无形资产,不设无形资产账,购入时直接列支,导致事后难以查找,容易流失。

(三)业务招待费管理控制不严

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外联系增多,业务招待费也随之增加。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将请客、送礼、旅游、娱乐等项目均列入招待费;有的不管是业务关系单位,还是个人的亲朋好友,只要有机会,一律“热情”招待,从招待外单位来客发展到内部人员互相招待,招待费成为经费行权人个人消费的无底洞,致使单位招待费用居高不下,甚至连年增加。

(四)货币资金管理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对货币资金只注重一般的日常管理,而缺乏其实际需求量的预测和控制,资金闲置或不足,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如针对每年开学时学生费用交纳比较集中,学校财务部门只是将现金存放在银行确保资金的安全,却缺乏相应的理财观念,资金长时间大量闲置。在内部控制方面,按财经制度规定各单位必须建立相应的内部稽核制度,合理设置会计岗位,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舞弊的发生。

二、新形势下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职业院校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新形势下职业院校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活力,因此职业院校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管理意识,加强财务管理,确保财务管理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制定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严格预算的执行和监督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预算编制要从学校实际出发,按照新的预算管理要求,制定统一的预算编制原则和方法。在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时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对每一笔支出项目都要进行认真研究,使全校资金结构趋于合理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建立相应的追踪、分析和评价机制,督促经办人员严格按预算办事;严格审批权限,控制经费开支,学校各部门的经费审批、使用,必须在年度财务预算额度或收支计划数额内使用,特殊情况下的超计划用款应按规定先行调整预算再予以审批,由责任人对其合理性、完整性和用款进度负责。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内部监督

依据国家的财经法律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内控体系和管理制度,层层落实,相互制约;建立事前、事后监督体系,相互监督。财务部门的不相容职务要分离;在常规性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各项业务收支活动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检查;成立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内部常规审计,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考核;部门权责分明,互相监督,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纪的,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且要与职务升降挂钩,使压力和动力结合,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为此,单位负责人要把好签字关,增强审批的责任感,严格按规定权限进行审批;单位财会人员应把好“报销关”,对各种业务凭证都要进行严格、认真的审核,对于违反收支规定、不合法、不真实、问题严重的单据杜绝受理,对于不完整、不准确的凭证资料予以退回、更正或补办。这是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实现节约开支的关键,对监督学校的经济活动、维护国家财经纪律、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三)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资产管理

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在保证其安全的同时树立理财观念,合理利用资金。对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打破专业与部门限制,避免重复购置和闲置,实行资源共享;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设立台账,对其增减、调配进行动态管理;建立资产清查制度,定期盘点。对于在教学和工作过程中购买和自行开发的教学软件等无形资产,按照新的会计制度应设置无形资产账,反映增加、摊销和减少情况,做好日常维护,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相关工作的开展。

(四)控制经费开支,挖掘潜力,降低办学成本

针对学校资金紧张、经费不足的实际,努力挖掘内部潜力,增收节支;合理使用资金,开源节流、减少浪费,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降低办学成本。从小处着手,杜绝长流水、长明灯现象,形成减少浪费人人参与的良好风气;对办公费、差旅费、通讯费、招待费等实行定额管理,制定必要的奖惩制度,以提高各职能部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除了平时要严格管理外,还要定期维护、保养,延长使用寿命;利用学校人才、知识、设备等现有资源优势,通过举办培训班、专修班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增加收入。

上一篇: 企业经营规划 下一篇: 内部审计策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