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认证及管理体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4 16:29: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程质量认证及管理体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工程质量认证及管理体系

篇(1)

    当前国内在电力方面的投资非常火热,因此,强化电力工程的管理以及提升电力工程的质量显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也因此,精益管理等先进的现代管理学理念非常有必要使用及融入到当前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去,使电力工程中的每个环节及各种影响因素都有可控性和具有操作性,推动电力工程的质量改进和健康发展。

    二、电力工程建设贯彻精益管理思想的必要性

    电力工程建设是密切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它所涉及的工序非常繁多及复杂,其通常的投资规模及资金额度也非常庞大,并且其建设周期也相对比较漫长,其中的每一项都具有一定的繁琐性和复杂性,工序、资金、建设等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发电力工程质量问题,进而影响和波及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如何实现控制和尽可能规避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是在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当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将精益管理的思想和理念融入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其实施势在必行,具体的理由如下:

    1.精益管理的方法与电力企业生产过程的特点具有一致性

    精益管理的关键要素在于过程,重视和强调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是强调、利用系统的先进管理思想。精益管理所谓的过程即为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开发设计到产品最终满足客户需求的全过程。而电力企业主要的生产过程包括发电、供电和用电,其能够瞬间完成,拥有极强的过程性,任何一部分都不容有半点失误,否则会影响整个电网的正常运作。所以,精益管理的方法与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特点具有一致性。

    2.运用精益管理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推动技术和管理密集型供电企业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转型

    传统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在如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其落后的管理模式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另外,供电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这就会导致其整个管理模式显得非常复杂。将精益管理运用到供电企业中去就能有效地解决供电企业管理中的种种不足,推动电力企业构建科学合理、规范和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3.精益管理能有效保障和提高电力工程的质量

    电力工程的质量是电力企业的生命。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而且非常复杂。要想强化和提升电力工程质量,需要电力企业有合理和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来有效控制和避免电力工程中诸多质量缺陷的产生,并能及时发现﹑分析和纠正相关的质量缺陷。精益管理思想的最终目标在于有效保证产品质量。

    以上可以看出,在电力工程建设当中贯彻运用精益管理的理念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三、运用精益管理思想提升电力工程质量的具体做法

    精益管理思想有五大原则,分别是顾客确定价值(Customer value)、识别价值流(Value streammapping)、价值流动(Value flow)、拉动(Pulling)和尽善尽美(Perfection)。这是由其奠基人丹尼尔·琼斯(DanielJones)和詹姆斯·沃麦克(James Womack)等人在《精益思想》一书当中提出来的。精益管理的具体要求是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目标与前提下尽可能地消除和避免浪费,实现企业价值和利润的最大化。精益管理思想在电力工程管理当中的实践和运用可以通过以下办法和途径来实现:

    1.实现需求拉动的经营管理和识别顾客价值

    构建电力工程的主要环节包括电力工程的策划、设计以及采购等。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应当熟悉和掌握客户的实际需求,并把客户需求融入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在电力工程的施工和运营当中也要积极主动地听取和分析电力用户的诸多要求与建议,并且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电力工程的最终服务对象是电力用户,必须对顾客的实际需求进行准确确认,这样,电力企业才能够真正实现需求拉动经营管理及识别客户的实际价值,从而推动电力企业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精益管理理念。因为精益管理的理念在于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确保相应的原材料采购和资源投入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换句话说,就是必须通过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生产经营行动的确认,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才会拥有价值。这样,不仅保证企业创造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进行,也能减少和避免电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当中的诸多浪费。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当前各行各业都普遍重视构建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电力行业也不能例外。完善及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电力部门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项目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保证和提升电力工程的质量,有效地增加顾客的满意度,辅助电力企业更好地应对当前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质量管理体系还强调和要求电力企业及时了解与分析客户的实际需求,不断规范相关生产作业过程,以使自身提供的工程产品持续获得顾客的满意。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实施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分步进行:及时地了解和确定顾客及有关方面的实际期望和具体需求;要制订具体的质量目标及质量方针,并在此基础上明确规定相关的标准行为规范和对应的职责权利;保证提供质量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诸多资源,并对各项活动的效率及有效程度进行定期测量和考核;当电力工程产生不合格原因的产品时应当及时查找和分析具体的原因,运用有效的控制手段和应对措施解决问题,及时处理不合格产品和改进相应的生产工艺。同时,为了确保质量控制的持续性,应当利用工程建设当中不断反馈的质量问题信息持续完善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是精益管理思想当中的重要部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能进一步强化精益管理理念在电力企业当中的运用和发展。

    3.完善质量认证体系

篇(2)

运用精益管理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推动技术和管理密集型供电企业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转型传统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在如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其落后的管理模式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另外,供电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这就会导致其整个管理模式显得非常复杂。将精益管理运用到供电企业中去就能有效地解决供电企业管理中的种种不足,推动电力企业构建科学合理、规范和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精益管理能有效保障和提高电力工程的质量电力工程的质量是电力企业的生命。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而且非常复杂。要想强化和提升电力工程质量,需要电力企业有合理和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来有效控制和避免电力工程中诸多质量缺陷的产生,并能及时发现﹑分析和纠正相关的质量缺陷。精益管理思想的最终目标在于有效保证产品质量。以上可以看出,在电力工程建设当中贯彻运用精益管理的理念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精益管理思想有五大原则,分别是顾客确定价值(Customervalue)、识别价值流(Valuestreammapping)、价值流动(Valueflow)、拉动(Pulling)和尽善尽美(Perfection)。这是由其奠基人丹尼尔•琼斯(DanielJones)和詹姆斯•沃麦克(JamesWomack)等人在《精益思想》一书当中提出来的。精益管理的具体要求是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目标与前提下尽可能地消除和避免浪费,实现企业价值和利润的最大化。精益管理思想在电力工程管理当中的实践和运用可以通过以下办法和途径来实现:

实现需求拉动的经营管理和识别顾客价值构建电力工程的主要环节包括电力工程的策划、设计以及采购等。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应当熟悉和掌握客户的实际需求,并把客户需求融入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在电力工程的施工和运营当中也要积极主动地听取和分析电力用户的诸多要求与建议,并且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电力工程的最终服务对象是电力用户,必须对顾客的实际需求进行准确确认,这样,电力企业才能够真正实现需求拉动经营管理及识别客户的实际价值,从而推动电力企业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精益管理理念。因为精益管理的理念在于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确保相应的原材料采购和资源投入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换句话说,就是必须通过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生产经营行动的确认,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才会拥有价值。这样,不仅保证企业创造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进行,也能减少和避免电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当中的诸多浪费。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当前各行各业都普遍重视构建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电力行业也不能例外。完善及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电力部门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项目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保证和提升电力工程的质量,有效地增加顾客的满意度,辅助电力企业更好地应对当前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质量管理体系还强调和要求电力企业及时了解与分析客户的实际需求,不断规范相关生产作业过程,以使自身提供的工程产品持续获得顾客的满意。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实施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分步进行:及时地了解和确定顾客及有关方面的实际期望和具体需求;要制订具体的质量目标及质量方针,并在此基础上明确规定相关的标准行为规范和对应的职责权利;保证提供质量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诸多资源,并对各项活动的效率及有效程度进行定期测量和考核;当电力工程产生不合格原因的产品时应当及时查找和分析具体的原因,运用有效的控制手段和应对措施解决问题,及时处理不合格产品和改进相应的生产工艺。同时,为了确保质量控制的持续性,应当利用工程建设当中不断反馈的质量问题信息持续完善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是精益管理思想当中的重要部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能进一步强化精益管理理念在电力企业当中的运用和发展。

篇(3)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138-02

贯标的核心思想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顾客满意为唯一标准,通过发挥领导的作用,全员参与,运用过程方法和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工作的一种活动。如何运用贯标做好施工和建设管理,是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

1 贯标对市政工程施工和建设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现在许多国家把ISO系列标准转化为自己国家的标准,鼓励、支持组织按照这个标准来组织生产,进行销售。特别是作为市政工程建设企业,其生产的产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不管是市政道路或者给排水工程,其投入对于任何业主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资产,所以作为买卖双方,特别是作为产品的需方,当然希望产品的质量是好的,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它的故障率也能降低到最低程度。在这些方面,ISO系列标准都有规定要求,符合ISO系列标准已经成为在国际贸易上需方对卖方的一种最低限度的要求。只有在保证质量ISO认证已经成为组织证明自己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的一种护照。

同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市场国际化必然对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质量将名副其实地直接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直接决定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

针对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弊端,贯标对于市政工程建设企业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1)贯标进行品质管理,真正达到法治化、科学化的要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建立并贯标有助于企业控制过程质量,减少浪费现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3)贯标有助于不断提升企业经营业绩。(4)贯标表明尊重消费者,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信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5)贯标的作用还包括提高企业的质量意识、使企业建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避免重复抽查和检验等内容。

2 市政工程建设企业贯标中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意识问题

一直以来,市政工程建设行业都是相对粗放的行业,管理水平相对低下,从业人员素质整体较低。这就导致了许多企业管理意识比较僵化,仅把符合规范和设计图纸作为质量目标,既不相信ISO质量管理体系包含的先进管理理念,也不愿意学习自认为晦涩难懂的标准概念。这些企业选择贯标认证的目的不是为了改进管理,提高企业自身素质,而是为了追赶潮流或为了承接业务而被迫进行质量体系认证。这就导致企业容易把取得证书作为贯标的最终目的,并以突击的方式和运动的战术,缩短获取证书的时间,使得证书得到之日,就是“贯标”工作结束之时。实践中,“贯标”成为一种短期行为,原有的体制、管理方式以及员工的质量意识并没有受到触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增强顾客满意退居次要,“贯标”完全变成走过场而已。

2.2 市场秩序不成熟

在我们的市政建设市场上,那些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财力来努力贯标的企业,由于市场秩序的混乱,在参与市场竞争时并不能表现出应有的优势,这很容易打击企业贯标的热情。目前影响市场秩序的因素主要包括:(1)有的施工企业为了中标采用不正当手段,在投标过程中造假或规避招标。即使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招投标,现在常用的评标办法也没有鼓励企业认真贯标认证的内容和条款。(2)市场上的无证、越级承包、转包和违法分包等问题,也是市场竞争不规范的表现。(3)由于市政建设行业处于买方市场的地位,导致拖欠工程款成为家常便饭,由于拖欠工程款往往导致企业在过程的资源控制方面出现问题,进而影响企业贯标工作。

2.3 从业人员素质问题

市政建设企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大量使用农村劳动力,机械化程度不高,手工操作较多,是刚从传统的手工操作的工匠模式发展起来的。领导层和管理层文化素质也不高,操作层又是大量采用未经培训的工人,所以在思想意识上、工作过程中都很难认真贯标。目前,大多数企业领导仍然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把符合规范和设计图纸作为质量目标,对ISO标准的实施不重视。ISO办公室形同虚设,没有专人负责,不检查贯标的具体情况,只有在公司质量体系外审时,才组织人员突击填表,应付了事。对ISO标准和质量体系的宣传和培训不力,公司里许多人对本公司的质量体系不了解,对本人的工作职责不清楚,对公司的贯标不积极。公司领导层也没有采取措施对贯标好的个人进行奖励、对差的进行惩罚,没有建立贯标工作的激励机制。

2.4 施工设备落后

由于企业在组织施工时尽量节约成本,没有把提高工程质量同机械设备的投入有机地联系起来,质量的目标还放在产品的“符合性”上,使许多项目的设备仅能满足基本的要求,配备不充分。设备配备不足也是过程能力不足的一个方面,表明施工企业没有按ISO质量体系的要求对过程提供足够的资源。从目前施工企业施工机具的配备情况来看,还大量存在着参差不齐、配备不足的现象,这说明一方面施工企业没有按ISO标准的目标和要求施工,另一方面施工企业的经济实力还不足以支持其贯标。

2.5 审核认证不规范及监督体制不到位

随着认证机构的不断增多,导致认证机构的水平和标准参差不齐,认证机构独立性和公证性受到了置疑。一些认证机构从自身经济利益角度考虑,互相展开竞争,从而造成个别认证机构随意降低标准,使得某些管理混乱、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根本不符合ISO标准要求的企业获得认证。更有甚者出现审核员严重违反规定,既当咨询员,又当审核员。此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对行业内的质量认证工作给予必要的引导和监督,对施工企业贯标的情况也没有管理,因此企业质量体系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和评审工作仅由认证机构每年一次的外审完成。

3 运用贯标做好施工和建设管理的策略

3.1 加强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作用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除了加强对工程的执法检查、依法纠正以外,还应加大对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处罚力度,把情况报告给有关领导或单位的上级部门,并对有关人员提出处罚建议,情节严重的应交由法律制裁。除此之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还应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避免不规范行为的发生。首先应建立信息公开、规则公平的有形市场,使符合规定的工程项目全部进行公开招标,使符合条件的施工企业都能参与招标,招标规则中应加入施工企业业绩和质量体系运行的评价指标,以引导企业有效地贯标。第二,采取建设单位支付担保制度,以市场手段约束甲方行为,解决拖欠工程款的问题。第三,实行工程的总承包,解决建设单位肢解和分包工程的问题。第四,把工程分包纳入市场管理的范畴,建立分包队伍的资质审查管理制度,采取对分包进行招投标的措施,消除分包市场的不健康因素。

此外,政府应加强对认证市场的监管和企业质量体系运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同企业的资质年审和招投标联系起来。政府的质量监督机构作为企业质量体系和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机构,完全有责任和能力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监管措施和评价方法,并通过一定形式向主管部门报告和向社会公布。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应放弃对行业内认证工作的监管,会同行业协会积极加强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协调,制订和采取措施,加强对行业内的质量认证工作的引导和监督,将行业内的认证制度纳入建设行业的管理范畴,这是一种新的有效手段。

3.2 贯标前期准备工作要充分

按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的一项战略性决策。企业要明确贯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加强内部管理和交流,增进顾客满意,增强企业竞争力,改善企业的市场形象,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要做好确定企业方向、策划未来、激励员工、协调活动和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等工作,在领导方式上还要做到透明、务实和以身作则。为员工提供所需的资源、培训及在职责范围内的自,提倡公开和诚恳的交流和沟通。要强调员工的全员参与。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宣传,让员工充分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要重视企业现状调查和分析。现状调查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适用的质量体系要素。只有对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分析,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与标准中规定的质量体系要素要求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适用于本企业的质量体系要素。

3.3 贯标过程中标准体系的各项要求要落实到位

文件编写要符合标准要求,编制文件的人员要充分掌握标准的术语及条款。同时这些人员应对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全面的了解,与具体工作相关的条款应在编制文件时得到充分的考虑。最高管理者对质量方针的制定和实现负有责任。企业的质量方针应与企业的宗旨相适应,包括对满足要求的承诺及对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为企业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机构设置时要考虑企业的战略需要,企业的内外环境,企业的管理、技术水平等因素,运用机构设置的管理原则,设计企业的组织机构。同时,在进行认真的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人员的配备,做到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篇(4)

建筑工程质量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保障建筑产品的质量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众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程项目质量是建筑产品的生命,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稳定。因为建筑工程质量低劣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潜伏隐患,其后果不堪设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

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世界著名的管理专家桑德霍姆教授说:“质量是打开世界市场的金钥匙”。我国已经加入WTO.我国的建设行业和建筑企业也面临国际竞争。要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获胜,其制胜的主要武器就是质量。质量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支柱。目前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都在围绕“质量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一主体改善经营管理,将“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看作是企业正确的经营之道。

建筑工程质量是国家民族素质、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的综合反映工程建设活动有其自身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过程。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为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国家制定和颁发了一系列法规、技术标准、工艺流程。对建筑工程建设活动的全过程和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各方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工程质量的好坏,是建设工程形成中各方面、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从这一意义讲,能否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并提供优质服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建筑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追随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作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必须而且必然在质量经营革命中得到发展。但是在现实企业管理中,常常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首先,为提高工程质量,扩大单位影响,提高技术等级,争创少数“精品、名牌”工程,无形中增大了投入,使其它工程的质量状况得不到保障;其次,为严抓质量,加大奖罚力度,奖罚额度之大超出了单项工程本身的价值,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易造成恶性循环,未必有利于质量管理工作的持久开展;第三,加大现场监控力度,实行监理制度有效地控制了质量问题的产生,但易造成施工人员和监控人员情绪上的对立,也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质量管理的起步较晚,所以借鉴他们先进的管理体系能促进我们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但是,我国的具体情况和国外千差万别,全盘照搬己经被实践证明行不通,所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实为当务之急;第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下求发展的建筑企设置质量控制点业,其管理层往往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很多企业将成本、利润奉为宗旨,这种现象由上至下蔓延,形成一种不利于质量管理发展的氛围;最后,很多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大多是“事后处理型”的,很难起到预控的作用,这就形成这样一个怪现象:企业宁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事后解决质量问题,也不愿花一点功夫在事前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这种短视的行为必须纠正。

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强化措施

(一)深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制改革

为保证我国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强化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以及管理理论、相关机制的日趋完善,国内筑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政府监督职能发生彻底转变,建筑工程验收备案工作已在全国实施。从实际应用角度而言,新型的质量监督体制目前还处在转型和完善时期,还存在内部制约监督不力,工作方式不够科学,信息传递不畅、不够准确等问题。在今后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模式,逐步建立健全国家级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监测信息体系,切实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水平,健全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另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加强质量监督、质量监督的学习,提高监督队伍的业务素质。

(二)严格检验进场建筑材料质量

在国内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制中,对于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始终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而且是造成重大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往往不是由施工操作等人为因素引起的,而多数是缘于建筑材料质量不过关。在建筑材料的质量把关中,应通过多家比较后选购,必须以质量为前提条件。特别是对部分关键材料的采购,一定要经过合理、合法的招投标来进行,并保证招投标流程的规范性与公平性。另外,建筑材料进场时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按规定对材料进行签证送样复试,确保所用材料质量合格。

(三)施工过程中实施动态质量监管

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要逐渐改变传统的过程监管,而是要将管理的范围扩展到建筑工程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全程,进而实现动态质量监管体系。为了科学、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逐步推广和实施实施动态质量监管是十分必要的。建筑工程项目监管人员应常驻施现场,对照施工设计图纸强化对于具体施工要求和实际进展情况的了解。一旦发现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监管人员应立刻做出相关记录,并且及时与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取得连联系,尽快解决问题,将因施工质量引发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控制在最低点。另外,监管人员在记录中要明确标注已经处理的问题和有待协商的问题。

(四)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监督管理

科学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法是有效实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日趋完善,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加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确实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有力、有效,就必须充分体现管理手段现代化、法律法规国际化、监督行为法律化等特征,促进政府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四、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方法

(一)增强质量意识,提高人员素质

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集法律、技术、经济和行政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属行政和技术的监督执法。因此,监督队伍素质的高低,执法能力的强弱是搞好工程质量监督的基础。当前,我国的工程质量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倒塌事故及工程问题时有发生。这些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与我们的质量意识淡薄有很大关系。目前,由于设计市场、施工市场、建材市场的庞大且经营行为不规范,导致了市场的混乱。因此,只求利润,缺乏质量意识的现象日趋明显。如果我们的监督体系不重视质量,没有一个强的质量意识,提高工程质量将成为一句空话。要振兴建筑业,必须提高监督队伍的质量意识。监督机构是工程质量认证的专门部门,它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新的形势下,培养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建立监督机构的内部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监督站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提高整个建筑业质量意识,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加强对项目法人行为的监督

项目法人是投资者的代表,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加强对项目法人行为的监督应注意:加强合同管理,避免项目法人在建筑设计、施工中签订各种虚假合同,逃避国家的监督。加强对工程招投标的监督,严格审查建设单位是否依照法定程度和方式进行了公开招标;是否公正地择优选择了中标单位。严格施工许可证制度,建设单位必须按有关程序,经过严格的审批,领取了许可证方可开始施工。严格项目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准交付使用、不办理产权登记、不准进入市场交易。

(三)严格资质审查,把好建筑市场的关

篇(5)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质量工作机制,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显著提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一)产品质量目标。普遍推行生产企业质量认证,名牌产品的生产企业要100%通过质量管理认证,引导获工业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认证企业积极通过质量管理认证,力争超过300家以上工业企业通过质量管理认证,主要工业产品85%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等品率大幅度提高,重点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国家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形成一些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

(二)服务质量目标。全面推行国家和地方服务质量标准,重点服务行业实施GB/T19004标准,骨干服务企业和重点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用户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工程质量目标。竣工工程的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大中型工程综合试车、投产、验收一次性合格,建设工程质量实现零事故,一些工程项目获国家级工程质量奖。

(四)环境质量目标。以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严格执行污染物减排标准。工业废水90%达标排放,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5%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全年的95%,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完成国家规定的减排任务。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全面落实技术标准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先进技术标准体系。支持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的大中型企业制订实施具有市场竞争力、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技术标准政策体系。在食品、纺织服装等优势传统产业、专业镇和产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地推广实施企业联盟标准。逐步建立金融、物流、会展等服务业,以及餐饮、旅游、家政服务等民生服务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初级农产品和食品标准体系。推动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标准制订修订工作。推动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企业每年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数量不少于20个。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化活动,到2015年,落户的国家、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标准制定工作组2个以上,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项以上,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市级标准化示范区10个以上,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广泛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在国家和省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显著上升。建立健全对国外技术标准的风险预警通报机制,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及时为企业、产业提供标准信息服务。推行组织机构代码和数字证书,统一组织机构身份标识。(由区经信局配合市质监局开展相关工作)

(二)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制定实施加强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意见,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检测体系。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强制性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和台帐登记、原料进厂、产品出厂检验等制度。建立完善农产品及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及产品可追溯制度。继续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大名牌培育、保护、宣传力度,名牌产品总数量始终保持在粤东前列。积极开展政府质量奖活动,充分发挥政府质量奖作为质量最高奖的导向作用,加强技术改造和政策扶持,引导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集聚,壮大一些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企业。到2015年,争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2个,省名牌产品达到25个。(由区经信局、工商局、农业局配合市质监局开展相关工作)

(三)大力提升服务质量。借鉴国外服务业先进管理模式,促进金融、会展、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管理规范化、服务精品化、运营国际化。以服务质量提升促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方式,提升商贸、餐饮、宾馆等传统服务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弘扬“中华老字号”经营传统,总结推广名优企业先进服务经验,大力培育本土服务品牌。支持著名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头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输出品牌服务,发挥示范效应,提升区域和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补充协议,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对港澳扩大开放政策在广东、在先行先试的力度,主动承接和重点引进港澳现代物流、金融、国际营销、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测试认证等现代服务业,带动提升服务业质量。(由区发改局、经信局、科技局、工商局配合市质监局开展相关工作)

(四)大力提升工程质量。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环节的监管,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主体的质量责任。大力推进建设工法开发和应用,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工程科技含量。推行样板引路、标准化施工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全面推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提高住宅工程整体质量水平。加强工程抗震设防,增强学校、医院、住宅、大型公共建筑等抵御地震灾害能力。切实抓好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完善工程质量创优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争创国家优质工程奖和省、市优良样板工程奖,打造一批实力强、质量优、信誉好的工程建设品牌企业。(牵头单位:区住建局)

(五)大力提升环境质量。坚持产业结构与区域环境容量相适应的原则,加强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抓紧按计划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对按要求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市控以上重点污染和重点监控企业全面实施在线监测,确保正常运行。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加强工业大气和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逐步淘汰高排放机动车。推进清洁生产,深入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结构减排。推进农村“五改”和城镇“三旧”改造,建设宜居城乡。(牵头单位:区环保局。)

(六)切实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坚持从源头抓质量,综合运用生产许可、认证认可、注册备案等手段,对涉及健康安全的产品严把准入关。加强对重要工业品和农产品、食品、药品的监管,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严格实行质量追溯、产品召回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设备监理工作,对设备形成的全过程实施监督和控制。完善科学、规范、高效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管体系,加强对法定检验进出口商品和通关单联网核查工作,有效防范和打击逃避监管行为,防止不合格商品出入境。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确保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工程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的质量安全。建立质量诚信体系,完善质量诚信档案,开展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置机制,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完善质量举报投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加强对产品、服务、工程、环境质量的监督。(区经信局、工商局、卫生局、安监局配合市质监局开展工作)

(七)切实强化质量技术检测服务。积极培育国家级质检中心,加快国家检测重点实施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检测机构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专业镇、产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地设立专业实验室和检测站,打造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立完善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和实验室评价制度,在重点领域实现检测结果的国际互认,为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检验检测技术保障。到2015年,在公共安全、节能减排、优势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争取建立国家级质检中心(实验室)1个,省级质检站3个以上,在专业镇、产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地建立公共技术检测服务平台3个以上。形成服务,辐射粤东技术服务平台。(区经信局、工业园区办配合市质监局开展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统筹协调、部门科学监管、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大质量工作机制。区政府成立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区长任组长,区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经信(旅游)、发改、农业、住建、环保、卫生、工商、安监、工业园区办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设在区经信局),统一协调全区质量强区工作。区经信(旅游)局、农业局、住建局、环保局、卫生局、工商局等牵头单位要落实专门人员,协调相关部门分别制定开展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强区活动的实施方案。各有关责任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形成质量工作合力。充分发挥企业质量安全主体作用,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自觉做到诚信经营、守法生产、优质服务。发挥行业协会联系政府、服务企业、促进行业自律的作用,推动各行业不断提高质量水平。

篇(6)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目前国内的房地产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各地的房地产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房地产业正向市场化、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房地产建设投资在整个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房地产建设项目的增加给整个建设市场带来了勃勃生机。由于房地产业的产品造价高、寿命期较长,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业主的利益,也对社会和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加强房地产的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但由于房地产项目建设中一些自身的特点,给质量管理和控制带来一些影响,有效做好针对性控制措施,才能更好地为发展房地产产业服务。

一、工程质量管理

这里的质量是一个广义上的“质量”,它包括:地块地段选择质量、可行性研究质量、项目前期策划质量、设计质量、工程实施质量、物业管理质量等。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生命周期为:前期可行性研究――产品策划――设计――实施――交付等五大阶段。做好这五大阶段的工作,使每一阶段都能提交符合市场需要、客户满意的产品,对房地产开发项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关系到成败的根本。目前,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问题是在房地产项目开发中我们普遍忽视开发前期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策划阶段、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如果靠获取项目施工实施的施工单位,这固然是必要的,但作为建设方,以项目而成立的团队,这种思维就应该改变。作为建设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主抓后三个阶段。

(一)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设计质量包括规划和施工图设计质量、规划设计质量。房地产开发经营涉及面广,协作单位多,市政园林、邮电、通讯、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都要涉及到,要协调好关系,保证规划质量。房屋产品质量的第一步是从设计开始的,先天不足必将带来后患无穷。因此,要择优选好设计方案,对住宅的套型、结构体系、内部功能、空间利用、节能、节地等要创新创优设计,要在保证结构可靠的前提下,达到两个要求:一要合理开间,要在确定的套房面积内,合理安排居住、使用、卫生等面积,让人使用方便,居住舒适;二要做到建筑造型和风格有艺术感,对墙体立面形状、屋盖形式的处理要灵活得当,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开发的房产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观瞻价值。

(二)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质量管理,是提高房产质量的中心环节和重点,包括辅助施工和直接施工两个方面。辅助施工的技术质量管理,包括对施工队伍的选择,施工材料、配件和设备的采办,动力供应和后勤服务等方面,直接关系着施工质量和房产质量。为了提高房产质量,一定要择优选用现场管理好、技术质量管理好、技术素质高、资质等级高的建筑企业开发施工。对建筑材料和各种构件的性能、规格、品种、色泽等,必须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完全达到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且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在进入工地前,进行严格检验。直接施工的技术质量管理是确保提高房产质量的核心,在其管理过程中,应把握好三点:一要强化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通过思想教育,达到从企业领导到全体职工,都树立起“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形成“人人讲质量,个个为质量”的良好风气。二要强化施工队伍的技术培训。强化施工队伍的技术培训,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学习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也可以在施工现场扎实地普及基本知识,强化技能提高。三要强化施工现场的技术质量管理。具体说来,就是严格把好“四关”:一是材料关。对施工单位使用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半成品、预制品及其他一切构件,要严格把关检验,不合格的不准使用;二是抽验关。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要督促施工单位按规定制作混凝土及砂浆试块,如期进行试压,做出试压报告记录,并实行随时抽检制;三是施工关。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员,要现场监督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方案施工,不得有一丝一毫的含糊。如果发现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不按照设计图纸、方案施工,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做出返工处理;四是记录关。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每天都要认真负责填好“施工日记”,使施工质量的每个环节都达到设计要求,切实保证房产质量的提高。施工完成后,要组织好竣工验收,组织专家按照国家《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严格进行验收,对不合格的工程,决不交付使用。

(三)房屋交付后的质量管理。房屋交付后,其质量管理并没有画上句号,至少还有两方面的管理工作要做:一是要做好售后服务。按照建设和管理并举的方针,对开发出售后的房产,要建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人管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常年开展服务工作,帮助住户解决困难,及时进行维修,使住户满意;二是要做好征求意见和调查研究工作。组织人员广泛征求住户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地进行处理。要深入调查研究开发的房产尚需改进的方面,并对调查后的材料进行全面整理分析,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以进一步提高房产开发的质量。

二、构建质量管理体系

要想保证房地产开发的质量,途径很多,但认真贯彻ISO9000标准、推行质量认证,的确是一条必由之路。通过咨询实践,我们深感房地产开发企业在ISO9000贯标别应紧紧抓住以下五个环节:

(一)在立项过程中,要服从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区域规划,充分尊重规划部门的意见,对标书和合同要严格评审。

(二)认真做好每一个项目的策划工作。从市场调研、投资立项、征地、拆迁、委托设计、委托施工,直到竣工交付的整个过程都应仔细认真地策划,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要按照策划的结果,编制质量计划,用以指导项目开发建设的实施,确保项目开发建设的质量指标、建设周期和成本合理。

(三)严格按ISO9000对采购的要求和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做好规划设计、施工、供货等几个方面的分承包方的评价和选择。

1、委托规划设计时,在审查资质的基础上,一般项目可采用议标的方法,重大项目可采用招标,甚或国际招标。设计输出除符合法律、法规外,一定要符合城市规划和开发企业的设计意图。无论是单体建筑,还是联片开发,都应和周围的建筑及环境相协调,并体现出设计大师们高超的建筑艺术,美化城市,给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幽雅的生活空间。开发企业不能只顾自身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

2、委托施工时,可采用工程招标的方法。在审查资质的基础上,优先选用通过ISO9000认证的施工企业。

3、要对供货企业进行评价和选择,以确保三大材、工程设备及其他物资的质量。

(四)按ISO9001的要求,搞好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工程质量。开发企业在工程招标后,不能放任不管,而要严格监控。在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后,应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不管施工企业是否通过质量认证,都应该按ISO9000标准来要求他们。

1、不能将主体结构进行分包以及其他违法分包;

2、对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必须编制质量计划,明确对施工过程控制的要求;

3、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必须编制作业指导书,严格按规程操作;

4、使用合格的施工设备和检测器具,并保证施工安全;

5、对特殊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消除日后的事故隐患;

6、遵守法律、法规,不能给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等等。

(五)按照ISO9001的要求,对建材质量和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1、对于该委托监理的工程,开发企业一定要对监理企业进行资质审查、评价选择,再委托监理;

2、在进货检验中,不允许紧急放行(来不及检验而先投入使用),最起码钢材和水泥禁止紧急放行;

3、在过程检验中,不允许例外转序(来不及检验而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或必须经过严格审批;

4、对分项分部工程未取得合格的检验结果时,不得进行最终检验(竣工验收)。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除了贯彻ISO9001外,还要贯彻执行ISO14001(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和OHSAS18001(职业安全卫生国际标准),这样才能使住房或者工作场所具有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环境性、经济性等五大性能;才能使城市的立体环境(水、土壤、大气等)得到控制和改善,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现代城市居民青睐,拓宽销路,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效益。

三、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

一开始就要确立高质量标准,哪怕要用上50年的时间,也要创建一个能够为客户提供满意住宅的体系和程序。

(一)它代表现代企业思考如何真正发挥质量的作用和如何最优地作出质量决策的一种观点。

(二)它是深入细致的质量文件的基础。

(三)质量体系是使公司内更为广泛的质量活动能够得以切实管理的基础。

(四)质量体系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整个公司主要质量活动按重要性顺序进行改善的基础。

四、房地产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具有广义性、连续性、时效性和相对性特点。

(一)广义性:在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所涉及的范畴内,项目管理组织的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和体系都可能提出要求,而产品、过程和体系又都必须具有固有特性。

(二)连续性:不同于制造企业的工序制造,材料供应、质量检验等质量管理过程属于一次性暂态过程,在房地产项目运作中,由于房地产的产品特性决定了房地产的质量管理过程是长期和连续的。

(三)时效性:由于房地产项目组织工作的顾客和行业监管机构等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工作及其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及期望是不断变化的,如原先被顾客认为质量好的产品会因为顾客满意要求的提高而不再受到顾客的欢迎;而一段时间后原先的质量标准体系或者建筑材料换代也会导致质量标准的不断强化和完善,房地产项目所依据的标准也就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组织应定期对质量进行评审,不断地调整对质量的要求,并相应地改进产品、体系和过程的质量,才能确保持续地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

(四)相对性:房地产项目所面对的顾客和其他相关各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质量要求也就不同,只要满足要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

五、总结

房地产质量管理对于房地产业来说,是重中之重。本文从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出发,对工程质量管理、构建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探讨和思考;最后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提出了房地产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但是,对于如何具体的从房地产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出发进行对策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作者单位:1.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永华.房地产行业推行ISO9000和ISO14000标准实务[M].海天出版社,2003.

篇(7)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政府部门对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涉及范围广,完成周期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进而影响项目的综合效益。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是企业发展的根基,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2、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是一个贯穿于项目所有环节的过程,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市场问题、硬件设备、作业方法以及环境因素等。

2.1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包括领导层的管理策略、设计者的设计方案、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服务人员的质量观念等。有些领导者为牟取暴利,采取不正当手段包揽工程,不顾工程质量缩减成本,不按设计要求和行业标准进行施工,使用廉价劣质材料,偷工减料;设计人员考虑不周脱离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研究,结构不合理,设计中存在错误;施工人员素质低下,不按操作规范作业;服务人员质量观念差,对工程没有进行到位的质量监督。以上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到了工程的质量,也是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的根本因素。

2.2 市场问题。目前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企业之间存在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企业铤而走险忽视工程质量,谋取利益最大化的情况时有发生。建材市场中材料品种繁多、鱼龙混杂,部分商家对消费者不负责任使得很多未经质量认证的劣等材料以次充好混进建材市场,欺诈消费者,留下了安全隐患。

2.3 硬件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陈旧、损坏的设备要及时的淘汰或维修,现代化机械设备可以提升工程的质量和施工效率。综合作业现场的环境、工程特点、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等因素,合理的选择和操作机械设备,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物质基础。

2.4 作业方法。作业方法包括建设过程中采取的技术方案、施工工艺及流程、组织设计等。作业方案的正确性,对工程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作业方案要进行严格的把关。首先从工程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作业方案,其次对方案审核并改进,力求经济合理、可行性高、操作简单,最终得到最优作业方法。

2.5 环境因素。环境的复杂多变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很大影响,例如气候的突变、地质条件的复杂以及上一道工序完成后出现的环境因素。在作业时,要提前做好对突发环境因素的防范措施,同时采取一定的手段对环境因素进行有效控制,避免或者减轻损失。保证正确的作业方法,遵守施工规范,为后续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3、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策略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企业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和控制策略,保证工程达到质量标准。

3.1 质量管理与控制贯穿整个项目周期

3.1.1项目准备阶段。根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从事建设工程活动,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明确各自的岗位指责,遵守职业道德,熟练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第一”的意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强调领导者提高管理水平,杜绝腐败;设计人员遵守设计规范,对设计反复讨论、纠正;采购人员合理购置建材严把质量关;操作人员遵守操作规范、提高自身技能等。。

其次,根据施工要求选择有信誉保证的建材品牌,采用科学的检验手法对对建材进行质量鉴定。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的种类和数量,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的购置、修理和保养,充分发挥设备功能。

最后,制定科学完整的施工计划,包括前期准备,施工工艺及工序,质量标准,安全保障,突发状况处理等。配置专业人员对作业现场进行反复勘查,认真编制优化可行性高的施工方案,并根据方案配备生产工具、材料和人员,合理安作业。

3.1.2施工阶段。施工阶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其质量管理和控制是复杂繁琐的。

首先,要明确质量责任和权限。职能部门和生产现场各司其职,明确任务,承担相应工作范畴内造成的质量责任,并确定各质量责任的处理方法和相关程序。

其次,对机械设备提供质量保障。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在长时间、高强度作业的情况下会发生正常的损坏,企业要严格执行设备管理制度。操作人员正确合理的使用,设备维护人员定期进行检修和保养,当达到机械寿命时进行淘汰。

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做好质量的把关。相关部门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的质量的监督,生产现场人员进行自检、互检,每完成一道工序后,由专门的质检员对其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并做好检验记录。

3.2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要实现质量管理的目标,有效地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对项目各环节进行质量评定,覆盖工程开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这个体系即为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

除各部门明确质量责任外,企业应合理的设立质量监督和检验部门,将质量把关的工作交与此部门,从而使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更加明确并真正发挥作用。

篇(8)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经过5年努力,全面提高主要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力争使全县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迈上新的台阶。

全县主要产业素质有明显提高,1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以煤电化工、清洁能源、绿色农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四大产业体系,并在省内、国内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组建2-3个以名牌产品为龙头,有较大规模、较强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产品质量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关系健康安全的产品全部纳入生产许可或国家强制性认证,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重点产品、主导和优势产品质量达到市内领先水平,出口产品全部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建立健全大中型企业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力争1-2户企业获得省政府质量奖;申请发明专利5项,开发1-2个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并形成规模生产能力;争创3至5个省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品牌产品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和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2工程质量水平明显提升竣工工程质量和安全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90%以上争创国家及省部级建筑优质工程奖1-2项。

3服务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交通、旅游、通信、商贸、现代物流、医疗卫生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等主要服务行业基本建立服务质量体系,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服务,重点服务业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GB/T19004国家标准。质量诚信普遍提升,用户和消费者满意度指数达到全省平均以上水平。力争创建1个省级名牌服务机构。

4环境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全县企业中实施清洁生产,积极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实现污染预防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环境事故风险,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全社会倡导开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活动,使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有效保护,生态良好区域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持稳定并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持续扩大,生态恶化得到有效遏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危害明显减轻,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逐年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与绿化水平明显提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质量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主要任务

1现代农业。抓好“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基本建成具有特色、结构合理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特色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5%以上。上市农产品达到国家质量安全强制性标准和无公害标准,出口农产品达到国际标准或进口国同类产品质量水平。新增3-5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新建1个国家级、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争取1个特色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加大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的注册和保护力度,着力培育绿洲瓜菜、果品和羊肉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2食品药品业。食品企业全部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体系,食品小作坊全部纳入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药品、保健食品全部通过国家相关认证或审批,建立严密的质量监管体系和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新型健康食品、天然保健食品、复合调味品等食品工业,着力抓好酒类酿造、面粉加工、专用油生产、瓜果饮料开发、辣椒色素提炼和配合饲料等产品的开发建设,积极培育以红枣、枸杞、瓜籽等小食品为主的休闲食品加工业,开发生产品牌终端消费品。

3现代工业。按照产业集群化、工业园区化、企业集团化、环保标准化的发展方向,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绿色、低碳、循环、安全为主导,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优势企业培育、结构优化升级和园区平台支撑四个重点,改造提升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传统工业,加快推进以煤炭资源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培育以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为主的清洁能源,着力构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体系,做大做强煤炭、化工、食品、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建设全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4轻纺产业。通过贯彻实施新技术标准、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推进皮棉、酒类酿造、纸箱包装、肉类食品、手工地毯等产品质量全面提档升级。高起点加快新产品开发,缩短产品换代周期。主要产品质量优等品率达到95%以上,主要质量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面开展清洁生产,积极推广循环利用工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培育、创建一批名牌产品,增强整体竞争实力。

5建材制造业。以空心砖、铸管、花岗岩板材、农机具加工等为重点,着力抓好铝塑板生产线、温室大棚棉被及卷帘机生产线、小型农机具改造等项目,积极扶持现有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

6工程建设行业。以工程质量强制性标准和施工技术规程为基本依据,优化工程技术方案,强化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管,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全面提高建筑、道路及水利工程质量水平,力争全县重点工程质量达到先进水平,事关民生的保障性住房,全部符合质量安全标准要求。争创国家和省部级工程质量奖。

7环境保护行业。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强制性环境保护标准,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专项整治,加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全县危险废弃物处置项目建设,提升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推进废弃物资源化。进一步强化森林、植被、河流等自然生态保护。努力实现全县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和自然生态功能的基本恢复。扎实开展污染减排,实现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低于省限定指标。

8旅游行业。旅行社推行规范化经营;旅游星级饭店、旅游景区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经营、服务和管理;开展A级旅游景区品牌创建活动,实现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与国际接轨;质量投诉受理渠道通畅,质量监督执法规范有力,服务质量和诚信度全面提升。

9商业服务业。全县商业企业全面实行产品质量先行负责制,严格执行“三包”规定。大中型商场、超市建立从进货验收到售后服务的质量管理体系。商场、饭店、医院、金融、保险、电信等行业采用先进管理方法,提升质量承诺层次和诚信水平。整体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稳步提升。

10各乡(镇)政府、有关企业要积极配合县有关部门做好本辖区范围内的质量振兴宣传和管理工作,为质量振兴提供必要的物力和人力支持。

三、重点工作

一)扎实构建产业标准化体系。以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有发展潜力、体现经济技术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产品为重点,构建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体系,带动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提高对传统产业、优势产品现行技术标准的推广应用,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工艺、装备、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鼓励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增强出口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以大宗和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制定和完善包括产品品质、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环境条件等标准在内的农业地方标准。依据国家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政策要求,以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和企业为重点,加快构建节能减排标准化体系,制定生态保护区和城市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等地方标准。加快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行业质量和水平。抓好循环经济标准规划实施,推进我县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

二)积极培育和创建名牌产品。以重点产品、优势产品和特色产品以及市场占有率高、发展空间大、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产品,作为培育创立名牌的主要对象,制定名牌战略发展规划并扎实推进。坚持创建名牌、重在培育的方针,引导和督促企业,着力从产品研发、标准制定、工艺设备改造、质量管理、市场开拓、产品宣传等环节进行系统培育,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由省级名牌到中国名牌的突破。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强势、优势企业为主体,加强优质产品示范区建设。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名牌的违法行为,营造有利于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发展壮大的市场环境。

三)全面增强企业质量技术基础和创新能力。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完善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关键工序控制、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对纳入国家生产许可、市场准入、强制性认证管理的产品生产企业,其产品必须获得生产许可或强制性认证。大中型企业和建筑工程企业全部建立和完善标准化体系、计量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100%计量器具特别是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企业内部量值传递的计量标准器具受检率达到100%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周期受检率达到95%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全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涉及环境保护的企业要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涉及食品安全、医药和保健食品等生产经营单位通过相关管理体系认证。大力开展质量兴企、质量改进、节能降耗等活动,重点企业积极推行卓越绩效管理。加强对重点产品的技术攻关,推进全县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四)加强质量检测技术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县级质量检验机构的建设力度,支持县级质量检验机构重点加强食品、农产品的微生物和有毒有害检验项目建设,提高食品安全保证能力;根据加强工程质量、环境质量监测要求,进一步提升工程和环境质量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保证能力,为推进质量振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加大经济运行中的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依法加强对关系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群众基本生活、节能减排的重点产品质量、重点工程质量、特种设备、污染物排放的监督检查,切实保障食品、药品、饮用水、农业生产资料、建筑材料、工程建设、化学危险品及其包装、特种设备等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工程的质量安全。建立完善质量问题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市场退出、责任追究等制度,对区域性、倾向性的质量安全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建立完善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信息通报、突发事件处置等监管制度,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产品质量及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环境污染突发事故。进一步加强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防止动植物疫情疫病、有毒有害物质和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商品进入输出。运用生产许可、市场准入等手段,有计划、有步骤淘汰产品质量差、工艺技术落后、能源资源消耗高、对环境有破坏作用的产业和产品,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扩张。

六)强化质量服务和信用管理。充分发挥质量协会、消费者协会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以及检验检测、技术咨询、审核认证等中介机构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检验测试、产品认证、质量体系认证、质量信用评价、工程设备监理、服务质量提升以及环境质量认证和资质评定等方面的服务。加快企业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健全企业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等信用记录,实行企业质量分类管理。加强部门协作,推进信息共享,银行信贷、政府采购、工商管理、工程招投标、质量信用评级等领域广泛应用企业质量信息,形成有效的市场激励约束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发改局、教肓局、工信局、财政局、科技局、建设局、交通局、环保局、水务局、农牧局、林业局、商务局、卫生局、国资办、工商局、安监局、统计局、旅游局、食药局、质监局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县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要切实抓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质量振兴工作,并密切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将质量振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分析形势,研究问题,制定措施,深入推进建立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政府对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进行质量振兴责任考核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定期考核,严格奖惩。建立质量问责制度,严格追究因失职渎职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县质量振兴领导小组每年组织对各部门开展质量振兴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未能完成目标任务的予以批评,并限期完成。

篇(9)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公用项目进入大家的视野。由于市政公用工程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为了加强基础性建设,需要力争项目的施工权,从工程体系的实际施工进度出发,了解影响施工管理的因素,以加强现场管理,提升工程的质量为目标,将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

一、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概念分析

施工管理体系是个复杂的工程项目,工程造价较高,涉及到很多人的经济利益,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对环境的整体影响比较大,在管理中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掌握管理要素,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市政工程受到内部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外部因素包括:天气、地形、周边社会关系等,内部因素包括:材料的供应、设备的工作效率及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基于影响因素的多样性,需要根据工期要求和项目施工费用,将原有的粗放式管理转变为集约化管理。

二、当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前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程序混乱,各项管理程序无法落实到实处,增加了管理难度。以下将对当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安全管理意识不全面

部分施工单位多以经济效益为主,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提升工程进度,多是应付工作。其次由于施工程序比较复杂,为了简化程序,工作人员没有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施工,导致建设程序混乱,增加了工程管理的难度[1]。此外部分工程采用的是承包责任制,承包商仅需要按期交管理费即可,进而削弱了企业对工程质量的控制,直接影响公用工程的质量。

2.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安全管理体系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理论依据,但是当前由于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管理没有理论依据,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差强人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公用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管理体系和现有的质量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差距,没有根据实际要求采取同步的方式进行管理。其次是缺少必要的监督体系,公用工程涉及到很多管理程序,需要加强对不同管理程序的实时管理。但是由于管理者重视度差,没有将相关监督管理模式应用到实践中,实践中存在管理和监督漏洞,导致安全管理信息受阻。

3.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不高

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在公用工程施工中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建设的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多是以在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很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对工程在体系的进度及约束条件了解不到位。其次部分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发现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对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导致安全隐患逐渐增多,给工程质量带来威胁。

4.材料和设备管理不善

材料和施工设备是公用工程施工中的硬件设施,需要保证材料的质量和设备的工作效率,进而达到强化管理的目的。当前在材料管理存在很多漏洞,没有建立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及材料安全管理体系,没有从正规厂家进货,材料进场时没有进行取样调查,导致材料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其次是设备管理不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挖掘机、推土机及沥青摊铺机等设备,由于机器类型趋于多样性,需要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合理化操作。但是由于管理体系比较复杂,存在的违规操作的现象比较多,部分挖掘机即用于挖掘,也被用来装载材料,对自身安全性影响比较大。此外车辆超载的情况比较突出,不仅对道路损害较大,对交通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2]。

三.如何加强对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基于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管理者从实践出发,了解管理要点,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以下将对如何加强对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进行分析。

1.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

施工管理体系是安全管理的理论依据,针对当前管理模式不完善的情况,需要从工程实践出发,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管理的规章制度,相关执行人员需要明确自身责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需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合理编制管理内容,对各个项目进行编制,将其整理成指导性文件,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项目评估。其次需要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和应用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有利的条件[3]。

2.增强安全管理意识

针对当前管理者安全管理意识不到位,需要制定安全的管理体系,不断增强管理者的安全管理意识。管理者需要深入到执行环节,了解施工程序的复杂性。在施工管理中,需要明确各类指导文件的作用,按照项目分类要求,合理编制预算体系和结算体系,考虑到工程造价的影响,明确利益指标,根据施工生产组织的特点和管理需要,将管理程序落实到实处,不断强化自身管理理念,促进公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3.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管理者是施工建设的主体,自身管理能力在实践中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不断提升管理者的能力,加强施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到公用工程对社会各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大家的工作责任感。其次需要建立责任管理制度,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由总公司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技术人员进行演示训练,严格按照规定的管理程序进行操作,进而提升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建设人员的操作能力[4]。

4.加强材料和设备的管理

材料和设备在工程施工中有重要的作用,需要严把工程材料关和设备关。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因此需要做好材料管理工作[5]。首先需要从正规的渠道进货,采购人员要选择通过国家质量认证标准的厂家进行购买,进场后需要对材料质量进行监测,在保存阶段要注意对特殊材料的管理,避免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降低工程质量。设备是施工的硬件设施,为了进行安全管理,要加强设备的看管,首先需要对设备进行验收,及时对其进行保养,了解设备当前工作状态,禁止出现车辆超载或者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对于不符合应用标准或者已经报废的机器要禁止使用,进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结束语

市政公用工程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了保证工程管理的有序性和安全性,需要从多个管理方面入手,将管理程序落实到实践中,做好管理工作。由于工程体系自身的复杂性,在实践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从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增强安全管理意识、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加强材料和设备的管理等方面入手,按照工程进度的要求,对工程体系进行实时检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最终达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韦玉冰.有关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的研究[J]大理周刊,2013(18):90-93.

[2] 郑业进. 对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17):200-204.

篇(10)

1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工程建设施工投资较大,工期长,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要提高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的质量,就必需提高公路工程的技术水平,利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有序的完成工程建设,并且能够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公路工程施工前现场的管理

2.1优化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期建设的进度,只有在施工前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人力、物力的动态平衡,才能在保证工程进度的基础上确保工程质量。优化资源配置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实现人力、物力资源的统一调配,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如气候条件等实行具体的储备计划,同时在机械设备的选择上要严格按照施工质量要求,不能盲目的选择机械设备;其次,寻找合适的标准。工程施工人员一般都会选择生产能力最弱的环节作为资源配置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合理利用资源;第三,重视机械维护等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抢修小组的工作内容,在施工过程中及时的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与保养,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避免因为机械设备故障延误工期,保证工程进度;另外,对整个建筑工程计划进行成本控制,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投入不足的状况,或者是在赶工的条件下盲目增加投入造成企业资源浪费。

2.2做好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衔接

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无缝衔接是建筑施工如期完成的重要保证,要做到无缝衔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应及时的进行沟通交流,技术人员将施工中应该注意的细节交代给施工人员,使施工人员掌握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规则以及所要达到的技术标准,这样施工人员在了解施工方法以及质量检定标准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完成建筑施工工作;其次,在既定施工工期以及成本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企业负责人要随时到现场勘察,保证施工进度。

2.3做好施工现场防洪排水工作

公路施工建设同其他的建筑施工有所不同,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天气影响。如果出现强降雨,而公路施工建设中并没有做好防洪排水工作,那么就会额外增加施工费用。因此,施工队伍在进行施工工作之前应结合施工方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洪排水方案,而且在建设永久性排水设施的过程中还应建设临时性排水设施,充分保证雨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排走,恢复路面的畅通。另外,施工队伍对路基、路面施工地点的选择也应慎重,既要保证纵横坡的平整度,也要保证路面被碾压后依然平整。在排水不畅的地段,施工队伍应避免在雨季施工,若一定要在汛期施工,设备及机械要及时撤离。

3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

3.1明确优化的原则

3.1.1经济效益原则

建筑施工的要素并不仅仅是施工进度和质量,还包括成本和市场,但是很多施工队伍在施工过程中并不关注成本和市场,这是极不合理的做法。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成本控制要贯穿始终,包括合同签订和工程验收(2)。而且不仅建筑施工负责人要关心成本控制这一问题,施工队伍中的每个员工都要关心成本问题,保证每一份资金都用到实处,提高资金利用率。

3.1.2科学合理原则

科学合理化原则要求在施工现场管理中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合理的运用到现场管理中来,实现对现场的最优化管理。另外,积极地寻找每一种影响控制目标的因素,并且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清楚它们对现场管理目标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分层对这些因素进行管理,着重抓主要影响因素。

3.1.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建筑施工质量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这就是标准化的最基本要求,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建筑施工中必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只要施工队伍按照标准化和合理化原则进行施工,服从统一调配制度,避免主观意识过度泛滥,施工队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如期完成施工任务。

3.2确立现场管理优化内容

以工程监理为核心,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每一个施工细节都进行质量认证,确保建筑施工的每一步都在质量合格的标准线之上,这样在工程竣工之后得到的就是一个高质量的建筑。

实行计划管理,做好协调工作。由于现阶段的施工大多计划工程期较长,但是在冬季却不能动工,实际工程期就有所减少,这就需要各施工单位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与其他单位保持联系,协调工作。

重视工程质量,做好质量监督。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灵魂,建筑施工队伍必须将质量达标作为施工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还要制定质量认证机制,实行自检。各施工队伍之间也可以进行互检,彼此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将质量提升到更高水平,这样在最后的国检中就会达到标准。

实行动态管理,管控施工材料。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其所拥有的工种和岗位越来越多,而且工期也被不断压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负责人就很难对工程进行实时监督管理,必须将各班组混合编制,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平衡配置,这样才能方便工程的管理。另外,对工程建设施工的物质条件,即建筑材料,也要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材料供应,进而保障工程进度。

4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现场管理是公路施工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环节,其直接影响到公路的质量和使用年限,必须提高对它的重视。施工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复杂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运用科学、合理化的管理方法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

上一篇: 内部审计策略 下一篇: 电子商务的法律风险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