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定位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4 16:29:0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金融市场定位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金融市场定位

篇(1)

(二)金融机构市场定位的基本策略。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金融机构应遵循发挥优势、围绕目标、突出特色、体现有形的市场定位指南,实施多种市场定位策略,涉及银行经营不同方面,且不同定位策略可以同时并存。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定位时应坚持优势原则。当今,国际大型银行治理的目标是发展核心业务,并购也是为支持核心业务发展战略,但当某项业务不再支持其核心竞争力时,银行会毫不犹豫地将其剥离,及时退出;这种不断进行业务整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实现定位目标的过程。金融机构在进行市场定位时应考虑自身全局战略目标,并且金融机构的定位应该略高于金融机构自身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对称点。这种定位就是一种隐含目标驱动,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机构的潜力并不断使这种潜力达到最大化。金融机构在进行市场定位时,一方面,要突出外部特色,即金融机构根据自己的资本实力、服务、产品质量等,确定一个与其它金融机构不同的地位。如工商银行将自己定位为“客户身边的银行”、“依赖的银行”,强调信誉实力和网点实力;民生银行则定位在“平民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定位于“市民的银行”等,突出中小型银行灵活的特点。另一方面,要突出内部特色。在同一银行甚至同一城市中的一家银行,也可以根据所处地理位置或自身服务等特点,区分出不同的特色设置分支机构。

二、典型案例:花旗银行差异化市场定位

(一)市场目标的选择。花旗银行力争要成为中国主要的人民币放贷银行,其目标是将花旗银行的所有系列产品带到中国,并由此定下了系列市场目标:选择与中国的银行系统建立战略联盟进行业务合作,提高市场的成熟程度和扩大市场容量;要扩大客户量,要提高企业客户的服务附加值,提高个人消费者客户的服务附加值。

(二)目标客户定位。公司业务方面,花旗银行此前的客户大部分是外商投资企业,未来的业务增长将主要转向来自优质的本地公司。个人业务方面,“花旗贵宾理财”是全球闻名的名牌服务项目之一,因此,花旗银行要争夺中国的高端客户。多元化的投资理财才是花旗银行着力培养的市场,具体区分方法如下:一是收费淘汰。设置存款门槛,通过收费存款的方式淘汰掉一些效益低的客户,以保证对高端客户的服务质量,同时也让其客户感觉到成为花旗银行的客户是身份的象征。二是差别服务。花旗银行“一对一”式的理财咨询柜台和贵宾服务房间比储蓄柜台面积大很多。花旗银行的差异化策略完全配合其市场细分策略,一切出发点是瞄准自己的目标顾客群———高端市场,客户资产越多,收的服务费越低。花旗银行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形成了“对于银行来说,最好的经营策略就是明白自己不该做什么”的经营哲学,把客户市场区分为不同的门类,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方式来满足客户需求。如今,中国是花旗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花旗在中国市场获得的巨大成功,其选择与中国银行系统建立战略联盟,设置门槛,收费淘汰,抢占高端客户,实施贵宾理财,根据客户资产量差别定价、差别服务的经营理念和差异化服务策略值得中国金融机构学习和借鉴。

三、中国金融机构市场定位的差异化策略

差异化发展战略是市场定位的基础,也是现代金融机构经营过程中一种常用而有效的理念和方法。金融机构差异化发展可以摆脱传统金融机构低水平竞争的格局,凸现出金融机构的比较竞争优势,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篇(2)

1 村镇银行在监管层与学者眼中的定位

根据银监会的规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的服务定位和宗旨是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实行“小额、分散”和商业可持续原则,存贷款业务不能超出县域经济区域。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既要坚持服务“三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要坚持商业存在原则,达到资本保值升值的目的。村镇银行只要在坚持信贷标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原则下,审慎经营、科学管理,合理运用定价机制,有效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首批提出试点的村镇有6个,仪陇县金城镇是其中之一。仪陇是国家贫困县,全县幅员面积1767平方公里,人口10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92万人。当地银行业机构原有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其中邮储机构不发放贷款,农行县支行的信贷审批权限比较有限,农村信用社和农发行是该县信贷增量投入的主要力量。截至2007年3月,该县各项存款余额47.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9 亿元,县域存贷44.37%。因此在仪陇建立一家村镇银行和一家贷款公司比较符合当地农村金融发展的需求。从数据上似乎也可以证明村镇银行目前的改革试点是成功的:惠民村镇银行开业9个月时间,截至2007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368 万元,各项贷款余额708 万元,其中对97户中小企业累计发放贷款116笔、850万元,贷款余额520万元;对91户农户累计发放贷款95笔共210万元,贷款余额188万元;实现收入21.1万元。

在对村镇银行的介绍中还不可避免的谈到村镇银行区别于农村信用社等其他金融机构的地方,从银监局的报告中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募集资本的开放性。村镇银行可引入本(外)地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自然人资本。四川仪陇村镇银行引入的就是南充市商业银行以及四川本地的其他几家企业。二是服务的社区性,村镇银行不得跨社区办理存贷款业务,可有效满足当地金融服务需求。三是由良好银行发起,有利于将成熟的业务产品推广到农村。南充市商业银行是全国第一家引进外资的二级城市商业银行,四川仪陇村镇银行现在的人员引入和业务管理基本都是依据南充市商业银行进行的。四是法人治理相对健全,业务流程相对清晰,经营机制相对灵活。在四川仪陇村镇银行成立后的几个月时间内完成了对24.5万农户计29亿元的统一授信。

2 村镇银行在农户眼中的定位

在经营者与农户眼中,与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农村金融市场三大机构的区别才是村镇银行发展的基本落脚点。

2.1 与中国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的区别

2.1.1 与中国农业银行的比较

“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的优势就是全国的网点以及规范的服务”,这是金城镇居民的话。农行全国联网系统优势使在外打工的当地农民有了最快捷、安全的方式将其资金进行异地划转,所以农业银行总是门庭若市,而居民也为排队长龙而苦恼。村镇银行的进入在短期内似乎也无法改善这种局面。由于村镇银行的发展定位于本土,所以其资金划转在跨行跨地区方面只能通过南充市商业银行和兴业银行的系统进行。而且目前在当地只有一家营业网点,虽然计划实施自助服务柜台,但很多农户根本无法使用。所以,无论是从村镇银行还是从农户个人的时间以及成本方面来看,村镇银行的存款获取是没有优势的。即从存款业务来讲,村镇银行需要把握好尺度才能在当地长期发展下去,农民也才能从中得到切实的益处。

2.1.2 与农业发展银行的比较

在四川仪陇村镇银行的贷款中,也有令人深思的地方。其中的贷款创新点在各媒体中都有报道,比如当地的獭兔养殖——但是这种看似新颖的贷款模式却是在政府的带领之下进行的——这让人看到的是一家政策性银行的做法。作为一家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企业,村镇银行依靠了很多的政策扶持,但其盈利模式是什么?风险又由谁来承担?从这点上看,村镇银行的组织资本构架与其盈利模式存在着本质上的冲突,现在靠政策扶持,将来又怎么办?如果仅仅是依靠政策的话,村镇银行与农业发展银行的区别何在?

2.2 与农村信用社的比较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第一次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产物,那么就首先来分析下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区别。在农村信用社主任的眼中,僵化的体制以及落后的人员素质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村镇银行由于成立的资本的开发性从本质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必须看清的还有更现实的问题——外来性。虽然南充市商业银行是一家优质的当地银行,但通过我们的实地调查了解到:它对于金城镇这样的农村来说是水土不服的——至少在短期来看。首先,南充市商业银行是一家典型的城市商业银行,其优质的业绩来自于其在二级城市的投融资经验,而对于山区农民的金融需求而言,外来经营管理理念和外进人才是无法适应当地状况的。其次,从本地获取金融人才而言,很现实的方法是从农村信用社“挖人”。但是当地的农村信用社员工在当地的高工资地位待遇以及长期的客户关系网络等等原因让已经在改进的农村信用社“放人”几乎不可能!这样看来,本来的人才优势则有可能成为村镇银行发展的重要“瓶颈”。

同时,在农户眼中农信社是给予过他们贷款支持的。不仅是村镇银行,早在2005年开始,当地的农村信用社就已经对所有农户实行了授信,村镇银行的授信“不过是再走一遍别人走过的路而已”。虽然在银行中了解到村镇银行的授信额度有所提高(小额信贷),但对于只需要对农业生产提供金融帮助的农户来说,村镇银行需要的是创新,而不是额度的提高。村镇银行的良好思路也在于此:比如,在农业保险方面,南充市商业银行的投资方之一——德国安联保险公司在此方面有着一整套的国际经验。村镇银行需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上在当地进行实践——这是农村信用社无法比拟的优势。

3 总结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金融改革正处于尝试阶段,在调查中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让人们不得不重新思索改革的目的所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足而良好的金融服务。所以,村镇银行的发展也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在摸索中勇于创新、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农村经济中逐渐发挥出自己的独特优势与作用!

篇(3)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184-01

1 村镇银行在监管层与学者眼中的定位

根据银监会的规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的服务定位和宗旨是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实行“小额、分散”和商业可持续原则,存贷款业务不能超出县域经济区域。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既要坚持服务“三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要坚持商业存在原则,达到资本保值升值的目的。村镇银行只要在坚持信贷标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原则下,审慎经营、科学管理,合理运用定价机制,有效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首批提出试点的村镇有6个,仪陇县金城镇是其中之一。仪陇是国家贫困县,全县幅员面积1767平方公里,人口10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92万人。当地银行业机构原有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其中邮储机构不发放贷款,农行县支行的信贷审批权限比较有限,农村信用社和农发行是该县信贷增量投入的主要力量。截至2007年3月,该县各项存款余额47.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9 亿元,县域存贷44.37%。因此在仪陇建立一家村镇银行和一家贷款公司比较符合当地农村金融发展的需求。从数据上似乎也可以证明村镇银行目前的改革试点是成功的:惠民村镇银行开业9个月时间,截至2007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368 万元,各项贷款余额708 万元,其中对97户中小企业累计发放贷款116笔、850万元,贷款余额520万元;对91户农户累计发放贷款95笔共210万元,贷款余额188万元;实现收入21.1万元。

在对村镇银行的介绍中还不可避免的谈到村镇银行区别于农村信用社等其他金融机构的地方,从银监局的报告中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募集资本的开放性。村镇银行可引入本(外)地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自然人资本。四川仪陇村镇银行引入的就是南充市商业银行以及四川本地的其他几家企业。二是服务的社区性,村镇银行不得跨社区办理存贷款业务,可有效满足当地金融服务需求。三是由良好银行发起,有利于将成熟的业务产品推广到农村。南充市商业银行是全国第一家引进外资的二级城市商业银行,四川仪陇村镇银行现在的人员引入和业务管理基本都是依据南充市商业银行进行的。四是法人治理相对健全,业务流程相对清晰,经营机制相对灵活。在四川仪陇村镇银行成立后的几个月时间内完成了对24.5万农户计29亿元的统一授信。

2 村镇银行在农户眼中的定位

在经营者与农户眼中,与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农村金融市场三大机构的区别才是村镇银行发展的基本落脚点。

2.1 与中国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的区别

2.1.1 与中国农业银行的比较

“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的优势就是全国的网点以及规范的服务”,这是金城镇居民的话。农行全国联网系统优势使在外打工的当地农民有了最快捷、安全的方式将其资金进行异地划转,所以农业银行总是门庭若市,而居民也为排队长龙而苦恼。村镇银行的进入在短期内似乎也无法改善这种局面。由于村镇银行的发展定位于本土,所以其资金划转在跨行跨地区方面只能通过南充市商业银行和兴业银行的系统进行。而且目前在当地只有一家营业网点,虽然计划实施自助服务柜台,但很多农户根本无法使用。所以,无论是从村镇银行还是从农户个人的时间以及成本方面来看,村镇银行的存款获取是没有优势的。即从存款业务来讲,村镇银行需要把握好尺度才能在当地长期发展下去,农民也才能从中得到切实的益处。

2.1.2 与农业发展银行的比较

在四川仪陇村镇银行的贷款中,也有令人深思的地方。其中的贷款创新点在各媒体中都有报道,比如当地的獭兔养殖――但是这种看似新颖的贷款模式却是在政府的带领之下进行的――这让人看到的是一家政策性银行的做法。作为一家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企业,村镇银行依靠了很多的政策扶持,但其盈利模式是什么?风险又由谁来承担?从这点上看,村镇银行的组织资本构架与其盈利模式存在着本质上的冲突,现在靠政策扶持,将来又怎么办?如果仅仅是依靠政策的话,村镇银行与农业发展银行的区别何在?

2.2 与农村信用社的比较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第一次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产物,那么就首先来分析下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区别。在农村信用社主任的眼中,僵化的体制以及落后的人员素质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村镇银行由于成立的资本的开发性从本质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必须看清的还有更现实的问题――外来性。虽然南充市商业银行是一家优质的当地银行,但通过我们的实地调查了解到:它对于金城镇这样的农村来说是水土不服的――至少在短期来看。首先,南充市商业银行是一家典型的城市商业银行,其优质的业绩来自于其在二级城市的投融资经验,而对于山区农民的金融需求而言,外来经营管理理念和外进人才是无法适应当地状况的。其次,从本地获取金融人才而言,很现实的方法是从农村信用社“挖人”。但是当地的农村信用社员工在当地的高工资地位待遇以及长期的客户关系网络等等原因让已经在改进的农村信用社“放人”几乎不可能!这样看来,本来的人才优势则有可能成为村镇银行发展的重要“瓶颈”。

同时,在农户眼中农信社是给予过他们贷款支持的。不仅是村镇银行,早在2005年开始,当地的农村信用社就已经对所有农户实行了授信,村镇银行的授信“不过是再走一遍别人走过的路而已”。虽然在银行中了解到村镇银行的授信额度有所提高(小额信贷),但对于只需要对农业生产提供金融帮助的农户来说,村镇银行需要的是创新,而不是额度的提高。村镇银行的良好思路也在于此:比如,在农业保险方面,南充市商业银行的投资方之一――德国安联保险公司在此方面有着一整套的国际经验。村镇银行需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上在当地进行实践――这是农村信用社无法比拟的优势。

3 总结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金融改革正处于尝试阶段,在调查中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让人们不得不重新思索改革的目的所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足而良好的金融服务。所以,村镇银行的发展也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在摸索中勇于创新、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农村经济中逐渐发挥出自己的独特优势与作用!

篇(4)

过去十年,国际银行业境外债权债务规模迅速扩大,增速甚至超过很多国家的国内信贷,跨境资金市场越来越重要。

各国银行债权债务的币种结构并不一致,如法国的银行境外净头寸基本是欧元,可直接从其国内市场融资解决,但诸如英国、瑞士、德国和荷兰等国的银行境外净头寸则主要是美元,它们在本地市场得不到足够的美元,且持有美元的对手方也不需要欧元,双方往往达不成交易,因此需要通过跨境筹资来弥补资金缺口。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前,仅欧洲的银行跨境资金需求就达约3500亿美元,但与当时8万亿美元债务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当然,跨境筹资的关键不是跨币种的资金需求,而是决定银行风险状况的到期日结构。大量美元净头寸表明欧洲银行为获取较高回报率,将资金投向了那些期限较长、流动性较差的美元资产,但这些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期限较短的美元拆借和外币掉期,从而使银行承受了很大的展期风险。

危机前,其他国家的银行与欧洲银行情况不同。日本的银行当时虽也持有大量美元净头寸,但其美元债权流动性很高(如持有美国政府债券),且日本银行很少利用短期拆借资金进行美元投资。韩国则不同,韩国银行尤其是在韩外资银行因与企业进行外汇衍生交易,在危机前几年中背负了大量境外美元短期负债,因其不受当地外汇流动性规定的限制,且可从母国低成本筹资,因此,通过开展大规模境外融资来满足投资需求。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国银行与韩国银行业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它们虽也利用跨境资金,但主要通过掉期交易,其境外债权头寸不高,也不存在严重的期限错配问题。

新兴市场国家尽管也参与国际市场,但对跨境资金需求不大。如在墨西哥,外国银行只持有少量的比索资产,主要通过本地资金市场进行筹资。在巴西,不论是外国银行还是本国银行都主要依赖本地资金市场,同时须遵守有关外币风险敞口的规定。亚洲金融中心地区的银行,如香港和新加坡,其为市场提供美元,但需求相对较小,基本上是美元的净提供者。因此,这些地区银行在危机早期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

纵观危机史实,为正确评价危机导致市场动荡的重大影响,应认识到美元在掉期交易中作为周转货币的作用,比在即期交易中更重要。欧洲国家的货币互换标的除了美元外,还可能选择欧元,但大部分其他币种的互换标的则只能选择美元。实际上,银行和非银行机构共同参与到外汇掉期市场亦是导致流动性紧张的原因之一。

跨境市场资金转移及溢出效应

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跨境资金市场出现紧张态势。随着银行通过表内外投资工具涉及巨额次债投资等信息被披露,市场担心加剧。交易对手资信状况的不确定性使银行缩减了信贷额度,市场上资金供应骤然减少。由于这一过程是系统性的,市场参与各方担心资金不足,开始预先储备流动性,由此导致市场上资金供给下降,银行也开始降低杠杆率。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资金期限错配严重,并依靠跨境筹资的金融机构风险完全暴露。此时,由于持有长期美元投资的机构在客观上因市场缺乏流动性而无法出售资产,并在主观上因不愿立即出售贬值的资产而承担损失,因此,尽管信贷环境不断恶化,但银行对跨境资金特别是美元的需求仍维持高位。

无担保资金市场压力跨越时区传递到有担保资金市场

由于担心交易对手风险,无担保资金市场上易出现资金紧张压力,且这种资金紧张很快在美元离岸市场上显现。由于外资银行在美国市场上融资成本提高,使得其越来越依靠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分支机构筹资。于是,时区之间的差异加大了离岸美元市场的压力。不过,在亚洲和欧洲市场上,很多资金的拆出方,尤其是官方机构不愿意进行无担保拆借,导致美元流动性供给下降。因此,美元资金的压力持续到整个亚洲交易时段和欧洲交易时段的初期,一直到美资银行在其交易日提供美元流动性,这种压力才得以缓解。

无担保资金市场的融资难问题使得金融机构转向有担保资金市场,即使在这里交易对手风险被弱化,但有担保融资市场上也是压力重重。由于担心信贷质量和抵押品变现问题,利用私营机构证券回购进行融资越来越难,这进一步增加了抵押品估值的波动性,导致贷款人倾向于回收资金。最终,大量在正常情况下可通过美国庞大的三方市场进行融资的证券也被贷款人拒收。

美元的供求日益不平衡也造成外汇互换市场资金紧张。当一些机构想通过互换市场进行融资时,贷款人却从市场上退出。其主要原因并不仅仅是交易对手的风险,而是贷款人前瞻性持有美元头寸的谨慎性。

对各国市场流动性的冲击

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跨境资金市场的资金紧张状况也影响了国内资金的流动性。有证据表明某些国家国内资金成本在上升,反映出机构想把手中资金在外汇互换市场上换成美元。这种行为使得美元市场的压力传导至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市场。在这些离岸金融市场上,参与者们都想借本币而换美元。在巴西,离岸市场危机使得以前能获得离岸资金的国内公司不得不转向国内资金市场,产生了对小企业的挤出效应,同时也推高了融资成本。

篇(5)

一、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经济金融发展视野来定位政府与市场关系非常重要。对于市场的发展,政府不能过度干预。现在我国政府实行简政放权,我国开始实行市场自由化政策,让市场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有序化。现在经济是市场经济,准确定位政府与市场在我国金融业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对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政府简政放权,并且实行制度公开化,利用自由化市场政策来促进市场的发展,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进展。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经济金融发展视野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研究,更加巩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促进市场的自由化发展。同时,开展本文的研究的目的还有,希望能够更好的定位经济金融发展视野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从而促进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

本文的研究,对经济金融发展视野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对我国市场秩序的更一步深化与改革,也是对我国政府权力的一种改革。实现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定位,才能让两者都具有更好的发展,这样也有利于打造服务型政府,有利于建设自由化市场,从而促进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

二、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进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进,要追溯到主流经济学流派及其理论的演变,那个时候政府在近期运行中力量比较微弱,无法制约市场的。接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演变主要体现在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在这过程中政府过度干预,导致了经济危机。后来,政府干预主义的复苏、新自由主义的调整,缓解了政府与市场的矛盾,使得政府与市场关系走向协调发展。

三、在经典金融发展理论框架下看政府与市场关系

市场过度自由化会导致很多金融危机,也会对国家金融发展具有重大的破坏作用。所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对于经济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要明确政府不能过度干预市场,否则会出现金融抑制现象。市场的自由化政策你要具有科学与合理性,不能盲目自由化和过度自由化,这些都会扭曲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四、经济金融发展视野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权力过度干预市场

政府权力过度干预市场是经济金融发展视野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存在的问题。很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都是政府过度干预市场而导致的。因为政府过度干预市场发展,就会使市场秩序受到破坏,这也不有利于建设自由化的市场秩序。过度干预就等于干扰,政府过度干预就干扰了市场的正常发展,会让市场缺乏自主解决困难的能力。政府过度干预也会使得市场一直都处在政府的保护,这不利于市场更好的发展与建设。

(二)政府实行盲目、过度的市场自由化

政府实行盲目、过度的市场自由化是经济金融发展视野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存在的问题。因为我国现在倡导实行自由化市场政策,所以政府就盲目实行,采用放任不管的政策。不过虽然实行自由化的市场政策,但是也要对自由化进行限制于规定。当市场出现问题,政府不能够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而是继续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市场自由化并不意味着自由放任,也不意味着全然不管。政府没有很好的把握市场自由化程度,一味的追随自由化市场发展。过度的自由化就等于放任,也就是不管不顾,那么就让市场处于一个混乱的状态。

(三)政府与市场力量不平衡

政府与市场力量不平衡是经济金融发展视野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存在的问题。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政府的权力还是高于市场力量。而且政府和市场的权力划分不明确,两者的关系定位不顺畅。政府权力过大,那么就会抑制市场力量的发展。同时,政府与市场力量不平衡这也就使得政府处于管理阶层,然而市场处于被管理阶层,这样更不利于我国市场的发展。

五、解决经济金融发展视野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的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减少市场干预

因为政府权力过度干预市场是经济金融发展视野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存在的问题,所以减少市场干预是解决存在问题的措施之一。这样的措施有利于让市场拥有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建立更加具有秩序的市场,并且要完善市场的信誉制度。市场拥有自我调节能力,那么在发生市场困难时,也能够避免出现经济危机。所以,政府不过度干预,就会让市场能够独自面对很多困难,从而完善市场秩序。当市场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来摆脱困难,这也有利于培养市场自我调节能力,这也有利于市场的发展与建设。

(二)政府维持市场自由化的合理性

因为政府实行盲目、过度的市场自由化是经济金融发展视野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存在的问题。那么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维持市场自由化的合理性。对自由化加以限制与规定,才会让市场的自由化出一个合理的状态。这样不仅有利于建设合理有序的市场,而且还有利于市场更加自由健康地发展。政府要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且能够明确定位这二者的关系,对市场的自由化也要加以限制,这样才能更加促进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

(三)平衡政府和市场力量

因为政府与市场力量不平衡是经济金融发展视野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存在的问题。那么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结合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只有当两者的力量势均力敌,才能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才能不让市场一直处在政府的管制之下。平衡两者的力量,才能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维护市场秩序,从而建设服务型政府。从经济金融发展视野来看,这也有利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定位。

六、总结

篇(6)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起源与发展

1.利率上升使房地产泡沫破碎

2000年网络科技股的泡沫破灭之后,美国的经济进入了低谷,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在很短时间内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5%调低至1%,缓解了经济衰退,在2002年,在房地产行业的复苏的重要作用下,美国经济出现了回暖。但此时,房地产金融机构产生过度放贷的行为,有些机构把目标对准了没有资格申请优质贷款的潜在客户。在高利益的驱使下,许多经纪公司大量推销次贷,甚至不考虑购房者的收入和信用情况。

在房价上涨期间,房主可将被抵押的房屋的增值部分以较低的利率再次抵押,进而取得二次贷款,获得的资金用来偿还前期贷款,甚至用于投资。但美联储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内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这使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碎,2007年美国住宅房地产的销量和价格均持续下降,第二季度的整体房价甚至创20年来的最大跌幅。在这种情况下,借款者面临的还款压力增加,房地产业进入萧条期,借款者很难获得新的次贷,即使出售房地产也不能偿还本息,违约风险全面暴露。

2.住房抵押贷款公司资金链的断裂

房地产市场不再繁荣,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必然最先遭受沉重的打击。购房人无力偿还贷款使住房抵押贷款公司现金流断流,公司资金周转困难。而次贷危机的爆发也给证券化市场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投资者对MBS和CDO等资产支持证券及其衍生品的大量抛售,使得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无法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行再融资,大多数公司濒临倒闭。

3.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损失惨重

当次贷危机爆发的时候,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导致中间级MBS和CDO的持有者不能按时获得本息偿付,这些产品的价值缩水,恶化了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一旦对冲基金的投资组合遭受严重损失,对冲基金就会面临投资人的赎回压力、商业银行的提前回收贷款压力和中介机构增加保证金的压力,使基金经理被迫抛售优质资产,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对冲基金宣布停止赎回,濒临解散。

4.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受到冲击

一般来讲,如果次贷违约率上升没有影响到优先级MBS或CDO的偿付,就不会造成相应损失。但由于较低级别的MBS和CDO违约,评级机构在调低该级别产品的信用评级时,也会对优先级产品面临的风险重新评估,这些产品的信用级别被降低,价值也相应缩水。对于商业银行,自身持有的优先级产品面临损失,且对冲基金用于申请贷款而作为抵押品的中间级MBS和CDO也会发生更大程度的损失,使银行不良资产大幅上升。

5.对资本市场的危害

市场系统性风险逐渐加大,大多数机构投资者都遭遇损失后的对策就是出售非流动性资产,提高自身的流动性以应对巨大的赎回压力。一旦资本市场上所有机构投资者都抛售非流动性资产,就会造成全球固定收益产品市场和股票市场行情大幅下跌以及市场流动性趋紧。

二、次贷危机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90年代以来,美国为了保持经济增长,首先在股市制造了巨大的泡沫,股市泡沫破裂后又把泡沫转移到房地产市场。房地产领域的巨大泡沫,带动了美国股市中房地产业和房地产金融类股的繁荣。目前,房地产业由于次贷危机产生了严重动荡,美国股市也出现了暴跌,资产支持类债券发行市场更是出现严重萎缩。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经济发生严重问题,世界各国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三、次贷危机与金融稳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次贷危机可能对整个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影响。首先,次级按揭贷款违约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可能对美国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目前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消费,房场的衰退将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能力,进而影响美国实体经济的增长。危机尽管主要体现在次贷市场,实际上在其他贷款市场,如信用卡信贷等领域都存在类似问题,可能引发整个银行体系的损失。为避免更大的损失,美国各大银行已经开始提高贷款的审贷标准,由此造成的信用收缩可能对美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大型金融机构因市场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可能面临清偿风险。银行等贷款机构认为资产证券化转移了自身风险,放松了审贷标准,投资银行等证券中介为了获得利润,向市场出售不合格的证券化产品,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认为有对冲基金来承担风险,削减了对所投资产品的风险溢价要求。基础资产的信用风险直接传到证券化产品的持有者,对冲基金没发挥承担风险分散风险的作用,相反由于市场约束的弱化,对冲基金加剧了危机。对冲基金主要依赖银行提供的信贷支持,而银行提供信贷支持的保障主要是对冲基金持有的证券,在危机冲击下流动性的减弱使银行不能通过市场变现来保证自身的安全,而上述证券价值的损失最终只能由银行自身来承担。

第三,投资者预期的变化引发的市场无序可能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冲击。次贷危机的出现,使得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打击,美元的贬值压力使全球金融市场将面临资产的重新配置,这种调整可能导致资金在特定市场的迅速流入和流出,可能对整个全球金融体系产生严重冲击。

篇(7)

其中,E(ri)表示某种证券的预期收益,rf表示无风险资产的收益,E(rM)表示分散化的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也就是说,有价证券的风险补偿收益等于该证券的β系数乘以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

但是该模型并没有考虑到投资者的价值取向,在现实中,投资者的世界观、生活方式、生活状态、心态情绪都可能影响到资产的定价,噪声交易者的存在也表明了许多依据CAPM模型进行的证券定价并非有效,与之相比,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有更大的优势。

二、文献综述

Shefrin and Statman提出了财富的单一驱动力来解释价格有效市场与价格无效市场的区别,他们认为,单一的驱动因素影响均值方差有效边界、证券投资组合收益分布、风险溢价、期权定价以及期限结构等,这个单一的驱动因素就是使证券投资组合收益最大化所需的信息的最小量,而噪声交易者作为第二驱动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价格进行干扰。1991年,Ferson and Harvey发现噪声交易者使收益曲线和市场投资组合之间产生联系;1992年,Chopra,Lakonishok and Ritter发现噪声交易者使市靓潞统常收益之间产生联系;1993年,Canina and Piglewski发现噪声交易者使期权定价的主动波动和客观对等物之间产生差距;1994年,Brown and Schaefer发现噪声交易者使市场投资组合风险利率和长期利率的波动加剧,以上研究均表明,财富的单一驱动力不符合证券市场的实际。

CAPM模型成立的基础之一是市场完全是由信息交易者构成的,然而噪声交易者的存在使CAPM模型难以成立。1994年,Shefrin and Statman针对证券市场上的噪声现象提出了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该模型将投资者分为信息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信息交易者符合CAPM的模型标准,不同个体间有良好的均值-方差特性,而噪声交易者经常会对证券价格进行高估或低估,从而扰乱证券市场的平衡,噪声交易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异方差特点。

三、理论分析

设ρ*为均值―方差有效边界上的投资收益率,是市场投资组合的函数,β*(Z)是相对于ρ*衡量的证券Z的β系数,i1为无风险利率,EΠρ(Z)为证券Z的期望收益率,A(Z)为证券的反常收益率,当价格有效时,Z(Z)为0,则证券Z的期望收益为:

■ (1)

在市场上存在噪声交易者的情况下,设ρMV为市场投资组合均值―方差有效边界的收益率,ρ(Z)为这种情况下证券的均值―方差,β(Z)是行为β,且■,β(ρ*)是度量ρ*有效程度的指标,且■。假设ρ*与ρMV的标准差相同,所以β(ρ*)≤1。β*(Z)衡量与有效市场因素ρ*有关的风险,■衡量与证券Z相对于ρ*有关的风险溢价,因此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的公式为:

■ (2)

当证券市场价格有效时,反常收益A(Z)为0,该公式反映了市场β与反常收益A(Z)之间的线性关系:证券反常收益与该证券均值―方差有效边界的β系数成正比,与证券市场的β系数成反比。鉴于β(ρ*)≤1,在■相同的情况下,证券市场的β与反常收益成正比。

在CAPM中的标准β取决于公司规模、账面价值、以及市场组合,而BAPM中的行为β更多的考虑到了投资者的价值特征。一般情况下,传统的β值大于行为的β值,定义噪声交易者风险为NTR,用NTR来表示传统β与行为β之间的关系,其表达式为:

■ (3)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说明

鉴于15山水SCP001、11云维债、12云煤化MTN1、10中钢债、10英利MTN1这五种公司债券在近期发生违约,这五种债券的发行情况势必会对证券市场造成噪声现象,从而引起债券市场的波动,本文从这五种违约债券发行时的区间成交量、区间成交金额、净资产平均收益率(ROE)、总资产平均报酬率(ROA)出发,研究违约公司债券对其他公司债券收盘价的影响,由于证券市场中发行的公司债券数目较多,本文选取了收据较为全面、代表性较强的50家公司债券作为研究对象。所以的数据均来自万德数据库,全文采用SPSS软件辅助分析。

(二)SPSS软件的实现

表一 其他公司债券收盘价与违约公司债券相关因素的相关性

由上表可得,其他公司债券的区间收盘价与违约公司债券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84、0.884、0.904、0.907,相关度较高。显著性分别为0.046、0.047、0.035、0.033,均小于0.05,所以拒绝原假设,其他公司的区间收盘价与违约公司的区间成交量、区间成交金额、净资产平均收益率、总资产平均报酬率有极大的相关性。因此,违约公司债券的噪声效果会影响到整个债券市场的定价情况。

(三)数据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ROE又称股东权益回报率、净资产利润率,是净利率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使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它衡量了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以及公司运用自由资本的效率。ROE值与投资收益正相关,ROE值越高,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越强。上述违约公司债券的净资产收益率均为负值,其中,12云煤化MTN1的ROE值为-46.25%,11云维债的ROE值为-749.75%。因此,以上发行违约公司债券的公司的公司资本结构有较大的漏洞,持续盈利能力不强,短期盈利能力也普遍较弱,由于上述违约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与普通的公司差距明显,ROE对证券市场的噪声影响也因此会非常明显,对一般公司债券的收盘价也有极大的相关性。

总资产报酬率ROA是衡量每单位资产创造多少利润的指标,又称投资盈利率、企业资金利润率,使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实现的利润与同期资产平均占用额的比率,它继续深入的分析了资产盈利能力以及经营负债的能力。上述发行违约公司债券的公司中,除了10中钢债的ROA值为证书外,其他的违约公司均为负数,其中,11云维债的ROA值最低,低至-5.55%,由此可得,这些违约公司的资产利用效率较低,资金平均占用率过高,成本费用过高,利润总额下降过快,经营管理水平较差,由此反映出这种违约公司债券的噪声影响较大,会很容易引发证券市场的波动。

(四)违约公司债券产生噪声的原因

15山水SCP001是第一起超短融违约事件,所谓超短融,是指银行间市场发行的期限在270天以内的债务融资工具。本文以该违约公司债券为例,分析违约公司债券噪声产生的原因。

1.基本面角度。2014年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然而水泥业的发展前景却不容乐观。首先,与水泥业相关的固定投资增速指标创13年来的新低,房地产投资增速也下滑至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其次,水泥价格行情下降,水泥产业产能过剩,水泥市场逐步衰退,从而导致从事该行业的各公司盈利水平产生波动。

2.噪声交易者角度。母公司内部产生股东控制权的纷争,权力的混乱致使母公司拒绝继续为子公司输入资金,票据提前到期条款频繁发生导致该公司的资金链断裂,最终形成全面的资不抵债的情况,流动性危机逐步产生并继续恶化,由此可见,公司治理环境是导致公司债券违约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显示,最近几期15山水SCP001的平均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3453%,这表明该公司的经营状况欠佳,然而,该公司的平均区间收盘价为103.0314元/股,累计区间成交量为5,280,000,000股,累计区间成交金额为5,360,965,895.364元,并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这说明该公司债券对市场造成的噪声影响过大,对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产生了过多的干扰,因此该种债券违约的影响范围也^大。

篇(8)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

学术界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有多个方面,其中影响较为广泛的是谢平和宫晓林。谢平(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又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宫晓林(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旧有的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的企业通过深度挖掘积累的数据信息,依托现代信息科技平台,构建的由信息技术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新领域,具有融资、支付和交易中介等功能。

互联网金融兴起的直接原因是技术的进步,尤其以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收索引擎、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与兴起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模式。随着技术上的可行性出现,金融与互联网以多种方式结合在了一起。典型的互联网金融有以阿里贷款为代表的电商金融,以Lending Club为代表的P2P网贷融资模式,以Kickstarter 为代表的众筹模式,以Bitcoin为代表的虚拟货币,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网络支付工具,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网上理财产品。而这些互联网金融模式与普遍与电商密切相关。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 《2013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中国2013年度的B2B交易额达8.2万亿元,占当年中国GDP的14.43%,同比增长31.2%。网络零售交易规模市场份额占比17.6%,交易规模达18851亿元,同比增长42.8%。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普及,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意味着传统电商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建立起了属于其自身的信用,同时由于电商模式具有其自身的优势使得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也有着属于其自身的特点。

黄海龙(2013)认为商业活动的本质是商品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循环活动。电子商务依托以互联网产业为基础的快速信息流,进而增加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循环速度。电商金融改变了传统电商资金流单向流动的方式。电商金融凭借电子商务的历史交易信息和其他外部数据,形成大数据,并且利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进行。相对传统金融业,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商金融可以在尽可能完整的信息环境下以低风险、低成本将资金分配给小微需求者。而在另一方面,随着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网络理财途径的兴起,这种不限额度、即时可提现的以互联网作为发售渠道的货币基金开始成为新的具有足够诱惑力的资金去向。这种目前看来足够安全,类似于活期存款模式却有着高于定期存款利率的理财产品虽然对银行的存款业务造成了实质性的威胁,但是也从另一个方面给银行业的发展与定位提供了启示。银行可以以一种类似于市场化的利率开展金融活动的经营模式。

二、利率市场化背景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是一个长期以来不断论证发展的持续性进程。就外部环境来说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美国于1986年3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日本于1994年10月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而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始于1996年,当年放开的同业拆借利率,是向市场利率迈出的坚实的第一步。接着又放开了国债的市场利率,逐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货币市场与国债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也为政府进行利率调整确定了一个基准利率。1998年、1999年,人民银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文章《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中坦承,2003年之前,银行定价权浮动范围只限30%以内。1999年10月,人民银行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放心保)公司法人试办由双方协商确定利率的大额定期存款(最低起存金额3000万元,期限在5年以上(不含5年),进行了存款利率改革的初步尝试。在中国加入WTO后,承诺在5年后取消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服务限制,并可以经营银行零售业务,银行业的所有业务将彻底放开。2004年1月1日,人民银行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1.7],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2],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扩大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提高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扩大到70%,下浮幅度保持10%不变。2004年10月,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还没有完全放开。与此同时,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可以下浮,下不设底。2006年8月,浮动范围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85倍。2012年6月,央行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7月,再次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并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存款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条件,稳妥有序地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

三、当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三性平衡

可以预见,随着金融业与互联网结合的深入与存款利率市场化时代的来临,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与经营环境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对其功能的定位也必然需要重新考虑,但是这种变化并非是无迹可寻的。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最为重要的依然是三性平衡原则,即经营策略在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间的合理取舍。而分析商业银行功能的改变也应从这三个方面的变化着手。

商业银行盈利性在互联网金融兴起与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盈利的上升。随着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已经可以灵活的调整贷款利率,在给定的资金需求背景下,商业银行可以制定对自己有利的贷款利率,这可以提高其资产收益。但是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时代的到来,商业银行必须结合市场供求关系确定存款利率,目前中国的存款利率普遍偏低,在很多时候甚至出现实际负利率。而随着互联网金融与其他投资理财渠道的发展,传统储户必然得到更多的投资选择,一旦存款利率无法满足其心理预期,则会转而将资金投向其他融资渠道。而在利率市场化后,不同商业银行间也将出现利率差异,不同银行间的竞争压力也将会进一步加剧资金的价格战。可以预见,当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必须要提高利率以确保自身用于运营的资金充足,这也必将使得商业银行告别目前的稳定高利润经营,收益率将随之下降。但是也应该注意,随着技术的发展与金融创新的深入,中国的商业银行业务必将走向有序的多元化,虽然存贷款利差可能随着市场化而下降,但是,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诸如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等新手段提高其收益水平。

从流动性的角度来看,在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的进一步结合的时代,资金的流动性必然大幅增强。通过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运用,便捷的网络操作,资金拥有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自己账户下的资金进行操作,而随着诸如余额宝等高收益、高流动性替财产品的出现,如果商业银行不能在流动性管理方面加以改进或提高收益率作为补偿,就极有可能导致大批潜在客户转而购买这些互联网理财产品。这也意味着商业银行经营中必须更加注重流动性管理,尤其是需要借鉴目前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成功经验。如经营余额宝的天弘基金公司,针对支付宝客户分散、客单量小、流量相对稳定等特点出发,充分借助大数据,对购物支付的规律,尤其是“大促”和节前消费等影响基金流动性的因素进行深度数据挖掘分析,实现了对资金流动性的提前预估,从而降低了流动性风险并使之可测可控。

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目前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之所以能以市场最低利率占据市场最高份额,依赖的就是其提供的资金安全性。虽然中国的商业银行也面对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传统的不安全因素,但是在目前分业经营的大背景下,存放于银行的资金安全性还是基本可以得到保障,而市面上的大多数投资渠道却无法提供与其收益率相匹配的风险水平。但是,这种相对条件下的“绝对安全”却是建立在目前非市场化利率与低竞争水平的基础上,并不具有可持续性。随着网络时代与市场化时代的到来,商业银行必将面临新的经营与竞争环境,更多威胁其安全性的风险,这些新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业务风险、政策与法规风险、监管风险等,同时这些风险也极有可能成为制约商业银行经营与发展变革的因素。

总的来说,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利率市场化进程深入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牢牢抓住其安全性方面的绝对优势,利用新的金融技术合理管理其流动性,灵活运用市场化定价与新的金融工具保障其盈利性,商业银行的功能定位基础也因此而来。

四、对商业银行在当前背景下的功能定位的思考

当前可能对商业银行功能定位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二是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从前文中可知这两个因素都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其影响程度是否能达到改变商业银行功能定位的程度则尚未可知。

本文认为这两个方面的变化还不足以对商业银行的功能定位造成质的影响。就目前来看,即使是利率市场化与金融网络化,依然无法动摇商业银行在安全性方面的绝对优势,商业银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最为安全的金融机构,这就使得商业银行的中介职能、支付职能、信用创造职能与金融服务职能可以因而保持基本稳定,信用创造职能依然只会专属于商业银行,而其它几项职能只是随着收益性的变化而发生结构性调整。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影响则是体现在了收益率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由简单的存贷款利差获取与现阶段同等利润必然需要更加精细的管理,但是更有可能的是在投入更多管理成本后,存贷利差收益率依然会下降,这必然使得商业银行的中介职能份额降低。而随着几大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始蚕食原本专属于银行的支付结算功能,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电商企业和银行卡组织等也在很大程度上侵入银行的传统业务范围,商业银行的支付职能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将会发生明显变化,但本文认为这种改变主要是建立在商业银行适应新的经营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固有优势,结合新技术,新管理,全面提升网络化、市场化下的经营水平。商业银行本身具有信息优势,为了业务需求在客观上也具有一切开展互联网金融所需的网络设备,庞大的物理网点,银行系统内部也必然存在可供互联网金融业务开展的人才,最为重要的是,银行拥有无可比拟的信用水平与运营安全性。阻碍商业银行全面进入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关键因素反而是固有的监管系统。目前中国金融业仍然处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阶段,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大多是以金融控股集团形式的球,全面涉足互联网金融存在巨大的政策约束,虽然现阶段中国正在以深化改革口号下加速金融市场化与自由化,但是改革显然不能一蹴而就,还要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小步快跑。但是,无论如何,在适应未来新环境下的经营模式必将出现,而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也必将更加完善。

总的来说,面对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商业银行的功能定位在短期内并不会发生质的改变,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与金融网络化而进行的经营策略调整与管理水平提升是必须的,这种调整与提升必须建立在三性平衡的基础上,以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为突破口,最终实现新环境下商业银行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5).

[2]黄海龙.基于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J].上海金融.2013(8).

篇(9)

市场营销理论在金融业中应用方面的研究,国内最早的成果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胡树鲜(1990)最早提出了市场营销理论在银行经营中的应用问题。范钦建(1991)介绍了西方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产生与发展。李汀(1991)是国内第一个使用“银行营销”概念的。郝子文(1994)是国内最早使用“金融营销”概念的。由此开启了我国金融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研究。

而农村金融市场营销方面的研究成果则出现的相对更晚一些。杨兴东(1998)在对金融市场营销观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农村信用社运用营销技术开拓业务问题,重点介绍了信用社的市场营销策略和手段。这是国内最早的关于农村金融市场营销方面的成果。此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营销方面的研究逐渐发展起来,这些成果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一、农村金融市场营销观念研究

营销观念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农村金融市场营销观念决定了农村金融机构在处理自身、客户和社会三者利益时的态度、思想和意识。有什么样的营销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就营销意识而言,黄胜(2000)认为金融市场营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信用社的现实选择,继而探讨了农村信用社的市场营销策略和手段,提出了制定人才战略、区域战略、服务形象战略的建议。朱清(2007)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认为农村信用社要在开放的新的农村金融领域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全面实施金融营销。魏明、马基民(2007)分析了中国农业银行市场营销所面临的困境,提出通过建立新的市场营销观念;重新调整市场定位;创新营销手段等构建有效的市场营销机制。邹璐(2007)以银行营销理论、“五种力量”模型理论为基础,系统分析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加强营销管理的必然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特色的业务营销管理。

就营销理念而言,周志太(2003)认为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是农民实现小康的必要条件。实施贷款营销要增资减息减债减税,建立政策性保险公司,再造股份制农村信用社,建立农村金融市场,实行客户经理制度,构建激励和约束机制。袁军(2003)提出农村信用社要以小额信贷为突破口,大力开展贷款营销,找准市场定位,制定战略规划,开展调查研究,树立营销品牌,创新产品营销等问题。赵祺(2006)分析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营销,认为农村信用社要按照市场化、商业化发展取向,树立信贷营销的全新理念,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信贷营销战略,稳固和扩大优质客户群体,实现农村信用社良好的经济效益。张小荣(2007)提出农村金融机构要重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营销,要通过转变观念,培养营销意识、准确市场定位、严格控制信贷风险、发挥营销合力来获得竞争优势。唐锦虹(2009)认为应将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引入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领域,并针对客户群特点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和营销模式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效益,还必须解决贷款产品如何抵达目标客户群、如何评估控制风险以及如何形成规模效益等问题。必须根据成本效益观念,对销售渠道、风险评估和审批操作整个信贷业务流程进行重整优化。湖北经济学院村镇银行调研课题组(2009)以湖北省仙桃北农商村镇银行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职员意识、资金、产品、营销渠道、营销效果等方面总结了当前营销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全员服务意识,拓展融资渠道;加强金融创新,凸显村镇银行特色;拓展营销渠道,更新业务推广方式;坚持市场定位,提升银行良好形象等对策建议。

二、农村金融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营销战略是从总体上对市场营销活动进行规划、指导、约束。农村金融市场营销战略是农村金融机构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就营销战略和策略而言,丁全喜(2000)在阐述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及职能定位的基础上,推出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营销战略选择,剖析农村信用合作社服务营销管理的理论依据,分析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市场经营环境分析和目标市场选择,提出加强和改善农村信用合作社服务营销管理的措施。陈卫东(2000)阐述了中国农业银行开展市场营销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国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活动发展过程,概述了面临的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归纳了中国农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的七个组成部分,并描述了目标市场策略。庞灵久(2002)简单介绍了农村信用社的营销概念,以及搞好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进而分析了产品策略、价格策略、竞争战略的运用。雷新宇(2002)分析了湖南农业银行进行市场营销的必要性,通过对国外商业银行营销发展阶段和经验的介绍,以及国内外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的比较,对湖南农业银行的总体营销战略和具体营销策略进行了探讨,并围绕营销战略和市场定位,对营销制度体系、组织机构体系和营销人员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通过对产品、定价、渠道、促销和公共关系等营销组合策略的研究,从整体上对市场营销进行规划,提出了设想和建议。冯冬梅(2003)、陈汉源,熊少美(2003 ).袁军(2006)对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的市场细分、市场定位等营销战略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制定了相应的营销策略,以实现其战略目标。

就市场定位而言,张丽明(2006)认为农村信用社自身实力先天不足,要想拓展生存空间必须优化市场细分,科学界定目标市场,正确进行市场定位。吴建亚(2008)认为农村商业银行应与其他商业银行进行差别化定位和差别化经营,立足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服务优质客户。在分析现有金融格局和农村商业银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农村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牛艳梅(2009)在对市场定位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基于西部特殊的经济社会环境,从市场定位的视角阐述了农村合作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即提出了区位定位、客户定位、功能定位的定位策略。葛君(2009)分析了我国农村合作银行市场定位存在的缺陷,借鉴美国社区银行的市场定位实践经验,提出农村合作银行要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理念和市场定位,认清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面临的经营困难、存在的不足等,扬长避短,为自己拓展出一片独特的发展空间。李秀茹,郭庆海(2009)从影响农村金融机构绩效水平的因素入手,分析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以实现各类农村金融机构的有序竞争与协调发展。四川银监局课题组(2009)针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定位不明、支农职能不强、运行效率不高、资金循环不畅等问题,尝试借鉴国际政策性银行发展经验与国内的有益探索,从我国农牛水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中央政府的政策出发,提出应进一步强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金融职能,并据此研究确定业务定位和发展战略,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和改革措施。

围绕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市场定位方面的研究成果最近两年较多。郭艳艳(2008)运用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进行了分析,提出对资金互助社的市场定位的建议。刘宛晨,段泽宇(2008)认为内生于农村经济的小型合作金融机构—农村资金互助社在一定的支持下能够满足农户信贷需求。熊玉军(2008)提出我国村镇银行应明确自身定位,重点营销自己的目标客户群;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零售服务;深入农村群众,与客户形成良好的互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形象;大胆创新信贷决策、利率定价、风险控制机制。章芳芳(2008)、伍昆(2008)、阮勇(2009)、张笑尘(2009)、程昆,吴倩(2009)等对村镇银行市场定位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金融研究处(2008)提出了小额贷款公司应明确市场定位,服务农户、个体经营户、微型企业等目标客户。陈玉娟,孙利荣,吴伟中(2009)提到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市场定位问题。

三、农村金融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营销策略是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主要手段,是市场营销过程中可以控制的因素。农村金融市场营销战略是农村金融机构在竞争中具体运用的营销技巧。李树彬(2002)针对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现状,提出了农村信用社营销策略。汪腾(2006).黎玲英(2008)进一步阐述了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及市场营销策略。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策略、品牌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方面。

(一)农村金融产品策略

姚胜(2001)认为金融产品开发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农业银行腻得市场、吸引客户的前提。应加大创新力度,改进营销方式,采取有竞争性的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抓好超前开发、整体运作、批量营销、捆绑服务四个环节。谢磊,田柳(2005)分析了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和推广创新的信贷产品是发展的关键。梁婉霞(2006)对中国农业银行外汇理财交易类产品市场的战略进行了分析,强调了外汇理财产品市场营销策略问题。彭健(2008)、朱灵芝(2008)分析了中国农业银行信用卡产品特点,探讨了银行卡产品的创新策略。张洪刚(2008)从农村信用社产品开发与创新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产品创新不足的根源,提出了产品开发与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彭思敏,余香东等(2009)介绍江西省星子县农村信用社推出农户联保贷款、信用共同体贷款、林权抵押贷款、收费权抵押贷款等创新金融产品,分析了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的制度缺失、市场缺失、产品缺失、监管缺失等问题,提出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大力开发有本土特色的信贷产品,建立与农村信用社发展相匹配的监管体系,着力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对策与建议。张秀倩,张锦等(2009)介绍了河北省唐县农村信用联社与唐县南店头乡政府、合作社联合创新担保方式,创新农村金融信贷产品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剖析了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王波(2007)简要介绍了网上银行等金融电子产品的发展、特点以及风险控制程序,对扬州市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环境特征、市场营销机制等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存在弊端。根据网上银行的产品特点,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建立新的市场营销综合管理模型,制定出新的市场营销方案,并运用实证的方法对其中的流程改造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简要介绍了实施营销方案的配套措施。王艳晖(2009)分析了中国农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网上支付业务7PS策略组合及具体实施方法。强调运用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策略组合,以可盈利的网上金融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最终实现网上支付的经营目标。

(二)品牌策略

盐城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2001)认为通过发现和评价品牌市场机会,实施品牌目标市场营销,开展品牌营销组合策略,执行和控制品牌营销计划等才能建立起中国农业银行自身特色。李和平,马恩利,黄新涸(2002)认为农村信用社应该策划、打造、经营好小额信贷品牌,要加强宣传策划、营销和服务。涂印平(2003 ).骆颖(2008)提出塑造中国农业银行品牌问题。王德平(2005)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品牌形象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提高小额农贷品牌认识,强化小额农贷品牌优势,拓展小额农贷服务功能,加大小额农贷品牌营销,强化小额农贷风险管理,加大小额农贷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品牌效应。

(三)分梢梁道策略

崔健(2002)认为发展功能完善、手段多样的“金融超市”已成为中国农业银行更新经营理念、拓展业务空间的必然。这就需要引进“自助式”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自由、舒适的服务;发展“在线银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理财服务;提供“套餐配送”服务,使客户真正体会实惠的服务感受;创建“仓储式”服务方式,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采取“网络式”经营方式,消除区域、条块分割固有的掣肘。王瑞华(2005)从商业银行分销渠道的迅猛变革着手,分析了中国农业银行有形网点形状,提出通过对传统营业网点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对现有网点功能进行全面整合、对现有网点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米加快分销渠道的变革。

(四)促梢策略

赵兰(2003)认为中国农业银行创新促销策略主要是对促销组合四种主要方式的整合与再造,即把广告、公共关系、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四种基本促销方式组合为一个策略系统,达到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果,从而顺利实现促销目标。李高帆,马先国(2007)对中国农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广告策略、人员促销、公共关系等促销策略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广告主题的确定、广告媒介的选择方面确定广告策略;在人员促销中注重新式柜台服务、差异化个别服务;在公共关系中通过新闻媒介,宣传银行形象。主动与客户保持联系,定期做好回访。

四、农村金融市场客户关系研究

客户关系是指围绕客户生命周期发生、发展的信息归集。客户关系管理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维护好自己的客户资源,保证客户的满意度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是客户价值管理,满足不同价值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实现客户价值持续贡献,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羞金泉( 2002)以郑州市农村信用社为研究对象,运用企业流程再造理论、整合营销理论、激励理论等对如何推行客户经理制进行了研究。王春生(2003)概括了农村信用社客户关系管理的内容:客户信息管理、客户营销管理、客户服务管理。提出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施要求:设置理财业务的“值班经理”和咨询专柜;进行“农村信用社再造工程”,整合内部流程;开展金融信息咨询、信用评估和专项顾问服务业务;努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建立健全客户经理制度;制定可行的绩效考核办法。陆宇明(2005)从客户关系营销的角度,对农村信用社公司业务客户关系营销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促进公司业务发展的新营销策略:明确营销战略目标,找准正确市场定位;加强服务质量控制,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加强品牌形象的策划宣传,密切与客户的接触和沟通。乔颖慧(2006)在对客户关系营销理论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农村信用社推行客户经理制中实施关系营销策略的实际,提出加强客户关系营销及管理的改进措施。高云(2007)在系统地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客户经理制度的基本理论出发,阐述了客户经理制的内涵、理论基础、组织模式及组织架构等,针对电子化建设设计了一个辅助信用社客户经理进行客户管理的软件系统。同时,通过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客户经理制度现状的分析,找出了我国农村信用社客户经理制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陈飞(2004)、王娟(2009)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实施客户经理制以及客户经理管理问题。

卢德勇(2004)对国内外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实施状况进行了阐述,从多方面分析了重庆农业银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必要性。提出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在思想认识层面,应该解决领导重视、唯技术论、分步实施问题;从具体工作方面,应成立相应机构,着重分析业务流程、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加强电子渠道的建设,配备相应人员,加快机构扁平化和服务特色化,注重人员素质的提高等。薛玮(2005)从客户管理的角度对中国农业银行常州分行内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介绍了相关技术的实现手段,对系统实现的各种功能做了详尽描述和应用说明。谢晓林(2006)结合连云港农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对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重点论述了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构建高层次市场营销体系,再造业务办理流程,实施完善的客户经理。邢松(2004 ).陶景慧(2006)、钱旭潮(2007)对中国农业银行客户经理制问题进行了简单探讨。

寮婕(2006)分析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客户资源状况,提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积极稳妥地培植新生客户;建立客户征信体系;优质客户纳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科学的客户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内外部环境。公祥旭(2006)分析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条件和基本构架,剖析了目前实行客户经理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业发展银行推行客户经理制的具体措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北省分行课题组(2006)分析了客户战略的含义、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实施客户战略的目标、原则、途径以及配套措施。赛婕,孙大旺(2006)、郑承枝,傅智勇(2007)分析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客户营销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客户营销的建议。刘海(2007)分析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面临的机遇及职能定位,提出了补缺者营销战略。其服务营销管理的策略包括:以客户为展服务,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建立和完善客户经理制,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

五、农村金融市场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研究

营销的根本目的是比竞争对手更好、更快、更有效地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满足客户需要并使顾客满意。顾客满意直接决定和影响企业的盈亏。许斌(2004)在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及其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湖南省农业银行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指标体系,采用面谈调查法和留置问卷调查法,经统计、计算,测算了湖南省农业银行顾客满意度指数,并提出了提升顾客满意度的途径。沙永红(2005)对中国农业银行顾客让渡价值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顾客让渡价值管理中的不足,然后提出了提升顾客让渡价值的策略和原则,最后对提升策略进行了实施评价。鲍胜龙,田彬(2005)对中国农业银行徐州市分行营业环境、服务设施、服务水平、金融产品、品牌形象、客户建议栏等方面进行调研,进而分析了客户满意度情况,提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对策。程祯(2006)认为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存在很强的关联性,高顾客满意度来自于提供高的顾客价值。金融企业通过不断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获取竞争优势。分析了如何提高顾客价值,减少顾客成本。李广海,陈通,王磊(2006)建立了农村信用社满意度的模型,以此来检验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村建设和满足农民信贷需求所发挥的作用,从而为改善绩效提出了理论指导。

林昌华,吴肇光(2007)根据服务营销中“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分析农村金融服务顾客差距的产生,以及如何弥合。农村金融合作组织需要逐渐培养服务营销管理的理念,领会顾客差距的原理和本质,不断改进金融服务的质量,通过提供一系列服务促进顾客关系,使组织实现差别化,增加对客户的附加值。把战略思考和管理决策的重心放在服务上,从影响顾客差距的内在因素入手,利用服务设计的准确传递实现金融组织之间的差别化,增加顾客的附加价值,从而维系与顾客的牢固关系,才能确立长期的竞争优势。

六、结语

总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营销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一些学者和实践者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了农村金融市场营销观念、营销战略、营销策略、客户关系、顾客价值和满意度等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金融市场营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这对于提高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对市场营销问题的认识,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营销理论的运用,推进对农村金融市场营销问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10)

二、SWOT理论分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

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正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根据SWOT理论的分析来看:

(一)S(strengths)优势

相比起我国国有四大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小,中小型客户居多。因此,受到外界金融风险的影响小。另外,由于地方政府的干预。所以也比较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的政策补助。最重要的是,中小商业银行规模小带来的灵活性使得其改革更为容易,无论是业务营销方式的改变,还是内部结构体制的治理,都比国有四大银行要容易得多。

(二)W(weaknesses)劣势

(1)市场定位缺失。一方面,我国的金融市场主要被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划分,导致我国的金融市场产品导向完全由四大国有银行控制。因此,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对于自身的战略定位缺乏,基本遵从国有银行经营业务为导向,国有银行经营什么业务,中小商业银行便经营什么业务;另一方面,原本中小商业银行还占据了一些中小城市或者乡镇的金融市场。但近年来金融市场改革的进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凭借网点的拓展和业务的扩散,其主营的营业业务已然拓展到中小城市和乡镇之中。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原有的业务自主性和市场份额更为降低,最终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在跟随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被逐渐兼并吞没。

(2)金融体制欠缺带来的歧视性。我国特有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归根究底就是:政府主导性和垄断性。一方面,政府的主导性使得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行政干预下失去了自身的主导权,从而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永远只能被动的改变,而不能主动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另一方面,垄断性带来的四大国有银行的强势,面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又或是业务拓展。完全依靠自身的强大资本优势,直接抄袭或者兼并。二者合一,使得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更为的苛刻。

(3)规模限制带来的风险。一方面,在我国的金融市场观念之中,资本的大小决定了公信力的多少。因此,我国的国有银行才会稳固地占据着金融市场巨头的领导地位。而中小商业银行因为资本的限制,导致了规模不够巨大,使得公信力不足,限制了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想要发展,就必须依靠强大的资本作为后盾。而中小商业银行自身的规模限制,导致资本规模得不到扩充,业务的拓展缺少资本的支持。从而使得中小商业银行陷入资本怪圈,发展的越来越慢,直至被淘汰。

(4)内部控制体系缺陷。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法人管理结构和董事会监事会制度都不完善,业务自我发展能力和约束机制的欠缺导致了产权的不明。董事会、监事会制度的缺少使得风险管控体系丧失,引发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增加。

(三)O(opportunities)机会

2014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国家开始允许民营银行的出现,而私人投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我国原本四大国有银行为主的金融格局有了重新地划分。在这个前提下,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得以参照新兴的外资银行和私人银行重新进行改革,从而在新的金融环境之中转换出一套特色化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模式

(四)T(threats)威胁

金融改革的进行,使得民营银行合法化和外资银行更为强势地进入。这样的改革虽然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原有的威胁解除,不在受四大国有银行影响。但同样的,金融市场的竞争也更为的激烈,中小商业银行原有的市场也将重新进入新的竞争者,增加了风险程度。

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

(一)确立市场定位,走特色化道路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通常来说,不同的市场环境有着不同的市场划分,而不同的划分必然有着不同的金融需求。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和国有四大银行同业务竞争显然是不可取的,无论是资本上还是人力上,乃至于内部的管理方式上,国有四大银行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

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在发展之初,就要为自己确立好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将业务重心放在中小企业的市场之上,以个性化服务和针对性产品,在中小企业市场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转变融资方式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规模限制,一直是限制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转变融资方式。改变原有的政府借贷,他行贷款模式,而将民间资本和个人资本加入进来。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结合一切可利用的资金源。使得一方面,通过脱离资本控制,而使得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自主化;另一方面,通过融资的多元化,扩大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规模,从而使得中小商业银行规模限制的问题得到解决。

(三)内部控制体系改革

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不能单纯地依靠外在条件的改革,而更多的是需要银行企业的改革。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当主动的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改革,使得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明细每一个部门的全责,并确立出切实可行的奖励机制。使得中小企业银行内部的积极性提高,主动的进行产品的创新和利润的追求。从而推动其对市场的规划,应对不同时间和环境,制定出相对应的市场定位。

(四)技术支持,建立IT系统

虽然我国现今的中小商业银行已经脱离了手写的局面,但对于客户资源的整理和客户数据库的建立却明显缺失。市场的划分在于对客户群的划分,而客户群的划分就来源于对客户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因此,一套IT系统的建立,将是整个商业银行发展的基础所在。因此,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建立完整的IT系统,不间断地进行客户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使得商业银行对于市场的划分和细化始终占据市场的前瞻地位。

上一篇: 房屋征收奖励办法 下一篇: 电工电气工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