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4 16:29:0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德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德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

篇(1)

在人生十年至二十年的集中教育阶段中,初中教育阶段承接小学,开启高中,在教育阶段整体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这个年龄段的教育工作中,初中德育工作居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是保持学校正确办学方向,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班主任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下面本文将进行详细论述。

一、初中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从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在生活和学习上逐渐减少对父母看护和管理的依赖,但是尚未达到高中乃至大学阶段能够完全自立进行自我管理的程度。只有调动起班主任队伍的德育工作积极性,采取“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一种以初中青少年学生为主体进行参与的德育方式,才能实现德育观念转变,完成德育工作改革。

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对策

1.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展开德育工作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文化古国,也是世界上的文化大国,我国具有很多积极向上的传统节日、纪念日,在这些传统节日、纪念日通过举行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能收到良好效果。在重大节日开展文艺会演、各种兴趣小组、故事演讲等都是行之有效、喜闻乐见的德育工作方式,能够为德育内容注入时代特色,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师益友的正能量环境。

2.创新并开展文化德育活动和生活德育活动

一次活动的德育效果胜过无数次说教。逼迫灌输式的德育模式早已不适应今天初中生的实际需要。我们要创新德育载体,寻找德育途径,寓德育于活动之中,让初中生在活动中去感悟、体验,提升自身的德育修养。

德育教育是初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根据初中校园的实际情况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班主任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观念,提高学生的自我德育管理能力,才能提高初中生的德育水平,为他们高中乃至大学进一步接受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2)

在人们的思维观念里,常常认为只有中学期间和大学期间的德育教育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却忽视了小学教育作为初级阶段启蒙教育所有的影响效力,认为小学的德育教育不重要,可有可无。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开端不是从中学教育或者大学教育开始的,而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就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无可否认:青年时期的确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时期的孩子们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小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小学生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所以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少年时代良好道德观念的树立,正是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为青年时代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打基础、做铺垫,因此,小学、中学和大学中的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求决不能截然分开,忽视和放松小学德育教育是不正确的、有害的。

二、德育教育的内涵

德育教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观点教育的开展,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引导性教育。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包括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树立远大志向等。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一切事物的正确的基本思想观点,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其他一些观点。道德品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相互隔绝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辅助的联系在一起,只有综合开展着三方面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目标,才能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以及青年时代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三、开展德育教育方法

首先,老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事实讲道理。小学生处于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认知世界更多是采用模仿的方式,因此老师在平时的德育教育中要懂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明辨是非,不能带有主观偏见,不溺爱学生,制止错误的言行,肯定正确的言行,爱憎分明,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得学习榜样。在引导孩子正确思想行为、或者纠正错误思想行为的过程中,要注重用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惩罚。

其次,注重“言行合一”,通过实践活动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目前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热爱劳动,便也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好品质,应该适当的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一些劳动活动,比如打扫教室卫生、学校卫生等活动。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就会发现身边有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人的存在,也能体会到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确是一种坏的生活习惯和不好的思想意识,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抵制这种不良习惯的意识,进而使他们树立热爱劳动讲卫生的意识和观念。

再次,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为了活跃校园文化推动学生德育教育,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可以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主题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每三个月确定―个教育专题。这主题教育。既要要主题突出,又要紧密相连,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德育。=是每个月行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讨论、主体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品质。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来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深入了懈重大节日来的同时得到相应的教育。四是可以开展先进个人、优秀小组、文明班评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索质。

篇(3)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小学生学习品德课,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在这个大前提下,教师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逐渐把一些育人的知识灌入到学生们的理念当中,让学生也能够逐渐分辨出好和坏、对和错和善与恶以及美和丑。此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多观看一些关于教育的影片,多学习一下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慢慢地让学生都能了解美好的品德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的,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是很有帮助的,也为奠定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打好基础。作为一名教育者,既要能够把课程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们,让学生接受知识的洗礼,也要能够按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并且选编出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一些比较有价值的内容要挖掘出来,再收到“整体育人”的效果。要想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基本素质,可以借助课堂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动经过学习,学生们也都能够慢慢地学会思考问题,并且还能够领悟其中的道理,只有学生培养出来的思想品德才会更加的牢固。

三、抵制不健康的消极思想对学生的侵蚀,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学校既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教育学生的地方。但是假如学校只是重视传授学生知识,注重学生“智”的发展,忽略了“德”的重要性,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会是一批废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小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家庭环境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了,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鉴于各个家庭的知识结构不同,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不相同,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龙、成凤,有些父母不懂得如何才是真正地爱自己的孩子,怎样才是真正的关心他们,这就使得很多的家庭中的独生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贺燕(内蒙古包头市昆区钢铁大街第三小学,内蒙古包头014010)摘要:小学德育的整个教育领域的基础阶段,德育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素质,德育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做一名合格的公民的起点,德育教育也是学校除了传授知识外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之一,所以说,做好小学德育工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关键词:小学德育;重要性;分析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5)12-0000-01子女变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因此,可以这么说,家庭教育的理念则能够直接透视出青少年在今后成长道路上的成功与否,所以说,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德育教育不是光喊口号就行了,也不能只依靠教师在学校的教育,家长也是需要积极地配合学校的教育,积极地采取行动,与教师们一起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关注小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要记住从小事抓起,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也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也不是让学生去背那些条条框框的知识,也不要让学生只是停留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表象认识上,教师与家长都要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要让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养成好习惯,家长和教师也要付诸以行动,在行动中教育孩子们,这样才有利于促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得以发展。

篇(4)

德育教育是指教师通过依据一些社会的实际要求和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方向,对学生在心理上和精神上进行实施作用,继而培养出社会所期望达到的学生应具有的思想高度和素质。因此,德育教育作为小学管理十分重视的一项教育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

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社会的继承人,首先应该在学习初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具有良好的素质和高尚的情操,这些道德品质都将是在小学管理和教育中逐渐形成,因而小学管理的关键内容便是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团结互助的美德,勇敢刻苦的品质,因此,在学生启蒙阶段的小学,则便要接受思想道德的培养,因为它将直接决定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对待人生的态度。只有接受了正确的德育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坦然面对,正确处理,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管理中的具体实施

(一)学生行为管理中的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正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小学道德教育管理中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教学初期,首先应该学习并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将为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学习这些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其所传达的意义,并理解其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让学生熟读并理解这些条文所要求的内容,才能更好地贯彻实施。

在学生形成这种良好的行为过程中,教师应该予以阶段性的指导,对学生的行为教育进行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训练,并制定详细的计划来贯彻到每一个学生的管理上来,从而使学生不由自主的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质,成为一名合格小学生,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外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1.文体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文体活动虽然作为班级活动中的一小部分,但其作用不容小觑,教师通过文体活动,不但可以向学生讲解美学知识,引导学生多方面发展,而且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也可以从中学习到生活中的常识和发现生活的美好,养成良好的心态和热爱生活的品质。

2.体育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素质至关重要。体育活动在锻炼身体,提高体能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来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和欣赏体育中所蕴含的美德。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比赛,养成了顽强拼搏,克服困难的品德,进而促进了身心的健康发展。

3.劳动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劳动作为生活组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在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在进行开展劳动活动时,不仅是让学生锻炼吃苦耐劳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品质,并为以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劳动中也可以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辛苦,从而培养学生努力奋斗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三)教育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作为学生,教学活动则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内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只是从教师那里获得课本上所讲解的知识,更多的是学习到教师所传授的生活和精神上的知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同样可以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德育工作也将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来进行开展。

首先在备课中,作为教师不但应该深入研究教材和熟练掌握如何更好地教学,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在教书中达到育人的目的,使学生能更好的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是将教学活动做到多样化,只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气氛,在这样的氛围环境下进行长期不断的德育教育,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觉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但在教学中,也要以严谨的教风来影响学生,是学生从小养成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思想品质。

最后,在学生的练习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遇到一系列的题时,养成严格认真,冷静思考,克服困难的态度。只有好的习惯的养成,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的解决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小学在管理方面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便是目前首要考虑和重视的问题。针对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尚不成熟和多变的考虑,教师则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使其接收到更加全面和完善的德育。因此,教师应该先从自身出发,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言传身教和科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德育,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未来有更加全面的发展,成为祖国未来更好的花朵。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在小学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革新,新的教育理念也开始深入到当今社会的教学过程中,因此,学校应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并加强德育方面的教育,这样不仅可以在教学工作上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而且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观,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为以后成为高素质,好品德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小学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应将德育教育放在首要工作任务上来开展,这也将是一项长期,不断进行的重要工作,只有重视德育方面的教育,才能更好的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国家培养出合格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36-02

我国各所小学承担着实施启蒙教育的时代重任,教育部要求我国每位学生都应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国每所小学在实施教学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强德育管理,学校管理阶层负责实施的德育管理工作的总体规划,每位班主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负责这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情通过学校和班主任的通力合作,切实强化的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

1.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有助于落实我国中小学的教育目标教育部明确规定,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要求我国每位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应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其中,教育部、各级教学主管部门都对我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国每所小学加强德育管理工作,一般都是班主任来具体负责这项工作。从工作效果来看,德育工作需要长期、持续的开展,而且德育工作的成绩与效果短时期内难以体现出来,也不如教学成绩那么明显,需要时间的流逝来检验,每位班主任只有长期付出,才能巩固德育工作的实施效果。

1.2有助于我国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小学内,班主任开展的德育工作,是有效预防、改进儿童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我国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最近一段时间内,校园伤害事件屡次发生,尤其是刚刚发生的湖南少年杀师案,这些少年制造的刑事与民事案件,一次又一次撞击着人们的心灵。这就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各所小学加强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和班主任通过有效的引导,经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向每位孩子输送正确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灌输一定的法律意识,确保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1.3有助于抵制不良文化的冲击。现代社会环境中,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福祉,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电视文化、网络文化、手机文化的飞速发展,把一些负面影响传播了少年儿童这个阶层,电视中的不雅情节造成了一些孩子出现早熟、早恋、逆反等心理问题,网络与手机里的一些游戏,也会给孩子们带来暴力、打杀等影响,这种情况下,每所小学、每位班主任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为孩子们树立起一道健康的防护墙,抵制不良文化的冲击,净化我国少年儿童学习与生活的成长环境。

2.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2.1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明确的重要原则就是要做好德育工作就应该懂得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段特殊,比较敏感,自尊心较强,需要学校、老师与家长的爱护与尊重。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将小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这样才能够以丰富的爱心、深沉的爱对待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平等的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帮。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好就特别关注,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差就过于苛责。班主任只有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小学生才能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被重视,从而自然而然的愿意接受班主任的教导,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才能够顺利。

2.2选择合理巧妙的批评方式。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秉持着先扬后抑的原则,语气、态度、用词得当。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难免会遇到学生做错事需要批评。而班主任的批评方式与技巧对学生来说有着巨大的影响。班主任在批评过程中要时刻语言语言的技巧性,使用巧妙的言辞和语句,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表扬,然后再针对具体事情通过婉转温柔的语气来指出学生的不足与问题,让学生清晰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位,能够认真的反省错误,让学生心悦诚服。同时,在批评学生的时候班主任要注意不能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批评,这样会造成学生的自卑心理,还会对班主任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从而导致批评的逆反效果。

2.3与学生家长保持畅通沟通。班主任要向家长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定期开展家访,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告知家长,让家长能够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状态,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制作"素质报告手册"与家长开展密切的联想,要求家长在家庭中配合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2.4推选优秀班干发挥带头作用。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是班主任的最有用的小帮手,班干部能够协助教师管理课堂记录、收发作业、组织各种活动。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班干部的作用,有意识的培养班干部,在不影响其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引导其帮助班主任一同对班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协助作用就需要开展合理的选拔,班主任可以通过竞争评选、自我推荐等方式来进行选拔,以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考核,从而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最符合要求的班干部。另外,班主任还可以根据班级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来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这样不仅仅能够保证班级德育管理工作正常进行,还可以让学生在担任班干部的时候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基石教育。德育教学是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师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去感化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引和启发,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五项的全面健康发展。

篇(6)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教学应该是全面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德育教育人引导学生正确的成长和发展。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小学生在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阶段就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而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德育教育应该从以下这些方面去着手,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一、注意做好示范作用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做好示范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是很成熟,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价值判断体系。在这一时期,学生会接受教师的评判,将教师的评判作为好坏的标准,同时也会模仿教师的行为,因为他们认为教师的行为是正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都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注意通过自己的行为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注意自己的卫生习惯,就是应该干净得体,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这样学生也会对自己严格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教学以外,还应该观察班级的卫生情况。比如说当地上有一些纸屑或者杂物的时候,班主任应该主动地捡起杂物,收拾好班级卫生,这样就可以慢慢地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卫生打扫。班主任应该正确地认识到小学阶段的教育应该是对学生的习惯的培养和思维的养成,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日后学习打下基础。班主任应该严于律己,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帮助学生成长。班主任应该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同时也应该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通过严格的要求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教师要让学生严格地遵守教学纪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要进行严厉的处罚通知,还应该强调学生的时间观念,要求学生上课下课时间都要严格遵守安排。此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树立达者为师的观念。现代社会在快速的发展,原有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的变化,教师有比较强的专业能力,但是也要及时地跟进时展的步伐,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的学习,这也会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调整管理的模式

为了有效地发挥好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价值。班主任应该在管理的过程中创新管理的模式,通过创新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班级管理可以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德育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现代社会对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道德教育,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互帮互爱、相互帮助,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因此班主任应该拿出足够的时间用来进行德育教育,保证德育教育的质量,同时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也应该调整现有的管理方法,比如说那种要建立健全科学严谨的奖励和考核机制,通过奖励和考核来帮助学生改善不良的行为和思想。对于优秀的学生应该进行奖励,对于犯错的学生则应该进行惩罚。此外,班主任应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学生积极的帮助,同时在管理的时候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调整管理的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注意班级干部的建设

班主任的精力有限,因此,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外班主任的精力可能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个时候班级干部的重要性就得到了凸显。为了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发挥好德育教育的价值,班主任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一批优秀的班干部,通过班干部来进行班级管理,以取得最好的效果。首先,在班干部的培养方面,班主任可以通过自己观察和学生民主投票来选择班干部,这样可以保证班干部的质量。在课间操和体育课的时候,班主任可以让班干部去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通过集体活动促进学生的了解,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与此同时,班主任在考核的时候也应该注意避免完全依靠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考核学生。班主任要建立科学完备的考核体系,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成绩等进行综合的考量,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评价学生会更加的科学。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该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如何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保证小学阶段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培养,为日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缪金龙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阴沙学校

【参考文献】

篇(7)

德育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时期为学生树立的道德意识和培养的行为习惯,将会伴随学生的一生。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对于事物的判断能力也相对较弱,他们健康的成长需要老师和家长悉心的引导。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良好的德育意识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意义,更要通过开展德育专题讲座以及开展德育活动等方式来丰富德育内容,并达到加强小学生德育意识的目的。

一、加强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

1.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加强小学生的德育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中华五千年来灿烂文明的结晶,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并发扬下去。

现阶段社会存在着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很多青年人不重视传统文化,觉得传统文化已经不适用了。这种错误的观念,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非常不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且在小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时,也要合理地引入历史上的道德典故,使学生接触更多的历史文化。

2.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

新课程背景下,对于小学生的培养不仅局限于培养学习能力强和学习成绩高的学生,而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其中,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更是居于首位,可见德育的重要意义。并且,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道德意识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形成的道德意识,将会伴随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教学中除了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加强对学生德育意识的培养。

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人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他掌握多少技能,拥有怎样的成绩,更体现在他的人格魅力。一个道德品质较差的人,不会得到认可。道德品质代表着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品德高尚的人才会得到信任和认可,也就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加强小学生德育的有效途径

1.加强学生对德育的重视程度

要加强小学阶段的德育,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保证德育工作可以高效有序地开展下去,并且要让学生感受到,加强德育对于学生新阶段以及未来的发展,究竟有怎样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与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相违背的现象。如学生随意破坏校园环境,不遵守诚信考试规则,在考试中作弊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需要在平时的德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重视德育教学的学习。

只有学生有意识地重视德育,才会在思想上进步,在行为上提高。但是由于学生的年纪较小,单纯地讲解德育的重要性,不能对学生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并且单调地讲解,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从而厌倦对德育的学习。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的方式,为学生营造更有趣味性的德育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在学生观看视频后,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来说一说,在视频中,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哪些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道德的判断能力,进而逐渐明确自己在生活中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应该做。

2.定期开展德育专题讲座

定期开展德育专题讲座也是加强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比较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下降。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该通过不断创新课堂模式和教学内容来丰富德育课堂,进而促进学生对于德育的学习。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可以定期请一些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模范,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通过道德模范为学生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道德故事,让学生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并且,教师应该在讲座之后,及时地根据道德模范所讲的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来说一说,道德模范身上有哪些闪光点最值得我们学习,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也是巩固了对学生的教育。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以道德模范作为自己的榜样,并在今后的生活中以良好的道德意识来约束自身的行为。

3.立足生活,树立良好德育意识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不仅是体现在面对大是大非的时候,更是体现在生活中一处处小事中。教师在进行德育时,也不能脱离生活,而是应该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德育,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于德育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生活中例子,让学生进行判断。小学校园中存在着一些学生不重视保护校园环境的行为,有些学生在校园中随地乱扔垃圾,在文化墙上乱涂乱画。教师就可以结合校园中常见的行为,对学生进行讲述,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这些行为是否正确,这些行为对于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危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不良行为造成的不好影响,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除此以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哪些事可以体现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

4.积极开展特色德育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开朗,喜欢参加集体活动。针对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设置趣味性的活动,然后将德育内容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的德育意识。并且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红牌绿牌”活动,由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小卡片,卡片上一面写生编号,另一面写上一件生活中常见的行为,由学生选择号码,教师念出另一面的内容。学生如果觉得错误就举红牌,反之,举绿牌。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帮助学生判断生活中的不道德行为,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杜绝这种行为。

良好的道德意识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小学教学中德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通过在德育教学中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德育的课程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学习,并让学生认识到德育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

篇(8)

一、德育教育对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1.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德育教育在每一个学生的求学生涯中都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从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到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每一个阶段都受到教育主体高度重视。德育要从小抓起,让小学生从最初思维形成之时就受到德育教育,对其未来心理状态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小学阶段是最容易接受外来教育的时期,最容易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

2.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人才的发展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双向进步,教育的职责除了教会学生基本的理论及应用知识外,还要按照社会的发展培养相应素质的人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时期,教育主体制定符合这个制度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从小学时期就加大德育教育的培养力度,宣传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有利于培养适应本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往往对很多是非曲直辨别不清,他们无法站在多种立场思考及解决问题。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日常和父母及祖父母的接触更多一些,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的影响自然更多一些。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用不同于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在对错判断上培养其理性主观的辨别思维,能够更好地孩子的辨别是非能力。

二、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1.语文教育者在教学中常常忽略以身作则。师者最关键的教育手段是以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从事教育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加信服教育者,使传授知识及经验的过程更加顺利。小学生是最具有模仿意识的,他们在日常行为及思维模式上,习惯于跟随老师及家长,语文教育者对自身的行为规范,是给学生在生活及学习态度上的一种无形的引导,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并对孩子未来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打下根基。

2.语文教育者在备课阶段德育部分准备不够充分。德是立人之本,在小学课程中,语文课程在所有科目中与德育教育关系最紧密,教育者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向受教育者传授德育思想。然而,语文教育者在平时根据课程要求备课时,往往只重视课内内容的准备,习惯性地将课本上的内容全部讲授,为了谋求效率,在备课过程中很少将有关课本知识的德育经验渗透在教案里。在当前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很难激发教师自发地关注课本之外的德育教育。

3.语文的课程教育与德育延伸的手法不够完善。除了上述的语文教育者在备课时很少涉及德育知识外,课堂上将语文课程与德育教育的链接手法不够完善,不能让学生很好地吸收理解。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思维模式还不能完全稳定,所有接收的知识及经验都靠教育者形象生动地讲解,才能很好地吸收并记忆。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育者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这一点,将语文课程与德育教育完美结合需要自身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并加上严格的职业培训,在这些方面,很多小学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三、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渠道

1.借用德育典故使学生们深入理解。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的选取过程中,往往都是以爱国、有爱、明理、诚信、尊师、重道为题材的,教育者根据这些内容,借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典故,使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自己应该怎样遵守日常的行为规范及做出怎样的价值判断。在一般教育手法中,典故教育是最能深入学生内心的,将语文课程与典故事例较好地结合,给小学生单纯的思维模式打下深刻的烙印,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好地发展。

2.教育者在传授过程中要把握好学生心理。语文教育者在传授知识及经验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观察孩子行为模式及心理状态。小学生并没有稳定的性格,他们情绪和心理上的波动都比较明显,贪玩、好动、天真、可塑是这个时期的特点,教育者需要时时观察,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心理异常反应,能在教育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们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消除逆反心理作用,还能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3.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要抓准时间点。任何教育过程,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升华时都要把握好时间点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也需要抓好时间点给予适当的升华,才能在孩子的心灵中形成一定深刻的影响,为他们树立好人生信标。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只是告诉孩子们应该怎么做,而忽视了教育孩子们为什么这样做出抉择。形象生动的德育授课模式会让孩子们了解到自己做出抉择的原因动机,帮助学生在以后的人生抉择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4.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多以感性为出发点,小学的语文课程多含有丰富的情感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以孩子的角度理解世界。教育者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如果结合感性素材,就会更加深刻地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从根源上理解德育的意义并贯彻于自身活动中。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会带动课上氛围,感染效果更好,比起单纯的说教灌输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深入孩子内心,让他们更容易接受。

小学时期是每个学生培养良好德育观念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心性善良,能够主动接受外界传播给他们的东西,教育者在这个时期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学很好地结合,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及经验的重要性,并且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愿,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判断是非,如何在自身塑造过程中使自己更加完善。德育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根基,在小学时期渗透德育教育能够为教学过程打下坚实基础。

篇(9)

德育现状不容乐观,作为独生子女成长起来的一代,处于无德育环境中,使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造成成年后适应社会能力下降,所以要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提高整个社会的素养。

一、小学德育之现状

(一)教师认识不到位,教学方法简单现行德育仍采用传统授课方式,以讲解书本知识为主,未涉及到其他学科中。在陶冶情操方面,使道德作风与实际行为相背离,没有起到教学育人的作用。(二)社会、家庭、幼儿园教育未给学生提供相应的道德环境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成年人的世界以追求速度与利益为主要目的和手段,在此环境下的孩子耳濡目染,受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身心发育不健全;特别是独生子女这一代人,因家人过分溺爱,形成了自私但不自立、不懂规矩的性格特点,这些都是受社会与家庭的影响;在幼儿园阶段教师采用小红花、小红旗、好孩子等荣誉称号来教育孩子,使其处于受夸奖和炫耀的环境中,不利于孩子受挫力的培养。(三)学校对德育不够重视,师资力量薄弱。许多小学德育无专职教师,多是由其他学科教师,教师因为不是专职教师,所以在授课及备课方面并不专业,伦理水平也有待提升。

二、小学德育的重要性

(一)家长应树立典范思维,给孩子做好榜样。家长的言行举止时刻在影响孩子的道德导向,重视德育不是学校喊出的口号,是教师与家长以生作则并起到榜样作用,这样才可感化和教育学生。不是只让学生背条条框框,而是要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比如:不随地吐痰、大小便、闯红灯,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如何保护环境和过马路,但家长的做法与之学到的不一致,会让学生产生困惑的同时,对德育产生质疑,从而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所以,需要家长这位启蒙老师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方针。(二)学校教育得以重视。德育受社会及家庭因素影响,但学校教育才对学生起主导作用。增强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干预是教师们的首要任务。小学阶段是孩子们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道德形成的时期。因为年龄小、事非观念不清和缺乏生活阅历,对人对事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且其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不良行为的影响,因此思想道德基础是否打扎实,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及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从娃娃抓起的不止是知识教育,还得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和抵制不健康思想的能力,避免学生受侵蚀,影响其健康成长。所以学校须注重学生“德”的培养,使学生德才兼备,且其成年后可立足社会,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可只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只重知识灌输而缺失品德教育,这样必定培养出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对于学生们的个体差异,教师需因材施教。(三)小学生德育应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社会在发展进步,随时都会发生难以预料的事情,需要个体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而这些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和锻炼,不能仅靠学校和教师在课堂上的思想品德教育。我国大多是独生子女,因从小娇生惯养,所以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这种现状的改变,需要教师、家庭和社会从小培养,使其处于乐观、向上、宽容的氛围内,增强自身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心。目前,因家庭原因、痴迷网络等因素,使青少年犯罪率逐年递增,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小学德育在教学中运用的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文化氛围。学校应重视读书的重要性,特别是涉及道德教育的书籍,以课堂讨论或小组间辩论的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书籍的认识,加深印象。达到读好书、育好人的目的。(二)尝试创新教学方法。学校以建立文明校园为目标,通过《品德与生活》中“邻里相处要文明”这一单元的学习,可运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语言启发学生,并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作为讲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亲历的文明事件与不文明事件一一列举,并讲述从中悟到哪些道理。小学德育与教学方式还须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不断提高水平,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缺点并勇于承认错误,提升教师伦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教学手段的能力,使学生不再是学习书本上条条框框,而是真正成为一名有道德、有素养并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倡导教师反思自身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用审视和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道德水平观念。

总而言之,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需要不断探索及求新,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冯志丹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联合小学

篇(1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的重点核心内容。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多年来一直存在某些明显的问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不高,便是其中一个长期困扰教育工作者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现今小学德育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影响小学生三观和人格的构建塑造,对于小学生长期道德规范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小学德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正确道德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学习礼仪道德,培养遵守道德规范的意志力,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培养健康人格个性,从而成为具有优秀道德人格的新时代人才。总而言之,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理念之一,对于学生自身成长、学校发展、社会进步都有着重要意义。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必须重视小学生德育教育问题,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二、我国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小学德育现状不容乐观。现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程度不一的消极厌学、逆反心理、学习浮躁等问题,极少数学生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品德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问题有二,一是学生自身和家庭环境可能存在一些不利因素,这方面的原因具有特殊性,并不广泛存在;二是现今德育教育模式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传统的德育模式并没有十分具体化、规范化的德育教学内容规定,学生的德育问题主要靠班主任自行教育解决,这十分不利于学生整体德育素质的定向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学校招生竞争加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应试能力对学校招生的影响增大,不少学校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与发展速度,更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教育,多少忽视了德育教育。再者,大部分针对德育教育而开展的活动,比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博物馆、德育讲座等之类的活动,其教学方式过于宏观、抽象、理论化,小学生受限于年龄和知识积累,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理论的内在意义,使得德育教育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流于表面形式。而且,上述德育教育形式与实际生活结合不深,学生就算理解了理论内容,但在生活中却不能很好地落实与实践,只是纸上谈兵。要想优化小学德育教育,学生自身原因不可避免,教师就必须创新德育教学模式,提高小学德育的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

三、提高我国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1.提高小学教师的思想觉悟,重视师德的选拔培养。

教师的任务,从古至今,不仅仅是教授知识。古人云,“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授业解惑,解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惑”,更是生活中,道德、礼仪、原则等问题上的惑。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树人”,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健全自立的人。教师要以德服人,为人师表,以身立教;校方在选拔和考核教师时,一定要严格关注其师德水平,并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强调师德的重要性。

2.使德育渗入生活,让学生接受家庭、学校两方面的德育教育。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一体两面的,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自然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对小学生的德育不能流于表面,要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时刻感受德育的存在,这就需要家长积极配合老师的要求,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入手,向孩子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并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3.创新方法,使德育教育模式多元化。

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单一、枯燥、机械,我们要促进德育方法创新,通过多元化的形式,使学生全方位理解德育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将理论内化为精神,升华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我们可以利用黑板画报、宣传海报、好人好事表彰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使得德育意识深入学生内心。同时,学校要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多接触社会大环境,切身体会德育的意义,磨炼心智,提高道德水平。

4.创设适合小学生实际条件状况的德育教育内容。

我国的学校德育,从浅到深,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阶段,是基本礼仪习惯和行为举止的教育;第二阶段,是作为一个文明人所必需的道德伦理教育;第三阶段,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政治道德教育;第四阶段,是“梦想”与“理想”的教育。由此可见,德育教育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德育内容和课程的设计,要符合小学生当前心智发展状况,也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用小学生所熟悉、所喜爱的杰出人物作为榜样,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结语

德育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德育教育理念必须紧跟时展,不断创新进化,才能保证其活力。若想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则需要关注学生、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条件,统筹考虑,以学生为本,制订长期的科学合理的德育工作计划,从而提高德育工作整体效率和质量。

上一篇: 休闲农业论文 下一篇: 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