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经营与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4 16:29: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新媒体经营与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新媒体经营与管理

篇(1)

档案工作具有复杂性,特别是对于政府机关来说,要想处理好庞大的档案资料数据就要抓住新媒体这个机会。利用新媒体等宣传方式给档案工作的开展助力。新媒体带来的新局势可以说有利也有弊,档案管理人员要做的是把握好度,恰当运用新的传播媒介,扬长避短。认真探究新媒体环境下给档案工作带来的冲击,吸取借鉴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作为革新档案工作方式的契机。

1 档案工作的新契机

1、信息技术的革新给新媒体带来了新的浪潮,网络媒体的宣传方式正不断地发展壮大。传统的报刊杂志、广播媒体和电视媒体的传播形式也受到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新环境下,对于档案工作来说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在网媒的影响下我国的档案宣传工作受到影响,传统的宣传模式已经阻碍到了档案宣传工作的开展。如果再不紧跟时代的潮流,档案宣传工作很可能会陷入僵局。就传统的宣传方式来说,往往缺乏时效性,不能及时快速的向外传播出讯息,而且作为信息接收者只能接收到信息而做不到及时的信息反馈,信息双方缺乏互动性。再者,传统的宣传方式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播速度慢,这样就会降低档案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就新兴的宣传方式来说,它能摆脱时空的限制,最大限度的传播出讯息,而且现如今有更多的人们群体选择网络这样的新媒介来获得信息[1]。所以如果以网络新媒体的方式来宣传档案信息可以取得比以往更好的宣传效果。

2、目前我国档案管理的工作信息化还普及不到位,档案资料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数据系统,档案资料更多的还是纸质的形式,因而档案的日常管理就需要较多的人力资源。这样就造成了部门单位的人员冗杂,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其实已经有部分部门单位采用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来开展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方式可以为档案管理的负责人员提供极大的工作便利,不仅可以节约人力资源,而且还可提高档案管理的准确性[2]。另外,在档案宣传工作方面信息化的方式可以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以最短的时间把信息向外推广,这样就保证了时效性,满足了群众阅读信息的需求。所以,档案信息部门应该要推进新媒体的建设与推广,紧跟时代潮流,尽力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提高工作的成效。

3、新媒体环境下,还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首先从技术方面来说,信息技术的处理就要求工作人员拥有过硬的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并不能很好的运用新兴的信息技术,不能够把以往的工作经验和信息操作结合起来。所以,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对于迎接新媒体环境下的挑战十分重要。其次从档案宣传方式来说,新媒体环境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了加大档案宣传效果,档案宣传员可以提高个人网站建设的能力,利用网站、微信和微博等新兴的宣传平台来升级档案宣传工作。多样化的宣传平台的建设可以加大宣传的影响力度,此外利用新媒体的媒介可以改变传统图文结合的宣传内容,为档案宣传增加音频的形式内容,这样就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 新媒体环境下的应对办法

1、在迎接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时,档案管理要做的不止是技术层面的简单引进,工作人员还要实现在管理观念层面上的转变。身处档案管理岗位上的人员应该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变迁,紧跟时代潮流,把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当做一次改革创新的机遇。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明确意识到新媒体时代下档案的信息化道路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3]。档案的管理往往十分繁杂,尤其是像检察院、法院等政府机关部门的档案资料成千上万,一套完整的、实用性强的信息处理系统就可以较好的进行档案管理。同时节约了人力资源,降低了管理成本,精简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等。所以,管理人员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引进或自主研发出一套适应部门单位自身需要的信息处理系统,满足信息接收者的需求。

2、在档案宣传工作方面,相关人员需要做到正确认识传统的宣传模式。不能完全否定传统宣传模式的效应,应该保留传统宣传模式中能与工作发展想适应的部分,自觉淘汰掉已经落后了的宣传形式。此外,要把传统宣传模式和新兴的宣传媒介有机的结合起来。目前档案资料的获得大多数人还是通过传统的方式,例如报纸、电视等甚至信息需求者会亲自到达现场来获取档案信息。要改变这样的现象,档案管理者首先要完成自身能力的建设,学会良好的运用网络新媒体,学习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为增强个人的专业性而不断学习吸收新技术,也可以以“一带多”的方法,进行技术上的基础培训。其次,还要学会多多吸收和借鉴。国外档案管理的信息系统已经是成熟阶段,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并结合自身需要作出适当的改动。有利于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最后,宣传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也是需要一定的资金的。档案管理的新媒体之路就需要一个稳定的后台,为了更好完善档案宣传的新媒体平台,就要相应的加大资金投入。

3、其实要真正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也并非档案部门一个就可以的,还需要各部门相互沟通,联合起来互通有无。档案的管理是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的集合,这样一个繁杂工程自然少不了其他部门的配合。档案馆在资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资料为档案工作的品质建设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在网络信息时代下,档案部门对于计算机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升级[4]。档案管理常见的方式是人工手动为主,计算机运用为辅,其实这样的方式并没有让计算机带来的良好效益实现最大化。档案管理人员可以把计算机信息管理提上主体地位作为一个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实现档案管理以计算机为主,人力为辅的新局面,使档案管理走向智能化的道路,这样的管理模式对于类似检察院等机关部门的档案管理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检察院作为国家重要的司法权利机构,在档案管理这方面的工作上也是十分繁重的,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契机可以有效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个挑战。档案管理方面要逐步完善信息资料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它给档案的管理和宣传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同时提高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档案宣传方面把传统宣传经验和新兴宣传媒介相结合,满足信息接收者的信息需求,扩大宣传效果,丰富宣传平台,让档案信息走进百姓的视野。

参考文献

[1]尹志洁.新媒体背景下档案宣传工作策略探究[J].新闻战线,2015(12):54-55.

篇(2)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048-01

1.国内外自媒体的发展情况

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了由谢因・波曼等撰写的自媒体研究报告,他们认为“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1]。2006年,我国著名新闻传播学者喻国明将自媒体的应用成为信息的“全民DIY”(Do It Yourself)[2]。

2009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谭立立认为自媒体已经成为了危机信息传播的重要场所,并从跨媒体的角度建构和解析了危机信息的传播模型及危机信息传播路径[3]。2011年,南开大学的王小乐提出,为了有效促进信息的传播与共享,建立和谐的媒介环境,拍客要加强道德自律与人文关怀素养[4]。

2014年,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张靖婧针对自媒体时代媒介道德缺失现象研究产生的原因并对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5]。2015年,辽宁大学的褚安安重点探讨了全媒体语境下融合新闻报道方式的传播策略与发展趋势[6]。自媒体时代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方便的信息交互平台,并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诚信管理体系建立的意义

CNNIC第32次互联网报告显示,目前大学生占网民总数的26.8%,随着互联网社交网站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大学生用户还在不断地增加。但是,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在一些自媒体工具的注册都还是非实名制,这就造成了很多大学生用户在自媒体平台上的言论不副实,甚至是虚假、造谣。因此,在自媒体环境下,只有提高我国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诚信素养,才能进一步提高虚拟网络环境的信息真实性,为构建辽宁国自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和谐传播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一,诚信缺失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国大学生良好素质观的形成

目前,国内的很多大学生仍存在考试作弊现象;各种资源的共享给大学生在学术抄袭上打开了方便之门,窃取他人的学术成功,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甚者在网上一些虚假的信息,进行网络诈骗等,这些都反映出大学生诚信理念的确实。这些极不利于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即不利于我国网络信息环境的和谐与安全。

第二,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这些大学生都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他们的诚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诚信水平,因此,只有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和素质,才能确保未来他们走向社会后保持正确坚定的诚信观,才能有利于辽宁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第三,大学生诚信素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要想能够保持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诚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失去了诚信将无法立足于社会,一个国际丧失了诚信就无法立足于世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的诚信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因此,大学生诚信度的提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要求,也是科教兴国的必要要求。

3.诚信管理体系的建立难点

1.自媒体传播的开放性导致大学生诚信认知的模糊

自媒体带来的一些不健康的、低俗的垃圾信息对大学生本身的诚信认知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成型时期,辨别力不强,对未接触过的事物充满好奇,容易接受进而主动效仿那些不科学、不健康的东西,从而可能成为信息浊流的牺牲品。

2.自媒体传播的隐蔽性导致大学生的诚信情感丧失

自媒体在无形中成了大学生通过隐蔽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空间的方式,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情感上难免存在一些挫折和迷惘情绪,在利用自媒体发泄自己情绪的同时,某些消极的影响会危及到大学生对正常事物的正确认知和判断,从而产生非理性的负面情绪。而非理性情绪的产生又极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导致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在自媒体信息立体传播的过程中,人们在实际生活空间中的人际关系也随着淡化,忽视社会生活中他人的幸福,非理性的判断在网络媒体的传播中使得失信行为越演越烈。

3.自媒体技术的局限性导致大学生非诚信行为的泛滥

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体导致网络安全服务能力有限,在执行实名制认证过程中,无须使用面对面的审核方式进行资料的提交,用户依然可以捏造和篡改个人信息,网络安全漏洞百出。甚至一些自媒体应用平台账号进行公开倒卖,将信息交流平台变成新型营销手段。自媒体监管技术的不成熟,灰色利益链隐现,终会导致更多的非诚信行为产生。

4.大学生诚信的培养途径

1.技术层面要增加用户后台个人信息的保护

Cnet用户数据一旦泄露,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便使用他人注册账号虚假消息,在缺乏诚信的自媒体环境下,这些虚假信息肆意传播。因此,要建设好账号的管理体系,增加账号的安全系数,从而减少账号被他人盗用的风险。同时,需要规范自媒体信息传播新书,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对个人的诚信度做好记录。

2.高等教育要设立网络诚信课程

高等教育要与时俱进,把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列入主修课程,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意识。学习可以定期举行以诚信为主题的交流会、讨论会,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诚信深刻的认识。同时展开实践教育,使大学生在提高自己诚信度的同时,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时刻维护自身利益不受他人的侵害与欺骗。实行“奖诚罚假”,对于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学校应适当予以奖励。设立专门的诚信学分,把道德素养纳入学科考察体系范围,激励学生,同时也有利于其诚信意识的提高。

3.信息化应该在法制化的要求下发展

法律是实现社会民主的内在要求,因此,应当在规范完善国家在信息技术安全负面的法律法规,对于一些专门钻法律空子的人,加大制裁的力度。只有将 人们的一些社会行为上升到法律层面,做到有法可依,才能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合法利益。人们的诚信意识在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下将会得到逐步的改善。

4.社会各个层面都要关注

诚信教育不仅是学校应该承担的事,同时也应该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首先,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应该给予孩子诚信意识的培养,在父母的自身言行父母应该时刻注意,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其次,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有关部门可以结合社区、街道多开展诚信事迹的宣讲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将诚信道德观念注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参考文献

[1]焦树民.自媒体视域中的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9(7):124-126.

[2]喻国明.直面数字化:媒介市场新趋势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6(6):4-9.

[3] 谭立立.自媒体环境中的危机信息传播研究[J].新闻界,2009(1):14-16.

[4]王小乐.论自媒体时代“拍客”的道德自律与人文关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153-154.

[5] 张靖婧.自媒体时代媒介道德缺失现象研究[J].新闻传播,2014(13):73-74.

篇(3)

随着新媒体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依附于新媒体平台的新玩意逐步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依附于网络媒体的电子商务和开心农场,以及依附于手机媒体的手机上网和手机报等。这些新的创意产品形式已经深深的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中。本文以淘宝网为例,来具体分析淘宝网对于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模式的影响。

一、关于淘宝网的简单概述

淘宝网(taobao.com)是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致力于打造全球首选网络零售商圈,由阿里巴巴集团于2003年5月10日投资创办。目前,淘宝网的业务跨越C2C(个人对个人)、B2C(商家对个人)两大部分。淘宝网从零做起,在短短的两年时间,迅速占据了国内个人交易市场的领先位置,创造了互联网企业的一个发展奇迹,真正成为最佳的网络创业平台。

2008年,淘宝网注册会员达9800万人,截止2008年1月,支付宝注册会员超过6300万,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网购人群。2008年9月份,淘宝网单月交易额突破百亿元大关,2008年全年交易额达到了999.6亿元。[1]

淘宝旺旺是一款集即时的文字、语音、视频沟通、以及交易提醒、快捷通道、最新商讯等功能为一体的即时聊天软件(IM),是网上交易必备的工具。在淘宝交易过程中起到了沟通联系以及交易提醒等作用。

支付宝(alipay)是淘宝网公司为了解决网络交易安全所设的一个功能,该功能使用的是“第三方担保交易模式”,由买家将货款打到支付宝账户,由支付宝向卖家通知发货,买家收到商品确认后指令支付宝将货款放于卖家,至此完成一笔网络交易。支付宝在2004年12月独立为浙江支付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由阿里巴巴公司创办。支付宝交易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一个创举,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二、淘宝网对社会经济模式的影响

淘宝网是电子商务的一种形式,淘宝网的出现,给人们在网上开店和网上购物提供了一个平台,与传统的实体店最大的区别就是消费者不需要出门,只要上网动动手,就可以买到商品。淘宝网掀起了网上购物的浪潮,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同时网上开店也为人们自主创业提供了一种选择。伴随着淘宝网出现的新的经营模式也逐渐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网上购物成为了一种新的消费方式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网上购物是通过互联网检索商品信息,并通过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然后填上私人支票账号或信用卡的号码,厂商通过邮购的方式发货,或是通过快递公司送货上门。网上购物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获得较为全面的商品信息,还可以买到所在地没有的商品。由于网上的商品省去租店费、招雇员以及储存保管费等一系列费用,总的来说价格较一般商场的同类商品要便宜,因此吸引了很多网民的关注和参与。

由于上网人数的迅猛增加和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习惯并依赖于网上购物。上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程序。不论是工作所需,还是娱乐消遣,人们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是不可低估的。很多人在工作闲暇之余,就会选择在网上商店里浏览各类服装或是其他商品,如果遇到了喜欢的、价格也可以接受的东东(东东是淘宝网里商家对于商品的一种称号),那么只要轻轻一点鼠标,就会交易成功。之所以很多人在网上购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买家没有现场支付现金的心里痛感,也就是说,他们感觉不到钱已经花出去了。因为钱是从他们的支付宝或是银行卡里直接扣除,所以心里上会比现场支付现金舒服一些,或者说是他们感觉好像不是在花自己的钱一样,很多人在网上买起东西来,一般会比在实体店里购买的数量要多。可以看出,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消费方式。

(二)淘宝网为人们自主创业提供了一个平台

淘宝网提供的个人网上开店服务以其低成本、低启动资金以及快捷灵活的交易方式得到了很多创业者的青睐。网店是一个虚拟商店,不需要支付昂贵的店面租金,不需要店主自己或雇佣营业员站柜台,只需有空上网查看订单就可以了。可以说,只要具备网上开店的最基本条件,任何人都是可以在网上开店的。这种平台为很多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一种创业选择。

淘宝网最大的特色就是免费,这对于资金不多的网上创业者来说,是非常有诱惑力的。另外,淘宝网还提供非常贴心的服务,如旺旺聊天、支付宝付账、社区交流等。旺旺聊天可以让买家与卖家直接进行对话,这样就弥补了虚拟商店的缺陷,买家可以得到商品的具体信息,卖家也可以根据买家的要求为其提供商品,这样的聊天记录还可以为一些日后的申诉提供证明。支付宝付账则消除了人们害怕付过钱拿不到商品的层层顾虑,毕竟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家的心里难免会有一种担心。支付宝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随着网络信用机制的不断完善,网上开店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三)淘宝“秒杀”成为一种促销新招数

经常混淘宝的人都知道时下的一句网络流行语“我秒到了”,意思是指从淘宝“秒杀”活动中抢到了超值的宝贝。“秒杀”活动本来是淘宝为庆祝其成立6周年所做的一次促销活动。淘宝网在首页上开设了“秒杀”的入口,商家拿出自己店里的商品进行超低价促销,并规定商品必须以“6”来定价。比如6元的服装、鞋子,60元的手机、电饭煲,600元的笔记本电脑等。

由于所有参与“秒杀”的商品价格都低的不可思议,因此一到“秒杀”时段,全国数以万计的顾客就会守在电脑前不断点击和刷新,进行抢拍。从各大相关论坛和众多交流“秒杀”经验的QQ群来看,“秒杀”让许多人为之痴迷,一是其超值的产品,二是从中体验到的乐趣。据说还有这样的买家,因为“秒杀”成瘾,配置了高性能的电脑,增加了宽带,改短了支付密码,而且还天天在键盘上练指法,以保证瞬间输完密码。甚至还有人在QQ签名里这样写道:“逢6别理我,我要去‘秒杀’!”[2]可见,“秒杀”已经走进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对于商家来说,投入“秒杀”的商品肯定是赔钱的,但是却能赔本赚吆喝。是网络上的一种新广告促销形式。一般在“秒杀”活动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店铺由于众多买家的关注而流量陡增,流量也会因为买家的持续关注而得到一定的保持。参与“秒杀”活动,会使很多买家了解这个店铺,有的买家甚至会把店铺收藏起来,成为其潜在的顾客。可见,“秒杀”活动在无形中给商家带来了很好的广告效益,成为了商家的一种新的促销新招数。

三、淘宝网对人们生活模式的影响

随着淘宝网的不断发展,“淘宝”一词广为人知。一些由淘宝派生出的新鲜词汇以及生活方式,已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一)上网逛淘宝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对于那些在网上开店的人来说,只要一打开电脑,必定是先上淘宝看看自己的店铺有没有订单,看看自己的店铺还需要哪些完善,看看其他人的店铺有哪些优势等。对于经常上网购物的买家来说,上网逛淘宝已然是一种生活习惯了。在网上买过东西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就是你会不经意的打开淘宝网,关注下自己收藏的店铺或是搜索下当下流行的服装等,淘宝网上无尽的商品种类让你在畅游的同时不禁会产生一种购买的欲望,这种感觉虽说很奇妙,却是存在的。这样的感觉更是会吸引你上网逛淘宝,像是一种虚拟的满足,即使不购买,心里上也是开心的。

还有一些人,是需要什么东西了,比如女孩子需要买几件夏天的衣服,她会先上淘宝看看都有哪些新样式,当下最为流行的款式是什么,大概的价格是多少,然后再去实体店挑选并购买。这样的一些人,可能是出于对网络的一种不信任,其实他们是网上购物的一种潜在客户。他们每天也会上网逛淘宝,只要有一次成功购物而没有上当受骗的经历,他们就会在无意识中慢慢的喜欢上网上购物。可见,上网逛淘宝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二)签收快递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乐趣

只要是在网上购物,那么签收快递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很多人在一次次地签写自己的姓名后,竟然渐渐地喜欢上了签收快递。那种心情,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即使是你付钱购买的,但是在你签收快递的时候,你只需签个名字,就可以得到一份快递礼物。这样的送货方式,受到了更多人的喜欢,也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乐趣。

(三)淘宝旺旺为人们结交朋友提供了一个平台

淘宝网提供的淘宝旺旺聊天服务,为很多在网上开店以及网上购物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淘宝旺旺是一个类似于QQ或MSN的聊天软件,你可以加好友并和好友分享开店或购物的心得。一些刚刚在网上开店的新手会向一些有经验的店主咨询开店的经验,旺旺好友们也会就一些买家的无理要求进行讨论,找出解决的办法。只要有这么一个群体存在,那么这个群体里的人就可以通过淘宝旺旺进行聊天并结交朋友。淘宝网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形式,代表着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其应用和推广将会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效益和便利。2009年,阿里巴巴CEO马云说道:“中国互联网将从‘网民时代’、‘网友时代’提升到‘网商时代’,五年后人们都将上网做生意。”

参考文献:

篇(4)

传媒业,是一个有着高投资回报的智力密集产业,本身在产业属性、目标市场、产品特性等方面就与传统产业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我国,由于管理体制、政策环境上的差异,使得国内的传媒业,除了具备了一般意义上共性特点之外,又具有了自身所特有的一些特点。

第一,在产业属性上属于边缘产业。传媒业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它涵盖了信息生产、加工、传播等领域,具有典型的信息服务业的特征;同时,媒体所传播的内容又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这使得传媒业也属于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因此,传媒业可以被视为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交叉的一个边缘性产业。

第二,具有二元结构的目标市场。与其他产业不同,媒体产业要面对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一个是受众市场,一个广告市场。这就要求媒体必须为两个完全不同客户群体,提供两种截然不同产品,一个是面对受众的“传播内容”,另一个是面对广告客户的时段或版面。因此,要同时运用两种不同的营销方法:受众营销与客户营销。

第三,媒体的产品与服务不存在价格弹性。传播内容、广告版面或广告时段作为一种商品,几乎没有价格弹性系数,这与其它有形商品区别很大。消费者不会因为产品价格的下降而产生需求。传统的价格杠杆将无法对市场需求进行有效调控。这在种环境下,产品自身的竞争力成了市场竞争的核心。这就造成了弱势媒体无价格,做强是媒体经营的唯一出路。

第四,具有事业与企业的双重体制。虽然,我国的传媒业由先前的完全的事业属性,转变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实现了媒体经营管理的重大转变。媒体的产业化进程正在逐渐在加快,传媒业的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目前国内的主要媒体,大多数还都属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或管理模式。这就要求媒体必须做到:一方面,要从政治属性出发,作公共服务的平台,完成舆论宣传与导向的任务;另一方面,还要从产业属性出发,直面市场竞争,不断加强经营、扩大规模、增强实力。要求媒体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第五,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在我国,媒体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使用权、经营权归经营者所有。因此,政府对传媒业的相关政策,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就成了我国媒体的经营指针。媒体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的影响。

二、媒体对从业人才的特殊要求

由于媒体兼具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属性,使得它同那些生产物质产品的组织有很大的不同,它必须兼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双重性。所以,媒体的经营管理难度要大于传统产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第一,媒体首先要追求社会效益,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应该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第二,媒体要面对市场竞争,必须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经营管理素质。

第三,媒体所涉及工作大部分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技术性,在保持政治性的同时,还要兼具文化艺术性,要求从业人员要有很强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从业经验。因此,学习曲线周期较长。

第四,要求媒体将社会效益置于经济利益之前。因此,从业人员要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不能只追求利益。一个有社会责任的媒体工作者,必须是社会的镜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先进的文化和思想。

三、媒体行业所需人才的特征

传统产业中的组织,尤其是生产有型产品的组织,价值链环节较多。产品研发设计、采购供应、生产、质量控制、销售、仓储物流、售后服务、后勤保障,环环相扣。其间,各类人员分工细致、协作紧密。

与传统产业不同,媒体生产的是无形产品,价值链环节较少,各环节之间的连接又不是非常紧密,基本属于模块运作。每个模块中或是单兵作战,或是团队作战,形成很多独立单元。如果团队作战,只在团队成员间有分工和协作。模块之间,单元之间,分工协作较少。

这样,就造成了媒体从业人员职类划分比较清晰,根据媒体的经营管理特点和对从业人员的特殊要求,媒体的从业人员可划分成三支队伍,包括:采编人才、经营人才、复合型人才。人才是媒体经营成功的关键,三支人才队伍就像三个轮子,尺寸大小,转快慢快,负载轻重,都要协调一致,才能平稳快速的运行。

1.采编人才

采编人才属于专业型人才,即包括记者、编辑、主持人等在内的一线采编人员。他们是传媒产品的制造者,负责着相当于有型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品研发设计、采购供应、生产、质量控制等众多环节。“内容为王”,他们传媒业的中坚力量,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传媒产品的质量水平,决定着媒体的兴衰。

对于一名优秀的专业型采编人才来说,要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要有社会责任感。作为传媒人,只有通过深刻地关注和记录社会上正在发生和形成的历史,最终的职业成果才能对社会发展进程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要学会理性观察与思考。作为传媒产品的制造者,每日每时都要面临着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如果说事实判断是所有传媒人都应具备的基本功,价值判断则是优秀传媒人的特质。在媒体提供的资讯量已经出现“大量过剩”的情况下,必须为受众整合、梳理看似杂乱无章的资讯,为人们提供有序而冷静的观察与思考,才会有更多的“话语权”及传媒影响力。

第三,要有专业精神。对于传媒人而言,拥有更多的表达机会。所以,必须秉承专业精神,用好所拥有的“话语权”。

第四,要有自己的风格。对于媒体来说,注意力就是命脉。那些泛泛而谈和同质化的内容,无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于是风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2.经营人才

经营人才属于市场营销型人才,即担负着市场、策划、发行、广告、品牌运营等职责的人员。过去,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只重视专业人员,不重视市场经营人员,造成了如今这种能搞采编的人才多,能搞市场经营的人才少的局面。例如,在大部分报社,能搞新闻的,占到百分之七八十以上,能搞市场经营的,只占到百分之一二十。要想在传媒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市场经营型人才队伍。作为优秀的市场经营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

第一,要有市场运营的专业知识。目前传媒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手段不断升级。同时,由于新媒体的不断出现,使传媒业的市场格局、行业成功因素、客户消费习惯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市场运营人员能够不断的审视市场环境、做出快速反应,分析客户行为、制定竞争策略、创新商业模式。所以,一定要由丰富和扎实的市场营销、销售管理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广告促销、创意、策划方面的相关知识;合同法、经济法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第二,要掌握市场运营的专业技能。作为市场经营人员,要不断分析研究行业发展态势;追踪并研究国内外行业热点;收集、整理、分析市场信息、客户信息和反馈意见。通过分析判断,最终作出市场预测,确定市场定位,制定发展规划、推广发行计划、多种经营项目投资计划、地区覆盖策略、广告经营策略、品牌管理策略等。所以,必须掌握制定经营规划、商务计划、实施方案的专业技能;商务谈判的技巧;信息搜集、整理、分析的方法与工具。

第三,要有市场管理的综合能力。要想使经营计划、经营策略、营销方案等能够顺利实施,顺利完成推广发行和广告经营任务,最终完成经营目标。市场经营人员要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能力;鼓动、激励、影响他人的人际沟通能力;应变与危机处理能力;商业机会分析判断能力;市场运作能力。

3.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属于媒体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包括电影、电视、广播节目制片人,报业传播业务项目经理,出版界项目负责人等。这类人才的突出特征是能够融媒体传播与经营管理的知识和能力为一体,是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既懂传媒、又懂管理,学有专长、经验丰富。随着传媒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快和国内外传媒竞争的日益加剧,传媒经营管理型人才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国内这类人才极其缺乏。

媒介产业是一个特殊产业,有着与其他产业不同的经济运行规律。因此,传媒组织的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应具有如下特质:

第一,具备把握体制和政策的能力,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深刻的政治意识。媒介产业与国家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紧密相关。作为媒体的经营管理者,首先必须具备非常高的政治素质。

第二,具有敢于冒险的组织家精神。与其他产业相比,我国的媒介产业正处于市场化的起步阶段,大部分媒体还在转制过程当中。媒介产业将是中国最后未开垦的高利润产业,这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跟随者将进入媒介产业,从而促使媒介产业的风险将大大加强。对于正在转型和新兴的国内媒体,迫切需要的是风险意识强,具有创新、冒险精神的决策与经营者。

第三,要有较强的机制创新能力。长期以来,我国媒体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只注重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造成了我国媒介产业的发展困境。作为中国的媒体经营者,必须将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结合起来,只有不断的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篇(5)

从事媒体经营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怎样才算是合格的人员呢?

一是要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对于一名中高级管理人员来说,其影响力常常能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推动各项工作。影响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影响力的大小,决定于以下方面:

有真才实学。作为中高级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是真才实学,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以媒体经营管理为职业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应具备三种能力:一是把握政策的能力,有政治头脑和制度意识;二是熟悉新闻业务,懂得编辑和采访等基本新闻业务知识;三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懂得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财务会计学等基本经管知识。

有大度之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下属的“过失”善于包容。另一方面对下属的“不敬”善于包容。千方百计为有才能的下属提供力所能及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

平易近人。中高级管理人员要使下属觉得自己易于接近,敢于接近,心理上永远存有一种“暖”的感觉。

二是具备高人一筹的领导能力。人们常说搞经营的人,应有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政治家的气魄,外交家的风度,军事家的远见。一名合格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务必深谋远虑,富于组织高效而严密的管理体系,具有组织指挥能力,善于沟通,联络上下左右感情,具有人际交往的能力,善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具有应变与创新能力。

三是要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合格的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应具有创新意识,不断进行组织创新、业务创新、制度创新。面对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能够及时进行科学决策并相应调整经营政策,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四是要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合格的中高级经营人员应具有全局观点,善于了解情况,发现主要矛盾,并且能够协调目标和各种资源以获得最佳解决方案。仅仅把经营管理阶层的意图向下传达是不够的,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心和能力,把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带到最高决策层,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鉴于中高级管理人员在媒体中的重要性和独特的素质要求,搞好此类人员的招聘应慎之又慎。笔者认为,其途径和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重视内部培养和提拔。尽管大多数媒体的管理层都想得到优秀的经营人才,但媒体更应该把目光着眼于内部有潜力的候选人。而且在其他媒体或企业经营成功的经理人在本单位不一定同样能取得成功。相反,从单位内部培养自己的中高层管理者,不仅保证媒体经营战略的连续性,而且能对候选人的品质、素质、能力有更好的把握。从本质上说,这既是媒体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组织长期经营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实现方法主要是对重点人选重点培养。有意识地把后备人选放在管理的岗位上去,从而锻炼他们的领导能力,进一步熟悉不同层面的工作。如,把培养对象从发行岗位上调整到广告经营的岗位上。时机成熟后组织考察评判,从中挑选出具有领导能力的员工作为单位的管理者或部门负责人。

二是从外部直接招聘中高层经营管理者。当在内部选拔不出来重要岗位负责人的时候,或者由于一些其他原因,如需要新管理理念、制定新的经营方针战略,这时媒体不妨考虑从外部招聘。比如,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是一个复合角色,兼具媒体从业者、管理者、投资者的多种素质特征和技能特征。选聘过程中,不仅应考察候选人是否具备作为一名管理者应有的素质,是否具备与单位业务相关的知识经验,还应该考察候选人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质。

篇(6)

关键词 体制改革 财务管理 营运活动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报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效益化改革是时展的必然选择,作为报业集团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响集团发展目标的财务管理活动,其管理模式只有紧跟集团体制改革的新步伐,才能充分发挥其对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才能更好地规范报业集团所属媒体、公司的经营活动,才能实现最终强化和提升财务在集团化运作中的功能,以适应报业集团经济产业化、市场化、集团化的快速发展的需要,结合报业集团宣传经营“两分离”改革目标及实际情况,本文就报业集团体制改革中财务管理遇到的新情况及如何改进财务管理模式加以探讨。

一、报业集团体制改革中财务管理模式的新特点

1.集团财务由事业型向企业型转变,逐步向集团财务公司方向发展

改变了原先事业单位核算方式,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与《新闻出版会计核算办法》准确核算各项收入、成本与费用,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并按照集团化管理要求,强化资金控制与管理,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逐步向集团财务公司转型。

2.由离散型向集中型转变,统一预算控制

撤消所属各媒体、各单位财务部门,归并整合,成立财务部负责集团财务核算、人员、资金实行统一管理,并要求通过统一预算管理方式强化财务控制。

3.新闻媒体财务管理呈现新样式

集团所属各媒体实行预算管理、目标考核的财务管理模式。根据媒体的实际运营状态及成本预测,集团每年下达人员、采编、办公费用等预算,每月财务部根据预算进度与目标考核进度,划拨媒体费用额度,且专设媒体财务处具体负责媒体的成本核算,媒体在额度范围内使用。年终财务部根据目标考核结果决算各媒体可使用额度。

4.报业发展公司财务管理主导集团财务管理模式

报业发展公司是集团新闻与经营两分离的主角,实行传统新闻产业与文化产业、多元产业区分,相对封闭经营运作:一是传统新闻产业为一线,包含各媒体新闻的采编及相关广告、发行、印务、纸张等经营公司,二是文化多元产业为一线,独立拓展文化产业及多元产业。对于新闻产业,广告、发行、印务、纸张等分公司按集团预算及所确定费率保证运转和发展外,收入由集团统一调配,保障媒体与集团基本运作;对于文化产业、多元产业相对独立运作,报业发展公司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二、报业集团改进创新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1.改进集团财务组织结构并明确职责

集团财务部是对集团整体财务管理及传统新闻产业服务的职能部门,在集团党委领导下,设集团本部、媒体财务处、报业发展公司财务部。作为集团财务管理的责任部门,财务部按传统新闻产业模式开展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监督以及资本经营。其职能为:一是负责集团财务制度建设。二是预、决算管理。三是会计核算管理。四是投、融资管理。五是内部控制与监督。

加强财务人力资源管理改革。集团财务部按集团管理层人事制度改革要求,在岗位、分配、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和定期岗位交流,并按确定岗位定岗定酬,原工资档案保留,实行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岗位工资按岗位确定,绩效工资经考核后兑现。

2.加强财务控制和现金流管理与控制

实行以成本为中心的预算控制:(1)对集团管理层各部门实行部门预算控制。(2)对集团后勤保障部门实行虚拟服务外包方式总控费用,待条件成熟实现服务完全外包。(3)对各媒体由集团下达人员及经费预算,并结合考核进行控制。以传统新闻产业为中心的目标考核与预算控制:传统新闻产业经营的广告、发行、印刷、纸张分公司以集团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为目标,以确定的费率为限度,以经营预算为指导,进行财务总控。以文化产业、多元产业投资为中心的利润与目标控制:(1)报业发展公司文化产业、多元产业的投入与发展完全按照市场规则,实行企业化运作,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应以资本投入产出率为主要控制指标。(2)财务部对具体项目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及时掌握投入项目运作情况,对具体项目进行评估,发现经营风险或异常情况及时向集团党委报告。

集团现金流管理与控制。对于现代企业集团来说,现金流是比利润更重要的指标,加强现金流管理,是提高财务运行能力和保障集团正常运作的重要手段。(1)由集团财务部总控现金流。(2)各媒体经费按进度及考核划拨费用额度,每月在额度内报资金使用计划,集团按资金使用计划支付现金。

3.强化内部审计制度

为加强集团内部管理和审计监督,促进廉政建设,维护集团合法权益,保障经营活动健康发展,保证国有资产增值保值,集团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派专人专职对集团本部、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各媒体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审查财务活动是否合法合规,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经济合同履行是否规范,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

三、集团财务管理技术革新实现“四统一”

1.统一财务核算体系

主要以用友软件和财务框架构建集团化的核算体系,统一科目与权限设置,共用服务器在同一平台操作。

2.统一现金流控制体系

建立集团资金管理系统,对资金计划、资金结算、账户管理、票据管理、投融资、内部存贷、利息计算、资金监控等进行一体化管理。

3.统一经营管理运行体系

引进和提升与管理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及经营相关的广告、发行、印刷等专业管理软件,与财务软件相衔接,将管理、经营与财务管理实现即时沟通。

4.统一管理平台体系

在以上各项基础上搭建集团经营管理综合平台,以财务管理、广告管理、发行管理、印务ERP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系统为支撑,通过数据接口,将需要的数据集中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通过整合应用系统,实时监控,全面掌握经营信息。

体制改革促使集团财务管理从事业化管理转变为现代企业集团化管理,管理手段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现代化,使财务数据能实时共享,将财务管理前移至事中监督管理。财务人员的素质与技能得到了提高,优化了人员结构,为报业集团发展提供更有力财务支持,更好地促进了报业集团化、企业化的快速发展。

篇(7)

广播媒体诞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过去曾是“一家独大、风光无限”,但是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广播开始进入“瓶颈期”,逐渐被业界称其为“弱势媒体”。广播到底该如何在市场化转型期,发挥自己的优势,打造品牌经营,突破“瓶颈”,扭转“弱势”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广播人认真思考和研讨的问题。

一、经营的原动力――节目内容是根本,收听率是王道。

节目是广播媒介经营中的核心所在,也是广播经营的基础,节目内容是以市场运营为导向的最基础的经营要素。

1、广播频率的专业化

广播频率专业化是广播应对媒体激烈竞争的产物。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全国各地专业化频率快速发展。以前的广播某一个频率有很多节目,做的很杂,有的节目是面向少年儿童,有的面向中青年人,有的面向老年人,整个受众非常庞杂。现在广播的发展趋向,受众对象越来越细化。以笔者工作的单位赤峰电台为例,从2000年左右,就开始逐渐的尝试发展和建立专业化频率,先后建立了新闻综合频率广播、交通频率广播、文艺频率广播、评书频率广播、农牧民频率广播。改版之初确实是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无论是受众的收听率还是广告收入都有了质的飞跃。但现在看来,还仍然没有满足听众的需求,没有充分适应广播节目“窄播”化的趋势,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受众重新定位。

2、广播视角的地域化

地域化是指电台播出的地域化。广播与报纸类似,都是地域性较强的媒介,各地的听众口味、需求不尽相同,服务信息、交通资讯也只适用于本地的听众。人们可能不会关心西方某个国家的地震海啸,但是一定愿意知道自己所生活的城市是否有雾霾沙尘。这一点,对于地方媒体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能给人们眼下的生活方便提供信息、提供服务的节目,一定会受到追捧,比如赤峰电台人气节目的《供求热线》、《板娘儿帮你选饭店》;另外能够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和麻烦的节目也一定会受到欢迎,像我台的王牌节目《行风热线》、《交警直播室》就属于这一类的。只有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结合本地听众的特点和需求,才让广播内容更具可听性。

二、经营成败的试金石――广告

随着媒体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程度的日趋加剧,广告市场会同时出现繁荣和激烈竞争并存的局面。对此,广播业的广告经营应从思想、体制、经营方式、营销手段的方面做出积极的回应,应加强对现代经济、社会状况的分析,研讨广告市场的变化,在服务内容上有新的发展,策划制作上有更高的水平,在营销上有更有效的开拓,才能适应新的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广告市场的分割中抢占有利地形,争得更高的份额。

广播广告经营模式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系统,谈到经营模式的创新,就不能不做一番回顾,中国广播媒体的广告经营,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自营阶段。媒体广告经营主要由自己的营销队伍完成,各地广播电台恢复或开始广告经营时,大多采用的是自营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大多原始、初级、混乱。随着广告经营管理机制的调整,尤其是“频率负责制”、“统一管理,分散经营”出现之后,更多的频率开始尝试广告制。从广告自营到广告制发展,是中国广播广告经营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随后就出现了广播广告经营模式第二个阶段――自营与公司混合经营阶段。这一阶段,社会广告公司涉足广播广告经营,广播广告市场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媒体自身建立的营销队伍在广告经营中承担的任务减弱;第三个阶段为公司经营阶段。媒体广告经营全面实行制,媒体自身建立的营销队伍基本退出一线经营,转为开展营销管理、市场研究等工作。

但客观来看,模式并无好坏之分,“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广播电台采取什么样的广告经营模式,除与自身的管理水平、经营能力密切相关外,与地区的市场状况和媒体竞争程度也密切相关;应该在客观分析内外部情况基础上,采取合理的、适合自己当前现实的经营模式,同时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尤其在走向制过程中,由于广播自身弱势媒体的地位,加上其独特的媒体特点,一方面对成熟广告商的吸引力不够;一方面要求熟悉广播特点和业务的商。因此,很多市场需要电台自己先行培育商,然后才能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广告公司。

三、科学的管理为广播经营良性发展掌舵

理顺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与分散经营相结合,改革用人和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广播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解放和发挥广播的生产力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从而由行政管理进入经营管理的领域,进入竞争的市场,才能逐渐的成长与发展,

四、总结

广播作为最早出现的传播媒介,面对新兴媒介的激烈竞争必须要更新理念,依托现代先进的媒介技术和手段适时的做出调整和改变,才能进一步提高广播媒介的市场占有率和整体竞争实力。我们还要思考中国广播事业如何在国际大环境下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继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既能自觉的实现自身的宣传功能取得社会效益最大化,又能快速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这都是还有待于广播学界的学者们和广播业同仁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240-0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种子则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种子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种业发展较迟、起点较低、投入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使我国从种业大国成为种业强国,必须依靠农业科技和人才的有力支撑。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满足各层次不同的农业院校学生及基层人员的教育需求,尽快培养出适应我国种业需要的农业科技人才,是高等农业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1]。《种子经营与管理》作为一门研究种子经营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的交叉性应用课程,是农业高等院校农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但传统教学方式单一,教材内容相对陈旧,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普遍较差。近年来,随着大学课程教学改革深入,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辅助手段。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表现方式,而且可以扩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针对目前《种子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教学概述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利用现代化视听手段,以图文并茂、声像搭配、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更加全面地展示教学内容,把抽象的概念更形象、更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形成立体感,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深受广大师生欢迎[2]。

但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课件内容上应该选择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要生动、形象,方能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枯燥乏味的课堂趣味化,静止的文字动态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合适的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高素质的复合型农业科技人才[3]。

二、课程传统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陈旧,难以适应现代种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整、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国外种业巨头对我国种业市场的冲击,我国种业市场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种子市场价值从2000年的250亿增加到目前的近1000亿元。但由于《种子经营与管理》是近年才开设的新课程,可借鉴使用的教材和辅助教材较少,而且内容也较陈旧,难以适应当前我国种业市场日新月异的实际情况。2002年中国农业大学率先开办“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此后,一些农业高校相继开设了相关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4]。因此,需要对课程相关内容进行不断更新以紧跟种业市场形势,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先进性的特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这为该课程讲授带来新的挑战。

(二)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较差

传统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灌输,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课堂氛围沉闷,枯燥乏味,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受到很大影响,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如何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实现教学和实践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既牢固掌握《种子经营与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又增强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是该课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课程知识面广、内容多,教与学的难度大

《种子经营与管理》作为一门交叉性应用课程,涉及多门课程知识(种子生产、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检验检疫、种子法律法规等),内容多、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而传统教学方式的课堂上板书时间长、课程单一、信息量小、知识面窄,不利于全面系统地讲授知识,要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学量课堂知识十分困难,给教与学均增加了难度,不利于农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多媒体技术在种子经营与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不足。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代,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质量,也需要有足够的信息量。借助多媒体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又提供了包括图文声在内的大量信息,让学生从视听立体的方式获取知识。多媒体教学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更多的信息,促进师生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时效性。

(一)多媒体教学适应种业发展需要,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现状

自从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由于具有巨大的种业市场和商业潜力,外国种业公司大举涌入中国种业市场,凭借其先进的科技、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在这种形势下,国内种业发展对课程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的缺陷,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随时可将最新的种业信息和经营管理理念进行讲解,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种业市场需求。例如及时将2011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以及农业部修订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进行详细解读。通过列举国内外大型种子企业的成功要素,国外的如美国先锋良种公司和孟山都公司、瑞士先正达种子公司、法国利马格兰等;国内的如北京奥瑞金种业、北京联创种业、河南秋乐种业等公司,使学生全面了解我国民族种业现状,与国外发达种业的差距,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二)多媒体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综合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可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大量信息。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照本宣科、一言堂等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使得教学方式多样化,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详细讲解成功案例,如孟山都公司在我国推广转基因棉花取得成功及其失败的原因;先锋种业公司在我国推广玉米品种“先玉335”所采取的经营模式和理念以及单粒播种技术;玉米品种“郑单958”由少数种业公司垄断经营的成功案例,既使学生认识到种子经营管理课程的重要性,又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播放种子企业发展历程,明白品种的时效性、企业发展的与时俱进性,了解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种子企业已由传统育种变成传统育种与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的现代企业并不断发展变化,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

(三)多媒体教学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均衡发展

多媒体教学可以强化重点知识,加速学生的感知过程,加深理解难点知识,增强记忆力和提高应用能力。《种子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系统地介绍国内外种子产业概况、种子经营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系统掌握种子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从事作物种子经营与管理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详细介绍当前种子企业良种研发、生产、加工、贮藏、营销以及信息反馈的全程图片,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种子企业。结合种子市场经营信息,可以详细讲解信息数据加工和处理方法,市场预测方法,经营决策方法以及制订种子经营计划方法,使学生理解种子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多媒体教学有助于课堂和实践内容统一,提高实践效果

《种子经营与管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实用性课程,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也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详细讲解种子企业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理念,然后组织学生参观河南农业大学与本地影响较大企业合作建立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如河南省农科院秋乐种业公司、北京奥瑞金种业郑州分公司、北京联创种业河南分公司等。实现“课堂到课外”的统一,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其综合素质,推动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总之,多媒体技术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和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利于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展望

众所周知,图文并茂、声形结合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单调的声音,但在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信息过量、展示速度过快以及太多的感官刺激等反而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获得,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只有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并且避免或消除它的消极作用[2]。因此,在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上,任重而道远,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探索和改进,又要下功夫把握好多媒体教学的度。要坚持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种子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效果,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适应我国对种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洪生,穆平,杨锦忠.《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8):37-39.

篇(9)

公司制改革先行

资源深度利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国家广电总局一再倡导传统媒体进行市场化改革。“传统媒体重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广告创收、怎样实现广告价值最大化等问题。传统媒体的广告部改制,我们应该更多地从战略角度去考虑。”周伟说。

北京华夏之声广告有限公司目前独家中央台旗舰频道“中国之声”、民族广播和华夏之声的广告资源。华夏之声广告有限公司也是整个中央台响应政府号召率先进行改制试点的公司。公司化运营,能够有效的提高效率,便于对广播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整合,增加了媒体的传播价值。

“煤炭燃烧可以获得热量,在这个过程中煤炭变成了煤渣,煤炭也就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煤渣是否可以进行二次利用重新实现价值呢?”周伟一直非常重视中央台广播资源的深度挖掘,注意创造优质资源更大的价值。

如果这一点反应在资本市场里,资源多次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就会非常高。从收入角度讲,广告价值的深度利用会促使本部门业绩高速增长,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从资本积累角度讲,收益的增加就会使资本迅速增加,这就可以在资本市场换回更多的价值。资本增长速度快就会吸引更多的企业愿意与之合作,也就能获得更多的资本,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网。

广告经营模式的嬗变

电台的经营模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散管理、分散经营――集中管理、分散经营――分散管理、集中经营――集中管理、集中经营。

目前中国之声频率的所有广告资源采取的是集中管理、集中经营的模式。

当然,集中管理、集中经营不是一步做到的。“中央台的整体构架是央广传媒底下分出四大经营板块,现在已经有两个板块做到了集中管理、集中经营,也可以说是改制的第一步实现了。”

传统媒体,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比值可以是无限大,扩大可变成本,减少固定成本是实现盈利的最好办法。目前广播广告的发展出现了两极化特征。全国两千多个频道,前十家电台的广告收入已经占到了总收入的一半。“因此,第二步就是利用现有的节目资源、管理经验和品牌服务经营寻求与地方台的合作,进行资源整合。我们要对广播资源进行深加工,把资源植入到地方台,包括创新的营销模式和优质客户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价值就会提升很多。”周伟说。

创新发展

完善自身的定位

篇(10)

但随着市场环境特别是报业发展战略的变化,这种“主报+子报”的组织形式的弊端也越来越突出,比如产权不明晰、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集而不团”,资源整合不够,没有产生预期的协同效应;不利于报业的“四跨”发展。因此,创新组织结构对于报业集团实现战略目标、保障其高效运作并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报业集团战略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探索与战略目标相匹配的组织结构形式。当前,报业集团整体及其所属媒体的转企改制取得重要突破,许多集团都把党报从集团分离,使之以事业部的形态与集团下属子公司等并列,实现了从报办集团到集团办报的转变;同时成立集团公司,比如事业性质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组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企业化运作,设立董事会及经理班子。还有天津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新晚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的成立,这些都为报业集团建立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报业集团不是报纸等许多媒体的“混搭”,从分散经营到形成合力是组织变革的必然要求。比如南方报业正在实施从“多品牌战略”到“媒体聚合战略”的转变,进一步强化集团的战略管理和调控能力,以形成协同效应与核心竞争力。总体而言,报业集团组织结构的创新还在探索之中,新一轮的组织变革大致有以下几种模式:

主报支撑型报业集团组织结构的创新

主报支撑型报业集团就是党报不仅是集团的旗舰和龙头,而且是集团的经济支柱,各子报刊的发展相对较弱,需要党报的带动与扶持。党报在集团的资源整合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即以党报为中心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如整合新闻采编队伍,形成统一的新闻公共稿库,推进报网融合以形成宣传合力等。这种类型的报业集团的组织结构的创新具体来说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整个报业集团被视为一个整体,以主报(党报)为核心整合配置各个媒体资源推动产业化经营,整体上形成以内容经营和产业经营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实施集团战略管控模式。具体做法是打破各个报刊的界限,从集团层面整合采编资源和经营资源。整合强调集团的主体地位,强调主报的主导作用,强调主业的规模意识。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各子报的自主经营受到限制,也不利于开展以资本为纽带的多元化经营。比如天津日报传媒集团以《天津日报》的两分开为基础整合资源,提高媒体管控效率。从集团层面将《天津日报》、《每日新报》、《城市快报》3家报纸体育部和球迷报的宣传资源及采编队伍整合为集团体育新闻中心,将4家报纸的摄影记者整合成集团的视觉新闻中心,成立津报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体育新闻中心的经营部门,实行企业化管理。体育、视觉两个新闻中心的组建从结构上打破了原有以报纸为单位的条块结构,结束了各报体育、摄影报道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了以内容经营和产业经营为主体的“扁平事业部”模式。集团整体转企改制,成立天津日报集团传媒有限公司,整合经营资源,将所属非时政类报刊的所有权、经营权及广告、发行、印刷等经营性业务和资产剥离出来,整建制地进入企业集团。

二是以各媒体包括党报的相对独立性为前提,从决策、管理、运营三个层面完善集团组织架构,实现从“主报+子报”的行政管理向战略引导下的集团化管理的转变。比如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提出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治理结构,按照“成本核算,预算管理,基数承包,超额分成”的基本原则实行两级管理。集团决策层包括集团党委和公司董事会,集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集团成立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集团党委会与集团公司董事会合一,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四大主体地位――领导决策主体、人事管理主体、资产管理主体和投资发展主体。集团在决策管理职能中更加强调战略规划、经营策划与人力资源管理。运营层包括宁波日报在内共22个独立核算单位,集团赋予各单位相应的自,包括经营权、用人权、经费使用权、分配权。

子报支撑型报业集团组织结构的创新

子报支撑型报业集团占多数,具体又有两种情况:

一是以产权(资本)或品牌为纽带,以核心子报为中心建立多层报系子集团作为二级企业法人,推动资源整合,形成以报系(子集团)为骨干、主报单列的组织架构,主要适合于子报力量较强、业务结构复杂、规模较大的报业集团,有利于报业集团突破媒体形态、业务范围、经营区域和所有制的限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主要连接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实现向综合型传媒集团的转型;其缺点是各个报系分散经营,协同发展的难度较大,不利于形成集团整体合力与核心竞争力。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突破原有的以单个报纸为单位的组织架构,通过若干媒体形成的二级集团来整合经营,在“一媒体一公司”的基础上重新打造以品牌媒体为龙头的子集团。2009年初成立由《钱江晚报》、《今日早报》和钱江视屏新闻网组成的都市报方阵――钱江报系,这是打造党报、都市报、专业报、县市报、财经、时尚生活等6大报系子集团的开始。这种子报系架构既符合做大做强《钱江晚报》的战略目标,又有利于通过受众市场细分,确立各媒体错位发展的清晰定位,变同质化的内部竞争为协同作战。最早建立报系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对报系实行公司化改制,南方周末报系已经基本完成公司化改造,实现了以一个报系控股公司依靠资本纽带管理下属媒体的管理模式。而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则以品牌为纽带打造一批二级子集团,比如以旗下《生活报》为核心联合省内8个城市的地市报作为生活报的地方版,成立生活报传媒集团,又以旗下《农村报》为核心成立黑龙江农村传媒集团。

二是以产权为纽带建立母子报刊法人治理结构,就是把核心子报建设成为集团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宣传上加强舆论导向把关,经营上完全按照产权制度规范管理,这种治理结构可以使报业集团作为母公司(控股公司)按市场机制配置子报资源,不但实现了都市类媒体“事转企”,也为子公司进一步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的拓展和融资并发展为报系子集团打下了基础。比如大众报业集团成立半岛传媒有限公司作为大众报业的独资公司,把半岛都市报社的资产全部装入该公司,半岛都市报社经营广告、发行等业务的专业公司,作为半岛传媒的子公司;又引进战略投资者,成立了半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大众报业集团按照控股股东的法律规定来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还将一些较弱的子报划归半岛传媒。大众报业集团与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双方以产权为纽带,共同出资组建山东沂蒙晚报传媒有限公司和山东鲁南商报传媒有限公司,分别经营《沂蒙晚报》和《鲁南商报》。

以资本平台为依托推动组织结构的重塑

资本市场在报业集团加速其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布局,建立综合型传媒集团的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托融资平台,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加大资源整合步伐,实现转型升级是许多报业集团的优先选择,这种发展模式通过资本运作构建产业链,能够打破各种资源分割,形成以资本为纽带、各类媒体融合发展的综合型传媒集团的组织架构。这种组织模式主要适合于那些已经拥有资本平台的传媒集团,有利于促进报业集团经营业务尽快实现向建立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但它的局限性主要是:按照目前政策,报业无法整体上市,不利于媒体上市公司的整体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与母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等问题。

以成都传媒集团为例,它是由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和成都广电集团合并而成。上市公司博瑞传播以及母公司博瑞投资控股集团成为成都传媒集团的投资平台、融资平台和经营管理平台。集团依托融资平台,进行改制创新,以《成都商报》为核心,充分整合集团内部的各种资源,打破内部媒介间的屏障,将集团旗下报纸、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期刊、网站等媒体连动运作,形成了一个布局比较完整,形态比较优化,载体丰富运转有效的媒体集群。具体做法是:集团各组成单位彻底地企业化改制,并在此基础上打造集团公司的市场主体地位。按照采编经营两分开的原则把报业、广电、网络等各媒体可以分开的经营性资产和资源,全部进行剥离装入博瑞投资控股集团。日报、商报、晚报大部分的广告,还有所有发行、印务,集团所有媒体的后勤、物业等也全部改造成公司,成为市场主体。这些资源全部交给博瑞投资运营。博瑞投资迅速获得传统媒体很多经营资源,迅速做大,其中一部分优质资源整合到上市公司。此外广州日报报业集团通过资产注入粤传媒,实现了集团与控股上市公司关系的突破,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全资产上市。

以报业流程再造推动全媒体组织结构的变革

互联网的崛起打破了各类传媒的界限,为报业整合新媒体向综合性传媒集团转型提供了契机,从集团层面推动组织结构的变革以适应媒介融合的趋势势在必行。借助新媒体再造报业流程,探索报业集团全媒体式组织结构是报业集团必然的选择,这从许多报业集团更名为“传媒集团”可见一斑。

比如烟台日报传媒集团通过成立全媒体新闻采编中心,打通集团内部各个报纸等媒体之间的界限,再造采编流程,以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写,多次传播,不断增值”的需求。并对集团及其媒体的组织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即全媒体中心与各系列报(实为编辑部)并列,中心记者以多媒体方式采集新闻,并通过网站、手机报、传统报纸、数字报刊,以及多媒体视屏实现多级。

目前不少报业集团都建立了多媒体的数字化平台,目的就是通过平台实现新闻资源在不同媒介间的共享与整合。比如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建设集新闻内容采编分发、经营管理于一体的全媒体的数字技术平台。还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成立南方报业新媒体有限公司,以整体之力加快新媒体建设步伐,全力向全媒体集团转型,初步形成了覆盖报刊、网络、手机报、广电、户外传播全媒体发展的战略布局。

报纸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对报纸传媒功能的替代效应而出现下降的趋势。为了适应电子媒体的竞争,报纸的改革内容上从“新闻纸”向“观点纸”、“服务纸”转变,形态上除了发行印刷报纸外还出版网络报纸、手机报纸等,尤其是iPad等移动阅读终端以版面的形式呈现报纸,使报纸的采编流程包括排版模式乃至经营模式得以保存和延续,报业凭借全媒体形态将继续发挥大众传播的功能与作用。

上一篇: 保险经营管理学 下一篇: 高校成人高等教育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