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基本建设流程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4 16:29:1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建设项目基本建设流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建设项目基本建设流程

篇(1)

[中图分类号]F2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8-0059-02

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批准环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初步设计批复。在此环节的审计工作,重点或关键控制点应该放在各项批准工作的程序执行和批准单位权限使用方面。

1项目批准环节

1.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包括国家和行业内部相关的法律、政策及长远规划、项目建议书、方案确定和项目研究的基础资料(如技术、环保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地理、气象、地质、经济和社会的基础资料、必要的实验数据和资料、必需的地图资料等)。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包括市场研究、技术研究和经济研究。建设项目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总论(项目背景及研究依据等)、需求预测及拟建规模、建设条件和选址方案、资源状况、技术工艺和设备选型、劳动组织及人员配备、预计效益等。

1.2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审计关注风险点及审计要点

根据基本建设程序,投资项目在可行性研究之后,如确属可行,应向有关部门申报,待批准后即进入项目设计阶段。这里,对可研报告的批复实际就等于做出了项目决策。

对可研的审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合规性审查,重点审查有无项目建议书、有无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研究人员的构成是否满足需要等;二是合理性审查,重点审查可研报告内容和深度是否满足项目建议书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项目审批机关投资决策及编制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是否明确回答项目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以及确定的设计方案和估算的投资、成本和利润达到合理的精确度。

对可研的评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的必要性(市场、资源和技术);二是建设条件(原材料、燃料等供应是否落实;资金来源是否可靠;建设地址是否合理;是否有相关环境保护的解决方案;相应的地质水文资料是否清楚);三是经济评估(建设投资估算、成本估算、销售收入和税金估算利润预测、投资回收期估算以及投资方案的比较等);四是技术评估(工艺技术是否先进适用;引进设备是否符合国情;新技术、新设备是否安全可靠等)。

1.3初步设计阶段的审计

1.3.1项目初步设计

在我国,一般大中型项目采取两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是按照设计任务书要求所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是编制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确定工程总造价、制订建设计划的重要依据。

初步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机电设备目录和工程概算书等几部分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设计依据及指导思想;建设规模和资源配置;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选型;主要建筑物;占地面积和土地使用情况;外部协作条件;生产组织和劳动定员;建设顺序和期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工程总概算。

1.3.2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计关注风险点及审计要点

初步设计文件按照规定必须报国家或上级有关部门批准。设计文件批准后,不得擅自改动,凡修改涉及初步设计主要内容的,必须报原初设批准部门同意。

对初设的审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合规性审查,重点审查有无初步设计及相应的设计概算,初步设计编制的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设计概算的编制依据(采用的定额、价格、指标、费用标准等)是否符合现行规定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概算投资是否完整地包括从筹建到竣工投产的全部费用,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对设计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情况审查;二是合理性审查,重点审查设计深度是否达到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规模标准与国际国内同类工程比较是否合理;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和主要设备的选型是否经济适用;建筑设计是否满足工艺设计的要求并合理节约等。

2项目前期准备环节

该环节主要包括设计、监理、施工、物资采购的招投标及合同签订工作。招投标审查的重点和关键控制点是招投标执行程序、队伍的资质、招投标合法性。

合同签订方面审查的重点或关键控制点是合同标的、价款及结算方式、工期、质量违约责任;主要权利方面与招投标结果的一致性,与《合同法》、《价格法》、《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的一致性。

3项目施工建设环节

该环节主要包括工程工期、工程质量、工程投资、工程环境保护等审点,各重点部分的关键控制点如下:

(1)工程建设工期:计划工期的落实程度;保证计划工期实施的措施、手段、方法、可行性、合理性及投资支出的效益性。

(2)工程质量: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合理性;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方案、质量监督检查落实程度。

(3)工程投资:按投资构成划分为建筑安装投资、设备投资、其他投资等。各项投资的关键控制点由于投资支出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

建筑安装投资支出反映的主要形式是工程结算,工程结算审查的关键控制点是工程项目与批准投资范围、标准、规模的一致性,工程量计算的正确性,取费标准执行的合理性,定额使用的正确性及合规性;合同结算原则、方式、方法的落实程度,成本列支额与结算额的一致性。

设备投资审查环节为设备采购合同、到货验收单、购货发票、成本列支总额。关键控制点是采购设备与批准投资范围、标准、规模的一致性,合同规格、型号、数量、金额与实际到货的一致性,购货发票与成本列支的一致性;

其他投资,主要包括设计费、监理费、管理费等为完成工程建设必须发生的各项其他支出。其他投资支出审查的关键控制点,一是各项支出与建设项目的相关性。二是各项支出所依据的合同、协议的合规、合法性。费用支出合同、协议合规、合法性主要包括:合同、协议中的标准、结算方式、合同标的、执行义务方面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一致性;合同、协议中的费用计算与国家规定的一致性。三是支出费用在成本中的列支金额与相关合同、协议中实际应支出金额的一致性。

(4)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审批手续合法性;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环境保护与工程实施的同步性。

4项目竣工环节

该环节主要包括完工资产转资和工程竣工决算。资产转资审查的关键控制点为所转资产与批准建设项目内容的一致性,所转资产与实际支出金额的一致性;工程竣工决算审查的关键控制点为竣工决算的完整性、真实性。

篇(2)

一、前言

基本建设项目一般是由政府主导的投资行为,其投资资金保障,一方面是依靠财政,另一方面则通常是依靠市场融资手段解决。2010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及保监会联合《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对2010年信贷工作作出部署。根据《意见》,从2010年到2011年将继续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产能过剩行业以及新开工项目的贷款。而以市场融资方式进行基本建设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被划归为“两高”行业,为此,银行信贷方面对投融资平台搞基本建设项目的大门已基本关闭;财政方面,从2008年开始,面对来势迅猛的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全面衰退局面,中央和地方各级地方政府为实现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充分利用了“三驾马车”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为此,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热”、“过大”,过多地挤占了地方财政支出,截至2010年,各地财政已基本无力在基本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土地转让收益方面,从1月10日国务院“国十一条”出台开始,宏观政策重拳打压房地产市场,预期的土地收储转让收益已十分苍白,基本丧失了原有的融资空间,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保障面临困境。为此,加强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严格控制建设成本,保证基本建设工程顺利推进,渡过难关,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建财务核算方面的问题

1、不严格按《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设置账套和会计科目,不严格执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不独立建账,不以批复的工程概预算、建设内容、规模、标准为基础建账和进行明细核算,概算外或超概算使用建设资金,外借、挤占、挪用、截留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建设成本不实。

2、会计科目设置过于简单,胡乱归集建设项目成本支出。

3、会计科目使用不准确。

(二)基建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1、项目立项粗糙,审批程序不规范,支付依据不足。

2、没有制定资金拨付程序和工程结算程序,制度不健全不规范,权责不清,采购及工程建设招标不规范,无法保证建设项目的廉洁性和公证性。

3、没有专职基建财务人员,财务监督职能不能真实发挥,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存在问题,难以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和参谋作用。

4、存在长期挂账现象,结算工作难以推进。

5、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不及时,项目资料归档不及时。

三、加强基建财务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一)高度重视基建财务管理工作

首先,要正确认识基本建设项目一般都是政府投资的公共财政范畴,虽然项目资金来源渠道不一致,无论投资主体为哪个主体,但最终的投资支付都由财政承担,基本建设项目对社会投资的基础性(公共性)、带动性、引导性、调节性作用至关重要,必须严格按基本建设管理规定、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推进。其次,要正确认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目的和作用,充分发挥参谋和监督职能,充分认识到财务管控是防范基本建设风险的核心。再次,应明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对基建资金使用实行全范围、全过程监管,确保基建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单位负责人应充分认识基建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基建财务人员应承担起《会计法》赋予的责任。最后,要建立健全以控制工程投资概算为目标,以控制投资成本管理为主要手段,以控制工程质量为着力点的三大控制体系,不得随意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建设内容,规范和完善政府性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财务管理,使财政资金真正发挥最大效益。

(二)完善制度建设,加强财务管理协调

首先,应建立健全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合同签订及工程款支付审批流程、招投标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等,对涉及项目的所有环节进行规范,把立项、设计、建设、移交等按一定的规则来进行推进,把资金使用的各环节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关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严格按照《基本建设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严格按照批准的概预算建设内容,做好账务设置和账务管理,开设专户、建立专账、设置规范的会计科目核算。

其次,加强以成本核算为核心,强化资金节约意识,严格按批准的内容和标准开支进行投资控制,严控建设成本;严肃结算纪律,不得以拨代支,统一工程备料款、工程进度款、工程结算款的拨付依据,严格按照工程承包合同、招投标文件、施工设计图、设计变更通知、与工程量和预算定额相关的文件和资料等进行审核,不得无理由超过订立合同总价,不得超概算支付。

再次,规范基本建设程序,严格程序开展各项工作。制定项目立项规则、招投标流程、订立经济合同流程、工程款项审批支付流程、工程设计变更流程、工程结算及竣工交付流程;建立预测、订立、实施、监督、反馈的基本程序;实行工程建设有条件担保,覆盖招投标、工程款支付、工程建设项目经理及主要技术负责人及竣工验收质量保证;采用联签制,形成集体决策制,进一步防范风险。

最后,加强部门工作间沟通,以制度规范要求财务人员积极介入涉及项目的各个阶段工作,如项目设计、招投标、合同的签订、工程变更等方面,达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管理、控制与监督,及时反馈相关财务信息,使得各方及时掌握情况,确保顺利完成项目任务。

(三)加强基建财务组织架构,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基本建设财务工作,对省管和跨市的大中型项目建设单位,要求设置独立的财务机构,配备了专职的财会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对不具备单独成立财务机构条件的县级以下的工程建设单位,要求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财会人员。财会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按财务隶属关系必须征求财务主管部门的意见。抓好基建财会队伍的建设,选择有专业知识、责任心强的基建财务人员,并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业务培训。基建财务人员需熟悉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及基本建设的相关法规和基本建设程序,熟悉招投标的有关政策和法规,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经济合同知识,学习工程建设、工程概(预)算知识,了解工程管理等相关知识。逐步推动基建管理信息化进程,更新管理手段,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促进风险防范意识,使他们适应新形势下基建财务管理的需要。

(四)建立并加强基建项目资金监管

首先,对建设项目资金采用一一对应的方式开设专户进行结算;然后,对工程实施单位经常存在拆东墙补西墙,互相拉用建设资金的情况,建立二级监管机制,对工程款使用要求到指定银行开设专户,并委托银行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管,使工程建设资金得到保障,充分利用第三方专业资源进行项目建设管理,同时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既保障了项目建设资金的充分使用,也能保障政府与企业间形成良好的融资纽带。其次,对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要落到实处,确保自查和委托审查相结合,克服内部审计的不足,及时纠正问题,确保资金合法使用。再次,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建立严厉的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对违反基建财务管理规定和财经纪律性质恶劣的,不仅严肃处理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要加大审计监管力度,推行项目全程跟踪审计

首先,申请审计单位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审计,充分利用政府评审这一重要手段,对项目工程概算、预算和竣工决(结)算进行评估与审查,实行“先评审、后预算”、“先评审、后招标”、“先评审、后拨款”、“先评审、后批复”的制度。其次,对项目竣工决算的编制工作,应从招标环节开始到合同条款中进行明确,强制约定有关编制要求,加强惩处措施,引起实施方重视。同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随时做好资料收集、严格归档,可考虑按分项、分步工程结算编制;另外,在内部管理制度上规定责成项目负责人按要求时限完成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对于一些公益性项目,应积极与政府有关单位和部门接洽,一方面要求以行政手段指定接收单位,另一方面要求财政部门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专门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后续支出。在此基础上,确保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及时完成,工程顺利通过移交。

综上所述,如何加强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制度上要进行规范,更重要的是各基本建设单位负责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充分认识到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支持财务管理在基本建设管理中的核心控制和监督作用,才能保证把有限的资金在基本建设中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益,保证基本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徐湘瑜.基本建设财务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2、梁慧媛,陈新环,吕劲松.建设单位会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3、赵丽黎.浅谈基本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与预算控制[J].当代经济,2008(12).

篇(3)

中图分类号:TV54 文献标识码:A

为了缓解水害水灾的发生,我国加强了水利基础建设项目的强化。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有效的疏导水流,实现减少自然灾害、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目的。在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建设中,竣工决算是反应水利工程实际造价与投资结果、分析投资控制成效、积累技术与经济资料的重要工作。针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重要性,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对其进行规范与约束。笔者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1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基本要求分析

现代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要求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根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编制规程》编制两套报表。一套报表以财政部要求为基准进行编制、另一套按照水利部要求进行编制。这样的工作方式使得建设单位编制工作量增加、两套报表易发生误差等。另外,建设单位编制水平、编制管理工作的开展等也对竣工决算报表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有效避免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工作质量,现代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单位应从常见问题的了解分析入手,以管理工作的完善实现竣工决算工作的最终目的。

2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2.1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在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工作中,非工程类项目费用处理、项目核算、概算执行以及资产交付等工作是较易出现问题的部分。其中,非工程项目费用处理作为工程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建设单位的管理工作有着较高的要求。以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征地移民为例,其征地移民费用在总投资中占有重要比例,是工程中金额较大的非工程项目费用之一。如何进行这一内容的编制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建设单位的重要问题。按项罗列内容将造成决算文件内容过于繁杂、不易审核的问题。而不按项罗列进行的编制,在报送时审核单位需要相关资料不全也易发生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这项工作的开展以及竣工决算编制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项目内容的确定。以受托方要求报送资料为准,包含征地数量、移民情况等内容,以此为基础补充支付合同内容以及相关竣工决算金额。

另外,项目核算内容与会计核算科目存在的差异也会影响竣工决算编制质量。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概算项目内容与会计核算科目设置造成。而这一问题也会导致竣工决算编制中缺乏统一内容与统一的审核项目条款、进而影响竣工决算财务报表的汇总与编制。为了保障竣工决算编制的质量,目前建设单位需要会计人员根据核算需求编制两套账目,以此满足财务决算以及概算核算的要求。

上述两种情况造成了建设单位工作量的增加,而且两套账目编制过程中也易出现误差而影响企业核算等工作。而且,企业竣工决算编制过程中管理工作的开展、人员素质等因素等也将影响竣工决算工作质量。因此,现代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从自身管理工作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工作调整。以此实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工作质量的提高,促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

2.2 针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问题,强化企业相关管理

为了提高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竣工决算工作质量,建设单位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对策解决。同时以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保障竣工决算工作质量,实现竣工决算工作的最终目的。

首先,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企业应提高对竣工决算的认识,以完善的竣工决算管理体系、工程造价控制体系作为基础开展竣工决算工作。

针对影响水利基本项目竣工决算工作质量的管理因素,现代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从自身管理工作出发。通过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对竣工决算的有效管理,实现工作质量的提高。

首先,水利基本项目建设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以财务管理为基础开展相关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在此基础上实现竣工决算基础材料的收集。另外,企业还应针对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通过记录管理、技术文件管理以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完善为竣工决算提供完善的基础信息。

在进行各项管理体系构建与完善时,建设单位应从自身管理架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特点等入手,使各项管理体系符合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以及管理工作内容。同时,建设单位还要对相关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进行补充。将竣工决算相关工作内容与岗位职责相联系,使单位各个岗位的员工能够以竣工决算内容为中心开展工作,促进竣工决算工作的有效执行。

3 以竣工决算为中心的重点工作内容分析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征地与迁移等问题。征地拆迁过程中情况复杂使得费用成本相应增加。因此,建设单位需要以具体内容的列出为基础保障决算编制的科学性。这就需要建设单位加强相关工作内容的管理以及记录等信息的控制。通过基础信息保障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编制基础信息的完整、准确,实现可学的竣工决算编制工作。

作为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基础,工程基础信息依据的收集与整理对竣工决算有着重要的影响。上文中已经提出建设单位需要通过财务管理以及技术文件管理加强依据的收集与整理。因此,基础依据收集与整理过程的管理将显得尤为重要。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以竣工决算依据收集与整理为重点强化相关管理工作,以此避免资料不全、后补等情况的发生,确保竣工决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在企业财务基础信息以及技术文件收集整理过程中,建设单位即应着手原始资料的收集与分类整理。同时以档案管理方式、方法注重原始资料的保存管理。通过一系列管理工作的开展为竣工决算提供完善的基础信息依据。

另外,针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财务报表对竣工决算编制的影响,施工企业还应注重财务信息报表的审核与管理。以资金流向为中心进行财务信息的整理。通过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竣工决算奠定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作为现代社会水患治理与水资源利用的重要基础,对我国替代能源应用、水环境保护等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从自身竣工决算认识入手,以强化认识促进竣工决算工作的开展。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自身的管理体系、相关制度等进行完善。以水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流程、施工流程等特点为基础实现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同时,以财务管理工作及技术文件管理为中心,开展竣工决算信息、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以原始资料的完善为竣工决算编制提供原始依据,促进竣工决算工作的开展。通过现代审计、核算理念与竣工决算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促进我国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辉.水利工程竣工决算注意事项与问题探讨[J].水利水电,2010(09).

篇(4)

一、引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基本建设内部控制的意义

怎样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进行高效率的管理,是目前相关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引入内部控制制度将有效减少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不规范操作,提高单位基本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安全,从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的有序进行,对基本建设进行严格的管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中内部控制的作用。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而言,加强内部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内控力度不足,使项目的管理效率低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对其基本建设的控制力度较薄弱,在项目的管理方面存在着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在争取项目的时候因为涉及到单位未来能拿到的资金,所以争取项目时非常积极,但对基本建设项目的设计和考察论证较为缺乏,导致基本建设并不一定符合单位的实际需要,该现象不仅使单位的实际资金使用和计划使用状况相脱离,更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二是项目的管理不足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超预算超计划的现象大量存在,在基本建设执行的时候,项目立项的时间长,个别项目管理易出现问题,这时候项目面临突然变动,对之进行随意的调整变更也是管理不到位的一种表现。三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管理在项目竣工验收时及以后存在缺陷,比如有的单位其基本建设项目在竣工且满足验收条件三个月之后仍不办理验收交付手续,或者有的项目在验收后未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表,使得这期间发生的相关费用都继续在基建投资中列支,操作未达规范。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使会计核算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在会计控制制度上的不健全,导致了会计核算的不规范,以及操作性较弱。一方面是在基本建设会计控制制度的缺失上,目前适用于基本建设的会计核算制度还没有形成完善,导致制度建设尚不能满足实际会计工作的需求,相应的,会计工作在实务中也并不能得到会计控制制度的科学支持,影响了基本建设的管理效果。另一方面,基本建设项目存在较多会计操作不规范的地方,比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对基建工程进行单独建账核算管理,而使用机关账户核算会降低基本建设相关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弱化对该账户的管理;如将工程的研究费、设计费用等待摊费用列入行政费用等或由其他专项资金列支,对其他账户造成非规范性占用,这会影响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加重财务失真的情况;还存在一些其他的账务处理或者会计核算不规范的状况,如将单位的差旅费、通讯费等与项目无关的费用报入基本建设的管理费用,严重的甚至导致本项目建设费用超支,违规提高了工程项目的成本,挤占或挪用了用于基本建设的专项资金。

(三)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内部监督有限,相应工作的执行效果难以保证

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内部监督有限,这影响了单位基本建设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也使内部控制的操作没有一个完善的反馈机制,无法实现进一步的改进调整。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基本建设资金的审批流程不够严格,审批岗位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效应,对实际发生的成本也就难以进行有效的归集,对资金安全性的保障难以通过内部监督来实现。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进行内部监督的部门其独立性有待提高加强,内审部门的独立性是其内部监督职责的重要保障。三是对于基本建设内部监督的结果缺乏一个畅通的反馈机制,由于反馈渠道的缺失,导致内部监督发现的问题并不能得到及时的反应和解决,内部监督的结果并不能加以分析并应用起来,那么内审的职能也就难以发挥出来。四是没有建立起来与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相关的激励惩罚机制,对于基本建设的内部控制,相关工作人员的执行成果应该能够在一些环节有所反映,否则内部监督机制将形同虚设。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提高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效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的内控力度

要改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对其基本建设控制力度薄弱的问题,提高单位对项目的管理能力,首先不仅要重视对项目的争取,同时也要加强对基本项目的建设,所以在基本建设成立之前,行政事业单位需尤其注重对基本建设项目的设计和考察论证,基本建设一定要能符合单位的实际需要,要保证单位的实际资金使用和计划使用状况紧密结合,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其次,需对基本建设进行严格的管理,杜绝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超预算超计划的现象出现,并且也许要禁止对基本建设项目进行随意的调整,即使在个别项目出现问题的时候,对项目的调整也应严格遵照相关要求,调整的随意性要进行控制。最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管理在项目竣工验收时的手续程序,如规定基本建设项目在竣工且满足验收条件后的一定时期内,一定要完成办理验收交付手续,并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已对这期间发生的相关费用进行合理的列支核算,从而有效减少基建投资的支出,并保证了对基本建设新增固定资产的价值的计量。

(二)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会计控制制度,使会计核算进一步规范化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健全其会计控制制度,保证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操作性,重视对基本建设项目的会计控制。首先,尽快形成适用于基本建设的会计核算制度,完善基本建设会计控制制度,以加强对单位工程项目的有效管控,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是制度建设应能够满足实际会计工作的需求,会计工作在实务中也需要得到会计控制制度的科学支持,这是确保基本建设管理效果的有效前提。其次,对于基本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存在的会计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应尽快加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应对基建工程进行单独建账核算管理,并强化对该账户的安全性管理,工程的研究费、设计费用等应作为待摊费用进行列支,不能对行政费用、更不能由其他专项资金列支,由此可避免对其他账户造成非规范性占用,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避免财务失真的情况出现。最后,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账务处理或者会计核算不规范的状况,需健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拨付及其会计核算制度,需要建立完善单位工程项目的决算制度,委托由专业的中介机构来完成对单位决算的审计。此外,财务报表的编制规范性也应进一步强调,科目的设置应当合理,使单位的财务报表能够准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真实财务状况。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内部监督,使得相应内控工作的执行效果得到保证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内部监督,监控单位基本建设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比使内部控制的操作拥有一个完善的反馈机制和修改改进程序,一是需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中,基本建设资金的审批流程的严格标准,使审批岗位发挥出其应有的效应,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有效的归集,通过内部监督来实现对资金安全性的保障。二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内部监督部门的独立性,促进内部监督部门更好的履行其职责。三是建立健全对基本建设内部监督结果的反馈机制,反馈渠道有助于将内部监督发现的问题及时的反映到相关部门及基本建设的负责人手里,并能够为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性,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作用能够发挥出来,其基本建设管理强化。最后,通过建立起基于内部监督执行效果相关的激励惩罚机制,来促进基本建设相关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成果,进一步强化内部监督机制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的内部控制,首先需要提高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效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的内控力度,需对基本建设进行严格的管理,杜绝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超预算超计划的现象出现,并且需要禁止对基本建设项目进行随意的调整。其次需要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会计控制制度,使会计核算进一步规范化,需要健全其会计控制制度,保证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操作性,重视对基本建设项目的会计控制。最后需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内部监督,使得相应内控工作的执行效果得到保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内部监督部门的独立性,促进内部监督部门更好的履行其职责。

篇(5)

待摊投资主要是建设单位按照规定应当分摊计入最终交付的使用资产成本的各项费用支出。待摊投资是基本建设项目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建设费用支出,贯穿于建设工程项目始终。能否采用合理的分摊方法来核算、摊销待摊费用,对正确核算交付资产成本有重大影响。目前我国基本建设项目的相关制度对于如何合理地选择待摊投资的分摊方法,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分摊待摊投资时,更多依靠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确定分摊方法。由于不同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职业判断的主观因素比重较大,很难保持分摊比例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另外,由于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期间较长,很多在建设初期就采购并安装完成的设备,项目竣工之前就达到了预定可使用年限,待项目竣工后再进行交付与折旧,与多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相悖。根据目前分摊待摊投资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引发问题的原因以及相应对策,希望借此能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归集、分摊待摊投资的方法,准确确定基本建设项目新增的资产成本。

一、待摊投资的概念与核算内容

(一)待摊投资的概念

《基本建设财务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81号,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第四章第二十一条规定:待摊投资支出是指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发生的,应当分摊计入相关资产价值的各项费用和税金支出。

(二)待摊投资的核算内容

根据2019年1月1日起实施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会计科目使用说明,各项间接费用和税费支出应先在待摊费用中进行归集,建设工程办妥竣工验收手续交付使用时,按照合理的分配方法,摊入相关工程成本、在安装设备成本等。待摊投资科目具体的核算内容包括以下9个大类。(1)勘察费、设计费、研究试验费、可行性研究费及项目其他前期费用。(2)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土地复垦及补偿费、森林植被恢复费及其他为取得土地使用权、租用权而发生的费用。(3)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车船税、印花税及按照规定缴纳的其他税费。(4)项目建设管理费、代建管理费、临时设施费、监理费、招投标费、社会中介审查(审计)费及其他管理性质的费用。(5)项目建设期间发生的各类专门借款利息支出或融资费用。(6)工程检测费、设备检验费、负荷联合试车费及其他检验检测类费用。(7)固定资产损失、器材处理亏损、设备盘亏及毁损、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报废、毁损净损失及其他损失。(8)系统集成等信息工程的费用支出。(9)其他待摊性质支出。上述九个大类,可以简单概括为“前、地、税、管、服、利、检、损、信”,即:前期费用、土地相关费用、税费、管理类费用、第三方服务费、利息费用、检测类费用、报废毁损、信息费用等。在实务操作中,为了更好地核算项目建设管理费,可以按照更为明细的科目进一步核算项目建设管理费。

二、常见的待摊投资分摊方法

(一)按照实际支出比例一次性分摊

对于投资金额小、建设工期较短的基本建设项目,常常采用一次性扁平化分摊方法:即以全部应被摊销资产的实际支出金额为基数进行摊销,实际支出的金额越高,摊销的待摊投资就越高,反之则越少。实际分摊率=待摊投资明细科目余额÷(建筑工程明细科目余额+安装工程明细科目余额+设备投资明细科目余额)×100%某项固定资产应分配的待摊投资=(该项固定资产的建筑工程成本+该项固定资产的安装成本+该项固定资产的设备投资成本)×实际分摊率

(二)按照单项工程实际支出

分层次分摊对于投资金额较大、建设工期较长、单项工程分期分批建成投入使用的基本建设项目,应采用分层次摊销的方法,按专属于某项单项工程——专属于某几项单项工程——属于所有应摊销对象的顺序逐级计算摊销,从而计算得出配比合理的摊销金额。

(三)按照概算比例分摊

按照概算比例一次性分摊的方法,和按照实际支出比例一次性分摊原理基本一致;按照概算比例分层次分摊的方法,和按照单项工程实际支出分层次分摊原理基本一致。但由于概算金额和实际支出金额相比可能有出入。尤其是由于近几年疫情影响,企业为了增加订单量或成功中标不惜压缩利润、降价投标,导致基建项目的实际支出金额远低于概算金额。如果按照概算比例分摊,会导致最终分摊金额不合理。因此,在实务中不推荐使用按照概算比例分摊的方法。

三、目前待摊投资分摊存在的问题

(一)为分摊待摊投资导致账

面资产移交晚于实物资产移交基本建设项目通常建设期较长,建设初期采购的设备,在整体项目竣工后部分已经达到设备使用年限,可以进入报废流程。但由于基本建设项目要求在项目竣工后进行待摊投资的统一分摊,这部分设备不能转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费用,进而在项目最后交付时,转固的同时直接计提完全部折旧费用。这样会导致本应在设备使用期间内均匀计提的折旧费用,在基建项目竣工交付转为固定资产时集中计提,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不符;本应按期进行的折旧费用计提,积攒到竣工交付时统一计提,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与合理性要求不符;由于折旧费用没有按期计提,导致当期费用总额计算不准确,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要求不符。

(二)虚列待摊投资

由于待摊投资存在部分不专属于某些单项工程或需安装设备的明细,建设单位在缺少外部监督的情况下,存在动机将自身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并不属于该基本建设项目的费用列支在基本建设项目的待摊投资中。另一方面,由于基建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项目概算批复再到项目的实施,与日常预算执行相比,时间较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今社会,编制项目概算时各项技术参数指标对应的价格,在实际支出时可能会因技术进步而发生替代性的降价。再加上近年来疫情影响,乙方为争取订单不惜压缩利润投标,均会造成实际执行金额低于项目概算金额。部分建设单位为了不交回已经下拨的资金,会为了完成概算执行而花钱,造成资金浪费,同时造成基本建设项目资产入账价值虚增。如果等待项目竣工后将所有待摊投资分摊后再进行交付入账,不仅违背了上述多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也不合理地增加了资产的入账价值,同时也容易导致为了强行完成项目预算而增加不必要支出计入资产入账价值。

(三)与土地使用权相关的费用计入待摊投资核算

我国《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第二条对土地使用权有明确规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但是政府会计制度要求政府会计主体在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期间取得土地使用权或租用权的费用计入待摊投资核算。这两种核算标准相互矛盾。从分摊待摊投资的合理性角度讲,取得土地使用权或者租用权的相关费用不宜计入待摊投资中,原因有两点:首先,取得土地使用权相关费用仅用于取得土地使用权或者租用权,与其他待摊投资明细费用相比较为独立,相关的土地使用权或租用权与建筑物应当分别进行处理;其次,取得土地使用权或者租用权的年限与相应的建筑物、设备等对应资产的使用年限通常不一致,分摊后会出现建筑物或设备已达到使用年限,但是土地使用权或租用权还未到期的情况,因此不宜作为待摊费用分摊进其他资产中。

(四)不能准确归集、分摊待摊费用

在实务工作中,核算基建项目的财务人员由于对项目了解不足,不能准确把握待摊投资的界定、归集和分摊。如:无法界定某项费用是否属于待摊投资、无法确定某项待摊投资的分摊对象是特定单项工程或设备,还是全部待移交的资产等。导致待摊投资总额不准确,或者是分摊方法、分摊层次选择不准确导致交付资产入账价值不合理。基建项目的财务人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无法保证待摊费用归集、分摊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四、待摊投资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单

项工程或设备可提前转为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建筑物(或需安装设备),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即办理资产预交付手续,开始计提折旧费用。已发生的专属于某项单项工程的或者专属于某些需安装设备的安装费用等待摊费用,可以在预交付时分摊进该单项工程或设备中,计入该单项工程或设备成本。预交付后的待摊费用不再分摊进该项资产中。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在验收后,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可以在设备验收后直接预交付为固定资产,不再进行待摊投资的分配。按照常用的待摊投资分摊方法,应在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后,将不专属于某些单项工程(或需安装设备)的待摊投资明细分摊给所有资产,也就是待摊投资属于所有应摊销对象。因此应在项目全部完工后,将待摊投资加入分摊核算内容,以此保证资产入账价值的合理性。但是此种方法更合理的前提是,会计主体仅作为建设者,而不是使用者。如果会计主体仅作为建设者,在移交资产时将全部基建项目有关的费用加入核算,可以使项目的资金流向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但是如果会计主体既作为建设者又作为使用者,那么后期的使用功能才是主要功能。因此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越接近实际价值,日后管理中的折旧费用计提才会越真实合理。

(二)不能归集于专属某单项

工程或设备的待摊费用直接转为日常经营活动费用在概算有剩余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存在动机将与基建项目无关的费用列支项目待摊投资。仅用项目管理费占全部项目概算金额的比例来限制,也无法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建议将不能归集进专属某单项工程(或设备)的待摊费用,直接作为非基建项目的费用列支单位管理费或者业务活动费,不再分摊入基本建设项目资产交付的入账价值中,不仅可以避免建设单位虚列待摊费用,也使基建项目最后交付的各项资产更贴近其真实价值。

(三)加强待摊投资监督监控

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建设单位极易出现滥报项目管理费的情况。为保证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在基建项目建设期间,应加强内部、外部监督功能。单位内部的纪检部门应全流程跟踪审计基建项目的各个方面,包括大额资金支出、项目管理费支出尤其是招待费等支出。外部监督应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定期对基建项目的资金支出、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审计检查,及时识别并控制项目财务风险。

(四)与土地使用权相关的费用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或者租用权而支付的费用,在取得使用权或租用权的时点,作为无形资产核算。无形资产的使用年限即为土地使用权或者租用权的年限。无形资产按照规定进行直线法摊销。此种做法可以解决政府会计制度中对于无形资产和与取得资产土地使用权或租用权相关待摊投资会计处理矛盾之处,也可以避免土地使用权或租用权摊销后,与相应资产使用年限不一致的情况。

(五)增强财务人员对基建项目的参与程度

基本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不同于行政事业项目的会计核算,基建项目相关的财务人员无论是会计核算还是项目预算、项目管理、项目采购、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各个岗位,应提高自身站位,全流程了解基建项目的管理情况,加强对基建项目进程的了解。基建项目的财务工作不仅要求做好经济活动发生后的核算工作,也要关注基建项目的项目规划、建设周期、建设过程与进度、项目的实施计划与完成情况、预期取得何种绩效等方面。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基建项目都面临着业务人员不懂财务,财务人员不懂业务的问题。基于对基建项目的深入了解,各财务岗位才能相互配合、更高效地完成本岗位工作,进而提供增值服务。

五、意见建议

(一)提高项目管理部门对财务工作的重视

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对项目管理者和财务工作者均提出了双重要求,即项目业务和财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财务人员熟悉业务,才能做好基建项目的资源分配、提高基建项目的执行效率。项目管理者熟悉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有效控制基建项目财务风险。项目管理部门应加强与财务人员的沟通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将工作重心放在项目实施中。

(二)完善相关会计制度

如上述问题中所提到的,待摊投资中与取得土地使用权相关费用的核算,在政府会计制度内部有相矛盾之处。有关部门应联系实际,统一核算方法,避免实务操作中出现不一致情况。

(三)建设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信息平台

目前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飞速发展,但是作为资金量大、建设期长的基本建设项目,却由于涉及建设单位范围面较窄,使用者数量较少,所以适用于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特点的功能开发较少。依托目前财政部正在部署的全国财政一体化平台,应进一步搭建适合基本建设项目管理需要的智能化信息平台,从预算、采购、合同、支付、核算、资产全流程智能化、协同化工作,减少繁琐的人力重复性工作,提升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效率。

(四)持续加强基建项目财务队伍业务能力

建设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后备队伍,通过培训、工作交流、轮岗等方法,让基建项目相关财务人员对基建项目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实务操作等均有所接触。必要时可以聘请专家开展讲座或者去有先进经验的兄弟单位学习,提高财务人员基建项目核算的技能水平,从而构建一支基建相关财务管理技能高、管理意识强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李伟.基建项目中的财务管理和控制[J].财会学习,2020(26):27-28.

[2]温海英.浅议基建项目待摊投资核算与摊销[J].财会学习,2016(22):49-51.

[3]陈艳艳.事业单位基建“待摊投资”核算方法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0):47.

[4]乐建英.新制度视角下的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核算[J].财会学习,2018(35):98-100.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风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始终存在的客观现象。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风险定义的描述是不尽相同的,但目前较为通用的有两种观点:第一,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即风险由不确定性和损失两个要素构成。第二,风险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某一事件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间的变动程度。变动程度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则越小。无论第一种观点还是第二种观点,都阐明了风险是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基本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去认识基本建设项目的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通过各种风险应对措施、多种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项目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采取主动行动,创造条件,尽量扩大风险形成的有利结果,妥善地处理风险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顺利地实现基本建设项目的总目标。

目前我国关于基本建设项目风险管理问题,还处在不完善阶段,基本建设项目施工前全面的项目风险预测、评价和分析,以及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价体系等这些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因此不能有效的进行风险防范,导致项目损失和浪费仍然很大,项目延时完工情况非常普遍,事故时有发生。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基本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结合当代先进的项目风险管理知识,站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设立科学的基本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对各类风险进行程度大小的评价奠定基础,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部门对不同类别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重视程度提供参考。总之,本文的研究旨在促进基本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科学化、合理化,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识别并确定基本建设项目潜在的各种风险

识别并确定基本建设项目潜在的各种风险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首要目标。因为只有首先确定基本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才能够进一步分析这些风险的性质和后果,为进一步建立充分的评价指标体系打好基础。所以在基本建设项目风险识别工作中首先要全面分析项目发展与变化中的各种可能性和风险,从而识别出基本建设项目潜在的各种风险。

本文结合基本建设项目的特点,从风险产生的原因角度将基本建设项目风险分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经济方面的风险

(1)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是招标的主要依据,特别是投标者须知、设计图纸、工程质量要求、合同条款以及工程量清单等都存在着潜在的经济风险,必须仔细分析研究。

(2)要素市场价格。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这些市场价格的变化,特别是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着项目建设的价格。

(3)金融市场因素。金融市场因素包括存贷款利率变动、货币贬值等,也影响着项目的经济效益。

(4)国家政策调整。国家对工资、税种和税率等进行宏观调控,都会给建设项目带来一定的风险。

其次,技术方面的风险

(1)设计变更或图纸供应不及时。设计变更会影响施工安排,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设计图纸供应不及时,会导致施工进度延误,造成工期推延和经济损失。

(2)技术规范。尤其是技术规范以外的特殊工艺,由于没有明确采用的标准、规范,在工序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进行协调和统一,会影响以后工程的验收和结算。

(3)施工技术协调。包括工程施工过程出现与自身技术专业能力不相适应的工程技术问题,各专业间存在不能及时协调的困难等。

再次,安全方面的风险

(1)行为风险。由于个人或组织的过失、疏忽、侥幸、恶意等不当行为造成财产损坏、人员伤亡的风险。

(2)现场安全管理风险。内部的风险管理流程是否完善、有针对性,风险教育、管理措施是否到位、外部施工队是否进行风险教育,是否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等。

最后,管理及外部环境方面的风险

(1)关键人物的责任心。项目管理人员由于对合同、技术、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关键点未能及时做出反应,或由于个人为谋私利而做出的有损项目建设的行为。

(2)各种文件的备案是否完备。各种技术文件、设计变更、会议记要、工作联系单、风险管理的备案等,这些文件是项目建设结算的依据。

(3)水文气象条件。主要表现在异常天气的出现,如暴风雨、雪、洪水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和其它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都会造成工期的拖延和财产的损失。

(4)施工准备。由于施工现场存在周边环境等方面自然与人为的障碍或“三通―一平”准备工作不足,导致不能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给工程施工正常运行带来困难。

2.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为了客观地反映基本建设项目风险情况,基本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应当满足内容全面、科学实用、客观公正、可操作性强及适应性强等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基本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应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相适应,从而能够获得客观、真实的评价结果。

(2)重点性原则

衡量基本建设项目风险时应突出重点,对影响基本建设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风险指标进行重点分析。

(2)通用性原则。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建设项目,其风险评价指标应该不尽相同,但有些指标对绝大多数建设项目来说是通用的,这些指标应该重点考虑。

3.基本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基本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的选择和确定是进行评价研究的基础和关键,直接影响到评价的精度和结果。根据《建筑施工风险检查标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风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在对基本建设项目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考虑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建立基本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三、结论

基本建设项目的风险来源、风险的形成过程、风险潜在的破坏机制、风险的影响范围以及风险的破坏力错综复杂,单一的管理技术或者单一的工程、技术、财务、组织、教育和程序措施都有局限性,都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由于基本建设项目具有科技含量高、系统复杂、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协调单位多等特点,其内外部制约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正确的风险评价、有效的风险防范,才能系统、动态、深刻地认识和控制各种隐患,降低风险,以最少的成本将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保障基本建设项目目标的实现。

本文对基本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是站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展开的,较之已有的对基本建设项目风险的研究更具有系统性、理论性、科学性。对基本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本研究领域比较科学、合理。这样对基本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站在较高的起点上,为进一步进行基本建设项目风险评价以及建设项目风险防范措施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单纯进行定性分析或定量评价更加客观、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邱苑华.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卢岚,秦嵩.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3,36(9)

篇(7)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147-0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逐年增多,学校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近几年来,政府对学校危房改造力度的加大,学校撤并和新建带来的固定资产大规模投入,学校基本建设步入了增长快速期。但目前,由于学校普遍存在着重教育而轻后勤,在财政资金投入和非营利性教育模式的趋使下,学校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存在预算管理不科学、资产管理不规范、重投入而轻管理现象等诸多问题。

1 学校进行基本建设审计的必要性

由于学校长期属于公益性质且校长基本都是教师出身,学者型法人重教育轻后勤,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部分学校领导认为,学校发展主要靠投入,而投入主要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拨款,进而导致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普遍薄弱、水平偏低,无法与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其次,学校在资产管理中,重买轻管的现象比较普遍,对基本建设重投入而轻规划,在基本建设预算中往往扩大预算数据或超标准、超规模建设,进而导致预算资金不足,有时不得不占用学校的正常教育经费,使得日常教育开展受制于经费“瓶径”而效率不足,亦损害了教师和学生权益。

2 如何做好学校基本建设审计工作

2.1 事前预审

事前预审是指学校内部审计部门或委托的中介审计机构对学校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招投标过程的审查。主要研究学校的新建、改建或扩建某个建设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适用、安全,在经济上是否合理。

2.1.1 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审查

因为工程项目的基本原则是否正确,技术经济方案是否最佳,是决定建设工期长短,投产后能否取得更大的使用效率的关键阶段,因此,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具有重要意义。

2.1.2 对工程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式审查

学校基本建设项目的总投资是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不同的投资方案会直接影响到教育规划,工程进展和学校学生的容量,也影响到学校的教育工作开展的效能。

2.1.3 对工程招投标的审查

为了使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更好地采用先进的技术,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提高学校基本建设效果,保证学校校舍的安全,对学校基本建设项目原则上都应该采用工程招标。审计部门应结合国家《招标法》的相关要求,制定出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监督制约机制,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以杜绝某些不法行为的发生。

2.2 事中监督

2.2.1 对建筑材料、设备选购与管理的审查

在当前建筑市场产品良莠不齐,低劣的建筑材料充斥市场的情况下,把好建筑材料关、设备购买关十分必要。在具体审计中应注意做到:审查学校基本建设采购是否编制预算和计划采购;审查材料采购是否按供应单位开具的发票如实入账,其价格与合同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擅自提高标准和扩大规模的现象;学校基本建设采购是否坚持了“货比三家、择优选购”的原则,是否由建设单位验证同意;审查建筑材料和设备是否有《合格证》、《检验报告》和本地区的《建材准用证》;审查材料采购入库是否有严格的验收制度,是否有材料领用手续等。

2.2.2 对建筑工程合同条款审查

学校基本建设工程合同条款审计,包括合法性、严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审查,这是防止合同纠纷、提高合同履约率的重要措施。审计主要内容包括:审查学校基本建设合同标的物是否明确,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审查学校基本建设合同中凡涉及到数量、价款、期限等条款时必须做到内容明确具体,且双方在意思表达上准确无误,不能存在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措辞。

2.2.3 对施工管理审查

施工管理审计包括建设项目责任人负责制,加强施工管理,堵塞漏洞,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等。审查时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审查学校基本建设超过一定规模是否实行了监理制度,选择监理单位是否采取了招标的办法;审查监督在学校基本建设各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督情况,是否制止了施工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督检查现场施工人员是否及时掌握施工进度和质量,是否按图纸、规范施工,检查施工单位使用材料、构件、设备的规格和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等。

2.3 事后审价

事后审价是学校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后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的审价,应重点审查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3.1 对工程竣工决算编制依据的审查

学校基本建设竣工决算编制的依据的审查包括:审查学校基本建设决算依据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资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学校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的执行情况。审查项目建设是否按初步设计进行,学校基本建设有无预算外项目和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有无重大质量事故和经济损失;依据结算的相关规定,审查各项取费是否正确,与修正后的预算是否相符,是否符合合同的有关条款等。

2.3.2 对工程竣工决算变更签证及工程量的审查

审查学校基本建设设计变更签证是否按规定流程办理,并依据竣工图纸审核工程量计算是否真实、正确;审查所列各分项工程名称及计算单位、工程数量、套用的预算定额单价、合价是否相符,有无错套定额、高估冒算现象;审查各项取费是否正确,与修正后的预算是否相符,是否符合合同的有关条款。

总之,加强学校基本建设审计,不仅可以有效节约教育资金,并且可以有效地杜绝豆腐渣工程,预防腐败,为“安全校园”建设提供保障。当然,随着审计力量和条件的逐步具备,学校基本建设审计将一定会更加全面,审计质量一定会越来越高,进而为学校财务管理和日常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篇(8)

第一条校舍安全工程领导组是校舍安全工程的协调机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助纳入校舍安全工程的区属项目学校办理贷款申报工作;管理和监督项目学校基本建设资金的使用;指导和监督项目学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

第二条区教育局为区校舍安全工程的建设主体,负责所有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资金使用。项目学校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主体,负责基建帐务处理、基建财务档案的整理、保管。项目代建企业受教育局的委托,对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管理。

第三条项目学校作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主体,应遵守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做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四条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资金来源为省、市、区财政中小学校舍安全资金、银行贷款及其他渠道筹资(自筹、社会捐赠等)。

第五条校舍安全工程严格按照现行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使用建设资金。区财政局、教育局根据项目建设进度,下达投资计划。

第二章财务日常管理

第六条学校应根据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要求做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单独建账,做好账务设置和账务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第七条项目代建企业应根据要求及时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的批准文件、中标通知书、投资计划、合同文件、工程结算书、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评审意见表、资金使用计划批复等相关资料,保证基建财务档案资料真实、完整。

第八条学校的财务人员应认真编制基本建设财务报表,根据区财政局的要求,在建设项目建设周期内,学校应于每月2日前将上月的财务报表报区校舍安全工程领导组办公室;每季初5日前应另外报送上季度财务报表;年终报送建设资金年度报表。

第九条学校应于每季初5日前对基建项目资金申报额、审批额和拨付额进行核对,核对一致后,编制《对帐表》,送区校舍安全工程领导组办公室备案。

第十条学校的财务人员每年1月10日前应按不同的资金来源渠道对上年的基建资金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主要指标有: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开行贷款的使用情况,配套资本金的投入和使用情况,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等。通过财务决算及分析,为下一年制订投资计划,合理安排资金,提供依据。

第三章竣工决算

第十一条项目代建企业和学校项目管理员、财务人员在基本建设项目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前,应认真做好各项清理工作。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的归集整理、帐务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点核实及债权债务的清偿,做到“账账、账证、账实、账表相符”。各种材料、设备、工具、器具等,要逐项盘点核实,填列清单,妥善保管,或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理,不准任意侵占、挪用。

第十二条项目代建企业和学校项目管理员、财务人员应参与竣工工程的验收检查工作,项目管理员、财务人员到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加强管理,杜绝漏洞。

第十三条项目工程预算总金额的10%做为质量保证金留存于区财政局。工程结束一年后无质量问题可支付质保金。

第十四条项目代建企业和学校负责编制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学校建设项目为多栋建筑物的,以各单体建筑物为单位,单独编制单项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待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后再汇总编制竣工财务总决算。内容主要包括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和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两部分。学校应在项目竣工后1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在竣工财务决算未经批复之前,原机构不得撤销,项目负责人及财务主管人员不得撤离。

第四章固定资产管理

第十五条学校应按照有关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

固定资产报废、新增等有关手续。

第十六条学校在进行固定资产报废时,应严格按照固定资产报废程序执行,及时报区教育局及区财政局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固定资产报废产生的残值收入应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纳入预算管理,不得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应根据财政部门审批文件及有关的正规发票及时调整固定资产账目,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第十七条项目竣工验收后,学校应根据区财政评审中心审定的决算金额增加固定资产,及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并调整相关账目。

第五章资金使用审核支付程序

篇(9)

(一)水利工程财务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费用适用于水利工程开始筹建直至工程竣工为止这一期间内的一切管理费用。包括了:工作人员的工资、医疗保险、事业保险、交通费用、劳动保护费以及工具使用非、印花税、购买图书或查询费用、业务招待费和项目完结竣工验收费等。

所谓的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则是指在工程建设前期和建设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需的以上所有花费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管理和日常的费用支出管理等。主要包含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支出、设备投资支出、待摊投资支出、其它投资支出。

(二)优化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性。1、优化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可进一步促进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规范性发展。2、优化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可进一步保证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安全性和经济效益。3、优化水利工程财务管理有利于水利工程建设基本建设项目必要资金的筹集。

二、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审批制度。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前,建筑单位要根据相关规定、签署建设合同要求以及招投标文件的决定条款来事先对工程的价款进行合理、有效地结算,然后再进行后期的阶段工作。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数的水利建设单位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并未按照相关规定来对工程价款进行有效地结算。并且对于签署建设合同以外的价款部分,建设单位也并未按照临时变更通知书的要求来对其进行核算,工程的结算审批流程不规范,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

(二)缺乏科学性的财务管理体系。1、基础建设财务管理薄弱,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由于长时间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我国的水利工程基础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将减少、管理和投资等混为一谈,缺乏完善的基础财务监督、管理机制,项目目标成本责任制和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严重影响了水利建设资金的使用安全性和工程的质量安全。2、财政管理理念薄弱。由于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管理者缺乏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理念,出借资金不规范或是相关的债权和债务等未能及时清理,进而导致水利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中的应收款项回收困难,出现大量的呆账和坏账等,进而难以有效地规避财务管理中的各类风险。3、工程项目概算调整审查不规范。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变更工程设计后未经过审查就私自对工程预算进行相应的调账,进而导致在工程成立后出现工程的预算和决算等都超出了事先的工程概算,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对建设资金的投资决策与资金的合理安排。

(三)工程成本核算不规范。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具有加强的复杂性和专属性,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系统,并制定专门的会计核算制度来对工程进行合理的收支分管,以此来确保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成本的核算的科学、合理性。然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部分建设单位的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且使用不规范,未能按照工程的概算与预算的标准建设内容来安排工程的建设资金。

(四)管理人员素质水平有待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作为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直接实施者,由于其综合素质不高,缺乏相应的财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财务管理业务不熟悉,进而导致其在工作过程中极易出现错误,进一步增加了财务管理者的工作量,同时也影响了水利工程财务信息的质量,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进一步影响了水利工程建设决策的制定。

三、优化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途径

(一)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基于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与专属性,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极高。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实时关注国家政策和法律方面的最新动态,强化财务管理人员对水利基础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学习,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人员对水利基础建设的政策理解,提升其执行能力;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会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对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概预算和合同业务知识等的有效掌握,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人员的操作标准,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二)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为了进一步推动水利工程基础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就需要不断的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建设项目的效益考核,健全预算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各个岗位和员工的具体职责。同时,单位的财务部门要对工程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报表等进行定期的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反映给管理者,使得单位管理者能及时掌握建设项目资金的运行状况,及时发展管理中的问题,进而来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健康发展。

(三)强化工程管理。1、事前控制。水利单位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前,要严格按照基础建设资金使用标准来灵活运用资金的拨付程序。对于不符合拨款条件的项目坚决不拨款,而对于一些已经下达年度投资计划,但资金尚未到位急需建设资金的项目,在经有关部门同意后可提前拨付项目款项来确保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2、事中控制。水利工程的基本建设项目资金使用要符合国家法律、制度和建设单位的规定,并且要根据签署建设合同要求来安排建设资金的拨付。在支付建设工程的预付款项时,建设单位要按照合同要求和实际工程进度,并在质监、监理和技术人员确定后,再办理付款手续,并安排专门的资金管理人员来对资金的使用进度进行跟踪,以此来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在进行项目几款的结算时,财务部门要严格审查资金支付凭证,确定其具备合法性、合规性以及手续的完备和数量、单价、金额等的真实性,并根据国家相关要求极其合同签订条款来支付,进一步加强对水利建设工程资金的核算、监督力度。3、事后控制。水利单位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管理规定》和弦音的建设管理制度来合理的编制水利工程的竣工财务决算,严格按照基础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查制度,以此来确保水利工程竣工验收决算的科学性。

篇(10)

一、企业基本建设会计审计的重要性

作为中铝旗下分公司,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完善的基本建设为物质基础,从而最大化地实现原铝生产的规模化效益。企业基本建设是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而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主要包括安装工程、建筑工程、固定资产购置以及相关配套工程。企业基本建设会计是指与基本建设工程相关的会计账务处理工作。为了提高企业基本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必须做好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工作,通过会计核算信息全面反映资金使用情况,对建设资金进行严格监管,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而会计审计作为确保基本建设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应始终贯穿于基本建设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中,对各项会计业务进行审查监管,以提高项目成本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加强企业基本建设会计审计,还能够确保费用摊销、工程成本结转、竣工财务决算等复杂业务的会计工作得以高质量完成,避免因会计处理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有利于降低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企业基本建设会计审计的措施

为实现企业基本建设项目科学、规范运行,中国铝业公司建立了一整套的项目及项目资金、支出管理办法,为项目管理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受会计专业知识、经验的影响,基本建设投资核算的质量亟待提高。为此,作为中铝集团所属公司,为做好基本建设会计工作要配备具备经济学、税法、会计学、工程造价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的财会人员,同时还要加强基本建设会计审计工作,以全面提升基本建设会计工作效率。

(一)规范基本建设会计核算

规范企业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体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在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中,企业应重建会计核算流程,转变传统的全项目工程成本核算模式,根据不同性质的投资支出采取分别核算的方式,提高基本建设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次,会计人员必须掌握基本建设会计科目设置、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在建工程”核算方法、资金结转、竣工决算等相关内容,处理好会计核算和项目概算之间的关系,建立会计明细账,以便于审计部门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审查。再次,运用合法合规的竣工决算编制方式,使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基本建设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

(二)完善基本建设会计审计机制

企业应完善基本建设会计审计机制,为基本建设会计审计提供有力的制度体系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企业会计核算管理情况和基本建设资金管理情况,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基本建设会计核算方法,确保会计核算信息能够及时反映资金使用状况。其次,健全基本建设资金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基本建设资金的源头管理,对资金使用进行全过程跟踪,彻底遏制滥支专用建设资金的现象。再次,建立报表审查制度,对工程进度表、项目资金到位情况表、拨款资金申请表等进行严格审查,确保会计原始凭证的真实性。最后,加强基本建设会计内部控制,将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各项会计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加强基本建设会计工作全过程审查

为确保企业基本建设会计工作合法、合规开展,必须加大对会计工作事前、事中、事后审查力度,确保会计账务处理均有据可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基本建设会计事前审查方面,针对基本建设会计入账的款项,要审查其是否具备齐全的文件和合同依据,基本建设用款包括勘测设计款、设备采购预付款、工程预付款等,均要签订相应的合同;在基本建设会计事中审计方面,要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领用、转移、报废、清查盘点制度,对与成本核算相关的原始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为成本核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严格审查建设资金拨付情况,确保建设资金得到专款专用。在落实会计审计工作过程中,还要收集与竣工结算相关的资料,为合理控制基本建设工程造价提供充足的依据;在基本建设会计事后审计方面,要对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审查,同时还要对会计控制制度的进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完善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议。

(四)重视基本建设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核

企业基本建设工程竣工决算阶段是确定工程造价的关键阶段,所以必须重视财务决算审核,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成本。首先,审核工程决算报告。财务人员不仅要根据工程进度款审核程序审核决算报告,还要审查决算中的工程量和定额套用是否准确,防止施工单位虚报、重报工程量。其次,财务人员要复查供料和材料差价部分的会计结转是否完整,避免会计核算中遗漏这部分内容。再次,审查固定资产入账是否规范,是否准确划分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

结论:总而言之,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此,企业必须加强基本建设会计审计工作,以确保项目成本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此外,企业还要重视基本建设项目的财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水平,使企业基本建设成本得以有效控制,从而保障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完整。

参考文献:

上一篇: 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 下一篇: 家庭劳动教育的意义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