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业务发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4 16:29:1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村镇银行业务发展

篇(1)

对任何一家银行而言,核心系统是支撑银行业务整体运营的关键,好比人体的“心脏”。对如此重要的“心脏”,鼎业村镇银行却选择了将这颗“心”放置在遥远的西安,而最大“奇迹”在于:这颗“心脏”的建成上线仅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

受困IT系统

与很多村镇银行一样,鼎业村镇银行面临开业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快速建好IT系统,支撑银行业务的正常处理,并开门营业。

相比银监会对村镇银行规定的300万起步标准,鼎业村镇银行的2亿注册资金算是大手笔,但较之其他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实力仍是“小巫见大巫”,特别是银行业一贯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甚至过亿的自建独立核心业务系统的投入,远非鼎业村镇银行力所及之事。

再有,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筹备时间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从营业执照批准到正式开业只有半年时间。按银行常规的建机房、买设备、搭系统、开发软件这套程序走下来,往往需一年甚至几年时间。鼎业村镇银行作为深圳首家获准筹建的村镇银行,占据有利的市场先机。为搭建IT系统而错过最佳先机,并不划算。

第三,鼎业村镇银行的经营范围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银行卡业务等,业务发展重点是为深圳众多村办或街办企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提供金融服务。地处深圳这样的活跃经济地带,鼎业村镇银行的发展前景普遍被看好。但同时也要求它的银行核心系统不能简单为之,必须具备较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架构,能够支持长远的业务发展和快速及时的业务响应。而很明显,业务发展对核心系统的要求与IT技术人员和能力的实际现状有很大差距,且短时间内难以解决。

迫于此,又考虑到IT投资回报及运维能力,几番思量后,鼎业村镇银行最终决心将“核心业务系统外包”。此时,距离正式开业只有一个多月。

求证SaaS服务

决策做出后,鼎业村镇银行直接联系上了神州数码融信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码融信”)。后者是国内在核心系统建设方面知名的IT服务商,且项目实施成功率高,在中国建成的银行核心系统有数十个之多。

在了解鼎业村镇银行的想法后,神码融信推荐了SaaS服务模式(基于云计算的新型核心系统服务模式)。简言之,是从机房、硬件到软件,由IT服务商建立起银行业务处理所需的全部IT系统和环境,银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向服务商定购所需的服务,再按定购的服务种类、使用量或时间长短向服务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IT服务。

采用SaaS服务模式将核心系统外包是一次大胆的尝试,鼎业村镇银行将自己所有客户数据、产品服务及IT运营维护都交由外人管理。如何确保所有数据的安全性,如何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又如何保障远在异地的银行核心系统完全支撑每日业务的运营。最重要的,是如何能在一个月内帮助鼎业搭建好核心系统,实现开门营业的目标,并确保它既能服务当前业务,又能有效地支撑未来的业务发展。

所有顾虑消解的过程,是验证神码融信SaaS服务能力的过程。

神码融信基于ModelBank体系架构的SaaS服务平台,是以全新的SOA理念,成功应用于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其系统成熟稳定,能够很快满足村镇银行开业所需的存款、贷款、支付、卡等全部业务处理功能。同时还可大大缩短系统建设时间,又充分保证银行IT架构的先进性与未来适应性。

顺利开业

篇(2)

一、引言

村镇银行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是在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中必然出现的新型产物,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核心构成部分,建立村镇银行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满足当前农村资金供给不足、解决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和农民贷款难问题、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村镇银行的设立填补了现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空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村镇银行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不同程度的凸显出来。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效促进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目前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延安市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自2010年3月延安市第一家村镇银行――安塞农银村镇银行成立至今,延安市村镇银行的规模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已发展到三家,占陕西省总规模的三分之一。延安市村镇银行从业人员57人,注册资本6500万元。截止2012年12月末,村镇银行资产总额29254万元,各项存款余额32125万元,较年初净增1.5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2329万元,较年初净增1.12亿元,存贷比,不良贷款余额0,利润总额为481.11万元,净利润429.37万元。

三、制约延安市村镇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

延安村镇银行在运行过程中,对农村资金供给不足、农民贷款难问题和农村金融机构竞争不充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其在发展中面对的难题。

1、资金筹措难。村镇银行虽然是农民的银行,但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储蓄存款的增长。最主要是由于延安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与当地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相比,社会认可度、知名度较低,农民缺乏了解和信任,再加上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不能通存通兑,没有电子产品业务,这些客观劣势条件使得村镇银行在吸收存款竞争力方面,远远落后于同业,加大了村镇银行资金筹措难度。

2、贷款投放难。“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但由于农村信用环境较差,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农业、农村经济作为风险高、效益低的弱势经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巨大,而且农民信用度无法得到系统性监控和监督,造成“三农”贷款投放较难。

3、风险控制难。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是弱势产业――农业,弱势群体――农民,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由于农业固有的弱质性导致的系统性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给资产质量带来较大的危险。同时由于村镇银行在人才、技术、制度建设等方面与大型商业银行有较大差距,也导致识别、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受到削弱。

4、业务发展难。由于村镇银行IT系统支撑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通存通兑、银行卡、理财产品、电子银行等基本产品和服务功能,只能办理传统的存款、贷款、结算和贴现业务,加之竞争力弱,难以赢得客户,使得业务发展较为困难。

5、缺乏政府扶持。目前延安各级政府对村镇银行没有出台系统的扶持政策。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同是服务“三农”,但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相比,在税费减免、财政支持和农贷贴息上均缺乏优惠政策。

6、监管指标无偏重。监管部门在存贷比、不良贷款容忍度、母行负债依存度、单户贷款比例等监管指标方面没有对村镇银行实行差别化政策,人民银行也未对村镇银行在缴存准备金方面实行差别化政策,这将削弱村镇银行在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能力的发挥。

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1、信贷规模调控政策方面。人民银行、银监局对村镇银行的规模控制应从松控制。主要解决“三农”资金供需矛盾、新银行业务拓展和资本金保本增值等问题。建议对开业前五年的村镇银行给予适当“宽限期”不受存贷比和规模控制,即使控制则是宽松的政策,这样有利于村镇银行前期积极拓展县域市场、稳定客户和提高自身知名度。

2、银行业监管政策方面。银监局对村镇银行监管政策,应在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符合村镇银行经营实际的监管办法,不宜完全参照商业银行的监管要求,实行差别化监管。其主要原因是村镇银行虽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但其业务规模、业务产品、服务对象、风险程度等方面与其他商业银行还有所不同。因些,建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针对村镇银行的微型银行特色,应实施差别化监管,对其监管的框架应尽量

简洁,对其监管力度、要求、标准适当放低。

3、国家财税政策方面。建议对开办前三年的“三类”金融机构补贴政策和条件适当再放宽些。其原因是村镇银行虽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但同农信社相比,同是服务“三农”且服务的客户群体是农村中弱势群体,由全体股东承担社会责任,有点力不从心;同时,农信社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程,其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均优于目前的村镇银行。建议对村镇银行开业后一定时期内采取税收保护政策,让村镇银行前期有一个自身积累期,以便增强支农的实力、生存能力和未来潜在的纳税能力。

篇(3)

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供推动力

党的十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客观上是对电子业务的政策支持。“五位一体”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将有力推动电子业务向农村乡镇发展。理由是电子业务本身就是低碳、环保业务,可以理解为生态业务。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就是推动电子业务的过程。报告创造性提出了“五位一体”,大大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以往的提法主要是“经济现代化”,在十六大报告提的是“三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到了十七大提出了“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这次进一步拓展到“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总体布局意味着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不大协调的现代化到全面协调的现代化。”实现十报告提出的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就是推进电子业务向农村乡镇覆盖的强大推动力。

二、城市电子银行业务具有拉动力

电子业务的开展首先是从城市兴起的,至今有近十年的历程。我国的电子银行业务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领先地位决定了向农村乡镇发展的领跑地位。城市电子银行的电子业务将拉动农村乡镇电子业务发展。

目前,国内各大银行都在下大力气推广电子银行,相对于传统银行,电子银行具有低成本、低能耗、高效、便捷等优势,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电子银行。以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为例,2008年,使用电子银行客户数才只有区区的数千人,到2012年,客户人数已达到了20万多人。随着该行的电子银行功能进一步丰富,客户也越来越愿意接受这种方式。使用网上银行的人群,不仅局限于年轻人,40多岁的商务人士对网上银行的接受度也正在增长。为了更好地发展电子银行服务,该银行还特别独立成立了电子银行部门。

由于电子银行的服务渠道主要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它的安全性也受到了很多市民的特别关注。其实,近年来网银的安全系统在不断升级,用户只要按照电子银行的相关程序进行操作,安全性是能够得到保障的。以泰隆银行来说,电子银行发展那么多年,那么多客户在使用电子银行,却从来没有发生一起电子银行交易的事故。

城市电子业务对农村形成辐射力。辐射力产生诱惑力,农村乡镇居民对电子银行业务格外青睐。城市电子银行的成功做法为乡镇电子银行业务建设提供经验支持。

三、粮食“九连增”产生潜动力

从2004年到2012年粮食实现“九连增”,靠的是三大支撑。科技支撑,让种粮改变靠天吃饭;政策支撑,形成惠农长效机制;投入支撑,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在十精神地鼓舞下,在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指引下,我国粮食增产还具有三大发展空间。

一是治理撂荒,增加耕地空间。打工潮兴起后,由于种田比较效益不高,农村青壮年不足,耕地撂荒比较多。治理撂荒,地尽其用,增粮潜力巨大。一方面是整治显性抛荒。目前我国每年撂荒耕地约3000万亩,可产粮150亿斤。另一方面则是整治隐形抛荒。比如长江流域大部分地方传统是“稻-稻-麦”模式,本应是一年三季,但现在普遍只种一季中稻,产量至少要减少一半。

二是节水灌溉扩展增效空间。目前,在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等部门的支持下,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4省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已启动,计划2012年至2015三年间,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农田3800万亩。以黑龙江为例,2012年粮食总产突破千亿斤,有132亿斤增量来自节水灌溉。

三是科学种田扩大潜力空间。在政府部门的大力倡导下,科学种田如今已深入人心,增粮成果也很大,但仍有较大潜力可挖。科学种田、秸秆还田,需要农业机械化来支撑。目前,我国农机总动力已达9.7亿千瓦,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4.5%,全面推广科学种田、秸秆还田,物质条件已具备。

农业连续增产使农民的粮仓满了,钱袋子鼓了,金融活动也就多了。农民已看到电子业务的优势,在农村乡镇开展金融活动首选必定是电子银行业务。这为电子银行业务向农村乡镇覆盖奠定了又一层基础,提供潜力支持。

四、良好的开端汇聚带动力

电子银行业务向农村乡镇覆盖已经有良好的开端。广大电子银行员工紧跟时代步伐,满足农村客户需求,电子业务不仅在城市银行“百花盛开”就连农村信用社也推出了电子银行,开展电子业务。农村客户高兴地说:电子银行是带脑袋的银行,是农民客户的“抢手货”。

山东桓台农信社推电子银行。为改善农村金融支付环境,拓宽农村金融支付途径,山东桓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自开展电子银行业务以来,高度重视带脑子银行业务的考核和营销,推动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7月,桓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个人网银用户已达20438个,企业网银用户达620个,财富在手卡客户数达9052个,电子银行客户总数突破3万个。

篇(4)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201-03

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手机银行的发展,“随时随地、贴身、快捷、方便、时尚”的独特性,使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更加便利、更具竞争性。农村作为金融服务严重薄弱地区,物理网点匮乏、基础性金融服务产品供给不足。另一方面,通信网络覆盖农村,手机日益在农村地区普及,这为手机银行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成为可能,其贴身式的银行服务可有效弥补农村金融网点较少、金融产品不足的缺陷。因此,本文认为寻求农村金融服务突破口必须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资源,从手机银行入手探索解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问题。

一、手机银行业务发展概况

1.概念阐述。所谓“手机银行”是指,利用手机办理银行相关业务的简称,是银行实现电子化服务的一种渠道,是移动通信网络上的一种电子商务服务系统,即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客户手机连接至银行,利用手机界面直接完成各种金融业务。作为一种结合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的崭新服务。手机银行业务不仅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多种金融业务,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银行服务的内涵,是银行以便利、高效而又较为安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传统与创新服务的结合;而移动终端所具有的贴身特性,使之成为继ATM、互联网、POS之后银行开展业务的强有力工具,越来越受到公众与银行界的关注。

2.国内外发展情况。手机银行起源于国外,自1996年捷克的Expandia Bank与运营商Radiomobile在布拉格地区率先推出手机银行业务,花旗银行与Gemplus公司、美国MI公司于1999年携手推出可利用短信向银行发送交易信息的服务,手机银行业务逐渐在世界各地展开,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手机银行在欧美、日本和韩国已发展较为成熟。从模式上看,日本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并最先成立了手机钱包的商业运营模式,普及率和公众接受度比较高;韩国则是以银行为主导,且所有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手机银行业务,交易量增长迅猛;而欧美移动运营商在移动银行业务的涉入有限,美国作为银行信息电子化最高的国家,手机银行业务发展较快,手机银行客户占手机用户的40%左右。

中国各银行快速布局手机银行。1999年工行、建行等6家银行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展手机银行业务以来,经历了基于短信、STK卡、客户端、3G手机银行发展,业务范围也涵盖了消费者的账户查询、转账、汇款、捐款、消费、缴费、外汇交易查询与办理、理财交易等大部分需求。整体发展趋势来看,手机银行快速发展但规模和占比不高,手机银行业务覆盖范围广但使用效率低,手机银行实现方式多样化但操作较为复杂。

二、山西省农村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山西农村虽然金融体系发展较为缓慢,但一些创新型金融服务仍受到基层组织和居民的喜爱。通过对全省10个地市的县及县以下地区问卷调查和对商业银行的走访,笔者发现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呈现以下特征:

1.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有所发展,但客户数量总体规模较小。2007年,以临汾尧都区农村信用社(现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解决县域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开通短信提醒、信息咨询等服务,作为金融理财、农户小额贷款等金融产品的附加服务而出现。随着技术进步、通信网络覆盖不断扩大,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逐步在县域地区开通手机银行业务。初步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9月底,全省县域地区手机银行业务客户数为161.98万户,占农村人口总数的6.82%,占全省手机银行客户数的14.08%,农村地区手机银行客户数量占比较低。

2.手机银行技术应用与城市趋同,主要技术模式单一。手机银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限于农村地区手机终端使用类型,山西农村地区手机银行技术模式都集中在WAP版手机银行、BREW版手机银行、智能手机客户端版手机银行以及短信版手机银行等模式。

WAP版手机银行是手机通过WAP方式上网办理银行业务的手机银行服务。该版本适用于普通大众客户,只要客户手机具备并开通了GPRS上网功能,就可使用该服务。此种方式对手机没有要求,只要能上网,均可开通手机银行业务。BREW版手机银行主要是针对电信CDMA客户推出的手机银行服务,采用CDMA手机特有的BREW上网方式。由于客户群体有限,属于电信专属版银行服务,目前用户量最小。

智能手机客户端版手机银行主要是指针对苹果iPhone系列手机和使用android(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开发的专用客户端程序。这类手机银行无需客户识别手机操作系统及进行复杂的手机上网设置,只需简单地下载并安装对应版本的客户端程序,即可享受手机银行服务。此种模式对手机终端要求较高,没有android(安卓)操作系统的非智能手机将无法使用。

短信版手机银行则主要以发送短信方式为主,由于短信在实际传递中全部为明文,无加密方式,安全性受到制约,但短信模式对手机硬件要求不高,适用于任何类型手机终端,且操作简单,因此短信版手机银行仅局限于账户信息通知、账户查询和小额的账务易服务。

3.手机银行功能多,但使用率不高。根据对全省农村地区开办手机银行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走访了解,各家银行均通过手机银行向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例如:账户查询与管理、缴费、转账汇款、手机预约取款、ATM无卡取款、第三方存管、国债交易、购买理财产品、农户贷款、定活期互转、短信息定制等几十余种服务。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受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影响,业务使用较为集中在账户查询、账户管理、转账汇款、缴费支付类交易。有关数据表明,上述四种业务分别占到使用量的62.9%、45%、39.6%和29.6%。

三、农村手机银行发展机遇与矛盾分析

1.山西农村金融网点偏少,银行远程服务终端略显单一。长期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农村市场不够重视,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发展重点偏向城市,农村银行网点主要以农村信用社和部分邮政储蓄银行代办点来提供金融服务。根据2011年底的数据来看,山西全省共有96个县,28253个行政村,农村人口超过2300万,县及县以下地区共有银行网点3990个,虽然暂时解决了乡镇没有金融网点的旧貌,但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仍然无法享受银行网点的服务。

2.手机银行快速发展,业务优势突出。手机银行市场的快速崛起和充分竞争,使手机银行在技术上更加安全、可靠,在服务上功能多样化、客户需求应对及时化。目前手机银行为客户提供了多层次的安全控制措施,主要方式有:一是数据加密传输,从客户的手机端到银行的服务端,银行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和验证技术,实现标准的HTTPS,既保障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又确保了手机银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二是客户身份认证制度,客户使用手机银行服务时,必须使用开通手机银行服务时所绑定的手机号码和设定的电子银行密码,通过密码验证身份,不通过则锁定;三是交易限额控制措施,客户可控制是否允许手机上的注册账户向外支付,包括对外对账、缴费、贷记卡还款、漫游汇款及手机支付等,客户可设定每日最高交易限额、每月交易次数等多种限制方式,更大限度保护客户的资金安全;四是操作超时保护机制,如果客户的手机登录后在银行默认时限内(一般为5分钟)没有任何操作,服务系统将会接管控制,客户再做任何操作,系统会提示客户操作超时,需重新登录,防止他人冒名操作和自身误操作等不当行为;五是应对手机丢失风险,手机银行采用密码保护措施,他人捡到遗失手机,在不知道密码的情况下将无法使用手机银行,客户可在丢失手机的第一时间通过固定电话、网上银行、银行柜台等渠道暂停电子银行服务,待手机找回后,再恢复手机银行服务。

各银行不仅注重个人客户的推广,更注重企业对公客户的发展力度。手机银行客户范围的扩大,不仅满足了个人金融消费者对便捷化金融服务的诉求,更能协助企业客户应对市场快速发展,发挥企业即时管理和移动办公的高效率,以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变化态势。据银行业内人士表示,手机银行的移动特性与企业办公、销售、物流等活动相结合的移动商务运营,被认为是助推企业利润增长的全新模式,将成为未来发展不可逆转的新趋势。手机所展现的移动金融作为实现移动商务运营的关键环节,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3.手机银行业务环境有待优化,制约因素不容忽视。手机银行属于新兴金融产品,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仍有诸多障碍,客户的感知能力、信任程度、愉悦感受等都是对手机银行发展的制约。根据对农村客户群体的问卷调查显示,有43.9%的用户对信息传输安全性产生担忧,有14.1%的用户对病毒感染、账户信息泄露有一定的恐慌,有11.8%的用户对手机登录速度慢表示不满,其余对手机银行功能不足、密码重置、操作不便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担心。具体分析而言,手机银行在农村地区发展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一是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面和稳定性对当前手机银行业务的拓展形成硬件制约;二是手机通信费用偏高对农村低端客户而言成为进入障碍;三是农村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偏低成为制约手机银行的首要因素;四是手机银行操作的安全性仍需进一步加强;五是手机银行相关法规制度尚未成型,容易成为法律真空地带。

四、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发展对策与建议

1.农村手机银行市场建设规划。培育农村手机银行市场是金融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和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金融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探索构建农村手机银行发展思路,以求规避风险、化解制约因素,促进手机银行在农村市场的茁壮成长。第一,银行应当通过与通信运营商的合作来发展手机银行,实现优势互补。一方面,通信运营商可以通过合作进一步扩大农村的增值业务使用量。通过与银行的合作,通信运营商可以借助手机银行,在农村客户中推广其增值业务服务,加深移动互联网在农村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随着农村手机普及率的提高,通信运营商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战略已经开始从广度向深度转变。发展手机银行可以直接拉动网络购物等业务,加深移动互联网应用深度。另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合作降低网点建设成本。发展手机银行,可以帮助银行节约ATM机、营业网点建设成本、频繁小额交易的交易成本。这些成本的降低,符合农村发展低成本金融的实际需求,有利于银行为农村用户提供价低质优的金融服务。第二,选择部分村镇进行试点,加强宣传培训力度,采取逐步推进的模式推进农村手机用户的普及率。在手机市场的培育期,农村用户对于新业务的疑惑和安全性的担心,更愿意尝试小额的业务,所以银行应该派业务素质好的员工对农村用户进行推广普及宣传,提高用户的认同率和普及率。第三,在手机银行业务品种的研发上,加大涉农模块的开发,添加与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业务,为农村业务的推广扩大平台。同时,配合农户小额贷款审批、发放流程,简化农户在柜台办理的程序;积极开发手机支付功能,以小额支付、小额取现等资金结算业务,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现金结算服务。

2.农村手机银行市场发展建议。(1)加强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为手机银行业务发展建立一个稳定的平台。一方面是移动通信公司要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加强移动通讯网络的基站建设,确保移动通信网络在农村地区的全覆盖和信号的稳定;另一方面银行机构、移动公司要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共同努力,改善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环境,推进银行业务、手机业务的同步发展。(2)银行应加大安全保障力度,使用户增强安全意识。为降低客户对手机银行安全性的疑虑,必须考虑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环节的安全性,要采用比一般的信息增值服务高得多的安全保障机制,包括信息收发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等。手机解决方案中尽力采用适合手机特征的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相关技术来加强手机银行的安全。可以借鉴网上银行的安全措施,使用动态密码、口令卡及装有数字证书的读卡器等措施来保障手机银行的安全。

3.建立良好的交易环境。为减少交易的不确定性,手机银行应构建尽可能完整的制度保证,如合同、协议及第三方担保等,提高农村消费者对移动银行的信任度。手机银行还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法律法规环境,这就需要一方面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加强移动银行建设标准化工作,建立起相关的标准化体系,制定和国家层面的移动银行或是电子银行业务标准。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有关电子银行业务的法律法规体系,尤其是尽快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4.降低进入门槛,减少服务费用。银行方面进一步规范手机银行的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实现银行间的资源共享。同时应与通信运营商联系洽谈,降低信息服务费,简化操作流程,针对农村客户提供适合的话费套餐,降低收费标准,达到减少下载及操作过程中的流量费用。

5.开展手机支付创新,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一是有针对性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以“个人信息终端+移动通信网+银行”新技术支撑模型,创新低成本农村信息化建设模式。二是在手机支付应用方面,未来的大环境下,银行应当主动出击,探索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将手机支付整合到手机银行的功能中,使客户真正做到随处支付、无卡消费。三是注重细分市场,涉农银行机构应充分考虑农户、中老年客户等低端客户的实际需要,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探索将手机银行与现存的“油菜种植专家咨询微系统”、“农用财务管理微系统”等农用微系统有机的结合,借鉴这些的手机操作系统,可以适用于大部分廉价手机和全部智能手机。尝试增加具有图文咨询、语音、短信、图像的即时采集与发送的功能,推出适合农村群众实际需求的手机银行助农业务。

6.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客户认知度。加大电子银行业务宣传力度,提高手机银行的社会认知度。鼓励客户使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支付工具,加强对手机银行的业务指导,让客户实实在在感受到现代支付工具给实际生活带来的便利,培养客户对新兴金融衍生产品的信心,消除客户对手机银行安全性等各方面的忧虑。

参考文献:

1.胡现珍.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经济师,2011(1)

2.山林.手机银行离“三农”市场还有多远.中国金融电脑,2009(6)

篇(5)

农村地区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12)02-054-03

手机银行也称移动银行,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及终端办理相关银行业务的简称。它是继电话银行、网络银行之后,银行实现电子化服务的一种新渠道。作为一种“电子货币”和移动通信的结合体,手机银行可以使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完成多种金融业务,极大地方便了银行用户。2000年,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首先开发手机银行服务,但由于成本较高以及技术制约等因素使得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缓慢。2005年后,随着移动电子商务和3G技术的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焕发生机,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手机银行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各种创新功能也不断推出,手机银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用户大都突破了1000万户,手机银行业务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是国内手机银行业直到现在尚未出现具有绝对优势的行业领导者。

一、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的可能性

(一)手机的迅速普及,为手机银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手机用户数量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据工信部的统计,截至2011年9月底,我国手机用户数已经达到9.5亿户,手机普及率超过71%,其中3G用户规模突破1亿户。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和广阔的市场资源为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同时,据《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手机上网的网民规模已超过3亿人,占网民总数的66%。随着手机上网日益普及,手机支付业务逐步进入规模化发展的快速时期,将为我国的手机银行业务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另外,我国个人拥有手机的比例远远大

于拥有计算机的比例,尤其是农村地区,随着3G网络的发展和推广,将来利用手机访问互联网必将超过计算机,因此在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业务比开展网络银行业务更切实可行。

(二)我国移动互联网覆盖率高,3G技术即将全面应用

我国三家移动运营商的无线通讯网络建设较完善,覆盖了大部分的农村及偏远地区,为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通信保障。2009年,3G牌照在我国正式发放。据工信部的统计,截

2011年5月底,我国3G基站总数已达到71.4万个,三家移动运营商的3G网络覆盖了我国全部的城市和县城以及3万个乡镇。目前3G网络信息传输速度可达2M,而且在无线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还可进行加密保护。将来随着3G技术的全面推广和应用,我国移动网络环境将会在覆盖和功能上得到更大的提高,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必将为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业务进一步拓宽道路。

(三)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严重不足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将近60%以上的国土面积是农村地区,而农村人口占到我国总人口的5。%。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数量较少,且比较分散,金融服务水平较低,根本无法满足农村金融的需要。据银监会的统计,目前我国仍有2945个多未设任何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全国有70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服务,占金融机构空白乡镇总数的24%,西北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真空现象尤其严重。而农村居民普遍具有一定的金融需求,受传统意识和习惯的影响,非正规渠道的民间借贷已成为我国农村最主要的资金融通方式,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欠缺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民的生活消费和农业生产。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急需进一步提高,在农村地区推广手机银行业务成为了在农村地区开办低成本银行业务的新渠道。

二、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的好处

(一)降低了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开办和运营成本

我国幅员辽阔,并且东西部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很多西部农村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相对稀少。在这些地区开办金融机构网点,一来铺设网点的开办成本很高,二来网点建立以后的运营和人工成本较高。而在这些地区引入手机银行业务不仅能解决这些地区金融网点覆盖不足的问题,而且能大大减少金融机构物理网点的铺设数量,从而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开办和运营成本。据统计,建立一个银行物理网点的成本是手机银行业务成本的30倍,用手机银行代替传统银行服务能够使银行的运营成本降低80%左右。

(二)拓宽了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业务领域

1990年以来,正规金融机构纷纷退出农村市场,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金融业务量也大幅萎缩。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1980年以前,中国农业银行全部贷款的98%以上集中于农村地区,1980年代到90年代初,160%的信贷资金用于农业发展,可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大幅调整,农业信贷规模急剧下降,到2008年底,农业类贷款余额比重下降到10%。中国农业银行的“去农业化”虽然符合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但是另一方面使得正规金融机构舍弃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市场,失去了大量宝贵的客户资源。如果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联合当地农村基层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手机银行业务,那么可以大大拓宽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业务领域,开辟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在农村地区的金融业务量,获取更多的利润来源。

(三)提升了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服务质量

农村地区正规金融机构的功能缺失,使得农村地区金融供求极不均衡,农村金融服务严重不足。目前,农村资金的需求量只有25%是由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而70%左右的农村资金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从农户的借贷行为来看,选择民间借贷的农户远远超过了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比例,说明民间借贷已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最主要的资金融通方式。而手机银行业务的推广和应用,使得原来接触不到正规金融服务的农村居民能够通过手机银行快捷方便地办理各种金融业务,所以手机银行在开辟农村金融市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降低收费标准,鼓励农村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

在农村地区开展手机银行业务是利国惠民的好事,国家应当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倾斜,鼓励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手机银行业务。对银行而言,在农村地区开展手机银行业务不仅能减少在这些地区的开办和运营成本,而且还能吸引到大批的农村地区客户资源,拓宽银行的服务群体。农村地区居民对手机银行的资费价格更加敏感,银行应针对不同的地区采取差别定价的方式。因此相比于城镇地区的手机银行资费标准,银行应降低在农村地区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资费,引导农村地区居民大规模使用手机银行业务。对移动运营商而言,投入的移动网络建设成本已经固定,只有规模效应才能更加赢利。因此移动运营商应适当降低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涉及的手机网

络流量费,让更多的农村地区居民加入到手机银行业务的使用行列当中。

(二)针对农村居民的特点,开发符合农民需求的手机银行业务

目前手机银行的业务大致可分为三类:查缴费业务,包括账户查询、转账、银行代收各种缴费功能:购物业务,包括在手机银行平台购买商品;理财业务,包括炒股、炒汇等。事实上,中国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更多地分布在存款、贷款、保险、结算和支付等业务。因此应该在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开发出符合农民特色需求的手机银行业务。其次商业银行应和当地农资供销网点进行合作,当农民在这些网点购买农资用品和出售农产品时,可以直接在手机银行上进行支付结算,这样可以极大地方便农民,减少现金使用,从而减少农民对金融网点的需求。另外由于农村地区信息相对封闭,如果将惠农政策,各地农产品产销信息等加入到手机银行业务的增值服务当中必将受到农村地区居民的欢迎。

(三)国内移动运营商应积极参与,共同推进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

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需凭借无处不在的无限通信网络平台为支撑。目前我国的移动网络环境有待完善,网络带宽偏低,网络连接不稳定等问题是困扰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我国三大移动运营商应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切实改进通信技术,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加强移动通信覆盖面积和通信质量,提高通信的安全性,为手机银行的发展进一步拓宽道路,使手机银行业务摆脱网络条件的限制。

(四)从法律层面提高手机银行业务的安全性

篇(6)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2-0093-02

一、引言

农商银行的前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服务三农的要求,我国不少地区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转变为农商银行。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管理模式与服务机制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农商银行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稳健运营能力不断提高,在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组建农商银行212家,相较于2013年的87家,新增125家。同时,农商银行每年增速不断提升,2010-2014年,同比增速分别为31%、29%、91%、107%、144%。

二、天山农商行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天山农商行发展现状

天山农商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实现了稳健发展。截至2014年末,全行资产总额477亿元,较年初增长87亿元,增幅22%,各项贷款290亿元,较年初增长58亿元,增幅25%;负债总额429亿元,较年初增长69亿元,增幅19%,各项存款404亿元,较年初增长62亿元,增幅18%。存贷款市场份额分别位居乌鲁木齐市23家金融同业第六、第七,增量分别位居第三、第四。实现经营利润12.72亿元,较同期增长1.6247,元,增幅15%,净利润8.22亿元,较同期增长3.29亿元,增幅67%。累计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9.89亿元,其中不良贷款拨备8.3亿元。新疆银监局重点监测的14项监管指标均达到监管要求,实现了稳中求进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营管理、金融创新及营销工作的全面提升。

(二)天山农商行发展环境分析

1.天山农商银行宏观环境因素分析

一是经济发展迅速。新疆自治区2014年生产总值(GDP)5 37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59.6亿元,增长l%;第二产业增加值2 234.2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2 182亿元,增长9.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 597元(折合1049.5美元),提前两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步阶段的预定目标。

二是市场销售活跃。新疆自治区201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941.2亿元,增长14.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23.8亿元,增长11.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 497.1亿元,增长13.6%;餐饮业零售额240.7亿元,增长13.3%。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l 3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实现利润总额32.3亿元,增长3.9%;毛利率0.82%,费用率3.5%。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进出口总额9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4%。

三是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海外游客6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3%;接待国内游客4 684.1万人次,增长8.2%。旅游总收入308.6亿元,增长16.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5亿美元,增长29.3%;国内旅游收入289亿元,增长15.6%。

2.行业环境分析

一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与协调也日益国际化。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监管法规与政策也受到更为密切的关注,并被要求实施统一的行业行为规范。

二是为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很多银行采取跨国并购和国内并购的方式不断增加自身在国际国内的竞争实力。

三是大量外资银行的进入,将把国际银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带到中国,通过其利润和创新机制的输入逐步打破中国银行业竞争不足、管理低效的局面,促使中国银行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快我国银行业实现商业化、现代化的步伐。

三、天山农商银行内部环境分析――以天山农商银行乌鲁木齐支行为例

(一)优势分析

1.网点分布广。乌鲁木齐支行现有39个营业网点,遍布乌鲁木齐市20个乡镇及城区主要街道;拥有429名在职员工,大多为本地人,对地方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十分了解。密集的网络及众多的人员为各项业务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了可靠保障。

2.利率定价优势。天山农商银行采取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存款利率定价在人民银行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的利率,是乌鲁木齐地区银行各家银行中存款利率较高的银行之一。天山农商银行拥有利率上浮空间大,贷款定价自大的政策优势,其它商业银行无法比拟。

3.市场定位准确。自乌鲁木齐支行成立以来,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地方,服务三农。乌鲁木齐市是乌鲁木齐乃至新疆地区蔬菜基地、服装和家纺园区。为此专门成立了家纺、服装园区服务中心,微贷业务营销团队和社区金融服务中心,赢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劣势分析

1.员工素质偏低。乌鲁木齐支行30岁以下、31到40岁、41到50岁、50岁以上员工分别占总数的40.37%、12.59%、43.02%、4.02%,员工年龄结构出现断层。总体学历偏低,硕士及以上学历仅有1名、仅占比0.23%,本科学历占23.80%,大专学历占64.07%,高中及以下学历占11.90%。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对银行业务的开展和改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2.风险管理体系欠缺。2012年7月前,支行设立了稽核审计部专门针对内部风险控制制定规章制度,实施检查、审计。但是由于稽核审计人员均为支行员工,没有专业风险控制经验。2012年7月后,支行稽核审计部收归总行统一管理,成立审计团队定期对支行进行交叉经营审计,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控制风险,但支行层面的内控管理仅由分管业务部门兼任,防范风险意识弱化。

3.激励机制不足。总行对乌鲁木齐支行的考核指标设置以经营型指标为主,支行对分支机构的考核也基本照搬总行,没有针对分支机构设置合理的考核指标。考核体系中仅仅考核到机构或部门,完成目标的重担都由分支机构负责人来承担,分支机构和部门内部仍然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没有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产品结构单一,高成本资金占比大,中间收入不理想。乌鲁木齐支行主要业务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贷款业务品种较少,主要以涉农贷款为主,涉猎消费类贷款较少。中间业务产品仅局限于信用卡、POS机、保险业务、理财产品,供客户选择的产品较少,而且保险业务期限较长,理财产品到期时间、发售时间不能衔接的因素导致客户流失,造成中间业务收入较低。

(三)机会分析

1.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了乌鲁木齐市经济的发展,为乌鲁木齐支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扩大存、贷款规模提供了基础,使业务的发展得到有力的支撑。

2.政府政策扶持。天山农商银行在引入投资战略之前是由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直接管理,在市场领域中拥有一定优势。乌鲁木齐市农房拆迁赔偿、财政款项、社保资金归集都为乌鲁木齐支行存款规模、中间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风险与威胁分析

1.金融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城市金融市场的成熟,商业银行都是通过发展农村地区业务来寻找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农业银行和新开的民生村镇银行成为乌鲁木齐支行的主要竞争对手。农业银行凭借多样化的产品结构冲击了我行的存款市场,民生村镇银行凭借风险较大的信用贷款产品占领了中小贷款份额。

2.新竞争对手的加入。在乌鲁木齐市竞争较为白热化的阶段,交通银行、招商银行陆续进入,原有的国有银行、民生村镇银行又新设多个营业网点,更加增加竞争的压力。

3.客户需求偏好的转变。城市客户群体需求偏好向收益较高的基金、理财、贵金属等业务聚集,乡镇客户群体的需求偏好也向收益性保险等业务转变,这样加大了农村商业银行产品开发的压力。

四、天山农商银行经营管理的改善对策

(一)加快推进业务发展

坚持好中求快的发展理念,在激烈竞争中追求可持续发展,着力打造优质银行。一是把组织资金摆在业务发展的首位,实行全员营销、建立存款客户经理制、发展票据业务吸收保证金存款、做好项目的资金归集、加大对公存款营销力度等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强负债业务。二是优化信贷资产质量,对客户坚持好中选优,确保新增贷款质量。三是加快推进第三方支付和理财业务,大力发展网上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进一步做大中间业务,拓宽收入来源。四是继续保持“两率”较高水平,增加贷款利息收入;搞好富余资金营运,增加资金营运收入;加强成本核算,合理控制费用增长,进一步做精财务管理,提升经营效益。

(二)优化股权结构

可以考虑的一种模式是加入新股东成员,激发中小股东参与经营决策和宣传农商银行业务和品牌的积极性。农商银行也可采用控股公司模式,利用规模经济优势批量化建立村镇银行,学习国外有关农村金融管理的成功案例,在这种设立方式下,部分村镇银行一旦出现运营方面的问题,对控股行的影响不明显。

(三)实施差别化的客户服务管理

对于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针对性的方案和措施。对高端客户通过推出贵宾卡、VIP计划,建立个人理财工作室,制定贵宾客户的专属优惠以及开通多种便捷的服务渠道等,实现对高端客户的特别服务;对特定客户群,开发专门面向这些客户的产品与服务,如天山农商银行可以专门针对三农制定一些特殊的政策和服务。

篇(7)

1 拓展乡镇银行新型服务渠道的重要性

银行服务渠道是负责把银行各种金融产品、服务便利推向客户的桥梁,电子银行渠道的推广是建立良好金融生态的重要条件。首先,电子银行的低成本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点,正适合于乡镇居民分散居住的格局,电子商务的发展潮流更为乡镇电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其次,乡镇电子银行渠道更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双向交流的信息平台。再次,新型服务渠道实现了银行服务渠道体系的最优利用,实现不同业务在银行各种渠道的合理分

配;可以减少传统柜台压力,提升银行网点的综合效能。

2 新型银行服务渠道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客户和银行间在服务渠道选择上存在矛盾

目前,乡镇实施银行电子银行推广面临较大的阻碍。首先从客户角度看,(1)许多客户习惯接受柜台服务,总是愿意选择一对一、面对面的柜台服务,而不愿利用自助银行、网上银行办理业务,尤其是中老年客户对新型银行服务接受慢。(2)是电子银行的渠道推广与使用需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平台等来实现。

另一方面,新型服务渠道自身缺点。主要包括:(1)电子银行功能缺少与村镇客户实际需求的结合点。(2)电子银行使用程序繁琐、不经济。在网银安全方面,增加了密码控件、预留防伪信息验证等安全手段,但是增加了使用的繁琐程度。(3)银行自助设备的数量过少、布局和功能不合理。

2.2渠道信息整合工作难度大

银行渠道信息整合,是指为适应服务渠道多元化的现实,商业银行依托先进的电子技术和信息网络,实现多渠道信息共享,以建设统一的客户服务平台为基础,打破多种服务渠道间相互分割的局面,通过改进网点渠道、服务渠道分流等手段,促进服务渠道网络形成一个合理分工、协调配合的有机整体,在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的基础上,实现商业银行多渠道集成的价值最大化。

2.3未形成多方协作与战略互动的局面

各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各有覆盖领域,形成条块分割,缺乏完整性。银行在多年的业务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传统的客户群,各行在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时也立足于与传统战略协作企业开展合作,同时阻止其它银行进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导致电子银行业务形成恶性竞争,条块分割的局面,谁也不能覆盖全部种类。

2.4新渠道推广明显存在短期行为

目前,银行为了促进电子银行渠道业务的超常规发展,竞争呈进入白热化。作为电子银行业务的重要载体,银行卡各家银行纷纷给员工下达硬性开卡指标,各网点自觉不自觉地放宽条件,促成大量风险的累积。

3 拓展乡镇银行新型服务渠道的措施

3.1中央银行要加强管理和服务

中央银行要把一服务渠道创新摆在战略高度来认识,各地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可以会同本地银监局,对其实施统一协调,加快电子银行推广进程。同时,要强化央行对新型业务渠道的结算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个人征信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提供方便周到快捷安全的资金汇划清算业务,促进包括银行卡业务在内的新型业务渠道的畅通。

3.2适度开展“渠道分流”,提高新渠道使用率

乡镇银行机构应大力提升电子银行、自助银行等服务渠道的战略地位,有计划地推进渠道分流,将一些简单操作性业务向电子银行渠道转移。要大力宣传电子银行,在有条件的中心集镇进行“渠道分流”试点。尤其是要重点完善自助银行渠道。作为网上银行和传统柜台服务渠道的粘合剂,自助银行在现阶段的过渡性作用至关重要。

3.3动员全社会多方互动,战略协作

银行业必须扩大与外界的战略联盟,与本地企事业单位建立持久、稳固的合作关系。这样既可以共同开发市场,又可以为电子银行推广壮大声势,形成乡镇地区金融消费的新潮流。乡镇其他单位也拥有庞大的关系网络、客户资源和信息库,这个庞大的资源宝库,对于建立统一的客户综合服务信息平台至关重要。重点加强与镇政府、农村专业合作社、乡镇企业的相互合作,增强社会的认同感,由此形成的客户群体也是最为稳定和有效的。

3.4增强电子银行渠道的方便性、实用性

首先,简化办理电子银行繁琐的手续。在网银界面设计中,力求简洁,要强调用简单的方法完成简单的事,;其次,提供“在线服务”,推出交易信息汇总服务,提供本次登录所做交易全部记录情况并发送到客户电子邮箱内,让客户更直观、更全面、更清楚地了解到全部交易信息。再有,不能求全求大,功能要贴近百姓生活,杜绝宣传和实际不符。尽快开通水电费代缴、定活转账、国债、农民工汇款优惠、农民买家电补贴返还、乡镇公务卡结算等业务,努力适应乡镇客户的需要。

3.5加强新渠道的风险控制

人民银行应督促各发卡行严把发放、使用关口。要督促完善电子银行业务的内控制度建设,加强系统监控和监督检查,强化规范化操作,健全电子银行业务内控体系,包括对内部技术开发人员进行限制和防范、对内部系统运行维护人员进行监管,对业务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权限设置、授权管理等进行控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利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的犯罪,加强网上银行使用中的防火墙建设和提示客户防范木马病毒、电子银行诈骗等。

参考文献:

[1]杨荣.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分销渠道的拓展[J].金融与经济,2002,(10):33-34.

篇(8)

一、村镇银行概念和兴起原因

(一)村镇银行概念

银监会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对村镇银行概念作了界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村镇银行兴起原因

现在国家正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计划。在此过程中,农村生产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都将发生重大转变,需要增加对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因此农村金融市场将获得较大发展。

但是现有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流向农村的固定投资数额较少。2010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了3966亿元,同比增长18.2%,只占了201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大部分固定投资都流向了城市。二是原有金融机构贷款审批要求高,一般农户很难借到款项。

在此情况下,国家扶持发展村镇银行就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吸收农村区域存款,用于新农村建设投资;二是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户提供差异化的信贷方案,支持正常的农业生产。自2006年,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村镇银行发展势头不减,截至2010年底全国开设的村镇银行的数量达到了349家。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

虽然村镇银行发展形势不错,根据银监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计划在2011年底全国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但计划和现实之间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缺乏政策扶持

现在各级地方政府没有系统地出台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村镇银行相较于农村信用社在税费减免、财政支持和农贷贴息上都缺乏优惠政策。目前,村镇银行在资金规模、团队建设和产品创新能力上都与农村信用社有较大差距,而且农村信用社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优于村镇银行,显然不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这种差异化的扶持政策,也将进一步削弱村镇银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开办村镇银行的初衷。

(二)团队建设不足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时间较短,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一批在金融方面拥有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的人才。《意见》中对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的要求并不高,但村镇银行在人员的薪酬待遇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导致招聘不到相应的人才。现阶段村镇银行并不能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吸引这些从业人员,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招聘那些经验不足、业务水平较低的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产品缺乏创新

目前,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业务的村镇银行数量还不多,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在仍采用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方式,导致农户在村镇银行贷款的意愿不高。虽然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为村镇银行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但有些村镇银行在风险防范上呈现出过度敏感的情况。个别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在已有住房抵押的情况下,还需要担保人担保,既增加了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又引起借款人的反感,导致优质客户流失,不利于信贷业务的开展。并且,村镇银行在信贷管理方式上也存在问题,审批模式陈旧,仍沿用过去的运作模式,审批权集中于贷审会,使得审批流程繁琐而无效率。

(四)缺乏农户信任

篇(9)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在银行领域的实践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文章阐述公司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集体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能力。按照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观点,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核心竞争力应反映客户长期最看重的价值,要对客户的核心利益有关键性的贡献。

其次,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独树一帜的能力,并且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替代。

第三,核心竞争力应具有延展到更广泛市场领域的能力。

先进的业务开展理念与产品多样化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银行产品的研发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尤其是现代商业银行为了开展多样化的资产业务已经走过了从被动负债到主动负债的过程。如今随着“新36条”的提出,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提出了明确的实施意见,因此,商业银行要培育自己的业务发展核心竞争力,就要从资金来源着手,利用强大的民间资本支持开拓业务创新领域,占领市场的至高点。

二、民间资本进入银行的方式

(一)民间资本可通过发起设立、认购新股、受让股权、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投资银行金融机构。

(二)允许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涉农企业,运用民间资本参与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或参与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

(三)民间资本参与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商业银行重组。民营企业参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处置的持股比例可以适当放宽至20%以上。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为15%。

(四)民间资本可以投入建立投资信托公司、民营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并且发起设立或者参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增资扩股。

三、引入民间资本于银行业产生的问题分析

(一)钱袋子效应

民间资本为主体的银行资本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资本扩张路径也比较狭窄,银行经常性增资扩股不现实,特别是还处于发展初期的民间资本,在促进银行稳健经营上往往缺乏远见。民间资本一旦业务开展膨胀,而没有后续资金跟进,就可能产生钱袋子效应,成为民间资本借钱生钱的袋子。

(二)关联交易风险

注入民间资本的主体银行因由民间资本出资组建,股权结构相对集中,容易产生家族化管理倾向,从而将贷款发放给自己的内部人员,极易出现违规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的现象,导致银行的信用风险。

(三)公司治理结构发挥功能缺失

至今由于银行业的特殊性,以及相关基础制度的不完善,民间资本参与公司治理方面难有根本性改变,由民间资本组建的村镇银行成为了发起行的分支行,不能实现其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

四、民间资本进入银行助力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

(一)充实银行资本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创造资金来源

银行利率水平较低,导致存款意愿不强,单靠吸收存款支撑资产业务的发展,滞缓了银行的业务拓展和业务竞争,民间资本的进入恰好增强了银行的经济实力,增进了银行的业务拓展,对银行业务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银行资产结构多元化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民间资本对市场十分敏感,对银行的经营形成一种内在的压力,同时民间资本的进入改变了银行资本的结构组成成份,有利于实现其体制的组成改革。私有化的民间资本的进入,更加注重市场规律和法人管理,强化了资产结构多样化的发展,致力于通过民间资本的进入拓展银行资产业务更广阔的空间。

(三)民间资本的进入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中小企业和农村金融市场融资

1.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可以给银行注入新鲜的血液,增高民营资本在银行股权中所占的份额,使其可以更加清晰明了的定位自己的市场,同时保证了银行有能力去解决当前急待解决的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2.助力农村金融市场融资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缺位,农村经济往往依赖民间信贷筹措资金,存在一定程度金融风险。民间资本进入银行,可以促进建立起为农村经济服务的中小型银行类机构,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市场融资难题,及时阻止民间借贷的不良效应。

五、合理引入民间资本于银行业的相关政策措施

(一)完善法律制度

虽然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文件,放松垄断性行业的进入管制,但所有这些都是停留在政策文件和部门规章的高度。完善法律制度要重点加强对民间资本产权保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

(二)加强金融监管

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中对于社会中介组织在银行监管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非官方的市场化金融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在整体银行监管的地位和作用。

篇(10)

关键词 :银行;贷款;经济

一、沈阳地区民生银行社区银行实践情况

(一)社区银行的网点建设情况

民生银行沈阳分行的社区银行网点主要选址在沈阳市区部分中高端小区内部和周边,最大的网点面积315平方米,最小的仅43平方米,平均118 平方米,均小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传统支行网点。

(二)社区银行的管理情况

该行建立了社区银行运营管理体系,在规划建设要求、管理规范、业务发展指引、服务流程、风险管理指引、安防建设和安全管理要求、日常行为规范、异常行为监督管理等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制度,在业务连续性支持、投诉处理、案防等重要方面也落实了管理措施,能够满足社区银行网点日常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需要。该行在零售业务条线成立了小区金融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管理社区银行业务。距离社区银行网点较近的传统支行负责其日常管理并对其业务开展提供全面支持,与社区银行网点共同构成金融服务区。

(三)社区银行的运营效果

对于银行自身,社区银行对零售业务增长贡献较明显,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该行通过社区银行网点发展零售客户45000 多户,占全行零售客户总数的60%,吸收储蓄存款2.1亿元,理财产品余额3.2亿元。对于社区居民,社区银行网点提供的服务为他们带来了便利。如,为满足部分居民下班之后办理金融业务的需要,该行社区银行网点实行错时延时服务,将人工服务时间最晚延长到19:30;对于岁数较大、行动不便的客户还提供了上门服务。

据统计,社区银行网点设置的银联全民付自助缴费机是最受欢迎的机具,使用频率较高,大约50%来社区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使用过自助缴费机。

二、民生银行在沈阳地区的社区银行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构网点扩张冲动明显

在总行强力推动下,该行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铺设了数十家社区银行网点,之前并没做先行试点。网点建设效率有余,但审慎性不足,更多地体现了先占为主的竞争意识,其实仍未脱离通过机构网点扩张拓展业务的传统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

(二)部分社区银行网点选址存在偏差

调查中发现该行部分社区银行网点选址在小区外繁华街道上,毗邻其他银行的传统支行,服务社区的特点不突出,也容易导致客户将其与全功能的传统支行混淆。

(三)社区银行服务专业人才不足

社区银行业务在国内兴起时间不长,形成成熟的业务模式尚需时日,经验积累很少,有经验的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储备不足。加之出于成本考虑,社区银行网点里绝大部分是刚毕业的新员工,虽在不断加强培训,但业务能力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这对社区银行业务长期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

(四)客户接受程度存在差异

根据调查,来社区银行网点办理过业务的客户,年轻人和中老年人比例约为6:4。由于不提供人工现金业务,对习惯于用现金办理缴费等业务的部分居民来说,有限功能的社区银行网点并未带来方便。此外,社区银行网点面积较小、不设柜台,部分居民因惯性思维对其信任程度不足。

三、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一)差异化的客户定位

社区银行将当地家庭、中小企业和农户视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大中商业银行则主要面向高中端企业客户。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为社区银行带来了集中经营的优势:将资源优先集中在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客户,能够克服自身规模小的缺陷,通过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以质取胜的集中专营方式,深化产品线的宽度和深度,更细致、更有针对性地满足目标客户群的各种需要,并同时可以逐步培育和积累社区银行自身的独特能力或核心竞争力。

(二)与客户沟通的良性互动定位

社区银行在特定区域经营,容易获得人缘地缘优势。一是社区银行是社区土生土长的“草根银行”,更能获得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支持,更易于与客户沟通,在建立和保持业务合作关系方面具有优势。二是社区银行将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到该地区,在维护金融债权等方面易于得到政府部门的积极协助。三是社区银行主要由当地民营中小企业控股,是民营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的重要资金支持者,更容易得到当地中小企业的支持。

四、发展社区银行的建议

(一)政府的重视———将社区银行的培育和发展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中

辽宁乃至全国要想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社区银行,必须首先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将社区银行的培育和发展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中。为此,建议国家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由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在认真总结目前已有的社区银行实践活动所取得的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提出专门的社区银行发展战略。

(二)全方位地建立社区银行的长效保障制度

1.制定《商业银行法(社区银行补充条例)》、《存款保险条例》和《社区再投资法》

为了使我国的社区银行在成立之初就规范经营、规范管理,同时也为了保障我国社区银行的切身利益,必须为我国的社区银行制定相应的、具体的法律法规,如《商业银行法(社区银行补充条例)》、《存款保险条例》和《社区再投资法》等。《商业银行法(社区银行补充条例)》主要规定社区银行的概念、设立条件、注册资本、经营地域、市场定位、业务范围、金融监管等;《存款保险条例》则可以从根本上扭转社会大众那种根深蒂固的偏好于大中型商业银行的传统观念,解决严重阻碍社区银行发展的信任危机;《社区再投资法》主要规定社区银行必须首先满足其所在社区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尤其是其中中低收入家庭的信贷需求。

2.建立银行业的分层次管理制度

为了使社区银行的成立更加便捷,更好地满足当地社区实际的金融需求,应建立银行业的分层次管理制度,即大中型商业银行仍由中国银监会审批,而地方性的社区银行则交由各省区银监局审批。

3.加强行业协调与监管,使社区银行的内部自律与外部监管衔接起来

(1)成立市县银行同业协会,加强政府、企业与社区银行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2)加强对社区银行的监管,保证国家相关政策落实到位。

4.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是在《存款保险条例》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除社会大众对社区银行的信任危机的一个关键因素。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市场获得更多有关银行财务与风险状况的信息,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估和做出快速反应,“用脚投票”,奖励经营良好的银行、惩罚经营差的银行,进而推动董事会更加注重履行自己的职责,促进银行稳健经营。

5.推动银行卡联网,完善支付体系

社区银行的经营范围局限于一定的社区范围内,基本没有跨地区网点。为提高客户跨地区小额结算效率,降低结算成本,促进社区银行业务的开展,必须推动银行卡联网,推广使用有“银联”统一标识的银行卡。

6.建立健全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与个人信用有机结合的国民信用体系,完善信用环境

(1)建设“诚信政府”,给全社会带来良好的示范效应。政府应当重视自身行政行为和工作作风,坚持依法行政,树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尊重社区银行的依法自主经营权,减少地方保护主义对金融活动的干预,把支持金融机构加快改革和为金融机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工作重点。

(2)为个人和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并推行“失信成本”高于“守信成本”的惩治制度。人民银行应充分发挥征信系统的作用,健全社区资信认证、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组织中介组织对社区内企业和居民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信用记录成为个人和企业的必备档案。使诚实守信者受到社会的尊重与信任,不讲信用者受到应有的惩处。

7.明确社区银行开展社区金融业务的激励和补偿机制,引导和鼓励社区银行安心专注于本社区

(1)中央银行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对社区银行的资源配置进行引导。如对支持社区力度大的社区银行,可降低其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反之,则相反。

(2)税收方面的优惠。如对社区小企业和下岗待业人员的贷款业务达到一定比例的社区银行,要适当减免或降低营业税。

(3)建立社区银行贷款财政补偿基金,对社区银行在社区承担的部分政策性金融业务,提供免息或贴息支持。(4)适当降低经营状况良好的社区银行的存款保险费率。

(三)科学选择辽宁社区银行的创设路径

1.继续发展和完善村镇银行

(1)积极推动设立分支机构和增资扩股。编制了全辖村镇银行机构发展计划,有力地推进了分支机构的组建步伐。随着各项业务的深入开展,有的村镇银行明显感到资本实力不足,涉农贷款规模受到资本制约,为此,我局合理引导村镇银行增资扩股,进一步增强了村镇银行的资本实力。

(2)充分发挥非现场监测和预警作用。按季度和年度对全辖50 家村镇银行风险状况进行通报,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同时相应提出监管要求。在通报中设置了“重点关注”项目,每次选择2-3 个问题单列,并要求属地分局跟踪整改。

(3)全面完成现场检查任务。完成了银监会立项的16 家村镇银行全面检查任务和我局自主立项的6 家村镇银行主要监管指标真实性检查任务。两项检查任务累计投入1401 个工作日,检查各项业务金额为59.3 亿元,共发现问题27 个,累计提出监管意见108 条。检查任务完成后,我局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向全辖通报,提出整改要求。

(4)严肃查处违规问题。在2012 年违规票据业务整治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跟踪全辖村镇银行票据业务,加大对违规票据业务的处罚力度,暂停了仍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的2家村镇银行票据业务,责令两家村镇银行分别给予董事长、行长严重警告和警告处分,免去票据业务负责人职务,起到了警示作用。

2.措施及建议

上一篇: 家庭劳动教育的意义 下一篇: 商业建筑设计规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