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4 16:29: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5-0004-01

国民道德素质水平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德育问题,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下面,对德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策进行研究。

一、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分数制度面前,德育总是被忽视。当前,一些学校的学生的德育素材仅限于机械性地背诵《中小学生守则》等。因此,教师要先找出德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条化的思想教育。教师不要机械性、形式化地给学生们强行灌输一些德育的理念,这样是没有意义的。这只是告诉了学生一个行为的框架,重点应该是如何落实以及落实的方式。经常有新闻报道称,某学校有关行政人员会给家长发紧急通知说:某某工作组下校查巡,要求学生们背诵某守则或者校规校纪的条文,并要求全校师生高度重视……这不但不会起到道德教育的作用,反倒会给学生们留下心理负担。因此,德育是需要相关的教育人员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引导与帮助的。

(2)过分重视分数。在一些家长的传统观念中,分数就是一个孩子身上所有元素的代表。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学校与家庭只关注他们的课业,并对此有一套完善的赏罚制度。一些小学开家长会,教师们提到的除了成绩还是成绩。而等到学生的品德出了问题时,教师及家长做的一些纠正也都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3)对学生与教师的评价太过单一。目前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水准只有成绩一项,教师的收入状况会与学生的成绩直接挂钩。这样一来,既然关系到自身利益问题,有些教师选择了利益最大化的做法来教育学生――抛开一切只看成绩。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必须依靠制度来纠正这些问题。当评价方式多元化时,品德教育就会凸显其作用。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坚决抵制无效的形式主义,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应当在心理上减轻学生们对品德教育的负担,不要让学生们以为品德教育就是背《中小学生规范守则》等。教师应适当增添一些生活体验课,将这些规范和谐地融入生活,并耐心地讲解如何去做。例如,周六、周日组织学生去慈善组织或者活动中心做义工,在活动中不断地讲解德育,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落实,并加以完善。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又渗透了德育。

(2)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应适当弱化分数的功能,强调素质教育。如果素质教育被忽略,那学生的成绩再好也是枉然。如果一个人没有了道德素质,那么这个人很可能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去做一些违背道德伦理的事情。因此,各学校应强调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当全民给予素质教育足够的重视时,德育强大的功能自然会显现出来。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到素质教育后,自然会追求一些美好的事物,学习也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此一来,教育过程中的和谐性被加大,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调整对教师认可度的评价标准。学校应降低学生成绩占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比重,增加素质教育考核的方式。考核标准多元化会提高教师的水平,而教学活动的丰富度会调动教师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两方面积极地促进也正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首先,让学生与教师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互相评价。相互的评价更为中肯,既可以避免教师以分数为尊的思想,也可以在方方面面检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情况。这样,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性都能被调动起来,相互促进。其次,评价内容多元化。对教师来说包括工作细节,如对学生教育过程中的语言是否合理、有无侮辱他人人格的行为、有没有向学生家长索要礼物的不良行为等。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靠分数一决高下,也不仅仅是依靠考试前夕的用功就可以取得通知书上的优的结果那么容易了。学生需要在学习、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时时注意并严格要求自己。教师则要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学生作出评价,如待人是否礼貌、是否做到恪守承诺等。教师与学生都对此用心,其结果必然令人欣喜。再次,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目前的状况是学生们往往会惧于师威而不敢或不愿向老师及时反映或交流问题。这会导致问题越积越多,越来越难以处理。因此,教师要多注意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引导学生经常表达心声。

三、结束语

总之,在解决学生德育问题的进程中,教师不可心急。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相关人员要切实落实,多与基层互动、及时交流,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这就需要教师耐心教导学生,不断调整教育的方式方法。只有让德育渗透生活、体现细节,学校和社会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让学生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篇(2)

(一)德育教育内容的不平衡

学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方面着实做了许多工作,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也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又加强了家庭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等内容。但发展极不平衡,其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心理品质教育、青春期教育和“三观”教育。学生最需要的德育内容是个人修养、自我保护常识和文明行为等。这些内容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存发展中急需指导的,但它在学校德育中却是欠缺的,开设这些课程的学校也多是流于形式。如青春期教育,由于师资、课时安排常被挤占,按要求开足课的不多,有些农村学校甚至至今仍没开课。

(二)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丧失

〖JP3〗现行德育工作往往视学生为被动的道德客体。德育课堂教师严肃“布道”,居高临下地发挥灌输教育的主体性。学生主体参与程度不够。现在的学生往往喜欢自己搞活动,不喜欢教师主导下的说教式的途径和方法,他们喜欢开放式的、活泼的教育,不喜欢封闭式的、死板的教育。而当前的德育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内容脱离实际、方法简单的问题,反映出德育仍是以教师为中心、严重忽视学生主体需要的问题。

(三)师生对德育教育途径存在认识差异

有人曾将大型教育活动、思想政治课、班会、团队会、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各科教学渗透、个别学生教育运用到德育教育中来,让教师、学生对这些德育途径所起的教育作用进行评价,结果是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德育途径所发挥作用的评价存在很大差别。学生认为起作用很大途径排前三位的是社会实践活动、大型教育活动和课外活动,而教师认为是班会、大型教育活动、个别学生教育。其中差别比较大的是社会实践活动、班会和个别学生教育三项。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情有独钟,而教师对它的作用却认识不足,在这一点上反映出教师和学生在认识和感受上的差别。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视不够,活动单一,只重知识灌输,忽视实践体验,这恐怕是德育教育的失误之一。

〖HTH〗二、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观念更新

〖JP2〗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就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只有学校德育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德育的实效性才会不断增强。因此,教育对象的不同,教师所采用的教育途径也应有所侧重,而且要下功夫研究,开辟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需要的德育新途径、新形式。要热爱、尊重、了解、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既要考虑学生品德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又要考虑品德发展的关键期,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及需要,这样开展德育工作才会收到实效。

(二)德育教育的途径

首先,研究学校的具体情况,准确把握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把学校的德育目标按照学生的个性特征分解为不同层次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具有层次性和稳定性且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体系。

篇(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2―0031―01

德育是学校各种教育之首,是学校教育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所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如何,直接映射出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准与育人水平。虽然我国早已推行素质教育,但在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与评估时,或多或少受应试教育的因素影响。于是,学校总是将教育教学业绩作为衡量学校整体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导致学校德育工作形同虚设,现状很不乐观。有的老师在德育方面付出巨大的努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收效甚微,并没有像教学业绩一样效果明显。笔者结合个人多年从事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浅谈一些感受与思考。

一、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德育工作缺少全员性。许多教师认为学生的德育是学校领导及班主任的事情,个人只要将任教学科教好就行了。甚至还有人认为,学校德育工作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在考试过程中很难体现,与其白白浪费时间进行德育,不如给学生讲解一些题型以便提升成绩来得实惠。长此以往,学校的德育工作只会停留在表层,或是半路夭折,难以融会贯通,更不会产生好的教育效果。

2. 德育工作缺少持续性。德育是抽象的教育,短时期内很难凸显效果。整日忙于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的校领导、班主任很难抽身去进行德育。有的老师起初也是信心百倍地制定德育计划,但往往难以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缺少持续性。在贯彻德育工作时,方式单一,做法粗糙,难以对孩子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3. 德育缺少连贯性。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虽则学校德育工作落实并不到位,但或多或少还会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但家庭教育就显得很薄弱。很多家庭教育关注的只是学生的物质需求,关注最多的是学生的成绩。在家长眼中看来,学生能考出好成绩才是硬道理,才有发展前途,甚至部分家长还为孩子灌输“成绩好,一切都好”的错误思想。尤其是农村学校,考不上高中、大学,就只能打工,回家种地,学生在此种环境下成长,就会淡化德育观念,过分看重成绩,形成一种畸形发展。

4. 德育缺乏现实性。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假”、“大”、“空”的形式主义,关于爱国教育、诚信教育等都是简单的理论诠释,理论与现实脱钩,诸多教育很少能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用心去感悟,用心去探索。以清明节为例,县城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去缅怀革命先烈,听老前辈讲述他们革命的故事,但诸多乡村学校根本无法实现。

二、小学德育工作对策研究

1. 德育工作全面化。学校要在学期初制定详实,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工作计划,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让每位老师参与到德育管理工作中来,学校定期不定期对德育工作进行督查与反馈,将班级德育工作纳入学期考核,将德育工作作为评优选模的首要条件。通过任务分配、过程监督与管理、考核与奖惩结合等方式,强化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2. 德育工作常态化。面对教师德育工作半途而废,缺失信心,学校要将德育工作常态化,要让教师明白,德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仅靠三分热度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在德育工作方面,要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评价,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不搞一刀切,不搞整齐划一,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篇(4)

德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帮助人建立健康人格,形成良好品德和观念[1]。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应将德育置于教学工作首位,并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如何有效应对当前语文识字教学德育中的问题,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和关注的。

一、语文识字教学德育中的问题分析

1.对德育的重视度不够

当前,小学教育中,尤其一些农村小学仍受应试教育影响,对德育不够重视,存在重智力、轻德育的情况。学校、家庭片面追求学生学习成绩,以分数作为学生学习衡量的主要标准。因考试分数是计分量化指标,而品德教育是难以量化的软性指标,以致在智力开发和品德教育上失衡,学习和家长往往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在提升学生成绩上,直接影响德育效果的发挥。

2.家庭和学校参与性不强

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思维的影响,一些学校的领导及教师对校外德育资源开发缺乏积极性。家庭和学校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德育积极性。尤其家庭方面,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较为保守、落后,同时自身文化水平和素质不高,对家庭德育带来较大影响,无法为学生德育创造良好环境。

3.德育教材科学性不足

社会、家庭及学习等实际生活中包含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但是学习在德育资源的开发中,因一些领导重视度不高,管理不到位,同时对语文识字教学中德育规律未能有效掌握,使德育目标难以明确,学校德育资源处于无序、盲目开发中,教材科学性不够,德育和社会发展需要存在脱节或不相适应情况,使德育流于形式化。

二、增强语文识字教学德育效果的对策

1.积极优化学校德育环境

学校德育环境有助于语文识字教学中德育的良好开展。学校应积极为学生德育营造良好的环境,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应充分利用好黑板报、宣传栏等进行德育知识、实例宣传,让学生时刻受到德育影响。比如:通过校园黑板报定期贴出德育相关信息;在教室、走廊等张贴具有人生哲理的名人名言;在草地设立爱护小草、保护环境的提醒等。此外,学校还应对教师的言行、举止等有明确规定,为德育开展奠定基础。如此,让小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德育就在身边,在无形中发挥德育效用。

2.家庭和学校德育的结合

家庭是德育的重要场所,而父母则是学生最早也是最好的德育老师。因为父母的言行、心态、性格等均对学生心理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2]。因此,学校可定期开展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向学生家长宣传德育的意义和要求,并详细、系统地讲解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指导家长科学、有效地教育子女。并可召开家长交流会,了解家长对德育的看法和建议,强化家庭和学校间的联系,让两者在学生德育上协调一致,实现“家庭+学校”式德育。

3.将德育寓于有趣活动中

活泼、好动、爱玩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有趣的活动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生活,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有趣活动是小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寓教于乐是最佳教育法。因此,应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德育活动,让小学生在欢快愉悦的环境中得到教育,在游戏中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比如:针对不爱卫生、不爱护公物等现象,可举行“这是你吗”专题演讲活动。

4.利用好特殊节日开展德育

学校和社会应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德育教育。如春节时,让学生基于反哺之心孝敬长辈,布置特殊作业强化学生的德育体会,如过年给父母洗一次脚、向长辈行跪拜礼等。通过世界性节日培育人文气质。比如:世界地球日,开展“善待地球”的宣传活动,组织开展植树、捡垃圾等社会实践活动,如此不但能让学生认识地球日的意义,还能强化学生对生态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树立环保、节约等意识。

5.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到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体会,自觉认同并接纳当前社会道德体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可通过班级、学校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帮助老人,使学生切身体验到助人为乐和尊老爱老的情感。再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当地档案馆、博物馆等了解家乡历史,领略名人风采,知道革命传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心态。

6.在创设情境中渗透

创设识字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学习,是识字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达到新课程提出的“喜欢学习识字,有主动识字愿望”要求的重要手段。识字教学前,教师根据教材特点,灵活运用电化手段,通过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情境,吸引学生,使学生受到环境场面的感染熏陶,以收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激发识字兴趣。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针对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无法体会父母劳动艰辛的现状,在教学《菜园里》(第一册识字〈2〉第三课)时,课前先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到自家菜园里看一看妈妈种的菜,问一问妈妈是怎样种菜的,把认识的菜带回家,并和爸爸妈妈一起贴上该蔬菜的名字,然后把它带到课堂上。运用这些实物,让孩子们讲一讲从妈妈那儿听来的有关菜的知识,然后做一做卖菜和买菜的游戏。不仅在买卖过程中认识了这些蔬菜的名字,提高了识字兴趣,而且学生介绍时充满自豪(因为这是他们和家人一起参与的活动),同时,在同学们和老师的赞扬声中激发了对妈妈的爱,对妈妈劳动价值的肯定,潜意识里受到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教育。

7.在引导识字中渗透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注重调动学生识字愿望,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方法,形成独立的识字本领,让学生主动识字,体会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又为学生创造了利于创新的课堂环境。

平常识字课里,我注意渗透一些识字基本方法,“加一加”,如“几个”的“几”加上“木”就是“机”;“减一减”,如“妈妈”的“妈”减去“女”就是“马”;“换一换”,如“课”去掉“言”字旁,加上“木”字旁就是“棵”。形式上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字形。然后让小组汇报,说说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怎样记住字形,在一个小组中同一个生字或不同生字,学生有的用“加一加”的方法,有的用“减一减”的方法,有的用“换一换”的方法,然后小组长汇报合作学习情况,再由其他小组补充、纠正等,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这样,有趣的讨论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有机渗透了识字的基本方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营造了创新的新气氛,使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发展。

总而言之,语文识字教学中德育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学生德育,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加强和学生家庭的沟通,开展积极有趣且极具德育意义的活动,实现优质高效的德育。

篇(5)

一、前言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更加关注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在初中阶段,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教育,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但现阶段我国的初中德育教育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未来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应该以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为主线。

二、初中德育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层次性不足

过去很长时间,我们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学生素质与道德培养的标准,甚至将其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案,国内各大学校都按照此标准对学生进行塑造,而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要求。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个性化思维与性格的形成,更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近年来,国家也了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意见,指出针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教育应该以其成长特点为基础,进行分类、分层次、分层级的培育,而不是军队式培育。“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不能拿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也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如果用单一的大纲来要求学生,就会丧失教育的本质。这是不尊重教育规律的体现,不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德育教育内容成人化

很多初中德育教育教材中的语言与内容过于成人化,某些语句晦涩难懂,甚至需要一定的逻辑思考才能得出结论。教师讲授难度高,学生排斥情绪高,呈现“双高”局面。此外,大量的概念与理论充斥教材中而缺少实例,让学生感觉这些知识对自己并没有任何实用性,甚至有学生表示德育教育与自己无关。教材中罗列、堆砌一大堆理论概念,缺乏生动的实例讲解,尤其是没有将理论内容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没有考虑学生的理解力与接受程度,导致课堂上呈现一种“教师激情澎湃,学生冷眼相待”的情况。德育教育内容过于高深,就会让学生难以理解;过于简单,教师照本宣科,就不会引起学生重视。初中德育内容成人化严重,不符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必然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毕竟初中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理解能力不够,实践能力较低。这也是初中德育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最终会流于形式。

(三)德育工作不统一

德育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常常呈现出孤军奋战的局面。很多初中学校没有配备专门的德育教师,德育课程通常由班主任或其他学科教师代劳。然而其他教师的专业性不强,平时也很少关注学生的德育问题,不重视学生价值观、道德素质等的培养。这些非专业教师通常不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品行,他们认为这并不是自己的职责所在[1]。德育n程由于是非应试课程,常常不得不给那些应试课程让路,课程时间常常被占用。除非学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行为,如早恋、打架斗殴、犯罪等,校领导和教师才会想到进行德育教育。此外,学校将学生的一切偏差行为都归咎于德育教育的缺失,使得德育教师的工作量异常巨大;然而又因为缺乏专业的德育教师,这些问题常常不了了之。即学校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德育教育体系,工作开展是盲目的。

三、初中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方法

(一)分层次、分重点地开展德育教育

德育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实施有区别的德育教育。对未成年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应该过多地表现出政治性,应该分层次、分重点地开展。比如,针对初一学生,应该以爱国教育为基础,多带领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开展社区帮扶活动,定期召开德育班会,使学生沉浸在一种良好的德育环境中。针对初二学生,学校应该开设生理卫生课程,在其中融入道德教育,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引导学生平稳度过青春期。针对初三学生,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科学意识,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与探究观察世界与自身的方法[2]。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德育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方案,以达到最佳的德育教育效果。

(二)完善德育教育体系

建立校长负责制的多级德育教育管理模式。各年级组长充分发挥主动性,制定本年级相应的德育教育工作要求,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德育问题。各班班主任深入到学生当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德育教育方法进行相应的教育。各科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发挥带头作用,每位教师辅导7名左右的学生,随时跟踪学生的心理成长轨迹,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及时解决学生心理上的困惑。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树立先进典型,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在学生中建立德育学习小组,方便学生彼此交流对道德规范的认识,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共同学习道德模范,学习先进道德事迹。要建立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领导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机制,深化全体师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还可以通过观看纪录片、阅读经典文献的方式增强学生内心深处对道德规范的认可和支持。

(三)创新教育方法

不可否认德育课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但是教师要改变过去生硬的说教方式。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校德育生活化。如开展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讲演活动、运动会、主题班会、文艺会演、有奖征文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其积极进取的精神。要努力办好校园广播、校刊、板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学生产生“近朱者赤”的良好效果[3]。尤其要注重发掘学生内心的向善力量,树立学生中的先进典范,营造良好的崇德向善氛围,使人人因努力践行道德规范而自豪,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投入到道德实践当中。同时,要积极进行监督和检查,对校园里面常见的陈规陋习和发生在学生身上突出的道德问题,应予以重视,重点解决现实中最迫切的问题,将调查结果张贴出来,使全体师生都能受到教益。

四、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德育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关键在于有层次、有目标、有方法。借助多种方法与手段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最坚实的文化基石,是培养“四有”青年的动力所在。唯有如此,才能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有所突破,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篇(6)

1.1 自卑心理严重,学生看不起学校,更看不起自己。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属于中考“失败”者,他们在家长的眼里都是“不成器的孩子”,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自卑心理严重;社会上也有很多人对中职院校的看法存在偏差,从而影响了学生们对学校的看法;相当一部分学生上学是因为年龄不够打工,而并不是因为真正的想来学知识,这种观点不仅学生有,部分家长也有。

1.2 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及生活目标,没有学习任何知识的积极性。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是:思想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容易出现冲动、固执、攻击、嫉妒、抑郁等不良心理特征。加之本身就是一群“不爱学习”的孩子,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漫无目的,而且为了弥补心理空虚,他们逃课,流连网吧,谈恋爱,甚至通过偷盗、抢劫等行为寻求“刺激”。

1.3 心理不够成熟,道德观狭隘,思想偏激。由于中职生的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品行不良的学生就容易出现道德情感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他们认为的讲义气,爱面子,但是缺乏真正的正义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甚至部分学生认为勤俭节约、遵守法纪是没本事的人才做的事。

1.4 招生不易,学校对学生过分迁就,致使学生自由散漫。由于学生及家长对中职教育认识不全面,导致中职院校生源出现问题,以至于中职类院校将学校“商业化”,本着“顾客就是上帝”的商业理念,学校对学生过分迁就,对学生违纪处理过于宽容。本着招生的目的,大部分学校夸大就业前景,以至于引起学生眼高手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及责任感。

2 中职生德育教育对策

2.1 展现教师个人人格魅力,充分体现教师的表率作用。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因此,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是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而作为教师应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尽可能的用自己的行动去引导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2.2 改革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要求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不要将活动停留在口头上是中职院校课改的重中之重。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是提高学习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学校可让已参加过实习的高年级同学用他们的亲身体验来告诫低年级同学,或者由校企结合的企业领导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用真实的例子来教育学生。

2.3 开展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知识,让学生真正“忙起来”。学校应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丰富的美育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提高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篮球协会、歌舞社团、国旗班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篇(7)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0-0171-01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工作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也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力量。所以,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对专业的技能有所掌握,还要对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不断的提高,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还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加强培养。而现阶段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德育工作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

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基础差的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后听不懂课程,在学习上又没有足够的毅力,在学习情绪上产生了一种“混日子过”的消极学习生活态度。再加上这些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产生烦躁与冲动的情绪,没有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有时会做出鲁莽、无知的行为,有时还会因此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信心不足,充满了无数的疑问及困惑。针对这些情况,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加强管理是完全有必要的。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在德育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第一,中等职业学校过于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从而忽略了德育教育。当前,我国技术型人才稀缺,对电子产品、机械加工等相关产业的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呈逐步增长的趋势,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学生的就业工作占据了非常有利的位置。然而,中等职业学校过分追求毕业生的就业安置率,所以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上表现得特别重视,并将专业知识与技能作为对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第二,学校在德育机构与制度的建立方面还不够完善与健全,开展德育工作的人员配置、队伍建设以及经费等都较为有限,很多学校甚至对于德育制度的建设还没有整体的规划,使得德育工作在开展时没有清晰的思路与完善的制度,也就难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

第三,一些教师没有足够的法制观念,没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方式上表现得较为单一,使得学生的健康成长严重受影响。

二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客观原因。在客观原因方面主要是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以及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不恰当。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有些家长自身便有不良的行为与道德习惯,而孩子的模仿力较强,有样学样,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在社会别是在当今网络发达的时代,一些不健康的信息或产品侵蚀着孩子的思想,使他们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第二,主观原因。从主观上来说,学生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意志力也较为薄弱,使得他们会因为偶然的诱因而使得个人的欲望膨胀,产生冲动,从而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三 加强德育工作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明确德育的目标,对考核机制进行细化,从而让德育工作队伍在管理方面可以实现规范化与制度化。

第二,建立一个较为科学的评价机制,使得学科的渗透力更强,树立德育工作的全员参与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全体教师的德育意识与德育水平。

第三,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程改革中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教学方式要灵活实用,使得德育课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有所提高。

第四,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提高。比如可以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与开设心理咨询室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要想办出具有一定特色的职业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足够的专业知识与劳动技能,还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具有创新意识等的新世纪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019―01

德育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因此,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然而,学校与教师往往忽略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他们片面地追求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关心的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很少关心,从而导致德育工作开展不充分,学生出现自私、自利、思想价值观不正确等现象。因此,小学德育工作作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指明灯,需引起高度的重视并要科学、长久地坚持实施,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陈旧。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新的道德评价标准也在不断出现和提高,因此,德育的内容亦需要不断更新。小学德育教材内容,相对于当今道德生活而言是陈旧的、匮乏的,小学德育内容已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

2. 教学方式机械。由于教师对德育工作重视度不足,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教学中“我教你学”甚至是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无法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只能傀儡般地背下教师教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毫无益处。

3. 教学手段单一。由于对德育没有正确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德育实践、实验活动难以开展。教师往往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一本书、一支粉笔”就上完了一节课,使道德教育缺乏教学特色,导致学生对于德育工作兴趣缺失,认为德育可有可无,否定德育的重要性,甚至有的教师挤占德育课讲数学、语文等,以提高自己所带学科的成绩。

二、解决策略

篇(9)

【文章编号】 004―0463(2017)10―0024―01

立世德为首,立德育为先。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而当前由于国内经济的转轨变型,使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急剧的变化,各种意识彼此渗透,诸多思潮相互激荡。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思维,对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进行再认识。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 重智育轻德育。目前,素质教育在“升学率”的围困下,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依然是以升学率为准,导致学校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现象,学校德育处于“说说重要,做做次要,出了问题大喊大叫”的尴尬境地。

2. 德育目标理想化。当前,中学德育目标在具体教育过程的设置上脱离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习惯性地把中学德育目标定位在理想化的虚幻境界中,脱离了学生的道德实际认知水平。诸如,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英雄主义教育等等,学生只能肤浅地、唯心地理解它,最终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

3. 德育方法陈旧。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德育方式还是处于封闭的或基本封闭的状态,忽视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日益开放发展的社会现实,仍然只要学生按某标准去做,而很少解释为什么。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只是将学生看成管教的对象和接收器,面对社会改革前进中出现的新观念、新事物,照样采用“我讲你听”、“我说你服从”的老教条,生硬兜售,通过单纯地灌输进行教育,使德育枯燥无味,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不佳。

4. 德育队伍不优。从整个德育教师队伍来看,素质参差不齐,德育管理者忙于学校管理,一线的班主任忙于班级管理,德育工作方法不到位,在工作上出现失误,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效能。

5. 家庭德育缺失。近几年来,学校德育的光辉正日益被家庭教育观念上的守旧偏激、目标上的重智轻德、过度保护、忽视自立、重物质轻精神、对孩子的溺爱和过度期望所湮灭,出现了严重的家庭德育缺失,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6. 社会环境不良。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化,虽然道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新的发展,但缺德、失德、轻德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也浸润着学校文化环境,这对于尚未树立完整的价值观念的青少年在思想上必然造成强烈冲击,不仅使得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在未成年人的心灵上造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从而造成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困难性。

二、解决策略

1. 强化德育意识。首先,要强化校长的“德育为首”意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落实“德育为首”的关键在于校长。只要校长在思想上、行动上真正把德育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学校德育工作就一定能够落到处,学校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唯分数论的状况。其次,要转变教师的德育观念。学校内的每一位教师都有义务、有责任教育和管理每一个学生,都应通过各种有效的精神引领和德育活动,帮助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基本公民素养的独立完整的“大写的人”,这就是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

2. 细化德育目标。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针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思维方式上出现的新特点,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着眼,从抓实基础项目入手,分阶段分层次制订德育目标,形成目标系列。

篇(10)

古人早在春秋时代就提出“德者本也,财者末也”,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二者出现了倒置的现象:重物质而不重精神,重钱权而不重德行,这种思想难免会浸染学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误导。因此,教师有义务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目标的制定缺乏差异性

大部分学生在初中这个阶段表现出很强的自我意识特征,藐视权威,想要摆脱父母和老师的约束,希望得到他人的注意,但是在面对真正的问题时,却表现得无能为力、束手无策。因此,这个阶段德育工作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和开展,但是学校往往从利于自己管理的角度出发,制定出了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差异。如果长期以往,学校将不在是乐园,而是军营;学生也不在是青少年,而是军人,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造性。

(二)德育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

很多学校和教师对“5

(三)德育队伍建设的落后性

大多数学校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着手建设了一支德育队伍,形成了“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的德育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看似合理,但是力量不强,往往造成班主任夹在学生和学校之间,成了“替罪羊”和“敢死队”。

无论学生造成的问题大与小,轻与重,在校内或校外,第一个面对的就是班主任,家长找班主任,学校也找班主任,使得班主任处在一个矛盾的焦点。很多能够化解的小事都有可能被放大,降低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而其他科任教师似乎是“无官一身轻”,下课和学生缺乏交流,不关心学生的成长。更有甚者,在自己课堂出现的小问题,也要找班主任解决,似乎德育只是班主任的事情。

(四)德育途径认识不清

大多数学校认为德育范围仅限于学校德育,学校德育的重点在每周一下午的班会。其实德育工作的开展,不仅要在班会上来完成德育工作要切实开展,不能仅将其作为课时计划,不能仅仅通过德育课讲授、德育考试或者简单的德育评价来实现,这些都背离了德育的本质,而且与现实相去甚远。

二、初中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对策

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密切合作,涉及很多层面和很多环节,注意很多细节问题要始终做到实事求是和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针对上述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些许对策,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指正,以期更好地做好德育工作,服务于学生。

(一)继续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涉及到学生做人的准则。初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这个过程最有效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以身垂范”,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和感化学生。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方法,能真正净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质。

(二)通过QQ或微信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在提倡教育现代化的时候,我们也要实现交流的现代化,倡导老师加学生的QQ或者微信,与学生畅所欲言,真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动态,通过这种交流可以比较准确和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并使以后的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建设高效的德育团队

针对教育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首要让教师明白“先成人再成才,先育人再教书”的道理。让学校里的每一位科任老师、后勤人员都能成为德育工作者,学校每位教职工只要发现了学生的问题,就应该去解决,形成全员管理的模式。另外学生的不良现象或者优良现象,都应该得到相应的反馈,需要教师及时惩戒或者表扬。

综上所述,初中开展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探讨,不能单纯依靠学校或者班主任。德育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把握好人生的方向,走好人生的旅途。我们开展德育工作的同时要结合初中生特点,注意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参考文献:

[1]韩光文.如何开展对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J].科技致富向导,2011(1).

上一篇: 地域文化论文 下一篇: 工程投标报价技巧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