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6:29: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城市供水问题与对策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Abstract: based on the urban road drainage pipeline engineering quality analysis, find out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effective,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urban road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he theory basis.
Key words: the city road; Drainage pipeline engineering; Quality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并且因为环保标准的日益提高,排水管道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排水管道工程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使用功能的好坏,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城市防涝、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因此,加强对排水管道工程的质量控制,对消除工程质量缺陷、确保排水管道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道路排水管道质量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管线偏移问题
管道选线带来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管道线路偏移,产生了积水或倒坡,路线偏移对整体管线的布设有一定影响,可能遇到设计管线不曾考虑的问题如特殊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长期积水将引起管道的锈蚀,缩短了工程使用期;倒坡的出现主要从水力学方面影响过流,使原定水头受到影响,使原管道的过流能力发生改变。管道选线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施工放线不精确没按照测量结果进行,或者施工过程中遇到无法避让的市政地面或地下构筑物而管线改道,造成施工走样。
(二)管道渗漏,闭水试验不合格
管道渗水不仅影响管道的正常使用,严重时可对周围重要建筑物引起破坏。引发管道渗水的主要原因有基础不均匀沉降,使用了质量较差的管材、选用了形式不当的管道接口或其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会使影响段管道与基面的接触发生变化,引起了部分管道应力高度集中,发生拉裂或压裂,主要是拉裂,从而引起渗水;质量不佳的管道,若是出现管道振动不良受力等情况,结合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应力集中,更容易发生破坏;管道接口不合格或是密封工作不到位,会在接口这个密封薄弱部位出现漏水;此外,较差的施工质量如管道安放不按规范,地基加固不符要求,均是出现管道破裂、引发渗漏的主要原因。
(三)检查井变形下沉,构配件质量差
主要是检查井的地基或垫层问题引起的沉降;由于施工砌筑成井过程中引起的变形;井盖井座配套不合理,安装质量差,铁爬梯安装不规范;此外,井壁的施工防渗质量,井壁与其他连接管结合处的防渗工作不到位,均会引发不利影响。
(四)回填土沉陷及接口质量问题
这是由回填土的土质及施工方法引起的质量问题。比如在填料过程中采用了不合格的土料如软质淤泥土;填料含水量不认真控制,施工规范未严格执行等,均会留下隐患。抹带砂浆质量差,接口抹带空鼓、开裂;接口砂浆突出管内壁;钢丝网与管缝不对中,插入管座深度不足,钢丝网长度不够。
二、城市道路排水管道质量问题的对策
(一)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问题的防治
施工前对交接桩的复测要严格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要求进行,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管线控制桩进行保护;施工放样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水文地质条件及具体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按照设计埋置深度及有其他规定放样,放样后注意保证样桩不挪移,还需进行严格的复测,只有经检验后误差的精度满足设计要求时,方可正式开工,进行随后的工作;施工时必须严格依据样桩施工,保证平面布线的合理,还需做好样桩的保护工作以防治其位置变化;此外对于沟槽和平基的轴线与纵坡量测工作必须做好测量验收,尤其是纵坡控制必须仔细,以保证设计坡度,以同时满足结构强度、稳定性要求和水力学的要求,可有效控制积水,且防止管线偏移。
(二)排水管道渗漏水问题的防治
基础不均匀沉降,严重时可造成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该问题防治措施主要有:开挖槽底土壤最好免受扰动或水浸,当遇到被扰动或受水浸泡的情况,要求施工单位挖除松软土层,然后用砂或者碎石等高稳定性材料回填超挖区,并采用合理机具密实;监理工作应严格遵照设计图纸设计要求,以全面监督管道的基础施工过程,来保证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满足要求,基础完工后,验收工作应及时进行。
(三)排水管材质量差的防治
所用管材必须三证俱全,即厂家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质量证明资料;管子内、外表面应光洁平整,匀称,无不规则凸凹部位;混凝土管不得出现裂缝;钢筋混凝土管条件略宽,管内壁允许不超过0.05mm的裂缝出现,但外表面仍不允许有裂缝;管道安装前逐节细致检查,若管材被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应禁止使用或是经过严格处理满足要求后再用。
(四)合理选用管道接口形式并保证施工质量
针对不同的地基土质条件及施工环境,需要选用不同的管道接口形式,刚性接口适用于土质好,地下水位以上的排水管道;柔性接口则与之相反,常用于地基土质较差,地震地区等的排水管道;接口填料必须要按照试验所确定的配合且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对于刚性接口,应先凿毛接口处,洗净后抹带砂浆,抹带完成后,应立即洒水养护;对于柔性接口,要首先要刷毛管口外壁,清理干净后要使胶圈保持平正,无扭曲现象,采用合理的接口材料,按施工规范开展施工。值得强调的是,对于水泥类填料,要预先湿润接口,油性填料的接口则要保持干燥。
(五)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的防治
检查井砌筑过程要保证砂浆饱满,全面勾缝;砂浆抹面前,必须要将表面洗净并润湿,抹面时要进行压光收浆,养护工作及时到位;在地下水条件下施工,砌筑时,抹面和勾缝应及时随其完成,杜绝回填后才进行内抹面或内勾缝。连接管道防渗的施工步骤是先使其保持湿润且刷一层水泥浆于其上,等座浆后就开展内外防渗抹面工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731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自来水供水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水源的短缺及污染
其一,从总体上来讲,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并不是非常均匀,而人均水源量也相对较低,城市的发展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人们生产生活而导致的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城市水源的供求矛盾正在慢慢的增加;其二,城市水资源的二次利用率较低,很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城市基本上都没有二次供水系统。加之现阶段地下水资源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水源被污染之后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修复,因此很容易造成供水方面出现问题。
(二)供水设备陈旧老化
在一些城市之中,供水管道常年得不到维护和替换,很多管道网络都已经陈旧老化了,多年的使用让一些管道生锈腐蚀,自来水流经这些被腐蚀的管道之后往往会让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造成水资源的二次污染。另外,供水设备的陈旧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跑冒滴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对用户的用水安全产生了影响,同时也会极大的降低供水企业的效益。
(三)企业管理模式需要改革
部分城市供水企业在进行供水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管理方法和理念上的问题,它们常常会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制约而难以进行创新,因此束缚了企业的发展。
二、城市自来水供水管理对策分析
(一)实行计划用水,加强水资源保护
1、首先应该对用水定额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确定,实施计划用水。按照我国水利部的相关要求,并且要进行实地的考察分析,根据本地区的用水实际情况来科学的确定城市中各部门用水定额。这主要包含了城市中的各类企业、公益部门、居民用水定额以及各个行业的用水定额。在供水方面,对于城市中的生产经营用水用户的指标应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制定:其一是过去一年中在用水高峰阶段的每日平均用水量;其二是按照该用户过去的用水用量以及其自主申报的需水情况来制定;其三是按照该用户上缴的增容费以及其产品经营的性质。当我们对用水指标进行确定以后首先要进行短时期内的试行并且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控,确保该指标科学准确之后再进行实施。
2、其次应该对地下水资源进行适度的开采,按照城市地下水分布的实际情况来划分开采区以及禁采区,让地下水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最大限度的避免地下水资源被过度的开采和污染。
3、对污水排放进行严格的管理,逐渐健全城市污水治理条例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对于一部分工业矿业企业来说,应该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监督其排放污水是否达标,严格监控企业污水处理程序是否与相关规范标准相符合。
另外,在水资源保护区域应该进一步加快生态农业的发展步伐,努力推广和普及无公害肥料,尽可能的避免化学农药过量使用。
(二)强化服务意识,做好供水管理
1、水质管理。一方面,为了保证城市供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我们应该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在水源地的保护区域内禁止工业企业建立、禁止生活生产垃圾和污水的排放;同时应该在水源地设立明确的警示牌和保护性标语。另外还可以通过第三方媒体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让城市居民都能够树立起保护水源的意识。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管网的水资源质量,对于一些地表水应该根据供水企业的标准净水流程进行处理达标之后才能够出厂。供水企业应该建立独立的水资源质量检验部门,对于水质进行定时、定期的检测,如果发现水源存在问题时应该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2、供水管理。加强供水管理工作应该要坚持优先供应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对于一些工业或者矿业企业用水需求应该进行一定的限制,从而确保城区供水的稳定性。
3、水压管理。水压管理工作首先应该保证末梢的供水压力,保证最不利用户的水资源需求;其次应该保证供水网络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目前很多城市已经逐渐开始建立起了取水净水系统以及输水配水系统,管网末梢的水压有了较强的保障。
4、水费征收。要做好水费的征收工作,对于一些相对老旧的城区应该进一步实施一户一表的改造,对于新建城区的一些小区应该普及和推广远程抄表系统,提高抄表工作的效率和准确率。另外还应该进一步组织城市供水承诺服务活动,不断增强城市供水服务质量,提升用户的满意程度。
5、设备管理。要做好城市供水管理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要加强供水设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供水网管的建设,科学的实施高低压两趟管道网,供水管道尽量选择新型优质的管件,降低自来水二次污染的可能性,保证供水的质量。
中图分类号:TV6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城市供水概况
1、供水能力大幅度增长,公共供水得到快速发展
从总体上看,城市供水已经由主要依靠自备水源供水转变到主要依靠公共供水,由主要向生产运营提供用水服务转变到主要向城市生活提供供水服务;总体来说,全国城市供水设施能力基本可以满足城市用水的需要。
2、供水技术有新的发展,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新建水厂在净水工艺、构筑物上采用了国内外较先进和成熟的型式,选配了性能较好的设备和仪器;老水厂经过技术改造,基本实现了技术升级;组建了“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促进了水质检测能力的建设。
3、初步建立水质监管制度,供水水质有所提高
现已确立了企业自检、行业监测和行政监督相结合的城市供水水质管理原则,实行了供水水质信息公报制度。
二、目前我国城市供水存在的问题分析
1.水资源的缺乏
我国的水资源丰富但人均量少,且水量分布不均,淡水总量为28100亿m3,占全球的6% ,居世界第四,但人均只有2350 m ,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占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此外,全国,80%的水资源分布在占国土总面积,36% 的南方地区,20% 的水资源分布在占国土总面积64%的北方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降水过分集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每年汛期(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一80% ,其中约有2/3是洪水径流量,全国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不足13000 m ,客观条件导致了资源性缺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约400亿m3 ,由于水资源缺乏,部分地区工业、农业、城市生活及生态环境争水矛盾越来越突出。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比较严重的城市近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60亿/m3,每年因缺水影响工业产值2300亿元。
2.水资源利用率低
首先,在输配水方面许多管道超期使用,目前我国大多城市管网漏损严重,平均水平在24%左右,远远高出欧洲国家7%的漏损率。其次,供水企业水质标准不够严格,没有严格的标准制约,供水效率明显不高。另外,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浪费严重,给本已严峻的供水形势造成了新的压力。由于我国城市发展较慢,基础设备不完备,再城市生产生活、建设过程中非人为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不高。此外长期以来,人们水资源保护意识不强、人为浪费水资源也比较严重。加之节水规划不够系统,节水高新技术、监测、管理、监督等环节很难发挥有效作用,水资源整体利用率不高。
3.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弱
供水安全突发事件主要发生在水源地和官网,对于发生在管网上的事件,由于发生范围小、影响小、易处理对供水安全危害的程度较小,而发生在水源地的突发事件,事发突然。污染形势多样,污染物复杂,短时间内损害惨重,破坏性强,并且污染范围大不易处理,对供水安全危害极大。由于重视程度、技术等原因,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系统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能力明显不足。再此类事故发生的同时,暴露出应急设施不完善、不齐全等问题,由此带来的深层次问题就是城市的供水不安全。
三、原因分析
1、水量问题
城市供水存在水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客观上水资源总量不足以及时空分布不均直接导致了有些城市面临无水可供的局面。我国水资源南北相差悬殊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原因引起的供水问题是资源性缺水,某种程度上堪称硬伤。
第二,主观上水资源浪费的严重和污染的加剧变相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近年来城市用水快速增长带来污水排放大量增加,污水处理能力的滞后致使城市周边水域急剧恶化,进一步加剧了城市水资源的紧张状况,导致出现许多城市守着水源没水吃的局面。另外城市供水管网漏损和日常的生产生活浪费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加剧了水资源的吃紧。要保障城市供水安全,这些问题应该首先得到解决。
2、水质问题
供水在自然属性上的安全即水质安全是城市供水安全的核心问题,简而言之,供水水质在使用中不应该给人体带来短期或长期的健康危害。影响供水水质的因素有原水水质、水厂水处理工艺、管网输配的二次污染等。我国目前之所以供水水质安全存在很大问题,与水源被污染、预处理工艺的落后、输配水管网的陈旧等因素是分不开的。供水水源的污染增加了城市供水的处理难度,传统的水处理技术难以处理原水中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有机物在氯化消毒过程中与氯作用,不仅增加氯耗影响消毒效果,还生成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同时供水水质标准的提高迫使水处理中加入更多的药剂,副作用危害也更大;管网的服役时间过久锈蚀程度严重,随着供水规模的加大,水体在管网中滞留时间随之变长,二次污染随之产生,加之过多二次供水设施密闭性差、工艺管材不合格、卫生防护条件差、管理不善,进一步加剧水质的变坏。
四、对策研究
1、开源节流
首先是水源的选择。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体系基本上是单一水源供水,这种供水方式的最大缺陷就是保障性能差,它的水源容易受到污染和水量减少的威胁。为了提高供水安全性,应该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取多水源取水方式。可以将符合各种用水标准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及经过处理后符合用水标准的废水、雨水作为不同用水的供水水源,真正做到“开源”。如图1。
2、海水利用
海水利用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将海水作为水资源补充纳入水资源规划之中,制定海水利用产业政策,大力推广海水淡化新技术,积极推进海水利用产业化,可以很好地扩充城市供水源。如天津市年利用海水18×108m3,青岛市电力、化工等企业年利用海水8.37×108m3,这些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保障了供水安全。
3、污水资源化
我国污水处理率和处理水平很低,1997年我国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13.65% ,与欧美各国80% 一90%有很大差距,据需水趋势预测,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将达(1100—1400)xl08m3,可见我国污水资源化的潜力非常大。
4、微咸水利用、雨洪利用
微咸水主要指矿井水,每年采煤矿井水排放量20亿以上,矿井水利用率不到30%,矿井水通过处理后完全可以作为矿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农田用水等替代水源。城市雨水利用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雨水渗透可适当提高地下水位,雨水利用减少了街道雨水径流量减轻排水和污水处理压力,提供了新的供水源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结论
城市供水足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条件。为保障水质安全,防止各种性质的水质污染发生,需要针对各管理对象,系统分析影响水质的各种因旁,运用多种管理方法,构建并不断完善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保障的综合管理体系,探索符合当地城市供水实际的有效管理方法,切实保障城市供水水质安全。
中图分类号:TU9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003-03
城市供水安全主要是针对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以及消防用水等方面的安全性,能够满足居民健康标准、工业用水质量标准、用水量和水压的各方面的要求,保持用水的充足、净水设施完备、输配水合理,保证水质检测和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嘉陵江中游城市南充市而言,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城市用水水质安全监测系统,能够为城市供水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但是这些城市仍然面临着巨大的环境问题和水资源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水质的恶化和环境污染,人们对水质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和相关供水企业在水质安全监测中还存着一些问题,这也给城市用水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同时,饮用水安全问题一直是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做好城市供水安全监测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城市供水安全的概念
安全饮水对人们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安全饮水也是一项基本的人权,而供水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供水安全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供水水质应该保持自然属性上的安全性,在使用中不应该给人体带来短期或长期的健康危害;另一方面,供水系统对遭受突发事故的威胁,包括事故型供水水质危机有自然灾害、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内源性水质恶化、自来水厂运行事故、破坏性水质危机和有人为蓄意破坏或恐怖袭击时,具有良好的预防、保护、应急和恢复功能,即供水在社会意义上的安全性[1]。
影响水质安全问题有许多因素,尤其是在我国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更大的用水量,而近年来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洪水、干旱,以及一些突发卫生事件等自然与非自然因素等都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一直以来,水质安全监测都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从1993年开始对城市供水水质安全进行政府监管后,城市水质安全一直备受政府关注,嘉陵江中游地区主要流经四川盆地,对于四川经济飞速发展后,水质安全监测系统也逐步完善。目前,中国水质安全监测模式正在向“多层次”、“全过程”的目标迈进,同时引进了新的水质安全监控技术、监测技术等,全方位的保证供水安全。
2 嘉陵江中游城市供水水质监管机制及监测系统分析
2.1 城市供水水质监管机制
目前,嘉陵江中游大部分城市的供水水质安全都实行的多层面监管制度,从水质层面讲,由于各监管主体对水质实行不同的监管职能,因而,城市供水水质监管机制也是多层面的。监管主体主要有城建公用事业部门、卫生监管管理部门、产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部门、环保、国土、地质、矿产资源部门、工商行政消费者协会及社会监督部门等。
例如:城建公用事业部门主要是通过《城市供水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等法规,对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进行监管,并负责规划区水基础建设,其监管方式主要实行水质监测网络水质预警和应急管理等;卫生监管管理部门主要通过《生活引用水卫生标准》、《食品卫生法》等法规,从食品卫生安全出发,监管水厂、管网、用水户、涉水产品、自备井、二次供水等,控制不具备卫生条件的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权,防止水质不过关带来的疾病和疫情蔓延;产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产品质量法》、《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等法规,以实验室计量认可认证、抽查方式等方式,监管涉水产品质量、原辅材料使用水的食品水质等;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以《水法》、《水文条例》、《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法规,实现水源水量和水质的统一管理,以及引用水功能区划和水质监测管理,水体污染事件管理等;环保国土地质矿产资源部门以《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饮水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法规,对污染排放源、饮水水源进行检测,以及对一些突发性水体污染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实现供水安全监测的职能;而工商行政消费者协会以及社会也集中参与对水质的监督和检查,接受消费者投诉,实行调查、调解、监督等职能。不同部门对水质进行不同方面的监管和控制,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城市供水监管机制。
2.2 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系统分析
随着水污染的严重化,以地表水为主要水源的城市供水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一方面地表水容易受到生物、化学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容易发生水质突变,给自来水厂的处理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当水质突变程度超出水厂承受的范围,则会对城市供水水质产生极大影响。因此,需要定期对水源地水质进行预警监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水质安全检测系统已经逐步实现了自动监测,出现了以GPS、GPRS/GSM、微波等技术,以及多功能水质传感器与计算机紧密相连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已经有效地运用在水质安全监测工作中,但水质自监测系统侧重于水质的监测,对水质危害的预警还不够,且监测系统所选定的多为常规指标,还不能够全方位的反映出水质的变化状况。
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是一个以在线分析仪表和实验室研究需求为服务目标,以提供具有代表性、及时性和可靠性的样品信息为核心任务,运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WEBGI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并配以专业软件,组成一个从取样、预处理、分析到数据处理及存贮的完整系统,从而实现对水样品的在线自动监测[8]。
该自动监测系统可包含多个子系统,如取样、预处理、数据采集与控制、数据处理与传输系统等,这些系统相互协作却又独立运作,以保证成整个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有效地运行。这中间的取水系统它主要包含取水头、取水泵、水样输送管道和流速流量调节几个环节,对水进行取样检测,具有代表性、可靠性和连续性。取水系统主要分为直取式和浮筒式两种量取水方式,直取式主要用于水位变化较小的环境,如自来水涵管取水、污水源取水等;浮筒式则用于如地表水这样的水位变化较大的环境。预处理系统是对水样进行纯度鉴定后进行预处理,从而决定对所选样水区域进行何种等级的水预处理。预处理环节主要通过自然沉降、物理过滤等方式,对水样纯度进行鉴别,从而尽可能地排除干扰,影响仪表分析。数据采集控制系统主要有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的功能,并保证在线监测系统的自动运行,主要由PLC、中心站计算机、变送器、执行机构等多个部分组成。集成辅助系统主要任务在于保障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根据不同水质情况、环境因素等作现场调整,不仅要注意管路残留的污垢、孳生的藻类的定时清洗,还需要保证电力的稳定性、并预防雷击、注意调节温湿度,以保证仪表的正常运行和接收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3 城市供水水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缺乏信息沟通机制,无法及时反映水质情况
嘉陵江流域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一直都存在着“信息孤岛”的现象,由于水源水质监测、出场水和管网水检测所涉及的部门众多且分管不同项目,例如水源水质检测包括环保、水利水文、城建等部门,涉水出厂水、管网水检测包含卫生防疫、技术监督等部门。如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传输渠道,以及完整的检测项目编码、评价体制,则会导致各部门行事之间出现脱节的现象,甚至会因为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城市供水出现安全隐患,威胁道人民的生命健康。
3.2 主管、监管职责权限界定模糊
流域内城市饮用水源水水质监管机构较多,如水利部门、环境保护机构、城建公用等等,但是由于每个部门的社会功能不同,所以对水源水质监管的职责和范围也不相同,但并没有明显的监管责权分界面,监管主体责任不清,客体模糊。例如《水污染防治法》和《水法》中对污水监测管理都有部门规划,《水法》规定水行政部门监测水质、对设置排污口进行许可管理,《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水利和环保部门进行排污管理,这就使得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当水质出现恶化或污染情况时,监管责任不清,导致无法及时对水污染进行处理,而引起水质安全问题。同时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不一,各个部门之间对水质标准体系、指标、评价等的界定不一致,且与生活饮用水不协调统一,很难准确的界定水质的安全标准。尤其在水源发现病原体污染时,由于权责不清,水质标准不一,供水企业对日常水质检测并没有“传染病病原体污染”这一项,而卫生部门的水质卫生与合格指标笼统,因而无法及时制止病原体对水的污染,导致产生严重后果。
3.3 水质监测系统基础设施维护问题分析
流域内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系统有精密的仪器和基础设施,都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设备检查,以保证整个监测系统的运行和准确性。同时,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水质监测系统也在不断更新,另一方面水质污染种类不断增加和变化要求更精密、准确的系统对水质安全进行监测和预警,因而,城市供水水质安全检测系统需要定期更新系统,引进新的技术,才能做到更大范围的防范。然而由于资金、技术人员等各种原因,水质监测系统和设备往往会经久不换,无法发现新的水质污染问题,还有可能由于维护不到位的原因导致数据不精确,引起水质安全问题却在短时间内没有被发现,从而严重威胁到嘉陵江流域人民群众的健康。
4 城市供水水质安全检测系统模式的改进
4.1 建立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监测应急体系
城市供水安全是随着社会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而加快的,且城市供水系统涉及范围广、影响大,且整个城市社会群体皆参与其中,因而,城市供水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中国发生的水质安全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水质安全威胁依旧存在,我们必须从环境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常备不懈的做好城市供水安全监测管理工作。供水企业是保障供水安全的主体,因而,应该建立覆盖面广、实时监测的供水监测系统,以提供准确无误的水源信息、指数、数据资料等,做出相关分析和评价。另外,政府监督部门在水源出现安全问题时,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各部门进行急救措施,做到处置有序、措施得当、保障有力,在问题解决后,总结并制定为应急预案文档,以备模拟演练和可视化培训。
4.2 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明确监管人职责
为建立有效、快速的水质监测、预警、处理系统,首先应该建立横向信息沟通机制,在各地建设主管部门所负责的行政区域建立一体化的信息沟通系统,保证水利水文、环保局、卫生防疫机构等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及时反馈,并实现“水污染源-原水水质-出厂水质-二次供水水质-管网-用户水质”的一体化信息管理模式。同时,明确监管人职责,协同处理水质安全问题,共享水源水质检测数据和污染防治信息,并实现水质监测与水量监测结合。
另外,建立统一的水质指标评价体系和标准,方便各部门之间对水质进行统一的分析和数据反馈,建立容易被大众接受的水质指标和评价参数,一方面有助于确定测评水质的缺陷等级,另一方面进行相互监督和测评。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二次供水和自备井供水的监管机制,加强水质监管能力,并实现供水“部门-公众-监管部门”为一体的水质监督体系。
5 结语
嘉陵江中游地区多为丘陵地带,该区域的嘉陵江水质相对较为稳定,椐南充市环境保护局2010年环境质量报告书的数据显示,南充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断面清泉寺(二水厂)按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评价,年均值超标项目为总氮,单项指数1.19,嘉陵江其余支流都出现了总氮、氨氮等过多超标现象,这些情况都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太快造成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城市供水水质安全还需要加倍重视。从水源到用水龙头,则代表一个完整的供水系统。笔者认为,城市供水一定要符合水质标准,相关部门应该从水源头到水龙头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测和管理,选择符合要求的水源地,对水源地进行水质勘测和监测措施,保证远水输水系统的安全标准,在净水和水生产设备的维护上要做到定期、定时的检查和维护,保证仪器数据的精确性。同时,为了更好做到水质安全监测和管理,还应该建立健全城市供水水质安全检测系统,改进系统监测运行模式,从每一个环节做好水质安全工作,加强预警系统、应急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建设,保证水质信息的及时接收和传递,从而保证水质安全监测系统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 万众华.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监测系统与控制对策影响[J].北京水务,2006(5):19-21.
[2] 蒋福春,康继民,赵世嘏.城市供水系统中水质安全的技术管理和实践[J].给水排水动态,2011(3):9-12.
[3] 刘绍伟.城市供水水质安全技术管理和相关技术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2012(15):76-77.
[4] 马中雨,贾瑞宝,孙韶华.城市供水水源水预警监测系统构建及应用研究[J].建设科技,2012(5):92-93.
[5] 万锋,张庆华.城市供水水质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7):7-11.
关键词: 供水管网;科学管理;漏损;暗漏
Key words: water supply network;scientific management;leakage;dark leakage
中图分类号:TV6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085-02
1 蚌埠市供水管网存在的问题
1.1 供水管线陈旧老化 蚌埠中环水务有限公司负责为全市生产及生活提供用水。目前蚌埠市区DN100mm以上供水管线长度超过800公里,其中一部分管线的使用年限将近50年,属于老旧管线,在分布上位于市内各区。这些管网的材质多为铸铁、塑料。该类管道缺乏抗压性,韧性也较差,一旦遇到重压或外力碰撞,甚至是天气突变等,容易发生破裂。特别是由于使用时间较长,很多管道已经严重老化,受到外力冲击或遇到天气变化时容易发生爆管,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长年的使用使得管道内壁容易被锈蚀,不仅会影响对居民的供水量,而且还存在漏水和二次污染的风险。
1.2 供水管网档案资料不全 供水管网管理的一个难题就是管网的分部不易被掌握。由于供水管网一般都被埋在地下,人们无法直观对其走势布局进行观察,因此保存完整的供水管网档案资料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城市的很多供水管道是上世纪埋设的,当时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尚未广泛应用,管线资料多为纸质资料,加之管线信息更新不及时、新旧资料混合存放,使得人们很难分辨出图纸的有效性,导致经常出现图纸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在过去的供水管网管理中,人们往往习惯于用脑子来记忆图纸所标示的信息,形成依靠日积月累的经验来做判断的工作方式。那些经验丰富职工常被称为“活地图”。因此,如果现在遇到管线位置无法确定的难题时,依然不得不去请出那些已退休的老职工来帮忙。同时也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软件来管理这些图纸资料,因此对没有完善的管网资料管理,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管网管理。在不断更新管网资料的同时,开发出图纸资料的管理软件势在必行。
1.3 供水管网漏损较大 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供水管网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相应的其漏损率也呈现增大的趋势。其中,管网暗漏是造成漏损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供水管网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找出管网暗漏点,最大限度降低漏损率就成了摆在供水企业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加强供水管网科学管理的意义
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城市地下管网资料存在缺失和滞后的情况,使得当前在对城市供水管网进行管理时缺乏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在发生管网故障后,由于不能及时掌握管网信息而造成抢修不及时,不仅对用户的正常用水造成影响,而且还带来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另外,由于缺乏地下管网的详细资料,在铺设新管线的施工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很容易造成对原有地下管道的损坏,由此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供水企业而言,能否对供水管网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最终关系到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只有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才能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3 供水管网科学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3.1 陈旧老化供水管网改造成效显著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蚌埠中环水务有限公司本着实现“零维修”的目标,一改往日被动应急抢修的工作方式,将供水管网管理工作提前,加大了对旧管网更新改造的力度。采用耐腐蚀性较强、弹性更好、更结实耐用的球墨铸铁管或PE管代替老旧管道,不仅保证了供水过程中水的质量,而且也提高了供水管网的压力和输送能力,确保了供水安全,实现了供水管网运行效率的提高。经过多年的努力,蚌埠中环水务有限公司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3.1.1 供水管网漏失现象减少,供水效率得到提高 在公司进行供水管网改造后,城市一些地区的管网跑、冒、滴、漏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管道维修数量大大减少,在2002年这一数字为360处,而到了2009年维修数量则降低到了138处,实现了水资源的节约和供水效率的提高,促进了供水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3.1.2 供水管网的承压能力增强,保障了安全供水 经过对城市部分供水管网老旧管线的升级改造,使得一些地区经常出现的爆管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供水压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从而保证了供水效率和供水安全。
3.1.3 改善供水管网水质,保证居民饮用水 在对供水管网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一些旧有管道的老化锈蚀问题得到了改善,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发生,促进了供水水质的提高。
3.2 管网资料的收集与管理 对供水管网资料进行收集和管理在整个管网管理工作中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如果缺乏真实准确的供水管线资料,则会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盲目性,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所以,对已经掌握的历史存档资料要进行及时的整理和完善,并进行信息化处理以便更好地保存;对于尚未明确位置信息的已铺设管线,应加大检查和探测力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依据经验和地面标识进行判断,也可以采用科学的探测技术进行查找。对于新建的工程,要做好跟踪更新工作,对最新的管道铺设方案进行电脑存档保存。总而言之,在供水管网资料的收集阶段,要保证资料的真实、及时和准确。而对于已经收集好的资料,就要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由于城市供水管网信息纷繁杂乱,为了尽可能提高资料的使用效率,就需要对已有资料进行分类管理,使其一目了然,便于查找。在管理工具上,利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提高管理效率,而成熟的管理软件的使用也使资料管理难度大大降低。蚌埠中环水务有限公司就在供水管网的管理工作中采用了微机信息系统管理,并自行开发了一套管理软件,实现了对老旧图纸资料的信息化管理。2008年,蚌埠中环水务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图纸管理系统》软件,该系统收录了本市施工、竣工图纸3000余份,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由于该系统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图纸查阅时间,在实际应用中收效良好。经过国家版权局审核批准,该项软件获得了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3.3 强化城市供水管网暗漏检测工作 在对城市供水管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强化供水管网的维护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管道漏损对于保证供水安全通畅非常重要。蚌埠中环水务有限公司高度重视供水管网漏水检测工作,近年来,听漏队就检测出供水管网上的暗漏200余处,漏量近千万吨。主要工作是:
一是理清思路,制定可行性方案。管线所采取三个步骤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首先,在测漏人员的选择上,选用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技术人员,保证工作的质量。其次,通过学习交流,吸收借鉴本公司其他听漏队伍的经验,取长补短,尽快提高管网漏水检测工作的效率。第三,拟定管网测漏方案。
二是进行检漏情况分析。依据造成漏水的原因不同,如地质、工程质量、管道质量、气温变化以及第三方施工等原因,对管道损坏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三是优质合理选择管材。管材的选用是减少管网漏水的关键环节。它需要考虑到输出压、接口方式承受外部压力、管道内外壁防腐等因素。依据实际的漏点检测分析,在接口选择时尽量采用具有抗震性的柔性接口。另外,根据管道的埋深不同,采用相应的管材,以达到耐外压和抗震效果。
四是建立健全供水管道施工工程监督和验收机制。工程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今后管道使用寿命和漏水机率的高低,严格按规范施工是减少漏水的可靠保证,从工程开始到工程竣工,全程进行工程监理,才能有效地提高工程质量,同时建立严格的工程验收制度,使管道工程管理趋于完善,杜绝一切漏水隐患。
五是对年代久远、管道内壁腐蚀严重,漏水机率高的管道进行有计划的更换、改造,以改善管线供水状况,提高水压、水质,减少漏水机率。
六是改革测漏工作机制。检漏包含着明漏巡检和暗漏检测,如何加强由被动式检漏到主动式检漏,关键是人的因素。除了配备一定的检漏仪器,培训检漏人员外,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同时要建立充分调动检漏人员积极性的分配新机制。
4 结语
城市供水管网是城市供水的命脉,加强供水管网科学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在传统管理基础上要树立科学管理观念,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发挥供水管网的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TK284.7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明确提出要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全党的核心工作,因此,确保社会的稳定和谐不仅是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而且是主要的政治任务。供水工作事关千家万户,与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是构建和谐社会极其重要和关键的环节之一,可谓责任重于泰山。因此,加强供水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是供水管理部门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基层供水部门的管理人员,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大港地区供水安全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大港地区水源基本现状:
大港区位于天津市最南部,地处大清河、子牙河两大水系交汇处,境内有十一条一、二级河道,华北地区最大的平原水库―北大港水库也坐落于大港辖区内,由于水库无稳定来水水源,长期处于死库容,境内河道均为行洪排沥河道,水量不稳,水质无法保障,大港区建区后,因没有水源保障,没有建设供水厂。加之,受“先建厂,后建区”客观因素的影响,大港区境内的天津石化公司水厂和大港油田供水厂自成供水体系,因此,建区之初,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解决城市居民饮水,1983以后,随着大港区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从天津石化公司引入部分宝坻水(宝坻水源地开采的地下水)为迎宾街以西的生活小区供水。1991年引滦入港工程实施后,大港区政府开始筹资建设大港水厂。1995年11月大港水厂建成后,区政府所辖生活小区,全部更换为滦河水源。天津石化公司所辖生活小区仍为宝坻水,大港油田生活小区全部更换为滦河水。
二、大港地区供水状况和存在问题:
(一)大港地区供水企业情况
大港辖区内共有以下五个供水厂及一个供水单位:
1、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水厂名为天津石化动力部供水车间。自1976年开始建设至1981年投入运行。共有10台水泵,一般1开9备,2台变频泵,出口压力在430Kpa,采用6000KV/0.38KV电源。车间有水库9座,库容达8.8万吨,缓冲和沉沙后,经供水泵房加压供公司生产和职工生活用水,平均水量360―390万吨/年。
2、大港油田供水公司由原大港油田供水供电公司分立而成,公司前身是大港油田水电厂,始建于1966年,2007年8月更名。现设有7个机关科室,4个直属单位,7个分别以供水生产、污水处理、管网维护、水质监测、防洪排涝等为核心任务的基层单位。负责管理水厂1座,日生产能力达8万m3,服务面积96km2,供水管网总长度102km,肩负着油区21万居民生活用水和石化公司等单位工业生产用水的重任。有污水处理厂1座,日污水处理能力3万m3/d,设计中水产水能力为2.07万m3/d,主要承担油区中心区生活污水处理,以及滨海热电厂中水供给的职责。有供水站9座,地下冷水井108口,现大部分冷水井停用封存,作为油田应急备用水源管理。拥有地热井23口,主要负责矿区居民的冬季采暖供水,供暖面积96km2。有排涝站7座,排涝能力57m3/s,低位水塘5座,蓄水能力25m3/s,雨水泵站1座,排水干渠9条,污水干线5条,主要承担着大港油田北大港地区汛期暴雨积水的排涝、防洪及湿地蓄水保持等工作。有水质监测站1座,是负责大港油区水质监测的专业单位,具有天津市授权的三个具有水质检测资质的监测站之一。有水表计量检定站1座,具有天津市技术监督局授权的饮用水水表检定资质。
3、大港供水站。原名大港水厂,始建于1995年11月,于2005年更名。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坐落在大港区南环路1361号,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12807.47平方米,现有正式职工43人,技术人员20人,160万元注册资金,固定资产原值为2689万元。主要经营自来水的生产及供应。大港区供水站采用投加混凝剂、机械搅拌、虹吸过滤等水处理工艺,日处理能力为2万吨。
4、天津市安达供水有限公司成立(创建)于2004年1月,是由天津市滨海供水有限公司和天津市大港区水利工程公司共同出资兴建,是集生产用水的制造与销售;水工业新产品;水环境、水技术、水科研咨询与成果转让;给水设备材料批发兼零售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股份制供水企业。公司现有1个制水车间、1个输水泵房和1个现代化化验室,职工人数25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人。公司现供水面积约7平方公里,包括大港经济开发区东区、西区及中塘镇、古林街在内的近131家企业及13个居民生活小区,用水户近2万户,日供水能力12000立方米。
5、天津联华公司乙烯供水厂。原隶属于天津联华公司,后划归天津石化公司,目前,已归属天津市滨海供水有限公司。原设计日供水能力为6万立方米/日,水源为滦河水,现正在改建中。
6、天津港益供热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前身为大港区公用事业管理局,所有制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5517万元,主要经营集中式供水及设施的维修服务以及天然气、城市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其中,供水部为公司下属的职能科室,现有正式职工24名。该公司供水范围为迎宾街和胜利街以东、世纪大道以北的32各小区,辖区供水人口约8万人,年供水量452万吨,供水面积30平方公里,铺设供水管网198公里。供水水源为大港区供水站的滦河水,石化公司供排水厂部分宝坻水。
(二)大港地区供水安全的隐患:
由于大港城市人口少,而供水企业比较多,且水源条件复杂,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调度,因此,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水源条件复杂,对安全供水造成极大的隐患。比如天津石化公司主要水源主要为宝坻水、而大港油田滨海水厂主要水源为滦河水,负责大港政府下属生活小区供水的天津港益供热有限公司的供水水源既有大港供水站出厂的滦河水,又有天津石化公司出厂的宝坻水,一个小区内经常出现先后楼水源不同,一个居民楼内出现各个单元水源不同,甚至有的供水管理人员对每个小区或每个居民楼属于什么水源都弄不清楚,搞不明白,一旦发生供水安全事故,难以采取应急措施,对安全供水造成极大的隐患。
2、开工不足,效益低下,安全设施投入严重缺乏。大港城区规模小、城市人口少(截至2010年仅为30万),而供水企业林立,除天津石化公司和大港油田滨海水厂因还负担生产企业供水任务外,普遍开工不足,效益低下,如大港供水站,设计供水能力为1万立方米/日,1995年建成投入运行后,连续五年日供水仅为3000多立方米,到2010年日供水最高值才达到9000立方米;安达供水公司设计供水能力为1万立方米/日,迄今也没有达到满负荷运行。由于供水企业开工不足,致使生产效益普遍不高,在水厂安全设施建设投入相应减少,甚至严重缺乏,有些水厂的核心设备如加氯机、加药机根本达不到两年一更新的标准,而是强行使用,带病运行,给安全供水带来的极大的隐患。
3、供水管网交错,缺乏统一调度,供水保证率不高。大港城区规模小而供水企业多的实际,造成了供水管网交错纵横,但由于供水企业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调度管理,尽管供水管网覆盖率高,但是,互不联通,一旦有供水企业因管道维修或停电造成停水,其它的供水企业无法给予有效的补充,大大降低了供水保证率。
4、水处理工艺多样,加大了水质监控难度。由于大港供水企业多,且投资标准不同,因此在水处理工艺上也是五花八满。有混凝搅拌式、有一体机产水设备还有膜处理设备,而加氯设备有采用液氯的,还有采用二氧化氯发生器的,加药设备有加入聚合硫酸铁也有加入聚合硫酸铝的,为此在水质监控时对浊度、色度和游离余氯等主要指标差别很大,一旦居民反应水质出现问题,难以确定以什么标准来检测,给水质监控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三、加强供水安全的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在立足大港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加强供水安全建议如下:
1、严格执法,为安全供水提供保障。众所周知,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供水环境,一靠政策,二靠措施,三靠落实。为保证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天津市人大于2006年颁布了《天津市城市供水用水条例》,对全市的城市供水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安全供水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大港区政府也组建了大港区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办公室,为加强安全供水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严格依照《条例》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同时,结合大港的实际情况,完善配套的行政管理办法,坚决抓好落实,重点抓好各供水企业供水资质的检查,供水许可证的取得,以及水质的监测,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中图分类号: S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主要内容:
水是生产和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用水相对紧张的城镇地区来说,城市的供水、排水以及废水污水处理工程成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保护人们安全用水的重要的基础设施。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快速飞跃的时代,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是逐年加快脚步,城市的规模和常住人口数量逐年上涨,城市用水困难、给水能力不足、污水处理不当等等供排水的问题也开始突显,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纲要的同时,在各规模城市也开始对城市供排水系统的建设做出了长远的规划,为城市供排水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发展条件。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绝大部分的规模城市中,城市供排水系统由于深藏地下,没有收到广大政府和民众的普遍关注,其发展速度与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远不相匹配的,大多数的供排水系统还沿用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着设施老化、设计能力吃紧、维修困难、管理成本高、管道破损严重等等诸多问题,在排水与供水系统的比较中,由于供水系统是民生市政工程的核心之一,因此,供水系统的发展速度是远远超过排水系统的,这不仅与我国的城市发展理念息息相关,更是由于排水系统需要更为复杂的水道设计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于污水排放和水污染的认识不足,造成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远远落后,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污水排放系统的基础设施不能建立健全,已经修建好的污水处理工程也就难以发挥作用,一系列的连带效应使得城市的供排水工程的问题追本溯源,是要对城市供排水工程的基础设计建设要进一步的完善。
一、城市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取向等等诸多原因,一直得不到完善,综合来看,主要问题分为以下几类:
1.1城市供排水建设与管理体制混乱
城市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本质上来说属于市政工程项目,但是现实情况是从水利部门、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到供水企业等等,经常是政出多门,供排水的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等等工作被分割破碎,没有明确的责任部门,难以统一的协调管理。由于供排水管理主要由政府负责,因此,供水定价、管理优化、供排水企业利润等等问题都开始突显,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却不能改善城市供排水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对于供排水工程的管理机制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1.2城市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问题
在我国北方和西北城市,普遍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甚至是枯竭的问题,即使是在水资源相对充沛的南方城市和东南沿海城市,水体污染也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情况将直接影响城市供水和排水系统的建设规划和使用安排,在缺水城市,大量的排水系统几乎荒废,供水管道系统也是日益减少,城市供排水系统的作用在被削弱,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诸多的缺水城市中局部暴雨所带来的城市危机让我们意识到城市供排水系统的不可或缺性。
1.3供水和排水设施的建设规划脱节
由于供水系统与市民的生活相关性更高,在许多城市中往往只关注供水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忽略了排水系统的建设,造成了城市污水废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城市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
针对城市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城市供排水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2.1完善城市供排水建设管理和建设规划
为了改善城市供排水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混乱局面,必须制定专门的供排水管理制度与方案,明确供排水建设的管理与监督职责。根据相关的城市水利建设法律法规,制定出相应的供排水建设规范标准。规范市场和市场监管行为。在供排水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上,要明确所在城市的供排水系统现状,对于系统的老化、设计量不足、分布不合理等等情况要进行详细的摸底,同时要严格对待排水系统的建设方案,针对工业、农业、生产生活污水废水的收集和处理要出台相应的排污和污水处理方案,加大对污染密集地点的排水管道建设,配套污水处理系统,最大限度的降低城市污水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2.2实际调研,改革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方案
城市供排水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国营建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通过供排水建设的立法和改革,利用市场监管手段,使供水企业走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加快企业改革,采用融资、股份制形式使国家内国外公司参与建设,引人竞争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制定社会资本包括国外资本准人的条件和实施程序,依法确立特许经营制度,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市场和市场监管行为。在实际的供排水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可以进行项目招标,在保障项目质量和项目进度的前提之下,发挥市场管理的作用,提高供排水建设的整体效率。
总结:
本文概述了我国城市供排水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城市供排水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为进一步提高城市供排水工程的排水、供水能力以及污水处理能力提供了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建设不断加强,改善居住环境,落实公共设施成为市民的共同的呼声。通过对当前城市普遍存在的公共建设规划问题详细的探讨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对策。
1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城市的建设在日益快速发展,而城市公共绿地建设规划却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存在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公共绿地面积少,绿化覆盖率低下;公共绿地的分布不均匀;公共绿地建设在数量与质量中存在矛盾;公共绿化发展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城市绿化意识淡薄,毁绿占绿的现象频繁发生。
1.1公共绿地面积少,绿化覆盖率低
据相关的城市绿化调查显示,我国各级城市园林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虽有所发展,但是由于其发展前期基础差,绿化速度跟不上城市日益的发展扩大,导致公共绿地面积少,覆盖率低下的问题是大部分城市存在的公共建设硬伤。城市更多的空间是用于楼房和道路的建设,从而忽视了城市绿化指标,导致城市生态失去平衡。
1.2公共绿地布局不合理,分布不均
城市的绿地分布不合理,分布地域不均匀,也是城市公共绿化建设规划的一个缺陷。由于这种不均匀的绿化,使城市的生态景观得不到有效的均衡发展,严重影响环境质量。例如一些繁华区域的人流密集,绿化却是不平衡,相对城郊的地方,绿化面积则是比较好的。
1.3公共绿地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矛盾,以草代树多
城市的公共绿地建设规划中,通常是以数取胜,这样往往会导致绿化面积增加了,绿化的质量却跟不上绿化指标。这种重量不重品质的现象,给城市公共绿化建设带来了很大的矛盾。绿化建设,通常是铺花盖草,忽视了种植乔、灌、草等多层次组合的植物群。简单的公共绿地,其生态十分脆弱,没办法发挥公共绿化应有的效果。
1.4全社会绿化意识不强,绿化管理监督机构力量薄弱
很大单位和市民为图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以牺牲公共绿地,树木花草为代价,毁坏绿化用地,或是占地开展商业活动。随着城市地皮不断升价,为了加大经济效益,提高建筑容积率,却不断缩减绿化用地。薄弱的城市绿化意识,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以及缺乏相应的绿化管理监督机构,是城市公共绿地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发展对策
2.1结合城市自然人文环境,确保公共绿地分布的均匀性
城市绿化单位在对城市进行公共绿化建设设计中,要结合城市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发展,进行重点的绿化布局,发展具有城市特色的绿化。通过调整土地资源合理布局,保障城市绿化的均匀分布,塑造高层次、多层面的绿化园林体系。营造方便居民休憩,打造城市生态园林风范。
2.2增加政府对城市公共绿地的投资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世界共同追求的发展战略,以资源和环境的合理利用为出发点,城市公共绿化的建设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相关部门在提高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城市绿化建设,加大公共绿化建设的投入,扩大绿地面积,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也要落实城市公共绿化建设工作。所以,政府要高度重视公共绿化建设,加大投入发展公共事业。
2.3强化管理,提高全民绿化意识
一个城市的公共绿化建设,体现了城市的现代文明程度,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有力措施。可以通过向广大市民宣传城市公共绿化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呼吁更多的市民投身城市公共建设计划中来。还能使市民意识到城市公共建设的需要和政府的重视,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执法力度,及时制止侵占规划绿地和毁绿行为。
3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3.1城市消防规划的滞后性
根据国家消防法及城市规划法的明确要求,一些城市却仍未制定消防规划,还有一部分规划的内容粗浅,无法起到指导城市消防安全体系建设的作用。有的还停留在纸上,欠缺执行的有效措施,存在消防的缺失。
3.2消防供水存在的问题
紧急用水时水量小,水压低,一些城市的供水管道只是设置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没有把消防用水列入其中,这是城市公共消防建设存在的问题之一。还有一些城市供水管道经过多年使用,陈旧失修,生锈或生产污垢,导致流量减小,压力降低,无法满足灭火需求。
3.3消防道路存在的问题
对于一些繁华的市区,城市紧急道路与生活道路没有分开,人员、车流量大,影响消防车通行;城市棚户区建筑密集,道路狭窄,火灾发生后,消防车难以靠近事故点,无法有效抢险救灾;厂房、创库、大型建筑存在安全隐患,却没有设置消防车道。
4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的措施
4.1建立消防站,改善消防设施
相关单位应该及时将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公共建设发展规划中来。通过结合实际情况设立消防站,对落后的消防装备进行更新。首先,合理规划消防站的位置,选择合适地点。努力改善消防装备落后的局面,对消防器材不足的情况,要及时争取政府的支持,或者运用多种渠道解决消防资金不足的问题。
4.2完善城市给水设施的规划
相关单位要及时完善城市消防给水设施的规划,满足消防用水需求。做好城区的消防用水系统,对消防用水要求要重视。对于新建、改建的建筑区域要严格执行消防规划,合理设置消防设备。此外,要增强消防供水设施的维护工作,保障消防设施的运行良好。
4.3搞好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保证消防车辆畅通
保障消防车辆的通行,从搞好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开始。消防车辆的畅通行驶,是及时抢险救灾的关键。建设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畅通的交通道路网,并保持道路具有一定的宽度。对大型居住区应留足消防通道,并对消防水池合理设置消防快捷通道。
结语
城市的公共建设规划,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城市公共设施规划与计划,可以完善城市的功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投资环境等作用。针对城市公共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相关单位要及时分析根源,并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落实好城市公共建设规划的工作。
1 引言
通常情况下,水务企业的降漏工作一直采用被动性的检漏,仅限于对爆管点的定位及水压低的小区进行探测,主动发现的暗漏点较少。自改制以来,为进一步提高检漏效率,逐步建立自己的检漏队伍,添置检漏设备,检漏工作转被动为主动,特别新近开始运用区域检漏法,将有条件的地段分区切块来进行台阶测试,逐步缩小漏水排查面积,快速找到漏水区域,提高了整个供水检漏效率。
2 水务管道漏损指标与现状
2.1 管道漏损指标
管道漏损指标一般以供水产销率与管道漏损率表示。按照国际水协(IWA)对供水系统漏失率的解释,产销差率的标准定义为1:
产销差率=(产水量-售水量)/产水量×100%
管道漏失率的基本公式为:
漏失率=[(产水量-售水量-未计费水量)/产水量] ×100%2
由上式可看出,供水漏失率(Water Leakage Percentage)是产销差率去除免费水量后的定义简化,其在产销差率中占据了重要因素。供水管网漏失率的产生涉及管道安装质量、管材材质、管道破损、管网的合理配置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加强管网的改造与维护成为降低产销差率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反映供水企业管网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2 国内供水企业管网漏损状况
在城市供水管理中,漏失率一直是影响供水企业效益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城镇供水协会1987年统计,我国382个城市除部份城市数据不齐外,最低为0.21%,最高为50.92%3。而即使是现在,保守的估计仅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就高达20%4。根据国际经验,上述数字存在严重低估,实际管网漏失率全国平均数可能达到30%以上。所以,降低漏失率的工作是供水管网工作的重中之重。
3 区域检漏方法的基本步骤
3.1 区域检漏法
区域检漏法(Waste Metering)是在一定条件下测定小区内最低流量,以判断小区管网漏水量,并通过关闭区内阀门以确定漏水管段的方法5。区域检漏法要求在检测区的进、出水管上装置流量计(水表),用进水总量和用水总量差,结合最低流量来判断小区管网漏水量。
3.2 区域检漏法的实施步骤
3.2.1 选定试点区域
首先要选定合适的试点区域(Pilot Area),准备管网图和客户信息等相关资料,同时对试点区域的主要阀门进行核查,确保阀门能够正常工作。试点区域若选择过大,会造成检漏工作的模糊而失去其实际意义;如果试点区域选择太小,则会因为区域漏点过少,达不到最佳效果。一般来说,采用区域检漏法对试点区域要求是6:居民区和深夜很少用水;区内管网阀门必须均能关闭严密;面积(管网覆盖面积)不大,用户节点(用户数)2000-5000个为宜。
3.2.2 确定试点区域的进出水管
判断该地区的管网是否属于枝状管网,如果是枝状管网,便可直接在试点区域进出水管上装置流量仪,进行下一步工作;如果不是枝状管网,则需要在保证其他区域供水水压满足居民正常需求下,关闭试点区域与其他区域的连通阀,将试点区域设定为“枝状管网”;关闭连通阀后,综合考虑阀门关闭不紧,是否仍有未发现的连通阀等因素,因此需在设定“枝状管网”后,对测试区域进行测压试验。具体方法是将若干个压力测试仪平均分配在试点区域,并选取一个时间(一般是夜晚),对此区域用户进行停水,然后在此时段关闭已确定的唯一进水管阀门,看压力测试仪的变化;如压力逐步降为零,则此试点区域并不存在其他进水管,可进行区域检漏的下一步工作;如压力无明显变化,则连通阀门未完全关闭或者是仍存在其他连通阀门未关闭,需对测试区域管网进行再次核查。
3.2.3 试点区域漏失率估算
在试点区域的供水管“入口”处选择易于使用流量仪的位置进行24小时不间断测流(选择的位置前后直管段应较长,管段中不易积气),从而近似计算出进入该区域的月供水量;后在营业部门获得试点区域的月售水量,通过计算可得出试点区域的供水产销差,可粗略得知该试点区域管网漏损状况。
3.2.4 开展“台阶测试”
“台阶测试(Step Test)”是从试点区域枝状管网(或设定的“枝状管网”)的管网末梢起将试点区域划为若干个隔离小区,然后选定一时间,从尾到头逐步关闭各个隔离小区进水阀,同时利用流量仪对试点区域进行测流,记录随着阀门关闭,流量仪的变化状况。如果流量变化非常明显,则说明刚关闭的阀门控制区域存在大量的漏点(前提是保证此区域没有大的用户在用水,所以 “台阶测试”一般在夜间进行),从而确定漏点的具体分布区域,并可划定重点漏水区域,进行重点检漏。把“台阶测试”纳入到区域检漏工作步骤中,可明确试点区域内的重要漏水小区,将有利于检漏工作的开展,缩短漏点的发现时间和漏水时间,提高补漏工作效率,维护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是该水务公司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的比较科学的检漏办法。
3.2.5 试点区域检漏
“台阶测试”完毕后,可安排检漏工作人员对试点区域进行巡查明漏,检查是否有偷窃水情况的发生,并在夜间最安静、用水量最小的时候,使用听漏仪器,在重点漏水区域仔细分段检测暗漏,并对查找到的暗漏点进行迅速维修处理。
3.2.6 管网压力调控
在保证用户需求的情况下,进行管网压力调控(Puessure Control),从而降低管网的背景渗漏(Background Leakage)7,达到降低管网漏失的目的。
3.2.7 重复台阶测试
再次重复进行台阶测试,直到达到预定的产销差率控制目标,也即区域内的大部分漏点都被发现,并完成补漏工作。
4 区域检漏法的实证运用
4.1 区域供水管网状况
某水务公司所在市有一个郊区,郊区位于该市城区西南部,该区绿色食品工业园发展比较迅速,用户类别构成与该市供水类似,且老区内管网管龄较老,管网分布也较混乱,漏水现象比较严重。郊区的供水管网属于典型的枝状管网,一根DN600的主管道从市区供水管网引入,比较适合应用区域检漏法。
4.2 区域检漏的实施
4.2.1 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根据供水管网图,核对郊区的供水主干管的位置、主要连通阀门的位置和供水管连接处的位置,选定了易于隔离的13个区域,并确定了所需阀门是否正常工作,对不能正常工作的阀门进行了维修或更换。然后将供水区内的用水量较大的用户进行统计,并在管网图上进行标记。
4.2.2 计算产销差率
在台阶测试之前,我们运用便携式流量仪对该试点区域的进水流量进行24小时不间断测量。从测量结果得知,试点区域4月11日至12日的日流量为11,393m3,即月供水量为34.2万m3/月。然后从抄收部门获得该试点区域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的售水数据,计算出试点区域的月平均售水量为186,128 m3。这个数据与我们测量的数据(342,000 m3)相比,有155,875 m3的差量,即试点区域的产销差率约为45%,可见郊区供水管网的漏损情况非常严重(详见图三),检漏、补漏工作迫在眉睫,在此区域进行台阶测试很有必要。
4.2.3 台阶测试
台阶测试时间为2007年4月16日夜间进行(4月16日---4月17日),并提前通知将试点区域夜间用水较大的客户的进水阀门关闭,然后将划分好的13个隔离区域的连通阀CV1、CV2、CV3、CV4和 CV5关闭,并于4月17日0:30起对区域阀门依次进行关闭(SV1―SV13),邻近阀门关闭时间相隔为10分钟(如时间充裕,15分钟更加适宜),并随着隔离区域阀门的关闭和重启,记录试点区域流量的变化情况。
4.3 数据分析
根据各个阀门关闭后进水总管流量的变化,经数据比较,可以分析出应采取的相应措。首先,连通阀门(CV)和大用户阀门关闭,连通阀门CV3和CV5,以及用户水表关闭后,很快流量就下降了 25 l/s,现在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但是在以后的台阶测试中,应该只派一个小组去关闭阀门,并且在关闭用户水表之前,应该读表。(精确到L/min)。SV1~SV11分别关闭时,阀门关闭后所减少的流量值大多数为0,在不为0的情况下,需要检查水表及水管,为0时无须处理。SV12关闭,减少的流量=20时,经调查,这个阀门控制的区域600mm输水干管,再加上老城区旧管网。因为老城区是水司后来接管的,所以对这个区域大部分管道的分布不太清楚。需要进行检漏,在检漏期间,应该把所有的阀门、消火栓和支管连接处标注到现有的管网图中。SV13关闭时,减少量为2,此时在DN600mm的主管道上进行检漏。最后关闭的阀门与流量仪安装的桥头之间有12l/s的漏失,这段距离为12Km。沿着管线进行检漏,并对所有的连接处进行听漏。同时要对桥后筑堤处的有水区域进行调查。
4.4 后续工作
台阶测试结束后,由检漏人员对分析结果上述区域进行了重点检漏,同时对发现的漏点及时进行修补。截至2007年5月29日,共查处漏水点7处,漏量约为58m3/h,并于在6月中旬完成对该区域的检漏、补漏工作。同时,对该试点区域进行24小时不间断测流,对试点的产销差率进行再次计算,查看产销差的降低幅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根据结果决定是否对该区域进行第二次台阶测试。
5 结语
供水管网的漏失控制,关系到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供水企业管网管理的重要考核目标。加强对管网漏失控制的目的就是尽早发现漏点,缩短漏失时间,控制漏损量。区域检漏的实质,就是将存在于整个供水管网中大的漏失问题分解成局部管网中的许多个小问题,并找到重点所在,逐个加以解决,有利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今后的检漏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在漏控实践中提炼、总结新的检漏方法,完善和改进现有方法,达到控制管网漏损的目标,维护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
注释
[1]吴天蒙、张勇、胡志军,“宁波管网漏损原因及对策研究”,2006年3月。
[2]何维华,“供水管道与漏损控制-漏水分析与降漏措施”,《城市给水管道》,四川人民出版社。
[3]厉静明、马福康、宋仁元,“对我国供水管网漏损水平的评价”,《中国给水排水》,1990年2月。
[4]冉永平,“城镇供水管网漏损,已形成160多个地下水超采区” 《人民日报》,2006年08月23日。
[5]“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02,建设部2002年9月16日。
[6]于光远,“管网检漏方法和技术的运用”,《内蒙古供水》,2006年2月。
[7]背景渗漏(background leakage),又称为不可检测的漏失 (undetectable leaks)。一般而言,当单个的漏点的漏水量低于400-500 升/小时,一般的检漏设备则难以检测到了,对于其的控制就比较困难,。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聚龙潭水库是辽源市经济开发区及东辽县县城饮用水水源地,并担负着“辽――白”一体化工业集中区供水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过去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造成聚龙潭水库流域内农村面源污染逐渐加重,对水库水源地水质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大,水体富营养化加剧,个别水质指标(如:总氮、锰、耗氧量)超标现象时有发生。为确保饮用水安全,对聚龙潭水库水源地存在的污染,要采取有效防治和保护措施。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之解决。
1、基本概况
聚龙潭水库位于东辽县东辽河一级支流乌龙半截河上,距东辽县城2公里,距辽源市6.5公里,是一座以城市供水、防洪为主,结合养殖、旅游为辅的综合性水利工程。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67.9平方公里,工程规模为中型,最大库容2414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214万立方米,年供水量为485万立方米,供水保证率90%。所在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形低山丘陵区。地势南高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拨244米之间,最高山顶海拨高程为637米,植被情况良好。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61.6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914万立方米。
2、水库城市供水现状
聚龙潭水库(原白泉水库)于2000年主体工程完工,解决了东辽县有城无水的历史。并于2001年10月下属单位净水厂开始向东辽县城供水;2005年8月开始向辽源经济开发区及县经济开发区供水;2009年11月开始向平岗镇及金岗乡采煤塌陷区的矿区供水。是四处供水区域总人口15万人及工业企业的主要水源地,供水保证率90%。净水厂生产净化能力2万吨/日,实际供水量1.7万吨/日,输水管道总干线长16公里,管径DN600和DN400.
3、存在的水源污染问题
(1)流域内农村面源污染
水库上游二级保护区内涉及9个行政村,3088户8869人。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存在乱排乱扔现象。同时,库区农田代3252公顷,农田通常施用的化肥和农药,一亩地化肥施用量85公斤,农药0.75公斤。只有少量被植物吸收,其余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地表径流汇入水库,形成污染。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污水、垃圾、粪便等,同理流入水库水源中,当有时超出水源水体自有净化能力时,富营养化加剧,总氮和耗氧量指标超标。最典型的水质超标为锰含量超标,水库的净水厂增设锰砂快滤净化自来水,生产速度降低。自来水中常期有锰含量沉积在管壁上,形成棕黑色,水压波动时呈黄色的供水二次污染隐患,已对水源水水质安全及城市生活用水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4、聚龙潭水库水源地保护措施
面对水源地水质实际状况,如何治理和预防、控制水污染的发展,2010年5月24日辽源市人民政府下达了《辽源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依法保护饮用水源地工作逐步实施,近些年采取了如下措施:
(1)聚龙潭水库水源地污染治理工程
近年来,聚龙潭水库自筹资金已将大坝东西两岸一级保护区设置防护网,完成总长度920米。重点是保护水源取水口处,防止人员入内,并设置三处视频摄像头及监控装置。在库区重要位置安装国家标准水源地警示牌。
已向上申请《聚龙潭水库水源地治理工程项目》,项目可研、初设已批复。目前正处施工图设计阶段。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一是对一级保护区(高程为266.90米、2.94平方公里)进行封闭式管理,在一级保护区周围设置围栏防护网。二是对一、二级保护区划界立标,设置界碑、界桩、警示牌。三是对二级保护区所涉及的行政村的生活垃圾采取定时、定点收集,由垃圾运输车运输至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住户集中部分修建室外公共厕所及集粪池;零散住户修小型厕所及集粪池一座。四是采取生物工程措施,对水库上游来水入水口处种植水生植物(如:芦苇可除水中污染物氮、磷及漂浮物),沿防护网种植双排垂柳等树木。
(2)严格加强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管理
城市饮用水安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县政府各部门:环保、发展改革、工信、水务、卫生、农业、林业、公用、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等按职责分工,加强保护区管理。针对保护区流域面积小的状况,不准许各类企业建立在范围内,而鼓励和支持生态项目建设。根据水库水质的变化情况,每年科学合理地投放鲢、鳙鱼苗,专门滤食水中浮游植物,控制水体藻类暴发。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从事旅游、游泳、垂钓等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工程和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放养禽畜、进行网箱养殖活动和使用炸药、捕杀水生生物;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堆放、存贮各种固体废弃物和其它废弃物;禁止在一、二级保护区内毁林开荒、放火烧荒、滥砍滥伐、修筑坟墓、挖砂取土、破坏植被;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二级保护区内农业种植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限制化肥使用量。禁止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防止污染饮用水源。
经过近几年的加强保护和管理,水源水质指标没有超标。污染物有逐渐降低趋势,反映在自来水的生产净化上即成本降低,生产、生活饮用水达标。但是有些化验指标仍在合理范围的上限,不能放松水源保护和管理。
(3)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宣传,大力倡导流域内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为最大限度地减缓水库水体富营养化速度,保证饮水安全,就必须对所在流域内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和水源保护宣传教育加大力度,大力倡导文明、卫生、环保的生活理念。发动群众,进村入户,深入宣传,提高群众对水源地保护意识,发展生态农业,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落实有机农业,逐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水源污染。
(4)成立了水源污染应急抢险队和水源垃圾清理队
聚龙潭水库流域内,有伊通――开原高速公路及辽源――开原铁路穿过,还有两条乡路也在库区附近,对于交通运输危化产品可能有事故引发污染物泄漏,造成面源污染水源。在明显位置设置“水源重地,减速慢行”等警示标志,以提示驾驶员保持警惕,注意安全。同时警示人们注意卫生,不乱扔垃圾。为应急处理突发性泄漏污染事故,成立40人组成的抢险队伍,备有防化服2套和正压式呼吸器,并备有吸油毡和活性碳材料。成立了水源垃圾清理队,主要是河口入口处垃圾的清整外运和水源取水口处外来游人带来的垃圾清扫,日常管理水源地卫生。
5、结语
获得安全的饮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基本人权,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切实加强水库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需要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及更持久的投入,确保水库水源地水质安全。
【参考文献】
[1]郭宇欣等;辽宁省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策研究[J]吉林水利2003(1):4―7
[2]蒋晓辉;浅析卡伦水库水源保护区域的划定及管理[J]东北水利水电2009(1)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