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32: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大部分学生不爱运动,爱运动的学生没有时间运动,更别谈快乐体育、终身体育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做细致的分析,仅供读者参考。
1.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缺少经费投入,对农村学校体育重视不够。
这是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场地器材严重不足,尤其是一些村级小学,甚至连个像样的乒乓球台、篮球场地都找不到,不少学校受到场地限制连必要的操场跑道都没有。体育器材、设施条件是开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而正是这些基本的体育设施需要大量经费的投入。但在现在实行的“一费制”,一些学校连正常开支都成问题,何谈对体育教育的经费投入呢?正如温饱问题还没解决,谈何发展呢?
2.学校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严重不足。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要求:中小学生每天最少要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在“减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每天只有在老师还没到校的那段时间,在班干部的监督下“自由”活动,甚至有些连下课时间都是在老师的“关心”下继续学习,锻炼时间可能不超过5分钟。这也是造成55%的小学生近视眼的主要原因之一。下午放学应是学生活动最多的时间,为何操场上看不见学生呢?学生不喜欢?不是,是学校要求学生放学后马上离校。组织集体课外体育活动就更少了,根本达不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基本要求。
3.学校、社会对体育教师重视不够
在优秀、先进教师的名单里,根本看不见体育教师的名字,是体育教师缺乏上进心?没有努力工作?答案是——非也。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是勤勤恳恳工作的,最主要是人们对体育老师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其只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体力”教师,所以导致许多体育教师转教文化课,造成专职体育教师流失和丧失信心。
二、农村中小学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关系到我国一代人身心健康的大事,是关系到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 转贴于
面对农村学校体育以上的各种问题,要真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落实体育经费,做好体育经费预算
要根据国家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根据需要和学生比例进行统一购置,从中减少挪用或不对体育投入经费的机会。学校也要根据每学期的体育活动需要做好预算,对每个活动进行适当投入。这样也能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学校应该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开足体育课时,任何班级不得以任何理由停上体育课。体育课教学必须严格按照体育教学课程标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结合当地实际,严格要求体育教师认真备课、上好体育课,并吸取先进教学经验,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3.加强课外体育活动,推行终身体育、快乐体育计划
学校要抓好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落实。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各班级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由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实施。学校必须建立“两操”制度,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提高学生做操的质量。各班学生做操情况应列入文明班、先进班的评比范围。学校要积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每天在课后根据实际,可安排一定的体育活动,让学生的课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4.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业务素质
为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主要目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将体育运动技术,技能更多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满足生存和生活质量。
一、农村体育教育的现状
(1)体育课开课率不足。一些学校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没有按照规定开设体育课程和安排体育活动时间。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增强学生体质。
(2)体育器材不足。从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来看,学校规模越小,器材缺乏严重。有的学校体育器材在配置上不尽人意,这样一来就限制了体育课的正常开展。只有我们体育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合理地运用体育器材,我们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许多村甚至连乡村学校都没有体育设施,大部分村体育场与学校共用。体育场地设施是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场地和器材地缺失。受学校办学条件上的影响及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制约,备课只成为一种形式,久而久之又成了体育教师的一种负担。
(3)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欠缺。目前农村体育教师队伍不足,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要切实提高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教学目标、特点,改变了教师,就改变了教育,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思想素养高、业务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部分教师不注重新知识的学习及身体的锻炼,不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4)农村教师教学单一。农村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教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需要经过多年的学习和训练,并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汗水。现有体育教师知识面窄,理论水平低的情况下,更没有得到过相应的培训或者参加相应的学习,很多教师上课的方式是“放羊式”教学。
(5)教学质量低。随意更改课时,把体育课挪为他用,或是用来补主课,打扫卫生等,重智育清体育表现突出。体育课质量差,上课效率低,大课间和课外活动内容单一,时间较短。重视体育教育的程度不够,片面要求升学率。简单又枯燥乏味的身体素质练习,体育教师也成天愁眉不展,学生也慢慢开始厌倦体育课,无法真正发展体育教师的作用。长期以来体育教育过分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技巧的培训,使得很多体育教师忽略了对体育文化的传播,甚至忽视了对自身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
二、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
(1)与时俱进,促进农村体育创新发展,要积极鼓励创新活动,注重科学研究,通过制度创新和活动创新来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加强对新兴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发,优化农村体育发展环境。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农村体育事业牢固树立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思想上、行动上要高度重视,真正做到德、智、体三育并重。
(2)从农村实际出发,以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改革为先导,更新学校体育教学观念,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只有解决好体育场地、建设好体育组织和开展好体育活动,农村体育教育也才真正落实到实处。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就能真正落实好体育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促成文化课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发展农村体育,也必须以人为本,从农村的实际出发,要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符合农村农民的根本利益,满足农村农民对体育的需求。研究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提出的社会要求以及体育教学怎样适应农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农村学校体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对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培养其良好的体育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农村学校体育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因种种原因受到严重阻碍。
(1)学校体育观念的滞后。经过对多所农村中学调查,农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只要是中考、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许多农村中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常常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被学校其它活动挪做他用,有些学校的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根本无法得到保证。长期以来,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在学校教学体系中是可有可无的。大部分学校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研究不透,形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有为数不少的校领导认为体育就是蹦蹦跳跳、玩玩乐乐、极大地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2)体育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工作积极性不高。农村学校体育专职教师配备不够,很多1000多号人20多个教学班的学校就配置2~3名体育教师,这种状态算是好的,剩下这些兼职老师,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教师的专业水平达不到相应的水平。学校评优评先,体育教师也往往被列出名单之外,由于一直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对体育教学工作缺乏热心,敷衍了事。例如:还有一些农村体育教师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
(3)教学设施严重不足。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场地器材严重匮乏,据调查:农村中学每年每个学校用于添置新器材的费用不到1000元左右,有的学校连一快普通的垫子也没有,许多农村学校根本无力投资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面对这些,农村中学体育工作的开展是非常艰难。
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严格的体育工作督导小组和评估体系。制定有关体育教学文件,以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督促,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
(2)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通过板书、广播和比赛等形式来宣传体育让更多的人认识体育,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使更多的群体关注体育、支持体育,更重要的是有关领导和学生家长要更新观念支持体育工作,激励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职能。
(3)重视体育教育人才。要为体育教师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还要提高教师福利工资,吸纳人才,利用人才,稳定高级人才的队伍,学校还应鼓励现有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学校体育发展要求。
(4)拓宽体育经费渠道。要根据农村的实践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资金渠道来筹集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加快体育设施器材建设。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制为主,合理地使用体育经费,用以改变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不足,器材设备简陋的状况。
(5)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体育教学、考核,大家都重视体育教育,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三、针对农村地区特点,合理开发和利用体育资源
(1)利用校外周边场地地形。在山地丘陵地区,好多学校都建在山坡旁边。自然环境优美,并且许多学校旁边有河流沙滩,学校附近的山坡平坦,车辆行人较少,学生活动安全而又方便,如学生爬山、冲坡、翻山丘、穿越树林等练习。农闲时的打谷场,夏天里绿荫连天的河堤,这些都是天然的运动场,还可利用山地开展野外活动,利用江河湖畔有组织的开展游泳活动等。
(2)在教学的安排上要有选择性、目的性。由于场地、器材的缺乏,只要有活动的场地,不影响教学秩序,例如:在走廊过道、花坛等处安排武术、健美操、健身走、体操、身体素质练习等,这种不用多少器材,学生的活动范围小,固定队形进行的练习,要求学生位置不变而教材教法多变,用以缓解场地、器材的不足,来开展体育教学。
(3)老师学生自己制作器材。农村中学自然资源丰富,可以用竹子做标枪,喝过的矿泉水瓶做“保龄球瓶”的掷球游戏,利用废旧轮胎做滚动游戏练习,跳绳、乒乓球台等都可自制,老师和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享受上课时不能体会的另外乐趣,做沙包、做毽子,很早以前的游戏现在照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4)雨天室内课。3~5月,阴雨连天,平均雨日为55天,大多数农村中学都没有室内体育馆,雨天室外是无法教学,在不影响邻近教室教学的情况下,我们的雨天室内课可以这样上。比如:①新闻聚集课。平时体育教师收集的体育新闻、体育节目、体育赛事等各种资料整理摘抄好,利用室内课向学生进行报道,大大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②知识拓展课。向学生讲授一些体育与健康的卫生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生理解剖学知识、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物化学知识、预防常见病、传染病常识、科学合理地锻炼身体的方法及应遵循的原则等。③室内体育游戏。如“原地投镖”、“乒乓球颠球接力赛”“小篮球、小排球等,做击鼓传球”等游戏,室内体育活动课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让多数学生能上台表演节目,如:讲一个体育故事,做一个体育动作、出一道体育知识题等。总之,体育课前的合理安排,形式多样,是室内体育课能生动有趣的前提之一。
一、农村体育的概念
农村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农村和城市共同构成我国的地理概念。农村体育的概念是体育的下位概念,农村体育的参与者包括住在农村的农村人口,还包括住在城市而锻炼地点在农村的居民。所以农村体育的概念应是在农村地理范围内,以农村人口为参与主体所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包括在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育。与我国体育的分类相对应,农村体育由农村竞技体育、农村学校体育、农村群众体育三部分组成。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农民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是指农民,包括其中男、女、老、幼及伤病残者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养生、医疗、游戏为手段,达到健美、健康、康复、娱乐和休闲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二、农村体育的作用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村体育相对落后已成不争的事实。研究农村体育,从而更好地开展农村体育活动、丰富农村体育文化生活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有助于焕发现代新型农民的面貌和活力,有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表征体育战线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行动方向。我国目前处于社会快速转型时期,农民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本研究使用的是最广义的农民概念,即指农村总人口。
三、正确认识农民体育
农民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是指农民,包括其中男、女、老、幼及伤病残者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养生、医疗、游戏为手段,达到健美、健康、康复、娱乐和休闲为目的的体育活动。而甘肃省西北地区农村体育现状是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教育和科技不发达的国情相关联的。但农村体育也有其自身优势;中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城市也是从农村中分离出来的;在农村,新年的龙灯狮舞、端阳的龙舟竞渡、重阳的登山活动、和少数民族的木球、射箭、摔跤、秧、荡千秋、珍珠球等都有着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说农民体育项目形式多样、绚丽多彩;农村空气污染较城市空气污染低。开展农民体育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四、锻炼项目和时间
我国农民体育活动开展地区差异很大,锻炼项目因不同地方、不同年龄而异。锻炼时间多集中于春节、集会等节日、季节性强。在《我国西北地区农民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得知:甘肃省西北地区农民体育活动项目比较单一,在参与调查的208人中,喜欢和参与篮球活动者占33.7%,爱好棋类者占35.6%,爱好和参与跑步者占27.9%,喜欢和进行气功锻炼者占10.6%,在田间散步者占6.7%,爱好和从事武术者占3.8%;参加体育活动者基本是年轻人,尤其是体育锻炼,像篮球、足球、广场舞等活动全是中青年,以青年为主;棋类活动中,青年、中年、老年均有;田间散步则以中老年为主;近两年村子搞过篮球或者拔河、棋类等比赛一次以上者只占13%。
五、农民体育保障支持系统
农民体育既是国民体育的主体,更是难点。当前,甘肃省西北地区存在着严重的城乡体育差异、区域体育差异,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收入不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固有特征,社会贫富差异悬殊不会因为市场经济的成熟与完善而自行消亡,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甘肃省西北地区的有关机构应当建立农民体育保障(支持)系统,包括体育政府部门保障(支持)系统,体育团体保障(支持)系统,个体保障(支持)系统,给予法制化和规范道德行为,并纳入整个社会保障(支持)系统,作为我国体育发展有益的、不可缺少的补充。这个系统主要面对农村非体育人口,在体育政府部门、体育工作者和体育爱好者共同参与下运转。
六、发展对策
(1)更好地开展农村体育活动、丰富农村体育文化生活,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农村体育的作用以及农村体育所带来的乐趣。
(2)正确认识农村体育中的传统项目,进一步传承并发扬光大甘肃省西北地区农村的传统项目。
(3)丰富甘肃省西北地区农村体育活动项目,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季节差异举行形式多样的体育项目竞赛,以丰富甘肃社会西北地区农村体育活动。
(4)甘肃省西北地区的有关机构应当建立农民体育保障(支持)系统,这个系统主要面对甘肃社会西北地区农村非体育人口,并保证此系统在体育政府部门、体育工作者和体育爱好者共同参与下运转。
参考文献:
[1]肖桂云,张蓉.农村社会学[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2]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M].北京上海联合出版,1982:349-350.
[3]李季芳,周西宽,徐永昌.中国古代体育史简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
关键词: 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
Key words: countryside;school sports;development status
中图分类号:G8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177-02
0引言
我国是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党的十六大已将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确定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农村学校体育不仅能很好地发挥增强农村人体魄、提高农村人的身体素质的功能,还能发挥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健全人的人格、升华人的精神等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作用。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村人的文化生活非常单调,赌博、迷信等不健康的活动在农村然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生活的质量。利用农村学校的条件开展体育活动可成为农村文化活动一个重要部分,发挥其丰富农村文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调查和分析研究,摸清我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困难的途径,探求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以期为领导部门规划学校体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山东省17地市农村(乡级和乡级以下)的普通初中和小学为研究对象,根据需要和条件选择了部分地市的农村中小学作为调查样本。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本研究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途径,获取有关信息。
1.2.2 访谈法对地方有关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农村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进行访谈。
1.2.3 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17地市农村中小学采用分层抽样法进行调查。本课题共发放《体育教师调查问卷》135份,回收到135份;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1350份,回收问卷1263份,有效问卷1203份,有效回收率为89%。
1.2.4 数理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获取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山东省农村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
2.1.1 体育课的开课情况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功能作用的直接承担者,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课时,而3-6年级,每周为3学时,中学为每周3学时。本次调查所涉及的山东省17地市的农村学校中,全部都开设了体育课,每个地市的开课率都是100%。体育课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开课率都是100%说明山东省农村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实施体育教育都有了时间上的保证。但100%的中学每周只有2学时的体育课;小学情况同样并不乐观,45.5%的小学是每周3课时,没有一所学校在1~2年级保证4学时的体育课程,3~6年级一般只有2课时的体育课程,达到每周3课时的学校仅占调查学校的32.6%。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绝大多数农村学校不能按照政策规定保证足够的体育教学时间。
2.1.2 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在调查的山东省农村中小学学生中,小学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丰富、有点丰富的人数所占百分比仅为46.95%,中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丰富的人数所占百分比为63.06%,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内容不丰富,尤其是小学学生,其认为体育教学内容不丰富、非常不丰富的百分比竟达到50%以上。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农村中小学的开课率较高,能较好地贯彻体育教学大纲,但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开课质量较差。
2.1.3 影响体育课开设的因素调查结果说明,在农村中小学中,不能正常开设体育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体育经费短缺,场地占有率低和体育器材匮乏是制约学校体育课开课率的关键因素。此外,重视其它学科教学而忽视体育课教学的传统观念也是其原因之一。有些地区政府和领导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体育师资不足,也影响到体育课的正常开设和质量。各级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学校休育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检查评估,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我省体育教学现状,应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使其向规范性、科学性方向发展,形成一流的体育教学体系。
2.2 山东省农村中小学体育专业师资情况
2.2.1 体育教师数与在校学生数比调查发现,山东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与在校学生比为1:210,即合计210名学生有一位体育教师,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与在校生比为1:213,合计213名学生有一位教师。这种师生数比例失衡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具有重要影响,也对体育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地方为控制教师编制、减少财政开支是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此外,农村中小学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因素导致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面向城镇学校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2.2.2 体育教师教师学历结构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知识、智能结构是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调查显示,按照农村中小学50%的教师分别达到本科和专科的要求,山东省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学历基本上能够达标,但中专学历的教师仍占较大比例。而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远低于达标要求。调查中也发现,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也存在着地区差异,经济发达地区教师素质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原因: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学、生活环境差,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工作;二是地方农村政府为减轻财政压力,减少事业编制,进而控制中小学教师编制,使一些有意到农村中小学工作的体育专业毕业大学生不能如愿。
2.3 山东省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经费现状
2.3.1 体育设施现状我国教育部规定,中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为6.8m2,小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为5.0m2。在本次调查中,山东省农村中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9.64m2,高于我国教育部规定的生均体育场地面积6.8m2标准;农村小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8.93 m2,也远高于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为5.0m2的标准。
但由于体育场地建设受地方经济条件影响较大,农村经济又较为落后,所以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建设质量较差。主要表现为场地多为土质,建设不标准。
体育器材也是反映学校体育开展状况的一个指标。按照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和《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规定,体育器材达标率须在80%以上。调查显示,山东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合格的学校仅占23%,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在50%以下,属于不合格范围。
2.3.2 经费现状体育教师是体育经费的直接使用者,对体育经费的感受最为直接、最为深刻、最具有发言权。被调查的农村体育教师64%认为没有体育经费,36%的人认为有经费但得不到保证。另外,从调查的生均体育经费来看,山东省农村中小学生均体育经费仅为0.76元。总的来说,农村学校体育经费是严重短缺的,这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关,也与全社会及主管教育的领导对体育的认识有关,同时也不排除个别学校存在挪用学校体育经费的现象。
3结论
3.1 部分学校仍不能按照要求开足体育课。被调查学校都仍有相当大一部分学校的体育课内容单调、项目少;班额过大,给体育课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教学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3.2 相当大一部分学校体育场地的质量差、标准场地比例低,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校的体育器材数量少、质量差。部分学校配置的某些体育器材根本不是为了让学生使用,而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部分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置和维护、影响了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3.3 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数量不够;体育教师学历等结构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工资待遇偏低、体育课不受重视、学校放任体育工作等多种因素导致大量的体育教师缺乏认真工作的动力,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
3.4 农村学校体育和农村教育一样,处于一种被忽视、被边缘化的不正常状态,这是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根源。要提高各级教育部门对“加强学校体育,明显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重要性的认识。
4建议
4.1 有步骤地配齐中小学体育教师,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实行定向培养,解决分配渠道不合理的状况;号召和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工作,给予一定的优越政策。
4.2 加强农村学校场馆、设施的建设及改造工程。鼓励学校因地制宜、修旧利废,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自己开发场地设施以弥补经费的不足。
4.3 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小学校学生的达标标准,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农村教育综合办公室.农村教育改革思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曲宗湖等.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基本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5(4):26-28.
[3]王俊奇.东部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322-324.
[4]林文同,李习友.试论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J].体育与科学,1990,11(6):19-22.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村人口的素质是我国人口素质的主体。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对于提高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农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教育的发展也不例外,发展严重滞后。目前,要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做出具体分析,必须综合考虑主客观的诸多因素,包括人们的体育意识、物质基础、师资数量和质量、地区差异和传统习惯等一系列的问题,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
许多农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孩子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甚至不让参加。这些陈旧的观念严重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
(二)学校体育教育观念滞后
学校体育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有些学校在体育经费的投入与场地、器材设施的举措,师资的数量、质量及专业特长,学校体育的发展速度与水平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学校个体差异。由于城乡差别的原因,部分农村学校的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还没有彻底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较为突出,对学校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认识不足,这种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三)把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
体育教学主要是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而竞技体育运动主要是通过训练和比赛,提高运动成绩。所以体育教学和体育竞技比赛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概念不同,目的任务也不同,只不过是体育比赛容易见到效果而已。由于把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往往导致人们只注重体育比赛而忽视了学校体育教学。
(四)师资不足
体育教师缺乏,不管是在数量、质量上与要求的相差都较大,特别是农村学校连一校一师的最低标准都很难达到,都是以兼职教师为主。这些兼职教师大部分没有受过专门的业务培训,缺乏必要的体育教学技能。
二、对策及其建议
(一)转变传统体育观念
加大学校体育宣传力度。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社会上由来已久的重智育轻体育现象,从知识论的角度来看,体育教学课主要是传授运动技术这种操作形态的知识传习活动,与其他多门文化课从事各种认知形态的知识教学活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之间只有内容形式的差异,却没有贵贱高低之分。更新观念不仅要破除传统落后的重文轻体的思想,还要积极看待传统学校体育的改革,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各种挑战,适应创新需要。我们应为改革提供观念创新的平台,改变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倡导受教育者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地点和活动方式,使健身健心成为一种自主行为,促进受教育者自觉学习和发展。
(二)加大体育经费投入
改善农村学校体育设施配备。一个学校的体育活动要想正常进行,必要的体育设备和器材是必需的。我国广大农村由于经济落后,加之对体育的重视不够,政府对学校体育的支出可谓是杯水车薪。因此,首先,要在有限的可利用经费中要做到专款专用,不挪用校体育经费。其次,学校的相关领导要广开思路,多方筹集体育经费。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聪明才智,结合地区和学校特色开发校本课程,研发适应当地特色的器材设备,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并制定相应的体育课程评价制度,让农村学校体育拥有别种风味。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传统体育 新农村文化建设
农业是河南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门类,农村人口在整个的河南社会人口中占据重要比例,长期以来农村社会的发展一直也是制约河南社会经济全面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新农村建设在改变农村环境,提升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同时,提升农村人口的素质,改善农村文化是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新农村文化建设本质上并不应该是一种完全脱离农村社会根基的文化,一种完全现代化的、外来的文化对农村社会的改革的效能是有限的,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的发展,农村社会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对农村社会文化的改革却落后于农村经济的改革,因此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通过改革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并且复兴传统文化的优良资源,将此作为新农村文化的根基,这样使得农村对于新的文化类型不陌生,也能完全适应农村社会,从而可以有效的改变农村社会的文化状态,实现全面的农村现代化。
一、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现状
传统体育项目是河南农村社会中重要的文化形式,通过传统体育项目的展示,一方面可以强身健体,在河南农村中诸如习武、秧歌、庙会舞蹈等传统体育形式一直是河南农村社会中重要的体育项目,通过定期的参与到集体的体育项目中去,可以使得农民在日常的农业生产活动得到调剂,也可以使得农村人口在节庆时期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尤其是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农业生产占据农民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农民尤其是女性通过空闲的时间参与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对身体素质的锻炼效能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还有利于传统农村社会的稳固,传统体育项目除了个别项目之外,大多都是一种集体项目,诸如秧歌、庙会舞蹈等,通过参与集体项目可以让农民对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形成归属感,比如说参与庙会舞蹈,通常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庙会是以一定的自然和行政区域作为单位参与的,参与者通过一定的区域组织在一起,并且以此为整体与之外的农村社会进行文化、经济各方面的交流,因此农村对于这样的单位是有归属感的。
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社会人口的流动,河南农村的传统体育项目日益衰败,除了太极拳等个别地区发展比较好之外,大多数的传统体育项目都出现了发展乏力的情况,秧歌、庙会舞蹈等一度被作为一种封建迷信活动所禁止,很长一段时间也不被提倡,集体传统体育项目的消失。此后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量的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农村社会中青年劳动力不足,在农村社会中老年和幼年的人口占据了农村社会的主体,这部分人口在从事农业劳动之外,很难再有时间和经历去参与到传统体育项目中。并且很多随着农村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他们受到疾病的困扰,也没有能力参与到传统的体育项目中,这些都造成了河南农村社会传统体育项目的衰败。
二、传统体育项目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相关性
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从20世纪末启动以来,对农村社会的改变实现而意见,尤其是对传统农村社会的居住形态的改变,现在在河南各地蓬勃发展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和那大程度上改变传统以自然聚居形态的农村社会,农村开始进行楼房改造,农民迁入楼房。这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是不能想象的。农村社会居住形态的改变,对农村生产、农村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先对农业生产而言,传统的居住形态是以围绕可耕种土地形成自然聚居,在这种聚居形式下,农民可以较近的进行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资料也可以较为容易的放置在农房中,并且散居的形态也使得诸如玉米等农产品有着充足的晾晒区域。这些都是与农村传统生产形式相融合,但楼房出现彻底改变了农村社会的这种生产形式,农民无法再将生产资料搬进楼房,也不能在将生产产品在附近进行晾晒。而且这种队农村社会文化形态的改变也是明显的,农民文化是以熟人社会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先生在研究我国农村社会的文化形态时就指出,农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以血缘关系构成整个农村社会的文化根基,父老乡亲这些血缘和非血缘的熟人关系在新农村建设中受到冲击。
传统农村社会文化形态的改变,需要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植入到农村社会中,文化的改变相对于经济形式的改变要滞后的多,因此虽然河南的广大农村中居住形式和经济形态已经发生了改变,但一部分的农村传统文化并没有消失,依然发挥着功能。新的文化形式也不应该是一种脱离农村传统文化的一种完全崭新的文化形式。在20世纪初等一批学者就开始探究新农村的文化建设,通过一种将外来的先进的农业生产科技引入农村社会,改变传统农村社会的生产技术的形式,将现代化的农村文化引入到农村社会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当时部分学者过于强调中国农村的落后,将农村中一切文化都认为是一种落后的文化形式,忽视了农村社会文化的韧性,结果导致新的农业文化形态很难和传统文化形态相融合,从而造成了对农村社会改革的失败。
因此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中也是需要通过将传统农村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功能,摒弃传统文化的糟粕,将传统文化的优势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建立一种农村社会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这对于新农村文化的有着重大的意义。传统体育文化就是一种很好地传统文化形式,河南农村中也具有丰富的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复兴传统体育项目,输入新的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的形式与现代新的文化内涵相结合,可以产生新农村建设中需要的文化形态。
三、传统体育项目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结合的现实路径
将传统的体育项目与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相结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对传统的体育项目进行必要的改良,诸如秧歌、庙会舞蹈等形式的体育运动形式受到原来文化内涵的限制,现在很多地区已经没有这样的文化形式,而这些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围绕着这些传统的文化形式展开的,没有文化的依存,这些传统体育形式也较难开展。可以通过改变传统的体育运动的文化内涵,发挥其强身健体的文化功能等内涵,实现其形式的更新。
其次在进行传统体育运动形式的推广,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消失在很短时间就可以实现,而其重新的复兴则需要大量的推动,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才能实现,通过有目的性举办一些传统体育运动的项目的比赛等,有引导性的将传统体育项目的复兴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相结合。
最后是对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形式的改造,将其纳入到农村社会的学校教育体系中,从小培养农村人口从事传统体育的兴趣,通过学校的推广,扩大从事传统体育项目的人口基数。
总之河南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新的文化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同时,通过复兴传统的文化形式,将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必要的改良,植入到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中,可以有效地实现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复兴,也能有效的将传统农村文化实现与现代新农村文化的融合。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河南新农村文化建设视角下传统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号2016―gh―15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洪旭辉.新农村建设中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3).
[2] 张兴梅.新农村建设中村落传统体育活动与文化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9).
[3] 姜娟.论民族传统体育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的优势[J].搏击(武术科学).2011,(3).
1.2调查访谈法。走访了江西省相关部门,向主要领导及部门负责同志了解江西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状况,以及有关的行政法规文件的执行情况。并深入多所农村中、小学校与所在学校的校长、体育教研室组长及教师座谈、讨论。
1.3问卷调查法。对江西省各地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收回9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1.4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统计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江西省农村学校体育现状
2.1.1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现状。(1)体育场地不足。调查显示,有73.2%的学校体育场地未达到1994年江西省教委制定的《城镇普通中小学建校标准》,甚至有不少学校基本上就没有运动场或者活动场所,有些学校即使有,也只是些简易的运动场所,导致很多学校开设的体育课教学质量不高,开课时数不足,或者只在有限的几个年级开设体育课,象征性的表示学校开设了体育课。(2)体育器材短缺。根据调查,有32.1%的学校体育器材基本达标(指能基本满足大纲必修教材的需要),65.7%的学校体育器材缺少,4.7%的学校几乎没有体育器材,而且校与校之间的差距较大,同时,现有体育器材大部分陈旧、破损,其原因为保管不善,修理不及时,这为正常的体育教学埋下了安全隐患,由于受体育器材短缺的限制,29.2%的学校体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2.1.2师资队伍建设现状。(1)专业教师短缺。从调查情况看,有近40%的学校专业教师短缺,7%的学校无专业体育教师,现有体育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不包括自考、函授毕业生)的仅占37%。(2)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调查显示,有73%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无法形成梯队建设,有38%学校的体育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国家教育部对学校教师学历要求。年龄结构的学历结构的不合理势必影响学校体育工作持续、稳定开展。(3)师资培训意识淡薄。通过调查,大部分学校都未能制定详细的师资培训计划,也未能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开展各种各样形式的培训活动,致使大部分体育教师的知识、技能及思想意识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这是造成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难以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2.2影响农村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
2.2.1少数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认为农村孩子身体好,不用参加体育锻炼,开不开体育课无所谓。而少数主管部门领导在检查、督导学校工作时没把体育工作放到应有位置来看待。由于工作上不重视,加上对学校体育设施等要求做硬性规定,即使体育设施达不到要求,验收也能合格通过,使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不重视。
2.2.2体育经费严重短缺。江西省农村经济发展滞后,财政支持乏力,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调查表明58.3%的学校经费不足,21.7%的学校因经费困难不能对体育进行投资。
2.2.3体育专业教师缺乏,思想不稳定。正规体育院校、系毕业的大学本科生,受诸多因素影响,千方百计想办法不到农村学校任教,致使学校体育教师短缺,24.5%的学校专业体育教师严重缺乏,只能用其它学科教师兼任或自行培养的自考生或函授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学校不重视,加上经费短缺,部分体育教师思想不稳定,从事第二职业或对本职工作不认真对待。
2.2.4缺乏激励机制。对执行《标准》好的学校探索,自制体育器材方面成绩显著的体育教师个人,没有配套的激励机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
2.2.5群众体育工作发展不普及。农村群众体育工作发展受各种因素影响,一直开展不利,无其是农村对体育工作认识不正确,认为劳动是最好的体育活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没有用。正是这种错误认识,导致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学生对体育活动热情不高。
2.3发展对策
2.3.1解放思想,多方筹集体育资金。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采取政府拨款,学校投入,社会赞助,学生交费等方法,确保体育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3.2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工作氛围,各级政府和学校领导要认真对待体育工作,吸引广大体育专业院校、系的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工作,并积极为他们施展才能创造条件,使他们安心在学校开展工作。
2.3.3挖掘地方特色教材,重视表彰先进典型,农村学校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体育项目,形成有农村特色的地方教材并自制器材。对自制体育器材工作有特色的学校、个人,应给予表彰奖励并大力推广经验,在每年举行的学校运动会上,应充分安排这些本地特色体育项目,推动体育工作全面开展。
1.1 研究对象
分别调查了重庆地区的长寿区、武隆县、彭水县、黔江县、秀山县、忠县、开县、涪陵区、垫江县、丰都县八个区县农村学校58所(包括各级中学35所、各级小23所)。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查阅
通过图书馆、中国期刊网查阅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相关文件、查阅有关中小学校方面文件,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研读与分析。
1.2.2 问卷调查法
对重庆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对所调查的58所各级学校体育教师共发放问卷300份,共收回273份,回收率91%,有效问卷262份,有效率96%。
2、结果分析
2.1 重庆市农村学校体育的教学现状
2.1.1 学校体育教育观念滞后
经过对多所农村中小学调查,农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只要是中考、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许多农村中小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常常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被学校其他活动挪作他用,有些学校的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
2.1.2 体育场地、器材、经费严重短缺
对重庆农村58所学校进行调查发现,农村学校体育场地普遍狭窄,场地形状极其的不规则,学校活动范围小,没有标准的400米田径场,而且拥有非标准化的200米田径场都很少,达不到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人均占地面积的要求。据调查统计,体育器材达标率为38%,村小学和村教学点仅为35%,与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场地器材配备目录》相差普遍在60%以上。
2.2 重庆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2.2.1学校体育管理制度不完善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乡镇中学表现尤为突出,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中学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许多问题。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给农村中学体育工作的开展与发展带来了阻力和消极因素。
2.2.2体育师资缺乏,业务素质低
重庆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配备非常不合理,而专业教师的配备不足则更为突出。据调查,近几年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进行统一文化课考试,对专业没有特殊要求,这就使得体育专业毕业生招考吃亏,绝大部分学生不能进入教师队伍。从现有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结构来看,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很少,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对制定各种体育计划和如何上好体育课没有一定认识,更谈不上改革创新。这种情况在重庆的西部地区更为突出。其次,由于受时间、经济条件的制约,外出教研学习机会少,信息相对闭塞,体育教师不能及时更新观念,提高业务水平。
2.2.3经济条件的制约
落后的经济,制约着重庆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在教育经费不足的今天,重庆市绝大部分农村学校体育设备简陋,设备的投入亦被削减殆尽。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钱就谈不上修建体育场地,买体育用品、教学器材,教师再有能耐,也很难完成一堂优质的体育课。
3、加强重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对策
3.1 制定规划,形成良好的学校管理体系
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领导应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各地区域特点和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了解各地区实际情况,对农村中学学校体育进行宏观管理。在政府部门的宏观领导下,协调好教育部门、体卫处、群众体育和体育局等部门之间的关系,理顺各自职责,做好基础教育和体育教育及体育竞赛活动的管理。
3.2 提高思想认识,将体育工作列入学校的评估体系中
各级学校要将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估条件,进一步提高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特别是要提高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克服“智育第一”的思想。摆正学校体育的位置,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要把体育工作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常抓不懈。
3.3 大力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1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学校,许多中小学已经建有体育场馆,建有塑胶的运动场地,体育教学的环境非常的舒适,但是广大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却仍在为体育教学条件发愁。在有些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什么体育场地和器材。为了适应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农村学校和体育教师要怎样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 为教学服务, 让每个农村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是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2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2.1体育课开课率不足
根据我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体育法,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农村中小学校也必须开设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然而根据调查目前我省广大的农村学校中有众多的学校体育课开设的很不规范,有些学校开设的课时不够,有些山区小学就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
2.2体育师资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 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师资队伍, 显然是空泛之谈, 目前我省在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但因人口众多, 教育规模大, 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学校的需要, 加之学校编制等问题, 造成农村学校存在大量不合格的兼职或是代课的体育教师, 特别是农村乡村小学学校体育教师更为缺乏。另外由于社会的偏见, 不公正的待遇, 造成了一部分已在体育教学岗位的体育教师流失。因此,这种局面无疑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2.3 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安徽省农村学校的体育经费远远满足不了正常开展体育的需要。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差别决定了其投入学校体育经费的比例。虽然近些年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保持了增长的势头, 但是与所需要的体育经费差距仍然较大, 贫困地区和不重视体育的学校其经费更是少得可怜,许多学校体育教师反映, 学校体育工作的最大问题是体育经费不能保证。由于体育经费的不足, 一直阻碍着农村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
2.4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体育教学质量较差
某些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态度, 为了保证升学率, 以牺牲体育为代价, 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文化课的学习。 “以劳代体”的思想严重, 认为农村学生离家和学校较远, 走的路多,再加之家务劳动及农活繁忙, 所以就不需要体育了。特别是在偏远的乡镇中学, 学校领导对体育是很少过问。这无形中导致学校体育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2.5体育场地器材匮乏
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势必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匮乏和短缺。从我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来看,经济发展层次越低,学校规模越小,场地、器材缺乏越严重。农村学校的场地缺乏和器材缺乏相伴,有的学校场地凹凸不平,全是泥土场地,更不用说田径场了。可见,许多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与国家教委颁布的《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相差很远。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场地器材条件,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短缺,是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受到严惩影响的重要原因。
3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策略
3.1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
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应占一定比例,并逐步增加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此外,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以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农村学校师资比较缺乏和体育器械比较少,所以在安排课程教学计划时应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坚持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等新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中运用简易器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完成体育课程,从而完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3.2加大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制订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拓宽培养、培训渠道,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稳定教师队伍。体育教师应有时代的紧迫感,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及水平的不足,积极地参与各种自学、函授、培训等继续教育,并且要积极地参加体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认真地撰写本学科方面的论文,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专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帮助其提高思想觉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4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原则
4.1教学内容手段创新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由于受到场地、器材的制约,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往往具有较大的难度。但只要体育教师爱岗敬业,敢于创新,善于根据体育教学规律以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手段,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场地器材的不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体育老师还可以利用校园或周边的地形(如空地、通道、斜坡、台阶)等,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体育游戏或比赛,增加学生体会体育运动乐趣的机会。
4.2农村学校体育与农村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是培养农村体育人口的重要环节,是为广大农村传播体育文化的主渠道。农村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应结合农村文化传统和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如加大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开展健康保健知识宣传,组织年级与年级,班与班之间的小型多样的简单体育竞赛,组织学生观看成年人在各种节日举行的体育比赛,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4.3农村学校体育与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应坚持以传统体育为基础,结合现有场地,器材条件组织进行,传统体育是农民体育经久不衰,持续发展的根本。如龙灯、舞狮、龙舟竞渡、登山、射箭、摔跤、拔河以及结合农活操作技能的特点而创编的体育活动等都有着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作灵活的修改并将其作为中小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5结束语
我们要认真分析和思考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就能真正落实好体育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促成文化课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才会有新的局面,才能真正地推进素质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