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产建设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5 16:32: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数字资产建设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数字资产建设

篇(1)

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有关政策文件密集出台,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信息化极大地拓展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手段,给传统教育模式,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管理体制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高校资产管理现状

(1)国有资产意识不强。高校主抓的重点是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对于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重购置、轻管理”现象比较普遍,造成大量设备家具重复购置、闲置浪费。很多老师对资产管理业务流程不熟悉,造成操作不规范,例如报废资产直接丢弃、不履行处置程序,人员调动或退休后未及时收回资产,超预算或无预算购置等,久而久之造成账实不符、账账不符,资产使用效益低下,给规范化管理造成困难。(2)资产信息孤岛化。由于国有资产分类较多,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其中固定资产又分为设备、家具、房屋、土地、图书资料、文物等。庞大的资产体系在高校中一般分别由财务、资产、图书、科研等不同的部门进行归口管理,每个部门都根据各自的资产特点开发、使用单项软件系统进行管理,数据结构不同,业务流程不同,集成度低,从而造成资产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系统之间无法做到数据对接共享,缺乏部门间的联动,难以对各类资产实现实时动态监管。(3)资产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多数高校资源首先考虑的是教学科研需要,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虽然很多高校提出了建设“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的口号,但是多数财力、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了改善办学条件、构建科研平台等方向,用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资金较少。另外,由于资产管理人员队伍水平不高,无法有效推进资产信息系统的开发、操作、管理和维护工作。(4)异地多校区办学造成资产管理困难。随着高校扩招和地域限制,很多学校采取多地多校区办学模式。各类资产分散在不同校区,甚至不同城市,给资产统计和配置带来很大困难。传统的管理模式可能会造成多头管理和条块不分的现象,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相互推诿扯皮,容易造成监管漏洞,难以实现全方位、无死角覆盖。

二、资产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规范操作流程。随着财政部、教育部等上级主管部门对资产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资产使用、处置和各类资产报表都要通过网上系统报送,因此高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将职责、权限落实到人,实现从预算、采购、配置、使用、维修、报废全生命周期管理,每个业务流程在系统都有预设的操作规范和审批环节。(2)提高办事效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服务为导向,规范数据标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门户网站,构建“一站式”网上服务平台,用户只需要按照系统提示进行操作,申请、审批、进度查询均可从线上完成,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可以有力提升师生信息化服务体验感和满意度。(3)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了以往分散的各类资产系统,打破信息壁垒,通过系统可以便捷地提取各类资产存量和增量的分类统计数据,为主管部门合理配置资产提供数据支撑和在线分析。系统可以设置功能模块实现资产线上调剂、开放共享预约、绩效考核等功能,有效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4)实现实时动态监管。通过对系统中的资产管理流程再造,合理设置关键环节的审批权限,进一步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信息管理系统落实执行。通过系统操作,可以实现对业务数据的实时动态监管,确保账实、账账相符。加强相关业务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相互监督,可以实现对经济活动风险的有效控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资产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第一,加强信息基础建设,强化信息系统集成与共享,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各类资产信息共享共用,优化资产配置。第二,实现国有资产一体化和精细化管理,对各类资产数据可以进行实时统计和分析。优化管理流程各业务环节操作,对各类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动态监管,评价使用效益有效防范管理漏洞。第三,对资产存量和增量进行定期分析评估,为高校新增和配置资产提供决策依据,与预算管理结合更加紧密。第四,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业务流程的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警示。第五,搭建线上调剂和开放共享平台,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四、资产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1.做好基础数据管理

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是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高校应通过资产盘点、清查等方式对资产基础数据进行认真排查、核对,层层落实信息化管理责任。各级资产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资产基础数据更新,资产采购、分配、处置应及时在系统中进行相应的信息维护,为打造信息化系统奠定坚实基础,避免各环节数据流通不畅或数据更新不及时。

2.强化大数据意识

搜集数据不仅仅是为了查询、统计、计算,更重要的是通过数据的监控和分析,掌握资产动态趋势和效益情况,为资产管理决策科学化、精准化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积极探索有效利用系统资源的工作新模式,实现资产存量和增量科学管理,建立一套合理的资产采购论证、使用考核与管理办法,避免各类资产的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提升资源配置水平和使用效益。

3.提升资产管理员队伍水平

资产管理员队伍要尽快提升自身业务水平、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熟悉资产管理系统的各项操作,加快实现从手工做账到全流程电子化操作的转变。另外,资产管理员们不但要会用资产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而且应该善于运用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本单位或本部门的资产使用、管理情况分析,为教学科研、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及社会服务等提供更好的保障。学校也应更加重视资产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加强岗位考核,建立激励机制,通过校院两级共同努力,不断提升管理队伍的业务与技术水平。

4.层层压实责任体系

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大势所趋,也是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现代化手段。通过系统动态实时监管,可以随时查到资产领用人和存放地点。领用人进行岗位调动或退休时,领用人自己可以在系统中进行资产的变更申请。单位资产管理员和人事部门也可以通过系统查询资产交接情况,对于不及时处理的资产交接可以在系统中进行强制调剂或者暂停调动、退休流程,这样能够避免人动过程中因交接不到位造成的资产丢失现象。通过合理设置资产领用人―单位资产管理员―单位资产负责人―归口资产负责人等审批环节,将权限和责任细化到每一级资产管理人员,可以提高各级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资产数据处理更加准确、及时,对于造成资产流失的责任人也更易于追查。

5.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

篇(2)

如果想要进行房产权属的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建设,就必须先对房产权属的管理档案这项工作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根据其实际的情况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造。下文对房产权属的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及价值进行阐述。

现代的经济模式给房地产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再过去房地产一般处于消费者的住宿需求,而在情况完全不同的现代社会,房地产发挥的经济功能更加重要,用于人们进行商业性的投资,这也使得其相关房产权属的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变化,一般的房产权属档案管理工作负责的事项比较繁杂,管理的对象也比较丰富,包括对房产的权属进行调查、登记、测绘、变更以及转移等工作之后产生的各种类型资料、数据以及其他的历史记录,涉及到的领域也十分广阔,不仅有经济、房地产建设方面的知识,还有法律、测绘等专业知识。另外在现代社会房产权属的变化比较频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房产权属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做好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工作对明确产权、解决民事纠纷等具有现实意义,对领导决策、研究房产政策,乃至房产志的编写有着极深远的历史意义。由于一个地区中的房地产权属档案处于独立和垄断地位,因此,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该地区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和发展进程。

2 建设数字化的房产权属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在了解了房产权属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特点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房产权属档案的管理需求,进行数字化的改造,使这种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有序。

2.1 建设目录数据库

档案目录数据库是将著录、标引后形成的,反映档案内容和形式等各种特征的规范档案目录数据,依照一定的格式存入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排序等处理,形成由计算机管理和检索的目录数据体系。通过检索档案目录数据库,可以满足档案利用者了解房地产权属档案基本信息的要求,并迅速找到档案实体确切的存放位置和排列顺序。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立一般通过人工录人方式实现,在房地产管理部门中,由于以前房地产权属档案的管理方式相对滞后,积压了大量历史信息需要录人,要将这些信息在短时间内全部录人管理系统并且保证信息的准确,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2 优化数字化配置设施

配置稳定、可靠、安全和较高性能的数字化软硬件设施,是数字化环境下档案资源安全采集、管理、利用和更新的基本要件。实现档案数字化须配置四个基本设备:一要有输人、输出的终端设备计算机;二要有传输、储存、管理档案信息和网络服务器;三要有档案信息运行所需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四要有将纸质文件转换成数字化加工和存储设备。只有配备先进的房地产权属档案数字化设备,才能切实提升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性能。

2.3 健全相关制度

建立健全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是档案资源齐全完整并实现准确数字化利用的有效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的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工作制度,首先,必须规范房地产权属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管、统计、移交、鉴定与销毁、保密、专兼职档案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等。其次,要制订完善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操作规范,确保数字化档案的完整、准确和安全。最后,要制定合理、科学的信息安全管理利用制度,其中包括①制定应急计划和安全检查规定;②对重要的、保密的档案材料和数据加密并备份;③制定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定时进行病毒检测、消除;④规范重要场所(如机房、库房等)的配套设施及出人规则等;⑤严格遵守档案查询制度,保证原始档案的完整安全,保证数字档案的安全合法利用。

2.4 加强管理人员建设

篇(3)

随着世界宏观经济的起伏波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增速放缓,应用电子技术建设却始终保持着针对需求及领域应用不断前行的势头,电子技术的高频化,数字化,模块化,环保化,都标志着这一产业技术的基本成熟。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却呈现后起之秀的态势,快速平稳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1 应用电子技术及产业现状

 

1.1 应用电子技术概念。为了适应高新电子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前线需求而产生的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

 

1.2 应用电子技术产业现状。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由于自身所具有的技术高端性,复杂性和社会产业实际性等特点,在发展建设层面面临很多现实问题,例如人才缺乏,专业限制,资金投入不足,新技术新知识与现行专业建设无法衔接等等。但是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电子信息产业在如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现代应用技术通过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向着节能、环保、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例如新型电源电路拓扑和新型控制技术,可使功率开关工作在零电压或电流状态,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开关电源的使用寿命,从而在市场上出现更多智能化的电源开关。

 

随着电子技术产业的深入发展,产业集中化,集群化趋势日益明显,世界各国对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需求也正在逐年增加,仅仅国内就拥有至少20亿人民币的市场需求,这也间接推动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建设,如今在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电磁技术、电源技术等等都在朝着高效、高能、环保、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都要依托应用电子技术的基础建设。中国的电子应信息技术发展较晚,但是发展迅速,中国国内的电子信息产业建设从局部区域化发展到如今地方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而且各地区通过多元化的分工合作,将国内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向着“梯度式”大产业规模发展,各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立足国情,发挥各自优势,将附加值高、污染少、潜力大的电子信息项目发掘并壮大,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都成了各具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中国连接东盟贸易的纽带,在技术研发、转移及研究等领域,产业具有较强的合作基础。产业集群式的发展在当前各国的经济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角色,而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相对于国外来说,产业发展晚,产业链关联薄弱,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某些方面发展仍然受到制约,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和北部湾实际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相联系,指导其向着科学化、综合化、高效化的发展模式前进。

 

2 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1 行政效率低政府制度不完善。2007年5月7日颁布的《关于推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决定》从颁布至今,相关政府部门没有根据以上两份文件制定相对应的实施规程,而在后来颁布的《北部湾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中对能申请专项资金的条件过高,政府所支持的项目和产业又没有在政策性文件中有所体现,政策扶持的力度不强直接影响到投资者资本投入的积极性。

 

2.2 专业技术人才缺失严重。由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本身学科的专业性较强,加上地区、经济等因素的限制,使得专业技术人才储备量不足,高技能专业人才缺失得非常严重,而整个产业内部技术人才的匮乏直接影响的是国内技术的进步,阻碍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势头。

 

2.3 工业基础底子薄配套体系不健全。由于北部湾经济区的工业基础薄弱,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在产业结构上没有形成阶梯型的产业链条,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内容雷同,企业与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特色的产业分工,产业园区内部形成隐性竞争,而电子零配件、五金、材料等产品的配套产业却极其稀少,大部分配套产品需要靠外部采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产能,同时产区内的物流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完整的物流交通平台,物流成本高,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2.4 电子技术创新能力弱。没有相关行政政策的扶持,产业投资者的积极性不强,金融基金和风险投资的介入又少,扼杀了大量的创新创业资源,许多有资格有能力的创业人员和高等技术人员面对没有吸纳能力的产业园区,自然也就不会投身到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之中,而没有这类高新的技术,资本和政策又不会对电子产业进行倾斜,这种恶性循环阻碍了整个产业的向前发展。

 

3 应用电子专业技术建设及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策略

 

3.1 完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计划。以最前沿现代电子专业技术需求为导向,联系实际企业需求,不拘泥于传统的教育建设模式,加强企业人才技术三者的内在联系,为企业制订相适应的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强化企业实践教学的力度,将实际技能培养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

 

3.2 加大电子专业技术建设投入。加大对电子专业技术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高新技术实验室,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推广前沿专业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人才建设方面,不仅仅需要其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还要针对行业的特定性,增加技能性可能,让人才熟悉生产前线的工作和内容,引导人才自我学习和创造设计的能力。

 

3.3 优化电子信息产业链条。电子信息产业的导向是市场,而市场的规模影响着产业的规模,在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产品类型的同时,要加强产业链条的集群化发展,避免隐形竞争的发生,增加应用电子产业多元化建设,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效果,另外加快在配套的产业上发展,如电子零配件,物流、材料业等等。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引进和支持,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增加产业链条上的其他企业的利润,将优惠产业政策向产业链的后方倾斜,重点培养优秀高能环保的后端制造企业。

 

强化资源配置利用,从土地、资产、资金、基础设施配套、运输、财政支持等多方面扶持重点企业攻关项目,将有限的财政扶持资金用于关键核心的技术层面,鼓励社会资本、风投、金融机构对重点应用电子专业项目的投入。

 

利用北部湾经济区的地理优势,借助国家政策平台、国际贸易平台、博览会、交流会等各类合作平台,展示自身优秀产业形象,引进国外高新核心技术,实现整体产业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4 结束语

 

篇(4)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房地产业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房产管理部门的管理业务和房产档案数量也随之大量增加,传统的以手工处理为主的管理方式愈来愈暴露出工作效率低下、信息共享困难、差错率较高、缺乏透明度等问题,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房地产权属档案数字化化的建设进程。本文就房地产权属档案数字化建设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房地产权属档案数字化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1.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房地产权属档案是指城市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在房地产权属登记、调查、测绘、权属转移、变更等房地产权属管理工作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这些档案记载了房屋的产权归属和沿革,反映了房屋的状况,涉及产权,测绘、法律、建筑等多个方面,具有很高的专业性和很强的区域性。同时,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还具有很大的动态性。档案工作者在对现有档案进行静态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对房地产的转移、变更、注销等进行动态管理,通过不断补充新材料,使房地产权属档案始终与房屋现状保持一致。实践证明:做好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工作对明确产权、解决民事纠纷等具有现实意义,对领导决策、研究房产政策,乃至房产志的编写有着极深远的历史意义。由于一个地区中的房地产权属档案处于独立和垄断地位,因此,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该地区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和发展进程。

2.加强管理、切实推进房地产权属档案数字化的进程

房地产权属档案数字化是指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开发和提供利用服务的过程。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推动了房地产权属档案数字化的前进步伐。推进房地产权属档案数字化可分两步进行。

2.1建立目录数据库,实现房地产权属档案信息目录计算机检索

档案目录数据库是将著录、标引后形成的,反映档案内容和形式等各种特征的规范档案目录数据,依照一定的格式存入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排序等处理,形成由计算机管理和检索的目录数据体系。通过检索档案目录数据库,可以满足档案利用者了解房地产权属档案基本信息的要求,并迅速找到档案实体确切的存放位置和排列顺序。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立一般通过人工录人方式实现,在房地产管理部门中,由于以前房地产权属档案的管理方式相对滞后,积压了大量历史信息需要录人,要将这些信息在短时间内全部录人管理系统并且保证信息的准确,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2开展纸质档案数字化,建立全文数据库,实现房地产权属档案数字化管理

纸质档案数字化是指采用相关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将档案原文转化为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的处理过程。纸质档案数字化使档案查询、使用者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调出信息获取想要查询的档案材料,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又有效地保护了档案原件。如,笔者所在地的房产部门,从2002年12月开始,组织专业人员,对库存各类房地产权登记档案实行数字化加工处理;2003年6月开始对新增的房地产权属档案实行同步数字化加工,到目前基本实现了房地产权属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为房屋权属信息的查询利用提供了更大的便捷。在此基础上2013年上半年启动了房地产权属验证自助查询系统,打破查询方式的单一性,节省了查询时间,方便了查询群众;同时又有利于政府节约查询人员投入及社会成本,大大提升了房地产权档案查询水平。笔者了解到仅笔者所在地房产部门一个查询窗口点一个月内就提供自助查询与人工电子查询1万多次,为打造高效性、服务型政府提供了一个重要阵地。

3.实现房地产权属档案数字化的要求

鉴于计算机技术迅速变化的特性以及数字存储媒体寿命的短暂性,房地产权属档案要想既长久、完整地保存、又方便档案管理和利用,就需要我们随时加强对档案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更新、维护和安全控制,制定完善的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建立起一支精通房地产业务且熟悉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

3.1配置数字化设施

配置稳定、可靠、安全和较高性能的数字化软硬件设施,是数字化环境下档案资源安全采集、管理、利用和更新的基本要件。实现档案数字化须配置四个基本设备:一要有输人、输出的终端设备计算机;二要有传输、储存、管理档案信息和网络服务器;三要有档案信息运行所需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四要有将纸质文件转换成数字化加工和存储设备。只有配备先进的房地产权属档案数字化设备,才能切实提升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性能。

3.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是档案资源齐全完整并实现准确数字化利用的有效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的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工作制度,首先,必须规范房地产权属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管、统计、移交、鉴定与销毁、保密、专兼职档案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等。其次,要制订完善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操作规范,确保数字化档案的完整、准确和安全。最后,要制定合理、科学的信息安全管理利用制度,其中包括①制定应急计划和安全检查规定;②对重要的、保密的档案材料和数据加密并备份;③制定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定时进行病毒检测、消除;④规范重要场所(如机房、库房等)的配套设施及出人规则等;⑤严格遵守档案查询制度,保证原始档案的完整安全,保证数字档案的安全合法利用。只有严格遵循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和措施来维护档案数字化的正常运行,才能实现数字化的档案长久保存和利用。

3.3建立高素质档案人员队伍

建立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保证,也是档案数字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现档案数字化需要引进或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技术维护人才,来专门从事档案数字化的建设、运行、管理及维护,以保障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档案工作者在全面系统地掌握档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参加数字化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和技能。

实现房地产权属档案数字化,是新形势下房地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对档案工作的一种挑战,档案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的完善自己,让档案信息体现出真正有效的价值。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房产管理部门和房产档案部门传统的以手工处理为主的管理方式将不能适应新形势和信息时展的需要。因此,为了更好的对房地产权属档案进行管理,就要加强管理、切实推进房地产权属档案数字化的进程,当然相应的还要配置数字化设施、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建立高素质档案人员队伍,促进房地产权属档案数字化的建设,从而更好的对房地产权属档案进行管理利用。 [科]

篇(5)

前言

目前,我们面对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如何合理的、高效的运用这些信息便显得的尤为重要。面对这样的情况,数字化建设便提上了日程,尤其在房地产业日益活跃的今天。所以,在本研究中,笔者将重点探讨关于房产档案数字化的建设与实践。

一、关于房产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意义

所谓的房产档案的数字化是在如今的高科技的支持之下,例如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扫描技术等,将我们的房产档案相关的信息输入计算机之中,这样计算机便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序,将这些信息进行一个比较系统的安排。我们在以后用这些档案的时候,便会更加的方便,效率也更高。最为重要的是,面对现在的信息化的社会,信息的共享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莫大的意义。拥有了信息的共享,我们便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有关于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知识,促进房产档案的发展。在我国各项经济都飞速发展的同时,房地产行业也飞速的发展,与房地产有关的各项业务迅速增长。在利用人工的时候,面对这样的信息量,无疑人工的效率是十分的低下的。并且人工会出现一定的错误。种种缺点的存在使得人工的方法已经不适合逐渐增加的数据量。这些情况的存在更加突出了房产档案的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关于房产档案的数字化存在的不足。

(一)很多的房产资料不能够完整的记录信息

在《城市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办法》出台前,对房产权属档案的归档范围没有统一规定,致使一些房产权属档案资料收集不全面。一开始的一些资料的收集只是初始交易的一些信息,一些双方的资料,产权的归属等都没有明确的记录。在进行房屋的交易的时候关于房屋信息例如面积,用途等也都没有明确的记录。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我国在房产档案方面存在的弊端。但是这也是一个无可厚非的过程。因为我国的房地产事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是特别长,所以发展过程不完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们需要做的便是逐渐的完善相应的房产档案。

(二)房产档案的服务缺乏主观能动性

长期以来房产档案只为产权管理服务,利用方式只是简单地提供一些证明或咨询服务,很少对档案信息需求进行超前预测,对实际利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也很少对档案资料的再编研、信息资料的上网服务进行可行性研究。因此,档案管理部门难以主动地、超前地、创造性地开展档案开发利用工作。

三、关于促进房产档案数字化的措施。

(一)加强对于房产档案的数字化的认识

科学技术便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的性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应该认识到,传统的房产档案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我们社会的快速发展。所以,房产档案的数字化是我们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知道,我们目前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所以,我们的房地产业也不能独善其身,他应该融入到这个社会之中,所以房产档案的数字化也不能脱离这个社会。另外,房产档案的数字化拥有诸多的优点,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手段来开发房产档案信息资源,必将极大地提高档案资源的开发能力和利用效率,促使房产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提高房产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培养专业的房产档案的人才

房产档案是目前的社会要求之下新发展起来的一种专业。所以目前很多的高校并没有相应的专业。也也就意味着现在的社会上缺乏相应的人才。面对这样的情况,培养一批专业的房产档案的人才便是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调整档案管理队伍知识结构,创造条件让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学习,鼓励他们在岗位成才;同时通过在职培训的方法,让在职人员补上欠缺的不断更新的数字化科学管理知识,提升房产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全面推进房产档案数字化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房产档案的数字化的实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前面已经说到,只要拥有了相应的权限,我们就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查看我们需要的资料。同样的不仅仅对于工作人员,对于我们的普通市民的生活也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市民在查询相应的资料的时候,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便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大大的节省了市民的时间。房产档案也极大拓宽了档案利用的渠道,使利用途径也更加多样;它还可以通过网络向公众介绍房地产市场及产权产籍的政策、法规,公布查询利用程序和收费标准,向财政、税务、土地、银行、开发公司、中介公司、公证处等相关业务部门提供查询服务等,开辟了档案业务的新渠道、新领域。将过去的坐等上门的被动服务变为寻找利用价值主动服务,以少量的资金投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四、结语

在本研究中,笔者介绍的重点是房产档案的数字化的建设与实践分析。首先笔者介绍了房产档案数字化的必要意义。现在的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房产档案的信息化便成为了一种必要的要求。然后,笔者介绍了在房产档案的数字化方面存在的不足,因为房产档案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所以,它存在一定的不足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然后,笔者提出了现在的社会条件之下的房产档案的数字化的措施。我们应该知道实现房产档案的数字化,我们的意识是很重要的,我们要认识到房产档案的数字化的重要性。然后,我们需要做的便是继续努力,改变不足。

参考文献:

篇(6)

吴宏建(梧桐)

2020年3月加入数字郑州,在产品研发部担任产品经理。主要负责郑州“城市大脑”项目产品落地、城市服务客户端-打造行业标杆、提升用户满意度和行业影响力;规划设计有自主产权的产品矩阵,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助力公司实现科技输出与营业收入增长。

宏谋耀其奇,建元功载刊。

10月13日,王先生在二里岗街金城街口,体验了一把“智慧停车”。“我在附近办事,从‘郑好办’APP上看到这里还有6个车位,只需要点击一下,直接就导航过来,而且出入停车场计时收费全部都是智能模式。真方便!”

在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宏建(梧桐)正带领团队的同学们,为打造全方位、多维度、有温度的城市综合服务平台—“郑好办”APP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近半年的项目攻坚,让年富力强的他有时候也会觉得心有余力不足。他与团队同学们共建城市综合服务平台,助力郑州城市大脑、数字城市的“加速度”。

宏建(梧桐)“80后”,老家河南兰考的他,一眼看去,朴实真诚,让人有一种莫名的踏实与温暖。大学期间,主修商务英语,缘着对计算机的爱好,辅修计算机,毕业后就一直从事互联网行业。在广州打拼十几年后,毅然决定回到河南,扎根家乡。

2020年3月,宏建(梧桐)入职数字郑州,在产品研发部担任产品经理,主要负责城市大脑移动端产品设计工作。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在城市大脑项目中,探索郑州模式,做好G端产品设计,以政务场景为核心,构建有竞争力的产品矩阵,实现用户增长,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回想起当初刚开始做“产品”,那时的他是“青涩”的,往往是把自己的喜好作为标准。对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的认识到,“产品”是为客户而生,不是为自己而生,只有以客户的满意度为标准,才能活的鲜活、活的长久。

说起他现在负责的产品“郑好办”APP,那可真是打开了他的话匣子。“郑好办”的细枝末节、过往将来,他都如数家珍,仿佛他是在精心呵护的一颗发芽的种子。

“郑好办”APP,作为一座城市全方位、多维度、有温度的城市综合服务平台,从一个人的出生、就学、医疗、出行到就业、住房、文旅、民政等,其业务触角设计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怎样把这个产品做好、做细、做实、做精,是宏建(梧桐)和团队的同学们一直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为此,他就把“让用户满意”作为追求的目标。

6月30日24时,“郑好办”APP2.0版本上线,涉及教育、一卡通等领域的多个事项可通过“郑好办”实现“掌上办”。我们看到的也许是成功那一刻的光鲜,在这背后,宏建(梧桐)和他团队的同学们,不知道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更别说完整的休息节假日,曾经有一段时间,不管你是什么时候到公司,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235-02

随着房屋权属变更日趋频繁,其房屋档案是确认财产和保护财产不可替代的法律依据。有关房产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是房产行业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屋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也是我们档案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设部《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管理考核标准》和《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暂行办法》对档案电子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变被动为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已经成为房产档案部门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一、房地产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

近几年,房地产开发建设领域发展迅速,对房屋产权产籍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政府的行政职能部门,房产档案馆的主要职能是将接收入馆的各种房屋产权产籍资料进行接收、扫描、整理入库、保证产权产籍档案信息完整。因此房产档案馆已成为信息采集、存储、管理、传输的中心和基地。对房产档案档案数字化的研究是每一个档案工作者不容回避的问题。

二、房地产档案馆数字化建设中的应该解决二大个问题

第一、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问题。数字信息载体的脆弱性以及数字信息所依赖的计算机硬软件的不断更新,造成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存在种种问题。

第二、统一数字化标准格式问题。档案信息共享的前提是标准化与规范化,它包括:档案业务管理规范化、档案馆运作规范化、网络标准规范化、信息交换规范化。全国各地房地产档案馆,包括众多相关信息提供单位,只有大家按照统一标准、格式来进行数字化,才能更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才能加快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的进程。

三、房产档案馆数字化管理系统工程的建设

数字化房产档案馆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与传统的房产档案馆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馆藏是以数字化信息为主,以机读数据库为档案存储中心,以网络化运作实现房地产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房产档案馆数字化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在系统设计上,按照建设部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管理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的要求,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数字系统”,力求在规范化管理上实现突破。建立一个集中扫描录入包含各种分类和密级的房产档案,使纸质档案图像化,实行电子化集中存储、索引、管理、查询的系统。在充分考虑房产交易市场自身业务系统状况的前提下和当前房产档案电子化领域的发展趋势,提出具体分项目标如下:

(1)实现电子化文档的集中控制和资源共享;

(2)系统结构灵活,可根据业务量的变化而实现连续性扩容;

(3)具备足够的安全措施,充分兼顾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和业务安全,做到安全与效率并重;

(4)提供统一的接口,响应其它业务应用系统对本系统存储的影像图片的查询请求;

(5)对需要进行远程调阅的房产档案进行影像扫描,将图片文件存入计算机,实现电子化存储;

(6)配合并培训库房管理人员进行增量档案的扫描;

(7)使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与产权产籍管理系统无缝连接;

其次系统设计原则:为了实现目标,系统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原则进行设计和开发:

先进性:系统设计和开发采用C/S体系结构和面相对象(OO)的软件分析和设计方法,构成了在国内具有先进性的档案管理。

稳定性:保证应用系统运行及通讯的稳定性,有较强容错性,从软件、硬件、网络等不同角度,使用硬件备份、自动恢复、系统监控等技术手段避免系统单点故障、降低系统的后期维护成本、使系统运行时的出错概率及信息传输精度均符合业务需求。

独立性:电子档案系统通过接口与原业务系统无缝结合,可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将扫描模块插入到任意业务环节。

本系统限定按“收件号”进行当前案卷管理,每个流水号对应原始档案卷通过本系统生成一组电子图片。

系结构业务流程表示如下:

(一)档案扫描

1.认真无漏填写纸质档案前处理、扫描交接单。

2.对每份文件的每页进行纠偏处理,其左右歪斜偏差小2度;对横向排放的页面进行左右旋转90或270度处理,以符合阅读习惯。

3.扫描过程中因操作原因或纸张质量引起的卡纸而导致的纸张破损或断裂时,应尽可能按原缝隙粘贴好,再用平板扫描仪扫描。

4.每一案卷纸质档案扫描完后,扫描人员应核对案卷内每一文件的实际扫描张数与前处理人员填写的文件张数是否一致,不一致时应在备注栏填写具体原因或向现场管理人员询问。

5.A4宽幅单面扫描仪快速扫描双面文档并正确排序的使用方法。

先将全部正面扫描并保存后,再将全部反面扫描(中间的白页也要扫描),最后将空白页删除。

6.卡纸的处理 纸质较差、薄、软、对折不齐、开叉、装纸超重、纸槽宽幅过大、进纸边不整齐时容易发生卡纸。卡纸后该页应改用平板扫描,并尽可能恢复纸质档案原状。

7.A3幅面的纸张用数码相机进行拍照。

8.检查核对完后将该影像数据保存到数据库服务器保存。

(二)图像修正

1.扫描影像获取时一般将分辨率设置为200DPI。

2.图像画幅数要与扫描交接单上保持一致,准确无误。

3.要保证画幅上的图像、文字完整,清晰可读。

4.对不同纸质档案设置能达到最好效果的参数,尽可能使图像能清晰识别。

(三)档案资料分类。房产档案资料分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每份档案文件目录数据与其图像文件名分类后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实现档案目录数据与图像文件的对接。

(四)数据对接。根据文件的业务编号将目录数据与图像文件进行对接,图像文件与目录数据对接要做到准确无误。目录数据著录内容与原件有偏差时,应以原件内容为准。

(五)档案整理

对扫描后产权资料逐卷、逐份验收和检查,然后装订建卷,移交档案编排人员。

(六)档案号编排。经过接收、扫描(拍照)、整理后的档案由专人经本档案系统自动给案卷号(流水号),按档案属性分类编排,根据每卷档案所在的库、列、组、层、卷编排档案状态。

(七)数据校对。以抽检的方式检查图像文件与数据对接是否准确。发现对接错误的文件应做好记录,并通知有关人员及时进行改正。一个全宗的合格率未达到95%以上不予以验收。

(八)光盘刻录。每个全宗的档案扫描、对接并校对完成后应及时刻录成光盘或备份到磁带,刻录光盘时应注意图像信息的完整,刻录完成后要进行质量检查。合格的光盘用只读光盘复制两份,异地保存。

(九)档案公开查询、公开利用。以前对房地产档案利用工作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加上受传统档案管理理念的束缚,档案管理人员一直有重保管、轻利用的思想,对房地产档案查询设定种种条件限制利用。我们在本系统查询信息中设计查询功能,从查询受理、查阅内容、查询收费、出具证明形成信息数字化,软件设计中对前台实行部分资料公开查询,档案信息系统的运用,使我们档案管理达到自动检索、自动变更数据、自动编目、自动汇总和自动打印,带来了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好的社会效益。

四、进一步加强档案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建设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数据库。房地产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档案原件及档案数据的管理。档案原件作为房地产档案的原始资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档案数据的来源。房地产档案管理要实行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加快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提高档案目录数据的质量。首先应该对馆藏的所有档案完成案卷级条目检索数据库,这是一个快速且见效快的目标;其次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文件级条目检索数据库。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全面、高效、快速、准确的档案检索数据库。

(二)稳步推进档案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对录音、录像、照片档案进行数字化,建立一定规模的多媒体档案数据库。推进档案资源信息二次开发,建立多种形式档案信息体系。根据档案信息,做多方面的专题研究和编研,推进档案信息的二次开发,同时采用多形式档案信息的方式,如建立网站等,使更多的用户了解档案、利用档案,扩大档案的利用价值。

(三)电子数据的安全性管理。档案资源信息化后,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因此网络的安全性、数据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必须设定安全的使用权限,以保证电子数据不被错误修改、删除,同时派专人作好数据的备份工作,以保证档案馆提供给用户的数据具有安全性、可靠性。

(四)加强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标准规范的贯彻实施工作。档案馆要按照国标《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和国家档案局6号令《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范化要求,开展电子文件收集、归档工作,加强分类指导,使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一样得到科学保管和有效利用。

篇(8)

以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建立以生产经营单位(含学校、医院、影剧院等具有较高安全风险的事业单位,下同)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体系为支撑,以网络信息系统为平台,以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报、部门实时监控为核心的新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体系,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逐步形成情况能掌握、过程能记录、责任能明晰、监管全覆盖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新格局,全面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和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地方政府属地监管责任,切实防范和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二、实施步骤

(一)制定方案,动员部署(2013年11月)

各责任单位根据全市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两化”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组建“两化”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细化工作职责、内容和程序,进行动员部署。

区政府成立隐患排查治理“两化”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安监局。

(二)调查摸底,分类分级(2013年11月-2014年2月)

1.摸清底数。按照属地原则,各街办乡、管委会分别对辖区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摸底调查,掌握其类型、规模、产品、原材料、安全生产相关情况等基础信息,督促填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本情况调查表》(附件1),建立基础信息电子档案;区直各行业主管部门对直接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同步开展调查,为分类分级监管奠定基础。

2.分类汇总。在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分类要求,对生产经营单位按工业生产、矿山开采、化学品、烟花爆竹、工程建筑、道路运输、水上交通、人员聚集和其它共9大类进行分类统计(附件2),建立基础台帐。

3.监管分级。在9大类企业中,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风险高低和难易程度分为重点监管、一般监管和自主管理三大类。

(1)分级及监管权限划分

重点监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指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以及其它规模以上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按规模大小、风险高低、安全监管工作难易程度分A、B、C、D四级。A级按行业分类由省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管;B级按行业分类由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管;C级按行业分类由县(市、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管;D级按行业分类由乡镇(街办)负责监管。

一般监管生产经营单位指重点监管以外的风险程度一般的中、小型生产经营单位。一般监管生产经营单位原则上由县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管。

自主管理生产经营单位指风险程度不高的小型、微型生产经营单位。自主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原则上由乡镇(街办)负责监管。

(2)重点监管生产经营单位分级确认

对重点监管生产经营单位按行业进行分类统计,确定纳入本级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名单和建议由上级部门监管的名单,并填写《分级监管生产经营单位名单确认表》(附件3),报区“两化”体系建设办公室。

区“两化”体系建设办公室根据各责任单位上报的生产经营单位名单,研究确定由区级负责监管的名单,提出建议由市级负责监管的名单。

(三)编制指南,培训人员(2013年11月-2014年3月)

1.编制指南。按照省安监局分行业编制的《隐患排查指南》样本,各生产经营单位对照本行业隐患排查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个性化的隐患排查指南,明确排查事项、排查部位、排查频次、治理要求、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为录入“两化”系统作准备。

2.建立信息管理员和信息员队伍。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解放路步行街管委会根据工作任务确定信息管理员;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确定信息员。

3.分级培训。区行业主管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解放路步行街管委会的信息管理员和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的信息员由区安监局负责组织培训。培训内容为基本信息录入、企业安全检查标准、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的方法及步骤、数据库操作等。

(四)登录系统,两化融合(2014年4月1日-2014年12月)

1.各级信息管理员、各生产经营单位信息员登录省“两化”管理系统,填写注册信息进行初始注册,经审核通过后登录该系统,并补充完善本地、本行业、本单位相关基础信息。

2.各生产经营单位根据系统提供的《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标准》或本单位编制的《隐患排查指南》,实施不漏项的安全检查和整改,并将检查及整改情况录入系统。

3.各监管部门根据分级监管权限,对监管对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程实时监管。对系统反映连续15天没有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实施有针对性地执法检查,并将执法文书上传系统。

(五)总结完善,全面覆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

“两化”体系建设单位要进行认真总结,不断完善系统运用。从2014年12月起,请各责任单位分别制定“两化”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行。2015年实现“两化”体系全覆盖。

三、保障措施

篇(9)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256-01

数字档案馆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探索建立的一种档案信息网络,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档案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数字档案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1 知识产权保护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地位

知识产权,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其原意为“知识(财产)所有权”。知识产权的内容包括著作权(版权)和工业产权。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智力的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必须给以保护。

所谓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就是根据档案馆的基础上,形成以数字化信息为内容的馆藏体系,这样不仅将档案馆联合起来,还实现了数字化的信息共享。所以,在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无疑会涉及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实施问题,而核心问题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如对档案的利用与对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的使用,如果忽视档案著作权的存在,将构成对他人著作权的侵犯。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必须以不违背著作权法、专利权法等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前提。

2 数字档案馆的域名和网页的知识产权保护

域名是一种用于互联网上识别和定位计算机地址的结构式网络字符标识。数字档案馆域名是其在因特网上的标识。不少投机分子通过非法抢注域名继而牟取经济利益。防范域名抢注,一方面要依靠域名管理机构和管理的法律。如发生恶意注册,依据法律文件来维护其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未雨绸缪,在网站建设初期就主动对相关的域名进行注册,注册多个域名。

网页是数字档案馆的访问者接触最多的东西,是数字档案馆相关信息的反馈。所以,无论是其他网站盗用数字档案馆网站的链接,还是数字档案馆采用其他网站的信息,都需要注意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一方面,数字档案馆建设要注意在网页中设置知识产权声明,提出能够接受链接的方式以及与自己联系的方式,防止其他网站的恶意侵权;另一方面,数字档案馆在采用高新技术对因特网上大量信息资源进行高度有序的组织和管理时,应当注意网页的权属、保护期限和合理使用等问题。

3 数字档案馆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

各国法律实践已经确认过若干类型数据库具有版权性。数据库中的编研成果数据库应受著作权法保护。数据库的可复制性是毋庸置疑的。对数据库开发者利益的最大威胁正是来自于他人非经许可的擅自复制。

在数字档案馆的数据库建设中,应从自建数据库和购买数据库两个不同方式来区别对待。如果是自建数据库,在数字档案馆将各类传统载体上的档案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进行存储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所收集材料的知识产权问题。含著作权的档案须著作权人的授权才能将其信息纳入自建数据库中。对于各类已过了知识产权保护期限的珍贵档案,可优先数字化后纳入自建数据库中并提供利用。对于购买的数据库来说,数字档案馆在签订购买合同时,应提出保存本地镜像的权利。在整个数据库的进程中采取监控措施,这也是为了防止非法用户进行批量的下载。通过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以免在发生产权纠葛时为数字档案管提供有力保护。

4 数字档案馆数字化信息资源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信息资源数字化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础。数字档案馆参考源应参照复制权的有关规定执行。《著作权法》规定除法律、法规、历法、数法等外,其余作品只要符合独创性和可复制性的特点均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同时在不侵犯著作权人利益的情况下,图书馆、档案馆等为保存版本的需要,可以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传统档案数字化是目前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数字档案馆(馆藏)档案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而且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的保护期限,一般都是50年。因此,数字档案馆应当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积极利用已经过了著作权保护期档案。对它们进行数字化转化并提供网上利用,既是对这些历史珍品的有力保护,又促进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5 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网络传播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建设数字档案馆的目的不仅仅是方便人们的查阅,还希望能够通过互联网将已经解密的档案信息来进行传播、扩散,提高全民的档案意识,这也是数字档案馆的一个重要特征。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数字档案馆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网络向网络用户提供本馆收藏的所有权属于本馆的数字作品和以数字化形式复制的作品,可不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但是不得直接或者间接获得经济报酬。数字档案馆在接到权利人的通知书以后,应当立即删除涉嫌侵权的作品,并将通知书转送提供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的服务对象。

6 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应对之策

6.1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数字档案馆在服务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的情况。数字档案馆可以通过培训、讲座和BBS讨论等方式来向档案馆管理员和用户传授其中的法律问题,使其了解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减少知识产权侵权的人为因素。

6.2 建立与数字档案馆建设配套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发展给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带来了巨大冲击。些时,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数字档案馆法律体系尤为重要。在数字档案馆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立法、司法实践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借鉴国内外现行的知识产权有关法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一套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保障权利人知识产权、促进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长足发展势在必行。

6.3 技术支持

数字档案馆的正常运行最终要依赖于技术。根据不同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目前有以下几种方法对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1)加强权限设置,合法用户可以通过口令访问;或通过IP地址设置,限定某IP网段的用户可以访问。(2)在网络传输过程中采用加密与数字签字技术,防止网络信息传输被窃取与破坏。(3)采用数字水印技术,使用户只能在屏幕上阅读,不能复制;要想复制文本,只有向作者申请合法使用。(4)CA{Certification Authority}认证技术,用户可以通过向版权控制机构申请获得CA证书,成为合法用户。

篇(10)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能源形势紧张,能否有效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已成为当前建筑界的重点研究课题。而自然通风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通风方式,相对于机械通风和空调而言,能够在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的同时,减少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减低环境污染,已得到越来越多设计人员的重视。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室内空气环境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自然通风的实现方式

1.1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还能利用建筑内空气的热压差进行实现,因建筑物内外空间中的空气由于温差导致空气密度的差别而产生压力差,而促使建筑物空间内外空气发生流动。建筑物内温度高的空气由于密度小而上升,从建筑物上部的风口向建筑物外部排出,这就会在原来低密度空气区域形成负压区,而使建筑物从底部吸入建筑物外温度低且密度大的新鲜空气,造成建筑物内外空气不停地流动而实现自然通风。

1.2 通过风压实现自然通风。由伯努利流体原理可知,流动空气压力同其速度具有反比关系,这样会在其速度增加时形成低压区。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可将通风通道设计成横向,在自然风从此通道中吹过就会形成负压区,造成周围的空气发生流动,这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管式建筑通风原理。管式通道要在一定方向上封闭,然后将其他方向敞开以形成通风方向,这样就会使大进深建筑空间的通风效果更加明显。

2 自然通风的应用研究

进行建筑物通风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最主要的有室内空气品质、人体感觉舒适、节能和可靠,另外还要可以比较方便地调节控制。

在夏天,房间的空气温度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相对湿度维持在50%左右,气流速度限制在较低的范围内(一般希望不大于0.15 m/s)。然而这种稳态的空调环境存在许多问题。首先,人体更习惯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波动的热环境,如果在稳态热环境中时间太长就会因为缺少各种波动刺激导致体温调节功能衰退和抵抗力的下降,产生一种空调不适应症。其次,为了减小冷负荷节约用能,现在的建筑门窗密闭性能越来越好房间内外的空气很难交换,室内装修材料散发大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污染得不到合理的稀释,加之传统空调工作区处于气流的回流区,在这种建筑中长期生活可能出现病态建筑综合症。 室内热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通风条件下由于空气流动室内的一般人员可接受的空气温度为28℃,夏一哉1998年夏季对北京88户自然通风居民住宅进行的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在自然通风条件下,80%居民可接受的热环境的有效温度上限为30℃;而传统空调系统的室内设计温度为24℃,因此自然通风系统更为节能。

自然通风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有时通风会变得很困难;例如建筑物所在地的气象条件和周围空气质量以及建筑内部和其他得热对建筑热性能的影响,特别当室外空气质量较差、室外温湿度太高或室内建筑表面温度较高时,通风更困难。自然通风的驱动力一般来自室外空气的热压差或风压,但是由于热压与风压具有随机性,因此自然通风不能像机械通风那样随意控制,随时可能处于超热超冷或不可接受的空气分布,尤其当室外空气污染较严重时,可能反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

3 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不同建筑物的设计,自然通风受多种因素影响,建筑物与其高度、迎风方位等有关;建筑群体则与建筑间距、迎风方位、排列方式等有关;而居民住宅与住宅区域道路、绿地的布局等有关系。因此,要针对不同类别建筑物实际,对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以实现良好通风效果。

3.1 建筑物朝向。建筑物朝向在设计中要结合日照较多方向及风向的相关特性,而建筑物迎风面与风向垂直的面压力最大,在建筑物设计中,尽可能将建筑主立面朝向设计在夏季主导风向上,侧立面对着冬季主导风向上。南向阳光辐射量最多,夏季国内多数区域都是以南向或南偏东方向为主导风向,比较改善自然通风、调节环境等方面的一些因素,建筑物朝向最好设计为南向。

3.2 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如果建筑物是南北向就会使日照间距减小,后排建筑会被前排建筑遮挡而造成风压减小,影响通风效果;而建筑物日照间距增大则会增大后排建筑的风压,对自然通风有利。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适当增加楼间距,用于建立绿地,可以有效改善绿建筑物的自然通风,并提供休息交流的空间。

由于行列式布局的建筑群被建筑物外气流吹过时,能够在建筑物山墙之间产生空气射流现象。在可能情况下增加山墙间距,通过错列式布置能够有效利用山墙之间的空气射流,改善下风向建筑物的自然通风。住宅间距能够决定山墙间距,且与山墙间距具有正比例关系,能够使空气射流吹到后排的建筑物上。

3.3 建筑群布局。

3.3.1 建筑群平面规划。建筑群按照设计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行列式、周边式与散点式三类。行列式是建筑群设计中的最基本布局,主要就是建筑物按照间距合理与同一朝向的特征组成成排布置的方式。并列式是由建筑群错动而分别形成错列式、斜列式以及周边式等各种不同布局,由于建筑群内空间流场由不同的风向投射角而造成变化,其具有不大的受风面;错列与斜列可以把自然风以斜向引进建筑空间内,下风向的建筑会有较大的受风面,分布有比较合理的风场实现较好的通风效果。

周边式是建筑物以沿街或院落周边形式布局的一种方式,会造成建筑内空间的封闭或半封闭,使布局风很难引入,而且风的投射面较小,该方式比较适宜冬季寒冷区域。

在对建筑群实施设计规划过程中,要同时对路网进行合理设计,创造建筑群的不同布局方式,实现良好的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自然风,实现风的自由流动、节能与优化风环境的作用。

建筑群的不同布局能够影响自然风的引入,建筑物同风向之间也具有比较重要的关系。相对于单体建筑,建筑群由于具有较小的风向投射角,利于建筑物内空间的通风。建筑群中的前排建筑形成风影区会对后排建筑产生一定影响,当风吹向多排建筑的平行排列时,会使风影区增大,对自然通风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在设计中要尽可能避免建筑物长轴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以便于降低建筑物前排对后排通风的不利影响。

3.3.2 建筑群立面设计。通过建筑物的气流发生漩涡、下冲气流等高速气流的现象会对其通风造成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在建筑群设计时使各建筑单体间排列高低有序。建筑群中如存在某栋建筑远远高于其余建筑或者楼间距近的建筑群中含有间距突然增加明显的两栋建筑,就会形成下冲气流增大现象而产生高速风,使热损失增加以及居住人群的不适。

在建筑群设计中应该尽可能降低各建筑之间对风遮挡的不利影响,尽可能沿夏季主导风向进行布局,靠近主导风向的建筑物不应该过高,要处于建筑群的边缘,小高层或高层建筑适宜远离主导风向,将自然风引入建筑群内,并实现对冬季东北风的有效阻挡。

4 结论

自然通风一直被业界广泛认为是比较廉价的一种生态节能技术,建筑设计人员要将建筑物规划、单体设计与构造设计全过程相结合综合考虑自然通风的应用效果,合理采用自然通风以改善建筑物内空间的舒适性与空气质量等相关问题,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

上一篇: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下一篇: 生态网络概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