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32: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室精细化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引言
骨科是许多医院的重点学科,骨科高值耗材也是许多医院使用最多的耗材之一,近年来,骨科高值耗材的品种、规格越来越复杂,原先传统粗放的管理模式不再适应相对特殊的骨科手术的需求[1]。在传统管理方式下,临床科室直接向供货商要货,术后由供货商将使用记录交到设备管理部门补出入库,在这种方式下,对骨科耗材的使用是否合理、质量是否过关、安全性是否可靠、费用是否准确,医院都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存在一定的风险[2-4]。另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骨科耗材的验收只是在原则和“底线”方面做出规定,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从事骨科耗材管理的人员专业知识相对不足;国家对条形码还没有统一标准,这些都造成骨科高值耗材的管理,成为困扰医院的一个焦点问题[5-6]。我院在通过2015年JCI评审的过程中,对骨科耗材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1骨科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的流转流程
1.1物资字典维护我院骨科高值耗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浙江省招标目录采购目录产品,我院组织临床科室、设备管理部门、医务科、监察审计部门和院领导共同进行勾选;还有一部分浙江省还没有组织招标的产品,由临床科室提出新增卫生材料申请,再经由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针对以上两种方式通过的产品进行详细的物资字典维护,在信息系统中维护产品的注册证名称、规格型号、品牌、厂家、单价、厂家条形码等信息,只有维护过物资字典的产品才可以使用[7-8]。1.2对骨科高值耗材建立物价-物资对照在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下,骨科耗材的收费与工作人员的自觉性密切相关,缺乏统一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存在对耗材的商品名及专业名不熟悉的情况,容易出现耗材的收费增多或减少的现象发生[9-10]。我院通过对所有骨科耗材逐条进行物价-物资对照,在建立植入单时,扫条码的同时带出相应的收费项目信息,极大提高了收费效率,同时保证了骨科耗材的实际使用与收费信息一致[11]。1.3手术室标准包备货所有没有灭菌包装的骨科耗材都需要建立标准包,并在手术室充分备货。所有标准包的首次验收由设备管理部门进行,设备管理部门验收产品和条码后送到供应室,由供应室进行清洁灭菌,并将灭菌的标准包和条码都送到手术室,由手术室统一管理。供应室有一名资深器械护士专门负责骨科高值耗材的验收、清洁和灭菌[12]。针对灭菌包装的骨科耗材,只需要在术前至少提前一天送到手术室二级库进行验收,验收后备货到手术室。备货要充分,能满足多台手术同时进行,不过耗材的所有权仍属于供货商,医院始终保持骨科耗材“零库存”[13]。1.4临床科室申请在信息系统内建立完整的骨科耗材套餐包,术前由骨科医生选择并提交耗材申请,手术室二级库确定耗材齐全才安排手术。如遇急诊手术,可以电话申请。1.5手术前检查骨科耗材和条码都由手术室运送人员送到手术间里,由护士进行检查,耗材包打开后,护士要核对数量并记录。除了植入单外,为了完善对骨科耗材的使用记录,避免实际使用的骨科耗材与植入单不符,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制作了《骨科植入物清点单》(图1),用于记录术前、术中和术后对骨科耗材的所有清点和使用情况。1.6手术使用确认厂家跟台人员可以上手术台协助操作器械,手术中每植入一个骨科耗材,手术医生或跟台人员要把规格型号和批号报给护士,护士要进行记录。在关体腔前,护士要与手术医生一起确定植入体内的耗材及其数量,并做记录;手术结束后,护士要再次清点剩余耗材的数量,并做记录。1.7刷条形码建立植入单手术后护士可以独立或在跟台人员的协助下刷条码建立植入单,确认实际使用的数量、品牌、规格型号、批号等信息,重点是和医生一起确认使用数量并签字。条码经一次扫描后即自动失效,供应商根据植入单开具发票,所有票据送设备管理部门,实行当月结算[14]。1.8补货、验收手术后剩余耗材,如果是灭菌包装耗材,可以根据需要由跟台人员带回或留在手术室备货,如果是非灭菌包装耗材,即不齐全的标准包,则由手术室与供应室交接,送到供应室清洁,等待补齐。等供货商将消耗的耗材重新送到供应室,由供应室验收产品和条码,再补齐标准包,最后进行灭菌,送到手术室。
2骨科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优势
我院骨科高值耗材占卫生材料的30%,实行骨科耗材精细化管理,改变医生通知厂家或自带器械进手术室的模式,把握产品的来龙去脉,体现了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15]。2.1把住“合法使用”关必须是经过我院审批的产品才进行物资字典和条码维护,否则,用了也无法建立植入单,计不了价付不了款,切实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2.2计价准确简单扫描条形码就可以准确计价,普通护士就可以操作,而且不容易出现漏费或错收费。2.3确保术前耗材准备齐全安排手术时临床医生所需要的骨科耗材都提前由护士确认备货并灭菌,避免了耗材准备不齐全,或临时消毒不合格。2.4保证了骨科耗材的安全使用从骨科耗材验收后,就由供应室和手术室进行全流程管理,避免了供货商单独经手耗材和条码,保证了骨科耗材的安全使用。
1.内控体系的完善和执行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目前,根据相关的规定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都建立起了一定的内控体系,对内控的具体执行也制定了一定的制度和实施细则,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很多的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并不完善,存在很多的漏洞,财务管理安全隐患严重。一些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根本不重视,尤其是单位的领导层对财务管理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财务管理和其他科室一样只是一种事后服务型部门。因此,在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也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和支持。在岗位的设置上存在不完善的问题,没有考虑到不相容岗位的设置。其次,事业单位的监督集中不完善,由于缺乏管理层的重视,在实践中监督机制没有得到有效的运行,监督制度成为了一纸空文。不仅滋生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腐化,也使财务管理时刻处在危险的边缘。再次,有些事业单位虽然没有建立相应的内控机制,由于管理层的不重视,导致无法实施,内控的相关规定成为了一纸空文。内控最为保证财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正常运行以及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外在屏障,必须要得到重视。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代化程度是比较低的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多种新型的技术和办公软件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主要包括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在绝大部分的事业单位中对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成果都没有进行充分的应用。所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代化的程度是比较低的。在当下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所应用的主要的方式还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与时展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对于相应的新型的软件的应用也没有深入,当其中存在问题的时候,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对其进行相应的解决和处理。出现这种现象和问题是有着一定的原因的,主要就是?]有对现代化的管理体制和方式进行充分的应用,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相关的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都是比较低的。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等都是非常不足的,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没有得到相应的调动。正是因为当下的事业单位对传统的财务管理的模式和手段进行相应的应用,没有与时代相结合。所以,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得不到一定的提高,对于事业单位的改革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事业单位实现财务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手段和措施
1.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需要对自身的观念和思想进行相应的转变,与当下的时代相适应,注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充分的融合,同时,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相应的结合,需要对传统的财务管理念进行相应的改善。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对其做到足够的重视,对项目内容进行精化。同时,对预算内容的多种指标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发挥出资金的最大的效用,提高其使用的效率。
2.对内控体系进行全面的完善,不断提高其执行的效力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学校管理以教学管理为核心。教学管理的理念、方法有很多,“精细化”是其中之一,从实践角度说,就是把正在做和即将做的教学管理工作做得更精、更细、更到位。
学校管理者(校长及教学干部等)要想真正掌握引领和管理教学的主动权,将工作做得“精、细、到位”,就必须深入课堂,去了解、研究教学实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尽管学校领导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而听课和分析课却是应当摆在首要地位的工作。”如此看来,管理者不把工夫放在课堂,何谈教学管理之精细?
一、听课是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基石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学校的教学和行政工作由校长负责。显然,校长的本质角色首先是一名教学领导者。在当前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所以,校长抓教学,关键是抓课堂教学。校长要抓住、管好教学质量,就必须监督和指导课堂教学。
校长抓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听反映、听汇报,然后要求、督促相关科室和干部进行管理上,这是一种简单、粗放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学科教学进度如何,教师思想状态如何,教学目标达到度如何,教学中师生关系如何,教学主导与主体地位体现如何……管理者只有深入课堂去听课,才能掌握这些教学管理要素的实际情况,也才能具备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听课是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基石。
二、听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
学校管理者听课现状如何,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还存在哪些问题,这都是我们必须了解和认真研究的。为此,我选择了几所学校中任校长助理及以上职务的14名学校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虽然调查范围尚显狭窄,但或许能达到管中窥豹的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每学期听课40节以上(含40节)的学校管理者占被访者的50%。一方面,说明学校管理者比较重视自身听课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并能积极主动地深入一线听课,这与78.6%的学校管理者认为“听课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很重要”的看法相一致。另一方面,也说明仍有部分学校管理者虽然认为听课较重要或很重要,但实际听课节数偏少(不足40节)。这一数据对比上的差距,反映出学校管理者在听课的“应然”和“实然”两者间的矛盾。可见,学校管理者听课仍需加强。
调查结果表明,100%的学校管理者选择了“听课是为了全面检查教学工作,了解班和年级情况”,同时“帮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体现了学校管理者具备教学管理与教学领导并重的管理理念。但是,高达92.9%的被访者发现,虽然自己下课堂听课的主观愿望是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但教师们似乎并不领情,基本上不会主动邀请领导来听课。这一问题的成因是:相当一部分学校管理者习惯以行政检查者的角色,采用“突袭”的方式走进课堂。这样单一、粗放的做法,在客观上无法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管理者对自己的信任、尊重以及业务上的帮助。
三、学校管理者应该如何听课
1.大量地听。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如果偶然想起来才去听几节课,老是忙于开会和操心其他事务,使你走不进教室,不接触教师和学生,那么校长的其他工作就都失掉了意义。”他的话告诉我们,不听课的学校管理是没有意义的管理,是空中楼阁。因此,他“每年要听450到480节课”。就在前不久,我聆听洋思中学秦培元校长作的“洋思中学十年课改之路经验探索”报告时也注意到:洋思中学的领导每学期听课、评课达100多节。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想表达,虽然我们的学校规模越来越大,虽然我们要协调的外界环境越来越复杂,虽然我们要处理的行政事务繁乱如麻,但是,每天走进教室去听一节课,应该是我们管理教学最好的办法。
2.全面地听。
时间的全面:听课不能虎头蛇尾,闲了猛听,忙了不听,应合理安排,贯穿整个学期。年龄的全面:各个年龄段教师的课都要听。教龄长短与教学水平不一定成正比,我们应该“帮小促老”,达到共同提高。学科的全面:本专业学科的课要听,非本专业学科的课也要听。学校管理者不仅是学科知识的专家,更应是教育教学共性规律的专家。课型的全面:中、高考学科要听,非中、高考学科也要听;必修课要听,选修课也要听。做到一视同仁,有“听”无类。
为了做到听课的全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从制度上作了些尝试。规定教学干部每周力求做到“五个一”,即,听一次备课活动,听一节毕业年级复习课,听一节青年教师常态课,听一节非毕业年级新授课,听一节音体美或选修课。
“全面地听”还包括学校管理者听课时进行全面的课堂观察。如,既关注“教师的教”,又关注“学生的学”;既关注“知识的传授与落实”,又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转变和提升”等。
3.深入地听。
“课”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等要素的体现。校本教研活动是形成以上要素、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把“课”看作是一棵大树,那么校本教研活动就是它的根。学校管理者如果只是“就课论课”,则是“只看树不管根”。因此,“深入地听”要求学校管理者在走进课堂的同时,还要深入教研组及备课组,去挖掘教师课堂上所体现的优势与不足的深层原因。
如何算“深入”?首先是“人到”。身教重于言教。在教师面前强调10次教研活动的重要性,不如学校管理者亲自去参加一次教研活动。其次是“思想到”。学校管理者要在与教师们一起听课、评课、研讨、反思的过程中,通过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实现对教研活动及教师教学思想的指导和引领。
4.专业地听。
首先,听课的角色定位要达到专业化。也就是说,学校管理者除了以“行政管理者”的身份听课之外,更主要的是以“教学领导者”的专业化身份出现在教师和学生面前。学校管理者不是官员,是专业研究的学者,是教学实践的专家。
随着医院科研水平和科研量的提升,传统的科研管理方式及财务核算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医院信息化的大趋势。在医院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大数据环境下,通过细致深入的数据挖掘和二次分析,为医院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带来了新的方向。
一、医院科研经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院科研项目普遍采用的是“课题制”的模式,即项目负责人对课题的立项、组织、经费使用、项目验收及项目形成资产、项目成果进行全过程管理。这种模式的好处是项目管理人对整个项目具有系统的了解,使得项目在研究过程中不易走弯路,但也因全面负责制,使得管理者往往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的效益性,而忽视财务管理中的细节问题,导致在实际的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以下缺陷。
(1)课题组在执行项目时预算与实际执行相分离,财务部门无法对照项目预算来审核报销,使得科研经费的开支存在账目不清的情况。
(2)科研经费使用中有时发生“失真”的现象,即将日常财务管理中不能报销的费用从科研管理经费列支,影响真正用于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
(3)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相脱节,出现了经费已用完而科研项目未结题,或者科研项目已结题而结余经费长期挂账等情况。
(4)由于没有独立的科研经费核算系统,无法提供详尽的财务明细表,管理者很难了解经费信息,从而对经费支出结构的合理性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给项目结题后的审计工作带来不便。
(5)财务核算中有关科研项目会计科目的设置存在瑕疵,目前的财务核算方法还不能充分体现科研经费多渠道的来源和多类项的支出。比如,对于下拨的纵向经费支出,《医院会计制度》中只设置了“科教项目支出”和“财政项目补助支出”两个会计科目,未做更加明细的核算,无法准确地反映项目经费计划的使用情况,不利于科研经费的精细管理。而对于自筹配套经费的支出,由于其与日常财务核算无差别,也很难去反映这些经费的使用情况。
(6)经费报销环节繁琐,科研人员找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不容易,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耽误科研工作。
二、ZL医院的应对模式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ZL医院建立了全新的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围绕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课题项目管理人员三者构建运行模块(如图1所示)。
该系统的运作方式如下。
首先,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录入科研项目基础信息和科研经费计划信息。项目基础信息包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主负责人、计划经费、项目起止日期、资金来源及项目来源等。科研经费计划,根据财政部制定的有关规定,包括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差旅费、会议费、合作、协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费用、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科目(如图2所示)。
之后,课题组根据科研部门提供的项目预算信息,填写执行单,上传至财务审核。而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课题组通过了解经费使用情况,结合项目完成的进度进行分析,如确实需要追加项目经费,则可填写经费预算追加单上传给财务部门。为了便于科研人员方便使用,该信息平台与医院已在应用的日常办公系统OA系统充分衔接,使科研人员可以直接在OA上完成查询项目相关信息、填写经费执行单以及追加预算申请等功能操作,而不必再单独使用新的软件系统(如图3所示)。
财务部门负责初审课题人员上传的经费执行单,并且对项目的余额进行核对,初审后,再把执行单转入OA,经各职能部门网上审批后,最后由财务部门报销支付。系统同时把本次报销的科目内容归集生成会计凭证,导入财务核算系统。
该系统的运行在节省人力、规范科研经费使用上的效果是显著的。一方面,免去了科研人员为完成报销手续而在各审核部门之间跑签字的麻烦,提高了经费报销工作效率,节省了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科研经费被单独列出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课题组三方共同监督,使科研经费的报销支付与日常财务的报销区别开来,既可以从管理层面建立防范机制,最大限度降低经费随意从科研经费中列支的情况发生,又能使经费支出明细按系统中设置的经费科目罗列,弥补财务核算系统中因会计科目设置原因而无法更加明细核算的不足,自动统计列出项目的经费支出明细表,供课题负责人调整经费支用时作参考,也为完成项目后的审计工作提供方便。
三、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改进建议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医院经费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方便了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经费的支取,提高了经费管理效率。但也同时给各部门管理人员带来了挑战。一方面,科研管理系统的应用导致以往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课题组各自为政的局面发生改变,这就需要管理人员改变以前的管理观念,加强对科研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各管理部门之间配合协调能力。另一方面,确保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在信息中心的协助下,各管理人员提高安全意识,认真做好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
以ZL医院为例,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运作,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在改变以往科研经费使用靠人工、费时费力、低效的局面的同时,还可以在深挖数据、综合分析、多面应用上进一步挖掘,从利用信息化降低人力成本的初级信息化阶段,向大数据分析、合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甚至提高科研水平的方向发展。以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来看,其在日常运作中不仅积累了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每一步的经费使用情况数据,同时也隐性地留下了每一步进展间隔的时间、需用的财物量、人力成本等数据。但在实际的应用中,这些数据仅有显性直观的经费数据被财务系统所利用,大量的隐性数据依然沉睡。而事实上,从科研工作管理部门的角度,每一个科研项目的科研时长、人力物力配置数据是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如人员支出与物力支出的对比比率、前期与本期支出对比比率等,对整个医院以后开展同类科研工作合理安排资源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另外,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度,通过对这些隐性数据的再挖掘再分析,可以得到同一科研人员的科研效率,取得科研成果数目数量、科研成果转化率等数据,而这些将成为人力部门绩效考核可参考的最真实数据。
当然,要实现这样的数据利用,一方面是要在技术上加深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科研经费管理系统的整合,使各系统对数据的技术性要求(如数据格式、数据大小、数据名称等)能够统一,以便互相利用。另一方面,则可在基础数据的广度和深度上设置得更为全面,以积累更为广泛的信息,形成“大数据”。如在广度上,不仅局限于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也可以应用到科教论文管理、库房物资设备管理、科室预算成本管理、临床试验研究管理等方面。在深度上,经费使用方面的基础信息应当设计得更为全面,比如建立科研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材料购买经费的管理模块。
建立信息化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医院才能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中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郭雪梅.新形势下医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探索[J].新西部,2012,(18):89-90.
[2]郑勇.高校经M财务管理现状、困境及破解思路[J].审计月刊,2014,(7):48-49.
[3]陈惠.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探讨[J].管理观察(中旬刊),2013,(1):199-200.
一、经费管理现状
当前的世界,国与国的竞争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经济竞争,科技力量成为了另一个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科研建设,对此的投入资金也逐年攀升,足够的资金是科研单位开发和研究大项目的保障,但现在我国事业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的违规现象时常出现,违规套取科研资金的情况也十分常见。因此,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的管理亟待加强,将经费管理精细化,解决科研经费违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投入和配置“碎片化”
在我国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存在中央和地方的事业单位部门间职能界定不清晰的问题。财政部负责科研机构经费预算安排和核定运行经费和业务费;科研基础建设经费以及项目的立项和资金分配和管理是国家发改委的责任;工信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则负责分工职责等。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存在科技专项界限不明确,科技资源分散等情况会导致重复申报或是重复购置科研设备的现象。科研经费管理不完善,会导致地方事业单位的部分项目支持资金不足,科研成果达不到效果。
(二)管理方法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科研经费有很多的项目,部委下发的主要有重大民口科技专项、科技支撑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项目,地方政府也会拨给事业单位一些科技项目的资金,虽然资金的来源一样,在经费管理的原则层面上基本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实施中,每个地方有着不同的经费管理办法,辽宁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进行科研成果验收时,只是简单的制定一个统一的经费管理办法,没有做到按照不同类型的科研经费的进行不同管理,按照不同科目的支出限制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以及按照不同科研项目的验收严格程度进行验收,这样的管理方法,过于严格会增加科研的难度,过于放松又达不到科研的效果,往往还会在科研成果验收时发现问题,不仅耽误科研成果的使用,还会在科研经费上造成浪费,严重的话,会使得经费支出没有收获,血本无归。
(三)管理执行的困难
1. “重申报轻执行”
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重申报轻执行”的思想。在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中,将重点放在了科研项目申请的部门或是人员身上,对于科研项目具体实施的人员不加重视,这些在科研项目中经历研究困难和付出努力的人员如果没有得到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层的平等对待,其自身在科研中的积极性就得不到提高,导致执行力度不高,科研项目成果不大。
2. 预算编制不合理
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对于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不合理,原本该由科研、财务和审计部门共同作用的预算编制,却由科研项目申请的部门自主进行预算编制,由于其专业性不强,没有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的重要意见支持,只是凭借自身对于科研知识的了解,主观的进行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就容易使科研预算与实际成本之间差距扩大。有时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部门为了能够申请到科研项目,在预算编制中过于乐观,使得科研经费预算缺乏准确性,甚至导致预算失效,对于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不合理,可能会使后期具体的科研进行工作困难重重。
3. 监督作用不够
在科研经费管理中,许多项目执行者对于项目的严谨度不重视,项目的执行不按照预算进行。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人员思想老旧,还停留在传统的核算工作上,没有意识到财务会计的监督作用,对于科研经费支出的项目不进行财务管理。此外,由于财务部门的岗位职责划分问题,没有专门从事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岗位,进行管理的人员大多身兼两职,无法全力以赴。由于经费管理的职权划分不明确,导致整个科研项目的执行显露出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从而导致科研经费不能落到实处,科研项目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
三、经费管理措施
为了实现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首先,财务管理精细化是基础,要做到将财务的专业意见贯穿到科研经费管理的每一个阶段,从开始到结束要全程参与,并且要发挥财务人员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科研经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正措施,从而建立一个完善的适合自身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
(一)加大重视程度
单位可以通过宣传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经费管理人员的管理严谨性,使每一个进行科研项目申报的部门或人员都能认识到做好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科研经费管理方法的培训,提高参与科研的人员的经费管理意识。对于科研项目的管理也要落实到位,建立详细的项目管理办法,共同讨论执行的方法,共同推进项目的完成。
(二)健全管理办法
制度是管理进行的保障。在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中,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必须涵盖项目申报、执行和控制及验收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做到对科研经费管理的精细化。
(三)加强经费管理
为了解决“重申报轻执行”的问题,事业单位的经费管理人员需要与财务人员进行合作,听取财务人员对单位财务的分析,准确掌握单位的经济能力,从而编制出合理的预算模式。单位应结合自身的科研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单位的技术优势,利用专业的人才,选取有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科研项目进行申报。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根据自身固有的资产和科研活动进行科研设备的购置,通过对已有设备资料库的分析,列出购物清单预算。因事业单位独有的性质,规模有限,往往有一些适合自身研发的项目超出自身的科研规模,这时可以通过联合其他的科研单位,共同承担科研项目的开发,同时做好科研经费管理,重视财务部门的作用以及核算管理工作。在科研过程中,对于经费的开支要事前给予专业的意见,保证经费合理的落到科研项目的实处。另外,不同类型的科研经费管理,需要制定不同的预算支出,这样才能保证科研经费管理的精细化。
(四)完善统筹管理
对于科研项目较多的事业单位,可以成立专门的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加强科研项目开发的过程的申报、执行和验收管理。对于具有大规模科研项目的事业单位,尽量不要分散管理,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复购买科研设备,造成浪费的情况。统筹管理还有另一好处,就是资源能够共享,增加科研项目的可行性。
(五)加大监督力度
科研经费管理涉及到的事业单位的财务,因而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在保证科研经费合理使用下实现科研成果最大化,就需要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监督力度。首先需要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确保监督的进行,其次,给监督部门配备专业的人才,保证科研经费管理监督的有效性,最后,科研经费管理监督部门要考核经费使用是否按预算执行,避免经费流失等情况。
四、结语
我国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大多由国家支持,为了使科研经费落到实处,加大科研经费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只有管理好科研经费,才能使科研项目取得有效成果。
参考文献:
[1]董红利.如何管理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J].财经界(学术版),2015(02).
[2]李明.行政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问题分析与研究[J].今日科技,2014(11).
预算管理精细化有助于推动事业单位内部的科学化管理实施,促使事业单位财政分配公开透明,各岗位人员权责明确,科学、公正的决策机制,完善单位内部管理,促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科学化精细化财务预算管理体制,促进公众对事业单位的监督意识增强,建立官员问责约束机制,形成事业单位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推动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
2、必要性
预算管理精细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预算管理体系的科学化、精细化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事业单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时,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定位于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社会目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从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角度着手推动,更能发挥预算精细化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从长期来看,科学化、精细化的预算管理也是财政管理高效的内在要求。
二、对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的认识
1、全员、全面、全过程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单位年度业务计划为基础进行编制的,单位要求各部门各岗位结合岗位职能编制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工作计划编制岗位的业务预算编制,最后结合各部门预算编制汇总得到单位的年度预算计划。一方面,这种自下而上、全员覆盖的预算编制办法,使全员参与到各岗位预算编制过程,从而对本岗位的职能定位、工作计划和工作经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使得单位的预算编制符合实际业务开展的需要,有利于预算执行力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要求预算编制需要考虑单位全部业务计划,考核各业务量和财务数据的合理性,在进行预算编制的同时,充分分析和完善各部门的预算编制科学性、合理性,必要时编制不同的预算数据供领导决策。
2、数据精准,符合实际需求
预算编制的每一个数据应力求精准,减少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偏差,预算编制时的数据得到要有充分的市场预算分析,包括业务量、市场单价、市场走势预测等因素的考量;通过多种预算编制方法得到数据,尽量避免单一方法或历史经验来评估预算。确保预算数据尽可能准确,设立预算编制误差率控制在5%以内。
3、管理科学化、方式精细化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科目设置细化,实现会计科目与预算科目的无缝对接;这种预算科目设计方式有利于预算编制执行过程的监督和考核,预算执行的可追溯性强,从科目细化上保障了预算编制执行效率。预算模板中应着重增加对重点项目成本费用的专门预算,加强预算管理与业务的紧密性,细化预算管理方式,为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奠定基础。同时,预算编制的科目细化与各岗位人员的绩效与预算执行情况挂钩,使得预算管理的责任细化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强化预算执行落实到实处。
三、编制精细化科学化预算的思路
1、财务工作理念的转变
随着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预算管理理念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行政事业单位要树立依法理财的法制观念,在单位中制定科学的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资金流出和项目审计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提高事业单位服务意识,加大对创新项目资金的投入和扶持,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改善社会生活环境,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
2、预算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其所涉及的各部门预算计划统一纳入到预算编制计划中,在编制预算过程中,需要细化预算所涉及的各个项目,科学合理地进行安排。对于业务部门的预算经费,对各项目的开支设定限额标准,同时规范经费申请的审批标准流程,超过部门预算的款项,通常情况下不给予拨款。项目经费集中支付,便于日常业务往来收支的统一管理,细化项目资金拨款及支付程序,规范日常预算执行过程,逐步建立起更加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3、不断提升财务监督能力
预算管理精细化工作需要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建立监督约束机制,有助于预算管理人员管控各职能部门的财务收支情况。采购部门实施集中采购管理模式,促进物资采购过程的透明化、公开化;资产管理部门建立动态的管理制度,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料,保障资产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了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管理的监督职能,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控制,还需对企业的人员、资金、车辆等物资进行统一的编排和管理,加强对各项财务工作细节做到精细化;同时,还可以加强企业ERP系统的应用程度,促进预算管理精细化信息化。
四、提高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具体措施
1、深化内部控制,推动预算管理精细化
精细化预算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降本增效、完善内部成本考核机制、建立成本费用与业务绩效结合的有效衔接。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方法,为单位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更加详实、准确、全面的基础信息。事业单位应充分重视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工作的结合,加强对收支情况的动态管理,部门预算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单位的财务经营情况,也涉及到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开展情况,结合内控制度实施预算管理,可以有效节约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执行力度,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预算支出制定定额标准,加强预算执行力
对于预算编制的精细化标准,需要每一个项目的资金支出都严格审核。财务预算部门需要制定会议费、办公耗材费、培训费等费用支出定额标准及要求,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标准化规范化的费用标准管理体系,进而强化预算执行力。建立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用制度约束岗位预算的执行落实;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对预算执行的监督职能,保证预算能够顺利实施。另外,预算管理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预算执行信息的实时反馈,在出现偏差时及时解决,降低资金使用风险,提高预算执行力度,严格管理和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
3、项目经费精细化,强化预算监督
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经费管理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项目经费精细化管理。在项目经费政策制定之后,需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业务情况,具体落实项目精细化,保证项目经费管理度落实到项目执行中的各个环节。加强预算监督,保证预算的严肃性。财政部门、审计监察部门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采购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要求事业单位进行整改,以达到预算管理的目标。事业单位的采购预算在未得到审批之前,严格禁止事业单位提前采购,否则不予报销。因此,只有建立起科学、精细化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才能保证预算管理的顺利执行。
4、推进预算绩效考核评价工作
要进行预算管理精细化,还需要优化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工作流程,通过制定标准化的工作规范和流程,将预算评价结果有效地应用于组织绩效考核环境,通过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来评价预算执行效果,同时,便于掌握和了解后续业务开展所需的资金支持。预算绩效考核工作有利于岗位职责的细化和明确,加强财务成本费用与业务工作的挂钩,缩小预算编制与实际发生的费用之间的差距,从而加强对成本收支的管控。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编制资金优化预算方案,配合组织落实好资源优化配置审核工作,避免发生资金浪费、流失等现象。
5、加强工作人员预算管理意识,拓展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思路
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工作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全员共同参与和完成,预算执行效果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加强财务干部队伍的建设,推进全体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和条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学习预算管理培训,提高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实施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应该有专业素质较强的财务人才来做好相关工作,加强预算管理者的职业责任心,确保预算管理目标与组织战略目标一致性。部门间人员预算工作的交流沟通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习和借鉴其他单位的成功经验,不断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素质。
一、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当前我国的很多事业单位都在进行体制改革,因此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财政部要求事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改革和发展的需求。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1.专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由专业的财务人员负责,实行职责分工的管理方式,这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2.系统化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的面很广,具体工作内容也很复杂,因此必须要建立科学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3.数据化管理。数据是财务管理的对象,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要实行数据化管理,各项工作都要有一个合理的量化标准,通过数据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管理。4.信息化管理。当前我国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因此对财务实现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了一个必然的趋势,这对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十分重要。
二、事业单位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树立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
单位的管理理念决定着单位的发展模式,要想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树立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所以,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必须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了解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发挥好监督作用、此外还要把事业单位的管理理念与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深刻把握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和内涵,在此基础上对财务管理工作实行改革。管理者具有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对单位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进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时,要加强培养管理者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识,只有这样,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才能开展的更顺利。
(二)加强会计系统的控制
各个事业单位应该制定一个严格的、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需要将财务会计的各项工作加以明确,并使其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的程序及规定实施,要严格的控制事业单位的会计系统,进一步明确各项权责,最大限度的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要严格的规定会计工作中的各项处理程序,事业单位内部的各个岗位都要严格的按照规定设置,并根据会计控制的内容及时有效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进而为单位内部的经营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以及决策的依据。事业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都要参与到控制工作中去,还要进一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各个程序的审批流程,使各部门之间形成一个完善的能够相互合作以及制约的工作机制。
(三)完善预算定额,对预算编制实行精细化管理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预算编制也是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工作的系统性较强,所以实现起来有些复杂。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涉及到单位的各个方面,因此对财务管理的要求较高。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往往会出现日常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相互挤占的现象,这是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存在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经费的核定标准不够具体或核定标准太低。因此为了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要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定额,对各项经费支出都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同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还要根据财政部的要求制定预算定额。
(四)预算批复工作要尽量精细化
对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推行并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会计集中核算制。释放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的功能,从源头上遏制铺张浪费、冒支乱花、贪污腐化的现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在制定出预算定额标准之后,还要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来执行。因为不管预算做的再科学和精确,如果不按照规定来执行的话依然没有任何意义。政府财政部门在进行预算批复时,要对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薪酬严格进行核实,避免出现员工工资占用经费的情况,还要对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进行明确的区分。
(五)对收入管理和成本核算进行细化
引入成本核算是对事业单位财政管理进行规范化设计的关键。尽管事业单位政府各部门的各项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为了有效控制事业单位政府的运行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应逐步建立起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成本核算制度。而事业单位政府的财政部门既有信息又有手段,从各个部门的各项活动每一个环节入手,运用科学的成本核算分析方法,尽量压缩成本支出,对活动支出实现超前控制和事前参与,继而提高政府部门的成本管理水平。为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事业单位还要对各项经费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精确的核算,分析成本费用存在的问题,然后及时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整治。此外,事业单位还要把成本核算和业务工作经费融合在一起,实现成本和预算的有机结合,实现成本的精细化管理。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一些公共性的事业单位逐渐演变成盈利性的单位了。对于这些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更需要对财务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
(六)加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水平的培养
要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且综合素质极强的财会人员,这样才能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除了内部控制相关规范制度、会计知识等培训之外,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的运用财务软件,更好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此外,还要定期的对财会人员实施道德素质教育以及法律宣教,使其能够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心,避免出现财务信息混乱虚假的现象。
(七)建立完善的监督与考核机制
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的漏洞和弊端逐渐出现在我们面前,以前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在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了,要想让事业单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不断的稳步前进,事业单位就必须要改革旧的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的水平不断的提高,制度日益规范,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推动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内涵
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是一种理念,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管理思想,它使用现代化、信息化、还有专业化的管理技术,使财务系统的管理制度向系统化,健全化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以先进的科学的理念为指导,财务管理方式要以科学的方式进行,并将自身事业单位的特点还有性质与财务管理结合起来建立一个适合于自身事业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而财务管理还要有精确的定位,要精益求精,求真务实,使财务管理的手段更加的系统化、专业化,使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还有考核机制不断的健全和完善,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
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第一,财务管理的专业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基础主要是财务管理的专业化,一定要有专业化的财务管理制度,那样才能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第二,系统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化是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主要保障,因为财务管理是一个复杂而且庞大的工程,财务管理的内容十分多,因此对其的管理必须要科学化、精细化;第三,信息化,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手段就是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它可以有效地保障财务管理的实时化、高效化、条理化,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可以更好地处理内容庞杂的数据,实现科学化和精细化;第四,财务管理的数据化,数据化是衡量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依据标准,对财务进行数据化的量化管理,可以使财务管理更加的科学化、精细化。
二、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是一个企事业单位必不可少的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它在一个事业单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必要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第一,它是一个事业单位改革内部程序的客观要求;第二,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有助于规范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工作,使事业单位的资金得到高效的利用,是提高效率的必然需要;第三,要想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事业的水平和工作的效率,那么就必须要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其科学化、精细化。
三、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途径和策略
(一)树立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观念
一定的观念决定一定的行为和态度,所以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树立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观念,让全体员工学习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财物管理的要求,并且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与自己单位的财务管理结合起来,把它用到实处。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员工要明确财务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了解这是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内容,把实现财务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作为企业的一项重点抓的工作,推动财务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进程。
(二)要将内部的成本核算精细化
如果单从事业单位的支出体系的性质这方面来说,这种制度体系设计的还算合情合理,与财务管理的要求相符合。但是,如果我们以事业单位改革以及发展的角度这方面为依据看的话,这种制度又与事业的财务管理和数据的归集不适应,因此我们在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时一定要注意:
(1)将各项业务的成本控制到最小,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这其中要归纳的内容主要有人员的支出费用、水电费、资料费、通信费以及办公费等等。
(2)对所有的成本进行核算,核算完成后要对成本核算的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发现并解决问题,并要想办法调整成本的费用支出。
(三)制定完善的预算定额,实现预算编制的精细化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之中预算编制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重要活动,预算编制中有很多的内容,因此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在事业单位的预算之中一定要制定一个完善的预算制度,让预算可以有科学的依据和精细的执行标准,使预算人员的工作有据可依 ,使财务人员的工作更加的具体科学。
(四)推动收入管理的精细化
事业单位在改革的进程下,有些已经成为了自收自支的单位,国家在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之中试图将事业单位改制成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没能成功 。所以,要把精细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改革的目标,将单位的收入范围明确的规定,完善单位的收入台账,并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将事业单位的资金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管理和分配,事业单位自身并没有对资金的支配权,避免了财务管理与成本支出的不良影响。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现科学化与精细化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事业单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必然需要,事业单位一定要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实行下去。
参考文献:
[1]付春仙.关于新经济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缺陷及相关对策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0(09)
[2]杨国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07)
可视化项目实施前面临的问题
行业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企业的成长,都必然引起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迫使物流企业考虑采取新的运营技术和管理方式来应对挑战。
首先,庞大的物流网络使集成管理难度加大。大型物流企业物流网络庞大,运输车辆数目众多且分散在全国各地,需要集中监控管理时,无论是运输任务的分配,还是车辆的调度,包括司机绩效的评定考核,传统的、多为人工调度的方式根本无法满足管理要求。
其次,传统调度方式带来的物流成本过高。在向集约型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过程中,企业迫切需要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来支持帮助其整合资源,发挥现有优势,实现经营战略向通过为客户提供可靠、安全高效的个性化、专业化优质物流服务的转变。物流企业传统的调度管理方式中,还仍然处于依靠电话和司机沟通,人工记录工作分派情况的手工作业状态。传统的物流调度管理方式越来越显现出其力不从心的一面。
同时,客户满意度对物流企业后续发展的影响逐渐增大。更多的物流企业开始重视服务水平与用户满意度提升,增强客户关系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主要解决方案
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是建立在物流管理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物流管理方式,属于过程管理的范畴,相比传统的运输管理更加精细和完善,强调的是对整个运输过程的管理。
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主要借助GPS全球定位系统、互联网络、移动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增加运输企业对运输过程中车队的控制力度和对货物状态的监控可视化度,通过加强对运输环节的掌控,减少冗余环节,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车辆运行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最大限度地促进行业发展。
针对招商局物流的监控特点,招商局物流运输监控系统中贯彻运用“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这一管理理念,以物流中的运输过程环节作为切入点,解决实际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具体的解决方法如下:
通过运输车辆的终端设备进行卫星定位和监控,提高车辆利用率和运输安全性。系统通过卫星定位,准确获得车辆在任何时刻的位置、速度、里程、沿途道路状况、线路周边环境、车辆货柜门开启情况、货物情况照片、车辆油耗情况等具体信息,系统将获得的信息提取、计算、分析后,通过通信模块到监控平台的网络上。管理者只要登录网络,即可对车辆的所有运行信息一目了然,调度管理强度显然大大降低,节约大量时间和资源。
这里涉及到系统的功能主要有:车辆定位、即时及阶段平均车速、即时及阶段平均油耗测量、摄像拍照监控、任务监控、分管监控等。
以任务监控功能为例,它是在庞大的车辆基数下实现监控,如车辆是否按任务要求、按时到达指定客户地点等。本系统提供了两种跟踪监控模式,分别为适用于时效管理监控的车辆运行跟踪,和适用于订单任务过程中各节点监控的运输线路跟踪。
实现车辆作业信息的准确传递。在对运输车辆准确定位和监控的基础上,管理者通过系统服务器下发的车辆调度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以短信形式下发到车载终端显示屏告知司机,实现作业信息的准确传递。发生异常情况时,信息处理平台会发出文字和语音提示,提醒司机注意行驶安全和货物安全。对于一些复杂的单据资料,依靠电话交流很容易出错,系统中的信息或者短信,直接显示在车载终端的屏幕上,方便司机查阅,且所有来往信息在管理系统都有记录,杜绝了调度出错时的责任推脱,提高了工作效率。
系统中保证信息准确传递所涉及到的功能还有:GPS/GIS位置服务统计图表、信号数据回传模式间隔设定等。
系统服务器在分析、整理、处理车辆相关数据后得到图表和数据报表提交给管理人员,保证调度作业信息的准确性。
压缩供应链周期,提高供应链效率。招商局物流在全国有大量的仓储运输节点和现代化分发中心,这些节点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是其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的基本要素。招商局物流运输监控系统中集合了GPRS全球定位系统、3G移动通信技术等当前较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客户端、车载移动终端等设备,将供应链各环节接入同一个网络,做到了信息的快捷、准确共享。
运输过程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运输效率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周期才会相应缩短。招商局物流的监控系统根据车载终端发回的运输过程实时信息,分析运行规律,进行运行线路和区域优化,监督车辆严格按照设定线路行驶,达到了运输环节的行车距离最短、所用时间最少、花费成本最低的目标。
系统中涉及到提高运输效率的功能主要有:路径优化、停车超时报警、行车路径及偏离报警、报警分组汇总、运行分析等。
比如在路径优化功能中,系统监控平台自行保存线路,并从中选择理想的线路,协助调度人员就安排车辆路线,从而提高运输效率。
而运行分析功能应用于单台车或多车之间,分析每天总里程,速度和总时长,ACC的开关情况等数据。据此了解车辆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异常,为优化调度和提高供应链效率提供依据。
提高存货管理和配送效率。监控系统直观知道车辆实际运行情况,有针对性地调度车辆进场,大幅度节约货物进场和配送时间。同时,监控系统车载终端的自动、主动远程拍照监督功能,可以密切监控运输过程中货舱门开启情况,为货物入库检验提供重点检验或简化检验的依据,极大降低仓库入库检验作业耗费的时间,进一步压缩 供应链运行时间。
监控系统的可视性与时效性,促进了供应链各环节间准确衔接。监控系统采用开放通信协议,为招商局物流的客户提供相应的运输过程可视化信息(车辆资料、运输线路等等),将管理系统与企业相关内部系统对接起来,既让物流管理者掌握运输全过程,也让客户随时随地了解货物运输状态,彻底将运输全过程的实时画面同时展现在物流管理者和客户面前,为客户和物流企业间及时的沟通交流提供助力。
同时,监控系统对时效管理也起到了有力的作用。运输时效性是影响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方面。监控系统帮助物流企业和客户双方,对影响时效的所有因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让客户提出要求时更加理性,企业在时效管理中也能更好地抓住重点,最终提升客户满意度。从而双方能够建立起更加互信、共识的合作关系,达到双方的共赢。
另外,借助网路叉车功能还能了解某一单货物承运车辆的实际运行情况,如该车现在的位置,还有多长时间能到仓库等等情况,有针对性地优化调度管理,保证供应链各环节间衔接准确,提高供应链作业效率。
主要应用技术
本系统结合物联网技术、GPS全球定位技术、3G移动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DVR车载视频技术以及车载高科技设备,建立起一套高科技综合物流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系统。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运输过程可视化化管理中的每个结点,提供准确定位,以及相关车辆的速度、时间、方向及距离等信息,可用于引导车辆安全、准确地沿着选定的路线,准时到达目的地,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
3G移动通信系统中,各种公用通用网络间定义了详细的标准接口规范,使其可以实现随时随地与任何人或任何设备互联互通,具有较强的鉴权和加密功能,系统抗干扰能力强,通信质量较高,能确保用户和网络的安全需求。
车载终端监控系统通过射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实现了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等多功能管理系统。
通过车载摄像设备及DVR车载视频技术,实现全天候视频监控,动态捕捉车辆前方、驾驶室、货箱内部及车辆后方影响,并实时通过3G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传输,可视角度广阔,以达到整个运输过程的可视化化。
车载无线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无线上网、打印、传真、电话、扫描等一体机功能,可以实现办公室与车辆间各种单证的实时传输,同时能够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将装卸货过程中的货物相关信息自动扫描并传输至驾驶室和监控中心,减少司机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作业流程,对于信息系统的指挥、调度、监控和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主要优势
适用范围广,延伸性强。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能够实现车队和物流网络管理的高度可控,让大型车队的高效管理成为可能。供应链管理方面,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能在不增加工作量的同时精细化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效率和压缩成本。大型企业管控中,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可以发挥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帮助集团加强管控效力。
同时,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理念强调的“可视化”思想,重在借助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应用升级管理,经过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可以推广到更加丰富的领域中,延伸出更多的管理优化方式,具有延伸性强的优势。
与先进技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互为发展助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理念中的“可视化化”程度也将不断增加,其作用范围和意义也将不断加深。同样的,对“可视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将促使该理念支持下监控平台功能和技术的持续升级,最终形成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相辅相成,互为发展助力和强大生命力的良性循环。
本系统采用B/S(Browser/Server)结构,针对包括招商局物流在内的物流企业本身分布地域广,调度管理困难的问题,具有显著的技术架构优势。高度的灵活性、低成本、高性能、扩展性强等架构特性符合当前的网络及软件行业应用及发展趋势,系统具有高度开放性和扩展性,为满足当前及未来整体基础网络建设需求提供了可发展的、高效的基础。
案例的推广价值
在高效课堂背景下,师生关系是在构建“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一种全新教学关系。通过这种教学关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有效乃至高效的学习生活帮助,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
在教学中,如果仅仅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缺乏专业工作的技术与技巧,则难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倘若没有师生关系为基础,则甚至有可能失去提供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的机会,更无从谈及教育教学效果,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李想,2012年就读于安定区西巩驿中学高二(三)班,性格较孤僻,一般情况下不愿意和老师、同学交流。同学对他的反映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和同学能和睦相处,心地善良,乐于帮助人,也有人认为他性格古怪,说话尖酸,容易伤害人。班主任认为李想学生自尊心太强,不能客观、公允、正确地评价定位自己,经不起挫败,课堂上爱和学生说话,打闹玩耍,课间时又一个人静静地闲坐。他的学习智力应该没有问题,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和同学都认为是因为他自己没有学习。笔者有缘在2015年10月25日见到这一学生,有一段谈话是这样的,当时就引起笔者的注意。
笔者问:“作为高二的学生,你心里想得最多的是什么?又是怎样看待家长和老师对你的期待?”
李想:“跟你这样说吧,你不认识我,我不了解你,说完话,一拍走散,说实话,其实我们学生大部分人心里啥都没想。”
笔者问:“我们包括你吗?家长和老师对你不是好吗?”
李想:“他们说去呗。说得再多,一句没有听进去。不过有时候想,他们说的有道理,只是我有点儿听不进去。”
笔者问:“既然道理你懂得的话,现在何不努力一把,将来有所作为,有益于自己,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
李想:“你说的和家长、老师说的一样,道理我懂,就是我做不了。”
笔者问:“你刚才说的是‘有点儿听不进去’,说明你心灵深处还是渴望自己能成功。为什么又说是‘做不了’呢?你能告诉我具体原因吗?”
李想:“家长或有的老师一说话,我就烦,没有办法。”
说到这里李想同学只是笑,看得出来,他还有许多话藏在心里。
后来,笔者发现像李想一样的学生在西巩驿中学不是个例,李想同学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学习成绩不好,思想素质不高的原因主要不是智力,恐怕更多的是心理原因,他们需要专业的心理教育辅导。
最初,笔者尝试着和李想同学通过书信交流,以期沟通,后来证明效果不错。有一次笔者这样写道:
我们距离会宁不远,都知道会宁学生的“苦学”,实际上并不知道怎样“苦学”。“苦学”不因苦而废,却因苦而有理想。
理想是一个人前进道路上的定向器。当一个人在跌倒的时候,理想是搀扶你起来的强有力的力量;当一个人倦怠的时候,理想是唤醒你的充满爱意的声音;当一个人迷茫的时候,理想是你前方的路标和灯塔;当一个人陷入情感的纠结的时候,理想是那一缕清新的空气。我们出生在这穷乡僻壤,不是我们的错。可是我们一定要努力奋斗,改变我们的命运。而能改变我们命运的只有知识。
有了高远的理想,其次,就是我们要有足够的等待理想开花结果的忍耐力。
有了理想,我们往往以为理想很容易会实现。但是,理想却不易实现,要么我们会懈怠,要么我们会埋怨,要么我们会放弃。于是,理想便与我们渐行渐远。说到底,是我们缺少等待的忍耐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这种忍耐力。
有良好的行为,未必有良好的结果;有错误的行为,却是必然有失败的结果。事实就是这样的残酷。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风云、雨露、霜雪;有灯红酒绿、清风明月、刀光剑影;有甜蜜美好、青涩苦恼;有踌躇满志、消沉畏缩;有平途、坎坷。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愿意轻易说放弃,因为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能创造人生的意义。我们不甘于平庸、不甘于失败、不甘于自己的父母受辱蒙羞、不甘于自己受苦受累。我们每一个人是自己的,是一个体;同时我们每一个人又是一个社会的细胞。只有我们勇于承认自己既属于个人,又属于社会,那么我们就懂得了自己的责任,就敢于承担自己肩上的那一份责任。每一天,就让美好的阳光照进我们的心灵之窗,因为我们渴望良好的行为;每一天,就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灵之田,因为我们渴望理想的实现。
努力是痛苦的、失败是痛苦的、懊恼是痛苦的、后悔是痛苦的,既然都是痛苦的,那么,就让我们做一个选择,就让努力的痛苦时时伴随我们前行。有时,我们会被努力的痛苦所吓倒,认为人生是甜蜜而美好的,人不应该承受这样的痛苦,可是当我们离开努力的痛苦的时候,却要承受别的更大的痛苦。失败、懊恼、后悔的痛苦往往大于努力的痛苦千百倍。我们不愿意大于努力痛苦的失败、懊恼、后悔的痛苦时时折磨着我们。如果是那样,理想就不会照进我们的心灵。理想自然而然会与我们渐行渐远。
努力、奋斗,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激励着、坚守着,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在努力的同时,我们学会忍耐,相信理想会照进我们的现实;在奋斗的同时,我们学会忍耐,相信理想会与我们渐行渐近。
“苦学”,难与易,取决于自己的一念之间。坚守理想的信念,说难亦易;放弃理想的信念,说易亦难。
书信的交流沟通,实际上就是心灵的碰撞,其中理解是基石,表达是内心情感的释放与宣泄,尊重是架起沟通的桥梁,信任是友情延伸的坦途。其后,笔者多次和高二学生书信往来,双方获益都不菲。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和理解,笔者就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做过为期三个月的调查研究,使用谈话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参观法、集体讨论法、行为改变法。最后,笔者初步形成较为成熟的观点,愿意和同仁们商榷。
首先,师生关系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教师与学生要以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犹如两个人一起划船过河一样。如果将划船到达彼岸比做教学目标的实现,则不难想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只有当学生主动寻求改善学习目标与教师适时提供学习帮助的方向趋于一致的情况时,也就是说,只有教师设身处地理解学生学习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合其需要的个性化教学,而学生认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并愿意接受教师的价值影响和力所能及的帮助时,新的教学模式才可能顺利完施,教学效果才可能是有效的、令人满意的。无论是2001年秋季开始的全国新课程改革,还是2007年秋季开始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始终没有也不可能忽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可以说,教师角色由教学的主导者重构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引领者、合作者、推动者,旨在建构新的教学课堂,建构新的师生关系,以实现学生主动、活泼、积极、全面健康地发展。
其次。师生关系是一种责任关系。师生关系包括三个重要方面:第一,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联系;第二,教学任务的完成;第三,教学目标的设定,包括教学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因此,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是师生双方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感、一种理智。师生关系的建立从课堂教学活动寻求学生每一时段的发展开始,关系的展开紧紧围绕一个个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实际上,师生关系的存在不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其实,即使实现了教学目标,师生关系也不会随之结束。师生关系与其他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有一个明显区别,由于教育教学的任务,在师生关系中必然涉及双方情感的互动与精神层面的交流,又必然涉及学生自我与外部环境的心灵碰撞。教师理应对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责任,更积极、主动,从而创造学生适宜的学习环境。这是一个教师应有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职业操守。
再次,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渐趋平等的关系。打个比方说,师生关系有如一个漏斗,在漏斗狭窄的一端,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一般师生关系倾向于一致的看法,这些看法通常是被人们普遍认为不符合高效课堂实质的、是不适当的,如:教师的强势灌输;而漏斗越来越宽大的另一端,则是被认为高效课堂实质的一些看法,如平等、合作氛围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学实践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不容易建构起来,当然,我们不拒绝追求良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2012年开始,安定区积极推行教育改革,把打造“三名工程”(三名即:名师、名校、名校长)和试点尝试“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高效课堂渐入校园、深入师生之心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师生关系悄然发生新的变化。师生关系,只能是学生通过新的教学模式的建构获益并发生改变的基础,是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这种改革背景下,师生关系的内化过程越来越重视这样几个方面。
1.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与传统教学中学生地位和作用经常被忽视、受被动不同,教师要以尊重与接纳的态度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对教师的更加信任和开放,可以减少学生自我防御和对教师的抵触心理,愿意进行课堂内外的交流与探索,并尝试新的问题思考和学习行为模式。
2.提高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对学生完全地接纳,对学生来说具有引领示范作用,会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态度发生较为彻底的改变,对自己的看法更加积极。当学生在“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下开始接受和理解自己的时候,不但减少对自我的怀疑和困惑,甚至是否定和排斥,从而缓解对学习的厌倦,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对自己的认识,不再只看到自己的厌学,开始学着教师的态度尊重和重视自己。学生学会全面审视自己,无疑有益于提高自尊心。自尊心提高了,学生自然乐于学习。
3.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
学生处于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最初可能仅仅是为了取悦于教师而改进学习方法,这种变化常常是暂时的、被动的。但是,学生一旦出现变化,往往就很容易使其体验到因为一点改变取得不小的进步或成功,教师要抓住机会促使学生的这些改变固定下来,成为持久的、稳定的改变。
4.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