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区规划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5 16:32: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服务区规划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服务区规划设计

篇(1)

自我区高速公路网规划以来,我区高速公路事业不断发展,目前已具规模。随着节约型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节约型运输方式重新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此期间,各主管部门制定了不同层次的规划及设计指导意见,同时不断加大了公路和配套设施及改扩建的投入力度,使得路网及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重新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与高速公路相配套的服务区场地建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除了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得到使用管理部门认可以外,部分设施尚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服务区场地规划停车散乱,无核心章法可循。景观绿地占据停车空间,造成浪费,转弯半径不够,降低了通勤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核心规划理论错位,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无法实现。而货车运输要求的通顺便捷直进直出的通车方式以及对停车场开阔平整要求未得到满足,造成改建不断,形成浪费。货车运输是公路发展强有力的推动者,却往往是被忽略的服务群体。

伴随着高速公路运输量的不断增加,服务区场地散乱的局面已经不能满足高质量服务的要求,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与硬件场地的停车位矛盾突出,急需进行相应的服务区场地规划调整建设,同时进行服务区场地布局规划研究可以减少建设浪费,使服务区场地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加强区域范围内的各类车辆功能归类定位,促使公路服务区经济的形成有着十分的必要性。

1 高速公路服务区场地功能分析

1)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保障公路运输高速化、高效化,为高速公路货运、客运运输提供高质量服务要求的配套设施,其主要目的是为交通运输主体提供运输过程中的服务,满足高速公路上过往驾乘人员及车辆的各种服务需求。按需求理论,依次是:停车公共厕所超市购物餐饮休闲以及简单维修加油加水回收垃圾等需求。服务区系统是地域上相对集中和功能上有机联系各种配套服务设施的集合,是为高速公路运输辅助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综合服务的配套服务设施系统。

根据一体化配套的服务总体要求,对那些能够在空间上集中起来的配套服务设施,则根据需求理论主要是以公共厕所、餐饮和加油、停车四大功能为核心。把它们适当集中,形成若干服务区域;对那些不能在空间上集中的配套服务设施,则以交通路网系统为纽带,使其有机联系,避免交叉,形成若干服务网络。这些按需求形成的服务网构成整个场区的服务系统。

2) 根据高速公路服务区在建设中的需求不同作如下分类:a. 依托功能需求:服务区的停车功能。货车:尤其是大型货车需要的停车空间最大,时间最长,是服务区的关键。客车:是人流一次释放最多的作业区域,其停车空间与货车基本相似,时间上作业最短(特殊需求人为干涉的情况除外) 。小车:停车时间最短,单个停车空间最小,集体作业时间流数量最多(同时也是存在停车时间最长的基本元素) 。危险品与超长特殊车辆:占地面积最大,内部加油站供油车辆与内部联系通勤车辆是定时定点,数量少。其并称为辅助作业车辆,因此服务区场地建设一般应以主要停车场为依托。紧挨服务综合楼,形成服务依托。b. 基本功能:与驾乘有关的功能,即驾乘人员的基本需求功能。与车辆有关的功能,即车辆补给功能,排放功能和简单维修功能。内部作业辅助配套功能。上述基本功能需求最大,是场地的迫切需要,属需要加强的功能。c. 拓展功能:公共厕所:辅助配套、工具间、母婴及化妆平台,强化地沟构造设计(见图1 ,图2) ,厕所经济的卖品部报刊设施。

超市中的地产商品配套库房,交易的场地,信息地图服务,文化娱乐。餐饮配套的厨房设置设施、辅助配套空间,垃圾场所,宰杀区域、排烟设施、污水处理、空调外机(VRV) 空间以及茶吧、茶座的设立等。加油站区域的停车设施,供油停车区域,卫生间(内部) 设施。公安监控警务室(单独设置) 。

2 高速公路服务区场地内的需求预测理论

2. 1 预测思路

当人们要探究一种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时,便会想到过去类似行为产生的所有后果,并且假定类似的行为都产生了类似的后果,这样的思维过程叫做预测。

服务区的需求预测是针对场地区域范围内的需求总量进行预测,包括分区域停车需求总面积和人员聚集集体要求总面积,通过预测得出各分区服务区的停车需求及其他人员聚集集体需求总量,以便对整个区域范围内服务区的总体建筑规模和总体布局分布进行指导。

服务区的需求预测与其他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预测相比,其预测对象的结构较为复杂。而对于区域内服务区场地功能布局规划,需求预测可分为最终预测对象和中间预测对象。

最终预测对象一般是指该高速公路所有通行车辆可能停车数量所需要的停车面积(包括停车面积与绿化面积) 。由于各条高速公路所处区位不同,其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所需的用地面积在数量上差别较大,因此最终预测对象又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货车停车面积、客车停车面积、小车停车面积、其他内部配套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货车与小车用地面积需求较大,不能凭经验判断,必须通过系统的预测才能确定,至于其他配套设施与客车所需的停车面积就每一种配套服务设施而言,用地面积较小,服务弹性较大,因此可进行一些调查,以一辆大客车为例扩展至同时到达的车辆数。以单一的客车最高人数作为大型公厕的厕位基数,获得一些经验数据,可以根据以往已建成的服务区类型,取得数据,辅助一些必要的计算可以确定,也就是分类类比法。或分析时可运用定性问题定量化的方法进行对比。

中间预测对象是指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设施出发,到各种停车配套服务用地面积的确定,这一需求预测过程中必须借助的一系列过程数据,一般通过预测得到。其中最基本的有以下几种:高速公路货车通过量、货车夜间停泊量、服务区货车滞留量、驾乘人员滞留量、车辆修理量、人员拥有聚集量。有了这些数据即可推算出相应的场地停车面积以及配套服务设施所需面积,具体的关系预测方法为归类逼近法,关系如图3 所示。

2. 2 停车面积需求预测

所谓对将来的预测,其实就是在思维中将过去的行为序列应用到现在的行为序列中而造成一系列的假设。这些假设能否应验,一看原始数据的准确性,二看实际发生的最终事实检验结果,也就是对未来准确预知的能力。对过去事物的经验越多,其预测结果也就越准确。因为过去的事情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现在的事情存在于当下的环境之中,将来的事情则存在于不确定的情境之中。好的预测当然是预测者对所预测事情现在所掌握的资料,对过去的发展最为了解和最有研究的人,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以称为准确的预测。

服务区停车规模主要由场地所需泊位数和交通道路面积决定。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心理地图,设计人员也不例外,所以这也是预测的重难点。现以A服务区、B服务区、C服务区为例介绍这部分的预测方法。

对于服务区泊位面积的需求预测也就是分析未来特征年限所需要的泊位数和未来车型预测(即平均每辆车所需要的泊位面积) 。首先定义基本车位面积,建筑设计规划手法称之为第一根轴线。查验规范定义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如果规范定义是随便定的,就要加以修正或重新定义。因为定义是推测的起点,如果定义错了,结果就必然会错。所以正确定义大、小车位面积便是首要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

大型货车面积需求总量= 每辆车所占的面积×泊位数+ 交通道路面积。

根据规范确定车位尺寸为4 m ×13 m。结合国内高速公路建成停车场面积和未来标准的发展趋势,参考其中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其设置为:126 货车位,139 小车位,114 客车位。根据经验预测停留时间,在停车场作业时间取中间值,总数379 车位。根据4 m ×13 m 的大车位,6 m ×3 m 小车位,通勤道路宽8 m ,据此得到: 停车场面积=(平均大车+ 小车所需面积) ×数量+ 道路交通面积,得出A服务区的面积为22 108 m2 ,B服务区的面积为12 516 m2 ,C服务区的面积为24 686 m2 。根据平均增长率法,预测停车时间所需附属配套设施面积A服务区为80 027 m2 ,B服务区为23 755 m2 ,C服务区为59 227 m2 。

3 服务区场地布局规划理论

3. 1 服务区场地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1) 客观层面:要运用系统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总体考虑。服务区布局要从公路系统出发,适应公路系统的需要,充分理解从管理者角度上所划分的这一段路和那一段路。将区域公路视为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整体规划建设。2) 中间层面:①公路运输及其所在区域运量的影响。确定其在整个区域公路中的功能定位。因公路建设不断完善联网,其功能将随着外部条件的不断完善而改变。要准确定位并把握未来发展趋势,采用适度超前的建设标准进行场地的规划布局。另外,运量是服务区需求预测的依据,沿途运量的大小和集中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服务区的场地布局。②沿线服务区节点的距离状况,对服务区场地有一定影响,如服务区分布里程或前后服务区规模较小,为了避免一次规模布置偏小,应考虑适当加大停车规模。3) 微观层面:是根据服务区在规划布局时必须要兼顾的限制因素。①场地大型公厕,加油设施位置,是服务区规划布局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服务区布局尽可能结合大型公厕、加油站位置合理布局。将其大型公厕布置在入口处,而加油站布置在出口处。②兼顾驾乘人员的生活和生理需求,特别是公路运输相对时间速度较快,服务区的规划建设要满足驾乘人员的生理需求,尽可能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③满足车辆加油维修需求,加油站的设置要考虑车辆排队及供油车辆供油停车位及卸油口的安全距离,并确定维修的安全距离。

3. 2 服务区的布局规划

高速公路服务区这一概念是公路运输这一载体特有的生活习惯所形成的结果,所以规划的应该是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1) 服务区建设的布置原则:大型公厕布置于入口附近,超市靠大型公厕并留有通风的空间,餐饮与大型公厕超市一字排开,配套设施完善,交通条件便利顺直,分布均匀。2) 加油设施置于出口处,加油站的长宽比例、车道数、大棚覆盖面积、加油站房按行业规范执行,配套设施、油灌区、供油车停放位置交通便利且符合安全距离要求。3) 货车、客车、小车(临时停车) 内部通勤加油分区域停放,交通流线归类明析。停车、吃饭、加油、走人互不干扰,标志易懂可识别,交通顺直通畅。4) 场地空间适度,技术措施安全,时间概念快捷,硬件适宜人、车的行为方式。

4 工程实践、项目案例

根据以上场地规划理论服务区布局规划,以高速公路A服务区、高速公路B服务区、高速公路C服务区为例,将以上服务区理论应用于实际,并检验是否符合实际需求。

1) 根据已确定的沿线规划红线图,其土地范围容量大小已确定。现场踏勘后收集资料,业内分析根据上述理论,可利用的场地资源,规避场地约束,用“同质同构”的技术手法确定初步方案。

2) A服务区、B服务区、C服务区北区场地布局方案。

首先可根据服务区布局原则分析初步布局备选点,明确收集什么,形成初步方案,然后根据原则,对初步设计备选方案进行筛选和深化调整,尽可能满足所有的布局原则,然而由于A服务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限制,也就是其场地东面有一个上桥的坡。出口处设立加油站受到限制,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回应这一挑战我们将上述所提的布局原则细化分析,在初步可行区域进行叠加做图,凡人员车辆聚集处多应留有足够大的空间,凡人员休闲的地方就在那里绿化,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然后结合我区已建成的服务区进行比对,得到了基本满足以上布局原则的服务区场地布局的初步方案,初步拟定5 个加油站的备选点。

初步方案的布局位置比较粗略,只能表示未来服务区场地内设施可能建设的位置,必须通过场地布局规划原则进行筛选取舍和确定具置,分析交通流线,用上文提到的分类方法,并结合前文的分析原则,确定A服务区加油站应布在入口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A服务区属于特殊场地,解决问题首先要看它的恰当性,而每个人对恰当性的认识是有差异的,从管理者角度考虑更多的是经济效应,满足了便是恰当性。而从设计者角度所依据的是工程知识和规范的恰当性。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均不能否定,只有现有知识改进,考虑成熟的经济原理。即在一定时期内,选择的技术方案都要服从经济上的恰当性。如图4 所示,该项目为非常规特殊场地异断面加油站。图5 为常规规划原则布局。

图4A服务区;异断面加油效果图

图5 B服务区南区北区场地鸟瞰

所收集的某服务区部分数据参考:综合楼面积:2 890 m2 ,快餐厅面积:360 m2 ,厨房面积:250 m2 ,公厕面积:376 m2 ,外卖部面积(含库房) :260 m2 ,男盥洗台:16 个,女盥洗台:15 个,男厕位:18 个,女厕位:32 个,男小便器:40 个。

5 结语

篇(2)

老龄化;老龄产业;老龄地产;养老社区;配套服务设施;规划;设计;

1. 老龄产业发展背景

我国自1981年至1999年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速度仍在加快,呈现高速、高龄等特点。未来老龄消费市场巨大,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14年至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我国将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2. 老龄居住产业发展背景及老年社区设计现状

作为老年人生活的基础及老龄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老龄房地产业暨各类老年社区是解决老年人居住、服务需求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解决和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内针对老年社区规划设计特点和基本原则的研究刚刚起步,老年社区的建设标准也相对缺乏,难以满足开发建设需求,亟需在规划设计层面研究和总结,以指导越来越多的老年社区建设。

3. 老年社区的特点

老年社区相较普通社区的最根本区别在于:老年社区是硬件物理空间充分结合适老化软件服务的综合性、经营性社区。老年社区除了为老年人提供满足其身心特点的居住空间外,还必须为其提供完善、系统的适老化软件服务。

因此,老年社区需建设更多的居家、社区乃至机构型老年服务设施,会存在大量的后期管理与服务运营工作。由此可见,养老社区在居民入住后,将面临更加复杂、繁重的服务经营压力。

社区除了传统认知上的无障碍、适老化和设施设备的植入外,更重要的是将物理空间与软件服务充分结合,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及管理服务人员的运营需求。因此,养老社区的重点在于服务,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的重点在于服务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

4. 老年社区配套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原则

1) 老年人需求及社区服务的分类:

老年社区中配套服务设施的业态和产品类型定位应围绕老年人的实际生活需求及服务进行。

老年人独特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决定社区所提供服务的门类,配套服务设施应满足服务的空间需要。

2) 老年社区配套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原则

a) 向心化原则

老年社区中,配套设施是支撑社区内外老年人各类所需服务的物理载体。应保障对社区内老年人有较均衡的服务半径,使其能较快捷地到达并享受各类养老服务。同时使服务运营人员能够有效、快速地到达老年人家中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因此,社区配套设施应在总体规划布局中相对居中布置。

向心化的布局形式能够缩短老年人到服务核心的路径,在身体机能允许的情况下获取所需服务。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服务运营者的服务半径,提升服务效率,进而提升服务品质。

b) 多核化原则

配套服务设施所面临的主要服务对象不尽相同,如健康医疗配套主要服务于身体机能明显下降或需要护理的介助、介护型老年人,而日常生活服务、情感及育乐型配套等主要服务于活跃健康型老年人,甚至社区内部非老年人。

因此,配套服务设施的经营业态、服务对象、服务团队、运营模式均不尽相同。根据其自身特点将服务核心多点布局,有针对性地对配套周边人群提供服务,则能够有效提升服务效率和品质。

c) 网络化原则

服务应满足社区内老年人“随时、随地、随意”地获取所需服务。配套设施以等级划分并合理布局,有利于获得较短的服务路径、较快的服务效率及有针对性的服务功能。多级配套形成的网络化布局,可避免集中化服务配套设施造成的路径长、效率低等弊端。

d) 庭园化原则

大型配套综合体有利于集约功能、降低建造成本和时间。但老年人的方向辨识感逐步退化,大型建筑空间复杂,不利于老年人寻求所需服务空间。

同时,老年人在利用配套空间的行为上与年轻人有本质区别,可能将生活中绝大部分时间消磨在各类配套服务设施中。

此外,社区后期运营中,如何让老年人充分利用和享受配套设施并在产生更多的消费,形成社区长期稳定的经济回报,也是老年社区区别于普通社区盈利模式的重点。

因此,配套服务设施的首先应与用地内外可利用的景观资源充分结合,将服务载体纳入到景观环境中,形成园林化的服务空间,提升服务空间品质。

各单体以院落形式布局,有利于将进行同类活动的老年人聚集起来,提升社区及本配套设施的人气和活力。院落形成的半私密空间,有利于避免各类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干扰并限定服务范围,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益。

e) 聚落化原则

老年人的活动一般具备明显的初始目的性和临时转换特征。即需要某种服务的时候比较明确地前往服务空间,中途可能在不同服务空间转换。

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应根据服务业态种类相对集中地布局,方便老年人辨识和记忆、明确方向,较快地到达初始服务需求空间。同时提供方便的建筑内外交通联系路径,供老年人方便地进行服务转换,保证可达性和舒适性。

f) 分置化原则

配套服务设施根据等级差别,在服务半径、对象及方式上有明显差异性。

一级配套服务半径较大,往往内外服务兼顾且服务人数量多;二级配套服务半径适中,主要服务于社区内部人群;三级配套服务半径最小,主要服务组团内部人群,服务强度最小。因此,在规划布局中必须注重这些差异性。

一级配套设施应布局在社区与城市的交界面上,方便内外兼顾服务,发挥配套的最大效益。同时,使如医疗护理等设施中的人群不会与社区内部其他人叉,造成不良影响。这些设施中的老年人出现意外情况,也能相对快速便利地转介到社区外部,并最小限度影响社区。

二级配套设施应布局在各生活组团群相对核心的位置,便于健康独立生活老年人充分利用和享受设施空间及服务。

三级配套设施应布局在各组团核心或组团出入口,以最小服务半径和最便捷的服务支持组团内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g) 配套服务设施的复用性原则

篇(3)

小麦公社副总裁全斌先生表示:“零售服务业的线上线下融合已是必然趋势,我们倡导的是基于新零售思维的‘心’零售,强调商品和服务都要基于λ服务客户群体的深度需求把握,从心出发设定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服务标准和规则,这对于小麦公社所服务的年轻群体来说尤为重要。我们要做的创新型服务不仅要在术的层面做到线上线下融合,满足商品交易和购买场景的基本需求,也要在道的层面满足年轻人的服务和心理需求,让校园商贸服务真正焕发青春。”

校园商圈和普通大型社区相比,客户群体有着更为突出的特点:

行为趋同集中:由于年龄段集中、作息和学习生活安排一致、校园用户的行为集体化,消费需求趋同并有明显的波峰波谷现象。

开放而敏感:学生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想活跃,喜欢追求时尚前沿的消费体验并敢于创新,愿意分享消费感受并相互影响,消费趋附性强。同时,校园用户比其他社群用户更加感性,除了基本的交易需求,对消费的心理体验也更加敏感。

个性化需求:和普通社区用户相比,校园用户有自己的文化特征,个性特质,对个性化的商品、服务和文化输出也有更大的需求。

安全第一:高校社区服务对师生安全保障的关注是首位的,食品安全、运营细节都需要额外关注。

基于对客户群的深度理解,和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求把握,小麦公社的“互联网+”校园商业综合体解决方案为传统校园商贸提供了创新经营思路和全新运营规则。灵活创新的校企合作方式让校方得以零风险、低成本、高效率、全管控、多回报的进行后勤服务创新升级。而对应校园用户的需求变化,通过环境、商品、运营、管理平台四大体系升级,原有传统校园超市可进阶成互联网+校园综合体,即将原有商贸场地升级打造不同的主题活动空间组合体,在基础零售区以外,增加自助式服务区、互联网体验区、创业沙龙、咖啡休闲吧等,定期组织开展各类特色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为传统校园超市赋予新功能,围绕学生生活开展购物、休闲、互动、创业等全方位服务,为年轻用户提供更好的校园生活服务。

形象升级:打造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文化消费地标

校园商贸受制于学校的场地和周边环境限制,往往只能因地制宜的满足基本交易功能的环境需求,很多校园商圈由于提供服务的时间比较长,外观和内部都存在很大提升空间。而随着年轻人消费需求的升级,校外很多交易场所已经能够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并提供更有氛围有温度的购物环境体验,这对于重体验的90后年轻群体来说也有着额外的吸引力。传统的校园商超一般仅仅考虑购物需求,而新一代的校园商超或服务综合体则应该在提升坪效的基础上提供能多的功能,比如休闲区域、自助服务区,以时尚、个性、体验为经营核心而打造的受年轻人追棒的生活服务和社交场所。

以北京交通大学南门芳华超市为例,原来的芳华超市外立面被快递箱阻挡,影响光照及可观性,周边商户外观没有统一观感,各自为政。2 01 6年正值北交大一百二十周年之际,在学校的委托下,小麦公社将南门小商圈做了整体升级,在整体环境上,统一统筹各个商户分散的形象,按照统一规则重新升级,并整体上划归到“后勤集团校园服务港”的整体形象旗下,使南门商贸综合体更加完整直观。

在原芳华超市的内部升级改造上,基于提升坪效的基础考量之上,合理规划动线,完善消费者体验。除了常规的售卖货架,还利用有限的空间设置了供学生们用餐、交流的社交休闲空间。芳华超市原有一个废弃的隔间,只能当做库房使用,升级改造后变成了自助用餐休闲区、并可以观看电视、体验VR(虚拟现实)设备。原来破旧的砖墙,经过邀请同学们创意涂鸦,变成了交大里一道特别的摄影背景墙,升级改造后的芳华超市,也成为学校里最潮最酷的文化和消费地标。

商品升级:让年轻用户自己定义商品库

考虑到校园商超的基础生活服务功能,校园商超往往将大部分货架都留给性价比比较高的常规食品商品,新品更换少,汰换率低。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校园商超应该将从单向销售转向双向互动,从原有的以商超为核心选取商品进行销售,变成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的消费数据反馈,学生建议能够直接影响校园商超的选品和汰换。

在小麦公社的商品供应体系中,针对年轻人的消费水平和喜好的基础商品库是基本保障。此外会根据不同学校生源组成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商品库定制和新品引进。根据校方的不同需求,基于小麦日配体系的支持,速食、鲜食的引进也能填补传统教育超市在鲜食和现场制售等品类上的空白打破原有超市主要集中经营“常温食品”的模式,丰富商品结构,方便师生生活。

除此之外,每个学校也具备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印记,除了常规商品未来具有各个学校文化烙印的创意产品和定制化商品的开发也能够进一步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运营升级:基本功和营销心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和传统意义上的社区商超、便利店一样,高校零售服务店面运营也需要稳抓基本功,小麦公社称之为5Q c,即服务、品质、清洁。

服务:追求服务质量,增加服务类型,打造“服务至上”理念,给用户“家一样的温馨服务”。品质:通过极致追求商品品质,给用户提供物超所值的商品及衍生价值,建立差异化的定位和口碑。清洁:通过良好店面形象及高效陈列和广义“清洁”给用户营造良好的购“环境”,产品溢价和用户满意度之间达到完美平衡。

绕着SQC核心基本功体系,小麦公社要求每个便利店遵循其标准制定,并安排营运督导指导,以及后勤推进支持,以确保标准清晰,指导准确到位,考核追踪反馈,最终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成长闭环,持续进步,并映射到顾客的持续良好体验中去。

在基本功的基础上,新零售时代下的运营,店面运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要借助互联网手段以客户为中心进行技术驱动的运营升级,让客户参与到选品、销售、运营监管、意见反馈、线上互动等多个环节中来,充分发挥年轻人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共同打造学生们自己的便利店。

小麦公社在实际运营中的两个运营法宝是“假设-验证”和“换位思考”,假设验证是要对单个商品通过无止境的实施假设验证法,知道每一个商品的销售溯源,为什么好卖,为什么不好卖,以最终达到全店超高的动销率。换位思考是要灌输每个管理人员及店员用换位思考的心态去经营,“假如我是一个客户”的思考起始点有无穷的力量和奇迹。

平台升级:技术和数据使校园商超空间无限

篇(4)

[abstract] ZhaoXing liping DongZhai is ZhaoXing dong culture tourist area's core component. ZhaoXing DongZhai Ma service area planning and design to travel in the location, the total plane layout and single building design face dong culture inheritanc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and innovation made some try, try to be Ma tourism service function more reasonable and more highlights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with time spirit.

[key words] DongZhai; Tourism service area;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cul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项目背景

黎平肇兴侗寨是侗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地,是肇兴侗文化旅游区的核心组成部分。独具侗族特色的鼓楼、风雨桥、民居和民族风情让无数的国内外游客为之陶醉。随着近年来侗文化旅游区外部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内部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肇兴侗寨游客量逐渐增加。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肇兴侗寨现有的旅游服务设施无论规模还是服务水平都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求。急需将行政办公、社会服务、民居安置和旅游接待等功能转移到肇兴侗寨之外,另行选址建设新的旅游服务区,以满足肇兴侗寨保护和发展的需要。

2 对侗寨乡土建筑文化的认识

2.1 侗寨选址

黎平县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中国第一侗都、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黎平县较完整地保留了侗族传统文化。侗族村寨聚落形态从宏观上可以分为几种类型:第一种是“群上环抱,成团成组型”;第二种是“随山就势,自由衍生型”;第三种是“水畔坐坡朝河型” [1];第四种是“河岸两旁带状延伸型”。这四种类型总的来看都是依地势的方便而考虑的,侗寨无论靠水的远近,或依山的深浅,最好有小溪潺潺流过的地点来安排寨子的落脚点。

2.2 村寨的空间布局形态

侗寨是典型的血缘聚落,村寨是按宗族划片筑居的,因此就形成单鼓楼单核心的村落体系和多鼓楼多核心的村落体系。以鼓楼为宗族标志是侗寨的一个非常显著的人文特征。鼓楼以其挺拔的身姿和多姿的建筑造型,从高度与建筑艺术形象上对村寨的空间形态起着统帅作用:围绕鼓楼而建设的民居建筑群,高度一般都低于鼓楼,位于鼓楼附近的民居更注意从高度和气势上去反衬鼓楼的统帅地位。侗族村寨的布局形态,无论从平面布局形式还是竖向空间层次上,都围绕中心这一概念,以聚集效果为目标,呈现出具有秩序化的内聚向心形态[2]。

2.3 村寨空间构成要素

侗寨最为突出的是其中心路网结构,其骨架道路网大多数以鼓楼和戏台所围合的广场为中心,向外辐射,构成蛛网式的道路网络结构。在村寨的村头寨尾或鼓楼附近,建有一些木桥,有廊有顶,称“风雨桥”。往往设置于村寨入口,它不仅为侗族村民在山谷溪涧提供较为安全方便的通道,同时也是人们平时休息交往的空间。风雨桥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在审美上它又是一个很好的景观,同时从建寨的理念和大布局上,它更是从风水上来考虑的,具有“调和理气”的作用。除了鼓楼、戏台、风雨桥三大要素之外,寨门、凉亭、水井、鱼塘、坟地等都要纳入到侗寨布局的整体框架之中。

2.4 村寨民居建筑形式

侗寨民居基本上是用杉木和松木制成的,这些房屋因地势变化而有不同的设计,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高脚楼、吊脚楼和平地楼四种。高脚楼修建在平坦的地面上,而吊脚楼则建在斜坡面上,后部与坡地相连,前部用柱栏架空。肇兴侗寨民居中最为常见的是上下串通的穿斗式整体框架木构体系,侗族人称为“整体竖建”;屋顶有两坡悬山顶,歇山顶和四坡顶几种样式;阔面开间有很多长屋,建筑层层出挑,形成上大下小的倒金塔形木楼,山墙偏厦拼联组合,半开敞廊的竖向栏杆以及出排外露的猪嘴形枋头和莲花状垂柱等构成了侗族房屋外部的细部特点。

3 基于侗族乡土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规划设计探索

3.1 规划理念

传承:传承侗族乡土建筑文化脉络,探寻侗族建筑风水理念和民俗习惯,继承和发扬侗族人民在家园建设中的智慧精华。

融合:在规划设计前必须对侗寨的形成和格局进行研究,综合考虑现有实际的基础上,与现有村寨格局和景观环境相融合,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衍生:在传承的基础上应顺应时展的潮流,考虑生活水平的提高后侗寨生产生活的变化,形成富有时代特征的新侗寨。

3.2 旅游服务区选址

在综合考虑旅游服务区与肇兴侗寨的距离、建设用地条件、当地村民意见等因素后,确定在肇兴侗寨西侧约2.5km的归杩村建设旅游服务区。规划用地呈南北陡、中部平缓的东西向狭长地形。用地中部地势平坦,主要以农田和村寨为主,村寨内部环境较为杂乱,农田中部有一小溪东西向穿过。南北两侧山体主要是以林地和梯田为主,有较好的植被覆盖,良好的自然条件为规划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基础。从选址来看,旅游服务区属于“河岸两旁带状延伸型”村落聚落形态。

3.3 总平面规划布局

3.3.1 规划结构

根据规划用地条件及周边环境,结合归杩旅游服务区的功能需求,规划确定了“一带、二心、三区”的规划结构(图1)。

图1规划结构分析图

一带指归杩溪水系景观纽带,在归杩旅游服务区形成富有灵性的水文化特色空间。侗族人以山为靠,畔伴水而居,他们认为水是幸福和未来的象征。规划充分利用归杩溪东西向穿过归杩旅游服务区这一有利条件,通过富有灵性的水文特色空间来体现侗族人民对水的依恋。规划在临水地带,形成特色“水街”,作为联系整个归杩旅游服务区的纽带(图2)。

图2 水街透视图

二心指以归杩侗寨原有鼓楼和山头衍生的景观鼓楼形成的中心,形成和谐共生的双鼓楼风貌格局。尊重并强化用地东侧已有鼓楼为中心,建筑、道路向外辐射的村寨格局,体现对侗族村寨建造和民族习俗的传承。在规划用地西侧山顶上新建具有象征意义的鼓楼,行政中心、旅游服务设施围绕其布置,作为侗族鼓楼文化的衍生。新老侗寨和谐共生,形成富有时代特征的新侗寨(图3)。

图3 鼓楼戏台活动中心透视图

3、三区分别指以行政办公区、旅游接待区及居民生活区,各功能区互不干扰,用地相对集中。

3.3.2 功能布局(图4)

图4 旅游服务区总平面规划图

1、行政办公区

行政办公区位于景区对外主要交通的出入口处,交通便利。该区布置在用地范围西侧,相对独立。规划的行政办公区将作为肇兴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2、旅游接待区

该区布置在用地中部和西南部,紧靠山体绿地,与山体、水体及村寨的结合较好,兼顾游客休息、游览的需要。规划的旅游接待区主要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接待服务,主要有停车、旅游咨询、购票、导游等功能。

3、居民生活区

该区布置在用地中部以及东侧的区域,在原有村寨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依托村寨中的鼓楼、水系和道路交通的优势,为游客及居民开展休闲娱乐、民族表演和购物等活动提供公共空间,营造良好的休闲氛围。

3.4 建筑规划设计

旅游服务区建筑设计应充分反映当地侗寨独特的文化特征,并在传承侗寨乡土建筑特色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创新。

1、乡行政服务中心

行政服务中心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将底层架空,体现侗族“吊脚楼”的特征;三、四层山墙部分出挑,体现侗寨民居“倒金塔”的另一重要特点;屋顶最高处为歇山顶,两侧较低处为两坡悬山顶,在屋顶的局部体现鼓楼和风雨桥的建筑意向特征;建筑立面柱子体现侗寨民居穿斗式整体框架木构体系。同时,地方材料和现代材料相结合,建筑的体块穿插、光影关系突出,节奏韵律感强,其建筑立面造型设计既要体现办公楼的庄重,又不乏侗族民居建筑轻盈活泼的特点(图5)。

图5 行政中心透视图

2、旅游接待区

旅游接待区建筑规划设计在运用现代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玻璃幕墙、石材体块等形式的同时,通过丰富的坡屋顶变化、层层出挑、木构架、垂花等以及鼓楼、风雨桥等元素的运用,使建筑在展现侗族建筑特色的同时又满足现代旅游服务功能的需求(图6)。

图6游客服务中心透视图

3、居民生活区

归杩村寨现状建筑较为杂乱,规划对原有民居提出了完全保存、修缮加固、局部改造、整体改造、拆除新建5种整治措施。新建民居采用“木罩砖”的形式,即内部主体结构采取砖混形式,外部采用传统的侗族民居建筑形式。这样既满足现代侗族民居实用、卫生等功能的需求,又很好地体现了传统侗族民居的特色(图7)。

图7 新建民居透视图

4 结语

归杩旅游服务区规划设计在服务区的选址、总平面布局和建筑单体设计方面对侗族乡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力求使归杩旅游服务区功能更趋合理,地域特色更加凸显并具有时代精神。希望归杩旅游服务区的建成,能为具有民族特为的游服务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建设厅. 侗族干栏建筑,图像人类学视野中的贵州乡土建筑,2006.5:76-123.

篇(5)

1 引言

北京至哈尔滨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由北京出发的七条放射状路线之一,是东北地区公路交通运输的大动脉,是东北地区南下西进入关的重要通道。京哈高速绥中(冀辽界)至盘锦段(以下简称沈山高速)作为京哈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北三省与关内相互联系的最便捷通道,在东北、华北区域高速公路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辽宁省高速公路网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基本功能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以高速公路上运行车辆及司乘人员、被运送物资为服务对象的基础设施。由于高速公路是全封闭、全立交、严格控制出入的公路运输设施,在高速公路的中途需要加油、检修的车辆,需要休息缓解疲劳的驾驶人员,需要如厕、就餐、购物或观光的旅客,需要维护保养的物资等,就只能依靠高速公路服务区来满足需求。因此,服务区能否满足道路使用者的上述需求直接影响着高速公路整体功能发挥。

3 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发挥的影响因素

对于高速公路服务区而言,高效、合理的提供各功能服务设施,有效满足服务区的服务需求,是保证高速公路有效运行、提高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的关键条件。影响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发挥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3.1 服务区密度

在高速公路的规划设计中,首先应根据预测的交通量、交通流的性质,合理的确定服务区(包括停车区)的总体设置间距;其次设计中应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特别是缓解驾驶员的疲劳、紧张的生理等方面需求;再次应该综合考虑靠近沿线的城市位置和大小,以及对沿线环境的影响。如有的区域地理环境特殊,公路沿线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可以增加服务区数量及缩短间距,使其既是高速公路服务区,又是理想的度假和旅游景点,以确定服务区的合理密度。

3.2 服务区规模

交通部制定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ITG B01-2003),对于服务设施做了进一步的规定,最关键的是对于服务区设施和间距做了规定:“A级服务区应提供停车场、公共厕所、加油站、车辆修理所、餐饮、与小卖部等设施,平均间距应为50km”,但是对于服务区的规模、具体规划、内部设计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方法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要求。

如服务区规模过小,即供小于求,则服务区供给不能满足需求,使得部分需求得不到满足。如果服务规模过大,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则造成了资源闲置。在服务区建设过程中,应遵循按需投入和分期修建的原则。对于沿线经济欠发达、车流量较小的路段,服务区可适当延缓部分项目建设或适当压缩规模,但征地应一次到位。

4 沈山高速公路服务区改扩建要求

4.1 服务区数量及间距的设置

公路出行的发展趋势,包括公路交通量的发展、车型比例结构和外部交通量(过境交通量与对外交通量之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间距的确定。如公路出行交通量的增长速度与趋势决定了一定时期内服务区的布设密度;另外,对于车型比例结构,大型车与小型车对服务区的间距要求是不同的,一般大型车对服务区的设置间距的要求要比小型车小一些,在确定服务区的设置间距时应区别对待。

京哈高速公路沈山段高速公路目前共设置5处服务区,分别为:万家服务区、绥中服务区、兴城服务区、塔山服务区、凌海服务区,服务区之间最大间距61km,最小间距38.5km。

4.2 沈山服务区建设规模

通过对服务区规模构成的分析,运用规范中建立的服务设施模型,在参数选取时充分结合沈山高速的自身特点,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和调查问卷,以及充分的数据分析整理,计算得出沈山高速服务区的占地规模和建筑规模,并通过沈山高速现有服务区的使用状况进行佐证,对于公共厕所、餐厅等与使用者关系密切的服务设施通过模型计算法和实际工程经验法两种计算方式进行计算,并结合使用者、管理者、经营者的意见和建议,综合得出符合沈山高速实际需求的服务设施房建规模。

本次服务规模研究立足于沈山高速自身的特点,切合沈山高速服务区的实际需求,能够用于指导沈山高速服务区的改扩建工程。

4.3 沈山服务区布局创新

改扩建计划的沈山高速公路与目前国内其他高速公路的最显著区别是客货分离式路基和大交通量。对于高速公路服务区而言,客货分离式路基无疑对服务区与主线之间的衔接以及其内部车行流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交通量又为服务区带来了增长的车流和人流,这就意味着服务区需要更大的场区、更多样化的服务设施和更高效的管理,这些都是沈山高速服务区区别于其它服务区的关键点所在。

沈山高速公路服务区可以遵循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分期建设的具体实施,需要与沈山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主要控制性因素就是预测交通量。通过对交通量的分析,合理的确定特征年的交通量,从而准确的计算出沈山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实际需求,合理的确定分期开发的规模。

结束语

沈山高速公路作为全国高速路网重要的一环,如何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服务区显得十分必要。本文结合最新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专项研究成果,对改扩建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要求进行了分析探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将进一步推进并深化关于高速公路服务区改扩建工程提升的研究,促进紧跟时代要求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标准,以提高服务区整体的服务品质与运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鸿博.广东省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2]蔡赫.黑龙江省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篇(6)

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在全国各地已成方兴未艾之势,在此形势下,如何按照科学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以促进农业生态园走上功能充分发挥的健康规范发展之路,是值得探求的一个重大问题[1]。

1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本内涵

1.1基本概念

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以农业生产、技术示范及教育培训为产业,研发并推广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及新设施,从而形成农业高新技术的生产、开发、示范基地[2]。它是集农产品生产、农业高新技术的展示示范、农业技术示范与教育培训及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1.2一般特征

依据有关学者的观点,如刘钻石[3]、苗志艳等对农业科技示范园特征的描述及分析,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特征:1.2.1高科技性。农业科技示范园注重农业高新科技的研发、引进及推广;积极运用信息化栽培、雨水收集、低碳能源技术等多样化新型农业高新技术,努力为园区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1.2.2创新性。农业科技示范园响应国家创新的政策,注重研发并推广使用创新科学技术,吸收引进具有创新性的农业科学技术,增强企业创汇能力[4]。1.2.3多效益性。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与建设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并兼顾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等方面,进而使园区能够健康、长久、持续发展下去。1.2.4多功能性。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一种集多种功能与一体的新型农业园区,其基本功能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示范、技术研发推广、展示教育、休闲娱乐等方面。

2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

2.1规划设计原则

2.1.1科技先行。引进并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并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以科技为先导,建立和完善高效循环的园区产业链,促进园区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示范项目的引进及开发,提高园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1.2以人为本。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关注人的活动需求,从园区生产者的生产活动、工作者的日常活动到游客的观光休闲活动,在充分考虑这些活动能得以有序开展进行的基础之上,对园区的功能分区、景观节点及游览线路等内容进行合理地规划。2.1.3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即根据基地的详细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包括园区本身以及园区周边区域的资源条件等,如当地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农业信息、农业科技、农耕生态文化、农业设施等各个方面。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挖掘本土优势及特色资源,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促使园区达到与众不同。2.1.4统筹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进行可持续规划,兼顾近期与远期利益,综合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兼顾考虑园区发展的生态效益及文化效益,从而发挥园区的综合作用。

2.2规划前期分析

2.2.1背景条件。近些年,国家政府对农业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与发展也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和推动,国家农业部在“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因此,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深入分析园区所在政府相应的政策方针,对园区的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2.2.2基地资源。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全方面收集园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农业资源,分析其优势资源及劣势资源,充分挖掘其特色资源,规避其劣势资源,可利用SWOT分析法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更好地对园区进行产业定位,进而形成与众不同的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园区。2.2.3基地现状。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地现状,指的是其农业及相关联的现状条件,包括:园区与城区的位置关系,原有用地状况,园区地块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方面的资料,园区所在地未来发展情况等方面,深入分析并进行合理规划改造,以期指导园区稳健持续发展下去。

2.3规划设计具体内容

2.3.1功能分区设计。根据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功能特征,可将园区分为农业生产区、科技示范区、娱乐休闲区及管理服务区,各区的规划内容各有相应的侧重,并始终以“科技示范性”为主题。第一,农业生产区:该区域是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区域,一般选择地形、气候、土壤条件较好并方便排水及灌溉的区域,一般应远离园区的出入口、规划在园区的。与一般农业园相比,农业科技示范园更注重新型农业品种的研发、生产及推广,农业生产区主要包括农业种植区及农业养殖区。其中,农业种植区又可分为露地栽培区及设施栽培区。露地栽培区一般种植时令植物,注重作物间的轮作及间作种植,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园区的经济效益。设施栽培区常选用温室大棚进行规模化集中生产,并采用现代化、智能化温室设施管控措施。农业养殖区包括畜禽养殖区及水产养殖区,对园区有一定的污染,应规划在娱乐休闲区的边角地段和下风方向,并进行适当地隔离,远离游客的活动范围。第二,科技示范区:该区域是新品种新技术生产示范、农业科普示范及农业科学研究的区域,一般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光照水分较为充裕的区域,可规划与农业生产区较近,可有效利用农业生产区的农业设施资源等;该区域的示范性项目可考虑规划在游客的主要游览线路周边,便于吸引游客进行参观学习,并能体现园区的科技示范主题。科技示范区主要包括科技研发区、科技展示区和科普教育区。科技研发区是进行农业高新品种、农业技术研发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域,为农业科技示范园必不可少的场所。科技展示区展示农业科技、科技示范农业品种及立体栽培、循环灌溉等先进农业技术。科普教育区常设有农业知识长廊、科普厅等,展示农业新品种及新技术,对游客进行科普教育。第三,娱乐休闲区:该区域是开展观光休闲活动的区域,是作为景区或景点最为丰富、最具乐趣的区域,一般较能吸引较多游客,因此常规划在靠近园区出入口,选择地形多变、景观层次多样化的区域,需要规划足够的广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娱乐休闲区主要包括陆地活动区和水上活动区。陆地活动区,常建设小木屋、休闲竹楼等具有古朴农业风格的景观建筑,可充分利用农业新品种如葡萄等攀援植物,形成纳凉赏景的休闲空间。水上活动区围绕景观用水规划,可考虑开发水上垂钓、水上捕捞、水上划船等休闲项目。第四,管理服务区:该区域是园区管理及提供服务的区域,并能为游客提供餐饮、购物、住宿等入园活动活动的区域,规划时应考虑该区域与园区主干道有方便的联系。管理服务区主要包括配套服务区及办公展销区。配套服务区为游客提供游览、餐饮及住宿等服务,可考虑建设服务站、餐厅、住宿点。办公展销区包括园区工作人员日常办公、园区农产品的展示与销售,一般规划在园区的主入口附近。2.3.2绿化设计。本文研究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绿化设计,指的是园区园林绿化植物规划,不包括园区农作物的规划。规划时在满足植物布局规划美观的基础上,应以不影响农业设施功能为前提。园区绿化设计应与各区的农业作物保持协调统一,不同的功能分区其绿化的布局与种类选择也不尽相同。第一,农业生产区:农业作物生产区、温室大棚周边及生产道路两侧不宜种植高大乔木,以不影响农业作物的生长为前提,一般考虑选择种植小乔木和低矮耐成活花灌木,再合理搭配种植地被草花植物,以形成丰富的“上木-中木-下木”景观效果,在保证其绿化美观效果的基础之上,所选植物所需养分应不与农作物所需养分进行竞争。第二,科技示范区:该区域的绿化树种选择相对于农业生产区应更加多样化,综合考虑色彩化、香味化和美观化,考虑与农作物及农业设施的搭配,烘托农业设施的科技先进性,共同展示其科技性、趣味性及观赏性以吸引游客,并兼顾对园区绿化季相变化的考虑。第三。娱乐休闲区:该区域的绿化规划可根据园区的主题,打造出不同意境的绿化景观效果。在游人活动较多的区域,需规划一定的开敞空间以保证游客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可考虑规划开阔的草坪,周围种植高大乔木以形成林荫效果。另外,该区域可考虑营建不同造型的花、果、菜和大花篮景观,从而展示园区的景观丰富度。第四,管理服务区:该区域绿化设计较为多样化,既可以种植高大乔木并结合花灌木地被植物形成层次丰富多样化的景观效果,也可考虑种植较为低矮的小乔木并搭配彩叶树种,以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绿化景观效果。对于后勤管理,其周围可种植高大乔木进行遮挡。2.3.3道路设计及水体设计。农业科技示范园的道路系统是连接园区各个功能分区的纽带,规划时应充分结合基地原有道路状况,有效与自然地形、地势高差相结合,以达到用地的合理规划布局。园区的道路系统不仅担负着景观序列的组织作用,还能突出园区的生态功能,如廊道效应。同时,还应考虑将园区的示范项目有效进行串联,便于游客的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水体设计可以分为生产用水体系设计及景观用水体系设计。生产用水,包括水渠、水沟,结合原有地形进行开挖和改造。景观用水,多为水池、河湖,周边可开发一定区域的垂钓区。农业生产区附近水系设计以满足农业生产主要功能,同时可兼顾水系的景观效果应兼顾生产及景观功能;娱乐休闲区可仅仅考虑规划景观用水。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整个水体规划设计需充分利用园区原有水体状况,并将园区的示范项目有效结合进行合理布局和改造。2.3.4景观游憩设计。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游憩规划设计主要包括游憩项目、游憩服务设施及游览线路的规划设计,与一般农业风景园的游憩规划设计比较相似,但各个项目更加突出于园区农业的“科技示范”主题。游憩项目的设置加重农业科普教育类项目的开发与利用,可以考虑规划建设农业科普展示长廊、农业技术培训教室等场所,开展农业科技的讲解与推广、传统农业文化的普及农事工具的识别,也可以考虑开发采摘、种植浇水、施肥等农业活动体验项目,从而实现游憩空间与科技示范有效组合与渗透。游憩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游览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住宿设施、管理设施及宣传设施,规划时其具体设施项目可参阅下表1所示。农业科技示范园游览线路的规划,需围绕农业科技示范进行展开,将园区的科技示范项目有效合理规划在游览线路的周边,并形成主次合理、动静适宜的游览线路。在具体规划时,应结合园区基地原有现状条件,根据旅游项目在园区的布置,合理规划园区的游览线路,使得道路系统和水体系统有序结合,形成丰富并富有变化的游览线路,以增加游客的游览趣味性。

3结语

本文在总结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特征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该类园区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以科技先行、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统筹发展为规划设计原则,深入分析园区建设的背景条件、基地资源及基地现状,并提出了该类园区的功能分区设计、绿化设计、道路水系设计及景观游憩设计的主要内容,从而对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保证该类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孟娜 单位:卓越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TU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1-0142-01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之下,高速公路在交通运输上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而与之配套的建筑设施更是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和司乘人员提供优质、便捷、人性化的服务,它不光是局限于建筑层面,甚至可以将其划分为生活的艺术。与高速公里配套的建筑设施主要包括服务区、停车场、服务场所;管理中心、收费站、养护工区等等,在对相应的配套建筑设施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结合施工路段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应的人文特点,也就是说要在确保其实用功能的同时,体现出当地的人文特点。就以准格尔至兴和运煤高速公路为例,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以下意识。

1 整体意识

1.1 设计思想

在对准格尔至兴和运煤高速公路附属建筑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在满足各项功能和业主要求的前提下,体现出节能、环保、舒适、便捷等原则,同时还需要与当地的人文、气候、线外景观等环境因素协调,总结以往设计的成功经验,克服不足,做到服务功能、建筑文化和环境保护三者和谐统一,以体现高速公路的区位感和现代化水平。

1.2 遵循原则

首先需要确保所设计建筑之间的协调性,同时保持其建筑风格。各配套建筑的设计规划应该满足该高速公路的整体规划情况,还需要体现出当地的人文风格,并合理融入当代的现代化特色。

其次还需要合理借助项目现场地理条件,因地制宜设计出与现场环境相适宜的建筑,在充分结合当地特色资源的同时,提升线路的实际公用水平。

最后,还需要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在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尊重自然,不能仅仅为了建筑的某些需求就肆意地对生态造成破坏。

2 专业意识

在进行附属建筑设施设计规划时,必须要充分结合本项目的实际特点,规划前,我对全线环境特征、运载类型、运营模式以及相应的气候条件等进行记录分析。准格尔至兴和路段以运煤车辆重载交通为主,车型比例中,运煤的拖挂车、大货车占70%;同时车辆方向性特征明显,准格尔至兴和方向为重载方向,反方向为轻载方向;路线全长约264公里,互通立交间距大,区域过境交通比例大;同时该项目为BOT项目,建成后按独立路段进行运营管理;所处地区气候相对比较恶劣,风沙较大,降雨雪量少,冬季气温低;为运煤专用公路,煤灰粉尘污染较为严重。这些都是该路段的实际特点,必须要充分考虑上述实际问题。

3 整体规划意识

准格尔至兴和运煤高速公路位于中西部高速公路网,途径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和乌兰察布市,路线为东西走向,起点接沿黄线一级公路大路东互通,终点接规划中张尚高速,全线总长约264公里。全线路分为大路至永兴段(91.62km)、永兴至麻迷图段(79.45km)、麻迷图至兴和段(93.73km)。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结合上文述项目特点,对各站点的综合楼、配套用房、道路、广场、配套设备、绿化等诸多内容进行总体安排与统筹。将建设规划用地划分为办公、生活与配套用房等几部分,根据业务、管理和生活需要,对场区内的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建筑布局、道路广场、停车场、排水、绿化及环境保护做出了合理的安排,使之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取得经济合理的最佳方案。

3.1 服务区域设计规划

服务区域必须能够实现管理重心的各大功能。针对本项目里程较长,且重载货车较多的特点,根据路网内服务设施设置情况,准兴高速全线设置4处服务区和3处停车区,各服务区、停车区间距25~50公里之间。同时设置较大的停车场地,便于人员的休息、补给和车辆的停泊。各服务区占地均为120亩,建筑面积6008.19平米;各停车区均为占地40亩,建筑面积1461.31平米。服务区和停车区均为双侧布设。

3.2 收费站设计规划

收费站虽然面积较小,但是其数目极多,在线路的分布较为广泛。在设计规划时应该充分结合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尽可能确保其与环境的协调性,并且还需要按照车流量对收费站的车道数进行合理设置。同时其分布的地点应该居中在路线的出入口,以确保其收费管理职能的实现。该项目按照现实需求与车流量总共设有9个收费站点,车道数分别为6入15出、2入4出、2入6出、2入3出、4入8出以及6入16出,总计28入61出,能够有效处理高速公路收费管理问题,同时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3.3 高速路管理重心规划设计

高速公路管理重心主要负责完成对道路的养护,本项目由内蒙古准兴重载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独立负责准兴高速公路全线的运营管理工作,因此全线统一设置一处管理中心,内设监控、收费、通信中心。同时按照甲方要求在喇嘛湾东、和林东和凉城西匝道收M站同址设置管理所,进行路政管理。并且还设置有3处养护工区(每段一处),分别负责三个路段的道路养护。为节省投资,方便管理,养护工区与匝道收费站同址分区合建。

4 建筑意识

高速公路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由于人们对交通运输所产生的需求而衍生出的产物,因此在对其附属的建筑设施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体现出当下的时代气息,另一方面也需要有效的融入当地的人文风俗、建筑风格等特点。该项目在初次设计时经过研究决定全线采用统一的现代建筑风格,以此为基点开始了对大站点的综合性设计。全线附属建筑风格高度统一,主体色彩也为麻灰色花岗岩和赭石色花岗岩,搭配湖蓝色线条和赭石色石板,以建设环保、绿色生态型建筑环境为首要设计目标,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同时融入了项目现场的环境,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高速公路附属建筑设计规划时,一方面要满足于其实际功能,另一方面还需要尽可能选择适宜的建筑风格,以此为相关工作人员和司乘人员提供优质、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吕宗让.高速公路沿线建筑设施设计[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09).

篇(8)

引言:在当代的经济大潮之中,买方市场逐渐形成,而商家所要做的便是通过各种手段增加消费者对自己产品的关注度,进而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其中,舒适的商业环境很重要,在购物过程中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催化和促进作用,使消费者感受到购物的乐趣,并享受在购物之中。

一、项目定位

广佛肇空港物流综合园围绕肇庆高新区产业发展及广佛肇一体化的物流市场需求为基础,以空港物流为载体,国际采购交易、电子商务、物联网、物流总部商务为依托,建立集展示交易、仓储配送、商务结算为一体的空港综合物流园区,形成立足肇庆高新区,服务广佛肇,连接珠三角地区物流服务网络,促进广佛肇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融合,促进区域产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1997.1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89.12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4、《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10

5、《建筑制图标准》 GB/T50104-2010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7、《住宅建筑规范》 GB 50368-2005

8、《肇庆高新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要求》

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划(GB50045-95)(2005年版)

10、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11、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2、汽车库建筑设计(JGJ100-98)

13、自动喷火灭火配置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1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二、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江大道,项目基地位于肇庆大旺国际汽车场以东,南面是大旺海关检查站以及是北江特大桥。规划总占地174340平方米,地块内计算容积率建筑总面积为212507平方米,建筑密度为35%,容积率为1.22。

依托有利的交通,地理等优势,肇庆地区近二十年来外向型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外贸易蓬勃发展、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国际物流服务的强劲需求,迫切需要能与国际接轨的、综合性强的物流服务。由于历史原因,肇庆市对外向型经济向深层次发展,沿海经济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肇庆正在成为许多跨国公司重要生产基地、采购基地和分销、研发基地。该项目的建立极大地满足肇庆对外向型企业物流高效运作的需要,促进对外招商引资和肇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产业升级。

三、总体规划布局

地块呈不规则的梯形,在总体规划上将按照物流综合园的功能要求设置,根据各自的功能要求与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总平面的规划与设计。归纳为一园;四区;六中心。

一园:广佛肇空港物流园。

四区:即四大功能分区,包括总部商务功能区、国际采购交易功能区、航空物流功能区、后勤服务功能区。

六中心:即园区重点发展功能,包括展示交易中心、总部商务中心、物联网示范中心、航空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公共外库中心。

建筑立面造型在整体园区平稳形象中寻求变化,且高差变化错落有致,避免这种一线形布局带来的单调感,并且为肇庆大旺大道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建筑风景。

1.功能布局

在园区内规划一条道路南北贯穿场地,把场地分隔成东西两大片,在场地西侧即临近大旺大道一侧为物流展示交易办公区、总部商业办公区与后勤服务区。区内按照功能要求规划设计有物流展示、交易功能建筑以及高层总部办公楼,为物流展示交易提供一流的成熟平台。

后勤服务区规划设计可满足一定人员的生活居住需求,优美的居住环境也更好地美化物流园区内的景观环境。

区内东侧为物流仓储配送区,区内集中布置大中型货车停车场地,有效组织了场内物流交通的流线,围绕停车场周边按照仓储标准布置仓储仓库、冷库与轻加工用房等,流程简单明了。基地交通规划规整有序,功能服务配套上相互呼应,整体物流园区效果也是错落有致。

物流三大功能块在总图布局里呈现出三角形式的功能联系形式,如此布置能合理安排园区的交通,并能达到各功能用房之间的紧密联系。

2.道路交通系统

基地西边是60米宽的城市道路,南边是40米宽的城市道路,基地内靠展示交易区一侧设有9米宽道路,方便地下停车库的车辆进出与疏散商业大量人流。广场设置的基地的西南角,通过与物流展示交易区的结合,形成基地的主要步行出入口。物流仓储配送区为基地交通最为繁忙的地方,为此设置了2个出入口解决该仓储配送区的交通问题,一个位于南侧,面向场地规划路,一个位于东侧,面向滨江路。行人和车辆通过具有高差变化的广场和人行道路实现分流。另外,各功能区还分别设置了各自出入口,行人和车辆均可方便快捷地到达各栋建筑。各栋建筑物均有至少两个长边设置了4米以上的消防车道或交通广场,满足消防要求。

3.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规划将该空港物流综合园设计为绿色的物流园区,设计充分利用园区内的自然景观,营造多种绿化开敞空间,强调生态绿地对园区的凝聚作用。物流仓储配送区周边种植各种植物,既可以隔绝车辆的噪音,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园区内的舒适性。物流展示交易区前设置大型绿化广场,屋顶绿化等,物流办公区也有各式各样的绿化广场与垂直绿化,创造出优美的办公环境。北面生活配套区种植各种植物,形成幽雅别致的园林景观。该地块内绿地率达到30%,满足规划要求。

4.竖向规划

地块的现状地形为北面高,南面低,东侧地势较高。竖向设计上尽量利用现状地形优势,减少土方的填挖。

四、建筑设计

1、整个物流园区最为显眼的建筑为总部办公区,办公大楼整体平面呈规整矩形,经济宜人的平面柱网,立面造型上配以简洁,明快的手法突出总部办公大楼端庄大气与现代科技感并存的办公效果。在总部办公楼下部设计有地下停车场,按照规划指标安排停车数量。

篇(9)

为了满足营运管理及服务的要求,应加强高速公路房建工程规划设计,使之与高速公路主体工程相匹配,充分发挥高速公路整体效益,并力求经济、适用、美观,且为施工图设计及房建工程的实施奠定基础。

1高速公路房建工程主要内容

高速公路房建工程指设置在高速公路主线及其互通立交等相应位置的附属设施,主要包括沿线管理设施、服务设施和养护设施等。管理设施是指用于高速公路日常管理所需的该部分设施,具体指管理中心、收费站、路政队、隧道管理站及收费雨棚部分的设施。服务设施是指公路沿线的服务区、停车区,主要包括服务楼、卫生间、加油站、汽修间等为营运管理服务的设施。养护设施具体是指高速公路养护基地,具体包括养护工区的办公楼、宿舍、仓库等为养护服务的设施。

2高速公路房建工程建设目标

附属区工程建设的目标是为了满足营运管理的要求,保证司乘人员在高速公路达到安全、快速、舒适和畅通的运行,并提供优质的服务,且为管理、收费和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与高速公路主体工程相匹配,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整体效益,使之符合高速公路建设总体发展方向。

3高速公路房建工程规划设计目的

房建工程规划设计目的在于根据主体工程设计,结合路段征地实际情况及现场地理条件,使该项目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基础,便于运营管理且经济、适用、美观,并指导下一步施工图设计及为房建工程实施奠定基础。

4高速公路房建工程规划布局思路

高速公路房建工程规划应根据《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为指导,结合路段管理模式进行布局。下面就房建工程分类说明规划布局思路。

4.1 管理机构布局

管理机构布局应考虑便于营运管理及员工生活、降低建设成本等,具体设置原则有:

①靠近高速公路互通出入口的位置,便于营运管理;

②临近城镇、交通便利,便于地方协调、物资采购及员工出入等;

③尽量选择地势平坦,且宜接入外供水、供电区域,降低建设成本;

④应避免选择农田及建筑物处,以保护农田及降低拆迁费用;

⑤宜选用周边环境较好,且无污染区域,创造宜人的办公、生活环境,并树立良好的高速公路管理形象。

由于收费站的设置受互通出入口的影响,如由于周边环境确实不利于建设收费站办公、生活区,可考虑改变收费站管理模式,与邻站合建为集中式管理站区。

4.2服务设施布局

服务设施的选址应根据路网规划,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为指导,结合路段项目实际情况考虑,具体设置原则有:

①服务区平均间距为50Km,原则上不超过80Km;两服务区之间应设置停车区,停车区与服务区之间的间距一般为30km。对于国道主干线、重要的区际通道,由于长途车辆、过境车辆比较多,服务区设置间距可适当减小。而对于重要性较低的道路或者连接性道路,可考虑设置停车区为主;

②服务设施应靠近互通设置,以确保综合运输网的协调发展、紧密衔接;

③服务设施规划设置应考虑周边自然环境条件,尽快避开高填深挖路段,并且尽可能在主线700~800m范围内无桥梁、涵洞、跨线桥等构造物的干扰;

④服务设施与互通立交的中心间距应大于3Km。同时要满足供电、给排水、便于员工出入及物资供应等;

⑤由于服务区占地面积较大,应考虑场区土石方工程量与主线土石方量平衡调配。

4.3养护机构布局

根据高速公路养护工区设置要求,高速公路沿线的养护工区间距一般约为50Km,即养护工区的一般有效养护半径在25Km左右;如果高速公路路段长在80-120Km,应考虑设置大型养护中心。具体设置原则有:

①养护机构应临近互通设置,便于上路维护;

②养护机构应设置在交通便利处,便于材料采购;养护工区基本无污染,可考虑与收费站同址建设;养护中心设有拌合楼,污染较大,应尽量选在人烟较少处。

5高速公路房建工程方案设计思路

高速公路房建工程方案设计应根据规划布局成果,结合高速公路全线景观规划理念和路段管理模式的机构设置情况进行。

5.1 总体要求

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地方特色,贯彻“安全、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做到满足建筑多样性、结构科学性、功能合理性、居住舒适性、建筑安全性,保证在高速公路运行达到安全、快速、舒适和畅通的目的;并充分所处地域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历史人文及风土民情,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又能突出个性。

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地形,做好功能分区,并做好建筑规模的控制。

5.2管理机构方案设计

管理机构是高速公路建成后对其进行统一管理的机构所在地,具有行政管理及对高速公路进行运营和养护管理的功能,也是高速公路指挥机构。设计时应结合地形,围绕“办公、居住、生活”等功能进行设计,通过庭园式布局等措施,加强美化效果,营造舒适宜人、轻松活泼的工作生活环境,并使之融入当地风情;同时应考虑智能化要求,包括区内信息网络、保安、消防、管理等智能化系统。

5.3服务区方案设计

服务区规划设计应做到服务功能、道路功能与建筑艺术的结合,体现高速公路时代感和现代化水平,形体与色彩要丰富且具有标志性,以营造高速公路快捷、舒适、现代的氛围;围绕服务区“休息、饮食、加油、应急”等功能进行设计,同时充分挖掘当地的人文底蕴和地方特色,营造具有地方建筑风情的服务区景观。

5.4养护工区方案设计

养护工区既是养护生产作业的场所,也是养护队伍栖息的场所,是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基础平台,是实现养护工作专业化、社会化的保障,也是加强预防性养护力度、维持路用性能和路产保值的重要措施。设计时功能应齐全,并合理布置生活区和工作区。

5.5信息化房建方案设计

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使得全社会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瞬间信息交换成为可能。现代公路行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生产资源、信息资源的相互传送。

一个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公路房建项目,若不能很好的在设计上考虑信息传递,将很难取得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设计中应注重各功能分区、各部门之间的生产资源、信息资源的传送途径,分区应当合理,流线应当流畅,组织功能分区时应当考虑信息网络便捷性、安全性。

5.6节能方案设计

节约能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公路房建必须从设计、施工至营运管理的各个环节,贯彻厉行节约能源的原则,通过合理利用,科学管理、技术进步等途径,提高能源利用率。

并采取以下措施使设备噪声和振动噪声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

①各种水泵、风机等设备采用高效率、低噪声型设备,并设减振装置。空调机房等采用吸声和隔声措施。

②空调、通风管道设消声器。满足室内环境对噪声的要求。

篇(10)

目前国内水运基础条件较好的省市,已开始在内河航道上设立类似道路服务区功能的水上服务区(简称航道服务区),以改善船民在航生活质量、提高内河航运服务质量。作为通航辅助设施的航道服务区,为合理协调服务区的“能力”与“需求”,为了减少船舶排队进入服务区现象,需要合理地确定航道服务区的规模(即能够同时容纳接受服务的船舶最大数量或服务区水域面积),或是合理地预测船舶对航道服务区的需求。本文在江苏内河航道服务区需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船舶交通流的服务区需求预测方法,以便合理地确定服务区的规模,供相关规划和设计参考。

1.预测模型

服务区规模与服务设施的种类、位置及交通量、驶入率、高峰率、周转率等因素相关。参考高速公路服务区规模确定的方法,航道服务区需求预测建模的基本思路:根据各航段的船舶流量,计算船舶平均密度;考虑船舶流的随即特性,引入保证率概念,得到具有一定保证率的船舶流密度;然后根据船舶的服务需求概率和平均服务时间,计算航道服务区内的船舶数量;利用船舶吨位和面积的关系,将船舶数量换算为船舶的面积;最后,考虑船舶停泊的方式以及船舶进出航道服务区所需的水域安全面积,得到航道服务区所需的水域面积。

利用调查的或预测的各航段的船舶流量Q,根据交通流的基本关系式(流量=速度×密度),将其换算为船舶流的平均密度k

显然,Ⅰ类服务与Ⅱ类、Ⅲ类服务的无需在一个航段断面同时布置,而Ⅱ类服务和Ⅲ类服务可同时或单独布置,这要看该航段的重要性或繁忙程度。具体地,就航道服务区的规模来说,船闸待闸服务区为Ⅰ类服务,而且其水域面积与该服务区是否是综合、一般或锚泊服务无关;港口待泊服务和临城段或交汇段的综合或一般服务区均包含了Ⅱ类和(或)Ⅲ类,而寄泊服务区为Ⅱ类。

根据文献的调查分析,服务区需求预测的主要计算参数取值详见表1,其中,系数γ考虑采用幂函数来分析船舶的吨位与面积的转换关系,船舶航行速度u根据调研确定,现状情况下的船舶平均速度可取为9~11公里/小时,或200~220公里/天。Ⅰ型和Ⅱ型服务区的保证率p%可取98%,III型服务区的保证率p%可取85%。若无特别要求,对应流量不均衡系数α一般可选取98%的平均日流量不均衡系数为1.5(Ⅰ型)和1.7(Ⅱ型),85%的平均小时流量不均衡系数为2.6(Ⅲ型)。最后,若服务区覆盖了多个流量不同的航段,可以根据排队长度Ls和服务区覆盖范围L的关系合理采用式(7)计算服务区的水域面积。

以京杭运河苏南段航道服务区布局为例,拟布置2个综合服务区、2个一般服务区、1个寄泊服务区。根据京杭运河苏南段各航段统计和预测的货运量,船舶平均吨位264吨(现状)和758吨(2020年),采用上述方法计算得到各规划服务区现状和规划水平年的服务区需求及所需水域面积,详见表2。可知,京杭运河苏南段航道服务区规划水平年(2020年)的预测船舶总需求量为658艘(折算为500吨级标准船型997艘)、水域面积为40.8万平方米(约合613亩)。 3.结语

为合理协调服务区的“能力”与“需求”,本文基于船舶交通流方法,提出了航道服务区需求预测方法。在江苏内河航道服务区需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各计算参数的取值进行了分析,并以京杭运河苏南段为例,计算确定了航道服务区的规模(即能够同时容纳接受服务的船舶最大数量或服务区水域面积),成果可供相关规划和设计参考。

参考文献:

上一篇: 货币资金审计难点 下一篇: 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