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32: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德育的特殊途径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分类号 G760
近年来,“医教结合”受到越来越多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一方面,国家和一些地方政府把“医教结合”纳入到特殊教育政策法规和工作文件中,并且进行实验和试点。另一方面,各地不少特殊教育学校和学者正在坚持不懈地探索特殊教育学校职能转变,开发与实施康复课程。上述探索有的是在教育部或地方项目指导下进行的,有的是学校自发组织的。然而,也有人对特殊教育“医教结合”提出了一些质疑。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试图分析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实施背景、内涵和积极作用,以期更多特殊教育研究者和教师能对“医教结合”实践有更全面、准确的认识,进而深入思考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实践价值与重要意义,更科学合理地开展特殊教育实际工作。
1 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实施背景
1.1 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的需求突出
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0-14岁残疾儿童总数为387万人,其中0-6岁残疾儿童141万,6-14岁的学龄残疾儿童246万。这些残疾儿童大多是学校教育的适龄对象。由于目前的医学手段尚无法治愈脑瘫、智力障碍、孤独症等疾病,这些疾病不能像肺炎、腹泻那样等儿童身体康复了再上学,患有这些疾病的儿童只能带病接受教育。因此,这些残疾(病患)儿童在接受教育的同时,都具有康复的需求,尤其是被安置在特殊教育学校的39.9万名特殊儿童,他们具有更加突出的康复需求。
1.2 特殊教育学校的对象改变及困境凸显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中聋校的规模和听障学生人数正在萎缩,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在结构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的改变具体表现为:障碍程度严重;障碍类型多样化,包括:中重度智障儿童、脑瘫儿童、自闭症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儿童等;多重残疾儿童增多。例如:某培智学校2001级9名学生中,构音障碍3人,不能说话,重度自闭症2人,严重多动症2人,其中一人还伴有抽动症,脑瘫1人,呈“剪刀腿”步态,行走困难,1人为唐氏综合症患者。目前,培智学校几乎都是类似的情况,以致原有传统、单纯的教育手段难以凑效,学校陷入了课堂集体教学难以进行,原有的教育教学目标及教学计划难以实施。教育效果无法体现的困境中。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对象的这种变化以及困境,势必引起特殊教育模式的改变。
1.3 特殊教育相关服务与支持体系缺失
在美国等特殊教育先进国家和地区,法律规定不仅要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特殊教育,还要提供听力学、言语语言病理学(ST)、职能治疗(OT)、物理治疗(frr)和心理服务等相关服务,并且建立早期疗育服务体系。在其实际工作中,康复治疗(含OT、PT、ST)等专业内容以特殊教育相关服务的形式进入到特殊教育学校,以满足特殊学生的多种需要、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保障和支撑。而我国特殊教育的相关服务未受到应有重视,相应支持体系缺失。长期以来,我国康复治疗服务主要由医院承担,特殊教育主要由教育机构提供,它们分属于卫生、教育两个不同的系统,彼此相对封闭、相互分离。
针对目前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对象的变化、教育教学的困境以及相关服务的缺失,人们近年来开始反思康复与教育分离模式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特殊教育改革对策。比如,儿科专家、上海市副市长、原教委主任沈晓明教授指出,这种相互分离的模式有两个弊端,一是残疾儿童个体很难同时兼顾学习与康复,二是康复治疗与学习完全分离,医生和教师各念各的经,康复治疗不能有效为教学服务,提出应大力发展基于学校的康复治疗模式,并将其视为教育过程的一个部分。
1.4 医教结合是我国特殊教育改革的可行途径
进入新世纪以后,一些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基于满足特殊儿童的实际需要这一初衷,不断开展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探索和康复训练实践,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详见《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第2期系列文章)。2007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把“教育与康复相结合”作为课程设置的原则之一。要求在课程特色上,针对学生智力残疾的成因及类型,注意吸收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的新成果,融入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咨询和辅导、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相关专业的知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并把康复训练课作为培智学校的选择性课程,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医教结合实践提供了直接的政策性支持。《“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08―2010年)》及配套文件和资金等的落实,改善了部分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康复训练设施的配置,为特殊教育学校康复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硬件支持。2011年、2012年、2013年教育部都把“特殊教育‘医教结合’改革实验和试点”作为年度特殊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对推动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发挥了积极影响。2011年4月授牌的18个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实验基地正在进行的实验探索,2013年1月“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结题,并总结了成果,上海市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果。这些前期实践、有利条件以及成果可以说明,由特殊教育学校承担“康复与教育的双重任务”、改变“康复与教育”二元分离模式的“医教结合”实践探索是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改革的一条可行途径。
2 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内涵
最初,“医教结合”作为一种较固定的提法,是“医学手段与教育手段相结合(注:在特殊教育、康复医学领域)”或“临床医疗与教学相结合(注:在医学人才培养领域)”等通常含义的简称。目前,“医教结合”已经成为特殊教育领域的热门名词,其内涵为许多特殊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所关注。
2.1 “医教结合”的已有论述
从现有文献中,“医教结合”最早始于何时、何地、由何人提出无法得到确切答案。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一些地区和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不断探索(详见《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第2期系列文章)。他们在教育教学中,有机地融入和运用现代医学康复的理念、内容和手段,力求科学、有效地对残疾孩子进行教育和干预,实现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提高其素质和能力,并称之为“医教结合”。
在目前实践中,人们已经对医教结合进行了一些论述和总结。有的从特殊儿童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明确提出“医教结合是一种简称,它应当包括医教结合、综合康复、多种干预、潜能开发等内容”。有的站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角度,认为“‘医教结合’就是将医疗康复手段与教育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在尊重个体差异、面向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学者同样认为,在聋儿康复过程中,医学康复与教育康复是两个重要的手段。因此,聋儿康复中的“医教结合”,是指两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统一的模式,并使两者在聋儿康复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有人试图对“医教结合”进行较全面论述,指出:医教结合是指采用医学和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对残障儿童实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其中“医”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利用先进的临床医疗技术对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各种疾病实施专项检查、诊断、治疗;其二是利用康复医学的手段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体各方面的功能。此外,也有一些围绕“医教结合”的目标和意义来展开的论述,比如上海市相关文件指出,特殊教育实施医教结合旨在采用教育、医疗等多学科合作的方式,根据残疾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对残疾儿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康复,开发其潜能,使每一个残疾儿童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这些论述从多个方面阐释了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反映出它是一种综合、跨学科、跨专业的理念,突出体现了特殊教育实践需要整合运用教育和医学的内容手段的思想。但这些论述都没有全面表述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含义。即使有人试图全面论述,但并未形成共识。
2.2 “医教结合”的概念界定
作为一个专业性名词,目前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定义的表述值得进一步梳理。尤其是,有必要给出一个在学科结合、特殊教育学校实践、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可操作性的,更有利于特殊教育实际工作的定义。从前面的论述分析及其他相关资料可知,目前特殊教育实践中所提的“医教结合”都共同指向医学与特殊教育的结合。但是,具体含义可有特指和泛指之分。
2.2.1 特指的含义
现代医学可分为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四类,有上百个亚学科。特殊教育“医教结合”主要是指其中的现代康复医学与特殊教育的结合。教育部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实验基地项目中主要采用此特指的含义。
由于康复概念更新、全面康复思想的传播,康复医学范围逐渐扩大。发展于20世纪40年代的现代康复医学强调应用各种医学和相关学科的手段,对残疾者进行身体、心理、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训练,使其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代偿或替代,并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与以往相比,现代康复医学的康复对象包含了残疾儿童;其手段扩展到工程、心理、教育、社会等各个领域,包括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心理治疗、康复工程、艺体治疗、中医治疗、康复护理、职业咨询、社会服务等;内容已涉及到运动功能、感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认知能力、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多种人体功能障碍。由于现代康复医学和特殊教育在内容和手段上都涉及运动、语言、认知、心理、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领域(或称课程);在对象和目标上又都指向使残疾儿童的功能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代偿或替代,并尽量能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两者也都有神经可塑性(或关键期)、行为主义理论、身心发育(或发展)理论等相同的理论基础。由此可见,现代康复医学和特殊教育之间存在相互结合的天然基础和必然性。
对于学科结合而言,“医教结合”是一种现代康复医学和特殊教育深度合作的理念和追求,即这两个交叉学科互通有无、相互借鉴,以促进两者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实践来说,“医教结合”是一种基于学校为特殊儿童提供康复与教育的综合服务模式,不同于一般学校中课程教学的教育模式,也不同于基于医院为病患者提供康复训练的模式。它具体是指整合教育、康复训练的内容和手段,主要为教育机构里学前及低年级(1-3)特殊儿童、以及其他兼具教育和康复两种需求的特殊儿童提供综合服务的一种工作模式。它要求打破学科壁垒,梳理和统整现代康复医学和特殊教育等学科间交叉重叠、相同相通的知识技能,以特殊儿童的需求为导向,分别从言语、听觉、语言、认知、情绪行为、学习能力和运动等领域对其进行康复训练与特殊教育。
2.2.2 泛指的含义
特殊教育“医教结合”一般泛指与特殊儿童相关的医学领域和特殊教育的全面结合。其中相关医学领域包括:儿科、其他临床科、康复科、保健科、护理科等学科,这些学科的内容涉及到特殊儿童的筛查、诊断、临床医疗、康复治疗、护理保健、建档、转介、综合干预等工作。而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只有与这些工作良好衔接,才能共同构成完整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可以认为,上海市《关于开展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的通知》及其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所采用的是“医教结合”的此含义,体现在上海市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制度建设、实践工作(内容、手段、服务流程等)、队伍建设和保障系统等多个方面的改革工作中。这些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已在上海全市各区县普遍展开,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对比特指和泛指的含义可知:两者并不矛盾。特指的含义是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核心,泛指的含义包括更宽泛的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内容,其外延比特指含义更大。无论是特指还是泛指的“医教结合”的论述,都对特殊教育实际工作、医教有机融合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等具有指导意义。
2.3 “医教结合”的做法
整合分析教育部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实验基地项目和上海市特殊教育“医教结合”改革的相关表述及实践内容以后,本文认为目前“医教结合”特殊教育的工作内容包括了:低龄段在校特殊学生的康复训练;基于学校的儿童康复中心建设;残疾儿童发现、诊断、评估、安置与综合干预的服务机制建设;特殊教育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的工作制度;医教结合的专业队伍建设;医教结合的特教课程改革;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等。整合分析这些内容,从特殊教育学校、政府两个层面来看,目前较成型的一些做法有以下几个。
2.3.1 引进个别化康复的内容与方法,落实特殊儿童个别化计划
个别化计划是特殊教育最重要的核心,特殊儿童与青少年的特殊教育需求正是通过个别化计划的拟定与实施得以实现的。个别化康复是康复医学所采用的一种形式,是指康复训练人员对患者进行某些方面功能或能力的系统评估,并制订相应的康复计划,对其进行个别化、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的过程。在“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理念指导下,开展培智学校低年级、聋校学前和低年级儿童听觉(指聋校)、言语、语言、认知等康复训练的实践探索,以此验证和探索特殊儿童个别化训练的有效方法,促使教师系统地了解并掌握听觉康复、言语康复、语言康复和认知训练的理论知识体系,增强教师实施个别化言语、语言、认知等训练的实践能力,落实特殊儿童个别化教学和训练的工作,从而为提高培智学校低年级、聋校学前和低年级儿童的语言沟通和认知能力等奠定扎实的基础,增强其交流和社会适应能力。
2.3.2 注重课程教学与个别化训练的内容衔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在学前聋儿的康复教育中,“医教结合”实践以聋儿康复教育HSL理论和“1+x+Y”操作模式为依据,在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的基础上开展语言教育,将集体语言康复与个别化康复和家庭康复相结合。采用强化听觉、言语训练的主题教学活动,渗透语言、健康、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内容的六个康复活动以及生成课程等集体康复教育形式,在促进语言发展的前提下全面提升聋儿的各种技能,使得聋儿得到真正意义的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培智学校课程中的“实用语文(数学)”或“生活语文(数学)”,以及培智学校改革所强调的“综合课程”或“主题教学”都注重课程的功能性。功能性课程强调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强调知识、技能学习的整合,重视内容选择的生活意义。在培智学校的低年级课程教学中,“医教结合”实践将言语康复、认知康复方法与生活语文教学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使课程教学与个别化训练的内容衔接,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2.3.3 加强制度、队伍和运行机制建设,建立完整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
采用“建立区县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医教结合专项工作制度;成立特教专职康复教师队伍、专兼职的特教保健教师、专兼职的巡回教师队伍;多渠道开展培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参与医教结合工作的医生的专业化水平”;开展教育康复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具体做法,以保障医教有机融合的特殊教育工作开展,保障特殊儿童发现一诊断一安置工作网络的运行。同时,采用“建立残疾儿童发现、诊断、评估、转介、安置运行机制;建立残疾儿童确诊和报告定点医疗机构制度、明确定点医疗机构的职责;建设残疾儿童信息通报系统;设置残疾儿童入学鉴定委员会”;加强康复课程建设和开展个别化教育与康复训练等具体做法,以规定残疾儿童“发现-诊断-安置”的工作流程与方法,确立“定向转诊-定点确诊-回访上报”及“医教结合综合鉴定-科学安置-统筹实施康复与保健”的工作模式。最终建立起残疾儿童发现-诊断-随访-安置-综合干预等完整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并不断完善。
3 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积极作用
特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残疾学生的发展,使之融入主流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实施,符合残疾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有助于每一个残疾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对特殊教育学校工作而言,实施“医教结合”具有如下积极作用。
3.1 转变特殊教育观念,完善特殊教育学校职能
教师以往所采用的传统、单纯的教育手段在特殊教育中所能起的作用很有限。比如有的教师以往在面对不会开口说话或口齿含混不清的听障学生时,“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对聋童发不出或发不清楚的音往往束手无策,常常只能用传统的教育手段一味地让聋童反复模仿”,效果往往很差。通过“医教结合”实践,教师可以学习康复技能,会知道说话困难可以从呼吸、口唇舌运动、发声和构音等方面去找原因,并实施针对性的言语训练方法,从而具备一些疗育结合的新思路和办法。“医教结合”实践可以使教师在特殊教育观念上逐渐走出那种“教育是万能的、是无所不起作用的”认识误区,加深对现代康复医学的认识,提高对残疾儿童康复过程、康复需求的认识,一定程度上改变过去那种“先医后教”、“医教分离”的认识和做法,逐渐采用“当医则医,当教则教;医中有教,教里融医;医为教用,教需医辅;医教结合,科学发展”的务实做法。
“医教结合”实践也能使一些特殊教育学校逐渐认识到,在面对中重度特殊学生时,学校的职能定位不只是单纯的学科教学和知识传授。提供康复训练,满足特殊儿童的康复需求也是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在有些自发探索康复课程的培智学校中,康复课程正逐步成为学校的核心课程。
3.2 掌握新技术新方法,解决特殊教育中的新问题
训练器具、假肢、矫形器、助听器、人工耳蜗、辅助沟通系统、电子导盲杖等现代科技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残疾儿童身上及学习生活场所中。这些新技术新科技的运用,给特殊儿童教育和康复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如何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这些辅助设备的作用,帮助残障学生改善生存和生活状况?如何教会残障学生或家长使用这些辅助设备?如何利用这些设备更好地为残障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成了特殊教育学校和教师们面临的新问题。
“医教结合”的实践探索,能帮助学校和教师逐渐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通过实践操作和继续教育的形式,大部分教师都能掌握一些可在学校环境和教学中实施的康复方法与技术,充分发挥学校所配备的基本康复设备、器械,以及残障个体所适配的辅助设备的作用。还可以和其他专业人员配合,通过教育、康复与医疗(与医生配合)等手段的综合运用,使残障学生得到更理想的发展。
目前,一些较先进的评估和康复训练的手段方法已运用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医教结合”实践中。与一些传统的方法相比,这些手段方法可以提高特殊儿童参与教育训练的兴趣,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还能及时地反馈训练效果,提高训练的科学性、针对性。
3.3 推动最佳实践模式的探索,提升特殊儿童教育水平
特殊教育学校的“医教结合”实践是基于特殊儿童的实际需要、康复医学和特殊教育等领域所积累的科研成果、前人探索的成功经验而展开的。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实践探索证明了该模式对特殊儿童发展的有效作用,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比如,有人将目前国内常用于医疗康复机构的“引导式教育”引入到特殊教育学校的脑瘫儿童教育康复中,并进行1年的随访评估,得出“引导式教育有助于特殊教育学校脑瘫儿童上肢、下肢和躯体、及平衡功能的改善,并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和副反应”。有实践者指出,“医教结合”的康复模式既促进了孤独症学生的身心康复进程,又能满足他们接受教育的需求。“医教结合”的康复模式是促进孤独症儿童心身健康发展、全面康复的一种趋势和比较理想的一种模式。而自2001年起开展“医教结合”试验,探索一种更科学、对残疾孩子的发展成长效果更好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哈尔滨燎原学校,更是得到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的肯定:“哈尔滨燎原学校以“能生存、会生活”为办学目标,通过医教结合等创新模式培养智障学生,使他们树立信心,融入社会,事迹感人”。
这些特殊教育学校的实践证明:多年来,特殊教育学校里的“医教结合”探索,对残疾学生进行综合康复、多重干预、潜能开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将进一步推动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模式的探索,推动更多适合我国国情、省情和各校校情的特殊教育实践模式的提出,推动特殊教育的内涵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特殊儿童教育水平。
医教结合,既是特殊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特殊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怎样开展“医教结合 综合干预”的实践探索呢?
一、关注语言康复,架起沟通桥梁
首先,组织多踊的语言康复训练形式。一是班级授课制形式的集体教学,即将8~12名学生按照年龄、智力情况分别安置在相应的班级,学科的任课教师通过生活语文课、生活数学课、劳技生活课等课程有意识地渗透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分组训练,每周开设两节语言康复训练课,每学期开学初将全校学生集中起来,挑选一些目前极其需要语言康复训练的学生进行走班语言康复训练。三是个别训练,对于一些语言能力极差或者有语言能力但不爱沟通交流或者一些无语言的儿童,通过观察、运用各种量表及软件对学生进行言语方面的测试评估,专业的语言康复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后,制订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在进行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评定、修正训练目标与进程。
其次,探索科学的语言康复训练策略。一是我们注重运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运用泰亿格言语康复训练仪、启音博士语音评估与训练仪、启音博士言语测量等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测量与训练。二是我们注重多重感官在语训中的作用,在训练时准备大镜子,师生互看口形,触摸喉部,感受手背气流等,运用视觉、触觉等感官配合听觉接受训练。教师还设计不同音高、不同音色进行发音训练,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发音时的舌位和口形变化,让学生跟着学发长音、短音和间隙停顿音,让学生仔细观察模仿教师口形,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强化语言训练。
二、关注动作康复,提高活动能力
首先,强化感觉统合康复训练。一是训练目标清楚,对不同的孩子选择不同的器械:前庭平衡失调的孩子以滑板、滑梯为主,其他器械作为辅助训练;触觉功能不良的孩子则以按摩球和各种爬行为主;本体觉失调的孩子就以跳为主要训练项目。二是活动难度适宜,设计的训练内容使孩子容易完成,使儿童产生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活动过程有弹性,让孩子自己选择合适的游戏过程。三是训练方式灵活多样,单一的训练比较枯燥,加入游戏的环节,学生会比较兴奋,但是单纯的游戏时间久了,孩子可能会产生疲劳情绪。我们就加入一定的故事情节,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再次,强化蒙台梭利康复训练。学校开设了蒙台梭利康复训练课,运用蒙氏教学法对特殊学生进行康复训练,以改善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一是改善运动机能障碍,“走线”训练活动中,训练了孩子的专注力和平衡力;在“插座圆柱体”组的训练活动中,充分训练了孩子的视觉辨别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在“粉红塔”训练活动时,训练了孩子的视觉辨别能力、手眼协调能力、手部控制能力等。二是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蒙氏训练中的扣扣子、拉拉链、倒水、扫地等工作不仅是对学生精细动作的训练,更是让学生掌握了自理的技能。三是促进自控能力及注意力的发展,通过训练有效地改善了他们的注意力。
三、关注艺术康复,插上幸福翅膀
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一是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利用课堂资源,让学生各方面得到康复。二是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的优势得到发挥,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能力范围内得到相应的发展康复。三是建立多种平台,加强互动交流和展示。学校创造机会,让每个孩子能展示自己的特长,能相互欣赏与分享各自的活动成果,在“助残日”等节日里带领学生走到街头开展义卖活动,展示学生们在艺术康复课堂中亲手制作的十字绣作品、串珠作品、丝网花、布艺作品和编织作品等。学生亲自参与活动的体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四、关注心理康复,打开心灵之窗
学校要开展面对个别教育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个体差异以及对个别教育对象已经出现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由取得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的教师运用心理健康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
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探索和改进。一是开展沙盘疗法,让孩子在一次次的沙盘体验中自性得到充分生长,激活自我治愈的能量。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沙盘分析情况从侧面适当干预孩子的生长环境或教育环境,给他们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二是开设“绘本―心理”课程,以学生心理特征为出发点,依托于实际生活,选择合适的绘本,补偿学生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健康的心理、提高情绪智商、获得社会交往技能,最终达到基本适应社会生活的总目标。三是加强与社会义工、爱心团队等的合作。四是开展可视音乐治疗。可视音乐治疗是集音乐治疗与视觉辅助刺激于一体,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表现的新一代治疗方法,是一种将特定的音乐信号和视觉信号转换成其他能量作用于人体,达到康复保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一种“愉快的自然疗法”。
【参考文献】
特殊教育中面对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敏感、他们自卑、他们需要的更多是鼓励和关爱。希望智力障碍的孩子长大后能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能独立或半独立地生活,这是国家,社会以及家庭对孩子教育训练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是为他们确立训练目标的人,所以在确定教育训练的基本目标时就应从总的目标出发,选择那些使孩子达到这个总目标所必需学习的内容,然后帮助他们达成。因此,在特殊教育中启蒙教育更为重要,有才能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有了健康乐观的心态就一定会有追求成功的信心,就一定能有所作为。
1 启蒙教育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在于热爱学生。”而所谓师德的高下,也尽在于此。教师要想热爱学生,首先就要真正尊重学生,要接受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要民主地对待学生,放弃过去那种高高在上“师道尊严”的观点,弯下腰来,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同一个层面上,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要心存赏识,抓住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
有才能不一定能成功,但有良好的心态就有能创造成功的条件,并将最终获得成功。教师和蔼可亲、激励向上的语言,能使学生的忧虑变得坚定、恐慌变得平静、犹豫变成主见、自私变得互助、怯懦变得勇敢、自卑变得自信等,综合起来就是“我能行”的力量与信心。
我所在班级有一个这样的男生:他在刚入学时就毛病多多,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是走神就是做小动作。课下喜欢捉弄人,甚至会和同学打架,破坏工具,老师们屡次教育,却都收效甚微,他依然是我素我行,成了班级的一个重要问题人物。我后来经过多方面了解才知道原来孩子的父亲去世了,母亲改嫁了,剩下有身体缺陷的他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缺少家庭温暖使他越来越孤僻,也越来越自卑,便用各种奇怪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班里的老师们了解了这个情况以后都会时不时的关心他,找他谈话。有时上课提问,也会向他投去鼓励的目光。当他的成绩有了进步时,我就会在班级中抓住机会表扬他,让同学们都看到他的进步。他犯错误了,我会把他领到办公室,摸着头跟他慢慢谈。孩子渐渐变了,有事没事总往我们办公室里跑,帮助老师们干这干那,上课也不走神了。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依赖于学校教育,也依赖于社会和家庭影响。因此,必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使各种渠道都发挥作用,才能给这群特殊的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理。学校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但家庭是儿童无形的学校,家长是儿童的启蒙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没有家庭的密切配合,单靠学校老师的力量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很难的。
为此,可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长联系会”等,既使家长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又使家长懂得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的疏导。“问题家长”的情况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孩子的残缺而对其不闻不问,使孩子严重缺少关爱,养成了自卑偏激的个性。另一种是对孩子过分溺爱,由于孩子身体的残缺所以家长想在生活上使他们得到补偿。他们要什么给什么,要怎样就怎样,加上自身的特殊性又缺乏同龄伙伴,逐渐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惯,一切以“我”为中心,滋长了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不合群心态。这两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都存在比较严重的性格问题,所以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家长的力量也非常重要。
2 启蒙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儿童的特殊性,要求特殊儿童的家长比普通小孩的家长对孩子要花更多的心血,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因为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是低水平的,他们的进步是缓慢的,是需要外界和自己的一丝不苟的努力的。这外界,不仅包括学校和老师的力量,还有家长的力量。
拿我从教的生活语文课程和生活适应课程来说,语文课要培养孩子对文字的认读、书写和语言各方面能力,生活课要培养孩子的观察、劳动、动手操作等生活适应中的各种能力。无论是对生字的认读,还是让学生学习一个单一的穿鞋的过程,对这些特殊的孩子都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和目标,如果仅靠课堂上老师的教学,孩子会很快地遗忘。而且课堂上由于老师资源和精力的限制,很容易忽略某些学生,或者无法做到多遍的巩固。例如学习穿鞋子,老师在示范后一个一个教,一节课下来,平均每个学生最多1-2遍。但如果有家长陪读的学生就不一样了,在老师关注其他学生的时候,家长可以指导自己的孩子多练习穿鞋的步骤、动作,来巩固学习的内容,这比他们待在位置上发呆要好得多,因为他们大部分注意力是极容易走散甚至是没有注意力的,特别是自闭症的学生。
为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特殊教育的很多课程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学生的学习时间也从课堂延伸到了生活和家庭中。家长如果关注孩子的学习,就能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课堂教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实物和事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学习《厕所》这一课,学生在课堂上认识了男厕所、女厕所的各种标志,老师也带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辨了学校里的男女厕所。但这是否就代表他们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呢?他们可以在离开学校以后,在外面的超市、饭店等公共场所辨认这些男女厕所,从而正确地运用吗?这时候家长就可以很容易地发挥作用,在放学回家或者周末的时间,带着孩子去这些公共场所,指导孩子在生活中运用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漫长的寒暑假生活中,更是家长帮助孩子复习和巩固所学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大好时机。
3 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启蒙教育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特殊学生群体也变得愈加庞大。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已达400多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至25%,其困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至10%。2008年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每年高校都会有20%左右学生,因为违纪或者不及格科目太多而不能拿到学位证书。根据2008年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调查,70%~80%的学生因为心理问题导致学业下降。而一项关于不同时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比较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20世纪90年代上升到25%,今年已达到30% 。
通过研究,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心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在于:思想压力大、竞争实力弱、专业限制大、期望值过高四大因素的困扰。这些问题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业上,经济上、交往上和就业上等方面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别来源于家庭、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方面。因此,需要一个立体式、全方位优化就业心理、就业环境和就业条件,建立一套良好的机制,以便更好地为高校毕业生服务。
1 优化原则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特殊群体毕业生在就业时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1.1 找准与社会的最佳对接点
大学生首先的角色是个社会人,作为社会人与社会的关系不言而喻。双方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社会的发展进度来自社会人的贡献和作为,而作为社会人来说其价值体现也是在社会中实现的。因此,必须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把握自己,建立适时、适地的观念和心态。
1.2 确立合理的期望值
在期望值理论的作用下,我们可以发现:期望值的大小直接会影响到自我心理和行为。而个体自我期待值的高低,并非是以职业的好坏来评判,而是以自我期待的内容价值的大小来衡量。如果要使自己认识清楚自我和社会,其抱负水准的建立就必须是在能符合社会期望的基础上,这要求个体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客观、全面地评价自我。
1.3 克服消极心理,培养决策能力
特殊群体毕业生在择业时一定要选择有利于充分发挥自我优势的方向,尽量避免过度竞争。
2 优化途径
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直接影响着这一群体的就业,也是他们改变个人与家庭的生存处境的关键所在。因此,帮助特殊群体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进行合适的职业选择、应对就业的挫折、调整就业压力是社会和学校的责任。纵观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状况,有些是客观现实造成的,有些是因为主观认识不正确形成的,解决这一现象与问题,笔者建议构建一个政府、高校、家庭和自我(GUFP)四个角度的优化措施,立体式、全方位地着手优化就业心理、就业环境和就业条件,建立一套良好的机制,更好地为高校毕业生服务。
2.1 政府角度
政府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机构,是毕业生就业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就业整体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更应该从就业的政策、机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创新和作为,帮助和促进特殊群体大学生就业。
(1)高度重视特殊群体大学生就业工作。政府可以从两个方面重视特殊群体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央政府应该积极督促各地方政府重视并做好特殊群体大学生就业工作,并将其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内容。地方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措施。政府重视政府作为学校和单位作为。
(2)建立和健全就业的特殊政策、机制和措施。就业中的一些费用,因为学费没有交清引发的问题等,政府应为特殊群体大学生就业提供支持,包括以法律、法规、政策形式动员社会的力量进行帮助和支持。
(3)增加政府购买服务,提供更多临时性过渡就业岗位。为帮助特殊群体大学生解决家庭和个人生活问题,缓解生活压力,政府应当利用各方条件购买社会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劳动与服务,提供一些临时性的过渡岗位。这种临时性的工作,其人职匹配性倒是其次,但这可以是其先稳定生活,有利于特殊群体大学生更好地再学习,更好地二次就业。
(4)提供职业技能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各级政府可以免费进行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实操技术能力,增加其就业筹码。
2.2 高校方面
2.2.1 建立就业自信心
高校要帮助特殊群体大学生建立就业自信,首先要让其有正确的认知,认知困难、认知挫折。笔者认为,特殊群体大学生不应该只看到困难和挫折,相反要看到克服困难,积极努力的过程和结果,应该比其他人更有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帮助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当用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应对挫折,规划未来。
2.2.2 增强就业抗挫力
笔者建议高校应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就业准备指导。可以在新生入学时,以各种形式对就业现状、困难和发展等影响因素进行灌输和教育,特别是一些特殊群体的大学生,更应该加强正面教育。通过长时间压力和现实的教育,希望能帮助特殊群体大学生客观地了解职业、社会和个人的问题,减少特殊群体大学生迷茫。
2.2.3 正确的职业认识
有些媒体报道某某专业过剩,市场饱和等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对特殊群体毕业生来说存在误导。事实上许多大学生之所以找不到工作,可能有点过剩因素,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依据职业匹配原理来说,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就业的选择和职业的发展,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等,帮助特殊群体大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2.3 家庭应给予特殊群体大学生就业心理支持
2.3.1 家人要多进行情感双向的沟通
贫困家庭对于子女的就业有比较高的期望,但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笔者建议,家人也转变观念、了解就业市场;家人要多多进行心理沟通,疏导压力;家人要给予关怀和支持,增强其信心。
2.3.2 家长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为
面对孩子就业困难时,其实双方都很着急和担心,家长急,孩子更急,家长切莫抱怨、谩骂和羞辱孩子,相反应当是采用鼓励和支持。这样有利于这些群体重新找到自信和自我。
2.4 个体方面
除了政府、学校、家庭可以为特殊群体大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支撑以外,特殊群体大学生个人也在其就业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笔者认为,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当更多提高自我能力、提高自我竞争力争取适合职业。因为内因还是在诸多要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籍希望于他方的帮助,却不提高自我能力,就业是不真实、不持久的;只有通过自我完善和自我充实,在竞争中获取属于自我价值的收获。因此,个体方面应当加强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开拓未来。
另外,特殊群体毕业生面对就业心理压力时, 应改变思维方式, 从积极的角度分析问题, 增强自信心, 增加积极情绪体验, 把就业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1] [美]Lewis R. Aiken.心理问卷与调查表[M].张厚莱,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 许明.激发你的梦想: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顾雪英.大学生职业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 吕建国,孟慧.职业心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引言
电气安装包含的范围很广,涉及的学科也很多,随着行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其对技术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作为机械工程项目的一种,电气安装有很多固有的特征。同时,它也具备更多的自身特征。同时,要想走上专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之路,企业就必须好好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调动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智慧,不断提高个人的现场管理水平,进而在相关项目中降低成本,使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1 电气安装工程项目的特征
牵涉范围广,对技术要求高。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范围包括了建筑、机械、公用、民用、电子、管道等等。从项目开始合同的签订,到安装、调试、运行、验收各个阶段,都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尤其是技术储备。况且,随着工业机械的规模不断扩大,安装工程的规模也随之扩大,在施工过程中,对各种专业性的技术,新兴技术,新设备的使用都要求很好的掌握。
现场管理和协作管理工作较多。电气安装的工程性质决定了项目的现场施工、现场管理。项目的管理人员为了适应工程现场的情况变化,除了要具备很好的技术能力,还要具备现场管理经验、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等。同时,电气安装工程还涉及到不同的部门,所以,如何在工程中安排进度、交接工作、无缝衔接,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另外,项目管理人员还应该协调好与业主的关系,有问题及时沟通,保证信息交流顺畅,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影响工程的完成。
项目的工程进度需要时刻跟踪,保证按时完工。项目的进度把控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项目管理人员,应该时刻关注项目的进度计划,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计划,及时和业主进行沟通,获得业主的认同。这并不是说要时刻盯着计划,而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考虑提前完成的可能性以及会遇到的困难,在前期就做好相关准备,以防临时应对不及。
2 电气安装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管理是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大量的信息需要汇总,整理,分析,协调,必须有统一的管理平成这些工作。无论是项目经理,还是其他管理人员,都是一个项目的指挥官,协调者,推动项目的发展。
项目管理能把关项目质量、控制项目进度、节约项目成本。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项目管理的概念,只是简单地把工程完工,那企业的发展将没有可持续性。只有形成系统性的管理理念,在实践中不断贯彻修正,才能在人员储备、成本控制等方面行程持续性的进步。
3 提高电气安装工程管理的途径
加强工程的合同管理。在合同签订前,项目管理人员应该清楚合同内容,对于工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更、目标工期、材料或设备使用等内容进行合理估计,对于合同重要条款如有异议,要和对方及时沟通,双方协商一致后确定。合同签订后,要按照合同的要求开始各项准备。首先要办理工程开工需要的各种手续,和业主协商确认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水、电等能源来源,工程人员的住宿和餐饮;如无情况变动,按照合同规定的工程的开始和完工时间,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表;为确保施工安全,划定工程的施工范围;对工程参加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与此同时,作为合同管理的一部分,要组合工程造价人员评估合同内容、工程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及造成的费用变更进行合理的评估,对施工方式、材料供应、设备使用、人员分配、工期等进行评估,最终合理的编制工程预算。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自身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外,工程造价人员一定要将项目可能会发生的费用都考虑在内。
严把工程质量关。不仅仅是电气安装工程,对于所有工程来说,施工质量都是重中之重的关键点。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功或是失败。很多工程完工时的最终质量都具有一次性、不可更改性。一旦出现问题,影响将造成巨大的,甚至是无法挽回的损失。作为电气安装项目的参与人员,无论是项目经理,还是工程师、工人,分包负责人,都应该关注项目质量状况,要成立质量控制体系,以项目经理为主导,以相关负责人为辅助,严密控制工程质量:从施工流程到施工工艺,从人员管理到机具设备,从材料使用到环境安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将质量管理的理念和实践贯彻到工程的每一步。同时,要明确相关负责人,确保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相互推诿的现象。
合理控制项目的成本。成本控制是工程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项目管理中应该有相关人员进行项目前的预算和项目中的成本控制。为了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应该建立成本控制体系。首先,制定项目的成本计划并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细化。除了成本计划的编制,企业还应该编制成本控制的实时监控表,建立成本控制责任组,对项目的成本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项目负责人和各级管理人员应该坚决贯彻执行成本控制的理念和方法,持续提高成本控制效率。其次,在项目进行中,建立详细的费用明细表,将项目的收支进行全面登记,合理分类各项费用成本,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各项成本所占的比重,为之后的成本控制提供参考。最后,建立高效的应急调配小组。项目施工的现场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建立应急的人员物资调配中心可以提前做好必要的准备,一旦有紧急情况出现,项目部能及时作出应对,避免增加过多的预算外费用。
建立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安全管理的范围涉及项目施工的的方方面面,它主要是指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要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就要建立安全管理机制。首先,企业应该经常开展安全生产学习活动,组织员工参加培训,以多种形式使员工获得安全施工知识,树立安全施工理念。其次,针对每一个具体的施工项目,对项目的参加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尽量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再次,在项目施工现场派专人进行巡视,及时发现设施的安全问题,人员的不当操作,进行整改。企业应认真做好这些工作,打造一个安全施工的良好氛围。
做好项目完工后的资料整理。一个项目完工并不是一切的结束,进一步说,正是项目管理最后一环――资料整理汇总的开始。机电安装工程完工验收后,一方面,项目部应该将与项目相关的资料,包括合同、图纸、表格、单据等等进行分门别类,全面整理。当然,这些资料从项目一开始就应该做好收集、保管工作。另一方面,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就此次项目的实施情况、进度控制、成本控制、人员控制进行汇总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企业在今后的项目管理中借鉴。这两方面的整理不是简单的汇总数据,而是对项目管理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进而提高公司和个人的项目管理能力。
4 结语
电气安装工程中的项目管理对于项目顺利的完成至关重要,要想实现高效的项目管理,就要求在项目进行的各个环节加强质量、成本、安全的方面的控制,并且在项目竣工后进行总结。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无论是操作工人还是项目经理,都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企业争取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Research on Competitiveness of Library Based on Porter’s Model
Nong Yanchun
(Guangx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xi Nanning 530007)
Abstract: The library is asked for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technology, cultur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lthough the library is not a company, but the library faces certain competition also. After analyz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library based on Porter’s model, th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irstly, the library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not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Secondly, the library should build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with the key index of readers’ satisfaction, and so on.
Key words: library; Porter’s model; competitiveness
学术界普遍把波特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国家钻石”理论认为是最有影响的竞争力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竞争力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产品或服务的设计、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能力,其别强调在激励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与其它竞争对手相比所体现出的市场吸引力。该理论还把企业竞争力分为五个方面: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现有同行业内企业间的竞争、替代品生产者的威胁、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因此,被学术界称为“波特五力”模型。
国外对图书馆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有4 个方面:将竞争力思想应用于图书馆信息服务、图书馆馆员素质、图书馆服务测量标准以及增加图书馆所创造的经济价值。Jurow(1996)认为,大学图书馆要制定出积极有效的规划和服务措施以保证图书馆作用的发挥,图书馆竞争力侧重于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所带来的“结果”。Saracevic(1997)指出,提升图书馆馆员素质可提升图书馆竞争力。Khalid(2011)认为,知识、技能和态度作为专业知识的基础可以在扩展图书馆工作中的组织管理、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管理以及信息技术应用发挥独特的作用。Tereas To. (2007)分析了图书馆员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构建了一个图书馆员绩效评估体系,并指出图书馆应加强与员工的交流与互动,重视培训与发展,从而构建开放、宽容的组织文化才能有效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在国内,蒋永福认为,图书馆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组织和管理以及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组织、控制知识的共享和创新的过程。孙丽艳等人指出,图书馆发展战略依赖于图书馆形成自身竞争力的特色优势,是差异性或是潜伏着特有的竞争力[3]。吴伟莉认为,图书馆必须不断根据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对资源和能力重新配置和定位,以维护图书馆竞争优势[4]。金中仁和闵水珠认为,要从“以读者为中心”的核心竞争力要素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入手,以研究读者定位、流失分析、满意度等读者关系为基础,建立培育更好的读者关系,从而为图书馆建立强而有力的核心竞争力[5]。张新兴和谈大军认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应向规范性、系统性、实证性方向发展[6]。
图书馆是典藏、保存、传播知识的殿堂,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图书馆致力于满足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提供有效益的服务。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科研、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图书馆提出同步发展的要求。在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由于纸本信息资源和数字信息资源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公众阅读习惯发生变化,“图书馆消亡论”一直不绝于耳。网络环境和信息环境发生的改变引起图书馆的巨大变化是互联网出现之前任何人都难以预测的。面对 21 世纪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尤其是数字化与网络化的推动与影响,不但挑战图书馆的数字化处理能力,也衍生出人力、物力及空间等多种问题。虽然图书馆不是企业,但图书馆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因此,按照“波特五力”的框架,对图书馆竞争力问题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在企业视角下,供应商对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的影响途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提高要素价格,二是降低单位价值质量。应用到图书馆而言,图书馆的“供应商”就是为其提供图书、信息资源等的企业及其它各种组织。为了有效提升其竞争力,图书馆在 “供应商”层面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供应链管理,建立起与供应商长期合作的良好关系,这样一方面可以在最早的时间掌握新版图书等各种图书资源信息,另一方面可以以比较优惠的价格获取所需资源。二是加强信息管理,建立与供应商的信息共享系统,这样可以使图书馆把了解到的读者需求信息及时真实地传达给供应商,同时,供应商的规划等各种信息也能及时为图书馆所了解,从而增加合作的透明性和有效性。三是建立读者沟通渠道,图书馆可采取读者见面会等形式建立起读者与供应商直接的沟通桥梁,使供应商更清楚地了解读者的诉求,也为图书馆提升竞争力起到推动作用。
2 “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
在商品比较充裕的时代,顾客在购买商品时一般都要货比三家,尤其在价格上会不厌其烦地讨价还价,要么压低了价格,要么是在同等价格的基础上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这都势必对企业的赢利能力造成影响。不难推理,如果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强,就掌握了买卖谈判的主动权,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企业就会陷于被动,为了达成交易就被逼让利而减少收益。与企业的情形大同小异,图书馆亦会面临同样的境地。对图书馆而言,“顾客”就是指读者。为了有效提升其竞争力,图书馆在 “顾客”层面可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图书馆应加强内涵建设,从整体上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使读者在愉悦的环境下获取所需的图书或其它服务;其次,建立以读者满意度为关键指标的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把读者满意度作为图书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时刻心系读者,才能保障服务质量的持久改善,从而使图书馆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再者,构建顾客关系管理系统,投入适度的资源维护图书馆与读者的良好关系,图书馆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会使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明显减低。
3 行业内现有同行间的竞争
一般而言,行业内现有同行间的竞争是最为直接和激烈的。由于行业内现有竞争对手对行业情况比较熟悉,对顾客的需求也更为了解,因此往往能投顾客以所好,以顾客比较喜欢的方式争夺竞争优势地位。行业内现有竞争对手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等手段来吸引顾客,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由于面临着同样的顾客群体,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行为的发生往往源起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发现了现有行业环境有待改善的地方;二是因为一个或几个企业感到来自行业或者环境变化的威胁。就图书馆而言,也不可避免地经常遭遇同行竞争的境况。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好这一竞争态势,以有效增强图书馆竞争力。对于图书馆这一行业来说,行业内现有同行间的竞争,就是指馆际之间的激烈竞争。为了有效提升其竞争力,图书馆在“行业内现有同行间的竞争”层面可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苦练内功,加强品牌建设,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二是建立战略联盟,加强人才交流与信息共享,互相促进,共御风险,谋求更大发展;三是牢固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坚决抵制不正当竞争,共同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在竞争中谋发展。
4 “替代品”的威胁
波特竞争理论认为,两个处于不同行业中的企业也有可能存在相互竞争关系,这是因为这两个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所提供的服务有可能存在互为替代的关系,这就是波特所说的“替代品的威胁”。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文献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物质基础。1975年,在法国里昂召开的图书馆职能科学讨论会上,国际图联一致认为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主要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由此可见,提供的类似“产品”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咨询公司、情报研究所等其他信息服务机构,这类信息服务机构在信息服务领域方面与图书馆展开竞争,利用其对信息的高准确性和敏感性,为用户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源;二是档案馆、博物馆,这些公益性基础设施在文献保藏保护方面都将与图书馆展开竞争;三是各大出版发行商,它们利用自有的资源平台直接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在电子资源领域与图书馆展开竞争。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种种优势,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积极防御来自“替代品”的威胁。
5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所谓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就是指潜在的进入者看到了现有市场存在进入的机会,希望进入到现有市场上再分一杯羹,从而会与现有企业展开争取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现有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化。与此类似,已有的图书馆虽然具有一定的在位优势,但也照样会遭受来自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图书馆可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使潜在的进入者难以进入或不敢轻易进入:一是提高潜在进入者的进入门槛;二是降低潜在进入者的预期收益;三是增加潜在进入者的生存风险。图书馆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各种文献资源的建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以及长期的积累,其投资回收期很长,意味着潜在进入者往往要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风险也就更大。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14.
[2] 蒋永福.维护知识自由: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J].图书馆,2003(6):1-4.
[3] 孙丽艳,陈浩义,马瑞川.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J].图书馆建设,2008(8):1-4.
[4] 吴伟莉.21 世纪如何打造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J].现代情报,2007(6):111-114.
[5] 金中仁,闵水珠.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与读者关系之探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4(5):88-91.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经成为青年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承担着广大青年参与社会生活的多种功能。团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巨大影响,在共青团的各项工作和建设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特别要把新媒体作为青年思想引导新的突破口,善于运用网络平台了解把握思想动态,善于运用网络表达方式与青年沟通互动,善于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即时通信、社交网站等青年喜闻乐见的网络载体开展工作,加强与新媒体从业青年的联系,努力把握网上思想引导的主动权。”
高校青年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体,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拓宽了青年团员沟通交流的渠道和方式,给高校共青团带来了重大机遇,有助于提升基层团组织的新活力,拓展共青团育人新阵地、塑造共青团品牌新形象。但是诸多的信息交融同样也会影响高校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高校青团工作提出挑战,了解新媒体的特点及高校青年学生的个性,明确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更好地利用新媒体组织、引导和服务青年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媒体的特征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媒介形态,为了区别于传统媒体,人们把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统称为“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卫星等渠道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1]。新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和发展,更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新媒体不仅表现在技术和形式上的革新。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理念上的革新。新媒体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一)新媒体拥有海量性和多元性的特征,并具备个性化的独特优势。
新媒体的信息往往由文字、图形和声音等复合形式组成,内容十分丰富,能够实现超文本链接,信息量很大,其传播的主体对象、渠道、内容形式都非常多元,无论是名人名家还是普通百姓等受众,无论是通过博客还是论坛等渠道,无论是音频还是视频等接收形式,都能够全方位地吸收和消化各类信息,并且青年群体乐于追求独一无二的信息体验。新媒体还可以实现私人定制,具备个性化的独特优势。
(二)新媒体拥有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征,并呈现出大众化的流行趋势。
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任何个体或组织都可以成为时事的评论者、文本的撰写者、音频的制作者和信息的者,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信息的交流变得开放,而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动态性和不可预测性,同时信息传播的受众也可以变为信息分享的主体,借助终端设备可以进行高效方便的互动交流,体现出强大的信息交互性。目前,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由传统媒体的“一对多”变成“多对多”,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倾向于新媒体平台的使用,呈现出大众化的流行趋势。
(三)新媒体拥有便捷性和共享性的特征,并呈现出社群化的发展趋势。
传统媒体的报道是线性的,报道的多是近期发生的热点时事,而新媒体的传播则是网状的,和接收信息很方便,查找当下或以前的信息也非常便捷,可以随时共享有效信息,并且一旦有个体或组织发现共同的关注点,便会迅速形成一个新的网络群体,借助QQ群、微信群、论坛等形式进行专题研讨,围绕设定的共同话题开展探讨和研究,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呈现出社群化的发展趋势[2]。
三、艺术类特色高校的特点和优势
(一)拥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和利于营造校园文化的良好氛围。
艺术学科的青年学生倾向于追求个性和价值选择的独特性,社会的不良信息、失实报道容易对学生的日常思维和价值判断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探索利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引导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东华大学依托服装学院、校艺术团及学生艺术类社团,每年不定期地开展时装秀、设计展、采风秀等集聚时尚元素的活动,艺术气息浓厚,青年学生随处可见各类创意展示,为注重直观感受和实用心理的艺术类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舞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拥有接地的人文情怀和利于开辟教育引导的肥沃土壤。
艺术学科的青年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薄弱,更多地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往往忽视人文精神的培育。东华大学在实践实验的空间上用心耕耘优质土壤,为各类实验室工作室注入人文内涵。利用服装专业优势为宇航服的制造提供保护衣,创造出燃烧假人;利用纺织专业优势为“天宫”编织翅膀,打开新的“航天纺织品”世界;依托创新教育计划,更多的本科生参与到各类项目研究,结合艺术与人文,注重文化素质培养,促进艺术类学生人文素养的积淀和文化内涵的提升。
(三)拥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利于完善青年学生的思维体系。
艺术学科的青年学生更倾向于交互式的探讨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体现了更多的选择性和评判标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运用,东华大学在实践中充分结合科技势和设计优势,一年一度的世界可穿着设计大赛的奖项均有斩获,科技感的融入为艺术性的表达丰富了渠道,拓宽了思路,在工学学科环境中体现艺术特色。
四、构建“设计+”校园综合服务平台,开拓高校共青团育人新途径
新媒体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吸引和凝聚广大青年的重要工作载体。高校共青团应当坚持把新媒体作为新的工作增长点,既要满足时代和青年的需求,又要基于特色和优势,开展有效工作;既需要技术革新不断摸索更新的媒体,又需要不断把握新媒体的发展特点,从而更好地组织、引导和服务青年。
“新媒体思维”的本质是“去中心、去边界”,核心在于“活动、传播、阵地”。根据“新媒体思维”的特点,围绕艺术类特色高校特点和优势,构建“设计+”校园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进一步寻找符合新时展要求、弘扬主旋律和传播正能量的重要载体,创新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的新途径将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
(一)依托新媒体活动创新,构建设计+学术文化平台,激发基层团支部活力,建立熟悉新媒体技术应用的人才队伍,探索凝聚型共青团育人新途径。
共青团的工作基础在基樱而基层工作的难点在于精致化的同时难以实现全面覆盖,高校共青团应当积极运用艺术、时尚、情感等元素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激发基层团支部的活力,扩大团支部工作的影响力,开发一系列既能够精致展示又能够作为示范推广的案例。比如,结合设计专业背景,策划开展中国梦之“我们”的艺术梦高峰论坛主题团日活动,邀请业界知名设计师讲述成长经历、分享成功经验,直观展示礼服、旗袍、和服、摄影图片、手绘稿等设计作品,带领青年学生参观设计师工作室、买手店、SHOWROOM等时尚空间,引导未来设计师们沉淀文化,用踏实的态度和理性的行为追寻艺术梦。又如,开展“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品征集主题团日活动,创作“学生眼中的核心价值观”系列海报作品,用直观的形象化语言表达艺术类青年学生的理解,一方面引导青年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把握当下时政,解读最新思想,用心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通过新媒体渠道将学生的作品充分展示和广泛传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教育提供良好范本。
在对参与者的深度访谈中,受访者表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为自己搭建了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激发了更多的创新意识和创意理念,更提供了一个自由良性的交流平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各类精彩活动,自己获得了丰富的角色体验,也提升了自己的组织策划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创意之路恒久远,创新之树永常青,未来将会继续扎实学习专业知识,更好地将自己的设计优势落细落小落实,并努力进行更深层次的推广。”
可见建立熟悉新媒体技术应用的人才队伍是创新共青团育人工作的重要路径之一,在发掘和组建人才队伍的过程中,应当具备以下三点标准:一是在思想引领上能够坚持共青团网络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培育网络文明新风尚;二是在内容设计上能够融合趣味性和服务性,贴近校园和青年学生的生活实际;三是在技术运用上能够制作生动、形象的新媒体教育材料,展示出教育人、易被青年学生接受的信息。
(二)依托新媒体传播手段,构建设计+实践公益平台,加强兄弟学院间互动,建立推动新媒体推进演变的工作载体,探索缩聚型共青团育人新途径。
对于青年学生而言,微信是学习交流、获取资讯的重要平台之一,对于学校而言,微信公众平台是资源整合、组织宣传的重要阵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实践基地。
目前,东华大学团委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中的影响力,构建“学校―学院―基层团支部”的三级微信矩阵平台,旨在为高校师生提供便捷的组织管理和活动运营功能,建立服务广大学子的校园活动生态圈。
各类线上活动借助三级微信矩阵平台进行传播和推广,以青春东华微信公众平台为龙头,各层级微信公众平台与青春东华实现差异化管理,校级公众号主要实现师生互动交流的功能,开展“网络微团课教学”、“光盘在行动接力”、“社会实践优秀项目评选”、“校园十大歌手投票”、“艺术与我抢门票”等活动,实现服务信息的提供。院级平台更多的推送“原创文学展示”、“原创艺术展示”、“手绘校园地图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示”、“微电影优秀作品展播”等,实现工作动态的展示。基层团支部主要建立微信群讨论,晒一晒我与国旗团旗的合影,开展博文、三行情书等话题的讨论,实现青年学生思想的交流。
高校共青团在校园文化、实践公益等工作中充分利用新媒体,满足不同形式、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构建新媒体服务高校共青团育人的工作载体,从传统的线性单一的形式逐渐推进演变到如今的网格化交叉式的模式,充分发挥了新媒体的信息交互功能,使各级团组织既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又可以利用新媒体开展实时讨论与交流,进一步拓宽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学生的渠道。
(三)依托新媒体阵地优势,构建设计+创意孵化平台,深化校际项目制合作,建立顺应新媒体发展壮大的生态机制,探索集聚型共青团育人新途径。
连续开展八年的东华大学创意市集,已逐渐打造成为校园众创平台,为年轻的设计师搭建“秀创意、聊成果、谈转化”的交流合作平台,开发学生创意设计的潜力,集聚校园创客队伍,激发校园创新意识,提升青年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每年都能吸引到50多名独立设计师,20多个设计团队,近2000件原创作品参与,开展作品营销、创意定制和现场体验等,参与的专业从最初的服装设计扩大到包含纺织品设计、信息安全、英语、功能材料学等非典型设计专业,参与的作品从传统的手工箱包、手作摆件等扩充摄影组合、海娜手绘等多种形式,参与的高校从最初的一所扩展到目前的十余所兄弟高校。
平台的搭建主要实现四个创造,为青年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铺展新通道,一是创造一个空间,凸显本质回归,助力校园创客队伍日益壮大;二是创造一门知识,绘制云端时尚,助力校园创新意识茁壮成长;三是创造一项技能,体验华丽转身,助力校园创意理念不断孕育;四是创造一份情怀,感受文化碰撞,助力校园创业精神逐渐根植。通过搭建设计+创意孵化平台,目前已有多名青年学生从创意市集的活动中走出来,建立自己的工作室,甚至成功地初创了属于自己的企业。
有箱包品牌创意定制工作室负责人表示:“从构思到策划的细致考量,从绘制到订购的成本平衡,从制作到完善的成果转化,从布展到营销的能力提升,每一件设计作品都展示出不同的文化,通过‘创意市集’的平台,一方面能够了解自己的作品受不受欢迎,能不能经受住市场考验,这种体验感特别好,也为未来的创业之路提供了很大的参考意义。另一方面自己也会到各个摊位去‘串门’,了解其他摊主的创作思路,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如果多互动多合作,肯定能够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对未来的创作有很大的促进意义,并且从良性的互动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欢乐。”
在专业差异化的基础上借助新媒体顺利地实现校际项目合作,还须建立好良性的生态机制,一要探索建立完善的校园新媒体管理机制,对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信息传播的渠道进行严格管理,制定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行为准则。二要通过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建立和培养政治素质好、新媒体运作能力强的团干部队伍,及时了解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形成正确的教育引导。三要通过专题报告、主题教育等形式加强青年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强化青年学生的媒体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成为新媒体技术的主动驾驭者,从而推动共青团工作网络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心理正处于不稳定的阶段,若大学教育管理工作者不能及时发现、解决,很容易使学生在成长阶段发生问题,甚至威胁到自身的安全、学校的运转和社会的稳定,也会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压力。研究高校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掌握其心理特点,以便及时处理突发状况,保证学生大学生活的正常发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完善。通过学生了解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寻找心理问题产生的源头等一系列行动,探索教育管理的新模式。
一、高校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划分
特殊群体一般约占高校人数的30%,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可以将这个群体划分为五类,分别为经济困难型、学习困难型、富二代型、恋爱受挫型和沉迷网络型。其中经济困难型是指生活拮据,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的学生;学习困难型是智力正常,但因为学习态度不好或学习方法不正确等原因无法跟上正常教学的学生;富二代型是因生活条件优渥,未吃过苦头,生活态度散漫、无目标的学生;恋爱受挫型是因为恋爱过程中出现问题,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自暴自弃,甚至产生自杀、犯罪等消极想法的学生;沉迷网络型是热衷于网络游戏,放弃学习,选择逃课上网、花费大量金钱投入到网络中,不能正确调节现实与网络关系的学生。
二、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源头分析
(一)个人因素。大学生在这个时期,生理与心理已经逐渐步向成熟阶段,对于恋爱和情感有了新的思考,可处于脱变时期的大学生自控能力不强,心里敏感,难以处理好情感,却又注重情感。当遭受情感上的挫折时,稚嫩的心理与相对成熟的生理不能协调,无法调理好自身心态,容易出现偏激、易怒等情绪,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二)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有着属于自己家庭的独特烙印。不同的家庭培育出不同的孩子,严格的父母培育出的孩子自律、严肃、认真但缺乏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溺爱孩子的父母培育出的孩子任性、娇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考虑他人的感受,霸道的父母想要包揽孩子的一切事物,替孩子做决定,这样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懦弱,容易受他人意见的干扰,无主见无自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既有可能是学习的动力,又有可能成为压力,一些学生由于压力过大无法排解,会出现忧郁的症状。
(三)教育因素。教育因素有多种表现形式,第一为环境的变换。来到一个新的地方,自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当在这个过程中遇到迷惘、困难,会勾起思乡情怀,表现出一种多疑、敏感的性格。第二思想教育工作的格式化。思想教育工作只注重理论化,不在乎学生是否是真正的接受了思想教育,注重过程而忽视结果。第三低俗的校园文化。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校园也无法保持它应有的纯净,教育环境的过于开放,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沉溺情感、贬低知识、攀比成风、流连网络,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社会因素。现在的社会并不单纯,各种关系门路为本就沉重的就业压力加上了又一重障碍,对于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成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高校的心理咨询部门并不受重视,没有规范化的设施、优秀的心理咨询老师、充足的运行资金,不到位的部门设置,自然无法发挥其在教育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二)心理咨询人员薄弱的职业素养。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应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拥有过硬的职业素养。但大多数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仍采用的是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人员不充足,且因为这些教职人员并未接受过科学系统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有良好的表现,取得好的效果。
(三)不到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数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为选修课,或纳入到思修这门课程中,并不将它作为一个重点来看待,这种态度首先是错误的。
四、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一)健康教育体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① 端正的思想认识。为取得良好的成效,应获得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支持与重视。建立由主管领导负责、协调全校健康教育工作、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话为核心的组织机构,以学生为出发点,建立健全相关配套设施,时刻关注高校特殊群体的心理与思想动态,宣传开展各项思想教育工作,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② 强化的教师团队。加强心理咨询团队建设,专业老师起指导作用,并且加强辅导员和班级干部的心理培训课程。
作者简介:廖建红(1975-),男,湖南岳阳人,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岳阳供电分公司,工程师。(湖南 岳阳 414000)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7-0236-02
一 、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和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1.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环境影响
输电线路工程的环境影响,一般包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土流失的影响,线路走廊的土地占用、选线选址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和相容性,运行中电磁环境影响甚至景观影响等。目前,输电线路工程投产运行后,无空气污染物产生,无工业废水产生,无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电磁现象成为主要环境影响问题。输电线路主要施工活动包括修筑少量简易道路、运输材料、铁塔基础施工、铁塔组立、导线和避雷线展放及跨越架搭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铁塔基础开挖或爆破,破坏原地基结构;修筑简易道路、运输材料、导地线展放时需砍伐破坏树木、农作物等;跨越房屋需拆迁;施工过程中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等。[1]噪声仅是暂时性的影响,可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施工时间,可将影响降到最小。
2.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输电线路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是工程建设过程中铁塔基础、施工地锚坑开挖、铁塔基面平整、施工道路修建及牵张场地的平整扰动地表,一定程度破坏原状植被所造成。输电线路除各塔基永久占用土地外,施工过程仍需临时占用部分土地(如施工便道、材料堆场),使部分农作物、果树林木遭到短期破坏。人员及车辆进出、爆破等对当地居民和野生动物产生不良影响。铁塔基础浇筑时基面开挖,破坏了原有地貌及植被,使其产生水土流失。
二、制定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目标
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一般应从设计、材料、施工、建设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复意见,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和谐工程为目标。落实“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方针,在施工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不发生生态环境污染事故,力争减少对施工场地和周边环境植被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
三、成立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相应管理机构,明确各方职责
业主、监理、施工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以适应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专项管理。
业主项目经理为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第一责任人,负责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业主项目部安全专责负责本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归口管理,负责审查监理及施工项目部编制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监理策划》、《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实施细则》,检查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实施情况,并有权对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不合格施工现场进行处罚。
监理项目部负责编制《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监理策划》,并审查施工项目部编制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实施细则》。
施工项目部负责编制《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实施细则》,并负责按细则进行实施。[2]
四、制定工程各阶段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重点控制措施
1.设计阶段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重点控制措施
(1)优化施工图,对于工程沿线所经地区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旅游风景区、集镇、工业区等环保敏感点采取避让原则。
(2)对邻近通信设施的影响采取较为彻底的防护处理。对重要、大型通信线和无线电设施,以满足防护间距要求、避免产生干扰影响为主。对其他通信线、无线电设施,尽量满足防护间距要求,避免产生危险、干扰影响。当电磁危险影响超过架空市话电缆线路的容许值,将采用安装电缆保安器的措施来处理。
(3)跨越通航江河时,不在水中立塔,避免线路对航运和河道泄洪能力产生影响,并按相应的最高通航水位及最大空载船舶高度设计足够的安全净空,以利于航运安全。
(4)线路与公路、通讯线、电力线交叉跨越时,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留有足够净空距离。
(5)尽量避让民房,减少民宅拆迁。对拆迁的民房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安置;尽量避开林木密集覆盖区、果园、经济作物田地,以减少树木砍伐,保护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占用基本农田,工程占地补偿费应专款专用于开垦新的耕地,补偿占用的基本农田数量,尽可能保证当地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
(6)线路采取高低腿铁塔、改良型基础、紧凑型设计,尽量少占土地、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及水土流失等。
(7)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量避开高山大岭,避开林木覆盖区;在路径选择时,尽可能避开果园、经济作物田地;避开陡坡和不良地质段。对不能避开的林区,在铁塔设计中尽可能减少线路走廊的宽度,所有铁塔在跨林区时采用高塔跨越林区的方式,在一定程度减少林木的砍伐。
(8)避免塔基大开挖,保持山地的原有地形,全方位采取高低腿塔和主柱加高基础,尽量减少降基,最大限度地适应山地地形变化的需要,同时尽量采用原状土开挖基础和塔腿小基面,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9)在降基后,对边坡保护不够的回填土作挡土墙,对自然坡面易风化的做护面,对土坡和排水不畅的做排水沟,避免塔位的冲刷。
(10)各个塔位或单个塔腿做成龟背型或斜面,恢复自然排水。对可能出现汇水面、积水面的塔位要求开挖排水沟,并接入原地形自然排水系统。
(11)边坡保护,对部分塔位开挖后出现易风化、剥落、掉块的上、下过坡均采用浆砌块石保护;对较好的岩石边坡视现场情况做放坡处理。
(12)用砂浆抹面做岩体表面保护。对个别塔位表面岩体破碎、水土极易流失的情况,采用M7.5—M10砂浆抹面,保护范围为塔位表面破坏面积。
(13)对基面处理后引起易冲刷和流失的塔位,当按上述方法处理仍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在基面上重新植被,大规模护面以及喷浆的方法,处理基面。
2.施工阶段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重点控制措施
(1)开工前,业主项目部组织施工图会检,通过施工图会检,落实高跨设计原则,减少树木砍伐;采用全方位高低腿设计,减少土石方开挖量;明确余土处理和外运要求,确保环保、水保相关要求落实到设计图纸中。施工过程中发现与设计图纸不符,如需要砌筑护坡和挡土墙,坚持由施工提出书面工程联系单通过监理复核后反馈给设计,设计工代现场调查核实后再按单基出图,交施工单位严格按图施工。
(2)施工项目部应组织编制《环保水保实施细则》并报审。[3]开展环保水保的风险源辩识。
(3)强化全员培训,认真执行技术措施,针对施工过程中或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气体、污水、废渣、粉尘以及噪声、振动等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单独编制了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组织开展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培训,做到教育培训全覆盖,技术措施交底到现场,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环保、水保自觉意识和防范意识。[4]
(4)现场废旧物品和物料定点存放,定期清理;现场施工用垃圾、生活垃圾按指定地点堆放,及时清除。施工现场配备临时厕所。
(5)尽量选择临时占地面积少的施工方法,减少对地表的破坏。现场临锚坑及时回填,恢复植被。
(6)施工过程中线路复测全部采用GPS定位,减少了通道树木施工砍伐;严格控制爆破作业,减少对原状土破坏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7)山区施工尽量选用原有的小道作为小运道路或架设运输索道,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8)挂线时用张力机和牵引机紧、放送电线路,以减少树木砍伐。
(9)现场按要求设置护坡、挡土墙、排水沟、截水沟等水保措施。
(10)施工过程中保护场地四周原有地下水形态,减少抽取地下水。
(11)对于房屋的拆迁,建设方应按国家有关赔偿政策给予补偿,拆迁户就近安置,原有房屋处则拆除平整,与周围植被环境保持一致。
(12)施工撤场前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不发生环境二次污染。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对施工区域、材料场、进场道路等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土地复垦、土地平整等。
(13)土方开挖设置临时堆土场,生土和熟土分开集中堆放,并按设计要求做好余土外运及清理工作。严禁随意弃土,并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在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地方施工时,按照“先防护后施工”的原则进行。[5]
五、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特高压输电线路设计、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一是设计时线路走廊的选择,受房屋拆迁、交叉跨越、青苗补偿、环保敏感点的制约,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投资造价和工程建设进度。二是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如处理不当,可能产生环境破坏,水土流失。这不但影响工程建设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还有可能造成山体塌方、泥石流,影响输电线路本体安全甚至周围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不但可有效保障工程本体的安全稳定运行,还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进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Z].
[2]国家安全土地管理局,水利部.关于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搞好水土保持的通知[Z].
Two transistors output characteristics graphic circuit based on general oscilloscope
Song Weixi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1, China
Abstract: The simultaneous test on two transistors output characteristics could be realized by combination of the general oscilloscope and the two transistors output characteristics graphic circuit composed of rectangle wave generator, sawtooth wave generator, the binary-decimal counter, ladder waveform generator, analog switch, differential amplifiers and umming amplifier, by which can conveniently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transistors output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lack of special testing equipments, adopting this method is also a convenient and practical way to test th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transistors output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transistors output characteristics; stairstep singal; sawtooth signal; oscilloscope
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Ic-集射极电压Uce的关系曲线称为输出特性曲线。这一特性曲线虽然可以利用专用的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得,但在缺少专用测试设备的条件下,借助通用示波器,结合特定组合的数模电子电路进行测试仍是一种方便、实用的方法[1]。
1 双簇型晶体三极管输出特性图示电路的构成
双簇型晶体三极管输出特性图示电路与示波器相结合既可以单独测试单只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又可以同时测试两只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为了测试三极管的输出特性,必须分别给每只三极管提供相互同步的基极阶梯电流及集射极扫描电压,并同时将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及集射极电压送至示波器Y通道与X通道进行显示;借助电子模拟开关交替地将两只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集射极电压信号送至示波器的Y,X通道,便能使两只三极管的输出特性在示波器屏幕上交替显示[2]。
双簇型晶体三极管输出特性图示电路主要由矩形波与锯齿波产生、锯齿波放大与输出、十进制计数与分频、十阶梯产生与放大、 触发器、模拟开关、Ic取样放大、Uce放大与平移、Uce平移电压等电路组成,其构成如图1所示[3]。
图1 双簇型晶体三极管输出特性图示电路的构成
在图1中,矩形波与锯齿波产生电路产生同步的矩形波与锯齿波信号,锯齿波电压经放大输出级直接作为被测三极管的集射极扫描电压;矩形波则送至十进制计数器,计数器的二-十进制输出信号经加法运算后输出阶梯波,并以此作为被测三极管的基极驱动信号;计数器的预置脉冲即矩形波的10分频信号则作用于T'触发器,T'触发器输出信号又驱动电子开关按每10个阶梯转换一次,使两只被测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按每10个阶梯交替一次的时序显示;双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交替显示的关键是三极管集射极电压的显示必须在水平方向错开。在显示过程中,一三极管集射极电压的显示起点必须比另一三极管高出一定数值的电压,此电压可称为“Uce平移电压”,Uce平移电压产生电路则是为此而设置;Uce平移与放大电路用于三极管集射极电压的平移与放大;Ic取样放大电路用于三极管集电极电流的取样与放大;电子开关用于控制两只三极管的交替接入、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c的取样、Uce平移电压的作用[4]。
2 电路原理与设计
双簇型晶体三极管输出特性图示电路如图2所示,其中Q5,Q6为被测晶体三极管。
图2 双簇型晶体三极管输出特性图示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