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预习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5 16:32:4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物理预习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

篇(1)

物理课程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之一,其原因是:物理课程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例如数学中的方次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极值的讨论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但数学知识又不能生搬硬套,例如数学中a=c/b说明a与b成反比,a与c成正比,但在物理v=s/t定义式中,v与s、t的大小无关;在I=U/R中,却有I与U成正比,I与R成反比。同理,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好坏对物理的学习影响也很大。因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一字之差,天壤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二字,则产生的是电压而不是电流。

二、联系实际,培养兴趣

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良好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

1.趣味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

2.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留下一些悬念,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保持较高的兴奋点,寻找悬念的奥妙。如在讲滑动变阻器时,教师出示一台可调台灯,先把灯泡发光最强的现象展示给学生,强烈的灯光让学生觉得很刺眼,这时教师旋转台灯旋钮,强烈的灯光渐渐变得柔和,学生的眼睛变得很舒服了。教师趁机提问:“灯光为什么会变化呢?”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答:“电路中的电流发生了变化。”教师再问:“此时是什么的变化引起了电流的变化的呢?”学生无法回答。

这样教师顺利地制造了悬念,学生在悬念的引领下跟着教师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

3.意料之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转化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

三、参与讨论,开阔思维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和信息交流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议,有利于师生之间信息交流。但大家知道一节课45分钟有很多环节,最后还得保证学生练习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来说一说是不可能的,于是教师就要组织各种形式让学生参加讨论,使一些平时不大开口的学生都有了说一说的机会。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培养他们怎样围绕中心来讨论,教会学生讨论的方法。这样就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他们的思维开阔起来,发表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

四、体验成功,感受乐趣

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使基础好的学生有更高的奋斗目标,基础差的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初三年级教学中,教学要求更应压得低一点,考试题目要易一点,不出偏题、怪题。关于考试更应基于对”双基”知识的考查,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使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他们能体味到成功的乐趣。

篇(2)

苏科版物理教材是江苏地区近几年才开始使用的教材。它与传统教材有很大不同:传统物理教材一般运用的是逻辑结构的框架,并不符合探究性的科学研究思想。苏科版物理教材规避了这些缺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创新思维。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材本身的设计思路,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及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真正有益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科学的、符合规律的开放式教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非起的灌输知识的作用,而是作为引导者,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有效总结问题。以下笔者实现将会结合具体案例探讨科学教育法的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现途径。

一、习题篇――举一反三

习题教学是中学教学中最常用却也最重要的方式。在中学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非常必要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熟能生巧自古以来就是真理,通过做题重复所学知识,能使学生有效巩固所学概念,深入理解和应用规律,熟练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学而不思则罔”,光做题而不知变通及举一反三,却也是极为不可取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课本习题或相关例题,灵活运用变换题型、增减条件等方法改造原题,拓宽学生的思维。

例: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6cm,位于主光轴上的一个点光源S距透镜21cm,求像点位置。教师在看到这道简单的光学题时,可故意“为难”一下学生,提问:

如果我们用黑纸将透镜遮去一半,点光源所成的像将有什么变化?

通过这样的变换,有利于学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加深其对物理概念与规律的理解,提高其思维的灵活度。

二、史实篇――追本溯源

著名科学家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所看的比笛卡尔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实际上,课本上出现的理论往往来自于著名物理学家对先辈们得出结论的再完善或重构。为了准确理解概念,教师可以借助了解相关史料,让学生利用想象、灵感等“非逻辑”的方法,“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的历程,从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笔者认为,理性的“逻辑方法”与感性的“非逻辑方法”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兴趣。

例:牛顿第一定律便是在伽利略与笛卡尔等前辈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得出的。

三、实验篇――事实求证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也是对理论的实践。而真理,往往都是经得住实践考验的理论。因此,学会应用实验这种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理解知识。物理学家们在研究问题时,常常运用“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这种研究方法。此种模式对学生物理学习极具借鉴意义,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将此研究方法渗透到具体实战中。

例:在研究光的反射现象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生活中光反射现象的实例,引入课堂。然后,教师可在此提问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想要了解哪些光反射的知识。接着,让学生提出假设,利用实验进行探究。如:

教师在上课前,准备好平面镜、纸板、激光手电筒等相关实验器材。

做实验时,可运用以下步骤:

(1)将平面镜固定于桌上,将纸板竖放在平面镜上,将两块纸板的重叠处作为法线;

(2)将激光手电筒发出的光线沿纸板左面或右面照射到平面镜上;入射点要在法线处;

(3)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位置。

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让学生分组,然后进行分工合作探究。最后教师提问,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入相关课本概念,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最后进行总结。

四、概念规律篇――深入推理

物理虽然是理科,但依旧有许多概念和规律需要记忆。合格的物理教师会用科学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教师在讲述某个概念时,可以适当让学生了解引进此概念的原因,定义此概念的缘由;在讲述规律时,要让学生知道此规律针对的是哪些方面的问题,历史上的科学家是如何发现这个规律而这个规律又应当怎样去表述等等内容。当然,不管研究哪条规律,剖析典型教案都是必要的过程。

五、复习篇――思维整合

新课结束后,教师应为学生安排复习计划。复习,并非单调重复讲解原来所学的知识,而是要帮助学生梳理个部分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将所学知识重新整合,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教师在上复习课时,可以运用归纳法、类比法或者等效替代法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所学内容,加深对各部分知识的理解。

例:电阻定义式R=U/I,决定式R=pL/S。定义式以电压和电流的比值来定义电阻,决定式则反映出材料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等因素。在物理课本上这样的公式有很多,教师应帮助学生用归纳法等方法整理出相关线索,熟练掌握同类知识。

六、结语

马克思说,矛盾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所以人们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此理论运用到物理教学中,则预示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当然,值得一提的是,真正优秀的教育,传播的并非是某个领域的知识,而是研究此领域的科学方法,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务必注意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思维及研究方法,并培养其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的经济的发展,水资源越来越贫乏,产生水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水的社会循环超出了水的自然循环可承载的范围。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尊重水的自然运动规律,合理地使用水资源,这就要求我们从“取水一输水一用户一排放”的单向开放型的用水模式转变为“节制地取水一输水一用户一再生水”的反馈式循环流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实现这一重大用水模式的转变,加强污水再生利用是关键。以下对几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

1.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

生物处理中采用的处理工艺有:氧化塘法:Carrousel,交替式,Orbal.Phostrip法,Phoredox法,SBR法、AB法、生物流化床法、ICEAS法、DAT-IAT法、CASS(CAST,CASP)法、UNITANK法、MSBR法、A/O法、A2/O、A3/O、UCT法、VIP法、UASB法、一体化生化法、好氧污水处理、生物流化床污水处理、固定化细胞技术污水处理、生物铁法、投加生长素法、集成生化加过滤法、增加流动载体法、深井曝气法、生物滤池法、生物转盘法、塔式生物滤池的生物膜法等等的城市污水一级、二级、深度处理法。

2.化学强化生物除磷污水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过程中,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由于受磷污染,富营养化严重,国家环保局为控制磷污染,对磷排放制定了比较严格的标准。化学强化生物除磷污水处理工艺以除去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和各种形态的磷为主,此污水处理工艺将化学除磷和生物除磷一体化,通过厌氧消化生物系统中活性污泥产生挥发性有机酸,作为聚磷菌生长的基质或称之为营养物,使聚磷菌在活性污泥中选择性增殖,并将其回流到生物系统中,使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工作在高效除磷状态;同时污泥在厌氧条件下产生的磷释放,通过化学除磷消除。这是一种高效市政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满足了我国现阶段,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需要在常规二级污水处理基础上进一步除磷的要求。

3.曝气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简介:曝气生物滤池,就是在生物滤池处理装置中设置填料,通过人为供氧,使填料上生长大量的微生物。这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装置由滤床、布气装置、布水装置、排水装置等组成。曝气装置采用配套专用曝气头,产生的中小气泡经填料反复切割,达到接近微控曝气的效果。由于反应池内污泥浓度高,处理设施紧凑,可大大节省占地面积,减少反应时间。

4.循环间歇曝气污水处理工艺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各地相差较大,经济发展滞后的城市还不能拿出很多资金用于污水治理,因此,怎样利用有限的资金,降低环境污染,是很多城市政府面临的问题。在污水处理方面,直到不久前,一些城市还采用一级或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技术,出水达不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对除去有机污染物的要求。循环间歇曝气工艺充分发挥高负荷氧化沟处理效率高的优点,又充分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工艺出水好的特点,保证了系统出水达到国家污水排放一级标准在除去有机污染物方面的要求。在投资和运行费用上比通常以除去有机污染物为主的二级生物污水处理系统降低30%左右,是适合我国现阶段污水处理要求的工艺技术。

5.连续循环曝气系统工艺

连续循环曝气系统工艺(Continuous Cycle Aeration System)是一种连续进水式SBR曝气系统。污水处理工艺CCAS是在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式处理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成。CCAS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预处理要求不高,只设间隙15mm的机械格栅和沉砂池。生物处理核心是CCAS反应池,除磷、脱氮、降解有机物及悬浮物等功能均在该池内完成,出水可达标排放。

污水处理工艺CCAS上独特的优势:a曝气时,CCAS污水处理的污水和污泥处于完全理想混合状态,保证了BOD、COD的去除率,去除率高达95%;b“好氧-缺氧”及“好氧-厌氧”的反复运行模式强化了磷的吸收和硝化-反硝化作用,使氮、磷去除率达80%以上,保证了出水指标合格;c沉淀时,整个CCAS反应池处于完全理想沉淀状态,使出水悬浮物极低,低的值也保证了磷的去除效果。

6.旋转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

旋转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是在生物转盘技术基础上,结合生物接触氧化技术优点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好氧生物膜处理技术。旋转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和成套设备提供了一种简单和可靠的污水处理方法。整个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转轴是唯一的转动部分,一旦机器出了故障,一般机械人员都可以进行维修。系统生物量会根据有机负荷的变化而自动补偿。附在转盘上的微生物是有生命的,当污水中的有机物增加时,微生物随之增加,相反,当污水中的有机物减少时,微生物随之减少。所以这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效果不容易受到流量和负荷的突然变化和停电的影响。运行费用低,只有其他曝气污水处理系统耗电的八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占地面积仅相当常规活性污泥法一半。由于生物系统中生长的微生物种类多,能够高效处理各种难降解工业污水。

7.A/O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简介:由于我国小城镇居住点分散,污水源分布点多量少,城镇级污水厂的规模多低于10000吨/日。目前国内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经常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有传统活性污泥法、A2/O、SBR、氧化沟等,如果以这些技术建设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会造成由于居高不下的运行费用,无法持续运行。必须针对小城镇的特点采用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技术稳定可靠,操作与管理相对简单的工艺。

8.MBFB膜生物流化床工艺

篇(4)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整个初中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认识过程。物理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深入研究与探索。在认真分析近年物理中考试题的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物理复习的策略及方法。

一、梳理强化知识,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一)明确考点,梳理知识,从知识点形成知识网

历年来中考基础题面广量足,而一些综合题也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抓好基础是关键。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学的重点放在《物理考标》的学习和研究上,做到定时间、定内容,明确中考对各章、各知识块的知识点的能级要求、变化情况、考试新动向。重点、难点、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就设置怎样的典型性例题和针对性练习,做到心中有数。在复习中,要指导好学生根据考点,整理知识,归纳分类,让学生明确考点,明确要求,掌握重点,并通过针对性训练,促进“三基”内化,将单一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使知识系统化。

(二)纠错解惑,强化训练,夯实基础,发展思维

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病历”和复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通过“设陷”来纠错,“设陷”就是要在学生的错误认识上设陷,以消除接受科学知识的障碍,“设陷”就是要在解题思路上设陷,以克服消极呆板的思维定势,“设陷”就是要在物理实验的方法上设陷,以矫正其研究物理的思想方法,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典型错误,拿出来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刨根求底,“自己解放自己”。

二、强化物理实验的复习,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学科的特征。纵观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直接或间接对物理实验考查的分值愈来愈高,这些题目大多源于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小实验和小制作,既考查学生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又考查学生实验操作水平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物理总复习要尤其强化对实验的复习。我们在复习中,首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仪器和测量工具的应用,其次要让学生搞清楚各重要物理实验的测量方法。在具体复习中,可以将相关的一些仪器或测量工具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它们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此外,还要注重训练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表达能力,以及变换角度对同一实验进行考查的应变能力,从而让学生较为全面地把握实验内容。物理实验总复习要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基本规律和理论去解释物理现象,尤其是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复习的效率。

三、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精讲精练”

“讲”是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练”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精”讲,精讲不是少讲,是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握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难点,抓住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教师的讲解,达到释疑解惑、指点迷津的效果。不仅要讲清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还要讲清解典型问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要充分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联”来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能力。练要“精”练,避免搞“题海战”。要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按照课标要求精选习题,所选习题要有代表性,达到复习内容习题化,知识巩固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必要的练习,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加深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通过对不同类型问题的分析和求解,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总结出同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试能力。

篇(5)

在初中物理当中,一些物理概念和公式,可以把它们归纳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以便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和掌握。例如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叫速度,即公式v=s/t。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即ρ=m/V。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即公式p=F/s。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完成的功,叫功率,即公式p=w/t。它们的概念相似,公式都是由定义得到的,所以在物理学当中把它们叫做定义式,这类知识可以归纳在一起记忆。对于公式,某些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把这类公式归纳在一起,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式和概念的理解。例如:ρ=m/V、c=Q/mt、q=Q/m、I=U/R,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s/t,这些公式的理解,它只是一个数学表达式,知道公式后边的物理量,可以根据公式求前面相应的物理量,千万不能说它们有正比和反比关系。若ρ=m/V,ρ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总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其它几个公式的理解也是如此。

二、推导记忆法

由一些熟悉的物理公式出发,经过简单的数学推理,并可以推导得出其它一个或几个物理公式,这样记住了一个公式就记住了其它一连串的物理公式。

例如,由功率公式可以这样去记忆这一连串的公式,首先记住p=w/t,由电功公式w=UIT,可以推导得出P=UI,再由欧姆定律I=U/R结合出发,可以推导得出P=U2/R,由电压公式U=IR,可以得到P=I2R,由此得出P=W/t=UI=U2/R=I2R,都是计算纯电阻的公式。在初中阶段遇到的电路都是纯电阻,多数都能用。一般情况下,P=I2R用于串联电路较为简便,P=U2/R用于并联电路较为简便,因为串联电路当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当中各支路的电压相等,等于两端的总电压。

再如,在电学中消耗的电能完全转换成热量,不考虑热量的损失(或电流所做的功)W=Q,即由电功公式和欧姆定律的公式和电功率的公式,结合可以推导出Q=W=UIT=U2t/R=I2Rt=Pt,同们这些公式只适合纯电阻。在这些公式当中,P=W/t(W=Pt)各物理量分别有两个单位可用,如W的单位是千瓦时,t的单位是小时,P的单位是千瓦,W的单位是焦,t的单位是秒,P的单位是瓦,单位之间一定要注意匹配,而其它公式都一律用国际单位。

三、对比复习法

将相近或类似的概念或公式进行对比,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或联系,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计算物体所受重力公式G=ρgv,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公式F浮=ρgv,两个公式的物理量相同,但含义不同,前者的ρv分别表示物体的密度和体积,后者的ρv分别表示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再如,浮力公式F浮=ρgv,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P=ρgh,比较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这样一对比,加深学生对公式的应用和理解、区别与联系,使学生不容易混淆和遗忘。

四、网络归纳复习法

把分散的物理知识通过总结归纳形成网络,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例如:物态变化的归纳和温度、内能、热量的归纳。

五、以水为线索的“一线串珠”复习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没有系统地研究过水,但在力、热、声、光、电各部分中却都有涉及到水。同时,水在生产和生活中又十分重要,很多物理量又都是以水为基准来规定的,如密度、比热容、摄氏温度等。因此,在总复习中有必要以水为线索把关于水的知识系统化,也就是说以水为线索进行穿线和综合,对知识的巩固和脉络衔接将起到很好的效果。

1.力学与水的关系。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密度为1000kg/立方米。

(1)已知水的体积可以计算它的质量和重力。

(2)利用水可以计算容器的容积。

(3)人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根据人的质量可以计算人的体积。

(4)水的压强随着水的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拦河坝设计成上窄下宽。

2.水与热学的关系

(1)水的比热容最大,所有其它的物质的比热容都小于它,利用这一特点在生活当中,自然界当中有着重大的作用。

(2)生活中的雾、露、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霜、雪、冰花都是水蒸气凝华的结果。

(3)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和凝固点。

3.水与声的关系。水能传播声音,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米/秒左右。水面也能够反射声音。

4.水与光学的关系

(1)平静的水面可当作平面镜,能成虚像。

(2)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要发生折射和反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看到清澈的池水池底变浅了。

5.水与电学的关系

(1)纯水不导电,普通的水也是电的不良导体,但潮湿带水的物体导电,生活中不能用湿手按开关,绝缘体要保持干燥。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

48(2007)7(S)-0059-3

测量数据中,除了含有随机误差(偶然误差)之外还包含系统误差。当重复测量某一个物理量时,误差的数值和符号基本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那一部分就是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它的出现并不像随机误差那样服从统计规律而是服从某种确定的函数规律。在对系统误差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存在和所属类型后,可采用适当的方法对系统误差加以限制或消除,使测得值中的系统误差得到抵消,从而消弱或消除系统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1 限制与消除系统误差的几种测量方法

1.1 交换抵消法

这种方法是使测量中的某些条件相互交换,使产生固定系统误差的因素对测量结果起相反的作用,从而抵消这种不变的系统误差。

例如用等臂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先在左盘放置砝码P,右盘放置被测物体m,如图1所示。

当天平平衡时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如果天平两臂之长绝对相等,即l1l2=1,则有 m=P,即砝码的数值就是被测物的质量。但实际上两臂总是存在微小差别,即l1l2≠1,这时如果仍以m=P作为测量结果,显然会使测量结果中带有固定系统误差。

为消除这一误差,我们可以将被测物与砝码互换位置,并改变砝码量值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2所示。

这时被测物与砝码的关系为:

利用(3)式所得被测物的质量值即不含由于天平不等臂而存在的固定系统误差。

1.2 代换消除法

代换法是在测量装置上对被测量进行测量后在不改变测量条件的情况下,立即用一个标准量代替被测量,再进行测量,从而求出被测量与标准量的差值,则被测量为:被测量=标准量+差值。

例如用惠斯通电桥测量未知电阻RX的值,如图3。

根据电桥平衡条件有:Rx=R1R3R2

由于R1,R2和R3都有一定误差,因此按它们的标准值计算的Rx也必含有误差,即:

这就是说代换的结果,测量结果的误差ΔX只与标准电阻的误差ΔN有关,而与Δ1,Δ2,Δ3无关。因此电桥的精确度对测量结果就没什么影响,这就消除了测量结果的仪器误差。

用电桥测电阻的另一种代换法是用一个可变标准电阻与被测电阻串联,如图4所示。

调节标准电阻使电桥平衡,这时有:

设标准电阻含有固定系统误差Δ0及其它性质的误差ΔN和Δ′N,则RX将有误差ΔX:

之外,标准电阻的固定系统误差全被消除,而标准电阻的其它系统误差也可能部分被消除。

1.3 反向补偿法

在测量中改变某些条件,例如测量方向,电流方向等,使两次测量结果中误差的符号相反,从而抵消了固定系统误差。

例如用电位差计及标准电阻测量电阻值,如图5所示。

由于电压接头存在热接触电势,因此测得的电压并非电阻本身的电压,这必然引起系统误差。为了消除这种系统误差,可用正反两方向的电流测量两次,以抵消热电动势的影响。

当用正方向电流测得未知电阻两端电压Uω正时,实际上包含了热电势ex,即:

同理标准电阻两端电压测得值为:

其中ux,us分别为未知电阻两端和标准电阻的电压;ex,es为热电动势。

现将电流反向(电流值未改变)则得:

(10)式减(12)式得未知电阻两端的实际电压值为:

(11)式减(13)式得标准电阻两端的实际电压值为:

于是未知电阻为:

由上式确定的未知电阻值,将不含因热电势所引起的系统误差。

1.4 对称观测法

当测量系统呈现某种对称性时,可以安排相互对称的两次测量,以此来削弱或消除系统误差。这种方法应用比较广泛,在一般的教学实验也被常用到。现举二例说明。

(1)用分光计测量角度时,由于刻度盘的转轴O与游标盘的转轴O′不重合将使角度读数由偏心产生系统误差。

为了克服这种误差,在游标盘的某一直径两端开两个读数窗口,如图6所示。

测量角度时,先在AB{刻度上读取θ1,然后在A′B′{刻度上读取θ2,根据平面几何的圆内定理,圆内角(对于刻度盘)θ的读数应等于:

(AB{的度数+A′B′{的度数)/2,而

AB{的度数也就是以O为圆心的圆心角θ1和θ2,因此得:

即二个窗口读数θ1和θ2之平均值就等于游标的转角θ。

(2)LRC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的测定。

谐振曲线如图7所示,可以表为:

如果以电流最大值来判断谐振点从而测定谐振频率则由于检测仪器具有一定的灵敏阀值,而C点附近的曲线斜率很小,使测量很容易产生误差。为此取I=IMax2的曲线斜率最大处A点和B点,读取相应的频率ω1和ω2,谐振频率为:

由于A,B点的曲线斜率最大,在同样的仪器灵敏阀值之下,可使ω1和ω2测得更准确,从而达到消弱系统误差的目的。

1.5 周期性系统误差的消除

对于周期性系统误差,测得一个数据后,相隔半个周期再测一次,只要所测次数为偶数,然后取平均,就可以消除周期性系统误差。例如刻度盘偏心误差的消除就是采用相距180°的一对游标读数,然后取平均。

2 系统误差已消除的准则

采用各种方法去消除系统误差,最终不可能把系统误差完全消除干净而总有一定的系统误差残余。实际上,只要将系统误差减弱到某种程度,这时就可以认为系统误差已经被消除了。

根据四舍六入五取偶的数字截尾准则,当残余系统误差θx 绝对值满足:|θx|

3 结语

虽然系统误差的出现都具有某种确定的规律性,但这种规律性对不同的实验测量却是不相同的,须针对每一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结合普通物理实验实例分析的常用的五种消除系统误差的测量方法和判断系统误差是否已消除的基本准则,在新一轮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别是实验技能方面,对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误差处理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普通物理实验 (力学部分)[M].杨述武 主编. 2000.5,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普通物理实验 (电磁学部分)[M].杨述武 主编. 2000.5,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32-01

所谓电路故障是指因电路元件、测量电表连接错误或损坏,使电路出现的非正常现象。电路故障分析是近年物理中考常考的题目之一,属于中等以上难度的试题。故障分析中考题主要是考核三种电路,即通路、短路、断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简单电路的分析判断能力。这类题目涉及到的电学内容多,主要有:1、通路、断路、短路;2、电流表、电压表的作用及使用规则;3、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特点;4、欧姆定律。所以解答这类题目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一定的分析技巧,正确解答此类问题,不但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对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有重要的意义。

一、电路故障判断的理论基础――几种主要元件的特点及现象产生的原因

1、灯泡:(1)发光,说明电路是通路;(2)不发光的原因:①断路,灯丝断或电路某处断开;②灯泡被短路;③电流太弱,不足于达到发光的程度。如灯泡与电压表串联后接在某段电路中,……。

2、电流表:(1)电阻很小,可视为零,若并联使用,将构成短路;(2)有示数:说明电流表所在电路为通路;(3)无示数:①电流表所在电路为断路;②电流表被短路;③电流表损坏;(4)指针反偏,正负接线柱接反;⑸指针超过最大刻度,量程选小。

3、电压表:(1)电阻很大,可视为绝缘体,若串联使用,将构成断路;(2)在通路电路中,电压表有所测电压为不包含电源在内的那部分的电压;(3)在断路中,用电压表测某导体两端的电压:①示数为零,则该两点间连通;②示数近似于电源电压,则该两点间断开。(4)电压表有示数:①串联使用,形成断路,但可测出电源电压,②电压表正负接线柱到正负极间处处连通。(5)电压表无示数:①电压表被短路;②在通路电路中,电压表所测部分电阻为零;③电压表正负接线柱与电源正负极间某处断开;④电压表损坏;⑤指针反偏,正负接线柱接反;指针超过最大刻度,量程选小。

4、滑动变阻器:(1)能改变电阻,则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接法正确,即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电路;(2)不能改变电阻,则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接法不正确:①若连接的都是上面两个接线柱,则滑动变阻器此时相当于导线;②若连接是下面两个接线柱,则滑动变阻器此时相当于定值电阻。

二、常见故障种类及判断方法

1、短路故障的判断

(1)短路的分类

严格的讲,电学中的短路,根据短路的位置不同可为局部短路和整体短路。整体短路是指导线不经过电器直接和电源两极相连的电路(课本上的定义)。局部短路是指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和电路中某一部分用电器两端相连接的电路。

(2)短路故障的特征

①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中有电流表时电流有示数),

②串联电路或者串联部分中一部分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其他部分电器能正常工作,则不能正常工作的部分短路,

③并联电路中所有用电器都不能正常工作。

(3)短路故障的判断方法

①把电压表分别和各部分并联,导线部分的电压为零,表示导线正常,如某一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零(相当于测导线的电流),则此用电器被短路。

②正负法(“+”、“-”法)

在电路中,把每个用电器的两端都找两个点,然后给每个点标上适当的符号(“+”或“-”号)即与电源正极或负极直接相连(中间不经过任何用电器,但电流表除外)的那个点为“+”点,与电源负极直接相连的那个点为“-”点,根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某个用电器两端是异号,说明该用电器两端有电压,电路闭合后就会有电流通过该用电器,那么这个用电器注没有被短路,而用电器两端是同号(全部是“+”或“-”号)说明该用电器两端无电压,也就是没有电流通过该用电器,从而判断该用电器是否被短路。

2、开(断)路故障的判断

(1)造成断路的主要原因有:①导线与接线柱之间接触不良;②由于电流过大电路被烧断;③将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因为电压表的内阻过大,造成电压表所在电路开路。

(2)开路故障的特点:

如果电路中用电器不工作(常是灯不亮)且电路中无电源,则电路是开路;若电路中有电压表,根据开路位置不同电压表可能有示数也可能无示数。

(3)开路故障的判断方法

①把电压表分别和各处并联;

②把电流表(或导线)分别与各部分并联;

③筛选验证法

从这方法是从各选项出发,分析判断出电路中应出现的现象,对照题意,逐个验证,从而筛选出要选的。

篇(8)

1 概述

聚氨酯泡沫塑料具有优良的不透水性,是一种不吸水、不吸潮的优质材料,其性能稳定,耐热、耐霜冻、耐腐蚀、耐辐射、且不被生物化解。对有机溶剂、酸、碱、盐均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施工简便、快捷,适应性强。目前在建筑行业应用效果极佳。若将聚氨酯泡沫塑料引进水利工程中,应用前景可观。初步估算,仅替代止水铜片和塑性防渗材料这一项,其材料成本可降低90%以上,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2 常用处理方法

目前常用的处理步骤和方法是:除去原缝上旧的止水橡胶带等失效的设置,然后填入塑性防渗材料,再安装新的止水橡胶带。在重要部位或需进行化学灌浆的部位则增设一道止水铜片(见图1),以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种方法已被证明较有效。

由于防渗材料价格相对较高,塑性材料在温度较高时易流动,特别是填竖直缝时,时间稍长,防渗材料会落积在缝的下部,上部基本上已空虚。因而,必须用其他的材料将防渗材料相对固定住,这就相应增加了一道工序和工作量。止水铜片的价格较高,现场加工难度较大,安装繁琐且时间长。如果在需进行化学灌浆等有抗压要求的部位不设止水铜片,则缝中的防渗材料和止水橡胶带会因灌浆压力而遭到破坏。在某泵站建筑物结构缝处理中,由于没有采取抗压措施,导致灌浆时缝面止水橡胶带出现多处破裂,使化学浆液溢出。

3 新的处理方法

3.1 设想的提出

在一些建筑工程中经常采用泡沫塑料板代替沥青砂板作嵌缝材料,水利工程中常用它作结构缝内衬,将塑性防渗材料固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限制其流动。但丢弃量较多,且与缝面粘结不紧。为此,经过较长时间的市场调查,并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提出新的处理措施,即在现场喷涂聚氨酯泡沫塑料作嵌缝防渗体。

3.2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性能

聚氨酯泡沫塑料可分为硬性和柔性两种,主要性能如下:

3.3 处理方案

3.3.1 水工建筑物结构缝处理(水下部分)

该类型缝在封缝之后,接着要对缝中进行化学灌浆,因此封缝材料应具有抗压能力。封缝处理由外向内依次为砂浆保护层、止水橡胶带、塑性防渗材料和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见图2

聚氨酯泡沫塑料在缝中的厚度可根据缝宽来确定。因其与混凝土的粘结力较大,缝宽10 cm时,其厚度为8~10 cm即可。该材料本身能防渗漏,所以其外层防渗材料可减小厚度,或者喷施一 层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代替塑性防渗材料,可使施工更快捷,成本更低。

3.3.2 输水隧洞伸缩缝处理

本文只论无压和低压输水隧洞,因其缝常有地下水渗出,在处理前必须采取导流封堵措施,使缝面处于干燥状态,以利施工。处理方案见图3。如果缝中不进行化学灌浆处理,则只需喷施3~ 4 cm厚的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A);若需化学灌浆,可先喷施一层3~4 cm厚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再做一层较薄的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也可采用其他的塑性防渗材料(B)。

3.3.3 渡槽伸缩缝处理

此类型缝主要靠止水橡胶带止水,因而只需在缝内侧给止水橡胶加一保护层,以防止橡胶过早老化。施工时先在缝中喷施较薄一层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再设置止水橡胶带,槽身内侧(过水面)用丙乳砂浆作止水橡胶保护层,处理方案见图4。

其他类型的伸缩缝处理,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上述方案进行处理。

3.4 施工工艺

① 首先除去失效的止水设施,清理结构(伸缩)缝表面。使粘结面干净、无杂质且保持干燥。② 准备喷涂设备,主要包括料罐、搅拌机、喷施主机、管道和喷枪,并按要求准备好原材料和助剂。③ 将喷枪伸到喷施面上喷施,第一遍不能喷涂太厚,应来回扫动.逐渐达到设计厚度。聚氨酯泡沫塑料将在3~7 S内起泡并停止流动,在这段时间内需采取措施不让其流失而浪费。一条缝面最好一次转贴于

篇(9)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32-092-01

污水表面出现大量泡沫现象称为浮沫现象,其一般出现在有曝气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中;在污泥培养阶段及原水水质发生变化时易产生浮沫现象。本文就庆云污水处理厂污水调试中出现浮沫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探讨相关处理方法。

1 污水厂简述

污水厂庆云污水处理厂于2008年投入运营,一期设计处理规模2万吨/天,处理污水主要为庆云县城区生活废水及周围屠宰及食品加工厂生产废水。

其处理工艺如下:

2 浮沫现象

3月下旬污水厂进行污泥接种,5月下旬大量泡沫出现在污水表面堆积高度约0.5 m左右。泡沫呈粘稠状,浅褐色,表面携带少量污泥,镜检污泥中基本无微动物活动。

3 泡沫危害

1)刮风时随风飘出生化池,粘染路面和建筑物影响美观。

2)冬季在池上走台等处结冰,带来危险因素。

3)影响曝气系统充氧效率(特别是转刷等机械曝气)。

4)泡沫漂浮进二沉池造成出水SS及BOD增高影响出水水质。

5)泡沫飘出生化池后可能携带致病微生物,影响运营人员健康。

4 浮沫原因分析

泡沫的产生原因可分为四种情况:

1)污泥接种初期,污泥中微生物处于对污水的适应阶段,部分污泥分解产生有利Nocardia菌大量繁殖的底物。此类情况只需待污泥中其他微生物对污水适应后就可抑制Nocardia菌大量繁殖,污水表面泡沫自然消除。

2)污泥停留时间过长,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可在停留时间内完成一个或多个世代,其逐渐数量增多,并且形成泡沫后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大量富集与泡沫中,不参与污泥回流进一步增加其停留时间。

3)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阴离子洗涤剂,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好氧单元后,通过曝气产生泡沫。

4)多种原因造成的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大量繁殖,污水的pH值、温度、DO值、憎水性物质及污水系统曝气方式等都可能对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产生影响。

5 处理方法探讨

泡沫消除方法主要为:喷洒水、投加杀菌消泡剂、投加阳离子消泡剂、降低污泥停留时间、降低曝气池充气量、曝气池前增加生物选择器等。

1)喷洒水,喷洒水是利用水冲力打碎泡沫的物理方法,适用于所有的污水浮沫,对于阻止浮沫现象加剧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浮沫问题。此方法有见效快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其可作为解决浮沫问题的辅助手段。

2)投加杀菌消泡剂,通过在二沉池及生化池内投加H2O2或Cl2杀死产生气泡的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此方法在杀死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的同时也会杀死对于污水处理有利的菌种,降低菌胶团活性。在投加杀菌消泡剂时要通过试验逐步增加剂量,防止污泥中毒。

3)投加阳离子消泡剂,向生化池内投加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消泡剂不仅能使阴离子洗涤剂的疏水基团转换为亲水基团使其不能产生气泡,而且可通过絮凝作用与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发生抱团抑制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繁殖。对于标题3中的1)与3)引起浮沫问题投加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消泡剂有良好效果。其他原因引起的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大量繁殖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有一定作用;据有关文献记载美国洛杉矶市的一家污水处理厂曾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解决浮沫问题,初期有一定效果但经常反复。

4)降低污泥停留时间,Microthrix菌生长周期为10~21天,Nocardia菌生长周期为6~10天,通过降低污泥在好氧池的停留时间使其不能完成其生长周期,从而抑制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数量增长。此法可有效抑制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数量增长,但也会对硝化作用起到抑制作用,降低污泥停留时间要密切关注出水氨氮是否超标。

5)降低曝气池充气量,Nocardia菌为好氧菌通过降低曝气池充气量可抑制其繁殖,而且降低曝气量可直接降低泡沫产生数量。

6)增加生物选择器,通过调节生物选择器内的F/M、DO等抑制回流污泥和污水原水中产生泡沫的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数量,从根源上解决浮沫问题。但污水厂建成之后增加生物选择器费用较高,生物选择器内的F/M、DO等参数需进行调试建设周期较长。

6 处理方案及结果

镜检泡沫中含大量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初步判定为接种污泥期间正常反应,初步方案为,利用自动喷淋装置对曝气池每隔3小时喷淋5分钟进行物理消泡。

两周后浮沫现象未见减轻,判断可为其他原因造成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大量繁殖所致

调整污泥停留时间及曝气池内DO值,以7天一个周期进行调整,在此期间需注意出水是否达标,通过测量泡沫高度确定调整效果。

通过调试试验在DO值调整为0.8,污泥停留时间为7天使有效的抑制了泡沫的产生,并且出水达到了一级A标准。

参考文献

[1]徐亚同,周黄生.废水生物处理的运行管理与异常对策[J].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2,12.

篇(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并伴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的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教学过程耗费了师生太多的时间,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局限性,实现了教与学的多元化,提高了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把抽象的物理现象有趣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能形象、更为深刻地了解这些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实现。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丰富学生的感知系统,有利于知识的形成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阻碍,能够弥补学生比较贫乏的生活积累,使一些抽象现象真实地出现在眼前。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分析、归纳而建立起来的,在教学中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也需要遵循这个规律,而一般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验积累是有限的,这就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他们的合理猜测和推理提供帮助。

2.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利于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做“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实验时,传统的实验具有很大的实验性,教师既要教学生如何做实验,又要在黑板上进行讲解,由于实验和板演不能同时进行,这就使很多学生云里雾里,对实验结果和理论认识都比较模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把这个实验的整个情景展现在大屏幕上,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看滑动变阻器对电流是如何影响的,学生看得比较清楚,实验又非常形象,对滑动变阻器对电流影响的知识理解也比较深刻。

3.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试验和知识的相互融合

物理学习过程中,实验课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探究、讨论、猜测为主的探索性试验教学中,由于学生动手的地方太多,这就使试验和理论严重脱节,常常感到时间非常紧迫。很多时候,教师都是顾此失彼,要想做到边示范边讲解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实验的频繁中断,学生在听课时也是茫然不知所措。如果能在这样的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二、现代教育技术下物理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

1.使用新教学模式来减负增效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科学,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积极性。多给学生自由交流的时间,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和辩解,更能加深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教学方式比较先进,课堂时间比较充裕,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当堂反馈练习”,这样不仅能及时地考查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能实现物理教学中减负增效的效果,学生当堂完成了作业,就有更多课余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初中生贪玩,自控能力比较差,一味地放纵也是不可行的,老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布置少许和生活紧密相连的思考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再学习、再探索的情趣和热情。

2.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与方式来减负增效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在物理课堂上要多放一些与本堂物理知识相关的动画、电影、图片等课件材料,通过广泛的网络环境,可以将不同的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加深了本堂课的知识重点,这要比学生在课堂之下进行题海战术好得多。

传统的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就算是做实验也是老师动手做,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和看,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老师不再是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唯一来源,网络信息和图书才是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宝库。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当学生有问题时,而不是一味地寻找老师,而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或者和同学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随后再和老师一起研讨。这样不仅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优化了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不用再沉浸在题海中,彻底实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

物理的学习比较复杂,物理概念的抽象化、物理现象的瞬间发生、物体内部结构复杂、物理过程变化无穷等等,有时候这些仅靠传统的挂图、模型、试验或教师讲述是讲解不清楚的,而现代教育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觉和听觉等同作用于人的感官,这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打破了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要使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上真正发挥其强大的功效,必须注意现代教育技术各种媒体的数量选择和组合方式的合理性。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要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再将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结合,这对实现物理教学中的减负增效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04.

上一篇: 宏观经济的概念 下一篇: 数字校园的建设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