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32: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财务报表的利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资产负债比率
甲公司的股东权益比例从2012年到2015年分别为54.5%、27.7%、26.5%、33.4%,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一方面,公司的偿债能力还可以满足债权人的要求,债务资本较少的前提下企业不能很好地利用财务杠杆融资。另一方面,企业夸大资产导致资产负债率较低,甲公司将特许经营权的收购成本记为无形资产并且不给予摊销,不符合谨慎性要求,夸大了企业资产导致负债份额相对较小。
第一,我国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将企业的财务数据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类分类,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式进行列示,左侧列报资产,右侧上下分别列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这三大分类下根据各会计科目的流动性进行排列。这样形式的排列无法将三大财务报表进行横向比较,例如现金流量表中的某些现金流入的来源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找到对应项;利润表中的一些收入也无法得知是资产负债表的哪些资产或者负债创造或者融资。这给报表使用者在使用报表过程中,造成了不便。
第二,资产负债表内信息本身存在问题。我国传统的财务报表使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双重计量模式,这样的模式不利用实现报表的可理解性。其一,资产负债表使用历史成本计量不利于报表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盈利能力比较感兴趣,但历史成本计量的财务信息并不足以使他们有效规避风险,从而使投资决策收益最高;其二,对所有经济业务都不加以区分地采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双重计量模式,不利于报表使用者从报表中得出有用的信息,降低了报表的可理解性和使用效率。
2.利润表
传统利润表对收益、成本以及费用的划分界定不明显。在编制利润表时,企业的筹资活动、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所产生的损益均计入利润表的损益内,这影响了报表之间的可比性,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都无法在利润表中对应,不便于报表使用者对信息的分析。而且,对于企业而言,经营活动更能体现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由筹资和投资活动而产生的收益不能充分体现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报表使用者根据利润表做出的决策可能出现失误。
3.现金流量表
第一,传统现金流量表与传统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没有太大的关联,它是根据企业三大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记录编制而成,传统的现金流量表按照功能划分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而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均是按照会计要素进行划分,这严重影响了报表之间的可比性,现金流量表上的流入流出在其余两张报表上找不到对应的项目,这样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分析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
第二,现金流量表对现金流量的划分不够明显,划分时具有主观性。很多现金流量的发生不确定是哪个活动中所产生的,比如所得税的发生,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中均存在所得税的发生,但其现金流量的划分很困难。因此现金流量表中的信息并不科学准确。
二、管理用财务报表列报的调整
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区分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
1.管理用资产负债表
以传统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将资产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金融性资产,负债分为经营性负债和金融性负债。恒等式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为“净经营资产=净负债+所有者权益”,“净负债=金融负债-金融资产”“净资产=经营资产-金融资产”。
2.管理用利润表
以传统利润表为基础,将企业损益划分为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同时按照平均所得税率分摊所得税或者严格按照比率计算应负担的所得税。基本公式为:“净利润=税后经营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
3.管理用现金流量表
管理用现金流量表与前两张报表不同,其依据不是传统现金流量表,而是直接根据管理资产负债表和管理用利润表的信息填制而成,具有较高的可比性。管理用现金流量表的左列为实体现金流,体现经营活动的成果,又称自由现金流。
三、管理用财务报表的优势
1.管理用财务报表将企业活动划分为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有利于提高报表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所有项目都按照功能进行划分,使这三张财务报表都具有相同的划分依据和列示顺序,增强报表之间的可比性,有利于报表使用者更加高效的提取报表的有用信息,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更准确的分析。
2.管理用财务报表更加重视现金流量的产生,相比于传统财务报表对利润的重视,更有利于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利于报表使用者作出决策规避风险。葛家澍,陈少华指出,重视利润而轻视现金流量是传统财务报表的不足。管理用财务报表有效地规避了这样的缺陷,更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根据财务报表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做出分析和决策,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3.管理用财务报表改进了杜邦分析体系。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具有资产利润不匹配,财务杠杆计算不准确等缺陷,而管理用财务报表中对企业的活动进行了进一步划分,金融活动和经营活动的划分使杜邦分析法更加完善和准确。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公式由“权益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变为“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杠杆贡献率”,“杠杆贡献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净利息率+净财务杠杆”,“净经营资产利润率=销售经营利润率*净经营资产周转率”。
四、管理用财务报表在企业中的作用
1.使用管理用财务报表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现金流量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监控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管理用财务报表中对现金流量更细致的划分,更有利于报表使用者掌握企业现金流量的流向,并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产生和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再加之管理用财务报表之间更强的可比性,更有利于报表使用者提取有效的信息并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
2.管理用财务报表便于报表使用者更好地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企业使用管理用财务报表后,采用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便于计算一些信息含量更高的指标,所得出的财务指标更加准确,利用这些更加科学的比率,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对企业的经济业务做出更加全面准确地分析。
五、管理用财务报表的不足
1.管理用财务报表的可操作性较低。其一,管理用财务报表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会计人员还没有能够全部接受这种新的财务报表体系,适用范围比较窄;其二,管理用财务报表的准确编制需要会计人员对企业业务的深入了解,而企业业务具有多元性,对于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的划分不够准确,因此造成管理用财务报表中数据的不准确性。
为了统一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部会计核算办法,积极、稳妥地推动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2009年1月1日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编写出的《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会计核算办法》(下文简称“会计核算办法”),从2009年1月1日起在集团公司全面执行。笔者作为一个普通的财务工作者,在近半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会计核算办法在财务报表的格式和内容上体现了许多新理念、新变化,尤其在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作为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子公司――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财务报表报送单位42个,其中子公司10个、分公司及经费单位32个,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涉及单位较多,最终报出的合并财务报表是兼容着各种不同会计政策、不同行业的。这就要求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要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为正确阅读和理解2009年的集团合并财务报表,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即笔者在编制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工作中的三点体会:
一、要正确理解会计核算办法对财务指标含义的影响
旧准则下采用母公司理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仅站在母公司股东立场设计合并财务报表格式,而会计核算办法下采用实体理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是站在集团公司全部股东的立场上设计合并财务报表格式。“少数股东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一项所有者权益列示。也就是说,合并财务报表净资产中将包含少数股东权益。如果少数股东权益为正数,公司净资产将增加;如果少数股东权益为负数,公司净资产将减少。利润表中子公司当期净损益中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份额,在合并利润表中“净利润”项目下以“少数股东损益”项目列示。为了方便母公司股东,在资产负债表上单列“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在利润表上单列“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会计核算办法中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与旧准则相比,一些财务指标所代表的含义已发生变化。如“净资产”、“净利润”,旧准则中二者所反映的是母公司拥有和所得部分。而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下表示集团公司所能控制的全部,强调只要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就可以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就要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拥有和控制是二者的最大区别。
由于新旧准则下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中财务指标(净资产、净利润)的含义不同,因此要求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在阅读和理解时要注意,要从新的视角来更加深入分析这些财务指标,并在企业价值分析中确定新的合理的市盈率、市净率。有必要对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盈利进行再次确认。
若公司合并报表为盈利,但主要是由于依靠少数股东权益的贡献实现盈利,即实际上“净利润”项目中在扣除“少数股东损益”后为负数,这种情况下,若认定公司当期是盈利的。那么就会出现一类很奇特的公司,即当期实现盈利却无法实施分红。因为“净利润”在扣除“少数股东损益”项目后当期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为负数。在这种情况下实现盈利的公司,报表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对报表使用者有一定的误导作用。
二、把握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新规定对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
我国新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在企业合并方面有很大的区别。我国新准则把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并不一定是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双方完全出于自愿的交易行为,合并对价也不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不代表公允价值。因此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以避免利润操纵。
这一做法对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非常大,有时因在同一控制下台并了一家公允价大大高于账面价的子公司,导致合并方合并日的净资产大幅下降;有时期末因在同一控制下合并了一家盈利很好的子公司,导致合并方合并当期的净利润大幅增加。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一定要了解当期是否存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若有,需关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一行为对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列示的净资产和净利润的影响额。
三、对于已执行新准则的母公司而言,与旧准则相比,母公司的财务报表会显得非常“单薄”,子公司实现的利润无法反映到母公司财务报表上。影响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旧准则下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期末母公司按照子公司的利润表实现的利润按投资比例确认投资收益,子公司实现的利润反映到母公司财务报表上。
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情况的主要企业报告。企业相关方,如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客户等,都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的分析标的,对企业相关经营情况进行分析,以做出有利于相关方的决策选择。现实中,企业为达到某种目的,一般会选择财务报表粉饰,掩盖企业真实经营情况,以使企业相关方作出有利于企业的决策选择。这种行为很有可能损害企业相关方的利益。因此,需要采取基于财务报表粉饰的审计策略,以识别企业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分析出财务报表粉饰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实际影响,进而作出正确决策。
一、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分析
1.掩盖企业经营实际利润
财务报表粉饰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掩盖企业经营的实际利润,即通过财务报表粉饰将企业的利润做小。其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在对宏观形势分析中,预判行业未来发展空间相较于之前年度逐步缩小,为了维持投资者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同时获得银行等债权人资金,以帮助企业在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稳定持续发展,而通过财务报表粉饰将利润做小,留至以后年度逐年摊入。二是企业集团的分子公司在年中已达到年度经营考核指标,为保持分子公司管理者的绩效持续性,分子公司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将多出的利润转移至下一年度,以使分子公司的经营者取得较为长远的绩效奖励。
2.掩盖企业经营实际亏损
财务报表粉饰的另一个动机是掩盖企业经营的实际亏损,即通过财务报表粉饰将企业的利润做大。其主要原因,一是企业生产经营遇到较为严重的困难,如需要投入较大资金进行生产线更新换代,企业选择通过财务报表粉饰做大企业利润,以顺利获得资金,保证企业顺利转型。二是企业投资者对企业管理者下达的经营考核指标较高,企业管理者为完成绩效目标,选择通过财务报表粉饰将企业利润做大,以取得相应绩效奖励。
二、财务报表粉饰的主要影响
1.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不良影响
财务报表粉饰掩盖了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将对企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一是使企业经营者过度依赖财务报表粉饰,认为会计就是做假账,做假账可以达到其想要的任何结果,而荒废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二是使企业经营者不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被粉饰后的财务报表所蒙蔽,进而可能做出错误的经营决策,如本应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却选择设备重新购置,进而导致企业资金大量投出,影响企业现金流,造成企业持续经营风险。
2.对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产生不良影响
企业面临着多样的外部相关方,财务报表粉饰很可能使外部相关方做出错误决策。一是财务报表粉饰可能使投资者和债权人高估项目的投资报酬率,实际投入资金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水平,甚至出现资金本金的大面积回收困难。二是财务报表粉饰很可能造成供应商过分相信企业实力,从而延长收账期,造成供应商资金链断裂,加大了供应商经营风险。三是财务报表粉饰很可能造成企业偷税、漏税,从而造成国家财政收入损失,给稽查监管带来困难。
三、财务报表粉饰的主要审计策略
1.注重企业行业分析与发展预判
对于财务报表粉饰的审计策略之一是对企业所处行业进行分析,并对企业发展进行预判,从而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以此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其可能存在的财务报表粉饰动机。一是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掌握企业所处行业的国家导向;二是关注行业内主要标杆企业的发展情况,如公开的财务报告、税务信息等,掌握企业可能达到的最佳状况;三是关注上下游企业的情况,掌握企业可能存在的行业风险。审计要通过上述信息,掌握企业的行业和自身情况,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粉饰可能性做出判断。
2.注重企业经营指标连续性比较与特殊因素剔除
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需要抵销个别财务报表中内部交易的相关项目,其中包括内部交易形成存货的抵销。将内部存货交易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抵销后,存货的账面价值还原到出售前的金额,但从税法角度,其计税基础应该是出售后的取得成本,从而产生暂时性差异,需要进行相应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本文通过实例分别内部销售后的存货是否发生减值来探讨相关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一、内部存货交易未发生减值情况下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一)内部销售当年
例1:甲公司是乙公司的母公司。甲公司20×1年8月20日将一批商品销售给乙公司,不含税的销售价格为100万元,其成本为80万元。乙公司购入后,20×1年对外销售60%,年末剩余存货可变现净值为50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其他因素不予考虑。
甲公司在编制20×1年度合并财务报表时有关抵销情况如下:
1.假定乙公司将内部购入商品全部实现对外销售,抵销内部销售价格。
借:营业收入 1 000 000
贷:营业成本 1 000 000
2.将剩余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100-80)×40%=8(万元)。
借:营业成本 80 000
贷:存货 80 000
3.对存货中涉及的所得税进行处理。个别财务报表存货账面价值=100×40%=40(万元);合并财务报表抵销后存货账面价值=100×40%-8=32(万元);内部销售后存货的计税基础=40万元;合并后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0-32=8(万元);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8×25%=2(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0 000
贷:所得税费用 20 000
(二)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例2:接例1,20×2年乙公司上年购入的甲公司剩余商品对外销售30%,剩余10%存货可变现净值为12万元。
甲公司在编制20×2年度合并财务报表时有关抵销情况如下:
1.假定乙公司将内部购入上年剩余的商品全部实现对外销售,抵销内部销售利润。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80 000
贷:营业成本 80 000
2.将剩余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100-80)×10%=2(万元)。
借:营业成本 20 000
贷:存货 20 000
如果上年剩余的存货全部实现对外销售,不存在此抵销分录,即前假定和实际情况吻合,不需要调整。
3.调整上年涉及的所得税。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0 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20 000
4.调整本年涉及的所得税。个别财务报表存货账面价值=100×10%=10(万元);合并财务报表抵销后存货账面价值=10-2=8(万元);存货的计税基础=10(万元);合并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8=2(万元);合并后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2×25%=0.5(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0.5-2= -1.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15 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5 000
二、内部存货交易发生减值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一)内部销售当年
例3:甲公司是乙公司的母公司。甲公司20×1年8月20日将一批商品销售给乙公司,不含税的销售价格为100万元,其成本为80万元。乙公司购入后,20×1年对外销售60%,年末剩余存货可变现净值为34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其他因素不予考虑。
甲公司在编制20×1年度合并财务报表时有关抵销情况如下:
1.假定乙公司将内部购入商品全部实现对外销售,抵销内部销售价格。
借:营业收入 1 000 000
贷:营业成本 1 000 000
2.将剩余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100-80)×40%=8(万元)。
借:营业成本 80 000
贷:存货 80 000
3.调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乙公司个别财务报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40%-34=6(万元);合并抵销后存货账面价值=80×40%=32(万元);由于存货可变现净值34万元高于合并后存货成本,合并后存货没有发生减值,将个别财务报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抵销。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60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60 000
4.对存货中涉及的所得税进行处理。合并财务报表抵销后存货账面价值=100×40%-8+6=38(万元);内部销售后存货的计税基础=40(万元);合并后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0-38=2(万元);合并后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25%=0.5(万元);个别财务报表中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6×25%=1.5(万元);应抵销递延所得税资产=1.5-0.5=1(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10 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0 000
(二)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例4:接例3,20×2年,乙公司上年购入的甲公司剩余商品对外销售30%,剩余10%存货可变现净值为6.5万元。
甲公司在编制20×2年度合并财务报表时有关抵销情况如下:
1.假定乙公司将内部购入上年剩余的商品全部实现对外销售,抵销内部销售利润。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80 000
贷:营业成本 80 000
2.将剩余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100-80)×10%=2(万元)。
借:营业成本 20 000
贷:存货 20 000
3.调整存货跌价准备。
(1)抵销上年多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60 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60 000
(2)调整本年销售商品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本年多结转存货跌价准备:6÷4×3=4.5(万元)。
借:营业成本 45 000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45 000
(3)调整本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个别财务报表销售后剩余存货跌价准备=6-4.5=1.5(万元);个别财务报表剩余存货账面价值=100×10%-1.5=8.5(万元);剩余存货可变现净值=6.5(万元);个别财务报表补提存货跌价准备=8.5-6.5=2(万元);合并财务报表抵销后存货账面价值=10-2=8(万元);剩余存货可变现净值=6.5万元;合并财务报表中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6.5=1.5(万元);抵销多提存货跌价准备=2-1.5=0.5(万元)。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5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5 000
4.调整上年涉及的所得税。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10 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0 000
5.调整本年涉及的所得税。个别财务报表存货账面价值:6.5万元;个别财务报表存货计税基础:10万元;个别财务报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6.5=3.5(万元);个别财务报表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3.5×25%=0.875(万元);个别财务报表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1.5(万元);个别财务报表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0.875-1.5=-0.625(万元)。合并财务报表存货账面价值=6.5(万元);合并财务报表存货计税基础=10(万元);合并财务报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6.5=3.5(万元);合并财务报表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3.5×25%=0.875(万元);合并财务报表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0.5(万元);合并财务报表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0.875-0.5=0.375(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调整金额=0.375-(-0.625)=1(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0 000
贷:所得税费用 10 000
一、正确理解新规定对财务指标含义的影响
老准则下采用母公司理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仅站在母公司股东立场设计合并财务报表。而新准则下采用实体理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是站在集团公司全部股东的立场上设计合并财务报表。“少数股东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一项所有者权益列示, 也就是说合并财务报表净资产中将包含少数股东权益。如果少数股东权益为正、公司净资产将增加, 如果少数股东权益为负, 公司净资产将减少。利润表中子公司当期净损益中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份额, 在合并利润表中“ 净利润”项目下以“ 少数股东损益”项目列示。为了方便母公司股东理解财务报表,在资产负债表上单列“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 在利润表上单列“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与老准则相比,一些财务指标所代表的含义己发生变化。如“ 净资产”、“ 净利润”,老准则所反映的是母公司拥有和所得的部分, 而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下表示集团所能控制的全部资产和所得。拥有和控制是二者的最大区别。
由于新老准则下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中财务指标净资产、净利润的含义不同, 因此要求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在阅读和理解时要注意, 要从新的视角来更加深入分析这些财务指标, 并在企业价值分析中确定新的合理的市盈率、市净率,同时更有必要对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盈利进行再次确认。
若公司合并报表为盈利, 但主要是由于依靠少数股东权益的贡献实现盈利, 即实际上“净利润”项目中在扣除“少数股东损益” 后为负数。这种情况下, 若认定公司当期是盈利的, 那么就会出现一类很奇特的公司, 即当期实现盈利却无法实施分红。因为“ 净利润” 在扣除“ 少数股东损益” 项目后当期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为负数。在这种情况下实现盈利的公司,报表所反映出来的信息, 对投资者有一定误导作用。
财政部门为不同行业会计核算制度企业的填报需要, 特意在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下加注“ 表中带*科目为合并会计报表专用;加楷体项目为金融类企业专用。”2009年度财务报表格式兼容了新准则和不同行业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 由企业根据实际执行的会计核算制度分别选择相关项目、口径和内容填列。
因此, 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要仔细阅读合并会计报表附注, 看清纳入合并报表的各类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政策, 了解各类执行的新旧会计政策企业的家数找出新旧会计政策产生的差异。
二、特别关注相同业务在不同会计政策下处理对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
在新旧会计准则共存的情况下, 常常会针对同一经济业务作截然不同的会计处理, 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中所反映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即使是都采用新准则的情况下, 因选用了不同的具体会计政策, 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时这类差异同样会很大。如对于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可以采用成本模式计、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若选用公允价值模式计, 一方面因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与账面价之间的巨大差额会大幅增加或减少公司资产负债表所列示的净资产, 同时也增加或减少公司利润。集团内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 部分采用成本模式计量, 部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最终导致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中归并形成的“ 投资性房地产” 项目是一个由两种计童模式混合而成的“ 混血儿” 。
三、掌握集团内企业执行的新旧会计政策及其差异
通常集团公司下属有各类单位, 有的执行新准则, 有的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老准则, 甚至有的执行行业会计制度。在我国新老准则共存的现阶段,为降低合并报表编制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规定企业集团无需进行会计政策调整, 直接依据不同会计政策形成的母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汇总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所以, 集团合并财务报表是兼容着各种不同会计政策的“ 大杂烩” 。
四、把握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新规定对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
关键词:
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经营决策;影响
现代企业的产品经营竞争,属于自由贸易产品经营竞争模式。自由贸易的产品经营以产品品质、价格、服务、售后等作为产品竞争的主要手段,这就要求企业内部要有着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与实施方案。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需要不定时检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产品销售情况与资金流动情况,以此来指导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而财务报表能够对企业的产品产量、产品销售状况、资金流动情况、人员与生产管理状况,进行准确的记录,而对这些记录结合天时、地利、人和进行精准分析形成企业财务分析第一手资料也就是企业财务分析报表,是能够指导企业在市场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经营决策环节。
一、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经营决策的关系
1.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经营决策的含义财务报表主要包含企业生产经营、产品销售、资金流动等方面内容,能够提供各种企业的财务经营信息。财务报表不仅包含企业的经营利润、产品销售、资金流动等方面信息,而且包含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资本结构、资本变动状况。财务报表分析通过整理各种财务信息,对这些财务信息进行精准的量化分析,指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之处,来指导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高管在参考财务会计报表后,针对财务会计报表出现的问题进行治理,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发展。会计部门主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资金流动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计算,财务报表分析能够保障企业资金的准确性与安全性。财务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准确分析;还运用单位变量确定法,对企业的单一变量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企业的经营决策首先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企业经营方案,根据企业经营方案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标与经济利润。企业的经营决策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企业生产经营方案、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企业生产经营方案能够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经营管理方法能够对企业的生产流程、资金流向进行有效监督,保障企业生产、企业资金的安全与透明。
2.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经营决策的关系会计部门需要对企业的各项财务经营状况进行记录和计算,并将其记录形成简洁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需要运用文字、数据、公式、图表的形式进行表示,以达到简洁易懂的效果。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要能够被企业管理者理解,企业管理者在浏览财务报表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改革与调整。财务报表需要能够明确反映企业的资金总量、流动资金数额、生产产品数量、产品销量等一系列信息,为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相应指导。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和流程
1.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对企业的经营利润、商业经营能力、管理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企业的经营利润指的是企业在短时间内各项经营所获得的总利润,企业经营利润主要包括:产品销售利润、成本节约利润、企业管理获得利润。企业财务报表的经营利润分析,能够发现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通过对企业的营利状况、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企业各个经营环节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企业的经营能力指的是在市场环境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内部生产资源、生产技术的优化整合,来完成企业经济利润的增长。企业的经营能力与管理状况密不可分:一方面来自于企业管理的加强,企业生产资源、生产技术的优化整合;另一方面来自于企业资金、生产产品的快速流转。资金与产品的快速交易转换,能够带来更多的闲置资金,也能够加快企业资本的重新利用与利润的不断产出。企业的财务分析需要对企业的产品生产、管理状况、资金流动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单一指标的企业财务分析,不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出准确判断,也就不能达到指导企业经营的目的。
2.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确定分析标准与目标。企业会计部门需要根据财务报表的不同用途,运用不同的分析标准与分析方法,进行企业各种经营因素的分析。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企业要将企业的生产因素分析结果,与国家制定的生产因素标准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各种生产因素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问题治理。目前企业生产经营中,主要存在企业债务沉重、资金短缺、虚假投资、管理不到位等方面问题。(2)策划分析方案。企业财务数据能够表现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状况,但财务数据不能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进行合理规划。而企业高层需要在浏览各项财务数据后,制定出详细的企业问题解决方案、企业生产指标方案、企业发展规划方案与企业资金流动方案。只有之当初准确合理的企业发展方案,才能推动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逐渐增长。(3)整理核实信息。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进行分析后,需要对各种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查与确定。只有保障企业经营信息的真实性,才能够顺利开展接下来的发展工作。(4)得出结论。在完成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数据核实后,需要对企业的发展做出整体评价,包括:企业发展中的优势之处、企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发展项目等。
三、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与局限性
1.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企业在对各种生产因素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后,能够得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也能够发现企业经营存在的问题。其次财务报表分析能够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进行统计,得出企业的产品经营范围、资金损失状况。企业管理者在获得相应的资金流动信息后,能够根据资金的流动方向,对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适当调整。财务报表分析能够提供众多的企业管理信息,在减少企业管理与成本支出的情况下,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财务报表分析也能够对企业的经营利润进行分析,企业的经营利润包括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成本节约利润、企业管理利润等。财务报表分析还能够对企业的生产成本、损耗成本进行统计,通过企业生产总成本、经营利润的对比,可以得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各种问题进行梳理,针对主要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解决。最后财务报表分析还能够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外债状况、流动资金数额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能够得出企业的资金流向。企业的不合理的投资活动,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本流向产生严重影响。企业失败的投资活动会产生众多的企业经营风险,也会损失大量的发展资金。因此财务报表分析一方面能够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也能够对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监督,避免各种风险所带来的资金损失。
2.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财务报表分析在对企业生产成本、损耗成本、经营利润、资金流动状况、资本结构、外债状况、流动资金数额等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会受到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这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与实际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产生较大差别。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局限性:(1)企业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过去生产经营状况的统计与分析,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数据都会发生不确定的变化。特别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前提下,企业财务报表会与真实生产经营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2)其次企业财务分析所运用的比率分析法,是对企业各种生产因素进行财务分析。企业选取不同的财务经营时间段,会具有不同的经营数据。而对不同的经营数据进行比率分析法的分析,会得到不同的企业财务分析结果。(3)企业的财务人员大多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平与知识素养,但它们通常以企业财务数据作为财务分析的主要角度,而不会从企业经管理角度进行企业财务分析。
四、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与管理的脱节财务报表分析主要为企业提供可靠的生产经营信息,以指导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但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指作为参考数据,而不能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由于企业高层故意忽视财务报表分析结果,自主操控企业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方向,导致财务报表成为企业经营中的摆设。很多企业经营者一味追求企业的虚假宣传、面子工程,而将企业的产品品质、经济效益放置一边,最终导致企业陷入发展困境。
2.报表分析的片面性财务报表分析还会存在分析片面性的问题,分析片面性与财务报表分析人员思想的片面性有较大关系。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会由于自身思想的片面与技术的生疏,导致财务报表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不同的财务会计具有不同的专业认知与发展方向,在进行各种财务报表分析时候,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疏漏情况。各种财务会计性格、专业方向的差别,会导致财务报表统计分析结果的差异。
3.虚假财务报表问题企业会计部门主要运用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对企业各种生产要素进行财务分析。而企业中的虚假财务报表问题,是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会计部门所进行的虚假财务报表分析,会得出错误的企业财务信息。企业利用错误的财务信息作为指导,会使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遭受严重危害。
五、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报表分析的改革思考
首先要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的相关要求,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不同对象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会计部门要掌握一系列的财务报表分析流程,根据相应的流程开展具体的分析工作,各个流程工作人员的职责要分配清楚。其次在财务报表分析前,需要对相关的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需要时他们掌握专业的财务分析知识,以保证其能顺利完成财务分析工作。同时在运用现代科技印象财务报表分析的时候,需要对各种数据进行准确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别分层次进行分析处理,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与全面。然后财务报表的分析要对各种账目进行准确统计,以保证账目的真实可靠;随后要运用定量、定性的财务分析方式,进行企业生产经营、外来债务的具体分析。特别是要对各种客观不确定因素进行数据分析,例如:市场经济状况、国家宏观调控情况等。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对企业内部的生产技术、未来发展规划进行不断的改革调整。除此之外综合绩效评价法、价值评估法的引入,能够使企业的各种财务生产因素的分析更加全面化、准确化;最后要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不定时公开,以保障财务信息的透明。
六、结束语
财务报表分析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资金流动与投资情况,进行准确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但财务报表分析由于人为原因、市场外部环境的干扰,也会出现与实际数据存在较大误差的状况。因此只有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指导与调整,才能保障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
参考文献:
一、引言
传统的财务报表解读多基于分析财务报表项目是否存在异常数目或异常金额。大多数学者或直接从表中不同项目金额的分布来看异常情况,或使用通过横纵向的比较分析法量化财务指标,或结合使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因素分解。近年来,财务报表解读也不乏新视角的产生:王剑(2013)引入战略视角解读财务报表;万红波、倪静洁等(2012)从财务报表分析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会计数据链;田丹(2012)提出财务报表分析应立足于“环境―战略―过程―行为―结果”一体化的逻辑基础;陈敏和崔福立(2009)提出建立财务状况调整表提高报表有用性。温青山等(2009)将财务报表项目按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进行分类,从财务分析角度对这一思路的效果进行了检验。本文创新了报表内部勾稽关系明晰化,提出另一全新视角:通过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分别进行分析,立足报表整体,通过判断比较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数据一致性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对三大报表的独立解读
(一)从资产负债表层面
净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流动负债/流动资产) ①
(二)从利润表层面
从企业收益表分析(公式②、③、④),用三个等式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并进行定义:
经营收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经营费用(只含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②
经常收益=经营收益-财务费用 ③
利润总额=经常收益±营业外收支 ④
(三)从现金流量表层面
企业净现金流量=筹资活动净流量+投资活动净流量+经营活动净流量 ⑤
是一般情况下的分析结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应加总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净流量,并结合企业大额收支活动进行分析,从现金流量表中选取有关指标(现金比率、经营净现金比率、经营净现金与全部负债之比等)来判断企业的偿债风险。除此之外,我们也需要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能力风险进行判断。我们从现金流量表不仅可以判断企业目前的现金状况,而且可以分析企业产生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通过观察连续数期的企业会计报表,找出有关项目并进行跟进对比,根据其增减变动情况,预测其发展趋势,以判断企业未来现金流量能力上可能存在的风险。
三、综合三大财务报表勾稽关系分析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三张表是紧密相连的,利润表中的当期的净利润就是资产负债表中本年利润当期的增加额、也是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的净利润。报表使用者在进行报表解读的过程中不能将三张报表相互独立,应站在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比较,见表4。
表4是一般情况下的分析结论。在实际运用中,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仅要分析财务报表的数据,还要认真研读财务报表的附注;不仅要分析过去发生的业务,还要根据报表预测未来;不仅要定量分析,还要结合定性分析;不仅要关注大额变化,还要考虑异常情况。同时报表使用者应该结合企业经营环境、企业所处的行业进行分析,然后对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进行分析,最后做出对一个企业较为准确的分析与评价。
四、小结
财务报表的解读,微观上能反映企业外部环境、经营状况、生命周期、战略布局等,对企业报表的各相关项目进行进一步细致分析,有助于更加全面的识别企业风险;宏观上能帮助了解国家及行业相关的经济状况,因而显得尤为重要。引入会计等式的观点,通过对企业三大财务报表分别进行分析,并立足整体,通过判断比较报表间相关数据一致性对企业进行评价有助于引导财务报表使用者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提高财务报表解读的质量,进而做出正确决策。
参考文献:
1.王剑.财务报表解读的新视角[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5).
2.万红波,倪静洁.从财务报表分析角度谈会计数据链构建[J].财会月刊,2012,(11).
关健词 外币财务报表 合并报表 折算相关问题
一、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概述
为了全面反映跨国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每一会计期末母公司需要将以外币表示和国外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折算为与母公司记帐本位币相一致的个别财务报表,以便母公司以折算后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对于将境外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折算为以母公司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财务报表,这一过程就是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过程只是将一种货币换算为另一种货币,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经济交易行为,因此无需作帐务处理,只需对财务报表作相应的调整。外币财务报表在折算过程中会产生报表折算差额,它是由于对外币财务报表中各项目采用不同折算汇率而产生的。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将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并入本企业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折算:(一)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二)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三)按照本条(一)、(二)折算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并入后的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其中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部分,并入少数股东权益项目。比较财务报表的折算比照上述规定处理。
二、外币利润表折算的相关问题
如何获得境外子公司损益类项目折算的历史汇率和折算后的金额数据?对于境外子公司的利润表中损益类项目的折算汇率问题,新准则规定:既可以采用交易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显然,对于折算汇率是可选择的。一般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在对报表损益项目采用期初与期末的平均汇率折算方法,如果损益类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时的即期汇率,则一方面可以使折算后的利润额更为合理;另一方面又能与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折算汇率口径保持一致,即都采用发生时的历史汇率。那么如何获得损益类项目折算时的历史汇率和折算后的金额数据呢?实务操作中,对于所有者权益项目,由于一般企业年内发生笔数不是很多,通常是采用设置账外备查簿的方法获得相关项目发生时的历史汇率和折算后的金额。但利润表项目则不同,即便是小企业年内发生的笔数也不会少,采用备查簿的方法工作量太大,而且由于是账外统计很难保证准确性,笔者建议有条件企业利用现有的会计系统,获得子公司损益类项目折算为母公司本位币的历史数据。具体为:(1)在子公司账套中维护子公司本位币折母子公司本位币的折算汇率;(2)在凭证行项目中设置“母公司本位币金额”与“母子公司折算汇率”统计字段。(3)子公司会计系统在生成凭证时,自行判断:如果某凭证行项目中的“科目”字段涉及损益类科目,将根据当前母子公司的折算汇率,将该行项目“公司本位币”字段中的金额折成母公司本位币的金额,在“母公司本位币金额”字段中反映,并在“母子公司折算汇率”字段反映折算汇率。
三、外币资产负债表折算的相关问题
(一)子公司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外币折算
未分配利润期末数的计算公式为:年初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一本年利润分配。子公司折算后的年初未分配利润根据上年折算后的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数填列,本年利润根据当期折算后利润表的各项目金额轧抵后取得,只有本年的利润分配项目需要采用一定的折算汇率,进行直接的外币折算。对于利润分配项目采用何种汇率折算,新准则中并未明确。实际工作中,在对报表损益项目采用期初与期末的平均汇率折算的情况下,通常的做法是对利润分配项目也使用相同口径按照该平均汇率折算。但是利润分配项目按照报表期初与期末的平均汇率折算并不妥当。采用这种折算方法,“未分配利润”项目的转入按照转入当期期初与期末的平均汇率折算,转出按照转出当期的期初与期末平均汇率折算。由于两者折算汇率可能不同,会导致“未分配利润”期末数出现以下异常情况:(1)折算前“未分配利润”期末数为正数,折算后为负数,或者相反。(2)将折算后的“未分配利润”金额除以折算前的金额,得出的母子公司折算汇率过大或过小的情况。所以建议对子公司利润分配采用个别认定方式折算,即按照所分配的利润转入未分配利润时采用的汇率折算。目的是使“未分配利润”项目折算前后不至于相互矛盾。
(二)子公司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外币折算
企业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为了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必须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会计信息,而这些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反映的,因此,上述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只有掌握企业财务报表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利用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正确评价企业过去、全面反映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科学的依据。
一、财务报表的概念及构成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杜献敏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和附注。其中,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二、阅读企业财务报表的技巧
企业财务报表的内容非常广泛,如果报表使用者不了解报表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往往无从下手;只有掌握报表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才能抓住重点,掌握报表内容的实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财务报表的阅读应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阅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其次,阅读整套财务报表;最后,运用具体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简要分析。
1.阅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
如果是年度财务报表,在阅读财务报表时,必须阅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因为,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出的公正、独立、权威性的意见。仔细审阅审计报告,一方面可以了解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企业在会计核算上是否存在问题。从而使财务报表的阅读更具有针对性,少走弯路。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分为标准审计报告(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两种类型。其中,非标准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四种类型。
一般而言,审计报告的类型不同,财务报表的反映信息的可靠程度也不相同。如果阅读的财务报表是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出具的标准审计报告或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说明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较高的信赖度,财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比较真实、可靠。如果阅读的财务报表是经审计后出具的其他三种意见的审计报告,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应该受到高度质疑。
2.阅读整套财务报表
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分析之后,接着就应该细心研究整套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注等其他信息资料。全面阅读整套财务报表是为了了解该企业的全貌和发展前景,为作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一般而言,阅读财务报表可以采用以下基本步骤:
(1)认真阅读附注
附注是为了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附注是财务报表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附注除了逐项阅读外,还应重点关注如下内容:
①企业的基本情况。通过了解企业的业务性质和主要经营活动,可以判断该企业所属行业的发展情景和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
②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由于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某些经济业务有多种会计政策可供选择,而选择不同会计政策,可能极大地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样,会计估计中所采用的关键假设和不确定因素,在下一个会计期间内很可能变动,而导致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进行重大调整。因此,了解企业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不仅有助于更好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有助于评估企业在不同期间或在行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
③重要报表项目的说明。由于财务报表格式是由《企业会计准则》统一规定的,为了报表项目的统一和简洁,许多报表项目是由多个会计科目的金额合并、分析、抵减填列,因此,必须将报表中的数字同附注中的相关明细资料结合起来,相互参照,才能全面准确掌握企业的会计信息。
(2)核对报表内部和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各种财务报表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报表内部各指标之间和各财务报表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形成一种在数量上可据以相互查考、核对的平衡相等的关系即“勾稽关系”。根据报表内部和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可以了解报表项目之间、报表与报表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报表总体结构的认识,而且也能帮助阅读者发现报表的数字错误。
(3)了解报表所披露的信息
不同报表披露的信息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如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企业在某一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总额及其构成状况;它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有关资产分布、资本结构、偿债能力等财务状况。而利润表综合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期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经营成果的形成情况;它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等等。只有了解每张报表披露的信息,才能结合阅读报表的目的,进一步深入分析。
(4)分析重要财务报表项目
报表使用者可以结合编表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阅读的目的确定报表的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分析。如确定资产负债表重点项目时,通常应考虑如下因素:该项目占用的资金数额较大,在企业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够代表企业财务管理或经营管理的水平;该项目在会计核算或内部经营管理方面容易产生问题,等等。如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项目,一般情况下是阅读资产负债表的重点项目。在阅读报表重点项目时,要结合附注中有关重点项目的明细资料进行分析。
3.运用具体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简要分析
在对财务报表基本内容阅读的基础上,还需要运用具体的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作出全面的判断,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作出预测。
(1)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和趋势分析法,了解报表项目的变化情况和变化趋势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经济指标在数量上的比较,来揭示差异、找出问题的一种方法。在阅读财务报表时将每个项目本期实际数与上期实际数进行对比,找出其增减变化的金额、方向和幅度,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化,分析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变化的性质,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采用比较分析法时,应注意进行对比的指标必须具有可比性。
趋势分析法是将若干期财务会计报表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对比,揭示和预测企业发展趋势的一种方法。趋势分析法按所采用的基期数的不同分为定比和环比两种方法。定比是以某一时期的数额为固定的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比率;环比是以每一分析期的前期数额为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比率。采用定比能够明确地反映出有关项目和基期相比发生了多大的变化;采用环比能够明确地说明项目的发展变化速度。通过观察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比较各期的有关项目金额,分析某些指标的增减变动情况,考察有关财务指标的发展趋势,预测其发展前景。
(2)计算一些基本的财务比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作出判断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两项指标之间的相对数,来确定财务变动程度的分析方法。作为会计信息绝对数的补充说明,比率分析法有其特殊意义。在阅读财务报表时,根据报表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比率分析法,可以计算出许多有用的财务比率。如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计算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所有者权益负债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增长率等财务比率;利用利润表可以计算出营业利润率或营业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增长率等财务比率。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相互结合还可以计算出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已获利息倍数、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等财务比率。这些财务比率可以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以及企业的增长能力。采用比率分析法时,要注意比率指标中对比指标的计算口径要一致。另外应注意单一的比率不能充分说明问题,应将计算出来的比率与相关的比率进行对比分析,以作出正确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