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成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5 16:32: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经营管理成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经营管理成效

篇(1)

关键词:

城市绿化;经营管理;存在不足;完善措施

1城市绿化经营的重要性

1.1有利于管理资金匮乏问题的改善

就当前我国城市绿化经营的实际情况来看,因园林绿化本身的维持运转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实际所能够获得的财政拨款却相对有限。要打破这种因资金而造成局限的情况,就必须对其工作思路进行转变。通过将城市的公共财产转变为能够实现经营的资产,从而有效解决资金的短缺问题,走出一套用于绿化经营的道路,使得城市绿化能够建立起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

1.2经营绿化是经营城市的客观要求

在对城市建设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同时也是资本的集中体现,通过城市绿化进行经营也是实现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更是展现城市活力的重要资产。由于受计划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城市绿化运行机制仍然不够灵活,因此,积极加强对城市绿化的有效经营,在推动城市建设发展,更好地展现其价值规律上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1.3有助于提升城市文明,改善投资环境

从环境的角度来说,绿化是其至关重要的生产力,其对社会生产力进行融合的过程中,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环境投资,同时其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不少社区和城市在建设中,也纷纷提出了“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反应体系,旨在通过对城市环境进行改善,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和投资者,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下,人们在对居住社区和城市的选择上,已经将绿化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选择标准,而在未来,物业和绿化也将紧密相连。

2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本研究基于国内外相关经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当前我国绿化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本研究所设计的内容包括:绿化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查阅相关资料,充分了解当前国内外在绿化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吸取优秀经验,同时对绿化公司所遭遇的风险以及面临的机遇作出共同的探索,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3制定绿化公司经营目标

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绿化也随之加快,同时,在各级政府共同重视绿化建设的背景下,市场随之形成了竞争机制,这就必须通过各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强化,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改进存在的问题,把握先机,拟定与公司发展相符合以及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经营目标。具体目标:尽可能地实现对公司经营资质的提升,在3年时间内获得国家认证的绿化企业一级资质;因绿化工程大多数属于一次性投入,为了保证公司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未来还必须将苗木养护作为重点项目进行开发和推广;不断提升相关业务的专业水平。

4绿化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4.1建设规划缺乏统一性

在城市建设中,绿化可以说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同时其也属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工程,必须对其采取统一的管理和协调。但因针对这方面的业务相对较少,且起步较晚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绿化并未与城市规划真正接轨,相关部门之间也没有行一个全局意识和战略意识,导致绿化建设规划无法得到统一管理。近几年来,各大城市在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的同时,管线入地、道路改建等也得到了快速推进,但因绿化未列入到城市规划中,使得不少绿地频频出现重复建设或者被侵占等情况。部分已经进行了绿地建设的街道,但由于长时间缺乏养护和管理,使得大量植被枯萎,导致大量资金被浪费。

4.2管理滞后,协调性差

在市场经济快速转换的影响下,部分管理人员的思想和观念还未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这就使得城市绿化的市场培训、规划以及引导等各方面的建设都严重滞后,从而导致管理机制落后,协调性极差。与此同时,城市绿地建设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使得绿地的管理出现了多头管理的情况。因绿地管理主要采取的是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参与其中的部门多,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致使绿地建设协调性和统一性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

4.3绿化工程质量管理薄弱,执法力度不够

在实施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因缺乏专门的绿地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园林绿化建设的行业也没有有力的抓手,缺乏绿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由于针对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方面监督管理行政职能的缺位非常严重,在实施绿化项目的过程中,未对其进行严格地审批,绿化工程无论是质量还是效率方面都较差,严重影响了绿化建设和管理。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对绿化工程监理的重视,绿化专业监理人才和监理机构的严重缺位,使得绿化工程的质量从根本上无法得到保证。目前,针对绿化执法,主要是由行政执法局以及城市管理进行统一负责,但因绿化建设的特殊性、专业性以及迟滞性,加之目前综合执法队伍本身的局限,导致绿化执法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执法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

5提高城市绿化经营管理措施

5.1完善规划建设体系

绿化规划以及城市规划部门之间必须形成合力,确保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能够将绿地系统规划同时列入其中,并对其布局进行有效衔接。城市绿线管理应实现城市控制性和分区规划性的详细配合与编制。而在对规划的审批过程中,必须将其与红线管理纳入同等地位,从而构建起城市规划坐标体系。

5.2完善行政管理体系

在城市全面管理观念的引导下,对政府职能进行积极的转变,促使政府主管部门能够从微观逐渐朝着宏观政企事管理推进,使得主要精力均能够运用到绿化规划的实施和制定过程中,从而发挥对绿化市场的引导和监督管理作用,让绿化相关法律法规能够得到有效修订、制定以及实施。同时,在行业内构建起管理协会,充分展现协会的纽带作用,使得行业管理能够从传统的部门中脱离出来,形成一个行业的自我管理体系,在市场中,以优惠政策等方式构建起绿化中介公司。

5.3完善法规标准体系

在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制定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同时不断强化队伍建设,使得城市综合执法人员能够得到更好地提升,并提升其园林绿化方面的专业素养,并对城市绿化执法进行强化,使得绿化管理能够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依靠。编制《城市绿化维护、养护定额》,全面开放绿化养护市场,并引入市场机制,并在对政府的积极采购过程中,形成检查考核以及养护管理标准办法,使得动态管理以及考核督查得到更好地强化,从而促使城市绿化养护能够实现长期发展,提升养护管理水平,使得养护产业能够得到同步发展。

5.4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5.4.1材料费的控制。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合理调控绿化材料采购价格,在采购前做到货比3家,从中选取价格合理、质量优秀以及运输更为方便的苗木。

5.4.2人工费的控制。通过对各个项目工程所需要人工成本费用进行详细罗列,再结合预算收入确定人工费用。通过每日控制的方式,不断实现对人工成本费用的预控和预测,从而促使人工费结算能够得到更好的调节,避免出现超支等问题。总平均日单价必然会存在盈余,同时其还可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外用工的控制,避免预算超支等问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施工计划更加合理地对施工进行控制,同时对生产进行合理的组织,尽可能地避免或者控制窝工等问题,针对必须的特殊工种,则可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对其实施管理,但仍然必须在预算范围内进行合理开支。

5.4.3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1)对支出过剩的质量进行合理控制。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掌控所指定的标准,更好地保证质量,避免出现材料、人工等过度消费等问题;(2)最大限度控制返工和停工问题,使得该问题能够控制在成本预算的1%范围内;(3)完善材料验收制度,同时严格控制劣质材料的额外支出。材料管理人员在管理材料时,所有进入现场的材料均必须进行严格的验收,严禁出现与规格不相符合或者病虫害等系列问题。

5.4.4开展成本分析。各项目部结合项目情况制定成本报送表,在该表中应当明确预算收入、目标成本、人工费用以及管理人员等相关信息,坚持每月定期上交。同时,对项目成本核算报表进行制定,其中需要包括实际耗用比较结果以及预算收入工料分析结果,使其能够形成成本核算报表,通过工程科项目管理专项考核小组,对成本报送表以及核算表进行核实,确认无误后即可送至相关领导和部门。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公司对项目财务运行情况的有效掌握,从而更好地掌握管理人员的各方面情况,并对公司在行业中的位置做出合理的衡量,以便决策人员针对下一步计划参考所用。根据实际运行过程中所花费情况以及预算费用情况的比较结果,若出现超出实际费用的情况,应当由公司领导和财务管理部门以及其他部门进行综合分析,从中确定导致超支的源头,以便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若实际费用不及预算,则必须针对以上部门确定导致预算编制偏差的根本原因,从而提出成本控制的对策,进而更好地实现对成本的控制。

5.4.5建立成本核算报表报送制度。加强成本管理的关键是实现成本的过程控制,因此,制定了适应项目施工人员素质及财务管理需要的一套成本核算台帐和报表表格,每月由项目经理部根据当月的目标成本、预算收入及实际材料、人工、机械及间接费和管理费、税金进行填报,并进行预算收入工料分析和实际耗用对比,编制成项目成本核算报表,经工程处项目管理考核小组核实后于次月初以前上报公司有关部门和领导,经公司有关部门汇总后报送公司分管领导和总经理。能对全公司项目的成本状况有所了解,当发现项目成本出现较大波动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到项目上帮助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有针对性地对项目成本进行检查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考核,赏罚分明,促使成本降低。通过成本考核,做到有奖、有罚,调动企业的每一位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完成目标成本的积极性,为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和增加企业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

5.4.6广泛运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对于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措施,都要进行研究比较,多方面控制成本。

5.4.7及时办理竣工验收及结算。根据合同要求,在规定的工程实施阶段,迅速完成收尾工程,及时准备竣工验收资料,避免竣工进程拖延,加强预验收组织,及时发现遗留问题,事先予以返修、补修,保证项目顺利投产使用。另外,及时验收,减少完工项目的日常养护及成品保护费用,并有效推进结算日程,为企业早日回收项目余款做好铺垫。根据合同条款,在规定的时间内,施工企业依据竣工图、现场签证、设计变更、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市场行情等依据,迅速编制竣工结算书,并加强结算书的审核环节。在结算审计过程中,配合审计部门的现场核量工作,有效沟通,求得项目利益。对已竣工结算工程发生的成本应进行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等的分类整理,从中对成本目标与实际成本进行分析,总结成本控制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为以后成本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5.5经营管理上,应重视掌握招投标、合同文件、图纸与清单,做好工程变更

5.5.1项目部熟练掌握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的各项条款。(1)在项目经理带领下,组织团队精干力量,通过熟练掌握图纸和招标、合同条款,深入现场,了解工程的地形、地貌,广泛听取各部门人员的意见,使各管理人员了解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难点,为往后获得较高的工程利润打下坚实的基础;(2)在建设单位组织图纸会审前,仔细审阅图纸,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及疑难之处在设计交底和变更洽商中,尽可能加以解决;(3)研究工程量清单,复核苗木表,对图纸、苗木表、工程量清单有不一致的,及时找业主、监理、设计沟通,共同协调解决。重点对工程量、定额套用、材料取价和费用计取进行严格把关,以期为今后变更提供合理依据。

5.5.2重视并掌握好工程变更,收集好变更依据文件。工程变更一般分为3种情况,即施工单位提出、建设单位提出、设计单位提出。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单位提出的情况较多,建设单位在重点项目通车、省市拉链检查等重要时间时,根据省市领导现场调研指示精神,要求赶工完成或提早实现景观效果,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抓住机会做好变更,及时收集变更依据文件。

5.5.3有关熟悉招投标、合同文件、图纸、清单的变更实例。绿化工程跟随主体进场施工,中标后即成立项目经理部,研究图纸、清单、招投标文件,现场勘察,研究主体单位的施工组织、原有苗木。扩建完工,绿化恢复,将原来移植的苗木回植到工程上,苗木移植,回植成本与工程利润的测算,苗木移植的选取,在通车前采购苗木替代,项目部人员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对比设计图、工程量清单、合同、招投标文件,编制较为详细的方案。

6结语

经营好城市绿化是一个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把经营绿化放在经营城市中去运作,可以调动专业部门和行业的其他方面的积极性,彻底解决城市绿化持续快速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作者:顾黎华 单位:上海市花木有限公司

篇(2)

微信小程序是一款基于微信开发,与公众号捆绑的多功能应用平台。应用微信小程序能够对各类事项予以实现,也是现阶段各大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解决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案。

一、微信小程序在市场管理中的实践

微信小程序是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一种B/S程序,根据编程内容的不同可以通过多种功能。进而言之,不同的功能需求均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来予以实现。从市场管理的需求来看,其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信息功能的实现:通过微信小程序能够对关注的群体进行定向信息,也可以通过小程序主页展示的形式进行不定项。通过这一功能能够使得用户对相关信息进行随时随地的查询,提高了信息互通的效能。同时,还可以包括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类型,丰富了信息体系的完善程度。第二,信息交互功能的实现:利用微信小程序在信息的同时还能够对用户信息进行收集。此种收集包括了主动提交与被动收集两种。使用者可以按照市场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填写对应的表单,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包括留言在内的提问。对于部分共性问题还可以进行集中的解答,提高了办事效率,为提高市场管理部门的服务满意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业务办理功能的实现:通过微信小程序能够对部分业务进行办理,具体的办理内容根据不同平台的不同设置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几乎客户对全部功能进行支持,如企业名称的预审、企业缴费、企业网上验资等功能均可以在这一平台上进行统一的办理。第四,其他业务功能的实现:除了上述所提出的三方面主要功能之外,微信小程序在市场管理层面上海存在其他的业务功能拓展。如大数据功能,能够对注册的企业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提供相应的行业发展简报与引导信息等分析材料;警报系统可以自动提醒相关企业的逾期业务,形成有效、稳定的提醒系统;验证系统可以为信息安全保驾护航等。按照不同的功能需求微信小程序可以在多种业务上提供强大的支撑。

二、微信小程序参与市场管理的优势

通过引入小程序参与市场管理体系的运行主要具有如下三方面优势:第一,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市场单元的运营方面来看,对于信息的接收与上传可以在任何时间与任何地点来完成,从而极大的提升了业务办理以及咨询获取的时效性。对于管理部门而言,能够实时获取相关信息,并形成集中办理、多线办理的有效态势,从而提升了办公效能。第二,能够进一步降低人力资源投入。在小程序及后台数据库的支撑下,系统能够完成部分数据的自动备份与处理,并生成相应的报告。以信息填报系统为例,其可以对于填报不完全的项目进行自动的警报,从而避免了人工提醒及反复填报。部分小程序还可以实现对数据的自动管理与分析,生成相应的统计报表,降低了需要人工操作的缓解,客观上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量。第三,能够达到有效的功能扩展。除了完成相关的市场管理操作之外,微信小程序还能够为企业提供其他更为有效的服务,如对于政策的宣传与在线解答,通过小程序相应的教学视频,开展在线培训等。上述内容有效的拓展了市场管理的边界,从而达到进一步方便企业的根本目的。

三、微信小程序未来发展建议

从上述的分析不难发现,基于微信小程序在市场管理中的应用体系构建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在后续的使用与发展过程中有如下三方面的建议:首先,进一步提高微信小程序的宣传力度。便捷的软件平台如果缺乏用户使用也只能够流于形式。下一步在完善微信小程序的基础上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将管理区域内的市场经营者集中到微信小程序平台上来,从而提高使用频次与效果,充分发挥微信小程序的使用效能。其次,进一步完善微信小程序的功能支持。做好微信小程序的产品对接,在现有功能基础上,重点在后台分析、后台数据库构建上投入更大的力量。通过对微信小程序的升级将更多功能纳入进服务体系中来,不断的提高市场管理的服务完善性,切实做到让被服务对象满意。最后,做好平台的整合。现阶段微信小程序的开发较为混乱,不少单位的各级部门均存在自己独立的微信小程序。以市场管理为例,其往往存在按区域划分的小程序体系,降低了程序的辨识度。建议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能够以系统为单位形成统一的小程序体系,进而提高辨识度,增加使用广度。

四、结语

本文对微信小程序在市场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总结,并对其应用优势及后续的发展进行了探究,希望为后续的工作实践提供必要指导。

篇(3)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对用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营销服务水平要求更高了,电企业就需要提供优质的电能服务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开发、优质服务等需要。包括电力企业中日常用户的业务扩充,客户的各种用电变更和各种业务中收取、退补费用,以及在各阶段用户申请的处理和工作的定量考核和统计等方面的工作。那么电力营销业扩流程管理将会成为供电企业不断深化改革方向,快速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并且成为供电网络中的关键工序和关键路线。电力企业的整体效益要依赖用电营销来实现, 就需要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包括的交易机构、操作机构、执行机构,用系统化、科学化和整合化的电能营销经营服务方式达到减少无用的流程,从很大程度上来提高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的缩短流程时滞,达到提高流程运转效率的目的,和规范管理程序的目标。使电力营销服务业务流程更能够向管理精细化与合理化逐步转型,从而实现以智能电网为基础与技术平台,达到有效提高电力客户服务效率的最终目标。

一、电力体制改革措施

在经济不断的市场化后,当前电力体制的矛盾日益最突出,一方面是电网企业把握着独家买卖电的特权,另一方面所有电价都是由我国政府管制,使得电力市场中两发电企业(生产者)与电力用户(消费者)这两个主体被制度性“隔离”了,使得交易成为计划经济化。市场机制在此就成为一个无法展开的形式,一方面是发电市场的供给、成本变动和价格信号不能及时很好的传导到在用户那里,另一方面用户的需求信息也不能直接反馈给发电企业,使得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达不到及时调整的目的。因此社会各方面对电力体制改革问题要求颇多,强烈要求,国家对电网垄断经销电量的打破和对计划电量和政府定价的改变,以及对输配的分开、调度形成的独立,真正实现电力市场竞争和电价市场化的结果。一是对于我国各省、区域电网公司内部的相对独立电力交易机构,可以分离出来,由政府部门直接领导和授权,各个省的交易机构可以对自己本身负责本省内的电力交易,对于各区域交易机构,可以要求负责跨省的电力交易,在其交易中,要求的职责包括负责电力市场规则制定和竞争报价、合约执行、电费结算等工作。二是电网监管与业绩考核模式方面。政府做到对电网服务和成本、价格等方面的严格监管,并且严格核定独立的输配电价,才能够真正作为电网收取过网费的依据与标准效力。在业绩考核方面把收取过网费或者是核定准许收入模式。来作为电力企业的考核模式。

二、实施营销业扩流程重组建设管理

电力改造工作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综合性工作,在计量改造中为了提高电力营销管理质效,可以加强宣传,发广告,播收音机等宣传工作,使得广大用户支持和理解,来达到对使户表改造工作顺利进行。在电力改造中可以将数项工作或者是业务进行组合,并且合并为一起的工作进行。如场勘察和施工单位施工结合起来,以及将资质合格的施工单位向客户一次推荐至少两个施工单位,大家一起共同参与现场勘察,由客户自主委托施工,并且由施工单位报竣工验收,把复杂的问题整合为一个问题处理了;同时还可以把客户签订供用电合同和电费协议,客户交费和安排计量组装表等工作与工程施工同步安排,也就是在工程竣工时电表已安装到位,合同协议与客户交费已相继完成,仅剩下工程验收和投运供电,在最后的环节,就需要推行验收会签制,假设当场验收合格,那么就可以直接安排投运接电。另外对于改进方面的工作客户提供可靠的信誉和经济担保,并且委托供电企业来进行全权负责工程施工与投运,而对于其他手续,才后来补办也可以。采取组合和改进工作后客户可多方式提出用电申请,包括直接递交申请表和电话申请、网上申请、异地申请、委托申请等方面的业务。营业厅负责全权办理客户全部业务,包括现场确定方案和施工及竣工验收等方面的业务。营业厅组织人员进行装表接电包括工作结束和资料移交归档业务。

三、提高员工营销队伍,强化优质服务管理

电力企业作为一项技术密集型产业,科技含量高,需要不断的提高提高员工营销的技能,如学习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和研究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树立客户满意的营销管理理念。电力企业作为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完全是商品供需的经济关系。与提供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供电企业的经营风险。一方面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队伍,能够灵活的选用功能齐全和技术先进的设施进入调度系统,可以更好的掌控远程数据采集和控制,完成电量远控和负荷随时监控、预测,全面提高营销管理水平效率。同时对于存在的一些破坏偷盗电力设施问题;人身触电和电器设备烧毁造成的巨额赔偿问题;窃电存在的电量损失风险;欠电费带来的死帐和坏帐损失风险。都需要一批有营销能力的队伍来处理,并且能够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各自的行为。

强化优质服务管理,服务永远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真谛,优质的服务,能够使得企业的效率事半功倍,蒸蒸日上。电力企业做好服务管理工作需要从每天的琐碎的事情中去积累,如笑脸相迎,严格做到按照城乡居民一户一表报装收费标准收取费用,对于存在的抢修故障管理,应该做到及时快捷,建立故障抢修机制,才能真正提高故障抢修效率,提供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广惠.《电力销售与用电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08.

篇(4)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我国的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但用电最多的是东南部,这就要求把能源资源就地转变为电力,远距离输送,因而要加快特高压工程的建设。电力工程项目相较于其它项目,最大特点就是投资数额巨大、结构复杂,而巨额的投资的自然需要高水平的管理,然而实际施工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加大电力工程的现场管理、施工材料管理和施工进度管理,“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使电力工程在物质效益经营管理上充分实现利益最大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笔者就两个具体优化方案,浅谈电力工程物质效益管理。

1、改善现场施工螺纹钢、线材圆钢的采购、加工管理

材料主要指在整个电力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用的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构配件。电力工程项目应用的材料种类很多,进购材料的人员要严格把质量观,有一种材料出现了问题,对整个电力工程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电力工程项目是一个特殊的项目,比如高压开关质量不合格,那整个电缆就不能正常运行,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材料也是电力工程质量要素之一,要严格把材料的质量观,这对整个电力工程项目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①改变模式,降本增效为了建设安全可靠、优质一流的工程,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建议对现场施工的螺纹钢、线材圆钢的采购和加工管理实行厂家批量采购、统一加工、配送的模式,以从源头上保证降低采购成本,确保材质,提高焊接质量,减少搭接数量,从总量上有效控制今后的材料消耗,这是有效降低材料成本的重要环节。

②实行新模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下表格数据仅供参考)(见表1)采用新模式还可节约到送变电现场螺纹钢的邮寄费、托运费和等待送检报告后才能施工的一系列麻烦事情。与此同时,新模式还可以更好的改善因为设计变更而造成的零星突击采购现象,有效避免材料浪费、搭接率上升、运费增加、现场采样、送检麻烦、报告误工等一系列突发状况,从而可以更好的保障电力工程的施工需要,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

综上所述,无论事从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还是从施工成本和施工效率等各个角度出发,新模式都能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程物质效益。

效益来源点

利润点一:自动化设备可降低加工成本:采用自动化设备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后可减少

2/3的工人数量,减少2%的材料浪费率、以及降低了其他综合管理费用;

利润点二:多个工地综合套裁可降低总成本: 加工配送中心能同时为多个工地配送成型钢筋,可进行综合套裁,使钢筋的利用率提高,节约了资源,大大降低了加工配送中心钢筋制作的成本;

利润点三:通尺和定尺原材料的差价产生利润:以大量通尺为原材料来加工成品,同样保证质量被施工方认可,并且可赚取通尺与定尺的大额差价,约300元/吨。

利润点四:直接与甲方签订合同,工厂自备料加工:

经济效益分析 表1

2、铁塔、构支架加工质量的降本增效

①一般企业、达标企业、先进企业的物耗对比我们以30万铁塔构支架的加工为例,对比一下一般企业、达标企业、先进企业的物耗对比,每加工安装30万吨铁塔、构支架,一般企业、达标企业与先进企业对比相差金额都在3000万以上。为了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我们需要抓紧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回收短料在施工中,我们以在铁件加工时派3名技工协助统计,每种塔材主要用料、尺寸、规格建成卡片随时调用,与设计院联系预测线路塔型,及时供给物供科备科,减少主材损耗,在车间技术质检人员的指导下,回收标识车间生产过程中的短料及时建档,充分利用,框架管耗有2万多吨废料,可节省3000吨钢材。

(2)管理耗料

我们以在铁塔包装的转运安装中派2名技工协助抽检包装过程中的完整率为例,30万吨铁塔包装原缺件2‰就是600吨,送变电现场损耗5‰就达1500吨,这两项全部加起来就是总共损耗2100吨,就需要1600万资金,而2100吨的铁塔补件分布字在1万多座山头,送 变 电 施 工 人 员 也 需 要 用 去1600万资金来操作安装补件。而在包装服务现场,满足施工现场需要,管好送电线路铁塔5‰的耗料是一项很重要的事情。我们要通力合作,办好这件事情,要把铁塔发放明细表、原缺件补件明细表、铁塔发放表这三种表格的衔接好,要做到一看就懂。

(3)铁件镀锌减耗

在热镀锌环节,如果铁塔架构表面存在的杂质过多,就会大大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如果在热镀锌之前安排一些技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检查运达镀锌车间的铁塔、构支架,把焊接封口未到位,焊渣未清冽的铁塔、构支架除去表面污物和杂质后进行酸洗,就能有效降低铁塔架构表面的杂质,假设30万吨铁塔构建表面要是有1‰杂质就是300吨,而镀锌后返工率达1‰就是300吨,因而每降低锌耗1%可节约1500万资金。为此我们需要要加强镀锌环节前的检查工作,努力向同行业先进水平靠拢。

3、引进先进的机械以增加物质效益

机械是整个电力工程使用的所有设备的总称。机械设备是否先进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前提,没有好的机械设备不能保证电力工程项目顺利完成。机械也是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要素之一。

4、科学的方法进行计划以增效

方法主要指施工方法与对工程质量进行统计、计量和测量误差的方法。在电力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就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计划,我们选用的方法和手段一定要得当,这对工期的速度有一定的影响,好的方法能使工期缩短,节约成本。因此方法也是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要素之一。

5、电力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监控,以实现物质效益最大化

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监控是指在电力项目的整个管理过程中都要对风险进行监控,风险监控应存在于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不仅要监控已经识别出来的风险,还要监控潜在的风险和新出现的风险。对已经识别出来的风险,要监控对其的改进措施实施效果,并且预防风险再次出现。随着工程项目的推进,潜在的风险开始渐渐显露,因此要注意对潜在风险的监控。另外,由于电力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加上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新风险不断出现,因此要风险监控要贯穿整个工程项目的始终。最后在风险监控的过程中,要对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并且要针对新的问题,提出新的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

结语

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电力工程项目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项目的发展对电力工程物质效益经营管理提出新的要求。电力工程物质效益经营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手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虽然电力工程物质效益经营管理在我国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相关理论水平、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且没有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由于电力工程项目本身的复杂性,电力工程物质效益经营管理体系要真正的在电力工程项目中发挥作用还需要进行近一步地进行探讨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段素芳.论项目管理中施工进度的管理[J].山西建筑,2008(4)

[2] 徐宁 . 风险管理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实施研究 [J]. 甘肃科技 ,2009(24).

[3] 郭献红.浅析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J].山西建筑,2008(5)

[4] 魏洪久.浅谈水电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控制关键环节[J].水利水电技术,2008(4)

[5] 李全利,探讨水电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控制关键环节[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篇(5)

1电力营销业扩流程精细化管理的社会必要性

要想从根本上优化电力营销企业的管理效率,就要践行系统化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对关键岗位以及关键流程给予更多的关注,切实维护作业管理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电力营销水平,才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电力企业的营销风险,实现管理流程和管理效果的全面优化。另外,精细化管理机制能有效推动我国电力营销管理的项目创新和发展,并有效分解电力营销管理的战略目标,促进执行效果和运行水平的综合性提升[1]。

2电力营销业扩流程精细化管理的优化策略

在电力营销业扩流程运行过程中,要想实现精细化管理,就要对具体工作要求和运行策略展开深度整合和分析。首先,要具备丰富的资源条件,从根本性要求出发,利用先进技术分析营销市场的实际情况,在了解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运行精细化管理流程。其次,要科学化的应用更加合理的信息管理系统,促进管理的标准化控制,将量化、细化以及决策化运行策略和运行机制结合在一起,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推动我国电力营销服务项目的全面升级。最后,要具备完善的电力营销风险控制体系,满足高质量以及优质化的电力需求,提升电力营销综合实力,促进营销服务全面落实。也就是说,只有满足上述的条件,才能开展业扩流程的精细化管理。(1)拓展电力营销业扩流程的市场范围: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水平和营销质量,要从全局出发,对新能源展开全面开发和利用。也正是基于此,各个电力企业在营销方面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就要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开始,拓展电力营销业扩流程的市场范围,积极建构系统性管控体系,并且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观念以及运行模式的转变。在供电企业常规化管理机制建立后,要转变职工的观念,并且将优质服务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动力以及基本要求,优化终端客户的体验。另外,供电企业不仅仅要树立竞争意识,也要对市场有清晰的认知,从而完善管理流程,秉持优质便捷化的服务理念,促进营销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在对营销体系进行整改的过程中,也要规范供电营销的服务流程,并且强化需求侧管理的实际水平,对电力市场进行合理性预测的前提下,满足业扩流程范围拓展的实际需求[2]。(2)完善电力营销业扩流程的建设工作:供电企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将电网建设作为发展的重点项目,积极运行电网建设和市政建设同步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切实维护电力价格调节杠杆的平衡,加大电网管理以及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精细化营销服务监控体系的落实和完善。只有对电力客户的具体动态进行全面分析,才能保证业务流程和运行机制的完整性,实现配电网络以及设备的全局性管理。供电企业在供电管理项目中,也要对管理措施予以系统化控制和整合处理,确保应用体系和控制措施更加贴合实际需求。目前,较为常见的管理方式就是分时电价以峰填谷的管理机制,并且,也会集中引导一些耗电量较大的工业企业利用分时策略进行系统化管理。分时电价政策下的分时生产,不仅能有效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缩减成本,也能有效节省电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这种运行模式能有效规避用电高峰的堆积,从根本上保证电网供电的实际质量,也能为管理效果的系统化整合提供保障。另外,在供电企业常规化管理中,要对电价进行有效地分类,从而有序执行电价政策,促进电量收费项目的准确性得以有效落实[3]。(3)完善电力营销业扩流程的管理系统:供电企业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后,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处理和综合性分析,并且对电力营销系统的具体行为、操作环境以及工作流程展开深度处理,确保简化以及细化项目得以有效实现,尤其是对供电营销服务系统要给予全面关注和重视。在常规化管理系统中,要突出员工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精细化电力营销业务制度,从根本上提升其营销服务质量。另外,供电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培训项目和教育工作,在优化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基础上,提高整体电力营销服务质量和综合实力。也要积极运行奖惩机制和考核措施,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实现电力营销服务项目的全面升级。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电网事业发展进程中,要想从根本上实现电力营销业扩流程的精细化控制,就要在不断拓展电力营销业扩流程市场的基础上,强化电网建设水平,以最优化的价格优势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全面整合,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电力营销管理结构的系统化发展,也为供电企业和电网事业的可持续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姚力伟 单位: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鸭山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篇(6)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终端能源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此严峻形势下,供电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管理创新。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之后,标志着电力企业传统的垄断地位已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打破,多年来电力企业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使得电力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安于现状,无竞争意识,仍存在垄断经营管理的优越感。因而电力产品销售困难、供电服务质量差、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完全适应电力需求的增加,这些都制约着电力销售,使得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形成了电能需求量大但供应不足和电力企业销售困难同时并存的矛盾性电力市场。传统的电力市场营销观念已经不能解决当前电力市场的矛盾性问题,电力企业应由市场上的被动方转化为主动方,进行观念和形式上的转型,使电力企业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主动研究市场,实现电力企业从旧的用电管理模式到市场营销模式的转变。精细化管理以先进的理念、细化的管理、明确的目标,确保管理高效准确到位,提升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益,对电力营销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精细化管理的涵义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点的全面化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其实质是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对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细化和合理优化的过程。

    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要素为:精细的管理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保障;精细的操作标准,对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工作进行严格的控制;精细的运行流程,从开始到结束,一系列步骤和工作细节逐步推进,每个环节达到预期的效果;精美的细节衔接,工作环节环环紧扣、前后工作衔接上严丝合缝,达到最佳效果;精确的绩效考核,管理数字化、精确化,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工作质量、工作进度、工作效率;精确的回馈修正,根据信息反馈,及时修正完善相应措施,不断优化精细化管理控制体系,使精细化管理更上新水平。

二、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要点

    供电营销开展精细化管理,要将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和理念付诸于营销管理实践。精在事前,细在过程,管在质量,促进营销工作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从相对粗放的定性分析管理向精细的定量控制管理转变,推动营销管理水平的提高。下面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几个要点。

    (一)建立严细的管理标准体系

建立严细的管理标准体系,使精细化管理有章可循。按照工作岗位和职责,确定量化的、明确的、科学的管理标准和考核制度,根据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严细的考核,通过奖励、处罚等手段引导、培育、推进精细化管理。

(二)实现营销管理信息化

以信息化推动精细化管理,按照现代营销管理规律和精细化管理要求,建立营销技术支持系统,优化营销管理流程,对服务功能及程序进行重新整合,构建信息高度共享、流程运转通畅、科学规范统一的营销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供电营销业务的流程化、规范化、自动化管理,建立客户数据管理系统,及时补充信息,分析客户的需求趋势,进行市场开发方案的制定等。

(三)优化工作流程

充分发挥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的作用,对营销业务的认真梳理、整合,优化工作流程,确保每一个岗位都成为营销管理“流水线”上的一个作业环节,并做到环环相扣。

1、细化工作。对营销管理工作实行分类,由分类到分项,由分项到分步骤,由分步骤到分细节。

2、细化职责。按照工作情况,先确定全面职责,其次确定分类职责,再次确定分项职责,最后确定细节职责。

3、明确岗位职责。建立严密的岗位职责体系,界定职能,划分责任,明确业务范围,减少交叉,防止工作缺位;要做到按要求集中,按环节设岗,按流程运作,按岗位定责,按岗位职责要求标准运行。

4、修正偏差。建立监测修正体系,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要确定控制原则,并研究确定一旦出现运行偏差如何进行修正,及修正的原则、程序和措施。

(四)开展绩效管理,细化战略目标

营销工作的业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开展精细的绩效管理,有效地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量化为每个员工的具体的、可衡量的绩效指标,引导员工关注公司目标、关注岗位要求,注重能力提升,注重绩效改进,促进员工工作的精细化和积极性,确保公司经营效益的提升,逐步实现战略目标。

(五)细化标杆管理

指标是衡量企业整体素质标尺,在绩效管理的实施中,进行同业对标的精细化管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各项指标的情况,找出差距,进行精确的定位,确定标杆,针对每个指标的具体情况,制定措施,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作业的标准化,操作上精益求精,管理上精雕细刻,推进各项指标的提升,全面提高企业综合素质。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就是结合企业营销工作的实际要将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贯彻到实际中去,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将工作做细、做实,促进企业科学管理、服务水平、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一)提升服务水平

篇(7)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科学化管理的主要层次,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国内外许多领域和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应用到建筑工程既是时展的趋势,又是建筑行业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它在诸多领域得到普遍的原因在于其具有标准化、量化、细化、严格化等特征。以下详细分析了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一、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和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为了确保施工单位、承包商、居民等多方面的利益,必须从工程的成本、质量、施工进度三个方面对建筑工程进行精细化管理。

(一)精细化管理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和发展,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对成本进行管理需从人员、材料方面进行,以下进行了具体分析。

1、强化工作人员精细化管理意识

合理管理成本首先需对工作人员的意识进行强化,使之形成精细化管理的观念和态度,用来指导自身实际行为操作,将成本控制视作自觉行为。为了实现强化人员意识的目标,施工单位首先可进行相关精细化管理的宣传工作,然后需开展相关活动对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有效掌握成本控制理念。通过宣传和教育,工作人员能够将思想理念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同时,施工单位还需构建明确的权责体系,对全体人员进行调动。

2、优化施工材料采购流程

建筑工程材料所涉及主体主要有供应商、承包商、业主单位,因而其流通过程较为复杂,在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材料采购计划和施工成本控制计划脱节现象。因此,需对材料采购环节进行优化,保证各主体能及时进行沟通,避免出现因材料问题延误工期,增加成本,其中承包商采购材料可通过供应链的方式进行。

3、细化施工管理,减少施工材料损耗

通常情况下,建筑材料所产生的费用占据了整个成本费用的70%左右,再加之我国当前精细化管理的发展还不完善,使得施工中对材料的浪费较为严重。因此,为了控制成本,必须细化成本管理,尽量减少材料损耗。施工单位需严格记录与审核材料的出库和入库情况,根据施工计划计算每个施工阶段或工序对于材料的需求量。同时,施工中可采用先进工艺有效降低材料损耗。另外,还需对材料进行有效保管。

4、细化成本目标,贯彻目标责任制

由于成本管理中可能出现相关因素对管理效果造成影响,因而为了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必须对管理目标和工作进行细化。在具体实践中,可将具体目标进行分解,然后将其落实在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身上,最后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必须明确人员职责,从而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精细化管理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工程质量是施工单位和业主追求的共同目标,是建筑业发展的第一要义,因而对质量进行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十分必要。质量管理需从以下方面进行。

1、设计方案要体现精细化

建筑施工的各项施工程序、方法等都是以设计方案为依据的,因而工程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设计方案的影响。在精细化管理中,设计方案需体现精细化特点,在图纸会审中,有效把握设计布局、风格、特点、具体细节处理等,及时修正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对方案进行优化。

2、开展严格的材料进场控制

建筑工程材料会对建筑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而必须对材料质量进行精细化管理。质量管理主要体现在施工材料进场上,因而材料质检人员必须严格检验进场材料质量。

3、检查开工条件

细化开工条件能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因而管理单位需结合工程特点,在施工前,有效对材料、机器、人工等进行检查,为后期施工提供有效保障。

4、工程施工中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需对质量进行全方面管理。业主需履行自身职责,不定期对现场进行抽查和巡检,同时还需对各项工作进行协调。监理单位应对整个施工阶段的各项质量进行控制和监督,及时发现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并对质量缺陷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对策有效整改相关问题。在此过程中需注重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对隐蔽工程进行重点监控,有效控制其施工过程。其次,在质量控制计划中选取相应质量控制点,实现对其的重点控制。再次,对工程工序进行梳理,明确施工中的中心环节,并对其进行现场监督。

(三)精细化管理在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施工进度也是影响工程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施工进度的控制能够有效缩短工期,节约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成本。因而工程管理中必须有效利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

1、明确各个部门的分工与职责

确保各个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得到落实可保证工程按时或提前完工,因而需对部门和人员的工作与职责进行细化。管理部门需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以及各员工的权限、分工和职责,避免因人员工作纠纷对工期造成影响。

2、实施动态化的管理

在管理工程建设工期中,如果考核工期所花费的时间过长,可能出现延长工期现象,因而有必要缩短工期考核时间。这需构建信息化系统来实现对施工进度的全面管理,对施工进度方面的问题进行实时关注,从而及时对问题进行解决。

3、构建有层次、全方面的工期管理系统

在工程建设中,为了保证具体施工有目标可循,考核有标准可循,承包商有必要制定明确而详细的工期计划。首先,其中应该包括月计划、季度计划、年度计划。其次,其中应涉及整体计划和每个部分或阶段进度计划。另外,承包合同中应包括工期计划,运用合同的法律效力保证工期计划的实现。

二、建筑工程管理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分析

从总体上来说,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有助于施工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有利于企业节约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具体而言,其应用效果主要包括几下几点。首先,精细化管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因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进度和质量。其次,施工单位的信誉和形象能在这种管理方式和理念中得以树立,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它可有效保证施工现场的秩序、环境、安全等,从而有利于建筑整体质量的提升。之后,它有利于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最后,它有效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效率,有效对各种设备进行管理和保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现代化、新颖的管理方式,在飞速发展的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发挥了良好的效果。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管理部门必须结合工程实际,对其进行科学应用,从而使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与效益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陈俊祥.精细化管理在中小河流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1):39.

篇(8)

一、正确认识是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

首先,要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加强成本管理这一措施的重要性的认识。只有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才会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而努力探索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目标。其次,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要认真分析、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适应于本企业的解决方案,并把这些方案具体落到实处。下面笔者将分条论述目前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全员成本管理意识缺乏

成本控制不单纯是核算和财务人员的任务,而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任务。成本管理只有全员全过程的参与才能取得效果。长期以来,施工企业形成了核算或财务人员只负责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施工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管理的管理格局。这种管理格局从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但是,却不利于企业员工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二)成本管理工作在企业内部的一些部门流于形式

由于部门的管理目标不尽一致,企业各部门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成本管理在一些部门往往成了空口号,基本上得不到有力实行。例如:工程施工组织部门人员在工程开始前,通常为了准备充分而大量购买物质材料、聘请人员、添置设备等,而对成本管理却缺乏基本的考虑;认为企业的绩效考核最后看中的是产品和劳务的,只有成功完成任务才是硬道理,因而往往把成本管理放在次要的位置上。

(三)成本预测失真

成本预测是做好成本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成本预测准确与否,对于指导成本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影响。一些企业的成本预测工作流于形式,预测资料东拼西凑,依然是计算表格多、程序繁杂,缺乏系统的分析和纵横对比,量化细分不全面、不深入,实际执行起来不严密、失真的多、漏洞百出、“纸上谈兵”,与成本管理的工作实际脱节,人为地导致成本管理工作失控。

(四)成本监督不利

成本监督是保证成本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是实施降低成本措施计划的重要保证。进行成本监督需要企业明确成本监督的主体和客体、监督的尺度、力度、范围和权限。搞不清这些问题,企业的成本监督只能流于形式,不仅不能加强成本管理工作,而且还要削弱和危及企业正常的成本管理工作。一些企业在成本监督上避重就轻,表现软弱乏力。这种状况导致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松垮,控制失常,成本增高,使提高经营管理效益成为泡影。

(五)整体过程的成本控制不力

在施工中,项目核算的成本与预算费用不能相互对比,多数工程项目没有进行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的时间跨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项目的业务部门对成本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过于简单化,普遍存在着简单地按照以往的工程经验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沿用经验工程的成本降低率来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目标成本,忽略了该工程的现场环境以及施工条件和工期的要求。结果给成本核算、设计变更、工程索赔等带来极大的隐患。

二、切实让成本管理实现效益

只有针对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把成本管理的工作切实落到实处,让成本控制真正发挥作用,才能切实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

下面将有针对性的将上面提到的问题一一解决。

(一)加强成本管理意识

提高成本管理意识是企业自我“节流”的关键。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首先应当注重企业管理层的成本管理意识的强化。只有管理层高度重视之后,才有可能保证成本管理在整个企业的贯彻落实;其次,应当加强从上至下的成本管理意识的动员和宣传,将成本管理的观念和企业的效益以及员工的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形成全员自觉实施成本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认真落实成本责任制

成本管理不仅是企业财务部门的责任,更应该是企业每个部门的责任;而且成本管理的责任应该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成本管理的效果应当与企业各部门的绩效挂钩。简言之,应当建立企业成本管理的广泛的责任制。只有将这种比较抽象而且不易控制的管理活动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才能够有效地推行这种责任机制的制度化落实。

(三)认真做好施工前中后的成本预算

在施工前,要做出多种施工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优化,确定有利于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案;在施工中,要研究、执行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定期进行成本分析;工程完工后,要注意进行经济、技术处理,缩短验收时间,提高交付使用效率。财务、计划、施工生产等部门紧密配合,结合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抓住影响成本费用发生的各个环节,采取责任分解、目标控制、核算考核等一系列措施,把成本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四)加强成本考核与评价

通过每月、每季、每年的分段统计核算方式实现项目整体过程的成本控制。根据施工特点,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考核和评价,可按月、季进行日常考核;年度终了,对各个工程项目全年的成本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根据各个工程项目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对项目责任人进行业绩考核,并根据成本节超情况,按规定给予奖罚。

三、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加入监控措施

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加入监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监控措施能及时发现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及时解决、纠正错误,使成本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高效化。下面将从两大方面加以讨论。

(一)发挥职能作用,强化阶段控制

成本管理,要经过开工前成本核算、施工中成本控制、完工时成本考评三个主要阶段,只有把握好各个阶段,才能有效控制成本。在成本阶段控制过程中,各业务部门要相互配合,密切联系。要充分发挥:成本管理部门的核算职能作用,技术部门的龙头作用,计划部门的基础作用,物资、设备、质检、安全等部门的管理作用,财务等部门的监控作用,纪检部门的廉政监督作用,各级领导的带头作用,才能确保责任成本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

(二)发挥管理作用,强化过程控制

要使成本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就必须加强工程项目的过程控制。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的成本支出,要抓住以施工预算为基础的计划成本的落实,不断地将项目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使实际成本控制在预算成本之内。

1、人工费控制

人工费用通常是一笔较大的费用,虽然需要尽可能的保证,但是还是应当尽力做到恰如其分、刚好合适,所以人工费用应当纳入成本管理的内核控制中。

2、材料费的控制

一是对材料用量的控制。首先是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其次是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消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减少材料的消耗。二是对采购材料的价格等进行控制。首先是要对市场行情分期进行调查,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选购;其次是合理组织运输,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再就是要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以减少资金占用。

3、机械费的控制

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费用。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来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的计划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发挥租赁机械设备的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将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发现成本管理问题、制定解决成本管理问题的措施、实施成本管理监督措施等一系列工作及措施贯穿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环节,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面加强成本管理的良好局面,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本管理效果,最终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周敏.刍议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野,2013

篇(9)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任何游戏都具有能够让游戏运转的游戏规则,市场经济的运行也不例外,任何不按市场规则进行非常规操作的企业都将会被淘汰出局。诚信管理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良好的诚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发展空间。

一、什么是中小型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指出: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企业的销售额、资产总值、和企业员工总数等指标来进行划分的。

二、诚信的内涵

一个企业继续良好经营的基础是诚信,在经营过程中以诚信为本,得到社会的认可,企业客户的认可,方可保证企业在事业前进的过程中能够向前发展。因此,诚信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三、中小型企业诚信缺失现象分析

(一)拖欠资金或者偷漏税款

中小企业失去诚信的重要表现为:拖欠本企业与合作企业的业务款项,拖欠银行贷款等行为。在于合作企业中,不按照事先签订的合同约定的时间付清双方业务往来款项;不按时或者恶意拖欠银行,本金和利息,存在能拖就拖的心理,行为甚为恶劣。

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惜任何代价进行偷税漏税行为,拒不履行企业的纳税义务,并且数额巨大,令人叹惊。有些企业为了自身获取更多的利益,混淆期间费用和生产成本的界限,是企业当期的利润减少,从而减少当期的税款。企业逃税、偷税的情况严重,直接造成了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普遍降低。

(二)制造假冒伪劣商品

制假售假不仅品种繁多、数量巨大、范围广泛、后果严重,而且呈蔓延发展趋势,令人触目惊心。据有关部门测算,每年我国的假冒伪劣商品的总产值高达2000―3000亿元,因假冒伪劣给国家和企业造成的税收和利润损失高达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当于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其中,中小企业就占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50%。

(三)合同违约和合同欺诈

跟据我国工商局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每年大约有40亿份经济合同的产生,涉及的相关金额总数达140万亿元左右。有专家估计,市场交易中的无效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为10%~20%左右。合同违约、合同欺诈现象以成为中国市场的一大顽疾,合同的严肃性也受到挑战。某些企业在合作伙伴或自己无力进行合同上的规定时,为了自身企业到利益,往往会不顾与其签订的合同,进行单方面或双方同时违约。

四、中小型企业诚信建设的措施

(一)健全中小企业诚信法律和监管体系

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用来规范企业信用,致使许多信用活动变得无法可依,当务之急是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和健全诚信方面的法律法规。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企业信息状况的信息征集规定;信息和获取的规定;信用评估和信用服务机构权利义务的规定;失信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规定等。

为了保证信用活动有法可依,政府首先要有完整健全的法律依据,在其建立过程中,政府部门起到主导与积极引导作用,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部门,规范加强法律监督力度,使得市场规范化发展。为了企业在市场中取得更高的经济利润与良好的发展前途,需要在健全的规则与诚信管理体系的监督指导下进行有效的企业经营行为,发挥制度与规划在诚信监督和管理体制中的重要作用。

(二)完善中小企业诚信管理信息平台

诚信管理体系是诚信秩序的制度保障,它包括个人与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资信评估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等内容。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体系的先进经验,可以实行个人诚信码制,使个人所以诚信资料集中于一个固定的编码上。由于我国60%以上企业相关信誉方面的信息是掌握在政府手中的,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相关信息,推动政府依法行政、高效行政、透明行政,加强和提高监管效率和科学性,也是企业建立完善的体系平台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充分利用工商、财政、银行、质检、司法部门等的现有资料和已有建立的系统,强制性出台数据收集政策,以较低的经济成本加快建立技术先进、可靠性强、权威性高、覆盖全面、相对完善的企业和个人公共数据信息库。同时,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市场准入机制、失信约束和管理办法、数据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办法等符合市场规律的诚信体系“游戏规则”。将我国信息化建设平台和诚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电子政务和电子网络,建立覆盖全国的信息收集和查询网络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诚信的监督和管理。

(三)严厉依法打击失信经营企业

依法严厉打击中小企业失信行为。加大失信源头的治理力度,强化市场诚信监督管理理论,深入开展重点产品、重点工程、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市场诚信执法,严厉查办假冒伪劣商品大案要案,严厉打击危害人身健康、公共安全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失信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利用高科技手段从事违法活动的行为。加强执法协作,建立健全处置重大失信违法突发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加强行业性、区域性企业失信问题集中整治,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诚信法律体系,对失信企业进行有奖举报制度,切实落实对举报人的奖励,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加大失信违法行为的刑事司法打击力度。

企业失信的根本还在于失信行为所获利益和其失信成本的比较。因此,加大企业失信成本可以成为加强企业诚信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一家企业失信,那么就没有一家消费者到这家企业去购买产品和服务,就会导致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没有销路,最终导致企业的资金无法运转,经济得不到改善,企业的成本就会增加。那么,该企业就不敢冒天下之大不为而失信。因此,要加大对诚信的管理,通过法律、法规对失信行为进行惩罚,是企业的实行成本增加,让企业失信变得得不偿失。

(四)积极引导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诚信管理

人力有效准备是战略实施的最重要关键。也就是说,企业想实施本企业的发展目标与战略思想,首先需要一个强大的企业员工队伍,这个队伍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企业战略实施的效果。企业通过费员工培训,宣传教育正确的诚信理念,使得企业各个层次员工都树立起正确的诚信观,建立起正确的工作作风与思想理念,为企业诚信经营起到良好的作用。一个企业的诚信度,直接关系行为的主导为企业员工素质,企业员工素质提高诚信度可靠,整个企业的诚信度就能得到保证,整个企业即可进行有效的诚信经营。通过企业对员工诚信素质的教育,让每个员工都感受道诚信的重要意义,并且要求中小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具有诚信经营的素质,他们才可能在这个企业生存下去,才可能在社会竞争中而不被淘汰。

因此,中小企业要充分实现诚信经营,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实施诚信教育,丰富员工的诚信经营知识,提高其整体诚信经营水平。所以,现在中小企业必须积极引导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把诚信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才能使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才能从众多中小企业中脱颖而出,为成为大型企业做好基础。

同时我们也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通过真确的方式处理加强舆论监督与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关系,密切注意正面宣传与批评报道的比例和比重,善于运用公开报道和内部反映两种形式,恰当地把握住舆论监督的时机和重点,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重要位置和主导作用。争取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宋茜.中国信用制度建设的现状和模式选择[J].华东经济管理, 2004,02.

[2]胡江艳.利益制衡与企业诚信缺失的治理[J].商场现代化,2006,03.

[3]蔡婷玉.企业诚信与和谐社会建设[J].消费导刊,2009,13.

[4]王静.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诚信建设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4.

[5]姚景照.生产型民营企业组织诚信价值观: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9.

[6]刘月秀.企业经营管理诚信伦理机制建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7月20日

一、《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是一门以众多学科为基础、专门研究旅行社经营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性管理课程。该课程以诸多管理学基本理论为指导,注重实践,也是重要的职业拓展课程,具有涉及知识广、运用能力强、辐射岗位多的特点,在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旅行社行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的课程目标主要有:

1、知识目标。本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旅行社管理的总体认识、旅行社管理者的知识和观念要求、旅行社管理的基本内容及旅行社管理的宏观背景等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理解旅行社管理的基本理念;能够开发设计旅行社产品并为不同的产品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和促销组合;能够客观分析旅行社管理的宏观环境;能够准确预测旅行社行业发展趋势;能够运用理论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管理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本专业和正视自我;增强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创新意识。

二、《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笔者利用在高校执教多年的经验以及通过对在其他高校任教的同学朋友的访谈发现,高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

(一)课程教学内容方面

1、教材建设滞后。当前,关于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的教材众多,但是内容编排上区别不大,且过于强调管理学的内容体系,忽略了“旅行社”这一主体,与我国旅行社行业现状脱节,不适应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要求;还有些高校选用教材内容陈旧,出版时间久远,教材上的相关知识点早已不适应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适应我国旅行社的发展需要。

2、注重课程讲授,忽略实践培训。当前很多院校的《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还是采取传统“知识本位”模式,注重向学生灌输系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因此,大部分高校没有固定的旅行社实习基地,甚至也没有校内旅行社实训室,但单纯地依靠课堂讲授很难使学生做到让知识在融会贯通中实现举一反三。

3、专业层次混淆不清。旅游管理专业有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等层次,而一般来说,各层次均开设《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按照专业培养计划,不同的培养层次应有不同的培养要求。目前,这种差异在该课程中难以得到充分反映,普遍情况是:专科课程是本科课程的平面压缩,而研究生课程是本科课程的重点重复。更为甚者,有些高校在教材选用、学时分配等方面都没有任何差异,导致出现了“高职高专学不懂,本科学不透,研究生学不到”的局面。

(二)课程教学实施方面

1、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目前,大部分高校招聘的教师是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有着比较丰富、系统的理论知识,但缺乏旅行社实践工作的经验。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与我国旅行社的日益壮大,任教教师的知识体系愈来愈不适应,在课堂讲授中很难将旅行社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搬到课堂进行讨论分析,与旅行社行业的发展动态也将越来越脱节。因此,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将越来越不适应旅行社的发展。

2、教学方法老套。在《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教学现象仍广泛存在,这种单纯的课堂讲授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往往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走神或做其他事情。这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压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

(三)课程教学评价方面

1、学生考核方式老化单一。在该课程的考核上,多数高校对学生的考核主要依赖于期末的笔试成绩。

2、课程评价失真。多数高校对课程效果的评价缺失评价环节,同时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大部分高校仅仅停留在期中或期末时学生对老师的评教上,而学生或因个人情绪或碍于情面等而草率填写,导致出现课程评价失真的现状。

三、《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1、选用合适的教材。教材是教学之本,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最主要材料和依据,也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规格与水平。目前,多数高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的教材或以管理学的体系编写或内容过于陈旧,基本上不能与旅行社行业动态与时俱进。因此,高校在选用教材的时候应注重旅行社的知识特色,既要有关于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又要有旅行社企业业务操作知识。条件许可的高校还可以考虑结合课程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本地旅行社业发展动态,纵观我国及世界旅行社业发展趋势编写教材,以适应旅行社发展的需要。

2、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专业培养计划是学生所学专业整体的规划,即学校如何培养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包括知识能力的培养目标、培养细节(如学分多少,开哪些课,多少学分,开在哪个学期、实践教学安排等)。因此,高校在制定培养计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学习《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之前有一定的先修课程,如《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原理》、《旅游心理学》等,这样,学生对旅行社方向的知识在认知、接受和掌握方面才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加强课程教学实施

1、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应用型课程,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旅行社实践操作经验。高校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走出去。现有教师挂职旅行社企业或者利用学生实习的机会,指导教师在指导和管理学生的同时深入旅行社企业学习和熟悉旅行社业务操作,了解旅行社行业动态。

(2)请进来。在知名旅行社企业中挑选具有健康管理理念、辉煌经营业绩、在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行社管理专业人士作为学校外聘教师或客座专家,定期为学生进行讲演或授课,以不断拓宽学生知识面,开拓学生管理视野。

2、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目前,多数高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1)项目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工作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如:教师在讲授旅行社线路设计时,将“以本地大学生为目标市场设计某地三日游”作为一个项目下达给学生,特别说明该项目必须有目标市场旅游需求分析、线路主题特色与名称、吃住行游购娱及报价等子项目,且每一子项目有任务要求和注意事项,采取学生自由分组组合、以合作的方式完成该线路设计。此项目提交的方式授课展示线路,每一组学生选出代表上台演示,其余学生以消费者的身份提出问题并要求设计组解答,若设计组不能解答的问题则在班上展开讨论,最后将不同小组的设计线路进行对比,从而巩固所学知识“旅行社产品开发的设计原则及其影响因素”。

(2)案例教学模式。通过案例研究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并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旅行社的产品开发”一章中,选用知名旅行社的几条常规旅游线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旅行社产品开发的设计原则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让学生指出这几条线路的优势与劣势,并引导学生如何运用swot方法分析旅行社旅游线路的前景。

(3)课内实践教学模式。在《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扮演旅行社日常经营过程中销售部、接待部、计调部等角色操作日常业务,将课堂变成旅行社的工作场所,也可以利用校内模拟旅行社,让其模拟整个旅行社的日常经营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如:分组设计旅游线路,要求学生设计一条三日游以上线路:线路必须具体化,线路各连接点及沿途的常规景点、空间移动、距离、交通方式及各消费项目价格均有具体说明,有特定的消费群体,有明确的销售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等;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学生重点掌握计调工作的职责范围,充分理解计调人员的素质要求,以便在课程学习中发挥自觉性、主动性,学会重视对资料、信息的搜集和整理。

(4)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20世纪中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将其心理治疗观推广到教育中,在西方国家形成一种广为流传的人本主义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一个促进者的角色,他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个人关系,并隐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重“教”而忽略“学”,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计划组织课堂教学,至于学生是否接受、学生能否发挥主观能动性均被忽视。对于“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来说,应更注重如何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讲课”的形式实现“教师”和“学生”身份互换,使学生在“讲授”准备和过程中提高解决旅行社运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规范课程教学评价

1、丰富学生考核方式。当前本课程的考核基本上是以笔试为单一的考核方式。应该丰富学生考核方式,比如:采取笔试+情景模拟考试+实际操作考核方式,也可以采取综合旅游线路设计、课堂表现、课程作业及个人考勤等给予学生最后成绩,还可以采取案例分析+线路设计+平时表现等方式。

2、构建完善的课程效果评价体系。完善的课程效果评价体系有利于了解课程的优势与劣势,也有利于掌握课程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目前,西方比较流行的几种课程评价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CIPP课程评价模式、CSE评价模式、目标游离模式和应答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适应课程,因此,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的特点,建议高校构建完善的课程效果评价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何忠诚,王励.对高校旅行社管理课程改革的探索[J].北方经贸,2011.8.

[2]方田红,王计平.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青岛酒店管理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3.3.

上一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说课 下一篇: 财政政策如何运用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