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6 16:29:1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可持续发展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可持续发展报告

篇(1)

当绝大多数企业还在关注社会责任,也就是CSR的时候,玫琳凯已经先行一步,2013年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改为“可持续发展报告”,推出《玫琳凯中国2012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玫琳凯大中华区总裁麦予甫表示,相比过去的报告,这一份报告更有专业性。“我们对利益相关方及其参与做了进一步的细分和界定,并明确了相关可持续发展的议题。为了持续追踪和管理,我们针对不同的议题制定了关键绩效指标。”

篇(2)

一、城际之间、城乡之间是一个区域系统

在一个地域中,平面上的空间充填是一个有序的体系。人为的分割,虽然有利于行政管理,但却与真实的系统行为运行有很大的背离,既不符合几何原则,也不符合生产原则。因此,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城际关系,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城乡关系,必须如实地看作是一种结构有序、功能互补、具有统一基础的复杂系统。

从地理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应当符合空间充填原理,它们在宏观上是可辨识的,在微观上是随机的,实际上可以把大、中、小城市看作是立足于乡村平面上的、具有等级特点的一组空间充填物,共同构成一个区域综合体,并相应地发挥各自的功能。

从社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社会分布原理,它们在本质上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和创造能力的差异,产生了在获取财富、分配财富、消费财富上的差异,但最终它们必须服从一个临界阈值,即作为区域内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都至少应当获得作为体面生活标志的最低门槛,满足基本人权所赋予的“机会平等”。

从产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产业升级原理,它们在产业链形成与产业集群形成上,既有外在的联系与制约,又有内在的联系与制约。农村作为第一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生存支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育功能。城市作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产品、服务及相应供需支持系统,从区域的整体上是互补的和不可分的,因此,不应单以“结果平等”的眼光去对待。

从智力结构看,城际之间和城乡之间符合人口流动原理,乡村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丰厚土壤,不同等级的城市对于人才的吸纳和创造“生态位”的条件差异,表现出宏观可识别的吸附特征。

由以上的阐述,可以发现只有把城市融入到区域的整个体系之中,并且始终把农村作为区域的基底平面,才能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城乡统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转折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经验指出,必须慎重把握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的两大基本转折。

第一个转折,是在财富分布空间相对平衡的区域内,形成大小不等的点状分布(亦可视为区域增长极),随之发生了急剧的人口集聚能力、经济密度集聚能力、二三产业集聚能力和资本集聚能力的中心。这一个转折,表现在城市开发度急剧增强,工业化利用土地的规模急剧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度急剧增强,科技含量和创新步伐等的急剧增强。这类急剧增强的结果,就在地理区域的空间平面上,形成了大、中、小城市等级布局的空间充填,使得广大农村与城市之间在财富创造、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扩大,二元结构系数加大,形成了以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基本格局,在力度和流向上“以农补工”占据主导地位。

第二个转折,是在财富分布空间已经相当不平衡的区域内,在城乡二元结构系数很高的态势下,在城市开发度达到中期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状况时,必须及时地将城市化战略转移到以城市反哺农村、城市支持农村、工业支持农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实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主流之中。这一转折的特点是,在不降低城市生产力的前提下,降低城乡二元结构系数,减少贫富差异,推进社会公平,补助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城市对农村的转移财政支付力度,从政策导向、物质扶持、资金倾向、项目带动等对农村实施全方位的反哺。

我国在2003年,已经达到了人均GDPl000美元的水平,工业化水平也已经达到了工业化中后期的阶段,城乡二元结构系数已经平均高达1:3.0以上,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都处于较高的数值,因此我国城市化战略进程进入了第二个转折期,即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今后时期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流。

三、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对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城市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了解我国城市化50年的状况,明确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借鉴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在城市发展中的经验,探索新时期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的选择、战略形态的转变以及发展动力的提升,由此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中国城市体系,寻求引领国家财富台阶式增长的制高点,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新一轮经济增长战略机遇期的总任务和发展总方向的把握,必须回答七个严肃的问题:

(1)如何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

(2)城市发展方向是否仍然依照传统式的单极扩大?

(3)如何改变城乡分离、城际分离、地方保护、恶性竞争的弊病?

(4)如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有效克服二元结构的社会矛盾?

(5)如何消除日益严重的“城市病”?如何构建生态城市和绿色人居?

(6)如何扩大城市就业,创造可持续的就业机会?

(7)怎样实现以“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以上七大问题的统一解决,只有明确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并通过城市化发展形态的革命性变革,即由原先的单极式城市扩张转变为组团式城市群和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培育,一举克服传统城市化进程中的弊病,真正做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获取高额“发展红利”、降低发展总成本、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等,才能达到社会公平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状况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将对全球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许多国外学者都把“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统计数字表明,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发展,城市化程度的明显加速是一个重大标志,其增长过程与财富积累呈非线形的对应关系。

中国从建国开始的发展战略中就有“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抑制城市化”的主导思想,加上长期“恐城症”的制约,中国城市化50年的变迁,一直都在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道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两倍,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程度仍然十分落后。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在2002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平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2%,低收入国家为30%,而中国城市化率尚未达到40%。至2000年底,中国城市化率比世界平均低12个百分点,比世界发达国家平均低40个百分点。虽然从1949年全国建市67个增长至目前的600多个,但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城市人口的比例仍然过于偏小。

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工业化发展水平这种局面,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综合实力提高与国家竞争力增强的“巨大瓶颈”。未来20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时期,大力推进中国的城市化,尤其是寻求城市化战略的进一步提升,缓解长期以来制约中国社会公平的二元结构矛盾,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又是有效解除中国经济社会约束“瓶颈”,保障中国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五、中国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为了支撑中国未来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城市化率将从现在的40%提高到75%左右。这就意味着只有每年平均增加约1%左右的城市化率(即每年约1000万—1200万人口从乡村转移到城市),才能满足现代化进程的总体要求。在急剧推进的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对以下的挑战:

(1)城市人口三大高峰(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老龄人口总量)相继来临。

(2)城市对能源和资源的超常规利用。

(3)加速城市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向右侧移动的良性逆转。

(4)促进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有机融合与协调发展。

(5)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6)加速克服“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之间的共同富裕。

(7)城市信息化进程的急速推进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

(8)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六、城市化是解决“_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国家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从政策到资金,对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但是就其整体性解决的目标而言,目前仍有很大的距离。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的到底在哪里?我们认为,中国“三农”问题根本出路的一个要点在于大量减少农民的数量。而大量减少农民的数量,大量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唯有靠实现城市化战略、提高人口的素质和技能、大力创造就业机会才能够最终完成。一旦当农村人口数量下降到总人口的25%以下时,农村土地的价值才能达到市场化要求的成本阈值,此时农业土地的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生产才达到一定水平,农业的科技含量、服务水平和农业成本才有了大幅度改善,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整体素质才会有明显的进步,至此,中国“三农”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才能得以彻底解决。

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中国城市化战略的核心,构筑开放、流动、有序、互补的中国城乡体系,是解决中国“大城市能力不大、中城市经济不活、小城市实力不强、小城镇总体不优”的根本战略举措,由此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七、中国城市化已经走出四大误区

中国城市化战略的健康实施,已经走出认识上的四大“误区”:

误区之一:认为城市的发展必然引发“城市病”。必须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下,形成“以发展克服城市病”、“以规划减少城市病”、“以管理医治城市病”的全新观念。

误区之二:认为必须严格控制大城市的发展。不同规模的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城市规模结构是一个具有等级、共生、互补、高效和严格“生态位”的开放系统,大、中、小城市都应当在统一规范下得到合理的发展,组团式城市群的形成与完善是达到这一要求的正确选择。

误区之三:认为城市化的结果应当是均衡分布遍地开花。必须考虑到自然基础的差异、地理区位的差异、发展阶段的差异和生态条件的差异对于城市格局与结构的影响。应充分认识到城市宏观布局在三维模型中(时间、空间、速度)必然是非均衡的、非对称的和非线性的。必须认识“以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不均衡,换取实现社会公平程度的相对均衡”这个基本道理。

误区之四:认为城市化的结果必然拉大城乡差距,造成更大程度的贫富差异,加剧社会的不公平程度。事实上,只要严格把握城市发展两大转折的要点并实施城市补偿农村,工业支持农业,大力推进乡村的产业化、市场化进程,上述误区必定可以得到很好的克服。

八、中国应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社会先进生产力体现的平台,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2001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斯蒂格列茨认为,新世纪对于中国有三大挑战,居于首位的就是中国的城市化,他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指出:“城市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

世界银行认为:国家的GDP达到1万亿美元是一个标志性台阶,意味着财富积累将步入新的航道。与国际已有的经历相对照:美国的GDP总量在1970年达到1万亿美元,在10年后的1980年,GDP总量达到2.7万亿美元;日本的GDP总量在1978年达到了1万亿美元,在其后的10年中GDP总量达到2.4万亿美元;中国的GDP总量在2000年达到了1万亿美元,依照国家规划在其后的10年(即2010年)预计GDP再增加1万亿美元。为什么美国用了10年的时间使得GDP增长了1.7万亿美元,日本增长了1.4万亿美元,中国分别比它们少增长0.7万亿至0.4万亿美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注意到美国当时的城市化率达到81.5%,日本的城市化率超过64.5%,而中国在2000年的城市化率仅为36%时,也许可以更深一层地认识到城市化率的不同所导致的社会财富集聚能力的差异。因此,在21世纪的头20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加快中国的城市化步伐是发挥城市中心作用、提高经济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消除二元结构、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由之路。中国城市化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成为激发新一轮财富充分涌流的载体。

九、中国城市化的高端平台:三大组团式城市群

组团式城市群是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空间镶嵌体系,体现出“以城乡互动、区域一体”为特征的城市发展的高级演替形态。在水平尺度上是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之间相互联系的城市平面集群,在垂直尺度上是不同等级、不同分工、不同功能之间相互补充的城市立体网络,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达到最大化,从而分享尽可能高的“发展红利”,完整实现“区域发展动力、区域发展质量和区域发展公平”三者在内涵上的统一。

城市发展的轨迹告诉我们,其空间形态的演进,具有明显的特征:

城市的点状表征:0维模式(传统城市中心,强调集聚性,容易产生城市病)。

城市的线状表征:1维模式(沿江沿路城市带,强调通达性,腹地相对狭小)。

城市的面状表征:2维模式(城市群,强调网络性,功能相对不对称)。

城市的体状表征:3维模式(组团式城市群,强调等级、有序、互补和立体协调性,最大限度获取“发展红利”)。

而大力培育组团式城市群,既是中国城市化战略进程的跃升,也是中国新一轮财富涌流的高端载体,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实现城乡区域一体化的必然举措。

今后中国必须首先坚持发展三大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组团式大城市集群,打造中国城市化建设中的主力与经济增长能力的“航母”。国家三大组团式城市群必然是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城市体系,以寻求资源利用的空间最大“整合交集”为根本出发点,让发展红利得到充分体现。

组团式城市群发展模式的战略突破主要表现为:

(1)避免了城市摊大饼式的单极化扩张。

(2)形成了以大、中、小城市相协调为特征的区域镶嵌体系。

(3)建立了以地缘经济为基础的城市空间布局与城际战略联盟。

(4)构筑了以产业链为核心的城市等级系列集合。

(5)实现了效率最大化的城市结构在区域中的逻辑充填。

(6)充分协调自然—社会—经济的城乡时空耦合。

(7)体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良文明典范。

用组团式城市群代替单一城市扩张:经济上可以取得台阶式的提升;社会上可加速消除二元结构;生态上可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文化上便于多样性的充分交融;系统上形成等级有序的效率体系。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美国三大城市群、日本三大城市群与中国三大城市群对于全国的经济贡献率有着较大差异,表明了中国三大城市群对于国家GDP的贡献率在目前仍比较偏低。

如果按国家首位城市比较:美国纽约的GDP,占全美国的GDP总量的24%,相当于上海GDP总量的40倍,相当于北京GDP总量的75倍,相当于广州GDP总量的87倍。日本东京的GDP,占整个日本GDP总量的26%,相当于上海GDP总量的20倍,相当于北京GDP总量的30倍,相当于广州GDP总量的37倍。英国伦敦的GDP,占整个英国GDP总量的22%,相当于上海GDP总量的5.5倍,相当于北京GDP总量的9.5倍,相当于广州GDP总量的10.5倍。法国巴黎的GDP,占整个法国GDP总量的18%,相当于上海GDP总量的4.0倍,相当于北京GDP总量的7.2倍,相当于广州GDP总量的7.9倍。韩国汉城的GDP,占整个韩国GDP总量的26%,相当于上海GDP总量的1.9倍,相当于北京GDP总量的3.5倍,相当于广州GDP总量的3.8倍。

上海的GDP总量是美国纽约GDP总量的1/40。

上海的GDP总量是日本东京GDP总量的1/20。

上海的GDP总量是英国伦敦GDP总量的1/6。

上海的GDP总量是法国巴黎GDP总量的1/4。

上海的GDP总量是中国香港GDP总量的1/3。

上海的GDP总量是韩国汉城GDP总量的1/2。

中国大城市的经济规模偏小,尤其是大城市群集聚财富能力偏低和贡献偏小的现象,已经到了必须认真考虑的时候了。

十、中国城市化的战略设计

中国城市化战略设计必须突出“三维分布”制高点:

(1)培育三大组团式城市群(面)。

珠江三角组团式城市群;

长江三角组团式城市群;

京津环渤海组团式城市群。

(2)创建七大城市带(线)。

沿长江城市带;

沿京广铁路城市带;

哈长沈大城市带;

济青烟威城市带;

绵德成渝沿线城市带;

长株潭城市带;

海峡西岸城市带。

(3)发展若干中心城市圈(点)。

未来中国城市化战略制高点一旦成熟与完备后,在国土面积只占全国8%的总面积上,将容纳全国人口的55%(平均人口密度1600人/平方公里,不高于世界大城市带的平均人口密度),将有全国GDP的80%,将有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0%,将有全国进出口总额的95%在上述地域中生成。这样中国其他广大地区的“发展压力”才会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十一、三大组团式城市群是获取“发展红利”的最佳载体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发展的整体表现呈现出“点状拉动”的经济增长形态。以4个经济特区为起始,紧接14个沿海开放城市,近50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50余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上海浦东、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陕西杨陵等,努力发挥点状突破的带动作用,起到了窗口、辐射和示范作用,成为2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引领国民经济在20多年的时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5%,经济总量提前翻两番,为21世纪整体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奠定了重要基础。

未来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战略平台,必须注入全新的动力源。十分明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红利”的支撑,从农村改革、对外开放、生产关系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一直到全面的制度创新,给经济的快速成长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这种动力在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仍然是根本性的依托。同时,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已经具备了从“发展红利”中索取的成熟条件。所谓发展红利是指“一个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由于空间结构、网络结构、产业结构、人力结构和营销结构的趋优调整,区域发展在等级、有序、互补、高效的整合中所获取的额外收益和潜在收益的总和,即区域整合之后所带来的发展潜力与整合之前的现状能力之差”。事实证明,当经济主体从一个低级平台向一个高级平台整合时,生产力要素的组合趋好、资源配置趋优、专业化分工趋强、发展成本趋低,发展红利的“自发”获取将呈非线性增长。例如从地级向省级规模整合时,发展红利在原有基础上平均提高10倍;但从省级规模向跨省规模整合时,发展红利在原有基础上平均提高100倍。以上规律告诉我们:人类长期以来一直追求在全世界筹划经济全球化的格局,其最高理想就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发展红利,而组团式城市群则是目前得到发展红利的最有效途径。

发展红利的大小反映了以下七类区域优化的综合结果:

(1)区域整合的规模与程度。

(2)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程度。

(3)产业链布局的合理程度。

(4)发展成本的降低程度。

(5)大、中、小城市与乡村的协调程度。

(6)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程度。

(7)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

三大组团式城市群的发展红利初步估算如下:珠江三角洲约提升GDPI.8个百分点,相当于21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长江三角洲约提升GDP2.2个百分点,相当于29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京津环渤海约提升GDPI.3个百分点,相当于14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三大组团式城市群发育成熟后,所获,取的发展红利平均约为6400亿元(2001年不变价)。

十二、中国城市化必须支付的社会成本

城市化必须支付社会成本。人口从农业向非农业的转变,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户口和身份的转变,更本质的是创造财富的能力与手段的升级。预测到2050年,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将达到10亿~11亿,依照城市化“成本—收益”模型分析,每进入城市1个人,需要“个人支付成本”1.45万元/人,“公共支付成本”1.05万元/人,总计每转变一个农民成为城市居民平均需支付社会总成本2.5万元/人(2000年不变价格)。在现有城市人口的基础上,未来50年期间中国约增加6亿—7亿城市人口,城市化所需的社会总成本达到15万亿”16万亿元(相当于1.8万亿—2.0万亿美元,按2000年不变价格)。这个数量是2000年GDP总量的2倍。在未来50年期间,平均每年支付城市化成本约为3000亿~35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00年全年GDP总量的4%左右。

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发展成本的高低,与城市的经济实力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城市经济实力越强,城市规模越大,城市财富集聚能力越强,城市发展成本也就越低。因此,加速中国城市化步伐,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功能,这是提高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十三、统筹城乡发展的城市群引发经济社会变革

组团式城市群的构建,既有空间布局上的整体思考,又有产业布局上的合理调配,以达到组团式城市群在结构上与功能上的完善,以此去获取“发展红利”。即从知识互补、人力互补、技术互补、产业互补和设施互补中,降低交易成本,克服市场壁垒,取得协作效益,分散创新风险,形成良性网络,最终享受发展红利为区域带来的整体效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构建组团式城市群过程中,必须逐步实现三类经济社会的根本转变。

l.促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变:解决城市化成本的基本出路。

在未纳入组团式城市群范围时,土地是作为第一产业(以绿色植物作为初始生产力的存在形态)的载体而存在,其基本属性是作为资源,加上其他自然投入(如水、太阳光)和劳动力投入,形成了农业的初始生产力。当土地纳入到组团式城市群之后,其功能形态和使用价值将会发生根本变化,从原先以生产农作物为主转变为高资本型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

2.促进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培育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城市化进程中一要在数量上将农民转变为市民,二要将农民的素质与积聚财富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将庞大的人口资源迅速转变为更加有效的人力资本,是建设组团式城市群的本质要务。

3.促进民间储蓄向民间银行的转变:逐步走向扩大“内投”的稳健方向

现在我国的民间储蓄已经超过10万亿人民币,与目前的国内生产总值大致相当,加上固定资产的占有,民间财富已经达到一个十分可观的地步,如何积极稳妥地将这个庞大的资本释放出来,转变为逐渐制衡外部投资额的程度,是推行城市化进程中扩大生产、解决就业、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和全面纳入市场体系的重要步骤。

十四、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七原则

研究报告拟订了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的七原则:

(1)必须将城市视作具有规模、等级、互补、共生及其在国土空间布局中表达出的有序充填(空间谱);必须将城市视作具有结构、功能、协同、进化及其在时间序列识别上表现出的整体协调系统(时间谱)。

(2)在城市系统的内部结构中,各种自然生态因素、技术物理因素、经济增长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各种人文因素等构成了城市综合体的等级性、共轭性、异质性、多样性。

(3)在城市系统的外部结构中,通过城乡之间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口流、资金流等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特别是通过城乡的物质代谢过程、能量传递过程、信息反馈过程和优化配置过程,去培育区域的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能力。

(4)在系统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中,既要考虑区域承载力对于城市需求的制约,又要考虑城市发展对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力、扩散力、带动力。只有当一个城市向乡村的索取被该城市对乡村的回馈相平衡时,统筹城乡发展的运行才是健康的与合理的。

(5)宏观监控城市发展的“动力表征”、城市内涵的“质量表征”和城市状态的“公平表征”,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的基本依据。上述三种表征的定量化,共同构成了城市化进程中质量的统一判别,并以此作为城市化进程健康发展的评价基础,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6)国家城市化的数量规模与空间布局应当有一个战略性的突破:建立以高密度为特征的三大城市区(群);建立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七大城市带,建立以区域发展中心为特征的几十个城市圈,分别从“面、线、点”的有机组合,作为中国城市化的主力军,完成中国城市化空间布局的战略目标。上述的城市化战略空间布局,将充分发挥城市集群“发展成本低、土地占用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好、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市场竞争力和生产集约能力高、综合‘成本—收益’指数高、积聚国民财富能力高、能加速实现社会公平等优势。”

(7)以发展克服“城市病”、以规划减少“城市病”、以管理医治“城市病”。国家城市化战略设计的着力点在于持续培育城市的竞争力,通过产业升级、结构优化、技术创新等,积极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经济全球化已成历史潮流,我国加入WTO后,中国城市发展已经纳入世界城市化进程。这就意味着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使用同一游戏规则,即在更广泛的领域里接受全球化国际竞争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迅速提升城市发展的国际竞争力,切实提高我国城市化的整体水平。

十五、关于中国城市样本选择的说明

本报告选择全国一些主要城市作为评价对象(暂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有关城市),其中包括:

(1)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36个):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福州、厦门、南昌、济南、青岛、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南宁、海口、重庆、成都、贵阳、昆明、拉萨、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在这36个城市中有:直辖市4个,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副省级城市(包括省会城市)15个,分别是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地级省会城市17个,分别是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合肥、福州、南昌、郑州、长沙、南宁、海口、贵阳、昆明、拉萨、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

(2)沿海开放城市和港口城市(9个):秦皇岛、连云港、烟台、威海、汕头、湛江、珠海、北海、南通。

(3)代表性的资源型城市(2个):大庆、包头。

(4)特别选择的城市(4个):唐山、无锡、苏州、温州。

(5)拉萨由于统计数据缺乏暂未列入统计分析范畴。

篇(3)

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在我国是一个相对新鲜的事物,它是指一个企业自愿的、公开的,主要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向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方展示本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谋求企业和社会最大利益均衡的非财务信息报告。

一、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背景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科技革命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人类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大增强。但同时,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极度透支的基础上的,使社会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成为日益尖锐的三大社会矛盾。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迫于政府的压力和自身的发展需要,开始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环境信息,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非财务报告——环境报告。而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是在环境报告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环境问题的发展而发展,反映了人类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生态水平的进步。

21世纪以来,我国各地由破坏生态环境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不胜枚举,给我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深刻的教训。尤其去年入冬以来,我国各地的严重雾霾天气更是极度影响到了人民的正常生活,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污染排放的增加。据有关资料披露,我国每年废气排放量达11万亿立方米,废水排放量达365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量达6亿吨。据估计,我国每年由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而且还呈现出逐步递增之势。其次是大气自净能力的衰减。在一定程度上,自然界本身具有再生和自我调节能力,能够及时将环境中垃圾吸收、净化和转换。但自然界本身的这种能力也会饱和,根本无力承受人类如此大规模的环境破坏。

在当今人类社会温饱问题还没完全解决的情况下,人类把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目标无可厚非。但是,在现代工业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其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此背景下,企业更应该做好节能环保的表率,定时定期披露企业关于环境方面的信息,展示企业为保护环境做出的努力。

在我国,推动企业自愿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主要因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源、人口、环境与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四大基本难题。

其二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迅猛发展。近几年来,经过社会、媒体的大力宣传,企业意识到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对公司的声誉、形象、社会地位以及持续发展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开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社会责任方面的问题。同时政府对企业非财务报告方面的信息需求也日益高涨。因此,当前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在财务报告的同时,还其他形式的非财务报告,例如:企业环境报告,企业环境白皮书,企业公民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这些报告虽然名称各异,但内容大同小异,都涉及到了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或者几个方面,因此统称为可持续发展报告。

其三为国有企业的示范效应。根据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资源中心的资料显示,国家电网公司、中铝在2005年分别企业责任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之后,中远集团、宝钢集团、中国移动等大型国有企业也在2006年以来积极可持续发展报告。这些报告引起了巨大反响,国家电网的报告还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中央的肯定,舆论的支持更加强化了国有企业的示范效应。

二、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发展现状分析

在绝大多数国家,公司社会责任信息属于自愿披露的内容。国外不少大公司会采用“年度社会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等形式专门定期披露公司社会责任信息,而我国在这方面目前还没有相关规定。

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我国企业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在介绍、借鉴、继承并局部创新的基础上缓慢发展,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不成熟,与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从1993年开始,每三年一次对全球企业的企业责任报告进行调查哪。2005年的第5次调查涉及全球16个国家(无中国)的1600多家企业,这些被调查的企业都是该国前100强的企业。从数量上来看,独立可持续发展报告数量最多的两个国家是日本和英国。调查显示,在过去三年,各个国家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企业数量都呈现出逐步递增的趋势。

虽然这次的调查报告不涉及我国企业,但是,随着我国和其它国家贸易的加强,国外贸易额的增加,寻求海外市场的扩大,以及跨国公司不断对我国市场的依赖,这些因素都将促使我国可持续发展报告状况的改善。

2008年1月到11月期间,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就达121份,的数量已接近此前历年报告的总和。2010年,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数量和质量还在继续提升,数量增长较往年趋于平稳。

现阶段,企业有责任为社会环境改善作出自己的贡献,可持续发展报告已成为企业的普遍共识,同时也成为社会监督企业履行自己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的参考依据。

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必要性

自二战以来,旅游业以持续的增长速度而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产业,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显示出旺盛的活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长期以来,旅游业赖以生存的旅游资源就是广义的环境。众所周知,旅游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十分紧密,一方面,它依赖于环境,从环境。中获益;另一方面,它的发展又影响着环境,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破坏着环境。旅游业发展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破坏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破坏。许多地区的有关部门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深入的调查论证和实地评估,匆忙的开发造成当地旅游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因此,在旅游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他人和后代享受旅游资源留有余地。

如何保证旅游企业和环境的和谐共生是学者一直以来研究的焦点所在。我国的旅游企业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以后逐渐成熟,其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也在不断的增加,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理念应运而生。

根据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资源中心的显示,自2009年以来,共有包括中国国旅、中青旅等在内的4家旅游企业了9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其中中青旅从2009年开始每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旅游业中社会责任报告最早的一家企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旅游业报告的企业为本行业的领头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较强,全面地体现了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积极的举措和成就,更为中国整个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

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运行安全对策

1.旅游业经营方式需转变。未来的旅游业,除需要继续实现商业上的成功外,也应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作出应有的贡献。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旅游业生态化发展之路。旅游业生态化就是依据产业经济学、生态学原理,运用产业生态、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管理和经营旅游业,使旅游业生态系统内达到合理优化耦合,以实现旅游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损害最小和废弃物多层利用的产业生态体系。

通过实行旅游业生态管理,旅游企业可以大幅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降低旅游产业物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减少旅游消耗和碳排,实现旅游业的低碳发展。

未来消费者对适应新需求、新生活方式的环保类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旅游企业寻求以更加透明化环保化的经营方式满足消费者的这一需求,在取得业绩增长的同时也注重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发挥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能效。现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在报告中过多的披露了正面的和积极的信息,而对于具有潜在负面影响的或者不好的信息缺乏披露,使得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流于形式,成为一种广告和公关手段,极大削弱了信息的可信度。报告的质量有待提高,实质性信息的缺失仍是使多数报告的作用被局限于公关的层面主要原因,未能有效发挥和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作用。

3.要重视环境会计理论的研究。我国企业利用报表提供环境数据的企业少之又少,很难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同时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环境信息管理。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的环境特点,将环境数据运用于可持续发展报告。

篇(4)

报告的亮点与特色

BP2011年报告主体内容包括六部分:墨西哥湾、能源未来、负责任地开展运营、安全、环境、社会。其中,“能源未来”部分,BP分享了对世界未来能源趋势的判断和预测、由此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以及BP面临的挑战和行动;“负责任地开展运营”部分介绍了BP运营管理体系的运作以及对承办商、人权、利益相关方等的管理方式。

表现形式方面

报告设计突出重点。封面上,“构建更强大、更安全的BP”凸显了主题;每章的首页,通过醒目的色块设计,突出了公司的履责理念、行动绩效和计划;二级标题下,在页面的最上方,提炼了这部分的关键内容,用绿色字体显示并紧跟标题之后。通过有特色的版面设计,帮助读者快速定位企业重要信息。

语言通俗易懂。报告对行业特有的专业知识和术语,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介绍,对于BP所特有的名词进行了明确的解释。如BP的运营管理体系(英文缩写:OMG),报告详细地介绍了它是什么以及如何发挥作用。

逻辑表达清晰。整篇报告逻辑清晰。每项具体议题的披露,基本按照“背景分析+BP的态度+BP的行动+未来的展望”的逻辑顺序。

与网络手段结合。报告以概要的形式介绍了BP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报告中披露大量的网络链接,在网上对报告所含的摘要内容进行扩充,便于利益相关方了解更多的信息。

报告内容方面

关注重大负面事件的披露。报告展示了BP对2010年发生在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事故的反思和弥补行动。首先,报告在主体内容的最前面,将“墨西哥湾”作为独立部分,详细地说明BP处理事故的态度、应对事故所作的工作、索赔和法律诉讼进展以及对墨西哥湾的承诺,体现了BP对此起事故的高度重视,同时回应了利益相关方的关切;其次,报告披露了BP在墨西哥湾地区的具体实践,如帮助地区恢复经济、恢复环境、开展野生动物监测、开展漏油对环境和对野生动物等影响的长期学术研究等工作,向利益相关方展示了BP补救的努力和切实细致的行动;再次,报告在高管致辞、负责任的运营、安全、环境等部分,都介绍了BP对事故进行深刻反思,并以此改进企业管理的态度和行动。正如报告中写的,“在这份《可持续发展报告概要》中,我们将介绍在发生墨西哥湾事故后,我们正如何致力于加强安全和风险管理,重新赢得信任并增长价值。”

集中展示关键绩效。报告在第一页,通过“BP数字一瞥”,详细地披露了BP在安全、环境、人员、绩效四个方面共40个指标连续五年的表现,解释了部分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使利益相关方对BP的履责表现有直观、全面的了解。

集中说明BP发生的变化。报告在高管致辞之后,用两页篇幅介绍了“BP正在如何变化”,披露BP针对墨西哥湾事故的全面改进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未来的行动计划。展现BP管理提升工作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

引用利益相关方评价。报告引用了16个来自内部雇员、政府人士、外部领域专家、第三方认证机构等内外部利益相关方的评价。这些评价既有正面的,也有中立、负面的,一方面体现了报告表述的客观性,增强了报告的可信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利益相关方的参与。

管理和实践方砸

开展责任绩效考核。为使公司价值观持久地贯彻下去,BP将个人绩效与奖酬同责任管理相结合,将“安全”和“具备长远眼光”列为个人绩效的主要指标。在年度考核谈话中,员工需要说明自己如何对安全、合规和风险管理做出了贡献。

强化承包商管理。“深水地平线”事故发生后,BP对承包商管理开展了严格的审查。BP发现,在潜在高风险领域开展工作的组织,倾向于拥有较少但更为持久的承包商关系,且倾向于选择拥有相似组织结构和实践行为的承包商。为此BP确定:有必要在每一个流程的每个阶段都明确界定责任和决定权,重点关注促使承包商关系有效发挥作用所需的运营活动,如培训、监督和审查;严格鉴定供应商资格,包括针对关键角色的素质评估。

对环境和社会影响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BP从初期的项目规划,到运营阶段,再到最终的善后工作,在整个运营生命周期内管理世界各地项目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在项目规划早期,必须执行一个筛选流程,以帮助识别该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这个筛选环节完全独立,筛选专家对相关项目没有任何管理责任。项目投入运营后,至少每年执行一次正式的流程,以识别并评估在环境和社会层面比较重大的风险与问题。BP在主要运营地点(除了新近收购的运营部门外),实施并通过IS0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

在敏感地区开展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行动。BP注重公司的管理运营对深海、北极等敏感区域的潜在环境影响。首先,BP在敏感区域作业时,会执行严格的风险评估标准,由安全及运营风险职能部门进行独立审议,得到高层管理者的准许之后,才能开展具体行动;其次,与学术机构、当地原住民等合作,研究敏感区域生物多样性、地质环境的特点,以及作业活动对地区生态的影响,然后改进设计,或采取其他措施来减少影响;再次,对雇员开展海洋科学相关的培训,帮助他们评估并管理作业对海洋环境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注重利益相关方的沟通。2011年,BP集团首席执行官访问了除英国以外的16个国家,就BP的角色和责任进行了坦率的讨论。BP还参加了由独立方组织的在伦敦、华盛顿、新奥尔良和里约热内卢的可持续发展圆桌会议,听取利益相关方在如何报告、可持续发展表现、关键议题等方面的质询和建议。来自圆桌会议讨论的反馈,帮助BP识别在2011年报告中需要包括的议题,并对其进行优先排序。

科学选择社区投资项目。BP投资项目选择的原则是:投资那些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项目,这些项目应当切合当地需要,与BP的业务相符,并与当地组织协作开展。比如在阿塞拜疆,BP与当地伙伴与社区合作推动农业发展,项目涉及若干温室、一个社区面包店和养蜂活动,为当地社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农业发展机遇。

报告议题披露特点

BP公司201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直面重大事故,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在经历墨西哥湾事故后,BP正以更强大、更安全为目标,重整旗鼓、改进管理,以重塑外界对BP的信心。报告系统披露了公司在可持续发展关键领域的表现,切实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同时,报告在一些议题的披露上还有待深入,如墨西哥湾部分,报告主要披露了BP帮助墨西哥湾地区恢复环境、恢复经济、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恢复作业、索赔及法律诉讼方面的信息,但对于美国司法部门对BP的指控、责任处罚、赔偿金额的不确定性以及因此造成的对BP业务影响等信息,报告中并未披露。在能源未来部分,对世界能源状况、价格等各方面的变化对BP收益的影响未明确披露。环境表现部分,对节能减排、碳信息管理等内容的披露有待加强。社会表现部分,人权、反贿赂、反腐败等方面的信息披露不够。

启示与借鉴

理念方面

责任理念融入报告。报告所披露的企业管理和责任实践,反映了企业的责任理念和价值观。因此,报告不仅仅要披露公司的社会责任理念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将责任理念融入企业日常运营和管理过程中,融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中,贯穿到整篇报告的撰写过程中。

形式方面

语言风格通俗易懂。报告应采用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语言,拉近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加读者对报告以至公司的认同感。还应考虑到读者的专业限制,涉及的专业内容尽可能用通俗直白的语言介绍,对专业名词应有所解释,增强读者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表达逻辑清晰。报告应注重表达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尽可能遵循与事件进展一致的逻辑顺序,准确地介绍事件的前因后果,便利利益相关方阅读理解。

版面设计突出重点。报告可通过版面设计来突出展现企业的理念、报告的重点。报告主体内容开篇应能够全面展示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及重要信息;报告内页中的每一页,也可以通过字体颜色的变换,突出关键信息。

与网站信息相呼应。报告在披露相应议题时,应给出一些提示读者获得更多网络信息的标志,披露具体的网址,一方面方便利益相关方快速查找到相应资料,另一方面丰富完善报告的内容。

内容方面

集中披露绩效指标。报告可系统梳理企业各实践领域的履责绩效,以关键绩效表的形式集中展示,使利益相关方全面、直观地了解公司的履责情况。

认真对待重大负面信息。报告应以真诚、开放、透明的态度客观地披露企业的负面信息,尤其是重大负面信息。要披露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和说明,使公众和利益相关方更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阐述公司的应对态度、所采取的行动、针对事故进行的反思、承诺及改进计划,展现公司的改正的态度及努力。

实践方面

将安全指标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建议企业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落实到企业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上,比如将“安全”和“具备长远眼光”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使企业的理念、文化、目标落到实处。

审议承包商管理。企业可自主或委托专业机构对企业在承包商方面的管理流程、制度、制度执行情况,或对其他有代表性的行业和优秀企业的承包商管理情况进行审议或研究,明确企业在承包商方面的管理漏洞或差距,借鉴优秀的承包商管理和实践,进一步提升企业承包商管理水平。

在全生命周期管理内管理环境、社会影响。企业应在项目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管理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通过具体的制度或流程固化下来,使之成为长效机制。比如可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定期全面评估企业面临的环境、社会风险。

加强敏感地区的环境保护。企业在敏感地区作业时,应采用更为严格的、或根据敏感地区环境生态等方面特点建立的更有针对性的作业标准,与当地原住民、自然保护协会、环保组织等相互合作,开展相关研究,改进设备设施,管理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保护敏感地区的环境和生态,避免风险。

篇(5)

农业示范园区始建于2010年3月,由园区管委会负责经营管理,2012年8月,县委、县政府将管理权及人员整体移交给镇政府。园区管委会与镇龚阳村农民签订了15年的土地租赁合同,租赁土地1148亩。5年来,县镇两级共投入资金1134万元,相继建成了302.5亩的优质核桃种苗繁育基地一处,2000m2智能自控温室一座,二代节能日光温室39座,配套建设了供暖、供电、供水、交通、绿化等基础设施。

园区管委会按照“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原则和县委办(2010)6号会议纪要精神,组建了园区核心企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现有资产共计438万元,包括房屋5间、智能自控温室1座、二代节能日光温室39座;现有核桃基地187亩,药材基地50亩,绿化苗木繁育基地30亩。截止目前,公司负债67万元,累计经营性亏损69.1万元。

园区成立以来,先后引进了核桃新品种14个;刺柏、云杉等绿化苗木品种11个;花卉、蔬菜、食用菌品种46个。有关山林管局苗木繁育中心、农牧局疾控中心等4个单位,基本形成了“核桃苗木栽桩,绿化苗木主导”的产品结构布局,特别是核桃产品加工包装,提升了农业知名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土地问题。在建园初期,园区土地按照“反租倒包”的形式,与农户签定了15年的租赁合同,目前已不符合国家的土地流转政策,这是制约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二是设施陈旧老化。2010年修建的39座日光温室已连续生产5年,部分设施严重老化,导致温室保温性能差,冬季已不能正常生产。三是资金投入困难。园区发展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投、融资渠道狭窄,园区发展经营所需的资金无法解决,发展规划得不到落实,发展壮大的目标无法实现。四是没有发展优势。园区自成立以来先后与临洮新兴花卉公司、食用菌技术研究中心、兰州市农科所、市农科所、农校等科研单位和企业进行过技术合作,但最终都没有形成固定的技术协作关系,园区在技术、品种以及人员素质上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科技含量不高,效益低下,因而带动能力不强,辐射面不宽。同时,由于园区生产规模小,产品进入大市场缺乏价格竞争优势,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五是债务大、负担重。园区公用部分土地租赁费县上解决至2011年,2012年起每年16万元的土地租赁费由园区承担,成为园区的一个沉重负担。同时,公司外欠帐务多达20万元,回收困难,直接影响到园区正常生产经营。

三、对策建议

1、利用现有设施培育优势产业。一是把握近年来小城镇开发和城市扩建的机遇,开发引进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高档次绿化苗木。二是利用现有设施,引进技术和人才,发展油桃、杏子、西瓜等反季节林果业。三是借助矿区蔬菜消费量大的优势,在设施农业区大力发展反季节中高档精细蔬菜,建成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通过培育优势产品,逐渐形成园区的特色优势,促使其不断发展。

篇(6)

通过在非洲一段时间的工作生活,我对非洲有了一些基础的认识,我希望就我的感受和思考与大家一起分享,以下为我对非洲投资的利弊分析,仅供参考与交流。

一方面,对非洲投资发展的有利因素。

国家鼓励“走出去”的政策及中国与非洲众多国家的传统友谊是我们走进非洲极其重要的前提。非洲因经济发展滞后,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建设。这里自主研发生产能力弱,因而生产生活物资严重短缺,除了少数几个非洲国家外,其余国家基本上需要靠进口来满足。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价格也只能掌握在别人手里,如果我们能利用我国的产业优势和充足的产品来源综合对非洲市场进行开发,优势显而易见。另外,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贵金属、稀有金属、有色金属、木材、珍稀动植物,大面积的海洋和渔业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大面积适宜种植的土地,充足的劳动力,大量的国际援助等等都为我们走进非洲发展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国企业走进非洲不但发展了事业,还把先进的中国产品、技术、文化等传播到非洲,这是一件有着积极意义的事。中兴和华为等众多中国公司在非洲发展都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就是很好的例证。

篇(7)

(一)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全市狠抓以“治水兴村”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在建设中,深化体制改革,探索机制创新,出台了《大力发展民营水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促进了水利资源、民间资本向水利资本的转变,开辟了新阶段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途径,破解了税费改革后水利建设投入难的新问题。全市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涌现出了南江县小微水建设“六制”经验、通江县民营水利工程建设典型,多次受到省水利厅乃至国家水利部农水司的肯定。全市农田水利建设20**、20**年获“李冰杯”竞赛三等奖,20**、20**年获二等奖,20**年终获一等奖,喜捧“李冰杯”,圆了全市水利人的十年夺杯梦。

(二)饮水困难逐步解决,饮水安全有效保障

全市始终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保障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工作的重点,积极实施第一、二期国债饮水解困项目,探索出了“城镇管网延伸供水、泵站扬水集中供水、自流引水集中供水、蓄引提结合集中供水、分散打井引泉供水”五种模式,共建成各类饮水工程12500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500余处),解决了129万人的饮水困难,保障了58.43万人的饮水安全。尤其是20**年,我市认真落实总理关于解决“饮水难”的重要指示,组织编制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和“十一五”规划,代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切实解决农村饮水难的意见》,明确了全市五年解决70万人“饮水难”的目标任务。按照以村为单元,整村推进的指导思想,采取“规划民评、建卡归档到村,内容民晓、项目公示到村,工程民建、建设参与到村,方案民选、技术服务到村,财务民审、资金补助到村”的工作方法,已解决了58.4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占“十一五”规划人数的83.5%。

(三)骨干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

狠抓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增强资源配置能力,提高防旱御灾水平,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矛盾。牛角坑水库枢纽工程竣工,已下闸蓄水,干渠一期工程基本建成,二期工程顺利进行。通江二郎庙水库已开工建设。化成水库、友谊水库、玉堂水库等产粮大县渠系配套工程已建成受益。南江县红鱼洞水库、巴州区天星桥、平昌县双桥等大中型水库前期工作有序进行。

(四)水土保持工作获殊荣

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大胆创新治理思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原则,采取农户参与抓、引进业主抓、庭园分户抓、统筹资金抓、股份合作抓的办法,探索了“生态农业治理、庭园水保治理、科技示范治理、生态修复治理、旅游开发治理、城镇水保治理”等六种模式,不断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和实效。五年来,共完成治理面积1945平方公里,占下达任务的109%。在项目实施和管理中,逗硬“三制”,严把“三关”,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工程建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让项目区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多赢目标。同时,以案件查处为手段,以“三权”维护为核心,以“三同时”制度落实为重点,加大预防监督力度。20**年**市被国家水利部表彰为水土保持工作“全国先进集体”。

(五)防汛保安减灾增效

全市新建堤防35公里,使巴城、三县城及重要城镇保护区基本达到了相应的防洪标准。认真落实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科学编制防洪抗旱预案,严格督促隐患整改,努力提高应对突发洪旱灾害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了汛前“五到位”,汛期“四落实”,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洪灾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市水利局、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抗洪救灾先进集体”。

(六)依法治水进一步规范

加大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工作力度,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规范水事秩序。首先,每年市、县区都充分利用“3·22”世界水日及中国水周开展富有特色的水法宣传活动。向群众宣传《水法》、《防洪法》、《渔业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全民水法制意识和水危机意识,为涉水法律法规的顺利贯彻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对涉水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将保留审批项目的办理程序、时限向社会予以公告,完善了15个依法行政规章和制度。第三,加大水政执法力度,规范水务开发秩序,组织力量查处了市工业园非法向恩阳河倾倒弃土案等一批典型案件,维护了法律权威。

(七)地方电力建设形势喜人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合理规划布点,有效规范秩序,积极招商引资,加快水电开发,推进水利资源向水利资本的转变。全市引进四川路桥集团、福建亿力集团等业主已开工新建双滩电站、高坑电站,扩建风滩电站,碧滩、洪口、卡门等水电前期工作也正有序进行。

(八)水产渔业持续发展

狠抓养殖大户和流通大户的培植,以“市场+基地+流通大户”的模式建立水产品产、供、销一条龙体系。大力实施名优水产品的引进、推广和养殖。全市新培植养殖大户86户,苗种生产户16户,流通大户42户。在狠抓水产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渔政管理,切实保护渔业资源,实现永续利用。截止20**年底,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38.2万亩,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5.5万吨,产值5.90亿元,人均水产品达到16公斤。

(九)自身建设打开新局面

按照“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做好扶贫联系工作。抓好职工继续教育,鼓励支持全市水利系统90余名同志完成了《水利水电工程》本科学业,成为业务骨干。市水利局和各县区水利局被市委、政府表彰为“十年创辉煌”红旗单位。市水利局被评为市级最佳文明单位。全市水利系统受省(部)以上表彰的集体9个、个人14人次,受市(厅)以上表彰的集体68个、个人98人次。

概括起来,全市水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得益于做到了“四个坚持”:

第一,始终坚持“扶贫攻坚,治水为先”,牢固确立了水利的基础产业地位。**地处盆周山区,水资源奇缺,多年的实践表明,“**经验”起源于水,**发展受制于水,**振兴依赖于水。建地设市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扶贫攻坚,治水为先”,坚持把“水利作为农业的命脉”,作为一项基础产业,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坚持一年四季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长期不懈打好水利建设攻坚战。已修订完善了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计划2**0年前全市人均拥有150立方米工程蓄水,2**0年全市人均拥有200立方米工程蓄水,基本解决全市127.9万人饮水问题,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篇(8)

一、序言

2014年5月15日,ISO/TC268在加拿大多伦多世界城市峰会期间其第一项国际标准ISO 37120 城市可持续发展――关于城市服务和生活品质的指标。ISO 37120是以人为核心,以推动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建立的一套综合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指标体系,在全球范围引起广泛关注。2014年以来,世界城市数据委员会(WCCD)已经组织伦敦、多多、上海、迪拜等30多个城市试点ISO 37120。2015年,联合国减灾署(UNISDR)将在全球参与“城市防灾能力建设(Making Cities Resilient)”计划的45个城市实施ISO 37120。

城市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城市化,无论是规模还是速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伴随着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城市居民对国家、政府和自身有了更高的期盼和更多的要求,包括更好地参与经济建设、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广泛的公共服务、更优美的自然环境等。ISO 37120是以人为核心,以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国际标准。通过实施ISO 37120,将有助于推动各城市实现健康、有序发展,进而有效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高度重视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工作,于2015年启动“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建示范活动”,并先后与深圳市、青岛市签署合作备忘录,并计划在国内选取20个左右城市实施此活动。

本文以我国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为对象,结合2014年上述19个城市的实际情况和数据可获得性,选取了经济、教育、能源、环境健康、固体废弃物、通信、交通、废水、水与卫生等十个方面的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综合评价19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数据的归一化处理,以百分制反映19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如图1所示:图12014年我国19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图1显示,2014年可持续发展水平前十的城市分别为广州、深圳、厦门、北京、宁波、杭州、上海、大连、青岛和南京,得分超过60的城市共有17个,其中超过70的城市共8个,最高的是广州80.51。各城市经济、教育、能源、环境健康、固体废弃物、通信、交通、废水、水与卫生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状况如下。

二、经济

经济方面,选取了六项指标,包括:城镇登记失业率、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百分比、低保人口占城市人口百分比、从业人员占城市人口百分比、每十万人企业数、每十万人专利授权数。根据统计数据计算,通过归一化处理后,国内19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如图2所示:图22014年我国19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图2显示,2014年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前十的城市分别为宁波、北京、深圳、杭州、厦门、武汉、青岛、上海、广州、南京,得分超过60的城市共有18个,其中超过70的城市共10个,最高的是宁波86.84。排名靠前的城市普遍在城镇登记失业率较低、低保人口比例较低、从业人员比例较高、企业数量和授权专利数较高。

三、教育

教育方面选取7个指标,包括小学学龄女童如学历、初等教育毕业率、中等教育毕业率、小学师生比、适龄男童入学率、适龄儿童入学率和每十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根据统计数据计算,通过归一化处理后,国内19个城市的教育发展情况如图3所示:

图3显示,2014年教育发展水平前十的城市分别为北京、南京、武汉、哈尔滨、上海、沈阳、长春、天津、济南、杭州,得分均超过80,最高的是北京98.33。上述19个城市已经普及基础教育,排名靠前的城市在小学师生比和每十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表现更好。图32014年我国19城市教育发展水平四、能源

能源方面选取了2个指标,包括居民年均用电量和人均用电量。根据统计数据计算,通过归一化处理后,国内19个城市的能源发展情况如图4所示:图42014年我国19城市能源发展水平图4显示,2014年能源发展水平前十的城市分别为深圳、广州、杭州、厦门、宁波、南京、上海、大连、北京、天津。得分超过60的城市共有9个,其中超过80的城市共5个,最高的是深圳93.96。排名靠前的城市在城市能源供给方面表现较好,体现在居民生活用电和人均用电量较高。

五、环境

环境方面选取了5个指标,包括PM2.5浓度、PM10浓度、NO2浓度、SO2浓度、O3浓度,上述指标也是2016年1月开始实施的HJ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中提出的限制重要污染物项目。根据统计数据计算,通过归一化处理后,国内19个城市的环境发展情况如图5所示:图52014年我国19城市环境发展水平图5显示,2014年环境发展水平前十的城市分别为深圳、厦门、宁波、上海、大连、重庆、青岛、广州、杭州、武汉。得分超过60的城市共有8个,其中超过70的城市共5个,最高的是深圳92.96。排名靠前的城市在空气主要污染物方面表现较好。11个城市的5个指标数据均大幅超出了GB3095―2012中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表现最差的济南市仅得12.62分,2014年济南市PM2.5浓度、PM10浓度、NO2浓度、SO2浓度、O3浓度分别为90、172、53、72和180,分别是GB3095-2012规定一级浓度限值的6倍、4.3倍、1.325倍、3.6倍和1.8倍。

六、健康

健康方面选取了4个指标,包括平均预期寿命、每十万人医院病床数、每十万人医生数和每十万人护士数。根据统计数据计算,通过归一化处理后,国内19个城市的健康发展情况如图6所示。

图6显示,2014年健康发展水平前十的城市分别为广州、北京、成都、济南、杭州、大连、武汉、沈阳、青岛和西安。得分超过60的城市共有16个,其中超过70的城市共11个,

图62014年我国19城市健康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广州89.65。排名靠前的城市在平均预期寿命、医生数、护士数、病床数方面表现较好。其中广州市2014年平均预期寿命81.34岁(第六)、每十万人病床数588.75张(第十一)、每十万人医生数602.16人(第一)、每十万人护士数400.25(第二)。

七、固体废弃物

ISO37120所指的固体废弃物为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方面选取了所有10个指标,包括享受定期固体废弃物收集人口的百分比、人均固体废弃物收集量、城市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百分比、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填埋处理的百分比、城市固体废弃物中焚烧处理的百分比、城市固体废弃物中露天焚烧处理的百分比、城市固体废弃物中露天垃圾场处理的百分比、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其他方式处理的百分比、人均产生有害废弃物(吨)和城市有害废弃物循环处理的百分比,其中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城市极少采用露天焚烧和露天垃圾场处理生活垃圾。根据统计数据计算,通过归一化处理后,国内19个城市的固体废弃物发展情况如图7所示:

图7显示,2014年固体废弃物处理发展水平前十的城市分别为天津、青岛、重庆、上海、厦门、哈尔滨、大连、长春、济南和沈阳。得分超过60的城市共有14个,其中超过70的城市共6个,最高的是天津82.10。排名靠前的城市在固体废弃物收集、处理方面以及有害废弃物的产生和循环处理方面表现较好。

八、通讯

通讯方面选择了全部3项指标,包括每十万人互联网连接人数、每十万人手机拥有量和每十万人固定电话拥有量。根据

图72014年我国19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发展水平统计数据计算,通过归一化处理后,国内19个城市的通讯发展情况如图8所示:图82014年我国19城市通讯发展水平图8显示,2014年通讯发展水平前十的城市分别为深圳、广州、西安、北京、青岛、厦门、宁波、杭州、南京和大连。得分超过60的城市共有5个,最高的是深圳84.41。排名靠前的城市在互联网和手机方面表现较好,其中深圳市2014年每十万人互联网介入用户达到41022.74户(第五)、每十万人移动电话313167.39户(第一)、每十万人固定电话49124.68户(第一)。

九、交通

交通方面选取了7个指标,包括每十万人大容量公共交通公里数、每十万人轻型公共交通公里数、年人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次数、人均拥有私人汽车数量、使用公共交通的通勤人员比例、人均拥有两轮机动车数量、每十万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根据统计数据计算,通过归一化处理后,国内19个城市的交通发展情况如图9所示:图92014年我国19城市交通发展水平图9显示,2014年交通发展水平前十的城市分别为深圳、北京、广州、南京、上海、大连、天津、杭州、西安和厦门。得分超过60的城市共有5个,最高的是深圳86.16。排名靠前的城市在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公交出行等方面表现较好。

十、废水

废水方面选取了全部5个指标,包括污水管网覆盖率、污水处理率、经过初级处理城市废水的百分比、经过二级处理城市废水的百分比和经过三级处理城市废水的百分比。根据统计数据计算,通过归一化处理后,国内19个城市的废水发展情况如图10所示:

图10显示,2014年废水处理发展水平前十的城市分别为天津、济南、沈阳、青岛、广州、西安、厦门、重庆、深圳和上海。得分超过70的城市共有18个,最高的是天津99.29。排名靠前的城市在污水管网覆盖率、污水处理(特别是二三级处理)方面表现较好。

十一、水与卫生

水与卫生方面选取了6个指标,包括供水普及率、持续获

图102014年我国19城市废水处理发展水平得改良供水服务城市人口百分比、获得改善卫生设施服务城市人口的百分比、人均生活用水量、人均用水量和水损失比。根据统计数据计算,通过归一化处理后,国内19个城市的水与卫生发展情况如图11所示:图112014年我国19城市水与卫生发展水平图11显示,2014年废水发展水平前十的城市分别为广州、宁波、成都、南京、深圳、杭州、西安、武汉、青岛和厦门,19个城市的得分均超过60,超过70的城市共有12个,最高的是广州96.84。上述19城市基本在供水和卫生设施实现了全覆盖,排名靠前的城市在供水量和水漏损方面表现较好。

十二、结论

本文氖个方面综合评价了我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省城2014年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东部优于西部、南部优于北部,特别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表现较好,总体上我国城市在经济、教育方面表现较好,可持续发展的薄弱环节是环境。

参考文献:

[1]ISO.ISO 3712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ies――indicators for city services and quality of life[S].2014.

篇(9)

一要深刻认识林业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不仅是一项基础产业,更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任务。目前,我国林业正在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走发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发展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我县有林地面积241万亩,森林资源的总量仍显不足,整体绿化水平不高,林分质量较差,森林生态系统还比较脆弱,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因此,各级乡镇和有关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关系,强化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意识。要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狠抓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切实把我县森林资源管理好、保护好。

二、强化林木采伐管理

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凭证采伐制度,切实加强林木采伐管理限额采伐、凭证采伐是森林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切实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按照分类经营的原则,我们必须实行天然森禁伐,禁止木炭生产。除修建公路、架设电力线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必须采伐天然林以外,禁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为鼓励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调动全社会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人工造林进行抚育采伐、适当间伐和主伐更新,但人工林的采伐总量不得突破森林采伐限额和市下达的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采伐林木,都必须按程序到县林业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即:采伐单位或个人提出申请,村委会、乡政府同意并签署意见后,报县林业主管部门。由县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林政人员现场调查设计,提出采伐意见,报经批准后,才能签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经公示后方可采伐。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强采伐监督管理,签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时,乡镇林业工作部门和有关责任人要与县林业主管部门签订监督责任书,明确监督责任,强化采伐监督。林木采伐结束,县林业部门组织专人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真正做到伐前有调查,伐中有监督,伐后有验收。对无证采伐、超证采伐或采伐后不按时更新新造林的,要按照《森林法》有关规定坚决一查到底,严厉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三、强化木材流通管理

规范木材流通秩序实行木材凭证经营(加工)、凭证运输是森林法规定的又一重要制度,是控制森林采伐总量、监督木材生产计划执行的有效措施,是防止乱砍滥伐、制止非法来源木材进入流通的重要手段森,要坚持杜绝无证经营加工木材。凡在我县境内经营、销售、加工木材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规定到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发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要严格控制林区经营加工场点设置,按照各林区森林资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合理批准设置经营加工场点。严禁经营单位和个人收购加工没有木材采伐许可证或者其它无合法来源证明的木材,要认真开展经营加工场点清理。林政执法人员要搞好木材集散地、木材市场、木材经营加工单位、建筑工地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和打击无证采伐、收购、运输销售木材的违法犯罪活动。要把好木材运输关口,严禁无证运输木材。凡在我县境内运出或运入非国家统一调拨木材的,必须持有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木材运输证。木材检查站、林政稽查队要认真履行木材运输监督检查职责,依法行政,秉公办事,文明执勤,对违法运输木材、野生动植物、松香等林产品依法严肃处理,做出的行政处罚不得避重就轻,以言代法,不得只顾部门利益而放松管理。对违法买卖、伪造涂改木材运输证的一经发现,一查到底,并移交司法机关。

四、强化征占用林地管理

坚决制止随意侵占,破坏林地行为林地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的根本和基础。实行更加严格的林地管理制度,是由我县的县情和林地管理现状决定的。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林地非法流失,杜绝乱开滥垦,乱侵滥占林地的现象的发生。确保我

县林地面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实行严格的林地审核和补偿制度,是依法保护林地资源,严格林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措施。按照森林法等法律的规定,因勘查、建设、开采矿藏和修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工程,需要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用地单位必须向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预交森林植被恢复费,领取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用地单位凭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占用或者征用林地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受理建设用地申请。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开展一次征占用林地全面清理,对非法进行林地出让,造成林地流失的要依法从严查处。五、强化树木采挖管理

篇(10)

近九成企业认为可持续发展有正面影响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企业的收入和盈利能力方面,分别有89%和84%的受访企业认为可持续发展有正面影响,其中81%的企业认为此影响是十分积极的。

会议联合主办方科尔尼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总裁班德告诉记者,目前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在战略层面上得到了受访企业的广泛关注。所有受访企业均认同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且制定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其中84%的企业已经拥有正式成文的战略文件。

联合利华大中国区副总裁曾锡文在接受采访中表示,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公司使命的一部分,也是公司业务长期发展的战略需求。

他说,联合利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的是全价值链,它是我们管理供应商,与客户合作以及研发新产品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积极执行这一战略能够良好地树立联合利华的品牌形象,同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太阳雨太阳能集团总经理陈荣华认为,企业关注环保,更主要的还是为了自己未来更可持续的成长和发展。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自身的利益,这种利益是一种更长久的利益,因为不关注,企业未来的生命周期就会很短,不可能成为一个长久发展的企业。

企业可持续发展关注面需扩大

上一篇: 行政工作标准化 下一篇: 理财小知识及窍门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