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16:29: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学校音乐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詹姆斯・L.默塞尔作为美国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是一位多产的学者,曾出版专著25部,发表文章一百余篇,其研究成果涉及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其中专著有《笛卡尔科学哲学中直觉的功能》(Function of Intuition in Descartes' Philosophy of Science,1919)、《意义概念的分析》(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Meaning, 1920)、《战争时代的个人哲学》 (A Personal Philosophy for War Time,1923)、《中学教学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ing, 1932)、《教育基本原理》(Principles of Education,1934)、《净化你的心灵》(Streamline Your Mind,1936)、《为美国民主的教育》(Education for American democracy,1943)、《心理学测量》(Psychological Testing,1947)、《如何形成习惯和改变习惯》(How to Make and Break Habits,1953)、《成功教学及其心理学原则》(Successful Teaching, its psychological principles,1954、1946)、《民主教育的原则》(Principles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1955)等。
默塞尔对20世纪美国学校音乐教育有着重要影响,他出版的音乐、音乐心理学与音乐教育方面的专著主要有《音乐教育基本原理》(Principles of Musical Education,1927)、《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School Music Teaching,与玛贝尔・格伦合著,1931)、《音乐教育中的人类价值观》(Human Values and Music Education ,与玛贝尔・格伦合著, 1934)、《音乐心理学》(Psychology of Music, 1937)、《美国学校中的音乐》(Music in American Schools,1943)、《音乐与课堂教师》(Music and the Classroom Teacher, 1951)、《音乐教育基本原理与项目》(Music Education Principles and Programs,1956)、《我们城镇的音乐(2册)》(Music in Our Town I& II,1956)、《我们国家的音乐》(Music in Our Country,1958)等。
导 读
默塞尔是一位跨学科且极为多产的作者,其典型的跨国(英、奥、美等)成长、求学经历,以及神学教育背景等,使其兴趣广泛,研究成果涉及多个学术(哲学、心理学、教育、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等)领域。他对20世纪美国学校音乐教育有着重要影响,著有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原理、音乐心理学、音乐教学心理学和课堂音乐等著述。早在1927年默塞尔就已经出版专著《音乐教育基本原理》,1929年默塞尔参加美国音乐教师协会年会,发表题为“理想的音乐课”的演讲,受到音乐教育界一致好评。因为当时音乐教育者急需“一位哲学家”和“一位发言人”为自己的专业做理论辩护,默塞尔作为一位拥有哲学、心理学、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研究背景的跨学科知名学者,对于当时音乐教育界而言,可谓“久旱逢甘霖”。
Abstract: second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qua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usic teaching, therefore, to carry out quality education, use all sorts of methods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level, so as to cultivate the high-quality talents.
Keywords: second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Quality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音乐是通过歌唱、演奏等独特的表现方式反映生活与大自然的方式和手段。它是一种通过鲜明的节奏、欢快的乐曲、优美的歌声和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启迪人的特殊艺术形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它通过特殊的表现形式赋予教学独特的魅力,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直接的作用和功能。
一、音乐教学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1、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音乐学习不仅仅是“唱歌”那么简单,还包括音乐欣赏以及音乐兴趣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音乐教学特点,运用音乐的魅力,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其在音乐学习中,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同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今后的音乐学习中。近年来音乐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新现象,音乐课堂生机盎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课堂气氛热闹非凡。很多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在努力探索如何在教学中实现互动,提高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乐趣,真正实现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目的。
2、培养非智力因素,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音乐家的奋斗事迹和不畏艰难的感人历程,可以激励学生勤奋、好学的精神,启发他们无尽的潜能。如在欣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时,可以通过介绍贝多芬的生平让学生走进巨人的心灵世界,感受贝多芬与 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让学生们了解贝多芬的人格品质,学习音乐家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和拼搏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如在介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时,可以出示其名言:“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从冼星海的生平事迹透视其人格品质,对于当今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会有很好的作用。相信受到这样教导的孩子,在学习的路程上,他们不但能勇于接受挑战,更能不畏艰辛,勇往直前,从而更加乐观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3、提高审美意识,增强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只有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中职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促进当代中职学生身心和谐与健康发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感受音乐作品丰富的情感,体会音乐作品中美的境界,这样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提高文化修养,提高审美素质。
二、怎样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1、联系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中职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面向全体中职学生的,每一位中职学生都可以接受音乐教育,每一位音乐教师的最终目的都是把每一位受教育者的音乐潜能挖掘出来,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普遍提高,最终喜欢音乐,终身受益。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及课本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我们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中职学校音乐老师要明确学生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在音乐中享受快乐,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运用各种方法活跃课堂氛围
活跃的课堂氛围不仅是音乐教师教学的前提,同时还是学生音乐学习效率的基本保障,因而在音乐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活跃课堂氛围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音乐爱好,课前播放学生喜爱的音乐,然后对所播放的音乐进行解说。如此,不仅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音乐课之前,教师可以播放王力宏风靡一时的《花田错》,并在播放后,将古典戏剧《花田错》与王力宏的《花田错》相结合进行讲解,在使学生理解《花田错》的同时,同时可以增加学生音乐知识的综合面
3、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更好的加深认识,调动情绪,渲染气氛。例如教师在教唱《歌唱祖国》时,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能够体现国家发展、强大的影像资料,资料内容可以是我国建国六十周年的阅兵式,也可以是宇宙飞船升入太空、航空母舰入海航行等,影像资料应尽量体现出国家繁荣发展、日新月异的新气象,要具备强大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爱国之情。通过播放影像资料,学生们在感受到国家富强、民族团结的气氛中,必然会以昂首挺胸的气势和乐观自豪的心态放声高歌,从而在音乐教育中实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总之,中职学校音乐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关系到学生的全面成才与发展。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运用各种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职业学校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怎样发挥出音乐课的最佳教学效果是摆在职业学校音乐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这需要音乐教师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尝试将“玩、乐、看、悟”融入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使音乐课真正“活”起来,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
一、唱动结合——玩中学
演绎歌曲一定要在学生掌握了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将事倍功半。演绎歌曲要安排好时间,如需在一课时内完成的,一般控制在整节课的五分之一时间,如在下一课时进行,时间可以相应增加。演绎歌曲要保证一定的质量,必须作好平时的练习积累,教师要指导得法并积极参与,努力避免场面热闹和忙乱、效果一般或没什么效果的现象,产生画蛇添足的后果。演绎歌曲要从学生出发,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有组织、有目的、有条理地进行。
二、合作中实践——乐中学
“合作学习”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已成为新理念下的课堂时尚。“合作”的具体目标是: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大都采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创造、表现,或一组唱、一组跳、一组用打击乐器伴奏等形式。表面上看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但教师往往不再做细心的指导和精心的安排,这样的合作实质是低效的或者说是无效的。真正的分工、合作必须在教师引领下,在学生具备一定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必须赢得宝贵的时间,决不能走过场、流于形式。
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让“合作”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真正为学生架起沟通的桥梁。在分别练习好了的情况下,进行集体的协作是非常重要的。分工合作,学生也非常喜欢这种合作方式。对于某些表现欲较强的孩子,他们不愿意默默无闻埋没在乐队里,时常在合奏时发出各种怪声,常常引起哄堂大笑,他们就有种满足感。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几次,可收效甚微,怎么办好呢?于是,我运用电脑,把他们合奏的曲子悄悄录了下来,当我重新放出了他们的“杰作”时,他们都笑不出来了。于是,我对那几个学生说:“我知道你们并不是想破坏我们大家的成果,只是在演奏中听不清自己吹奏的声音,才这样做的,是吗?”得到学生肯定的答复后,我又说:“这样的音乐你们觉得它优美吗?如果不优美,你们有信心创作出更加动听的旋律吗?”学生兴奋起来,表示要团结协作,共同创作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当他们再次听到自己演奏的曲子时,每个人的表现欲得到了最大的满足,那种笑,是发自内心的,是满足的。
三、运用多媒体——看中学
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会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介绍中外管弦乐队时,让学生观看乐队的演出实况,提醒他们要注意观察各种乐器的排列座次,然后自己画出管弦乐队的座位图,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自主解决课堂问题,既有兴趣又有乐趣。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把单调的乐理知识变得形象可感,学生易于接受。如在进行力度记号的教学时,我采集了各种自然界中的声音,制作成课件,用于教学。这些声音有表现校园的,有表现街景的,有表现清晨的,还有表现放学时候的,声音有高有低、有强有弱。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声音的强与弱,无须教师再过多讲解。接下来,我利用这些声音素材,鼓励学生即兴创编“声音的故事”,学生兴趣盎然,通过表演,巩固了所学知识。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施教手段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利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将课堂“外延化”,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拿一年级的《动物说话》一课为例,这首歌曲调轻松活泼、曲风流畅,在节奏紧凑之中又有舒缓。它可以调动更多的同学参与课堂教学,让课堂增加更多活力和美丽。我首先播放了表现小兔子、大象等动物形象的音乐,叮嘱他们仔细听,等下还要逐个跟唱,将他们的心引入课堂。
随后的跟唱环节,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同学们随着不同节奏的音乐,自然地做出各种体态反映,天真可爱的神态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益。在随后的按节奏朗读歌词环节中,同学们依旧保持着精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效果之好出乎我的意料,也给了我更多寓教于情的灵感。我让学生各自演唱出自己喜爱小动物的心情,并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这种互动的课堂方式,使更多孩子的个性和灵气得以体现。
让音乐课堂变得色彩斑斓,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也是音乐课发挥独特功效的优势所在。教师要发挥统领作用,让学生通过动作、语言、表演、舞蹈、奏乐等多种载体来感受音乐的吸引力。
同样,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在多年的教学实战中,我总结出这么一个认识:教学中应该采用哪种手段和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低年级的教材一般短小,律动性较强,根据儿童好动的天性,宜采用游戏等方式;高年级教学歌曲内容相对较长,表现力也相对丰富,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摒弃教学中的强制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愉悦的心境和求知的渴望。
二、不吝鼓励,让学生愿意上音乐课
我面对的学生群体,多是来自市郊农村,性格偏孤僻。他们的音乐功底和对音乐的感觉,普遍不如城区在幼儿时期便接受过培训的同龄学生。对他们开展音乐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唤醒他们的自信,尤其是拉近他们与音乐课这门被视为“阳春白雪和者寡”的课程的心理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音乐教学的应有之义。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我不希望大家在音乐课上死记硬背,音乐课应该是你们释放心灵的地方。”我一般这样对我的学生讲。这样亲切的话语效果立竿见影,一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也安静下来,迅速进入被音乐教师带进音乐课堂的状态。通过这样平和平等的交流,我和一些学生也建立了真诚的友谊。让更多平时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对他们的表现亮点予以及时鼓励和赞扬,更能带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如在学习《哦,十分钟》这首歌曲时,我首先让学生们叙述各自在课间十分钟都会干些什么。其中,我点了几名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的名字。面对这样轻松的问题,他们没有紧张,回答得各有特色。我对他们的回答给予了积极评价,并对一些回答较好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我明显感觉到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在教学工作中,我尽可能使用口头语言、体态语言等各种手段,对表现良好的学生送去赞美之词,以满足学生的荣誉动机,使其兴奋愉悦,积极性高。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音乐课堂需要探究更多的激励教育方法,使之成为提升学生素质的一条捷径。
三、润物有声,让学生受益于音乐课
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决定了其与人的情感有着天然的心理默契。因此,在开展音乐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在美好音乐中感悟人性美和人情美,以达到走进美好、感受快乐、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目的。
埃里奥特认为“音乐是一个多样化的人类实践,每一种音乐实践都取决于该实践的专业工作者,即(业余或专业的)音乐创造者的共同理解和努力。特定的音乐实践必有不同的音乐风格。”(【美】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齐雪、赖达富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41.)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认为实践是音乐的本质,音乐实践包含音乐审美,同时随着音乐人类学研究的深入,音乐本身的概念也在不断扩展,将音乐放入其语境中认识、理解和评价也是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核心理论。
音乐教育审美哲学和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是不同时期音乐教育哲学发展的主要观念,在理论层面它们之间的争鸣还在继续,其讨论的深度也在逐渐深入,不同音乐教育哲学观念都深刻地影响着音乐教育授课的具体行为,对教学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埃里奥特所构建的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中,认为音乐这一多维的人类现象,由两个主要的交织形式构成,即音乐创造和音乐聆听,并称“这个交织关系所构成的人类现实为音乐实践”。(【美】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齐雪、赖达富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40.)
那么,基于实践哲学的音乐教育活动必须关注以下问题,首先,一个音乐实践活动包含两个层面,即音乐创造和音乐聆听,同时每个层面又包含四个维度,即人、活动、作品和语境。具体来说就是音乐创造者(人)、音乐创造(活动)、音乐(作品)、音乐创造活动的语境;音乐聆听者(人)、音乐聆听(活动)、聆听到的音乐(作品)以及聆听时的语境。其次,两个层面的音乐实践活动是在一个共同的语境下交流并建立联系。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强调从学生作为聆听者所进行的聆听活动延伸到作品所承载的音乐创作活动这一音乐教学的设计思路有所不足,因为音乐实践活动的两个层面是相互作用从而完成完整的音乐实践活动。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还必须将学生带入音乐创造者的角色之中,通过音乐创造活动引领学生关注音乐作品以及音乐聆听。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所理解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个双向的交流,学生必须作为音乐创造者和音乐聆听者的双重身份进入音乐世界,这样才能实现对音乐的全面理解。最后,音乐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构建一个适合音乐创造和音乐聆听的共同的音乐语境。在音乐教学设计中,情境教学往往可以达到这一效果,教学设计中所建构的音乐语境需要符合音乐作品本身的文化语境,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为理解音乐语境提供了理论基础,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参与音乐创造、理解音乐文化的真实状态,并对于某一音乐风格的深层文化意义进行还原与重建,其对于音乐的理解是深刻而又全面的。
二、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与学校音乐教学
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为我们确立了音乐教育新的方向,拥有不同音乐教育哲学的教师往往在教学设计中有意或无意地将其对文化的理解、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对音乐教育目的的思考等内容贯穿在其中。通过音乐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明确的感受到教师对于音乐教育中实践活动两个层面重视程度的差别。我国传统的学校音乐课堂是以音乐实践中聆听层面为基础,但是往往比较僵化,如何在聆听层面与音乐创作层面搭建良好的桥梁是教学设计的难点部分。
国外音乐教学方法如瑞士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学法都十分强调音乐实践中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设计与流程,我国中央音乐学院教育系也在近年来尝试构建新体系音乐教学方法,将现有不同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尝试将其互补和融合,结合我国音乐的特点进行音乐教学实践中聆听与创作的整合。
在音乐教学设计中教师往往通过体验教学实现音乐实践活动。体验教学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直接参与课堂活动进行学习,并在学生的体验、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完成教学内容。音乐聆听、音乐感知等常见的音乐教学内容都属于这一类音乐实践活动,近年来,在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甚至大学音乐欣赏授课中逐渐受到重视。音乐体验教学将课程的中心转向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身体体验,对提高学生音乐能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音乐聆听、体验是音乐实践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音乐实践的基础,但是缺少了音乐创作的实践环节,学生往往形成消极、被动的聆听状态,也很难成为音乐的内行,从而真正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含义。这就好像在课堂上一位并非陕北地区的学生在认真聆听并学唱了陕北民歌后所获得的情感、文化理解远远无法与一位来自陕北、会唱家乡音调的学生发自内心歌唱时所获得的音乐理解相提并论。对于正在进行音乐学习的学生来说,音乐聆听和音乐创造本身就不可分割,不断深入的音乐创造正是音乐聆听积累后的成果,也是其对音乐及其文化感受与认知的表达的过程。
在我国音乐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实践部分也有十分明确的要求,《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领域之三——“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中华人民教育部制订.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创造领域是新课程内容中突出“新”理念的部分,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考验了教师的创新能力。但是中小学的创造活动有别于专业院校的创作,其音乐创造的过程远远重于其结果,而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授课的方法都直接关系到音乐创造活动的效果。《音乐课程标准》中同时包含了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部分,体现了对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创造、聆听以及文化语境的各方面的关注。增强音乐实践中创造活动的比例这一观念也反映在学校音乐教材中,例如: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材7—9年级一共有6册34个单元,其中7个单元没有涉及“创作”的内容,其余课程都在“创作与实践”环节中安排了学生的创作活动。这种创作活动既包含探索音响与音乐,也包含即兴与创作实践,将其中涉及的“创作”内容进行梳理,包含以下方面:
1、用乐器为乐曲配伴奏;
2、随音乐做即兴表演;
3、自制乐器;自寻音源进行伴奏;
4、创作简单的旋律;或采取某种特定的创作手法(“鱼咬尾”)创作旋律;
5、改编旋律进行变奏;
6、用诗、歌、舞、画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印象;
学校音乐教学通过一系列音乐活动实现,立足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所期待的学校音乐课程,不仅包含聆听、歌唱、乐器演奏等内容,同时对音乐创造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并将聆听与创造共同建构在文化的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学科引领专业,专业引领课程,课程立于教学,而教学体现了教师对学科、专业以及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无论是大学音乐教育还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都需要将音乐的学习不仅仅作为实现美育的过程,还可以通过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开启尊重与理解多元文化的大门,通过音乐实践聆听与创造两个层面的教学使学生进入到某一音乐所产生的文化土壤中,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促使我们反思音乐教育的目的、意义,从而改进教学设计。
三、基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学校音乐教学设计尝试
音乐教育的实践哲学是从哲学层面对音乐教育进行理论剖析,对从事音乐教育活动的教师来说,这一哲学理念必须贯穿于音乐教学具体活动中,在音乐教学设计中体现以学生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来贯穿音乐教学设计的基本教学思路。下面笔者提供我院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法》课程的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环节,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是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游戏贯穿,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程标准》中“创造”教学领域的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关注具体授课中创造活动的设计思路与步骤,教具准备包含不同颜色的杯子、节奏图谱、音符色彩卡等。
游戏设计步骤如下:
此活动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创作一首8小节的音乐作品,为了达到活动教学的目标,教师首先需要分析音乐创作中的要素,例如一首歌曲中包含节奏、节拍、调式、调性、旋律、曲式结构、歌词等音乐元素,教师进行活动设计首先需要确定音乐创作中各元素的选择范围,然后根据已定的范围进行活动设计,并了解如何将这些元素分解成相互联系的音乐活动环节,然后确定它们衔接的先后顺序。例如,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就已经确定了音乐中节拍为4/4拍,音乐中能够进行创作的音符包含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四分休止符。虽然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一定成熟,但是在最初的创造活动中需要给定一个创作的范围,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在一定规则下进行游戏活动。此活动设计中第1-4步骤解决了音乐创作的节奏、节拍问题,同时由于杯子这一实物的位置变换使音乐的节奏型产生了变化,也形成了每位同学个人的节奏创作。
在节拍、节奏元素确定后,教师需要将新的元素,音乐旋律引入音乐创作中。对于旋律的感知需要有听觉积累,也就是通过欣赏增强学生对旋律风格的感知,因此教师在第5步骤中选择不同版本的作品对比聆听,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黎英海作曲版的《春晓》是艺术歌曲,从节拍选择到旋律风格都不同于谷建芬作曲版《春晓》的学堂乐歌特点,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作品能够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为后期的音乐旋律创作打开思路。第6-8步骤是学生具体旋律创作的阶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确立调式、调性、旋律、曲式结构等内容,为了更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旋律创作,教师通过给定的旋律主干音,例如do、re、mi、sol、la,请学生在其中确定要选择的调式与调性,再结合刚才的节奏型进行创作。在一节课中需要形成一首短小的音乐作品,因此在节奏、旋律等因素确定后,就需要对作品的结构有一定的要求,当然如果学生有前期曲式学习的经验也可以自由选择音乐的结构。最后,将歌词与音乐相结合,并修改整首作品,让它听起来流畅。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是思维强而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儿童完全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音乐学科是培养和形成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灵的健康成长、智慧的启迪开拓及学生的创造能力的有效载体。作为农村的一名音乐教师,对农村的音乐教育有着深切的体会。
一、现状
(一)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高
目前很多农村学校“主科”“副科”的观念仍然很严重。许多家长甚至班主任老师对音乐课的认识还停留在可上可不上的层次上,尤其是孩子进入初中阶段后,他们认为学生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主科上,音乐课似乎有些浪费时间。不仅家长这样认为,很多主科老师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平时的音乐课随时被“主科”教师“有借无还”的借走。虽然经过各级部门的努力这些年美育课程在学校、学生和家长心中的地位在有所提升,但在校园的实际生活中,音乐、美术受重视程度仍然与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不可同日而语。这两年特色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音乐远远不及其他学科。
(二)学校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短缺
由于经济的限制,学校的基本投入不足,像电脑、课件、大屏幕这样的多媒体对大部分农村音乐教师来说还是一种奢侈品。所以一些图片、背景等只能通过看书上的插图或挂图,这远不如电脑课件里放得那么生动、鲜活。另外学校的音乐器材很少,学生不能清晰的认识乐器,更不能了解各种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师资队伍紧缺
很多农村学校音乐专职教师不足甚至没有。如果音乐老师请假或没有音乐教师的学校就直接让其他学科的老师兼带,感觉音乐课就是听听歌或跟着录音唱唱那么回事,谁都可以胜任,因此音乐教育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四)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低
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体现在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两个方面。有的教师歌唱得好,但琴弹不好;有的教师琴弹得好,但歌唱不好;有的教师则是虽然唱的、弹的都还不错,但对音乐的理解不到位。有少数教师根本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选择声调,无论学生演唱什么,都只会用C调或F调伴奏。这些问题都出在音乐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上。文化素质差距就更大些。音乐课本来是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程,但由于有些音乐教师语言表述能力较差、授课语言不生动,使学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对音乐课失去了应有的兴趣。
二、思考
作为一名基层音乐教师的力量虽然有限但还是有很多方面可以去努力的。
(一)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要时刻做好充电准备,教师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确立发展目标,找到日标与自身现有条件之间的距离,思考如何缩短这一距离的途径方法。除了学校提供音乐教师进修的机会外,教师也尽量走出去,更大范围的与外校外地教师交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参加各级各类形式的学习、进修和培训。同时要把眼界放开到音乐之外,加强自身文化修养。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职业院校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审美教育开始受到关注与重视,并成为职业院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音乐审美教学是音乐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能有效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使其在音乐教学的影响下不断提升自身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除此之外,音乐审美教育还能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受到熏陶,其重要地位更为显著。因此,职业院校必须重视音乐审美教育,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简述音乐审美教育
为有效了解音乐审美教育这一根本概念,我们主要从狭义、广义两个角度对其进行理解。从广义的角度进行分析,音乐审美教育是指在进行教育过程中,需要将音乐审美素养作为基础,进而对艺术审美进行全面的培养,使学习者能够以音乐艺术为基础,领会到更多艺术中的内涵与价值,从而改变学习者的思维模式与思维观念;从狭义的角度进行分析,音乐审美教育是指音乐作品或音乐形式为基础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音乐认知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悟音乐。
二、音乐审美教育在职业院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音乐教育本身便是以音乐审美为基础而开展教学的,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音乐审美素养,才能在后续掌握音乐知识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感体验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内涵、魅力与价值。因此,音乐教学是以理性的知识与感性的情感体验为基础。如果这两方面中有任何一部分存在欠缺,都会严重影响职业院校音乐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职业院校学生本身音乐基础存在一定欠缺,音乐审美素养整体上参差不齐,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体会到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情感与内涵,这将会导致音乐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学生音乐审美教育,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审美素养,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奠定坚实基础[1]。
(二)强化音乐课程教学效果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使职业院校开始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训,其对学生艺术类素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因此,音乐教学也成为职业院校重视的教学内容。虽然已经有部分职业院校投入大量的教学精力与教学资源在音乐教学之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一个原因便是职业院校学生本身因为素质偏低,对音乐艺术的了解较少,无法理解其中所包含的魅力、价值与内涵,也无法真正体会到音乐艺术中所突出的美感。这样一来,整个音乐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流于表面形式,根本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与情感深处,自然也无法达到原本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素养教学,在此辅助之下,学生便能够不断提高自身审美素养,进而真正理解音乐中所包含的知识内涵与情感,有效提升学校音乐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为后续的音乐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根据上述内容可知,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学已经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发展的必然渠道。结合音乐教学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广义上的音乐审美教学能够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的三观心灵思想受到渲染与美化,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除此之外,职业院校的学生本身便处于身心成长重要时期,有些人还未能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思想状态上也存在一定欠缺。因此,音乐审美教育课程便是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使学生能够在音乐的引导下感受到生活中所有表达传达美的事物,能有效引导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始终坚持正确道路[2]。
三、职业院校音乐教学中加强音乐审美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合理规划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在对职业院校完成音乐审美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才能保证其教学效果的高质量。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不良内容,则会导致学生本身音乐审美素养受到不良影响,进而使其音乐核心素养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规划设计时,应当重视教材本身的安排,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而完成整个课堂的科学设计,保证课堂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带来素质更高效率、更好的音乐审美服务。例如,教师在进行《欢乐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准备类似的音乐作品作为辅助教学资源,如《月光》《梦中的婚礼》等。在找到这些教学资源之后,就是需要将教学资源与《欢乐颂》之间进行对比,罗列他们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这些内容为出发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所学钢琴去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比较性审美能力,使其能够在对比与共同感受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素养,寻找到音乐的魅力与艺术感。
(二)全面优化音乐教学方式音乐审美素养教学本身并不是仅让学生了解音乐知识,还需要学生在反复听取音乐作品过程中,以更为科学、合理、全面的方式了解相关音乐艺术的内涵,使学生能够借用文字或其他形式表达音乐衣服的思想情感。因此,结合理论的知识性教学和结合感性的情感类教学是音乐教学的本质,教师必须要充分结合理性教学与感性教学,使整个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不断提升,在理论教学的烘托下审美教育才能更好开展。在实际音乐审美素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多元化的方式开展教学,利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理论知识与情感体验之间的融合,并将其融入到所欣赏的音乐作品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分析整个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涵情感,能够更好地对整个音乐作品进行解构[3]。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为保证职业院校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能够得到有效培养与提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部分职业学校学生本身对艺术类事物了解较少,尤其是在音乐审美方面基本上是一张白纸,等待教师与个人去涂抹。对音乐审美素养概念了解较少的学生们根本无法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能够明白音乐充满人们的每一个生活角度的同时,了解音乐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人群,有音乐的地方便会有情感的互通性和艺术的连贯性。若形成错误的审美观念,将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培养自身音乐素养,使自身的艺术涵养不断降低。音乐审美本身是将因为艺术融合在生活之后进行探索研究与感悟,因此,音乐审美与探索生活之间本身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始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各类事物,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眼光与审美意识。
(四)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造理论知识的研究与分析仅仅是音乐审美教学的其中一个部分,而情感内涵的深层次体验才是整个音乐审美素养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部分。学生在接受教师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进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音乐审美素养,否则对于整个音乐的欣赏只能停在较为粗浅的层面上。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以实践为基础开展各类音乐艺术学习,例如演唱、乐器演奏等方式,都能够感受到音乐艺术本身所表现出的魅力与价值。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创造力对于音乐审美素养不断提升的重要性,除了对音乐艺术的鉴赏之外,音乐创作也是音乐审美素养中应当包含的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较为简单的音乐创造,使学生能够在创造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音乐审美素养,使其创新创造意识不断提高,为其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一、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
音乐对人们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而深远的,在音乐的学习中,能够促进学生的修身养性,使其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情感,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与魅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同时也能够对我国的关于音乐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其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能深化德育和美育: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其次,能开阔学生视野,使之增长见识: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通过对其的欣赏和学习,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又使其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再次,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形成:音乐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方式,它们往往表达了他人情感的抒发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受到广大人们特别是年青一代的喜爱。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主动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音乐为起点,以点带面,鼓励其展开对人生、社会、情感上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及看法,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形成。最后,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修养:音乐是时间沉淀的产物,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通过心与心之间的交流,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中职院校的音乐教师通过歌曲欣赏等教学方式捉住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提高其自身的品德和修养,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二、现阶段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已不言而喻,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还有待我们教师进一步的解决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教学观念落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中职学校教师都认为职教是技能教育、次等教育,没有对音乐重视起来,仅仅是将音乐看成是一个副科,学或不学都无所谓,缺乏对音乐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以及高度的重视,音乐教育形同虚设。其次,教学方式单一:受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中职学校依然还是将音乐教育简化为一种乐器教学和唱歌训练,在教学方法上还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技能的训练,忽略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机能间的融会贯通,教学方式单一,很多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学生仅仅是处于一种“放羊”的状况。最后,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和活力:在现阶段的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内容太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过度理性化,缺乏灵活和创新,把音乐教学搞得索然无味,使学生对音乐课程望而生厌。各方面原因的综合制约,严重的阻碍了中职学校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长久性学习。
三、有效开展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的策略分析
1、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
俗话说:“观念决定一切。”事实也是如此。思想支配行动,认识决定实践,教育实际中,教育观念落后是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课程改革的今天,要想有效的提高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的效率,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依据素质教育理念,更新教学观念,把音乐教学纳入“正课”层次,及时总结中职学校音乐教育的新理论、新方法,力求从观念、内容、手段、载体和机制等方面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为此,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学习课程改革指导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途径,充分认识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加强音乐教学投入,提高教学效率。
(一)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音乐是一门具有艺术特性的学科,音乐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对审美能力和思想道德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教授唱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来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结合到音乐中,从而使学生在音乐方面更能够充分的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要,实现中职学校音乐高效教学的目的。
(二)提升音乐的教学质量
在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教学质量。音乐教学中,教师使用板书的次数要低于其他课程的使用程度,但是必要的时候还需使用板书,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音乐的教学质量。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减少大量的课堂时间,不仅能够充实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还能够在教学中添加一些注释,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更深入的了解,通过生动的画面,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印象,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质量。
(三)扩宽学生的视野
音乐涉及的范围较广,在中职学校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很多时间都是欣赏音乐,还有部分时间用来对音乐进行点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多的搜集音乐的资料和各种素材,通过多媒体将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从而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技巧。
二、多媒体在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应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增加课堂的容量,但前提是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如若不然,便达不到教学的良好效果。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将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要实现的目的以及要举的例子等都要在课件中详尽的表现出来。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拖动鼠标,不用说,不用写,也能够用课件代替教师。虽然能够在教学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学方式缺乏师生间的交流,会使音乐对学生的感染力大大减弱,不能够实现课件替代教师的目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最好不要制作从头到尾都利用多媒体的课件,要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并对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能够感染学生,使其高效的进行对音乐学习。
(二)注重培养学生掌握音乐的内涵
有些教师为了更好的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在教学形式上放入了全部的精力,竭力挖掘教材中多媒体的知识点,把一切可利用多媒体的知识点都采用投影、录音等形式制作课件,只追求表面的动感、新颖,虽然能够让学生大开眼界,但是教学效果却一般。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被无用的信息所牵引,从而忽视了音乐的内涵,降低音乐教学的效果,违背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教学规律,是极不可取的一种教学方式。
(三)不能完全使用多媒体代替黑板
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传统的黑板式教学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对板书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调整,有针对性的将学生的提问用板书表现出来。所以,多媒体是不能够完全替代板书的,不能把黑板当作无用的摆设,更不能将所有的教学资料、教案、问题和答案等都输入到课件中,而把黑板闲置出来,这样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在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音乐理论教学的应用
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够有效的改善音乐理论的教学效果,更能够降低音乐理论教学的难度。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调动学生脑、眼、手等多种感官,提升音乐的教学效率,以及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了音乐的教学质量。音乐理论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后,通过软件制作所要教授的曲谱,在上课时,只要轻轻点击一下,就可以看到曲谱、听到音乐,还能重复收听音乐中的(下转第108页)(上接第106页)一部分。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做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把五线谱显示出来,并且通过播放声音的形式加以训练,这对于音乐的教学是非常方便的,不仅能够节约时间,还能够降低音乐的难度,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二)创设音乐情景
在音乐教学的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创设音乐情景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教学过程各环节中和内容的连接上,创设音乐情景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唤醒学生的审美渴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内容上创设音乐情景,会使用原有的审美要素,产生更加丰富的审美效应。运用多媒体作为音乐教学创设音乐情景过程中,能够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
(三)引导艺术创新
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去创作音乐,对音乐的学习是最为重要的。”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以往一般主要强调的是基础音乐技能和基本音乐知识的培养与传授。这种“双基”的落实,致使音乐课上,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模仿现象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限制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大,使教师看不到学生创造音乐的潜能。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听音乐,并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用触觉和视觉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多媒体技术的课件能够发挥出学生的自由度和主体作用,发挥出学生的个性与潜能,有利于学生提升想象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造美。
(四)促进思维发展
音乐的要素是旋律、节拍、速度、音色、和声等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笔者认为教给他们这些基本的乐理知识是欣赏音乐的重要途径和前提。笔者在开始的教学中,常放一些简单而熟悉的曲调给学生听,如《国歌》、《我的中国心》、《保卫黄河》、《小草》等,同时穿插着讲休止符、切分音、节拍等一些音乐表现形式在作品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学生有了兴趣,在这个基础上会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欣赏能力提出进一步要求。
二、注意情感投入,引导自主学习
音乐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师生和音乐素材之间共同交往的过程,其中有音乐语言的沟通,更有音乐情感的交流熏陶。教师必须通过音乐美的具体事物以及鲜明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美感,调动他们的心理功能,诱发其情感,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感受,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受到陶冶,自觉地形成一种学习音乐、表现音乐、感受音乐的内驱力,并与教师和音乐素材一起交融汇集,提高学习音乐的效果。
歌曲《乡音,乡情》,是由晓光词,徐沛东曲,这首歌曲声情并茂地抒发了人们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和对乡音和乡情的由衷赞美。歌曲自始至终采用了抒情与激情相结合的旋律,使音乐形象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笔者边用钢琴伴奏,边饱含情感地歌唱,第一乐段唱得十分深情,委婉地表达对祖国的挚爱;第二乐段唱得音调激昂,倾泻出华夏儿女对祖国的炽热情感,使这首歌曲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学生们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心理上得到了感受,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所以就能饱含热情投入演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撷取精华,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好的音乐作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它能陶冶人的情操,鼓舞人的斗志,提高人的思想境界,而现在的一些音乐作品存在着消极、庸俗的一面,会对人们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中专音乐教学中应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交响曲、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等高雅音乐的能力和兴趣,提高音乐欣赏的品味,也可在现代流行音乐中撷取精华,把格调清新、积极向上、内容健康的音乐作品介绍给学生,教师加以正确引导,提高学生对现代音乐的鉴赏、审美能力。例如,郑智化的《水手》可以很好地鼓励学生自强不息。
四、重视发挥美育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音乐自身的艺术特点可以多侧面、多层次、多契机地诱发、展现和锻造人的本质力量,激发人们去积极进取,并可使人们浮躁芜杂的心绪得以净化,使人们保持良好的心态,获得积极的心理平衡,这对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