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风险评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6 16:29: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防汛风险评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防汛风险评估

篇(1)

2强化水利网络信息安全的解决措施

网络和信息的安全隐患问题,使得水利信息化的发展受到阻碍,所以要及时的进行预防,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逐渐增加信息的安全性,加强其中的保护能力,保证水利信息化的持续运行。

2.1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规划包含了技术、管理和相关法律等多个层面的问题,是稳定网络安全、物理安全、资料安全和使用安全的关键因素。信息安全规划不但依赖于信息化的管理,还是信息化形成的重要力量。在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信息系统安全构建和管理要更加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目标性。

2.1.1以信息化规划为基础,构建信息化建设

信息安全是在信息化规划的基础上,对信息安全进行系统的整理,是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力量。信息安全规划不但要对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更好的发现信息化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还要根据信息化规划以及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战略和思路,有效的处理信息安全的问题。

2.1.2构建信息安全系统

信息安全规划需要从技术安全、组织安全、战略安全等方面入手,构建相关的信息安全系统,从而更好的保证信息化的安全。

2.2日常的运维管理

2.2.1注重网络的安全监控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水利网络安全和互联网安全关系更加紧密。所以,注重互联网安全监控,从而及时的采取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是现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

2.2.2安全状态研究

网络信息安全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定时对网络安全环境进行整体的分析,这样不但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还可以及时的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改正。安全态势主要是利用网络设备、主机设备、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工具等策略来进行信息的处理,通过统计和分析,综合评价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并且对发展的状态进行判断。

2.2.3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通过进行风险评估,可以及时的发现信息安全中的问题,并且找到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是:(1)对被评估的主要信息进行确定;(2)通过本地审计、人员走访、现场观看、文档审阅、脆弱性扫描等方法,对评估范围中的网络、使用和主机等方面的安全技术和信息进行管理;(3)对取得的信息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判别被评估信息资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4)从管理体制、管理措施、系统脆弱性判别、威胁研究、漏洞和现有技术等方面,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分析和管理相关的安全问题;(5)根据上面的分析结果,建立相关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2.4应急响应

所谓的应急响应就是信息安全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主要是为了尽量的减少和控制信息安全所造成的严重影响,进行及时的响应和修复。应急响应包含了前期应急准备和后期应急响应两个部分。前期应急准备主要有预警预防制度、组织指导系统、应急响应过程、应急团队、应急器械、技术支持、费用支持等应急措施,并且定时进行应急演练等。后期应急措施主要有检查病毒、系统防护、阻断后门等问题,对网络服务进行限制或关闭以及事后的恢复系统等工作。通过两个部分的不断配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应急响应的重要作用。

2.3教育培养

人是信息安全的主要力量,其中的知识构造和使用能力对信息安全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强化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时的进行信息安全教育,提升人们的信息安全意识,从而有效的减少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

篇(2)

我国已开展的洪水风险研究基本上是区域性的,内容涉及四个方面:洪水风险辨识、洪水风险评估、洪水风险评价、防洪决策风险的评价。分析决策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不同决策方案可能产生的不同后果,争取将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我国洪水风险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较早将大范围的洪水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洪水风险分析。1988年10月27日,国务院批转了水利部《关于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各流域机构“编制本流域典型年蓄滞洪区运用顺序及淹没图”,“在实行洪水保险的地区,由有关流域机构在水利部的指导下绘制典型年洪水淹没风险边界图”,“并在保险公司的配合下编制典型年洪水淹没风险边界图及洪水保险费率图”,对风险图的绘制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省、市陆续将洪水风险图用于防汛指挥工作。

1997年初,国家防办发出1号文件,正式要求全国组织绘制洪水风险图。随后又以补充文件的形式,明确提出我国洪水风险图的绘制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根据历史洪水的资料与已有研究成果,勾画洪水影响范围,并以表的形式说明受淹范围中人口、资产的分布情况;第二步是根据具体对象的特点,采用分析计算的方法,确定区域洪水风险的分布特性,为制定防洪规划与防汛预案服务;第三步是与实时雨情、水情、工情的监测预报系统相结合,进一步为防汛调度指挥与灾情评估等业务服务。

1998年初,国家防办选择广东省北江大堤保护范围(含广州市)与荆江分洪区作为洪水风险图绘制第二步工作的试点。中国水科院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具体承担了试点研究任务。在广东省防办、北江大堤管理局与湖北省防办、荆江分洪区管理局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采用洪水仿真、数据库与GIS等先进技术,建立了便于对地理、社经、工情、水情、灾情等大量信息进行计算机管理的洪水风险计算、风险图绘制与信息演示系统。

篇(3)

一、充分认识加强汛期水环境安全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

汛期是各类水污染事件的易发时段。近年来,个别企业趁汛期泄洪时违法排污的行为时有发生,部分地区还出现了转移倾倒危险化学品事件,对水环境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加强汛期水环境安全防控,对于保障水生态安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汛期水环境安全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密切配合,加强协作,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做好汛期水环境安全防控工作。

二、严格环境执法和监管,从源头上预防污染事故发生

(一)强化环境日常监管。严格落实“四个办法”,对违法偷排、超标排放以及擅自拆除或不正常使用治污设施的单位,实行“高限处罚”,严格问责;特别是对顶风而上、影响恶劣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贲任人的刑事责任。加强生态监管,督促排污单位规范建设生物指示池,确保常见鱼类稳定生存再排向环境。

(二)坚持“超标即应急”零容忍工作机制。按照“超标即应急”的要求,采取“快速溯源法”和加密监测工作程序,发现超标情况,1小时内启动应急处置程序,24小时内锁定污染源并及时处置。

(三)加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建设。落实省环保厅《关于构建全省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的实施意见》,强化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隐患排查、环境预警监测和环境应急处置,加快构建环境应急防控体系。落实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将环境风险评估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开展环境隐患排查,建立环境风险源动态管理档案;完善环境预警监测体系,及时掌控重点河流和环境敏感区域特征污染物排放情况;落实应急事故池、厂外拦河坝等应急处置措施,加强环境应急演练,切实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

(四)强化科学调控,切实发挥好截蓄闸坝在防汛泄洪和环境安全防控中的综合效用。环保、水务等部门要加强沟通、深化协作,统筹资源、科学调控,在不影响正常行洪的前提下,及时调控闸坝,对因超标排污事件导致的污水团实施拦截,充分发挥水利闸坝调控在防汛泄洪和环境安全防控中的综合效用。

篇(4)

2.地铁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流程

要加强对地铁隧道修筑过程中潜在风险的预防,必须要建立一套内容充实、分工明确、体系完备的风险管控流程,依据建立好的流程就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了。地铁隧道工程施工流程如下:首先,明确地铁隧道工程的特点,依据本身的特点签署工程保险;其次,对工程风险分析的方法进行明确,然后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识别时要与业主以及施工单位进行详细的探讨,之后建立明确的风险因素清单;第三,依据清单对风险进行量化,然后建立起风险评估模型;第四,建立模型之后,要对风险进行初步的评估,如果潜在的风险不利于工程的施工,或者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难以预料的事故,首先应该减缓风险,如果风险不足以造成施工过程中的事故发生,那么就可以对剩余的风险进行评估了;最后,经过评估之后,将能够预测的潜在风险寻找出来,然后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3.地铁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前面分析了隧道工程施工中风险管理的内涵以及管理的流程,明确了以上相关知识后,就可以对工程施工中的风险进行管理了。下面结合某地地铁一号线的建设实际,来探讨进行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的措施。

3.1隧道施工风险管理门得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和上海铁路局联合联合组成课题组,在对一线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详细调查后,提出了“风险管理门”的概念(RiskManagementGate)。根据对一线施工管理人员进行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将隧道建设中潜在的风险分成3类:技术、管理、地质情况。其中,技术方面又可以分成施工准备情况、洞口部分的施工、开挖情况以及监控测量几个部分;管理方面只有施工管理一项;地质情况则包括膨胀性围岩地段的施工、涌泥突水地段的施工以及岩爆情况和瓦斯层的施工几个部分的内容。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风险进行分析,可以将施工的过程分成7道风险管理门,这7道风险管理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操作阶段以及完工阶段。

3.2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研究

建立了风险管理门之后,就明确了施工的各个步骤,同时就可以依据相它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了。某市地铁一号线是连接老城区与新城区的主要地下交通线之一,全场25千米。根据地质勘查结果,地铁一号线的施工条件比较复杂,施工中不仅会穿过粉土、粉砂、粉质粘土等底层,同时还穿过几座重要的文物保护建筑,这样就加大了施工的难度,如果不能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很容易会造成文物建筑损坏等后果。

3.2.1潜在风险辨识

进行风险辨识是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应该由相关的专家和施工单位共同组成风险辨识小组,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并仔细的分析当地的地质特点以及地下环境,对风险进行辨识。根据本市地铁一号线的具体情况,将风险分为基坑施工潜在风险、盾构施工潜在风险以及管网施工潜在风险等三个方面。其中,基坑施工潜在风险主要有基坑开挖土体是否具有稳定性、基坑开挖对周围文物建筑的是否具有破坏性以及雨季防汛风险;盾构施工风险主要有盾构进洞阶段的风险和出洞阶段的风险;管网施工潜在风险主要有施工对天然气管、污水管和雨水管等带来的风险、管线改移、悬吊的安全风险以及地下水对地铁站带来的风险等。

3.2.2潜在风险评估

辨识完潜在的风险之后,要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进而制定应对措施。通过对某市地铁一号线进行风险评估,地铁某段的潜在风险依据对不同风险因素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通过对这些不同点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进而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3.2.3潜在风险应对

在对风险辨识以及评估完成之后,就可以依据得出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根据某市地铁一号线实际存在的风险因素,可以制定以下应对措施:(1)本车站的基坑比较宽,开挖的也比较深,因此可以使用长大内支撑体系来进行支撑,等到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应该达到80%以上后才可以将支撑拆除。(2)本地区的地质条件比较差,地下水位比较高,很容易出现地下水喷涌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地下水降低到坑以下30m,在降水的同时,务必确保收到良好的降水效果,另外还不能损坏周围的建筑物。(3)强化施工监测力度,在施工中要及的通过监测获取工程进度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中预测出施工的下一过程可能要出现的风险因素,以便及时的制定计划,尽可能的减少风险因素给施工带来的不良后果。

篇(5)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情况

(一)全力以赴服务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

一是开展疫情防控和企业服务定向督查。局班子成员带队分7组持续3个多月包片桐庐县督查防疫工作,指导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持续对防疫重点场所开展“3天1轮”检查。二是服务防疫指挥部。成立技术保障小组,24小时服务防疫指挥部,保障视频会议137场次。三是服务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设备运输和物资等问题。四是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推出**市企业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八条措施。推出扩大保障范围、免费延长保险期限等安责险惠企政策。共服务企业8.7万家次,整改隐患2.74万处。免费在线安全培训20余万人次,发送复工安全提示短信100余万条。

(二)勠力同心开展防汛抗洪救灾

今年**梅汛形势严峻,梅雨期长达50天(比常年偏多24天)、梅雨量达815毫米(为常年3倍);新安江水库创历史最高水位108.39米,史上首次开启9孔泄洪;苕溪流域持续6天超警,北湖滞洪区再次实施分洪。全市上下按照省防指决策部署,准备充分、数字赋能、科学研判、精准施策、迅速行动、严防死守,实现了“不死人、不伤人、少损失”。一是靠前指挥,周密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召开部署会议12次,市领导作出防汛工作批示指示24次,一线检查指导16次。7月7日提升至一级应急响应后,连夜派出9个由市领导带队的工作组赴各地指导防汛救灾。二是统筹协调,部门协同。市防指组织会商研判57次,下发工作提示单11期、内部明电10期、工作简报60期,预警信息2000余万条。统筹调拨抢险队伍、人员、物资支援灾区。各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有效落实各项举措。三是基层尽职,筑牢防线。新安江水库泄洪沿线地区四套班子下沉一线、基层干部进岗进位、部队官兵奋战一线、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共同抗击洪灾。沿线五地累计转移5.1万余人,实现应转尽转。全市共出动514支队伍2.8万人次,巡堤查险12.5万次,发现处置险情1216处,加固点位396个。四是灾后重建,及时迅速。市政府及时下发《2020年梅汛期灾后救助十条政策》,下拨市级补助资金5000万元,五个地区各配套1000万元,共计1亿元用于困难群众生活和农业补助。市防指派出6个工作组进行灾情核查统计,做到应统尽统、应核尽核。

(三)聚焦聚力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一是细化分解跟踪压实。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工作列为今年重点目标任务之一。市安委办加强对上沟通联系,及时调整细化任务分工和标准要求;加强部门协同合作,厘清任务清单,每15天一次点评通报,清单化整改落实问题。二是全面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委托中国安科院和省安科院,完成对城市工业风险、人员密集场所、城市公共设施和自然灾害4大类风险评价单元共40个行业领域的风险评估,形成《**市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并通过评审。三是形成城市风险一张图。开发“**市城市安全风险电子地图平台”,并绘制四色等级安全风险分布图,为建设城市安全运行系统提供风险底图。

(四)高标杆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

一是明确总原则。按照“省方案下达任务照单全收,高标准严要求自加压力,重点解决我市存在短板弱项”总原则,细化任务措施271条,新增个性化举措19条、量化指标11条,自我加压或拉高标杆29项。进一步提高标准、加快进度,体现**担当。二是构建特色框架。结合**建设施工体量大隐患多、城市运行风险突出、小微企业安全基础薄弱等实际,将方案框架确定为“3+9”。将“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单列为1个专项,“城市建设”专项分设为“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和“城市运行”2个专项,“道路交通”“交通运输”“渔业船舶”3个专项整合成“道路交通运输”1个专项。三是建立工作机制。采取例会推动、专班推进、定期报告等措施,通过安全生产考核巡查、“60日隐患整改闭环机制”、评价指数等方法确保各项任务落地。

(五)纵深推进60日隐患整改闭环机制

一是坚持不懈推进整改闭环落实。市本级已连续开展11轮督办,曝光各类隐患1375处,完成整改1265处。各地共开展124期督办,交办隐患1.06万处,完成整改1.01万处。特别是事故多发频发的**绕城高速龙坞段隐患,通过曝光督办,业主单位投入资金1.01亿元全面完成隐患整改,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二是扩大隐患曝光行业领域。从消防、地铁施工、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四大重点领域,拓展到城镇燃气、旅游景点、烟花爆竹、防汛防台、城市运行管理等领域。三是做好省市隐患挂牌督办工作。同步推进市县两级开展隐患挂牌工作,完成15家市级重点隐患挂牌,其中已按期完成整改销号5家。

(六)加强重点领域和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一是紧盯危化和矿山领域。对全市70家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单位和7个尾矿库实施全覆盖检查和安全隐患治理。配合国家和省危化重点县服务组,对钱塘新区和临安区8家企业开展指导服务。二是紧盯工贸小微企业。划定“红、橙、黄、蓝”四色分级管理范围,实施分级管理。在余杭区试点“一码一图”企业安全数字化监管。对全市2.6万余家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进行全员培训。三是紧盯建设施工(地铁建设)、道路交通、消防、城市运营领域。强化风险监测预警,持续开展专项整治,排查治理隐患。

(七)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执法

一是加大执法力度。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共检查企业7639家次;实施行政处罚1005次、罚款2022万元,同比增长36%、21%。其中非事故罚款1639万元,同比增长67%。二是创新执法宣传。联合网易新闻直播“捣毁危化品非法储存窝点”执法行动,吸引50余万人次观看。同时,通过案例汇编、媒体曝光、执法建议书等形式,推动执法+普法。三是深入推进“互联网+执法”。以省厅在我市试点“浙政钉掌上处罚系统”为契机,统一全市监管事项和执法方式。 

(八)持续深化应急数字化建设

一是深化防汛防台应急联动场景建设。已汇聚1470个水情监测站、18座大中型水库、620座小型水库、10万余路视频监控、1905个山洪危险区、1131个地质灾害风险区及96个城市内涝点等数据,在本轮梅汛指挥应对中发挥积极作用。作为部门场景代表,展屏永久入驻城市大脑展厅。二是深化危化品事故防控“看得见”场景建设。已汇聚9400余家危化生产、经营、使用企业信息,实时掌握在杭所有危化运输车辆信息,接入98路视频监控、1122个物联监测设备数据,日均处置报警信息85起。实现“底数清、风险清、动态清”“能监测、能预警、能处置”。三是深化城市安全运行系统建设。通过对全市各行业已有风险清单进行汇聚,实现一图风险展示;通过接入行业管理数据,实现行业重点管控;通过汇聚的气象、交通、医院、救援队伍、救援物资等综合信息,实现协同应急处置。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当前,**建筑行业(地铁)事故和险情偏多,道路运输领域事故虽降幅较大,但占比仍较高,危矿、消防等重点领域事故时有发生。迎战台汛压力依然较大,容不得丝毫放松和麻痹,需要采取有力举措,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复盘梅汛,迎战台汛,全面推进“浙江安全码”应用工作,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二)以“60日隐患整改闭环机制”为抓手,强化隐患排查和考核巡查,确保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抓出实效。

(三)全力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首批挂牌。

篇(6)

根据气象部门预计,今年汛期期间强降雨、暴雨、雷电、冰雹、大风等极端恶劣天气将比往年增多,随时有强降雨、暴雨、雷电、冰雹、大风等不同等级预警的可能。按照国家、省、市、县要求,要严格落实防汛、地灾防治等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关注天气、雨情、水情发展变化,加强江河堤防、闸站、水库等工程的巡查防守,抓好城镇重点易涝部位的风险点排查,严密防范地质灾害,加强监测预警,强化隐患排查,做好巡防值守,严格落实 24 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切实抓好强降雨等极端恶劣天气期间安全防范应对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各单位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守住安全生产红线,筑牢安全生产防线,高度重视极端恶劣天气期间安全防范应对工作,加强领导,切实压实安全防范应对工作责任,推动工作有序进行。

二、迅速部署,及时预警转移。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每次极端恶劣天气过程,对防汛减灾救灾和地质灾害安全防范应对工作进行针对性安排部署,加强山洪灾害危险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通过广播、短信、QQ 、微信等方式将预警信息传达到最末端,坚决落实“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健全机制,做好风险评估。要进一步压紧压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尽快完善灾情速报直报、指挥调度、协同联动、应急值守等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层级响应、科学指挥。要认真分析本辖区汛期主要灾害特点规律,重点关注沿江河流域地区洪水、低洼地带、重要桥梁和水电设施设备涉险、旅游景点等区域。要重点对非煤矿山企业、工贸企业、道路桥梁和房屋建设施工工地、采空区坍塌区域、养殖场等涉灾风险开展评估。要密切关注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辐射范围内可能受威胁对象,尤其是可能出现“三断”孤岛的偏远村落,积极应对,确保灾情发生时快速响应、有序展开、协调联动、科学处置。

四、统筹力量,做好应急准备。按照“属地为主、分级指挥、数据共享、逐级备案”的原则,各单位要对综合性救援、工程抢险、通信保障、排涝、专业爆破等力量资源进行统计摸底。山洪灾害多发地区要做好工程抢险、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应急通信保障、灾害速报员队伍的摸底。要分类分区分级优化整合救援力量,动态编成、力量前置,实行跨区域、上下游配合协同。各单位、村(社区)、村(居)民小组等基层要加强救援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基层一线初期救援能力。要及时掌握本地救灾物资储备数量、种类和分布情况,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投入,规范资金管理使用,会同镇财政抓好物资储备,及时更新增补救灾物资,优化储备布局,建立高效的物资动态调配机制,保障抢险救援救灾工作需要。

五、完善预案,加强信息整合。各单位要结合防汛工作体制机制调整,尽快修订印发本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优化单位预案,强化基层预案,做好各级各类预案有效衔接,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演练,提高预案的科学性、时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推动整合汇聚数据资源,积极获取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数据信息,尽快搭建具备信息收集、会商研判、指挥调度等功能的指挥平台。要推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安全生产队伍、人防力量、通信运营商等应急通信资源整合,融合一切通讯资源、卫星电话等通信手段,实现镇防指(办)成员单位和救援队伍间的互通互联,确保指令下达及时,信息反馈快速。

篇(7)

班组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治理”活动总结

每年的6月份是全国的“安全生产月”,今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为确保今年“安全月”活动贴近实际、取得实效,根据公司《关于印发2019年“安全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风机班紧扣活动主题,结合工作实际,决定在全班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治理”活动。

此次活动将围绕班组夏季多发、高发的火灾、电击、压力容器爆炸、危化品灼伤、泄露以及防汛事故隐患展开,通过排查纠正可能引发事故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防范化解降低安全风险。活动由六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在东西两压缩空气站、氮气站点进行空气压缩机、储气罐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检查储气罐罐体以及安全阀等安全设施及附件的安全状况;二是在两循环水站、中央空调机房进行电气设备隐患排查和值班室生活电器隐患排查,重点排查设备电器电路是否存在线路老化、漏电以及其他可能导致电击事故的情况;三是进行消防设施隐患排查,重点排查站点消防器材是否配备到位、器材是否有效、检查保养记录是否完整等;四是进行压缩机冷却油脂以及工业除藻剂等危化品储藏隐患排查,坚决杜绝由于储藏不善可能导致的危化品泄露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五是进行汛期事故隐患排查,重点检查操场排水泵工况情况以及地势低洼站点防汛沙子的配备情况;六是开展高空作业、除藻剂投放作业规范活动,防止由于违章作业导致人身伤亡事故发生。

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班组预先组织全体人员进行了相关事故隐患识别及风险评估,并对排查治理活动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相信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班组全员的安全意识将得到进一步增强,稳定向好的安全形势也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2019年6月9日

篇(8)

长安隧道左线暗洞全长3093m,右线暗洞全长3068m,采用分离式结构型式,左右幅相距约20~30m,属特长隧道,是全线工期控制性工程。其中Ⅴ级围岩769m(左右洞双线),占12.5%;Ⅳ级围岩5152m(左右洞双线),占83.6%;Ⅲ级围岩240m(左右洞双线),占3.9%;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工法转换多,工期紧,任务重,洞身穿越4条断层带、2条节理裂隙密集带和多处浅埋段,后期制约因素多,难度大。

一、认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

1.开工前认真组织风险评估。按风险评估流程,依据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结果和施工地质、资源配置,以及施工方案进行再评估,提出相应的隧道施工安全措施,着重于施工管理、措施评价和落实。因此,施工阶段评估重点以安全风险事故为主要评估目标。重点对长安隧道危险源进行全面分析与辨识,对塌方、突水突泥、环境影响、大变形等典型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对隧道共性风险事件,如火药爆炸、高空坠落、交通事故、触电事故、机械伤害等进行风险评估,切实有效地控制各类风险,将风险因素降至最低。

2.依据设计图纸,长安隧道洞身穿越4条断层带和2条节理裂隙密集带,隧道施工风险较大。此外,隧道长度较大,反坡施工段落较长,施工期间地下水排放控制难度高,风险较大。隧道穿越断层带F6、F7、F8以及Ⅳ、Ⅴ级围岩时为高度风险,隧道穿越上述断层带及软弱围岩段时经采取有效措施后,残留风险评定为中度风险。

二、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措施落实

(一)建立动态风险管理机制

1.成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施工期间的动态风险管理。对安全风险充分分析辨识,对中度、低度风险做好日常管控,对高度风险项目编制风险控制计划和管控措施,重点加强管控。抓好各项安全技术保障措施的落实,防范安全风险。

2.风险管理内容。

(1)认真组织风险管理培训。施工前制定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对全员进行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2)强化风险监测。施工过程中风险的监测包括施工监测、工况和环境巡视、作业面状态描述、风险处置过程和发展趋势等内容:在施工过程中将地质超前预报、监控量测纳入施工的重要工序,按照设计要求编制施工监测的实施方案,对工程自身结构及环境风险进行全面监测;提前识别和预测地质风险因素,保证施工安全。(3)建立风险的预警、相应及信息报送机制。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工况、环境巡视和作业面异常状态等,确定预警级别,形成异常状况报告机制;对可能发生重大突发风险事件,建议预警预报信息;立即启动相关预案和处置措施,同时第一时间报送业主、设计和监理单位,及时变更设计

3.实施风险动态监控。施工期间严格按“月计划、周分析、日控制”的要求,结合施工环境和地质条件、施工工艺、设备和风险特点等,对现场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反馈,立即跟踪解决,实施动态监测,确保安全风险有序可控。

(二)针对高度风险拟定应对措施

本隧道高度风险主要在隧道穿越F6-1、F6-2、F7、F8断层带施工,总长度540m(左右洞双线)占比8.7%的浅埋段施工和JL6、JL5两处节理密集带施工,主要风险为隧道涌水造成施工人员伤亡,以及隧道内坍塌对人员以及财产损失造成影响。针对此类问题,提前编制《断层破碎带掘进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节理密集带掘进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浅埋段掘进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针对不同地段使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同时强化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水平探空、TGP、地址雷达探测、红外探测、水文监测等)和监控量测等措施,及时掌握掌子面前方的水力情况,强化水害防治,指导隧道施工。

(三)强化风险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应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项目部严格安全风险研判和控制流程,现场对重要危险源进行公布,严格落实公布高风险工点的防控措施及销号。制定《安全风险管理方案》,超前决策和部署,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强化风险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实行全员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做到责任明确到人、制度落实到人。实行各级、各部门层层控制,明确安全生产指标和各项安全保证措施。项目部按照严、细、实的思路大力强化现场作业安全过程控制,高度重视安全技术应用,努力实现施工过程本质安全化;督促各级人员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不断改善施工环境,确保文明施工。形成有据可查,有规可依,有实可证的闭环控制结构,全面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水平,推进标准化管理。

(四)强化风险卡控措施的落实

隧道施工严格按《隧道九条规定》,以及“三超前、四到位、一强化”的要求,认真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针对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和特殊地段做好预防措施,针对围岩节理发育、层薄、透水性高,岩石破碎,风化严重,覆盖层太浅,土石变化处或软硬岩变化塌方滑坡等,克服麻痹松懈思想,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变更和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及时支护到位。抓好火工品日常管控和现场看护措施,严格落实到位,及时消除隐患,规避施工风险,及时协调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类问题。

(五)强化安全风险监督检查

深入了解作业现场和安全风险管理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坚持“两同时、五不放过”原则,项目部除开展日常检查、夜间巡查外,还组织不定期抽查及针对性的专项检查,确保安全工作不留死角及隐患。严格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与考核,对先进进行表扬和奖励;对把关不严,违反程序,管理不到位的人员严肃处理,确保安全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六)落实领导包保和干部带班制度

1.项目部对长安隧道实行隧道管理部制度,建立辖区范围内包保责任制,落实逐级责任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保障体系,责任到人、包保到位。隧道管理部每周开展不少于4次的带班检查(其中夜班不少于1次),并实施全过程24小时监控,隧道管理部每周召开一次碰头会。

2.项目部是落实领导带班制度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每月О嗌产时间不少于本月施工时间的80%。确保每天至少有一名领导在风险工程工点带班作业。

3.建立风险工点分级管理,高度风险工点由项目部负责人包保,项目班子成员轮流带班作业及部门领导、干部带班作业,执行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跟班作业制度。

(七)落实风险应急管理

1.针对长安隧道的风险因素和特点,编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计划和方案,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应急演练活动中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各级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2.积极组织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全员应急知识和技能,如隧道防火防爆、防高处坠落、防突泥土水、防坍塌、防触电、防台防汛等;组织安全常识,应急知识培训,如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现场抢险救灾的基本知识等。

3.加大应急投入,备足应急物资。针对隧道施工中某些预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准备好应急技术措施和抢险物资的储备,预防安全风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篇(9)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155

城市建设催生地下空间的开发。由于深基坑施工规模及涉及到的问题复杂性较高,在开挖及围护过程中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因素。为此,加强对深基坑施工质量控制,特别是从风险识别及管控上来降低深基坑项目施工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1深基坑工程项目风险识别及分析

11深基坑工程概况

本研究结合某市国际商务服务中心工程为例,在地理位置上紧靠主干道,一侧为滨江景观区域,受地面、地上及沿江防汛工程的影响,深基坑开挖及施工风险突出。从基坑围护结构来看,呈矩形,东西长320m,南北进深为130~150m,基坑周长约为970m,总面积达到42800m2。基坑设计深度为140m~147m。根据《深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要求,本工程属于一级基坑,在施工工艺上采用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支撑围护,止水帷幕采用三轴水泥土搅拌桩结构,基坑坑底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加固,在钻孔灌注桩与止水帷幕连接处采用压密注浆和旋喷桩加固。

12工程地质条件

结合地质勘查结果,项目所在地120m深度范围土层结构为全新世、中更新世,浅层土层变化较大,拟建场地地下水属潜水类型。由于受到沿江水的补给,随季节变化潜水水位发生变化,平均地下高水位埋深约为05m。在周围环境及主要障碍物分类上,附近有某国际中心工程桩及围护桩,另外一侧为新建居民区;周边无重要地下、地上设施,但受到沿江潮汐影响较大。

13施工风险评估方法

从深基坑施工风险评判影响因素及评估方法上,本研究结合模糊模式识别理论,结合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建立风险隶属度,获得风险等级。在风险权重分析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并通过风险因子数量值来构成“判断矩阵”。在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时,最大特征值向量所对应的风险事件权重为W=[w1,w2…,wn];在计算最大特征根λmax时,导入公式:λmax=1nni=1(AW)iWi,其中,W为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AW)i为某特征向量W与判断矩阵A的乘积所得第i个元素。利用一致性检验公式:CR=CI/RI,当CI=(λmax-n)/(n-1)时,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标准,当满足CR≤010时则具有一致性,否则给予调整。

14施工风险隶属度确定

对于深基坑施工中的风险事件,在判断其风险水平及隶属度时,采用专家法来确定各风险事件的影响结果C,以及发生风险的概率P,借助于P×C将值代入风险事件,来求出隶属函数,从而可以获得相应风险事件所对应的隶属度R。

15风险等级划分准则

根据各风险事件的最大特征向量Wi,与隶属度Ri的积为该风险事件所在风险类型中的风险等级,即R′i=Wi・Ri。本研究划分风险等级为五级,最高为5级:风险后果具有灾难性,且社会影响巨大,在接受等级上应立即排除;4级风险,具有较高风险,后果很严重,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在接受等级上应采取有效措施;3级风险,具有一般风险水平,后果较轻微,但在接受等级上不希望发生,应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风险控制;2级风险,具有较低风险水平,对施工人员、设备不会带来较大损失,在接受等级上允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但必须给予严格监控和规避;1级风险,具有最低的风险水平,风险后果可以忽略,对人员、设备无损失,在接受等级允许发生,但应给予风险状态监控与保持当前状态。

2深基坑施工过程风险及控制技术

21深基坑施工过程风险事件

在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施工风险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深基坑围护体系风险事件;另一类是深基坑开挖、基坑降水等风险事件。第一类施工风险主要有孔壁塌陷、钻杆断裂、孔深不达标、钢筋笼变形、沉渣过多、桩身砼密实度不够、三轴搅拌桩渗漏等风险;第二类施工风险主要有基坑塌陷风险、围护结构失稳风险、周边建筑物及管线变形风险、坑底隆起、基地扰动、流沙及管涌风险等。

22施工风险控制要点

针对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控制难点,需要从风险因素及风险类型上进行识别。其中在基坑施工质量控制上,要对基坑塌陷、坑底隆起、围护结构失稳,以及基底扰动等作为重要控制内容;在进行土方开挖上,要从开挖方案设计、施工工序、分层开挖,使其与围护结构相适应;在进行现场施工协调上,要对基坑止水帷幕进行格外关注,特别是要符合沿江止水要求;在施工现场布置及坑边堆载作业控制上,要做到无堆载、或在允许范围内的可控制堆载;在施工基坑监测作业上,结合施工进度、施工条件、荷载及相关因素,就基坑土压力、边坡应力等进行理论计算和预测,切实做好对基坑邻近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地下管线及周围土体的全面分析,有序施工。

23深基坑施工风险控制技术

针对深基坑施工技术中的各风险控制内容,一是做好孔壁塌陷防范,从围护结构优化及设计上,提升围护安全性。如在成孔过程中对孔内泥浆液面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普遍泥浆可以防范自然渗漏;当渗漏严重时要掺入防漏剂,优化泥浆的配合比;在泥浆质量控制上,要对施工现场及施工进度,以及孔壁失稳性进行及时处理;在降雨条件下引发的基坑水位上涨,要做好排水设施防范工作;当地下水流速过大,无法在孔壁形成泥皮时,需要就地基进行处理,如开孔前彻底清除地下障碍物,在成孔过程中可用挖机来排除,必要时扩大挖掘范围,选用优质土回填。二是做好钻杆断裂风险防范。针对钻杆断裂主要与成孔方向偏差,以及落石卡住钻杆所致,因此在进行防范上,一方面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另一方面来提高泥浆比重来处理。如对于沉渣的处理,可以采用高压射水装置进行排除。对于落石的处理,需要提前进行清障,再进行挖孔作业。另外,在其他风险因素下,如钢筋笼变形、桩身砼密实度不够等,需要进行针对性防范和改善。

3深基坑施工控制效果评价

根据深基坑工程施工管理实际,针对施工风险及控制要求,从工程设计、组织施工、工作流程优化及主要风险点防范上来进行控制。如建立关键性工作交底制度,就工程施工各个环节、各风险因素、各参建方及施工人员进行交底管理,明确风险控制内容及控制标准;对关键问题展开风险源检测和报告制度,明确各类风险问题及处理要求,做好施工安全管理。本项目在融入风险管控实践中,其成效主要有两个方面。

31在土方开挖及围护支撑上的风险控制效果

通过对深基坑施工各重大风险因素的分析,在确保工程施工进度、安全、质量前提下,贯彻各方风险管控制度。一是在基坑开挖环节,对土体扰动及限度进行分析,如明确土移量、差异位移量等;在进行土方开挖与围护支撑设计及施工上,对基坑垫层、围护结构及基坑受力、基坑变形等进行实时、动态监测,确保各项施工作业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2在基坑防水工程上的管控效果

在基坑降水控制上,根据施工现场水位监测工作,对不同坑内区域进行细分,如建立抽水控制制度、优化降水井位置,实现按需降水、最小抽水量管理;在降水风险源控制上,根据开挖进度来控制降水目标;在防汛墙、市政管线及周边建筑物监测中,通过对降水的动态控制,协同施工方、建设方、监测单位等进行信息沟通,确保管线监测、环境监测工作均符合设计规范及要求。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9-0051-02

本文以板桥河水库为例,板桥河水库是一项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城镇生活供水的中型水利工程,1957年12月开工建设,1959年3月竣工投入运行。根据灌溉用水不断增加的需要,曾先后于1963、1978、1987年三次进行加固扩,总库容已达7940.0万m3。

1 相关研究的发展状况

随着人类水事活动的增加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获取了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其所承受的风险。水利工程投资大,工程艰巨,工期长,项目技术复杂,不可避免的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防护区内的经济发展水平,防洪效益的大小、洪水的频率以及财产的增长率等等。这些随机的因素都可以让工程项目的预期值和经济效果产生一定的误差,也就是说存在这经济效益方面的风险。

风险决策或者是风险分析的结论,与在进行经济风险分析时所采用的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这一方面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相关讨论,也得出了一些比较有益的结论。随着熵理论和矩分析方法的日渐完善,近年来,有学者将风险评估和概率论、信息熵结合了起来,构建了最大的熵风险评估模型。

与新建水库工程相比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有所不同,与续建、扩建、改建项目虽有类似,但实质上也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所以其总体效益难以按建设阶段划分, 其经济评价有一定的特殊性按照增值投资对应增值效益对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一般来说水库的除险加固项目一般只能够按照全部产出和全部投入进行整体经济评价。在国民经济评价的过程中,在项目的投入部分要把水库的除险加固建设期离析和投资计算在内。而在产出的效益当中,不仅要考虑直接的经济效益,对于消除工程安全隐患等所间接获取的经济效益也要进行考虑。

社会效益以及其他经济效益是除险加固工程的主要效益。如果谁能够有效地对洪水进行控制,那么水库所产生的主要效益就是防洪效益,其通过消除灾害间接的带来了效益,并不是水库直接创造的财富,其主要体现在加固后提高了防洪的标准。对于水库的防洪效益,目前一般采用频率分析法进行计算,也就是通过对除险加固前后水库所发生的同频率洪水所造成的下游淹没损失情况进行比较。而其他经济效益主要包括,初估增加的蓄水量及因此而增加的灌溉、发电、防洪、供水等相关效益。

在工程使用期内,工程效益分析会设计到洪水随机组合所产生的不确定性问题。当前的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没有考虑到众多因素的随机性和市场的变化,所采用资金的时间价值的静态分析。

与水库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估过程相比,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风险评估过程基本相同。但是因为很多病险水库缺乏资金和相关的基础资料,要想和新建水库一样拥有详细的资料进行风险评估的具体分析是不可能的。所以,构建一套简化的、便于推广和操作的风险评估体系,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的。当前,对于水库除险加固效益的风险评估研究,我国仍处于探索的阶段。

2 问题的提出

本文案例水库坝因1956年底兴建拦河坝后,河段为人工渠道,较为顺直,长为200m,河床为红粘土土壤较为稳定。板桥河水库位于板桥河下游,板桥河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甸溪河三级支流,发源于师宗县鸭子塘山一带,河流自东北向西南穿谷渲泄而下进入板桥河水库。水库坝址以上本区控制径流面积107.6km2,主河道长26.0km,河道平均坡降6.264‰,流域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呈狭长形分布,流域平均宽度仅3.1km,其形状系数0.12。河流水系发育单一,属中山地貌,地形变化不大,谷岭相差也不大。径流区植被较好,多为云南松,林间有灌木杂草,人类活动影响主要集中于下游河谷一带。但是坝脚局部在库水位达到正常高水位时形成了流土和管涌,虽然多次对这一隐患进行了处理,但是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造成了水库的运行只能在低水位,这给防汛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也为水库效益的正常发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下游的耕地以及人口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此外,该水库溢洪道、土坝均属于二等建筑物,该水库防洪标准根据现行规范应该为五千年校核、百年设计,实际没能达到防洪标准要求,因此必须进行除险加固。在除险加固设计中水库的水文水利计算,遇到了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洪水资料的缺乏代表性,以此为基础所推求的设计成果缺乏可靠性,必须要进行进一步的合理性分析;而是原设计值与多年平均径流量相差较大。

3 多年平均径流量

该水库原有设计所采用的是1969年~1999年的径流系列资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7亿m3。本次加固设计中为30年的径流系列资料,多年径流量减少了18.2%以上,少了0.25亿m3,为1.12亿m3,这是必须要首先进行澄清的一个重要问题。

累积均值曲线按照实测径流系列资料进行了绘制。通过曲线图我们得出,均值随着径流量系列的增加更趋于稳定。通过实测径流系列资料所绘制的累积曲线,我们得知该系列资料有枯水段,也有丰水段。同时对降雨量也进行了比较,由于本河流域没有气象站,因此只有板桥河水文站拥有一部分降水资料,水库附近的水文站拥有30年降雨资料。1990年以后,水库加强了水文资料的观测,水位、出流量、降水量、E601蒸发量观测资料齐全,精度较高,且经省水文水资源局汇编可供使用。根据1990年至1999年水库水文资料,还原入库径流量系列。1990年至1999年期间的入库径流量系列包含了竹箐河水库蓄水,矣维隧洞引水量的影响,所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基本相同,资料的一致性较好。从以上两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本次除险加固设计成果具有可靠性,径流系列资料非常具有代表性,原有的设计则因为系列短,缺乏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具有较大差距的成果。

4 洪水方面分析

在本次的水库除险加固中,洪水的计算系列资料从1974-1999年共为20多年,其中1998、1982年为历史洪水年,通过洪水调查得知相关数据。从理论频率曲线以及经验频率曲线计算成果分析,该水库的洪水资料虽然有20余年,但是大型洪水资料相对较少,百年中只有1980年一年的洪水资料,并且还是通过相关的洪水调查得到了资料,所以推球的频率曲线误差较大,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为了进一步证实本次计算成果的合理性,对流域内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关系,根据水文气象要素具有的地区上分布规律的相应特点,并且通过对气象成因以及暴雨的特性进行分析得出,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甸溪河天气系统以及地貌基本相似,暴雨特征基本一致,各河流之间无高山阻隔,因此珠江流域、南盘水系、甸溪河等地理性质基本相似的相邻河流有关的设计7d资料、洪水进行了综合性分析,点绘出了lgW7-lgA,lgQp-lgA关系曲线。洪水在此地区分布从曲线上看具有一定规律性,本次的设计成果与这一规律符合,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该成果是合理的。

在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时,会受到很多不良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在加固建设时是不可避免的,是必须要遇到的。如防洪的大小、加固时洪水的发生频率,进行防洪建设的区域经济情况等因素,这些因素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影响非常大。这些随机性较强的因素随时都可以对防洪除险工程的预期值产生影响,会出现与预期值偏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效益风险。传统模式下对经济进行评价时,没有对这些随机事件进行考虑,只是对效益与费用的平均值进行分析,这边使得传统模式下的经济评价出现误差,从而影响了最终的工程效益。

对于目前的水库除险加固经济效益分析,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本文只是对当前的水库除险加固经济效益评价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与介绍。通过对经济方面的资料整理,将相关的风险分析理论应用在水库的除险加固经济效益分析上,因而构建了相应的关于水库风险加固经济效益的功能函数,最终达到对水库除险加固效益的评估模型的建立。此模型的建立,对提高水库风险加固决策的准确性与科学性,确保工程投资企业的利益,使得工程完工后的效益值与预计值的误差最小。

5 结论

综上所述,水文水利进行计算时,所采用的方式是统计原理和方法,通过统计原理对洪水流径进行计算,从而获得了洪水的变化规律。从理论上分析,若对实测资料进行延长处理,那么推求出的结果将会越准确,越切合实际。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所能观测到、分析到的资料是有限的,所以资料的长短是不可以人为的,是相对的,并且伴着一些随机的事件发生,所观测到的水文资料是否能够作为工程的参考,是否符合实际的工程情况,要通过分析、审核、调整等工序对其进行整理,最后符合实际情况,为水利工程的设计提供一个可靠的资料。

参考文献

[1]郎金慧.沙河集水库除险加固后的运行与管理[J].冶准,2009(1).

[2]李观念.浅议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7).

上一篇: 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 下一篇: 无形资产成本法评估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