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16:29:2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力交易的方式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交易成本经济学基本理论
在了解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之前,必须要先明确一下交易成本的概念,一般来讲在市场组织中,交易成本这个概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企业采用内部治理这种交易方式时所产生的成本,主要包含生产成本和治理成本;第二,企业在市场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购买的成本以及在购买之前谈判签约等成本。企业的交易成本一般就分为这两个部分,内容比较广泛。
交易成本经济学是用来研究各类经济组织问题,是现代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分支之一。罗纳德・科斯和美国经济学奥利弗・E・威廉姆森两位经济学家对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做出比较大贡献。罗纳德・科斯首先在其《企业的性质》一文出提出,之后又有奥利弗・E・威廉姆森把罗纳德・科斯的思想进行提炼总结命名为交易成本经济学。到如今,交易经济学已经发展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治理结构的研究提供众多重要的思路。交易成本经济学把企业看成是一种治理结构的概念,而古典经济理论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生产函数,这是两者最大的不同。交易成本经济学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首先,企业与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之间在市场交易过程中的签订合同行为都是一系列的组织结构在市场交往中的一些经济制度的或者组织的创新。这个是企业的一种自发行为和在市场中无法逃避的行为。其次,就是企业进行制度或者组织创新的目的。企业作为一种理性的经济人,希望通过最近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受益,所以企业进行上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省交易成本和降低交易的费用。一般来讲,任何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都不能够得到最优的治理结构,在市场的交易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在采购、生产、销售、上市、筹资、投资等企业的市场活动时候,都会有一些潜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都会归结为合同的问题,企业要节省成本,就需要分析这些合同能够为企业降低交易的成本。所以,在研究经济制度的时候,在承认经济组织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需要把交易这种行为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就是在分析和比较不同经济制度优劣的同时要根据其交易成本的高低来决定企业选择哪种方式。一般对于企业来讲,企业可以选择治理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企业内部治理完成,一种通过市场来完成。
根据市场交易成本的内涵与交易成本经济的理论,企业在选择市场交易还是内部治理结构的选择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就是成本,如果通过市场来组织的交易成本小于通过企业自己建立一套内部治理结构来组织的交易成本,那么企业就会选择前者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益;反之则会采用建立内部治理结构这一方式。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是为了节省交易成本。
二、企业内控系统构建方式选择的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把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看出一种特殊的“商品”,对这种商品的选择必然会产生成本,而不同的方式的成本也是不相同的,所以企业内控构建方式是通过招聘一定的专业人员来自己建立还是委托第三方进行建立划算,需要考虑的是两种方式对企业的成本之后进行决策。首先分析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本,主要是市场的治理成本与生产成本这两个成本;其次分析企业内部建立的成本,这个成本主要包括了传统的生产成本和内部行政人事等等管理行为产生的治理成本,而选择哪种方式做出决策,是需要对两者的成本进行分析比较的。
(一)治理成本的分析与比较
不管是企业自己建立还是通过市场交易建立内控结构都会产生一定的治理成本。根据经济学原理,市场具有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所以一般来讲市场往往比内部组织更能够对企业资源和管理产生更好的配置效果,所以市场治理成本小于内部组织的治理成本,把上述的分析用数学公式来表示:G=B-M>0,其中M为市场治理成本,B内部组织的成本,经济学中把G命名为资产专用性,它反映一项资产或一种服务的专用性程度,即资源在用于特定用途以后,很难再移作他用的性质。经济学中,市场治理成本是随着资产专用性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的,表现为合同协商成本等与合同签订和履行有关的成本的提高,如果资产专用性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G还会变为负值。所以如何选择两种交易方式,需要分析影响资产专用性的因素。
根据管理学的原理,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来说不同行业和规模的企业,其内部控制系统的在各方面是复杂程度必然有所差异。比如对垄断性和市场性的行业的企业,是截然不同的。垄断行业的市场交易主体数量少、行业内的企业规模和企业内部的生产的各个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决定了需要其内部控制系统针对这些差异进行设计,造成了在这个设计的合同的协商与签订成本就较高,市场治理成本可能等于、或者大于内部组织的设计的成本,即G等于或大于零。在完全竞争性行业中则截然相反,市场主体在各个方面均相差不大,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基本相同,所以市场可以提供比较通用化的市场控制结构,单个企业与专业机构进行合同协商与签订的成本较低,即G小于零。
(二)生产成本的比较与分析
由于企业内部组织和市场在资源配置效率的不同,所以企业内部组织的生产成本和市场的生产成本是不相同的,我们假设他们之间的差值是C>0,又由于规模效应的原因,所以一般来讲C>0,即企业内部组织的生产成本大于市场的生产成本。基于以上的分析,企业若生产产品和服务仅供自己使用则生产成本会大于市场上的成本。但是随着资产专用性的提高,某种产品的需求量和市场规模就变小,则产品或者服务平均生产成本因为生产规模的缩小而上升,最后与企业通过内部组织生产的成本相当。
影响C大小的因素也是行业和规模,首先分析完全竞争性行业的企业,各种资产状况比较相似,性质、规模等各方面相似的企业数量较多,这些企业所需内控系统差异也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提供的内控系统可以形成规模效应而减少各种成本,但是垄断行业则完全相反,由于垄断行业的企业数量小,资产专用化程度又高,所以市场很难针对行业内所有企业设计一套通用性较强的内控系统,这样市场开发的各种成本必然会上升,规模经济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开放的成本相对企业内部开发并没有成本的优势,C也会逐步趋近于零。
(三)综合分析
根据上文分析,两种交易方式下治理成本之差G与两种交易方式之下生产成本之差C之和设定为P,即命名P=G+C。P小于零时说明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成本小于市场的交易成本,此时企业自行组织人员构建内部控制系统更加经济,当P大于零时则相反,说明市场的交易成本大于内部组织这种交易方式,此时企业应当采用市场方式构建内部控制系统节省交易成本。而影响P大于零还是小于零的因素是企业的资产专用性,而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专用性程度的就是企业的行业属性以及规模等因素,所以企业在企业内控系统构建方式选择的时候需要考虑企业的性质、规模等因素。
三、电力企业内控系统构建方式的选择
电力企业内控系统构建方式的选择,也要从行业属性规模等因素进行考虑,在我国电力企业属于国家垄断行业,企业规模巨大,企业的技术性比较复杂,电力企业从生产、供电、检修的企业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殊的属性的特点,电力企业内控系统的构建,需要从治理成本和生产成本进行综合的分析而做出选择。
首先从治理成本上来讲,我国的电力企业是垄断性行业,企业规模巨大,企业内部的生产技术、生产流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就要考虑企业的特殊性进行不同的设计,比如要针对供电企业、发电企业等的设计,甚至要针对省电力企业、市和县电力企业设计不同而不同,而且在设计过程的各种合同的签订等难度高,成本也比较大,造成了市场治理成本可能等于或者大于内部组织的治理成本,即G大于零;其次,在生产成本上,由于电力企业的特点,需要对行业内所有企业设计一套通用的内部控制系统,所以在人力成本、物力成本等等相比企业内部并不具有显著性的优势,所以造成了C也会大于零。根据P=G+C,由于G和C都大于零,所以P也会大于零,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的市场的交易成本大于内部组织这种交易方式,此时电力企业应当采用市场方式构建内部控制系统节省交易成本。
参考文献
物理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诸多因素中的一个最活跃的因素,又是最具有实践性的环节,因此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往往首先是以物理教学方法为突破,因而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但是物理教学方法却又要受到教育思想、教学目 的与教学内容的制约,这必然会出现物理教学方法评价的多元性,形成大家常说的“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的情况,它说明物理教学方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教学研究课题。文章谨就物理教学方法政革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做些探讨,恳请广大同行指教。
一、物理教学方法的特点
1.物理教学方法的目的性特点
物理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不同的教学目的就会形成不同的物理教学方法,每一种物理教学方法总是以一定的教学目的为前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根据教学目的,选择一定的教学手段来开展师生的双边活动,最后又根据这种活动的成果来衡量物理教学方法是否成功,凡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都是成功的方法,没有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则是不适当的。因此应用各种物理教学方法都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提出目标进行与目标一致的活动运用必要的手段改革客观对象的过程以达到教学目标。
2.物理教学方法的藕合性特点
何一种物理教学方法都是由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双边藕合而成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二位一体的活动,只强调一方活动的主张都是不符合物理教学方法特点的。
强调物理教学方法的藕合性特点,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长期以来在我国物理教学方法的实践中过于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学生的学法的弊端,因而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要十分强调研究学生学法的必要,忽视了学生的学法,教法也就失去其针对性,大大影响教学的实践效果,因而在现代物理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中,发生了重心转移,即由教师的教法转移到学生的学法,这种转移正是当前我国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一种反映。
3.物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点
众所周知“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其中,前一个“法”是指教学的一般法则,也就是一般规律,后一个“法”是指物理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所以“教学有法”,因其又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活动,所以“教无定法”。物理教学方法之所以具有多样性,是因为制约教学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既受不同的教学目的制约,又受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条件等因素制约,还要受教师自身素质特点制约,这诸多因素的不同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物理教学方法的千差万别和多种多样。
认识物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点,就为我们在物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中,特别在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时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避免物理教学方法的单打一,坚持综合优化的标准,坚持从实践出发提供了理论根据。
4.物理教学方法的发展性特点
一切事物都是茬发展变化的,物理教学方法也是如此,它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时代要求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智力、能力都得到充分地发展。过去的物理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需要,必须创造出一些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物理教学方法,因而物理教学方法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表现出了具有十分活跃和发展创造的特性。
二、物理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物理教学方法的发展性特点决定了它必然要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发展,由单一的传授模式而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物理教学方法体系,哲学、政治、科技、文化做为一个大的社会背景在影响着物理教学方法,而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课程的变革将直接作用于物理教学方法的发展,现代社会中上述领域的变革,使物理教学方法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
1.物理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趋势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逐渐走向一个学习化的社会,简单的粉笔加黑板的讲授方法已无法适应这种社会变革,只有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使之现代化,才能满足学习化社会的需要,这种物理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A、视听教学设备的日益广泛应用,体现为教学物质设备的现代化,从幻灯、无线电收音机、电唱机、电影到收录机、电视与通讯卫星,到如今的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物理教学方法的时空限制,把学生的视野推到了教室以外。B、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广泛应用已成为物理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显著标志。C、自然科学实验室的普及,当然目前新教学技术的运用还存在不少问题,但适应社会发展永远是物理教学方法前进的强大动力。
2.物理教学方法的心理化趋势
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重要依据,同样心理学为物理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根据,现代物理教学方法更多的是从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必理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因而心理化可以使物理教学方法具有更为牢固的科学基础,现代有关物理教学方法的众多新研究成果几乎都出自于心理学家,心理学研究成果的运用及心理学家的直接参与为物理教学方法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3.物理教学方法的民主化趋势
民主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民主的社会需要公民具有民主意识,公民的民主意识需要民主的教育来培养,教学的民主是民主教育的核心,物理教学方法的民主是教学民主的主要表现,物理教学方法民主化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行为的自主者,物理教学方法的民主化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这是现代教育
的共同趋势。
4.物理教学方法的个别化趋势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大多和上机操作密切相关,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从计算机基础课程到计算机专业课程,学生的作业大多和上机操作有关。虽然可以在实验后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但这样就相对忽略了对学生动手操作实习的监督。而且,现在职中由于条件所限,许多计算机实验室安排多个班级操作。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许多课程都涉及大容量的数据保存问题,如果上机操作时,学生将作业保存在本机上,这样下一批次上机的学生很容易获取上批次学生的作业内容。另外,有些机房出于管理和安全的需要,在计算机上都设置了还原精灵软件,学生本次保存的作业只要下课关机了,就可能丢失。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计算机房的公共性与学生作业的私密性的矛盾所决定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稳定的电子作业提交系统。
在教学中,大多数计算机教师会以实验室为单位,基于实验室局域网的条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将作业从学生机向教师专用服务机提交实验结果,这样将学生作业保存在教师机下,就可以防止学生的作业丢失。在这个实现过程中可以因为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会有许多的解决方法。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利用“文件夹共享管理软件”,让学生通过网络提交电子作业的方法。该软件对硬件要求不高,在WINDOWS 98系统中也能安装使用运行此软件。该软件对一些资源比较紧张的学校很有有帮助。软件操作简单而且效率高,其特点是能自动批量创建文件夹及共享文件,同时可在共享文件夹中附加一个独立的密码。学生在机房工作站中进入自己的文件夹时要通过密码,而教师服务机不需要密码就可直接进入学生的每一个文件夹。下面介绍一下“文件共享管理软件”的安装和具体使用方法。
(一)用户可从网站goodsoft.省略中下载“文件夹共享管理软件”(以下简称“管理软件”),通过“控制面板”的“添加/删除程序”安装在“C:\program files\”路径下,在“管理软件”下生成一个DATA文件夹,该文件夹就是用来存放上课的班级学生信息。在“管理软件”下还有一个文本文档,指明学生信息的格式,上课教师按此文本文档格式可生成每个具体班内学生的信息,将按此格式生成的文件保存在DATA文件夹下,以下是生成04网络2班学生信息,其各项数据可借助EXCEL电子表格自动生成,将文件命名为“04网络2”并保存在“C:\program files\DATA\”,其格式如图1。
(二)每次上课前,运行“管理文件”,该文件的运行界面如图2。“系统”菜单内容如图,选中“导入文件(I)...”,就弹出DATA文件夹对话框,选中“04网络2”班文档,在“管理软件”中含有04网络2班的学生信息。如果在E盘上没有“04网络2”的文件夹(或“04网络2”文件下的文件夹和d01、d02等文件夹不同名),则“管理软件”会在E盘自动生成“04网络2”以及d01、d02……等子文件夹,并生成图一中对应的密码;如果已经有“04网络2”的文件夹并且下面文件夹名字相同,则不会再生成新的文件。然后打开“共享属性”菜单,将每个学生的文件夹设定为“全部共享”,如图3所示。学生通过密码可以对服务器上自己的文件夹进行全部权限的处理,文件夹密码一旦生成,就可使用。在第一次上课时就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密码,以后每次上机学生就通过密码访问自己的文件夹。至此,就完成了对“管理软件”的设置。教师将作业存放在没有学生使用的文件夹中(权限设置为“全部只读”),并将密码告诉学生。学生就可将教师布置的作业复制保存在工作机中,在课堂上操作完成后,通过访问服务器中自己的文件夹,输入密码打开自己的文件夹,将完成的文件保存在教师服务器上,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将在E盘上自动生成的“04网络2”文件夹打包拿走再批改。
中图分类号:TM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5-0081-02
电树枝化是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绝缘效果劣化的根本原因,也是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从绝缘缺陷过渡到绝缘故障的一个中间状态。所以对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在使用过程中的电树枝化进行有效的管理,对提高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局部放电是和电树枝化过程密切相关的,通过局部放电特征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对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的电树枝进行诊断。本文通过电树枝化的实验,分析了不同电压、不同温度对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电树枝化的影响,同时对不同状态下电树枝化的局部放电特征进行了分析。
1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的电树枝化试验
1.1 试验品的选择
实验品选择的型号是YJV22-3×95的8.7/15 kV的XLPE电缆,从去除铠甲之后的三相15 kVXLPE电缆中选取一段0.9 m的实验电缆,将电缆的两头进行切削露出25 mm的线芯,然后除去19 cm的半导体遮蔽层,将电缆外层的铜带揭开,取一根长2.8 mm、曲率半径是5 mm的不锈钢钢针沿着电缆向内插入2.5 mm,然后将电缆外面的铜带重新遮盖好,用AB胶将铜带的缝隙进行涂抹,保证密封。处理好之后的实验品的各个参数值如下:电缆线芯的直径是11.5 mm,内、外半导体遮蔽层的厚度分别是0.5 mm和0.55 mm,绝缘层的厚度是4.8 mm,铜针针尖和内半导体遮蔽层之间的距离是2.8 mm。
在实验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电缆的两端出线放电的情况,本实验对电缆的两头进行了均压处理,在处理时使用的是一套充油的电极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2 试验线路的设计
实验在检测局部放电的过程中使用的是数字化的监测方法,由调压器、保护电阻、变压器、耦合电容共同组成一个50 kV/50 kVA的无晕局部放电电源系统,传感器使用的是铁氧体罗戈夫斯基线圈,PD信号通过10~100倍的程控进行放大,经过100 kHz的高通滤波之后,使用示波器对实验结果进行观测和存储。
1.3 实验过程
将XLPE电缆分为七种样品,在正常的温度下对样品a、b、c、d加压,加压的速度为1 kV/S,当a样品的压力为12 kV、b样品的压力为15 kV、c样品的压力为18 kV、d样品的压力为21 kV时加压结束。对e样品在50 ℃的温度下进行加压,当压力到15 kV时结束,对f样品在70 ℃的温度下进行加压,当压力到15 kV时结束,对g样品在90 ℃的温度下进行加压,当压力到15 kV时结束。在加压结束之后,将电缆切成1~3 mm厚的切片进行观测,观测的仪器使用带摄像功能的显微镜,对观测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电树枝生长情况数据表见表1,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2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的电树枝化试验分析
通过对上面的表格和图片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2.1 电树枝的形成受到电压的影响
通过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知,a、b、c、d四个样本在同一个温度下,施加的电压越强,电树枝的形成时间就越长。通过观察a、b、c、d四个样本的电树枝图片可以得知,电压越强,电树枝的根系也就越发达,说明电树枝化的程度会随着电压的增强越来越严重。
2.2 电树枝的形成受到温度的影响
通过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数据得知,e、f、g三个样本在同一个强度的电压下,温度越高,电树枝的生长时间就越短。通过观察e、f、g三个样本的电树枝图片可以得知,温度越强,电树枝的根系密度越小,说明电树枝化的程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电树枝化局部放电特征分析
不同样品的放电特征图如图3(a)~(f)所示。
通过分析可以得知,a样品和d样品的局部放电形状接近三角形,c样品的局部放电形状接近翼形气孔型,b样品、e样品和f样品的局部放电形状在翼形与气孔型之间。从整体上来看,电缆的树枝形态对局部放电图谱的影响不是很大,放电相位在-30~80 ℃和150~260 ℃左右比较集中,在90 ℃和270 ℃左右发生的是局部放电,在0 ℃和180 ℃左右发生的局部放电脉冲的极性相同。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影响电树枝内部局部放电的因素是外加电场与电树枝周围的空间电荷形成的复合电场,并且最大的放电量相位和平均放电量相位随着电树枝的发展逐渐减小。
4 实验结论
本文将XLPE电缆分为了七个试验样本,对其中的四个试验样本在同一个温度下进行了升压试验,对其中的三个试验样本在同一个电压下进行了升温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和试验图片的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
①在常温和相同的温度下,随着电压的增加,电树枝的形成时间会变长,电树枝的密度也会增加,形状逐渐由树枝状变成丛状;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增加,电树枝的形成时间会缩短,电树枝的形状先密后疏,但是当温度在90 ℃时,温度的变化对电树枝形状的影响最小。
②电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与实验结果的趋势相同,但是电树枝的实际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差异。
③电缆在电树枝形成过程中的局部放电特征是:局部放电图谱整体上都呈现为翼形或者是翼形气孔型,放电时的温度主要在-30~80 ℃、150~260 ℃左右,并且在0 ℃和180 ℃左右的局部放电的极性相同。最大的放电量相位和平均放电量相位随着电树枝的发展逐渐减小。
5 结 语
本文通过对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的电树枝化进行试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电树枝化形成的规律和树枝化过程中局部放电特征的相关结论,对采取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预防树枝化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廖瑞金,周天春,刘玲,等.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的电树枝化试验及其局部放电特征[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28).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3-0102-02
一、公交移动电视互动传播理念的确立
公交移动电视自从在我国出现,并相继在全国三十多个大、中城市开播以来,它的迅猛发展和不容忽视的影响,引起了传媒界和移动电视业界对它的重视与研究。众多研究把它定位于“新媒体”。据笔者多年从事公交移动电视节目制作负责工作的实际与经验看,之所以称它为“新媒体”,更多的是在于它的数字传播技术的新和先进性,在于它实现了把电视在家庭等固定场合的传播,变为了可以在公交车移动的车内环境中传播。从而大大延伸了电视传播的范围,实现了“电视无时无处不在”,“受众随时随处收看”的可能性。
笔者认为,“新媒体”应该是在传播技术手段上的“新”带来了传播理念和制作上的“新”,但从全国各城市公交移动电视节目制作和传播的实际来看,实质上并没有什么“新媒体”的理念。
由于公交移动电视媒体大多是从传统电视台分离出来的,因而沿袭了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多是采用“电视文摘”的手法,从地方台、中央台等频道的节目中,将新闻、资讯、娱乐、体育、知识服务类等节目通过收录,重新压缩、摘编、组合、包装播出。节目制作观念上依然是传统的“传播者为本位”的理念,传播更强调公交移动电视的“唯一性”、“强制收看性”的单向传播,我播你看,让受众大多处于被动接收地位。加之公交车上收视环境的嘈杂、干扰、以及公交乘客乘车时各种散漫和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状态对收视的影响,这些都使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不容乐观。那么如何提高、优化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
首先,应在节目制作理念上有较大突破,这个突破的要害问题,就是建立互动传播的新媒体理念。这一理念首先有着先进传播技术的支撑。当今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传播手段的发展,给广播电视带来了一场变革,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大力推进,使公交移动电视能搭上这辆快车,融进有强大互动功能的网络平台,以伸延自身的传播范围,使公交移动电视向纵深发展,成为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与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完全交互式的新型媒体服务器。
其次,随着现代传播数字技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传播理念在发生着根本的转变:由“以传播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网络互动技术的发展,使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的传播,而是主动地寻找信息,参与信息的交流与互动。这种交互式的传播方式使得任何人都可能参与到传播系统中而成为信息的主角,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人崇尚自主,渴望参与交流的心理要求。“传播应该是从公众到公众,否则公众就有权利与义务拒绝那些盗用自己名义说话的人……”。(《当代新闻学》贝尔纳・瓦耶纳)。
因此,以“受众为本位”的传播观念,是传播观念回归到传播本来的精神要义:交流。通过互动,一切为了受众,一切为受众服务,应成为媒介的共同准则。基于以上阐述,因此,公交移动电视媒介人要优化与提升传播效果,克服公交车上传播环境的弊端,就要从根本上建立“以受众为中心”的互动传播理念,借助现代网络互动传播技术,寻找互动传播方式,让公交受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节目中,通过互动变被动,无意,散漫接受传播到主动,有意、积极接受传播,使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获得有效的支撑与提高,传播效果真正到位,真正发挥公交移动电视新媒体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二、公交移动电视互动传播方式
互动理念确定之后,公交移动电视媒体应积极寻求、探讨互动传播方式,并勇于进行实践,以获取最优传播效果。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异军突起,成为一种“最利于公众发表自己意见”,互动交流性最强的新媒体。并且它的最大传播特点是可以把当今社会各种类型的传播方式集合在一起,实现独特的综合传播功能。由于看到了网络媒体这种强大的传播特点和迅猛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电视媒体包括有的移动电视传媒已纷纷向它融合,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借助这一传播平台的优势,延伸扩大自己的传播范围和影响。然而遗憾的是,这些电视媒体网站在理念上并没有真正把网络当作与受众互动的最好传播平台,大多是把它作为电视节目预告表,媒体动态、栏目介绍,外加新闻资讯等内容的传播平台。对此,公交移动电视媒体应清醒地认识到:互动是网络媒体的核心与灵魂,双向传播是网络传播的最大特点,从而避免对它的认识误区。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和发展趋势下,公交移动电视媒体应积极行动起来,克服自身缺乏互动传播的弱点,寻求与网络媒体密切结合,整体互动的方式,进而带动与公交受众的互动,并以此深化、拓展公交移动电视传播领域,全力推动传播效果。目前,公交移动电视媒体首先要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媒体网站。借助网络互动平台,可以采取三种方式与公交受众互动。
(一)节目制作播出前的互动
以往许多城市的公交移动电视媒体大都对公交人群进行过问卷调查,以此为设置与制作节目的依据,但这类调查往往缺乏深入的交流与互动。更多的是一种姿态。现在公交移动媒体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便捷地通过网络对经常乘坐公交车的网民进行受众调查,栏目调查、选题调查,问题建议调查和相关背景资料的铺垫。采用这样的互动方式,实际上是使网络成为公交移动电视节目的一个策划中心,在这一互动中,如果切实树立起“受众为本位”的理念,那么公交移动电视节目到底由谁决定,就一目了然了。通过节目制作前的网络互动调查,节目制作人可及时地了解到公交受众的所思所想所说,了解到媒体自己原有的策划是否符合广大公交乘客的要求,节目制作人员自己的选题是否贴近公交受众的实际。总之只有在制作节目前通过采取这样交流、互动方式的网络调查,才能在更大范围内了解到公交受众希望看到什么样的节目和对现有节目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使节目的策划更符合公交受众要求与愿望。
(二)节目制作、播出中的互动
这类互动方式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在栏目中开辟互动内容,广泛吸引更多的公交受众参与到节目制作中,成为节目的主角:形成“点对众”的传播,以吸引同类型公交受众的关注与共鸣。“电视越来越倾向于参与之事、而不仅仅是观看之物了”,(挪威・特里恩・席沃森传播学教授)在日益I}缶近的信息化时代,对于新近发生的各类重大新闻,受众不仅仅
要求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报道,满足自己的“新闻欲”,更希望媒体能成为自己发表意见,展示主张的平台,实现其同样强烈的“表达欲”,“我要说”已成为当今受众的新特点。例如:公交移动电视节目中最重要的是新闻类节目,各地公交移动电视媒体一般都是采用将中央台,地方台播出的新闻收录下来,重新编辑、包装后再延时播出。如果能在这些播出的新闻中抓住一些重大的热点新闻,到公交车内站台上,请一些公交受众对这些新闻发表自己看后的感爱与想法,以“我评新闻”的角度制作随后播出,这样不仅使媒体与受众形成了互动,加强了受众的参与性,体现了个体话语权的被重视与尊重,让更多的受众获得了满足感,而且增加了新闻的个性色彩与反馈效果。
另一方面,公交移动电视媒体可以借助网络与受众形成互动空间。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辟“移动电视观众短论坛”,并在公交移动电视上随时播出自己网站的域名,乘客在公交车上看到移动电视播出诸如“房价”、“拆迁”、“医疗”、“环保”等热点新闻话题后。回家后可以通过网站“移动电视观众短论坛”上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主张,然后公交移动媒体再把它制作成“大家谈”节目播出,回馈给公交受众,以引发更多的公交受众关注和参与深入讨论。这种通过网络吸引受众参与互动的方式,不仅仅只限于公交移动电视中的新闻类节目,也可以类推到生活服务类,信息资讯类,甚至娱乐类节目中去。以实现公交移动电视媒体借助网络力量,通过互动对自身节目内容的再拓展和再开掘,进一步扩大传播效果。
(三)节目播出后的互动
(1)“90后、00后”群体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更多的关爱,每个都是父母心肝宝贝,与此同时他们也就在成长的路上遇到更多地挫折和困难,也受到更多地禁锢。同时,他们由于被呵护的太好,也变得更加被动,总是被更多地约束着,每一个决定都得收到更多地争议与约束也就让他们变得愈加“叛逆”。并且他们的适应应变能力也不够,这就容易让他们因为恐惧和不安而走向极端。
(2)“90后、00后”群体成长在一个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也是社会转型和信息化时代。这个群体越来越喜欢网络这种封闭与虚拟世界中的沟通交流,而在现实生活中变得越加沉默。这代人的思想情感流露大多呈封闭式,与同学之间也缺少足够的沟通交流,也越来越喜欢待在自己的世界中,这种现象久而久之在步入社会的时候就会使其心理压力愈来愈大,各种心理问题突发。然而在认知方面,他们敢爱敢恨,善恶分明,可是有时却无法真正的辩是非。
(3)“90后、00后”群体受到了更多更完善的教育,其家庭教育水平也较之更为高一些,这就让这个群体有了更多自己独特的见解认识和对事情独特的分析方式。伴随而来的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冲突,这就更大增加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也就需要更加科学、完善的教育管理。
2大?W生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书本教育往往只能获得理论性的教育,它只能告诉大学生理论上是怎样的。有时候,书本教育往往阻碍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个人的实际能力和心智的发展。有一位名人也曾经说过“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一种超乎书本之外的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才能获得的处世智慧。”而全面的大学教育可以使人更富有方向感,全面的教育不仅仅包括书本教育,还包括了实践教育,通过多种活动实践来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而更加科学全面的管理则可以培养大学生更严于律己,更加自立自律。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其“90后”群体容易剑走偏锋,就需要更多地心理疏导,更完整的教育管理。
3大学教育管理的新方式
3.1阶段式的教育管理
大学生从步入校园的那一刹到离开的一瞬间,从懵懵懂懂的青涩少年到成熟稳重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要走过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遇到不同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对他们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
第一阶段即入学教育阶段,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一个新的环境需要去适应,大学生也开始独自生活,这就需要教育者开展各种讲座,举行各种活动来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更好地成长。
第二阶段即确立目标阶段,当大学生开始了一段时间的生活之后,他们适应了新的生活,这时候他们就会觉得稀松平常,就会产生一种空虚感,这时候就需要教育者来告诉他们,他们该有新的学习生涯规划了,确立学习目标;也该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三阶段即提升能力阶段,有了之前两个阶段知识的总结,经验的积累,大学生也开始出现了分层,这就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同学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通过辅导员找其谈话,学生干部树立榜样,学生之间相互帮助来实施教育管理工作。
第四阶段即就业阶段,大学生涯步入了晚期,开始为前程各自担忧,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来对他们进行心理压力的疏导,进行就业前指导和当前的就业前景分析和建议,通过请专家开讲座的方式来对其进行教育。
第五阶段即实习毕业阶段,到了这个阶段就意味着大学生要在实习之后迈出自己母校,结束自己的大学生活,这时候就需要教育者为其提供更多地实习机会,帮其做好毕业离校工作,文明离校,在离校前给其多灌输一些社会的生活方式,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3.2科学的教育管理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管理要采取更加科学的方式。大学生无论文化素质还是思维方式都具有更高的水平,对他们的管理方式就应该更加科学。教育管理的中心在于以理服人,尤其是对于高素质和高教育的当代大学生,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要有导向性、普遍性、预防性和针对性。要在工作中给他们传输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做到以务实为主,防患于未然。确定教育管理贯彻到每一位大学生身上,做到尽可能的平等。
3.3民主的教育管理
重要的、难懂的概念、规律,一直是部分学生学习的严重障碍,影响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追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握主次、轻重,突出重点、破解难点。下面结合笔者教学实践,以高中物理中的主干知识为依托,谈谈几种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方法。
一、举例子
物理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改革的方向。通过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来说理和论证,也就成了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材(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下同)通过列举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说明了引入质点模型的必要性;通过列举地球绕太阳公转和地球自转,火车在铁轨上行驶和火车车轮滚动,宇宙飞船在轨道上飞行和宇宙飞船调整飞行姿态,说明了能把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通过列举自行车和汽车行驶,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说明了引入速度的必要性,归纳得出速度的物理意义和定义。通过列举普通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起步,飞机起飞和迫击炮发射,说明了引入加速度的必要性,归纳得出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和定义。通过列举侦察机在高空中飞行,说明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通过列举子弹在枪筒里发射,说明速度小,加速度也可以大。
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拿在手中的瓶子、毛笔不会滑落,皮带运输机把货物送往高处,说明静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列举捏在手中的笔沿不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可做示范),皮带运输机把货物从低处送往高处,物体随转动的圆盘一起运动,区分静止与相对静止,说明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可以是运动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相反或成任意角,静摩擦力可以对物体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通过列举物体做平抛运动,说明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不一定是直线运动。通过列举物体做匀速向上或向下运动,说明合外力为零时机械能不一定守恒。
二、做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恰当地设计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既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又能使他们掌握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当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F-定时,随着F1和Fz之间夹角的增大,Fl和Fz将不断增大,且F1和Fz之间的夹角不可能等于180°,这一点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学生实验:把重物悬挂在绳子中间,让两名学生将绳子拉开直至“水平”,或让两名力气较大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提一桶水。由此,让其他学生观察,并让实验者谈感受。
又如,在“力的分解”的教学中,对力产生的效果,即两个分力的方向,学生较难想象。对此,可以采用放大或感受的方法,设计如下实验:(1)如图1,在球和斜坡及夹板的接触面上铺设海绵类弹性较好的物质,或将接触面用软木条代替。(2)如图2,将细绳一端扣在手指上,用手掌通过铅笔支撑起悬挂着重物的绳子。前一个实验可以放大显示重力产生的两个效果。后一个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手指受到的是拉力,而手掌受到的是压力。
再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为了说明物体具有惯性,可作这样的演示:把放在杯子上的木板从杯子上撞掉,使在木板上的鸡蛋掉在杯子里;或迅速抽掉放在桌边的重物下面的纸片,使重物不掉在地上。
还如,在“圆周运动”的教学中,为了说明绳子模型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可作这样的演示:在如图3所示的轨道上(翻滚过山车模型),将小球从AB段的不同位置处释放,观察小球能否经过最高点C。
此外,在“光的折射”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模拟叉鱼(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在水槽中放入水,在水槽侧面固定一条小鱼模型,请一位同学用细杆模拟叉鱼并谈感受,再请这位同学换用激光笔“射击”小鱼并谈感受。
三、类比法
抓住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由此及彼,由形象到抽象,由熟悉到陌生,可以对事物有更清晰的认识,对物理概念或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也是发现未知领域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为了研究电场,引入了试探电荷(也称检验电荷),但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弱和方向,即电场强度,与放入的试探电荷无关,这一点学生很难理解。对此,我们可以类比风中树叶的摆动,设置这样的教学——
师 同学们,外边有没有风?
生 (向外看后)有。
师 你们看到的是风吗?
生 (思考片刻后)不是。是树叶在摆动。
师 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启发?
生 树梢是用来检验有无风及风向的物体,而风的大小、方向与有无树叶及树叶的大小无关。
又如,在研究磁场时,则可以大胆类比电场,如引入电流元来研究磁场,用比值法来定义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和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等。
再如,电动势是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对此,我们可以类比木匠把木材做成家具的本领:木匠做出家具后就把他的这种本领表现出来,同样地,电源接入电路后就把电动势表现出来;木匠没做出家具时他的这种本领就没表现出来,但依然存在,同样地,电源未接人电路时电动势就没表现出来,但大小不变。
还如,在研究电场的能的性质时,我们类比电场强度,引入了电势和电势差;类比电场线,引入了等势面;类比等高线,引入了等势线;类比重力势能,引入了电势能;类比高度和高度差,理解了电势和电势差;类比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理解了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类比平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处理带电体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用比值定义法描述物质的属性和运动性质已成为物理学的一种
四、对比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如果说类比法是为了抓住事物的共同特征,对比法则是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之处,从而对事物有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
例如,通过列表比较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可以清晰地把握串联和并联的基本规律,即电流和电压的特点,进而区分总电阻、电压分配、电流分配、功率分配、总功率的关系。通过列表比较安培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可以认识两种电路的接法,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而准确地分析测量误差情况,选择测量电路。通过列表比较滑动变阻器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可以认识两种电路的接法、对滑片初始位置的要求,分析用电器上电压和电流的调节范围、消耗电能情况,进而在具体问题中正确地选择控制电路。通过列表比较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可以了解元件的特点,知道能量的转化关系,进而清楚地认识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正确地处理两种电路。通过比较ν一τ图像和U-I图像,可以准确地认识不同图像中“斜率”和“面积”代表的物理意义。通过比较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和电源的外特性曲线,可以清晰地认识不同图像中“斜率”“面积”“截距”和“交点”等所分别代表的物理意义。
再如,矢量和标量,路程和位移,速度和速率,功和能,重力、电场力和磁场力,电场线和磁感线,电偏转和磁偏转,平行板电容器动态问题的两类情况,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安培定则和右手定则,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电阻、电感和电容,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峰值、有效值和平均值,电动机和发电机,布朗运动和分子热运动,晶体和非晶体,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横波和纵波,波的干涉与衍射,各种电磁波,电磁波和机械波,各色光,自然光和偏振光,动量和动能,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a、β、γ三种射线等等之间,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对比。
五、等效法
等效法是从事物之间的等同效果出发,把复杂的、陌生的现象、过程或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熟知的等效现象、过程或问题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这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对物理量进行等效替代。比如,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变速运动的快慢,用重心来代替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用直流电来代替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用总电阻来代替多个串或并联的电阻;将合力与分力等效,将合运动与分运动等效,将条形磁铁与通电螺线管、小磁针(小磁铁)与通电圆环等效;分析电路动态问题、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时引入等效电源,分析导体棒切割磁感线问题时引入等效长度,分析磁通量问题时引入等效面积,等等。
也可以对物理过程进行等效处理。比如,将匀减速直线运动等效为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将斜抛至速度变为水平的运动等效为平抛运动,将带电体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效为物体在重力场中的运动,将传递热量的过程等效为做功的过程,等等。
等效法有时还表现为一种近似。例如,由于打点时间间隔很小,用平均速度代替纸带上某计数点的速度;由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间极短,用平均速度代替遮光条通过某点的速度。
六、假设法
假设法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它是指以客观事实和科学原理为基础对各种未知事物进行猜测,包括对物理条件、物理现象、物理状态及物理过程等进行合理假设,然后根据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计算和推理。通过假设可以大大降低思维的难度,使问题迎刃而解。假设法的基本思路是:假设某一物理量有或无,达到极大或极小,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
我们认为,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应包括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和应用实践三部分内容。
(一)教学实验应围绕会计电算化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平时的实验教学注重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在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中我们已涉及到会计电算化概论;商品化会计软件及其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会计电算化控制和管理等知识。我们要求学生通过上机实验懂得进行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条件分析;并能结合一两个商品化会计软件进行安装和初始化;掌握试运行、正式运行财务软件和如何“甩帐”。
(二)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原理。我们在教学中先进行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实例讲解。在重点讲解若干功能模块的分析、设计和编程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使之能够触类旁通,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够独立进行系统设计,然后透彻地理解他们应该掌握的教学内容。
1.在教师的指引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组。每个小组分4~6人,建立会计电算化模拟会计实验组。设计题目为“账务处理系统”,设计语言为以前学过的Foxbase或FoxPro,其功能要求要符合《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中的基本要求。每个小组严格按照账务处理数据流图进行程序的编制,最后以设计报告(包括程序清单)的形式交教师审核。
2.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各自实验前收集的财务数据及设计出的账务处理系统,建立起各自单位账务系统,彼此轮流在不同的账务系统中担当不同的分工人员,培养彼此间的协作能力,交流实践取得的经验;在做财务报表时,不同人员在不同的财务系统中生成同类型的财务报表,互相进行核对和比较,及时发现错误并进行修正。
在设计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法,掌握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业务核算中的重要作用和合理应用,进一步理解系统开发步骤和方法,能承担部分程序的编写和调试工作,并能进行系统的基本维护。通过设计,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又能巩固学生对各项知识的掌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把握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在会计软件教学中,现在的软件都带有说明、演示、帮助、安装、设置等很多辅助文件,如果教会了学生利用这些文件来学习软件操作的技能,那么他们以后就具备了学习各种软件的能力了。在电算化程序设计教学中,我们的目的不是教会学生学习使用某种语言,而是培养学生进行计算机思维的能力。
(三)应用实践一般安排在学生毕业前夕的实习中。在把握和分析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集中的、专门化的强化训练,对那些在教学环节被忽略或应该给予重视而没有重视的部分,特别要注意补缺补差,把应用实践既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环节,又作为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延续。在实践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生所不懂的问题、疑难问题、重点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力争讲清、讲透,让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获益,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学生身临其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懂得简单操作与维护,处理一般财务业务;另一方面还要能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或新的商务模式(如电子商务)等对传统会计电算化内容扩充的要求。应用实践可以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进行。这是一种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对会计实务进行体会、了解的一种有效方式。应在实验室内增加一些电教设备 以便存在确实无法模拟的会计环境或问题时,用电教设备教学。需要指出的是,在配备硬件系统时,既要考虑计算机技术、有线电视(CATV)技术和网络技术,也要考虑今后发展的趋势,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三、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方法
总结目前各高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践
教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验证式实验教学学生按实验教程或指导书中给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最终验证性的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或结果。实验过程易进行组织,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或体验。
(二)模仿式实验教学学生按照具有参考性质的实验内容,对实验资料进行实验加工,以达到课程所要求的实验结果,并观察、分析、研究实验过程或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部分掌握实验结果及方法,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三)探索式实验教学按照教材内容,对学生不指定实验步骤、不给定实验内容,而要求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和企业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构造实验内容,从而获得某种所要求的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及综合设计能力提出高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设计,并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对协调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有较好的把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
(四)开放式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不受具体教学内容的限制,自行选定所开发的实验项目,独立或合作设计调试和运行实验系统,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完善和提高自修能力及创造能力。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我们将上述几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给定企业案例或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增加实际体验和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书本上或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与方法,最终达到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实践教学必须与课堂教学相衔接、相配合,使同步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自修能力,最终完成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能力上的培养与锻炼,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不但要重视实践教学,而且要增加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设备投入和软件投入,最终建立专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
四、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应重视案例教学
长期以来,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人们对于案例教学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资料更是凤毛鳞角,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束缚。学校应鼓励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实现社会兼职,密切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凭借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实力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成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以更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开展。
五、将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改变教学方式
未来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教育。应将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中。
中图分类号:R68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007-02
1 绪论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并且随着工业及交通的发展以及人口平均寿命的提高,股骨颈骨折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有着逐年升高的趋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作为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方式之一,不仅对年轻患者(
2 材料和仪器
国人成年尸体骨标本(已做防腐处理)18只,6.5mm空心拉力螺钉: 上海冠坤医药器械有限公司生产4孔DHS钢板及鹅颈钉:上海冠坤医药器械有限公司生产长春产CSS-4402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最大压力20kN,吉林大学力学实验中心提供
电阻应变计 (45度角应变花) 生产厂地:浙江黄岩测试仪器厂
YJ-4501A静态电阻应变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吉林大学力学实验中心提供
3 模型制作
在股骨标本中下1/3处横向锯断,取上2/3段。在股骨颈中下1/3处以Pauwels角70度锯断,制成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标本,分别用6.5mm空心拉力螺钉正三角形置钉(A组)图1、6.5mm空心拉力螺钉倒三角形置钉(B组)图2
4 实验步骤
(1) 直视下解剖复位。
(2) A组用三根6.5mm钛合金空心拉力螺钉以正三角布局打入,2根贴近股骨矩,1根在股骨颈中上水平,沿股骨颈轴向(约135度)平行打入,钉头距股骨头软骨下骨3-5mm。从股骨颈截面观3钉位置呈等腰正三角形布局。B组用三根6.5mm空心拉力螺钉以倒三角布局打入,1根贴近股骨矩,2根在股骨颈中上水平,沿股骨颈轴向平行打入,钉头距股骨头软骨下骨3-5mm。从股骨颈截面观3钉位置呈等腰倒三角
形布局。
(3) 用C臂透视机验证以上3组内固定的位置。
(4) 对A组、B组 、粘贴电阻应变片花 图3
将电阻应变片的引出端,用测试导线,联接到电阻应变仪所对应编号的接线柱上。用电桥,半桥互补的方式进行测试。
(5) 将标本股骨干部分插入与水平呈75度的底座套筒内,并通过四周的螺钉孔用螺钉(4~6枚,视具体情况而定)固定,达到牢固固定。置于CSS-44020型万能试验机下,股骨颈头部与定制半球形模具接触,通过面接触达到受力均匀(图7)。实验条件:试验时选择以线性载荷0―1800N持续加裁,加载速度为1.0mm/分钟,实验自动结束条件为负载下降20%或载荷达到1800N。通过Test Expert测绘软件测得股骨颈骨折固定后的载荷及相应位移,并绘制载荷―位移曲线,电阻应变仪记录下,应变数据,当压力到达1800N时自动结束试验。
表1 各个标本电测数据()
组别 标本1 标本2 标本3 标本4 标本5 标本6
A组 1.89 1.51 1.77 2.08 1.92 2.16
(CS正三角)
B组 2.04 1.92 2.10 2.17 2.36 1.98
(CS倒三角)
表2 各组标本平均值及标准差
组别 平均值(mm/kN) 标准差(mm/kN)
A组(CS正三角) 1.888 0.232
B组(CS倒三角) 2.095 0.157
5 讨论
本次试验结果提示,DHS+CS固定的标本的抗轴向载荷能力显著优于两种CS固定的标本(P0.05)。
综上所述,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选择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根据医师的经验、患者的病情和年龄作出最合理的选择。对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从力学角度,提供分析结果,供临床参考。本文所参考的生物力学研究,都是仅仅从骨骼单一组织上测试得到的结论,并没有结合软组织条件采取综合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
参考文献
[1] 王辉张海霞徐玉娟.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06 年5月,4(3):28-2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06
位移法主要是利用力法先求出各单位位移引起了杆端弯矩和剪力,以及载荷引起的固定端弯矩和剪力,并列表备查。本文就位移法典型方程的取舍对结构力学教学的影响进行讨论。
1 位移两种计算方法之间的关系
1.1 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
从图(b)当中,我们可以总结归纳出由刚臂反力矩和链杆反力等于零得到了以下的典型方程:r11Z1+r12Z2+R1p=0;r21Z1+r22Z2+R2p=0
方法二:
含基本未知量及荷载影响的杆端表达式:
1.2 关系
方法一和方法二都能够通过公式推导出想要的结论,同时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方法一和方法二所推导出来的公式进行答题,并且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从整体的推导过程来看,方法一主要是先利用平衡条件分别讨论未知量与荷载的影响,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刚度系数以及自由项。利用平衡条件来分别导论,可以从侧面减小误差,并且帮助学生在学习结构力学的时候,理解得更加深入。除此之外,方法一还在原有结论的基础之上,进行叠加,从而得到了位移法的典型方程。综合来看,方法一相对而言较为简便,并且能够缩短解题时间,可以说是一种高效的方法。而方法二与方法一存在很大的不同,这种方法先用叠加原理列出含基本未知量的杆端力表达式,从而将一系列的条件都求出来,并且为后面的计算打下一个基础。之后再利用平衡条件得到基本方程。从方法二的公式推导过程以及总体的计算方式来看,方法二的精确度较高,并且误差较小。是一种非常可取的方式。两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将方法一的高效和方法二的准确联系起来,从而得出一个理想的计算方法。
2 位移法典型方程对结构力学教学的影响
2.1 学习位移法和力法的相互影响
位移法典型方程是在基本体系和原结构完全相同的基础上建立的,对于学生来说,位移法典型方程是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位移法典型方程以及力法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首先教授力法的相关概念、公式等知识,之后在此基础上,再讲授位移法典型方程。由于学生拥有了力法知识的基础,在学习位移法典型方程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太吃力。另一方面,通过两种格式相同的典型方程中系数和自由项物理定义的比较,可以让学生对力法以及位移法的基本理论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相对来说,位移法和力法之间存在很密切的联系,通过力法来促进位移法的学习,再通过位移法的深厚知识来理解力法,能够让学生的知识量不断增加。
2.2 位移法典型方程对力学思维方式的影响
力学思维方式并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内容,学生除了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还要具备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方法二虽然得到的结果较为精确,但是,其杆端力的表达式主要是运用叠加原理得到的,因此在影响杆端力的众多因素中,可能是荷载,也可能是其他因素。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的力学学习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在位移法典型方程当中,与立法的典型方程是一样的,主要表现为,引起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原因都是以自由项的形式出现。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利用一种方法来解决多种问题,无论是日后的深化学习还是相关的习题解答,都能够达到一个较好的结果。综合来看,方法一解决由支座位移、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内力和变形问题,可以更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较为清晰的力学思维模式。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可以着重推广方法一。
2.3 位移法典型方程对后继课程的影响
建立位移法典型方程的过程中,所有用到的基本体系概念,在日后的弯矩分配法、求等效结点荷载当中,都会有所应用。因此,位移法典型方程对于后继课程来说,是一个良好的跳板,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后面的知识,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思维,避免在后面更加复杂的课程学习中,产生固定思维。另一方面,位移法典型方程中刚度系数的求解过程,可以为学生在日后学习矩阵位移法的时候,打下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位移法典型方程对结构力学教学具有较大的积极影响,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结构力学的相关知识,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相应的公式上,都能够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积极使用,并且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做出一定的改良。
3 总结
本文对位移法方程的取舍对结构力学教学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从整体的应用效果来看,位移法典型方程对结构力学的教学工作来说,是一种非常可取的方法,很多的复杂问题都可以找到较为简单的处理方式。今后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位移法典型方程,通过系统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应用,从而在学习结构力学的时候,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侯健.力法、位移法和渐进法的比较与分析――结构力学教学札记[J].中国科技信息,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