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16:29:2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民办本科高校学科建设应处理好的关系
相比其他老牌的公办高校,民办本科高校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如“升本”时间短、各项基础条件较薄弱、教学任务繁重以及办学质量提升千头万绪等,为此,在学科建设中要特别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一)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科研和教学是现代大学的两大主要职能,是代表高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高校对科研和教学地位的认识是不同的,所谓的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分类,主要是基于科研和教学的地位侧重所作的划分。我国民办高校自诞生起,一直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教学是其各项工作的中心。同时在其办学的早期,也是为了生存,民办高校只集中资源搞好教学,相对轻视甚至忽视科研,教师的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不强,科研基础十分薄弱。随着部分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逐步提升和纷纷升本,科研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目前,多数民办本科高校已充分认识到了科研的重要意义,科研工作也有了较大进展;但也有少数民办本科高校还未把科研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甚至个别学校领导还停留在以前的观念上,认为科研只会和教学争夺资源,科研建设基本上还处于空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对科研的忽视,必定会阻碍本科高校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诚然,对于民办本科高校来说,人才培养仍是其根本任务,教学仍是其中心工作,但民办本科高校仍须审视和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既要充分认识到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又要强调教学的根本性,妥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基础薄弱,无法在基础研究、理论研究上与科研实力雄厚的老牌公办高校竞争,但可以“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应用性研究为突破口,面向地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同时,也应该面向人才培养领域开展教学研究。面向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保证了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学校教学与科研的齐头并进。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学科是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是人类通过长期的知识创新,经过不断创造、积累、发展和完善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专业是高校为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是教与学的基本单位。学科与专业是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从专业与学科的起源看,学科分化在前,专业形成在后,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迅猛发展以及新兴学科和学科群的涌现,专业形成往往落后于学科的发展。专业的划分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与社会职业分工相适应。学科主要与科研相联系,为专业建设提供发展的最新成果及可用于教学的新知识、师资和研究基地;而专业主要与教学相联系,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为社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民办本科高校在发展中要妥善处理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民办本科高校以人才培养为主要职能,在各项工作中应以教学为中心,且民办本科高校的科研实力比公办高校弱的多,学科建设又较落后,“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适合现阶段民办本科高校发展的实际。因此,在民办本科高校发展初期,在处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关系时,应以专业建设为主体,但要把专业建设放在学科建设的框架和视野下来进行,以学科建设引领专业建设。同时民办本科高校也要增强学科建设意识,加强学科建设,因为作为本科高校,学校办学层次和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科建设的带动。在实际工作中,民办本科高校应统筹规划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密切二者的联系,恰当发挥二者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实现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一体化发展,并不断充实、提升二者的内涵,使之共同为促进民办本科高校的发展服务。
(三)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关系
学科建设与科研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讲,搞学科建设就是抓科学研究。学科是人类长期对知识进行创新、积累而形成的独立知识体系;科学研究是探索新知、创造知识的活动。因此,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和永恒动力,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在学科建设中,通过科学研究,可以抓住学科前沿,凝练学科方向,锻炼学科队伍,培养富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提高学科基地的水平,推动学科向前发展,提高学科建设的水平。而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可为科研打造更优越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吸引优秀的学者,促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汇聚更多的学术资源,更有利于产生重大科研成果。不过学科建设又不等同于科研,它还包括了其他方面的内容,如学科布局的调整、学科平台建设以及学位点建设等学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民办高校升本后,为建设合格本科高校,必须重视科研,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学校整体的科研实力;而在学校有了一定的科研基础后,可把工作重点从科研工作逐渐转向学科建设工作上来,把学科建设作为提升学校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抓手,从而带动学校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等的发展。民办本科高校抓学科建设,首先还是要明确科研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仍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从而不断充实学科内涵,推动学科创新;同时,还要做好学校整体学科建设规划、优化学科布局与结构、建立科学的学科管理模式、凝练学科方向以及合理构建学科梯队等工作,推动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民办本科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着力点
学科建设涉及学科方向凝练、学科团队构建、平台建设和资源投入学科环境营造等方面,如果民办本科高校对所有方面齐抓共管、不分轻重,只会延缓学科建设的步伐。笔者认为,当前民办本科高校进行学科建设,应先找准决定学科发展的关键点并着力进行建设,进而逐步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
(一)做好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
学科建设规划是对学科远景发展的科学规定和论证,是学校学科建设的依据和蓝图,是使学科的发展纳入有目的、有秩序、有规律活动轨道的过程和手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学校层面,做好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工作,制定科学完善、切实可行的学科发展规划,是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保证学科建设卓有成效的重要保证。民办本科高校的学科底子薄,建设历史短,理论水平弱,建设经验少,更应该注重做好学科规划的顶层设计。民办本科高校顶层要充分认识到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学科建设的分管领导,根据民办高校“精简、高效”的管理原则,指派专人负责学科建设的管理工作,有条件的可以成立专门机构;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找准学科建设的发展定位;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自身发展的现状、优势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机遇,学习公办高校学科建设的经验,制定学科发展的宏观战略和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可选择1—2个符合社会产业需求又能带动学校主体学科水平提升的学科,集中资源进行建设,从而带动其他学科水平的逐步提升。
(二)加强科研工作
科研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做好科研工作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主要力量,民办本科高校一定要加强科研工作。民办本科高校应提升教师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对教师明确提出相应的科研要求,把科研业绩考核作为对多数教师的基本要求;要在校内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学术自由的良好科研氛围,鼓励教师勇于创新;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基础薄弱,开展基础研究困难大,也难以与实力强大的公办高校竞争,在学科发展中,应把科研主要集中在应用研究上,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大力开展横向合作研究,直接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另外,民办本科高校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各项工作的中心。当今整个社会科技迅速发展变化,新事物、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信息的传播手段、方法也在不断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更在不断的变化中,这些方面都迫使民办本科高校大力加强教学研究。为此,民办本科高校也应该把教学研究作为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建设好学科平台
学科平台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不仅是与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的教学和科研活动赖以运转的场所、设备、设施、手段等,更重要的是它是人才的聚集地,是信息汇聚与交流的中心,是不同学科交叉、融合的结合带,是实践科研创新思想的最佳基地”②。学科平台为学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研究环境和条件,是打造高校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条件。学科平台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长远性、基础性的建设工作,涉及面广,受益面宽,在学校整个学科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③民办本科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学科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学科平台建设工作。一是要加大对学科平台建设资源的投入。平台建设的资源主要指相关基础设施,包括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网站、工作空间及所需的经费等。二是要积极争取各级研究基地、共建载体和工程中心等,或与企业联合建立有关平台,既可以获得较充足的建设经费,又可以提高学科的影响力,为学科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平台。三是由于办学经费有限、资源紧缺,要从学校整体学科建设的高度统筹各学科平台的资源建设,科学调配,并促进资源共享。四是要完善学科平台的管理、监督和激励机制,提升学科平台建设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数字化方面,国内高校掀起了数字校园建设的,各业务部门陆续建设的教务、财务等管理系统很大地推进了网络应用进程,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如何实施有效的校园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新一代的数字校园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大学校园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
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就是学校统一组织建设的全局性信息系统,能够支撑学校各项业务的有序运转。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在整合的基础设施、数据环境、用户、权限和流程的基础上,实现信息集成,能够为用户提供集成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提供实时交流、文档管理、信息和共享的科研协作平台,为多学科交叉发展提供网络合作环境;(二)整合数据,通过业务流程的整合和优化,数据的集成,解决部门系统间的信息孤岛问题;(三)整合服务,以用户为中心组织信息资源与服务,使用户从重复性的工作输入和复杂的工作事务处理中解脱出来,以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方式。
二、大学校园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建设的策略
(一)注重系统的顶层设计
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建设由于涉及的业务范围广、部门多、实施时间长,因此,迫切需要重视顶层设计,全面实施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化顶层设计是从全局的视角出发,站在整体的高度,以信息化的思维,全面分析机构的各项业务,建立该机构的业务模型、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用户模型,并结合机构的信息化现状,进行技术架构与基础保障环境规划,进而设计出信息化总体技术方案,包括信息化建设和实施方案。
其中信息资源规划以IEM为技术基础,我们的规划从用户服务的角度展开设计,根据教师、教学管理、学生等不同的角色,从招生、招聘到成为校友等不同的阶段出发,根据教学、科研、服务三大职能和内部管理所涉及的各块业务,划分业务职能域,进行宏观业务服务分析,如学生综合服务、学生在校综合服务、教工综合服务等分别进行分析,建立学校信息化的业务模型、功能模型、用户模型、数据模型等,形成宏观信息资源规划。
(二)构建服务器虚拟集群环境
随着业务的扩大,数字校园中心需要的服务器数量急剧增加,个别业务在某些高峰访问时仍然显得负载过重,系统故障和恢复时间过长等等问题令管理人员每天疲于应付,通过构建服务器虚拟集群环境,采用VMware vSphere将已有的一些PC服务器,利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集中到一个VMware ESX Server 服务器群上,虚拟服务器群能够提供 Linux和Windows等多种操作系统,主要运行有Web服务、信息门户和一些业务管理系统,使用VMware VMotion实现了运行中的虚机跨完全独立的物理服务器迁移,提高了业务连续性,同时为新应用的上线提供了便利的试运行环境。
(三) 实现信息、数据和资源的整合
信息、资源和数据是整合的重点对象,各级网站对外起着高校整体形象宣传的工作,对内需要建立良好的信息、资源共享渠道和服务平台,以信息的、共享为目标,我们建设了网站群服务平台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信息聚合,建设了资源共享平台以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建设了数据集成和交换平台实现了数据整合。
1. 形成全校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
网站群服务平台是以XML为交换基础、以SOA为体系结构,Ajax为展现技术的数字内容服务平台,打破了以往主站、子站建设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风格不统一的传统模式,提供了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审批、整理、定位、转换、分析等一整套完善内容管理体系。例如,提供了主站、分站群之间的信息共享制度,实现了信息的重用与复用,实现门户及部门网站信息的共享共用;实现了垂直管理的多站点体系结构,通过站点维护与内容管理权限的分配,实现集群化管理等。
数字内容服务平台通过集群化的管理模式实现校级和各单位部门的信息整合,同时也提供了资源整合平台,通过全校师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教学、科研的跨学科、跨专业的交流平台。
2.实现跨部门的数据整合
数据集成和交换平台是我校进行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建设的一项核心实践,该项目解决了各个部门、院系的系统和数据库各自为政,数据重复冗余,各部门之间信息不一致,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数据的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平台采用基于统一的标准和松散耦合的SOA软件架构,通过Web服务(如HTTP、SMTP、SOAP和UDDI等) 提供了在不同应用之间数据交换服务。采用企业服务总线ESB作为消息架构,通过简单的标准适配器和接口,完成服务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互操作。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将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集成,通过聚合的方式将来自办公系统的通知 公告,网站群的栏目新闻,共享数据,按用户订阅的形式集中展现至门户。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学校园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并从顶层设计、标准建设、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信息集成等几方面对高校校级统一信息平台的建设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建设集成的数据环境和资源共享平台,力求为全校师生各项活动提供个性的信息服务,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土木学科是一个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强调工程应用的学科,土木实验室是一个重要的科研和教学平台,为高层次的社会服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学生通过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提供最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提升学校实力和推进学科发展。作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优秀工程人才的基地,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的好坏程度对人才培养的优劣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的重要一环。以评估为契机土木工程专业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并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建设、评建结合”的目的。
一、实验室地位明显提高的因素
在高校教学中过去实验室处于“从属地位”。学生到实验室只是加以验证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且毫无创新,使得实验室得不到重视,造成了管理体制不健全、实验室环境差、设备陈旧、资金短缺、人员素质低、实验队伍结构不合理和流动性大等问题。
通过院各级领导、专业评估使校和全校师生对实验室重要性的充分认识,成立了校内评估专家组,聘请在实验室建设、实验管理和教学方面有丰富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校内外人员担任专家,由主管校长担任组长,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给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方面。在学校的各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学院根据专家组意见进行了整改,使得实验设备得到补充,实验室环境和面积都有了较大改观,管理机制得到完善,实验室整体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有力的一系列举措,使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在全校掀起了实验室建设的,得到了全校的广泛关注,实验室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当前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各高校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其教学、科研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重要标志,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实验的重要性更不可小觑。目前我国高校的结构实验教学主要是补充课堂教学的一项内容及手段,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笔者通过分析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科研方面
土木工程专业涉及很多的科研项目,这些科研项目都需要通过实验进行研究。目前我国很多土木工程学校的教师每周都有很大的教学工作量,教学任务繁重,因而无法保证教师具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往往体现在很多高校教师在科研工作上无所作为,积极性不高。于是产生的结果又导致实验室对科研成果的有效利用率较低,这就制约了学校专业化高水平的发展。
(二)、教学方面
学生在学完课本中的理论后,在实验室进行试验只是对其所学理论的验证,而且是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和步骤或者在试验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而对于试验原理的理解及其相互联系却不甚了解.甚至部分学生对试验结果的正确与否都不能加以判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更是不知其所以然。
(三)、管理队伍方面
目前由于实验教学的从属地位。从事实验技术工作的人员一直被视为教学辅助人员,长期以来由于实验室人员不受重视,在一定程度挫败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很少有人关心他们的业务学习和提高,导致了专职试验教师缺乏和实验技术队伍不稳定,从而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四)、学生综合水平方面
结构实验室在设备上的欠缺,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和实验必须通过分组多人进行,延长了课程教学的实验周期,导致教师实验教学任务量增大。教师教学辛苦,学生学习也不方便,而且在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成绩评定的时候也缺乏平等的操作性。实验室场地有限,然而仪器设备都是超重超大型的,而且实验所用的试件也是超大型的,设备的有限,根本无法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制作试件和操作仪器,使得学生无法对设备及实验目的进行更深入了解,无法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发挥。
三、实验室建设改革对策研究
(一)、定位需要兼顾专用性与通用性
新建多功能振动试验中心项目的出发点就是基于城市建设与防灾平台拓展优势的传统学科,提供迄今为止最好的大比例模型试验手段和平台,为土木防灾研究的创新和超越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点地震模拟振动台阵为本建设项目的主要特色,体现了高定位的建设思路。2个承载量30t和70t的振动台可以在70m的长槽和35m的短槽内移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利用多台工作模式可以支撑长线和非直线布置结构模型的试验,在国内外尚无先例,配合10m高的一字型反力墙可以进行动力混合试验,将成为广泛领域内的振动和抗震试验研究基地,在规模、规格和时间上具有相当的超前性。
在考虑实验室专用设备要求的同时兼顾通用性试验装置的要求,除振动台区域外实验室内尚有多达2300m2的多功能地锚区域,配合高15m的T型反力墙,可以满足10MN的疲劳机及许多不同规格作动器的安装要求,可以进行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土木结构试验,地锚区域下的地下空间高度为2.4m,除布置一些通用实验设备外,也可以灵活布置各类试验装置。实验室大厅内,试验研究场地的区域较大且可灵活调整,如图1所示,也可满足与土木学科相近的多学科的试验研究需求,拓展了实验室的用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图1多功能振动试验中心的平面布置
(二)、加大试验室投资,提高设备利用率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学科新专业的增加,使我们很多高校出现了试验设备陈旧,试验方法单一的现象,甚至都不能满足理论教学和科研的需求。因此,我们应对学科实验进行整体规划,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积极争取到学校划拨的实验室建设经费,在加强实验室基础建设的基础上,应加大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投资,淘汰陈旧的设备,配置足量的实验、科研精密仪器,面向校内外开放,最大提高设备的投入产出效益。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课题,对于实验室的使用给予优惠使用政策,并实施有效的奖励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良好的科研氛围,这也是提高试验设备使用率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则积极鼓励参与科技创新相关的课题项目,对取得成果的予以适当的奖励。只有把学生、教师的科研积极型调动起来,才能活跃实验室的气氛,才能拓展实验室的空间,才能真正实现实验室的价值。
(三)、加强实验训练,实施开放式管理
高校管理人员要重新认真地审视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从学校的实际建设工作出发,重视实验教学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抛弃实验教学处于理论教学附属地位的思想观念,真正将其作为理论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特别是在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训方面,要尊重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今后开放性的实验将会不断在课程教学中开设,实验教学的改革将会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开放性实验教学,通过独立的思考,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一个开放性和综合性实验室的建立,能够有效地从整体上提高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水平,再将其与相关科研项目进行结合,对实验教师业务以及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增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对土木工程试验室建设的重视,这就对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素质的要求,而师资培养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因此,要建立健全试验管理规章制度,改善试验教师的业务培训,职称晋升及工作待遇的问题,充分调动和发挥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实验室教师感到积极工作的意义和自我实现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为了保证正常实验教学的开展,以及实验室的开放,仅靠少数讲授实验室教师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为做好这项工作,应采取校企联合制度,聘用企业单位有丰富工程经验、责任心强的专家为实验指导教师,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实验的目的性,对实验和工程实际的结合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
(五)、设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基金,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学校设立专项基金供教师申报课题给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结合实际情况和土木工程专业特点,从本科实践教学的全局出发,着重从实践教学结构实验方法、整合与重组、内容和手段等问题的研究和将这些方面的综合优化改革进行研究,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特别是如何培养学生新技术应用与开发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个性发展与能力等。这一举措大家纷纷参与集思广益,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六)、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
实验中心建设通过专业评估建设,建立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进行整合学院大型仪器设备,设立共享平台实验岗位,由专人负责使用较多、用途广的大型仪器设备;而在由学院共享平台实验员监管下对于专业性较强、专业面窄或者是专门为某项课题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给课题组兼职人员负责代管,从而减少了资金投入,优化了教学资源配置,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协调发展和资源共享,提高了仪器的利用率,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支撑平台,更好地为理论和实践教学服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涉及大量的结构实验,因此在高校中,结构实验室属于科学研究、实践创新、技术开发以及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对结构实验室的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结合工程实践的综合性对实验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并通过演示和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进行科研创新,巩固专业知识,满足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
2提升农业科研管理工作质量的措施
2.1完善科研管理激励机制
目前,针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相对完善,比如:申报课题、、成果奖励、专利奖励等等,都能得到相应的奖励措施,便于其晋升职称和提升其工资待遇。而对科研管理部门员工的激励机制却有待完善,直接影响到其晋升、晋职和工资待遇的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并完善科学的农业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应充分考虑管理人员岗位性质间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考核管理人员,并根据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工作绩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科研人员对管理人员的评价高低等综合性的评判方法考核管理人员。
2.2优化科研管理人才结构,加强科研管理团队建设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工作有了新的要求,科研管理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随着我国科技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的农业科研管理,需要优化科研管理人才结构,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来执行,同时也是提高农业科研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根本所在。而此项工作落实的关键就在于重视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其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一方面,根据单位科研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对现有人才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引进人才,课题参与以及科研活动等,加强农业科研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建成一支学术水平高、综合能力强、创新意识突出的科研管理团队,以适应新形势下科技改革对科研管理工作的新需求,提升其科研管理的实践经验。
2.3加强科研管理的配套条件建设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备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可以说是搞好科研管理的最根本所在。第一,要认识到科研管理的重要性,加强软硬件等配套条件建设,包括管理设备硬件条件等。科研管理配套条件建设要规范化、高效化,打造运行高效、管理科学的科研管理平台,提升其服务质量。第二,要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服务科研为原则,配备完整的办公设备,增强装备手段以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目的性和工作效率。第三,重视科研管理的资金投入,不断更新和完善配套条件。科研管理工作本身不仅耗材耗物,而且又是服务性强的工作,更新完善办公设备,不仅能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能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农业科研单位要提高认识,加强农业科研管理的配套条件建设。科研管理平台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科研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
2.4构建和谐良好的沟通、交流、学习环境,提高管理效率
2.4.1构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学习环境平台,能有效消除彼此间误解,提升业务能力和业务知识,充分发挥团队优势,提升个人潜能,确保形成合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一旦沟通机制受阻,将使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之间的关系不畅,彼此间缺乏交流,更容易产生矛盾和误解,最终影响到工作绩效。由此,建立全方位的沟通机制,就有其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2.4.2科研管理与其他学科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科研管理工作不仅包含科研成果数据的管理,更应包含科研工作沟通、协调的管理。因此,管理工作急需建立全方位的沟通机制,加强单位领导者、科研管理者与科技人员的双向沟通模式,并且形成领导层与管理层、管理层与科技人员、领导层与科技人员、科技人员之间的多层次对话交流机制,组建良好的交流和学习平台,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建立多样化、制度化的沟通渠道,如年会、半年会议、月会、周会、座谈会、学术交流会等正式的沟通渠道,和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如电子邮件、文体活动、知识竞赛等,使整个科研单位达到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管理工作顺利运行。
2.5加强农业科研管理制度建设
农业科研管理制度是农业科研工作正常开展的保障,能为农业科研单位事业的发展营造健康有序、公平竞争、公正平等的良好环境,促使农业科研管理步入科学、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科研管理制度建设,是保障科研管理规范化,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增强农业科研单位创新能力的有效举措。科研管理制度包括项目制度建设、科研成果评价制度、图书档案管理制度、声像管理制度、学术委员会工作制度等。在加强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的同时,应该有效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人本化的精神实质和合理因素,将制度化与人本化很好地结合。重视人文关怀,确立管理者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发挥管理者的能动性,促进管理者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并力求将个人发展与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紧密结合,使科研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管理无止境,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使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充分发挥质量导向作用,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学术环境,保证科研工作健康、顺利、可持续地发展。
2对策与措施
我们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中心及学科建设平台培养理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积极探索其交汇点及结合点、不断强化内涵建设,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近年来主要采取与探索了如下几方面的对策与措施。
2.1依托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平台,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现拥有山东省省级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分离技术与工程实验中心”和“分子功能与工程实验中心”高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等实验教学平台。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及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与运行,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实验中心从现有本科生培养的实际办学条件出发,充分考虑了学科建设的长远规划和时代对本科生质量的需求,专业结构合理、科学定位,对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培养与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该实验中心已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结构合理、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能力较强、勇于改革创新、教学成绩突出的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队伍,建立了系统、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具有配套完善、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运行机制科学,发挥了较好的辐射及示范作用;在实验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遵循“加强基础、注重素质、培养能力、激励创新”的原则,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探索和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实验项目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创新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开拓学生学科视野。实验中心还重点选择了各学科优秀科研团队以自身专业方向为基础,设计专业综合实验项目及开放实验项目内容,并具体负责实施实验教学,这样建立的实验课不仅能充分体现各研究方向实验技术特点及其综合应用,而且将教师的科研技能与经验直接融入实验教学,这种教学与科研的密切结合既可保证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又可使学生获得更具技术综合性和实战性的科研技能训练,这种以优势专业方向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改变了以往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难于共用的弊病,实现了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互惠互利协同发展,获得了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先进、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效果,极大地减小了地方高校与名牌大学在本科生实验技术技能训练方面的差距。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所产生的效果已在毕业生就业、考研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受到用人单位和接收单位的高度赞赏。
2.2依托学科建设平台,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烟台大学建设伊始,就把实现理工结合与学科交叉作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主要特色。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已拥有十二五山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学科”、“海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山东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较好的学科群及研究实验室,具有了充分发挥理工科多年来交叉的资源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学院现有生物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一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三个,可在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动物学、发育生物学、海洋生物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生物化工等专业招生,设有工程硕士(生物工程)和农业推广硕士(设食品加工与安全、作物、园艺、植物保护、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五个领域)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还建设有校级“水产养殖与加工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结合”食品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生殖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线粒体与健康衰老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平台及资源,上述学科建设平台也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1)通过开设科研训练课,全面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根据高校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的精神要求,我们结合学科及学院实际,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科研训练及开拓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以重点培养理工科学生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能力作为重要的教改目标。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把《科研训练课》列为培养方案的组分之一,并辅以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开放实验室及自选课题进入实验室实施等诸多措施搭建科研训练平台,强化了地方高校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大学生开放实验室项目等计划。
为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水平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学校及学院每年都设立多项大学生科技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大学生开放实验室项目等,使更多的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及创新创业实践中,通过直接参与实践锻炼提升其创新能力。
(3)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营造有利于理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
创造性成果培育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环境。我们利用自身的学科特色和优势,通过开展学术活动、扩大学术科技交流与互访,使学生扩展了专业视野,增长了见识,启迪了思维,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我们不仅定期邀请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韩国木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等单位的知名教授来校为学生作学术报告及进行座谈、交流,而且已与许多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了长期的研究合作,实施与国外高校互派留学生的措施,鼓励及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术会议。
(4)通过学生直接参与企业横向科研项目提升其实践创新能力。
探索与实践充分利用校外优势资源的产学研结合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提高学生团队意识与艰苦创业精神,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学生通过直接参与企业横向科研项目得到科技创新锻炼,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为其就业创造了技能培训及实用性研发人才的培养条件。
(5)此外,我们还采取了选派学生参加实验教学技能竞赛及各类学科竞赛等措施
整合并充分利用了学院具有的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校级品牌专业、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等资源,发挥其在提升地方高校理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此处不再一一赘述。为保证上述措施及做法落到实处,学校及学院针对实验教学中心及学科建设平台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制订了一些列管理办法和措施,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通过扎实有效的师德建设活动开展,引导广大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时间用到本科教学特别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指导中;注重发挥辅导员、班级导师及专业教师的作用。
3教改实践效果
经过近年来的教改实践,我们已在依托实验教学中心及学科建设平台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实践创新气氛浓厚,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室、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科研训练课、创新创业竞赛、科技文化节、学术讲座及学科竞赛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加。二是学生创新成果丰硕,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获得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习科技作品竞赛及创新创业成果奖励多项。此外,本科生考研率和一次就业率得到显著提高,社会反响及声誉良好。从相关院所反馈的信息显示,我院考取研究生的学生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均得到了普遍认可,一些高校、科研院所主动联系、鼓励烟台大学本科学生报考其单位的硕士研究生;同时,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与一致好评。
[3]黄守星,李利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文化建设重要性分析[J].职业时空,2014,10(9):58-61.
一、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在鼓舞职工士气上下工夫
建设“人本之家”必须从关心科研人员思想入手,针对科研人员的所思、所想和所需,适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努力把科研人员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作用发挥出来。
(一)认真开展爱岗敬业教育
受基础、规划研究成果隐性化、生产研究成果显性化的影响,科研人员大多热衷于一线生产研究,而不愿意从事基础规划研究。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积极向院里反映大家的想法,请领导在不同场合强调基础研究、规划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两个室工作的认可度,并在奖金分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另一方面我们配合党支部积极开展了“基础规划研究的价值在哪里”大讨论活动,邀请专家阐述基础、规划研究在油田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引导大家充分认识基础、规划研究对生产研究所起的重要技术支撑作用,看清自身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促进了“全心投入、快乐工作”的研究院工作理念的形成。
(二)认真开展形势任务教育
面对建设大油田增储十亿吨艰巨而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大家对能否完成工作任务存有疑虑。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认清形势、坚定信念、解放思想是克服困难、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为此,我们开展了以“目标、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形势任务教育。活动中,我们引导大家充分认识大油田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和自身所承担的责任,把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向职工交底,教育职工既要正视困难,把困难当作挑战,同时又要看到潜力、看到希望。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使全体职工认清了形势、摆正了心态、坚定了完成任务的信念与决心,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使命感、光荣感和紧迫感。
(三)认真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
思想认识是激发科研人员创造活力的“总阀门”,也是解决科研生产难题的关键。为此,我们努力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着力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定期召开民情信息恳谈会,深入了解职工的愿望和需求,认真倾听每位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
二、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激发职工创造活力上下工夫
建设“人本之家”必须着力调动职工积极性,激发职工创造性,组织引导职工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为此,我们积极开展群众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努力搭建竞赛争先、合建创新和岗位成才平台,为服务科研生产增添了强劲动力。
(一)积极搭建竞赛争先平台
为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攻坚作用,我们在全体职工中深入开展了“深化基础研究,加强技术创新”、“储量与评价一体化,确保储量任务完成”特色竞赛活动。
(二)积极搭建合建创新平台
合理化建议是革新挖潜、增储增效的有效形式,也是职工参与管理,推进基础规划研究工作进程的重要途径。为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我们相继开展了“我为增储10亿吨献计策”和“创新创效、增储增产”合理化建议活动。
(三)积极搭建岗位成才平台
为帮助青年尽快成才,我们积极创造有利于他们快速成长的外部环境。一是搭建学习实践平台。我们工会和团支部联合组织开展了“导师带徒”活动,对近三年新入职的职工,都安排技术专家进行“传、帮、带”,签订师徒合同,明确师徒的责任与义务,坚持季度考核、半年交流、年终总结等活动,先后成功选树4对优秀师徒典型,有效提高了师徒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二是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读书体会分享、技术讲座与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宽职工的学习途径,为职工提高业务水平创造机会,促进了青年职工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加快了青年人岗位成长的进程。三是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在为青年职工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实践条件的同时,我们还把对青年职工的情商培养作为促进他们岗位成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开展暖心工程,在为职工办实事上下工夫
建设“人本之家”必须真心服务职工,真情关爱职工。为此,我们全力打造暖心工程,积极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进一步凝聚了人心,稳定了队伍,激发了干劲。
(一)加大暖心制度建设力度
首先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制度,完善了困难职工档案,对帮扶对象、家庭情况、困难原因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严格落实帮扶责任,室里每名科职干部至少与一名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并坚持每季度与困难职工沟通交流或进行家庭走访,帮助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加大健康活动推动力度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8-0059-03
一 引言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提升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在目前各高校中,校园网硬件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善的基础上,推动教学信息化成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点,各高校都在加大力度推进以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为基础的教学信息化的实施。從各高校建设情况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形式虽有不同,有的直接采用如Blackboard等商业教学平台,有的以开源网络教学平台如Moodle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需求开发,有的则根据学校实际实施自主开发。自主研发的好处是可以将学校的办学宗旨、改革目标和教学理念融入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中。绝大多数高校都拥有了一套,甚至是多套网络教学平台。但從各校的实际使用情况看,存在最明显的问题是数字教学资源不足。主要是由于在当前的形势下,高校更重视科研工作,教师无论是职务晋升,各种奖励评比都以论文和课题为依据。因此,在大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從事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成为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二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在信息化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字教学资源是教学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是保证和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的关键。缺乏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已经成为制约高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瓶颈。当前的状况是,大部分高校的数字教学资源处于,一是分散,如“精品课程”网站,各学科教学网站等,资源单一,而这些网站多数是申请项目时建设的,项目完成后就缺少更新的动力,结果是更新不及时,资源“老化”;二是数量有限,由于教师主要精力更多的是倾向科研工作,使数字教学资源建设进度缓慢,特别是优质的、自主的数字教学资源数量有限。网络教育资源的质量和应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发展网络教育的核心是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网络只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对信息资源的学习、交互、共享才是人们使用网络的目的。
2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需要坚持不懈的工作,既要有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又要能够從教学内容角度、实用性角度、技术角度等考虑如何选择和建设资源。因此,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不仅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就各高校现有的状况看,还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1)观念上不够重视。对于信息化教学工作,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组织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等项目予以大力推动。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是有些教师由于已经非常熟悉自己的课程教学过程,教材、课件年年都用,并不需要花费太大经历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要其花费更大精力去信息化改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信息化教学也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因此,在部分教师中,在其观念上还存在不重视不积极的情况。(2)现行管理体制需要改革完善。就各高校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现有的各项制度看,不论是职务晋升,各种奖励等都以科研项目、科研论文的多少为依据,教师也就更加重视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则以完成的教学时数为依据,对于是否进行了信息化教学等教学改革则很少体现。网(3)部分教师存在技术障碍。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内容要满足教学的有关属性,符合教育教学资源的有关标准,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对象,有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传递正确的教学内容,支持教师的教学,提供学习工具,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学习支持服务,提供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监控。就其资源类型来说,主要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动画、文档等,在很好地满足信息化教学需要的同时,还要满足数字资源建设中资源格式、大小、质量等要求,根据需要有的要有很好的互动性,有的要新颖、美观、有吸引力等等,这些都需要资源的制作者(主要是教师)有一定的计算机等技术能力才能完成。很显然有的教师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也就严重影响了其投身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4)学校的自主性资源较少,对于有针对性的本校资源含量就更少。要很好的实现信息化教学,数字教学资源量的多少是关键。但由于制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又质量优良的数字教学资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有的教师就到互联网上下载共享资源,这样的资源由于缺少教学的针对性和个性化,作为参考资源还是可以的,但要根据学校教学的具体情况,即老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则很难更好地满足需要。研究制定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措施就十分重要。
The Supporting Rol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Oriented Hospital
LI Juan, CHEN Chun-yan, LAN Xiu-jian, WU Jue-heng
(SunYat-sen University Zhongshan Medic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80, China)
Abstract:Open, Shared and well-equipped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is good for promoting, efficiency util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achieving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in research-oriented hospital, and increase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hospital. The article expounded and analyzed the rol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oriented hospital.
Key words: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Research-oriented hospital
受研究型大学成功发展启示,建设集医疗、科研与教学于一体的研究型医院已成为国际大型医院发展的趋势。而科技基础条件的优化与重整,正在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研究型医院科技创新竞争的一个新的焦点。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已成为研究型医院发展的必要支撑,医学科技创新对科研平台的依赖更为突出。本文试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大型科研平台建设及其建设成效为例,浅析科研平台在医院科研快速发展中的作用。
1科研平台提升研究型医院核心竞争力
1.1研究型医院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研究型医院是受研究型大学成功经验启示,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医院发展理念,是以临床医疗工作为基本任务,坚持临床和科研并举,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催生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以新的医学知识和新的医疗技术推动临床诊疗水平持续提高为主要特征,以利用科技创新推动临床医学技术发展为重要标志。研究型医院坚持按照"科研来源于临床、围绕临床、服务临床、支撑临床"的要求,突出科技创新,孵化科技成果,催生医疗技术,推动医院发展[1]。
研究型医院区别于普通临床型医院,具有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多数普通医院是依靠床位扩张、资金注入来推动医院发展的,而研究型医院坚持科研与临床并举,按照临床牵引科研、支撑科研,科研围绕临床、服务临床的要求,依靠科技创新医疗技术,推动医院发展。科研成果转化效益占据医院效益的主体部分。其次研究型医院具备高水平的临床诊治技术和手段,医疗不是简单的临床技术的重复、治疗经验的重复,不仅能看常见病、多发病、还能解决一般医院看不了的疑难复杂病症[2]。研究型医院以医疗为根本、以科研增强核心竞争力、以教学提升辐射力、临床与科研并举,依靠自主创新意识、能力和成果带动临床诊疗水平持续提高。因此是顺应于医院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本质要求、是适应于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时代要求,创新了发展理念和管理思路、通过技能创新、交流与合作、优势整合等显著提升可医院核心竞争力。故目前建设集医疗、科研与教学于一体的研究型医院已成为国际大型医院发展的趋势。
1.2科研平台是研究型医院科技创新的基石 科学研究水平已成为衡量研究型医院发展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而科研平台的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科研平台集聚先进的实验设备、优秀的科研人员、精湛的创新团队、良好的科研项目、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开放的学术氛围、为孕育科学灵感、催生原创成果提供了无法替代的优越条件。科研平台建设是医院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石,科研平台建设水平直接关系着科学研究的质量。制约着研究型医院的发展。
科研平台建设是医院科技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动力。科研平台可根据其形态和作用分为硬条件平台和软条件平台两大类[3]。硬科研平台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硬科研平台的发展支撑和促进软科研平台的建设。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和研究型医院建设的不断深入,硬科研平台在大型综合医院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科技支撑、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重要作用,正成为新形势下研究型医院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2研究型医院科研平台建设思路和建设现状
2.1医院科研平台建设思路 科研平台建设水平直接关系着科学研究的质量,制约着研究型医院的发展。
目前医院科研平台分为医院自筹建设的专用平台和与外单位合作共享的共用平台两类。专用平台着眼本专业、本学科发展方向;公用平台着眼为临床、基础提供先进技术支撑和高水平科研服务。
由于科研平台建设投入大、周期长,大型仪器价格昂贵、技术精密、操作难度较高,因此每台大型、贵重的共享设备必须安排受过良好培训的专业人员管理,专业人员对设备高水平的操作有利于保持设备的良好工作状况,以使有限的资源充分满足全院科技人员的实验需要。另外在一些医院,科研仪器设备仅仅被认为是资产而非资源,使用与维护还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院自筹建设的专用科研平台的发展。而通过发挥地域优势,与周边大学、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调动社会资源弥补医院建设基金和技术力量的不足,面向存量资源,加强院际协作共享,以整合为主线,实现科研资源优化配置,以资源共享为核心,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垄断状况,多学科共建的共用平台,则很好地起到了促进学科交叉、服务临床科研的支撑作用。
2.2目前国内研究型医院科研硬平台建设现状 目前国内大型医院科研硬平台基本上是按临床专业独立设置,各平台隶属科室管理[4]。随着医学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以科为主"的管理体制显露出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实验技术力量分散、总体业务水平不高、科研创新能力不强;不同科室间相同实验设备重复配置,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仪器设备使用分散,平台总体装备水平不高[5];平台间条块分割,工作上难以整体协调,学科间很难相互渗透,交流存在障碍,综合实力大打折扣,难以形成合力,不能充分对外开放等。这些问题与迅猛增长的临床科研需求形成了突出矛盾,科研平台从管理模式、建设规模、功能定位、技术水平、人才需求等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研究型医院快速发展的需要。
3中山医学院科研平台在医院创新发展中的探索和实践
3.1中山医学院科研平台架构 中山医学院科研共享平台为校级公共服务技术平台,下设科研仪器管理中心、BSL-III实验室、BSL-II实验室、动物实验室、放射性实验室。所有子平台均配备专职技术人员若干名。其中科研仪器管理中心所管理贵重仪器已超过100台/件,设备资产达4000多万元,拥有高通量测序仪、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悬浮芯片、膜片钳系统、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系统等大型设备和配套设施。BSL-III实验室是目前华南地区唯一的获得国家认可的人类病原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拥有三个核心实验室,可同时接受三个不同项目的课题组。BSL-II实验室按功能分为细菌操作区、病毒操作区和PCR操作区,其中病毒区拥有二个核心实验室,可同时接受二个不同项目的课题组;细菌区拥有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和全自动细菌培养系统等高端仪器;PCR区通过控制气流方向和压力梯度严格为试剂配制、模板制作、扩增和电泳四个独立密闭区。核医学实验室具有《辐射安全许可证》资质的丙级非密闭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承担放射性试剂的审批、定购、保管、样品处理、测量、废物处理等工作。此外,公共服务性技术平台的建设也已全面启动,包括转基因和基因敲除动物平台、动物分子影像技术平台、斑马鱼平台。这些平台将本着"为团队服务,为课题服务"原则,为校内外多个学科提供全面服务和人员培训,为医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平台将三个"分离"的管理理念[7]、RFID技术、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和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已实现实验室网络化实时监控管理、仪器分管共享、使用者身份识别、仪器开放预约、使用经费结算、效益评估等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6],同时引入ISO管理体系规范仪器设备管理,以用户为中心持续改进服务质量,促进仪器管理效率全面提高。
3.2中山医学院科研平台促进医学协同创新发展
3.2.1促进学科建设统一合理规划 科研平台是推动高水平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传统的医院实验室主要是按学科划分,依托于某一个或少数几个学科建成的,存在实验室建制不甚合理,仪器设备低水平重复且有严重的条块分割现象;加之大型综合性医院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如果没有统一规划建设,各学科之间缺乏联合,学科建设资源配置势必会分散,影响全院整体优势的发挥。中山医学院大型科研平台本着以全面提高科研能力为目标,以整合为主线,实现科研资源优化配置;以资源共享为核心,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垄断状况,多学科共建,建立科研资源高度开放共享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极大推进了研究型医院学科建设的合理规划。通过科研资源的整合,相关学科方向的凝练,使得单个优势学科拓宽发展思维,促使其找到新的学科生长点和研究方向,创造新的科研动力。同时,资源齐备,配置合理的科研支撑平台也为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间接促进科研团队的建设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3.2.2专业的管理和服务机制促进医学协同创新发展 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直接关系着科研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中山医学院科研平台拥有一批具有良好团结协作精神和受过专业培训的的专职技术人员,其熟悉和熟练掌握实验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性能、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及维修、维护和保养方法,能及时地解决用户在科研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仪器故障或技术问题。确保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或备用状态。此外,共享平台实行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方位共享服务模式,针对不同阶段的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共享平台定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和仪器工程师举办大型试验技术讲座,介绍仪器原理、技术参数和功能等知识,普及相关实验技术和方法,促进新用户和潜在用户对共享平台资源的了解。其次,在用户首次使用仪器时,技术人员提前与用户沟通,了解用户的实验需求,对其提供前期样品制备指导和建议;并在共享平台的仪器预约界面提供可供下载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和视频学习资料;随后对其进行一对一的上机培训3~4次,直至用户完全掌握并熟练操作该设备。另外,共享平台还定期举办用户答谢会,组织新老用户交流实验技术和仪器使用技巧以及经验,定期向新老用户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用户意见和建议,并根据需求反馈信息调整服务,大幅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以及仪器使用者的满意度。以2012年为例,截止9月,注册用户总数中医院用户达47%,新注册用户中医院用户的数量逐年上升,从2010年的37.4%上升至2011年的47.3%,2012年(截止9月)新注册用户中医院用户已上升至58.4%。总使用机时近5万小时,解决许多课题组急需但又无必要自行配备的常规贵重仪器使用难题,协助攻克临床转化研究中高端贵重仪器的技术瓶颈,促进医学协同创新长足发展。
3.2.3初步建成面向广州越秀区黄花岗医疗产业园区的共享平台 中山医学院科研平台利用现有实验室设备和人力资源积极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由点及面、已初步形成面向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岗医疗产业园区的共享共用服务体系,针对恶性肿瘤、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力求打破基础医学与药物研发、临床医学之间固有的屏障,利用平台现有的高端精密贵重仪器,建立了能有效促进从"病床"到"实验室"再到"病床"循环往复的转化医学关键技术体系,包括转基因和基因敲除技术、动物分子影像技术、基因组与蛋白组学技术、显微图像及超微结构分析技术、流式细胞术、膜片钳技术等,以期将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上的治疗新方法。该体系拓展了设备共享服务范围,提高了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效益。并为我市科技自助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4结论
医院科研的高水平是医院持续性发展的优势之源,先进的新型科研支撑平台对医院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平台的不断升级和更新保证了医院科研能力上升的持续性。中山医学院将结合3年来取得的初步成绩,对科研实验技术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不断更新科研管理理念,与时俱进,保证和支撑我校医院在医学领域中的不断创新与强劲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少平.研究型医院科技创新体系构建[J].中国医院,2012,19(1):16-18.
[2]秦银河,文德功,郭旭恒.创建研究型医院-"301"医院管理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22.
[3]史扬.科研平台的构建及其对科技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9,10:4-9.
[4]张文桂.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2):7-9.
高校每年承担着大量的各级各类的研究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何稳定高校研究人员,加强高校科研队伍建设,保持高校的人才优势,培养造就一支具有一定规模,适应新时期科技发展要求的优秀科研队伍,已成为当前高校的重要间题,是使高校的科技水平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
一、解放思想,以人为本
科研人员、高校教师是高校科研活动的核心,对人的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点。加强科研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科研活动的核心――科研人员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以人为本”思想贯穿在整个学校的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当前高校实施设立特聘教授岗位,加大科研奖励力度,都是“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实践。要发现新的人才,用好现有的人才,稳定住关键的人才,引进急需和顶尖的人才,培养出未来的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地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二、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优化配置科技资源
科研平台建设是科研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平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凝聚科技人才的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挥国家(省)重点实验室、示范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的作用,实施“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科研基地的运行机制,整合学校的科技资源,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结合,产学研结合是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合作发展,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加快先进技术在企业中推广应用,促使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方式,同时,也为学校科研队伍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在科研中使科研队伍不断地得到锻炼,有利于培养优秀的科研人员,从而提高科研队伍素质。
三、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
为了稳定科研队伍高校应采取一些激励措施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流动配置、激励监督的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吸引聘用海外高级人才,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在课题、获得成果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奖励,增强科研荣誉感,不断优化队伍结构。目前不少高校正在采取各种手段,稳定科研队伍,如对科研人员在项目立项级别、研究过程、发表成果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上的科研工作量补贴;同时通过专项基金的设立,培养和造就新的优秀学术带头人,来培养未来的科研队伍。这些对促进科研队伍的稳定无疑起了推动作用。
四、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布局
科研工作的深入离不开学科建设,尤其是重点学科建设。完善和发展符合新时代科学发展要求的学科体系,大力推动和加强学科交叉研究,积极鼓励和支持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是当前学科建设的趋势,同时也是学校科学研究的新方向。只有不断加强学科建设,科研工作才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根据科技发展的要求,调整和优化学校的学科建设方向,对于学校科研的发展将起到推动的作用,对高校科研队伍建设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充分发挥科研管理在科研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科研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科研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相配合,才能产生巨大的生产力。如何发挥管理核心――科研人员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取得创造性的成果,是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关键。科研管理工作应及时更新观念,树立开拓精神和服务意识,改革不适合科学研究发展的规章制度,为科学研究和科研队伍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证。
六、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国际合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学科之间的分化与组合,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重大课题攻关的联合与合作,使得各学科间的学习和交流成为必然。学术交流是提高学术水平,促进科技创新,掌握科技动态的重要手段。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吸取各种学术营养,博采众长,不断更新知识,拓宽专业面,对推动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追踪科技前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科研队伍的建设,要紧跟科技发展的方向,要及时掌握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学术研究状况、研究水平、科技发展的先锋,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以迎接科技不断进步而带来的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