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16:27: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自助银行发展现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商圈是指在特定时空范围内,商业活动密集频繁发生,且其日常经济行为具有某些显著共同特性的商业活动主体集合,简单地说就是因共同利益而聚集起来的商户。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作为特定范围的一种经济集聚行为,商圈经济需要配套的商圈金融服务支持,特别是商圈区域内对应的金融网点服务。因此,如何立足新余商圈发展现状,进一步改进网点服务,以此推动新余农行业务经营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新余商圈发展现状
新余是江西省最小的地级市,人口较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商业发展繁荣,商业集聚趋势明显,目前已形成近传统商圈、专业商圈、社区商圈、主题商圈等近10个商圈。
(一)传统商圈
传统商圈是商业中心,是城市商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亚新商圈是新余传统商圈的代表,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该商圈地处老城区中心,拥有新亚新、华润万家、步步高等多家大型商场,人流量极大。但由于规划改造不到位,商圈范围狭小,造成零售业、餐饮业、娱乐业等高度集中,店铺繁多,租金高昂。
(二)专业商圈
专业商圈是经营类似商品或者相关商品的商业业态集聚。东方巴黎家居广场商圈作为新余专业商圈的代表,位于新余城南、城北交汇处,占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年销售总额超10亿元,是新余市最大的家居广场。
(三)社区商圈
社区商圈是为满足本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消费需求,集合多种生活服务和购物功能的综合性商业集聚。暨阳社区商圈是新余社区商圈的代表,占地2.8平方公里,入住居民1.1万户,配套设施完善。
(四)主题商圈
新余万商红商圈以“打造赣西国际商贸物流中心”为主题,汇集了汽车、建材、家具、五金机电等十大市场,拥有金融信息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仓储物流中心等现代化配套设施。该商圈位于仙女湖大道,由于地理位置相对较偏,距市区较远,商圈发展相对迟缓。
二、新余农行商圈网点服务现状及不足
(一)总体建设布局情况
衡量空间布局要素、人口分布、商业集聚效应、交通情况、购买行为与态度研究等因素,目前新余农行现已拥有物理人工网点28个,离行式自助银行48个,基本覆盖了全市各商圈,并完成辖内网点的装修改造并投入使用,新建13个社区金融服务点,成功布放全市银行业首个自助银亭。
(二)网点服务中存在的不足
1.物理人工网点和离行自助银行的分布不尽合理。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农行拥有“点多线长面广”的优势,但是分布不够合理。如在新亚新商圈,农行设有3个物理人工网点,容易造成网点间相互挤压,抢夺客户资源,应加快资源整合和网点布局。
(三)整体推进力量不均衡
目前客户营销前端力量相对薄弱,后端管理力量相对较强,对业务发展的整体水平带来影响。尤其在商圈区域网点,业务单一繁琐,现金流量大,一线员工在人员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侧重于柜面服务,在市场营销方面的能力和精力相对弱化。
(四)产品营销未能实现有效整合
在网点层面,业务品种不够丰富,对公业务尚未覆盖所有网点,且资产业务功能亟待加强,产品的同质化较为严重,对客户提供因地制宜的差异化、个性化服务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三、商圈区域网点服务的相关措施
(一)以线上线下渠道融合为推手,加快服务渠道转型
一是加强物理渠道建设。紧紧围绕商圈规划和同业竞争要求,前瞻优化网点布局规划,加强网点迁址、自助银行选点布放和社区金融服务,在人流量大、商户集中的商圈设立金融便利店等,在网点设置互动体验区及自助发卡机,改善金融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二是提升电子银行服务能力。结合商圈特点,分析商户金融需求,以物理网点为依托,加快网络金融、移动金融、电商金融创新推广,加强“掌上钱包”、“E商管家”、短信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产品营销,大力提升电子渠道分流率,缓解柜面服务压力。三是加快信用卡用卡环境建设。以信用卡分期业务为主打,聚惠通卡、POS机、智付通等产品为辅助,加大对汽车类、家装材料及家电卖场等重点商圈行业商户的营销服务力度,扩大商户服务规模,增强客户服务体验。
(二)以商圈商户拓展和服务为中心,加快营销方式转型
一是加强源头营销。以个人消费为主线,以专业市场拓展为重点,加强网格化营销对接。如结合商圈区域及网点分布,按照辖属支行分片对接。二是加强二次营销。逐区域逐户确定管户责任人和有效目标,完善标准化、制式化、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深入挖掘存量客户潜力。三是加强联动营销。以“一揽子”产品及服务为抓手,提升交叉销售率和客户综合贡献度。
一、工商银行电子银行发展现状
电子银行业务依托互联网、电话、手机等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电子银行以客户为中心,是一种先进的金融服务手段。工商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主要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银行。其中工商银行的网上银行是依托互联网建立的一个虚拟银行柜台,包括企业网银服务和个人网银服务;电话银行是采用电话自动语音和人工坐席等方式来服务的;手机银行伴随着手机功能的完善而趋向更加的智能化,集查询、交费、转账等功能与一体;自助银行业务主要是通过POS机终端、ATM自动柜员机和查询缴费机等自助终端来实现的。
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工商银行实现净利润2386.9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5%,继续保持全球最盈利的银行。其中,网上银行交易量突破300万亿元,同比增长17.2%;手机银行客户总数突破7400万户,交易额增长了近17倍。由此可见,工商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客户的认可,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但是在各大银行都普遍重视电子银行业务的今天,这一优势并不明显,并且在技术革新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工商银行电子银行的优缺点
电子银行不同于传统的银行柜台式服务,使银行的服务更加便利和人性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客户的认可,但是电子银行的出现也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
(一)工商银行电子银行的优点
1.实现了银行的客户分流,大大减少了柜面的压力。电子银行的出现使得很多业务都可以在非柜面操作,或者客户自助完成,这样就为柜台服务更多的优质客户提供了便利。
2.大大减少了银行的营业成本。电子银行中除ATM机之外,其他服务成本都比较低,这样银行就大大减少了房租、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成本,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
3.电子银行的出现延长了银行服务的时间,为客户提供了便利。电子银行可提供全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服务,不受银行营业时间的限制。
4.电子银行便于银行职工业务素质的提高,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提供了可能。表1充分说明了电子银行较传统的柜台服务的优势所在。
(二)工商银行电子银行的缺点和不足
1.电子银行的群体覆盖面低。由于电子银行的实施是以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等通讯设备的运行来实施的,这样很多群体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老年人和受教育程度低者最为突出,而且很多人对虚拟的电子银行存在很多的不信任感。
2.电子银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安全隐患一部分来自工商银行内部,这也是电子银行发展的主要瓶颈。电子银行容易遭受到黑客攻击,同时银行的技术水平也或多或少的滞后于科技的发展。另一部分隐患来自客户,客户由于风险意识不足,在操作电子银行的过程中无意识地产生很多安全隐患。
3.电子银行的创新不足,使用受限制。电子银行是基于数字、网络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兴起的,但是现阶段工商银行的创新力不足,而且电子银行的操作也不是万能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操作不像柜台操作那样全面。很多业务还是要到柜台上去做,这就严重制约了电子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三、工商银行电子银行的发展建议
工商银行电子银行虽然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其缺点和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为保障工商银行电子银行的快速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电子银行进行改进:
1.以客户为中心发展电子银行。电子银行接受群体的覆盖面低,极大地阻碍了电子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工商银行要从客户需求出发,设计出符合大多数客户需求的产品,同时注重产品的维护。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客户对电子银行风险的认知,提高客户的风险防范意识,最大限度的降低客户损失。
2.加强对工商银行员工的培训。员工的个人行为与电子银行的发展息息相关。因而,需要在电子银行相关产品的了解,产品的营销策略,员工个人的服务态度和服务理念,维护客户的忠诚度等方面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3.加强各网点对电子银行的推广。现阶段,工行的电子银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银行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因而必须注重提高各网点对网银的销售能力,扩大网银的市场覆盖面。还要注重网点客户关系的维护,抓住机会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4.针对工商银行电子银行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好严密而有效的防范措施。采取事前监控、事中授权和事后监督等措施做好防范。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电子银行的技术更新,力争与科技发展同步。
5.扩宽服务领域,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工商银行应该积极开发新产品,立足高起点,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重点开发网上银行的理财、金融顾问等当前新颖的业务方式。同时还要注重观察和分析客户的交易行为,力争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使工商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综上所述,作为当代银行业发展方向的电子银行具有传统银行业不可比拟的优势,工商银行在大力发展电子银行的同时还要注重电子银行业务的与时俱进。
二、银行业数据中心云计算发展现状
数据中心是指基于信息技术,达成应用集中处理、数据集中存放,从而为数据创造建立、交换、集成、共享的一系列信息服务的基础环境。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共计拥有各类数据中心、计算机机房43万余个,在全世界总量中占比约13.0%。就银行业而言,数据中心发展起步相对早,凭借其发展的较高标准,已然转变成企业级数据中心的示范。就好比信息化发展相对早的工商银行,自其上世纪80年代成立以来,历经了一开始的电子化改造,再到90年代末达成的一级分行辖内数据集中,于新世纪初实现全行数据集中至南北两个大规模集中式数据中心,于2004年又把生产业务处理汇集至上海数据中心,进而为工商银行经营转型、业务发展创建了全力集中、共享的信息化平台[2]。
就银行业数据中心选取的技术结构而言,现阶段多选取“竖井式”的应用开发部署结构,不管是机房常规设备,还是存储、网络及计算等资源均通过专业维度开展管理。伴随银行业业务需求的不断发展,该种技术结构势必会越来越难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一方面会提升科技成本,一方面会使得应用平台严重差异化,且一定程度上提升运维复杂性。鉴于此,除出要提升数据中心硬件建设等级标准,改善节能效率外,还应当强化IT设备部署、管理模式的自我转型。
三、银行业数据中心云计算实施策略
云计算兴起于2006年,历经了近10年的建设发展,相较于世界先进国家,我国银行业数据中心技术、能级逐步攀升,不过云计算技术应用、发展依旧相对落后。全面银行业在新世纪发展背景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数据中心云计算实施。如何进一步促进银行业数据中心云计算有序开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一)建立银行数据中心云计算结构
现阶段,云计算数据中心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开展,不同行业领域均提出了云计算数据中心的体系结构。此类结构一定意义上是能够共联的,通常均是基于服务、管理、资源三要素开展结构建立,就好比电子行业国家标准《云计算数据中心参考结构》建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结构,及由微软公司建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结构。
这两个云计算数据中心结果每一组件含义,具体而言:
1、基础设施,指的是为了保证云计算数据中心有序运行而配备的一系列环境保障装置,同时还可对弹性扩展、模块化、智能调度及按需提供的要求予以满足。
2、服务层,涵盖了管理门户、自助服务门户,其中管理门户供由系统管理人员使用,可为管理人员实现审核申请、资源划分、服务制定及安全保障等提供有效便利;自助服务门户供由客户使用,可为客户实现服务申请、产品订购等提供有效便利。
3、管理层,达成对一系列IT资源的系统监控、自动调配、能效管理、运维管理及安全管理等。
4、资源层,指的是云服务对应需求的一系列软件、硬件的集合,包括存储、网络及计算等资源。该层面可对一系列IT资源开展融合,进而发挥基础支撑的功效。
(二)开展银行数据中心云计算实施
开展云计算对应项目,不仅要对常规项目实施手段进行参考,还要结合云计算特征进行特定权衡,开展银行数据中心云计算实施,具体而言:
1、调研阶段。在开展制定决策前,全面深入的调研是不可或缺的,不仅可以自行组织开展,又可以聘请专业外包公司开展,所需调研的内容则包括: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云产品、云服务提供商及其对应发展战略、服务水平等;市场环境等。
2、战略规划阶段。在开展好调研工作后,为了进一步促进战略规划完善,还应当开展好下述工作:对业务需求开展评估,要切实认识客户、评估需求,经由客户对IT成本、实用性、高效性等方面提出了严苛的要求,云计算实施才得以有序开展;对评价标准予以确立;选取切实可行的云服务模式等。
3、实施规划阶段。倘若战略规划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目标、方向,则实施规划是项目成功的一般。该阶段所需开展好的工作包括技术结构、连续性保障、运维规划以及安全控制等。
四、银行业数据中心云计算发展趋势
银行业数据中心由传统向云时代转移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不过要明确该步骤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今后银行业数据中心云计算发展的日子里,很大一部分商业银行数据中心会依旧处在传统与云计算相互间这一状态。数据中心相关管理人员不仅要面临云计算所带来的技术考验,还要基于传统数据中心管理模式,研制出一套适用于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管理模式。银行业数据中心云计算发展趋势,具体而言:
第一,当前,信息保密、安全性依旧为云计算技术发展所亟待攻破的壁垒,银行业数据中心云计算发展可侧重于自行部署、使用私有云方面,此外还可选取相关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够的应用进行公有云探索,进而建立起公私共有的混合云结构[4]。
第二,银行业金融产品逐步由结构复杂化业务取代以往单纯基础性业务。在不关乎账户交易、客户信息等非关键类应用方面,商业银行可对云服务使用开展探索,依托公有云租用模式促进银行产业链的健全。就好比,引入第三方公有云平台构建商业银行电商平台,客户理财、基金、差旅等综合服务平台等,一方面为客户提供便捷、经济的跨界增值金融服务,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对客户行为信息的收集,提高经营决策、风险管理水平[5]。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处于起步阶段,但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首先,庞大并在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物质基础,构成了潜在的、持久而旺盛的理财需求。其次,我国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体制改革也激发了居民的理财需求。第三,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增加其利润来源;有利于改善银行的资产、客户和收益结构,转变银行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完善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推动商业银行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目前有74%的人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41%表示需要个人理财服务,可见多数居民希望自己的金融消费有个好的理财顾问。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1.金融业分业经营现状,明显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空间。由于目前国内金融业尚处于分业经营阶段,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相互割裂,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导致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的个性化服务只能在较低的层面操作,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因而,目前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层面上,普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产品。
2.缺乏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保障。个人理财业务是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一种新型综合性业务,因此它的顺利开展必须依赖于前后台业务的整合,而在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设置中,个人理财业务工作通常都归口在个人银行业务部。但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而上述业务当前又是分别由个人银行部、中间业务部、房贷部等多个部门管理,造成前台业务条块分割,无法实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3.缺少系统支持。建立和运用客户资料库分析系统是银行个人理财的基础,以客户而不是以账户为基础的客户资料库在个人理财业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银行可以通过整理和分析客户资料,如客户资金增减、资金流动趋势、客户对银行服务的不同选择等等,及时了解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筛选优质客户,确定理财目标群体,并以此为基础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建议,实施理财服务,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4.缺乏高素质的理财人员。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它要求理财人员不仅必须全面了解个人银行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应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等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对从事理财业务的客户经理要求极高。目前,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已成为开展理财业务亟待解决的困难之一。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
1.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提供差异化理财服务国内商业银行在服务好优质客户的同时,不能忽视中低层次的客户,他们虽然对银行的贡献度不及前者,但其数量众多,集合效益明显。又由于在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子女教育期、家庭成熟期、退休期等不同阶段中,客户对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需求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银行客户经理可通过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的价值贡献度和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客户市场的细分,针对客户的不同特点,提供差异化的理财服务。
2.积极培育理财意识和理财市场。作为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机构,商业银行应该利用自己的网点和员工,利用媒体和中介机构加强宣传和引导,应将宣传重点放在客户的实用价值上,以吸引目标客户去尝试使用。宣传的主要内容是突出产品尊贵形象、专业投资顾问服务以及理财服务多元化等。营销人员应该主动向顾客推销介绍,真正从客户利益出发,帮助其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和财务状况,向其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推荐适宜的理财产品,提供便捷的理财工具,同时为其出具个人理财建议书,以让所有现实和潜在的理财欲望的客户都能理解其业务产品,感受到贴心的人性化服务。
3.创新服务,从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长期以来,个人业务仅是国内银行筹措资金的手段,银行向个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无差别的大众化服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银行应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服务新产品,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根据客户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风险偏好,设计个性化的理财计划。对低端客户主要使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自助服务,而对高端客户则主要通过客户经理实行“一对一”服务。个人客户经理制应凭借其服务的全面性、主动性及人性化的特点,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吸引黄金客户的重要个性化服务手段,使个人理财服务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4.加强金融机构之间跨行业的合作,丰富理财业务内涵。通过整合现有产品,提升服务层次,为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居民的货币资产以储蓄为纽带,在储蓄、支付和消费环节以及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领域合理流动,并从这些业务办理进程中得到综合的效益,逐渐聚集起核心个人客户群体。另一方面加强与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从现阶段互相业务发展到更广泛的行业间接触。金融密集地区的商业银行可适当考虑同外资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更便利的产品营销方式,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与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合作。
参考文献:
[1]杨弢.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07,(27):87.
1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1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个人网上银行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用户数量激增,产品也日益丰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10年6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4亿关口,较2009年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网上支付交易额连续五年增速超100%。
1.2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趋势
一是网上银行业务将向多样化、创新化发展。网上银行具有灵活强大的业务创新能力,不仅可延伸改造传统的业务,而且会不断设计业务新品种,创新业务方式,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二是网上银行业务的创新将会推动金融市场网络化发展。随着网上银行业务的深入开展,迫切需求外汇市场、黄金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及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网络化长足发展。三是网上银行国际化发展趋势明显。我国将主要靠网上银行的发展来增加客户,扩展业务范围。因为网上银行的发展使整个金融市场融为一体,它缩短了国与国之间遥远的距离,业务的竞争将变为信誉的角逐和技术装备水平及服务质量的竞争。
2我国网上银行个人业务发展的问题
2.1监管机制尚不完善
在中国,网上银行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交易各方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尚无明确规定。对于消费者保护法如何适用于网络银行还不确切,电子合同和数字签名的法律有效性的具体问题尚未解决。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出现问题后涉及的责任确定、承担、仲裁结果的执行等复杂的法律关系难以解决,这就无形中加大了银行和客户在网上进行电子支付活动的风险。
2.2安全问题
银行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国内网上银行的技术设计是借鉴并引进国外网上银行的技术设计标准的,这种技术标准在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实践及应用,不存在大的设计及管理上的缺陷。但在具体业务应用细节及安全管理上还存在一定漏洞。
2.3服务有待提高
以产品为导向,忽视客户需求。目前,国内网上银行大多只满足存款、汇款、汇兑等业务,只是一个简单化的传统业务外挂,缺乏根据互联网特点的金融创新,不能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策略,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客户自助服务和产品选择,所以对客户的吸引力较弱。
3我国网上银行个人业务发展对策
3.1完善监管机制
作为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部门,既要认真研究网上银行开展的业务种类和特点,尽快制定网上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原则,又要针对现有的相关金融法律规章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监管办法和措施,加强对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有效防范新的金融风险。
3.2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销的发展现状
(一)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产品需求的拉动,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为迎接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竞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中间业务收入达到一定规模。但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以内,平均为7%~8%,比例最高的中国银行也只有17%。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能力低,产品雷同,造成盈利能力差,“没卖点”
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中,大多数停留于以银行支付中介为基础和以信用中介职能为基础的中间业务,这些传统结算业务、服务性的收付款业务品种收入约占中间业务收入的90%左右。比如中国建设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银行卡、结算类、类、外汇买卖及结售汇、咨询类和房改金融业务等,这6项业务收入占中间业务收入的86%。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业中间业务品种已达到260多种,但60%集中在代收代付、结售汇、结算等劳务型业务上,都是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银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利润率很低。相比之下,那些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产品却很少。
(三)我国商业银行缺乏较为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存在发展战略和规划不明确,缺乏全局性
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造成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经营原则、经营范围难以把握,完全由各行根据自己的理解实施,缺乏规范性和长期性,分业经营模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
(四)我国商业银行虽然注重科技投入,不短提高中间业务品种的科技含量,但是却相反专业人才,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五)我国商业银行缺乏高素质复合型的从业人员,并且错误理解“关系营销学“
二、我国商业银行营销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随着新的产品和服务的增多,营销已经成为只有战略者才能生存的阵地。西方商业银行已经能较为熟练的运用这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探索和尝试研究出的营销管理创新的成果,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根据西方的商业银行的营销手段及发展特点,配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来讨论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商业银行战略性营销管理过程模型及营销目标
首先进行营销策划,银行应该决定如何对实现营销计划的目标过程中的进展衡量以及谁对者这一衡量工作负责,换句话说,计划本身应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了目的”,无论是何种原因,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评估并且对营销组合进行调整或是微调都十分重要。
(二)进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
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银行已有的营业网点,在空间上,从城市包围农村,要按照先从外部技术等环境较好的大城市开始,再逐步向中、小城市,甚至农村推进。在时间上,先立足发展,如咨询、理财、基金托管等风险较低的中间业务;待人员素质提高,再发展风险较大、收益丰厚的业务品种,并逐步向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方面拓展。
(三)制定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战略战术
商业银行营销战略,是指商业银行将其所处环境中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与商业自身的资源和条件结合起来,以期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线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营销创新的发展趋势
(一)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
银行营销的服务渠道的发展走过了从单一、片面到整体、全局,再到多元、一体化发展的轨迹,而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金融业运营成本降低的要求,不受营业时间、营业地点的限制,能提供24小时银行服务的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日益受到客户青睐,传统的分支网点数量比重逐年下降。据统计,招商银行60%以上的业务已经实现了非柜台化操作,随着电子银行的发展,这一比例还将不断上升。
(二)从同质化服务向品牌化、个性化服务转变
当今世界经济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金融业竞争发展新趋势的金融品牌竞争,正越来越受到各家金融机构的重视,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竞争的着力点和核心所在。
(三)切实提高认识、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服务水平
正确认识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反过来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使两者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把握网络背景下中间业务新的发展变化趋势
银行业务的网络化促使银行的组织和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使银行中间业务由类传统业务向创新类业务的转变,商业银行在发展创新类中间业务时已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银行或者暂时占用客户的委托资金,或者垫付一定的资金并承担相应的风险,或者银行为客户提供银行信用,这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就不仅仅是劳务补偿,同时也包含着利息补偿、风险补偿或银行信用补偿。
(五)注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中间业务人才的培训和引进。
各商业银行要重视中间业务人才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各种途径,采取理论培训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中间业务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养,尤其是要加强对从事中间业务开发等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逐步建立起一支具备复合性知识,具备多种适应工作能力,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销的发展现状
(一)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产品需求的拉动,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为迎接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竞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中间业务收入达到一定规模。但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以内,平均为7%~8%,比例最高的中国银行也只有17%。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能力低,产品雷同,造成盈利能力差,“没卖点”
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中,大多数停留于以银行支付中介为基础和以信用中介职能为基础的中间业务,这些传统结算业务、服务性的收付款业务品种收入约占中间业务收入的90%左右。比如中国建设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银行卡、结算类、类、外汇买卖及结售汇、咨询类和房改金融业务等,这6项业务收入占中间业务收入的86%。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业中间业务品种已达到260多种,但60%集中在代收代付、结售汇、结算等劳务型业务上,都是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银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利润率很低。相比之下,那些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产品却很少。
(三)我国商业银行缺乏较为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存在发展战略和规划不明确,缺乏全局性
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造成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经营原则、经营范围难以把握,完全由各行根据自己的理解实施,缺乏规范性和长期性,分业经营模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
(四)我国商业银行虽然注重科技投入,不短提高中间业务品种的科技含量,但是却相反专业人才,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五)我国商业银行缺乏高素质复合型的从业人员,并且错误理解“关系营销学“
二、我国商业银行营销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随着新的产品和服务的增多,营销已经成为只有战略者才能生存的阵地。西方商业银行已经能较为熟练的运用这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探索和尝试研究出的营销管理创新的成果,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根据西方的商业银行的营销手段及发展特点,配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来讨论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商业银行战略性营销管理过程模型及营销目标
首先进行营销策划,银行应该决定如何对实现营销计划的目标过程中的进展衡量以及谁对者这一衡量工作负责,换句话说,计划本身应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了目的”,无论是何种原因,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评估并且对营销组合进行调整或是微调都十分重要。
(二)进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
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银行已有的营业网点,在空间上,从城市包围农村,要按照先从外部技术等环境较好的大城市开始,再逐步向中、小城市,甚至农村推进。在时间上,先立足发展,如咨询、理财、基金托管等风险较低的中间业务;待人员素质提高,再发展风险较大、收益丰厚的业务品种,并逐步向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方面拓展。
(三)制定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战略战术
商业银行营销战略,是指商业银行将其所处环境中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与商业自身的资源和条件结合起来,以期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营销创新的发展趋势
(一)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
银行营销的服务渠道的发展走过了从单一、片面到整体、全局,再到多元、一体化发展的轨迹,而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金融业运营成本降低的要求,不受营业时间、营业地点的限制,能提供24小时银行服务的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日益受到客户青睐,传统的分支网点数量比重逐年下降。据统计,招商银行60%以上的业务已经实现了非柜台化操作,随着电子银行的发展,这一比例还将不断上升。
(二)从同质化服务向品牌化、个性化服务转变
当今世界经济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金融业竞争发展新趋势的金融品牌竞争,正越来越受到各家金融机构的重视,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竞争的着力点和核心所在。
(三)切实提高认识、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服务水平
正确认识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反过来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使两者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把握网络背景下中间业务新的发展变化趋势
银行业务的网络化促使银行的组织和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使银行中间业务由类传统业务向创新类业务的转变,商业银行在发展创新类中间业务时已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银行或者暂时占用客户的委托资金,或者垫付一定的资金并承担相应的风险,或者银行为客户提供银行信用,这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就不仅仅是劳务补偿,同时也包含着利息补偿、风险补偿或银行信用补偿。
(五)注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中间业务人才的培训和引进。
各商业银行要重视中间业务人才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各种途径,采取理论培训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中间业务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养,尤其是要加强对从事中间业务开发等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逐步建立起一支具备复合性知识,具备多种适应工作能力,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1.1、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点
其中第一个特点,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客户基础。2013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增长0.7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提升2%。可以看出我国的网络金融发展存在客观基础,且该基础将不断稳固、发展。
第二个特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空便利。互联网金融突破了传统银行业务在时间上的限制,实行24小时全天候运营,使金融服务更加人性化,更贴近客户,更能满足客户需求。
第三个特点,是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以客户为中心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创新性特征。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金融,自从他们出生的哪一天起,就是通过不断创新、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而不断向前推进的。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业的新兴事物,互联网金融只有时刻记住客户的需求,才能使他在金融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
2、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2.1、美国的案例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式增长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作为金融市场主体的商业银行自然受到不小的冲击,那么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哪些影响呢。我们可以先从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来了解。
根据相关的研究著作,我们得到这么一条结论,从美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来看,并没有对传统金融业务进行很大挑战。“从传统金融业务信息化看,整体而言,互联网金融在冲击传统金融业务的同时,也是在巩固传统金融的地位。美国移动信用卡、手机银行等发展较为快速,2012年增速分别达到24%和20%,但是这没有弱化信用卡、银行的金融功能,反而提高了传统业务的信息化水平。”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传统金融业在互联网络的支持下变得更加便捷,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
2.2、我国商行的案例分析
那么对于我国是不是影响也是一样呢?事实上,我们可以从各大商行的年报中窥探互联网金融对其业务发展状况的影响。
2.2.1、工商银行
在这里我们选取工商银行A股市场2013年年报进行摘录。
“电子银行渠道建设:以信息化银行建设为重点,紧跟移动化、个性化、智能化发展潮流,加强电子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应用,加快构建综合性、开放性的电子银行平台。2013年,本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突破1.6亿户,移动银行、个人电话银行客户相继突破1亿户。开电子银行交易额比上年增长14.8%,电子银行业务笔数占全行业务笔数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至80.2%。”
从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到,“电子银行业务笔数占全行80.2%”,超过五分之四的业务是基于网络进行,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上升。可以发现工商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方向上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银行信息化建设在工商银行企业战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2.2.2、建设银行
同样选取建设银行在A股市场2013年年报进行解读:
“2013年,电子银行和自助渠道账务易量占比达85.40%,较上年提高3.68个百分点。”同样的,建设银行也把网上业务放在重点位置。
与此同时,建设银行的网络业务也有他自己的特点,“本行个人网银推出跨行资金归集、家庭现金管理、快捷转账、百易安、账户贵金属双向交易等功能;新增欢迎页及精准营销栏位;整合对公电子渠道,推出新企业网银;完成海外版企业网银二期优化和纽约、新加坡、法兰克福等5家海外分行上线推广;在支付宝、银联、铁路客运等领域的电子支付份额同业领先。”完成了海外市场业务的上线管理运营。
所以我们不难得到结论,我国商行从没有停止进军互联网金融,在重视程度上也没有像一些研究文章中说的“不足够重视”。
在各大商行进军互联网金融的前提情况下,互联网金融户无疑问的提高了我国传统金融业的服务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但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潮从没有把任何一家银行拒之门外,商业银行又有着顶尖的人力、智力资源,至于能不能拿到互联网中的一张门票,则要看各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面对挑战,可能最大的风险就是墨守成规。”
3、建议与结论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其带来的新挑战,并由此重新调整自身的业务结构,加快渠道转型,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效,商业银行已经在理念创新、业务创新等方面积极的面对新变化。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同样的,也使得两者的合作成为重大可能。
事实上,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中,拥有者最广泛的资源,拥有者优势的政策地位,最重要的是拥有者极为广泛的智力资源,这一切,在互联网日趋重要的今天,都给予了传统银行极大的先发优势,商业银行面对冲击和机遇,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努力利用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先发优势,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也将朝着更深层次、更紧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联盛.美国互联网金融为什么没有产生“颠覆性”[N].证券日报,pp.1-2,2712014.
[2]香曲尖措.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对比及启示[J].时代金融,2013.
[3]郭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趋势与展望[J].产业与经济论坛,2013.
关键词电子银行业务回归分析服务质量
电子银行是一个新生事物,从世界范围看,它从出现到今天不过短短十几年,其全面发展时期也仅从1995年美国SFNB的诞生为标志开始至今。因此,国内外对电子银行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一、有关电子银行的理论概述
(一)电子银行概念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3月1日施行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中的有关定义,电子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电子银行是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产物。
(二)电子银行的特点
电子银行是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的产品和服务有以下特点:⑴客户自助服务:客户可以自己操作完成各类交易和银行服务;⑵方便实用:客户可以随时查询帐户的余额及明细等,真正实现了全天候银行服务;⑶降低费用;⑷降低银行运营成本。
二、我国电子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统计分析
(一)我国电子银行现状
中国的电子银行发展最主要的方面是网上银行。自从1996年中国银行开国内网上银行之先河以来,随着国内各大银行的跟进,网上银行业务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据央行统计,截至2005年,我国已有20多家银行的2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网址和主页,其中开展实质性网上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达50余家;网上银行用户的数量已达2000万。易观国际(Analyze International)Enfodesk产业数据库的数据报告《2009年第2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市场季度监测》显示,2009年第2季度,中国网上银行注册用户数达1.72亿,环比增长7.1%,其中季度活跃用户数为9496万。从数据显示的高增长率可见,同传统营业网点相比,网络银行的发展势头很猛。
(二)我国电子银行存在的问题
我国银行在发展电子银行业务过程中,由于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原因,面临着以下问题:⑴面对庞大的客户群体,缺乏有效的客户信息整合,无法对客户需求、价值贡献度进行整体分析。⑵由于网络不受时空的限制,银行业务在网上几乎是暴露在所有人面前,因此安全问题是网上银行面临的一大难题。⑶银行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银行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是决定电子银行发展的关键因素。⑷各行各业都面临的产品创新问题,而且需要将电子银行与传统银行业务更好的结合。⑸在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开放后,由于外资银行先进的经营理念,雄厚的资本,优良的服务质量,使中国的银行面临着外资银行的冲击。
(三)利用统计方法分析电子银行的发展现状
现假设电子银行的发展y(用我国的网上银行的交易额来代表)与以下两个因素的关系比较密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2)。从主观上个人认为人均GDP(x1)反映了国民收入水平,如果国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就会有更多的资金去投资或者消费或者储蓄,无论是股票或期货的投资操作,还是储蓄都会增加国民和银行之间的业务往来,在国民与银行交易的过程中也会更多的接触到电子银行的业务并逐渐认识到电子银行的优缺点;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2)的上升恰恰从侧面反映了市场经济中的变动。
由于电子银行在国外仅有20年的历史,在我国也发展较晚,选取1994-2010年17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及省略网站的电子银行年度报告统计数据。经过经济检验及相关的统计检验,建立如下的的回归模型: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而对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不利于电子银行的发展。
在目前我国经济仍然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物价在不断上涨,网上购物的普及,电子银行的业务量也一定会不断的增长,电子银行必将成为今后银行交易的主流,会成为人们日常所需的一部分。因此,在外界有利环境下,银行需要做的就是解决现在电子银行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使其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如何更好地发展电子银行
电子银行是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产物,根据电子银行的交易数据,可以看到不同时代人们的需求倾向的变化情况,随着银行重视程度的提高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将加快与此同时银行间业务的差距也将进一步扩大,创新将成为电子银行业务开展最重要的竞争手段。要想更好地发展电子银行,需要改进一下几点:
(一)改善业务系统分散的状况,行内要建立完善的电子银行系统、各行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加强国内各家银行之间的相互沟通;
(二)在如今人权至上的社会,必须把客户要求放在第一位,面对客户群体,必须做好信息整合,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及服务定价,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更好地完善电子银行交易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只有在安全的交易环境下才会有更多的客户选择电子银行交易;
(四)完善银行基础设施建设,如多建一些自助取款机,将自助机器只能取钱的功能进行完善可以变为能存能取,对出问题的机器及时维修。
参考文献:
[1]何新生等.网络支付与结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作为连接客户与银行的必要桥梁,实现客户理财目的和银行盈利的重要通道,各具特色并日益完善的服务渠道渐渐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一人一柜面”的服务模式正在被ATM,自助终端,Call Center,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自助化的服务渠道补充和覆盖,“物理网点+电子银行” 的服务模式不论从空间还是时间上都给予客户极大的便捷和可自主性,也成为21世纪银行服务的一大特色。在此基础上,怎样实现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怎样为客户提供更合适的金融产品、更嵌入式的金融资讯也成为各个商业银行抢夺客户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为此,“个人客户经理+营销系统” 成为商业银行网罗潜在客户,实现银行内生动力,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性武器。
由于各个时期的市场需求和发展重点不同,现在看似多元化的服务渠道存在着服务项目冗杂、重复,渠道之间缺乏信息交互通道,设备系统难以更新升级,数据回馈不及时、不准确等缺陷,因此,如何在不同的服务渠道、客户群体以及项目繁杂的业务之间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如何将现有服务渠道进行合理规划、整合,实现“帕累托”最优已成为各大商业银行自我提升的题中之义。
笔者拟从渠道整合的重大意义和针对现状提出整合建议这两部分进行论述,望能抛砖引玉,为整合银行业服务渠道这一论题尽绵薄之力。
一、银行服务渠道整合的重要意义
各项业务渠道参差不齐的发展现状以及渠道间业务逻辑的不可共享已造成渠道业务发展的障碍,阻碍了银行业务的拓展,增加了银行运营成本,并降低了客户办理业务的成交量。整合服务渠道,将渠道综合化,势在必行。
由于建设初期的市场需求各不相同,各个业务渠道所能办理业务的侧重点、物理形象呈现化方式和依赖的流程系统也都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各个业务渠道都各自享有一套独立的交易处理流程和操作流程,在处理综合业务时仅能最大限度的利用一种渠道系统优势,其他渠道则爱莫能助。由于渠道系统间缺乏横向业务逻辑的共享和复用,后期的渠道发展也只能各自独立的纵向发展,这对银行处理综合型业务、统计渠道迁移率、归集客户信息造成很大困扰。不但如此,当一些通用的业务规则发生改变时,所涉及的业务渠道系统都必须做出相应改变,造成工作量成倍增加,违背了银行通过渠道业务降低运营成本的最初期望。
对于客户来说,愈来愈丰富的服务渠道项目的确大大提高了办理业务的便捷性,但目前的渠道业务系统大多采用独立的、无统一标准的方式陆续建成,这就造成了客户必须掌握不同服务渠道的不同操作流程以及办理业务的不同侧重点,势必给客户带来自助办理业务的心理负担,久之,依赖柜台、依赖人工将成为客户的主要业务办理方式,非人工服务渠道可能成为摆设。而且,由于客户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各地区硬件设施水平也不同,操作流程十分细化、步骤繁多且功能单一的的服务渠道也将面临闲置、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的下场。
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大对渠道的整合力度,集各渠道之优势,将业务系统标配化、一体化、统一化,以节约运营成本、给予客户更多便利。
银行的利润来源于业务,业务离不开客户。提升客户满意度、扩增客户数量是商业银行内生动力机制的不竭追求。因此,整合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全面的业务操作流程将成为银行业吸引客户群、巩固客户资源的重要手段。
首先,在信息化的今天,能否对客户的渠道使用情况作出归集、综合并及时反馈是银行抢夺客户资源的有效武器。目前,由于不同服务渠道系统各自为政,客户的个人信息和财务信息不易在一个系统平台上得到综合,致使银行很难对客户的背景信息进行汇总和归纳,出现信息冗杂、不确切的现状。渠道整合后,客户信息可以通过统一的渠道系统汇总到信息平台,并由专门的信息处理器进行信息处理,全行业将实现统一视图,对客户信息进行历史性的、全方位把握。客户信息也将及时更新,便于银行及时掌控客户的资产变化情况,以便对客户进行良性的理财建议和个性化服务。
其次,通过对客户使用信息的分类和汇总,银行可以利用渠道的功能使用率明确不同渠道的主要特点,进而对渠道进行明确分工,物尽其用,实现“帕累托”最优。由于文化层次、年龄层次和硬件水平各有不同,不同客户所依赖的渠道各不相同,通过渠道整合而反馈出的一体化信息,不同客户对于不同渠道的喜好和特点一目了然,银行可以对其进行差异化服务、差异化营销,提供最适合某一客户群的最优渠道,为不同层次客户提供最贴近的产品和服务信息,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真正实现“嵌入式”的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