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护理诊断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7 16:27: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老年人的护理诊断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

篇(1)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平均寿命日趋延长,老年病人也逐渐增多,针对老年病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护士除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重要的还要应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心理评估及诊断、实施措施及评价,通过心理对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为恢复和增进病人健康服务。可见,心理护理对老年病人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可收到实效。本文就老年病人心理护理谈几点体会。

1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1]

1.1孤独老年病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及对医院环境陌生等多种原因导致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进而感到烦躁、焦躁。

1.2恐惧与害怕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产生恐惧感。

1.3焦虑与忧虑忧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表现。既往身体好,突然患病,正常生活被打乱,无足够的思想准备,涉及未来不知所措,心理矛盾及产生焦虑心理。患慢性病者需长期治疗,若效果不佳,对自己的康复产生忧虑心理。

1.4绝望的心理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频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

2老年人的心理护理[2]

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病人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病人心理作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病人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遵循心理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1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2.2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针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而须不断完善。

2.3实施措施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的实施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2.3.1尊重、理解、关心、爱护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罗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

2.3.2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病人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平日多去巡视,帮他们干一些事情:打开水,打饭,洗碗等。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对护理人员信赖。同时,指导家属也这样做,鼓励亲友常探视。对病情较轻的老人,动员他们到院内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酌情做些喜欢的活动或适合老年入特点的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书刊杂志、文艺小说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达到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增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保持精神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为目的。

2.3.3积极维护老年病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即: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

2.4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一般反应在心理情绪变化上。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篇(2)

一、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 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三)我市老龄化现状和趋势 按户籍人口统计,截止2009年末,我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5.35万人,占总人口的17.27%,比上年同期增加3.92万人,增长5.49%,老龄化程度高于全省16.18%的比例,列全省第四位。其中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10.79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4.32%,占总人口的2.47%。预计到2039年我市老年人口数将达到最高158万人,老龄化比例接近40.24%左右。

(四)老年人健康问题十分严重 老龄人口数目及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的增加,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具有发生某些慢性病和体力衰竭的危险年龄段。进入老年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老年人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岗位,每天的生活内容发生了改变,所以,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会出现很大变化,甚至会产生很多问题;由于机体组织的衰老及功能的减退,各种老年性疾病接踵而来。随着年龄的增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非感染性和感染性疾病发生率都增加,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城市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60.2%,为总人口平均患病率23.7%的2.54倍。

(五)目前老年医疗保健方面存在的不足

目前老年医疗保健方面存在的不足如下述几点:

1.我国的部分城市和地区已先期进入老龄社会,而社会的准备确不足,老年人的照顾、出行、就医等问题还没有受到社会的重视。

2.有些单位发不出老年人的退休金,医药费不能及时报销,造成老年人经济困难,有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小病演变成大病。

3.目前的医疗工作还是以各级医院为基础开展的,医院只把病人作为服务对象,没有把健康老年群体和易感老年群体作为服务对象,将老年病的预防、保健工作放在了次要位置。

(六)传统医疗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传统医疗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1.忽视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和功效,只重视疾病的治疗,而对影响他们健康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2.重视医疗工作,忽视预防保健工作;临床医师们重视个体病人信息,忽视群体病人信息;对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缺乏详细的了解。由于不能及时得到老年群体的年龄结构、患病情况、健康水平的资料,对于各种严重疾病的高危人群无法进行监控和分析,也就不能提出预防措施。

3.随着老龄人口的逐年增加,寿命的延长,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与年龄成反比,并且多数患有多种疾病,住院率远远大于中青年龄段。像北京病人集中的地方,老年病人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住院难现象时常发生,给老年病人及时诊断、治疗带来困难。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笔者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人类最重大的成就之一,也是对人类最严重的挑战之一。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公共卫生政策所取得的成就。但是取得一定成就不等于完善,对于老年人的就医护理还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绍兴市中医院作为创三甲的医院之一,在老年人护理上已经有过硬的技术和高素质。笔者认为在老年人护理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坚持做到精益求精,日益完善,作为绍兴市中医院的一名护理人员对于老年人护理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医疗政策上完善 老年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对老年人的需求问题要分轻重缓急解决。需要明确的是,不是所有觉得老年人需求问题都要由政府解决,都由政府包下来。对于那些关系到老年人的基本自下而上需求,如:经济、医疗、合法权益等基本保障问题,主要应由政府来解决,特别是对困难老年人的基本医疗保障应由政府承担。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保证老年人都能享受医疗保障,有病得医,住院能得到最大力度的护理。对于那些收入水平较高,个人需求层次较高的老年人,可以由政府制定优惠政策,激活市场、借助社会力量来满足其需求。

(二)在护理服务上的完善

在护理服务上,配备高素质的护理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1.作为医生和护理人员,拥有较多的护理知识和经验,能针对患者的体征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并能在各种不典型的临床反应症状中,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给予恰当的抢救和护理。

2.用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老年人群多发疾病、疾病并发症多和一个人同时患多种疾病的特点,对症下药。

3.老年病人的机能衰退和疾病的长期复发治疗,使尿道、血管等器官变硬变窄,给医疗护理技术操作造成一定的难度,医护人员有过硬的技术操作本领,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避免操作不当影响技术效果。

4.有耐心,做为老年人服务的医护人员,除了具有一般医生所必需的敬业精神外,还有一份特别的耐心,不厌其烦的护理老人。

5.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病人,因病痛的折磨和社会交往减少,容易产生厌世情绪和孤独症。老年人特别喜欢回忆往事并向他人倾诉,医护人员特别注意心理医护质量,用爱心去倾听老年人心声。

参考文献

[1] 绍兴市民政局:关于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145号提案的答复.

篇(3)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医院老年人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在呈增长的趋势,其中又以老年人的呼吸道发病率最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本文就针对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部位及其主要原因作一分析,然后探讨它的措施,以期抛砖引玉。

一、老年人医院感染的易发部位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在我工作过的医院的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辅检查,诊断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判断。一般来说,老年人在医院感染的部位通常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经过对在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的统计分析后发现,对于老年人来说,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呼吸内科患者大部分年龄较大、患病时间较长,且容易反复发病,许多患者还长时间大量使用广谱抗菌素,这些都容易造成呼吸感染,加之个别医务人员护理和病房管理不到位,这些都成为医院感染潜在的发病因索。

二、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

2.1源自肺部真菌的感染:有资料表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上呼吸道带真菌率为15%左右①。由于老年患者多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有多种疾病存在,长期反复住院治疗,全身和局部的免疫功能都有很大程度的减退,使真菌更易侵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再加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索,使敏感菌株被抗生索杀死、抑制并且有直接促进典菌不断生长繁殖和毒性增加的作用,从而诱发全身性典菌感染。②同时当对患者实施了小适当的医源性治疗,导致气道失去了自我保护能力,也会增加了典菌定植感染的机会。真菌感染的种类,结合临床,对疑有肺部有真菌感染的患者都进行了痰的培养,对疑似其他部位真菌感染的同时也进行了尿液、粪便、血液的培养,培养或分离出63株真菌株真菌,均为醉母菌属,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共40株,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和滑念珠菌。分离出细菌20株,G-菌占75%,G﹢菌占25%,多伴有耐药菌与真菌混合感染。

2.2受老年人不良情绪的影响:在长期的呼吸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呼吸科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常会伴随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咯血、胸痛等症状,长期的这种状态常使老年人产生很多不良的情绪,如恐惧、紧张、失眠、烦恼热虑、情绪低落等。再加上长期反复的住院,老年患者由于疾病折磨,力不从心,生活不能自理,容易造成老年患者抑郁情绪,这样的低落情绪会对临床的治疗和其预防工作产生抗拒心理,使他们不会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将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从而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加大了呼吸内科感染的概率。据专家统计,老年住院病人得抑郁障碍发生率为百分之四十二,所以老年患抑郁症状给治疗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老年长期的抑郁病,加上老年人年纪大,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也因此会引起的各种疾病。这就更加增加老年抑郁病的发生,使老年人不可治愈的慢性疾病康复延迟。近年来,医学界对心血管、消化系统、青少年、产后等引起的抑郁病研究较多,而对老年人的抑郁研究却相对较少。所以我们要对老年人抑郁病更加重视。

三、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预防措施

3.1提高治疗水平:因为老年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症状与没有真菌感染的并没有明显区别,所以医生在诊断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呼吸道感染症状突然加重、口腔黏膜部位出现异常和痰液粘稠不宜咳出的情况,应及时涂片及送培养,确定有肺部真菌感染相对特异的改变而作出早期诊断。

因此,我们应早期发现和诊断真菌感染,提高真菌测验水平,发现伴有细菌混合感染的应做药敏实验,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控制真菌侵入途径,增强免疫力。

3.2完善呼吸内科质量管理:老年人住院一般来说,陪护多,探视多,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室内飞沫间的传播难以控制而造成反复感染,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可能性。因此要完善呼吸内科质量管理,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探视时间,对病房出入人员要进行严格管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执行陪护制度,从而达到预防老年患者发生感染的目的,同时还要做好通风和空气消毒等工作。

3.3严格控制抗菌素的应用:过多使用抗菌素是造成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医院管理中必须严格控制抗菌素的应用范围和用量,防止和减少耐药菌感染,在感染疾病中,要严格按照病人的实际情况展开病原学检查并依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滥用抗生素所致菌群失调的现象;尽量缩短用药时间,避免扰乱和破坏患者的正常防御机制,以增强老年患者的免疫力。

3.4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力度: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任何不适都应积极关心,要能做到及时处理,还要注意对患者的态度。在日常治疗中注意细节操作,比如对反应迟钝者不能性急,对言语罗嗦者要有一定耐心,不要任意打断其话题,而应该耐心静听,恰当地结束谈话。对于老年患者应给于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要尊重患者,积极主动与这类患者交谈,耐心解答问题,并经常给于鼓励和支持,使患者重新树立起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这样,对患者的治疗和感染的预防都有一定作用。

3.5善于稳定患者的情绪,保证患者正常的睡眠。老年患者住院考虑的问题较多,如担心自己的病情是否严重,能否治愈,愈后如何,从而影响睡眠。护士就必须做到有问必答,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睡眠质量,并针对病情加以解释和安慰。在治疗期间,对老年患者,切不可讲其“古怪”、“难缠”、“没事找事”而不加理睬,必须耐心解释,护理人员要细心、耐心、尽心,使患者化担心、疑心为舒心、安心。

3.6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要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和预防各种慢性疾病,并提供具体指数。如介绍有关的保健知识、可采取的防治措施等。应注意帮助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执行各种治疗、护理及康复活动。

3.7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寻求一种既能有效解决老年人就医问题,又能充分考虑患者经济负担能力的、切实可行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都是非常必要的。在临床上,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地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以避兔因经济负担过重而促使患者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

四、结语

如何有效地降低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内容。健全管理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监控和护理力度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在临床工作中应首先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其次,要严格掌握各种侵袭性操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坚持消毒隔离制度,给于患者适当的心理治疗,提高治疗和预防的效率,可减少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许颖颖,张春红,李文峰等.呼吸内科330份病历抗生素使用的调查分析[J].海峡药学,2004(4).

[2]梁宗安.华酉医院呼吸内科[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7(2).

[3]蒋兀菊,张学伟,杨红芳.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的应用体会[J].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01(2).

[4]李秀,白如瑾,温和.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01(3).

篇(4)

1 我国老年护理现状

1.1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简称人口老化,它是指社会人口年龄结构中一定年龄(6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即老年人口系数)较高的一种发展趋势[1]。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已近1.3亿,占总人口数的10.09%,据预测,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4.00%,2050年将达到25.50%,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最多、老年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目前已接近70岁,其中男性为67岁,女性为71岁,女性老年人增长速度较快。

1.2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社会人口老龄化所带老的问题,不仅是老年人自身的问题,它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诸方面,带来一系列的问题[2]。如:社会负担加重,据联合国统计预测到2030年2个劳动人口就要供养1个老年人。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跟不上老年人的需要,家庭养老功能减弱,老年人将更多的依赖于社会等。

1.3 老龄化社会对护理需求大大超过其他人随着老年人年纪的增大身体机能将逐渐下降,患病几率将逐渐上涨。据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70%以上的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而且因慢性疾病而影响活动能力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根据我国城市老年人医疗服务调查,老年人2周就诊率为23.75%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14.66%的水平;老年人住院率为7.62%,比其他年龄组4.36%高得多。再加之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增多,理解能力的下降将大大增加我国医疗和护理的需求量。

1.4 老年护理医疗保障制度不全、保健体系不明确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针对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建立了相关的保障体系,而我国由于经济不发达,针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的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全、体系不够完善,远远满足不了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老年人口中农业人口比重大,农村老年人基本上不能享受退休金和公费医疗,其供养和医疗费用主要由家庭承担。

2 我国老年护理展望

2.1 完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确保老有所医 早在1965年美国在社会保障法中就建立了老年人医疗保障计划:建立老年人医疗保险,并建立了一系列的服务机构,如:护理之家、日间护理院、家庭保健、老人养老护院等[3]。日本在1975年就开始着手老年保健的立法,一系列老年保健措施,如老年人健康检查制度,卧床老年人的功能康复,家庭护理和访问知道基本形成一个体系,并于1982年建立老年保障法,1983年完善了老年保健对策的综合体系[4]。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社会、社区和家庭等整个体系共同参与老年人的护理,建立老年人福利制度和老年医疗保障法,大力发展老年医疗保险事业,确保老有所医。同时还要在社区建设上增加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加大政府的专项资助和扶持,老年人家庭养老护理不再难,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便有了保证。

2.2 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培养专业老年护理人才老年护理学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存在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反映的学科。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年人健康问题也具有特殊性,因此在我国医学院校、中职护理院校中普及老年护理学和社区护理学,有条件的院校应开办老年护理专业,让学习护理的人员学会老年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巧,掌握促进老年人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维持老年人的最佳功能装套,提高其生活质量。已从事老年护理和社区护理的护士,可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进修,补上老年护理的专业知识,实现向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转型[5]。

2.3 加大医疗投入,提高老年人医疗护理服务大家都知道,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是相对的,医疗保健系统立马当先迎接了严峻的挑战,为更好的服务老年人,医疗机构应引进先进的医疗护理器材和设施,如各种助行器、可推、坐、洗澡、排便的多功能轮椅等,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确保老年人安全。

2.4 维护和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护理是人对人的帮助,所以要用心去体会,注意互相间的心理活动及沟通。依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变化与发展的特点,应加强老年人自身的心理保健。在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应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要充分考虑老年病人的特点与习惯,尊重、关心老年人。同时还应改善和加强社会的老年心理卫生服务,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做到既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要,又尽量让其参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

2.5 通过社区宣教,帮助老年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古人云“饮食有节、起居有节、不妄作劳”是很有道理的。为维护老年人自尊需要应进行适当的修饰,改善外貌形象;老年人退休后面临一“空巢”期,应适当扩大社会交往,多交知心朋友,多接触大自然的良辰美景,或欣赏有没的音乐艺术,获得爱与归属感;搞好起居卫生,养成良好的休息、睡眠习惯,做到学习与运动相结合,这对发挥老年人的智力、增强老年人的体力、提高老年人的青春活力是很有效的。

总之,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是老年护理的最终目标。我国应建立完善的老年医疗保健福利体系,如;老年人护理院、老年人疗养院、日间老人护理站、敬(养)老院、老年公寓等,运用老年学知识,开展老年病防治工作;知道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健身锻炼,延长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殷磊.老年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644-645.

[2] 张多来.人口老龄化及老年护理伦理思考.衡阳医学院报,2000,4(1):47.

篇(5)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糖尿病(DM)在发达国家中发病率及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病及肿瘤,我院近年来DM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在我院大多数是老年DM包括60岁以后才发病或者是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至60岁以后的老年患者。据有关资料显示,二十一世纪初期,发达国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20%左右,我国也将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DM将是21世纪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为此,根据本人十几年的护理经验,借此一席之地对我院老年DM护理进展工作综述如下。

1糖尿病的诊断

1.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有调查表明,老年人DM患病率达12.7%,糖耐量减低患病率高达20.3%。积极开展对DM的筛查及对DM高危人群的普查,有助于检出处于高血糖状态的隐性DM和糖耐量减低患者。目前筛查试验是标准条件下75gOGTT。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行75gOGTT时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达52.4%。溶解葡萄糖的水温20~30℃,水量300ml,加入柠檬酸0.25g,3~5min缓慢服下,可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1.2血糖监测:DM诊断的确立以血糖为标准。目前我院内大多数一直用静脉抽血取血浆(或离心取血清)测血糖,近年来袖珍式快速毛细血管血糖计的应用日趋普遍,这种方法只要操作正确,可以准确反映血糖水平。省内外其他医院内设有专门的DM教员,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方法。老年人DM多属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体内尚存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空腹血糖可能稍高于正常,甚至正常,但餐后血糖显著增高,因此,诊断老年人DM应注意查餐后血糖。因此作者建议对老年常规健康查体时,宜将空腹血糖检测改为餐后血糖检测。

2饮食疗法

凡在我院新诊断的老年人葡萄糖耐量降低及NIDDM应立即开始饮食疗法。饮食治疗的宗旨是控制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脂类代谢,通过合适的营养达到最佳健康状态,对于老年、肥胖、病情较轻者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对老年患者的食疗,美国仍沿用对成人NIDDM患者的建议,即蛋白质应占总热量的10%~20%,脂肪占30%,碳水化合物占50%~60%。因此,食品交换法是目前最合理的饮食疗法。

3心理与生活质量护理

老年DM患者,因需长期用药以及病程缠绵的痛苦等应激因素的刺激易产生抑郁和焦虑情绪。生活质量是世界性研究的热点,国内对DM生活质量的研究还刚起步。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有社会人口学、疾病和疾病严重程度、社会支持三方面,文化程度越低,抑郁和焦虑障碍越轻;疾病越严重生活质量越低;社会支持越多,对社会活动的影响越少,抑郁和焦虑就越轻,生活质量越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对DM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有85.4%的患者血糖平均降低3.02mmol/L,由于血糖下降,疾病控制,症状缓解,减轻了因病痛引起的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障碍,提高了生活质量。实践表明:绝大多数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明确表示不需要护士提供更多的生活护理,这充分反映了老年患者对自我护理的迫切需要。Orem的自我护理模式认为,必要的护理介入只是为了提高人们的自我护理能力。护理干预的宗旨是帮助患者参与自我管理疾病、自我护理。因此,充分认识到老年DM病人的自我护理需求,通过护理干预提供有关信息,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健康教育护理进展

由于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同步,在目前养老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要提高老年人口的生命健康质量,单纯对疾病实行被动性的治疗是个人和社会都难以承担的。随着对DM认识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全面有效地控制DM并非单靠用药可以达到,需要对不同层次老年DM进行健康教育。研究表明:传统卫生宣教或出院指导,患者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自我监测等方面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健康行为并未取得理想结果;而DM系列讲座后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健康行为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由于缺乏个性,忽视了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身体条件等的个体差异,如仅停留在讲座水平,将有相当部分患者最终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讲座基础上加以社区护理干预(群体教育,个别指导和跟踪随访),根据老年人特点有计划的教育,不失为目前老年DM教育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国秀娣,成琦.老年糖尿病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1996,11:29.

篇(6)

【中图分类号】R1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133-1

20世纪60年代后,我国兴建了各种福利机构,对社会上的孤寡老人、无保老人、弃婴等进行不同形式的收养活动,体现了我国的文明和进步。我市老年护理院创建于2000年10月,8年来共收治老人1086人,为进一步了解老人的躯体及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现调查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全部是我市2000年10月创办首家老年护理院以来的院民,排除家庭护理的老人及县级敬老院的老人,共调查1086人,最大104岁,最小14岁(先天病儿代养)。其中男性432人,女性574人。

1.2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问卷、老年人临床评定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A)、个体心理护理及集体心理护理。

2结果

2.1一般资料

1086人中,自愿进住老年护理院占60%,被动进住占40%;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占40%,部分能自理占50%,能自理占10%;对老年护理院生活完全满意占40%,基本满意占60%,不太满意占10%。

2.2躯体疾病及心理问题

进院前后均有各种躯体疾病占98%,其中高血压脑血管病占60%,冠心病占30%,糖尿病占6%,外伤丧失功能占4%。

老人性格内向占40%,外向占60%,轻重失眠症占30%,兴奋、话多占30%,焦虑紧张占20%,情绪不稳占10%,骂人打人占10%,话少懒散占10%,老年痴呆、植物人占2%。

3心理护理方案

老年人住院后,根据医生不同的临床诊断,除给予医疗护理、生活护理外,重点给予心理护理,方法如下:

3.1集体心理护理

由护士长负责,责任护士组织,每周两次,讲解包括老人躯体疾病知识、康复知识、养生知识等内容,帮助老年人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促进康复进度。

3.2个体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人心理特点由专业护士对病人进行个体心理疏导,耐心与病人进行沟通,倾听病人内心感受,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树立对生活的勇气及信心,心情愉快地安度晚年。

3.3对被动住院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责任护士及时做好病人家属和亲朋好友的工作,多来探望,支持和关爱老年人,保持家庭关系和谐。

4讨论

4.1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学习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子女对老人的生活照料已成为家庭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这是老人主动或被动进住护理院的主要原因。从建院8年来,每年进住院民人数可知,老人对护理院养老的认识明显提高。且女性多于男性,这与女性比男性长寿5到10年有关。老人生活满意度取决于家庭状况、生活条件,家居农村的老人进院前家庭生活较差,对目前生活状态很满意;家居城市的老人进院前生活条件富裕,对目前生活状态不太满意。

4.2从调查结果看,患脑血管病占第一,心血管疾病占第二,糖尿病占第三,其他外伤、风湿病次之,这符合我国目前的疾病谱,也是直接导致老人躯体残疾和影响生活功能的大问题。

4.3老人心理问题不容乐观,调查结果分如下几类。

4.3.1老人失眠症

各种躯体疾病均能引起老人出现轻重不同的失眠表现。特点多为入睡困难或早醒,也有白天嗜睡,晚上难眠,一般不响情绪及进食。

4.3.2焦虑状态

多见于躯体疾病和刚进院对环境不熟悉的老人,整日担心害怕、紧张焦虑,情绪难以稳定。

4.3.3抑郁状态

多见于被动进院老人,由于脱离亲人照顾及家庭环境,无朋友交流机会,他们有一种伤心感、无用感和被遗弃感,从而产生孤独、失落、消沉、抑郁,经常话少无笑脸,重则出现悲观、厌世情绪,甚至出现出走、自杀。

4.3.4兴奋状态

老人多有怀旧心理和不服老心理,近记忆力差,远记忆力尚好,对年轻时做过的事情总是念念不忘,对人说起来兴奋不已,嗦、唠叨,也有脾气变得暴躁、易怒、骂人打人。

4.3.5老年痴呆症

由于年龄和躯体疾病,使部分老人过着木僵、植物人、痴呆的生活,给护理、生活照料带来极大困难。

5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系统的心理护理能提高老年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增强医护患沟通,和谐人际关系,提高老年人住院满意度。增强其日常生活的能力、控制力,缓解老年人的紧张焦虑、抑郁恐怖情绪,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老人护理院是个社会大家庭,针对在院老人,除做好医疗护理、生活保障外,心理护理显得特别重要。呼吁全社会都应献出一片爱心,关心老年人生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使他们安度晚年。

篇(7)

一、何谓老年人

大多数国家将65岁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世卫组织(WHO)将大于60岁的人定义为老年人。

二、何谓急腹症

急腹症是指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腹部疾病.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常需及时作出诊断与处理。但急腹症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往往诊断困难。

1.内科急腹症 常有如下特点:①原有与腹痛有关的内科疾病存在,原有疾病控制后,腹痛随之缓解;②经全面检查及动态观察并无外科急腹症的证据;③腹痛可轻可重,腹部体征不明显,腹部压痛点不固定无腹膜刺激征或仅有轻微反跳痛与肌紧张,短时间内病情不会变化;④白细胞正常或稍升高。

2.外科急腹症 常有如下特点: (1)一般腹痛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持续几个小时以上,尤其是超过6h的局限性压痛;②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③进行性脉搏加速、白细胞总数升高;④腹痛为首发和主要症状,伴有消化道反应和明显腹部体征者;⑤先腹痛后发热;⑥腹痛部位和压痛部位多固定不变。(2)剧烈腹痛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突发腹痛持续>6h,各种治疗不能缓解;②一般情况渐趋恶化,出现毒血症或休克;③伴有触痛明显或固定性腹部包块;④腹部可见肠型、蠕动波、肠鸣音亢进、气过水声或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⑤明显放射痛;⑥腹部拒按或有腹膜刺激症状;⑦胆汁性呕吐、粪性呕吐或血性呕吐;⑧伴有排便排气停止;⑨腹部异常浊音区域或腹内移动性浊音的出现。 (3)腹膜刺激征很明显并有扩大蔓延者。(4)进行性贫血、进行性血压下降、伴有梗阻症状或腹部肿块等。 (5)诊断性腹穿或腹腔灌洗引流检查有阳性发现者。(6)X线检查有下列急腹症情况之一者:①膈下游离气体;②大肠或小肠积气积液;③胆、胰或输尿管区域有结石阴影;④肝或脾阴影扩大,膈肌升高或运动受限;⑤胸腔有腹内脏器如胃肠等征象等;⑥腹膜外脂肪层消失;⑦腹腔内异。

三、老年急腹症的特点

老年人有其生理、心理特殊性,因此在诊治老年急腹症时与其他年龄人群有不同之处。第一,症状与青年病人表现不同。老年人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感觉功能减退,致使老年病人对腹痛敏感性差,在伴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感觉功能减退更为明显。另外,基础病多也是干扰病情判断的重要因素。例如,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也可以表现为急性腹痛。第二,病情变化快。由于老年患者体质虚弱,脏器的退行性病变,各种屏障功能明显减弱,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抗病能力和抗感染能力下降,所以在老年急腹症患者,病情变化快,且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较重,病情凶险,病程进展快。第三,并发症多。老年急腹症患者常同时伴有多种疾病,造成症状重叠,掩盖急腹症的体征,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老年人患急腹症时也常会使旧病复发、加重。由于老年急腹症常加重伴发病的病情,即使手术顺利,在术后也往往死于伴发病。第四,老年人往往伴有心理和精神异常,严重感染时更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诊治的难度。第五,老年人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营养不良的发生几率也高。

四、诊治对策

有了以上老年人患急腹症与青年人的不同,就要求医务人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精心救治与护理:

1.诊断过程与青年人一致,但要考虑老年人的特点,不应过度依赖辅助检查;

2.重视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3.重视外科治疗;

篇(8)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临床资料:2009年―2010年,我院共收住内科病人623例,其中65―96岁共459例,占73%,男427例,女196例,冠心病高血压偏瘫占68%,死亡33人。

1、病情观察由于老年人疼痛阈值明显增高,对疼痛反应欠敏感,容易掩盖许多体征,增加鉴别诊断和护理的难度,如: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发腹膜炎时可无明显腹痛和腹肌紧张,心绞痛时并发心肌梗塞时无胸痛症状。由于基础代谢率降低,未稍循环功能和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未稍神经敏感度下降,常对温湿度的感应性迟钝,如不慎烫伤常发生,此时我们应注意病人的全身情况,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全身皮肤情况,督促家属小心呵护。老年人各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老化,在多种疾病并存加上病史叙述不清,临床表现不典型,只有通过细微观察和全面检查,才能正确掌握情况,如一患者,男,60岁,因上腹部疼痛拟慢性胃炎收住院,在住院期间一下午突感全身发冷,面色苍白,在进行诊察时,发现脉律不齐,结代脉,及时作心电图检查确诊为突发性心肌梗塞,由于发现及时,使病情化险为夷,因此,必须密切细微观察病情变化,永保患者早日康复。

2、皮肤和口腔护理老年人皮肤脂肪减少表面小动脉硬化,汉腺萎缩分泌减少,以致皮肤干燥皱褶多,易于破损干裂而引起感染,沐浴时用中性肥皂擦洗,因老年病人及尿道括约肌松弛,加上气急咳嗽,尿粪液易外溢,必须保持会的清洁干燥,受压局部给予每2小时翻身按摩,保持床铺舒适、平整,预防褥疮的发生。口腔的温湿度和食物残渣适宜细菌生长繁殖,老年人牙齿间隙大,常引起嵌塞唾液分泌减少而粘稠,心肺疾患的老年病人经常半卧位张口呼吸,口唇干裂,细菌更易入侵,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的缘故,更应注意病人霉菌的感染,要注意合理使用各种抗菌素,对有呕吐或口鼻腔分泌物较多者,要及时清除,保持口腔清洁以免回流或误吸,对于昏迷病人根据口腔唾液的PH值选择溶液,耐心细致行口腔护理,并注意观察舌质舌苔,口腔粘膜的变化,对疾病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篇(9)

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对老年期疾病的影响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0岁以上老人比例如果超过10%就算老龄化社会。1982年还是壮年型国家的中国,在2000年就已经宣告进入老龄化社会。西方国家从青壮年步入老龄化,大多数都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自然过程,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年左右。然而我国只用了不到18年,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2009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69 亿,占总人口的13%;且正以平均每年3.3%的速度增长,2050年将达到4亿,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5%,即每4个人中有1个老年人,这比英、法、德、意、日五个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还要多,是全球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其影响甚为广泛而深刻,是对全社会经济、文化、家庭、健康和医疗保健等各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我国老龄化的特点是“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到1万美元以上,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1000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老年人口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明显地高于其他年龄组,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人口死亡年龄构成近40年来有相当深刻的变化,1955年40%的死亡人口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21%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到了1995年,死亡人口发生在5岁以下降至21%,而65岁以上升至43%;预计到2025年,5岁以下将只占总死亡人口的8%,而65岁以上则将上升至63%,充分说明老年人口同时是脆弱的人群,可见老年人的医疗保健任务之艰巨。

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目前超过1500万,比五个新西兰的人口还要多;我国的残疾老人目前有4500万,已经相当于一个韩国;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目前约有600万到700万,远远超出新加坡的人口总和。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体人群的3.2倍,伤残率是3.6倍。由于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患病时间长,因而就诊率及住院率均高,住院时间长,占床位的比例增加,医疗费用高。统计显示,占社会人口13%的老年人,消耗了近80%的总医疗费用。据统计,60岁以下病人平均住院费用为7471元,老年人则为12679元,是前者的1.7倍。因此是一个重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2 老年期疾病的特点

老年人群是一个特殊的人群,由于人的老化,人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发生一系列变化,其疾病发生发展有其特殊的规律,使老年人患病的表现和处理方法与中青年的情况不尽相同,老年病的诊断、治疗均有其特殊性。尤其是老年人常常可同时合并存在几个系统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老慢支、肺气肿、骨质疏松症可同时发生在一个老人身上。另外老年人肿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老年病在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和预防上与年轻人存在较大差别,其特点主要表现为:①多病共存,一般老年人均患有2~3种慢性病,据我科统计,在住院的老年患者中85%同时患3种主要疾病,50%同时患4种以上主要疾病;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慢性病数为4.3种,75岁以上为5.9种,我科一位84岁的女性高龄患者有14个诊断。②发病缓慢,老年病多属慢性退行性疾病,有时生理变化与病理变化很难区分,一般早期变化缓慢,容易误认为老年生理变化,如有些老年人智力减退,动作不灵、肢体发僵,以为是人老的变化,后来发现是早期帕金森病;有些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初期症状也不明显,常常是经过一段时期后才发现。③临床表现不典型,如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差,发热反应较一般人低,甚至有些严重的感染,如:肺炎、肾盂肾炎,在一般人可发生高热,而老年人体温不升;老年人痛觉不敏感,一般人剧痛的疾患有些在老年人反应很小,如急性心肌梗死在老年人可能只有一些不适感。特别是有些老年人患病常先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有的老年人患心脏病时,首发症状是昏厥,有些严重肺部感染主要表现嗜睡;④发病诱因与年轻人有时不同,如心肌梗死的诱因在老年人不一定是运动过量,在情绪激动或饮食不当时也可诱发;⑤容易发生并发症或出现脏器功能衰竭,在老年病治疗别强调早期活动,尽量减少卧床时间,康复医疗在老年病的治疗上尤为重要;⑥药物治疗易出现不良反应,老年人用药剂量要适当减少,对可用可不用的药物最好不用。有些药如巴比妥类药物在老年患者中易导致低体温,洋地黄类药物易出现中毒反应,对肝肾功能影响大的药物更要慎用。因老年人多病共存,所以同时服用药物的种类也很多。据统计,老年病人服药5种以下10%~20%会产生不良反应,服药5~9种80%会产生不良反应,服药10~15种100%会产生不良反应。

据统计,老年人主要慢性病构成中,心脏病占13%,脑血管病占7%,高血压占15%,老慢支占13%,骨关节病占14%,消化系病占11%,糖尿病占3%,眼疾患为5%,其他为19%。关于老年人的死因,据全国13省市的统计,前四位是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肿及呼吸系统疾病。

老年医学(Geriatrics)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是关系到老年人的临床、预防、治疗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主要研究导致老年人病残或死亡的多发病、常见病。老年病除了与儿科及产科无关外,与其他临床各专科都有密切联系,主要包括以下三类:①老年特有的疾病:如老年期痴呆、帕金森病、前列腺肥大、老年性骨关节病等;②老年人多发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肺炎、肺心病、骨质疏松等;③老年人和非老年人都可见的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胆石症等。老年医学的目标是防治老年疾病,提高健康预期寿命;对生命的最后阶段提供系统的医疗和社会支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维持老年人身心健康。老年医学的首要任务是利用基础医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相应知识和手段,探索病因;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干预;通过对老年人进行定期体检和宣传教育,及时有效地提供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来降低老年人群体中常见、多发疾病的患病率。因此,开展老年医学工作,要更新理念,强调以健康为中心的积极健康促进观念,并以此代替既往的以疾病为中心的被动等待病人上门的思维定式。

3 对老年内科疾病应进行综合治疗

老年病的内科治疗应该从老年患者的特点出发,把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作为治疗目标,要考虑到方便老年人就诊及提供住院的便利,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延长老年人的生命。若在专业上分科过细,则对老年病的治疗不利。对待老年内科疾病,更全面地分析才能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手段,既要治疗“疾病”,更要关注“生命质量”。老年医学更注重“人”,而非只注重“病”,需要多学科合作的整体治疗模式,简单的专科整合不是老年医学科。近年来,针对个别脏器的诊疗手段越来越细化,但用在老年病治疗时采用过多过细的专科医疗未必就好,因为这种治疗手段可能对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缺乏益处。老年人往往是多种慢性疾病缠身,由于衰老而发生的多脏器的功能减退是不可逆的。因此,要辩证地看待具体情况,不可一概而论。老年病人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相同的年龄、同样的诊断可能需要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个体化治疗是特别要强调的。例如,一个长期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因高血压可导致的动脉硬化是全身性疾病,患者除了有冠样硬化,往往同时存在脑动脉硬化,如果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时硝酸甘油用量过大或静滴速度过快,导致血压下降过快,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脑梗死,这些都不是理论上的空谈,是血的教训。

前面已叙述,老年患者多种慢性病共存,用药数量、品种比年轻人显著增多。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已经低下,多种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不一定产生医生所希望的疗效。老年人用药副作用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力降低、服药品种多少、用药时间长短有关,肝脏的解毒功能、肾脏的排泄功能都是在用药前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因用药种类较多,要做好详细的用药记录,医生要熟知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用药,短期用药能达到治疗目的就不要长期用药。

4 老年病科可对老年疾病进行全面整体的治疗

老年人由于年龄关系,常常同时患有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神经精神等多系统的疾病,如果分科看病,就可能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建议老年人初诊最好先到老年科。这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

4.1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随着老年人的年龄增长,机体出现一系列衰退性的变化。故老年人需要安全、饮食、运动、自我保健全方位的健康知识,而老年病专业人员是老年人得到全方位健康知识的基本保障。

4.2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老年人精神活动能力减弱,如记忆力下降、孤独、抑郁、多疑、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等。这时老年病专业人员的耐心、热心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有效加强情感沟通的桥梁。

4.3 老年人患病的特点:

4.3.1 发病缓慢、临床表现不典型:由于老年人感受性的降低,往往疾病已经较为严重,却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临床表现。老年病专业人员善于观察老年人的病情变化,可以准确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为及早诊断提供依据,避免延误诊治。

4.3.2 多种疾病同时存在:约有7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故治疗老年病要综合考虑影响老年人健康转归的各种因素,制定全面的治疗护理计划。

4.3.3 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多:老年病人免疫力低,抗病与修复能力差,致病程长、恢复慢,而经验丰富的老年病科专业人员会特别注意观察病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护理目标,协助老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篇(10)

一、我国老年护理问题的发展概况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在日趋延长,因此便导致了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人口老龄化。面对老年人口日益增多的严峻局面和随之出现的诸多健康问题,研究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供良好的老年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促进老年人健康,已成为临床护理的额重大课题。老年护理学即以老年人和老年社会为研究对象,认识老年人生理、病理、心理变化规律及社会与老人的关系,从而进行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学科。老年护理除了对老人进行疾病的护理,还包括饮食、活动、心理、生活方面的护理。

二、我国老年护理的具体内容

(一)饮食方面

老年人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水和矿物质。因为老年人对蛋白质分解代谢的能力增强、对蛋白质的利用能力降低,容易出现负氮现象,所以蛋白质的摄入需要适当增加。对于老年人而言,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要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多食牛奶、虾、海带等含钙较丰富的食物。老年人常常有维生素缺乏的现象。尤其应注意对VitA、VitB、VitC、VitE的摄取,这些维生素主要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蔬菜中。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针对老年人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补充了四点:(1) 食物要粗细搭配、松软、易于消化吸收;(2) 合理安排饮食,提高生活;(3) 重视预防营养不良与贫血;(4) 多做户外活动、维持健康体重。常常导致老年人营养不良原因有:消化功能的衰退、活动能力的下降、疾病因素、药物因素、饮食方法不当。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老年人的饮食护理:平衡膳食、饮食易于消化吸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活动方面

适合老年人的活动项目有:步行、慢跑、跳舞、太极拳等,老年人进行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城代谢、保持充沛精力、增强自身免疫力。老年人在活动时要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和自我监护,以防发生意外。运动中若出现胸闷、气短、头晕、心悸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并及时就医。对于患病老人的活动指导主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状态。除了要关注活动外,还要注意老年人的休息,做到劳逸结合。老年人有特殊的睡眠习惯:睡眠时间短、早睡早醒、夜间睡眠浅而警醒,因此及易发生睡眠障碍。导致睡眠障碍的常见原因:机体老化、疾病的影响、环境改变、心理因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1) 创建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2) 帮助老人养成良好的睡眠环境;(3) 诱导睡眠,进行背部按摩,促进肌肉的放松;(4) 进行心理护理,五要根据医嘱选用药物治疗。

(三)心理方面

老年人经常出现的消极情绪包括失落感、孤独感、自卑感、衰老感、死亡感。这些不良情绪初期表现为生理上的变化,出现失眠、不安,持续时间较长后,会造成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疾病。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有生理功能的减退、社会地位的变化、婚姻及家庭关系的处理、疾病因素等。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维护,要求做到:(1) 加强老年人自身的心理保健,教育老年人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树立老有所用的新观念、善于自我排解;(2) 关心老人、尊敬老人,多与老人沟通,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3) 注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适当运动。

(四)日常生活

老年人的居室内要注意温度、湿度、采光、通风等问题,室温一般维持在20℃~24℃为宜,湿度在55%左右,保证室内光线明亮、阳光充足,每天通风至少一小时以上,照明灯应注意使用安全。居室的布置要简洁得体,移去可能影响老年人活动的障碍物,若有步态不稳的老年人,应准备一根长度适宜、坚韧牢固的手杖。厕所和浴室要做好地面的防滑措施,必要时在墙上安装扶手。多数老年人会存在皮肤衰老的现象,出现皮肤松弛、变薄、干燥,皮肤抵抗力降低。因此要注意老年人皮肤的清洁,每天用温水洗脸、定期淋浴,衣着要宽松、舒适,不妨碍活动。对于需要长期卧床的老年人,要做到定时翻身,保持衣被的清洁,防止压疮的发生。最后要加强药物的健康指导,做好老年人用药的解释工作,鼓励老年人首选非药物性措施,加强家属的安全用药知识教育。

三、结语

我国的老年人口在日趋增加,老龄化问题愈来愈严重,但我国的老年护理起步较晚,因此老年护理的发展与国外相比还有诸多的不足。未来在老年护理的不断探索中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但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所有护理人员努力的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5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护理发展现状及趋势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5C25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薛蕾(1996.2-),女,江苏扬州人,本科,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护理系,主要研究方向:护理。

参考文献:

[1]张燕坤.饮食与老年痴呆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 2012(05).

上一篇: 初创公司价值评估 下一篇: 土地使用权法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