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16:27: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随着音乐不断发展,以及人们面临的社会压力日益增大,逐渐出现了诸多音乐团体。这一系列音乐团体使得更多的人接触到了音乐,去释放个人的情绪,从而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音乐一直处在进化的过程中,没有终点,始终走在路上[1]。当下高校音乐教师需要认识到音乐发展的这一特点,并不断增强音乐教育意识,为音乐的发展开拓新的空间。
一、高校音乐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
高校音乐教育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时期。在这一过程中,音乐教育的发展曾一度遇到了许多难题。所以,每个音乐工作者在开展音乐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们明白音乐教育的发展脉络,这样能让学生们从根本上认识到音乐发展的艰难,并在下一步投入更多的心血去学习音乐[2]。在起步时期,高校音乐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展速度特别快。在起步时期,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虽然也曾受到社会的干扰,一度被迫中断,但社会上一系列爱好音乐的工作者持之以恒,热爱音乐,坚持推进音乐教育,使得音乐教育的发展得以延续。正是这些人使得高校音乐教育工作逐渐走上正轨。在此之后,高校音乐教育进入了快速普及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很多人都将自己心中对音乐的热爱之情释放了出来,在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培育上,都投入了很多的心血[3]。而且音乐教育工作者致力于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因而使音乐教育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在蓬勃发展的时期,高校音乐教育又进行了很大力度的整顿和改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的热情倾注在了音乐教育上[3]。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所以,面对当下音乐教学开展过程中的许多难题,相关工作者需要认真分析形势,并融合教育改革创新理念,从而使得每个学习音乐的人的综合素养都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当下高校音乐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在教学改革道路上遭遇瓶颈,不容乐观。首先,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一些教育管理者由于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熏陶,对于现阶段国际化的音乐发展趋势并不是完全认同,思想观念相对比较保守。这在发展和改革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其次,在组织高校音乐竞赛或者文艺表演等活动的过程中,高校教育者并未予以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对这些音乐活动和赛事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重视度。再次,在教学理念上,教师和学生尚未完全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观念有待革新,从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新型的音乐教学方式难以落实,或者效果甚微。最后,师资力量薄弱也是高校音乐课程改革不容乐观的重要原因。教师是带领学生学习音乐、培养新型音乐人才的重要角色,因而只有拥有丰富的教师资源,才能保证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除此之外,音乐教学设施不够完善,也是阻碍高校音乐教学发展的原因之一。高校在这方面的投资没有做到该买则买,而是使用旧版甚至过时的音乐设备进行教学,这种音乐课堂本身就缺乏特色和吸引力,也就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和创新,对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十分不利。
二、高校音乐教育改革途径与方式
(一)健全管理制度,增强师资力量。健全的管理制度犹如一座灯塔。在健全的管理制度下,一方面,所有人都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另一方面,学生和老师都会有明确的方向。只有方向正确,努力才不会白费。而且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工作的效率还会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此外,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时,还要不断进行个人反思与总结。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只有顺应时展革新教学理念,并将这些理念都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方向[4]。例如,在学习舒伯特创作的《菩提树》这首乐曲时,教师首先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们讲述《菩提树》乐曲的创作来源。教师在开展一系列音乐演唱教学之前,需要有完整的规划。在课堂上,学生们需要遵守一定的课堂纪律。同时,在学习完不同的内容之后,学生们要有自己的感想,并发表在学习平台上。整个过程要严格落实,以健全教学管理制度。除此之外,在学习这首乐曲时,教师还要不断加深自己对这首乐曲的理解,深入认识《菩提树》的旋律、调性以及结构,并明白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菩提树》这首乐曲的和声、复调以及伴奏时,教师既要分开讲解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又要将三者融为一体的关系传达给学生。教师的教学水平体现着教师自己的音乐素养和业务能力。《菩提树》这首乐曲篇幅不长,十分适合初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在钢琴伴奏中,整首乐曲的线条相当优美,而且构思与歌声部分结合得相当紧密,层层推进,十分流畅。通过其中不同的曲段,我们可以感受到北风凛冽以及寒风萧萧的景象[4]。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所有学生对每个阶段的内容都充分吸收和掌握之后再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教学,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在学习《菩提树》这样的乐曲时,教师不仅要将乐曲不同段落的情感彰显出来,还要描绘出不同段落所勾勒的景象。(二)融合教学理念,合理规划课程。改变当下教学现状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巧妙融合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支配着整个课堂,它直接决定着每堂课的最终效率[4]。当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融合教学理念时,其能够更好地规划整节课的时间,从而让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有关音乐的知识点。在紧密结合教学理念的情况下,学生和教师都会对整节课的内容有直观的认识与把握。这对于学生们按时完成任务,定点学习音乐,养成良好习惯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例如,在学习门德尔松所作的《仲夏夜之梦》这首乐曲时,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们去感受这首乐曲的独创性。在学习这首乐曲时,教师要融入当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将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以此来合理地规划不同时间段的学习内容。在课堂开始时,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们展示一下这首乐曲,让学生们体会到这首乐曲明快的曲调。同时,通过这些曲调,让学生们初步认识作曲者在乐曲中寄托的情感。在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们在体会不同段落乐曲风格的基础上感受不同段落的乐曲向我们展现出来的青春活力和清新气息。这正是高校学生生活的现实写照,学生容易产生共鸣,可能会有更多的感悟。在体会作者创作风格以及独特才华的同时,学生们的鉴赏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4]。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学习特点的理念,而非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在教师的合理规划下,循序渐进地感受音乐艺术的情感内涵与演奏技巧,从而更加深刻透彻地理解这首乐曲,同时对音乐这门课程也会更加感兴趣,并提高学习音乐的主动性。(三)注重实践学习,提高学生审美。书本上的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加深印象。实践是学习各科内容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音乐来说更是如此。学生在使用一系列乐器的过程中,他们会对音乐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如果学生仅仅只学课本知识,那么他们永远不会懂得表演的内涵,永远学不会表演的技巧。只有一次次地犯错,学生才会明白各种实践中的奥秘,他们才会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才会更加自信地去面对自己的未来。同时,在欣赏多种多样的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审美能力还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5]。例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这部乐曲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们在学习整部乐曲的基础上,加大自己的实践力度,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合唱乐曲,这部曲子以黄河为背景,向我们彰显了祖国壮丽的山河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所以在学习这部乐曲时,学生不仅要认识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还要谨记当时人民深受侵略者压迫的残酷情景,以此来激励自己勿忘国耻、为国争光。在学习这部合唱乐曲时,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巨人般的形象。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们在学习曲目和歌词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定时的训练,将班内的学生定时组织起来,进行合唱实践[5]。在合唱热烈的氛围中,学生们更容易激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合唱的规模相当大,所有人一起发声演唱,产生的效果也是十分震撼的。在大家合力演唱之时,每个人都心潮澎湃,从而带动更多的人燃起心中的热血。每一次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内心情感都能得到再一次的激发,同时可以在练习中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实践是丰富学生审美认知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音乐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也曾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然而不断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寻找音乐发展的根本所在是推动音乐走向繁荣的重要秘诀[5]。面对当下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高校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以为音乐教育增添新的魅力。要健全管理制度,增强师资力量,融合新型教学理念,高效规划课堂,让学生们在实践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5]。
参考文献:
[1]姚晓宇.浅议音乐教育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9,(29):182-184.
[2]吕晓宇.音乐教育在高校普及的重要性探析[J].家教世界,2013,(11):236.
[3]刘柳.浅析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考试周刊,2017,(82):168-169.
在当今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拓展着以传统音乐为主的教学模式。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是网络时代,流行音乐有它存在的价值,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有必要在音乐教育中,有选择有目的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以正确地引导学生对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认识,学生对新生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顺应潮流,巧妙地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听流行音乐到分析其发展进程,学会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流行音乐。
一、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在国家教育部的倡导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高校陆续开设了艺术类的课程,音乐方面有“音乐欣赏”、“音乐简史”、“基础乐理”、“合唱与指挥”等课程,使普通学校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活跃了校园艺术气氛。但多数学校的课程内容仍脱离不了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以西方古典音乐和民族传统音乐为主,介绍维也纳古典乐派,如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奏鸣曲及交响乐,浪漫乐派如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肖邦的钢琴曲,李斯特的交响诗等不同形式的经典作品,还有中国音乐史,中国民歌欣赏,中国民族器乐曲欣赏等。诚然,这些都是人类文明千百年沉淀下来的音乐精华,是老一代教育家认为大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音乐类的课程开设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大多数的同学喜欢音乐,但不愿上音乐课。
我认为造成目前这种情况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中小学时期,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音乐教育是其他学科的附属品,没有按教学大纲教学,使学生形成的音乐审美价值观念较为肤浅,提高审美兴趣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一是长期以来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不厌其烦地讲解乐理知识,介绍音乐家及欣赏经典音乐作品等,忽视了音乐的艺术特点,把学生视为呆板书本知识的载体,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个体的发展;二是现代电子传播媒介的发展,对人们的欣赏趣味有深刻的影响,并具有导向性,如电台、电视台的流行金曲榜、热线点歌、娱乐节目等,加之对流行歌星铺大盖地的宣传和长篇累牍的报道,以及“歌迷会”、“发烧友”等活动,如此大的社会音乐环境对青少年学生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四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的今天,生产和生活的节奏都在加快,流行音乐以其“简单”的特征展示了强大的社会适应性,在新的生产力水平推动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内容。这些因素使原有的以古典音乐启发学生创造力的初衷打了折扣。
二、流行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从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可以看出,流行音乐正向着多元化的发展。虽仍以情歌为主,但也出现了许多在反映时代、反映社会、反映人生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了更大的拓展的作品。正是由于政治经济诸多条件的变化,才促成了人对音乐的需求变化;人们对音乐产生了新的需要,促成了音乐诸多领域和音乐传统的变异。当代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之后,对精神生活的标准大大提高了,也因为计划经济像市场经济过渡的趋势下,人们的生活压力也渐渐增大,所以,这一时代的歌曲的种类繁多以适应多种人群的需求,像八十年代可以一种歌曲统领歌坛很久的情况也越来越少了,而取而代之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人们对歌曲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旋律优美,歌词动听的歌曲就可以收到大家的欢迎,广大听众所追求的是创新与发展。在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之下,各种唱法相结合己经没有任何的技术问题了,同时音乐电视的形式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喜爱。
三、流行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社会群体,对各种知识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和较快的吸收速度。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日趋完善,各种机能达到了成熟的高峰,感官敏锐、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对形形新鲜的、奇异的、刺激的陌生事物和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些新奇的东西并不完善,但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他们就能敏锐地体会到其与自身既有某种本质上的相通之处,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喜爱和倾向。流行音乐传入我国以后,是大学生最先接受和传播的,这就使流行音乐成为了青年人音乐生活的重要内容。如今,中国教育界很多人不得不承认阻止流行音乐进入学生音乐生活是不现实的。与其对流行音乐这一领域放任自流,使学生盲目地“来者不拒”,以至受到不良影响,还不如由音乐教师在这一领域精心挑选有用之材,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到健康的轨道上来。这不是媚俗地迎合,也不是简单地随大流,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宜青少年身心特点并具有一定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音乐引入课堂,培养学生从电台、电视、录像、唱片等媒体中选择音乐的能力。
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同时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流行音乐在客观上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丰富了他们的内心情感,使学生的音乐生活呈多元化,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学校音乐教育一定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主动与社会音乐环境联手,不能一味地排斥严肃音乐以外的其他音乐元素,应尽量弥补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环境严重脱节的现象,形成合理有效的能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一、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认识层面的缺陷
有很多人潜意识当中可能对高校音乐教育有错误理解或者是认识上的缺陷,单纯的从表象上来看待某个问题,可能认为高校的音乐课、绘画课就是增强学生艺术素养的基本教学条件。从这点上来看,存在着认识层面的缺陷,对音乐教育目的的不明确,简单来说只是认识到了音乐是一种技能,一种对音乐的知识性学习,认识到了学习某种乐器,演唱某首歌所能带来的音乐体验,但是没能从实质上对音乐教育领悟,其实高校音乐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达到能审美的程度,能够让美好的音乐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2.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的尴尬地位
在近年的教育中,一直都提倡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一方面,但是音乐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让人担心。音乐教育相对专业学科来讲,从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上,就有一种主次之分,例如,在必修课中有计算机、高数、工程理论等,但是音乐、美术这类素质教育学科,只是作为一种选修课来讲,在大学期间让学生自主选择,依靠学生个人爱好来选。在高校课程的设置中,从资源的投入上讲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从教师力量、教学安排、资金投入上都没有足够的重视,这让音乐教育在高校中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
3.音乐教育缺乏系统性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除了学校对音乐素质教育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和师资缺乏以外,从音乐教育系统本身上也存在很多缺陷。比如,音乐教育形式老套,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音乐教师本身素质水平决定教学内容。高校音乐教师的配置,从专业学习和技能掌握,师资都可能存在差异,有的擅长美声,有的擅长通俗,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设定的单一性,在选择不同教师的同时也就选择了他所设定的课程安排,导致了音乐知识之间的断层,缺乏系统的关联性教学。
二、 高校音乐教学引人深思
1.教学观念的转变对教学的影响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学观念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从学校领导层,到教师,最后到学生,对于音乐教育都应该有一个观念的转变,从以往单纯的学习音乐知识,逐步发展到提升学生音乐鉴赏水平。从素质教育发展形式上看,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自信心、强化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在对音乐素质教学中,学校领导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要突破原有教学模式,学生要有足够的热情,这三者结合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陈旧,不适应现在的教学体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总结实践,打破陈规,深入对音乐教学的研究,打破传统束缚,这样才能对音乐教学有一个促进作用,对未来的素质教学有一个深远影响。
2.深化教学思想
在我国的上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里,也留传下来了丰富的音乐素材,这为后人提供了足够多的创作题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这种具有民族气息、时代特性的音乐文化,渗透到现代的音乐教学中,让现代音乐中不乏古典气息,让现代学子也能感受到古人留下的美好著作,让不同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欣赏水平的学生。音乐素质教学不能固步自封,要改良完善本国教学体制,也要借鉴国外好的教学体系,从中吸收经验,真正的做到为了提升高校音乐教育水平。
3.教学方法深入改革
在现有教学模式下,很多时候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描述学生记录,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这不但打消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能会对教育发展有一定的阻碍。我们要深入改革教学方式,充分理解到音乐教育就是艺术性教育,是对艺术的一种欣赏,而不仅仅是某一学科的教学,一定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艺术教学手法双管齐下,达到审美的教学目的。让音乐教学中富有感召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创作,让单纯的独奏,变为学生组织,团体协作,综合表演,从而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资料,课堂讲解的方式,对不同学生的资料进行深入细化,让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音乐知识,从而开阔学生视野范围。
4.高校音乐教学教材选定
从多年的教学中也不难总结出,一本好的教材是影响整体教学的一个先决条件。一本适用性教材一定具备简明扼要、重难点突出、详解难点和由浅入深的特性,让学生从中学习并且能够通过实践加以论证。在音乐素质教育教材的选定,一定是不缺乏趣味性但是也要注重知识的学习,在知识学习为首要条件下,达到一种审美的最终学习目标。综合对于教学考虑,笔者则认为高校音乐教学教材一定涵盖音乐理论的学习和乐曲的欣赏环节。
5.扩大师资力量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决定了教学的水平,在音乐教育这个特殊的教学领域,对老师的要求,相较于其他学科更高,音乐教师不但要具备丰富的音乐理论,良好的演唱技巧以及清晰的教学思想,同时也要满足具备整体的一个音乐知识的储备,不同形式风格的音乐的教学能力。音乐本身不是一个专属学科,它有他的创作性,灵感行,并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底蕴,这就要求对老师文化水平加以提高,增加教师音乐涵养,这也就要求学校管理阶层着重对音乐教师进行培养,推进音乐教育向前发展。在教师资源这块,普通高校也应该认清形势,适当的引进具备较高素质的音乐教师,从而扩大本校师资队伍,提升音乐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二)教材选用不符合学生实际需求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音乐教材多采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教材,教学内容以音乐知识和音乐鉴赏为主。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艺术创造力等,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则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其教材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内容过于深奥,过于的专业化,并不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
(三)教学过程缺乏实践
音乐教学实践是指通过学生聆听、欣赏、感受音乐,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参与进行音乐创作、实践活动,培养、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教学实践在结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上改革形成,主要以学生实践和主观能动为中心,力求起到最大的提升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作用。但是目前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多以课堂教授、赏析为主,缺乏学生参与环节。即使是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中,也只是学生自己琢磨、学习,缺乏教师的指导,音乐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素质提升十分有限。
(四)教学条件不足
虽然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环境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在部分高职院校中,仍存在教学设施陈旧、活动场地缺乏、师资配备不足等问题。例如:学生文艺演出缺乏场地和设备,音乐教师数量、质量无法满足教学进展需求等。
二、针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方法
(一)转变学校教育观念
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习思考的方法,全方位拓展自我,提高整体素质,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高职院校应改变之前的“重视技术培养,无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将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切实的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提升的作用。只有认识到音乐教育的作用,才能从思想上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才能在教学上建立科学的音乐教育体系,为音乐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根据实际情况编订专用教材
与专业类的大学不同,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编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需求的专用音乐教材,以培养学生音乐艺术审美、提升综合素质为主要作用,内容应浅显易懂,突出思想性和实践性。
(三)提高音乐教育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是促进知识深化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后,只有通过实践和练习,才能进一步掌握和理解。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来自于各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大多数学生不认识乐谱,不熟悉乐器,音乐基础普遍较薄弱。如果一味给学生灌输深奥的音乐知识和理论,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恐怕还会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降低。针对这一情况,教学组织者要增强音乐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实现音乐知识的深化和吸收。例如: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简单表演,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也可以成立艺术团体,组织文艺表演、音乐节之类的活动,将音乐教育融入学生的课余活动中,在娱乐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组织能力、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改善教学环境
音乐教育主要通过逐渐影响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感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不仅需要教师对音乐知识的口头传授,还需要借助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来完成。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教育效果的提升。为了提高音乐教育效果,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在现有基础上改善教学条件,为音乐教学配备丰富的学习书籍资料,为教师和学生教学、练习、表演配备合适的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其次,还需要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引进音乐人才,扩充音乐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多组织现有教师进修、培训,开展音乐教研活动,增强教师间沟通交流,提高教师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音乐教中小学音乐教师为最终目标,以向社会输送合格师资为主要职能。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职业的选择相对集中,就业的方向相对单一。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综合性高校把开设艺术类专业视为现代大学的重要办学特色,并积极实施起来,艺术类及其相关学科迅速成为热门专业。据最新统计表明,全国现有的1000多所普通高校中,有720多所高校建立了艺术院系或艺术专业,且招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而艺术师范专业一直都是高考考生热衷填报的专业。因此音乐教育专业的招生可以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在此形势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寻找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所在,有效地引导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端正他们的就业观念,更好地为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我以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对就业情况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调研,以期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新思路和切入点。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以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已毕业的2009届和2010届学生为例,毕业学生共计118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01人。以下为毕业生基本统计资料。
表一音乐学院2009、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统计
从表一可以看出,我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比较稳定,但签约率呈下降趋势,这基本上和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以及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现状相吻合。前些年,我院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从事教师职业,并且有一部分毕业生进入高校就业。而近两年,本科学历毕业生已经基本上进不了高校就业,甚至进入中小学校就业都比较难。这也充分说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变化也要求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择业观念趋于理性与现实。
表二音乐学院2009、2010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
表三音乐学院2009、2010届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统计
表二表明,我院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被迫做出更多的分流,专业对口的职业选择比例在下降,不能进入教师行业的学生比例在上升。具体而言,116名毕业生的总就业率是92.24%,其中12.93%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幼儿教育工作,18.10%从事各种音乐、舞蹈培训工作,6.9%选择继续学习来缓解就业压力,16.38%进入企事业单位,23.28%选择自主创业,14.66%改行从事了其他职业(如大学生村官、公务员、社会工作者等),从统计结果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向社会培养合格师资的职能已经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表三是对我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统计。就业质量主要体现在工作与专业对口的比率、离职、薪资方面。工作与专业对口的比率越高,体现出专业培养帮助毕业生得到的市场价值实现越高;离职率低,稳定性较强,反映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匹配度较高,说明毕业生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也符合了毕业生的期望;薪资的高低,也反映出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在市场价值中的高低。表中显示,我院的专业对口率呈平稳发展趋势,近两年平均专业对口率为71.53%,与74%的省音乐教育专业对口率较为接近,这也表明我院实施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就业指导等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虽然略有成效,但我注意到我院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长期存在“重专业训练,轻理论学习”的观念,并且在说课、试讲能力和面试技巧方面存在不足,这也是专业对口率平稳不走高的原因所在。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解析
社会舆论将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归咎于“扩招”:音乐类专业扩招政策降低了大学的门槛。尤其是音乐教育专业填报的“高烧不退”,虽然增加了全民教育普及率,提高了人民综合素质,但在发烫的“艺考热”背后,严重的就业难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客观来说,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总量的阶段性猛增,的确对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的自然增长形成了一定冲击,总量性的矛盾有所表现,但这并非是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根源。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学校乃至大学生自身的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于以下三点。
(一)扩大招生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
我国普通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随着国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很多父母都鼓励孩子学习音乐,使得学习音乐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要求又比专业音乐院校稍低,且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教师工作,社会地位和薪资高,所以很多考生在报考学校时都会选择音乐教育专业。
一边是轰轰烈烈的扩招,一边是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不容乐观。对于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来说,就业门路狭窄是大家一致的观点,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不受重视,音乐老师趋于饱和的现状使毕业生们忧心忡忡。在目前应试教育气息浓郁的氛围中,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块鸡肋,除少数重点中小学比较重视音乐教育外,绝大多数中小学校的音乐课只是做做样子,一个学校有个两三名音乐老师足以应付全校的音乐课。在这种大气候下学校提供招聘音乐老师的机会就少之又少了。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是与高校培养符合中小学校音乐教育需求的合格师资这一任务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然而,目前高校教育体制僵化、学科设置不合理、专业结构老化等问题依然存在,高校重视知识教育、轻视能力培养,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理论基础薄弱,教学技能不足,仅仅会一两项音乐表演技能,与中小学校音乐教育需求严重脱节,无法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
(三)毕业生择业设想与就业现实之间的矛盾
目前导致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和毕业生对就业岗位期望值太高,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就业不难、择业难”的局面。许多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培养其艺术素养,买器材、请老师,参加各类等级考试,投入比一般学生要大,从初中、高中到大学毕业,可以说,音乐生除了学校正常科目的学习外,学生和家长在时间和金钱上都付出了更多。所以,在找个专业对口单位很难的情况下,“有业不就”的现象就较突出了。
三、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择业观念
在当前这种就业困境大环境下,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必须拥有知己知彼的能力和正确择业的观念。所谓“知己知彼”指的是正确分析自身的能力,深入了解就业市场的格局。绝大部分毕业生一方面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使得用人单位连连感慨毕业生普遍眼高手低,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对本专业对口或可挂钩的行业、单位、团队的总体状况、战略发展、行业前景、优劣势比较等缺乏较为宏观、全面的了解,往往只看重用人单位的薪金待遇。
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前要引导他们明确目标,平和心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就业遇到困难时要能及时疏导自己的情绪,摆正心态。另外,毕业生应树立科学、正确的择业观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值,只要是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地方,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只要是能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地方都可以尝试考虑。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开阔就业视野,“先就业,后择业”。一些“非学校不进,非教师不当”、“只考公办学校,不进民办学校”的陈旧观念只会让自己陷入就业迷局,错失良机。
(二)加强自身综合能力
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面对就业竞争时,能力普遍较弱。因为中小学校要求毕业生具有“一专多能”的特质,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音乐教学上比非师范院校的学生要优秀,但是在钢琴、声乐、小器乐等表演,以及组建学校管乐团、合唱团等方面,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看都要比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逊色许多。
为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必须教育学生摒弃专业上的“主项”意识,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使之成长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学生精通一种音乐技巧,掌握多种音乐技能,并且拥有既能上讲台又能上舞台的综合素质。
(三)改革学校课程设置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沿用专业音乐院校模式,开设的专业课程有钢琴、声乐、器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合唱指挥、和声、音乐史、曲式分析等,其中钢琴和声乐占了绝对比重,而其他课程教学时间较短,这就使得学生只是“一专”,即专长钢琴、声乐或器乐,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发现,由于在校的专业学习太专一,无法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
为适应时展的要求,使得毕业生能够与就业市场“无缝对接”,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出“新”,开设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专业,要适当打破专业界限实现“通才”教育,培养出符合市场标准、顺应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四)强化就业导向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受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人类培育高雅的审美情趣、优化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体现之一就是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对大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提升他们的艺术品味,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扩大艺术视野,提高对艺术的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是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普通大学音乐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音乐教育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大学课程设置中,是一门可有可无的选修课,它虽然寓教于乐,深得学生喜爱,也以颂德扬善、提高学生素质为己任,但是在大学管理理念中,并没有给音乐教育以足够的重视,使得大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诸如师资配备、设备、经费、教学质量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影响了教育效果。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我们的多数大学生不懂音乐,更不会去欣赏音乐。据不完全统计乐盲在我国占80%的比重,和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体系很不完善,多数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的音乐教育肤浅、片面。大学生音乐艺术知识相当贫乏,绝大多数学生不懂五线谱,不识简谱的大学生不乏其人,不知道《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没有听过《命运》或斯特劳斯的圆舞曲的大学生也大有人在;由于没有有效的引导,一些大学生音乐欣赏品位不高,喜欢格调低下的流行音乐,追随低级庸俗的娱乐方式,严重损害了大学形象。荀子指出:“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不乱。”荀子的论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种没有引导的快乐会产生混乱的情况。因此,如何加强大学音乐教育,通过大学音乐欣赏教育来弥补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音乐教育的先天不足,来正确引导大学生爱好高雅健康的音乐,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大学音乐欣赏教育的重要内容。
另外,与国外大学相比,我国大学虽然已经建立了一些音乐艺术团体,但活动形式、规模、经费和管理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在音乐场馆和设备上,我国的有些大学,可能有一流的足球场、有一流的体育馆,但是却没有哪个大学象英国的华威大学,有一流的艺术中心或一流的剧院。
最后,由于社会的整体音乐氛围和音乐层次,我国的大学生不象西欧国家的大学生,能得到免费的或者便宜的交响乐音乐会门票。他们如果要去听城市交响音乐会,可能要花去一个月的伙食费。因此,全面加强和发展大学音乐教育势在必行,其具体对策有以下几种:
首先,学习我国古代先秦时期以音乐教化人民的思想,普通大学音乐欣赏教育中突出道德育化功能。让大学生欣赏优美动听、雅正和谐、积极向上的音乐,以激发善心,避免邪污浊之音污染心灵,以艺术化的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此,大学应将大学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目前我国大学音乐欣赏教育的教材建设非常薄弱,各学校使用的教材或是自编,或是教师自选。为了实现大学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要严格把握教学内容这一关,要有选择地挑选有利于道德建设、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高质量音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这其实是大学音乐欣赏教育中的关键环节。
其次,普及基本乐理知识和中外音乐作品欣赏。如在高校开设《音乐理论基础与作品欣赏》课就非常必要,这既是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其感受美与鉴赏美的能力,训练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本身也是艺术教育的价值之一,很多大学生表现的音乐审美水平低,并非身体的生理原因,而更多是因为在内在的素质上,缺少音乐美学的常识和对美的事物的理解把握,或者说,缺少艺术的修养。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更多地欣赏美的艺术作品、欣赏高雅的音乐会。
再次,让大学生唱起来。目前我国加强普通大学音乐教育首先要弥补大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先天不足,因此,全息有效的方式就是借鉴“学堂乐歌”的方式,让大学生唱起来,边唱边学习音乐基础知识。这种歌唱不同于小学生的学唱形式,最好能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方可符合大学生心理。但是,对于歌曲的选择和编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牵涉到大学对普通音乐教育学科的认识态度,目前普通大学音乐教育并没有形成学术系统,大学应转变观念,将普通音乐教育当作重要学科来发展。可以建立音乐教育基金,加大对普通大学音乐教育的研究,开展对校园歌曲的作曲和编写工作、出版教材或进行各类高质量的音乐活动。
最后,借鉴和学习国外经验。采取政府支持和社会筹资方式,加大在师资、课程设置、设备、场地上的投入和建设,配备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建立高质量的大学音乐厅或剧院,因为音乐厅或剧院一方面满足大学音乐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大学文化对社会的服务功能。加强大学音乐社团建设。我国大学生音乐社团通常被当作学生生活的点缀,很少学校象国外大学那样将社团音乐活动与课堂教学的作用和价值相提并论。从这一点出发,我们一方面应在经费上加大投入,加强社团的建设;另一方面大学要配备高素质的音乐指导教师,对各类社团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总之,普通大学音乐教育的全息发展过程中应突出一个“特”字。
音乐和体育是世界语言,没有受到良好音乐教育和体育锻炼的民族是不完美的。我国解放后重视和发展体育教育事业,国家体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作为世界语言的音乐,目前在人们的观念和具体实施中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提高大学生整体音乐素质,为了让我国大学教育尽快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为了提高民族素质,应在全息重演理论基础上加强大学音乐教育。
综上所述,在高等院校中,对大学生进行音乐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从音乐的教育功能看,从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与西欧国家的历史和现实差距看,加强普通大学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大学本身的事情,更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是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海彬.基础课程改革视野中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整合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6.
[2] 赵扬.音乐课程综合理念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5.
[3] 范元玲.当代中国中小学音乐教材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2.
【摘 要】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公共音乐教育;重视教师质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培养学生音乐基础,增强学生音乐审美;提高音乐设施条件,完善音乐课程体系;开展多彩活动,创造音乐氛围。 【关键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音乐氛围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96-02从总体上来看,高校音乐教育不受重视,学生音乐学习观念不强是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现状。在这种教育现状下,学生的精神世界容易匮乏,审美能力难以提高,对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队伍极其不利。高校教师应该重视这一现状并努力解决问题,改善目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尴尬处境。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公共音乐教育应试教育是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在小学、中学阶段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在强调考试分数的重要性,忽视素质教育。这种教育观念在高校教育中也很明显,虽然考试成绩在高校教育中略微弱化,但是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在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中体现得仍然不明显。从公共音乐教育的角度来说定位模糊、边缘化是其客观存在的问题,从调查现状看很多高校尚未开展公共音乐教育,学生学习的内容仅限于专业课,而有些学校即使在选修中设置了音乐教育,其音乐设施也十分简陋,达不到应有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水平就大打折扣。素质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应该追求的状态,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应该全面培养其综合素质能力,所以在高校教育中要把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提上日程。学校可以安排专门负责公共音乐教育的管理人员和教师,讨论公共音乐教育方式,制定完善的音乐教育计划。对于条件较好的学校来说可以将公共音乐课纳入到学生的必修课之中,而对于条件稍差的学校可以在选修课之中设置公共音乐课。二、重视教师质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推进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在建设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时候学校要注意打造优秀的音乐师资队伍。从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角度出发,学校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其一,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聘任制度,定期从校外选拔优秀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吸收新鲜血液。在招聘音乐教师的过程中学校要注重考察其专业素质,除此之外对教师的道德素质也要重点考察,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均具备的教师才是学校应该选用的优秀教师;其二,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建立在职教师的定期培训制度,不断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教师的培训既可以采取在岗培训制度,同时也可以采取脱岗培训制度,在这一情况上学校要根据其自身的实际合理选用。三、培养音乐基础,增强学生音乐审美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由于在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学校对音乐教育不重视,所以学生的音乐基础一般都较差,当然不排除一些学生在学校学习之外进行了专业的音乐培养。但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学校要抓紧对学生音乐基础的培养。因为从目前学生的音乐学习现状看,很多学生都还处于“乐盲”的状态,虽然很多学生都喜欢听音乐,但其基本上都是听流行音乐,而对乐理知识、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等一概不懂,所以学校的公共音乐教育要起到“扫盲”的作用。在学校开展公共音乐教育的时候教师要首先为学生讲授简单的乐理知识,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理性上的认识,入门后再伴随音乐的讲解一步一步地渗透较难的乐理知识。高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授课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不只是去听流行音乐,还要学会欣赏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多引导学生去听一些大家的作品,从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另外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去欣赏自己本土的民族音乐,感受中国各地特色民族风情,提高其音乐欣赏水准。对于学生自身来说也要抓住机会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不仅要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也要同样重视,在音乐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陶冶自己的音乐情操;其次堂教学中学生要以积极的心态认真听讲,在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念之后就应该积极对待音乐课,认真配合老师,争取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丰富自身的音乐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要摒弃自己狭隘的音乐观,不能够仅关注流行音乐,而对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提不起兴趣,这样其在音乐学习上是缺失的。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是音乐的精华,相比快餐文化对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有更大的帮助。四、提高设施条件,完善音乐课程体系由于高校音乐教育长期处于边缘化的角落,所以除专业的音乐学院之外,其他学校音乐设施都非常简陋,缺乏音乐学习的氛围。在公共音乐教育发展堪忧,音乐教育摆在高校教育的重要位置的情况下,高校要注重提升学校的音乐设施,为公共音乐教育开展创设条件。首先学校应该根据学生人数配置合适的音乐教室数量,为开展音乐教育提供场地支持,然后应该按照标准配备音乐教室条件,安置多媒体设施以及其它所需要的乐器。在音乐教育的硬件设施打造完成之后学校要完善学校的音乐课程体系,从“软件”上对公共音乐教育提供支持。在音乐课程体系设置上学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设计课程上可以设置基础班、强化班和难度班等,在基础班中主要针对一些没有音乐基础的同学讲授基础的音乐知识,而在强化班和难度班中所讲授的内容就具有一定的高度,针对具有一定音乐基础,希望在音乐上能够继续发展的同学。五、开展多彩活动,创造音乐氛围在高校中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融入音乐艺术的氛围,帮助学生培养艺术情怀,提升音乐审美。高校校园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定期举办音乐活动,创造浓厚的音乐氛围。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校园歌手大赛,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参与音乐的热情,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从欣赏古典音乐的角度出发,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听古典音乐会,例如邀请当地著名音乐团到学校进行音乐表演等,这些都是创造音乐氛围的良好途径。同时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的力量,在放学时段或者周末时间在广播站中进行一些音乐播放,尤其是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地置身于音乐之中,感受音乐无穷的魅力。在这种潜移默化地熏陶下,学生往往会对音乐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从心理上慢慢接受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同时学校还可以举行乐器大赛,让会乐器的同学进行表演比赛,在这种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在同学的带动下会有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乐器学习的队伍之中,丰富音乐体验。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是时展对高校提出的一项要求,同时也是对其的一项挑战。如何改变长期落后的音乐教育现状,提升高校音乐教育水平就变成了高校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同时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积极开展教育,提高学校音乐教育水平。参考文献:[1]吕薇.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2):53-54.[2]张刚.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改革思考[J].戏剧之家,2015,(03):252-253.[3]程娟娟.浅谈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改革[J].艺术教育,2014,(7):56-57.
关键词:四川;公共音乐教育;现状;思考与建议
因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受到普通高校越来越多的关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任务和目的也变得越来越清晰,但公共音乐课程建设的薄弱与滞后已成为四川公共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拦路石。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发挥四川民族文化艺术的传统优势,加快四川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建设。
1 四川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
(1)缺乏专业的师资。四川一共有30多所普通高校,在这些高校中,几乎没有专职的公共音乐课教师。在职的公共音乐课教师都是由音乐专业课教师或者音乐专业毕业的政工干部来兼任。这样的师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师在公共音乐教学中的专注度。师资力量的欠缺,也限制了公共音乐课开课的种类,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课的学生人数,严重影响到了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2)教学管理不规范,课程开设也不到位。四川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显得过于单一,大多数都是以音乐欣赏和中外音乐史课程为主,声乐、器乐和音乐美学等方面的课程开设极少,基本上都是以任课教师的专业来决定开课内容。教师任意选择和安排课程,因此课程内容的随意性也较大,授课内容拼凑、应付,毫无系统可言。在教学形式上,也是一味的课堂讲授,教学效果较差,许多学生上公共音乐课,要么玩手机,要么看其他杂志,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材的使用上,各个高校所使用的教材有较大差异,就算是一个学校的,由于授课教师的不同,使用的教材也不尽相同。教师以自己的专长与爱好来随便搭配教材,这使得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长此以往,不利于四川高校公共音乐课的发展。(3)公共音乐课不受重视。首先,学校不重视公共音乐课。据笔者统计,四川30多所普通高校中,坚持开设公共音乐课程的只有十多所高校,其余的高校有的曾经开设过,但由于种种原因,取消了此门课程,还有一些高校,至始至终都没有将公共音乐课纳入过学校的开课计划。其次,教师也不重视公共音乐课。从事此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完全将上公共音乐课当做“副业”,没有真正的做到像上本院的专业课那样,认真备课,精心准备,一味的应付和敷衍。再次,学生不在乎公共音乐课。许多学生在公选课的选择上选择公共音乐课,是觉得公共音乐课不需要严格的闭卷考试,所以较容易拿学分,而且去不去上课最后老师一般都会给个及格的成绩。
2 四川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探索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多元性。1)教学内容需要多元性。应在重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音乐作品赏析、易携乐器等内容的学习。除此之外,公共音乐教育的更应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在立足于本民族音乐文化学习的同时努力吸收多元性的音乐文化知识。重视音乐基础理论,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从而达到会欣赏的目的;重视音乐欣赏,能让学生多感官、多角度的进行音乐的综合体验;重视学科交叉,能够为培养“通识化”的人才提供帮助。四川是个多民族的区域,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宝藏。羌、藏、彝族的舞蹈、乐器以及歌曲各具风味;川剧、四川清音、川北灯戏等曲艺音乐文化资源特色鲜明,将这些具有四川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内容融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欣赏课中,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民族自豪感,从而更有利于公共音乐教学的开展。2)教学形式需要多样化。高校公共音乐教学需要改变过去以单纯讲述为主的教学形式,应借鉴中小学音乐课程新课标的要求,适当的在教学中采取讨论法、比较法等方法,提高课堂中的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掌握课堂上的主动权,对出现的问题能够进行自主的交流和探讨。
(2)提高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科学性与时代性。1)管理需要科学性与时代性。首先,要引起各高校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重视公共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美育中的重要地位,对公共音乐教育能够统一领导和规划;其次,要建立公共音乐教育教研室,即建立一个部门进行专门性归口管理;另外,为了让公共音乐课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必须配备一支具有较高综合音乐素质的公共音乐教育师资队伍。2)课程设置需要科学性与时代性。需要改变因循守旧的以欣赏教学为主的公共音乐课程设置。立足于学生的需求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易学、易上手、易携带的器乐课程,如吉他、口琴、羌笛等,让学生能广泛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适当开设流行音乐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程选择,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开设基础形体训练课,为希望有良好体态和健康形象的大学生提供平台,以此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并以此应用到其他学习领域,使优秀的智力、体力和情操得以体现。
(3)树立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新理念。首先要做到有明确的目标。著名的教育家姚思源曾提到:“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是面向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大学生进行的一种普及性教育,其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一种精英教育,而是平等的、普及的教育,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①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应以努力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和素质为目的,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提高音乐素养为核心,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兴趣爱好等方面出发,因材施教,利用公共音乐教育课程和多种多样的艺术实践形式,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感受到音乐的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能够这真正的享受美、创造美。其次,要抛弃旧观念,接受新观念。要达到这个目标,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需要在“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两点上有所突破。努力改变过去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重实用而轻美育的传统思想,以及对艺术教育缺乏重视和认同,忽视了艺术教育对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因此,应抛弃旧观念,突破传统的教学体制和框架,与时代同步,与新时期对高校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步,把关注点更多的转向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上去。“以人为本”需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转变教师的旧观念,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仅要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还要达到传授学生期望掌握的、感兴趣的、对未来学习或就业有实用意义知识的目的。
3 结语
希望此文能在四川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改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以此与广大从事高校音乐教育的同行一起探索有效的高校公共音乐教学途径,为提升公共音乐教育在四川高校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努力。
注释:①引自姚思源《新世纪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断动向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纯.论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建设[J].艺术百家,201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042-01
音乐是人类艺术史上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原始艺术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音乐教育历史悠久,它和审美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了较为深刻的审美内涵——音乐审美教育。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方式与目标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审美教育早已成为国家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真正凸显出审美教育的重要地位,才能使大学生感悟、理解和捕捉社会与自然所蕴藏的美的因素,才能培养他们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能在探索美的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
一 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现状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35份,收回有效问卷420份,有效回收率96.5%。问卷内容设有20个题目,内容涵盖学习音乐的方式与途径、喜欢的音乐种类、课堂参与和教学效果满意度、音乐活动、选修音乐鉴赏课的目的等,分单选、多选、填空三类。
1.课堂参与和教学效果满意情况
学生对参与课堂音乐活动的态度非常满意的只占12.8%,对音乐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满意的人数只有10.7%;而对参与课堂音乐活动的态度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分别达32.6%和6.9%,对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分别达34%和4%。
2.音乐活动开展不及时
音乐课外活动是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延续和补充。开设第二课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提高,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经过调查发现,许多高校的文艺汇演、艺术节、节庆活动等,大多数缺乏新意,音乐舞蹈内容不丰富。参加文艺活动的学生仅有少数,而其他学生未能真正参与进来,第二课堂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普通高校如何搞好音乐活动,如何开展好第二课堂,已经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认真分析、研究解决的问题。
3.选修音乐鉴赏课的目的
笔者上课的班级共有 130位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有34位,想了解更多音乐知识的学生有50位。为了喜爱音乐通过音乐欣赏得到审美感受,为获取音乐知识而选修的学生占65%。高校开设公共音乐选修鉴赏课程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和音乐欣赏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形成音乐的审美修养,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从而得到音乐美的陶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实施音乐审美教育的途径
教育从古至今就是一种对人的培养活动,而作为培养对象的人,成为了教育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在整个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中,教育观念、教师和学生是其最基本的要素,而教学方式则构成了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之一。
1.更新教学观念
高校在深入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应修改和制定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更新教学观念。音乐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高校作为音乐教育的牵头人,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人才培养计划等。
2.提高音乐教师素质
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任务的实施者,应不断完善自身的艺术素养,提高音乐教学的水平。一方面,音乐教师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拥有美的教学仪态与气质。教师的良好形象,不但给学生树立美的榜样,而且在教学上吸引学生接受音乐。另一方面,音乐教师必须具备“唱、奏、演”等教学基本功及音乐教学能力。
3.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
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新思路
当今人们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与个人综合文化气质的养成,音乐作为素质教育与文化气质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钢琴演奏是音乐教育者的基础技能,同时钢琴也是群众基础不断扩大的一种基础乐器。社会的繁荣发展与人们的观念进步对音乐教育和钢琴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钢琴教学者拥有更加全面的综合素质修养,以培养和提升儿童、中小学生甚至成人爱好者的音乐艺术审美水平,不断改善生活质量,营造生活幸福感。要达成上述的社会功能,需要有科学合理的钢琴教育体系作为支撑,培养一批业务水平过硬的音乐教育师资队伍。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应有别于钢琴专业的钢琴教学[1,2]。音乐教育专业与钢琴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在招生考试、课程与教材等诸多方面简单套用是不合理的。本文将主要以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钢琴教育现状为基础,参考其他几所国内主流音乐院校的实际情况,分析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现状,并从招生考试制度设置、培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扩展与融合、教材编写、教师观念转变与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提出新思路和具体的建议。
1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现状
1.1入学新生的钢琴水平参差不齐
音乐教育方向的钢琴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钢琴教学的能力,音乐表演方向的钢琴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高水平的演奏技能。要充分理解与把握两个不同方向的钢琴教育的侧重点。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目标需要设定为在提高学生演奏水平的同时重点培养其教学能力和键盘应用能力。在音乐教育专业的招生考试制度设置中,未能充分考虑上述差异,音乐教育方向与音乐表演方向钢琴专业的招生考试评价体系设计雷同,招生考试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入学新生的钢琴水平参差不齐。以广东省为例,差异仅为音乐教育方向的钢琴专业考试曲目和范围相对浅和窄一些,对音乐教育方向的钢琴专业学生而言比较重要的即兴演奏能力、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等却没有相应的考核内容。在这样的入学招生制度下,没有钢琴演奏基础的考生甚至也可以通过苦练一两首考试曲目考进音乐教育系的钢琴专业。现行音乐教育专业的入学考试制度,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考生的键盘能力,但是招生制度强大的引导作用却是丝毫没有被削弱。在现行制度的引导下,考生为了应试在备考中只练习一两首作品,忽视或放弃了全面的键盘能力训练,最终导致高校新生的键盘能力不全面且水平参差不齐,给后续的教学与培养带来了较大困难。
1.2钢琴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充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现阶段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大都抛弃了“钢琴系第二”的陈旧教学模式,不少学校提出了“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音乐教育人才”及类似的培养目标,但是钢琴教学课程及其内容的设置滞后于新目标的提出。目前,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由钢琴基础教学和即兴伴奏两部分构成。其中,钢琴基础教学又有几种不同的授课模式,以星海音乐学院为例,主要有钢琴集体课、两人一组的钢琴小组课、一对一单人课这三种教学模式。钢琴集体课主要针对主修声乐的零基础或只有初学程度的学生,两人一组的钢琴小组课主要针对一年级和二年级的钢琴主修学生,一对一的单人课主要针对三年级的钢琴主修学生。上述三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仍以传统的钢琴教学内容为主,由练习曲、复调、奏鸣曲、乐曲这四部分组成。但对于熟悉各调性、在键盘上自由转调、对旋律小段的和声编配等等培养综合键盘能力的教学内容却极少涉及。这样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够全面,也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所以,近年,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基础钢琴教学中加入了简谱伴奏教学,对学生键盘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每个学期由教研组统一发给学生十首歌曲,每首歌曲都配有和弦标记,曲子后面都附有几种适合此曲的伴奏音型供学生参考。给出的和弦标记和伴奏织体主要是针对键盘能力相对薄弱的同学,让他们在练习中较易入手。键盘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和弦和伴奏织体的编配。每首作品要求用指定的调性来编配伴奏进行演奏,由浅入深从最开始的无升降记号到用三个、四个升降记号进行编配演奏,逐步提升学生对调性和转调的熟练程度。通过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简谱伴奏练习,学生不但对伴奏织体的编配有了初步认识,也进一步熟悉了调性,为大三即将开设的即兴伴奏课程打下了良好基础。“简谱教学”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但除去对“简谱”的争议,这样的键盘能力培养确实收到了良好效果。在教学试点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困难,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钢琴教学以小组课的形式进行,每节课的时间有限,每人二十分钟的时间除了传统内容学习,时间所剩无几,对于一些钢琴程度较高的学生而言,这一点点儿时间还不够演奏完一首小作品。简谱伴奏则基本靠学生自行练习,老师定期检查,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指导,教师资源的不足显露无遗。
2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新思路
2.1增设或加强招生考试中对即兴伴奏、转调、视奏等综合键盘能力的考核
在招生考试中增设对即兴伴奏、转调、视奏等键盘能力的考核,有些高校及音乐学院已经开始考核上述项目,可以逐渐将其占比提升到合理比例,改变将演奏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现状。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招生考试中就有即兴伴奏的内容,单是这一项考核就筛选掉了许多键盘能力不全面的考生。在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入学考试中引入对学生综合键盘能力的考查可以发挥考试制度的积极引导作用,使考生在备考阶段甚至更早的学习过程中有侧重地进行即兴伴奏或视奏转调等方面的学习与训练,通过有计划地训练与培养,日积月累不断提高键盘能力,为下一阶段在高等院校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设置适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育的钢琴教学法课程
现阶段大部分音乐学院的钢琴系,很早就设有钢琴教学法课程,然而在更需要学习钢琴教学法的音乐教育系,开设钢琴教学法课程的音乐院校并不多。钢琴教学法是一门具体的教学方法。它不但包含钢琴演奏的一般规律、钢琴技巧的训练、如何掌握钢琴音乐等专业性的钢琴问题,同时更包含教学的方法艺术,如教师应如何教,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人文知识教育。钢琴教师不但要谙熟钢琴演奏技术,掌握钢琴教学的诸多特点,还需要具备一名教师应具备的所有素质,教书育人。钢琴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核心内容,钢琴基础教学又是钢琴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作为培养音乐教师的摇篮,音乐教育系承担着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水平过硬师资队伍的重要使命,学生走向社会之后承担的主要工作是音乐教育和教学工作,演奏技能是基础,教学方法则更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备技能,提升钢琴教学方法方面的素养,可以显著地提高钢琴教学的效果。目前从事钢琴基础教学的教师,水平良莠不齐,虽然他们大都毕业于音乐院校或各高校的钢琴专业或音乐教育专业,但缺乏钢琴教学理论知识的储备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大都仅凭个人的学习经历和学习心得进行教学,系统地学习与掌握钢琴教学法的教师不多。针对这样的现状,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课程引入钢琴教学法内容显得必要且紧迫。
2.3加强学科横向联系,融入先进教学理念,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只注重钢琴弹奏法与音乐分析法的教学,忽视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及键盘和声的融入,是传统钢琴教学的一大弊端。将乐理、视唱练耳及键盘和声有效地融入到钢琴教学中,基本乐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不再枯燥。基本乐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更深刻的层面上精准把握和演绎作品,同时对结合实例学习到的乐理知识也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与更加透彻的理解。视唱练耳的教学与钢琴弹奏教学的配合,可以要求学生在正确唱出旋律的同时在钢琴上面进行简单的伴奏,一是可以提升视唱的音乐性,二是学生的键盘能力、自弹自唱的协调能力也会在这样的练习中得到有效提高。所以,不应单纯割裂钢琴弹奏法、音乐分析法、基本乐理知识、视唱练耳和声等学科的教学,应加强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互相融入,互相印证,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20世纪以来,在教育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推动下,音乐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理念与方法,并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其中认可度较高并广为传播的有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体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3]。在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很早就引进了柯达伊教学体系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包括以肢体语言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律动课等,如能将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和钢琴基础教学结合起来,就会极大地丰富钢琴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为学生今后的钢琴教学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主要从事幼儿与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工作,柯达伊教学体系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可使相对枯燥的钢琴基础教学变得更具趣味性,更易接受,这对幼儿或中小学生的钢琴基础教育是非常有益的。为提高钢琴基础教学的质量,拓宽学生视野,可以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体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体系中的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有效地融入钢琴基础教学。在音乐教育系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可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课堂内部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机会。在高等院校音乐学科的教学中,钢琴教学是基础,各系各专业的学生都需要上钢琴基础课。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高校师资力量紧缺,不少老师面临超课时量和教学任务繁重的困境,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也相应缺乏教学实践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设想开设一门钢琴教学实践课,让学生实践教学,以各系非钢琴专业的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一对一教学或集体课教学等形式都可以实践,实践后由同学们进行互评和由老师进行点评。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紧张状况。
2.4选用多样化多层次的钢琴教材
在钢琴基础教育中,应在传统钢琴教材中加入更多的中国钢琴作品,特别是中国当代作曲家的作品。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来源于中国人民的生活,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与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更具有时代特征,更易被理解和产生共鸣。钢琴是发源于欧洲的西洋乐器,一直以来演奏的作品大多是西方作曲家的作品,重视与推崇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有利于钢琴艺术的推广,有利于钢琴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认识清楚这一点,就应该在音乐与钢琴教育领域大力推广本土的钢琴音乐作品,推动钢琴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在音乐教育专业的教材编排与选择上,应充分重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西并重,古今并重,促进有中国特色的钢琴艺术的发展繁荣。在即兴伴奏方面,优秀的教材层出不穷,在选择时应充分重视依据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选择教材,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此外,可以组织学生每个学期或每学年开展一次钢琴教材的评价与推介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钢琴教育行业的新理论与新观点,这样不但可以提升个人的专业修养,而且可以养成读书、选书、评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毕业后教学工作中的教材选择能力。
2.5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师的自我提升
音乐教育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一专多能”音乐教育人才为总体目标,但是在实现这一目标中起重要作用的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师却大多是传统钢琴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他们所受的教育大都是精英式的教育。尤其是近年来,新进的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师有不少毕业于国外音乐名校,主修钢琴演奏,较少关注音乐教育理论。鉴于上述情况,需要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提升,主动学习系统的钢琴教学法,并吸收、融合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配合自己的学习经验与演奏技巧,将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3结语
钢琴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基础内容,音乐教育系的钢琴教学是为钢琴教学培养基础师资力量。培养真正的音乐教育人才不仅关系到基础钢琴教学的水平,也关系到整个基础音乐教育的水平。提升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水平,需要认清现状,从招生考试制度设置、培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扩展与融合、教材编写、教师观念转变与综合素质提升等诸多方面进行改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岩.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的思考[J].音乐生活,2015(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