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16:28:0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会计的学习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成本会计是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它以介绍企业成本核算、成本控制、预测、决策、成本分析为主要内容。因此,它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多、公式多,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控制、分析,必须借助一系列经济指标,运用一系列方法,全面认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强调注意理解成本计算、控制、分析的方法,在各种情况下,对出现的会计业务选择适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一、从总体上把握成本会计学的内容
要进行成本管理,就要取得成本资料。对于如何取得成本资料,如何对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利用,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例如,成本会计的职能可以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归类:事前有成本预测、决策和编制成本计划,事中有成本控制,事后有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是以利用产品为中心,成本考核是以责任单位为中心。这样逐步深入下去,将成本会计的各方面联系起来。但这还不够,还需要找出主要内容与工作重点。成本核算是教学重点,没有成本核算,其他职能也就没有意义了。在考试中,成本核算具体表现为综合应用题即计算题。
二、认真系统阅读教材,制定学习计划
阅读是“学习之舟”、“智慧之源”,所以我觉得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自学能力的核心内容。教材是根据考试大纲要求编写的,比考试大纲更具体。学生应认真加强自学,掌握教材的特点,树立信心。学生在阅读教科书时应确实做到:读目录,把握全书的总纲;读引言,了解课题的概要;读正文,具体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实务;读练习题,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从考试的一般要求看,考试的覆盖面广,大题目较少,小题目较多,单掌握重点难点是不行的。在学习过程中,要讲究效果,根据老师的辅导将整个教材内容按章节划分几个单元,不能像看小说那样,只注重速度,不注重效果。同时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学生通过阅读,就能在客观上掌握课本的知识体系和各章节的知识结构,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在微观上全面地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并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从而避免学生阅读教科书时只读正文、只记条条的现象,达到培养学生阅读教科书能力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老师辅导的机会,认真听课
教学过程应该是老师精心地、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同时根据心理学,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时,原有知识经验与新接受的信息发生了矛盾,在心理上出现一种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要求,促进思维的展开。一旦这种矛盾统一了,就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生疑”对学生来说既是刺激积极思维的诱因,又是促其奋发学习的动力。有了疑问,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从而主动寻求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对这门课的课堂学习,学生不仅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上课前认真预习,把有关内容先熟悉一下,对于疑难问题作上记号,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认真听老师讲课,看老师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理解的,而且必须将这些工作做得更深入更细致。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必须记录好课堂笔记,因为这门课的重点部分是分配方法即计算题,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为了加深同学的记忆,会对书上的某些公式提出例子,或者是对书上并未明确的计算步骤加以概括整理。这些内容,应该说一听就懂,但若不做笔记把它记录下来,可能在课后实际运用时,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另外,摘录下一定的计算例题,对于理解记忆计算公式与步骤也有极其重要的帮助作用。
四、反复作练习,巩固记忆。
初学成本会计的学生,在学习完一种分配方法后,往往感到困惑,心中无数,也不知道是否真正掌握了。我也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因此在讲解完一种分配方法的计算步骤后,就要求学生做一道练习题。在大家做完一遍后,再进行讲解。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老师直接讲解例题要好,计算步骤讲一遍,在课堂上自己做一遍,老师再讲一遍,再加上做作业,那么对于这一难点的掌握就轻松了。
如果练习不多的话,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教材的内容已经懂了,但做练习题就感到无从下手,感到许多问题没有搞清楚。要想把练习题做出来,就得重新钻研课本。学生通过反复学习,把习题做出来,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了,多做练习的目的就是自测,检验学习效果,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加深理解。
一、目前我校《基础会计》这门课的学习状况
1.学生态度不认真,学习方法不正确。《基础会计》是我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专业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概念枯燥而抽象的特点。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会感觉会计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再加上学习技能欠缺、逻辑思维能力差,不懂得分析前因后果等。而会计勾稽关系的分析则是知识技能的重要表现,因此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基础会计》的学习。2.学生学习环境的情况。在初中起点的职业学校里,学生的学习环境中,低素质、低学习能力的人大有存在,这些学生往往会对学习复杂的专业课缺乏自信心,有的更会认为医药类学校学习会计无用,认为《基础会计》这门课对以后的就业没有用处,工作岗位与会计毫不沾边,所以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会对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负面的影响,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热忱,不利于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和掌握。
二、提高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方法
1.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学好一门课程,首先要对它感兴趣,而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好奇心和好胜心。学生在接触到一门新的专业课,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充满了好奇心,而且学习上也会受“先入为主”的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该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从而真正的学透、学好!2.多用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会计》这门课,主要是体现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业务题的处理。如果只是一味的理论教学,学生当时听着感觉懂了,但真是把书本放下,就会发现好多东西不会,做业务题时就会摸不着门道,学习的兴趣也会降低。针对这种情况,就要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做到讲练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采用案例教学法,事先准备一些简单的、典型的经济业务引导学生去分析,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从银行提取现金5000作为备用金”这笔经济业务,首先让学生思考这笔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根据前面的学习,学生很快得出答案:“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再让学生回忆这两个帐户的性质和结构,学生思考后回答:“银行存款和现金都是企业的资产,它们是资产类帐户,资产类帐户的结构是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老师要立即加以肯定,并继续提问:“这项经济活动引起企业资金发生怎样的变化?谁增、谁减?”学生抢着回答“库存现金增加、银行存款减少”所以这道题处理的答案为:借:库存现金、贷:银行存款。这样以此类推,从简到繁,教会学生分析、处理经济业务,学会编制会计分录,进而学习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这样由浅入深,一步步引领学生入门,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学习中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3.把日常生活中的情景结合到教学中来,培养想象力,增加学习兴趣。许多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处理,都可以用到《基础会计》里的知识去理解、去解释,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陌生,反而能对发生身边的事情通过会计的知识来解决,感到学习会计用处还真大,无形中就增加了学习兴趣。在学习到会计恒等式这一内容时,主要介绍的是资产=权益,也就是资产与权益之间相互依存、数额相等的关系。理解资产与权益关系,对学习后面的知识至关重要。如果是单纯从书上进行理论讲解的话,学生就会感到很枯燥的,没有兴趣来学习的。这时,就可以把日常生活遇到的事情来讲解这个知识要点。比如你们家要买房子,房款一共需要80万元。最起码要先付什么呢?学生回答:首付款。老师接着问:假如首付的比例是30%,那需要先付多少?学生不加思考第说:24万元。老师接着说,这24万元如果是你们家攒的,那是你们的什么呢?学生说是家里的钱。老师抛出一个问题:这钱是不是你们家的资产?学生回答说:是的。老师接着说,剩余的56万元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给开发商付清,如果交完首付后家里只剩下20万元,那不够的钱怎么办呢?学生说:到银行贷款36万元。老师给予表扬并总结:从银行贷款,银行就是债权人,36万元就银行的权益,也叫债权人权益。贷到的36万元对你们家来说,就是你们家的钱了,也就是你们家的资产。这个时候就可以做的就是资产=权益。所以说资产与权益是同一笔资金的两个不同侧面,从资金的物质存在形式这个角度来看是资产,从其来源角度看是权益,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必然有一定数额的权益与其相对应,资产与权益总额必然相等。通过这一举例,学生设身处地思考资产与权益之间关系,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效果非常理想,达到了教学预期目的,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结合就业岗位,增强学习兴趣。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时的岗位比较多,虽然说都是医药类的岗位,但是有许多岗位都能用到基础会计的知识。有些同学喜欢做业务员,从事销售工作,这个工作岗位也要用到会计知识的。比如,公司要求通过填制报表反映销售经营情况,这个报表的填制就需要会计报表方面的知识。通过学生以后就业岗位工作情况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许多岗位与会计有一定关联的,学习好会计知识是很重要的,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打消学生的基础差、学不好、混日子的思想观念,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会计课的信心和勇气,多动手、多操作,让学生感到学习这门课对自己是受益无穷的。
参考文献:
[1]陈瑞玲,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学习兴趣[J],三峡大学学报,2005年第7期.
什么是会计?会计有哪些具体工作?学生似乎知道,但又说不清楚;会计要学习哪些知识?学习会计专业课程对未来的就业及职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又是学生特别想知道的;《基础会计》好学吗?我能学好吗?则是学生心中暗暗的期待……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心理活动。教师通过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目的与学习方法,来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要注意的是在语言的设计上以激励为主,以增强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信心。这部分内容可同时借助于多媒体通过演示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认识会计工作的主要过程与主要内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明确会计的工作过程。多媒体的视觉冲击力强,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视听结合,形象生动,使学生在兴奋的氛囤中愉快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二、财务报表阅读
本模块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使学生了解会计工作通过何种载体、以什么样的形式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会计会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都有谁、信息使用者关心什么等。此部分内容可采用讨论方法展开,讨论方法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展辩论的教学方法。它具体可以分为提问讨论和小组讨论两种。提问讨论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并进而讨论的方法、小组讨论则是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教师把需要讨论的问题提前布置下去,各小组利用业余时间,采用各种方式寻找答案,最终将各小组形成的答案拿到课堂上,先由组与组之间进行公开评价分析,再由教师总结归纳。也可结合案例教学方法。
三、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
对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涉及会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的内容,适宜采用灌输式结合启发式学习。灌输式也要讲究方法,让学生轻松快乐地接收,学生在此部分会接触到许多陌生的会计专业术语,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等,这几个概念不好理解,学生经常会混淆,讲授中教师可结合身边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如把学生某月份的花销比作会计对象,把学生的花销分为饮食花销、学习花销、衣物花销、交通花销等比作会计要素,把各种花销的进—步分类比作会计科目,让会计知识贴近生活,学生容易理解又体验到了学习会计的乐趣,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于会计等式部分学生在理解会计平衡关系时常常感觉比较困难,教师也可结合身边实例讲解,如学生家里的财产(资产)=财产的来源[负债(银行贷款、向亲戚朋友的借款)+所有者权益(父母赚的、老人赠与的)]。也可通过天平模型,让学生深刻认识恒等的概念。学生在学完陌生的会计概念后容易混乱,主要是学生对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缺乏认识,因此教师要在合适时机采用归纳法对知识进行归纳。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之间是层层分类的关系。
四、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讲述的是账簿的种类及编制,比较适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演示法和多媒体教学,在采用演示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不同种类的账簿展示给学生,并亲自为学生演示账簿的编制,这样有助于学生直观了解不同种类的账簿以及他们的编制方法。另外,演示法也可以与多媒体教学互相配合使用。教师可以将这些不同种类的账簿格式以及编制方法做成课件演示给学生,这就更加方便了学生的学习。
五、会计凭证
此部分可采用讨论法,提前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如“账簿是根据什么登记的?账簿中的凭证号是怎么回事?企业发生的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会计平时是通过何种形式,如何记录的?”等,1.认识和填制原始凭证可采用演示法和多媒体教学,在采用演示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不同种类的原始凭证展示给学生,并亲自为学生演示原始凭证的填制。2.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讲解复式记账法的具体理论规定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项任务——为班级虚拟的小作坊中发生的几个简单业务做账。所有的业务均让学生自己完成,包括自己准备账本,自己设计账本的格式,然后让其完成几个简单业务的记账工作。作为刚开始会计学习的学生说,他们一般会采用记流水账的方式来进行单式记账。此时教师可指出这些方法的缺陷,学生会感到困惑并会对老师要讲解的复式记账方法产生兴趣。在讲述会计业务时,教师应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同时也可以配合使用练习法和读书指导法,注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过程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会计处理案例,而过程之间却是一个有机整体,运用实务案例过程化教学方法,可以避免由于简单模仿带来知识链断裂的后果。对企业—般业务的会计核算和有关企业期末账项调整等相关内容,用启发式案例讲授效果更佳。3.记账凭证及其编制,这部分内容比较适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演示法和多媒体教学。在采用演示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不同种类的会计凭证展示给学生,并亲自为学生演示会计凭证的编制,另外,演示法也可配合多媒体教学使用。
六、财产清查
1、认真预习: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专心听课: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
3、及时复习:一要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4、独立完成作业: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来源:文章屋网 )
(一)教学观念落后
中职学校会计教学观念落后,严重影响了中职会计教学的效率,因此,中职会计教学必须要进行改革。由于受传统的中职会计教学观念影响,很多的中职会计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进行培养,学生还是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会计教学的效率没有得到任何提升。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对会计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中职会计课堂教学中对课程设计不合理,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当前会计课程体系主要是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构成的,但是很多的中职会计教师还是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作为会计教学的核心,对于实践环节没有给予太多重视,造成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状况,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也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三)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中职会计教学一直以来采用的都是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内容不仅枯燥乏味,而且没有新意,学生在课堂中提不起兴趣,不符合当前职业教育背景下的会计专业教学要求。中职会计教学模式落后还体现在实践教学方面。会计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求学生要经常参加实践活动才能将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由于受到资金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的中职院校没有建立专门的实践基地,也没有与企业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导致学生只是学到简单的理论知识,对于会计实践操作技能的运用相对较差,结果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职院校必须要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加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训,为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从而与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相适应。
(四)忽视网络平台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进行了信息化办公,尤其是在会计管理中体现的更为明显。这就要求中职会计教学要与时代接轨,将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应用到会计教学中,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和效率。但是当前,很多的中职院校并没有将会计教学同网络技术相结合,一方面是由于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到位,另一方面是由于中职会计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提升,使得会计电算化教学只是按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要求进行教授,没有取得实际的教学效果。
二、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方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以能力为本的办学理念
“思想决定行动”,要促进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的进行,首先要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中职学校会计教学要进行教学理念的创新,必须要改变中职会计教师的思想观念,要让他们意识到更新教学理念的重要性,这样教师才能从实际行动中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中职会计实践教学中,实施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中职会计教学效率的提高,为中职学生的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中职会计课程设置
要实现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的发展,必须要建立以当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中职会计教学目标,改变过去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提升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在进行教学手段创新前,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明确市场对会计专业的需求,要以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技能型人才,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此外,中职院校还要对会计专业教材进行改革和创新,要将以往的以会计理论知识向会计实践技能转化,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
(三)创新教学方式
中职会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专业的技能型人才,所以,中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实际技能的练习,将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中职会计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比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生产经营预测决策、成本控制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比教师照本宣科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收到的效果要明显;再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进行形象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
(四)建立健全会计教育网络化、实效化体系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的高校教育的重要性也在逐渐的显出它的重要性,高校的教育水平也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高校中,尤其是财会专业的教育,财务会计为我国培养了会计人才,因此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式对学生未来的会计职业水平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的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将面临挑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要系统的进行改革,从而适应当前的财务会计教学理念。
一、高校创新财务会计教学的原因
(一)教学内容陈旧的因素
在财务会计的教学中会发现这种现象,在课程的设置中存在缺陷问题。这种缺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课程之间的衔接存在缺陷。很多课程存在着交叉或者内容重复,亦或者课程之间的内容有遗漏,衔接性差。比如说在成本会计课程和管理会计课程中,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等方面的课程内容设置上存在重复现象,这样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很难把各个课程区分清楚。其次,目前的财会教学忽视了理论教学,着重在与会计制度接轨。近些年来,我国的会计制度在不断变化,教师的教学内容偏重于会计制度中增加的知识点来传授财会知识,相反忽视了财会知识的理论讲授,这种教学方法会对学生未来深造会计研究生造成阻碍和影响。最后,教材的课程滞后性和陈旧性会被时代摒弃,比如《财务管理》等教材已经很多年没有更新和变动,在教学过程中已经与当前的许多标准有变化,所以,更要对高校的财务会计教学进行创新。
(二)时代因素
高校的财会教学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复杂教学系统。在当前时代来看,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中,高校的财会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重新组织合理的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增强财会专业的学生适应社会环境,拥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在高校中培养出一批为社会服务的财会人才。时代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会由此而带来会计标准的国际化要求,也就是说新的一轮财会教育改革也会提上日程,因此高校的财会教学需要改革。其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越来越普及,将会改变会计主体的组织结构,因此,它也要求财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所更新。最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建立,要将财务会计融入到社会中去,就要在教学中添加有关于证券公司会计、保险会计、环境会计等教学内容,更加要求教师在财务会计的教学上紧跟时代步伐,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校财务会计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一)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
在当前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为了满足高等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的财务会计教育教学上也要进行相应的整改。高校的财务会计教学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日后在会计工作中将会遇到的难题,使学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高校财务会计的进步和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之前的财务会计教学中,很多知识点只是留于表面,学生对于实际操作的问题有欠缺,对于该问题的改进成为了高校的重点课题。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改进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除了从学生的思想层面让学生转变对财务会计的认识,同时还要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当代社会所需要的是什么类型的财务会计人才。教师要做的就是,保证教学方法的创新,保证财会课程要思想和行动并行,理论和实践并用,从而提高学生独自的财务会计工作操作能力。
三、高校财务会计的教学创新方法
(一)改变财务会计的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教师从自身的思想层面改变,只有教师从自身做起,由内而外的改变以往的财务会计教学思路,才能够让高校的财务会计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从宏观角度来看,财务会计的教学创新,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跟得上市场经济的步伐,贴近市场,满足时代的要求,在教师自身转变思想后,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上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内容要迎合学生的需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有充分的活跃性。其次,教师要巧妙的利用课堂,活跃课堂氛围,比如设置情景问题,财务会计工作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强,因此,在工作岗位上会遇到许多操作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巧妙的设置情景问题,让学生能够切身的感受到会计操作的问题和能力,培养学生独自思考的能力,让学生逐步的步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主体。这也是为了让学生更早的适应社会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在高校教学中,就要多鼓励学生,勤思考,敢提问。最后,在课堂中营造互相合作的氛围,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与同学之间既是合作关系又是相互竞争的伙伴。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发挥学生之间的矛盾关系,优化教学内容,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二)做好财务会计的考核工作内容
在当今就业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大,临近毕业季,学生除了要应对学校的毕业准备工作,还需要准备考研或者面试找工作等各种事情,与此同时,很多高校的会计实践课程也安排在了毕业季。在这期间,可以说是对学生是在面临就业前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学生如果练就了熟悉的会计工作流程,将会对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帮助,如果在这期间缺乏了锻炼,就没有办法很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学生来说是巨大的损失。所以,高校在面临学生毕业季期间要组号财务会计考核的工作,至少要确保每个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会计的实践和实习中来,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扎实的掌握会计的基础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加以锻炼,达到学校预期的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学方法的改善和教学的创新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升,为了能够更好的创新财务会计的教学,高校要建立并且提高现有的教师队伍质量。要想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强教师队伍的改革,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就要对教师的队伍施加教学压力,让教师从自身感受到财务会计改革的很重要性,感受到改革的紧张感和急迫感,激发教师对财务会计改革额创新和主动性。第二,要建立良好的奖励制度,对教学改革创新表现良好的教师可以实行奖励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给予鼓励。最后,可以借助外援,学校可以聘请财务会计专业的专家、学者进行专业的教师培训或者讲座,提高本校教师的财务会计职业教学技能,同时还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总结
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清晰的认识到我国高校中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学上出现的问题和对财务会计专业进行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进步,如果高校的财务会计专业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必将会被时代所抛弃。因此,高校要对财务会计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促进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在日后的教学和岗位上的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财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颖.基于大数据导向的高校财会教学改革路径[J].商业会计,2016(05).
[2]高静.高校财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方略[J].科教导刊,2016(05).
[3]马媛,陈景彬.互动式教学在高校财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下旬),2014(03).
[4]付亮.如何对高校财会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J].理论观察,2015(04).
中职学校侧重于培养技能型的人才,使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需要有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当前中职技术学校中会计专业的学生,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他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其动手能力,加强对自己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在提高技能方面,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基础课程方面的教学,使他们能够真正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中职会计学生学习现状
1.学生基础较薄弱
中职学校的学生与普通的全日制学校学生相比,在专业知识方面有一点欠缺。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基础较差,难以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学的情绪。由于学生主观上存在的问题,也给会计专业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缺乏实际的应用
中职会计教育基础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将会涉及到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很多概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通过枯燥的理论知识切入到实际教学之中,导致学生在学习时要么因没兴趣而心不在焉,要不因听不懂而放弃。因此,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
3.会计术语较多,学生难以深入理解
在会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将会涉及到很多的会计专业术语。比如,在《基础会计》这一科目中所涉及到的会计主体、权责发生制、复式记账以及会计要素等专业术语,对于初次接触专业课的学生而言,感到十分抽象,因而难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会出现畏惧、退缩的情绪,而且由于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也会给今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
4.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较单一
长期以来,中职会计教育受传统教育方法以及教学条件方面的限制,课堂教学模式依然需要依靠教师被动灌输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缺乏实践性的模拟教学,对学生也难以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学生长期在这种模式下学习,难以激发其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永远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难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此外,中职学生对一般基础知识的学习决定了单纯采用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他们的理解和吸收,我国大部分的中职院校在会计教育中没有将案例教学方式提高到一个有效的阶段,有些学校只是流于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
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很多院校广泛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中职院校在这一方面却没有广泛地应用,除对会计电算化培训采用较多的计算机教学外,其他课程教学依然停留在教材、粉笔与黑板这一层面上,落后的教学手段也是影响其基础课程的重要因素。
二、中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1.加强基础性知识的技能练习与培养
中职会计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这一技能的培养并不是瞬间就能学成的,需要一定时间的过程练习和实践。但是在此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无论是珠算的看法、计数、指法和算法,还是传票算的翻页、找页等,都应该让学生重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培养相关的技能时,也能够脚踏实地的去学习和练习,只有基本功扎实了,才能有效地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有效地运用。
2.明确界定重点与一般的教学方式
基础课程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基础知识都掌握不好,更不用谈今后的学习情况了。在基础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应该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与难点,明确必须掌握与一般掌握的相关知识,有些理论虽然重要,但是也并非是教学重点,对于这些理论知识可以暂不作过高的要求,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自然会得到补充。与会计核算直接相关的内容,比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账户和复式记账等基础知识应必须重点掌握好,而对于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则需要作出一般性的要求。通过分清楚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使同学们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更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
中职会计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且应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能够顺利的适应相关的需求。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阶段,概念性的知识相对而言比较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感觉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训课的讲授,既能够巩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能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对基础课程的教育中,应改变传统的偏重知识的传授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4.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中职会计教育基础课程教学所涉及的概念性、记忆性的知识较多,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也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注意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我认为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教学方法:
(1)实施模拟教学,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此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科内容与教学的进度,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模拟活动,既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通过案例教学,提高课堂的活跃性。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在学习基础课程时,也应该通过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定义,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容量,提高其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在中职会计教育基础课程教学阶段,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首先,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演示各种的业务流程,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相关会计知识的理解。其次,充分利用相关的财务软件进行教学,在讲授完相关的理论知识后,通过软件进行模拟实践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中职会计教育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同时又有助于对后续知识的学习,进而为其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中职院校真正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飞.浅谈如何上好中职会计基础实训课程[j].科教导刊,2009,(14).
[2]董书俊.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质量探讨[j].考试周刊,2008,(17).
[3]李建红.优化《会计基础》教学,提高课程教学成效[j].考试周刊,2010,(17).
《会计学原理》(又称为《会计学基础》或《初级会计学》)既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包括其他管理类各专业和经济类各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主要阐明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下一步学习其他会计课程和有关管理课程。因此,笔者尝试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该基础课程的兴趣,进而提高该课程的授课效果,这是值得探索的一条新路。
1.“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互动”一词源于社会互动。德国社会学家G.齐美尔在1908年所著的《社会学》一书中最早使用“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的概念。稍后,在美国形成了相关的学派和系统理论。在我国,也有很多学者从不同领域对“互动”一词进行诠释。张春兴在《张氏心理学辞典》上,将“互动”界定为“人际间的交感互动关系。例如:甲乙两人谈话,甲的问话是引起乙的回答的刺激,而乙的反应又将是引起甲进一步回答的刺激。”章人英则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它做了界定:“互动也称相互作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是一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任何过程。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教育界(特别是在高校中)呼吁采取的更为积极,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谓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它是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性,提高教学效果,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互动式”教学是真正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真正将素质教育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式。相对于一般的教学模式而言,互动教学摸式具有如下特点:
1.1互动是师生间、生生间的人际互动
互动是存在于课堂上,在师生间、生生间发生的一种人际互动。其互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并且师生双方在互动中是同等重要,互为主客体的。在互动中,无论是师生的身份还是互动的目的、内容和互动发生的途径、情景等,均体现出明显的教育性的特点.
1.2互动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学生的单向、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间、生生间的双向交互的影响。同时,师生间和生生间的这种交互作用和影响又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师生正是在这样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因此,它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1,3 互动包括师生彼此间的一切相互作用
其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就教师而言,如与个别学生、小组学生或全体学生的交往,或是与学生共同参与、指导教学等;就学生而言,可以是学生个体间的合作,学生群体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合作。内容也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就教师而言,如对学生知识的教育、情感的交流、行为的指导和社交能力的培养等;就学生而言,可以是学习态度、价值观、能力、观点的相互影响等等。因此,互动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包括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互动体系。因此,也表现出明显的网络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2.高校目前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战场,长期以来教学模式仍按照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法”进行,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小节、布置作业五个环节。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最早对于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强化学生记忆具有一定的意义,但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转变,对高校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的课堂教学也越来越多的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会计学原理》课程也不例外。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突显了科技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这种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也显示出了它的局限性,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转贴于
——教师借助多媒体授课的信息量大大增加,这不仅增加了教师在备课时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受课堂时间限制,教师在讲授时难以面面俱到,这使得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经常感到抓不住重点,接受起来比较吃力,听着听着就容易走神,甚至打瞌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有的同学甚至觉得用多媒体授课效果还不如传统的“粉笔+黑板”。
——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课堂互动更加缺乏。在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下,课堂教学往往是这样的场景:教室内窗帘挡得严严实实,昏暗的光线下,教师埋头点鼠标、对着电脑“自言自语”,看不清下面学生脸上的表情,接收不到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信息;学生则忙于记录大屏幕上不断更换的信息,根本来不及思考和消化所学知识,更无从谈起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之间围绕教学内容的交流,从幼儿园时便接收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大学里更加凸显出来。
3.”互动式”教学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认知过程是认识主体通过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凭借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处理的过程。是在教学活动中,用现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外部世界的过程。我们的学生之所以缺乏主体意识,很大程度上是在心理上对老师长期的过分敬畏和依赖造成的。高校课堂不是“填鸭式”的灌输,学生应该有足够的可以思考的空间。为此,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改变学生上课就是“听课”的心态,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自我,找到学习的乐趣。
《会计学原理》作为管理学和经济学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在课堂教学方面,更应该贯彻“互动教学”的理念,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借以提高教学效果,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在开课前教师应尽可能了解学生的背景情况,可以在第一次课安排学生作简要的自我介绍,包括主要工作经历和业务专长等,并告知学生自己的联系方式,把握每一次可以联系的机会与学生交流,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了解,为今后的教与学互动创造条件。
——改变过去课堂教学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传统理念。“互动式”教学,要求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在思维上、行动上和情绪上要相互动起来,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专业和特征对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之一,学习活动是学生与情境主动作用的过程。以本堂所学内容为中心,由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使得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发现新问题,进而想要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去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学生才有可能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教师在此过程中更多的应承担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这与过去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的被动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
——教学过程是开放性的。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广泛地与他人合作,交流与共享,体现出学习不仅仅是个体性行为,还是一种团队合作的社会性行为。另一方面,在学习活动期间会遇到很多不可预测的瞬间,教室里实际所发生的一切不可能完全都由教师所预设,学生在思维和行动上常常迸发出令教师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当然,一节有效的课堂,应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这需要教师在高度熟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对课堂时间进行有效设计。其中,为学生提供多种参与、表达的机会是搞好”互动式”教学改革的关键。
参考文献:
中职学校侧重于培养技能型的人才,使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需要有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当前中职技术学校中会计专业的学生,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他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其动手能力,加强对自己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在提高技能方面,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基础课程方面的教学,使他们能够真正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中职会计学生学习现状
1.学生基础较薄弱
中职学校的学生与普通的全日制学校学生相比,在专业知识方面有一点欠缺。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基础较差,难以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学的情绪。由于学生主观上存在的问题,也给会计专业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缺乏实际的应用
中职会计教育基础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将会涉及到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很多概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通过枯燥的理论知识切入到实际教学之中,导致学生在学习时要么因没兴趣而心不在焉,要不因听不懂而放弃。因此,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
3.会计术语较多,学生难以深入理解
在会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将会涉及到很多的会计专业术语。比如,在《基础会计》这一科目中所涉及到的会计主体、权责发生制、复式记账以及会计要素等专业术语,对于初次接触专业课的学生而言,感到十分抽象,因而难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会出现畏惧、退缩的情绪,而且由于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也会给今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
4.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较单一
长期以来,中职会计教育受传统教育方法以及教学条件方面的限制,课堂教学模式依然需要依靠教师被动灌输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缺乏实践性的模拟教学,对学生也难以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学生长期在这种模式下学习,难以激发其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永远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难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此外,中职学生对一般基础知识的学习决定了单纯采用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他们的理解和吸收,我国大部分的中职院校在会计教育中没有将案例教学方式提高到一个有效的阶段,有些学校只是流于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
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很多院校广泛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中职院校在这一方面却没有广泛地应用,除对会计电算化培训采用较多的计算机教学外,其他课程教学依然停留在教材、粉笔与黑板这一层面上,落后的教学手段也是影响其基础课程的重要因素。
二、中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1.加强基础性知识的技能练习与培养
中职会计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这一技能的培养并不是瞬间就能学成的,需要一定时间的过程练习和实践。但是在此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无论是珠算的看法、计数、指法和算法,还是传票算的翻页、找页等,都应该让学生重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培养相关的技能时,也能够脚踏实地的去学习和练习,只有基本功扎实了,才能有效地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有效地运用。
2.明确界定重点与一般的教学方式
基础课程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基础知识都掌握不好,更不用谈今后的学习情况了。在基础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应该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与难点,明确必须掌握与一般掌握的相关知识,有些理论虽然重要,但是也并非是教学重点,对于这些理论知识可以暂不作过高的要求,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自然会得到补充。与会计核算直接相关的内容,比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账户和复式记账等基础知识应必须重点掌握好,而对于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则需要作出一般性的要求。通过分清楚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使同学们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更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
中职会计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且应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能够顺利的适应相关的需求。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阶段,概念性的知识相对而言比较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感觉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训课的讲授,既能够巩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能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对基础课程的教育中,应改变传统的偏重知识的传授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4.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中职会计教育基础课程教学所涉及的概念性、记忆性的知识较多,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也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注意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我认为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教学方法:
(1)实施模拟教学,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此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科内容与教学的进度,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模拟活动,既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通过案例教学,提高课堂的活跃性。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在学习基础课程时,也应该通过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定义,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容量,提高其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在中职会计教育基础课程教学阶段,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首先,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演示各种的业务流程,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相关会计知识的理解。其次,充分利用相关的财务软件进行教学,在讲授完相关的理论知识后,通过软件进行模拟实践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中职会计教育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同时又有助于对后续知识的学习,进而为其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中职院校真正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飞.浅谈如何上好中职会计基础实训课程[J].科教导刊,2009,(14).
[2]董书俊.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质量探讨[J].考试周刊,2008,(17).
[3]李建红.优化《会计基础》教学,提高课程教学成效[J].考试周刊,2010,(17).
最近5年来在会计类核心期刊上有约60篇关于会计实践教学的文章,其中近半数文献的具体研究内容集中于“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模式选择及教学方法创新”这两个大的方面,但专注于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的研究还不多。依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
一、改进培养计划,增加会计实践教学学时
当前会计实践教学领域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日益增加的实践课需求与培养计划中实践课时安排相对较少的矛盾。实践课时相对较少,课程内容不够充实,学生浅尝辄止,大大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对此,一个直接解决方法是修改培养方案,增加实践课程的门数或学时,压缩不必要的理论课课时。但当培养计划短期内无法修改的情况下,一个变通的办法是在理论课教学的时候,需要教师把相关业务习题设计为纯原始单据形式,不给过多的文字描述,这样多少可以达到部分以习题代替实训的目的。另外,笔者比较推荐的一个方案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实训软件的B/S架构,平时保证服务器一直开通,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或寒暑假期通过远程登录的课外作业形式来完成实训项目。这样既不挤占理论教学学时,又能满足学生需求,有助于强化实践课程效果。
二、优化实践教学模式选择,注重实践课程的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
各高校开设的会计实践课程一般有这样的几种模式:纯手工实训、电算软件实训、计算机软件模拟手工实训、企业模拟沙盘实训、企业认知实训等。这几种课程模式都各有利弊,恰当地选择实践课程的模式,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比如,对于刚接触会计理论的大一或大二学生来讲,在开设会计学原理与中级财务会计的实训课时最好选择纯手工的实训模式。因为纯手工的实训模式最能体现从凭证到账簿到报表的会计核算基本理论流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当学生进入到大三阶段后,可以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模式,到大四阶段可以考虑企业模拟沙盘综合实训模式。
在注重教学模式选择的情况下,也应注意做好实践课程的横、纵向的联系。所谓横向联系是指,要保证实验课与理论课能互相呼应,在理论课开设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设配套实验实训课程。比如,会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理论学时上完后,在同一个学期就可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实训”课程;这样安排实验课程,一方面可以分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差异化内容,另一方面又把两种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方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当然,也可以考虑不专设集中实验课程,而是把实验实训课程打散,融入到理论课程教学学时中去。比如开设总学时为64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配套上机实验教学26学时,老师每讲完一个专题就开始一小段实验课,如此交替进行效果也不错。
而所谓的纵向衔接是指实验课程开设的先后次序问题。实验实训课程体系理论上应遵循如下次序:首先在大一下学期开设的是“会计学原理实训”课程,在大二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实训”和“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课程,在大三开设“财务管理实训”课程和“税务会计实训”课程,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分岗综合虚拟实习”课程,此思路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高级,从通用技能到专业分岗这样的教学规律。除上述必修实验课程外,可以再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细分方向,在高年级开设诸如“房地产企业会计实训”“商贸物流企业会计实训”等分行业的专项实验课。
三、明确实践教学细化目标,做好实践教学规划
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务动手能力、能适应社会用人单位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在这个总目标的要求下,实践教学应分解出更为细致且有针对性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这对提升实践课堂效果、教师教学水平都有重要意义。可以考虑树立如下四个实践教学的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一)单据辨识与分类整理的能力。以往的会计本科教育多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涉及到的业务处理也多是文字描述为题干,会计分录为解答。这造成很多学生在毕业前连基本的原始单据的辨识力都不具备,对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具备何种原始单据缺乏标准概念。虽然对业务单据(比如发票、领料单、合同等)的理解并不难,但在实践课程里应首先强调业务单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规范性,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辨识并分类整理各种原始单据的能力,为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记账凭证做好铺垫。
(二)梳理业务流程的能力。会计工作不是一个孤岛,会计信息是前端业务流程的专业标准化结果,做好一名会计必须了解企业的其他业务环节。在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也应强调企业其他工作业务流程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在实训中要加强会计工作前端业务流程的介绍与讲解,让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会计工作,让学生明白规范的业务流程是正确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如在采购业务会计实训项目开始前,教师应先介绍采购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等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前端业务单据生成的来龙去脉。通过阅读分析学生的课后实训小结,笔者发现学生对老师先讲解业务流程再动手实训的模式很欢迎,我们认为对业务流程的梳理确实有利于提升实训教学效果。
(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会计实践课程一个必备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即便是看上去很简单的会计工作也应纳入实践课程计划,循序渐进地夯实学生会计实务基础。比如银行金融原始单据的填写,教师在实训作业检查时应严格打分,任何一个错、漏都不允许出现,培育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于那些眼高手低的学生也应及时提醒与批评教育。实践课程突出学生多动手、更细心的教学目的,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会计实务工作的感性认识。
(四)账簿报表数据分析能力。当学生具备相当的会计实务工作技能后,实践教学的目标应适当向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方向倾斜。当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训课程,较清晰地了解到财务数据生成过程后,在部分课程里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比如,在高年级的本科实训教学体系里,加开商战类模拟对抗实训。这些实训轻数据生成,重数据分析与决策,通过编制预算、利用财务指标分析结果引导进一步经济决策,培养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这也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一种新方法。笔者指导的挑战杯虚拟经营大赛的学生在参赛后,普遍反映通过参与决策对抗类实训及竞赛,他们对会计的核算的目标与意义又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新认识。
四、加强理论研究,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学实务
不断增强会计学本科实践教学已逐渐成为各高校的共识,在教学内容、授课方法不断改进的情况下,教学理论建设应尽快步伐。笔者认为,理论上理清下面两种差异对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一)实践教学规律与理论教学规律之间的差异。目前各高校会计专业核心理论课程一般都包括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每门课程的基本都在一个学期内结束。如果实践教学照搬这种理论教学规律,则其效果将大打折扣。笔者曾连续对两届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对以前实训的具体内容在毕业前是否还记得?”,大多数学生的反馈是由于课时不多且时间相距较远,已不记得以前会计实训的细节内容。笔者认为会计实践课程在安排上尽可能体现出一定的重复性,而不是理论教学那样的一次性。对关键知识的适当重复练习是实践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即类似于“熟能生巧”这样的常识性概念。比如,会计电算化的上机实训,除在该理论课开设的那个学期安排一次外,在大四阶段可以考虑再开一次或尽量利用电算化实软件完成其他会计实训教学。
(二)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与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之间的差异。高职高专类学校的会计实践教学比较成熟,其课程体系建设也较完备。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会计实践教学设计相比要落后。一些本科院校在开设实践课程时简单照搬高职教学模式,在教材的选用、课程的设计上没有太大区别。但事实上本科四年学制和专科三年学制存在诸多不同,会计实践教学理应有所差异。笔者认为其中比较重要的差异是,由于本科教学理论性要求多于高职高专,实践课时分配不多,为了更好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本科教学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简单题海式的教学方法。比如,为更好地解释不相容岗位职责需分离这一内部控制基本要求,在学生做完几笔出纳业务后(如存、取现金,备用金借支等),教师可以向学生启发式提问:为什么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可以是出纳负责登记,而你们刚做的出纳业务里却没有凭证生成工作?在实训课上,当学生做完几笔业务后应及时总结,老师要启发并指导学生把刚做的实训项目与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