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16:28:0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零售业发展状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入世后,国际零售业巨头无疑会对我国零售业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民族零售业的市场份额将被分割,其绝对利润和相对利润都将进一步下降,甚至出现从“微利”到“负利”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零售企业关门倒闭或破产重组就不可避免。当然,WTO的双刃剑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中国零售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有专家预测,在扩大中国商品出口业务的同时,大量国外价廉质优商品将进入中国消费品市场,会极大地补充、丰富商品市场的供应,对拉动国内需求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将促进企业的竞争实力。
我国零售业要如何面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呢?
零售业从产生到现在先后经过了8次革命:百货商店、一价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自动售货机、步行商业街、多媒体售货包括邮购、网上商店等。零售业用了150年的时间形成了20多种业态,我国在90年代形成了综合性的零售革命。零售业的革命表明零售业必须进行连锁化发展,但发展的前提是业态转型。在综合性的零售革命中,百货商店的优势逐渐丧失,所以开始了专业化的发展,这是世界百货商店的发展趋势。但这种连锁化发展又不是局部的,从世界上来说其范围越来越大,对于入世后的中国更是如此,所以中国将面临着连锁化发展的大环境。
既然面对的是大范围的连锁,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套在这上面了,那要怎么实现这种业态经营呢?
首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我国零售企业长期来一直被看作劳动密集型企业,忽视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低下。零售业的业态转型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几乎同时进行,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了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比如采用电子商务方式进行集中采购管理,必然会提高采购环节的透明度,降低采购成本,更可以管理商品的库存,链接商品的销售线和生产线,实现了销售商和生产商对商品的管理,提高利润等。
其次,充分利用客户关系管理,提高顾客满意度。无论是传统零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还是纯网络型零售企业的网上经营,都要面对千千万万的客户,要让他们满意并成为忠诚的客户,就必须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在零售企业的全面应用,将会对零售企业的决策支持和智能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可以有效分析企业市场活动的回报,挖掘企业产品的市场卖点,确定企业的主打产品,进一步明确客户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个性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市场范围的扩大,还要求企业把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以消费者和竞争者为中心的观念。同样的,客户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这项工作。
电子零售制胜的四个步骤:
一是建立制胜品牌:
1.电子零售商需要新品牌;
2.保护自己的品牌;
3.实行实时营销;
4.利用各个层次的互练网促销。
二是为互联网商店做好充分准备
1.环境是关键;
2.决定选择合适的网站类型;
3.让顾客对你感兴趣;
4.使购物更简便;
5.轻松购物和用户友好;
6.检查网站的设计。
三是建立个性化的顾客关系
1.赢得顾客对网站真正的忠诚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越来越困难。
2.建立个性化顾客关系的四个步骤:
(1)逐渐了解和理解顾客;
(2)与每个顾客单独交往;
(3)让顾客自己构建购物体验;
(4)促进顾客社区的发展
四是顾客为中心的业务流程
1.顾客订单制造产品会彻底变革产业活动链。
2.创建新的业务流程。
第二个阶段是零售业正式开始引进外资试点。从1992年开始一直到1995年,大体是处在这样一个阶段。这时候由于国务院当时批准只有在沿海城市和经济特区几个城市开办一到两家,所以这时候开店数量比较少,基本业态都是百货店,数量上当时仅有十几家。
第三个阶段是多业态连锁店阶段。从1995年开始国务院正式批准两家外资企业,在我国可以开设外资连锁店,一个是万客隆,一个是日本的伊腾洋华堂,分别在北京设立它的连锁店,规定中方控股51%以上,经营年限不超过三十年。但是在这一时期,除了中央政府正式审批以外,各个地方政府所谓越权审批现象越来越严重,1998年底国务院审批项目仅为20家,非试点企业没有正式经过中央政府审批以各种方式进来已经有227家。
第四是扩大试点阶段,从1999年6月到正式加入WTO之前。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国家经贸委和当时的外经贸部出台外商投资商业试点办法,实际把试点的范围从经济特区和沿海城市扩大到省会城市,将业务的范围扩大到批发。到2001年年底,经国家正式批准的合资零售项目49家,但是各地越权审批的大体上达到300多家,这个数字实际也是不完全的。
第五个阶段是加入WTO以后的过渡期,我们把它叫做过渡阶段,从2002年开始一直到现在。这个时期根据我们的入世承诺,商业零售业在入世三年左右为过渡期,在此期间,应该说我们对外商的进入还是有限制的,WTO里有具体限制,当然现在实际上进来的已经远远超出了当时的承诺,各地越权审批的已经绝不是我们承诺过的,所以在这之后,在合资地域、股权比例、合资企业的设立形式等方面,经过这个过渡期以后,这些方面都将取消限制。我们国家从1992年正式零售业开放,到现在为止我觉得有这样三个特点。
第一,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来看,合资试点决策是正确的,无论我们怎样反思,我觉得这一点我们必须达成一个基本的共识。我国十年来零售业的发展,包括百货业的发展,实际上与引进外资是非常有关系的,它给我们带来很多新鲜的、先进的管理技术、管理理念和管理的方法,我们不用走出国门就可以学到它,而且是在竞争中学习它。所以这个决策是正确的。在实践中基本上坚持了渐进开放原则。这些年来,无论在外资合资企业的数量方面,业态的限制方面以及地域的限制方面,它都体现了一个渐进化的原则。开始在沿海和经济特区,然后扩大到省会城市,还有一些非省会城市,有一部分非省会城市,业态上也是先百货店后连锁店、连锁超市等。
第二,外商零售业进入中国市场,确实带来先进管理技术、经营理念和业态形式,也引入了一部分的外资。对这一点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说实际上并没有引进多少外资,而是外资进来以后,大量地使用了内资,特别是银行的贷款。我觉得从客观上讲,确实也引进了一部分的外资,很多企业把一部分资金投进来,这也是客观的事实。另外它促进了国内零售业的发展,特别是满足了老百姓的需要,从这些方面看,引进外资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三,由于越权审批问题严重,违规进入企业较多,给中国零售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这一点我们必须看到,从中央政府来看,虽然坚持渐进的原则,但是大量的审批实际上不是中央政府审批的,中央也没有控制住,导致了给国内的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实际远远高于WTO对分销方面的承诺。
二、外资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入世以后到现在为止,不到两年半的时间,我觉得有这样几方面值得关注。第一,先看看总量。截止到2003年的9月份,全国商业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大约有30亿美元,批准设立外资的商业企业有264家,分店有2200多家,商业领域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0.6%,从全国来说,商业引进外资跟工业相比,跟其他高科技领域相比,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少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不足3.5%,不同业态不同,实际某些业态外资企业占的比重远远要大于3.5%。
我们再看看它到目前为止有什么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世界上零售企业500强的三分之一都已经进入到我们国家,大体上有十几家,比如说沃尔玛、家乐福、欧尚、麦德龙、伊腾洋华堂都是在零售业前五十强里面。入世后批准的公司基本上是世界顶尖级的零售企业,这是2002年以后中央政府正式审批的,表明随着中国市场开放度不段增大,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跨过零售企业竞争的主战场。零售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实际上是在中国,世界上顶尖级的零售企业已经在我们这一块国土上进行竞争,这是一个基本的态势。
第二个特点就是新型零售业态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业态。主要投资于大型综合超市,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卖场、仓储式商场以及便利店等等。当然便利店现在还比较少,但是日本的7―11已经批准在北京和上海建便利店,家乐福下边的便利店也开始进入中国,在根据国家原经贸委2002年的调查统计,全国27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里边,合资的百货业态占6%。应该说百货业态在最开始的时候是主力业态,但实际1995年以后合资里面百货业态占的比重已经很少,大型综合超市现在占23%。全部合资里大型综合超市占比重是最大的,然后是营业面积八千米以上的大型超市,合资企业的比重已经达到25%。八千米以上的大店在我国也是比较大的店铺。
第三个特点就是扩张的速度明显加快。一方面是开店的速度加快。我们会看到很多的企业,进到中国以后,经过几年的适应期和磨合期,多数的外资企业实际上到现在已经进入到了战略发展期或者叫做战略扩张期,入世以后扩张开店的速度明显加快。2001年底,沃尔玛共开设19家店。据不完全统计,计划2004年内达到100家。日本7―11店已经开60家,计划五年内在北京开500家。欧贝德、柏安居等专业超市,家居建材超市在中国发展速度也是非常快的。这是一个数量扩张。
地域扩张也非常明显。地域扩张就是占领东部,扩大东部。但是北上和西进的速度都是非常快的,北上主要是北京、天津等等,包括东北。西进主要是成都、昆明、陕西等等这些西部地区,现在发展的也是比较快。特大城市和省会城市仍然是竞争的重点,并开始有一些外资企业向二级城市拓展,这个趋势也是非常明显。
第四个特点就是积极推进企业本土化经营策略。无论是经营的管理人员,还是经营的策略、采购、促销,本土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因为经过一段磨合期,很多管理人员都采用本土化的人员。我们原来说外资可能对中国的消费习惯、消费的特色不是很清楚,但是现在看来经过几年的适应期,外资本土化的速度是比较快的。
第五个就是外资开始开辟新的零售市场。随着我们入世以后过渡期的逐步结束,外资开始在一些专业的零售市场关注这些市场。第一个是图书、书报和音像市场,根据我们国家的承诺,2003年5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和原来对外贸易部联合了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的管理办法,决定从去年5月1号起,外资可以设立这方面的图书、报刊、音像等方面的零售企业。民营的和外资的进来将对报刊发行市场是一个比较大的冲击。我们国家原来管制的比较厉害,下一步可能是外商关注的重点。第二是音像。第三是成品油。第四是药品。2003年5月16日,经中国商务部批准,由隶属于瑞士玉丽集团的玉丽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新兴医药股份发展有限公司合资的第一家药品分销公司――永玉新兴药品公司正式开始组建,这是外国资本第一次正式进入中国药品分销零售业。第五是商品的批发经营权。到现在为止,丸红和上海一百的合资我们批的比较早,今年,荷兰著名的万客隆获得了期盼已久的批发经营权,这是中国商务部授予批发经营权的第一家外资零售企业,意味着这个领域已经开放。
第六是外资纷纷建立采购中心或者是物流配送中心。除了开店以外,采购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在店很少的时候还考虑不到,但是随着这个店加快发展和扩张,采购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已经提到日程上来。我们看到沃尔玛在深圳、天津分别设立采购中心;家乐福在厦门和香港分别设立了两个物流中心。沃尔玛2003年在中国的采购量已经达到了150亿美元。
总之,外资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更多竞争实力强大的跨国零售企业进入了中国市场;外资零售企业在华扩张的速度加快,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外资开始进军图书、报刊、成品油、药品等商品的零售市场,而这些商品原来都是管制得比较严格的,所以今后在这些方面的竞争会很激烈。
三、外资商业企业的发展趋势。
第一个趋势,进一步加快它的扩张步伐,构筑全国经营销售网络体系。不管怎么样越权审批,目前为止我们的零售业还叫试点阶段,对外商企业还有很多方面的限制。比如我们对一些违规进来的进行整改,要求它进行规范,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限制了它大规模无所顾及的开店,过渡期结束以后,我们相信开店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它可以完整地规划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网络体系。
第二个趋势,发展竞争力强、杀伤力大的新形势业态。我们现在看它发展的主要还是竞争大卖场等等竞争力强、利润相对比较高、对其他零售业杀伤力比较大的业态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业态还将进一步创新。现在,在美国很多地方出现了社区连锁店,现在已经准备在中国开店,这种业态也在不断地创新。
第三个趋势,外商独资商业企业将会有所增加。随着将来对股权比例、设立形式以及地区的限制的取消,有一些外商更愿意搞独资企业,因为这样受的约束会少一些。当然,也有一些人分析可能合资企业还是首选,因为在中国的土地上合资有一定的好处。有一个中方,协调可能更方便等等。我个人感觉随着发展,外商独资企业会逐步有所增加。
第四个趋势,出现外资并购中国本土商业企业的趋势。现在开直营店大部分是新建的网点,我们从国外企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它在建新网点的同时,构筑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这一点我们更应该给予关注。我们给它规定了《大店选址法》还有《商店网点条例》,但是它却整合你的存量资源,对你原有的企业进行并购。沃尔玛前20年开店速度比较慢,20年以后收购速度比较快,收购当地的小店、折扣店、杂货店等等,国内大量的、分散的、零小的企业,包括现在已经成型的。小护士、羽西已经被外资企业收购,这是一个基本的趋势。他们到了中国以后,他们会利用强大的资本力量和品牌力量整合原有的市场。今后在零售业这种趋势也会到来,并购中国本土的商业企业。
第五个趋势,随着连锁零售终端的增加,外资采购和集中配送中心建设的步伐将会加快。我们国家的物流是不能满足它大规模采购和配送以及降低成本的要求,随着全国销售体系网络的形成,随之而来的采购和配送体系一定要跟上,现在很多企业经营的很多问题是来自于配送跟不上,物流体系跟不上,所以下一步随着零售终端的增加,这一块将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第六个趋势,随着销售网络的发展和完善,对生产商的控制力将进一步增强。通过零售终端,包括大规模的采购,对生产企业有一种控制。现在零售业或者流通业已经成为了先导产业,反过来对生产企业进行制约和控制。现在,商家和企业、供应商之间的矛盾是什么?实际是一种力量的对比。原来很长一段时间流通业依附于工业而存在,但是现在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在零售业不断壮大了之后,实际零售业从附属的产业变成了所谓的先导产业或者主导型的产业,外资企业随着零售终端的扩大和能力的增强,可能会反过来对生产商和供应商的控制力逐步增强。
第七个趋势是它将进一步拓展商业批发、佣金、特许经营等等其他分销服务方式,我们国家特许经营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只不过我们国家现在法律环境还不行。佣金和批发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如果我们零售业还有一定竞争力的话,我们国家的批发业最没有招架之功和还手之力的。这块也将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四、政策建议。
第一,还是要继续坚持扩大开放的方针。这个方针不仅是为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所肯定了,还要坚持,而且在我们国家的发展中确实也要坚持开放,这是我们的基本方针,而且作为负责任的大国要履行我们在WTO里面的承诺。
第二,按照承诺还要坚持渐进开放的原则,用好过渡期。为什么花费了那么大精力谈判呢?而且谈判要争取过渡期,还要给国内的企业留出空间,因为发展中国家这些产业还是属于比较幼稚的产业,我们也就是20多年的历史,零售业这块真正的发展是这十几年来才有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坚持渐进开放的原则,把过渡期用好。尽管过渡期的时间不是很长,但还要坚持渐进开放的原则。
第三,加快相关立法。我们一定要避免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好像我们搞商业网点规划、商业网点立法是规范外资的。实际不是这样,WTO强调国民待遇和非歧视性的原则,我们将来在立法方面对大店的归置也是对国内企业的归置,不能因为你是外资我就限制大店的发展,所以法律实际上也是双刃剑,既规范外资,也规范内资,内资在开大店的时候也会受到限制。但是不管怎样,就一个逐步完善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一定要有商业网点的规划。但规划不等于计划,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大规划做出来,特别是和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另外还有一个反垄断的问题。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将来零售业里面会有一个反垄断的问题,反垄断应该及早提到日程上来。不仅仅在全国范围内考虑是否形成垄断,而且在一个区域或者业态方面我们也要考虑反垄断的问题。全国的社会消费总额里面可能不会形成垄断,因为这么大一个国家,形成垄断是很困难的,但是它可能在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个地区产生垄断。
第四,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要坚持开放给予国民待遇,但是又要防止超国民待遇。现在客观上确实有一些超国民待遇的问题,可能很多的因素促成了这种情况,也不能说外资怎么样,我觉得政府应该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既要履行承诺,也要防止超国民待遇的问题。
第五,落实对国内企业的支持政策,特别在过渡期里对于企业的培育、上市,给予它直接融资的机会,给予很多融资方面的条件以及在市场准入方面,特别是我们要创造一种让所有的社会主体公平获得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环境。不因为它是国有的、民营的,也不因为它是什么原因,应该让大家公平获得社会资源,这样的环境在我们国家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培育大集团,这方面商务部有一些考虑,这一段以来吴仪同志召开了座谈会,商务部召开了座谈会,对这方面还是重视的,要培育一些大集团,因为让大集团自发地发展速度还是比较慢的,培育大集团还是必要的。
第七,保护中小企业,促进不同规模企业的协调发展。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做的,如何振兴中小企业,特别是对于我们国家消费层次那么多,就业人员需要那么多的情况下更要发展中小企业。我们在这方面应该有些政策体系保证,解决包括融资难的问题,发展难的问题,大企业对它挤压的问题等等。
本文属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校内项目(项目编号:2012KYYB14)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6月11日
一、引言
零售业作为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经济部门,在联系生产、沟通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零售业的发展状况,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零售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社会生产己经由生产决定变为流通决定。没有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区域竞争力很难体现出来。作为流通产业龙头的零售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更加明显。作为人口大省,需要依靠零售业把制造业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千家万户,作为农业大省,需要依靠零售业把农资销售给农户。因此,必须关注河南零售业竞争力状况。
那么,作为中部地区的主要省份,河南省的零售业发展状况究竟如何?是否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河南零售业能否对中原崛起到支持作用?能否在中部崛起中起到领头羊的地位?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对深入地研究,以期对河南经济发展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
二、什么是零售业核心竞争力
零售业竞争力就是指一个区域的零售业所表现出来的特有价值创造能力和集聚财富能力。零售业是指向最终消费者(包括个人和集团)提供所需商品及其相关服务为主的产业部门。美国零售学家迈克尔利维对零售所下的定义是:“零售是指将产品和劳务出售给消费者,供其个人和家庭使用,从而增加产品和服务的一种商业活动。”零售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枢产业,零售业对于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得零售业竞争力已经成为体现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零售业竞争力的典型特点在于其带动性。零售业竞争力的提升首先会带动一系列产业竞争力的提高。零售业竞争力之所以具有这个特点,在于零售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零售业的发展对一、二、三产业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零售业竞争力的提升会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零售业的发展对于一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具有重大作用。发达的工业需要发达的商业,21世纪将是商业的世纪。所有这些表明,零售领域财富的增长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正因为如此,商业零售领域已经成为投资的重要增长点。从发达国家的现实看,现代零售业已经成为全世界财富聚集最快的行业。世界500强排名中商业零售企业占到10%,在美国50强排名中占到20%;在2001年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前10位中有6位来自零售企业。发达国家的商业零售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12%,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从我国的情况看,我国商业零售业产出年均增长率9.8%,略高于国民经济总值的增长速度。特别是近10年来,以连锁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现代零售业的平均增长速度高出GDP的增速一倍多。我国商业零售业的产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8%~9%,这说明我国零售业的增长潜力还很大。
三、河南零售业竞争力分析
一、引言
由于各零售业态之间的激烈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如今各业态之间大多采用压低价格、薄利多销的消极方式赢得零售产业中的一席之地。而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企业的利润一减再减,致使不断缩减成本,保证不了产品质量,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严重损害。这样长期的恶性循环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问题,根本无法进一步推动零售业的发展。因此零售业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零售业态的创新,以弥补现有的不足,对未来业态及企业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关于零售业态研究的文献综述
据我国2001年8月推出的《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零售业态是动态的、发展的概念。随着生产和需求的发展,零售业态也在不断地发展。郭彦玎(2010)提到,零售业态的内在组合要素包括:目标顾客、购物环境、商品构成情况、定价、服务方式等。零售业态的实质是这些要素的组合,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业态。
张越(2003)总结道,虽然传统大型商场所占比重仍较大,但其老态日渐显露,连锁超市、便民店、专卖店、专业店、仓储商店等新型商业形态发展势头强劲。我国各种零售业态形式彼此间的完全替代现象并未出现,零售业的经营方式和销售方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互相借鉴、兼容互补、自我更新、竞争并存的局面。
三、中国零售业态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
(一)零售业总体发展状况良好
自2007年以来,我国零售业总体发展状况良好,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9210.0亿元,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数量为26691个,营业面积达10044.0万平方米;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6998.4亿元,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数量为52306个,营业面积达12756.8万平方米。2010年与2007年相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为175.99%;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数量增长了25615个,翻了近一番,零售业营业面积年均增长率高达127.01%。
(二)零售业态结构演变
从各业态的销售额总量来看,自2007年以来,超市、大型超市、百货店、专业店等业态销售额呈明显上升趋势,仓储会员店和专卖店起伏较大,但基本呈上升状态。家居建材商店和厂家直销中心销售额降低明显。
从2007至2010年各业态平均单位面积销售额来看,仓储会员商店、专卖店、专业店销售效率稳居前三。便利店销售效率中等,虽有起伏,但总体效率呈上升趋势。百货店销售效率中等稍低,但趋势平稳。厂家直销中心在2007-2008年销售效率较高,但2009-2010年急速降低。折扣店和大型超市销售效率较低,但较为平稳。超市效率低但在不断提高之中,上升趋势稳定。家居建材商店销售效率低,且有下降趋势。
(1)零售业态已形成新结构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可见专业店,超市,大型超市,百货店营业面积和销售额总和均占总体比重达90%以上,其中百货店的比重仅占10%左右,因此我国零售业态已突破以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相对固化的格局,形成以专业店、超市、大型超市、百货商店等多种业态为主导,便利店、折扣仓储会员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商店、厂家直销中心等多种业态并存的零售业态新结构。
(2)大部分新业态发展趋势良好
四、零售业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主导业态销售效率较低
专业店,超市,大型超市,百货店合计比重达零售业90%以上,但在2007-2010四年间,除专业店单位面积销售额在平均水平以上,平均单位面积销售额约高出平均水平1.99万元/平方米18.6%,超市、大型超市、百货店均低于平均水平,平均单位面积销售额分别低于平均水平36.7%、22.6%和10.1%,可见主导业态销售效率较低,因此要保持零售业的良好发展趋势,零售业态不得不提高各业态销售效率,特别是各主导业态,而业态创新则是今后零售业态的发展方向。
2.部分新业态发展滞后
家居建材商店和厂家直销中心在营业面积和销售额总额和比重两方面均明显缩减,2010年,家居建材商店和厂家直销中心营业面积相较2007年分别下降7.8%和23.1%,比重也分别从0.76%和0.06%下降至0.49%和0.03%;销售额则分别下降29.3%和69.6%,比重分别从0.47%和0.07%下降至0.21%和0.01%。这两种业态本身占零售业比重不大,发展较滞后,且呈缩减趋势。另外,便利店的发展前景为多数学者看好,但2010年便利店营业面积和销售额总额及比重均较2007年减少,且2007-2010年基本呈下降趋势,可见我国便利店业态发展前景也并不如意,较为滞后。
五、分析我国零售业态发展对策
在主要零售业态销售效率偏低以及传统零售业态发展速度放缓的背景之下,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给零售业态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那就是将零售业态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以更好提升零售业态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零售业的融合
随着信息业的日渐扩大与百货店、大型超市等业态的销售效率低下,在零售业中融合大量信息技术成为必然的趋势。我国零售业目前属于业态层次不齐的情况,且差距十分明显,整体规模偏小,但是各项成本如物流费较高,企业管理水平与国际零售业差距较大,其中最突出的部分就是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技术在零售企业中首先是数据采集,其次是数据传输,第三是数据存储,第四是对数据的分析。另外还有数据的服务能力,作为一种资源被内外部供应链伙伴广泛应用,来解决源自于本地需求与总部网络集中服务差异化的复杂流转问题。有资料显示,我国零售连锁业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基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店面基本管理,第二层次为对于企业总部+物流中心+门店的联网式集成管理,第三层次则升级到对整个供应链管理的高度,目前达到第三层次的中国零售企业大约只为20%。
在信息技术的渗透下,零售业在店面、商品、人员管理上都起到了决策作用,同时增加了顾客信息的获取量,减少了繁琐的人工处理过程,降低成本。
如今衡量一个零售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和市场份额,还有该企业的顾客保持率。想要维持或者增高顾客保持率,就应更主动的提供服务与产品给顾客来显示出商品的价值。在顾客熟悉这种模式后会发现自己寻找需要产品的时间有所减少,使消费更为便捷,于是顾客便会倾向于这种由产品“自动上门”的消费形式。
鲁敏、乜标(2010)认为顾客让渡价值是推动零售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零售业顾客让渡价值函数为:CDV(顾客让渡价值)=TCV(总顾客价值)-TCC(总顾客成本)。其中影响TCV的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TCC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精力成本。
然而并不是企业主动提品与服务给消费者就会接受。只有通过掌握正确的消费者信息,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的信息多数是由信息技术POS终端来采集的,而增加TCV中的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减少TCC中的时间成本、体力成本、精力成本都是需要通过信息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已不再是辅助技术。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零售企业,就必须与信息化融合,它能带给零售业新型的业态经营模式,使得企业利润与CDV同时增加,达到双赢的局面。
韩国三星与宝洁韩国公司早在2003年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双方签订项目从2003年4月开始实施洗发水品类作为品类管理的试点,主要在两个门店中进行,其中主要涉及了三个方面:有关没法品类的消费者研究、产品的有话和货架空间管理。经过十几周的测试,确定了新的货架空间管理,剔除了某些低档货品,并且按照消费者习惯,排列高、低和中档次产品。测试的结果是销售额和销售量增加,库存天数减少。
(二) 网络经营模式
网络化是零售业未来的主导,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通过网络来开展销售。通过网络化的技术手段,可以改造传统零售业的设施环境、经营管理方式和经营服务内容,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获得商业业务边际成本的递减。无店铺销售的产生改变了传统实体店铺销售方式。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建立门店或者在有市场需求空间的场所设立自动售货机,改变了传统零售经营成本的构成。同时对于消费者及零售商双方也具有优势:
1.电子零售的互动交流形式给予消费者便利
电子零售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消费要求。它改变传统商品间接流转机制,以浏览网页的方式,让消费者对商品信息一目了然,达到亲临现场的效果,同时在线下单购买,减少外出所消耗的人力财力。此外,电子零售具有高效率性,它超越了传统零售经营面积的限制,理论上可无限地陈列商品,消费者只需挪动鼠标就可浏览。它还突破了店面营业时间的限制,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消费者有网络,随时可以点击购买,这种超越时空的购物,充分满足了现代消费者的效率观。
2.电子零售的链条式经营使零售商受益
零售业中,商家经营首要考虑的就是成本和利润。传统零售商品流转需要经过多个批发零售商,最后到达消费者,中间环节多成本高。而电子零售通过互联网为商品流通提供了最直接的传输渠道,把消费者和供应商、经销商、运输商等紧密联系起来,计划、采购、销售、存储和支付等环节变得简单,把零售营运的成本降到最低。同时,消费者从网上直接下单购买,便于零售商从消费者处得到需求信息,及时全面的掌握消费者的个人资料,从而获得更多顾客。
作为电子商务型网站1号店于2008年7月正式上线,不到三年时间,销售额从第一年的417万元增长到去年的8.05亿元。与从垂直门类切入电子商务领域的当当网、京东等不同,一开始1号店就定位为“网上超市”式的综合品类零售商,消费者很快就找到它的相似比喻体:“网上沃尔玛”。沃尔玛更是在2011年5月13日与中国线上综合零售商1号店宣布达成战略入股协议,沃尔玛将取得后者少部分股权。由此可以说明,网络经营模式给予零售业无穷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赵 钢.零售业信息化“老生新谈”[J].中国商报,2005(9).
[2]朱博航.7-11连锁店的成功经营模式对我国零售业态的启示[J].中国商贸,2010(22).
[3]曹源.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零售业态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2).
[4]郭彦玎.中国零售业态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J]. 知识经济,2010(11).
[5]陈敏.我国商业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及其业态变迁分析[J].企业活力,2004(10).
[6]刘晓雪.竞争与共生:中国零售业态结构演变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1).
[7]房广霞.刍议我国零售业态的创新与发展[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4).
药品零售市场竞争加剧,未来药品零售行业加快突破传统经营模式,创新经营业态与服务模式,探索向全产业链服务模式转变,向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社区家庭延伸服务,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居民用药经济性和便利性,这将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售药范围逐步放开及监管形式变化,药品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融合的速度将会加快。
零售业是实现各种商品的价值和使用的重要途径,是反映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并担负着促进生产,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生活多方面需要的重要任务。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历程,同时是信息技术在零售业中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的历程。零售业在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零售业的信息技术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地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成绩。通过探索我国医药零售业的经营模式来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力,促进我国医药零售业的发展,在医药零售市场竞争新格局里维护并且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和经营率,能够在更好地服务人民与进行自我完善发展建设上取得双赢的成绩。
(一)我国医药零售业目前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迅速发展,医药经济也随着高速发展、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医药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这给我国医药零售业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零售商在不断的进行经营体制改革以及特有的市场运行模式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
①药品零售商的传统经营模式
我国的零售药店也一直沿用以销售药品为主的传统的经营模式,但是随着竞争的不断强化,传统的药店也在销售上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不断加强药品零售店的个性化经营和多元化模式的经营,目标更具有广泛性,将服务的群体扩大化,改变了以前的局限性的销售模式。致使我国药品零售商不断蓬勃发展的原因在于国家推进了医疗体质改革和药品分类管理的实施,使传统的药品零售商的模式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不断的突破和创新。
②政府政策的不足
我国政府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不足,政府政策在制定时缺少相应的监管体制,有的药品零售商可能违背了市场规律。现在的药品零售市场准入太严但是市场监管太松,应该加强对零售市场的监管,在供给市场需求量的同时还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安全等问题,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非法经营问题,重视市场机制,发挥市场调节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让市场在合理的范围内运行,让市场不断得到完善与改进。
③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到来为中国的药品零售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电子商务对中国零售企业来说既紧迫又艰难,但是市场竞争不可阻挡,中国零售企业需要不断通过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来快速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新的商业模式在中国的快速形成。这也是中国在面对WTO之际的一次发展机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电子商务一大支柱的零售业的电子商务,在势不可挡的经济潮流中,必将百花齐放,竞相争妍的局面。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使得供应商与中间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的市场联系更加密切,带动了物流体系和供应链的现代化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模式,加速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形成了新的产业优势,为我国药品零售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加入WTO后,人们将眼光更多的放在了开放市场、自由贸易的问题上,而忽视了像零售业这样处在发展初期,遭受外商强烈冲击的幼稚产业。李斯特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幼稚产业保护措施,在这样的理论下,我国零售业应当何去何从呢?
一.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简介
(一)李斯特对幼稚产业的界定
幼稚产业就是对于某一个国家而言,由于要素资源禀赋差等方面的因素,在发展初期与其他国家的同一产业相比,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扶持措施后,能得到迅速发展的产业。
(二)在不同发展阶段应实行不同贸易政策
李斯特认为,各个国家发展程度不同,世界上存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发达程度可划分为5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在向发达国家转型的时候,自由贸易政策是不错的战略政策。
(三)保护幼稚产业的途径
李斯特认为保护幼稚产业主要有以下四个途径:保护关税、国内竞争、科技、教育。
二.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视角下分析保护我国零售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同其他国家零售业发展状况相比
我国零售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生产率虽处于上升阶段,但生产成本普遍高于跨国零售商,并且随着国外零售商所占市场分额的逐步扩大,我国内资零售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直接影响内资零售企业市场地位。对比发达国家大型的跨国零售企业,我国的一些零售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都还处于较低水平。
(二)零售业发展潜力巨大
零售是流通行业的最终通道,它对上游产业的拉动作用很强,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市场是不可或缺的考虑要素,只有在国内市场做好的时候,企业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发展零售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受到政府的广泛关注。中国人口数量巨大,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力的增强,零售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对我国本土零售保护的具体措施政策措施制定适当的关税税率首先要在国家总体关税水平的基础上制度出合适的保护关税税率,一般说来适度保护关税税率应该由产业的平均成本和国外竞争者的平局成本的差额决定,一般运用的公式为:t=(Ch/Cf-)×100% (t≥0)t代表适度保护关税的税率;Ch:国内该受保护企业的平均成本;Cf:国外同样产业的平均成本。
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对国内比较薄弱的产业实行一定的保护是必要的选择,不仅可以提高产业竞争力,更加可以更好的立足国际市场,但保护不是无限度的,,过度的保护只能是有害无益,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自我成长的机会,失去自我提升的动力。容易导致低效率竞争甚至是资源浪费。增强产业竞争力度 培养员工的核心价值观要从企业企各个方面着手,比如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等,专业技能也要不断提升。现在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可能无法把握市场动向,留住人才成为很有必要的前提,是企业最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只有企业提高了学习能力,才能从容应对市场变化,更好解决在市场竞争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企业能否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能否及时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和市场、及时熟悉和解决新问题,都要靠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
(三)鼓励外商投资
投资李斯特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提出“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了这一思想。
(四)合理引导消费者对零售业的支持
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忽略了消费者对产业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国内消费者的支持对民族产业的成长必不可少,要积极培养国内消费者对国货和民族企业内心深处的热爱和支持,保护幼稚产业,帮助幼稚产业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童菲美.初探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时代经贸,2008.
[3]景一凡.从西方幼稚工业保护理论看我国幼稚产业的发展. 商业时代,2008.
我国电子商务已经从1997年开始,走过了十六个年头,回首这十六年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经过萌芽到起步,然后到冰冻,中间的复苏与回暖期,最后到高速发展期,然后进入一个转型期和升级期,经过这此年的发展,中国的电子商务在零售业实现飞跃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开始应用电子商务,提高线上的营销效率和推广的力度。电子商务在零售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呈现繁荣的景象,但是电子商务在零售业的发展并不是很乐观,主要是因为电子商务依赖于中国并不成熟的互联网,同时我国电子商务还存在着诸多配送和服务的问题,因此要实现零售业电子商务化,还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化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为我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据2013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3年6月底,近年我国网络用户的数据列表如下: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中国的电子商务在我国零售行业的应用有非常好的前景。自2011年起,国内各大电子商务网开始了一个百货零售化的发展战略,开始了垂直向多元化发展,卓越亚马逊总裁王汉华开始定位公司的经营发展目标,他提出:卓越亚马逊是网上的百货商城,同时也是网上正品百货的商城。
2005年卓越亚马逊销售的产品不仅涉及到图书、教育和音像等六大类,同时卓越产品种类也达到史无前例的150万种,当卓越亚马逊立志成为“正品百货商城”捍候,当当网也同样宣布将进军百货零售领域,将市场目标指向了“御宅族”群体。从这些零售巨头的反映来看,未来中国的电子商务将会出现井喷式的发展。很多优秀的企业将通过电子商务为网民提供更多的便捷式的服务。
电子商务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个挑战。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相关部门必须要站在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控全局高度,认清我国零售业信息化建设的形势,解决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协调好零售业发展过程中的各关系,通过电子商务管理,以全面实现零售业的信息化,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建设目标。企业的规模小是我国零售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市场集中化程度太低,网上销售的产品结构过于单一,我国的零售商业的集中度只有百分之十,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集中达到了百分六十。
二、电子商务在我国零售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零售业电子商进行信息化管理,同时也有了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供应链管理和仓储管理信息解决的方案,近百家大型连锁商场更是开辟了网上连锁的商场,一些大型的超市和百货公司也在建设电子商务体系和交易发展平台,信息化的发展给我国的零售业发展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促进了商品销售每年增加百分之十的收益,所以电子商务是我国零售业发展的趋势。
(一)网络利用率不高
由于企业营销方式过度单一,营销策略并不佳,不少现在开展零售业务的企业信息开始慢慢老化,所以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商务的发展,大部分上网企业的网络营销仅仅是表现在网络广告与宣传促销上,并没有形成一套能够适用于我国的国情的营销策略,所以对于网络的调研、网络分销和网络资源的开发、网络营销服务等行销活动,涉及得非常少。
(二)网络竞争意识并不强烈
由于企业的观念落后,网络竞争意识并不是很强,导致和外资零售企业竞争的时候处于劣势,比如体现在盈利能力不足,业态外资零售企业增长明显要高于内资零售企业十个百分点,从利润总额来看,超市业态的外资零售企业利润总额增长率是130%,明显高于内资的87.8个百分点,是我国目前零售业低利率水平的反映,现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只是把竞争焦点集中在实体的市场上,并没有把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这一块巨大的市场,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从而满足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三)配送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电子商务在零售行业的使用,配送服务和支付水平直接关系企业的水平,要想提高电子商务在零售行业的支付水平,就需要提高零售企业供应链的水平。供应链是零售企业的最主要的竞争力,配送和支付是我国现在从事电商务企业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国内零售企业配送系统过于落后,配送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的企业不到15%,大部分的企业存货周转周期都是在六十天左右,欧美标准的零售业周期是需要在二十天左右,沃尔玛总裁指出:配送设施是零售业成功的关键,我们要做到更好的地方,那就是配送中心。
(四)存在网络安全隐患
由于互联网的安全性,导致存在着交易安全性会出现问题,在服务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很难令客户感到满意,网络交易的安全性问题严重制约着电子商务在零售业的应用经济的发展,根椐调查,上网购物的消费往往最关心的是交易的可靠性和保密性,如果存在送货不及时和商品质量的问题,那么就导致流失客户。
三、电子商务在我国零售业中的应用对策
按照西方零售业态的发展历程,人均GDP水平与新型业态的出现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例如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以后,网络零售、仓储超市、购物中心等业态开始高速发展。按照国际货币基金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4283美元,从各省市数据来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发达地区人均GDP早已超过1万美元,对应的各种零售创新业态也发展的较为成熟。
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国内零售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以百货为例,虽然中国百货行业市场规模过去5年复合增速为12.7%,预计2015年中国百货业市场规模增长至10875元。但中国目前6800多家的门店总数依然远远低于美国的42000多家。从人均指标看,中国每百万人口平均拥有5.1家百货门店,远低于美国的128家。中国每百万人口近5.5万平米的百货营业面积,远低于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因此,对照国外发达国家的百货发展状况可以看出,未来中国零售业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
中国零售业发展理由一:行业集中度不够,缺乏规模优势。根据欧睿信息咨询的数据,中国百货前三强的市场份额仅为5.6%,前十大公司的市场份额仅为13.3%,远低于欧美成熟市场的市场集中度。在法国前三家百货市场占有率为92.5%。韩国前三家则占据77.5%的市场份额。
中国零售业发展理由二:目前国内零售业的发展并不均衡,以往诸多的零售企业,甚至许多跨国企业仍只盯住少数几个大城市。往往忽略了贡献60%的中国城镇消费总额的700多个三四线城市。因此,随着一线城市购物中心数量趋于饱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投资成本逐年加大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开发商、零售商把目光放到了二线和三线城市,而与二线城市相比,三线城市的市场空白更大。截至2011年底,中国开业购物中心2795家,其中一线城市将拥有821家,二线城市仅次于一线,累计开业达752家购物中心。占中国市场大多数的三级城市累计开业量却仅有544家。
中国零售业发展理由三:管理水平差异大。尽管中国超市行业的行业集中度较高,超市10强销售额占限额以上超市销售额的比例达到60%-70%之间,直接导致其毛利率较为可观,并且有上升趋势。但是,超市行业却面临着巨大的外资超市的竞争压力。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来看,外资超市占超市百强的比重逐年上升,外资超市在采购、供应链及管理经验方面相对于本土超市具备明显的优势。国内企业如何在竞争中学习到这些先进之处成为了成败的关键。
1.引言
1930年,世界上第一家超市市场在美国诞生,而在我国,超市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广州友谊商店于1981年开办了我国第一家超级市场。之后,超级市场在我国经历了兴起、萎缩、停滞、复苏等阶段,直到1991年,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市场才在上海成立,这就是上海联华超市。超市在我国真正兴起的时间不超过20年,与国外超市零售企业相比,我国的超市零售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境内内外资超市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2.1境内外资超市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2.1.1开店速度快,每年都增长。如表一,2006年家乐福新开33家店,沃尔玛新开15家店,麦德龙新开6家。以经营大超市为主的5家外资零售商(家乐福、大润发、沃尔玛、好又多,麦德龙)新开店铺数量超过100家,以家乐福更为明显,销售额和店铺数增长数量都高达53%。
2.1.2并购力度大,外资超市普遍采用并购的扩张方式。最具代表性的是TESCO并购乐购,和家乐福、沃尔玛相比,TESCO是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2004年7月,TESCO以1.4亿英镑收购乐购连锁超市50%的股权,2006年12月,TESCO增持至90%,2007年6月起在全国各门店掀起更名和形象整改之飓风,到2008年初,完成了对全国所有门店的形象整改,把现有门店更名为“TESCO乐购”。
2.1.3与国内超市相比,外资超市经营水平高,效益好。表一中的7家以外资经营的超市,店铺数量增幅只有20%不及100强的平均水平,但是销售规模增幅却高达27%,其中以经营大型超市为主的企业更是大大高于国内同业态店铺的销售。
2.1.4地域扩张的范围和速度快。表二是对我国零售市场上的家乐福、麦德龙、欧尚、乐购、沃尔玛、易初莲花等8家主要中外资超市的地区分布数量进行统计后绘制出的。8家企业共开设超市3099所,表中的百分比表示各地区超市刷两在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华东、华南、华北地区仍然是零售企业聚集区,中西部分布较少。
2.2境内内资超市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2.2.1规模和销售额持续快速的增长,1998年我们国内超市销售额达到1000亿人民币,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3%点多。去年整个社会商品的总零售额是29135亿,当中包括各种连锁超市,如便利店,仓储商店、大型综合超市等这一类超市销售额达到600亿。2012年,很多行业了下滑,超市以70%的速度增长,速度惊人。
2.2.2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连锁百强”的总销售规模平均增幅超过11%,2012年,前10家企业总销售规模达到8029万亿,占“连锁百强”销售总额的50%。
2.2.3并购与整合成为新亮点。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兼并重组的案例,如上海华联、北京西单、北京超市发三强共组北京西单华联超市;上海一百、华联、友谊和上海市经委直属的物资总公司归并整合成国内零售业“航母”百联集团。我国超市并购跨国超市的案例也时有发生,如北京物美集团整体收购大荣在天津市的12家超市,北京华联集团以400万元将新加坡嘉德置地的西友新加坡购入旗下。
2.2.4注重提高超市的综合能力,一方面,超市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创新,出现高端超市、生鲜与基地对接等模式。另一方面,强化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如家家悦开设生鲜批发和配送中心等。
22.5面临的竞争形势更加严峻,2007年超市业在中国主要的一线城市相对地进入了饱和期,大型综合超市由于消费者热情的减退。同一业态的恶性竞争、其他零售业态发展对连锁超市的反击,发展开始放缓。虽然大型综合超市在中国一线大策划哪个是里其生命周期已走上了峰顶,但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还处在导入或成长期,在不断的竞争中它的转型和创新将会持续地进行。
3.境内内外资超市企业竞争力差异的比较分析
3.1企业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竞争力就是指在竞争性的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的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品或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能够很好地应对各种情况,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具有竞争力的超市,就能够更好地与外来竞争对手抗衡,维护市场。
3.2境内外超市企业竞争力差异分析
3.2.1在中外资超市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上,超市开发自有品牌,无须支付任何品牌使用费。自有品牌商不必花费许多中间的费用,扩大了利润空间,甚至改变了超市中间商的地位。拥有自有品牌产品的超市,在竞争上劈开了价格战,形成了超市独有的特色。超市品牌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如今标有超市品牌的商品在发达国家已很流行,欧美的大型超级市场、几乎都有售标有其自由品牌的产品。相比之下,国内超市开发品牌仍停留在种商品、轻品牌阶段,开发过于随意,品牌选择和运营缺乏规划,更没有有效地推广。
大多数本土超市对自有品牌的开发仍处于尝试阶段,目前的现状是:第一,规模很小,导致运营效率低。第二,业态、产品单一,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认知度低。调查表明:购买自有品牌的消费者比较少。第三,发展自有品牌的社会供应链基础还比较差。低素质的检验人员使得超市很难保证高质量产品。
3.2.2在内外资超市的人才管理和培养上,外资超市有一批具有先进经营理念的高级管理人才。如麦德龙集团十分注重国际性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管理人员国际之间流动性较强,为全球扩张准备。凭借充足的发展空间,良好的培训机制以及丰厚的薪酬,吸引大量优秀人才。本土超市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多属于经验型人才,这部分人在经验积累上是足够的,但受到文化层次、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制约,上升空间有限。吸引人才,培养人才迫在眉睫。尤其是本土零售业国际化经营以后,既要求管理人员熟悉当地的语言、风俗和法律,又要求其具备海外企业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开拓能力。
图一 国内各地超市数量占超市总数的百分比
表二说明,与外资超市相比,中国本土超市规模偏小,两者之间的竞争不属于同一量级。数量巨大的营业额、规模庞大的店面和跨国布局使沃尔玛等国际超市巨头能够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效应提高经济效益,而我国超市却是很难实现。
4.提升我国内资超市企竞争力的对策
4.1树立企业文化,坚持品牌战略,走一条具有企业自身特设的发展道路
世界500强企业无不以文化管理为其企业管理的核心。在连锁超市中,沃尔玛“顾客是上帝,每天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为构建核心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首先,要抓好超市的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独特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吸引人才和顾客,提高忠诚度。其次,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品牌效应,提高超市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2了解我国超市地域分布,积极开拓新的市场
农村市场是企业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市场。农村零售市场无论是在地缘经济还是人缘经济方面都是一块最大的市场。对于这个市场,国内超市虽然相对国外超市具有新优势,但是所面临的问题不可忽视,第一,流通网络不健全。第二,新型零售业态比例低。农村面积大,人口密度小,发展极不平衡。第三,农村消费力薄弱。农民收入虽然连年增长,绝对额增量很大,但增长幅度相对城市居民还不高。
农村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如何去正确引导开拓至关重要。首先,企业应当积极进入农村市场,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其次,积极与当地政府合作,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事,积极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在这方面进一步突破:建立辐射乡镇村的旗舰店。县城是沟通乡镇村的纽带,旗舰店对乡镇村店实施配送、管理指导和技术帮助。建立生鲜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
4.3要加快企业间联合、兼并、重组步伐
针对我国超市的不足与缺陷,要加快科技投入,提高零售业的信息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对外联合兼并。培养员工意识,强化“公司是我家”的意识。要注重管理和效益,科学配置业态结构。
4.4实时追踪和研究国外超市零售业态最新的发展动态
我国的超市在经营观念上只注重形式,急功近利,只看眼前;只看国内,不看国际市场;只注重促销,不重视企业的经营战略、发展战略、营销战略的研究与指定。对于现代营销理念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足,最终导致营销技术的落后以及营销策略的失效。当沃尔玛、麦德龙等大型零售集团在我国悄悄地把最新的技术用于提高顾客忠诚度的时候,我们的零售企业还在大张旗鼓地宣传和执行顾客满意战略。
4.5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通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来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是继资本价值规律、组织形式股份制规律、管理人员专业化规律、国际市场一体化规律之后出现的又一新的企业发展规律,即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规律。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规律,丰富并发展了企业发展规律体系,并呈现出一种新的当代社会经济现象。本土超市不断提升竞争力,保持和发挥竞争优势,是加快其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4.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超市行业缺乏高素质的管理和经营人才。正如之前分析的,我国农村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是,国内超市很少涉足或者是很难获得成功。最关键的原因在于,超市缺少专业性的人才,缺少针对农村市场,熟悉农村市场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可以借鉴外资零售业在人才资源上的管理经验:在市场进入阶段,主要采取集中培训,使人才充分吸收母公司的企业精神,再培训和提升当地经理人才;在实施阶段,一般采取分散管理,严格控制,运用人员的文化背景进一步扩张,即对不同的员工要实施不同的管理:对高级管理人员要不惜重金进行培养。特别要注意优秀人才的培养和保护,注重人才的维护。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我国的超市零售业态机遇与挑战并存,充分了解我国超市零售业态的现状,明确行业的忧劣势,选择正确的适合我国超市发展的策略,才能提升我国超市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竞争力,为跨国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成健,赵岩.商业研究,第358期
[2]陈阿兴.我国零售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政策[M]. 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2
[3]李果.经济师,2008.6
[4]吕超.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知网,2007.9
一、我国私人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
1.银行零售业务产品日益丰富。目前私人银行零售业务提供的产品已经涵盖了资产、负债与中间业务等领域,其中资产业务与中间业务零售银行产品的种类更是越来越多。私人银行零售产品中的资产业务品种有:住房按揭贷款、二手房按揭贷款、商铺抵押贷款、个人助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留学贷款和信用卡透支等。中间业务品种有:个人理财产品、基金、国债、保险、咨询和各种代收费等。
2.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我国私人银行经过几年的发展,开发出来的中间业务品种越来越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也不断提高。各项中间业务中基金、保险等业务的手续费比例相对较高,基金的手续费比例一般为1%―2%,而保险产品则更高。伴随着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必将会成国内银行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3.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期。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作为个人资产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私人银行零售业务的主要利润来源。随着私人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个人消费信贷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业务整体发展速度加快。在消费信贷业务中,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的比重最大,其他各项消费信贷业务也在迅速发展。随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将会越来越大。
4.个人理财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居民理财投资意识的增强,个人理财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虽然目前个人理财业务尚处于发展初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个人金融资产迅速增加,人们对于理财的需求也不断增强,理财市场将更为兴旺。
5.电子银行发展迅速。为了降低银行零售业务的成本,提高利润率,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电子银行服务渠道成为近年来国内银行业发展的重点。相对于传统零售业务的操作模式,电子银行不仅大幅度降低了零售业务的成本,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渠道,提升了整个零售业务的服务水平。
二、我国私人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品多样化,但仍“以产品为中心”
目前,除了原有的定期存款、定活两便存款等业务以外,我国私人银行负债产品也不断的增加,w系不断丰富。其储蓄业务包括境外汇款、个人通知存款、个人支票、境内汇款、同城转赃、自助转账、存单、个人结汇购汇业务等。但是私人银行储蓄产品更新滞后,账户功能性不强,业务管理松散。如果不能创新产品和账户功能,将很快在激烈市场的竞争中被淘汰。
2.渠道多样化,但技术力量薄弱
近年来,各家私人银行加大对零售业务渠道的建设,不仅限于物理网点的渠道,诸如网上银行、移动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新的业务渠道相比物理网点来说,可以大大降低业务成本,减轻柜面的业务压力,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但是由于电子渠道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撑,私人银行由于科技力量薄弱,渠道的创新和研发并不是轻而易举,受到其成本影响,其完善性和安全性还要受到考验。
3.服务水平改善,但没有深入细分市场
优质的服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国私人银行较早的开始重视银行服务水平的提升。如一些私人银行打出了亲情牌,用站立服务、微笑服务、面对面服务和上门服务,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改变了许多银行中“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但是我国私人银行还没有普遍建立起完善的客户细分服务体系,服务管理比较粗放,客户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三、我国私人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策略分析
1.产品策略
随着互联网在零售银行业中的大规模应用运用和普及,各大银行间很容易相互效仿彼此产品,也就是我们通常提到的产品同质化,而且中端客户对新技术的高度接受性决定了客户可以十分便捷地在各家银行间对零售产品、服务及价格等条件做出很直观的比较。因此,必须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改变并不断更新观念,对现有的业务产品进行拆分再整合,形成“1+1>2”的整体优势。例如,银行可以与证券、基金、私募、信托等领域的机构进行合作,开发多种跨渠道的个性化产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产品服务。
2.渠道策略。
虽然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各种新兴服务渠道近年来取得了蓬勃发展,但是传统的物理分支网点在银行零售业务渠道方面仍然具有难以取代的地位,并且在渠道组合中发挥着许多关键性的功能。所以在物理分支网点建设方面还应加快步伐,同时不断丰富分支网点的客户服务功能设置贵宾理财区、理财咨询室等部门,增强分支网点的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支机构建设和重塑与电子化并重,并逐渐向电子化服务转变。所以,银行应对线上线下各种渠道进行有效整合,使之各尽其能,互为补充。
3.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策略
银行首先应该加强零售业务客户经理的专业化分工,成立高素质的专司负债项业务的客户经理队伍,做到各项业务专职化,并且壮大专司从事客户理财咨询和维护高端客户理财的客户经理队伍。
总之,我国私人银行可以发挥自身特点,挖掘优势,广泛收集行业经验,设计适合自己的经营管理格局,在零售业务领域做精做深,寻找外资和大型银行未涉及或没有注意的边缘市场,做出特色,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段震.N银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