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16:28: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安全用电教育培训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以推动远程教育工程设施设备普遍应用为抓手,将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引入课堂,促进我校教师信息素养和课程整合能力不断提升,促进我校新课程实施水平不断提升,促进各类为农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努力创建低成本、可持续、高效性的应用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
二、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教师78人,学生近1000人。按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二配置。学校现建有微机室2间(60台电脑,旧机房30台,新机房30台),多媒体教室二间,教师电子备课室一个,办公电脑有12台,各处室专用电脑8台,教学资源库服务器一台,地面卫星接收机1台,所有计算机组成了校内局域网并接入了互联网,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三、工作目标
1、统筹安排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的利用,提高利用率和利用质量。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现有信息技术设备为校本培训服务,致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群体。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校本教研服务,致力创建独具学校特色的课堂文化和校园文化。
4、全面推进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步完善学校校园网站,开发建设共享基础教育资源库。
5、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6、建好数据库,逐步建立电子档案。
7、本年度力争创远程教育示范学校。
四、工作措施
1、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学校远程教育项目,制定远程教育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职责,把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进行教育教学纳入个人年度考核。
本学期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项目管理和资源应用的领导小组。对远程教育项目全面实施管理,使之能更好的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组长:罗保平, 全面统筹安排各项工作。
副组长:邓军,直接规划和领导远程教育工作。
副组长:陈勇, 负责对远程教育项目管理和应用直接领导,监督项目管理员的各项工作。同时作好远程教育项目与各教研组的应用联系。
成员:杨圣银,负责对资源的下载和管理,维护系统安全,保证网络能正常运行,负责对微机室及多媒体电教室的管理工作,担负对全校教师的资源应用及计算机操作培训的任务。各教研组长 负责本组成员远程资源的应运及相关活动的开展。
2、做好多媒体室和电教软件常规管理和维护工作,严格管理,爱护并充分利用设备,确保设备完好并正常运行。工作期间一旦出现故障,及时上报并联系来人修理。教育学生爱护设备,保持多媒体教室清洁。
3、制定好各种计划和制度,并按计划认真开展工作,填写好各相关的记录和表册。
4、重视管理员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学习网站及课件制作和管理知识。
5、继续管理好学校网站,确保学校网站成为学校的一块重要的舆论宣传教育阵地。努力建设绿色网上家园!
6、按时接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及时整理。
7、重视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设备安全和用电安全。保证多媒体室内不发生任何责任事故。
8、积极向全校教师宣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的优点、重要意义和教学思路,宣传信息时代新的教育思想、内容、观念和方法,增强老师们的生存危机意识、职业进取意识。促使他们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全面推进我校的现代远程信息技术教育。
9、搞好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为本校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课程提供相应的教学便利、帮助、示范和指导。强力提供技术支撑。帮助他们做好课件的搜集、开发和利用。
1 背景分析
远程教育服务于社区教育是信息时展的趋势,社区与远程教育的有效结合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远程教育是形成学校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的一个起点,社区教育必须与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的变化相适应。
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有效结合,主要体现在:
1)教育和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思想奠定了基础;
2)远程开放教育目标,为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开放的社区教育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3)具备完善的技术支持服务的远程教育服务网络体系和本土特色奠定了社区教育发展的基础。
从中国社区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实践来看,远程教育可以提高教育理念和社区教育的水平,进一步发展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可以促进远程教育资源共享的质量,并进一步扩大远程教育的领域和内容。
2 可行性分析
下面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来进行以“农远”为依托的远程教育服务于社区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1 优势分析
抓住近年来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契机,晋城市电教馆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晋城电教网站,形成了市、县、乡、校的四级远程教育网络,全市1883所中小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教室、卫星接收系统、教学光盘播放系统等设备,这些设备及远教资源优势(包括中央电教馆、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发的科教混合资源,包括健康、卫生、安全、体育、法制等内容),可以为社区居民送来系统、全面的各级各类科学技术教育资源,构建以网络为载体、以社区为平台、以电教馆为核心的远程教育体系,让远程教育更加有效地为社区教育服务。晋城市电教馆开展远程教育服务于社区教育的项目具有以下优势。
1)系统优势。晋城市电教馆是教育局下设的统筹规划、分级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其独特的系统网络平台的决策管理教学和中央电教馆、省电教馆教学体系的深度融合,在不同层次和不同层面上完善了社区教育的教学体系。中央、省、市、县的四级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可以为所有求学者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电教馆目前已建成并拥有宽带专用网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地网)和覆盖各地的电教馆系统。电教馆依托自身的网络教育系统,为社区教育由城市社区向农村社区延伸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2)技术优势。结合三网,即天网(卫星接收网,以远教配备的卫星接收系统为主,实现远程学习资源通过网络传输和数据交换)、地网(使用高速互联网拓展学习社区教育领域)、人网(依靠学校的师资力量建立培训中心,逐步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开展以“三网合一”为特点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天网的建设,将现代开放远程教育机制引入到社区教育中,丰富了社区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先进文化传播的途径也得以有效延伸。地网的建设,使社区教育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习范围更加广阔。人网的建设,使社区教育的体系和机制更加合理和有效。近年来,晋城市依托农远工程,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以“天网、地网、人网”三网结合为特点的网络远程教学环境已初步形成。
3)资源优势。根据农远资源、中央、省教育信息的资源以及电教馆音像教材等资源, 根据社区教学需要进行整合,以便满足多种类型、各个层次、不同年龄的人群的学习需求。
4)管理优势。电教馆本来就是面向社会、面向基层、开放度比较高的, 以电化教育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育服务机构。在电化教育教学方面,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和实践探索, 特别是近年来,农远工程的全面实施,薄弱学校改造的全面推进,以电教馆牵头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已全面形成,其教育管理服务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教育管理理念和模式更加丰富和规范, 并完善了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手段,为社区教育服务提供了更有利的管理和技术条件。
2.2 组织形式
以“农远”资源为依托,结合晋城电教网站,在市电教馆成立远程教育社区服务中心,成立相关部门制订各级各类教学计划、实施方案,联合农远设施和项目学校,共同组建“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平台。
人员可由市电教馆人员兼任,远程教育服务于社区服务时,围绕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市教育行政部门,成人教育的有关政策,电教馆提供相关的网络平台和技术服务支持,扩大社区教育的推广和应用,先在社区进行全面、充分的调查,再根据社区需求进行分析,通过三网,整合各级各类资源,建立社区教育急需的资源中心,进行多形式、多方式、多模式的教育和培训,进而直接服务于社区,服务于群众。
目前全国社区教育可分三种类型:一是以社区学校为中心,连结所在社区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同组成的社区教育服务中心;二是以社区为中心,主要依托于以街道办事处,由社区教育机构、部分企业单位共同参与组建的社区教育服务中心;三是以工业区或农业县为单位的以地域划分的社区教育服务中心。晋城市可采取第一种模式开展社区教育。
2.3 技术条件
1)软件。利用电教馆丰富的技术条件,建成较为齐全的网络学习资源库,主要包括:教师使用的资源(课件、音视频素材、习题辅导、课堂实录等),学生使用的资源(在线答疑系统、教师讲解、网上课程辅导等)。
2)硬件。利用电教馆和社区中小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主要有:农远工程配备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学校自建的电子阅览室、资源中心网站服务器、校园网等。
2.4 保障措施
1)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教育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彻底解决系统部门分割,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政府部门合作,加强和引导社区教育工作,完善基本信息、管理制度和社区教育统计分析,并进行有效的评估,同时鼓励大中型企业和其他社会单位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推进社区终身教育的发展。
2)加速机制的构建。为了保证社区教育的长期效果,加强机制建设是确保社区教育快速发展的首要任务。例如经费保障机制、资源整合机制、管理机制、监督和评估机制。
3)加强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社区教育如同一个大学校,要有专职和兼职的教师来进行系统的教学和授课,根据政府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精神和要求,社区教育师资管理办公室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分期、分层、分批地提供系统的培训计划,从社会心理学、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提高教师素质,深刻理解终身教育科学服务体系和文化素养的概念,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创新服务。
4)搞好教育培训的分工合作。以电教馆为中心的社区教育(培训)应该发挥龙头作用,电教馆负责组织优秀的教师进行授课,并提供培训时的相关技术服务,各个街道(乡镇)、居委会负责组织不同层次的居民进行按时上课、定时学习等事宜,分工合作,共同确保社区教育的实效性。
5)深化终身教育科研。构建终身教育体制,深化终身教育科研是社区教育长效发展的保障,在要学习和汲取他人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和世界情况,以学校和社区相结合为单位进行终身教育的深化教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社区居民的多方位需要,进行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培训机制的探讨,进一步推进社区终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城市的社区居民主要以岗位技能培训和自主创业培训为主,针对农村社区居民要以养殖业、种植业实用技术培训、扫盲培训、学力继续教育培训为主。
3 结束语
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实现农村社区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把远程教育的优质资源有效地运用到社区教育中,是提高农村全民教育的质量,发展农村社区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依托农远工程发挥远程教育的最大优势,服务于农村社区教育的运行模式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在不久的将来,农村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效结合,将会全面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U28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0-0182-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0.089
体验式培训起源于二战时期欧洲,是一种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具有先进的培训理念和良好的培训效果,体验式培训发展至今,已经在现代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得到应用推广。1995年,体验式培训引入中国后,逐渐被更多的企业和员工接受和认同,日益成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团队建设以及安全教育培训的有效方式。安全教育培训一直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企业员工安全素质、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培训发展落后,依然以传统讲授模式组织安全培训工作,培训效果评定过于依赖卷面考试的成绩。在传统的安全培训中,学员始终处于被动灌输的角色,无法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导致培训效果低下,建筑企业安全培训很大程度上演变成留存培训资料,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化工作,存在简单速成、形式僵化、内容死板,知识陈旧、低端重复,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等弊病,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责任很难落实。因此,如何将体验式培训应用到建筑施工安全培训工作中,在建筑施工现场有效开展体验式安全培训,改善施工现场安全培训模式,克服传统培训方法的不足,提升建筑施工安全培训效果,有效改善员工的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越来越受到行业人士的关注。
本文针对地铁施工项目安全风险高、危险因素多的特点,结合北京地铁6号线7标段工程实际,在本标段建立安全体验培训基地,引入安全帽、安全带使用、灭火器演示、综合用电四项安全体验项目,应用于本标段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体验式安全培训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为体验式安全培训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提供经验,并对前景进行探讨。
1 体验式安全培训理论
1.1 体验式培训
体验式培训又称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是指利用自然环境和人工搭建的设施,将各种深奥的管理理念和理论,通过精心设计的情景式、模拟式、互动式的科目予以表现和体现,让参训者通过有趣的游戏、身体的磨砺等身心感受的方式来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并经过活动(体验)发表理论应用活动(体验)依次循环的培训模式,达到“领会知识、提高技能、增强意识”的培训目的。
体验式培训高效理论的重要依据为平均保留记忆率实验,围绕学习效率开展不同教学方法,通过国外权威机构实验得到的24小时后知识保留度的数据如图1所示:
从图1中不难看出传统的讲授是最低效的方法,高效的教学方法应该从金字塔的底层“互动和实践”着手。
1.2 体验式安全培训
体验式安全培训是体验式培训在安全培训方面的运用和拓展,在培训过程中将各种自然灾害、安全隐患、违章作业、事故回溯等呈现或再现,让学员通过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模拟或真实的环境中亲身感受和形体体验灾害、违章、事故产生的后果以及带来的伤害情形,从感性上加深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最终由学员主动找出存在的问题,对问题引发的后果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与安全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以提高培训效果。
1.3 体验式安全培训与传统讲授式安全培训方式的特点
体验式安全培训与传统讲授式安全培训方式分别具有以下特点,见表1:
2 体验式安全培训的应用
建筑施工的安全体验主要针对现场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违章作业、事故回溯等内容开展,在保证体验者安全的前提下,以实景模拟、图片展示、案例警示、亲身体验等直观方式,将施工现场常见的危险源、危险行为与事故类型具体化、实物化,令体验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直接在感官上受到建筑施工现场模拟事故的冲击,尽可能接近真实事故现场受伤害人员的感受,真正体会到违规操作引发事故所带来的危害,以激发体验者对事故的敬畏之感,增加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知识,真正提高施工人员自我防范意识,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2.1 工程概况
北京地铁6号线西延七标全长1.74km,包括一站两区间。车站为金安桥车站,区间为起点~金安桥站区间及金安桥站~苹果园站区间,设2#、3#、4#共3个竖井。车站主体为装配整体式结构,基坑采用桩撑支护及桩锚支护体系;区间主要采用暗挖法施工,附属结构包括3个出入口、2座风道、3个安全出入口,采用明挖法施工。本标段施工环境复杂,危险因素多,安全风险高。
2.2 建立安全体验培训基地
以北京地铁6号线西延七标项目经理部为依托,以实景模拟为主要手段,根据地铁施工现场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火灾、触电等各类危险因素,设置有针对性的安全事故模拟培训专用设备,建立安全体验培训基地,设立安全帽、安全带使用、灭火器演示和综合用电四个体验项目,通过实景式安全体验培训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2.2.1 安全帽体验。安全帽体验模拟现场频繁发生的物体打击事故,体验者佩戴安全帽后,站立于体验平台指定位置,进行降落物冲击体验。体验者头部上方设置一撞击棒,体验设备为微电脑控制系统,采用电机操控,可模拟冲击力不同的坠物下落对安全帽的冲击。通过体验坠物的冲击对人体的影响,使体验者充分认识到安全帽的重要性。为了保证体验者的安全,撞击棒冲击力控制在100N以内,约为标准安全帽最大应能吸收4900N冲击力的2%,人体承受的冲击力处于安全范围内。
2.2.2 安全带使用体验。安全带使用体验模拟高空作业施工现场施工人员高空坠落事故,以验证安全带和安全栏杆的重要性,要求体验者将安全带挂在安全栏杆上,身体处于可激发失稳或踩空的模拟平台,让体验者体验劣质护栏倾倒或脚手板踩空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并着重向体验者讲解安全带佩戴以及防护栏杆和脚手板的标准及安装要求,通过安全带体验,引导体验者时刻将高空作业安全铭记在心,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带体验设备为微电脑控制系统,采用电机分项动力,辅助电机操控,高空下坠体验效果更加真实、安全,还可体验三点式以及五点式安全带的区别。安全带冲击体验瞬时冲击力控制在1800N左右,而安全标准安全带最薄弱部分的承受力为5883N,安全带承受冲击力处于安全范围内。
2.2.3 灭火器演示体验。灭火器演示体验模拟施工现场火灾事故,主要目的在于培训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该体验项目为电子模拟火场平台,强调灭火必须处于最佳灭火距离(设置灭火器距火焰2米左右)。持灭火器灭火时,只有在合适的距离才能有效灭火,太靠近,火焰会灼伤灭火者,距离过远则难以有效地喷射灭火剂至着火点。模拟平台同时可展览及学习发生火灾时或预防火灾时必要的各种设备,学习每个用具的使用方法及管理要点,尤其学习发生火灾时的适当的设备运用方法和疏散要点,让工作人员迅速从事故现场脱离。通过体验,掌握火灾发生初期应对措施。
2.2.4 综合用电体验。综合用电体验项目设置目的在于培训预防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引起的触电事故。通过漏电、触电对人体带来的不适感增强体验者在施工现场正确使用临电的安全意识,掌握常见电气元件及现场临电设备设施类型。通过综合电气体验,让体验者直接体验及学习预防电气安全事故相关知识。
综合用电体验设备更直观体验人员触电效果,触电为安全电压、脉冲刺激电流,体验效果特别明显,在用电教育方面知识更简单易懂,让施工人员更直观地感受用电教育知识。综合用电体验模拟平台触电板为安全电压5V、触电板为脉冲刺激电流小于5mA,处于人体安全承受范围(人的安全电压是36V,安全电流是100mA)。
2.2.5 培训效果巩固。为了进一步巩固体验式安全培训的效果,根据体验式培训基本模式,体验环节结束后,培训老师将结合经典案例对体验过程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组织体验者进行体验讨论,交流心得体会;与传统式培训方式相结合,通过必要的考核手段对参培人员进行考核。项目部制定体验式培训相关管理制度,使培训具有一定的规划性及长效性,使体验式培训能够持续性发生效应。
3 体验式安全培训效果分析
该地铁项目部设立安全体验培训后,员工对于这种参与式、互动式趣味性教学模式态度积极,现场气氛活跃。对项目部管理人员以及新进场人员6个批次共200余人进行了体验式培训,每周可培训三期,每期可培训20~50人。
从培训前对参培员工意向调查来看,95%以上的员工对此类培训表示愿意参加,只有少部分人员对于自身承受能力提出顾虑,表示不愿意参加。从培训人员的统计分析来看,体验式安全培训对于新进场人员的岗前安全培训效果突出。对于项目部管理人员、特工种人员等已接受较多安全培训的人群,可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同样有较大帮助和提高。根据培训考核成绩以及现场检查情况分析,体验式安全培训实施后,项目部施工现场违章率降低50%,安全护具的正确使用率提高到90%,安全技能掌握率提高到70%,现场管理的隐患率降低30%。
4 结语
第一,体验式安全培训以其先进的培训理念,丰富、逼真的场景模拟,让学员通过肢体、感官及内心感受来认知生产安全和风险,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生动化,可以更好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和模拟体验,学员亲身体验操作失误带来的后果,重新回溯事故经过和事故原因,逐步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养成规范化的操作习惯,提高操作规范和应急能力,大大提高安全培训的效果。
第二,由于新颖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体验式安全培训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的关注和青睐。安全体验基地建立以来,已经吸引北京市住建委、北京市轨道公司等政府部门以及多家兄弟企业前来观摩体验,反响强烈。体验式安全培训在地铁施工现场的应用,为体验式安全培训在各类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提供丰富的参考经验,为体验式安全培训的推广起到推动作用。
第三,随着体验式安全培训的发展,体验式安全培训针对建筑施工现场体验设施种类逐渐增多,体验式安全培训体系也不断完善。目前,体验式安全培训针对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安全风险设立的体验项目除上述四项外,还有应急演示培训、事故案例教育、洞口坠落、安全网体验、吊运作业体验、平衡木体验、工作台倾覆体验、安全鞋冲击体验、铁路安全培训体验等。随着体验式安全培训的优势不断显现以及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体验式安全培训定会在建筑行业有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华.体验式培训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
[2] 孙红艳.国内体验式培训的理论基础、现状与理性实施[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第一条 为加强河北省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有效预防火灾,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河北省消防条例》、《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等消防法律法规,结合河北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河北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均应依照本规定开展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三条 各级公*、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安全监管、旅游、文物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能,依法组织和监督管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相应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纳入相关工作检查、考评。相关工作情况于每年年底前报至本级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依托省、市和区(县)消防安全委员会建立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协作机制,每年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通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具体的工作措施,共同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四条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符合公*部、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试行)》(公消[2011]213号)要求,主要包括:
(一)消防法律法规
(二)国家消防工作方针、政策;
(三)火灾预防知识;
(四)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
(五)其他应教育培训的内容。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五条 省、市和区(县)公*机关应履行下列职责,并由公*机关消防机构具体实施:
(一)掌握本地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
(二)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纳入社区警务室工作职责和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内容;
(三)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监督管理社会消防安全培训机构,查处未取得相应资质违规培训等行为;
(四)协调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五)每年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开展一次监督检查;
(六)定期对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负责人和专(兼)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的负责人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第六条 省、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和监督中小学校按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内容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教育;
(二)指导和监督学校在课堂教学、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团组织和少先队活动中落实好消防安全教育内容;
(三)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在职培训内容;
(四)会同公*机关消防机构,开展消防安全示范校创建活动;
(五)会同公*机关消防机构,督促、指导学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消防应急疏散演习和消防安全主题宣传活动。
第七条 省、市和区(县)民政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减灾规划并组织实施,利用每年“国际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等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纳入创建“减灾示范社区”内容,结合救灾、扶贫济困和社会优抚安置、慈善等工作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二)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培训课程,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制定防火安全公约,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发动社区志愿者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活动;
(三)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纳入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内容和相关考评,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内容,指导社会福利机构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消防安全疏散演练。
(四)依法在职责范围内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登记和监督管理。
第八条 省、市和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和监督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内容;
(二)依法在职责范围内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
第九条 省、市和区(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应指导和监督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将消防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纳入建设行业相关执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及考核内容。
第十条 省、市和区(县)文化、文物行政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和监督文物保护单位、公共娱乐场所和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二)推动消防文化建设,开展消防文艺作品创作和演出,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文化下乡活动。
第十一条 省、市和区(县)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和协调广播影视制作机构和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作、播出相关消防安全节目,开展公益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二)指导和监督电影院开展“消防宣传进影院”活动,组织放映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片;
(三)在“送电影下乡”活动中加入消防科普影片。
第十二条 省、市和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监督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二)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和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内容,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从业人员上岗和转岗前培训;
(三)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纳入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及执业资格考试内容;
(四)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纳入全国“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内容并进行考评。
第十三条 省、市和区(县)旅游行政部门在重大活动、旅游重点时期应指导和监督相关旅游企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督促旅行社加强对游客的消防安全教育,并将消防安全条件纳入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相关行业标准,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及考核内容。
第三章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第十四条 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制定消防教育培训方案,明确机构和人员,建立消防教育培训档案,保障教育培训工作经费,按照下列规定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一)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二)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职工进行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性作业的人员和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从事建筑物、构筑物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监察和建筑消防设施操作与维护等工作的人员应取得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资格;
(三)每年至少组织在岗职工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其他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五)在单位内部显著位置设置消防宣传栏、消防安全警示牌等,利用单位广播、闭路电视、电子屏幕等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六)应将本单位的火灾危险性、防火灭火措施、基本消防设施的操作与维护、灭火器材操作使用方法、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人员疏散逃生知识等作为单位职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保证职工做到懂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懂基本消防常识、懂预防火灾措施,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第十五条 各级各类学校应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一)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内容;
(二)在中小学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日和开学初、放假前、相关实验课中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三)每学年至少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对寄宿学生至少开展两次安全用火用电教育和应急疏散演练;
(四)利用校园媒体,聘请消防专业人员讲课,或适时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市民防灾馆等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第十六条 教育机构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保证课时或者采取学科渗透、专题教育的方式,每学期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小学阶段应重点开展火灾危险及危害性、消防安全标志标识、日常生活防火、火灾报警、火场自救逃生常识等方面的教育。
初中和高中阶段应重点开展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基本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等方面的教育。
学前教育机构应采取游戏、儿歌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幼儿开展消防安全常识教育。
高等学校每学年应至少举办一次消防安全专题讲座,在校园网络、广播、校内报刊等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对学生进行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知识、火灾自救他救知识和火灾案例教育。
第十七条 有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消防类专业或者开设消防类课程,培养消防专业人才,面向社会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人民警察训练学校应根据教育培训对象的特点,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开设消防基础理论和消防管理课程,并列入学生必修课程。
师范院校应将消防安全知识列入学生必修内容。
第十八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一)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
(二)在社区、村庄的公共活动场所和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宣传栏,悬挂消防安全挂图,利用文化活动站、学习室、警务工作站等场所,对居民、村民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三)定期组织志愿消防队、治安联防队和灾害信息员、保安人员等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四)利用社区、乡村广播、视频设备不定时播放消防安全常识,在火灾多发季节、农业收获季节、重大节日和乡村民俗活动期间,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社区居民或村民应急疏散演练。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确定至少一名专(兼)职消防安全员,具体负责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第十九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在物业服务工作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本单位员工和居民参加的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第二十条 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同一建筑物,负责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的单位应对建筑物内的单位和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第二十一条 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医院、客运车站、客运码头、民用机场、公共图书馆和公共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应按照下列要求对公众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一)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等处的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标志、标识等;
(二)根据需要编印场所消防安全宣传资料供公众取阅;
(三)每日利用单位广播、视频设备播放消防安全知识。
养老院、福利院、救助站等单位,应每半年对服务对象开展经常性的用火用电和火场自救逃生安全教育。
第二十二条 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单位、大型群众性活动主办单位应在景区、活动场所醒目位置设置疏散路线、消防设施示意图和消防安全警示标识,每日利用广播、视频设备、宣传栏等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导游人员、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应向游客介绍景区消防安全常识和管理要求,相应责任部门应制定介绍内容。
第二十三条 在建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一)建设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二)在建设工地醒目位置、施工人员集中住宿场所设置消防安全宣传栏,悬挂消防安全挂图和消防安全警示标识;
(三)对明火作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
(四)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在建工程的建设单位应配合施工单位做好上述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第二十四条 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应积极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制作节目,对公众开展公益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做到每周有消防内容播出。
第二十五条 电影放映单位等应积极组织放映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片或消防公益广告,加强消防安全知识教育。
第二十六条 公*、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安全监管、旅游部门管理的培训机构,应根据教育培训对象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第四章 消防安全培训机构
第二十七条 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在河北省行政区域内举办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面向社会从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的,应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批准,并到省民政部门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第二十八条 成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有规范的名称和必要的组织机构;
(二)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费一百万元以上;
(三)有健全的组织章程和培训、考试制度;
(四)具有与培训规模和培训专业相适应的专(兼)职教员队伍;
(五)有同时培训二百人以上规模的固定教学场所、训练场地,具有满足技能培训需要的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
(六)消防安全专业培训需要的其他条件。
前款第(四)项所指专(兼)职教员应具有相应专业资格方可上岗;专职教员应不少于教员总数的二分之一;具有建筑、消防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五年以上消防相关工作经历的教员不少于10人,实操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消防职业资格;消防安全管理、自动消防设施、灭火救援等专业课程应分别配备理论教员和实习操作教员不少于2人。
第二十九条 申请成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应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受理申请后,可以征求省公*机关消防机构的意见。
公*机关消防机构应配合对申请成立消防安全培训专业机构的师资条件、场地和设施、设备、器材等进行核查,并出具书面意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有关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规定,并综合公*机关消防机构出具的书面意见进行评定,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条 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章程规定,开展消防安全专业培训,保证培训质量。
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开展消防安全专业培训,应认真执行《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试行)》和职业技能标准,落实规定课时和内容,推行小班教学和模拟实践教学,将消防安全管理、建筑防火和自动消防设施施工、操作、检测、维护技能作为培训重点,提高实操培训课时比例,定期开展分专业的岗前培训和授课质量评估,对经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培训证书。
消防安全专业培训的收费标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一条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依法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依法开展活动。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定期组织质量评估,并向社会公布监督评估情况。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质量评估时,可以邀请公*机关消防机构专业人员参加。
第五章 奖 惩
第三十二条 省、市、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奖励。
单位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职工,应给予奖励。
第三十三条 公*、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安全监管、旅游、文物等部门不依法履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职责的,上级部门应给予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部门和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根据权限依法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建议有权部门给予处分。
各部门组织有收费要求的消防安全培训,参与经营性消防安全培训机构,指定或变相指定消防安全培训机构,或向消防安全培训机构收取管理费等各种费用的,上级部门应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公*机关消防机构工作人员在协助审查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工作中疏于职守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四条 学校未按照本规定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教育、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主管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其改正,并视情对学校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一、前言
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广西大型重点的国有企业,联合40家控股供电公司、26家控股发电公司、1家物业公司和5家参股公司组建而成。员工人数约达26000人,农电工约占一半的数量。在电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电力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电力企业的竞争实质是对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对高技能人才的竞争。集团公司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越来越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将培训视为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农电工的全面教育培训工作,农电工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县级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抓好农电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是县级供电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企业培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荔浦供电分公司的实际情况,浅谈如何抓好农村电工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工作思路。
二、当前本企业农电工现状分析
随着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逐步完善,农电体制改革后,供电企业实行“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管理模式,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农村电工在农村电网管理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他们担负着农网设施的保安员、农民群众用电的服务员、农村电力市场的推销员,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形象工程。截止2010年12月,公司员工399人,其中正式员工197人,农电工202人(其中:技师9人、高级工50人、中级工70人、初级工47人,助理工程师6人、技术员4人)。公司人员构成错综复杂,专业知识、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操作技能差别较大。特别是农电工大多是本乡本土的本地人员,由于他们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知识结构贫乏,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场所分散,纪律约束较少,个别人员还存在着“人情电”、“关系电”、“电老虎”等诸多问题。还有一部分是刚刚招工进来的。在专业技术方面,大部分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较低,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文化程度也比较低,有的农村电工甚至只是小学文化水平。公司员工的技能水平的普遍较低,已经影响到了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供电企业在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方面多下功夫,探索适合本公司的教育培训方式。
三、农电工培训的紧迫性
电工属于特种行业。农电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本企业的发展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农电工在本企业的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加强农村电工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电工队伍势在必行。因此,必须通过不断加强职工教育工作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才可能真正满足日益现代化的电网发展的要求,促进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农电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作为县供电企业各级领导,要转变观念,要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的工作目标为中心,充分认识到加快企业现有员工培训的紧迫性和艰巨性,高度重视农电工教育培训工作,以促进企业的新发展。着重加强对农电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培训,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通过企业文化理念、思想观念教育使农村电工员思想意识从普通的农民工、农村社会青年向农村电工员转变,让他们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人民电业为人民”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客户至上”的道德观念,深刻理解服务“三农”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提升供电企业的服务形象,提高农村电工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城乡用电的“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和“同网同价”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农村电工的责任意识和归属感
把农电工纳入公司的日常管理。对聘用的农电工,公司根据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确定用工形式,明确工作岗位及职责,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增强了农电工的责任意识。同时,在公司财务制度和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力所能及为农电工解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劳动保护等“五险一金”福利问题,使广大农电工有归属感,树立主人翁意识,调动了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三)建立和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 努力打造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
为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和激励性,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岗位设置对农村电工培训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围绕建立适应农村电力市场经济形势需求的农电教学,培训机制,立足长远,系统规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电工培训道路。在培训上应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系统制定各部门、岗位的培训计划,并将农电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为每个员工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搭建起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提供充分的培训机会,将培训与农电工的发展结合起来。首先,把培训效果纳入对员工绩效考评的范畴,所设置的员工绩效考评制度,包含对员工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的目标要求;其次,把员工知识与技能水平的改进状况作为动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依据,使员工培训与晋升、职业发展密切关联;再次,把培训作为激励员工的重要途径,依据员工绩效状况及对组织的贡献大小,确定员工受培训机会的多少及所参与培训档次的高低,使员工为获得培训的机会而积极进取。最后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联合办学等途径,花大力气,解决好农村电工员的职前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公司、部门、站所三级培训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对农村电工进行培训教育,积极探索农村电工培训的新路子,建立一支高素质有深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长期以来,对农村电工的培训往往局限于季节性的速成班培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教学内容和方式比较落后,与新形势下电力技术发展要求格格不入,加上现有企业的培训教材与农村电工所需的实际需求反差较大,制约了农电工对培训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公司领导班子加大投入培训力度,成立培训机构领导小组,并由公司总经理任培训小组长,大力挖掘人才,努力改善现有的技师队伍结构,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提高技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老师队伍的凝聚力,积极派遣兼职教员参加各种教学提升班子培训,更新教学观念,制定和编写确实可行培训教材和内容,使农电工的培训由被动型向主动型、从随意化向制度化的方向转变,从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上体现了培训的实用性、计划性和多用性。努力探索培训出一支懂技术,会管理,一专多能的新型农村电工队伍。
(四)严格五项制度,为培训取得成效保驾护航
要想保证培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在日常的管理上下功夫,不让培训流于形式,浪费资源。多年来,荔浦供电分公司按照集团公司职教工作要求,通过五项措施,力保培训效果。一是严格请假制度,公司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参加培训,严格培训纪律,原则上没有特殊情况都要参加培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参加的,必须按要求请假。二是严格考勤制度,每次培训都进行签到考勤,凡是参加培训的学员不充许无故旷课、迟到、早退。三是严格考试制度,去年以来所举办的培训班都进行了考试,并做好学员培训考试成绩登记和反馈工作,把培训考试成绩存入员工个人学习档案,通过考试加深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考试成绩列入职教年度考核内容。四是严格考核评估制度,培训评估是一个完整培训流程的最后环节,既是对整个培训活动实施成效的评估与总结,同时评估的结果双是为下次培训需求提供重要信息依据。五是严格培训归档制度,注重抓好培训登记建档工作,每期培训班结束后,及时将员工培训的计划、方案、办班通知、学习内容、考试成绩、总结等进行收集整理,并为每个员工建立了职工培训情况登记表,为员工绩效考核、专业技术评聘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五)充分开发和利用企业内部的培训资源,打造一支坚强的内部培训师队伍
无论什么样的培训,都要通过培训师资来完成。因此,培训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培训效果的好与坏。对于县供电企业,培训师资来源不外乎有两种:一是外部聘请;二是企业内部专、兼职教师。然而,外聘师资对于供电企业来说,一是费用比较昂贵,二是外聘教师对企业情况不掌握,缺乏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上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此,县供电企业应尽可能挖掘内部培训资源,充分发掘不同类别、工种、专业领域员工特长和优势,使其经过适当培训后,成为这一领域的培训师。这样,既可以降低培训成本,又可以挖掘企业人才,还可以结合企业生产特点、设备技术、管理要求等实际情况,使培训有的放矢和因人施教,从而有效提高培训效果。
(六)重视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离开了安全生产,企业就不能健康、持续、稳定向前发展。加强对农村电工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对新招聘录用的农村电工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把农村电工员纳入公司管理后,跟农村电工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职责,更好地调动农村电工的积极性,为适应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组织农村电工员进行有效的特种作业培训、安规知识培训考试和参加一年一度的普法知识学习考试,通过培训考试使农村电工员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自觉做一名守法、懂法、用法的公民,公司农电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公司电网建设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运行,从而有效的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供电企业农电工培训是提升企业工作绩效水平的有效手段,是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坚实保障。县级供电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大批业务技能过硬的农村电工人才来补充偏远地区的供电服务队伍,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提高农村电工队伍素质成为当务之急。搞好员工培训是一项功在当下、利在后来的工作,只有充分挖掘农村电工教育的潜力,使科学技术与公司电力生产工作结合起来,使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使公司的抄、核、收等供用电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探索出一条适用本企业员工培训的新路子、新方法,全面提升员工素质,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真正在未来激烈的供电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权,为企业的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有效预防火灾,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依照本规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三条 公*、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广电、安全监管、旅游、文物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能,依法组织和监督管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纳入相关工作检查、考评。
各部门应当建立协作机制,定期研究、共同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四条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应当符合全国统一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的要求,主要包括:
(一)国家消防工作方针、政策;
(二)消防法律法规;
(三)火灾预防知识;
(四)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识;
(五)其他应当教育培训的内容。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五条公*机关应当履行下列职责,并由公*机关消防机构具体实施:
(一)掌握本地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
(二)协调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三)会同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四)定期对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负责人和专(兼)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的负责人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第六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将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教育培训规划,并进行教育督导和工作考核;
(二)指导和监督学校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
(三)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在职培训内容;
(四)依法在职责范围内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
第七条 民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减灾规划并组织实施,结合救灾、扶贫济困和社会优抚安置、慈善等工作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二)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各类福利机构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三)负责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登记,并实施监督管理。
第八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和监督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内容;
(二)依法在职责范围内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
第九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和监督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城市燃气企业、物业服务企业、风景名胜区经营管理单位和城市公园绿地管理单位等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将消防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纳入建设行业相关执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及考核内容。
第十条 文化、文物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引导创作优秀消防安全文化产品,指导和监督文物保护单位、公共娱乐场所和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十一条 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和协调广播影视制作机构和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作、播出相关消防安全节目,开展公益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指导和监督电影院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十二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监督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二)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和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内容;
(三)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纳入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及执业资格考试内容。
第十三条 旅游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和监督相关旅游企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督促旅行社加强对游客的消防安全教育,并将消防安全条件纳入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相关行业标准,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及考核内容。
第三章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第十四条 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明确机构和人员,保障教育培训工作经费,按照下列规定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一)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二)对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职工进行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
(三)对在岗的职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其他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单位对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应当将本单位的火灾危险性、防火灭火措施、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的操作使用方法、人员疏散逃生知识等作为培训的重点。
第十五条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一)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
(二)在开学初、放寒(暑)假前、学生军训期间,对学生普遍开展专题消防安全教育;
(三)结合不同课程实验课的特点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教育;
(四)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参观体验;
(五)每学年至少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六)对寄宿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用火用电教育和应急疏散演练。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至少确定一名熟悉消防安全知识的教师担任消防安全课教员,并选聘消防专业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消防辅导员。
第十六条 中小学校和学前教育机构应当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保证课时或者采取学科渗透、专题教育的方式,每学期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小学阶段应当重点开展火灾危险及危害性、消防安全标志标识、日常生活防火、火灾报警、火场自救逃生常识等方面的教育。
初中和高中阶段应当重点开展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基本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等方面的教育。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采取游戏、儿歌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幼儿开展消防安全常识教育。
第十七条 高等学校应当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消防安全专题讲座,在校园网络、广播、校内报刊等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对学生进行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知识、火灾自救他救知识和火灾案例教育。
第十八条 国家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消防类专业或者开设消防类课程,培养消防专业人才,并依法面向社会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人民警察训练学校应当根据教育培训对象的特点,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开设消防基础理论和消防管理课程,并列入学生必修课程。
师范院校应当将消防安全知识列入学生必修内容。
第十九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一)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
(二)在社区、村庄的公共活动场所设置消防宣传栏,利用文化活动站、学习室等场所,对居民、村民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三)组织志愿消防队、治安联防队和灾害信息员、保安人员等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四)利用社区、乡村广播、视频设备定时播放消防安全常识,在火灾多发季节、农业收获季节、重大节日和乡村民俗活动期间,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确定至少一名专(兼)职消防安全员,具体负责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第二十条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物业服务工作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本单位员工和居民参加的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第二十一条 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同一建筑物,负责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的单位应当对建筑物内的单位和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第二十二条 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医院、客运车站、客运码头、民用机场、公共图书馆和公共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对公众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一)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等处的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标志、标识等;
(二)根据需要编印场所消防安全宣传资料供公众取阅;
(三)利用单位广播、视频设备播放消防安全知识。
养老院、福利院、救助站等单位,应当对服务对象开展经常性的用火用电和火场自救逃生安全教育。
第二十三条 旅游景区、城市公园绿地的经营管理单位、大型群众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在景区、公园绿地、活动场所醒目位置设置疏散路线、消防设施示意图和消防安全警示标识,利用广播、视频设备、宣传栏等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导游人员、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应当向游客介绍景区消防安全常识和管理要求。
第二十四条 在建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一)建设工程施工前应当对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二)在建设工地醒目位置、施工人员集中住宿场所设置消防安全宣传栏,悬挂消防安全挂图和消防安全警示标识;
(三)对明火作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
(四)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在建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配合施工单位做好上述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第二十五条 新闻、广播、电视等单位应当积极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制作节目,对公众开展公益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第二十六条 公*、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安全监管、旅游部门管理的培训机构,应当根据教育培训对象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第四章 消防安全培训机构
第二十七条 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面向社会从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的,应当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批准,并到省级民政部门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第二十八条 成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条件,有规范的名称和必要的组织机构;
(二)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费一百万元以上;
(三)有健全的组织章程和培训、考试制度;
(四)具有与培训规模和培训专业相适应的专(兼)职教员队伍;
(五)有同时培训二百人以上规模的固定教学场所、训练场地,具有满足技能培训需要的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
(六)消防安全专业培训需要的其他条件。
前款第(四)项所指专(兼)职教员队伍中,专职教员应当不少于教员总数的二分之一;具有建筑、消防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五年以上消防相关工作经历的教员不少于十人;消防安全管理、自动消防设施、灭火救援等专业课程应当分别配备理论教员和实习操作教员不少于两人。
第二十九条 申请成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应当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受理申请后,可以征求同级公*机关消防机构的意见。
省级公*机关消防机构收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移送的申请材料后,应当配合对申请成立消防安全培训专业机构的师资条件、场地和设施、设备、器材等进行核查,并出具书面意见。
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有关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规定,并综合公*机关消防机构出具的书面意见进行评定,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条 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章程规定,开展消防安全专业培训,保证培训质量。
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开展消防安全专业培训,应当将消防安全管理、建筑防火和自动消防设施施工、操作、检测、维护技能作为培训的重点,对经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培训证书。
消防安全专业培训的收费标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一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依法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依法开展活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定期组织质量评估,并向社会公布监督评估情况。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质量评估时,可以邀请公*机关消防机构专业人员参加。
第五章 奖惩
第三十二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单位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职工,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三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广电、安全监管、旅游、文物等部门不依法履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职责的,上级部门应当给予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部门和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根据权限依法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建议有权部门给予处分。
公*机关消防机构工作人员在协助审查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工作中疏于职守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四条 学校未按照本规定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教育、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其改正,并视情对学校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三十五条 单位违反本规定,构成违反消防管理行为的,由公*机关消防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予以处罚。
油田社区的安全工作既是油田建设、矿区发展的基础,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社区的安全工作得不到落实,什么提高社区品位,什么建设和谐矿区等等,将都成为一句空话。华北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在社区安全管理中,提出了“用工业安全的理念管理社区、把HSE管理向社区延伸”的方法,大力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现浅谈一下开展社区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一、以人为本加强社区安全文化建设
社区安全文化建设具有实践性、系统性、人本性和全面性等四个特征。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安全价值。社区安全的实践主体是人,社区安全本身是对人的生命权益的维护。人的安全意识如何,安全文化素质高低,直接作用于社区安全的具体工作,只有以人为本,启发、引导、强化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才能做到自主保安全,以收到减少事故的效果。为此,首先要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调动人的最大潜能作为基本指导原则,指导建设社区安全文化,强化居民安全意识,创造社区安全文化氛围。其次,安全为天,人是第一。要在贴近社区、贴近居民、贴近生活的过程中,始终把居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促进社区居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中心工作的完成、促进居民行为习惯的转变。第三,从改变居民的具体行为、习惯抓起,以至于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并在居民中倡导自我保护等于安全+健康的方法,使大家确立这一新理念,在头脑中打下时时想着安全,处处为了健康,奠定社区安全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二、搭建平台做好社区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本身就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油田社区是企业主导型社区,要充分发挥固有的优势,在完善制度,建立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搭建平台,提供阵地,切实做好居民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要利用社区居民学校平台,整合社区交通、消防、医院、生产安全等方面资源,邀请专业人员开展安全用电、用气、防火、防盗、出行,以及健康等方面讲座,或电教宣传,将安全理念传达给居民,提高全员参与意识。二是要利用社区广播、网络、刊物平台,发挥各种媒体作用做好社区居民安全思想教育,对社区居民产生强烈的听觉、视觉冲力,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到社区每一位居民心中,让社区安全文化建设得到广大居民的基本认同,达到一致的思想共识。三是要利用社区宣传栏、橱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在居民必经之路、公共场所等地方,设立醒目的安全文化标识、标语、灯箱、安全知识挂图等,大力营造关注安全,关注生命的舆论氛围。让居民走在哪里都能得到安全文化的熏陶,让安全文化得到广大居民的认同,从而达到人人参与社区安全的目的。
三、创新方式丰富社区安全文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地社区安全文化活动,增强社区安全文化的吸引力,既能使居民陶冶性情、愉悦心境、融洽感情,还能使居民从中汲取掌握居家安全、活动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有效地推动社区安全宣传工作的顺利进行。
1.1教育技术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
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地渗透于教学中,逐步引起了各镇中心学校和局直学校领导的重视,特别是各中小学校校长的重视。大部分学校校长把本校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应用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由于领导重视程度的提高,全区中小学教育技术管理应用工作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1.2教育技术得到了学校管理员的认可
功能室的管理,管理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区中小学各功能室内外环境干净整洁。各功能室规章制度健全,统一悬挂,美观整齐,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各校都建有固定资产登记账,各功能室建有数量明细账,且做到了账账相符、账物相符。仪器设备分类科学,排列存放有序,类签统一制作摆放,柜签、小标签粘贴在指定位置。现有使用表册统一悬挂在指定位置,按要求填写,资料完整齐全,整齐美观。
1.3教育技术得到了学校教师的认同
由于“班班通”资源丰富,图文并茂,涵盖中小学所有学科,应用起来十分方便,加之襄州区电教站为襄州区中小学校长、电教管理员和骨干教师举办了几轮“班班通”资源应用整合培训,学校也多次进行培训,使得教师对“班班通”操作熟练,使用得心应手。目前,襄州区中小学“班班通”资源应用已步入正轨,一线教师应用“班班通”开展教学已逐渐形成常态化。在省市区组织的教师电教作品大赛活动中,教师的积极性较高,上报作品(包括电教论文、教学案例、课件等)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获奖的等次也有所提高。古驿镇中心小学在班级设立“班班通”应用记载值日生,由学生对本班教师应用情况进行记载,由学生督促教师应用“班班通”开展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张湾办事处云湾光彩小学结合本校实际设计的《教学常规月查分数表》,直观反映了教师应用资源教学的情况,操作性强。朱集镇中学设计的《电教设备应用记载表》,能全面反映教师一节课所使用的设备和媒体资源的情况。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已经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常态。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襄州区中小学教育技术管理应用工作较以往有了较大改进,但是由于领导重视程度、管理人员责任心和自身素质的差异,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镇与镇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功能室建设上不平衡,少数学校工作抓得不实,仪器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1少数学校装备用房不到位
由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布局调整,永久保留的学校学生多,班级多,部分学校还存在几室合一的状况,一些学校存在留守儿童活动室与音、美教室或实验室合用的状况。装备用房不到位,影响教育技术管理应用工作正常开展。
2.2学校之间功能室配备不平衡
2009年没有被确定为全区永久保留学校而在2012年又重新被确定为保留学校的,装备用房得不到保障,学校的实验室、音乐和美术教室等相应功能室在全区薄弱学校改造工作中没有建设到位,大多数学校图书虽然在薄弱学校改造中得到充实,但离国家、省定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且大多数学校的图书存在陈旧、老化、复本率高等现象,不适合学生阅读,严重制约了教育技术管理应用工作的正常开展。
2.3管理人员不稳定
襄州区中小学各功能室的管理人员大多数是兼职,加上学校教师紧缺,流动性大,变动频繁,不稳定。部分学校存在一人管几室的情况,没有达到专人专室的要求。还有些管理人员不是由相应学科的教师担任,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部分管理人员没有参加过培训,素质不高,只能起到保管钥匙的作用,直接影响了各功能室的规范管理。
2.4功能室使用率低
从调查总体情况看,课堂教学中“班班通”使用较多,而功能室使用较少,尤其是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图书室、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率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因中心学校、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存在差异,有些领导没有深入功能室研究如何强化设备的应用,有些领导重配轻用,还有些领导缺乏必要措施促进教师使用,把功能室当做学校的一个摆设;二是由于管理人员和教师变更频繁,不稳定、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导致教师怕麻烦不敢用、不愿意用,甚至不会使用功能室,学科之间教师缺乏必要的应用教研活动,没有形成有效的应用合力;三是部分教师把学生分组实验拿到教室演示,把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甚至有些教师直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替代学生实验,等等,导致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不规范,达不到促进学生动手动脑的目的,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对策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到学校,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是教育手段的革新,是促进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现代教育技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应用尤为重要。
3.1加强“3个”保障
3.1.1人员保障
将教育技术工作纳入学校年度主要工作,由各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专抓,做到有领导过问、有专班管理、有专人负责。
3.1.2经费保障
各校设立专项经费,从教育公用经费中专项列支教育技术资金,用于教育技术装备后期建设、维修、维护和教师培训等工作。
3.1.3制度保障
各校要拿出硬性措施,将教育技术工作列为各学校年终考核内容,将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应用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促使教师人人用、合理用。完善教育技术人才培养制度,推进学校教育技术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完备的信息技术专业服务队伍。
3.2加强设备管理
按照现代教育技术有关文件要求,制定和完善电教仪器设备管理评估细则,包括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电脑室、各功能室等的管理细则,以此来促进各项目学校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同时,要求各项目学校制定出本校电教设备管理制度,靠制度管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确保仪器设备不丢失、不人为损坏。
3.3加强能力建设
用电检查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决定市场经济下电力企业经济利益的关键之所在。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以及周转运行,为了完成用户安全用电这个根本目标,人们在电力系统工作中对用电检查的每个环节都不松懈,不敢怠慢。本文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研究了用电检查专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应对策略,具体如下。
一、用电检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不法分子偷电用电的作案手段也越来越高超,越来越隐蔽了,此外,《电力法》的颁布,实现了电力企业与政府管理相分开,对电力事业的只发权移交到电力管理部门手中,这也在无形中加剧了用电检查管理工作的难度,具体问题来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用电检查管理问题中的主观因素
1.目前,供电单位及检查工作人员对用电检查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对用电检查管理有多么重要,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而且缺乏理论与实践方法,具体应用不是很多,对用电检查专业管理的扶持力度不够,因此,开展有效的、健全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研究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都会为我国用电检查专业管理提供最有价值的、最具有实践性的方法和依据。
2.对用电检查管理的监督与检查工作内容混淆
《电力法》的颁布,实现了电力企业与政府管理相分开,对电力事业的只发权移交到电力管理部门手中,这样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途径,钻了法律的空子,实现了自己的私利。这种现象多与查处主体混交有关,用电检查工作与监督工作混淆,原本的窃电违法行为查处对象变为电力管理部门,性质变为了行政执法,措施变为教育改良、追缴电费和罚款,法律依据是《行政处罚法》和《供用电监督管理办法》。
(二)用电检查管理问题中的客观因素
1.对违法用电现象取证困难
不法分子偷电用电的作案手段越来越高超,越来越隐蔽了,所以要想真正起到用电检查管理的监督指导作用就必须要提供有力证据,使其能够在法律上起到支撑作用。由于证据常常被修饰掩盖,而检查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也往往不经取证或者取证不全就施以停电、剪线、查封、拆表等措施,破坏了证据,进一步增加了取证困难。
2.对广大市民用电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
目前为止,不管是学校教学也好,社区培训也好,都没有培训正确的相关用电检查方面的专业知识,致使在用电检查方面知识面狭窄,掌握内容有限,也导致了用电检查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在对用户用电检查过程中程序不当、操作不规范,法律意识薄弱,进而加剧了用电检查工作有效落实的难度。
二、加强用电检查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对用电检要性的认识
在用电检查专业管理实施的具体过程当中,一定要加强工作人员对用电检查专业管理的认识,提高重视度,加大对用电检查管理工作中的监督力度,要求技术措施到位,质量安全操作规范标准,电力行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其他项目参与人员都要高度重视用电检查管理的风险问题,提高人员自觉性,加强对用电检查工作的风险管理意识。
(二)加强对违章用电和窃电的监管力度
建立奖惩激励制度,给违法用电用户以警示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对举报偷电用户的居民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对被举报者的严重违法行为给予通报批评,可参照《刑法》中第264条盗窃罪来处理,对于情节不是很严重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窃电行为,追缴电费并处应交电费5倍以下的罚款。
(三)建立与用电用户沟通交流渠道
要加大对用电检查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用电检查人员。在用电检查管理过程中,由于用电用户都考虑自己的利益问题,在都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用电检查工作人员要面对各种不可预见的管理隐患。因此,要加强管理者与用户间各方面的沟通交流、协调配合,有利于解决和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矛盾与分歧,加快工作完成进度,保障工作顺利完成。
(四)建立电力检查信息化系统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力事业也在不断壮大,我国的电力系统规模也在扩张,进而加重了系统的运行维护任务,在电力行业领域的技术人员、维护人员缺乏,种种压力并行下给电力事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电力市场需要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高技能工作人员,所以,快速高效的建立技能人才队伍,有效完成电力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工作,是一项艰巨且刻不容缓的重任。以往的学习知识技能途径都是通过自己学习或者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尽管这种方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处理现场问题时要用上较多时间,不能很快的解决技能人才短缺现象。因此,要加快信息化步伐,具体步骤为:工作人员在完成工程检修工作后,第一时间将工作内容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中,将事故发生的原因、对问题的处理办法都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中,随着对事故资料的积累,渐渐的形成大的知识技能数据库,以便日后遇到问题时快速处理,节省宝贵时间,也可将工作总结、经验与教训等一切有价值的数据信息都记录在计算机数据库中,为以后的人才培养提供丰富的知识原料。
结束语
最近几年,电力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快,为居民用电做出很大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用电需求。但在便利人们的同时,总有些管理漏洞等待人们去修复,在用电检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需要用电检查专业管理人员及时修复和改进的,有效的用电检查管理工作,可以推动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大大提高用户对电的有效控制与管理,提高用电效率,进而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让电力事业的发展迈向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熊勇,余宁.基于移动数据库技术的GPS电力线路巡视管理系统[J].四川电力技术,2009(3).
1、按照省市远教工作规划,逐步在全县20个乡镇256个行政村采用电信宽带互联网模式建设党员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确保网络正常运行,实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全覆盖。
2、建设县级教学平台,与省市教学平台、全国远程教育中心资源库、辅助教学网站互联互通,并全面管理和插播本地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学服务和信息服务功能。
3、县委党员电教中心配备独立、完善的摄、录、编设备。建立符合标准的远教管理机房和教学资源制作机房,达到防尘、防盗、防火、防潮、防雷等要求。
二、教学管理
4、整合农业、科技、教育、党校、文化、司法等单位的教学资源,建立县级资源库。拍摄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教材”,每年为省市远教平台提供不少于60分钟的党建宣传节目和教学课件。
5、以县委远教中心业务骨干、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为主,建立管理队伍;以党校、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专家和农村致富能手,青年志愿者为主,建立教学辅导队伍;以教育、电信部门为主,建立技术服务队伍。每个站点配备1名操作管理人员,不断提高教学组织与管理水平。
6、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工作机制。镇村终端站点要结合实际,制订站点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和远程教育收看学习制度,明确站点管理员职责。制度要上墙公开,并严格执行。逐年度落实远教站点管理人员的工作补助。
三、学习培训
7、加强对终端站点管理员的教育培训。镇村终端站点管理员由县委远程教育中心组织培训,村级终端站点管理员由乡镇组织培训。定期组织开展新进管理员的上岗培训和现有管理员的知识更新培训。
8、镇村终端接收站点每年年初要结合实际认真制订远程教育收看学习计划,每月不少于2次、全年不少于30课时,月初提出收看学习计划。并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布,每次组织播放要事先预告。
9、镇村终端站点要加强对收看学习过程的管理,严格学习内容、严肃学习纪律。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培训实行实名签到制度、请假制度,党员年参学次数在30次以上。对收看学习情况要进行详细记录,并定期向上级报告。
10、及时做好“学用”情况的收集和反馈,每月向上级远程教育管理机构报送一条以上远程教育信息。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基层在“学用”工作实践中创造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及时宣传推广,全面提升远程教育管理使用工作水平。
四、工作考核
11、远程教育工作每年考核一次,考核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平时检查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主要采取听汇报、查阅文件资料、随机抽查站点、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12、县委远教中心上半年对照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组织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备案。各乡镇10月中旬前完成对本乡镇远程教育工作及所辖远程教育站点的年度目标考核工作,在10月底前将自查情况和所辖乡村远程教育站点的年度目标考核结果报送县委远程教育中心。
五、组织领导
13、由县远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与,县委远教中心具体负责,做好综合指导、联络协调和制定教学计划、维护管理网络、制作教学节目等工作。